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整改措施

过度使用抗生素整改措施(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16 08:37:19 来源:整改措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内一科抗生素使用分析及整改措施

内一科抗生素使用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现象仍然存在,从抽查病历用药情况看,部分医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如:有的病历中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有的病历中存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或无指征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现象;有的病历痰培养药敏结果与选用的抗菌药物不符,病程中无分析记录;有的病历中未反映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入院后微生物送检前首选限制类抗生素,第二日查房中未反映或分析为什么选用此类抗菌素,部分病历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病程中无记录分析。

二、二季度使用抗生素前三名的医生为:XXX,XXX其原因可能是管病人相对较多,住院时间长,导致抗生素用量大。

三、二季度微生物送检率达到53.5%,达标,抗菌素的选择必须按照药敏阳性选择。

四、对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务必高度重视,整治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如发现不规范用抗生素罚款100-500元,情节严重者请示医务科处理。

五、加强三级医师查房,规范医师的抗生素应用,xxx、xxx主任医师各负责一组,认真执行抗菌素分级 管理制度,不能越权开具抗生素,二联、三联应用必须经上级医生指示,对特殊使用抗生素必须严格掌握指征,凡停用、更换、联合使用抗生素必须在病程中详细记录及说明。

六、反复学习《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制度》、《抗菌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开展工作。

2014年10月20日

推荐第2篇: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 控制医院感染

滥用抗生素包括2个方面: 过度、过量使用和疗程、剂量不足。医院感染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每年因医院感染增加的医疗费用约为46亿美元, 在我国住院死亡的患者中约22.22%直接或间接与医院感染有关。

从1929年Flem ing发现青霉素至今, 抗生素种类繁多, 品种不断更新, 新药源不断被开发出来, 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临床选用抗生素最基本的原则是针对致病菌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掌握新旧抗生素作用的特点、对致病菌的敏感程度及同类抗生素中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别, 从而合理选用抗生素,以达到有效治疗疾病的目的。如肺炎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 其治疗应首选普通青霉素G 或氨苄青霉素; 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 其治疗则应首选耐青霉素酶的苯唑青霉素或邻氯苯青霉素, 而不是头孢菌素类等新的抗生素, 更不需要盲目追求所谓/ 高精尖0和/ 洋而全0的抗生素。

据调查, 在欧美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占所有药品的10%, 而我国占30%99%。

抗生素滥用原因: ( 1) 社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药品以仿制为主, 众多药厂都以生产抗生素为主。( 2) 上百家药厂存在恶性竞争, 可导致药品的不合理使用。( 3)医学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 抗生素是常用药, 专业性较弱, 从而出现误用或滥用的情况。( 4)患者习惯性服用抗生素治病。( 5) 处方药随意销售, 导致抗生素的滥用。( 6)抗生素在畜牧业的大量使用。

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 引起耐药细菌的出现, 且其产生速度远远快于新药研发的速度, 是导致双重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原因, 同时增加了病死率。另外, 抗生素进入人体后,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引起很多不良反应。部分患者病情稍有改善即停药, 导致抗生素使用时间不够, 剂量不足, 从而导致病情反复。

总之, 合理使用抗生素应坚持以下4项原则: 对症使用, 不联合使用, 不预防性使用, 足时足量使用, 从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流行暴发。

推荐第3篇: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湘雅医院 吴安华

一、如何正确对待抗菌药物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人类与感染性疾病(包括许多传染病)的斗争中,抗菌药物的作用功不可没,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抗菌药物这一有力武器,我们将如何面对伤寒、鼠疫、梅毒、淋病、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随着人类用抗菌药物对付细菌等微生物的天长日久,细菌等微生物也正在逐步适应抗菌药物环境,即产生耐药性,形成耐药菌,影响抗菌药物的疗效,甚至造成二重感染,这就是当前细菌感染的新动向。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压力不仅医院内感染细菌有,而且社会感染细菌也有,只不过前者更明显。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滥用、选药不当等原因更为增加了其选择压力(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机制的关系将在另节详述)。目前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的耐药菌主要是多重耐药菌,如伤寒杆菌、葡萄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泡菌,特别是MRSA与MRSE,此外还有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耐青霉素肺炎球菌;还有人们正在担心的耐万古素金葡菌(VRSA),尽管目前仅有数个报道,但由于万古霉素是MRSA的首选药,而金葡菌的致病能力远比肠球菌强,故VRSA一旦出现,其危害程度则远比VRE及MRSA强。

除耐药性形成与二重感染有关外,我们还不应忽视抗菌药物的毒性反应与变态反应,他们均可对宿主造成伤害,甚至危及宿主生命或致残。抗菌药物还能直接作用于宿主防御机制或间接作用于宿主免疫或代谢状态而影响宿主的易感性,如氯霉素、磺胺药引起粒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头孢菌素或磺胺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等,均可使病情加重。

由于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引起的细菌耐药性出现与耐药菌感染的治疗,抗菌药物毒副作用对人体的影响及其治疗,抗菌药物应用本身所产生的经济负担等均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在医疗成本一效益分析中占重要地位。由于抗菌药物档次的“提高”,医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使用抗凿药物,如不考虑费用-效益因素,将不可避免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又会增加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

正确评价抗菌药物应坚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既不能因为抗菌药物的上述种种不良后果而恐惧使用抗菌药物,即使是细菌的耐药性,也不能统统咎于抗菌药物还有其他因素可引起耐药,耐药性的传递则更复杂;抗菌药物的副作也与人为因素有关,如观察不细致、选药不当等;也不能一味盲目地夸大抗菌药的作用,特别是新的抗菌药物的作用,不能将抗菌药物作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唯一武器,更不能过分信赖抗菌药物,以为它是“保险”药,而且越高越“保险”。对菌药物的正确认识具体落实在正确应用。当然,在我们继续开发新的抗菌药物的时,应积极开发新的抗微生物治疗方法,如微生态制剂、免疫治疗、细菌因子等。

二、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 抗生素发展与病原菌变迁 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50年代PNC G-为主,MRSA逐渐↑

随氨基糖苷类和广谱青霉素应用,铜绿假单胞菌↑

一、二代头孢菌素应用→沙雷↑、不动杆菌↑ ↓80年代后期,三代头孢应用 耐药G+菌↑,真菌↑为主

↓90年代

MRSA↑ VER↑PRP↑MDR-TB↑

3.医院感染中常见的病毒占5%,主要发生于儿童,老人,慢性重危病人,内源性潜伏感染的激活。

4.免疫功能低下宿主的病原体多样化,混合感染,病原菌随抗生素使用而改变,免疫功能低下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病原体。

5.部分日益增多的病原菌致病特点与临床意见

三、合理使用拉菌药物的概念 (一)什么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指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井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增加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引自戴自英《实用抗菌药物学》)。 (二)当前常见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有哪些? 1.选用对病原体或感染无效或疗效不强的药物。 2.剂量过大或过小或给药途径不正确 3.用于无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

4.过早停药或感染已控制多日而不停药。 .

5.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后继续用药或产生耐药菌二重感染时未改用其他抗菌药物。 6.应用不恰当的抗菌药物的组合。

7.过份依赖抗菌药物的防治作用而忽视必要的外科处理。 8.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 (三)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1.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先决条件,应尽可能做到。分离和鉴定病原体后必须作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需要时可作联合药敏,并保留菌种作血清杀菌试验。同时,应加强临床微生物室的建设。

2.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药动学与不良反应,在药敏结果末出来或病原菌未能分离而诊断相当明确时可先进行经验治疗,药敏结果获知后是否调整用药仍应经验治疗后肋临床效果为主要依据。

3.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合理用药,如新生儿、儿童、老年、孕妇、肝功能不良、肾功能损害、免疫缺陷等状态。 4.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疗程。

5.力争掌握不同地区的细菌的不同耐药状态。

6.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如改善机体一般状态与外科处理等。 7.下列情况应用抗菌药物需严格控制,如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皮肤粘膜的局部用药、病毒感染与发热原因不明除并发细菌感染或病情危重考,无指征、不恰当的联合用药等。

8.掌握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

9.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与学习,结合有效的抗菌药物管理纠正不合理使用。

四、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一)预防用药在内科领域中的应用 (二)外科预防用药(围手术期用药) (三)传染病的预防用药

五、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

(一)经验用药时抗微生物药物的选择

(二)注意事项

1.青留素G除产生青霉素酶的金葡菌耐药外、至今仍是很多G+球菌(如肺炎

双球菌)、G-球菌(如脑膜炎双球菌)、G+杆菌(如白喉杆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 2.头孢菌素特点:

(1)一代头孢等: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匹林,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等;对阳性球菌作用强,肠球菌耐药,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有限,头孢唑啉对革兰阳性杆菌有较强作用,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奇异变形杆菌。

(2)二代头孢:头孢呋新,头孢孟多,头孢尼西,头孢克罗,头孢呋新脂,Cefproxil, Loacarbef等:对阳性球菌作用相当于一代头孢,对革兰阴性细菌的作用增强。头孢西丁,头孢替担,头孢美唑等,对阳性需氧菌与厌氧菌作用不如一代头孢,对类杆菌作用较强。

(3)三代头孢:中等抗假单胞菌作用-头孢噻肟,拉氧头孢,头孢唑肟,头孢三嗪,头孢地秦,头孢甲肟,Cefpodosime proxetil,Ceftibuten等;对阳性球菌作用不如一代头孢菌素;对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作用最强;对沙雷菌、肠杆菌,不动杆菌及假单胞菌作用不一;对厌氧菌有中等效果。

(4)抗假单胞作用强有力者——头孢他啶,头孢哌酮,Cefsulodine: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作用最弱,对阴性菌作用相当于头孢三代,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

3.处理轻、中度感染(如尿路、肠道、呼吸道等感染)时可选用复方新诺明或喹诺酮类药物如吡哌酸、氟哌酸、环丙氟哌酸(喹诺酮类对链球菌、双球菌效果不佳)等。它们都是合成的抗菌药物,可供口服,门诊给药尤为方便。

4.氨基糖苷类多用于革兰阴性菌,可与β-内酰胺类药物同用于粪链球菌引起的 感染性心内膜炎、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腹腔内感染、肺炎、败血症)等。阿米卡星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克雷伯菌感染效果均佳。氨基糖苷类一般均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起协同作用。以庆大霉素代青霉素作为门诊第一线用药不妥。

5.四环素应用范围己限于立克次体病、布氏杆菌病、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军团菌、霍乱及少数敏感株所致的各种感染并已逐渐为多西环素所取代;氯霉素则用于沙门菌属感染,某些肠道G+菌感染、厌氧菌感染、立克次体病以及敏感菌所致的脑膜炎等。

6.大环内酯类用于金葡菌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金葡菌L型败血症或局部感染;大剂量红霉素对军团病有效,为首选药物。

7.氯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克林霉素、利福平、氧氟沙星、磺胺类、异烟肼等口服吸收可达90%以上,而氨苄西林、四环素、土霉素口服吸收不完全。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利福平、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等胆汁浓度可达血浓度的数倍至数十倍,能透过正常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的药物有氛霉素、磺胺药、异烟肼、甲硝唑、氯康唑、阿昔洛韦等。当脑膜有炎症时,第3代头孢菌素、较大则量的氨苄西林、青霉素、乙胺丁醇的脑脊液中可达有效水平。痰及支气管分泌物中药物浓度大多低于同期血药浓度,但以红霉素、喹诺酮类、利福平的浓度较高。大环内脂类、碘胺类、喹诺酮类口服时有一定量能进入前列腺中。林可霉素类、林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等在骨组织中可达较高浓度或达治疗水平。 (三)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菌药物。

六、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一)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结果

1.无关作用是指总的作用不超过联合中作用较强者。

2.累加作用是指总的作用相当于两药作用相加的总和。

3.协同作用是指两药合用时所得效果比两药作用相加的好。 4.拮抗作用即两药合用时其作用相互抵消。 以上作用结果均为在体外或动物实验中获得,.人体可作血清杀菌作用。 (二)联合用药的指征:比单独用药更为严格。 1.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 4.需用药时间较长有产生耐药可能者。 5.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药物的剂量者。 (三)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

(四)滥用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 1.使耐药菌株增加

2.增加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二重感染发生的可能性与程度。 3.浪费卫生资源。

4.误认为是“保险”治疗,贻误正确治疗。

七、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防治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还应密切观察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菌不良反应分为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二重感染及细菌产生耐药性.

毒性反应是抗菌药物所引起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在肾、神经系统、肝、血液、胃肠道、给药局部等方面,程度轻重不

一、症状各异,有些需通过检验检查才能发现。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包括过敏性休克、药物热、皮疹、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红细胞增多,感光反应及接触性皮炎等。二重感染是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感染,白念珠菌肠炎和肛门感染、伪膜性肠炎(难辨核菌所致)、菌群交替性肠炎、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 防治要点: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二重感染 伪膜性肠炎的治疗措施:

1.停用现有抗菌药物,若原发感染尚未被控制,则改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并最好注射给药。

2.或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成人0.5,每日3-4次,口服,7-10天。3.微生态制剂:如丽珠肠乐。 4.对症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八、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与滥用。

推荐第4篇:抗生素使用现状

我国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我国研制一个抗生素大约需要十年时间,而产生耐药菌素却在两年之内,未来呈无有效抗生素的可怕趋势。

我国医院抗菌药使用率达74%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计划”启动仪式上,上述数字和事实击打着每一个与会人员的心房。 合理用药,特别是合理使用抗生素,成为专家、官员心目中需要各界加强关注的严重问题。

医学界流行一句话说,在美国买枪很容易,但买抗生素却很难。然而,我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据了解,虽然经过多方的艰辛努力,但是我国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在2007年仍然高达74%,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也在21%以上。其频率和强度都高于欧美国家20%~50%。一些医生和患者甚至将抗生素视为万能药,感觉不舒服就服用一点。

抗生素的滥用从技术上造成细菌耐药性增长,从而致使其自身在较短时期失效。上个世纪40年代,青霉素作为最早抗菌药物,成功地解决了临床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难题,随后问世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又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那时,曾有人断言,人类战胜细菌的时代已经到来。当时,全球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但是,40年后这一数字猛增至2000万。

这种尴尬境遇和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专家说,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菌药,都属于抗菌药滥用。广泛的、大剂量的使用抗菌药物加速了细菌的耐药性变异,从而使得药物本身没有了实际作用。比如,当年人类研发青霉素用了20年,然而,在不到20年内,它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对治疗淋病等传染病就没有了效果。这种情况还在加速中。

卫生部医管司评价处处长刘勇表示,目前我国每研制一个抗生素要10年,而细菌产生耐药性只需两年。“如果我们再不加以控制,过不了多长时间老百姓看病吃药就没有有效的抗生素可以用了。”因此,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将细菌耐药列为威胁人类安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据了解,在北京协和医院,上个世纪80年代的院内真菌感染率是0%,到了2000年,这个数字上升到7%~8%。“院内血流感染中,G(+)球菌上升,主要是MRSA、MRSCoN和肠球菌属,G(-)杆菌出现泛耐药的非发酵菌(不动杆菌和绿脓),临床治疗很困难。”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王爱霞说,某种抗生素用得越多,就越容易产生耐药性。

受到这种情况的影响,在渡过20世纪90年代前的开发热潮后,许多大的制药公司越来越不愿意为研发抗生素埋单。其原因除了抗生素开发到一定程度后,再开发新的品种所需的研发费用越来越高外,更重要的是快速的失效使医药公司的巨大投入得不到产出补偿。

抗生素滥用年损失800亿元

失效只是滥用带来的一个恶果。它还造成了医疗费用的无谓增长和病患的死亡。抗菌药在杀菌的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如影响肝、肾脏功能、胃肠道反应及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另外,它也可能导致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在相互作用下维持着平衡状态。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敏感菌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

据专家估计,2005年,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达800亿元之巨。在不良反应致死的病例中,抗生素滥用也是主要罪魁之一。“20万死亡患者中,40%是死于抗生素滥用的。”刘勇说。

既然后果如此糟糕、如此严重,为什么抗生素还在大量无节制地使用呢?一是医疗技术水平的差距,一是利益的诱惑。按照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永佩的说法:我国抗生素滥用特征比较明显,就是档次偏高而水平偏低。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调查发现,不合理用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有药可用与医务人员用药知识不足之间存在着差距。“有的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原则还不十分了解。”吴永佩说,有的妇科抗菌药物安全性差、不良反应严重在国外已经停止和进行严格控制,但在我国还在比较广泛地使用。这也是他坚决支持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合理用药,特别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进行培训的原因。

这种需求也的确存在。在1月8日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代表座谈会上,代表们希望国家大型医疗机构能够对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能够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其中很重要的培训内容就是用药知识的培训。“我们给县医院盖些房子,买些设备是非常容易的,难就难在相应的服务能力、技术水平的提高。”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说。

专家们提到,抗生素滥用的另一个主因跟以药养医的体制密切相关。刘勇称,“抗菌药物的滥用在大城市的三级综合医院,包括咱们国家非常有名的大医院同样存在,并且问题也非常严重。”在他看来,大医院抗生素滥用的根源在补偿体制上。

在医院的药品销售中,抗生素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对全国12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调查,2004年,抗菌药物占医院药品总金额的25.7%,后来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仍接近五分之一。“医院进一批药,如不及时用就会过期报废,抗生素比其他药相对贵一些,如果医院用不掉,经济损失很大。”王爱霞说。(记者董伟)

抗生素的使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武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人类健康和生命保护功不可没。但滥用抗生素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如抗生素的毒性反应、过敏性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抗药性等。为了防止和减少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一.下列情况应避免或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1.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不宜应用抗生素;

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任意采用抗生素; 3.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 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二.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1.严格掌握各类抗生素的适应症及其毒副作用; 2.感染性疾病,入院后(或发现后)首先采取标本送检,然后根据病情估计可能的感染菌,试用一至三种抗生素。分离出病原菌并且测定其药敏或联合药敏后,应用有效抗生素(品种选择一类为主,总体品种不得超过三种);

3.结合临床诊断、感染轻重、患者一般情况以及用药后的反应、药物副作用,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可能、药物价格等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针对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时,用量应适当,疗程应充足,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或停药过早而引起复发;

5.氨基甙类抗生素应特别注意其耳、肾毒性,严格控制用量及其疗程,对于儿童尤加谨慎。 6.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病人、心脑血管病病人等),提倡不用。若应用,品种不得超过二种,并且以一类为主。用药时间不得超过一周。

7.在患者肝、肾功能减退时应用抗生素应特别注意其肝、肾毒性;

8.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使应用抗生素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9.静脉滴注抗生素要注意抗生素之间,抗生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10.联合应用抗生素必须有明确的指征,以防止抗生素之间的拮抗作用,无关作用,副作用的发生。

三.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密切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止或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及术后感染。

四.委员会定期抽查病房、门诊使用抗生素的处方进行分析,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登记、讨论,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五.临床科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防止滥用,并做好疗效评价,毒、副作用观察等记录。

联合用药指征:

1 不明原因的严重感染。 2 混合感染。 3 难治性感染。

4 需长时间用药的感染。 5 为了增强疗效。 6 为了减轻不良反应。 抗生素分类:

A 繁殖期杀菌药: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硫霉素类等),万古霉素类。 B 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甙类,喹诺酮类,杆菌肽类,多粘菌素。

C 快速抑菌药: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

D 慢效抑菌药:磺胺类,环丝氨酸。

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 A+B=协同,即作用加强。 A+C=拮抗,即效果降低。 B+D=协同或无关。 C+D=累加,即作用互补。 A+D=累加或无关。 C+B=累加或协同。

为什么要讲究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因为抗生素的使用不合理,谁用的不合理, 不合理到什么程度,原来我 以为只是我们自己的问题,通过学习,培训才知道,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是全球性的问题,WHO有一组统计数字 ,澳大利亚住院死亡人数中,有1/3死于用药不当,有1/7的住院是因为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有16%发生药物副作用,95年有18000人因此死亡,花费4亿7千万元来处理此事.我国是问题比较突出的国家,国内叫滥用抗菌素,抗菌素泛滥成灾,无论是哪一级医院,哪一级级诊所,哪一位医生,都有抗菌素使用不当的情况,包括专家和教授.所以抗菌素不合理应用是极其普遍的,以至积重难返,难以根治,卫生部下大气力进行整改,效果微乎其微.目前抗菌素的合理应用已经进入质量管理和质控,而且质控年年搞,各医院都有药事委员会,而药事委员会的重中之重就是抗菌素的合理应用.国内情况:五多现象,用量多,用人多,问题多,变化多,费用多.就医病人有50%使用抗菌素,而真正需要的不足25%.抗菌素广泛使用,广泛销售,美国人可以随意购买枪支,但不能随意买到抗菌素,中国是抗菌素随便买,但不能买枪.美国病人说:医生,我能不能不用抗菌素.中国病人说,大夫,能不能给我用点好药,剂量大点,快点消炎.这是中外病人观念的差别.抗菌素使用不当包括七个方面: 1,适应症掌握不好, 2,个体化考虑不够, 3,选择药物不合理, 4成本,效益,风险因素, 5,剂型途径,输液过多, 6,用量偏大, 7,疗程过长, 了解了不合理使用情况,要认真对待,合理解决,解决的关键在思路,抗菌素的使用思路.1,感染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感染部位在哪里,确定病人是否有感染,是抗菌素应用的第一步,凭体检,辅助检查,经验都是确定有无感染的手段,确定有无感染的同时也就确定了感染的部位.2,感染的轻重,这将直接影响药物的剂量和等级,判断感染的轻重,主要靠临床经验,感染的轻重可以通过临床表现来判断,也可以借助化验,轻型感染是指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感染,中度感染如胸腹水,痈疽等化脓或感染性疾病,以及血血化验白细胞较高者,或伴随发热等全身反应者.重度感染是指细菌迅速繁殖,毒性较强,毒素进入血液,骨髓,心脏,脑内,引发菌血症,毒血症,脓毒败血症以及休克,脏器衰竭者.3,病原体判断,病原体收集的可能性,判断病原体多数凭经验,资料等,呼吸道多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泌尿道感染多这革兰氏阴性球菌和杆菌,消化道常为杆菌和厌氧菌,痰,尿,便,血,胸腹水,脑脊液可以进行检菌和培养,可对病原体确认有帮助,但并不绝对,因为标本采集,留取样品,细菌浓度,数量多少,存放时间, 操作方法,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检菌效果,所以结果并不肯定,有局限性,条件限制.4,是否选用抗菌素,是确定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前三天一般为病毒感染,这时应主要选用抗病毒药和对症下药,随着时间延长,可伴随细菌感染和混合感染,是选用抗菌素的时机.5,抗菌素的针对性,更多的是经验性的,青霉素,头孢菌素是破坏细菌细胞壁的,破坏胞壁酸使细胞漏水,破坏五肽交联桥使细胞壁解体,细胞壁是细菌的重要保护层,失去这一层,细菌容易胀死,细菌都有细胞壁,但以革兰氏阳性球菌细胞壁较厚,所以此类药物以阳性菌为主.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甙类,两类药物都是针对细菌蛋白,蛋白质是细菌的生命,破坏了蛋白应能摧毁细菌,大环内酯药是以阳性菌为主,氨基糖甙类是以阴性菌为主,阳性阴性就是医生选择药物的方向.大环内酯药 作用于细菌合成蛋白的核糖体的大亚基,氨基糖甙类作用于小亚基, 喹喏酮类,此类药物是针对细菌的DNA起作用的,阴性阳性菌都有效,但两种细菌作用点不同.一是解旋,一是解环,DNA的旋转和环连被破坏,其合成将不能延续,解环是阳性菌,作用靶点在拓扑异构酶,解旋是阴性菌,靶点是DNA回旋酶。药物的作用点都在酶上,这是抗菌素的针对性。

6,疗效与风险,效益与成本,是指有效作用与毒副作用的利弊对比,药效与药价的性价比,治疗一个毛毛病,花费巨大,或者人财两空,那就是效益与成本的关系异常。

7,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反应症状,器官毒性,菌群失调等。

8,预防用药,不能预防细菌感染。流脑,风心病,腹腔内腹水,扁桃体手术可以用。

9,联合用药,要判断混合感染和感染重度,包括: 9,1,原因不明的严重感染, 9,2,确定是混合感染, 9,3,免疫功能很低,

除此之外,一般不宜随意进行联用,更不应多种联用。 常用抗菌素的评价

青霉素:有不良反应,但无毒性作用,口服,肌注,静脉三个途径都可以给药,作用广泛,广谱.氨基糖甙类:是重要的配角,很容易产生耐药性,一般不单用,尽可能少用,有耳毒性和肾毒性.大环内酯类:对细胞内细菌有杀菌作用,对支原体依原体有作用,革兰氏球菌作用好,对年龄较大,个子较小女病人耐受性差,对肝功有些影响.头孢类,广谱,高效,副作用小,无毒性,本类药物有两个特点,一是级别越低,抗阳性菌作用越强,一二代即如此,级别越高越倾向阴性菌,如三四代以上.二是越升级换代,副作用越小.但此类药品使病人负担过重,费用高,用量大,问题多,换代亦不能替代,是滥用抗菌素的主要药.本类药物因滥用多,所以耐药时常发生,耐药原因是细菌产生青霉胺酶,而青霉素,头孢菌素都有青霉胺环,易被酶解,可用舒巴坦,可拉维酸等抗酶制剂治疗.喹喏酮类:环丙沙星易耐药,现已少用,反而对严重感染效果显著.左氧氟沙星,0,4克/日,口服,相当于头孢噻肟钠6克/日.本药易产生兴奋.莫西沙星,为四代喹喏酮类,价格昂贵,39元/粒,用于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痰液粘稠,一日一粒,很有效果.如何才能合理使用抗菌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使用指征.有感染迹象,症状,有明确体征,有实验室检查,胸片,血,尿,便,痰等.这些都是确定抗菌素使用是否合理的指标.2,选药合理,有针对性,一般用经验判断.3,用药档次合理,高中低档合理安排,适当.4,不以药物盈利为目的,这是重点审查项目.5,剂量合理,用法得当,不用超大剂量.6,疗程合理,一般门诊病人三-五天,住院一周,同一药物最长疗程不超过两周.无效应换药.7,联合用药合理,联合用药应以增加疗效,相互协同,减少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这目的.联合使用不当包括大联合,三联以上,乱联合,没有协同作用,两毒相加.以及高档联合,作用相互抵消等.还有无指征使用抗酶制剂.

推荐第5篇:抗生素使用自查自纠

关于抗生素使用情况自查自纠

我科室响应医院号召,主动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自查自纠,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有关政策文件,进一步强化理论基础,提高临床运用能力,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范临床医生抗菌药物处方权限,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关于我科室使用抗生素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普通感染性疾病,首选中医药手段治疗,不主动使用抗生素。

2、对明确感染性疾病,较严重者,可以使用中医药控制的患者,及时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能不使用抗生素的尽量不使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未果的情况下,建议转入专科继续治疗;对不能转科,并且明确感染灶的病情较重的患者,请专科会诊后,严格按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相关文件要求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适应症、使用时间。

3、我科室使用抗生素比例较小,在使用过程中未出现无指征用药、超范围用药的情况;用药时间适当,药物搭配合理,严格按照抗生素分级管理要求使用。

我科室将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严格控制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品种和使用时间,实行抗菌药物使用异常预警制度,有效防止不合理用药。

传统中医内科

科主任签字:

推荐第6篇:抗生素使用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为规范、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沁源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1、各级医师应熟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掌握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各种理论和知识,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密切观察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在临床确定适应证的基础上,要尽量贯彻先送培养标本作药敏试验,后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2、各级医师必须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可有选择性地使用抗菌药物。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素。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如有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时应有针对性地应用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上能用窄谱药物,就不用广谱药物,能用价廉药物,就不用昂贵药物,能用一种药物,就不联合用药。

3、无论医院感染还是社区获得性感染,当经验治疗用药72小时,临床治疗有效时,不管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如何,都应坚持用原有方案治疗,直至治愈或用药至2周。

4、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一般不应三联或三联以上用药。

5、各级医师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特点、细菌耐药情况、不良反应、药物经济学以及患者的生理特点(如高龄、q\',/L、孕产妇等)、病理特点(如肝肾功能损害、过敏体质等)、感染部位等具体情况制定经验性给药方案(包括种类、剂型、剂量、途径、间隔时间、配伍等),如有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则调整为个体化给药方案。更换抗菌药物要慎重,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在三天以上无效时方可考虑。I-q时应密切观察病人是否存在菌群失衡情况。

6、对于严重、特殊的感染病人,应及时外送标本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院外会诊,必要时将病人转院治疗。

7、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地区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及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8、检验科、药剂科要为临床提供实验室监测资料,参与临床严重、疑难感染病例会诊,与临床共l-q讨论、制定抗菌药物个体给药方案。

9、临床科室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皮肤、粘膜局部用药。 1 0、临床护士应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配合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

1、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每年一次讨论本院抗菌药物应用品种,选择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相对廉价药物作为常规用药品种;暂停或淘汰临床应用无效或已产生严重耐药的药物;临床科室对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要及时报告;对新进的抗菌药物,要有计划地进行临床再评价;药剂科要保证药品供应,方便临床;临床科室不得擅自介绍抗菌药物让病人自购应用。

2、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每半年举办一次抗菌药物研讨会,通过学术讲座、新药介绍等形式普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并不断更新相关知识,以提高全院抗菌药物治疗水平。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规定

.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我县经济状况、药物价格等因素,将目前我院使用的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物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科室主任同意,并签名。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者。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医务科审核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二)分级管理办法

1、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参照《指导原则》中的“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2、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依据,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3、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事后上级医生补签名。

4、抗菌药物选用原则上要根据药敏结果而定。住院病人一般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下相应标本,当即进行细菌培养,在本院暂不具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条件下,我们将委托上一级医院进行检验,临床科室可选择性地开展此项目,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后再调整给药方案。

5、临床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抗菌药物应用率控制在5 O%以下。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上能用窄谱药物,就不用广谱药物,能用价廉药物,就不用昂贵药物,能用一种抗菌药物,就不联合用药;使用三联或以上抗菌药物(即同一患者同一时间以一张处方或多张处方开出的口服或注射药物以及口服与注射联合使用的抗菌药物),处方需经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三)管理与监督措施

1、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院感办、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按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好对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与监督工作.,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各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的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予以经济处罚。

2、各科室应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导小组,指导、检查本科室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院感办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作为日常的工作指标之一。

3、对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办法的医师,配药药师应要求处方医师修改处方。对拒不修改处方者,当事药师应予以记录,并及时上报。

4、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通过讲座开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培训与教育。定期与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监督检查。

推荐第7篇:抗生素使用分析

抗生素使用分析、反馈、整改会议

时间:2011-4-24下午15:00 地点:医务科科室

参加人员:分管院张锦华、二甲办主任梁美凤、医务科主任陈玉地、质控科蔡元行、外科主任陈盛颖、颅脑外科主任周培勇、骨科主任陈长光、妇科主任刘刘、产科主任王晓艳

张锦华院长:最近我们对临床应用抗生素情况进行了检查,主要是检查运行病历中记录的对抗生素使用的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今天召集几位讨论一下,现在由梁主任给大家分析一下。 梁主任: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几个问题:

1、抗生素超范围使用,手术科室一类切口使用二代头孢类抗生素不符合卫生部38号文件规定,文件规定只能用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

2、使用的溶媒不符合规定,检查发现我们的医生使用的溶媒为250ml,按规定溶媒为100ml。溶媒太多,会引起头孢类药物分解,不但降低了疗效,而且产生了其他物质,增加了过敏几率。

3、

4、

5、手术前用药没有在病程记录中体现术前半小时用药。外科有用喹喏酮类药物,按规定尽量不用喹喏酮类药物。 骨科发现有先用克林霉素一次,又改为头孢类药品,病程记录里又不说明改药的原因,这违反用药规定。按规定是先用头孢类药物,如果头孢类药物有过敏,再考虑用克林霉素。

6、产科剖宫产患者有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按规定是在婴儿出生后断脐后给药,不知道产科是如何使用的;还有发现用的是第二代头孢类药物,这不符合规定,按规定只能使用第一代头孢类药物。

7、头孢类药物是浓度抗菌,有发现临床医生一天仅用药一次,而且用量偏大,这也不符合用药要求,要按规定一天两次给药,要按规定的用量给药。以上是我们检查发现的问题。

张锦华院长:梁主任反馈的这些问题,都是目前我们临床上存在的,希望能引起各位的重视,病程记录中要体现对用药进行分析,要按规定用药,回去后要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学习,对不符合规定使用抗生素的病历,我们已经进行了整理,并且按科室归类,作了登记。希望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再犯同样的错误,要进行处罚,跟奖金挂钩。各科室把我们整理的病历带回去,重新作好病程记录,分析抗生素使用理由。

推荐第8篇: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

近日在印度等南亚国家出现一种新型“超级细菌”NDM-1(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有不少英美游客前往这些南亚国家接受价格低廉的整形手术,使其蔓延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全球已有170人被感染,其中英国至少造成5人死亡。而香港卫生署早在2009年10月就于一名66岁的印度裔男病人的尿液样本中发现了含有NDM-1的大肠杆菌,该病人已痊愈出院。, 这次发现的其实不是一种新的细菌,而是一种新的耐药基因,实际上是一种酶,出现在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这两种细菌中。这种基因复制能力较强,可通过复制整合,使最终整合而成的多种细菌具有耐药性。

耐药性的概念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是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应降低的一种状态。是由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应用剂量不足时,病原体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而产生的。耐药性严重者可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效。

抗生素的概念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抗生素基本上可分为二大类,一为抑制病原的生长,二为直接杀死病原。可用于治疗大多数细菌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主要来源是发酵,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和半合成方法制得。发现并应用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革命,它成为人类同死神抗争的一大武器,因为人类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就是细菌感染。

滥用抗生素危害巨大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因此造成的肌体损伤以及病菌耐药性更是无法估量,滥用抗生素使我们为战胜疾病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 是药三分毒,抗生素也不例外。研究表明,每种抗生素对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害。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万古霉素可损害肾脏;红霉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氯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同时,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会抑制免疫功能,削弱机体抵抗力。不少抗生素还可引起恼人的皮疹。 “长期、反复不按规则使用抗生素会导致人体菌群失调和继发感染,对人的听力、肝、肾等产生危害,还会产生过敏和毒性反应。” 与显性的伤害比起来,滥用抗生素所造成的隐性(长期)伤害更为惊心。有很多病人因为经常使用抗生素,一旦病重时再用,效果就大受影响,这是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使身体的病菌产生了耐药性。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有哪些?

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能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毒副作用越大,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抗生素的疗效有个周期,应在医生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有了效果就停药,已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残存细菌作怪而反弹 。

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如何使用抗生素才安全

抗生素滥用不是简单的“多用”,用量不足或不能按时服用也叫“滥用”,只有遵照医嘱合理使用才是安全有效的,切忌自行停药或减药。

合理使用抗生素首先包括每次使用都要服够疗程和剂量。服用剂量不够,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如果自行缩短疗程,细菌只是被暂时压制住,但会变成抵抗力更强的菌株。一般情况下,抗生素的服用疗程在7天左右,老人、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好的人应该酌减。

此外,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还包括按“时”服药。如要求一天三次,不等于早、中、晚饭后各一次,而是每8小时服用一次。如果两次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造成药物在血液中浓度太高,导致神经或肝肾功能损伤;间隔太远,血液中药物浓度不够,对细菌的杀灭作用就会减弱,同样会产生耐药性。

推荐第9篇:@@@中医医院过度医疗整改措施

@@@@中医医院

治理过度医疗行为专项活动整改方案

根据@@市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变行业作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院决定,在医院各科室中开展治理过度医疗行为的专项活动。现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通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查找过度医疗症结,进一步规范医疗诊治行为,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有效遏制不合理诊治、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高群众满意率。

(二)着力解决卫生系统内部损害群众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树立我院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二、整改范围 全院各科室。

三、整治的重点问题

(一)药价贵,滥开检查单、新特贵药和大处方,过于依赖设备检查。

(二)收受回扣,开单提成,介绍患者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购买医药产品等收取提成。

(三)科室和个人直接接受捐赠资助,参与企业资助的参观、旅游、考察、研究会、娱乐活动。

(四)医务人员为商业目的统方,为医药营销人员统计提供便利。

(五)无指征的重复检查、多项检查和盲目检查。

(六)各科室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排查出的其它问题。

四、整治措施

(一)各科室要认真执行临床诊疗规范,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科学合理判断病情,准确掌握住院指征,坚决杜绝小病大治等问题的

1 发生,实行大型检查、特殊检查科主任审批制度,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二)充分发挥药事委员会职责,严把采购环节,坚决遏制药品采购过程中的不正之风;逐步安装并使用防统方和抗生素管理软件,有效遏制药品提成、回扣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建立医生处方用药预警和高值耗材使用通报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三)进一步落实《医院控制药品费用管理方案》,加强医嘱、处方点评,加强单病种限额管理,进一步推进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医务科、药剂科、医保办、药事委员会等职能科室建立过度医疗行为通报制度,对临床用药、理化检查、药占比等重点环节每月进行专项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整改。

(四)不断完善合理用药的奖惩制度:结合处方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完善临床合理用药的奖惩制度,对于初次出现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医师给予书面警告,屡次出现的给予扣发奖金等经济制裁,屡次出现且警告无效的给予暂停处方权,并追究相关科室负责人的责任。

(五)治理过度检查行为。医技科室要提高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阳性率,临床医师严格掌握各种检查的适应症和针对性,减少过度检查,提高检查准确率。CT、超声、核磁、DR等大型功能检查阳性率不得低于75%,生化检查阳性率不得低于80%。科室质控小组应建立检查结果分析通报制度,杜绝短时间内无指征重复检查、多项检查和盲目检查。认真执行下级对上级、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制度,简化患者就医环节,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六)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强人均住院床日、人均住院费用、人均门诊费用、人均单病种费用、人均住院自费比例等数据评估分析和监管工作,缩短人均住院日,降低人均住院费用,增加床位周转率,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使卫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七)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上简便廉验的独特作用,有效规避过度医疗行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制定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科室主任“一岗双责”,严格责任,明确分工,精心组织,确保集中整治活动顺利开展。

(二) 广泛发动,强化宣传。在门诊大厅、病区等醒目位置悬挂治理过度医疗活动的宣传标语、树立典型,弘扬正气,营造治理过度医疗行为的浓厚氛围。医院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会议,中层干部会议,各科室召开科室全体人员会议等方式,层层发动,切实让所有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开展集中活动的重要意义,认清严峻形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医院内部形成高压态势,营造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浓厚活动氛围。

(三)强化学习,提高认识。各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执业医师法》、《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中国医师宣言》、《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自律意识,增强服务观念,提升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并完成不少于5000字的学习笔记。

(五)逐级承诺,接受监督。严格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结合工作实际,逐级开展承诺。职工向科室承诺,科室向医院承诺,医院向社会承诺。科室职工承诺交科主任保存,科室主任承诺交院办公室保存,医院承诺向群众公布。医院公开投诉电话、信箱,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六)突出重点,自查自纠。各科室都要围绕开大处方、新特贵药、过度医疗检查等重点问题,全面排查,实行互查与自查相结合,针对查出的问题逐项分析问题根源,找出症结所在,拿出整改措施。

(七)督促检查,严格问责。领导小组对全院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对违反八项规定和九不准行为的,发现一次给予警告与经济处罚,发现二次以上的,主任给予免职,职工停薪停职处理,情节严重的交上级有关部门处理。在活动中存在突出问题、顶风违纪的科室和个人,发现一起,查出一起,决不姑息。

(八)做好结合,统筹推进。集中整治活动是全院纠风反腐工作的重点,要统筹协调好与医疗日常工作的关系,一手抓集中整治,一手抓重点医疗工作,既要保证学习时间,确保活动效果,又要维护好正常工作秩序,统筹推进我院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附件:@@@@中医医院治理过度医疗行为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2014年3月25日

附件: @@@@中医医院治理过度医疗行为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医务科,主任@@@,负责治理活动组织协调等具体工务。

推荐第10篇: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一、确定为病毒性疾病或以为病毒性疾病的病人,不使用抗生素。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宜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症状得出县和病原体的检处。

三、对于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前,应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者,可按临床表现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四、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特别是注意避免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局部应用。

五、尽量避免抗生素联合应用药,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抗生素应用的指征是指在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等,以二联为宜。

六、抗生素的使用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药。

七、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禁止无针对性的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外科手术的预防用药应有严格的针对性。

八、为预防抗生素发生过敏反应,在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皮内过敏试验,氨基糖甙类除有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做过敏试验。

第11篇:神经内科抗生素使用规范

神经内科抗生素使用规范

自去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立法以来以来,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定,我科根据科室特点制定相关制度规定抗生素的应用制度,取得了一些成绩。使用原则如下: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确定为病毒性疾病或以为病毒性疾病的病人,不使用抗生素;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宜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症状表现和病原体的检测;对于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前,应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者,可按临床表现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必须要有明确的指证,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医院公布的医生使用抗生素权限,不同级别的医师决定不同级别的抗生素的使用,杜绝越级使用抗生素。特殊抗生素的使用必须要有科主任或拥有权限的专科医师经过讨论后方可进行使用,并在病程记录中进行记载。

(三)应尽量根病原学结果(如各种培养、涂片)选用敏感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前必须要有病原学检测,为明确病因提供依据;病原学结果出现后根据病情变化及实验室检测报告及时调整抗生素应用。

(四)抗生素的使用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每三天应根据体温、血常规、病人体征等对所使用抗生素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或终止抗生素的使用。

(五)我科多为老年卧床患者,多合并坠积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患者;患者多为年老体弱,多功能脏器功能减退,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及患者肝肾功能状况,故应严格控制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治疗范围及选用种类及副作用。针对预防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根据病情如无必要及时停止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 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具体药物选择:

1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1.1 β-内酰胺类 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1.1 青霉素类包括不耐酶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V钾片)、耐酶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及氟氯青霉素)、广谱不抗假单胞菌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广谱抗假单胞菌类(羧苄西林、呋喃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抗G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1.1.1.5 抗G杆菌,对G + 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

1.1.2 头孢菌素类 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第

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1.1.2.1 第一代头孢菌素 包括头孢噻吩\\氨苄\\唑林\\拉定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 + 球菌抗菌活性较第

二、三代为强,对Gˉ 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

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其中头孢唑林\\拉定较常用

1.1.2.2 第二代头孢菌素 包括头孢呋辛\\克罗\\孟多\\替安\\美唑\\西丁等对G +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Gˉ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除头孢孟多外,对 β-内酰胺酶稳定

1.1.2.3 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他定\\三嗪\\噻肟\\哌酮\\地嗪\\甲肟\\克肟等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活性,但较第

一、二代为弱,对Gˉ杆菌包括沙雷菌、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其中头孢他定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类肠球菌无效除头孢哌酮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少见

1.1.2.4 第四代头孢菌素 包括头孢匹罗\\吡肟\\唑喃等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Gˉ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对耐药菌株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的Gˉ杆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对G+球菌的作用明显增强,除黄杆菌及厌氧菌外,对本品均敏感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

1.1.3 新型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洛培南)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定)抗菌谱极广,对Gˉ杆菌、G+球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拟杆菌均有极强的抗菌活力,对多数耐药菌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氨曲南对多数Gˉ杆菌包括肠杆菌科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G+球菌及厌氧菌无效,对β-内酰胺酶稳定

1.1.4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组成的复合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行自杀性结合,从而保护β-内酰胺不被β-内酰胺酶所水解,继续发挥抗菌作用临床上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它们与β-内酰胺类组成复合制剂,对耐药菌株可增强杀菌效果,并可使抗菌谱扩大,常用的品种有安灭菌(阿莫西林加克拉维酸)、特美汀(替卡西林加克拉维酸)、优立新(氨苄青霉素加舒巴坦)、舒普深(头孢哌酮加舒巴坦)和他唑西林(哌拉西林加他唑巴坦)

1.2 氨基糖苷类 此类属静止期杀菌剂常用的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西索米星及链霉素主要抗Gˉ杆菌,包括绿脓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沙雷菌、不动杆菌等阿米卡星作用最强抗G+球菌也有一定活性,但不如第

一、二代头孢菌素对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以奈替米星作用最强,对结核杆菌以链霉素最好对厌氧菌无效此类药物对听神经和肾有毒性作用,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1.3 大环内酯类 属窄谱速效抑菌剂,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主要为需氧的G +球菌、Gˉ杆菌及厌氧球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及部分流感杆菌对此类药物敏感对绿脓杆菌、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无效新大环内酯类包括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相比,抗菌谱没有明显扩大,但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善和副作用减少是其明显进步阿奇霉素对G+球菌作用比红霉素差,对Gˉ杆菌比红霉素强,尤其对社会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致病菌、流感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CAP治疗的第一选择

1.4 四环素类 属广谱抗生素因常见致病菌多已耐药,现在仅用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及军团菌感染,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抗菌谱同四环素,但抗菌作用比四环素强5倍,米诺环素作用更强,对多数MRSA有效

1.5 林可霉素类 包括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抗菌谱较窄,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似,氯林可霉素抗菌活性较林可霉素强4~8倍,主要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感染

1.6 多肽类 包括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及壁霉素多粘菌素B和E,肾毒性大,疗效差,只用于严重耐药的Gˉ杆菌感染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对包括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粪链球菌等G+球菌有高度抗菌活性,对Gˉ杆菌多数耐药壁霉素抗菌谱与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似,但对表皮葡萄球菌稍差,对肠球菌和难辩梭菌强于万古霉素

1.7 喹诺酮类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依洛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格雷沙星、芦氟沙星、克林沙星、巴罗沙星、曲伐沙星等抗菌谱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而较广,对Gˉ杆菌抗菌活性较G+球菌强,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相比,新喹诺酮类在保持原有对Gˉ杆菌良好抗菌活性的同时,对G+球菌抗菌活性增强,以克林沙星、曲伐沙星最强;对G+厌氧菌抗菌活性也有所增强,其中曲伐沙星较甲硝唑高10倍以上,被认为是目前喹诺酮类对G+厌氧菌抗菌活性最强者;对其他呼吸科常见病原体的抗菌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司帕沙星对结核杆菌抗菌活性较环丙沙星强4~8倍,对其他分支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及MRSA均具有相当活性临床上多用于院内感染,尤其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Gˉ杆菌及MRSA感染等近年来,细菌耐药率日益增加,尤其以肠杆菌、MRSA和绿脓杆菌最为显著本类药物可使细菌在各品种间产生交叉耐药,并对其它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故选用时应注意选择适应证喹诺酮类药物新的分类法是将原来的第

一、二代合称第一代,代表药物有萘啶酸、吡哌酸,抗菌谱为Gˉ杆菌,用于尿路和肠道感染;将比较早期开发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总称为第二代,代表药物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抗菌谱为Gˉ杆菌为主,用于各系统感染;第三代是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抗G+球菌的活性,代表药物有司帕沙星、帕苏沙星,抗菌谱包括Gˉ杆菌和G+球菌,用于各系统感染;第四代是在第三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抗厌氧菌的活性,代表药物有曲伐沙星、莫西沙星,抗菌谱包括Gˉ杆菌、G+球菌和厌氧菌,用于各系统感染第

三、四代与第二代相比,主要是增加了对G+球菌、厌氧菌、支原体、结核杆菌、军团菌的抗菌活性,可作为CAP的第一线治疗用药

1.8 磺胺类 常用的有复方新诺明,多用于轻、中度细菌感染和衣原体感染,是卡氏肺孢子虫病的首选药物

1.9 抗结核药常用的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等异烟肼是抗结核首选药物,是一个细胞内外结核菌的全效杀菌剂,对繁殖期细菌效果较好,对静止期细菌效果差利福平对结核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作用在繁殖期和静止期细胞内和细胞外,为全效杀菌剂吡嗪酰胺为细胞内及酸性环境中的强效杀菌剂,乙胺丁醇对繁殖期细菌有抑菌作用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是组成初始短程化疗方案的最主要药物,乙胺丁醇(或链霉素)可参与短程化疗方案的组成以上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疗效,延缓耐药性产生

1.10 抗真菌药包括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及5-氟胞嘧啶等两性霉素B是最强的广谱抗真菌药,尽管其毒副作用大,但仍是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对新型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念珠菌及曲霉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氟康唑是广谱抗真菌药,对大部分念珠菌属、隐球菌屈和孢子菌属等有高效,但对曲霉菌无效伊曲康唑口服吸收好,抗菌谱广,对曲霉菌也有明显活性,毒副作用小5-氟胞嘧啶抗菌谱窄,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某些曲霉菌也有一定作用,与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合用,可以提高疗效,防止耐药性产生

1.11 其他抗菌药物 如磷霉素,抗菌谱广,但抗菌作用不强,毒性低甲硝唑、替硝唑,对各种专性厌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疗效明显优于林可霉素,对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无效,可与其它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感染

2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2.1 应用原则与方法 经验性选药应先作痰涂片检查,可大致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是G + 球菌或G - 杆菌,这样可以使抗生素的选择相对具有针对性

在社会获得性感染中,病原体以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厌氧菌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主,常选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医院内感染、老年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免疫抑制患者感染中,以Gˉ杆菌为主(如肠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和G+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为主,尚有真菌、结核和非结核类分支杆菌及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常用耐酸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一至三代头孢菌素类、亚胺培南、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抗厌氧菌药和抗真菌药在经验性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开展病原学检查抗菌治疗三天后,若肺炎的临床表现好转,提示选择方案正确,继续按原方案用药如若临床表现无改善或病情恶化,应调换抗感染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度高,抗菌谱窄、价廉、低毒副反应的药物如果无药敏结果作指导,应选用能控制常见Gˉ杆菌、绿脓杆菌和G+球菌的药物,对有误吸病史或腹腔、盆腔感染者,还应加用抗厌氧菌药物尽量选用毒副作用少的β-内酰胺类,剂量要足,给药方法要正确

2.2 联合用药与合理配伍一般细菌感染用一种抗生素能够控制,无需联合用药,但对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或患者有基础疾病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混合感染,应采取联合用药,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联合用药的合理配伍应是繁殖期杀菌剂加静止期杀菌剂,如β-内酰胺类加氨基糖苷类,可起协同作用; 静止期杀菌剂加速效抑菌剂,如氨基糖甙类加大环内酯类,有累加协同作用;青霉素类加头孢菌素类,可连续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协同作用;速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不宜联合应用,如大环内酯类与β-内酰胺类,因为速效抑菌剂可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使其不能进入繁殖期,从而导致繁殖期杀菌剂活性减弱,产生拮抗作用泰能与哌拉西林合用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可出现拮抗作用,因泰能诱导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耐酶力低的青霉素灭活

2.3 抗生素的后效应与给药间隔时间抗生素的后效应(PAE)指高浓度药物与细菌接触后,随着体内代谢,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当浓度低于MIC时抗菌药物仍可持续抑制细菌生长,这种现象称为PAE各种抗菌药物对G+球菌都有不同程度的PAE但对Gˉ杆菌,只有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药物有满意的PAE;碳青酶烯类及第四代头孢菌素对Gˉ杆菌有中等程度的PAE,而青霉素及第

一、

二、三代头孢菌素则几乎没有PAE

抗菌药物的投药间隔时间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有无PAE及其时间长短以及抗菌作用是否有浓度依赖性,原则上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应将其1日剂量集中使用,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以提高血药峰浓度;而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病菌的MIC时间,与血药浓度关系不大,故其给药原则应缩短间隔时间,使24h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的MIC时间至少60%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杀菌作用有浓度依赖性,有较好的PAE),代表药物有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投药方法应提高血药浓度,适当延长投药间隔时间

介于浓度、时间依赖之间的药物(杀菌作用非浓度依赖有一定的PAE),代表药物有碳青酶烯类、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万古霉素类等,投药方法介于上二者之间

除药敏学以外,投药间隔时间还要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氨基糖苷类杀菌作用属于浓度依赖性,但其毒性却与血药浓度不直接相关,无论其半衰期长短,对肾功能正常者,将每日剂量1次应用与分成2~3次应用相比,其疗效不变或更好,而对肾、耳毒性反而降低;对肾功能减退者,氨基糖苷类应首次给予1 天的半量,以保持体液中的血药浓度,继则肌酐清除率计算每日用量,分2次给药同样属浓度依赖性的喹诺酮类药物,因其毒性与血药浓度相关,除半衰期很长的药物外,一般不采取每日应用1次,多数以每12h给药1次

第12篇:抗生素使用整改报告

关于贵定县人民医院外二科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整改报告

通过此次点评发现,在书写病历中,手术切口为Ⅲ类切口,标记为Ⅰ类切口,出现此类错误原因为管床医生对切口分类不熟悉,或书写病历不认真,在以后书写病历中,积极改善病历书写规范,保证病历质量。因此患者为污染切口手术,病程记录中抗生素使用说明不具体,欠详细,故评判为超时间使用抗生素,在日后临床操作及书写病历中,将如实记录清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有效控制感染, 避免菌群失调及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 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药品不合理支出费用,制订了以下整改措施:

1、抗菌药物品种数量达到限定范围,做到品种结构合理。我院原有抗菌药物50余种,种类较多,删减困难较大。经院长办公会多次遴选,最后保留了疗效好、价格适中,不良反应少,临床常用的35种抗菌药物供临床应用。

2、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特点、适应症、抗菌谱,参考国家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制定了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明确了各级医师使用权限并认真执行。

3、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每月定期对门诊处方和病区医嘱单进行点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医务科予以通报,督促整改。对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前十位抗菌药物进行公示。

4、努力规范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科室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用抗菌药物。各科主任认真贯彻落实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使用抗菌药物有明确的适应症,疗程适当。逐步杜绝长期用药、无适应症用药、联合用药的不良习惯。 本科室将加大管理措施,加强监督考核,加大奖惩力度。我们给各科室制定药品使用比例,降低药品费用,限制抗菌药物用量,对超比例的科室严格处罚,加大对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责任人的处理和惩罚力度。 科室医务人员加强学习,持续改进。持续加强对医药人员的培训。应使各级临床医师和药剂科工作人员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作用特点、体内过程( 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适应证、不良反应等, 以便根据上述特点, 结合患者临床特点( 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临床表现等) 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做好病情及用药记录。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在病历上记录患者感染的临床情况及抗生素应用的情况,包括用药原因、疗效、不良反应、耐药情况等。 掌握预防用药的适应症和用药时间。明确预防用药的用药时间及疗程。手术预防用药一般用至术后24 小时,最迟不超过48小时。治疗感染用药通常用药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外二科

2016/09/01

第13篇:儿科抗生素使用原则

儿科抗生素使用原则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合理使用的最基本原则是有效、安全和低潜在耐药性等

一、抗生素药物使用指针明确: 正确诊断、尽可能确立病原学是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基础。治疗开始往往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所谓经验,除了个人经验外,更重要的是他人积累经验、文献资料中总结经验和当地细菌耐药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盲目的习惯性地使用抗菌药物,应综合儿童年龄、疾病严重度X线胸片和各项检查等特征。评估病原学的过程实际也是询证医学的一种体现。

二、抗菌药物合理选择: 分析病原微生物与抗菌药物间相互关系,选出几种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选择依据感染部位、严重度、病程、患儿年龄、原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全身脏器(肝、肾)功能状况等。医生要区分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两者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差异很大;对可能的病原菌药了解其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要了解当地细菌耐药的流行病学资料。一般应先选出几种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择优选取最适宜的、有效而安全的抗菌药物。对一般感染,应保留1~2种有效抗菌药物或有效方案,以作备选。所谓“一线”与“二线”抗菌药物仅仅是相对而言,必须注意个体特点,对危重患儿和耐药菌感染就不能按常规逐步升级。

三、抗菌药物剂量和用法: 足量抗菌药物才能保证药效,减少耐药菌产生的机会。儿科特别要注意年龄的个体差异和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的特点,要注意抗菌药物血清浓度和感染组织部位浓度。目前国内儿科普遍存在抗菌药物每日用药次数和间隔时间上的问题,β类酰胺类

1 儿科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为了达到最高细菌清除率,为了使其血清浓度超过最低抑菌药物浓度之后持续的时间至少达到用药间隔时间的40℅以上,就必须每6~8小时使用一次。β类酰胺类抗菌药物除头孢曲松半衰期达6~9小时,成为可以每日1次用药外,其余半衰期均仅1~2小时,必须每6~8小时用药1次。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联合用药可以增强药效,还可以治疗混合感染和延缓细菌耐药,故常用于严重感染、耐药菌感染、混合感染和结核病等。

四、抗菌药物的疗程:

取决于病原菌、部位、严重度、有无合并症、机体反应性和依从性等。任何感染性疾病都有恰当的抗菌药物疗程,例如小儿肺炎一般用至热退、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和呼吸道症状改善后5~7天。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机体对感染的抵御能力和免疫能力,必须完整的评估组织器官的修复能力,而不是单一的依靠抗菌药物并且无原则地延长其疗程。

五、抗菌药物依从性、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 口服抗菌药物的依从性在小儿很重要,还必须考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在儿科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在疗效和安全性等同等条件下,结合我国国情,应选择相对廉价的抗菌药物。

六、抗菌药物应用示警: 抗菌药物包括β类酰胺类、大环类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多肽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磷霉素类等。氯霉素类由于对造血系统的毒副作用,尤

2 儿科抗生素使用原则

其口服制剂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虽发生率仅在1/24500~1/40800,但曾用过氯霉素的发生率是未用者的13倍,个别小儿白血病也可能与氯霉素有关,该药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可引起灰婴综合征,因此,该类药物在儿科使用已很有限。四环素类选择性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于钙结合引起牙釉质和骨质发育不全,牙齿变黄并影响婴幼儿骨骼的正常发育,故不可用于8岁以下的患儿。多肽类抗菌药物包括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其抗菌谱窄、选择性强,目前在儿科使用的仅万古霉素,只要针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以及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应该在有明确指针下方可使用该类药物。利福霉素的利福平、利福定、利福喷丁均有一定的肝功能损害,儿科仅用于结核病、麻风病、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时联合用药。磷霉素是一类低毒广谱抗菌药物,单独使用抗菌作用不强,儿科常将此类与β类酰胺类药物联合使用。磺胺类是人体使用抗菌药物的里程碑,由于其可能引起肝肾损害,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故在婴幼儿原则不用。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等是成人常用的抗菌药。,然而在儿科受到很大限制,因其在动物实验中对幼年动物负重关节的软骨发育有破坏性改变,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妥布霉素。以及新一代的奈替米新、西索米新等。该类药物有明确的耳、毒性,在内耳外淋巴液中浓度超过在其他组织浓度中的670倍,而一旦进入内耳,半衰期比其

3 儿科抗生素使用原则

在血清中延长15倍。耳毒性在一般剂量发生率为2.8℅,大剂量时达44℅。且有效血清浓度和中毒浓度甚接近,例如庆大霉素有效血清浓度5~12mg/L,>12mg/L时就可能致聋,丁胺卡那血清有效浓度15~25mg/L,>30mg/L时就可能致聋。《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中明确:小儿应尽量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仅在指针明确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药物可供选择时方可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由此,氨基糖苷类不宜作为儿科门急诊的一线用药。实际上,儿科使用的抗菌药物局限在两大类:β类酰胺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和单环抗菌药物;大环类脂类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等。β类酰胺类抗菌药物是儿科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除过敏反应外,这类药物毒副反应相对少,而且是快速杀菌抗菌药物。大环类脂类尤其是新一代大环类脂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不仅对敏感细菌,而且对非典型微生物(支原体、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结核杆菌、弓形虫等也有效。阿奇霉素静脉制剂在我国小儿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有过度使用现象,根据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所示:

总之,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以有效的控制感染,同时尽可能对机体内环境友好,也就是良好的生态学,抗菌药物对机体的毒副反应要尽可能小、对机体免疫防御功能最好有保护

4 儿科抗生素使用原则

和增强作用。有效和安全是抗生素使用最基本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感染与细菌耐药、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更是每一位儿科医师的职责。

第14篇:抗生素使用100问

抗生素使用100问

1.什么是微生物?

答: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病毒等。

2.什么是细菌?

答:细菌是微生物中一大类能独立在外界坏境中生长繁殖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直径一般在1微米左右。细菌对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敏感。

3.什么是病毒?

答:病毒是一种体积微小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绝大多数病毒小于150纳米,小的病毒可小于 50纳米。用光学显微镜看不见,大多要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到几千倍或几万倍才能看见。病毒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在外环境中长期存活,寄生于宿主细胞内,对抗菌药物不敏感。

4.什么是病原体?

答: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体(即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致病的,在体内与人体相互依存,而在特定条件下可引起疾病(如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称为条件性病原体。

5.什么是免疫力?

答:免疫力是指人体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感染的能力。免疫系统由胸腺(青春期以后即逐渐萎缩、退化)、脾脏和淋巴组织等组成。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首先启动的是天然免疫反应,如天然杀伤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可对其进行攻击并杀灭它们,这种免疫反应是非特异性的,对病毒无选择性。随着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识别,启动了针对病毒的免疫反应,即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前者产生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后者主要产生一些杀伤性 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用以杀死入侵的病原体。

6.什么是疫苗?

答:疫苗是对各种免疫制品的总称,它是由特定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等病原体以及寄生虫或其代谢产物(又称抗原)经过人工减毒或灭活方法制成,主要用于疾病的预防,如卡介苗。人体接种后会产生特异的免疫物质——抗体,以抵抗传染病的发生。

7.卡介苗有什么作用?

答:卡介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用以预防结核病,是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杆菌在胆汁、甘油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中反复传代 230次,历时13年所获得的一株毒力减弱而抗原性完整的变异株。此结核菌株对人不致病,但预防接种后可使人获得对结核的免疫力。

8.抗微生物药物有哪些?

答:抗微生物药物有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结核药和抗麻风病药等)和抗病毒药物等。

9.什么是抗菌药物?

答: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10.抗菌药物主要分为几类?

答:主要分为八大类,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 β-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 11.抗生素指的是什么?

答:抗生素原称抗菌素,是指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生素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12.抗菌谱的概念是什么?

答:每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某些抗菌药物仅作用于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称窄谱抗菌素,如异烟肼只对分支杆菌属有效。另一些药物抗菌范围广泛,称之为广谱抗菌药,如氟喹诺酮类和氯霉素,它们不仅对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且对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等也有抑制作用。近年新发展的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属广谱抗菌药物。但它们对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无作用。

13.何为抗病毒药物?

答:抑制病毒繁殖或杀灭病毒的一类药物。

14.什么是耐药性?

答: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应降低的一种状态。是由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应用剂量不足时,病原体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而产生的。耐药性严重者可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效。

15.细菌为什么能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答:自然界的微生物为了维持自身代谢、保护生存条件免受其它微生物侵袭,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次级代谢产物,这些化学物质具有调节本身代谢和杀灭其它微生物的作用,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抗生物质。自从微生物产生的这种抗生物质被人类发现并被研制成抗菌药物以来,人类开始介入了微生物之间的抗生斗争。细菌也就把人类制成的抗菌药物视作抗争的对象,只要接触过某种抗菌药物就按择优去劣的进化原则保留并延续那些菌:包括能灭活抗菌药物的物质,如各种灭活酶,或改变本身的代谢规律使抗菌药物无法将其杀灭,改变抗生素作用的靶位,降低吸收,增加排出。这样就形成了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使本来有效的抗菌药物在遇到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时疗效下降,甚至完全无效。

16.解决抗菌药物耐药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答:限制抗菌药物的滥用;研制新型抗菌药物和制备疫苗来对付细菌感染性疾病。其中限制抗菌药物的滥用是最为可行的。

17.如何减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答:(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证,病毒感染不应采用抗菌药物治疗。(2)对有适应证的病人,药物种类、用量及使用时间都要注意,能用窄谱的就不要用广谱抗菌药物,能用一种有效的就不必用多种,以避免耐药性和二重感染。(3)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4)向群众开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关知识的教育。

18. WHO提出合理用药的标准是什么?

答:1987年WHO的合理用药标准有5条:(1)开具处方的药物应适宜;(2)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3)正确地调剂处方;(4)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时间服用药物;(5)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

19.合理用药应包括哪几方面?

答:因病情和病原是多变的,故绝对的合理用药是难以达到的,一般所指的合理用药是相对的,它包含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这四个基本要素。

20.应用抗菌药物需考虑哪些问题?

答: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根据病人所感染的微生物种类、病人的机体状态以及药物的抗菌作用、抗菌谱、选择性和对机体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后,选择最佳的抗菌药物和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如果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而不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除了会发生不良反应影响病人的健康外,还会产生抗菌药物独特的耐药性,它的危害性就更大了。不但会影响用药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一旦产生了耐药菌株,对其感染的治疗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2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什么?

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通常为:应有效地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合适的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密切注意药物对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影响;根据微生物的药敏试验,调整经验用药,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确定给药途径,防止浪费。

22.临床选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什么?

答: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综合考虑感染的病原体、药物敏感实验和药物的抗菌谱进行选择。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则,即尽量使用抗菌谱窄、老一代的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口服制剂能控制感染的就不用针剂,肌内注射能控制感染的就不用静脉滴注。

23.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原则是什么?

答:通常的原则是:病原体未明确的严重感染;已应用或考虑应用单一抗菌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机体深部感染或抗菌药物不易渗透部位的感染,如心内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慢性难愈的感染,病程较长,病灶不易清除,长期抗菌药物治疗,细菌可能产生耐药者;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时可将各药剂量适当减少。

24.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多用于哪些疾病?

答: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疾病多为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以及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疾病。

25.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原则是什么? 答:注射剂属处方药。患者使用注射剂,须持有医生处方;凡是口服可以有效的就不需注射,能够肌内注射的就不应静脉注射。必须注射的应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应采用序贯疗法。应严格掌握注射剂量和疗程,如果使用一周无效,应考虑停药或换药。应尽量减少注射剂朕合使用的种类,以避免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的出现。

26.哪些情况必须注射给药? 答:一般有以下情况者需注射给药,如吞咽困难,存在明显的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或潜在的吸收障碍;口服明显降低生物利用度的药物,没有合适的口服剂型;或者通过口服给药不易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或疾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要紧急处理等情况。

27.什么是序贯疗法? 答:序贯疗法通常是指抗菌药物治疗中重度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一般为静脉内给药),当病人的病情一旦改善(通常在用药后3~7天),迅速转换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给药方法。

28.滥用抗菌药物有什么危害? 答:对群体、社会而言,滥用抗菌药物可以引起一个地区某些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如果许多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都耐药,这种局面更为可怕,即这些细菌感染将变得所向无敌,人类对它们束手无策。如当前耐多药结核菌就成了世界上结核病防治的难题。

29.滥用多种抗菌药物会有何不良后果? 答:滥用多种抗菌药物有可能产生以下不良后果:使耐药菌株更加增多;使毒性反应、过敏性反应等不良反应增多;使二重感染发生的机会增多;浪费药物,增加国家和患者的负担,其结果会给人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而贻误正确治疗。

30.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有:细菌产生耐药性;给药途径不当;给药时机和剂量不当;病灶部位的药物分布差,达不到治疗的浓度;或因为药物储存不当或过期,致使药物失效;或误诊;或混合感染;或药物配伍不当等。

31.医疗机构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有哪些不合理现象? 答: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着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未进行必要的药物敏感试验而使用抗菌药物、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作预防用药和过度使用高档或广谱抗菌药物等现象。

32.家庭抗菌药物的使用误区有哪些? 答: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药越贵越好,实际上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随意滥用目前多见,如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另外许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要知道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33.急性细菌感染何时需更换抗菌药物? 答:诊断明确的急性细菌感染,在使用某种抗菌药物72小时后,如果效果不明显或出现病情加重者,应按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改用敏感的药物,不能自行换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34.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通常应隔离患者,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采取疫苗的接种或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通常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在早期(起病1~2天内)使用可取得一定疗效;感冒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特别是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重视,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仅在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方可使用抗菌药物。另外需注意谨慎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如早期应用抗流感药物大多为改善症状的药物,必要时可以联合应用缓解鼻粘膜充血的药物及止咳祛痰药物。有条件者在进入流行季节前可注射1次流感疫苗。

35.治疗细菌性痢疾如何选用抗菌药物? 答: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我国发病率仅次于乙型肝炎的第二大传染病。菌痢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不持久,容易再次感染。急性菌痢一旦转为慢性则反复发作,不易根治,如发生中毒型菌痢,病死率很高。

菌痢治疗的关键是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以便彻底消灭病原菌,避免恢复期带菌或演变为顽固难愈的慢性菌痢。目前菌痢选用抗菌药物的观点主要有:避免无针对性地盲目用药,应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36.环丙沙星适于门诊患者的一线经验治疗吗? 答:不适用。由于环丙沙星对常见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的活性仅为中度疗效,所以它不适用于门诊患者的一线经验治疗,例如咽炎、中耳炎、鼻窦炎和肺炎。环丙沙星对一些临床重要的革兰阳性病原菌如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作用较差,因此目前环丙沙星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将环丙沙星广泛的、不适当的用于抗链球菌、厌氧菌和支原体属感染是不对的,会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治疗失败、贻误病情,而且会产生不良反应。

37.急性前列腺炎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答:原则上根据尿液或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但由于细菌培养需要时间,在等待期间,应及时选用足量、高效的广谱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以控制病情发展。如不适宜应用此类药物者,还可选用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进行治疗。经治疗若细菌对该药敏感,症状好转者,可继续用,以防转变为慢性。还可根据情况先选用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苄青霉素,再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药。

38.腹泻时为什么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答: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外出旅行或迁居外地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而引起的厌食、呕吐、腹痛甚至腹泻不止等症状。诸如此类的腹泻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还有些腹泻,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由霉菌引起。既然病原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应该完全相同,所以应用抗菌药物应当慎重。许多抗菌药物,尤其是口服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或食欲下降,甚至影响肝脏、肾脏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广谱抗菌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因此腹泻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

39.外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什么? 答:外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通常应明确用药目的,如是否有潜在的局部或全身感染用药的指征;选用半衰期较长、毒性小、疗效高的药物;手术前一般单次给药。对于清洁切口的手术,一般不提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40.尿路感染时应如何选择抗菌药物? 答:治疗尿路感染,首先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杀灭细菌。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争取以最少的不良反应,最小的医疗费用,取得最好的医疗效果。因为不少患者长期服用广谱抗菌药物致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难以痊愈,因此,降低尿路感染的复发率与死亡率,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是关键的一环;还应避免使用有肾毒性的药物,尤其是从肾脏排泄的药物。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排泄减少,致使尿中的药物浓度降低,感染不易控制,而且在体内易蓄积中毒,进一步损害肾功能。因此,选用抗菌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的毒性和肾功能情况等。 41.皮肤病选择外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什么? 答:通常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药物以避免增加细菌耐药性;不易引起过敏;局部无刺激作用,无明显毒性;作用稳定,如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抗菌活性不为组织代谢产物破坏等;抗菌谱有针对性;无积蓄作用,可迅速排出体外,如长期外用磺胺类药物可积蓄产生类似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且易过敏,故现很少外用。

42.烧伤创面可外用哪些抗菌药物? 答:烧伤创面可选用磺胺类药物,常用的有:磺胺嘧啶银,对绿脓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国内已报道有用铈、锌制成磺胺嘧啶铈、磺胺嘧啶锌制剂,并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可供选用;磺胺米隆抗菌作用不受对氨基苯甲酸的影响,能渗入烧焦痂,对化脓和有坏死组织的创伤感染也有作用,抗菌谱较广,可用于绿脓杆菌感染的创面。

43.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什么? 答:老年人因肾功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尤其是一些作用较强的药物,极易产生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抗菌药物在人体吸收以后,多由肝脏和肾脏解毒、排泄。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在用这些药时需慎重,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肝细胞,并伴有对骨髓、心脏、肾脏及皮肤的损害。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使用时间稍长,能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平衡失调,对肾脏也有影响。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红霉素、呋喃妥因等能在肝胆内瘀积,产生中毒和过敏反应。故长期、大剂量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对老年人是非常不利的。

44.孕妇不能使用的抗菌药物有哪些? 答:在妊娠期间要禁用或慎用以下抗菌药物,非用不可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青霉素:可引起胎儿严重黄疸,严重时导致胎儿死亡。 链霉素:可引起胎儿先天性耳聋,骨骼发育畸形。 四环素:可致牙釉质形成不全,引起“四环素牙”,骨骼、心脏畸形,先天性白内障,肢体短小或缺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最严重者可出现脑核性黄疸甚至死亡。

土霉素、强力霉素:可使胎儿短肢畸形。

氯霉素:可致新生儿血液循环障碍、呼吸功能不全、发绀、腹胀(即”灰婴综合症”)。如在妊娠末期大量使用,可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胎儿死亡。

卡那霉素:可致耳聋。

红霉素:致先天性白内障、四肢畸形等。

庆大霉素:可造成胎儿耳损伤,甚至引起先天性胃血管畸形和多囊肾。 磺胺类药物(以长效磺胺和抗菌增效剂为主):可致高胆红素血症、脑核性黄疸、畸形。多粘菌素E、B及万古霉素:服用时间过长,可使孕妇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使婴儿在出生后的3年里易患神经一肌肉阻滞、运动失调、眩晕、惊厥及口周感觉异常。万古霉素还可致婴儿暂时或永久性耳聋。 利福平:可致胎儿畸形。

抗真菌类药物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霉唑:对孕妇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肝肾功能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灰黄霉素还可导致流产和畸胎。 氨苯蝶啶:对孕产妇有肝损害、可改变血象。

45.哺乳期妇女使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 答:不同的抗菌药物自乳汁中排泄的差异很大,其中从乳汁中排泄量较大的有红霉素和林可霉素。红霉素静脉滴注时,乳汁浓度较血清浓度高4-5倍,但青霉素G肌注或静滴时,乳汁中浓度仅为血清浓度的2%-20%。尽管有些抗菌药物在乳汁中浓度很高,到达婴儿体内的药量有限,但是却可引起婴儿过敏反应和导致耐药菌株的发生。有些药物如卡那霉素和异烟肼经乳汁排泄,有可能导致婴儿中毒,应禁用。磺胺类通过乳汁的药量足以使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的婴儿发生溶血性贫血。 通常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的抗菌药物有: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磺胺类、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妥因、氟喹诺酮类等;需慎重使用的抗菌药物有:克林霉素、异烟肼、青霉素、链霉素等。

46.儿童感冒是否需要服用抗菌药物? 答:儿童患了病毒性感冒后一般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只要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通常会很快恢复健康。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病毒的种类很多,而且十分容易发生变异。所以,儿童对感冒一般没有免疫力,如果体质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反复发生感冒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感冒合并了细菌性感染,如并发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往往病情较重,表现为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浓痰等,这时应到医院就诊,一般需应用足量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47.是不是孩子感冒发烧就应静脉点滴抗菌药物? 答:不是的。因为孩子感冒发烧最常见的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等,这些病毒性感染静脉点滴抗菌药物是无益处的,甚至可能冒着发生毒副反应的危险。

48.儿童感冒时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儿童感冒时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主要有:有明确的并发感染指征,如细菌培养有病原菌;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热;为防止6个月以下月龄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腺炎者;出现气管炎(咳嗽、脓痰)或肺炎征兆者。

用药时应注意剂量不宜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长;注意多喝开水,促进药物的吸收与排泄;3岁以下的小儿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故应注意选择肝肾毒性小的药物。

49.小儿发烧为什么不能随便服用成人的药? 答:小儿不能服用成人的药,主要因为:小儿发烧的原因很多,若不明原因就将大人用的阿斯匹林给孩子服用,很容易延误病情或掩盖症状。而且小儿服用阿斯匹林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等不良反应。因此,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小儿用量与成年人的用药剂量差异很大,有的不是简单地由体重推算出来的,而是根据小儿的生理机能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确定。用量过小可影响疗效,过大可能发生毒性反应,故家长不宜给小儿盲目用药;有的药物只适于成人,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抗菌药物,7岁以下的儿童不宜应用,否则可致骨骼、牙齿损害,引起“四环素牙”。红霉素、麦迪霉素容易在胃内被胃酸破坏,从而使疗效降低,起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50.儿童服用红霉素能碾碎吗? 答:口服红霉素有肠溶片和肠溶胶囊两种制剂,由于婴幼儿吞服药片有困难,家长常将药片碾碎或将胶囊药粉倒出来喂服。这种做法不科学。因为红霉素在酸性环境中易被破坏而失去作用,在碱性环境中则活性增强。肠溶片或肠溶胶囊,在胃内停留几个小时不崩解,需到十二指肠或空肠后再崩解释放。此外,红霉素对胃黏膜刺激性较大,易引起恶心、呕吐,制成肠溶片或肠溶胶囊服用,可防止此类现象发生,因此,不能将红霉素碾碎服用。

51.何时服用抗菌药物比较合适? 答:抗菌药物的口服制剂一般以空腹(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为宜,可以较快达到血药峰浓度并且获得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进食后服用脂化物可增加某些抗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应用某些抗菌药物口服制剂时密切关注胃肠道反应、菌群交替性腹泻等现象。

52.哪些抗菌药物宜空腹服用? 答:有的抗菌药物宜空腹服用,因为饭后服用,食物会影响药物吸收或者使药物利用率降低。宜空腹用的抗菌药物有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异烟肼(雷米封)、利福平等。

53.静脉滴注的速度过快是否可产生不良反应? 答:有时会产生。有些抗菌药物的静滴速度过快常可因静脉炎和某些严重反应(癫痫等)而影响治疗效果,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和多粘菌素类等药物每次静滴时间不宜少于l小时,以免产生对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氟喹诺酮类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液的每次静滴时间也宜为1—2小时,否则可因脑内药物浓度过高而导致包括癫痫在内的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红霉素乳糖酸盐对静脉的刺激性很强,所以浓度不宜过高;有些药物滴注过快可引起心室颤动、心跳骤停或诱发潜在的疾病等。

54.服用抗菌药物时如何注意给药间隔? 答:以往的“白天给药、晚间停用”方案,通常不符合抗菌药物的特点。现在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日剂量可平分为2—3次,每日2次者,可在8时及20时各给1次,每日3次者可在6时、14时及22时分别给药1次。24小时持续静滴一般并无必要。病人一般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55.肝功能减退时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答:肝功能减退时,药物经肝脏的减毒作用降低、从体内排出明显减少,使用时需谨慎,必要时减量应用。这类药主要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罗红霉素及阿齐霉素等,它们主要经胆汁排泄,在胆汁中浓度较高,相当量的药物可能在肝内代谢灭活,少量随尿排出;肝功能减退时应避免应用的药物包括氯霉素、氨苄西林酯化物、红霉素酯化物、利福平、异烟肼、两性霉素B、四环素类、磺胺药及酮康唑、咪康唑。肝功能减退,同时有肾功损害时更应注意。严重肝病时如使用美洛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噻吩等药物应减量应用。此外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在肝病时易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如抑制维生素K的合成,使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及血小板减少,此应予注意;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肝病患者的肾毒性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应注意。肝功能减退者的感染,一般根据感染部位及病原菌类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避免应用有肝毒性的药物,除败血症外,一般不采用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其疗程根据临床情况而定,症状好转后,仍应延长疗程,以免感染复发,一般极重感染的治疗不短于3周。

56.能用抗菌药物预防性病吗? 答:不能。用抗菌药物预防性病只能适得其反,这样做等于在筛选耐药菌株,因为敏感菌株在低浓度药物中可被杀死,而耐药菌株却大量增殖。因此预防性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洁身自好,不得性病。万一得了性病就要到正规医院去就诊,规范诊治,千万不要听信小广告的宣传。

57.治疗淋病的一般用药原则是什么? 答:⑴及时、足量、彻底;⑵治疗结束第4—7日应随访,涂片及培养皆阴性才算治愈。如不能作培养,则应延长给药时间,复诊时第一杯尿有无淋丝及镜检有无白细胞非常重要;⑶有条件者用药前作药敏试验,或同时进行治疗;⑷患者在医疗期间必须做到:禁止饮酒、饮用浓茶及其它刺激性食物,不作剧烈运动,禁止性生活,清水冲洗阴部。

58.目前治疗淋病主要选用哪些抗菌药? 答:最简单快速的方法是选用口服一次即可治愈的头孢克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也可选用阿奇霉素或琥乙红霉素,必要时可并用两种抗菌药。具体方案应个体化,由医师处方治疗。

59.使用抗菌药物会影响口服避孕药的疗效吗? 答:应用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时,会影响口服避孕药的疗效。因为机体吸收雌激素后,约有60%成为葡萄糖醛酸的结合物随胆汁排泄,在经过肠道时,由于细菌水解了葡萄糖醛酸的结合物,促使部分雌激素游离出来,重新被机体吸收。可是用了以上抗菌药物后抑制了肠道内细菌的生长繁殖,水解酶的分泌减少,干扰了甾体激素在肝脏、肠道的正常循环,导致血液中甾体激素浓度降低,避孕药物的效果难以正常发挥,从而容易使避孕失败。

60.哪些皮肤病需外用抗菌药物? 答:在浅表皮肤细菌感染时可外用抗菌药物。皮肤位于体表,是机体抵御外界各种刺激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病是十分常见的。其中由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皮肤病尤为常见。它可以是细菌感染,如脓疱疮(俗称黄水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或是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或真菌性的,如手癣、足癣,在湿热的环境下是很常见的;或是寄生虫感染,如疥疮,由疥螨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所以,应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抗细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抗寄生虫药等。当发生浅表的皮肤细菌感染时,可首选外用抗菌药物。

61.擦破皮肤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应如何选择外用药物? 答:有二类药物可供选择。一类是抗菌药物类外用药,常用的有莫匹罗星软膏、诺氟沙星软膏、四环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等。另一类是消毒防腐剂,目前常用的有酒精、碘酊、龙胆紫(即紫药水)、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氯己定(即洗必泰)、聚维酮碘、高锰酸钾等,可作为创面的清洁、消毒或抗感染用。一般可先以消毒液清洗患处,然后外涂消炎膏。

62.在选择外用抗菌药物时应该注意什么? 答:首先,应该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抗菌药物,如多粘菌素、杆菌肽、新霉素、莫匹罗星等。其次,要对症下药:细菌有很多种类,不同细菌造成感染的表现不一样,所选用的药物也就不一样。第三,不要长时间、大面积外用抗菌药物,一是因为药物可以经皮肤吸收,产生全身性的毒性作用,如长期外用庆大霉素,吸收后可能产生耳毒性和肾毒性;二则长期、大面积外用可诱发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后使用就不再有效了。

63.外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答:常见的有局部刺激作用,外用药局部有烧灼感、刺痛等。其次是过敏反应,外用后局部发生接触性皮炎,出现境界清楚的皮肤潮红、有丘疹、水疱渗出,自觉瘙痒;一旦过敏,应立即停药,清洗患处。第三,偶尔可因局部外用后吸收而产生全身性药物性皮疹;如果在外用药后全身出现瘙痒性的皮疹,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检查原因;如果与外用药有关,亦应及时停药。此外,在外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

64.皮肤感染,除了外用抗菌药物,是否需要进行其它治疗? 答:对于浅表的、比较局限的皮肤化脓感染,如脓疱病(即黄水疮)、毛囊炎、皮肤外伤后的感染,可仅外用抗菌药物。如果感染比较广泛,如多发脓疱疮、多发毛囊炎,或皮肤感染部位比较深,如疖肿、丹毒,则除了外用药外,还应在医生指导下内服相应的抗菌药物,辅以理疗,如紫外线照射患处等。如果红肿明显,自觉疼痛,或者有发热等全身性不适,则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治疗。

65.慢性支气管炎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答:慢性支气管炎稳定期患者虽早晚经常有咳嗽、咯痰,但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在急性发作期,如痰量增多、黄痰或粘稠、肺部罗音明显、白细胞增高甚至发热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菌药物。

66.支气管扩张的病人平时是否需要服用抗菌药物? 答:不需要。支气管扩张的病人在继发感染时,如痰量增多、黄痰或粘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菌药物。

67.什么叫药品不良反应? 答:药品能治病但也能产生有害的反应,我们常常把这类有害的反应叫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ADR)。我国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为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所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68.什么是药品不良事件? 答:药品不良事件和药品不良反应含义不同。一般来说,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经确定的反应,而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国际上给药品不良事件下的定义为: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69.药品不良反应分几型? 答:一般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药物药理作用的关系,可分为A型与B型反应。A型不良反应,又称量变型异常。主要因药理作用过强所致。其特点是可预测性,程度轻重与剂量有关,发生率较高而死亡率较低,多与药代动力学特征有关。药物影响体内离子平衡和靶器官的敏感性过强也属于此类。B型不良反应,又称质变型异常。主要指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在药物毒性研究中也难以发现,一般与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

近年来,国外一些专家把一些潜伏期长、用药与反应出现时间关系尚不清楚的药品不良反应,如致癌反应,或者药品提高常见病发病率的反应列为C型反应,这种分类方法的应用还不普遍。

70.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分类分为哪些? 答:大体可分为:⑴副作用,在正常剂量时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其它作用;⑵毒性反应,如广谱抗菌药物酮康唑及其制剂引起肝损害及其它器官损害;⑶后遗反应,多数的不可逆器官性损害,如链霉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⑷过敏反应或超过敏反应,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⑸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红霉素和茶碱同时使用,引起茶碱血浓度过高,甚至中毒;⑹二重感染,长期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引起菌群失调。

71.何为二重感染? 答:二重感染,亦称菌群失调症。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处于一个庞大的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中,人体的皮肤黏膜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处,都寄生着大量的细菌,这些数量繁多的细菌,与人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对人体不但无害,反而有益。其中肠道的正常菌群,在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肠道正常的菌群还对危害人体健康的致病菌有着强大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这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医学上称为生态平衡。抗菌药物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往往使体内的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使耐药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导致二重感染。也就是说,本来使用抗菌药物想杀灭致病菌,结果反遭到更严重的细菌感染,其中,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pm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念珠菌、曲霉菌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由MRSA所致的二重感染,包括肺炎、心内膜炎、脉管炎、烧伤、术后伤口感染等。

72.什么是医院获得性感染? 答:医院获得性感染是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通称医院内感染。有以下几种情况:⑴交叉感染,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器械消毒不严引起的感染;⑵内源性感染: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73.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答:⑴肝脏损害,通常抗菌药物吸收后在肝脏代谢,故肝脏易受抗菌药物损伤肾脏损害:⑵通常药物经肠道吸收,吸收后均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易受到药物损害。有报道指出25%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⑶神经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听力、视力、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等。氨基糖苷类对听力的损害已引起重视,我国每年新增聋哑儿3万名左右,50%与药物有关,其中怀疑氨基糖苷类药物引起者高达83%;⑷血液系统损害:各类抗菌药物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都可以影响血细胞的生成,致血细胞减少,包括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全血系统减少即再生障碍性贫血;⑸消化道反应;⑹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⑺过敏反应,此反应最严重或最常见,为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而致。

74.为什么青霉素使用前要作皮试? 答:因为青霉素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轻的如发热及皮疹,重的出现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并可伴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最可怕莫过于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了解是不是过敏体质和有没有药物过敏史。可能许多人对这些都不清楚,所以,用青霉素前都必须作皮试,皮试有阳性反应的不能用青霉素。当然,皮试只能反映大部分患者情况,少数人虽然皮试为阴性,但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75.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能引起何种罕见不良反应? 答:国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说明书中“注意事项”栏或“警告”栏内,多有不应给儿童或孕妇使用的描述。这是由于动物实验表明,这类药能永久性损伤幼年动物承重关节部位的软组织,产生承重关节及其它关节病。此外,与喹诺酮相关的“跟腱损伤”也屡有报道。由于这类药在我国上市品种众多,使用十分广泛,应警惕儿童永久性软组织损伤及成人使用引起跟腱损伤的危险。

76.哪些抗菌药物能引起耳聋?

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治疗剂量和引起不良反应剂量很接近,稍有过量就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尤其是他们具有引起不可逆耳聋的毒性。我国不少儿童耳聋与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已引起医生们的注意。目前国内这类药,有的仅用于结核病治疗,皆不宜用于儿童。这类药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小诺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等。

77.使用抗菌药物能预防“非典”吗?

答:目前还没有研究结果证明有任何一种抗菌药物对引起此次“非典”的冠状病毒有效。抗菌药物属于处方药,即需要经过医师诊治后才可使用。如果盲目服用抗菌药物,尤其是健康人服用抗菌药物,不但起不到预防作用,还有可能发生过敏、肝损害、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

78.个人是否可以在零售药店随意购买抗菌药物?

答: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广大人民群众自我保健和药疗,我国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所谓处方药,是指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物。我国的抗菌药物大多为处方药,鉴于其不良反应、耐药和滥用等问题,建议个人不要私自购买抗菌药物。

79.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花费有多少?

答:据有关资料分析,2001年我国药品消费总额为230l亿,抗菌药物用药约占30%(折算为690.3亿),其中不合理用药的比例至少为40%,这就是说2001年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所付出的第一笔代价是276.12亿。这其中不包括造成不良后果所需的费用。

80.抗菌药物是不是越贵越好?

答:不一定。药品的疗效取决于是否对症,是否合理。在临床的疾病治疗中,好医生用药并非开大处方,往往几味药,甚至是价格低廉的普通药品就可以为患者治好病。

81.什么是执业药师?

答:执业药师是指经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取得《执业药师注册证》,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

82.国家对药店执业药师的规定有哪些?

答:(1)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的药学技术人员)。执业药师证书应悬挂在醒目易见的地方,执业药师应佩戴标明其姓名、技术职称等内容的胸卡;(2)驻店执业药师必须对医师的处方进行审核,签字后依据处方正确调配、销售药品,对处方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销售,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销售;(3)执业药师应对患者选购非处方药提供用药指导或提出寻求医师治疗的建议。

83.执业药师的职责是什么? 答:(1)执业药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以对药品质量负责、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为基本准则;(2)执业药师必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及国家有关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的各项法规及政策。执业药师对违反《药品管理法》及有关法规的行为或决定,有责任提出劝告、制止、拒绝执行,并向上级报告;(3)执业药师在执业范围内负责对药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参与制定、实施药品全面质量管理,对本单位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4)执业药师负责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开展治疗药物及药品疗效的评价等临床药学工作。

84.国外对抗菌药物耐药有相关政策和措施吗?

答:对于全球性抗菌药物耐药问题,各国都有所警觉,一些国家十分重视该问题,纷纷制订相关管理政策或采取措施,以阻止耐药发展。

85.WHO《遏制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全球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减少疾病带来的社会负担和感染的传播;完善获取合格抗菌药物的途径;改善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卫生系统及其监控能力;加强规章制度和立法;鼓励开发合适的新药和疫苗。

该项战略以人为本,干预对象是与耐药性问题有关的并参与解决这一问题的人群,包括医师、药剂师、兽医、消费者以及医院、公共卫生和农业,专业社团和制药产业等领域的决策者们。

86.针对抗菌药物耐药,WHO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答:除政策的引导外,WHO从1992年至1998年实施了淋病萘瑟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监测计划。该项监测计划涉及范围为西太平洋地区,有16个国家参加了该项计划,监测目标是淋病萘瑟球菌对青霉素、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等的耐药情况。例如,根据1998年WHO西太平洋地区16个国家淋球菌耐药性监测报告发现,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非常严重,范围广泛,共分离出淋球菌1万株,其中耐药率最高的是韩国,为89.6%,其次是菲律宾,为82%,越南为76.6%,蒙古为70%,中国香港为69%,中国为62.6%,新加坡为59%。主要是由染色体介导的耐药基因的广泛传播所致。对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也有较高的耐药率。

87.澳大利亚zhengfu对抗菌药物耐药是什么态度?

答:针对全球性的抗菌药物耐药问题,澳大利亚药政管理部门出台了抗菌药物治疗指南,指导临床合理用药。zhengfu还成立了抗菌药物耐药联合专家技术咨询委员会,该技术委员会提出建立和发展全国抗菌药物耐药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重要内容就是监测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自2001年,抗菌药物耐药监测工作组已在筹备抗菌药物耐药监测系统。此外抗菌药物耐药咨询委员会还提出了其他建议,如对公众、医生和农业相关部门进行正确使用抗菌素的教育,加强抗菌药物耐药的研究,与WHO的目标保持一致,减少对抗菌药物的依赖。

88.澳大利亚zhengfu的《抗菌素治疗指南》是什么时候出台的?

答:为了有效、安全、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澳大利亚在20年前就已出版了《抗生素治疗指南》,以规范和指导这类药物的合理使用。至1999年止,澳大利亚已出版了10版抗菌药物指南,对该国的合理用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89.澳大利亚《抗生素治疗指南》有哪些内容?

答:该指南收集了世界文献推荐的一些适宜且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由有经验和学识丰富的澳大利亚专家们整理出版。该书旨在帮助医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书中的建议并不是强制性的,而只是提供一个标准,对个别病例出现治疗分歧时,可根据情况对治疗进行调整。该书的治疗建议尽可能地采纳了已批准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但偶尔也有推荐使用证明有效但尚未包括在药品信息中的抗菌药物。

90.欧盟如何抑制抗菌药物的耐药?

答:欧盟对抗菌药物耐药问题非常重视,在遏制抗菌药物耐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颁布编写新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的指南,规范供医生和患者使用的药品说明书,同时欧盟还建议对不同细菌感染细化用药剂量,以减少耐药情况发生。在兽用抗菌药物方面,欧盟正在评估抗菌药物耐药发生率,并考虑评价耐药对抗菌药物有效性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准备研究动物抗菌药物耐药转嫁到人的风险和严重程度。令人欣慰的是,为有效遏制抗菌药物耐药的发生,欧盟药品委员会已作出决议:从2006年1月起,严禁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各种抗菌药物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违禁者一旦查实,将受重罚。

91.瑞典在抗菌药物耐药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瑞典zhengfu成立了抗菌药物监测机构,该机构有一个国家专家组和30个地区组成。国家组的任务是督促地区监测机构的成立,对医生和公众进行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教育,最大限度减少耐药的进展和传播。瑞典对青霉素和四环素两个品种的监测卓有成效。

92.日本zhengfu如何遏制抗菌药物的滥用?

答:为限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及遏制国内抗菌药物增长过猛的势头,日本zhengfu已作出引入注目的新规定。今后,日本zhengfu将逐步减少对抗菌药物的国民医疗费补贴(现初步定为每年减少7%至8%)。专家预测,日本zhengfu这一新措施,将对该国抗菌药物的用量产生实质性影响。可以预料,随着日本zhengfu对抗菌药物类药物补贴的减少,药价势必上升,最终将影响医生和病人抗菌类处方药的用量,这对遏制滥用抗菌药物现象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93.药费的报销政策会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和处方行为产生影响吗? 答:答案是肯定的。丹麦流行病学中心调查了丹麦药费报销政策调整前后(1993-1996)抗菌药物用药情况。1996年,瑞典zhengfu将四环素从报销目录中撤消,其他抗菌药物报销金额比例由75%减至50%,结果四环素用量减少了42%,同时贵重广谱抗菌药物也受到很大影响。从该项调查结果我们清楚地看到,药费报销政策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和处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94.捷克是如何控制抗菌药物滥用的? 答:早在1990年捷克就出台了新的抗菌药物政策,该项政策将抗菌药物分成三类:即I类、II类和III类抗菌药物。I类抗菌药物使用不受限制,任何医生都可以开处方;II类抗菌药物使用受部分限制,即任何医生都可以有处方权,但开处方要有微生物检查依据或咨询当地微生物服务部门;III类抗菌药物只能在医院使用,并且应向抗菌药物委员会咨询后才可开处方。同时,捷克卫生部对抗菌药物的公费医疗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自1990年后,捷克抗菌药物消费稳步下降。

95.巴西zhengfu如何管理抗菌药物? 答:南美最大的国家巴西卫生部出台了一项新规定,旨在强化对抗菌药物使用的限制。目前,虽然绝大多数抗菌药物均标有处方药,但实际上,在巴西各地药房里,消费者可自由购买到抗菌药物。换言之,抗菌药物在巴西等同于OTC药品。按巴西zhengfu公布的新规定:今后抗菌药物一定要有医生处方才能出售给病人,否则药监部门一旦查出,随意出售抗菌药物的药房将予以重罚。巴西zhengfu这一新出台的政策期望对民间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起到遏制作用。

96.意大利医院在监测抗菌药物耐药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据意大利一项调查显示,在意大利医院中,9.6%的医院实施了抗菌药物耐药监测,18%的医院有抗菌药物政策委员会,41%的医院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实行了限制性政策。

97.你知道美国的抗菌药物耐药监测系统吗? 答:美国早在1996年就建立了国家抗菌药物耐药监测系统,该系统是在美国FDA的兽药中心、农业部和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合作下成立。

98.美国防止抗菌药物耐药监测系统的职责是什么? 答:该系统重点监测人和动物肠道菌对17种抗菌耐药的易感性。其职责包括1)掌握人群和动物中沙门氏菌属和其它肠道微生物抗菌易感性的范围和当前趋势;(2)尽早发现人和动物的耐药性;(3)及时向医生和兽医提供这方面的资料;(4)通过强调慎重用药,以延长上市药品的生命周期。

99.FDA监测抗菌药物耐药的组织机构是什么? 答:美国FDA成立了抗菌药物耐药工作组,该工作组每周开一次会,协调和处理与抗菌药物耐药有关事宜,向FDA提供政策方面的咨询。

100.美国防止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两个目标是什么? 答1)维持现有药品和新药的有用性。亦即保持现有抗菌药物和新开发抗菌药物的疗效不减弱不消失。就是保持“现有的少数对其它抗菌药物无效的严重或致命性感染有效的抗菌药物”的疗效。(2)鼓励开发新抗微生物药,简化、加速新抗微生物药的审批程序。有微生物就有抗菌药物耐药。随着时间的转移,原来有效的抗菌药物,有朝一日可能变成不再有效。而且不能排除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出现。因此,在抗击抗菌药物耐药的同时,必须开发新抗菌药物,为应对这类感染准备新的武器。

第15篇: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

抗生素自问世以来,它在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尤其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抗生素的种类繁多,给临床医生选用药物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合理用药现象显得较为普通。这样,不仅给病人经济上造成了一定的浪费,而且其药物不良反应也会对病人的身心造成损害,更为重要的是使细菌的耐药菌株增多,最终导致治疗失败。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实际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这一国际水平,而在英美发达国家的使用率仅为22%-25%。另计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使用量、销售量列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生素,而且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远高于国外的水品(15%-30%)。

我院100份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调查分析中使用抗菌药物87例,使用率87%,其中一联用药25.28%,二联用药54.04%,三联用药20.68% 我国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录显示,药物不良反应1/3是由抗生素引起的,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占了所有中西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总数的近50%,其数量和严重程度都排在各类药品之首。特别是近年来抗生素使用不当引发的耐药病原菌种类及由此诱发的各种院内严重感染逐年上升。

长期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出台过一些相关政策,但效果依旧不显著。近年来,频见报道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给抗生素使用的整体环境敲了警钟。究竟该如何解决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危机,是个值得充分关注的问题。而医院对抗生素使用的规范管理无疑是关键所在。

抗生素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药不对症,无指征用药。抗生素适用于细菌引起的感染,对无菌性炎症等无效,因此,抗生素的选择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发热原因不明、感冒及病毒性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如目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90%为病毒所致,而在我院治疗该类疾病时,抗生素的使用率几乎高达95%以上。另外,抗生素加抗病毒药应用于感冒发热已成为常规,而没有对发热病人采取各项检查以确定病因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从而有针对性地用药。见

2、大量使用强效、广谱抗生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有的医师对抗生素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越广谱的抗生素越好,甚至认为哪种抗生素药物是新药、价格高的就是疗效好的药,而没有意识到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根据病情轻重、抗菌谱等多种因素来选择抗生素。主要表现为用药起点高,未能按照抗生素分线管理来使用药物,有时轻、中度感染就直接使用

二、三线药物。如门诊经常有病人因饮食卫生而致腹泻、伴有腹痛,无其他症状,医师在喹喏酮药物的选择上,经常选择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注射液静滴,其实可首选价格相对低廉的氟哌酸或环丙沙星注射液。轻易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很容易破坏人体内的正常菌落,导致二重感染及其他不良反应,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困难。

3、不合理联用,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由于医院条件的限制,难以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因此,医生以期达到良好效果常常采取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如在病历中经常可见到克林霉素与替硝唑联合使用,而克林霉素与替硝唑均对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有效,不应同时联合应用,另外两药合用容易使神经肌肉传导抑制增强,引起不良反应。这样重复给药,不但显得用药混乱,无法观察药物的疗效,而且还造成资源浪费,容易产生耐药菌株。

4、主观用药,较少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临床医师主观用药、经验性或臆断性用药较多,在对患者开药前较少进行微生物学标本检查和药敏试验,而是靠临床经验和感染部位选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经治无效后才做致病菌培养,这样很容易产生多重耐药菌株,从而使经验治疗转为目的治疗。如在随机抽查的我院100例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患者中,仅有10例进行病原学检查,离临床感染标本要求的50%送检率差距较大,其中还有多数患者是在频繁更换药物疗效不佳的情况下,才做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5、未能根据药动学/药效学用药,给药方案不合理。抗生素药物的合理用药与临床疗效存在密切关系,药物进入人体后,在血液及组织中形成不同的药物浓度,只有在感染部位的药物含量达到有效浓度时才能发挥其药理作用。如果只注意剂量,不注意给药方法,不研究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往往造成治疗失败。比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多非典型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及克林霉素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因此其抗菌原则是将给药间隔缩短,剂量不需要大,达到有效浓度即可。但是据病例观察,临床上此类药物如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克林霉素等经常是每日两次给药,这样就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科学的给药方案应采取间歇给药法,即将每次剂量溶于100ml液体中滴注,3-4次/d给药,这样能保证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尽可能长,可以增强抗菌作用,很好地发挥繁殖期杀菌的优势。 原因不外乎三点:

1、人员因素。卫生技术人员药物和药物治疗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够,专业信息更新不及时,对有关抗生素的新知识、新理论以及不良后果认识不足,缺乏安全用药交代和指导等。

2、患者因素。有的患者依从性差,接受药物治疗时,往往急于求成,盲目听从他人或媒体的宣传,要求医生依自己意愿开药,对药物的疗效期望过高。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生素实行分级管理。结合医院和各个科室实际,根据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类进行管理,及时了解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加以管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深入开展抗生素药敏试验,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加强病原学诊断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抗生素的选择应以疾病的性质和病原菌为基础,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患者的耐受力以及费用方面等。为了给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对就诊时疑为细菌感染的病人,要尽可能在应用抗生素前做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

开展药物治疗监测。包括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以及毒理学指标的观察。由于药物浓度和药物疗效密切相关,而有些抗生素药物治疗浓度和中毒浓度相近,过高的血药浓度会引起毒性反应,特别是对危重病人和婴幼儿,因此,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十分必要,这样才能使给药方案个体化,在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也避免和减少毒副作用。

总之,做到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需要医院各个部门相互协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对抗生素类药物的认识,从而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减少产生抗生素耐药的机会,最终达到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目的。 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减少经验性用药和习惯用药,强化医生根据药敏试验用药的观念,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综合能力。

一是推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提倡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熟悉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了解细菌耐药性变化,选择敏感抗菌药,为临床提供有效选择抗生素的重要依据,合理设计给药方案,减少经验性用药和习惯用药,强化医生根据药敏试验用药的观念,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综合能力。 避免医师盲目用药。

二,药师也应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关注专业领域的新进展,及时补充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发挥药师的专业优势,与医生一起充分分析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制定和改进用药方案;协助医生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给药途径、给药方法及疗程;同时通过检测患者的用药过程发现和报告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三是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对患者及家属宣传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普及有关抗生素的使用常识,消除跟着广告走的自行购买行为,帮助他们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用药意识。

总之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应在严格的科学依据下,应用适宜的药物,适宜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控制感染或疾病的目的。使用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各种副作用的发生。

为了有效地控制感染而不引起体内菌群失调,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防止毒副作用发生和耐药的出现,应注意下几个方面:

一、单纯病毒感染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不使用抗生素。

二、对发热患者应尽可能确诊后根据病情或细菌学方面监测结果选用抗生素。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可任意使用抗生素。

三、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感染使用抗生素,因局部使用较多发生过敏及导致耐药菌株的早发,特别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苷类等。

四、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必须有严格、明确的依据,应能达到协同的治疗效果,或以减少药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耐药菌的产生为目的。如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或诊断明了的严重感染(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脑),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等。除特殊需要外,应以二联为宜。不得堆积用药。

五、对一般感染,在抗生素使用后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72-96小时,应考虑停药,特殊病种在明确诊断下可适当延长。

六、抗生素的使用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药。

七、抗生素的使用应同药敏试验密切配合,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使抗生素准确有效的发挥疗效。

八、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保险性”预防用药。

九、为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应严格按药品规定要求做皮内过敏试验。

十、对老年人、孕妇、新生儿及肝肾疾患者有其他特殊病种者应特别注意到其生理、病理特性及个体差异,准确选药,适当调整剂量。18岁以下禁用喹诺酮类,糖尿病禁用加替沙星,三岁以下小儿尽量不用AG类

十一、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应有专人进行疗效、数量及副作用、耐药性的统计,用以指导和制定合理应用的有关规定。对初诊者需认真询问过敏史,对过敏阳性者,病历须作醒目记载。

通过前期调查结果我院针对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结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旨在规范我院临床医生在抗生素使用中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等,经过一些行政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已存在一些问题:

1、通过门诊处方调查中可以看出,门诊处方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 50 %,住院部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 87 %。高于卫生部要求的50%以下,也明显高于国际标准。抗生素仅适用于有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水痘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反而会产生耐药性,要严格执行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降低过高的抗生素使用率。如;我院有些门诊处方上诊断为“上感乳腺增生、糖尿病、癫痫、过敏性皮炎„„”,这些很明显的非感染性疾病也使用了抗生素。还有些诊断尚未明确,如诊断为“头痛、发热待查、月经过多、腹痛”,也先使用了抗生素,再做进一步的观察。针对这些盲目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按照我院的抗生素使用制度和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对于诊断尚未明确的不应使用抗生素,对于疑难病例收入院治疗。按照我院的抗生素使用制度。方能降低抗生素使用率,无指征用药明显减少。

2、针对抗生素使用类别的倾向性.抗生素使用药物的类别,克林霉素,头孢菌素类使用频率最高,(见)说明门诊过度依赖某几种抗生素,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应引起重视。由于克林霉素不用做皮试,较少发生病人因过敏而换药或退药的药品不良事件,还可相对缩短病人的就诊时间,因此各科的医生尤其是晚上都喜欢用克林霉素。但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相对头孢类要多,对于儿童安全性使用方面也缺乏有效的资料研究,一般情况不推荐儿童使用克林霉素。针对克林霉素用量较大的现象,药师对医生进行了用药常识的宣讲,之后克林霉素的用量明显下降,而头孢菌素由于广谱,不良反应少,使用更安全,逐渐成了主要的用药品种。

3、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例较高。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无指针的预防用药,例如在急诊科,对于酒精中毒或安眠药中毒的病人也预防性使用了抗生素。从医生方面来说,有些人错误的认为抗生素是“保险药”,即便是无指征用药,也不会导致什么不良后果。还有的医生害怕治疗失败,导致患者的不信任,不论患者是否高危人群,都一律使用抗生素而防止继发感染。针对无指针预防用药这一问题,临床药师应该积极下临床,和相关医生沟通,并采取知识竞赛或会议交流等各种形式在全院普及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及更新干,减少无指针的预防用药。

4、存在明显不合理联用现象。在急诊科,普通外伤病人或结石病人使用了二联抗生素预防感染,明显无必要,预防性使用一种抗生素即可。在妇产科门诊人流清宫术后,90%以上使用二联抗菌药。内科有医生习惯将青霉素和哌拉西林舒巴坦联用,而联合用药的目的在于增加抗菌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减缓细菌耐药性。同类抗生素联合在一般情况下是无必要的,而对于主要抗菌谱相同的抗生素联合也是一种浪费。针对抗生素不合理联用这一现象,我院应制定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规定同类抗生素和主要抗菌谱相同的抗生素,在没有药敏试验的参考下,禁止联用;抗生素联用须有循证医学的根据并避免加重不良反应。

总之,我院抗生素使用存在 的问题较多。抗生素合理使用存在的问题较突出,要克服这些不足,一是应认真贯彻执行好《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导原则》;二是广大医务人员要提高用药水平和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认识;三是广大医学人员多对医生处方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并反馈医生不合理用药现象;四是医院应加强对合理用药的宣传和对医生处方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和医疗质量,使抗生素的应用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经济。

第16篇:小儿抗生素合理使用

09秋李丹

论小儿不合理用药

关键字:小儿 不合理用药 临床

摘要:。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儿童肝脏解毒功能相对较弱,很多疾病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儿童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儿童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的使用药物。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儿童的不合理用药已受到的广泛关注,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小儿危害极大,抗生素应用范围广,种类繁多,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病情的转归,患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当前抗生素滥用情况非常严重,引起很多不良反应,细菌耐药性也大大增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广泛受到社会的关注。

1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

1.1 无论感染还是非感染疾病,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1.2 无论什么感染,都用广谱抗生素。

1.3 无论疾病性质,大都用静脉注射,而且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1.4 不考虑抗生素的抗菌特点,随意联合使用。

1.5 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用,慎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

1.6 与其他药物如病毒唑,维生素等混合在较大量的液体中静滴[。

2 搞生素滥用的不良后果

滥用抗生素可导致小儿体内耐药菌株产生,引发难以治愈的感染性疾病。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导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据报道[2]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必须掌握适应证并遵循安全、有效和的原则。

3.1 病毒性疾病或估计是病毒性的不宜用,如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3.2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

3.3 对细菌感染患儿,选用适宜抗生素,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合适用药途径和合理的间隔时间,同时必须采用各种综合措施。①给药途径:应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及药物动力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②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注意剂量和间隔时间;③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用药72 h(重症48 h)后可根据疗效,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④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用药2~3 d,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3.4 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用药,否则易致过敏和耐药,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局部使用。

3.5用药应严格掌握指征,儿科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预防给药:①风湿病:用苄星青霉素预防,儿科剂量60~120万u,每月一次;②流行性脑膜炎:对密切接触者常用SD,SMZco3日;③密切接触开放性结核患者的儿童用异烟肼3个月;④烧伤患者手术前后用药2~3 d;⑤外科手术:于麻醉时用一种抗生素静脉注入,可预防手术后细菌感染并发症;⑥婴儿室中出现细菌感染流行,按病原菌用药预防[3]。

4 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小儿腹泻和小儿感冒是目前最常见的滥用抗生素疾病。小儿腹泻病因较多尽管感染是主要原因,但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其实,婴儿腹泻的病因除喂养不当外,主要是通过粪便使其感染了一种特殊的病毒-轮状病毒所致。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无济于事。因此,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不必使用抗生素,只需注意对症处理。该病病程短,可以自愈。抗生素仅适合于侵袭性肠道细菌感染,如志贺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等。对于大便中混有黏液血便,大便镜检白细胞明显增多,伴有腹疼里急后重者需要用抗生素。轻型患儿可选用黄连素、庆大霉素口服,重症者选用氨苄青霉素静滴。一旦出现肠道菌群紊乱或继发真菌性肠炎时,应停用抗生素,给以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乳酸杆菌制剂等。 小儿感冒的病原体大部分也是病毒,抗生素治疗无效。小儿病毒性感冒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具有自限性,通常病程3~7 d,病毒性感冒的治疗没有特效药可缩短病程。

5 小儿不宜使用的抗生素

5.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有轻重不等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尤其是耳毒性,可引起永久性耳聋。

5.2 四环素类抗生素,能与新生长牙齿中的钙结合形成黄色结合物沉着,俗称“四环素牙”。此类药物还能与骨中的钙结合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故8岁以下儿童禁用。

5.3 氯霉素早产儿和新生儿应禁用,儿童慎用。因为此药易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循环系统衰竭称为“灰婴综合征”。此药还可抑制骨髓造血,导致儿童发生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5.4 磺胺类药物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因此类药物能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黄疸、粒细胞减少等。

5.5 喹诺酮类,12岁以下的儿童禁用,18岁以前慎用。12岁以前人体骨骼的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增殖、肥大、钙化,使儿童不断长高。而此类药物有可能使儿童骨骺软骨细胞提前骨化,不仅影响儿童长高,还易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

6。1过度和不当用药,在我国儿科诊疗领域有泛滥之势。果。

6。2滥用退热药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认为孩子发了热一吃退热药病就好了。因此,她们动不动就给孩子吃退热药。实际上,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另外,有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影响小儿凝血机制,导致皮肤、肺、脑等脏器出血;。因此,动不动就给退热药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小儿发热时应查明原因,再作对症治疗或病因治疗。如果小儿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需要用退热药,在治疗中密切观察就行。当然,小儿体温过高,如达39℃或以上就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且可发生惊厥、抽搐等。这种情况下,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可用退热药,同时采用物理降温法,如酒精擦澡、冰袋镇头等。

一病多药孩子患一种病,家长往往多种药物齐头并进。殊不知,药物过杂,互相之间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应却相加,不仅疗效不好,而且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将磺胺与Vc联用,可加重肾脏中毒;青霉素与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抗菌功效。

6。3 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如鱼肝油(含Va与Vd)吃多了可引起发烧、厌食、烦躁、肝与肾脏功能受损。 6。4 中草药安全

药是治病的,但也能导致疾病,特别是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儿童,错误的用药可能招致严重的后 一般而言,中草药的安全性比西药大一些。但只是相对而言,如果随便服用同样可导致婴幼儿健康的损害。

据国内医药期刊报道,夏枯草、菊花、栀子、鱼腥草、淡竹叶、芦根、生地等中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挥发油、甙类以及无机盐成分,可能加重婴幼儿的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六神丸含有蟾酥,可能引起恶心、呕吐、惊厥 ,当多的家长不懂得用药之道,不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误认为只要减少一点用量就行,此种做法十分有害。 6.5 糖水服药

中药其味苦涩,小儿不愿服,父母便用糖水矫正口味。殊不知,糖中有较多的钙、铁等矿物元素,可与中药中的蛋白质起化学反应,并在胃液中凝固变性,继而混浊沉淀,致使疗效大打折扣。有些药物恰恰是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而发挥疗效的,若在药中加糖,效果不佳。

此外,糖还可干扰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吸收,抑制某些退烧药的作用,降解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总之,糖水服药不利于治病,最好用白开水送服。 患儿的感染情况、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合理选用药物的品种、使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给药途径。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陈咏兰,罗超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状与对策.新,

2 张献怀.触目惊心的抗生素滥用.健康时报,

3 金有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4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17篇: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前言:上完药品与保健这一门课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健康的重要性,我对抗生素那一堂课记忆尤其深刻!因此课后通过上网查询等途径做了进一步了解,并写下这一篇论文!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之所以现在提出杜绝滥用抗生素此乃是原因之一。科学地使用抗生素是有的放矢。通常建议做细菌培养并作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极度敏感药物,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4大类作用机理:

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膨胀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

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这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氯霉素等。

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阻碍DNA复制将导致细菌细胞分裂繁殖受阻,阻碍DNA转录成mRNA则导致后续的mRNA翻译合成蛋白的过程受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抗菌剂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

然而纵观当今医药行业抗生素的滥用实在严重,尤其是在农村。虽然滥用抗生素并非消费者的本意,但由于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些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这就是很多抗生素被滥用的源头所在。针对这种现状,有专家一一剖析了消费者在使用抗生素中的9大误区。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

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可以这么说,人类发现并应用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革命,从此人类有了可以同死神进行抗争的一大武器,因为人类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就是细菌感染.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有严格的界定.目前我们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乱用抗生素的状况如此严重.

根据我的见闻,一些县乡的卫生医疗单位--卫生所和卫生院,凡是有了感冒的病人,往往都要\"挂水\"--静点抗生素,人们往往在感冒之后,特别是过节期间,都不吝惜钱财,都希望早点好.在一个诊所,一个年轻的小医生告诉一个老人,说:\"大爷,你感冒了,我先给您静点点青霉素吧,点了就好了,先别用太好的药品,如先锋霉素,小病用了太好的药,将来有了大病就得总用好药品了......\"结果那位老人感激的说:\"好 好\"。

同时,还有更多的人在感冒后,自行服用抗生素,觉得抗生素是万能的,甚至用抗生素来预防疾病。当然,适得其反。尤其是担心在外就餐,饮食不干净而服用抗生素的,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形象的说,这种人是在用自己的身体培养“超级耐药菌”,等到真的生病,抗生素已经不管用了,而且,等到医生发现病人自行滥用抗生素的时候,往往已经无力回天了。现在的“超级细菌”就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结果。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

我对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到是了解些.虽然这种大家看起来好像医生不论病情,随便乱用抗生素的情况在基层比比皆是,从那态度和蔼热情周到的服务中,我绝对能排除他们是为了某些经济利益坑害患者的设想.现在,不少人凡是感冒都要用抗生素,虽然抗生素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乱用,只会增加其副作用,并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但是,如果经过血常规等检查,发现是细菌合并性感染,那么,在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的同时,就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而且,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心理效应对表情好转也有好处,只是考虑副作用,本人不支持这种方法而已。

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

人们治疗疾病时候,应用的抗生素,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这些细菌及微生物再次传染给其他病人的时候,就对原来应用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如此反复传播,最终的某个时候,他最终对这种抗生素不再敏感.也就是说,人们无度的滥用抗生素,最终将导致人们对于那些耐药的细菌及微生物会有束手无策的时候.那时将是人类的悲哀.虽然人们新发现的抗生素种类也是逐渐增加的, 但是总有发现赶不上滥用的步伐的时候---当细菌和微生物被人类的抗生素锻炼的金刚不坏身的时候,人们还用什么呢?

滥用抗生素,可以导致菌群失调.正常人类的肌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他们是人们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比如:在人们的口腔内,肠道内,皮肤....,都含有一定数量的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群,他们参与人身体的正常代谢.同时,在人体的躯体中,只要这些有益菌群的存在,其他对人体有害的菌群是不容易在这些地方生存的.打个不

恰当的比方,这如同某些土地中,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人类\",其他的\"人类\"是很难在此生存的.而人们在滥用抗生素的同时,抗生素是不能识别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菌群的,他们如同在铲除当地\"土匪\"的同时,连同老百姓也一起杀掉的情况,结果是人身体正常的菌群也被杀死了.这样,其他的有害菌就会在此繁殖,从而形成了\"二次感染\",这往往会要导致应用其他抗生素无效,死亡率很高。

难以容忍的是,目前的一些药品广告,往往误导不大懂得医疗的人们去滥用抗生素.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广告--\"严迪治疗感冒\",这就是一个误导人们的广告.严迪又叫罗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就是地地道道的抗生素,他根本就不治疗感冒所引起的早期症状.感冒的病因主要是病毒。由细菌引起的只是极少数。而目前针对病毒,人类尚无任何药品敢说能够准确有效地杀死人体内的病毒,感冒最终要靠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只有感冒合并有细菌感染了,才可以应用抗生素.这个例子子就是抗生素滥用也有社会原因。

抗生素如同一把双刃的剑,用之科学合理,可以为人类造福,不恰当则要危害人类的健康.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环境里,甚至近些年来我们食用的大量的肉食产品和水产品中,据说也常常应用了抗生素,这是多么的可怕呀.比如:我所知道有很多的养鸡专业户,到处用不法渠道从医院和医药公司收购大量过期待销毁的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每天都定时拆开来倒在一个盆子里,往成群的鸡舍里抛洒,结果有的鸡雏能捡食好几片.大量的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使得小鸡在短短的34天就出栏上了人们的餐桌, 所以自从我知道以后,从来再也不敢吃市场卖的白条鸡了,因为我觉得那些肉含有大量的青霉素和地塞米松的味道,令人做呕。

总而言之,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必须懂得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这是对生命的关爱,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合理使用抗生素,这是一种责任!!!

第18篇: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

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

有病吃药,天经地义,但滥用药物则会适得其反。使用抗生素也一样,合理使用它可以治病救人,使用不当亦可害人,甚至杀人。

抗生素是对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等微生物具有杀伤或抑制作用的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强有力的武器。自从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10余大类、100多种抗生素,在各种常见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用“功效神奇、药到病除、起死回生”对其评价一点也不算夸张。正因如此,抗生素成了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人们对抗生素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抗生素产品不断开发及扩大产量,作用范围逐渐扩大,但人类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斗争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轻松,相反,是更加激烈,究其原因,是由于不合理应用或滥用抗生素的结果。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造成机体损伤及病菌耐药性更是无法估量。

一、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表现

一项对家庭小药箱储备抗生素的调查显示:具有3-4种的占40.%,2种的占54.2%,一种的占4.3%,没有储备的占1.2%,由此可见,抗生素的家庭储备相当普遍。同时发现,无指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占30%-45%,家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主要表现有:

1、无用药指征,随意使用。只要发烧就用抗生素,即使普通感冒也用,把抗生素看成是万能的退热药、消炎药。实际上抗生素和消炎药是两类不同的药物,抗生素不是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而消炎药止痛药如阿司匹林是针对炎症的,没有杀灭微生物的功效。

2、求新求贵。不管是否对症,只要是新的、贵的就认为是好药。

3、打打停停,频繁更换。自我感觉见效就停药,感觉无效就换药,甚至一天一换。

4、胡乱打持久战。间断或长期使用抗感染药。

5、盲目加药,担心抗生素的药效不够自行加量,或者怕不良反应自行减量。

6、联合作战,担心单一用药效果不佳。自行不合理连用多种抗生素,如红霉素与林可霉素联用,两者抗菌作用基本相同,实无必要。

7、不顾患者具体情况用药: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因其生理、病理和免疫状态与青壮年不同,剂量和给药方法应有所区别。据统计,某市上半年由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共248例,占药物不良反应的总数的41%,其中10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中老年人占60%。

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危害

1、起不到治疗作用,贻误病情,浪费药品和金钱,增加经济负担。据统计,仅超前使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全国一年就多花费7亿多元。

2、细菌的耐药性普遍增加,这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抵抗力,使其药效降低或无效。使用抗生素的过程往往就是耐药菌的产生过程,不正确地使用更加速了这一过程,如所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有效地预防感染的发生,而且可能会带来不良反应,并且增加耐药的机会,未按疗程用药或用药量不足,均会使未杀死的细菌产生耐药性,而长期过量使用又会使细菌发生变异,从而使抗生素对其失去功效。如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现在对青霉素、四环素耐药性高达80%以上,对氯霉素和红霉素耐药性分别为40%和50%,对卡那霉素耐药性达60%;再如痢疾杆菌对四环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在城市中高达90%-100%。

3、二重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增加:目前临床上二重感染率为2.3%,一般在用药20天以内出现,多发生于婴儿、老年人、衰弱者,有多重疾患及腹部手术者。为了控制某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体内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因失去其他细菌的拮抗和抑制而大量繁殖,发生菌群失调,引起人体的感染,这种感染叫二重感染。最常见的是口腔和胃肠道的真菌感染,肺炎、尿路感染及败血症等。

4、引发各种毒性反应,过敏反应:毒性反应是抗生素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轻度可引起胃肠不适,重者可损害神经系统,如青霉素用药剂量过大(超过4000万/日)、注射速度过快引发“青霉素脑病”,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妥布霉素可造成永久性耳聋,还可造成血液系统及肝、肾的损害。抗生素所致的过敏反应不容忽视,几乎每一种抗生素都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最多见者为皮诊,其他有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血清样反应,接触性皮炎及药物热等。

5、加重并存疾病的病情。如肝病患者大剂量使用氯霉素、四环素、可进一步损害肝组织,引起或加重黄疸及肝昏迷;肾病患者使用庆大霉素,可加重肾脏病变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

6、致畸。指药物并不损害母体的情况下,药物对胎儿的毒性,能干扰胚胎和胎儿的发育,隨着妊娠期和胎儿成熟期的变化而不同。妊娠早期(受孕1--70天)容易致畸,妊娠中期(受孕71--154天)药物会引起胎儿发育异常,妊娠晚期(受孕155天至分娩)药物对胎儿能引起毒性物质代谢变化,使血液中毒性物质增加。易致畸的抗生素有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等

三、怎样正确使用抗生素

正确使用抗生素是安全有效。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是总的原则。

1、严格掌握适应症,绝对不能自行用药。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和非细菌性发热(如结缔组织病、血液病、变态反应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应视为抗生素使用的禁忌症。患病后要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生素,做到“三不”,不自行用药、不主动要求医生提供抗生素药物,不随意超量使用或停用。

2、使用前应了解抗生素的相关知识 ①所用药物的抗菌谱。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作用的特点,所选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与感染的细菌相适应,才能发挥作用,否则无效。

②所用药物的抗菌活性,即杀菌抑菌能力。不同药物抗菌活性能力差别很大,使用应依据病情严重程度来选择,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就不用两种,轻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联合用药选择药物时,必须是有协同或相加作用,而拮抗作用,如四环素和青霉素联用可降低青霉素的作用) ③药物在体内组织的分布。不同抗菌药物在体内分布特点亦不同。只有在患病组织内浓度较高的药物才会发挥更好的抗菌作用。如,洁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氟喹诺硐类的药物在骨组织中可达较高浓度;又如前列腺组织中抗菌药物浓度大多较低,但红霉素、磺胺甲基异唑,四环素、氟喹诺硐类在前列腺组织中可达有效浓度;再如大多数抗生素从肾脏排泄,尿药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10倍甚至数百倍,下尿路感染时多种抗生素均可应用,最好选择毒性小、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的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药物。

④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也称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防止引发药源性疾病,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不要把毒副反应严重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作为一线药物使用;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使用易引起过敏反应的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最易发生过敏反应绝对不能自行使用。

⑤了解患者病情及机体状况。如年龄、是否有孕、有无基础疾病、肝肾功能、免疫状态及药物过敏史等。注意特殊情形时的用药,以做到用药安全有效。

第19篇:抗生素使用宣传周策划案

2017年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宣传周

策划案

根据《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17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冀卫办医函[2017]84号),在医院领导的组织下,医务科牵头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现将活动的内容及方式计划如下:

一、活动的主题

以“慎重对待抗菌药物”为主题,通过广泛宣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对细菌耐药危及的认识;牢固树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观念,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

二、宣传的主要内容

(一)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

主要包括:抗菌药物的定义;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公众使用抗菌药物的误区;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等。

(二)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在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面的工作措施、管理要求以及取得的成效等。

三、宣传形式

根据******医院现具备的宣传条件,综合考虑,暂定为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宣传。

(一)现场宣教:

1、在医院内制作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标语。

2、在医院内设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防范滥用的宣传展牌。

3、制作抗菌药物使用宣传手册,放置导医台,对前来就诊患者进行发放。(宣传手册内容来源网络)。

4、利用医院门诊大厅大屏幕进行视频播放宣教。(视频来源网络)。

5、以科室为单位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PPT教学讲座,教学后进行相关考核;以科室为单位进行相关学术讨论。

(以上相关展牌,宣传册,PPT内容见策划书后附件)。

(二)媒体宣教:

1、微信平台宣传:将相关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资料制作页面,以公众号平台进行宣传。

2、院刊宣传:在医院院刊开设专栏,分期对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和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措施进行宣传,以院刊为媒介,向政府相关部门及兄弟单位进行宣传。

四、宣传活动组织构建 1组

长:相关院班子领导

2副组长:医务科、办公室、药剂科、护理部负责人 3组

员:各临床及医技科室负责人、门诊部负责人

五、活动总结

以上活动结束后,医务科牵头收集相关资料,对宣传活动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效加以总结,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汇报。

第20篇:抗生素使用规范试题

1.全球因感染造成的死亡病例中,呼吸道疾病、感染性腹泻、艾滋病、结核病占85%以上,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药物的耐药性接近( D) A 50% B 70% C 80% D 100% 2.由于青霉素G、红霉素的广泛应用,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的比例是(A) A 从1995年的5%增加到2004年的35% B 从1995年的35%减少到2004年的5% C 从1995年到2004年一直是35% D 从1995年到2004年一直是5% 3.在医院内感染中,术后伤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不包括: (B) A 肠球菌

B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铜绿假单孢菌

4.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5.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 C)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A 尿路感染

B 术后伤口感染 C 肺部感染 D 皮肤感染

6.不属于院内获得性肺炎常用的经验性治疗方案的是:(D ) A 半合成青霉素+氨基糖苷类 B 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 C 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 D 头孢菌素+磺胺类

7.近年来医院内感染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革兰阴性细菌和厌氧菌如难辩梭状芽胞杆菌的分离率显著增加,这些细菌常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耐药株分离率按高低顺序依次为: (A)

A ICU→普通临床科室→门诊 B ICU→门诊→普通临床科室 C 门诊→ICU→普通临床科室 D 普通临床科室→门诊→ICU 8.(C)是最易引起绿脓杆菌发生耐药的抗生素。 A 头孢拉定 B 环丙沙星 C 亚胺培南 D 哌拉西林

9.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A)类抗生素。

A 碳青霉烯类 B 氯霉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1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代码是(D)? A MRSA B VRSA C VRE D MDR-AB 11.MRSA肺部感染者可与下列哪类病人同室安置?( D )

A 使用呼吸机患者

B 气管切开患者

C 开放性创口患者

D MRSA尿路感染患者

12.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以下哪项是错误的?(D)

A 及时脱去手套 B 及时脱去隔离衣 C 及时进行手卫生 D 以上都无必要

13.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 A ) A 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 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14.什么是MDRO?(D)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C 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D 多重耐药菌

15.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D) A 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 合理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16.万古霉素的抗菌特点没有下列哪项:(D )

A 对耐药金葡萄有效

B 细菌对万古霉素不易产生耐药性 C 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D 对G-杆菌有效

17.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A 不必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B 正确合理的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C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 D 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的产生

18.已经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感染进行治疗时,应该明确(D)。A 是否存在感染

B 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 C 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 D 以上都对

19.青霉素类药物中,对绿脓杆菌无效的药物是(A)。A 阿莫西林 B 羧苄西林 C 呋苄西林 D 替苄西林

20.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C)。 A 环境消毒

B 合理使用抗菌素 C 洗手

D 隔离传染病人

21.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D)。A 72小时内 B 36小时内 C 24小时内 D 4小时内

22.氧氟沙星特点中错误的是(C )。 A 广谱高效

B 可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道、肠道等感染 C 可用于儿科感染 D 可口服

23.对于耐青霉素金葡菌感染,可首选下列哪类药物( A )。 A 一代头孢菌素 B 二代头孢菌素 C 三代头孢菌素 D 磺胺类乎

24.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描述有错误的为( A )。 A 对G+ 菌作用甚强,大于第

一、二代 B 对G- 菌作用强 C 肾毒性甚小 D 对β内酰胺酶稳定

25.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首选( D )。 A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乎 C大环内酯类 D万古霉素

26、克拉维酸主要作用为( C )。 A 扩大抗菌谱 B 增高MBC C 抑制β内酰胺酶 D 减少耐药性

27、第一代头孢菌素特点中无( D)。 A 对G+ 菌作用强

B 对G- 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 C 对青霉素稳定 D 肾毒性低

28.亚胺培南特点描述有错误的为( C )。 A 高效、抗菌谱广

B 常与西司他丁钠合用 C 单独使用 D 耐酶

29.对绿脓杆菌无效的抗生素是( D )。 A 头孢匹胺 B 头孢哌酮 C 头孢他啶 D 头孢唑啉

30.Ⅰ类手术(清洁切口),主要感染的病原体是葡萄球菌等G+ 球菌,所以从药物抗菌谱考虑,应首选( C )。 A 喹诺酮类

B 第三代头孢菌素 C 第一代头孢菌素 D 氨基糖苷类

31.患者 男 6岁 高热、呼吸困难,双肺有广泛水泡音,诊断为支气管炎,青霉素皮试阳性,宜选用:( D ) A 氯霉素 B 四环素 C 头孢唑啉 D 红霉素

32、按卫生部《围术期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标准》Ⅰ类切口术后预防用药时间为:( A ) A 术后24小时内停药 B 术后48小时内停药 C 术后用药3天 D 术后用药7天

33.Ⅰ类切口手术(清洁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 D )

A 大肠埃希菌 B 克雷伯杆菌 C 绿脓杆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34.对细菌耐药率超过( C )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A 10% B 20% C 30% D 40% 35.对细菌耐药率超过( B )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 A 30% B 40% C 50% D 60% 36.对细菌耐药率超过( C )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A 55% B 65% C 75% D 85% 37.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力争控制在(A)以下,并进一步降低。 A 60% B 65% C 70% D 75% 38.全院病原学检查标本有样必采送检率力争达到( B )以上,并进一步提高。 A 50% B 60% C 70% D 80% 3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代码是( A )。 A MRSA B VRSA C VRE D ESBLS 40.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代码是( C )。 A MRSA B VRSA C VRE D ESBLS 41.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代码是( B )。 A MRSA B VRSA

C VRE D ESBLS 42.产超广谱ß-内酰胺酶的代码是( D )。 A MRSA B VRSA C VRE D ESBLS 43.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多少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判定为医院感染(C)。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48小时 D 72小时

44.我院MRSA诊断时是指对以下哪一种药耐药(B)。A 环丙沙星 B 苯唑西林 C 万古霉素 D 克林霉素

45.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B)例以上同种同院感染病例的现象称为医院感染暴发。A 2 B 3 C 4 D 5 46.预防支原体肺炎应采取何种隔离措施?(B) A 接触隔离 B 飞沫隔离 C 保护性隔离 D 空气隔离

47.哪些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ß-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酶烯类均敏感 (A)

A 不产酶的葡萄球菌菌株

B 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 C 产β-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 D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48.全世界第1株VRSA是哪一年、在哪个国家发现的?(B) A 2001年 英国 B 2002年 美国 C 2003年 日本 D 2004年 印度

49.治疗MRSA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哪类类抗菌药?(D) A 替考拉宁 B 泰能

C 美罗培南

D 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抗生素

5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哪种抗菌药天然耐药?(A) A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 B 万古霉素 C 左氧氟沙星 D 阿莫西林 51.“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中决定将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多粘菌素、利奈唑烷作为那类抗菌药物进行管理? (A) A 特殊使用 B 限制使用 C 非限制使用 D 不使用

52.“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中决定将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作为那类抗菌药物进行管理? (B) A 限制使用 B 特殊使用 C 非限制使用 D 不使用

53.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规定是几天量?(A) A 1天 B 2天 C 3天 D 4天

54.鲍曼不动杆菌对下列哪类抗菌药不是天然耐药?(B) A 第1代头孢菌素

B 第2代头孢菌素 C 氨苄西林 D 阿莫西林

55.超级细菌(superbug)并非科学概念,一般指PDR与部分MDR,没有确切定义,以下细菌属于此列:(D) A MRSA/VRSA,VRE B MDR-PA,PDR-AB C ESBL(+)+AmpC(+) 肠杆菌

D 以上都是

56.确定为医院感染者,医生必须(B)小时内在信息系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A 12

B 24 C 36 D 48

57.早期发现MRSA须加强检查、严密监测的高危人群不包含下列哪一项(A)? A 新入院的患者

B 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 C 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者

D 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58.医疗机构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以下正确的是(A)。

A 首选单间隔离 B 两人或者三人间 C 不必单独设置

D 可以同其他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59.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下列( D)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A 气管插管

B 深静脉留置导管

C 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 D 以上都是

60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除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B) A 不用实施手卫生 B 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C 没必要实施手卫生 D 以上都不对

61医生在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时必须做到(D)?

A 严格按照

B 严格掌握万古霉素等高档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

C 及时开出“接触隔离”医嘱,并严格做好手卫生和接触隔离工作。

D 以上都是

62.职业暴露的原因有 (D)。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63.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什么原则(B)。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64.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D)。 A 同性恋者 B 性乱交者 C 静脉吸毒者

D 医护人员

65.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C)。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66.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 (D)。 A 戴手套

B 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 戴防护眼镜 D 不用戴手套

67.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 (D)。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68.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C)。 A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时间较长; B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时间较短; C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D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 69.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属于轻度的是(A) 。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70.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B)。A 性传播 B 静脉吸毒 C 输血 D 母婴传播

71.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 D )。 A 处罚措施

B 强制措施 C 行政拘留

D 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72.《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应(C) 处理。

A 消毒后放入垃圾中倒掉 B 卖给回收单位或个人

C 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D 毁形后卖掉

73.《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的使用要求是( B )。 A 用后灭菌 B 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C 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D 应当一人一用一换针头

74.当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应做到( D )。

A 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B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C 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D 以上都是

75.接触传播的隔离标志为(C )。 A 黄色 B 粉色 C 蓝色 D 绿色

76.病区的隔离要求有( E )

A 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

B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 0.8m 。

C 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

D 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 3床,双排不应超过 6床。 E 以上都是。

77.手卫生包括(A )。

A 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B 洗手

C 卫生手消毒 D外科手消毒

78.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是( C)。

A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B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C 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79.医务人员在(C )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C 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80.标准预防是指( D )。

A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B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

屏。

C 安全注射和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D 以上都是。

81.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应对(E )耐药菌加强目标性监测。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D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E 以上都是

82.外来医疗器械处理原则( A ) 。 A 由中心供应室统一清洗、消毒、灭菌 B 由手术室清洗、消毒、灭菌 C 由供应商清洗、消毒、灭菌 D 以上都不对

83.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 C )级。 A一级暴露 B二级暴露 C三级暴露 D四级暴露

84.针刺伤时处理原则 (A ) 。

A 流动水冲洗、挤血、碘伏消毒,必要时进行包扎;报告 B 直接包扎伤口;报告

C 流动水冲洗、直接包扎伤口;报告 D 以上均不是

85.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属于(A)。

A 属于医疗废物,均应作为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B 属于生活垃圾,按生活垃圾处理 C 属于放射性废物,按放射物要求处理 D 以上均不是

86.如何发现诊断MRSA?(D)

A 新入院感染病人常规送标本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区别耐药菌是患者来时既有还是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 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 C 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D 以上都是。

87.MRSA感染病例报告正确的是:(D)

A 散发病例,24小时内填MDRO感染病人个案管理记录表上报院感科。 B 3例或以上(感染病例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

C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应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D 以上都对

88.预防和控制MRSA的传播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措施:(D) A 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B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C 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D 以上都是

89.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以下不正确的是?(D)

A 应对感染MRSA病人采取单间或床单位隔离,床单位隔离患者在床边挂“接触隔离标识”。

B 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感染病房。

C 医护人员相对固定,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措施。

D MRSA肺炎或呼吸道定植者应立即转科或转院。 90.MRSA医护人员的防控措施包括(D) A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规范。

B 戴手套:当有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伤口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时应戴手套。

C 穿隔离衣:为病人诊疗护理操作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 D 以上都是

91.可能增加手上100-1000个细菌的简单操作有:(D) A把病人从床上扶起来\给病人翻身 B测量血压或脉搏

C接触病人的手\接触病人衣服或床单 D以上都是

92.通过手传播病原体的多个连续的要素是:(D) A 微生物出现在病人皮肤上,或已经在传播到了病人周围的物品上。 B 微生物必须传播到医护人员的手。微生物必须能够在医护人员的手上存活至少数分钟。

C 医护人员洗手或手消毒一定是不正确的或完全被忽略了,或使用的手卫生产品不适当。

D 以上都是。

93.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措施不正确的是:( A) A 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住院日应多于3天。 B I类切口手术前有感染症状的应暂缓手术。

C 避免不必要的术前备皮或在手术当天备皮,备皮采用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 D 按规定评估手术风险程度(NNIS分级),并登记手术术后感染。 94.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控制措施正确的是:(D) A 严格执行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B 有留置血管内导管的操作指南、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

C 定期作病原学检查,在符合“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在4小时内获得抗菌药治疗,72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D 以上都是。

95.留置导尿管感染控制措施不正确的是:(B) A 严格执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B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 C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 D定期作病原学检查。

96.关于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人工气道患者尽可能采取床头抬高30-45度体位,且尽可能采用无创通气。 B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C 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道、雾化器,须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D 以上都是。

97.医务人员在情况下都应当实施手卫生,不包括?(D ) A 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B 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 C 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 D 处理清洁物品后 E 摘掉手套后

98.下列哪些是造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D )

A大量抗菌药物使用

B长期住院

C严重基础疾病

D 以上都是

99.随着抗生素使用种类的增多,感染的危险性增大,联合用药或频繁更换抗生素易导致耐药菌产生,从而发生医院感染。因此:(D) A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管理制度。使用权限开处方,原则上尽量选用窄谱抗菌药。 B、使用抗生素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验的结果。

C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D 以上都是。

100.为防针刺伤,不正确的做法是(D)

A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同其他医疗废物一同放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内。 101.头孢菌素类抑制细菌的(B ) A.胞浆膜通透性 B.细胞壁合成 C.核酸合成 D.蛋白质合成

102.链霉素抑制细菌的(B ) A.细胞壁合成 B.蛋白质合成 C.叶酸代谢 D.DNA合成

103.异烟肼有效的是( C) A.绿脓杆菌 B.破伤风杆菌 C.结核杆菌 D.大肠杆菌

104.氟哌酸(诺氟沙星)抑制细菌的(A ) A.DNA合成 B.蛋白质合成 C.RNA合成

D.四氢叶酸合成

105.链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是(D ) A.白细胞减少 B.肝功能损伤 C.红细胞减少 D.肾毒性

106.氯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D ) A.耳毒性 B.心力衰竭 C.心律失常 D.骨髓抑制

107.氨基苷类抗生素中,抗结核作用最强的是(B ) A.庆大霉素 B.链霉素 C.卡那霉素 D.新霉素

108.青霉素有效的是(D ) A.病毒 B.支原体 C.衣原体

D.革兰阳性厌氧菌

109.利福平抗结核作用的特点是(B ) A.选择性高 B.穿透力强 C.抗药性缓慢

D.对麻风杆菌无效

110.只对浅真菌感染有效的药物是(B ) A.制霉菌素 B.灰黄霉素 C.两性霉素 D.克霉唑

111.临床治疗钩端螺旋体病首选(D ) A.红霉素 B.氯霉素

C.四环素

D.大剂量青霉素G 11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应首选(A )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抗组胺药 D.多巴胺

113.氨基甙类抗生素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是因为( B) A.对尿道感染常见的致病敏感 B.大量原形药物由肾排出 C.使肾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D.对肾毒性低

114.支原体肺炎首选药物是(B ) A.青霉素G B.红霉素 C.氯霉素 D.链霉素

115.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是与细菌竞争(B ) A.二氢叶酸还原酶 B.二氢叶酸合成酶 C.四氢叶酸还原酶 D.一碳单位转移酶

116.喹诺酮类药较适用于肺炎感染的药物是( A) A.氧氟沙星 B.诺氟沙星 C.依诺沙星 D.培氟沙星

117.鼠疫首选药物是(D ) A.庆大霉素 B.林可霉素 C.红霉素 D.链霉素

118.红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除胃肠道反应外还有(B ) A.肝、肾损害

B.肝损害、刺激性强 C.肾损害、刺激性强 D.骨髓抑制、肝损害

119.磺胺类药对下列不敏感的细菌是( C) A.砂眼衣原体 B.溶血性链球菌 C.梅毒螺旋体 D.脑膜炎双球菌

120.氟喹诺酮类药物最适用于(B ) A.骨关节感染

B.泌尿系感染 C.呼吸道感染 D.皮肤疖肿

121.头孢菌素类抑制细菌的( A) A.细胞壁合成 B.胞浆膜通透性 C.核酸合成 D.蛋白质合成

122.庆大霉素阻碍细菌的(B ) A.细胞壁合成 B.蛋白质合成 C.叶酸代谢 D.DNA合成

123.异烟肼对_________有效(D ) A.大肠杆菌 B.破伤风杆菌 C.绿脓杆菌 D.结核杆菌

124.喹诺酮抑制细菌的( A) A.DNA合成 B.蛋白质合成 C.RNA合成 D.四氢叶酸合成

125.庆大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D A.白细胞减少 B.肝功能损伤 C.红细胞减少 D.肾毒性和耳毒性

126.氯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A) A.白细胞减少 B.心力衰竭

C.过敏性休克 D.耳毒性

127.氨基苷类抗生素作用最强的是( D) A.革兰阳性球菌 B.革兰阴性球菌 C.革兰阳性杆菌 D.革兰阴性杆菌

128.青霉素对_________有效( D) A.病毒 B.支原体 C.衣原体

D.革兰阳性厌氧菌

129.头孢菌素类抑制细菌的:( D) A.蛋白质合成 B.核酸合成

C.胞浆膜通透性 D.细胞壁合成

130.庆大霉素抑制细菌的:( A) A.蛋白质合成 B.细胞壁合成 C.叶酸代谢 D.DNA合成

131.甲氧苄胺嘧啶抑制细菌的:( C) A.蛋白质合成 B.RNA合成 C.叶酸代谢 D.DNA合成

132.喹诺酮抑制细菌的:(B ) A.蛋白质合成 B.DNA合成 C.RNA合成 D.四氢叶酸合成

133.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C ) A.白细胞减少 B.肝功能损伤 C.过敏性休克 D.肾毒性

134.氯霉素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 D) A.肾毒性 B.心力衰竭 C.过敏性休克 D.白细胞减少

135.氨基苷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是:( D) A.白细胞减少 B.肝功能损伤 C.贫血 D.耳毒性

136.青霉素有效的是:(A ) A.螺旋体 B.支原体 C.衣原体 D.病毒

137.临床上可用于绿脓杆菌感染的氨基甙类药物 ( C) A.庆大霉素 B.新霉素 C.妥布霉素

D.阿米卡星 E.卡那霉素

138.红霉素的作用机制是(A)

A.与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B.与细菌核蛋白体的3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C.与细菌核蛋白体70S始动复合物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D.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139.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为(A) A.抑制脱氧核糖核酸回旋酶 B.抑制敏感菌细胞壁合成 C.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D.影响RNA的合成

140.异烟肼作用特点是(C )。 A.杀菌力强 B.穿透性能好 C.单用易产耐药性 D.选择性低

141.青霉素所致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应立即选用(A )。 A.肾上腺素 B.糖皮质激素 C.青霉素酶 D.苯海拉明

142.可引起耳聋的药物是(C )。 A.异烟肼 B.利福平C.链霉素 D.PAS 143.药物半衰期是指( B)。 A.药物被吸收一半所需的时间

B.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C.药物被破坏一半所需的时间 D.药物排出一半所需的时间

144.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为( C)。 A.溶血性贫血 B.过敏反应 C.肾损害 D.消化道反应 145.治疗流脑首选(A )。 A.磺胺嘧啶 B.红霉素 C.链霉素 D.四环素

146.氯霉素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C )。 A.消化道反应 B.二重感染 C.骨髓抑制 D.过敏反应

147.头孢菌素具有的特点是( C)。

A.广谱、杀菌力强 B.对胃酸及β-内酰胺酶稳定 C.过敏反应比青霉素类少 D.对肾脏无毒性 148.氨基苷类抗生素描述错误的是(A )。 A.口服在胃肠道易吸收 B.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 C.属杀菌剂 D.会引起耳聋

149.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的青霉素类药物是(A )。 A.氨苄西林 B.双氯西林 C.苄星青霉素 D.青霉素G

150.氯霉素的抗菌作用原理是(C )。

A.阻止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B.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使营养物外漏 C.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D.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叶酸的合成 151.解救青霉素过敏可用(B )。 A.阿托品 B.肾上腺素 C.头孢菌素 D.普鲁卡因

152.下列不属于四环素的不良反应的是(D )。 A.二重感染 B.影响骨、牙的发育 C.局部刺激 D.骨髓抑制

153.头孢菌素类抑制细菌的(D ) A.蛋白质合成 B.核酸合成 C.叶酸代谢 D.细胞壁合成

154.氨基苷类药抑制细菌的(A ) A.蛋白质合成 B.细胞壁合成 C.叶酸代谢 D.DNA合成

155.甲氧苄胺嘧啶抑制细菌的(C ) A.蛋白质合成 B.细胞壁合成 C.叶酸代谢 D.DNA合成

156.喹诺酮抑制细菌的(B ) A.蛋白质合成 B.DNA合成 C.叶酸代谢 D.细胞壁合成

157.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C) A.白细胞减少 B.肝功能损伤 C.过敏性休克 D.肾毒性

158.氯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A) A.白细胞减少 B.过敏性休克 C.心力衰竭 D.耳毒性

159.奥格门丁是哪种抗生素与克拉维酸配伍合用(B ) A.红霉素 B.阿莫西林 C.四环素 D.罗红霉素 E.磺胺嘧啶 160.治疗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是(C ) A.苯唑西林 B.头孢他啶 C.万古霉素 D.司帕沙星 E.链霉素 161.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D)

A.抑制叶酸代谢 B.抑制蛋白质合成

C.影响细胞膜通透性 D.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E.抑制核酸合成

162.引起灰婴综合症的药物是(C

A.土霉素 B.四环素 C.氯霉素 D.多西环素 E.环丙沙星 163.通过作用于核糖体而起抗菌作用的抗生素是 。(B) A.链霉素 B.氧氟沙星 C.四环素 D.青霉素 E.磷霉素 164.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及其代表药搭配正确的是(E) A.耐酶青霉素——阿莫西林

B.抗绿脓杆菌广诺类——双氯西林 C.耐酸青霉素——萘唑西林

D.抗绿脓杆菌广谱类——荼夫西林 E.广谱类——氨苄西林

165.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C) A.体内分布较广,一般从肾脏排泄 B.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C.对G—菌作用不如第

一、二代 D.对绿脓杆菌作用很强 E.基本无肾毒性

166.氨基甙类抗生素的作用部位主要是在(A) A.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 B.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 C.细菌的细胞壁 D.细菌的细胞壁 E.以上说法全不对

167.氨基甙类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E) A.肾毒性 B.肝脏毒性 C.变态反应 D.头痛头晕 E.耳毒性

168.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包括(D) A.阿齐霉素 B.螺旋霉素 C.克拉霉素 D.林可霉素 E.罗红霉素

169.抗真菌药的分类及代表药搭配正确的是(B) A.抗生素类——克霉唑 B.唑类——伊曲康唑

C.烯丙胺类———5—氟胞嘧啶 D.抗生素类——特比那芬 E.烯丙胺类——两性霉素B 170.有关第三代头孢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D)

A.对肾脏基本无毒性

B.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C.对G-菌的作甩比

一、二代强 D.对G+菌的作用也比

一、二代强 E.对绿脓杆菌的作用很强 171.四环素的抗菌机制为(A) A.影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B.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C.影响细菌细胞壁的生长 D.影响细菌S期 E.影响细菌G1期

172.目前最强的抗绿脓杆菌抗生素是 (D) A.普鲁卡因青霉素 B.羧苄青霉素 C.先锋霉素IV D.头孢他啶 E.头孢呋新

173.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的代表药是 (B) A.普鲁卡因青霉素 B.羧苄青霉素 C.先锋霉素IV D.头孢他啶 E.头孢呋新

174.为延长作用时间而出现的是(A) A.普鲁卡因青霉素 B.羧苄青霉素 C.先锋霉素IV D.头孢他啶 E.头孢呋新

175.可首选治疗急慢性金葡菌性骨髓类的是 (C) A.链霉素 B.氯霉素 C.克林霉素 D.红霉素 E.四环素

176.可首选用于军团菌病的是 (D) A.链霉素 B.氯霉素 C.克林霉素 D.红霉素 E.四环素

177.最先用于临床的氨基甙类药物是(A) A.链霉素 B.氯霉素

C.克林霉素 D.红霉素 E.四环素

178.某女,20岁,在某按摩中心工作一年,其间曾与多人发生性关系,不久前因身体不适来就诊,发现患有淋病,因其有青霉素过敏史,那么她应该用 (B) A.磺胺类

B.第三代喹诺酮类 C.第一代头孢菌素 D.第二代头孢菌素 E.第三代头孢菌素

179.四环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中没有下列哪种表现D A.空腹口服易发生胃肠道反应

B.长期大量静脉给药可引起严重肝脏损害 C.长期应用后可发生二重感染 D.不会产生过敏反应 E.幼儿乳牙釉质发育不全

180.乙胺丁醇与利福平合用治疗结核病目的在于C A.减轻注射时的疼痛

B.有利于药物进入结核感染病灶

C.有协同作用,并能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D.延长利福平作用时间 E.加快药物的排泄速度

181.对浅表和深部真菌感染都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是D A.灰黄霉素 B.两性霉素B C.氟胞嘧啶 D.咪康唑 E.克霉唑

182.对纤维化结核病灶中的结核菌有杀灭作用的药物是B A.对氨水杨酸 B.异烟肼 C.链霉素 D.庆大霉素 E.乙胺丁醇

183.下列哪一药物不具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B A.甲硝唑 B.氟哌酸 C.四环素

D.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 E.氨苄青霉素

184.机体对青霉素最易产生以下何种不良反应E A.后遗效应 B.停药反应 C.特异质反应

D.副作用 E.变态反应

185.对结核活动期的治疗,最宜选用C A.异烟肼+链霉素 B.异烟肼+PAS C.异烟肼+利福平D.异烟肼+乙胺丁醇 E.胺丁醇+链霉素

186.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应选用C A.红霉素 B.链霉素 C.林可霉素 D.头孢唑啉 E.多粘菌素

187对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感染首选药物是D A.克林霉素 B.克拉霉素 C.红霉素 D.青霉素 E.氯霉素

188适用于绿脓杆菌感染的药物是B A.红霉素 B.羧苄西林 C.氯霉素 D.林可霉素 E.阿莫西林

189磺胺类药物通过抑制下列哪种酶而起作用C A.一碳基团转移酶 B.二氢叶酸还原酶 C.二氢叶酸合成酶 D.β-内酰胺酶 E.DNA回旋酶

190下列有关环丙沙星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选项为B A.对G-菌抗菌作用强 B.对G+菌抗菌作用弱

C.对绿脓杆菌、厌氧菌抗菌作用较强

D.可用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感染 E.禁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及青春期前儿童

191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其第二代、第一代相比主要特点有E A.抗菌谱扩大,对绿脓杆菌及厌氧菌有不同程度抗菌作用 B.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比较稳定 C.几无肾毒性

D.宜选用于重症耐药性革兰阴性菌感染 E.以上都对

192 对深部真菌有效的药物是E A.酮康唑 B.氟康唑 C.克霉唑 D.两性霉素B E.以上都对

193 异烟肼的作用特点有B A.结核杆菌不易产生抗药性 B.对细胞外的结核杆菌有效 C.对细胞内的结核杆菌无效 D.以上都不对 E.以上都对

194.使用链霉素过量时应选择哪一种措施促使其排泄 E A.用碱性利尿剂,如醋酸钾 B.用强利尿药,如呋塞米 C.应用依他尼酸(利尿酸) D.用茶碱利尿

E.采用酸化尿的措施

195.以下药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骨髓炎首选B A.红霉素

B.氯林可霉素 C.氨苄青霉素 D.林可霉素 E.以上都不是

196.哪一种疾病不应选用红霉素E A.百日咳

B.链球菌咽炎 C.白喉

D.衣原体尿道炎 E.大肠杆菌肠炎

197.外用抗绿脓杆菌感染的药物是A A.磺胺嘧啶银盐 B.磺胺醋酰 C.磺胺多辛 D.磺胺胍

E.酞磺胺噻唑

198.对抗生素治疗中发生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肠炎继发感染,可选用的药物为C A.氧氟沙星 B.庆大霉素

C.去甲万古霉素 D.头孢菌素 E.林可霉素

199.庆大霉素的抗菌谱中不包括哪一种病原菌C A.变性杆菌

B.绿脓杆菌 C.链球菌 D.淋球菌 E.螺旋杆菌

200.下列药物中,哪一种无抗厌氧菌作用A A.阿米卡星 B.克林霉素 C.青霉素 D.氯霉素 E.甲硝唑

201.下列头孢菌素中哪一种在中度肾功能不足时可不考虑减量使用E A.头孢唑啉 B.头孢拉定 C.头孢噻肟 D.头孢呋辛 E.头孢哌酮

202.猩红热患者的治疗,首选药物为A A.青霉素类 B.大环内酯类 C.磺胺类

D.氨基糖苷类 E.喹诺酮类

203.治疗肺炎球菌性肺炎的首选抗生素是E A.庆大霉素 B.氨基糖苷类 C.红霉素 D.四环素 E.青霉素G 204.肾功能不良的病人绿脓杆菌感染可选用B A.多粘菌素E B.头孢哌酮 C.氨苄西林 D.庆大霉素 E.克林霉素

205.治疗阿米巴肝脓肿的首选药物B A.依米丁 B.甲硝唑 C.喹碘仿 D.二氯尼特 E.氯喹

206.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的药物是A A.酮康唑 B.庆大霉素

C.甲氧苄啶(TMP)

D.去甲万古霉素 E.两性霉素B 207.治疗军团菌病应首选E A.青霉素G B.氯霉素 C.四环素 D.庆大霉素 E.红霉素

208.两性霉素B的应用注意点不包括D A.静脉滴注液应新鲜配置

B.静滴前常服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 C.静滴液内加小量糖皮质激素 D.避光滴注

E.定期查学血钾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 209.头孢类抗菌素的作用机制是:C A..破坏繁殖期细菌的细胞膜 B.破坏静止期细菌的细胞膜 C.破坏繁殖期细菌的细胞壁 D.破坏静止期细菌的细胞壁

210.克拉霉素属于哪种结构类型的抗生素 A A大环内酯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四环素类

211.链霉素造成的神经性耳聋属于药物不良反应中的 C A药理性毒性 B可逆性毒性 C不可逆性毒性 D慢性毒性

212.下列药物中不属于广谱青霉素的是B A羟氨苄青霉素 B青霉素G C氨苄青霉素 D羧苄青霉素

213.复方新诺明的处方成分药是D A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 B磺胺嘧啶+丙磺舒

C磺胺甲基异恶唑+阿昔洛韦 D磺胺甲基异恶唑+甲氧苄氨嘧啶

214.头孢克肟不能与下列哪种药物联用C A氧氟沙星 B.病毒唑 C红霉素 D.四环素

215.阿莫西林与下列哪种药物联用可增加疗效D A.红霉素 B麦迪霉素 C白霉素 D.洛美沙星

216.适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是D A.庆大霉素 B.两性霉素B C.氨苄西林 D.四环素 E.氯霉素

217.有关喹诺酮类性质和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D A.萘啶酸为本类药物的第一代,仅用于尿路感染,其作用弱 B.吡哌酸对尿路感染有效外,用于肠道感染及中耳炎 C.第三代该类药物的分子中均含氟原子

D.本类药物可以代替青霉素G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E.环丙沙星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218.下述哪种不是抗结核的第一线药物A A.红霉素 B.链霉素 C.吡嗪酰胺 D.异烟肼 E.乙胺丁醇

219.使用磺胺类药物存在新生儿核黄疸的危险是因为D A.减少白蛋白的产生 B.促进红细胞的循环 C.抑制胆红素的代谢

D.竞争血浆白蛋白的胆红素结合位点 E.抑制骨髓

220.下列抗菌药物中不属于特殊使用管理的是B A.头孢吡肟注射剂 B.氟康唑胶囊

C.伊曲康唑注射剂 D.美罗培南注射剂 E.万古霉素注射剂

221.细菌对青霉素类产生耐药性的机制D A.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

B.细菌体内青霉素类作用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发生改变 C.细菌细胞壁对青霉素类的渗透性降低 D.以上均对 E.以上均不对

222.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不正确的是B A.阻止肽基tRNA从受体向供点转运 B.是杀菌剂

C.对G-、G+菌抗菌活性不强

D.主要使用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的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

E.组织浓度高于血浓度

223.下列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特点中哪项不正确A A.杀菌作用呈时间依赖性

B.仅对需氧菌有效,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强 C.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 D.具有初次接触效应

E.有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224.下列哪种抗生素是杀菌性抗生素E A.四环素 B.氯霉素 C.红霉素 D.林可霉素 E.万古霉素

225.下列哪种抗生素是抑菌性抗生素C A.青霉素 B.头孢他啶 C.利奈唑胺 D.头孢哌酮 E.左氧氟沙星

226.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D )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227.可辅助以抗菌药局部应用的情况有:(C )

A.化脓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 B.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 C.隐球菌脑膜炎 D.化脓性腹膜炎

228.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B )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229. 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C ) A.规范抗菌药按

一、

二、三线使用 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抗菌药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 D.以上都不对

230. 限制使用类抗菌药是限制:( A )

A.抗菌药应用适应证和适用人群 B.限制抗菌药作二线使用 C.限制抗菌药用于重症感染患者D.以上都不对

231.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证( D)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232.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D )

A.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 B.长期用药预防 C.晚期肿瘤患者 D.风湿热复发 233.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 B )

A.手术开始前24小时 B.术前30分钟 C.手术开始后2小时 D.手术结束后2小时

234.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D )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235.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B )

A.手术后3天 B.术后24小时 C.术后1周 D.用至患者出院 236.应用头孢哌酮时应给患者补充(D ) A.VitA B.VitB1 C.VitC D.VitK1 237.肾功能减退时,必须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 ) A.糖肽类 B.克林霉素 C.利福平D.大环内酯类

2

38、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 B ) A.氯霉素 B.庆大霉素 C.红霉素酯化物 D.利福平239.厌氧菌感染不可以选用:( B)

A.亚胺培南 B.氨基糖苷类 C.甲硝唑 D.克林霉素 240.在下列药物中,治疗肠球菌属感染首选(B ) A.氯霉素 B.氨苄西林 C.左氧氟沙星 D.头孢唑林

241.在下列药物中,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者有:( C ) A.氨苄西林 B.头孢曲松 C.头孢他啶 D.头孢呋辛

242.在下列药物中,有神经肌肉阻滞不良反应的药物为:(C ) A.青霉素 B.氟喹诺酮类 C.氨基糖苷类 D.头孢菌素

243.在下列药物中,新生儿感染治疗不宜选用:(A ) A.环丙沙星 B.头孢曲松 C.青霉素 D.头孢曲松

244.在下列药物中,最适宜于妊娠期的为:( A ) A.青霉素 B.头孢呋辛 C.环丙沙星 D.磷霉素

245.氨基糖苷类对以下那种细菌抗菌活性差:(B )

A.大肠埃希菌 B.肺炎链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肺炎克雷伯菌 246.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 A) A.克林霉素 B.亚胺培南 C.庆大霉素 D.青霉素 247.老年感染患者一般不宜选用:( C )

A.青霉素类 B.克林霉素 C.氨基糖苷类 D.头孢菌素类

248.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 D) A.克林霉素 B.利福平C.红霉素 D.头孢他啶

249.属于FDA妊娠期分类B类,孕妇可使用的抗菌药为:( C ) A.环丙沙星 B.庆大霉素 C.青霉素 D.四环素

250、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适用于以下何种病原菌感染:( C ) A.肺炎链球菌 B.厌氧菌 C.革兰阴性菌 D.以上都是 2

51、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 A ) A.阿奇霉素;B.SMZ/TMP;C.氨苄西林/舒巴坦;D.环丙沙星 2

52、下列哪个药物的皮疹发生率最高:( C ) A.头孢唑林 B.红霉素 C.氨苄西林 D.磷霉素

2

53、MRSA菌株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下列哪一种抗菌药耐药:( A ) A.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 B.万古霉素 C.利福平D.氯霉素

2

54、肾功能不良但肝功能尚正常的患者可以应用的药物是( D ) A、庆大霉素 B、卡那霉素 C、链霉素 D、头孢哌酮 E、奈替米星

2

55、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选(A ) A.碳青霉烯类 B.氯霉素类 C.大环内酯类 D.氨基糖苷类 E.四代头孢菌素

2

56、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C )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糖肽类 2

57、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 D )

A.青霉素 B.头孢拉啶 C.头孢哌酮 D.万古霉素 E.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

2

58、下面哪个细菌感染,不宜选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治疗( D ) A.铜绿假单孢杆菌 B.肺炎克雷伯杆菌 C.大肠杆菌 D.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E.溶血性链球菌

2

59、下列不是三代头孢菌素的是( E )

A.头孢他啶 B.头孢曲松 C.头孢哌酮 D.头孢地尼 E.头孢匹罗

260、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因为耐药尽量不选择哪种抗菌药物( A ) A:大环内酯类药;B:头孢菌素类;C:青霉素;D:喹诺酮类药 26

1、以下不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是( B )

A:红霉素;B:庆大霉素;C:阿奇霉素;D:克拉霉素 26

2、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感染是:( B )

A.病毒性感染 B.细菌性感染 C.衣原体感染 D.真菌性感染 26

3、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B )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26

4、所谓合理用药是指( D )

A:选择正确的药物和给药途径;B:要以最小的社会消耗取得最大的社会效果;C:安全;D:以上都是

26

5、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必须要加强哪方面的管理( D )

A:选择正确的药物和给药途径;B:要以最小的社会消耗取得最大的社会效果;C:安全;D:以上都是

26

6、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最常见的是(C

A:有适应症没有用;B:该用高剂量的时候的剂量不足;C:没有适应症却用了,或使用抗菌药物剂量过大、疗程过长;D:选用对病原体不敏感的药物 26

7、在我国一些大城市,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占所有药物的(B ) A:10-30%;B:30-40%;C:40-50%;D:50-60% 26

8、抗菌药物的使用状态在人体内构成了哪三方面的关系( A )

A:药物和细菌、药物和人体、人体和细菌之间的关系;B:抗原和抗体、抗原和补体、抗体和补体之间的关系;C:药物和细菌、药物和人体、药物和抗体之间的关系;D:药物和细菌、药物和人体、抗体和细菌之间的关系 26

9、我国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有( D)

A:有适应症却没有用;B:该用高剂量的时候的剂量不足;C:没有适应症却用了,或使用抗菌药物剂量过大、疗程过长;D:以上都是 270、关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是一种广谱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B.推荐的每天最高总剂量不超过每天50毫克/千克体重或每天4克 C.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钠的重量比为2:1 D.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时不宜选用 27

1、关于利奈唑胺注射液(斯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肾功能不全及轻、中度肝功能损伤患者,一般无需调整剂量 B.可用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 C.本品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使用本品超过2周的患者应监测血小板计数 D.通过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起杀菌作用

27

2、关于伊曲康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伊曲康唑口服液和伊曲康唑注射剂均属于按特殊使用管理的抗菌药物 B.伊曲康唑发生药物过量时,不能通过血液透析清除,也无特效解毒药物 C.禁止与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沙必利、奎尼丁等合用,可与洛伐他汀或辛伐他汀合用 D.伊曲康唑主要在肝脏中代谢,肝硬化的病人应当考虑调整剂量 27

3、关于伏立康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 B.对侵袭性曲霉病无效 C.伏立康唑禁止与其他药物在同一静脉通路中滴注 D.伏立康唑也不宜与血制品或任何电解质补充剂同时滴注

27

4、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下列哪种感染无效( C )

A.大肠杆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 B.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C.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D.卡他莫拉菌导致的AECOPD E.军团菌所致的肺炎 27

5、氟喹诺酮类不建议用于( E)

A.肠道感染 B.社区获得性肺炎 C.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D.经直肠前列腺活检 E.青霉素过敏的冠状动脉搭桥术

27

6、下列药物中属于窄谱抗菌药物的是( E )

A.四环素 B.环丙沙星 C.厄他培南 D.两性霉素B E.异烟肼 27

7、临床上医务人员在选用抗菌药时存在误区主要是( A )

A.抗菌药可以当作消炎退热药 B.根据患者药敏实验结果使用抗菌药 C.新品种、昂贵品种的疗效不一定优于老品种、价廉品种 D.抗菌药不可以预防所有感染

27

8、对于头孢菌素认识错误的是( D )

A.治疗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感染,最好选择头孢唑啉 B.随着头孢菌素代别增加,抗阴性菌活性增加 C.随着头孢菌素代别增加,抗菌谱扩宽 D.第四代头孢菌素抗阳性球菌活性最强

27

9、WHO有关促进合理用药措施包括哪个方面内容( D)

A.建立具有一定授权的多学科合理用药协调实体 B.制定临床指南以及基于治疗用药的基本药物目录 C.在大学设立药物治疗学课程,加强强制性医学继续教育 D.以上都是

280、抗菌药物滥用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 ( D )

A.抗菌药物的市场销售存在恶性竞争 B.各科医师对抗菌药物了解不够 C.患者对抗菌药物盲从,无论何种疾病都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D.以上都是

28

1、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D.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28

2、制定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具体指标,建立基础数据信息库,不包括下列哪一条( B )

A.建立全国范围细菌耐药监测网 B.建立全国范围抗菌药销售网 C.建立全国范围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网 D.建立全国范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控系统 28

3、《药品管理法》规定,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管是(C )的基本职责 A.国务院 B.国家药品和食品监督管理局 C.卫生部 D.各级医院

28

4、医疗机构要加强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定本机构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D )

A.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药品品种 B.控制抗菌药物所占本医疗机构总药物费用比例与抗菌药物使用率 C.细菌感染的经验用药、联合用药和预防用药 D.以上都是

28

5、下列是对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时用药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C ) A.用药前应尽量作相应病原检查 B.尽早进行经验疗法 C.宜选用抑菌剂,以口服用药 D.较重感染者应联合用药同时给予免疫疗法

28

6、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A ) A.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C.真菌 D.支原体 28

7、下列抗菌药物中,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最安全的品种是:( C )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28

8、药学工作者应该为临床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其中不包括:( D) A.组织学术活动,出版药物介绍刊物,普及抗菌药物知识,提供咨询服务 B.主动深入病房,针对使用抗菌药的病例,协助临床医生正确选用抗菌药,合理制定用药方案,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C.建立抗菌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建立必要的血药浓度监测手段,提供药物剂量测算查阅网络服务 D.为鼓励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应给予医生适当的“药品回扣”

28

9、选用抗菌药在保证相似疗效的前提下选择 ( A )

A.价廉的常规药 B.“顶级”抗菌药 C.新一代抗菌药 D.广谱药

290、选用抗菌药应该树立正确的药物经济学理念,以下哪点是正确的( A ) A.明确致病原保证用药针对性,可明显提高疗效 B.无论何种致病菌尽量选用广谱药、新药 C.使用抗菌药预防一般常规操作后的感染 D.危重感染一律采用“顶级”抗菌药

29

1、新生儿禁用的药物有: ( D ) A.氟喹诺酮类 B.磺胺类 C.四环素 D.以上都是

29

2、长期酗酒病人不宜选用的药物是: ( D ) A.头孢哌酮 B.甲硝唑 C.酮康唑D.以上都是 29

3、下列哪项是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A )

A.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产生灭活酶 C.改变细菌体内靶位结构 D.改变细菌代谢途径

29

4、广谱抗菌药的抗菌范围不包括( D )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衣原体 D.真菌

29

5、药物半衰期较长,可采用每日一次给药方案的药物是(D )。 A.头孢曲松;B.阿奇霉素;C.莫西沙星;D.以上都是。 29

6、不符合氨基糖苷类特性的项目是( D )

A.在日剂量不变的情况下,一日一次给药; B.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C.PAE持续长久,存在浓度依赖性; D.时间依赖性,多采用一日剂量分多次给药; E.对耳、肾毒性大,老年人、儿童慎用。 29

7、耐药性亦称抗药性,包括(C

A.固有耐药性 B.获得耐药性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29

8、联合用药指征为(E

A.未明病原菌的感染 B.单药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 C.延缓耐药性产生 D.扩大抗菌谱 E.以上都是

29

9、氯霉素为广谱速效抑菌药,其不良反应不包括(E )。

A.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B.灰婴综合征 C.二重感染 D.胃肠反应 E.影响胎儿、小儿骨骼和牙齿发育

300.反复癫痫发作的患者不宜选用下列哪种药物抗感染(B) A.头孢哌酮B.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C.哌拉西林D.万古霉素E.头孢曲松 30

1、可用于治疗中枢性感染的药物是( E )

A.青霉素 B.磺胺嘧啶 C.氯霉素 D.氨苄西林 E.以上都是 30

2、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干扰叶酸代谢无关的是( E )。 A.甲氨蝶呤 B.乙胺嘧啶 C.磺胺类 D.甲氧苄啶 E.四环素 30

3、对大多数厌氧菌有良好抗菌作用的药物是( B )。 A.头孢唑啉 B.克林霉素 C.青霉素G D.链霉素 30

4、对军团菌感染疗效较好的药物是( D )。 A.环丙沙星 B.红霉素 C.阿奇霉素 D.以上都是 30

5、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的特点是( E )。

A.抗菌谱广 B.抗菌活性强 C.口服方便 D.与其他常用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 E.以上都是

30

6、下列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药物是( E )。

A.磺胺嘧啶银 B.氧氟沙星C.环丙沙星 D.妥布霉素 E.以上都是 30

7、下列哪些情况下不宜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E )

A.妊娠妇女 B.未发育完全的儿童 C.有癫痫病史者 D.服用抗酸药 E.以上都是 30

8、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 E )

A.肾脏损害 B.肝脏损害 C.溶血性贫血和粒C减少 D.变态反应 E.以上都是 30

9、在确定给药时间间隔时,不需参考的药物参数有( B )。 A.药物半衰期;B.抗菌谱;C.PD/PK值;D.抗菌后效应。

310、容易引起二重感染的药物是( D )。

A.四环素; B.克林霉素; C.氯霉素; D.以上都是。

311、对大多数厌氧菌有良好抗菌作用的药物是( E )。

A.头孢西丁; B.克林霉素; C.碳青霉烯类; D.甲硝唑; E.以上都是。

312、对军团菌感染疗效较好的药物是( D )。

A.加替沙星; B.红霉素; C.阿奇霉素; D.以上都是。

313、下列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药物是( E )。 A.头孢他啶; B.阿米卡星; C.环丙沙星; D.哌拉西林/他唑巴坦E以上都是.。

314、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正确的是( E )。

A.剂量足、疗程足、联合用药;B.抗假单胞菌的青霉素或头孢+阿米卡星;C.亚胺培南+阿米卡星;D.溶解其生物被膜,可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E以上都是

315、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 E )。

A.肌腱炎;B.中枢神经系统兴奋;C.QT间期延长;D.影响糖代谢;E.以上都是。

316、导致围手术期感染(SSI)的危险因素( E )。

A.营养不良;B.术前住院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过长;C.术中手术野没有足够抗菌药物浓度;D.糖尿病、年龄>70岁等;E.以上都是。

317.下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最易产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是A A.环丙沙星B.诺氟沙星C.培氟沙星D.氟罗沙星E.依诺沙星

318.下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最不易产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是E A.环丙沙星B.诺氟沙星C.培氟沙星D.氟罗沙星E.依诺沙星

319、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E )。

A.Ⅱ类、Ⅲ类切口;B.手术创伤大;C.手术时间长;D.术中污染重;E.以上都是。

320、为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采取的抗菌药物治疗策略包括( E )。 A.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B.策略性定期更换抗生素; C.轮换抗菌药物治疗; D.联合抗生素治疗; E.以上都是

321.下列有关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方法错误的是C A.接受清洁手术者(Ⅰ类切口),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B.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长半衰期抗生素头孢曲松不需追加剂量)。

C.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48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72小时。

D.手术时间较短(

322、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 C ) A.头孢曲松 B.头孢氨苄

C.头孢哌酮 D.头孢呋辛

323.下列哪类手术需要预防使用抗生素:E A.门体静脉分流术B.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C.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D.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E.以上都是

324.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A A.葡萄球菌B.革兰阴性菌C.厌氧菌D.真菌

325.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一般首选以下哪类作为预防用药B A.甲硝唑B.第一代头孢菌素C.万古霉素D.第二代头孢菌素

326、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体内分布较广,一般从肾脏排泄 B.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C.对Gˉ菌作用大于第

一、二代头孢菌素 D.对绿脓杆菌无效

327.手术需要预防使用万古霉素,应在术前多长时间给药C A.0.5小时B.1小时C.2小时D.以上都不对

328.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中不应该包括( C ) A.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B.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C.合并病毒感染者

D.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

3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口服不吸收药物可以用于胃肠外感染的治疗 B.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等时分次给药

C.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都对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抗菌作用

D.治疗哺乳期妇女感染,应考虑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分泌可能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330氟喹诺酮类药对厌氧菌均呈天然耐药性,但属例外的是:( B ) A.氧氟沙星 B.左氧氟沙星 C.环丙沙星 D.诺氟沙星

3

31、青霉素类药物中,对绿脓杆菌无效的药物是:( A ) A.阿莫西林 B.羧苄西林 C.呋苄西林 D.替卡西林

3

32、男性,40岁,嗜酒,因胆囊炎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恰朋友来探望,小酌后有明显的恶心、呕吐、面部潮红,头痛,血压降低,这种现象与下列哪种药物有关:( D )

A.四环素 B.氨苄西林 C.青霉素 D.头孢孟多

3

33、下列关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PAE较短

B.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峰浓度

C.最佳给药方案是小剂量持续给药

D.血药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抑菌作用不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高 3

34、关于SSI的细菌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

B.SSI的病原菌可以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大多数是内源性的,即来自患者本身的皮肤、黏膜及空腔脏器内的细菌。

C.手术切开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时,典型的SSI致病菌是革兰阳性菌。

D.在任何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 3

35、万古霉素的抗菌特点没有下列哪项:( D ) A.对耐药金葡菌有效

B.细菌对万古霉素不易产生耐药性 C.与其它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D.对G-杆菌有效

3

36、不属于二线管理的抗菌药物( E ) A.头孢米诺 B.头孢地嗪 C.氨曲南针 D.夫西地酸 E.头孢他定

337.下列哪种抗生素属于第四代头孢菌素B A.头孢唑肟B.头孢吡肟C.头孢曲松D.头孢哌酮 338.关于青霉素下列哪项不正确A A.青霉素盐不易溶于水

B.青霉素本身为一元酸,可与钾、钙、钠、镁、铝和铵等化合成盐类 C.医药上常用钾盐和钠盐

D.青霉素游离酸或盐类的水溶液不稳定, 很易失去抗菌效力 339.下列哪个药物属于棘白菌素B A.伏立康唑B.卡泊芬净C.氟胞嘧啶D.两性霉素B

340.侵入性真菌感染中,下列哪种真菌最常见:B A.曲霉菌B.念珠菌C.隐球菌D.毛霉菌 341.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是:A A.磺胺药B.氯霉素C.土霉素D.青霉素E.四环素 342.控制深部真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是C A.制霉菌素B.酮康唑C.两性霉素B D.灰黄霉素E.氟康哇 343.最常见的肾毒性药物是:(B)

A.青霉素B.氨基糖昔类C.大环内枉酯D.磺胺药 E.磷霉素 344.脑膜炎双球菌感染首选:(A)

A.大剂量青霉素B.小剂量青霉素C.四环素D.磺胺药 E.氯霉素 34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先决条件是:(A)

A.确立病原学诊断B.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证、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和不良反应

C.据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状态选药D.某些情况下须严格控制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

E.确定药物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

346.在抗微生物药中,肾毒性最常见于:(D)

A.大环内酯类抗生素B.磺胺类抗生素C.内酞胺类抗生素D.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E.万古霉素

347.抗菌药物中,最易引起皮疹的是:(A)

A.氨苄西林B.磺胺药 C.碳青酶烯类(如亚胺培南)D.磷霉素 E.氯霉素

348.肝功能受损时避免使用下列药物,应除外:(D)

A.四环素B.氯霉素 C.两性霉素B D.青霉素类和头抱菌素类 E.磺胺类药物

349.有关抗菌药物排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通过粪便排泄的抗生素主要是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利福平,口服使用的氨基糖苷类和

万古霉素B.氨基糖苷类和头孢菌素类可经血液透析消除一部分,故透析后须加1次剂量或半

量C.氨基糖昔类在碱性尿中作用较强,四环素类在酸性尿中作用较强 D.头孢哌酮、头抱曲松、

哌拉西林在胆汁中浓度较低,故不宜用于胆道感染的治疗E.大多数药物自肾排泄,仅两性霉

素在尿中浓度较低 350.两性霉素B:(B)

A.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C.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影响细菌核酸的代谢 E.影响细菌叶酸的代谢 351.万古霉素:(A)

A.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C.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影响细菌核酸的代谢 E.影响细菌叶酸的代谢 352.喹诺酮类:(D)

A.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C.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影响细菌核酸的代谢 E.影响细菌叶酸的代谢

353.抗微生物药物联合应用的指征是:( E)

A.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B.为了减轻毒性较大的抗微生物药物的剂量,减轻其毒副作用 C.单一抗微生物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D.需要长期用药而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者 E.以上都是

354.下列情况使用抗微生物药物要严格控制:(E)

A.病毒性疾病和发热不明者不宜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B.皮肤黏膜等局部使用抗微生物药物须严格控制 C.抗微生物药物的预防性使用须严加控制 D.无指征的抗微生物药物联合使用 E.以上都是

35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防止细菌耐药性的是:( E)

A.院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交叉感染 B.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并将监测资料提供给临床参考 C.临床医师严格掌握抗微生物药物的适应证 D.临床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要按要求洗手 E.以上都是

356.三代头抱菌素类抗生素具有以下特性:( E) A.对肠球菌耐药,对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较差 B.对肠杆菌科细菌、奈瑟菌属、流感杆菌作用强大 C.对β 酞胺酶较稳定

D.肾毒性较小,头抱曲松半衰期长,头抱A)fR酮在胆汁中浓度高 E.以上都是

357.抗微生物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不包括:(D)

A.毒性反应 B.变态反应 C.细菌耐药性 D.致畸形作用E.二重感染

358.喹诺酮类抗微生物药物的特点包括:( E)

A.新品种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B.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细胞内浓度高,对胞内细菌作用好 C.半衰期长,多经肾脏排泄,尿中浓度高

D.孕妇和小儿发育不良者慎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可致抽搐 E.以上都是

359.关于抗微生物药物变态反应不正确的叙述是:(D)

A.变态反应种类多,如过敏性休克、药物热、皮疹、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

B.导致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抗微生物药物为青霉素,其次为链霉素 C皮疹是最常见的变态反应,氨芐西林是最常出现皮疹的抗生素

D药物热诊断较为困难,常有严重的中毒症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360、林可霉素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A )

A.假膜性肠炎 B.粒细胞减少 C.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D.肝功能损害

E.抑制骨髓造血机能

36

1、下列哪项是氨基苷类的不良反应(E ) A.周围神经炎 B.药物性肝损害 C.白细胞减少 D.假膜性肠炎 E.神经肌肉麻痹

36

2、细菌对青霉素耐药的机制不包括( D ) A.产生β-内酰胺酶 B.改变PBPS C.产生“牵制机制” D.产生钝化酶 E.改变菌膜通透性

36

3、链激酶过量引起的出血选用(B

A.鱼精蛋白

B.氨甲苯酸

C.维生素K D.华法林 E.凝血酸

36

4、关于青霉素G的论述下列哪点是错误的?(E ) A.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 B.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 C.对G+作用强,对G-菌作用弱

D.其抗菌作用不受脓液及坏死组织的影响 E.对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有效

36

5、抗菌机制为阻碍mRNA合成的药物是(E ) A.喹诺酮类 B.氨基苷类 C.头孢菌素类 D.四环素类 E.利福霉素类

36

6、对红霉素敏感的病原菌是(A

A.肺炎支原体 B.伤寒杆菌 C.大肠杆菌 D.痢疾杆菌 E.结核杆菌

36

7、易引起光敏反应的抗菌药物是( C ) A.克拉霉素 B.林可霉素 C.司氟沙星 D.头孢哌酮 E.氨苄西林

36

8、具有耐酸和耐酶作用的半合成青霉素是( C )

A.青霉素V B.氨苄西林 C.苯唑西林 D.阿莫西林 E.羧苄西林

36

9、细菌产生钝化酶主要对哪类抗生素产生耐药( E ) A.大环内酯类 B.第二代头孢菌素类 C.四环素类 D.半合成青霉素类 E.氨基苷类

370、四环素对下列哪种病原菌无效( A )

A.伤寒杆菌 B.肺炎球菌 C.肺炎支原体 D.衣原体 E.立克次体

37

1、小儿长期使用四环素可引起( B )

A.耳毒性反应 B.抑制骨、牙生长 C.白细胞降低 D.红人综合征 E.抑制骨髓造血机能

37

2、既对绿脓杆菌有效,又对结核杆菌有效的药物是( D ) A.庆大霉素 B.链霉素 C.奈替米星 D.阿米卡星 E.卡那霉素 37

3、抗菌机制与红霉素相同的抗生素是( C )

A.多西环素 B.环丙沙星 C.克林霉素 D.阿米卡星 E.奈替米星

37

4、氨基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是(C

A.对G+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B.对伤寒杆菌有效 C.对G-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D.对立克次体有效 E.对厌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37

5、对庆大霉素的论述错误的是( E )

A.对结核杆菌有效 B.对绿脓杆菌无效 C.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有效 D.损害前庭功能较轻 E.对立克次体有效

37

6、氯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A )

A.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B.过敏性休克 C.损害近曲小管 D.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E.耳毒性

37

7、氨基苷类抗菌作用的靶位是( B )

A.50s亚基 B.30s亚基 C.70s亚基 D.60s亚基 E.30s亚基和50s亚基

37

8、对左氧氟沙星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E )

A.抗菌活性明显高于氧氟沙星 B.生物利用度达100% C.对MRSA、表葡菌、链球菌作用强于环丙沙星 D.对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有较强杀菌作用 E.不良反应较氧氟沙星大

37

9、对多西环素作用特点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 A.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与四环素相同

B.对四环素、土霉素耐药的金葡菌仍有效

C.口服吸收快而完全,不受食物影响 D.对肠道菌群无影响 E.二重感染少见

380、磺胺药的抗菌机制是( C )

A.抑制DNA聚合酶 B.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酶 C.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抑制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

38

1、对伤寒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是( D )

A.多西环素 B.头孢氨苄 C.氨苄西林 D.环丙沙星

382.使用后能出现红人综合症的药物有D A.万古霉素B.替考拉宁C.利福平D.以上都是 38

3、对肺炎支原体无效的药物是( D )

A.罗红霉素 B.四环素 C.氧氟沙星 D.阿莫西林

38

4、下列哪种不是引起二重感染的致病菌( A ) A.伤寒杆菌 B.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葡萄球菌 D.白色念珠菌

38

5、关于阿米卡星的论述正确的是( E )

A.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有效 B.肾毒性及耳毒性较轻

C.对许多肠道G-菌产生的合成酶稳定 D.对结核杆菌有效 E.以上均对

38

6、不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药物是( A )

A.头孢氨苄 B.头孢他定 C.头孢噻肟 D.头孢哌酮 387.氨基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为D A产生钝化酶,使药物灭活;B.膜通透性改变;C靶位的修饰;D以上均对 388.对于头孢菌素认识错误的是 D A.治疗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感染,最好选择头孢唑啉 B.随着头孢菌素代别增加,抗阴性菌活性增加 C.随着头孢菌素代别增加,抗菌谱扩宽 D.第四代头孢菌素抗阳性球菌活性最强

389.WHO有关促进合理用药措施包括哪个方面内容 D A.建立具有一定授权的多学科合理用药协调实体 B.制定临床指南以及基于治疗用药的基本药物目录

C.在大学设立药物治疗学课程,加强强制性医学继续教育 D.以上都是

390.抗菌药物滥用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 D A.抗菌药物的市场销售存在恶性竞争 B.各科医师对抗菌药物了解不够

C.患者对抗菌药物盲从,无论何种疾病都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D.以上都是

391.选用抗菌药应该树立正确的药物经济学理念,以下哪点是正确的 A A.明确致病原保证用药针对性,可明显提高疗效 B.无论何种致病菌尽量选用广谱药、新药 C.使用抗菌药预防一般常规操作后的感染 D.危重感染一律采用“顶级”抗菌药

392.1998年全球抗感染药总销售额已达400亿美元,其中( )所占份额最大 D A.抗病毒药 B.抗真菌药

C.抗耐药细菌药 D.抗生素

393.下列哪种抗菌药物的应用是正确的 D A.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B.同类同代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C、使用制霉菌素口服治疗泌尿道霉菌感染 D.儿童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39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口服不吸收药物可以用于胃肠外感染的治疗

B.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根据PK/PD特点,等时分次给药 C.所有青霉素类、头胞菌素类药物都对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抗菌作用

D.治疗哺乳期妇女感染,应考虑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分泌可能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395.经过肝、肾两条途径进行代谢的抗菌药物包括:C

A.大环内酯类 B.氨基糖苷类

C.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D.氯霉素

396.青霉素类抗生素应用的注意事项不包括: D A.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并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

B.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并立即给病人注射肾上腺素,并给予吸氧、应用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

C.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此反应易出现于老年和肾功能减退患者。 D.本类药物在酸性溶液易失活。 397.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D A.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B.清洁-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C.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D.以上都是。

398.心胸血管手术应在何时给予抗菌预防用药比较恰当?( D ) A.术前一天 B.术前4小时内 C.诱导麻醉时 D.术后

399.结肠直肠手术应在何时给予抗菌预防用药比较恰当?( A ) A.术前一天 B.术前2小时内 C.诱导麻醉时 D.术后

400.轻症细菌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何种抗菌药物?(A) A.口服 B.肌注 C.静滴 D.静注

401.最早用于治疗全身性感染的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是:(C) A.素啶嗪 B.诺氟沙星 C.磺胺类 D.甲氧苄啶 402.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B) A.阻止细菌二氢叶酸的合成 B.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C.阻止细菌核蛋白体的合成 D.阻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E.破坏细菌的分裂增殖

403.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及其代表药搭配正确的是:(B) A.耐酶青霉素——阿莫西林 B.广谱类——氨苄西林 C.耐酸青霉素——萘唑西林

D.抗绿脓杆菌广谱类——荼夫西林

404.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C) A.体内分布较广,一般从肾脏排泄 B.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C.对Gˉ菌作用不如第

一、二代 D.对绿脓杆菌作用很强

405.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包括:(D) A.阿齐霉素 B.螺旋霉素 C.克拉霉素 D.林可霉素

406.可产生“灰婴综合征”的是:(B) A.青霉素 B.氯霉素 C.红霉素 D.灰黄霉素 407.可用于治疗梅毒的是:(A) A.青霉素 B.氯霉素 C.红霉素 D.灰黄霉素

408.临床主要用于鼠疫杆菌和结核杆菌感染的抗生素为:(B) A.庆大霉素 B.链霉素 C.阿米卡星 D.卡那霉素 409.急、慢性金葡菌性骨髓炎的首选用药是:(A) A.林可霉素 B.万古霉素 C.四环素 D.红霉素 410.四环素的抗菌机制为:(A) A.影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B.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C.影响细菌细胞壁的生长 D.影响细菌S期

411.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的代表药是:(B) A.鲁卡因青霉素 B.羧苄青霉素 C.先锋霉素IV D.红霉素 412.最先用于临床的氨基甙类药物是:(A) A.链霉素 B.氯霉素 C.克林霉素 D.红霉素 413.化疗指数是指:(A) A.LD50/ED50 B.ED50/LD50 C.LD5/LD50 D.ED5/ED50 414.呋喃唑酮主要用于:(B) A.全身感染 B.消化道感染 C.阴道滴虫病 D.呼吸道感染 415.青霉素不能作为首选用于治疗:(C) A.螺旋体感染 B.淋病 C.白喉 D.梅毒

416.有关头孢菌素的各项叙述,错误的是:(D) A.第一代头孢对G+茵作用较二三代强 B.第三代头孢对各种β—内酰胺酶均稳定 C.口服一代头孢可用于尿路感染 D.第三代头孢没有肾毒性

417.氨基甙类可通过哪种屏障比较容易?(B) A.血脑屏障 B.胎盘屏障 C.血睾屏障 D.粘液屏障

418.服用四环素引起伪膜性肠炎,应如何抢救:(D) A.服用头孢菌素 B.服用林可霉素 C.服用土霉素 D.服用万古霉素

419.由于四环素的各种不良反应,以下哪些人应禁用此药?(B)

A.心脏病患者 B.孕妇、乳母 C.甲肝患者 D.肺结核患者 420.细菌对磺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D) A.细菌产生了水解酶

B.细菌代谢途径发生了改变 C.细菌产生了钝化酶

D.细菌产生了大量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 421.服用磺胺嘧啶时加服等量碳酸氢钠的目的是:(C) A.减少胃肠刺激 B.促进药物吸收

C.碱化尿液,加速排泄 D.降低药物毒性

422.复方新诺明片的组方是:(C)

A.TMP:SD,1:5 B.TMP:SMZ,1:10 C.TMP:SMZ,1:5 D.TMP:SDM,1:5 423.抗菌作用最强的四环素类药物:(C) A.四环素 B.土霉素 C.米诺环素 D.多西环素 424.红霉素在何种组织中的浓度最高:(D) A.脑脊液 B.骨髓 C.肾脏 D.胆汁

425.下列药物属于耐酶半合成青霉素是:(B) A.阿莫西林 B.苯唑西林 C.哌拉西林 D.羧苄西林 426.青霉素在体内主要分布于:(D) A.血浆 B.脑脊液 C.房水 D.细胞外液 427.青霉素类药物共同的特点是:(D) A.主要用于G+菌感染 B.耐酸

C.耐β-内酰胺酶

D.相互有交叉变态反应,可致过敏性休克 428.青霉素在体内的主要消除方式是:(D) A.肝脏代谢 B.胆汁排泄 C.被血浆酶破坏 D.肾小管分泌 429.下列头孢菌素药物中,t1/2最长的药物是:(C) A.头孢克洛 B.头孢孟多 C.头孢曲松 D.头孢氨苄

430.女婴,5天,发烧昏迷入院,皮肤黄染,囟门饱满,病理反射阳性,脑脊液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应首选:(B)

A.氯霉素 B.青霉素 C.磺胺嘧啶 D.头孢哌酮

431.男性,30岁,高烧,胸痛,咳铁锈色痰,右肺下叶突变,青霉素皮试敏可疑,宜选用:(B)

A.林可霉素 B.红霉素静滴 C.青霉素静脉点滴 D.青霉素V口服

432.男性,28岁,三月前去外地,近十天小便灼痛,近

二、三天来小便疼痛难忍,小便时尿道口有较多黄绿色脓性分泌物,查出淋球菌,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该患者宜选用:(B)

A.红霉素 B.大观霉素 C.青霉素 D.四环素

433.女性,50岁,患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性心内膜炎,青霉素皮试敏阴性,既往有慢性肾盂肾炎,应选用:(D)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头孢氨苄 D.双氯西林 434.红霉素和林可霉素合用可:(D)

A.降低毒性 B.增强抗菌活性

C.扩大抗菌谱 D.竞争结合部位相互拮抗 435.麦迪霉素难以分布到:(D)

A.肝脏 B.肺 C.胆汁 D.脑脊液

436.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下列何种抗生素的t1/2会显著延长?(B) A.林可霉素 B.万古霉素 C.克林霉素 D.麦迪霉素

437.患者,女,2岁,高热、昏迷住院,颈部强直,巴氏征(+),克氏征(+),脑脊液压力高,脓性,该患者不宜选用:(B) A.青霉素G B.麦迪霉素 C.磺胺嘧啶 D.氯霉素 438.氨基甙类抗生素消除的主要途径是:(D) A.经肾小管主动分泌 B.在肝内氧化

C.在肠内乙酰化 D.以原形经肾小球过滤排出

439.患者,女,25岁,因不明原因发热二月余入院,贫血貌,杵状指,皮肤粘膜有多处小出血点,入院时,心脏三尖瓣听诊有Ⅲ级吹风样杂音,近日消失,脾轻度肿大,有压痛,血液细菌培养为草绿色链球菌,拟用青霉素G和下列其中一药合用,应选:(B)

A.阿米卡星 B.链霉素 C.红霉素 D.奈替米星 440.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喹诺酮类药是:(C) A.依诺沙星 B.氧氟沙星 C.环丙沙星 D.洛美沙星 441.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宜选用:(D) A.磺胺异恶唑 B.磺胺嘧啶 C.磺胺多辛 D.柳氮磺吡啶 442.下列抗结核药中属于广谱抗生素的是:(D) A.异烟肼 B.PAS C.链霉素 D.利福平443.不宜与抗酸药合用的药:(D)

A.磺胺嘧啶 B.甲氧苄啶

C.氧氟沙星 D.呋喃妥因 444.伤寒或副伤寒的首选药:(C)

A.四环素 B.多西环素 C.氯霉素 D.氨苄西林

445.下列药物中,抗结核菌作用强,对纤维化病灶中结核菌有效的是:(D) A.链霉素 B.丁胺卡那霉素 C.庆大霉素 D.异烟肼 446.不属于一线抗结核药的是:(C)

A.异烟肼 B.链霉素 C.对氨水杨酸 D.吡嗪酰胺

447.PAS是一种抑制结核杆菌的药物,在抗结核治疗中,PAS常与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合用,联合用药的目的是:(D) A.减少异烟肼的神经毒性 B.增强吡嗪酰胺的抗菌作用 C.使结核杆菌对其他药物敏感 D.延缓结核菌耐药性产生

448.下列哪项药物不具有耳毒性:(A) A.氨苄西林 B.氨基甙类 C.高效能利尿药 D.万古霉素 449.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共性有:(D)

A.抗菌谱广 B.与其他抗菌药间无交叉耐药性 C.口服吸收好 D.以上答案都对 450.下列是异烟肼与VitB6合用的目的:(D) A.增强疗效 B.延缓抗药性

C.减轻肝损害 D.降低对神经的毒性 451.下列哪些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D) A.红霉素 B.麦白霉素 C.交沙霉素 D.以上答案都对 452.预防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方法是:(D) A.掌握适应症 B.询问过敏史 C.做皮肤过敏试验 D.以上答案都对 453.下列哪项不可成为青霉素变态反应的致敏原:(A) A.制剂中的钾离子 B.制剂中的青霉烯酸 C.青霉素 D.6-APA高分子聚合物 454.氨基甙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不包括下列哪项:(A) A.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转肽作用 B.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C.与30S亚基靶蛋白结合,使mRNA的密码错译

D.阻碍终止因子与核蛋白体A位结合,抑制肽链释放 455.氨基甙类抗生素的共同药动学特点是:(D) A.口服难吸收

B.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C.内耳外淋巴液浓度与用药量成正比 D.以上答案都对

456.氯霉素的不良反应不包括下列哪项:(B) A.二重感染 B.出血倾向

C.灰婴综合征 D.可逆性血细胞减少

457.用链霉素治疗结核病引起耳中毒症状,应采取下列哪一措施(D ) A.换用卡那霉素 B.换用耳毒性小的核糖霉素 C.换用丁胺卡那霉素 D.停用链霉素 E.减低剂量

458.下列哪一种抗生素较适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E)

A.庆大霉素 B.两性霉素 C.氨苄青霉素 D.链霉素 E.四环素 459.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最佳联合用药是C A.青霉素+四环素 B.青霉素+链霉素 C.青霉素+磺胺嘧啶 D.青霉素+利福平E.青霉素+氧氟沙星

460.下列对四环素类的不良反应错误叙述的是C A.空腹口服易引起胃肠道反应

B.可导致幼儿乳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发黄 C.不引起过敏反应 D.可引起二重感染

E.长期大量静滴,可引起严重肝损害 461.对四环素不敏感的病原体是B A.革兰阳性球菌 B.结核杆菌 C.革兰阴性菌 D.肺炎支原体 E.立克次体

462.下列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哪种对伤寒沙门菌有效C A.青霉素V B.苯唑西林 C.氨苄西林 D.羧苄西林 E.双氯西林

463.庆大霉素对下列何种感染无效C A.大肠埃希菌致尿路感染 B.肠球菌心内膜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败血症

E.口服用于肠道感染或肠道术前准备 464.下列对多西环素错误叙述的是E A.口服吸收快、完全 B.抗菌作用较四环素强 C.可用于肾功能不良患者 D.作用持续时间较四环素长 E.不良反应主要为二重感染

465.下列有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溶液性质较稳定 B.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

C.易透过血脑屏障,但不易透过胎盘 D.抗菌机制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E.胃肠道不易吸收

466.下列有关阿米卡星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B A.是卡那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

B.抗菌谱为氨基苷类抗生素中较窄的

C.对许多肠道革兰阴性菌产生的钝化酶稳定

D.主要用于治疗对其他氨基苷类耐药菌所致的感染 E.可为乙酰转移酶钝化而耐药

467.青霉素G 对下列哪种细菌基本无效E A.破伤风梭菌 B.脑膜炎奈瑟菌 C.梅毒螺旋体 D.溶血性链球菌 E.变形杆菌

468.下列哪项不属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D A.变态反应

B.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C.肾毒性 D.骨髓抑制 E.耳毒性

469.下列哪种药物不宜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合用D A.氨苯蝶啶 B.乙酰唑胺 C.阿米洛利 D.布美他尼 E.螺内酯

470.氨基苷类抗生素引起的急性毒性反应与何离子的结合有关B A.K+ B.Ca2+ C.Clˉ D.Na+ E.Mg2+ 471.克拉维酸与阿莫西林配伍应用的主要药理学基础是E A.可使阿莫西林口服吸收更好

B.可使阿莫西林自肾小管分泌减少 C.可使阿莫西林用量减少,毒性降低 D.克拉维酸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 E.克拉维酸可抑制β-内酰胺酶

472.下列哪项不属利福平的不良反应D A.过敏反应

B.胃肠道反应 C.肝损害

D.周围神经炎 E.流感综合征

473.异烟肼抗结核杆菌的作用机制是A A.抑制细菌分枝杆菌酸的合成 B.影响细菌胞质膜的通透性 C.抑制细菌核酸代谢 D.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E.抑制DNA 螺旋酶

474.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的抗真菌药是A A.氟康唑 B.制霉菌素 C.酮康唑 E.灰黄霉素

475.利福平的抗菌作用机制是D A.抑制细菌分枝菌酸的合成 B.抑制细菌叶酸的合成 C.抑制细菌DNA 螺旋酶

D.抑制细菌依赖于DNA 的RNA 多聚酶 476.氟康唑抗真菌的作用机制是B A.阻止核酸合成

B.抑制细胞膜类固醇合成,使其通透性增加 C.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抑制蛋白质合成

477.下述氨苄西林的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D A、耐酸可口服吸收

B、本品注射剂较多引起过敏反应 C、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抗菌作用 D、对产酶金葡菌有效 E、对绿脓杆菌无效

478.耐金葡菌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是A A、苯唑西林 B、氨苄西林 C、阿莫西林 D、羧苄西林 E、哌拉西林

479.细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是A A、细菌产生了水解酶

B、细菌细胞膜对药物通透性改变

C、细菌产生了大量PABA(对氨苯甲酸) D、细菌产生了钝化酶 E、细菌的代谢途径改变

480.主要由于克拉维酸具有下列哪种特点使之与阿莫西林等配伍应用B A、抗菌谱广

B、是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 C、可与阿莫西林竞争肾小管分泌 D、可使阿莫西林口服吸收更好

E、可使阿莫西林用量减少毒性降低 481.多粘菌素的抗菌谱包括C A、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 B、厌氧菌

C、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绿脓杆菌 D、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耐药金葡菌 E、结核杆菌

482.抗结核药中抗菌谱窄的药物是C A、异烟肼 B、利福平

C、对氨基水杨酸 D、乙胺丁醇 E、利福喷丁

483.不具有抗螺旋体作用的药物是D A、青霉素 B、四环素 C、红霉素 D、异烟肼

E、以上都不是

484.可产生球后视神经炎的抗结核药是A A、乙胺丁醇 B、利福平C、PAS D、异烟肼

E、以上都不是

485.异烟肼体内过程的特点是C A、口服易被破坏

B、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C、乙酰化代谢速度个体差异大 D、大部分以原形由肾排泄 E、以上都不是

486.下列疾病中,哪一条应排除在头孢菌素的适应征之外D A、克雷白菌肺炎

B、奇异变形杆菌败血症

C、金葡菌产酶株所致软组织感染

D、金葡菌耐甲氧西林株(MRSA)所致的周围感染 E、大肠杆菌性胆囊炎

487.特非那定与依曲康唑联合应用可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下列叙述中哪一条是错误的C

A、表现为Q-T间期延长

B、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

C、特非那定阻挠依曲康唑的代谢引起药物积聚 D、依曲康唑影响特非那丁正常代谢所致 E、两者不宜联合应用

488.阿司咪唑与红霉素合用可诱发心脏毒性的原因是C A、阿司咪唑使红霉素消除减慢而潴留

B、两者竞争蛋白结合,阿司咪唑血浓度升高 C、红霉素干扰阿司咪唑正常代谢 D、两者竞争排泌而致血药浓度升高 E、以上各点因素均存在

489.下列药物中哪个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C A、阿莫西林 B、阿米卡星 C、克拉维酸 D、头孢噻吩钠 E、盐酸米诺环素

490.红霉素与阿斯匹林合用易致哪些不良反应D A、锥体外系反应 B、体温过低 C、尿失禁 D、听觉减退 E、低钾血症

491.杀菌抗生素的广谱抗菌谱中包含对结核杆菌有效的药物是B A、万古霉素 B、链霉素 C、磷霉素 D、多粘菌素B E、庆大霉素

492.仅对浅表真菌感染有效的抗真菌药是B A、制霉菌素 B、灰黄霉素 C、两性霉素B D、克霉唑 E、酮康唑

493.抗病毒药不包括C A、金刚烷胺 B、阿昔洛韦 C、氟胞嘧啶 D、阿糖腺苷 E、利巴韦林

494.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的咪唑类抗真菌药是D A、克霉唑 B、咪康唑

过度使用抗生素整改措施
《过度使用抗生素整改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