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整改措施

四个自信方面整改措施清单(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03 08:32:44 来源:整改措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

名词来源

“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

提出时间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主要内容

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

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

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

推荐第2篇: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

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

历史起源

中国中华民族曾经有着辉煌和灿烂的古代文明,然而,当历史发展到清朝晚期尤其是1840年前后,中国封建社会在历经了其成熟的巅峰之后到达了其腐败的晚期。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与扩张,在世界资本帝国主义扩张的热潮中,中华民族濒临亡国。在中华民族遭受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始终坚韧不屈地维护着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与尊严。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从甲午海战惨败到戊戌维新;从辛亥革命到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直行走在挽救人民命运和民族尊严的路上。直到1949年,在历经28年的浴血奋战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先后完成了革命道路的探索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赶跑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重新获得了独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在中国全面确立了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尝试与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的协调统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开展,“中国模式”享誉全球,这一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无不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自由和必然选择,这个过程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满满的自信。

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具有科学性以及相信它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历史起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源泉,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的实践中产生发展并且日臻成熟和完善。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的命运有了新的转机。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初步建设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鲜明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命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世界风云动荡的世纪之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有力地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科学发展观从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出发,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继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新高度,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宏伟愿景引领下,按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拥有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正是这一自信鼓舞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的伟大复兴。

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无比优越性。制度问题直接关乎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漫长,以君主集权为特征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则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支柱,而维系这一政治支柱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则时刻以巩固皇权为根本原则,从而构成了庞大的封建政治运行网络。清朝晚期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衰微,封建统治者通过洋务运动、新政、变法等方式全力挽救也无济于事,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则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彻底埋葬。民主共和作为一种理念、思想和制度深入中国人民内心。然而袁世凯复辟帝制,再一次打碎了中国人追求民主共和的梦想。之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让国人再次痛心地质疑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直至新中国的成立,将亿万人民梦想中的民主变成实实在在的制度。

40年以来,中国执政党建设的成就、社会经济的进步、政治局势的稳定以及传统话语的传承,都在全方位折射出中国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巨大定力和活力,也时刻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信。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来源于源远流长的民族记忆和圆融大气的中国智慧,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文化自信的主要功能在于弥补自然、社会与历史条件的不足、局限与束缚,通过意识、符号、精神的刺激与再生产为主体提供推动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思想、激情、智慧、意志和创造力。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人类世界古代文明形态中少有的未曾间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形态。早在轴心时代开始,就一直努力在主体内部发蒙和培育“仁者不忧”(《论语·泰伯》)、“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开物成务”(《易经·系辞上传》)、“与天地参”(《中庸》)的文化信念与实践理性机能,并最终形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理念和文明理想。千百年来,正是凭借这种内力深厚的文化历练与践行能力,中华民族才在多灾多难的历史进程中苦撑苦熬、顽强生存下来。即使在大故迭起、风雨如晦的近现代,这种文化自信与弘道精神也一直是激励人们回应现实挑战的核心机制。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厚的革命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指引着中华民族在全球化的今天创造更加辉煌的中国成就。

“四个自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魄力与战略胆识

“四个自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既是对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演变的反复思考,更是对中国未来走向的缜密筹划。从革命年代到建设时期,这种使命感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与淡化。为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风雨兼程不懈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距离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日益接近,然而中国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压力和困难也世所罕见,中国共产党肩上的重担日益增加,在这紧要关头,共产党郑重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不仅是对过去工作和成绩的认可与总结,也是对自己当前工作的鼓励与鞭策,更是对实现未来使命的一种魄力与坚定。

“四个自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担当意识。敢于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定义好干部的标准之一。不避困难、勇于担当源于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对伟大事业的责任和对人民群众的情怀。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执政党的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执政危险和执政考验,中国共产党且能够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四个自信”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事业面前展现的一种舍我其谁的气魄和姿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艰巨任务,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有且只有中国共产党。

“四个自信”凝聚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动力与共同愿望

首先,“四个自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动力。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相互重叠和碰撞。“纷繁的价值选择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正确价值取向,如果选择不当则极易造成社会道德的滑坡和秩序的混乱。”①一个没有崇高精神信仰和正确价值取向的民族,民族复兴更是无从谈起。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恰在此时蓬勃而出,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信仰和奋斗动力。其次,“四个自信”坚定了民众跟党走的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以来,中国人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由温饱实现小康,中国人民坚信这条道路地选择是正确的,未来也必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稳步走向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中国人民最根本的权力和利益,实现了中国社会近代以来最广泛的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和内核都是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酝酿形成,始终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等核心理念不仅为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南,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政治保障和奋斗动力。中国共产党坚定提出“四个自信”,有利于在人民群众中塑造和树立良好的执政党形象,获取更高的民众信任度和支持度,从而构建其更加广泛而有效的政治影响力。这就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准备了强大的领导核心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四个自信”促进了当前中国社会的结构整合与社会和谐

从现实情况看,中国社会结构从同质化向多元化的转变迫切需要一种共同的价值规范。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国形成了同质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结构。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开启现代化的过程,注定了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破旧与立新的利益与冲突。有学者认为由于这一过程使中国原有的社会结构突破了其既定的时空统一观,社会交往行动中的可能性和选择性增加了多变性,中国社会结构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现象,这必然导致当前中国社会价值整合的难度增加。就当前中国社会结构而言,社会的价值和规范整合亟须一种具有主体价值意识的文化理念的引领,而社会的文化认同则是社会价值得以确立的柔性渠道。因此在当下中国建构一种民族性的文化规范,从而沉淀出稳定的社会信仰,将大大有助于中国社会整合。从价值性判断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可以被认为是当前中国价值规范在国家层面的一个共同信念。对内而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多元化社会结构中的不同利益群体提供了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信仰追求,能够凝聚不同部门、不同阶层、不同因素的整体价值诉求,从而实现社会价值规范的有序整合,促进整个社会的系统性整合,实现社会和谐运转。对外而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和一整套的价值规范被大众接受并信仰,这就构成了社会整体成员的一种高度的自我认同、文化认同以及社会认同。这一认同状态在促进社会结构整合的同时,对外则可以演变为中华民族的高度自信和集体凝聚,从而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执行力。

马克思指出,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毛泽东曾勉励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他们都一再强调青年之于国家民族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无可替代的巨大意义,新时代的青年青年,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应该承担自身的历史责任,不断地学习、创新、交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力量,成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支撑力量。所以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在自己领域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同时,也应当牢记自己历史使命。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他指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把我们带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坚持“四个自信”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习近平高度重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导和教育青年,并对当代青年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时代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交流和学习中主动彰显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才能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信念、有作为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推荐第3篇:四个自信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让传统文化回归中小学教育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什么是“四个自信”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总书记表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文化自信,因而正式成为了自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来的第四个自信。

何为“文化自信”,在“七一讲话”上,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所谓“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对既有文化优良传统的肯定与坚持。“文化自信”中的文化,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中华民族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文化自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有着重大意义。

二、为何重视“文化自信”

在2016年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的冲击下,如何正确地认识中国现阶段发展实际,如何准确的把握时代需求,如何对各种不同文化的本质进行科学的辨识与把握,如何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理性而批判的的扬弃,与如何正确把握文化自信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动力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创造力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些人树立了片面求洋、全盘西化的错误文化观。文化自信就是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植根于5000多年来的传统文化土壤。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认同和自豪,只有肯定了自己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才能产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进而能够在不同文化的价值比较中产生发自内心的的自豪感,从而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超越与创新。

(二)应对多元文化冲击之核心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节奏不断加快,世界多元文化之间也正在激烈地碰撞着,各种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相互影响,交错复杂的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信仰体系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念。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扩展,使得新一轮的文化冲击对我国的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文化自信正是甄别文化优劣,应对文化冲击的核心力量。只有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以及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与方位,掌握目前我国所处时代的特点,并以此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从现实与具体的条件和大的环境出发,合理的对适应与满足当下实践要求的文化观进行选择,才能应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渗透。

(三)促进优秀文化发展之动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要实现文化自立、自强,为文化强国建设奠定现实基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需要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作为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发展的生根之土壤,文化的繁荣发展不能单纯地依赖于对外来文化的简单模仿,也不能单纯地依赖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单纯复制。文化是在不断实践基础上得来的,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开展文化创造与创新,才能实现文化发展的大繁荣。

三、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14年12月20日,总书记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中表示,“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由此可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实现文化自信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构有着重大的意义。

而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就是要从教育抓起,特别是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要让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的课堂,这就需要学校、老师、学生三方面努力。

Mingsheng

推荐第4篇:坚定四个自信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

原标题: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从历史创造的厚度上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这就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的选择,也是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懈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选择和文化超越的总体性成果。展开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一种奠基于道路、理论和制度之上的文化创造与意义建构,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革命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坚韧不拔而又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积累、文化提升的历史性成果,是中华文化的历史连续性、空间广延性和价值普遍性在当代中国充满生机活力的现实展现与意义拓展。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的提出,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中国为主体并注重从总体性这一内在属性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造,也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提出了必须要在更为广阔的历史时空中去坚守并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使命、文化权利和文化责任的历史要求,本质上是在贯通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文化创造的长时段历史尺度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依据的深刻呈现。

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推动中国先后跨过了“落后就要挨打”和“贫穷就要挨饿”这两道巨大的历史沟坎,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然而,面对当今世界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历史趋势,面对当代中国成功实现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能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现经济崛起的同时进一步实现文化崛起,能否成功跨过“失语就要挨骂”的新的历史沟坎,进而为21世纪和人类世界对美好精神家园及其意义秩序的探索和造就贡献中国力量,无疑也在深刻地考验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眼光、文化胸怀、文化想象和文化本领。

人类历史的演进和经验反复告诉我们,物质成就的创造是具有基础性、前提性的实践和创造,而意义世界的创造则是更具超越性、稳定性和深刻性的实践和创造。因此,“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的提出,不仅意味着我们必须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去回溯并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更提示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还必须在努力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展开当代中国伟大的文化创造与意义建构,从而在当今世界的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自觉地、牢牢地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使命、文化权利和文化责任。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从意义诠释的深度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就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展开物质的、经济社会形态的建设实践,以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然—历史本质,而且还必须同步展开能够体现“以中国为主体”的文化建设和价值观建设实践,并以之作为我们判断、把握、认同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依据和价值观标准。正是这一意义上,“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的提出,正是从意义诠释的深度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

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性、主体性和总体性,无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的意义就在于:只有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本质,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获得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之源。而之所以说它更基础,就在于文化本质的把握与阐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前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在人们的精神实践领域获得信念扎根与牢固认同;之所以说它更广泛,就在于文化本质的把握与阐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坚实地走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世界并获得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成为担当并兑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庄严承诺的历史进程;之所以说它更深厚,就在于文化本质的把握与阐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具有延续并讲清楚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实践主体性和价值普遍性的文化能量和意义功能。

就此而论可以看到,首先,“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总体,是以文化这一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为支撑的具有中国主体性的伟大事业。这样的一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性把握与意义建构,正是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制高点。

其次,“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创造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过程中和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坚持以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实践为基础和本体,不断追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进行文化表达、价值创造和意义建构的历史成果。

其三,“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自觉地把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文化自觉与文化借鉴结合起来,不断开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文化高度的历史成果。

其四,“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还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内涵就在于,它始终坚持以中华文明5000多年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和根脉,始终坚持以我们党和人民开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社会变革的伟大斗争孕育的革命文化为基础和依托,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孕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和主线,推动了中华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不断焕发出新的蓬勃的文化生机与活力。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就在于它内涵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开启了中华民族最广阔的精神创造。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从理想建构的高度上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这就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有理想和追求的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理想和文化魅力的伟大事业。“四个自信”重要论述的提出,由于把文化自信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维度和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源泉,实际上也就从理想建构的高度上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恒的文化魅力。

首先,“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华民族天人合

一、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等古老理想的合理继承。中华文明能够延续5000多年而不中断,以天人合一等为代表的理想境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一系列古老而维新的理想追求把每一个中国人都紧密地连接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和而不同”的社会意义与伦理网络之中,形成了超强的凝聚力、包容力和转化力,成就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个人理想和人文精神。因此,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首先就是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理想的继承与自信。

其次,“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更是对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承诺和现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实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昭示,确立了人类解放的永恒精神灯塔;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奠定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文化理想包括“翻身求解放”“建设新中国”“为人民服务”等,培育了亿万群众参加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政治激情、牺牲精神和道德追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理想的自觉与倡导,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雄浑力量和辉煌前景。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丰满内核和连续谱系。

其三,“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还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把握和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心诚意。进入21世纪以来,时代变化和中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事业的新发展和遭遇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而且也需要我们在文化理想上实现新的充实和高瞻远瞩,通过面向并指向未来的“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当代西方文化霸权的现实性和不合理性都视为“当下的东西”而收摄并涵化在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的文化理想的视野和把握之中,从而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就表明,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远而务实的文化理想,并坚持以这一文化理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的、具体的文化创造与意义建构,坚持文化自信,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把握世界潮流,坚定地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始终不渝地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不仅将全面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恒魅力,而且也必将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美好、更为广阔的进步前景。

从“三个自信”迈向“四个自信”,是我们党总结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进行不懈奋斗的实践历程和历史经验的战略抉择,是立足当下并面向未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含的总体性、主体性和普遍性的科学诠释与意义把握,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达到了一种更新、更高的整体自信水平。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正在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道,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迈向一种新的、具有总体性的话语表达和理论建构。

专家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有何深意? 来源: 新华社2016年07月02日 14:55:34显示图片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朱基钗、姜潇、刘奕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有何深意?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采访相关专家进行解读。

文化与道路命运息息相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提,显示了习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也表明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趋成熟,给我们的自信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结晶。

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表示,文化与道路命运息息相关。近代以来,多少民族精英、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引进了多少思想理论,直到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我们讲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在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这个中国具体实际就包括了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才能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和生命力。”尹韵公说。

文化来自历史面向未来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华文明是人类四大文明中唯一赓续不绝,没有中断过的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认为,总书记讲话在已有“三个自信”基础上增加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意味着将我们民族的生活价值系统及其表达形式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层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滋养,获得活的灵魂。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认为,“四个自信”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把我们党对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正如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我们的自信不仅具有传统的和历史的根基,更是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

文化彰显民族生命力

习近平指出:“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文化作为一种基因、血脉和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渗透到人的活动的方方面面,也渗透到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影响更广泛深远。”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韩庆祥认为。

“文化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将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上升到同一个高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文化自主和文化自觉。

“一个民族的文化力强盛,这个民族的生命力就强盛。”尹韵公认为,“中国方案”必须包含文化色彩和文化符号。“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不仅要靠经济实力,最终还要通过文化符号来表达,文化力量来展示。提出文化自信,实际上是中国软实力的最好注释。

推荐第5篇:四个自信来源

“四个自信”的底气

2016年金秋,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杭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齐聚西子湖畔,共商世界经济发展大计。“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发展理念、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城市形象、匠心独运的会议组织、精彩绝伦的文艺演出……令人惊叹、引人回味,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杭州峰会的精彩呈现,展示了当代中国的生机活力,提供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从最初提出到现在,已有约500年的时间。它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在世界范围内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60多年前,当五星红旗在**广场冉冉升起时,人们为新中国而欢呼,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而祝福。中国人民历经艰辛曲折,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使古老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抚今追昔,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着自信。那么,自信的理由和底气从何而来?

从艰辛探索中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党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60多年来,经历了社会主义探索的艰辛坎坷,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把握不断深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党带领人民走过的路,饱含着探索的艰辛,更充满着成功的喜悦。我们党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这是我们自己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优越性。

从实践效果中来。事实最有说服力。改革开放39年来,“中国道路”交出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近10%,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实现了从温饱到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跨越;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世界各国更加看重中国、倚重中国。中国大地从未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人民群众从未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精神振奋,中华民族从未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地屹立东方。

从国际比较中来。比较是最好的“教科书”。近年来,一些国家深陷金融危机、经济复苏乏力,政治动荡、社会混乱、人心分离。与此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枝独秀,彰显出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定向好,正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带着胜利的豪情回望过去,要更加充满自信;站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也要清醒冷静。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一次新的长征,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党同志要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在追求崇高理想的征程上创造更加非凡的“中国奇迹”,书写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

推荐第6篇:四个意识、四个自信

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的存在,都应当有一个目标,在制定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要有信心、决心和意志。比如,我们在攻克敌人的一个碉堡之前,连长会问:“同志们有没有决心?”战士们响亮回答:“有!”领导再问:“同志们有没有信心?”战士们再次响亮回答:“有!”我想,这应当就是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自信”的一个事实和雏形,这也就是对一个原始信念、事实的概括,也是一个升华、一个发展,当然,“四个自信”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所必需。

社会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习近平同志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从而在更深的层面上,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文化建构。这就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的原因和理由。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曾经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那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就是说,文化是基础,是其他三个自信的根基,而这三个自信,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了文化自信的内涵。也就是说,这“四个自信”在新时期、新情况的具体历史条件下,是相辅相成的。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知和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仰和尊崇。这来源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积淀和丰富而至今。中国人经历了从傲慢到失落,再到回归自信的曲折过程,这就是一种觉醒,一种自觉。目前,在“中国梦”的语境下,文化自信越发重要。而我们所说、所想、所为之奋斗的“中国梦”,既是一个政治概念、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

我还认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6字的提出,既是理论深厚,也是通俗易懂,而且,也易学易记。也就是说,不仅是一般成人,就是小学生,也能一看字面就懂,一听这16个字就明白,而可以使之成为全民族所接受。而且,每一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又是合理的解释。因此,对于这一理论的推广,使之深入人心,为全国人民所掌握,为更多人所践行,也就成为可能。所以,当习近平同志这样提出以后,便成为当下理论学习的一个热词,一个习惯语。当然,从习惯上来说,从其本意来说,从语法上来说,这16个字的前面,是有前缀的,就是说,前面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个字的。

推荐第7篇:四个足够自信

四个自信(反腐决心)

四个自信是2016年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

名词来源

“四个自信”即全体中国共产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1]

提出时间

2016年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2]

具体内容

首先,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战略,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反腐败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持之以恒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一句句铿锵的誓言清晰表明我们党反腐的坚定决心,同时大大提振了全党对党中央反腐败斗争决心的充分自信。

其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出台“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反腐败斗争取得重要阶段成果。习近平指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近年来我们党坚决查处腐败行为,特别是严肃查处*、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案件,成功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据中纪委统计,八项规定出台三年来,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万余起,处理人数13万余人。反腐败斗争成绩有目共睹,全党对反腐败斗争成绩充满自信。

再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危险。因此我们党始终坚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直以来,人民群众对腐败行为深恶痛绝。腐败不但严重损害了还人民的利益,还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蚀了社会正常风气。因此我们党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得民心顺民意。据中国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问卷调查显示,89%的普通干部、76.1%的专业人员、73.8%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腐败蔓延势头正在有效遏制和一定范围内遏制。反腐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众给予高度评价。种种迹象充分表明,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改善了党风政风、带动了民风社风,为社会注入了正能量,增加了全党对反腐败斗争正能量的坚定自信。

最后,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党中央坚持以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强无畏的政治勇气、坚韧不拔的政治定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习近平指出,三年来我们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满自信、催人奋进。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党内监督,就一定能迎来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就一定能赢得对反腐败斗争光明前景的足够自信。[2]

社会评价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四个足够自信”必将推动反腐败斗争顺利开展,筑牢民心长城,校准正义天平,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2]

推荐第8篇:四个意识、四个自信

关于“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讲话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把握,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努力做到将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一、坚定“四个自信”

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坚定“四个自信”就要做到:

坚定道路自信,就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刻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是否符合基本路线来检验,必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做、真懂、真用,自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等重大问题,使理论对实际工作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制度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到坚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观念,在工作中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好处,自觉听党话、跟党走。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善于打造行之有效的形式、平台和载体,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使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充分展现出来,让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每个人的血脉,影响每个人的思维。

二、树立“四种意识”

通过学习习近平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四种意识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政治意识是根本、大局意识是关键、核心意识是保障、看齐意识是基础。

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是非问题上,要始终旗帜鲜明,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始终拥护党的集中统一。

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做到从大局出发,敢担当敢作为,履职尽责。党的集中统一就是最大的大局,必须正确认识大局、全面把握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要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

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要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模范遵守党章、党纪、党规,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注重发挥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切实做到政治上坚定自信,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高度自觉,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更加有力。

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明确看齐是重大政治原则,是党的力量所在,优势所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先进分子看齐,向榜样看齐。在贯彻党的路线政策上雷厉风行,在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上坚决有力。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四讲四有”是新形势下合格党员的标准,也是广大党员的行为准则。我们要以“四讲四有”为标尺,对照自己言行,努力做合格党员。

“讲政治、有信念”就是要求在思想政治上合格,在理想信念上坚定。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增强“四个意识”,自觉主动向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讲规矩、有纪律”就是要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作为党员,必须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摆在前面,真正做到懂得规矩、遵守规矩、维护规矩,让规矩和纪律入脑入心,坚守底线、远离红线,切实增强“讲规矩、有纪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讲道德、有品行”就是要在品德上合格,有好的品行。既要守公德又要严私德。作为共产党员,始终在加强道德修养上下功夫,继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正反两个方向吸取经验教训。“则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讲奉献、有作为”就是要立足本职,勇于担当,讲奉献、善作为。作为共产党员,就要牢记党的责任和使命,面对困难和挫折,挺身而出,不畏惧、不彷徨,勇于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自身努力和作为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利益。

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理解讲话的精神实质和科学深刻内涵,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努力“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推荐第9篇:四个自信对照党章党规个人自查及整改措施

四个自信对照党章党规个人自查及整改措施

根据省委和处党委专题教育的统一安排,按照总书记“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要求,深入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根据片区党支部的统一安排部署,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并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刻检视反思了自己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明确了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现对照检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站位不够高。虽然自己能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对标对表,在一些方面,做得还不够,还有提高的空间。主要是有时政治站位不够高,自觉看齐的意识还不强,从政治上看问题、想事情的能力不足,还没有完全形成自觉,对照党章的要求和党的政治纪律,在有些方面做得不够或不好,缺少足够的警惕警觉,工作上也多是从具体问题上考虑,对政治意义、政治要求、政治影响等想得不多,更不够深入,总认为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党员而已,只要埋头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2.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够高。自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与普通大众没有直接联系,联系群众观点的意识不强,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够。

3.精神状态有时不够好。工作中忙于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多,积极主动去想工作的情况少;工作中满足于完成任务的情况多,进益求精的工作少;工作情绪受影响较多,而对照合格党员要求反省自己精神世界的情况少,“干与不干,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想法时常存在。

4.能力素质还不够强。过硬的能力素质是跟上时代发展,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前提,也是履职尽责的重要保障。综合能力素质,还有很大差距。一是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二是学以致用的本领不够高;三是融会贯通的能力不够强。

5.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有时工作比较浮躁,表现为发现的问题,上交的多,主动解决问题少,以为自己人微言轻,高位推动工作更容易解决问题。

二、原因剖析

以上问题的存在,虽然有客观上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主观上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

一是思想改造不够彻底,导致理想出现弱化、初心出现偏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改造思想不够经常,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不彻底,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化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导致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专题教育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不深不透、没有做到融会贯通,行动跟不上、落实缺乏创造性是其根本原因。

三是使命意识不够牢固,导致精神出现懈怠、作风不够求实。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使命的认识,有时站位不高、理解不深;对自身的岗位职责,有时看得不重、想得不远,实际工作中不能适应时代奋发有为,不能心系群众求真务实。

四是理论与实践的学用结合上同党中央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适应“三服务”事业发展方面还不够全面,还有差距。

三、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表里如一。要增强政治敏锐性,保持政治警惕性,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要强化学习,知行合一。认识上的不足,主要是学习不够深入,领会的不够透彻,掌握的不够全面。针对自己的问题,从学深、弄懂、做实上下功夫,一是紧跟支部学,在集中学习上下真功;二是扎实自己学,在个人自学上下苦功。做到知、信、行合一。

三要筑牢宗旨意识,始终如一。认真开展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主题教育同重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做到学用结合,以学促用。树立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进一步增强学知识、增素质、强能力的能动性,提升能力素质。

四、密切联系群众,提升服务。

积极参与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提高认识,增进群众感情,增强群众观点,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五、要勤思深悟,久久归一。

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不断地积累,一点点的进步,向先进工作者学习。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向高标准、严要求看齐,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处处严格约束自己,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个人自查及整改措施

按照公司党委关于开展主题教育有关安排和要求,在深入基层调研、听取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我认真对照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建设五个方面查找存在问题,深刻剖析成因,明确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思想建设方面

一是对专题教育核心要义、丰富内涵理解还不够,对其内涵把握不够深刻。共产党人的xx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使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没有把xx与自己的行动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落实具体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充分地去考虑破解之道,思想上存在懈怠情绪。二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学习的主动性、广泛性、系统性不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会出现消极情绪,缺乏抓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的勇气,根本原因就是内心深处没有紧抓初心。

二政治建设方面

一是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深不实,缺乏学深学透的韧劲,自觉学习主动性不强,没有做到持之以恒地系统性学习,学习质量有待提高。二是把学习成果用于指导实际工作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存在“两层皮”问题。现在科研工作面对很多困难,工作开展被动,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方式方法,加强与上级领导、与分管部门的沟通。

三作风建设方面

一是在勇于担当作为方面缺乏闯劲和拼劲,闯劲不足,缺少拼搏精神,对待工作有时不够主动、积极,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工作没有前瞻性,有很多的工作都是想做又不敢做,畏畏缩缩,缺乏果断和胆量。二是工作中没有忧患意识,随着内部、外部各项管理工作越来越严、越来越细,有怕犯错误,求保守的思想意识,开拓创新精神不足。在自己认为不重要的事项上,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倾向,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担当意识有所弱化。

四能力建设方面

一是与班子成员交流沟通不够。科研工作目前开展难度很大,班子领导对我的工作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但是从与领导们的沟通和交流中,能够感觉到部分领导对公司科研工作还是不理解和质疑的。作为业务分管领导,在公司领导层面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不够经常,对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阐述不够,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政策宣传。

二是要加强深入基层员工调研。这次去基层调研,我发现基层员工有很多技术方面的创新想法,但是往往是因为无从下手,或者是“精力”有限而放弃或忽视掉。我认为自己在向基层灌输科技创新意识、技术创新思路、技术创新激励制度方面还有欠缺,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领导岗位优势来传递信息,未能有效调动起公司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五廉政建设方面

一是纪律规矩意识有所淡薄,对总书记关于纪律规矩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等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方面,存在一定的被动倾向。二是对执行党纪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上不够坚定、不够到位。没能时刻按照党员领导干部的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常态化抓作风纪律还有差距,对自身建设、自身要求有所放松。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从深层次分析自身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根源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定理想信念的自觉性不够强。放松了对自身理论素养建设的要求,没有持续不断地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放松了党性锻炼,直接影响了自己思想的进步和工作的推进。究其根本,主要是把政治理论学习当成了“软指标”,静不下心,抓得不紧。

二责任担当意识不够强。抓工作不扎实不彻底没韧性,容易虎头蛇尾,抓重点工作缺乏钉钉子精神。对分管业务中觉得不十分重要的事项投入精力不足,研究工作不多,不彻底,有得过且过思想,遇到困难绕着走,回避矛盾和问题。有时候有形式主义现象,解决疑难问题走过程,表态好、行动少,完成工作效果不好。

三勇于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不够强。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勇于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劲头和积极性不够强,再上新台阶的精气神不足,缺乏攻坚克难的拼劲,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需加强。

三、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坚持学习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深刻理解把握党的新理念新思想,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切实改变作风。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带头克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带头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走出机关,深入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听取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着力改革创新。主动适应新形势、融入新形势,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目标,真抓实干,以新理念新思想狠抓科技创新工作。

个人自查及整改措施

按照集团公司党组主题教育总体部署,我紧紧抓牢这一总要求,始终把检视问题作为主题教育的重中之重,结合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前期调研以及征求基层意见建议、结合上级巡视反馈问题、结合谈心谈话、结合光荣传统教育和廉洁教育,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四个诠释”要求,自觉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推动工作和服务群众等方面自省“五问”,深入检视反思。现将检视问题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政治建设方面

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积极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专家授课等方式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和重要讲话精神,但对照理论学习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

1.理论学习需要不断深入。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深度不够,应该做到每一次都对照中央党校或者相关辅导材料深入了解讲话的背景及深度解读内容,对讲话精髓的理解不断深入。

2.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不论是在组织班子中心组学习上,还是在个人自学上,基本还是停留在读书、观看视频等方式,研讨性学习、专题性学习不够,学习的启发性,以及吸引力、感染力还有特别大的空间需要提升。

3.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理解肤浅。应从政治的高度解读事物或事件的本质,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理解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

4.政治站位有待提高。摒弃独善吾身的人生哲学,对一些消极、负能量言论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问题,应立即制止、具有拨乱反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在思想建设方面

能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对照要求,做得还不够。

1.思想认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于新形势新任务下的招标、改革、管理等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努力培养对工作的前瞻性和预判性,进一步加强用创新思维开拓工作新局面的能力。

2.坚持学习接受新知识。学习要有自觉性,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并且对于新知识不能满足于表面了解,还需深入系统的学习,不断提升工作指导能力。

3.积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应摒弃求稳思想,坚持改革创新,不畏困难的面对一些改革过程中棘手的复杂的问题,不能满足于一般化、过得去的表面工作。

三、在作风建设方面

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核心,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较真碰硬,善做善成。但对照要求,还需不断完善。

1.工作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细作风。工作上不应满足于听汇报、下指示,督促检查不深入。对于各级巡视、审计、内控、质量管理体系检查等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不仅做到立整立改,还需做到标本兼治。

2.加强工作力度。常规重复性工作应做到尽善尽美,极富挑战的工作要有紧抓不放,一抓到底的狠劲和韧劲。

3.提升工作标准。对上级作出的决策部署能够认真贯彻落实,还需多进行结合实际思考研究,工作上不能降低标准、前松后紧。

四、在推动工作方面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集团公司改革部署,着眼高质量发展,动员广大干部员工,提高站位、担当作为,抢抓机遇、凝聚共识,推动招标工作更好发展。但对照要求,还有待提高。

1.要结合集团公司新修订的辽河油田公司采购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规定,以油田公司全面施行绩效考核为契机,突破招标工作管理机制瓶颈,打破“免费服务”老观念,积极推进代理服务收费实施,激发出招标工作者的奋斗热情和创造激情。

2.要积极争取商务谈判业务,扩大经营范围,推动招标中心更好更快发展。

3.要明确招标中心发展定位,要以“油公司”模式和三项制度改革为契机,在首先确保服务辽河油田招标市场的基础上,推动招标中心“走出去”创造价值。

五、在服务群众方面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群众的愿望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认真对照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

1.密切联系群众,真诚倾听员工呼声,真情回应群众期盼,坚持精力在一线集中、问题在一线了解、工作在一线研究、措施在一线落实、矛盾在一线化解。

2.为群众服务应求真务实,加大深入到科室、岗位的频度,掌握第一手资料,加强工作指导和督导检查,切实提高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推荐第10篇:领导班子整改措施清单

领导班子整改措施清单

序号

问题清单

措施清单

责任分工清单

整改时限

1

党组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不规范,学习内容和形式单一;议事决策机制仍不够规范,领导班子集体决策机制仍不够健全;班子对党建工作研究得不够深入,非公党建指导不细致。

1,适时邀请专家授课,由局领导带头至少组织一次党员干部以谈话、户外教育形式深入互动交流学习;

2.

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通过以集体学习研讨、个人自学、专题调研等形式开展切实有效的学习活动;

3.

对企业的非公党建进行再摸底,符合条件的企业,指导其成立党支部,并加强支部间的联系和沟通;认真地贯彻落实党组工作条例,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作用,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多作批评少提建议,务必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

领导班子成员:吴哲

牵头部门:办公室负责

参与部门:行业管理科。

2019年11月前

2

“四风”问题整改不彻底;改进文风效果不好,文件精简不到位;干部管理不严格、人事管理不规范、请休假、考勤制度执行不严格。

1.加强机关单位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文化建设、道德建设、制度建设、班子建设等“六项”建设为主要载体,着力创建“勤政、廉洁、学习、文明、法治、和谐”模范机关,不断提高机关单位科学管理水平,增强为民服务能力,营造务实高效的工作氛围,树立勤政廉政的机关形象。

2.

精简会议,能不开的就不开,能合并的就合并;减少工作总结、报告等类型发文;认真研究落实执行性的文件,能不发文的直接抓落实,能合并内容发文的合并发文,增加到现场监督检查和明查暗访次数,把有限的人力和精力用在点子上。

领导班子成员:蔡宏发

牵头部门:办公室负责

参与部门:办公室、

行业管理科。

已于2019年9月整改完毕

3

对于上级安排部署的工作虽然也能保证质量,但不能时时做到创造性开展工作,亮点不多。

要密切联系群众,围绕安全邮政、寄递质量提升、乡村服务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事关行业发展的重大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行业实情,采取“管用”的措施履行好职责

领导班子成员:温汉斌

牵头部门:行业管理

参与部门:办公室、

行业管理科。

2019年12月底前

4

对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维护党的形象权威、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思考研究还不深。

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新理论,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纲”,聚焦“学懂弄通做实”,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往深里走、实里抓,做到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新时期新阶段的决策部署上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领导班子成员:吴哲

牵头部门:办公室负责

参与部门:办公室、

行业管理科。

2019年12月底前

5

对党建薄弱环节未能很好地克服;发挥班子作用,提升党员素质方面的载体不多。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更加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强烈的担当精神推动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为促进我市邮政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作风保证。指导抓好“**”主题教育,结合实际创新教育载体,确保取得实效。

领导班子成员:吴哲

牵头部门:办公室负责

参与部门:办公室、

行业管理科。

2019年12月底前

第11篇:跟党走坚定四个自信

跟党走坚定“四个自信”共筑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强调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他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话,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阐述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表达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这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就是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紧跟党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共筑中国梦。

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途径

我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一”:一条基本路线,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总体布局,就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一个发展目标,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 1

第12篇:七一讲话关键词:四个自信

【“七一”讲话关键词】:

四个自信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

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邓小平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

第13篇:增强四个自信心得体会

增强四个自信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5年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我们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深入阐述了面向未来、面对挑战,要牢牢把握八个“坚持不忘初心”,必须坚定三个“长期坚持、永不动摇”,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一重要讲话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指引我们开拓前进的行动指南。

“七一”重要讲话,总揽全局、高屋建瓴,意蕴深厚、内涵丰富,既在回顾历史中增强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又在历史总结中给未来以深刻昭示,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大气磅礴的治国方略、运筹帷幄的执政智慧、坚定自信的精神风范,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初衷、雄心壮志和使命担当,是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深刻领会“七一”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要精读原文,深悟真理,全面准确把握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力求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要深刻领会重要讲话关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和历史贡献的科学总结,牢牢把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鲜明主题,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增强服务人民的自觉性。

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要紧密结合我省“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福建省西部大开发的具体情况,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要用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

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将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管党治党的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到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要以“七一”讲话为指引,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发展推向深入。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要以最大的勇气、坚定的自信,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开拓进取,砥砺奋进,为吉林振兴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第14篇:如何建立四个自信

一道路自信。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我们应当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实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理论自信。理论问题关乎党的性质,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民安康。国家府高度重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用党章、“两学一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

三制度自信。制度问题关乎党的方向,关系国家建设、民族团结和人民发展。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社会制度,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确立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应当在制度确立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以高度的制度自觉性,不断推进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有着独特的精神标识。为逐步培养党员干部的文化自信,党委认真组织好“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阐释工作,结合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主题宣传,精心组织一批重点理论、评论、综述文章,深入阐释讲话提出的重大论断和重要观点,深入学、认真学、反复学、系统学。

第15篇:四个自信、四个意识,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

深入学习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的的内容,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看齐、向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看齐,不断校正坐标、调整步伐,保证意志统

一、行动统

一、步调一致。联系自己的思想、工作实际,对照要求,深刻体会到自己还存在很多问题。现就这些问题进行对照检查,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帮助。

首先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自己的理想信念有所弱化,对领导的决策、部署有时认识不深、理解不透,对党的政策进行系统的学习不够,致使自己理想信念有所弱化、政治敏锐性不够强。

其次在工作方面,责任心不够强的问题。工作中有时凭主观做事,照程序办就行了,要求标准不高,这些都是责任心不够强造成的。在落实领导交办的有些工作时,领导怎么说的就怎么做,没有进行全面把握、认真研究安排,时限到时催一下,而在重点工作上,自己去干,干完后,不计较工作效果,不总结工作经验,不提创新方法。

再次对待工作的标准有凑合心理,缺乏进取心,说明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还不够崇高,党员领导干部的角色意识不够强,宗旨意识弱化,有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的心理。

今后该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

一、加强政治学习,有效提高党性修养。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纠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出现的偏差,夯实理论功底、筑牢思想根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二、切实改进作风,增强宗旨意识。坚持对照党章、党纪国法,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对社会上一些违背党的政治纪律的言行,我要坚决予以抵制,并加强教育引导。

三、对标找差距、深度整改。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勇于担当,紧紧抓住工作岗位中资源整合共享、数据聚合关联、信息综合研判等关键环节,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要始终牢记公安机关的职责使命,不忘初心,奋发进取,继续前进。

第16篇:如何坚定四个自信

如何坚定“四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自信的命题,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

何以自信?

首先,自信来源于伟大的实践,这是我们能够自信的底气所在。

其次,自信来源于人民的选择、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第三,自信来源于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自信”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的命题。为什么要提出文化自信这个命题?为什么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话说得很清楚,就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第一,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兴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第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

“四个自信”应该信什么

第一,道路自信,就是要坚信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的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光明的,是能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

第二,理论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大意义,也是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根本内容。

第三,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这一论述,既体现了坚定的制度自信,又蕴含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第四,文化自信。就是要礼敬自豪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倍加珍惜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如何坚定“四个自信”

坚定“四个自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面对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继续前进的根本保证。 首先,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第二,必须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第三,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第四,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第五,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领导是根本、是关键,离开党的领导,一切自信都无从谈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第17篇:四个意识 和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

提出时间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主要内容

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

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

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3]

四个意识

“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是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最早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具体内容

政治意识

要求从政治上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政治意识表现为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原则,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研究制定政策要把握政治方向,谋划推进工作要贯彻政治要求,解决矛盾问题要注意政治影响,发展党员、选人用人要突出政治标准,对各类组织要加强政治领导、政治引领,对各类人才要加强政治吸纳。

大局意识

要求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自觉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核心意识 要求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始终坚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看齐意识

要求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这“三个看齐”“三个坚决”是政治要求,也是政治纪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高度自觉的看齐意识,经常和党中央要求“对表”,看看有没有“慢半拍”的问题,有没有“时差”的问题,有没有“看不齐”的问题,主动进行调整、纠正、校准。

提出意义

“四个意识”是一个意蕴深刻、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集中体现了根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要求,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基本标准。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对于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18篇: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群众的福祉,与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普通群众息息相关。作为乡镇干部,国家政策链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更是要认真学习“四个自信”理论,更是要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四个自信”。

首先、乡镇干部践行“四个自信”,必须做到讲政治、有信念

乡镇干部直接面对群众,一言一行都在群众的眼皮底下。乡镇干部做得好,群众就对党和政府有信心;乡镇干部做得不好,对党和国家的形象影响非常恶劣。所以,乡镇干部必须坚守对党忠诚可靠的政治立场,做到爱党、信党、护党、跟党走;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坚决执行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决定,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尽心竭力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强化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经济工作纪律,坚决按照党的章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规章制度办事。

其次、乡镇干部践行“四个自信”,必须及时转变思想 现在是网络时代,信息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人与人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传递。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距离”、上级与下级之间的“距离”几乎等于零,这就使党和政府的治理实现前所未有的“扁平化”。这是“前信息时代”所没有的。

现在是经济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围绕经济来展开,个人的工作、生活都以“赚钱”为目标。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使政治生活不再成为群众生活的唯一内容,甚至被边缘化,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 最后,乡镇干部践行“四个自信”,必须坚持读书 为什么我在这里不用“学习”这个词而用是“读书”?因为“学习”的范围太宽泛了,宽泛到无法界定的地步。乡镇干部践行“四个自信”,必须坚持读书。“文化自信”从哪里来?从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文化底蕴怎么获得?靠读书——读书是不二法门无别他路。

现在社会上没有读书的风气,领导干部就应该扭转这种风气,以身作则。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爱读书,干部就会效仿;干部爱读书,群众就会效仿。“上行下效是之谓也”。

第19篇:四个意识四个自信自查报告

四个意识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四个意识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在日常的党小组‎学习和党组织生活中,虽然能‎够坚持参与,但学习主动性不‎够强烈,对各类学习内容和会‎议精髓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结‎合实际的思考。同时在具体落‎实方面有所欠缺,一些理论知‎识还停留在笔记本里,没有融‎会贯通到具体的日常实际工作‎中来。以下是四个意识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欢迎阅读参考‎。四个意识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中央提出的“四讲四有”要‎求,即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和精神特‎质。每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此来衡量自己‎、检视自己,自觉做到“四讲‎四有”,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合格党员,树立起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

一是讲政治‎、有信念,做到政治上合格。‎讲政治是对共产党员第一位的‎要求,要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理论上的坚定,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政治定力、牢记政‎治责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坚守对党忠诚这条“生命线‎”,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作为最最紧要的政治,经‎常、主动、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中央政令畅通。要挺起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加强理论武装‎,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努力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的具体行动。要做‎管党治党的“担当者”,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扛起来、传导好、落‎实到位,勇于担当,对党组织‎负责、对党员负责、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政治生态负责。要在‎今年区县、乡镇换届工作中,‎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以严的‎要求、严的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二是讲规矩、有‎纪律,做到遵守纪律合格。严‎守党的纪律规矩,贵在经常、‎重在日常、也要做在寻常。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入党誓词,认真学习、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的秘密,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带头做,入心入脑、执行‎到位,使党的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刚性约束。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

一、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参加组织生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着力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纯洁的党内同志关系。‎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是‎共产党员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组织纪律,必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严格遵循组织程序‎和请示报告制度,坚决执行党‎的决定,积极完成党的任务。‎在这次学习教育中,要对交纳‎党费工作进行全面自查自纠,不断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

三是讲道德、有品行,做‎‎到品德上合格。要把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作为人生‎的必修课,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要始终‎做到公私分明、先公后私,自‎觉树立为追求理想而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勇于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境界。‎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培‎养良好的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感染身边群众,培养‎良好家风。要慎独慎微,从一‎点一滴中加强修养、规范自己‎、完善自己,切实做到“大节‎”不偏离、“小节”不丧失。‎

四是讲奉献、有作为,‎做到发挥作用合格。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上,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主动作为、善‎于作为、敢于作为,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当标兵‎、作示范。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切实把劲鼓起来,把精神振‎作起来,甩开膀子干事业,扑‎下身子抓落实,立足岗位作奉‎献,努力实现新作为。要能干‎会干善于干,深入学习理解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做学习型党‎员干部,坚决守住安全、稳定‎、廉政三条底线,确保干成事‎不出事。要敢干实干使命干,‎党员带头干,干部用心干,努‎力在发展、改革、改善民生上‎出实招、见实效,切实完成好‎党赋予的使命对照自身情况,‎发现自己在政治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还不够多,对政治理论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认为只要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就足够了,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上花的功夫不够。这对‎于深刻认识党的内涵及党的宗‎旨,深刻把握理论并将理论用‎于指导工作来说有一定的危害‎。今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要挤时间强化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并且做到长期坚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的精髓,学习党‎中央最新的大政方针,结合自‎身特点和本地实情,在坚定政‎治立场的同时,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上升到新的高度,不断锤‎炼自己的政治修养。四个意识‎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1‎、庸:

学习意识不强‎。对理论学习存在“实用主义‎”,缺乏深度。创新意识缺乏‎、进取精神不足。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功底、每天晚上‎用1个小时加强理论和时政学‎习。

二是改作风,强宗‎旨,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是坚持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

2、懒:

主‎要表现在思想安于现状精神萎‎靡,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服‎务群众的意识和了解群众基本‎需求下的功夫还不够。整改措‎施:

一是增强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工作中始终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以实干求实绩,以实干求‎发展。

二是在遇到困难‎时不缩手,干不成功不罢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业‎务技能,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是坚定意志‎,抵制诱惑,改变被手机电脑‎的控制状态,以更充沛的精力‎和更健康的体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之中。

四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学会“弹钢琴‎”统筹考虑和安排,真正做到‎忙而不乱、规范有序,确保各‎项工作齐头并进、高效完成。‎五是吃透上情、熟知县情,准‎确把握安全生产长期性核心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基层工作实际,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六是围绕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担当‎起决策执行者、推动者的角色‎,确保各项既定决策部署,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3、散: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对基层关心不够‎、了解不够。整改措施:

一是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赢得群众的肯定和‎拥护。更加密切联系群众,更‎加关心干部职工,注重倾听他‎们的呼声,解决他们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二是深入‎职工、深入基层,掌握职工和‎群众工作、思想动态。

‎三是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

四‎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办事讲原则,做到“倒杯水、‎递根凳”服务主动周到、热情‎、不让群众跑弯路、事事想着‎群众、事事为了群众。

4、浮:

创新意识缺‎乏、进取精神不足。整改措施‎:

一是从严要求自己‎,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对与自‎己工作有联系的形式主义的东‎西也要坚决抵制,做到不随波‎逐流、不跟风赶浪。

二‎是改变工作方法,务真求实。‎特别是在安全执法检查时要深‎入,不能只看结果,只看报表‎,要深入基层,施工一线、实‎地检查隐患,深入到镇街,深‎入到群众中间去进行调查研究‎。

三是工作中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摆样子,讲究‎方法、注重实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干一件成‎一件,把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5、推:

在处‎理复杂及难办事情上,脸难看‎,不愿意为下属解决问题,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及时处理;‎造成部分职工不理解。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放下思想包袱,坚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原则,‎大胆进行管理。

二是总‎结别人的工作经验和教训,结‎合自身及单位实际,创新思维,探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三是理顺工作‎关系,掌握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尽快胜任工作岗位。

6、拖:

群众诉求渠‎道还存在着程序多、反馈慢等‎问题。整改措施:

制‎定作风建设总体目标,完善作‎风建设考核机制,每年召开作‎风专项督查通报会1次。带头‎少开会开短会,尽量减少自己‎出席会议次数,会议讲话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完善宣传报‎道机制,规定各级领导工作开‎展宣传报道要求,突出民计民‎生、惠民政策的宣传报道。四个意识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按‎‎照党组织活动部署要求,本人‎积极响应本次“查亮改”活动‎倡议。在认真学习掌握“四讲‎四有”专题内容的前提下,严‎格对照党章党规、系列重要讲‎话、“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的具体要求,同时从工作实‎际情况出发,仔细查找本人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自查出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分析。目前本人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以下几点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在‎党的政治理论学习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掌握的党史党章党纪‎党规等基础理论还不够扎实。在日常的党小组学习和党组织‎‎生活中,虽然能够坚持参与,‎但学习主动性不够强烈,对各‎类学习内容和会议精髓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结合实际的思考‎。同时在具体落实方面有所欠‎缺,一些理论知识还停留在笔‎记本里,没有融会贯通到具体‎的日常实际工作中来。

二、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服‎务意识还有待加强。工作作风‎上未能进行彻底转变,仍然存‎在外界推一步,自己动一步的‎现象。常有只要正常完成本职‎工作即可的心态。做为一名党‎员干部,没能做到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对部门员工的榜样‎示范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在信息中心职能履行方‎面,行业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企业的各方面工作也陆续纳入‎到信息化建设蓝图中来。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在着设备老‎旧、情况复杂、头绪纷繁、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有待解决。在具‎体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常因‎此类客观原因和一些个人主观‎原因,未能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完成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工作,‎与其他职能部门间的沟通交流‎效率仍有待加强。对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重视程度还‎不够,主动服务意识还不够强‎。经过对照“四讲四有”标准‎,查找出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客观上与当前油气行业不‎景气有一定关系,但归根到底‎,是在本职工作中放松了对党‎性修养的学习力度,淡漠了党‎员干部树立模范榜样的意识,未能真正做到时刻对照合格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本‎次“查亮改”活动,使本人思‎想上得到警醒,做为党员干部‎,要提高思想上对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通过信息‎中心党小组团结合力,使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成为个人和部门的工作常‎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时刻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正确引领下‎,定期对照标准查找自身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并敢于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虚心接受的意‎见和建议,做好个人思想觉悟‎提示和带动业务能力集体提升‎。力求充分发挥个人和信息中‎心集体的力量,助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20篇:四个自信内容心得体会

学习四个自信内容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学习四个自信内容心得体会吧。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个人都有人生绽放的梦想。也许,许多的梦想都败给了细细碎碎的日常。但总有一些对梦想持有恒久自信的人终会达到自己孜孜追求的彼岸世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个人如是,一个民族亦如是。

有五千年历史,在人类封建社会成为世界梦想标杆的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不幸地从汉唐盛世的辉煌中退下来,而且一退再退,令人扼腕。但是,一个有优秀基因传承的民族是不会就此沉沦的。95年前,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族复兴的梦想被点燃。95年后,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引领,民族复兴的梦想被照进现实。我们对此持有自信,一种对自己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一种源于历史与现实、基于理性与科学的确信和把握。

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方向把握

梦想在千里之外,却始于足下。往哪个方向迈步?道路的抉择是追逐梦想的关键。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最紧迫的历史任务。哪条道路才能解决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农民起义被洪秀全葬送在红罗帐暖的温柔乡中。以戊戌变法为代表的官方自我改革随着光绪帝被囚中南海而百日夭折。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随着孙中山去世也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憾。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从此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最终选择。历史雄辩地证明:走上这条道路后的三十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站起来了;再一个三十年,社会主义制度和形态在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又一个三十年,站起来的中国人富起来了。当前,中国共产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路。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方向把握。

理论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肯定

19世纪中叶的中国,各种主义和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未能改变国家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向哪里去的思想灯塔。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建党建国、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在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建立了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太成功了,以至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中曾一度被脱离实际地神圣化。生产关系盲目求纯,经济建设盲目求成,阶级斗争为纲等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自信严重束缚着中国的生产力。改革开放,历史性地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要改革,指导思想必须先行。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思想解放到哪里去?要不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了?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导思想,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理论。这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思想确信。

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方案确信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承认,我们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好。2015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62,实现了“七连降”,但仍处于标志两极分化的高位。我们还有制度自信吗?一切的自信都源于对问题的正视与解决。习近平强调: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

一些人常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某些制度为标准来评价我国的制度和体制。诚然,在一些具体体制上,西方的确存在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实际的制度,具有自我生发的生命力。它不但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状态,而且让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不带偏见,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同意这一点。这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方案确信。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更深沉的自豪

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的“活化石”。以汉唐盛世为巅峰的古代中华文化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甚至是当时的人类社会进行了势不可挡的文化浸润和文化统领,成为人类文明的旗手。迄今为止从来没有断裂的中华文化让华夏子孙引以为豪。曾经,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如此的自信。

到了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有逐渐式微的危险。所幸,马克思主义来了,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新中国。就像毛泽东在1949年曾经说的那样,从那时候起,近代历史上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就应该完结。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建国、立国、强国之后,中华文化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尽管当前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相对来说是一块短板,对世界文化影响力和浸润力不够,但正如习近平所讲的: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样一个大的文化概念里,民族复兴理应有文化复兴的内在自豪感。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自豪。

梦想的实现需要不断继续前进。更好地继续前进需要不忘初心。铭记不忘初心,需要秉持对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这就是“四个自信”成就“一个梦想”的亘古逻辑。

四个自信方面整改措施清单
《四个自信方面整改措施清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