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个自信”的理论确证

发布时间:2020-03-01 17:48: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四个自信”的理论确证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的理论命题,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并不是理论上的玄想,而是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关于此点可以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文本分析来进行澄明。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可以发现,《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和“共产党人”的相关理论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两个必然”理论和文本的“与时俱进”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消灭私有制”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文化思想”则加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关键词:“四个自信”;《共产党宣言》;文本考察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4 ― 0023 ― 04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1〕为此,我们还应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之在新的时代展现出新的光芒。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常态发展需要我们在发展建设中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里的“四个自信”并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玄想,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预期。关于此点,我们可以通过管窥《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的文本意蕴来得到证实。因为,《宣言》不仅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纲领性文件,而且集中表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共通的观点。尽管《宣言》从问世到现在已170年,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设计及相关论述依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社会主义理论建构时的重要依据。

一、《宣言》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而人民的美好生活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阐述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它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指引,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前进的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先进性进行首肯的同时,并指出资产阶级不断变革自己的生产方式,工业化的大生产使原来的行会师傅、小手工业厂主和小商人纷纷破产,逐渐沦为无产阶级的行列,现代工人由此诞生。随着资本的不断发展,资本家占有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工人却一无所有。为了加速资本的周转谋取更多的利润,他们加紧了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此时的无产阶级因为没有生产资料,不得不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简单的生活需求。又由于?C器的出现、分工的形成,工人更是每天从事单一的生产,完全丧失了自身的活力。资本家却不满现状,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日或者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然而长时期的过量劳动并没有改善工人的生活,微薄的工资仅仅能够维持他们的最低生活。除此之外,工人们的精神状况也欠佳。在资产阶级的压榨下他们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在资本主义统治之下,各国工人的利益和生活状况越来越趋于一致。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深表同情,呼吁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阶级差别不复存在,人们不再把劳动当作谋生的手段,“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最高价值追求。

不仅如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历代马克思主义者共同的价值指向。然而实现这一诉求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因此在通往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中,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这关乎着人民的幸福。中国共产党毅然而然地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结束了近代以来我国悲惨屈辱的历史命运,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在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更加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不论是“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共享”发展理念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确证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才能使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才能最终抵达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那些“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只会把中国推向深渊,把中国人民推向火海。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阐述的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指引中国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科学指南,使中国人民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越发坚定。

此外,《宣言》中的“共产党人”理论是引领中国共产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旗帜。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的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共产党人理论,首先指出共产党是具有鲜明阶级性的政党,它代表的是工人阶级的利益。进而从两个层面阐述了共产党是先进、科学的政党,在空间层面指出共产党人代表的不是某一个地点、某一个民族的利益,而是站在整个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代表所有民族的共同利益;在时间层面上认为共产党人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利益。最后得出,共产党人不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会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实现最近目标:就是把个别分散、自发的无产阶级形成自为的阶级,用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从而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共产党不仅是具有阶级性的先进、科学的政党,它还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道路途径。这为我国共产党走什么样的道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之时就在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的实际问题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历经艰难最终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此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建设、改革的光辉征程。在前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并把它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今天,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更加需要共产党把握好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羁绊,进而使我们的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的“共产党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该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确立提供了科学指引。

二、《宣言》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充分体现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念,同时也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认同。对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我们可以从《宣言》的“两个必然”思想中寻找依据。《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两个必然”思想作了详细阐述。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指出了资产阶级的进步作用。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3〕在揭示资产阶级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进一步强调,资产阶级打破了封建所有制关系,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政治制度。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远远跟不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导致大量的产品过剩,进而引发严重的商业危机。资本家却用消灭大量生产力、开拓新市场的方式应对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与此同时,资产阶级加紧了对无产阶级的压迫,使得无产阶级开始联合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4〕。马克思、恩格斯对“两个必然”这一思想理论的详细论述在很大程度上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5〕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存在、“两个必然”思想仍具有当代价值。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证实了这一点,之后又多次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紧接着就是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英、法等国家大规模的罢工运动,此外,英国脱欧、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黑天鹅事件”都反映了资本主义正在趋于衰弱。基于此,我们要清楚地看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规律,在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也要看到道路是曲折的。“世界社会主义完全取代世界资本主义,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渐进的过程”。〔6〕我们要明确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其基本矛盾就不会消失,经济危机也在所难免,终有一天资本主义会因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而退出历史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两个必然”理论的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提供了重要依据,使我们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会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另外,《宣言》中理论体现的“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另一个重要依。众所周知,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没有把自己的理论当作教条,相反,他们认为这些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7〕。《宣言》的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在七篇序言中,从1872年的德文版序言到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都是紧扣时代的发展,在原有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修订和补充,如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宣言》中关于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提出的意见在实践方面已经变得过时,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坚持理论原则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理论灵活性的把握和运用。又如,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对《宣言》中的阶级斗争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完善,把阶级斗争的历史重新界定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8〕而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又对此问题进行了补充,更准确地阐述了阶级斗争的历史脉络。以上无不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正是基于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时代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更加着眼于实际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正是在继承发展“与时俱进”这一精神的基础上作出的伟大理论创新,在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因此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有足够的信心,坚信它会以自身的活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为中国的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三、《宣言》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套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它所包含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宣言》中的“消灭私有制”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对此,我们可以从《宣言》中得到论证。对于这一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组成统一战线共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但特别强调要消灭私有制这个枷锁。

为此,马克思、恩格斯首先从无产阶级生活状况层面分析了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原因,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无产阶级一无所有且完全依附于资产阶级,在这种处境下无产阶级毫无平等可言,时时忍受着资产阶级对他们的剥削和压榨。为了改变这种境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只有摧毁资产阶级私有制才能占有生产资料从而进行有计划地、共同地生产,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还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次,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的社会性质层面阐述了消灭私有财产的原因,指出资本不是个人的而是一种社会财产,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属性,因此要消灭资本的个性和自由,让资本归全社会所有。再次,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阐明资产阶级私有制灭亡的必然性,正如资产阶级所有制取代封建所有制一样,资产阶级私有制也必然会被另一种新的制度所代替。对于谁来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是共产党人的理论原则;对于怎样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9〕然后,无产阶级凭借自己的统治获取一切资本和生产资料以达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最终目的。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把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当成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把它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此点,恩格斯早就有所强调:“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10〕这为我国私有制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实现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以“消灭私有制”为核心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貌似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消灭私有制”相悖。其实不然,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允许部分私有经济的存在是对公有制经济的有效补充,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今天,我们继续贯彻实施这项基本制度并不是说我们背离了马克思、恩格斯“消灭私有制”这一科学原则,而是因为我们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完全实行公有制的程度。因此,现阶段我们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生产力、积累丰富的物质生产资料的过程中逐步消灭私有制。这有力地反驳了那些认为中国是私有制国家的错误观点,同时激励我们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四、《宣言》加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关于此点我们可以从《宣言》的“文化思想”中找到依托。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11〕可见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特定时代的经济条件。基于此,马克思、恩格斯首先阐述了“经济全球化”思想,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交通的日益便利,资产阶级在全球各地开拓世界市场,把全世界的经济活动连为一体。在经济趋于全球化后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不但是在经济物质方面,精神文化方面也是这样,“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12〕。

当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到的世界文学“它应该是各民族文化在碰撞、交流的过程中经过优胜劣汰,鉴别扬弃之后相互融合所形成的各民族普遍接受的一种全球文化。”〔13〕而不是文化上占优势的民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渗透和同化。对此,马克思、恩格斯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对资本主义文化做出了双重性的评价。一方面,在打破封建思想文化层面肯定了资产阶级文化的革命作用。随着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定,它破坏了一切封建僵化、落后保守的关系,使得大部分居民摆脱了封建束缚和愚昧的状态,也使得那些最野蛮的民族开始卷入到文明中来。人们终于用辩证的思维方式看待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乃至全部的社会关系,为建立现代理性文明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弊端。资产阶级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自己的本性,它迫使一切民族采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推行资产阶级的“文明制度”,使其他国家从属于所谓文明的资本主义国家。很显然,这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资产阶级凭借着自己的文化优势迫使其他民族的臣服。另外,资产阶级在斩断封建羁绊的同时,造成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严重脱节,整个社会充斥着物质利益和现金交易,把人的情感淹没在利己主义的洪流之中,把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变成了冰冷的金钱交易,把教育当成训练人的机器,为的就是维护自身的统治,在这个统治之下一切美好和谐都因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而烟消云散。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化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文化双重性的分析,不难发现它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阐述的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化全球化思想可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全球化也必然会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当今世界出现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在此背景下,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积极融入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之中,以开放的心态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进行多层次的文化交往,与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资本主义“文化霸权”不同,当今世界的文化是处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平等交往,这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

为此,我们在进行文化交往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正视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不断借鉴、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明确的自我认知,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正如习近平强调:“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4〕只有我们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才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成文化强国,从而使富有民族性、时代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可见,《宣言》中的文化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启示我们要抓住文化多元化带来的机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从而在国际舞台上绽放绚丽的风采。

综上所述,《共产党宣言》并没有过时,它在距离一个多世纪的今天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包含的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这也就证明了为什么要继承和发展这些科学的思想和原理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另外,它也不会?S着时代的变迁而被人们遗忘,相反,由于不同时代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千差万别,它会成为我们探研《共产党宣言》的重要动力。只有我们在对文本的研究过程中才能彰显出文本的张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蓬勃发展注入活力。因此,《共产党宣言》是一部未竟的事业,它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保持自身的生命力!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2〕〔3〕〔4〕〔7〕〔8〕〔9〕〔10〕〔11〕〔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405,413,376,380,421,304,380,404.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7.

〔6〕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324.

〔13〕石劲松.论《共产党宣言》文化思想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J〕.新疆社会科学,2011,(05):92.

〔14〕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9.

〔责任编辑:侯庆海〕

增强理论自信的四个维度

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

坚定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来源

四个意识、四个自信

四个足够自信

四个意识、四个自信

坚定理论自信

“四个自信”的理论确证
《“四个自信”的理论确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