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烈士

发布时间:2020-03-04 02:18: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烈士,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中华民族革命烈士述论

热血档案·考据篇

“烈士”称号论略

“烈士”一词,古已有之,如曹操有诗句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其含义与今天所说的有很大区别。现代意义上的“烈士”,据商务印书馆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而在我国1980年颁布的《革命烈士褒扬条例》中,民政部对“革命烈士”作了明确的表述:“我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壮烈牺牲的,称为革命烈士。”因此,在我国“烈士”不仅仅是一种荣誉称号,更拥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给人以充满景仰、堪为楷模之感。

一、革命烈士是一个特定的英雄群体,是党和国家的精英,是民族的脊梁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进行了长期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其间涌现了无数的革命先烈,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到狼牙山五壮士,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虽然年代不同,事迹也不一样,但其精神实质都是一致的,即: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他们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是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直接的教材,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情感。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这种情感最终被整个民族和社会的心理所认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不仅是烈士精神的核心,也是革命烈士奉献和牺牲的原动力。烈士的成长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濡养,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陶冶了他们的气质、性格和品质,他们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注入了时代精神的积极因子,进一步提升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因此,革命烈士是一个特定的群体,是一个英雄的群体,为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乃至牺牲是其本质内涵。

- 1 自近代以来,成千上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革命而流血牺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永远纪念他们,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举行的中共“七大”,作出以“七大”名义召开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的决定。在“七大”结束后的第六天即1945年6月17日,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在中央党校大礼堂举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及“七大”全体代表、延安各界代表参加大会。毛泽东担任主祭,并题挽词:“死难烈士万岁”。

毛泽东在大会的演说中指出了所要追悼的范围,那就是:“追悼几十年来中国革命队伍在各个战线上所牺牲的人。”毛泽东坚定而自信地指出:“我们今天开大会,我们是有信心的。烈士们是已经离开我们了,他们的责任交给了我们,我们要完成这个责任。”

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如此明确地提出“烈士”一词。由“七大”全体代表参加的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以其“追悼逝者、鼓舞生者”的伟大意义,实际上成为“七大”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大会还决定在抗战胜利后建立烈士陵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为建立陵园题了词,并委托参加大会的代表转交晋冀鲁豫边区有关部门。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相继修订或新制订了一些优待、抚恤方面的条例。1947年4月,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公布施行的《东北解放区爱国自卫战争阵亡烈士抚恤暂行条例》之中,将“阵亡将士”改称为“阵亡烈士”。“烈士”一词也开始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光荣称号而被广泛使用。

三、烈士的身份怎样被确定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政府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了烈士的标准。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1950年10月15日《关于革命烈士的几点解释》的规定,革命烈士的标准和范围主要有:

(1)辛亥革命中因参加反对满清统治而牺牲的烈士。辛亥革命后在军阀混战中死亡者不在内。(2)1924年至1927年因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而阵亡的烈士。1927年4月12日及7月15日蒋介石及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后在军阀混战及反共战争中死亡的国民党军官兵不在内。(3)1927年至1937年因参加国内革命战争和武装起义而牺牲的烈士和工农红军官兵。(4)1932年1月淞沪抗日战役、1933年3月长城抗日战役、1933年夏察北抗日战役、1936年冬绥远抗日战役中牺牲的官兵和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牺牲的官兵。(5)1937

- 3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伟大精神,是我们丰富、生动、直观的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经过一个多月的群众性评选,近日评选结果最终产生。在选出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中,有多位是为新中国成立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这些烈士中既有共产党方面的,也有国民党方面的,还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像戴安澜等为抗日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国民党将领也位列其中。

可以说,每一张选票,都凝聚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次群众性评选活动,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是对先进典型的热情讴歌,更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力弘扬。亿万群众穿越时空,走近那些一代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重温一段段感人的英烈事迹,感悟英雄人物的崇高,增强爱国情感、陶冶道德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林晨光)

热血档案·理论篇

用烈士的精神砥砺我们的精神

改革开放不能忘掉革命英烈和革命传统。现在我们回顾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历程,首先应当充分肯定千千万万革命前辈和先烈的丰功伟绩。一部伟大的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就是革命人民的血泪奋斗史。

一、铭记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是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今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现代中国的革命过程中,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抛头颅,洒热血。据统计,中国工农红军在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前,已发展到30万人的大军,但是长征到陕北的时候,全军却只剩下了几万人。抗日战争中我国死亡了3500多万同胞,其中不少人是在战场上和刑场上献身的英雄烈士。决定中国命运三年半的解放战争中,也有百万以上将士献身。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保卫祖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完整,也有大量英雄光荣献身。“八百壮士”、“狼牙山五壮士”、

- 6

三、革命先烈不应被遗忘

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涌现出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一次震撼心魄的回顾,一次净化心灵的洗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人世的变化,当今存在着某些淡忘革命英烈、丢掉革命传统的潜在危险。事实上,在有些地方英烈已被淡忘,革命传统已被丢掉。尤其是在经历革命历史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不了解革命历史的青少年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如果不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革命传统和革命英烈就可能被慢慢地遗忘掉。战争时期河北老区的一个县,当时全县只有7.5万多人,但在战争中却死亡了1.5万多人,其中大多数是为革命献身的英雄烈士。可是1983年这个县修建烈士纪念塔时,只收集到2000多烈士的姓名,其余大部分烈士姓名都不知道。1983年,笔者遇到一个青年,他是1948年牺牲的一位烈士的孙子,这个青年告诉我:不知道他爷爷怎么死的。按照他的回答:“我爷爷死时还没有我,我爸爸死时我还不懂事,我长大后又没有人给我讲爷爷的历史。”乍听这位青年的话,感到震惊,但仔细一想,不能怪青年人,主要是老年人没有尽到责任。由于长期忽视宣传英烈事迹,青少年对英烈的纪念已很淡薄。一位参加过大庆石油大会战的老干部异常感慨地说:“现在石油系统工作岗位上20多岁的小伙子,不仅不知道革命时期的著名英烈,就连王铁人也不了解了。”

据民政部统计,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先烈,约有2000万人。但有名可考、已收入到各级政府编撰的《烈士英名录》的烈士,仅有176万余人。仅抗日战争,国民党军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阵亡将士,就达150万之巨。到底有多少英雄,他们的名字连同坟冢,被岁月的封尘湮没?

除此之外,在上个世纪的100年中,国共两党还各自领导了一场大规模的出国作战。与本土作战不一样的是,两次出国作战牺牲的将士,大多数都留在了异域他乡。

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抽调20万精锐官兵组成远征军,奔赴缅甸、印度战场。从1942年3月至8月初,远征军在缅甸、印度和中国云南西部屡挫敌锋,以伤亡6万多人的代价,阻敌于怒江,使日军从缅甸进攻我西南大后方的企图彻底破灭。殉国的远征军将士中,除3000多人安葬在云南省腾冲县国殇墓园以外,大多数将士尸骨,散落在印度、缅甸北部的山野之中。这还不包括在修建滇缅公路时,因为恶性痢疾而去世的民工。

另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抗美援朝战争。包括毛泽东之子毛岸英在内的数以万计的志愿军烈士,长眠在朝鲜半岛。除这两次出国作战外,还有那些以战俘身份被强送出国的军人。特别是抗战初期,大批被俘军人被送往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朝鲜半岛等地,成为所谓的劳工。

东北抗联在遭到日军“围剿”失利后,退入前苏联境内坚持斗争,也有不少将士牺牲在前苏联境内。据抗联老战士回忆,由于害怕敌人侮辱尸体,烈士在安葬后几乎不留痕迹,岁月流逝,现在想找都困难。

还有些事令人痛心。1928年爆发的陕东渭华起义中壮烈牺牲的著名农民运动闯将、陕东赤卫队副大队长、共产党员薛自爽烈士的坟,竟在解放后连续不断地横遭平毁,他的遗体在战斗结束后被匆忙埋在战场一角,后来在极端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其堂侄在革命仁人志士的支持下,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将薛自爽烈士的遗骨迁回老家坟地。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尽管敌人对烈士坟墓视若眼中钉,但因他们怕激怒人民,也没有敢动它。不幸的是在解放后却被“革命后来人”一次次地平毁了。同时有不少在那次起义中献身的烈士也遭受到这种遭遇。直到1988年,才修建了渭华起义纪念馆、烈士纪念塔,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徐向前、习仲勋等题了词,并首次举行了渭华起义60周年纪念会,才使九泉下蒙冤受屈的革命忠魂得以安息。

类似的事件其他地方也时有发生。我认为,事情虽然发生在基层或普通群众中,而根子却是由于有关部门长期忽视对英烈的宣传,以致造成群众尊敬英烈的社会意识淡薄。表面上看,这类事件破坏的是个别烈士陵园,而实则是在削弱或动摇人们头脑中的人民共和国大厦的奠基石!

四、要在全社会形成敬重和学习烈士的风气

据民政部统计,全国的烈士墓、烈士陵园、纪念堂、塑像等纪念设施共有14588处。为加强管理,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分级管理办法,即分为全国、省级、市级和县级重点保护单位。目前全国的烈士纪念设施每年接待参观、瞻仰群众达到8000多万人次。但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的主要难题。1992年,为解决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建设、发展经费不足的困难,民政部曾提出在坚持“褒扬烈士,教育群众”主题功能的前提下,开展经营创收活动、“以副补园”的道路。在此过程中,有的地方利用烈士陵园荒僻地开办区别于烈士褒扬区的病故人员墓区,有的地方发展园艺苗圃等实业。

近年,虽然各级民政部门都加大了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的力度,但是投入不够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些地方的烈士纪念设施成为了当地的危房,想维修没经费,想拆建社会舆论压力又很大。全国还有7000多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和上百万座烈士墓,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处境让人担忧。在对烈属的优抚优待方面,尽管国家不断地建立健全烈士遗属抚恤优待体系,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上述情况,与我国崇高的民族精神相比有多么大的反差啊!这说明,在目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革命传统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民族精神是多么重要、多么急切、多么刻不容缓啊!

所以,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保护烈士纪念设施、设立烈士纪念日,而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弘扬尊重烈士的传统,用烈士的精神砥砺我们的精神。小平同志说得好:“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像我们的前辈那样,像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

我们现在已经走进新世纪,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把继承传统(包括革命传统)和创新结合起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乘凉的后人,必须爱护前人栽的树,对它浇水、施肥、除害,使它继续生长壮大、枝叶茂盛、长青不衰。我国人民现在乘凉的这棵大树,是百余年来全国各族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培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树。我们要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这样才能使这棵社会主义大树永远长青,为子孙后代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未来。(何 辛/光明日报社)

热血档案·烈士掠影

李大钊、瞿秋白就义实录

中国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付出了极大的牺牲,谱写了一曲曲悲壮之歌。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一个个光辉响亮的名字,犹如一座座灯塔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1927年,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大屠杀的同时,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奉系军阀逮捕。被捕后,李大钊遭到严刑拷打,百般折磨。面对敌人的野蛮暴行,李大钊坚贞不屈,毫无惧色。张作霖又改用高官厚禄收买,但也遭到李大钊的严辞拒绝,他厉声说道:

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民族气节;绝不能为了锦衣玉食,就去向卖国贼军阀讨残羹剩饭,做无耻的帮凶和奴才!

1927年4月28日上午11时,在警察厅南院大厅开庭,“军法会审”仅一个多小时,就以“意图扰乱公安,颠覆政府,内乱、叛乱罪名”,仓促宣布李大钊等20人死刑。临刑前,刑官问李大钊,对家属还有什么话要说,可写下来代为转交。李大钊回答:“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知有主义不知有家,为主义而死份也,何函也?!”他一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在狱中20多天,“绝口不提家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没有提及家事!

下午2时,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台,面对死亡,他昂首挺胸,神色自若。连在场的看守也不得不为李大钊等人视死如归的精神所叹服,“受刑者个性虽殊,然莫不同具慷慨激昂、从容蹈死之慨,无一懦怯驽弱而作畏缩状者。”

李大钊这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怀着崇高的革命情操,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终年38岁。4月30日的《申报》对施刑的情况记载如下:“首登绞刑者为李大钊,闻李神色未变,从容就死„„”

党的早期领袖瞿秋白在面对死亡时,在从容淡定中显示出革命者的坚定信仰。红军长征以后,瞿秋白一行准备转道香港去上海就医,不幸于1935年2月24日,在长汀县濯田区水口镇小迳村附近被俘。在汀州狱中,瞿秋白填写了一首《卜算子·咏梅》: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瞿秋白被捕后,国民党最高当局声称只要他肯明确地表示“悔意”,肯公开声明脱离中国共产党,即可免死。虽然敌人对瞿秋白的劝降、攻心一直持续到5月下旬,但始终没有任何进展,蒋介石终有杀意。

6月18日,也就是行刑的这一天,瞿秋白早早起床,换上新洗净的黑褂白裤,泡上一杯浓茶,点上一支烟,坐在窗前思索,并提笔记录:

1935年6月17日晚,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身仙境;翌日读唐人诗,忽见“夕阳明灭乱山中”句,因集句得偶成一首:夕阳明灭乱山中(韦应物), 落叶寒泉听不穷(郎士元)。已忍伶俜十年事(杜甫), 心持半偈万缘空(郎士元)。

这时,特务连长走进囚室,向瞿秋白出示枪决令。瞿秋白掷笔整衣,昂首走出囚室,到公园凉亭前,整衣拍照。《大公报》临场记者报道:“„„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菲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酒毕,徐步赴刑场,前后卫士护送,空气极为肃穆。经过街衢之口,见一瞎眼乞丐,回首一顾,似有所感之„„”(陈征/国家博物馆)

热血档案·烈士掠影

“一大”代表中五位是烈士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大浪淘沙始见金。仅13位中共“一大”代表中就出现了5位慷慨赴义的革命烈士,他们是王尽美、李汉俊、邓恩铭、何叔衡、陈潭秋。前不久开展的“双百”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中,就有4位“一大”代表名列其中。

王尽美烈士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1921年参加“一大”后,王尽美又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2年7月党的“二大”后,他留在中央负责领导工人运动,参与制订《劳动法大纲》,先后领导山海关、秦皇岛等地的罢工斗争,是开滦五矿总同盟罢工指挥部成员之一。1925年2月,他抱病组织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参与领导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1925年8月19日,因长期积劳成疾,年仅27岁的王尽美因肺病逝世。

- 12工作的共产党员全部撤离。陈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后一批,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1942年9月17日,陈潭秋被捕,敌人对他施以酷刑,逼迫他“脱党”。陈潭秋拒不屈服。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和毛泽民、林基路等同志被秘密杀害于乌鲁木齐。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时,代表们因不知其牺牲的噩耗,仍选他为中央委员,其功绩始终为党内同志怀念。(周远程/国家博物馆)

热血档案·烈士掠影

抗战中的烈士群体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的阵亡将士,达数百万之多。自1937年始,300万巴蜀子弟出川抗战,付出64万多人伤亡的代价。在滕县守卫战中,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率部以绝对劣势死守县城,全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阵亡,未有一人被俘。在抗日战场上,这样的英雄群体还有很多。2005年9月3日,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将新四军的“刘老庄连”、八路军的“狼牙山五壮士”、东北抗联的“八女投江”、国民党军的“八百壮士”共同列举,称他们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

新四军的“刘老庄连”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苏北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梳篦式”大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就在这危急时刻,驻守在刘老庄的新四军三师十九团四连挡住了敌人的去路。

该部奋勇阻击各路敌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全连82人凭借村前交通沟,英勇抗击日伪军攻击,使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虽经数次突围,均未成功,乃决心固守。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绝不给我们党丢脸,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

日伪军集中炮火对4连阵地进行毁灭性炮击,并以大队骑兵实施冲击。在强敌面前,新四军战士们坚定沉着,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近百人,苦战至黄昏,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全连壮烈牺牲。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称刘老庄连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国民党军的“八百壮士”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国民党军的“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之一。

1937年10月26日,在全国抗战爆发后的淞沪战役中,国民党军陆军第88师524团400余官员(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后撤。10月27日,千余日军进犯,爱国官兵与之激战一天,毙敌80余名。“八百壮士”孤军死守危楼,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为国内外所瞩目,并激发了上海人民极大的抗战热情。各界群众箪食壶浆,热情慰劳抗日勇士。10月28日黎明,一名女童子军杨惠敏冒险渡过苏州河,给四行仓库的守军送来一面国旗。谢晋元立即命令将国旗在仓库大楼楼顶升起,自从日军占领上海市区后,到处都是日本的太阳旗,惟独四行仓库的大楼上飘扬着中国的国旗。隔河观望的群众无不拍手欢呼,不少人甚至为此流下了眼泪。当时的《申报》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朝曦初上,国旗飘展,隔河民众经此地,纷纷脱帽鞠躬,感动落泪。”

“八百壮士”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坚守四行仓库四昼夜,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毙敌200余名,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写下中国抗战史上极为壮烈的一页。一切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张维航/国家博物馆)

烈士祭文

烈士祭文

烈士作文

烈士寄语

慰问信烈士

烈士故事

瞻仰烈士

董存瑞烈士

瞻仰烈士

烈士事迹材料

烈士
《烈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全国烈士查询 烈士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