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整改措施

医疗差错科室整改措施(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15 08:37:56 来源:整改措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医疗差错

医疗差错

医疗差错,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确有过失,但经及时纠正未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或未造成任何后果的医疗纠纷。

依《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医疗事故的后果必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如残废、伤残、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对于没有达到事故程度的医疗过失,均应认定为医疗差错。换言之,医疗差错与医疗事故的特征基本相同,两者之间的唯一不同是损害后果程度上的差异。

例如,某医生为一胸腔积液的病人施行胸腔闭式的引流术,术前未认真检查器械,结果术中将金属吸引器抽口掉入患者胸腔。后开胸取出抽口,病人恢复良好。本例手术医生疏忽大意,未检查器械,应认定为确有过失,但只是给病人造成了增加痛苦、延长治疗时间等后果,没有导致功能障碍以上的损害,不符合医疗事故的特征,仅构成了医疗差错。根据所造成的后果不同,又可将医疗差错全分为一般医疗差错和严重医疗差错。

1.一般差错。一般差错是指未给病人造成任何后果的差错。

例如,某护士在治疗中误将甲床的80万单位青霉素给乙床病人注射,而将乙床的8万单位庆大霉素给甲床病人注射,出现了交叉治疗的错误。注射后及时发现,立即报告医生,做好紧急抢救的一切准备,医护人员守候在乙床病人的身边。恰逢乙床病人对青霉素不过敏,一场虚惊之后,病人安然无恙。从护理技术方面来说,这种药物的交叉注射是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的不细心或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只是未给患者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故属于一般医疗差错。如果患者乙对青霉素过敏,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那就不属于一般的医疗差错了。

一般医疗差错,是在诊疗过程中,因医务人员的过失,发生了一般性的错误,但责任者能实事求是地及时报告和处理,对患者未造成危害,无任何不良后果者。

2.严重差错。严重差错是指医疗过失已给病人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的差错。后果可表现为各种方式,如增加痛苦、延长治疗时间、扩大经济支出、遗留手术瘢痕、出现不适症状、产生轻度并发症或后遗症等。

例如,某医院产科助产士,在给一产妇接生时,由于业务能力一般,临床经验不足,虽然产妇出现了一系列较为明显的子宫破裂的先兆,但该助产士仍然没有想到有子宫破裂的可能,也未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病人子宫破裂。幸被上级医生及时发现,经紧急手术,缝合了破裂口,母子平安,没有出现严重后果。本例助产士有技术失误,但经上级医生的弥补,没有给病人造成严重的损害后果,只是增加了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属于严重医疗差错。

严重医疗差错,是在对患者的诊疗过程中,确因技术水平不高或技术设备不足,发生

1 误诊,延误治疗时间,给患者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未酿成不良后果者;或出现医疗方面的过失,但被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虽未造成后果,然而就医务人员的工作而言,也是一种严重差错。

区别严重医疗差错和一般医疗差错的关键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造成一定影响的属严重医疗差错,未造成影响的属一般医疗差错。

医疗差错界定标准

1、临床科室 一般差错:

(1)应邀会诊科室或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单8小时内、急诊会诊30分钟内未到申请科室会诊者。

(2)未及时执行上级医嘱指示,对诊断、治疗有影响者。

(3)体检遗漏重要阳性体征或未认真观察、记录病情变化,对必要的辅助检查不及时而导致误诊者。

(4)未记录有药物过敏史,或漏开过敏试验,而导致误用过敏药物。 (5)申请单书写不规范,申请目的不明确,导致误检、漏检者。

(6)检查、治疗中,因技术和责任因素造成断针、断管等未取出,但对人体未造成影响者。

(7)伤口、体腔内留置引流条(管)未适时取出者。 严重差错:

(1)拒收、推诿患者,致使病情恶化,增加患者痛苦或延误患者检查、诊断、治疗者。 (2)各种诊疗操作(如胸、腹、骨髓穿刺,内窥镜检查等),未按《常见疾病诊疗规范》进行,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3)各种检查或术中误伤重要组织、器官者。

(4)因误诊或主观臆断而致治疗原则差错,延误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 (5)对急症、危重患者未能优先诊治,或对危重患者随意转送而延误诊治者。 (6)对危重病员实施抢救或特殊检查,出现危象时医师不在场者。 (7)用药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而未及时停用者。

(8)对术前检查准备不充分或手术指征掌握不准,而轻率地实施手术。 (9)外科手术止血不完善,导致术后继续出血较多,需经二次手术止血者。

(10)体腔或软组织内遗留纱布、器械等异物,但在未离手术室前发现而拆开伤口取出者。

2 (11)病理标本丢失,影响诊断治疗者。

(12)错下医嘱(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位、药名、剂量、用法、部位)已执行。 (13)对院领导和上级医师的指示不执行,违反规定影响诊疗工作的。

(14)急诊、危重患者会诊、抢救中,接到会诊通知单或电话不及时参加会诊、抢救者。

2、麻醉科 一般差错:

(1)低位椎管内麻醉未按常规操作进行致平面过高,出现呼吸抑制,经处理未发生不良后果者。

(2)硬膜外麻醉未按常规操作进行,致穿破硬脊膜或麻醉导管遗忘体内带回病房。 (3)因麻醉插管未按常规进行,致患者牙齿松动、脱落,咽喉部严重损伤; (4)麻醉不全,严重影响手术进行。

(5)急诊手术通知单送达后,30分钟内麻醉医师未做好麻醉准备者。 严重差错:

(1)麻醉科医生临床抢救患者时,遗忘重要器械、药品影响抢救者。

(2)麻醉科医生因术中玩忽职守致患者出现呼吸循环骤停,经抢救顺利恢复者。 (3)因麻醉穿刺未按正规操作造成气胸。

(4)麻醉科医生因不负责任造成无氧供给或二氧化碳潴留者。

3、手术室 一般差错:

(1)主要手术器械、药品准备不全,影响手术进行者。

(2)体腔关闭前未认真查对清点敷料、器械,增加探查次数而延长手术时间30分钟以上者(体内找到为医师差错)。 (3)使皮肤压伤或出现水泡者。

(4)因责任心不强,用热水袋或电极造成轻度灼伤者。 严重差错:

(1)因未严格查对,术中输错血或用错药。 (2)接送患者或手术前、后坠车、坠床。 (3)因交接班不严而误用未消毒物品。 (4)病理标本丢失,影响诊断治疗者。

(5)值班人员无故停止、拖延或推诿手术,影响手术按时进行。

3、检验科 一般差错:

3 (1)丢失或损坏标本不能检查者。

(2)错查、漏查检验项目或填错检验结果者。搞错标本而标本已处理不能复查者。 (3)错配或用错试剂,检验项目与申请项目不符合、报告结果错误者。 (4)未按规定时间发出报告,检验单填写不清或不规范。 (5)使用变质或未经校正的试剂,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者。 严重差错:

(1)所查项目不按规程处理,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以致延误诊断、治疗者。 (2)因工作粗疏,错发或遗失检查结果,影响诊断及治疗者。 (3)因不负责任损坏或丢失血、骨髓、脑脊液等标本者。 (4)贵重仪器因使用、保管不当,造成主要部件损坏者。

(5)值班人员拒查、推诿、拖延各种检验影响急诊治疗、抢救者。

5、药剂科 一般差错:

(1)工作粗疏,遗漏或发错品种者。 (2)因未按操作常规,自制制剂不合格。 (3)毒麻精神药品未按规定管理或帐物不符者。

(4)药袋或药瓶上的姓名、剂量、用法书写不清或贴错瓶签者。 (5)处方不符合规定,把关不严或擅自发出超限量药品者。

(6)因工作不慎,配错处方、发错药品,但及时追回而未用于顾客者。 严重差错:

(1)注有“急”字的危重病员的处方,未立即配发而影响抢救治疗者。 (2)凡配制大输液含有杂质,致顾客使用后有严重输液反应者。 (3)毒、麻、精神药品因管理不善、丢失或错发并已用于顾客者。 (4)因保管不善,造成药品/中药饮片发霉、变质、过期和失效。 (5)投、发错药(包括品种、剂型、剂量)已用于顾客者。 (6)临床药师审发不慎,造成不良反应。

6、理疗科 一般差错:

(1)开错处方,错误执行医嘱者。

(2)治疗时错置电极、部位或漏电,但伤及顾客较轻者。

(3)未遵医嘱而扩大紫外线照射范围,其红斑范围超过2cm2以上或6个生物剂量者。(4)因查对不严,用错药、打错针、电极极性错误,但无严重后果者。

(5)针灸遗漏主穴、配错穴位或针灸完后忘记取针带回病房或家中者。 (6)治疗中出现二度烧伤、电灼伤,面积大于0.5cm2,小于1cm2者。 (7)因封闭、针灸治疗造成小血肿(面积

(1)针刺治疗中造成气胸,不需外科治疗自行吸收者。 (2)治疗中出现二度烧伤、电灼烧,面积大于1cm2者。 (3)对诊断明确的禁忌患者进行错误治疗者。

(4)因保管、使用检修不当,造成贵重仪器主要部件损坏而不能使用者。

7、护理差错 一般差错:

(1)错抄、漏抄医嘱影响患者治疗者。

(2)错服、多服或少服药物、延后或提前两小时服药者。

(3)漏做皮试或观察结果,需再做者。错做或漏做各种临床处置者。

(4)采集血标本时,错抽、漏抽、抽错量、未加或加错抗凝剂、标本容器不干燥、溶血、凝血、以及标本未及时送检或损坏、丢失而需重新采血者。 (5)发生二度以下褥疮、烫伤,经治疗痊愈,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6)术前应禁食而未向患者交代,延误手术者。 (7)未备皮或备皮划破多处,影响手术、检查者。

(8)手术取下活体标本或各种急查标本未及时送检,影响诊疗者。 (9)由于手术物品准备不全,影响手术,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10)供应室发错治疗包或包内遗漏主要器械、发放过期物品或器械清洗或灭菌不彻底,培养有细菌生长等,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11)损坏或丢失重要标本,需重新采集者。 严重差错

(1)未做皮试注射青、链霉素等,皮试前未询问过敏史或阳性皮试结果未及时记录,已发生过敏反应但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者。

(2)错用或使用毒麻或特殊剂量的药物超过中毒剂量,出现毒性反应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3)将过期、污染、霉变的药物输入体内,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4)用血标本采集错误并已送血库者、取错血、输错血,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5)静脉注射时,将刺激性药物漏出血管,造成局部轻度坏死,面积小于3*3cm。 (6)发生二度以上褥疮、烫伤,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0.25%者。 (7)错写、错挂新生儿姓名、性别牌,导致新生儿错抱者。

5 (8)接产准备不及时、观察不仔细,导致产妇在待产床上分娩者。 (9)无菌操作中,使用未经消毒或过期物品,经及时处理未发生感染者。 (10)擅离职守或抢救配合不及时,有一定后果者。 (11)错用、漏用关键性药物,造成明显后果者。

(12)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未采取必要的措施,发生坠床,造成一定后果者。 (13)手术未认真清点纱布或器械,在未离开手术室前发现,需拆开伤口取出者。 (14)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造成环境或物品污染,影响工作者。

所以,医院、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不能因医务人员的诊疗护理过失,出现差错。否则,就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治疗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不能因为差错,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争议。

推荐第2篇:新农合医疗科室整改措施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新农合工作,确保参合农民利益,促进我院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有效降低就诊病人的医疗费用,规范新农合资金使用,针对我院新农合工作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特作以下自查与整改。

一、住院方面

我院新农合政策有些业务不是很熟练,存在违反规定现象,根据新农合病人住院标准,未能认真落实管理制度,在服务过程中致使住院过程中超标准用药,过度检查现象。

二、整改措施

1、加大学习力度,组织科室人员对新农合政策实施深入学习。

2、加强科室人员对新农合政策制度、进行掌握重视。

3、严格执行新农合政策有效整合资源,建立一系列相关制度。

4、建立自查自纠制度。完善制度,落实职责,科室负责人要对科室进行督查,结合科室特点,重点查医疗文书规范、超标准用药,过度检查现象,通过这些措施及时了解医德医风现状,做到边查边改。 我科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具体分析及整改措施。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各项关于新农合医疗制度的学习。一定会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切实搞好整改提高。

XX医院XX科室

2016年7月20日

推荐第3篇:护理差错整改措施

1.提高特别护理护士的综合素质担任特别护理工作的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本领和敏锐的观察力,这就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病情观察,恰当地给予护理处理,紧急情况下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及时、准确、规范地书写特别护理记录。

②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急救药品、器材要求班班交接,随时保持应急状态。

③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意识。对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操作中的高风险项目如吸痰、洗胃等要履行告知义务,将要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不但可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知情需要。

④熟悉特别护理工作中的业务与相关法律的密切关系,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法律知识,从一些典型实例中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尽职尽责地为患者服务。

2.规范特别护理记录的书写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之后,一切护理活动应遵守“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录做过的”。特别护理记录单中的抢救记录,护士可先写成草稿,抢救结束后,当班补记清楚,6h内完成,不能为书写而书写。要求记录忠于事实,做了就必须写,确保各种记录的及时、准确、完整,禁止漏记、错记、主观臆造和随意篡改等。

3.加强特别护理工作的管理只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合理的工作流程,才能使特别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人员从仪表、语言、行为到操作、抢救配合等整体化一。特别护理工作应指派2年以上护龄的护理人员担任,指定2名有经验的护士负责特别护理质量的控制,一名负责日常特别护理工作,一名负责特别护理记录的书写。护士长经常抽查特别护理质量,及时进行讲评,每次特别护理结束后召开特别护理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指出不足。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总之,特别护理中的每个环节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各样潜在的医疗纠纷,面对“举证责任倒置”,护理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项医疗工作制度,充分落实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医 学全,在线.搜集.整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不断提高对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推荐第4篇:科室整改措施

科室整改措施

针对近期发生的医疗安全事件,科室内部高度重视,大科主任、大科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专业组长不同层面多次碰头、开会,且在全科会上反复多次强调,医疗安全是医院、科室的重中之重,时刻不能松懈。同时,认真检讨工作流程中的各种环节,查找漏洞,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互相协作,优化工作流程。通过认真检讨、不断总结,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一.安全意识

医院领导多次强调,医疗安全是医院、科室发展的根本,没有医疗安全,无论技术有多高,态度有多好,都不可能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于每一个医护人员个人而言,医疗安全意识必须常记心中,一旦出现安全事件,个人、科室、医院都会承受极大的压力,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处理,身心俱疲,正常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全科医务人员必须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二. 高度的责任心

我们从事的医疗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之所以崇高,是因为我们在救死扶伤,在挽救患者的生命,生命所托,责任重大。稍有闪失,都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后果。只要我们在工作岗位上,必须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一刻也不能松懈,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戒骄戒躁。我们的每一个医嘱,每一个操作,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如果出现失误,也可以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致命的后果。只有认真

的工作,工作顺心,才会享有舒心的生活。全科医务人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三. 医疗制度

医疗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正因如此,国家、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医务工作者,很多制度都是有血的教训的,我们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防范于未然。全科医生和护士,每一个人都应该熟悉各项医疗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规范自己的医嘱、手术操作、护理操作。

四. 医疗技术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医学不断前进,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才能用最好的医疗手段造福人民,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疾病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要想作好我们的工作,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

针对此次事件,按照医院的要求,科室内部对责任人xxx作出以下处理:1,在科室内部作出深刻的认识,反思,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2,本人奖金系数下调xx,为期半年,视工作业绩半年后再作调整。

推荐第5篇:护理差错整改措施会议记录

10月30日下午,护理部召开了三季度护理质量及护理差错讨论分析会,针对三季度质量检查结果及上报的护理差错进行充分讨论分析。会议由护理部曾娟主任主持,全院护士长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各质控小组组长对三季度质量检查结果进行了详细汇报,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护理部曾娟主任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共性问题、真实差错案例进行通报及点评,重点对如何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落实查对制度,防范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差错原因,弥补漏洞,提出改进方法,进一步规范我院护理人员行为,提高管理成效,为保证护理安全奠定基础。会议讨论的非常热烈,护士长们踊跃发言,交流彼此管理经验。护理部也将各科室存在的个性问题下发整改单,限期整改。通过此次讨论分析会,使护士长更加明确了在护理质量中的管理职责及管理的方向,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推荐第6篇:09.2.2科室整改措施

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措施

(耕保科)

按照局党组的工作安排,结合耕保科工作实际,为进一步搞好廉政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为用地单位服务,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特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一、充分认识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根据局党组《关于2009年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特别是听了翟局长的动员讲话,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对机关作风建设起到重要的意义,推动我们干部队伍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二、把机关作风建设落实到实处

耕保科主要负责年度建设用地指标的落实,区域内城市建设用地征收、村民建房报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等工作,该项工作专业性强,任务重,为了认真履行职责,我们将把握好每个环节,使思想作风建设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应变能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规范工作程序,加强业务素质,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博山人民服务。

一是要努力学习、打造良好形象。掀起学习理论、学习业务的新高潮,不断拓展新知识,用丰厚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处理疑难问题的能力,树立良好的机关人员形象。

二是要强化服务意识,服务于山城人民。发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彻底解决“职责不清,效率不高、工作不落实的问题”,使每项工作,每件事都有人管、有人抓,今天能解决的问题决不拖到明天,用地单位一趟能够办完事决不让用地单位跑两趟,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用地单位解释清楚,不推诿、不扯皮,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用地单位提供热情、周到、及时、规范、满意的服务。

三是要严格制度落实,确保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严格执行我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事请假,不迟到、不早退,杜绝工作日中午饮酒,保证工作时间,不让违规违法的事情在耕保科发生,不让耕保科每一位同志掉队,以积极的态度、认真的作风努力完成2009年各项工作任务。

四是要廉洁高效,树立良好机关作风。按照签订的《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机关作风建设责任书》的要求,切实加强勤政廉政教育,积极开展联合预防职务犯罪活动,使耕保科全体人员进一步增强自律意识,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并接受全局人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全科人员要形成比工作、比干劲、讲廉洁、讲奉献的良好风气。

二○○九年二月二日

推荐第7篇:医疗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

为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预防医疗缺陷、差错和事故发生,及时有效处理医疗纠纷,杜绝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委员会。由院领导、院办、医务部、护理部、计划财务处和安全保卫处组成,委员会下设监控办公室,挂靠医务部。负责组织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监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等实行情况。

2、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由业务院长、医务部、护理部及各科室专家和外院专家组成,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对医疗缺陷、差错和事故进行分析、论证和定性工作,提出整改意见,修订和完善有关医疗安全各项制度。

3、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由专职人员组成,挂靠医务部,受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委员会直接领导,及时受理并处理各种投诉及医疗争议。

二、医疗事故防范

1、强化安全医疗教育。每年定期组织全院职工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培训,不定期地进行医疗安全、质量意识教育,及时传达上级卫生部门的有关医疗安全方面文件和各项规定。

2、建立和健全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有章可循的关健,尤其是首诊负责制、急诊抢救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死亡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重视病历书写质量,病历保管规定,规范填写病人知情同意书。要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植入物准入的管理。

3、落实各科室医疗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科室成立医疗安全小组,制订相应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经常开展以科室为单位安全质量活动,规定每月底向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办公室报告一次医疗缺陷、差错、事故或存在不安全因素,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三、医疗事故处理

1、当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争议时,当事者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4小时之内向医疗服务监控办公室或总值班汇报,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有关情况向监控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汇报,发生医疗事故的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应在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

2、已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的,当事人在按规定程序上报同时,由科室或院部组织最强技术力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3、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对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反应,有关人员应及时报告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并组织有关人员会同患方对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需检验的,由双方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

4、对发生患者死因不明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告知患方在规定时间(患者死亡后48小时,如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延缓7日)内提出尸检申请,拒绝尸检的,应让患者家属签字;如拒绝签的,院方应当如实记载,并记录在场的其他证人。

5、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当事人必须将事情详细经过以书面形式陈述,经科室讨论,分析原因,写出定性结论,并以书面形式在2天内交医务部,并提交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予以责任认定和提出整改措施。

6、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人员要及时到位,一方面接待患者或家属,了解情况,告之处理程序。另一方面向责任人了解情况,当事人和所在科室负责人务必积极配合。在处理期间,当事人和科室负责人不准请假外出,并有责任在鉴定会和法院审理时出庭,必要时当事人暂停执业行为。

7、发生较大医疗纠纷时,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确保医护人员人身和公共财产安全,安全保卫处有关人员要迅速到达现场,如遇矛盾激化或事态扩大,立即报警,同时向合肥市医政处报告。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处理程序

1、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接待投诉者,将投诉的情况填写《登记表》并告知答复时间(一般一周内),而后向科室责任人了解情况,由责任人写出详细书面说明书(一般2日内),反馈科室经讨论后由科主任写出书面说明并予以定性,上交安全医疗管理委员会讨论定性后,由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告知投诉者。

2、解决双方医疗纠纷争议途径:告诉患者或家属可以通过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医学会鉴定后解决;第三条途径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投诉处理管理制度

1、医院设立专门管理部门负责患者的投诉接待工作,有工作规范与记录文件,对投诉的问题应及时与相关科室部门通报,对重大事件投诉的信息迅速报告院领导。

2、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建立适宜的投诉处理流程。

3、通常一般问题应在一周内予以答复,若因问题复杂须增加时间进一步调查时,应事先向投诉者告知.。

4、对投诉问题的处理及整改意见,及时向科室反馈与落实情况。

5、医院应对投诉事件进行定期分析,要从医院管理的机制、制度、程序上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时件重复发生。

6、建立完善医患沟通体制,增强医患交流,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交流用语通俗易懂,增强沟通效果。

医疗投诉登记处理程序

1、医疗投诉由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负责接待工作。

2、接待者将患者或家属投诉的事由、意见、建议记录在登记表上,并告知答复时间。

3、将登记表交给当事人写出书面陈述后,交科室讨论,并由科主任写出定性结果于2日内交回交医务部。

4、医院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院领导或院安全医疗管理委员会讨论,提出定性结论和整改意见。

5、由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在一周内将处理意见告诉患者或其家属,如有不同意见,同时告知其它解决途径。

6、将整改和处理结果反馈科室和当事人。

为落实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保障我院医疗、护理安全,保护医务人员及病人合法权利,结合我院具体工作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医疗事故防范措施

(一)必须严格遵守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建立学习制度,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1—2次法律、法规培训,对新录用的医务人员进行岗前法律法规学习。

(二)严格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关于病历书写及管理要求,保证病历资料客观、真实、完整性。

(三)在医疗活动中完善告知义务,病人享有知情权。知情范围: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预计费用。在病人或家属充分知情的条件下自愿做出同意选择,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如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实验性临床医疗、新技术等应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由其法定代表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由其近亲属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无法签字的情况下,可有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被授权人签字。在病人就医过程中病人或家属选择拒绝治疗、拒绝检查、自动出院,医务人员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其后果的严重性,并履行知情签字手续。

(四)医院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接待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有关政策法规,社会知识和医学心理知识,能恰如其分的实施相应对策,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使纠纷得到合理解决。

(五)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发现医疗纠纷或可能发生医疗纠纷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8小时内向医务科及主管院长汇报,医务科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院长汇报。

(六)发生或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务人员应采取积极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病人的损害。

(七)医疗事故、纠纷发生后,应在医务科长主持下对病历及有关输液、输血、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实物进行封存、保管、送检。

(八)对死亡原因有异议的,应建议在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体解剖,以明确死亡原因。

二、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及处罚规定

(一)科内自行协商解决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方法之一,也是首选方法。

1、发生一般医疗纠纷,科室及当事人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积极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主动和患者进行协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谅解,化解矛盾。

2、科内解决问题,涉及到有关财力、物力,由科室及当事人承担。

3、科室发生医疗纠纷后应及时报告主管院长及医务科,并将处理结果以文字形式连同协议书共同上报医务科备案。

4、凡科室自行解决的医疗纠纷,医院不再给予科室及当事人任何处罚,但科室及当事人应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整改意见,上报医务科备案,科室应给当事人适当的处罚。

(二)院级解决医疗纠纷程序及处罚意见

1、医疗纠纷发生后,科室协商解决未果或重大医疗事故应及时上报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进行院级解决,院级解决纠纷途径有院内协商解决;盟市、自治区级医疗鉴定、各级法院诉讼三种渠道。

2、院级协商解决:在主管副院长的指导下,医务科、护理部在科主任、护士长的积极配合下,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必要时可召开院技术委员会进行医疗护理技术分析及鉴定,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技术分析鉴定结论,实事求是向患者进行耐心解释,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在公开、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下,与患者达成协议,如需对患者进行适度的经济补偿时,应与患者签署协议书,并对当事人及科主任、护士长、科室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3、凡医院协商不妥或较为严重的医疗纠纷应上报盟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在主管院长的指导下医务科组织相关科室主任级当事人积极进行有关材料及应诉准备,参加各级医疗事故鉴定会。经鉴定不属医疗事故的,当事人、科主任(护士长)、科室不受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如鉴定为医疗事故,医院应根据事故等级及责任程度给予患者相应的经济补偿,同时对当事人、科主任(护士长)、科室相应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4、凡患者诉讼到法律部门的医疗纠纷,应积极配合法律机关调查、取证、应诉,判决结果医院不负有责任时,当事人、科主任(护士长)、科室不受任何处罚,如确负有责任的,当事人、科主任(护士长)、科室应受相应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加强超声医疗服务规范和安全防范刻不容缓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关医师的各种法律已经开始实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

35、336条、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尤其是4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规定”,明确规定了在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适用“举证倒置”原则,即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已于9月1日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取消了技术事故和责任事故的区别。一时间各种媒体对医疗纠纷的报道剧增,拟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的医疗纠纷数量迅速增加。在这样的大气候下,超声专业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近年来超声专业飞速发展,新技术日新月异,诊断、治疗全面开展,为掌握这些新技术,大家正在不断努力学习和探索;二是超声开展项目越来越广,涉及全身各部位、各脏器,已成为临床首选诊治手段之一,尤其是外、妇科术前必查;三是超声检查病人多,时间紧,要求在半小时内报告,而且大多数是单兵操作,几乎没有放射科的集体读片报告制度。然而超声报告却是医疗事故鉴定中的重要证据之一。因此,超声工作者普遍感到超声这一新兴专业变成了一项高风险职业。对新的形势,如何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超声医疗服务规范和安全防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分析涉及超声的常见医疗纠纷类型,主要表现为:

(1)误诊、漏诊:例如将肝右叶直径1cm的稍增强团块诊断为“肝血管瘤”,并告诉患者不需要进行治疗。3个月后,肿块明显增大并确诊为肝癌。患者投诉:因超声误诊延误了诊断与治疗,要求赔偿。又如一例产前超声检查3次,均诊断为“胎儿未见明显异常”,出生后发现婴儿缺少一侧上肢。患者的律师认为:超声医生能发现脐带绕颈,却发现不了整个上肢的畸形,存在明显过失,已侵犯了孕妇作为一个消费者的知情同意权和终止妊娠的选择权,医院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涉及费用问题的医疗纠纷:例如停经35天超声检查,子宫内发现小无回声区,两侧附件区未发现异常,结合尿妊娠试验阳性,超声提示早孕可能,建议半月后复查。半月未到,已发生宫外孕破裂出血。患者以超声误诊为由,要求赔偿。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药流的广泛应用,患者和临床要求超声确定早期妊娠的时间有了明显提前,患者发现经期稍有延期,即来就诊。此时,诊断早期妊娠的超声征象尚未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超声诊断早期妊娠,尤其与异位妊娠的鉴别诊断难度很高。

(3)因为超声报告表述和书写上的不规范导致的医疗纠纷:有些超声报告表述过于简单,有提示无描述或提示和描述不符;有些报告直接下病理诊断;有些超声用语,如“„„未见明显异常”使用已成常规,但是仅根据几个断面和测量数据,就下此诊断,值得商榷。

4)将一次性处理的针具和导管多次重复使用,由此引发医疗纠纷。 如何面对这一现实问题,是超声医生应当考虑的问题。必须强化依法行医的意识,全面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在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

(1)严格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医疗规范[1,2],包括医疗操作规程、医疗服务规范和医疗行为规范。追究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民事责任的前提是医疗过错的存在,只有严格执行了医疗规范,才能尽量避免医疗过错。

(2)改“无限责任报告”为“有限责任报告”。还举前面那个案例,在常规灰阶超声时,仅根据胎位、胎盘、羊水、双顶径、股骨长度、胎心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即提示“胎儿未见明显异常”。出生后却发现先天性心脏病等畸形。患者常责问这些算不算“异常”,据此认为侵犯了患者知情同意权和终止妊娠的选择权。这就引起了我们的反思,这句术语有两个问题:①明显和不明显如何界定;②胎儿也有全身各部位各脏器,仅查了常规几个指标,显示正常,难道就能断定未查的部位不会存在“明显异常”?因此,这样的报告等于承担了无限责任。这种表述上的缺陷,极易导致医疗纠纷。我们建议只对规范上指定的检测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承担责任,必要时还可提供所采用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而对未检测的部分是否正常,不能承担责任,换句话说就是只承担有限责任。

(3)使用计算机图文工作站,规范超声报告。

(4)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于9月1日执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在超声引导介入诊断治疗时十分重要。在超声医生如实告知的情况下,患者或家属具有相对的选择权,即同意或拒绝治疗。如同意治疗,应签署手术同意书和一次性针具确认书。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应对和防范,提出我们的看法,与各位同道商榷。

医疗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一、各科室均应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本人或他人及时登记所发生的差错事故(登记项目:记录日期、病人姓名、住院号或门诊号、诊断、发生经过、发生时间、发现人姓名、发现时间、科室讨论及定性意见、讨论定性日期、登记人姓名、科室负责人签名)。科室负责人应经常检查差错事故的记录。

二、发生差错事故后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旌,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三、各科室每月向医务科或护理部报告一次医疗安全基本情况。发生严重差错、事故或医疗纠纷,责任者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由科主任或护士长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和院领导,重大医疗事件医院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者,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四、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有关记录、检查报告,不得涂改,要认真保管不得丢失,以备封存。造成事故的药品、血液、器械、病员的标本等均应妥善保存,不得擅自销毁,以各鉴定。

五、各科室应在一周内对所有的医疗差错或事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找出原因,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作出初步的定性和处理意见,科室定性困难时可请医务科或护理部成员参加。严重差错或事故必须以医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定性意见为准。医疗纠纷必须作出原因定性(包括差错、事故定性原因)。严差、事故的定性和医疗纠纷的原因定性原则上不超过2个月,特殊情况需说明原因,不超过半年。

六、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做到定性准确无误,在讨论时应注意倾听当事人的意见,讨论前本人到场说明事件发生的经过,并允许个人发表意见。决定处理时,领导应做好思想工作,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七、医疗事故的处理参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行。

八、一般差错,每月组织一次讨论,并上报医务科或护理部。

九、医务科或护理部每季度汇总全部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情况,并向院长作出分析报告,向全院通报发生情况。着重于缺陷、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管理缺陷等的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医院应每半年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安全基本情况。

附: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l、医务人员应加强医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对工作极端负责。

2、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技术要精益求精。

3、充分发挥二级质量控制网络的作用,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把好质量关。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5、加强后勤保障工作。

6、各科室每月必须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分析讨论本月的医疗安全情况。找出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做

功能科B超室院产科超声医疗风险防范策略

徐佰成

随着超声技术在基层医院妇产科的广泛应用,超声诊断在产科临床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首选影像诊断手段。由于人们对胎儿畸形产前超声检查寄予极大期望,也随着人们法制观念、自我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近年来医患纠纷亦呈上升趋势[1],而产科的医疗纠纷在国内外总医疗纠纷中所占比例均较大[2],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或间接与超声检查有关。因此,基层医院产科超声医疗风险日趋突显,预防和控制医疗缺陷、防范医疗风险已成超声科医务人员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基层医院产科超声医疗风险防范策略探讨如下。

一、产科超声医疗风险的医源性因素

1.法律意识不强,医疗告知不当:部分超声医师法律意识不强,对从事超声诊断所需掌握的法律法规知识浅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或没有根据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对目前所处的法律环境认识不清,也就不能很好地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如对孕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时,往往只重视胎儿有无畸形,而常忽视孕妇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所赋予她的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等;少数医疗机构因历史原因、客观条件,仍然存在超范围执业情况,未能严格按《执业医师法》所规定的执业范围持证上岗、依法行医;我国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对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行为作出了统一的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医院未对孕妇明确告知产前超声检查畸形儿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风险性,未让孕妇阅读、签署产前胎儿超声检查知情同意书等。法律环境是客观存在的,超声医师任何不当言行均有可能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 2.落实医疗制度不到位,医患沟通不和谐:医疗制度是保证正常医疗工作秩序、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保障。有的医疗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或管理基础薄弱、管理环节存在漏洞,致使科室管理制度“仅上墙、不落地”。极少数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粗疏,在位不尽心,在岗不尽职,有章不循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急诊、会诊不及时,不履行首诊负责制,病史查对不认真,检查时与旁观者闲聊、长时间接听电话,甚至脱岗;服务态度粗暴、语言生硬;不注意保护孕产妇隐私;很多医院现行的“快餐”式或“流水作业”式超声检查,与孕产妇的必要交流十分缺乏,该问的不问或说话不严谨、随意轻率解释。

3.操作技术不规范,质控建设滞后:由于基层医院大多装备中、低档超声诊断仪,其分辨力较差,不能清晰显示胎儿某些结构;也由于超声检查工作的特殊性,在检查过程中单独作业;而从业队伍专业执业医师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其原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3]。一些医院对低年资医生指导不力、把关不严,过于放手、疏于管理。少数从业人员既缺乏正规培训,又忽视业务学习,操作技术不规范、技术水平有限。目前我国尚无具法律效力、可操作性强的全国性产前超声检查原则与指南;大多数基层医院尚未开展超声诊断质控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科超声医疗风险的防范。 4.与临床医师沟通少,检查时间不恰当:超声检查与临床密切相关,惟有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对声像图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才能作出正确诊断。由于与临床医师沟通少,部分临床医师对超声检查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如:早孕期不能经阴道超声检查,否则会引起流产;孕周越大,胎儿显像越清晰;三维超声比二维超声诊断率要高得多,等等。这就致使不少高危妊娠(如高龄、双胎)孕妇错失早孕期经阴道超声检查时机,待中晚孕期再作超声检查时就无法获知胎儿颈项透明层、胎盘绒毛膜性等原始资料,给诊断及鉴别诊断造成困难。孕妇到中晚孕期才来首次超声检查,往往受胎位固定及羊水量、胎儿骨骼声影等影响,可能漏诊胎儿肢体畸形等;临床医师对三维超声的宣传不恰当,则会引起孕妇的误解。临床医师对超声诊断报告的解读水平和态度,也会影响孕妇的情绪。

5.日常工作量过大,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一些医院超声科人力不足,人均工作量大,医生过度劳累。在时间紧、任务重时尤为突出,往往形成争完成、重速度,无足够时间对每个胎儿的重要器官和结构(包括手足)进行逐一细致的检查,从而匆匆检查、草率“拍脑袋”式报告,以致出现错认、漏观、漏诊、误诊等现象。而超声检查胎儿畸形如发生判断失误,一方面可能漏诊严重的胎儿畸形;另一方面,又可能因误诊而将一个健康的胎儿置于死地! 这些可能出现的风险几乎使从事这项检查工作的每位超声医生如履薄冰,心理压力过大,易发生职业倦怠。而一旦出现职业倦怠,医务人员就会丧失工作热情,效率低下,对患者态度冷漠,甚至诱发医疗差错和事故[4]。

6.就诊流程不便捷,人文关怀未体现:超声科日常就诊量大,诊室有限;医院未能为孕妇提供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和方便快捷的服务流程,缺乏人文关怀。导致候诊区拥挤、秩序混乱,环境卫生差、空气质量不佳,候诊时间过长,容易造成孕妇烦躁,平添怨气,往往由此引发医患矛盾。

二、产科超声医疗风险的防范策略

1.全面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切实规范执业行为: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事业的方针之一,也是医院防范医疗纠纷的一条重要措施。因此,认真学习落实法律法规,切实执行各项操作规范,是避免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的根本保障[5]。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强化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技术准入、技术标准管理,严格禁止基层医院作胎儿性别鉴定。要求医务人员在工作的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医疗诊疗规范和常规,依法行医的服务观念需时刻牢记。

2.强化业务学习及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整体业务素质:医疗质量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基础。也只有患者满意,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高,服务态度好,诊疗质量就高,医疗纠纷也就少。因此加强超声科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力度,强化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防范产科超声医疗纠纷的一条重要经验和措施[5]。如对新员工岗前培训、基本操作培训、考核;全科人员进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超声诊疗规范和常规、超声专业知识及技术新进展等理论培训;科室要统一按照《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产前超声检查规范》、《妇科和产科超声检查指南和报告书写示范》的技术要求开展日常工作。产前超声检查应向孕妇明确告知如下三项内容:①产前超声检查前告知孕妇及家属超声检查的局限性、时限性和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可预测性,使孕妇及家属对超声检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②检查胎儿畸形的最佳时期是在孕18~24周,每次胎儿检查的重点内容和间隔应当告知。③超声诊断报告中,阳性结果要有图像和文字记录。因胎儿、孕妇等因素导致对胎儿解剖评价受限制的情况,要记录在报告上,必要时应口头报告并于报告单上写明需进行随访检查。报告书写要规范,强调实事求是,能看什么,看到什么,未看到什么,均应详细记录,并清楚地告诉孕妇。例如:这次检查未能显示胎儿唇部,报告中就应如实注明胎儿唇部因什么原因(如胎位)显示不清。最好能对全部畸形儿及疑难病例进行产后、术后随访并定期讨论分析,及时总结提高。同时要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把握好各次胎儿产前超声检查的时间安排。

3.建立基层医院与上级产前诊断中心的经常联系制度:基层医院虽然不具备产前诊断资质,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医院又要完成极大多数孕妇的胎儿超声检查工作。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基层单位如仅满足开展卫生部规定的6种胎儿畸形常规产科超声诊断,显然已不能满足临床及广大孕产妇要求,更不会减少产科超声医疗纠纷。如胎儿手、足畸形对基层医院虽然未作产前必须诊断的要求,但一旦漏诊则极易导致医疗纠纷。因此,我们应本着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每一例胎儿超声检查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胎儿严重畸形的漏、误诊。只要我们掌握好正常胎儿解剖学、胎儿发育异常发生发展规律、扫查显示正确切面、在合适孕周按规范仔细扫查观察,能对引起胎儿解剖结构形态较明显改变的大部分畸形作出初步诊断,至少可建议进一步检查,为降低缺陷儿出生把好基层关,也可有效地预防医疗纠纷。

为了基层医院更好地开展胎儿超声检查工作,建议建立基层医院超声科与上级产前诊断中心的经常联系制度。基层医院超声科将产前超声筛查发现的可疑异常胎儿者及时建议转上级产前诊断中心会诊,上级产前诊断中心则定期将确诊意见予以反馈,以促进基层医院超声筛查技术的提高。 4.增强医患沟通,体现人文关怀:随着生物医学模式逐步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生命伦理学的兴起,要求医务人员在为孕产妇检查过程中,既要考虑生物学因素,又要重视社会心理因素[6]。沟通是心灵的桥梁,工作中,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每一个细微表情、动作,对患者都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应在检查过程中边询问孕妇本次妊娠情况、有无异常妊娠史,边介绍这次超声检查胎儿显示情况,并作必要的解答。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充分体现对孕产妇的人文关怀,才能取得孕产妇和家属的理解与支持。若将人文精神与医疗行为融为一体,可从客观上有效地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5.改善就诊环境,优化服务流程:医院要对超声科合理布局,设置导医分诊台、电子叫号系统,为孕产妇提供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和方便快捷的服务流程,尽量缩短候诊时间;对于急诊病例,及时启用绿色通道;有条件者可在候诊区为孕产妇播放背景轻音乐、胎儿生长发育、胎儿超声检查及其局限性的科普宣教录像或展板,提供免费书报等。同时,医院也要为超声科医务人员提供一个便捷、高效、安全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工作条件,以构建和谐、文明的医疗保健服务环境,更好地为广大孕产妇服务。

推荐第8篇:医疗差错事故制度

一、各科室均应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本人或他人及时登记所发生的差错事故(登记项目:记录日期、病人姓名、住院号或门诊号、诊断、发生经过、发生时间、发现人姓名、发现时间、科室讨论及定性意见、讨论定性日期、登记人姓名、科室负责人签名)。科室负责人应经常检查差错事故的记录。

二、发生差错事故后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旌,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三、各科室每月向医务科或护理部报告一次医疗安全基本情况。发生严重差错、事故或医疗纠纷,责任者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由科主任或护士长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和院领导,重大医疗事件医院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者,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四、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有关记录、检查报告,不得涂改,要认真保管不得丢失,以备封存。造成事故的药品、血液、器械、病员的标本等均应妥善保存,不得擅自销毁,以各鉴定。

五、各科室应在一周内对所有的医疗差错或事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找出原因,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作出初步的定性和处理意见,科室定性困难时可请医务科或护理部成员参加。严重差错或事故必须以医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定性意见为准。医疗纠纷必须作出原因定性(包括差错、事故定性原因)。严差、事故的定性和医疗纠纷的原因定性原则上不超过2个月,特殊情况需说明原因,不超过半年。

六、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做到定性准确无误,在讨论时应注意倾听当事人的意见,讨论前本人到场说明事件发生的经过,并允许个人发表意见。决定处理时,领导应做好思想工作,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七、医疗事故的处理参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行。

八、一般差错,每月组织一次讨论,并上报医务科或护理部。

九、医务科或护理部每季度汇总全部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情况,并向院长作出分析报告,向全院通报发生情况。着重于缺陷、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管理缺陷等的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医院应每半年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安全基本情况。

附: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l、医务人员应加强医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对工作极端负责。

2、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技术要精益求精。

3、充分发挥二级质量控制网络的作用,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把好质量关。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5、加强后勤保障工作。

6、各科室每月必须召开一次安全生会,分析讨论本月的医疗安全情况。找出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做好记录。

龙湾区人民医院医疗差错事故制度

一、各科室均应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本人或他人及时登记所发生的差错事故(登记项目:记录日期、病人姓名、住院号或门诊号、诊断、发生经过、发生时间、发现人姓名、发现时间、科室讨论及定性意见、讨论定性日期、登记人姓名、科室负责人签名)。科室负责人应经常检查差错事故的记录。

二、发生差错事故后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旌,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三、各科室每月向医务科或护理部报告一次医疗安全基本情况。发生严重差错、事故或医疗纠纷,责任者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由科主任或护士长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和院领导,重大医疗事件医院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者,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四、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有关记录、检查报告,不得涂改,要认真保管不得丢失,以备封存。造成事故的药品、血液、器械、病员的标本等均应妥善保存,不得擅自销毁,以各鉴定。

五、各科室应在一周内对所有的医疗差错或事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找出原因,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作出初步的定性和处理意见,科室定性困难时可请医务科或护理部成员参加。严重差错或事故必须以医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定性意见为准。医疗纠纷必须作出原因定性(包括差错、事故定性原因)。严差、事故的定性和医疗纠纷的原因定性原则上不超过2个月,特殊情况需说明原因,不超过半年。

六、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做到定性准确无误,在讨论时应注意倾听当事人的意见,讨论前本人到场说明事件发生的经过,并允许个人发表意见。决定处理时,领导应做好思想工作,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七、医疗事故的处理参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行。

八、一般差错,每月组织一次讨论,并上报医务科或护理部。

九、医务科或护理部每季度汇总全部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情况,并向院长作出分析报告,向全院通报发生情况。着重于缺陷、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管理缺陷等的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医院应每半年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安全基本情况。

附: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l、医务人员应加强医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对工作极端负责。

2、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技术要精益求精。

3、充分发挥二级质量控制网络的作用,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把好质量关。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5、加强后勤保障工作。

6、各科室每月必须召开一次安全生会,分析讨论本月的医疗安全情况。找出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做好记录。

龙湾区人民医院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1、医务科、护理部及医疗、医技科室都应建立医疗差错、事故登记、讨论报告制度。各科室应指派专人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及后果,务必做到及时、准确并及时组织讨论总结。

2、凡发生医疗差错、事故或可能是医疗差错、事故的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及时向医务科或护理部报告。发生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医务科、院领导。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当事人及所在科室主动填写差错登记表或医疗事故登记表。

3、差错、事故发生后,如不及时(当即)汇报,或有意隐瞒,事后发现,要根据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4、差错、事故发生后,医务科护理部及其它有关部门,要认真调查事发的详细经过,并必须于当班或当时完成调查经过(含讨论),尽快做出准确的科学结论。由医院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上报院领导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5、医务科、护理部在组织调查处理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过程中,应有专人保管有关病案、资料和空药瓶、血袋,任何人不得涂改、伪造、隐藏、销毁、丢弃,违者按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6、为查明事故和医疗纠纷原因,必要时由医务科、护理部向死者家属及时提出尸检要求,要有书面要求及家属的书面答复意见。如拒绝和拖延尸检而影响对死因的判断,由拒绝和托延一方负责。为确保尸检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具有冰冻条件的,可延长至7日。

7、情况调查清楚后,由院、科向家属、单位做详细说明。任何人不得随意向其家属及单位解释。必须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措施。

8、各科室要严格执行各项部门规章及医疗制度,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

推荐第9篇:医疗差错界定标准

重庆华仁医院文件

华医字【2017】第4号

关于下发医疗差错 识别与界定范围的通知

(试行)

院属各科室

根据国家医疗管理法律法规,结合我院的管理制度,为了便于员工在工作期间对出现违规行为及程度的识别与界定,便于员工在临床工作中自觉依法依规约束自身行为,经院部决定下发《医疗差错识别与界定范围》,请各科遵照执行。

附件《医疗差错识别与界定范围(试行)》

重庆华仁医院 2017年2月20日

重庆华仁医院 2017年2月23日印发

1 附件:

《医疗差错识别与界定范围》

(试行)

一、临床及相关科室 一般差错:

1.应邀会诊科室接到会诊通知单24小时内、急诊会诊10分钟内未到申请科室会诊者;

2.常规医嘱应在上午上班后2小时内开出,上级医嘱未执行,对诊断、治疗有负面影响,或非特殊情况当日安排患者出院者;

3.体检遗漏重要阳性体征或未认真观察、记录病情变化,对比重要的辅助检查不及时而导致误诊者;

4.未记录药物过敏史,或漏开过敏试验,而导致误用过敏药物;5.申请单书写不规范,申请目的不明确,导致误检、漏检者; 6.违反无菌操作规定进行诊疗操作,或检查治疗中造成断针、断管等,但未造成严重影响者;

7.伤口、体腔内留置引流条(管)未适时取出者;

8.各类检查报告单24小时内未归存运行病历中,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病历资料未完善或未完成一级评分者,10日内未完成二级评分者,逾期病历资料未归档者;

9.未经管理部门同意违规向患者提供病历或检查资料(含复印资料)者;

10.未经管理部门许可,私自调换、截留、套取药品者;

2 11.择期手术当天,出现准备不充分,检查项目不全、报告单未回、医嘱未下、手术通知单未送、医患沟通未签字等违反手术管理基本程序者;

12.各项医疗文书资料出现基础信息错误、术语不规范、不严谨及逻辑错误,或丢失重要资料者;

13.未按时限要求提交各类统计报表或报表数据错误者;14.院内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混装者。 严重差错:

1.拒收、推诿病人,致使病情恶化,增加病人痛苦或延误病人检查、诊断、治疗者;

2.各种诊疗操作未按《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或违反无菌操作规定发生感染等并发症者。

3.各种检查或术中误伤重要组织、器官者;

4.因误诊或主观臆断而致治疗原则差错,延误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

5.对急症、危重病人未能优先诊治,对危重病人未按规定随意转送而延误诊治者;

6.对危重病员抢救或特殊检查时医师不在场者;

7.用药过程中出现明显毒副作用未及时停用与有效处理者;8.对手术指征掌握不严(急诊除外),而实施手术者; 9.手术止血不完善致术后出血较多,需二次手术止血者; 10.体内遗留异物,在离手术室前发现而拆开伤口取出者;

3 11.病理标本丢失,影响诊断治疗者;

12.错下医嘱(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位、药名、剂量、用法、部位)已执行;

13.对院领导及管理部门工作指令和上级医师的指示拒不执行,违反相关规定影响诊疗工作者;

14.急诊、危重病人会诊、抢救中,接到会诊通知单或电话不及时参加会诊、抢救者;

15.收治超出我院诊疗技术能力及设备条件的患者并由此造成后果者(非医疗事故);

16.违反医疗原则与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导致医院医疗仪器设备损坏或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者。

17.终末病历及原始资料丢失者。

二、麻醉科 一般差错:

1.硬膜外麻醉违反操作常规,致穿破硬脊膜或麻醉导管遗忘体内带回病房;

2.急诊手术通知单送达30分钟内麻醉医师未做好准备者。严重差错:

1.麻醉医生临床抢救病人时,遗忘重要器械、药品影响抢救者;2.麻醉医生因术中失职致病人呼吸循环骤停,经抢救恢复者; 3.因麻醉穿刺未按操作规程而造成气胸者;

4.麻醉医生因失职造成无氧供给或二氧化碳潴留者。

4

三、手术室 一般差错:

1.手术器械、药品准备不全,或手术间未定期消毒影响手术 进行者;

2.体腔关闭前未认真查对清点敷料、器械、增加探查次数而延 长手术时间30分钟以上者(体内找到为医师差错);

3.体位不当,使皮肤压伤或出现水泡者;

4.因责任心不强,用热水袋或电极造成轻度灼伤者。严重差错:

1.因未严格查对,术中输错血或用错药;2.接送病人或手术前后,坠车、坠床; 3.因交接班不严而误用未消毒物品; 4.病理标本丢失,影响诊断治疗者;

5.值班人员无故停止、拖延或推诿手术,影响手术按时进行。6.手术未认真清点纱布或器械,在未离开手术室前发现,需拆开伤口取出者;

四、检验科 一般差错:

1.丢失或损坏标本不能检查者;

2.错、漏查检验项目、填错结果者,拿错标本而标本已处理 不能复查者;

3.错配、用错试剂,检测与申请项目不符、报告结果错误者;

5 4.未按规定时限发出报告,检验单填写不清楚、不规范或发 错报告,标本及报告收发未登记签字者;

5.使用未经校正试剂,或未做质控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者。严重差错:

1.所查项目不按规程处理,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以致延误诊断治疗者;

2.因工作粗疏,错发或遗失检查结果,影响诊断及治疗者;3.因不负责任损坏或丢失检验等标本者;

4.违反操作规程,导致贵重仪器使用保管不当,造成主要部件损坏者;

5.值班人员拒查、推诿、拖延各种检查影响急诊治疗、抢救者。6.发现危急值未报告及记录而影响诊疗者。 7.交叉试验错误导致错输血型者;

8.因保管不善,造成试剂变质、过期和失效;

五、放射科 一般差错:

1.投照部位错误,错排或漏排X光号码,损坏或遗失照片,需要重新检查者;

2.诊断报告写错姓名、X线号、左右部位等基本信息,报告已发或未发出(疑难病例除外),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3.未按操作规程操作,造成胶片报废者;

4.X光片归档错误,致使无法查找或丢失X光片或原始资料混

6 乱者;

5.因责任或技术原因致使重要特殊检查失败者;6.各种特殊检查的预约超过时间,延误诊治者; 严重差错:

1.投照部位错误,导致治疗错误,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2.X片显示不清楚,导致漏诊、误诊;

3.违反操作规程,对机器设备保管使用不当,造成仪器损 坏影响工作者;

4.违反操作规程致造影失败造成病人痛苦及药物、卫材浪 费者。

5.X片或报告基本信息或投照部位错误,造成不良后果者。

六、药剂科 一般差错:

1.工作粗疏、遗漏或发错药,并及时发现纠正未产生不良后 果者;

2.违反药品管理相关规定,毒麻精神药品未按要求管理或账 物不符者;

3.药袋药瓶上的基本信息书写不清楚或错误或贴错瓶签者;4.处方不符合规定,把关不严或擅自发出超限量药品者; 5.未定期对病房备用药品进行检查而出现过期失效药品,或 未定期到科室了解、指导临床用药情况者;

严重差错:

7 1.注有“急”字的处方,未立即配发而影响抢救治疗者; 2.毒、麻、精神药品因管理不善、丢失或错发并已用于病人者; 3.违反管理规定因保管不善造成药品变质、过期和失效者; 4.发错药(包括品种、剂型、剂量)已用于病人者; 5.违反药品法规,把关不严,造成不良后果。

七、功能科(B超、心电图、脑电图等) 一般差错:

1.违反操作规程,致导联标记或部位错误,已发出报告者;2.检查错位、错项,遗漏检查部位,未发出报告者; 3.错发或漏发诊断报告者;

4.未按规定时间发出检查报告,影响病人诊治者;5.违反操作常规,造成耗材、图片浪费者; 6.因保管不善,丢失和损坏原始资料者。 严重差错:

1.错发、丢失图片或报告影响诊断、治疗或抢救者;2.违反操作规程,损坏医疗仪器或部件者; 3.图像与诊断不一致者,且发出了错误报告; 4.诊断与手术或病理证实不一致,且有重大遗漏者。

八、中医科 一般差错:

1.开错处方,错误执行医嘱者;

2.治疗时错置电极、部位或漏电,但后果较轻者;

8 3.未遵医嘱而扩大设备照射范围,其局部红斑范围超过2方 厘米以上或6个生物剂量者;

4.查对不严用错药打错针、电极极性错误,但无严重后果者;5.针灸遗漏主穴、配错穴位或遗忘取针者;

6.治疗中出现二度烧伤、面积>0.5 cm,<1cm者; 7.封闭、针灸治疗造成小血肿(面积<2 cm)或轻度感染者。 严重差错:

1.针刺治疗中造成气胸,不需外科治疗自行吸收者;2.治疗中出现二度烧伤,面积>1 cm者; 3.对诊断明确的禁忌病人进行错误治疗者;

4.保管使用不当造成贵重仪器或部件损坏而不能使用者。

九、护理差错 一般差错:

1.错抄、漏抄医嘱影响病人治疗者;

2.错服、多服或少服药物,延后或提前两小时服药者;3.漏做皮试或观察结果需再做者,错做漏做各种临床处置者; 4.采集血标本时错抽漏抽、抽错量、未加或加错抗凝剂,标 本容器不干燥、溶血、凝血、以及标本未及时送检或损坏、丢失而需要重新采血者;

5.发生二度以下压疮、烫伤经治愈,未造成不良后果者;6.术前应禁食而未向患者交代,延误手术者; 7.未备皮或备皮划破多处,影响手术或检查者;

9

2

22

28.活体标本或各种急查标本未及时送检,影响诊疗者;9.由于手术前准备不全,影响手术,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10.供应室发错消毒包、发放过期物品、器械清洗或灭菌不 彻底,培养有细菌生长等,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11.损坏或丢失重要标本,需要重新采集者;

12.床头牌信息与护士站病员一览表内信息不一致,未对患者做人员宣教,病房管理不规范,一日清单未按时发放者,急救车药品未定期检查记录者。

严重差错:

1.未做皮试注射青、链霉素等,皮试前未询问过敏史或阳性 皮试结果未及时记录,已发生过敏反应但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者;

2.错用或使用毒麻或特殊剂量的药物超过中毒剂量,出现毒 性反应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3.将过期、污染、霉变的药物输入体内,未造成严重后果者;4.合血标本采集错误并已送出者,取错血、输错血,未造成 严重后果者;

5.静脉注射时,将刺激性药物漏出血管,造成局部轻度坏死, 面积小于3×3cm;

6.发生二度以上压疮、烫伤,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0.25%者;7.错写、挂错患者姓名、性别牌,造成后果者;

8.无菌操作中,使用未经消毒或过期物品,经及时处理未发生感染者;

10 9.擅离职守或抢救配合不及时,有一定后果者; 10.错用、漏用关键性药物,造成明显后果者;

11.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未采取必要的措施,发生坠床,造成一定后果者;

12.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造成环境或物品污染,影响工作者;

13.急救车药品账物不实或主要药品缺失而影响抢救,因管理不善设备在抢救时无法正常使用者。

11

推荐第10篇: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一、目

l.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特制定《医疗风险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二、防范措施

l.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

一、医疗质量第

一、医疗安全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人使用。

3.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患者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4.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

5.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 (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 (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 (4)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 (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6)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 (7)有发生征兆或己发生院内感染者; (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 (9)住院预交金不足者; (10)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11)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12)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 (13)患者选医诗诊疗者; (14)特殊身份的患者。

6.对于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决定下一步诊治措施。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它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7.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其结果要认真分析,妥善保管。

8.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安全,禁止将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于18岁以下人群。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严禁滥用抗生素,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一般不得预防性使用。

9.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院、科感染监控人员的作用,对于己经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登记报告,不得隐瞒,服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

l0.输血时必须进行HIV,HCV,HBsAg及梅毒血清抗体等检查。输血后的血袋交由输血科统一保管,7d后方可销毁。

11.病历书写。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要求进行书写,严禁涂改、粘贴、刮擦、伪造、隐匿和销毁病历。 住院病历: (1)首页的填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进行填写。科主任必须及时检查进修医师、住院医师病历质量。

(2)科主任对病历终末书写质量负责,上级医师对运行各环节病历书写和管理质量负责。 (3)科室必须认真对待质控科签发的不合格病历通知书,3d内对病历进行完善,填写整改意见答复表,以书面形式上交质控科。 (4)住院病历必须在24h之内完成。

(5)主治医师必须在24h内对新入院患者进行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查房意见。

(6) 患者入院72小时之内必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 (7)住院病历的其它内容参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

(8)主治医师对于终末病历的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的同时实现。 (9)科主任的终末病历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5天之内完成。 (10)死亡病历讨论必须在1周之内实现。

(11)手术记录必须在手术后24h之内完成,第一术者必须亲自书写或审阅手术记录并签字。 (12)抢救记录如未能及时书写完善,须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13)各种检验报告、影像、病理报告及各种签字单等资料必须妥善保存,不得遗失。借阅时必须登记备案,及时返还。

(14)杜绝患者及亲属末经许可,随意接触病历现象。 (15)禁止病房医师私自借出和复印病历。

(16)保管好住院病历,防止丢失。 门诊病历: (1)必须包含主诉、病史、体检、诊断、处理等内容。 (2)处方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3)门诊病历交由患者保管。 (4)门诊医护人员不得私自扣留患者病历,以防丢失。 13.收治病人

(1)收治患者落实急诊优先、专病专治的原则。

(2)对于慢性病和危重患者,各科必须以病情和患者利益为出发点,不得以种种借口拒收患者。

(3)我科具备空床的专业或病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受他科借床患者。

(4)患者在办理住院手续时,签署《住院知情同意书》和委托书,负责代理患者履行在院期间的知情权及选择权。 14.三级查房及会诊

(1)三级查房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措施,各级医师必须严格执行。 (2)对于普通患者,住院医师每日查房2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1次,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

(3)对于重点(危重)患者,必须及时查房和巡视。

(4)对于危重患者和病情复杂的病例,以及具有潜在医疗纠纷的患者,必须及时报告医务科,组织院内会诊,必要时请院外专家会诊。 (5)收治14岁以下患者术前必须请儿科会诊。

(6)急会诊必须在lOmin内到位。 15.患者的知情同意内容如下: (1)疾病的诊断,拟实施的检查、治疗措施、预后,难以避免的治疗矛盾,门诊治疗中药物的毒副作用;住院患者的主管医师、主治医师及相应的科主任(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 (2)检查、治疗措施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为矫正不良后果可能采取的进一步措施,住院治疗中必用药物的毒副作用。 (3)手术中需留置体内材料。 (4)医疗费用中自付费用情况。

(5)手术、麻醉及其它侵袭性操作的实施情况。 (6)手术过程中发现与术前诊断不一致病灶。

(7)术中需切除术前未曾向患者交代的器官组织时。 (8)危重患者因特殊检查需进行搬动有可能造成危险时。 (9)输血、造影、介入、射频、气管切开、化疗等。 (10)其它需要患者或家属了解的内容。

第11篇:医疗差错评定标准

医疗差错评定标准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预防差错,杜绝事故,更好地为病员服务,制定本医疗差错评定标准及处理办法。

第二条

医疗差错由于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执行规章制度和正规操作所造成的检查和治疗中的错误,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尚未构成医疗事故的行为,根据该行为构成的情节和后果不同,分别为小差错和大差错。

第三条

凡因医疗过失造成严重后果已定为医疗事故者,不再归入医疗差错范围。

第四条

凡本标准未指出的医疗工作中的过失,应参照本标准指出的类似情况进行差错评定。

医疗差错

第五条

临床各科室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小差错:

1、查体中有重要体征遗漏,影响到疾病的诊断。

2、未经详细检查,单凭主观臆断定出的重要体征与实际体征不相符。

3、对上级医师查房的指示、医嘱不执行或执行错误。

4、接受常规会诊单48小时未去会诊或将会诊单丢失。

5、手术通知单开错床号或接错病人,已将病人推进手术室。

6、在诊疗中错开医嘱、漏开医嘱或开处方时写错床号、药名、剂量、用法等,并已执行,使病人受到较小影响者,或有潜在危险的药物如氯化钠写氯化钾,未执行,已被他人发现,医生开写处方及各种文件书写不签全名,夜间病人病情变化,值班医生未看病人即下医嘱,值班医生处理病人后未作病程记录。

7、在检查和治疗中,方法和部位发生错误,需再次检查治疗。

8、术前准备失误(如损伤皮肤等),病人被迫停止手术。

9、医生送错病理标本或其它特殊标本,影响了对病员及时诊断和治疗。

10、使用某些具有一定毒副作用的药品,应当定期检查而未检查,如长期使用激素、或利尿药物的病人未及时补钾,由此造成病人发生低钾临床表现;长期使用卡那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超过规定时间(5-7天),不查小便血象。

11、根据病情或化验检查,临床上明显低钾、低钠、低钙未能及时补充,使病情受到影响超过4小时。

12、由于不慎,给病人造成化学灼伤或电灼伤,其深度为III度,面积为3平方厘米以下。

13、开错化验单或特检单,使病人再次抽静脉血或再次曝光,增加病人痛苦。

14、腐蚀性药物灼伤口腔粘膜超过1平方厘米。

15、鼻腔、乳突腔、鼻窦腔,咽腔由于长期遗留纱布条、棉片、异物造成一定痛苦。

16、耳鼻喉科手术中伤及正常牙齿(不包括乳齿、活动齿)。

17、闭角性青光眼误用散瞳剂,造成急性发作。

18、眼部手术,伤口内遗留棉球等异物,造成化脓感染,病人造成痛苦。

19、内眼手术,误伤透明晶体,造成外伤性白内障,经治疗恢复。20、口腔科在治疗中将扩大针,车针滑脱、误吸、误吞。

21、制洞时洞壁意外穿通或牙髓治疗时髓壁、髓底意外穿通。

22、根管治疗时由于操作不当致髓针折断,影响治疗效果。

23、拔牙操作中牙钳使用不当,刺入走位组织深层。

24、末按规定做相应的术前检查,而草率手术,造成医疗纠纷:门诊手术不书写门诊病历、不写手术记录。

25、在精神病治疗中,对兴奋躁动病人进行约束时,不符合正常体位要求,造成病人软组织损伤。

26、主要体检、实验检查漏项,或丢失X线照片、心电图等检查记录,影响诊断治疗。

27、需输血病人,未按规定进行输血前谈话或完成输血同意书。第六条

临床各科有下列情形之一为医疗大差错:

1、错开毒剧药品的床号、剂量及用法,滥用麻醉药物致使患者成瘾或不按规定停用毒剧药品,使病人发生中毒反应。

2、对有潜在性危险的药物开错医嘱、治疗单或处方已执行,明显增加病人的痛苦。

3、抢救危重病人时多用,少用、错用某种特效药物,影响抢救效果。

4、进行各种穿刺、封闭、针灸治疗时引起气胸、血肿,内脏损伤继发感染或操作做错部位。

5、由于责任心不强,未能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检,造成误诊,又错误地处理病人,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6、针灸治疗或穴位注射时,针体折断遗留于体内。

7、手术、检查或治疗中,纱布、棉球或器械等遗留患者伤口内(不包括遗留在颅内,胸腔、腹腔和盆腔内而再次手术者)。

8、小夹板、石膏、绷带固定过紧或固定垫不适合而引起局部压迫性溃疡。

9、骨折后由于处理不当形成畸形愈合,影响患肢导致功能障碍。

10、由于工作不慎,造成病人化学性灼烧或电灼伤,其中深II度面积大于3平方厘米。

11、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自伤、伤人等医院本应预防的行为。

12、在处理急诊时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延误病人抢救时间而影响了患者治疗,增加了病人痛苦。

13、各种技术操作(包括手术)准备不妥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漏作、重作,大出血、坏死以及损伤部分组织器官,未达事故程度。

14、对危、重、急患者,首诊医师片面强调分科界限,使病人辗转于科与科之间,延误治疗,给病人增加痛苦,而未造成事故者。

15、错开治疗饮食,加剧病情者。

16、急危重病人入院后,已明确诊断,未及时进行处理,致使病情加重。如外科急性肠梗阻入院6小时,发生肠坏死;闭合性腹部创伤入院4小时以上才明确诊断和进行处理;重症闭合性胸外伤2小时以上才明确诊断和治疗等。

17、因责任心不强、检查不细或技术不熟练致阳性手术探查的术式选择不当、术野暴露不良、操作不当或操作不当致术中大出血、副损伤,增加病人痛苦,未造成严重后果。

18、术中应该避免的大血管、神经或脏器损伤,经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

19、闭合性骨折,在复位时因注意不够、用力不当等操作失误,造成开放性骨折,经及时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

20、使用某些具有一定毒副作用的药品,应当定期检查南昌未检查,如长期使用激素、庆大霉素、氯霉素,超过规定时间(5-7天)不查小便及血象,由此造成病人身体损害。

21、各种技术操作(含手术)前,未按规定进行术前谈话或谈话有重大遗漏,而造成医疗纠纷的。

第七条

麻醉科以下情节结合后果分别定为小差错或大差错:

1、由于放置病员时体位不当,造成病人暂时性神经损伤或轻度压伤。

2、麻醉时用错药、配错药物剂量、浓度等,致麻醉过量,经及时纠正未造成不良后果。

3、麻醉穿刺过程中发生断针,拔管时发生折管,尚未给病人造成重大损害。

4、麻醉过程中不认真执行操作规程,致病员出现严重并发症,经抢救治疗未造成后遗症者。

5、麻醉过程中,没有密切观察病情或撤离职守,病员发生坠床或其它类似意外。

6、麻醉后病人误咽填赛,咬断并吞下导管或其它异物。

7、全麻插管不当,动作粗暴,造成病人牙齿脱落、组织损伤或严重呼吸道并发症。

8、硬膜外麻醉术后忘记拔管,已将病人送回病房。

9、因手术麻醉器械或药品准备不当而延误或延长手术时间,给病人增加痛苦。

10、应送检的病理标本丢失、错送或保存不当而损坏变样。

11、全麻和危重病人手术后无麻醉科人员护送回病房或手术后未向病房护士、值班人员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12、贵重器械、设备保管、使用不当造成设备部分丢失损坏。

13、一般情况下,平诊手术术前未检查病人或确定麻醉方式,全麻、危重病人24小时内无术后随访,一般病人麻醉后三天内无随访。

14、手术病人未按规定完成术前麻醉谈话或谈话有重大遗漏,而造成医疗纠纷。第八条

手术室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小差错:

1、安置手术体位或接送病员不慎,误伤病员。

2、不慎烫伤病员,面积在10平方厘米之内,深度不超过I度。

3、手术器械物品准备不周全,在手术中或麻醉下等着消毒,时间超过20分钟。.

4、输液外渗在皮肤下,范围超过10平方厘米。

5、输血漏至血管外皮肤下,范围超过5平方厘米。

6、用药发生错误,对病人造成影响。

第九条

手术室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大差错:

1、因工作责任心不强,错接病人至手术室或弄错手术间。

2、手术前后器械敷料清点不严,数目不清,影响手术进行,延长手术时间;遗留器械、敷料于体内。

3、电刀烧伤。

4、上止血带时间超过常规。

5、遗失病理标本或重要标本未及时送检。

6、吸引器接反并已使用。

7、消毒包内指示卡未达到要求或未经消毒的物品用于病人身上。

8、消毒或执行无功操作不严。

第十条

妇产科凡有以下情形之一,根据病人痛苦程度或所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程度分别定为小差错或大差错:

1、产前检查发生错误,导致诊断、治疗错误。

2、未执行操作规程或未认真观察产程,延误治疗或对产儿造成一定程度损伤。

3、产前、术前对病情估计不足。术中遇有困难又未及时请示上级医师,给产妇或产儿造成一定损伤。

4、观察病情不及时,发生诊疗失误致子宫破裂。

5、胎盘残留或羊膜残留超过5平方厘米。

6、子宫刮破。

7、会阴三度撕裂。

8、缝合会阴裂伤时缝针穿透直肠或缝合后无其它原因伤口又裂开。

9、新生儿登记,写错姓名、性别或出生时间。

10、新生儿生理缺陷漏记入记录单。

11、新生儿出院时错抱给家属。

12、执行无菌操作不严格,造成新生儿交叉感染或医源性感染。

第十一条

针灸骨伤科凡有下列情形之一,根据致病人痛苦程度或具有潜在的危险程度分别定为小差错或大差错:

1、开错医嘱或错误地选择治疗种类(包括治疗部位、方法、剂量,配伍禁忌及其它条件等),已经实施。

2、阅错医嘱,将治疗各类、方法以、部位、剂量、药物、电极或其它物理因子用错,给病人带来痛苦或不良反应。

3、在治疗中发生烫伤,面积直径在1厘米以上。

4、针灸治疗中漏针、断针、遗忘拔针被病人带走,针刺不当致神经轻度损伤以及使用针尖有倒勾的针具造成病员痛苦。

5、水针治疗而引起局部感染或化脓尚未功能障碍或不良后果。

6、错治、漏治病员,或未按规定完成治疗次数。

7、违反操作规程或因保管、检修不当,仪器(部件)损坏。

第十二条

临床各科接待危急重症病人,对病情交行、解释不清,处理不及时,引起纠纷,结合情节和后果分别定为小差错或大差错。

医技科室差错

第十三条

药剂科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小差错:

1、配制制剂、剂量、规格有错误,贴错标签,液体制剂澄明度明显不合格。

2、注射制剂标签批号错误,或未经检验发出使用。

3、油膏、散剂不细腻或混合不均匀,发出后病人无法使用或使用后有轻微影响。

4、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将霉坏变质药品、过期失效药品发给病员。

5、因管理不当,药品霉坏,过期失效。

6、上列差错应经过检查、检验但未查出者,负同等责任。

7、药品分析报告错误或试剂配错,影响质量分析。

8、中西药房配错药、配漏药,称量误差大于规定或发错药,已用于病人。

9、分装药品,药袋名称与内装药品不数量不对,瓶签贴错,已发给病人。

10、凡注有“急”字的危重病人用药,未立即配制发出。

11、未经查对医生处方权或所开药物即将药物发给病人。

12、对住院整盒、瓶包装的西药或大额处方(金额在500元以上)未严格把关,已将药物发出。

13、其它相当上列情形者。

第十四条

中西药房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大差错:

1、因配方错误,可能严重损害病人健康,经及时发现,仅少量服用,造成严重影响。

2、将过期失效、变质的药品配发给病员。

3、错配毒、限、剧药品处方。

4、保管毒、限、剧药品出现药品数量差错,达一剂致死量以上。

5、上列错误经过检查、检验但未查出者,负同等责任。

6、贵重药品保管不当,造成损坏或损失,或物账有较大不符。

7、限、剧、毒、麻醉药品处方权、审签权或药品用量未核对和把关即将药品发出,造成不良后果。

8、重要器材、贵重仪器因保管、使用不当,造成仪器损坏。

9、毒、麻、剧、限药品、易燃易爆药品、贵重药品丢失。

10、由于责任心不强或保管不当造成药品过期、失效、生霉、变质,损失达500-1000元者。

第十五条

检验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小差错:

1、拒收化验单、拒做化验或无故延长时间,影响诊断及治疗。

2、遗失静脉血液标本,错抽或漏抽静脉血液标本以及损坏标本,需病员重新采取复查。

3、因检查报告错误需要病人重新抽血复查。

4、未执行操作规程,影响按时发报告或错送、丢失报告单。

5、发出内容填写不清楚或未签名的检验报告单。

6、检验结果登记不清或错登、漏登,有关资料无法查询。第十六条

检验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大差错:

1、拒收急诊化验单、拒做急诊化验或无故延长时间,影响诊断及治疗。

2、遗失或损坏不易采集的患者标本,如各种穿刺标本或需用药后采集的标本,影响临床诊断及治疗。

3、对检验标本错作或漏作检验,发出错误报告或丢失报告,经临床发现纠正需要重新采集标本复查,延误临床诊断及治疗。

4、血型查错,发出错误的血型报告。

5、配制试剂不当,造成成批的检验结果差错。

6、任意删减或漏检医生所开化验项目。

7、未按规定校正仪器或仪器保管,使用不当造成一般损坏或影响报告质量者。

8、值班人员未坚守岗位,影响临床诊断及治疗。

第十七务

超声波诊断检查凡有下列情形之一,根据致病人痛苦程度或潜在的危险性程度分别定为小差错或大差错:

1、脏器大小测定误差超过1.5厘米以上。

2、体腔内大量积液或大的包块未发现。

3、发现中线波移位,但左右侧记录错误。

4、非特殊情形中,妊娠三月以上胎儿死活未予正确提示。

5、晚期妊娠先露部位定位错误。

6、大量腹水与巨大囊肿未能正确鉴别。

7、私自为他人做胎儿性别鉴定,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第十八条

放射科凡有下列情形之一为小差错:

1、因工作疏忽照错病人、照错位置;X光片插错片袋或丢失需患者再次曝光。

2、透视与临床情况不符,经重复透视证实原透视错误。

3、未认真执行操作规程,造成显影药液和胶片报废。

4、写错报告(包括左右错、号码错、部位错)已发至病房,未及时纠正,给病人治疗带来一定影响。

5、错发或漏发检查预约通知单,延误病人诊断和治疗。

6、某些特殊检查因核对不严、用错药或未做过敏试验,造成不良后果或有潜在性危险。

7、应发现而未发现的病变,经再次拍片或超声波诊断或手术证实为误诊或漏诊。

8、因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机器一般性损坏而能修复者。

9、部位照错或将投照、部位应包括在内的主要部分照漏。

10、人为原因延误特殊造影时间或操作失误致特检失败。第十九条

放射科凡在下列情形之一为大差错:

1、写错报告(包括左右错、号码错、部位错)给病人造成较大的痛苦,有的虽未造成不良后果,但检查部位(如脑等)或临床不易鉴别的部位,潜在危险性大的。

2、某些特殊检查核对不严、用错药或未做过敏试验,给病人增加痛苦,但未构成事故者。

3、由于漏电、机器部件脱落导致病人电伤、外伤,造成不良后果,尚未构成事故者。

4、危重病人投照部位错照或漏照。

5、急、危、重病人,人为原因发报告延误,造成病人较大痛苦或引起医疗纠纷。第二十条

心电图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根据致病人痛苦程度或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程度分别定为小差错或大差错:

1、导联线绑错而发报告时未发现。

2、将心电图存根贴错,影响心电图前后对照。

3、在书写报告单时,写错姓名、科别或者将报告单送错科室影响及时诊断。

4、检查时弄错病人。

5、将心电图报告错发给病人。

6、写心电图报告时漏报或错报主要项目一项以上。

第二十一条

骨髓、血细胞室凡有下列情形之一,根据致病人痛苦程度或所具有潜在危险性程度分别定为小差错或大差错:

1、编错标本号或写错标本留档号,影响按时发报告。

2、发错报告单或写错报告单。

3、穿刺弄错病人或搞错部位以及其它责任原因导致必须再次穿刺。

4、因操作不当引起病人严重并发症如气胸、感染等。

5、因工作过失所致的原则性误诊。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防范预案和报告制度

为了及时妥善解决医疗事故争议,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保障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制定重大医疗过失行为防范预案和报告制度。

一、医院成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鉴定处理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业务副院长任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医德医风管理部门、临床各科负责人共同组成重大医疗过失行为鉴定领导小组,负责公示本院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鉴定、处理工作。

二、建立院内报告制度,各科室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或出现可能引发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后,有关医务人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向医务科报告,医务科要立即向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领导小组副组长或组长报告,副组长或组长启动处理医疗事故预案,同时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由医务科向市卫生局作书面报告。

三、启动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鉴定领导小组立即组织最强的技术力量及时 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损害后果的扩大,减少给患者造成的损失。

四、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医务科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得出初步结论。必要时封存相关的病历资料和物品,为处理医疗事故争议、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作基础准备。

五、必要时医务科向重大医疗过失行为鉴定处理领导小组报告,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向患者家属通报、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已经采取的补救措施以及可能会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等,并告知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处理程序。

六、对有可能导致医患矛盾激化、危及医务人员人身健全、扰乱医院正常秩序的重大事件,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处理领导小组在做好疏导工作、妥善处理的同时,要立即报告市卫生局。对于可能因医疗事故争议引发恶性事件的要立即通知保卫科,必要时经请求分管领导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七、重大医疗过失和为鉴定处理领导小组要在处理结束后召集有关部门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医疗纠纷控制办法

职责

1、质控办是本程序的主控部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监督、执行和改进措施有效性的验证。

2、当事人负责及时向科主任、负责人报告争议情况。

3、科主任向医务科及相关部门报告,并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损害的影响。

4、医务科负责接待、调查、调解、处理医患双方发生的争议,并提供相关咨询。

5、医务科负责组织对争议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初步意见并向主管院长报告。

6、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和鉴定委员会负责对医疗争议进行鉴定。

规范

1、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出现医疗争议时,当事人应力争妥善解决,如有困难立即报告科室主任,必要时直接报告医院总值班,由总值班安排相关部门处理。负责接待者就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耐心听取患者意见,尊重事实。

2、科室主任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到事发现场,了解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使争议在科内得到及时解决,8小时内报相关的职能部门或总值班。

3、科室出现较大医疗争议或可能酿成更大争议,科内不能自行解决时,应立即做好以下工作:

(1)立即报告质控办,夜间及节假日报告值班院长,并参与协调和处理的全过程。 (2)对危重疑难病员及时组织本科最强的技术力量进行抢救治疗,必要时请医务科组织全院大会诊或院外会诊。

(3)及时完成各种医疗记录和抢救记录,保管好原始病历。

(4)妥善保留一切原始资料及物证,如药品、针管、器械、残存液体、血液标本。 (5)患者死亡,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主管医生(值班医生)负责人、科主任必须及时告知近亲属或委托代理人进行尸检解剖的必要性,同时履行尸检知情同意书签字手续,填写尸检知情同意书;如拒绝尸检,必须详细记录在病历上并要求近亲属或代理人签字。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八告知义务。

(6)家属对医疗行为有疑议,执行《条例》第十条,应双方在声复印原始病历,之后封存复印件,上交医务科保存。

4、患者或家属直接到医务增投诉反映意见,医务科应做好登记并进行认真核实,以文字形式通知相关部门或科室接待处理。

5、科室解决不了或直接需医务科解决的,由医务科调研后与科室协商拿出办法,院领导同意后,答复患者或家属,患者或家属仍不满意时告知法定解决争议的途经和程序。

6、对医务科多次接待但仍无法解决的医疗争议,由医务科组织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或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讨论,作出结论。

7、需申请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由医院安排业务主管人员与责任人和科室负责人同往。

8、因医疗争议接到法院传讯时,由医院法人代表委托代理人出庭。

9、确定为医疗事故,由科主任负责组织病区或全科人员进行讨论,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全院讨论,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负责部门制定《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医务科验证措施》的有效性。医疗事故相关材料由医务处保存。

10、医疗争议涉及医疗赔款,执行我院《医疗事故争议赔偿分级负担办法》对医疗纠纷处理中经济赔款的承担规定。

11、经医学鉴定为医疗事故,按《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争议赔偿分级负担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执行。

12、医务科按规定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

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

一、质控办为本程序主管部门,负责接待住院病人医疗方面的医疗纠纷;门诊部协助医务科接待门诊病人的医疗纠纷;护理部协助医务科接待护理方面的医疗纠纷。

二、职能部门接待医疗纠纷的投诉人,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当事科室,医院鼓励科室自行处理医疗纠纷,及时将纠纷消灭于萌芽状态。医疗纠纷经当事科室自行处理患者满意的,不作院级医疗纠纷处理。当事科室自行处理的意见患者不满意或者特殊情况下医院认为当事科室处理不合适的,由医务科代表医院进行调查、处理。

三、医院成立医疗事故争议鉴定处理领导小组。重大、复杂的医疗纠纷应提交医疗事故争议鉴定处理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决定。

四、医务科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当事人及当事科室必须积极配合。

1、当事人及当事科室在接到医务科的通知后要在三天内向医务科提供:事故发生经过、当事人陈述、科室讨论处理意见等书面材料。

2、当事人及当事科室首席负责人应随时听从医务科安排,参与纠纷处理。

五、一般医疗纠纷应在半月内答复,重大、复杂的医疗纠纷需提交医疗事故争议鉴定处理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决定的,答复时间可延长。

六、医疗纠纷需提交医疗事故争议鉴定处理领导小组集体讨论的,参加讨论的专家每次给予一定的劳务费,费用由当事科室列支。

七、为解决医疗纠纷所花的费用包括:尸检费、鉴定费、诉讼费、补偿费、赔偿费、减免的医疗费、为鉴定或者诉讼所花的交通费、招待费、间接损失等由当事科室列支。

八、医疗纠纷对当事人的处理:

1、凡院级医疗纠纷的,给当事人一定的经济处罚。

2、发生医疗纠纷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程序的,科室首席主任停发管理津贴1-3个月。

3、造成医院严重损失的经医院医疗事故争议鉴定处理领导小组研究,分别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待岗、下岗等处理。

九、医疗纠纷给医院造成重大影响的,可给予当事人待岗、缓聘或低聘的处置。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一、由质控办负责组织医疗事故鉴定工作。质控办负责住院病人医疗方面的医疗事故鉴定;门诊部负责协调质控办处理门诊病人的医疗事故鉴定;护理部负责协助质控办处理护理方面的医疗事故鉴定。

二、质控办接到市医学会的通知后应反馈给当事科室及首席负责人。

三、质控办在处理医疗事故鉴定过程中,当事人及当事科室必须积极配合。

1、当事人及当事科室在接到质控办的通知后要在三天内向质控办提供:事故发生的经过、当事人陈述、科室讨论处理意见等书面材料。

2、当事人及当事科室首席负责人应随时听从质控办的安排,参与答复、协调市医学会或者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

四、为解决医疗事故鉴定所花的费用包括:尸检费、鉴定费、交通费、招待费、间接损失等从当事科室医疗安全风险基金中支出,医疗风险不够的从科室收入中列支。

五、医疗事故鉴定对当事人的处理:

1、医疗事故争议经医学会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责任人除承担院级医疗投诉或医疗纠纷的责任外,不再承担其他责任。

2、医疗事故争议经医学会鉴定构成医疗事故的,责任人除承担医疗投诉或医疗纠纷的责任外,还要按国家法律、法规、上级部门文件的规定处理。

医疗事故争议预警方案

一、医疗事故争议预警内容

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现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诊疗、护理、服务态度等)存在异议,或医疗工作中存在某些缺陷,以及某些医疗的特定情况,有可能演变为医疗事故争议时,必须发出医疗事故争议预警。科室必须高度重视,组织(一级预警由相应主管部门组织)全科人员对医疗隐患进行分析,制定方案,专人负责,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医患沟通,力争化解医疗纠纷隐患。

二、医疗事故争议预警级别

医疗事故预警级别表示演变成医疗事故争议的可能性大小和严重程度分:

1、三级预警:医疗事故争议的隐患严重程度较轻,有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可以解决,若演变成医疗事故争议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2、二级预警: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有可能得到解决,若演变成医疗事故争议有可能造成明显的不良后果。

3、一级预警:医疗纠纷的隐患严重,极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医疗事故争议,及时科室全力解释协调问题仍将难以解决,隐患所涉及的医疗缺陷明显,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三、医疗事故争议预警实施方案

1、三级预警:医护人员妇现预警情况,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科主任、护士长应马上了解情况,在科内通报以引起每位员工的重视。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医患沟通,以化解医疗事故争议隐患,若科内处理不力,隐患进一步加重,则预警级别上升。

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

第12篇:医疗差错的故事

丢人的医疗差错

我们都想当然地认为, 医护人员不会犯错误, 至少在为我们看病时不会犯错。但是, 医生、护士、理疗师、药剂师等医务人员都是人, 具有人的共性, 像其他人一样, 都有可能犯错误。当然, 没有人在早晨上班时就成心想犯错误, 事实上, 医务人员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避免犯错, 但医疗差错还是时有发生。本章我们将讨论犯错的原因和如何避免犯错。

所有人都会犯错误, 有时只是出于疏忽, 比如买了东西却忘了带回家。"我忘了" 并不能让孩子他妈消消气, 但忘了就是忘了, 没什么理由。又如你上学时, 有一次大考, 经过夜以继日的准备, 你胸有成竹地就去了。考题也不难, 答完后你还有时间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才交卷, 在离开考场时, 你还信心十足呢。但考试成绩却大大出乎你的预料。原来你忘做了几道大题。你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 你自认为自己办事认真专注, 有决心有毅力, 但还是犯了大错, 成绩很不理想。我在大一时, 期末数学考试就干了这么一次傻事。我确实会做, 但再怎么说也没用, 分数太差了, 直到今天我对这件事还耿耿于怀。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系统, 在犯错之前能够防范, 或刚刚犯错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比如, 我们计算一列数字的和时, 若计算时是从上向下做的加法, 检查的时候就应从下向上再算一遍, 假如检查时还是从上向下计算, 就会很容易重复错误, 这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系统。但我在数学考试时就忽略了这点, 后悔呀。医院里面也需要类似的系统, 防止出现医疗差错。目前这样的系统是有, 但还要改进, 以尽量减少可以避免的错误。

我在下面将举一些医疗差错的例子, 这些情况不该发生, 因为犯错的医生头脑又清楚又敬业, 而且还把病人的利益放在心头。但不幸的是, 这的确发生了。一个弱小的早产儿住在新生儿监护病房, 由最好的医护人员治疗, 因为他们的培训记录良好并且经验丰富。早产儿用着呼吸机, 静脉输着液, 还插着胃管。凌晨五点左右, 护士常规更换了气管插管、静脉液路和胃管, 以减少感染机会。一天里就这段时间要干的活最少, 孩子的父母都回家了,医生没在, 电话也知趣地没响。早晨6 点半, 护士忽然发现孩子的心率增快。护士不清楚原因, 赶紧把儿科大夫叫来, 但医生也没有弄清楚原因。

大约一小时以后, 有人发现婴儿的胃管和静脉液路接反了, 该灌到孩子胃里的营养液直接输入了静脉。凌晨五点发生了什么呢? 那晚的值班护士已经有12 年护理早产儿的经验, 非常受人尊敬, 一向是新护士学习的榜样, 从不迟到早退。当时也没有被分心的事, 没有急诊, 也没有接电话, 工作量不大, 也不是因为有人休假、吃夜宵或出差而替人值班。实际上, 那个夜班一切正常, 犯错误没有任何客观理由。这"仅仅" 是一个人为的失误, 却造成严重的后果: 孩子死了。

这个意外给我敲响了警钟, 让我开始关注医疗安全。当时我是医院的副院长, 很快要成为那家知名医院的院长。医院里刚上台了一位新董事长, 他说在每一次董事会他会去医院转转, 加深对医院的了解。第一次董事会后, 我们去了新生儿监护病房, 护士长带着我们巡视了一圈。进门后第一个房间是早产儿病房。护士长说, 肯尼迪总统夫妇40 年前死去的孩子就是早产儿, 现在几乎所有早产儿都能够活下来, 以后生活不受影响。

我们又往里走, 把三个房间都逐一看了一遍, 越往里面走, 孩子就越小。到了最后, 我们看到的婴儿真的就是"小不点儿", 还不如一个成年人的手掌大小。说实话, 即使全力以赴, 这些小家伙能活下来也不容易。董事长站在育儿箱旁边, 低头看着一个婴儿问: 这孩子能活吗? 护士长回答道:" 当然可以, 这个婴儿并没有先天的毛病, 我们只需要帮助他呼吸、输液、用胃管喂几个月。一切都会好的。"

我和董事长都啧啧称奇。董事长的心情好极了, 作为医院的管理层, 他为医院的发展

1 投入了大量的时间, 此时他觉得"他的" 医院真是太伟大了。

但两天以后, 我接到电话, 他们告诉我有个早产儿死了, 就是董事长看过的孩子, 死因是管子接反了。我知道我必须要告诉董事长, 但我没有勇气拿起电话, 这对他而言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怎么能够说出口"这只是疏忽"? 但"结果是人死了, 我们不是成心的?" 虽然我早就认为到医院必须要重视医疗安全, 但还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也没有做实地调查, 现在我意识到, 作为医院的院长, 必须要广泛深入并且要坚持不懈地抓医疗安全。虽然我们都口口声声地说"医疗安全很重要" 和"病人的利益至上", 但在我看来, 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明白自己的职责, 也不明白如何加强医疗安全。我一会儿再谈这些问题, 让我们再来看一些教训。

位于波士顿的Dana‐Farber 肿瘤中心名震全国。有一个肿瘤内科专业的低年资的医生在那里培训(在美国, 医学生毕业后, 需要当三年的内科住院医生, 并通过资格考核取得医师资格, 还应在医院内进行三年的培训, 因此, 美国的医生即使经过了良好的培训, 也需要有较长的工作经历)。他为一位乳腺癌广泛转移的病人制订了治疗方案, 方案中环磷酰胺的药量非常大, 因为有一项试验的方案就是这么定的, 病人需要同意参加试验才能使用。药剂师认为剂量过大, 一定是医生算错了, 于是给那个医生打了个电话。医生又重新算了一下, 确信无误。药剂师还是觉得不妥, 又叫来另外两名药剂师一起把试验方案仔细看了一遍。最后认为试验方案规定的剂量有些含糊, 但医生根据方案计算的量没有错。

药物备好了, 但护士对剂量又产生了疑问。药剂师解释说已经经过确认, 因此护士就给病人用了药。试验方案规定每天用药一次, 连续三天, 病人完全按照治疗治疗方案接受了治疗。后来, 病人发生了心力衰竭, 不幸去世了。同时另一个病人也接受了同样的治疗, 也出现了严重的心力衰竭。没有人怀疑剂量问题与这种严重不良事件有关。但第一个病人是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 的记者, 她的同事经过调查, 连续写了好几篇文章, 引起了轩然大波。此时, 医院才发现, 尽管药剂师和护士曾核对了剂量, 两名病人应用的药物剂量实际是试验方案规定剂量的3 倍。

我有一个朋友是外科医生的, 有一天他打来电话说: "斯蒂芬, 我要向你道歉, 我为医院抹黑了。" "胡说, 逗我呢吧?" 我说。"我给病人好的一侧做了手术。" 他解释说。他这段时间一直在给一名业余拳击手看病, 拳击手的肩关节有问题。医生认为需要做关节镜, 做法是在关节附近做一个小切口, 伸进一个镜子观察关节内部, 必要时进行修补。这名外科医生的技术是公认的, 总能把病人治得舒舒服服的。他按关节镜的操作常规进行了手术, 做完后就能回家了。他术前判断关节的软骨有损伤, 但术中医生发现关节好好的。当无影灯熄灭的一刹那, 他突然意识到, 他刚才的手术做错了肩膀, 应该做另外一侧。他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错误, 一向很小心谨慎, 但为什么还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而且为什么护士和其他人也没有发现他手术做错了肩膀呢?

位于市中心的儿童医院的急诊科内, 一个小孩疼得乱喊乱叫。医生开的处方是静脉滴注0.5mg 的吗啡, 之后再输一次。一会儿工夫, 小孩死掉了。因为有人在准备吗啡时, 把0.5mg 看成了5.0mg , 一个小数点读错了就导致了悲剧。我们是否可以把这称为"致命的小数点"?

一位47 岁的妇女一天早晨醒来后觉得髋部很疼, 都下不了地, 更别说走路了。骨科医生的诊断是椎间盘突出, 建议卧床休息, 开了止痛药物, 让病人回家观察, 认为不需要手术治疗。几天以后, 她的疼痛再次发作, 但这次她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便秘。每个人都可能发生便秘, 但她的便秘非常严重, 需要应用多种通便药物, 包括泻药、灌肠和人工除去嵌顿(一种委婉的说法, 就是将戴手套的手指伸入直肠, 取出在直肠下端坚硬的粪块。这种活儿常交到实习学生的手里)。为什么会出现便秘? 因为所有的止痛药都会减慢肠蠕动。长时间使用止痛药需要配用泻药或者灌肠, 尤其是还得卧床的病人。而医生在 2 开处方时显然是忘记了。

有一名先生因腹痛去看内科, 最后转科做了手术。一切都很顺利, 但一周后, 病人开始发烧、咳嗽, 医生听诊肺部有啰音, 怀疑为肺炎。医生告诉护士, 病人需要去拍个胸片, 还需要用抗生素。医生又去看几个病人, 回来后开始开抗生素。但他没有找到病历, 病人带着病历去放射科拍片子了, 医生拿了一张空白的处方写上了病人的姓名和住院号, 开的抗生素是青霉素类的。

如果病历在的话, 医生就会注意病历首页上用鲜红色的字标着"青霉素过敏", 这还是一周前他亲笔写在病历上的, 但在开药时他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这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所幸, 护士在用药前发现了问题, 打电话让医生换了药。

一名老年妇女多年来尿频, 偶有尿失禁, 常带着尿不湿以防万一。她听说, 几百里外的大城市有个妇科医生能做这类手术。她赶紧做好了安排, 请邻居帮助照顾宠物, 手术前一天晚上到那儿找旅馆住下, 早晨6 ∶ 30 到医院做术前准备,7∶ 30 做手术。儿子儿媳请了假, 孩子也请假不上学了, 一家三口从沿海地区飞到了母亲的身旁, 准备术后第一周照料母亲。

一切就绪, 病人麻醉成功, 手术就要开始了。但突然发现还缺一种手术需要的特殊器械。供应室手忙脚乱地找了一遍也没有。最后, 一名机灵的护士打听到本市一个大型教学医院有一套, 才赶紧派人乘出租车取回来, 但还要等着消毒。不管怎样, 医院的人员费了很大力气, 最终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病人和她先生没有白费工夫, 子女的苦心也没有白费。

但换一个角度看, 假如手术被取消, 病人还得再来一趟,肯定会一肚子的不满意。而且, 病人麻醉时间比预期延长了两个小时, 明显增加了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危险。能避免的医疗差错知多少?

以上只是我知道的几个医疗差错, 有些发生在我们医院, 有些在别的医院。但它们是意外吗? 还是经常发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很有名气, 1991 年该杂志发表了一项哈佛医学院的研究, 作者是卢希安· 列普博士及其同事。他们发现, 在所有住院病人中, 有2% 的病人发生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不到1% 的病人发生药物相关的并发症, 总体而言, 住院期间有4% 左右的病人出现的意外或多或少与治疗有关[1] 。

英国著名的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Andrew s 等人的研究结果。他们观察了两个监护病房和一个外科病房住院的1047 例病人。结果发现, 每个病人在住院期间平均发生了4畅5个不良事件, 最多的一个病人共发生52 个! 毋庸置疑, 没有发生不良事件的病人平均住院9 天, 出现任何不良事件的病人将住24 天[2] 。

健康咨询理事会(Health Advisory Board ) 分析了美国医院协会(American Hospital Aociation ) 的数据, 发现有17% ~ 30% 的病人曾经出现过一个或者多个严重事件。美国的社区医院一般有350 张床位, 每年大约可以收治14 000 名病人, 手术量约5 400 台, 以此发生率计算的话, 每年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将高达4 000 件, 其中, 884 例与药物相关、816例为医院感染(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696例与手术有关、544例需要再次住院、408例为褥疮、299例死亡、204例在医院内摔伤、163例与麻醉有关[3] 。

因此, 医疗差错在医院里是件常事, 我们不可能全部避免, 但许多是可以预防的。

人孰无过

1999 年, 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 , IOM ) 的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 美国每年有44 000 ~ 98 000 人因医疗差错而死于院中, 而这些医疗差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4] ! 这个数字高得令人难以置信, 许多人都不相信。但退一步讲, 即使只有一半或者10% 的人是死于医疗差错, 还是太多了。甚至有研究还认为 3 IOM 低估了医疗差错。IOM 报告的题目"人孰无过" 是再恰当不过了, 即使你的学历再高、经验再丰富, 还经过再三检查, 但是人就会犯错误, 而且还会一错再错。

IOM 的报告还指出, 医疗差错致死的人已经超过艾滋病、乳腺癌或车祸等因素。在致死的医疗差错中, 药物相关的失误最常见, 其次为手术相关的失误。报告发表后, 人们意识到现有模式的局限性, 普遍认识到需要建立医疗差错报告系统、增强防范意识、开设安全课程、进行集体培训和模拟训练。

IOM 的报告发表7 年了, 目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 许多医院采取了措施减少了医疗差错。但医疗差错还是在无时无刻地发生着, 我们缺乏一个真正的长效机制, 距离消失医疗差错的目标还有十万八千里。就拿医院的管理层来说吧, 医院董事会就没有把医疗安全放在心上, 医疗安全永远也不如医院的创收重要。我认为迄今最大的进步莫过于行政干预, 这还要归功于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 JCA HO )。医院的管理层要切实地做好医疗安全工作[5 ,6] , 以下我将重点阐述具体的措施。

转变医院的文化氛围

很不幸, 普遍缺乏医疗安全意识是目前医院的诟病, 这是医疗差错的罪魁祸首。如果我们直说, 医院里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医疗差错, 医务人员就会加倍小心了。没有什么比掩盖真相更恶劣了, 但医院的氛围是鼓励遮遮掩掩,知而不报。因为没人希望自己低人一等, 也没有人愿意被投诉, 更不消说是被取消行医资格了。那么, 犯一次错是不是就无可救药了呢?

虽然我们一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惩罚犯错误的人, 但更需要的是建立一个事前能够发现、事后及时改正和有助于有效预防差错的长效机制。我们应当鼓励坦诚布公, 把医疗差错和问题摆上桌面, 充分交换意见。医院的管理人员要身先士卒, 反复强调医疗安全的重要性, 评价医院的管理也不能只看经济效益, 医疗安全指标也是重要的一环。

在现代社会中, 医院就如寺庙, 不仅要普度众生, 还要兼顾经济效益。医院里的情况错综复杂、病人病情多变、治疗方案繁复, 医护人员之间需要相互协调和配合, 人对技术的依赖性也增加了复杂程度。制订方案时需要参考大量的信息, 很难面面俱到, 现代医院复杂化趋势明显。

很多病人每天需要用十多种药物, 潜在风险大大增加。手术室配置了众多医疗器械, 已成为医院的印钞机, 同时也是大部分研究披露的严重医疗事件的发源地。即使手术的疗效不容置疑, 术后病人在医院内感染, 医务人员也难咎其职。

为提高医疗安全, 院领导首先必须有医疗安全意识, 视医疗安全为己任, 兼顾技术升级和人性弱点。医院的管理层不仅应承诺改变医院的氛围, 还必须体现在制度上, 安排人员来落实, 腾出时间来讨论, 并在经济上给予保障。对待医疗差错的态度不能是惩罚, 而是坦诚相见, 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现漏网之鱼, 进一步分析发生错误的根源。为加强管理, 院长对医疗安全负主要责任, 各级医务人员也负相应的责任。

在医院内部, 应提高科室内的管理水平、互通有无、加强培训。具体方法可让人事科调配人员, 提高科室的团队合作意识、统一思想、建立表彰制度, 让制度成为每个医务人员的共识, 注重制度的实施过程和每个人的表现。 提高医疗安全需要转变观念, 持之以恒。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所有人员步调一致, 包括核实病人、安全用药、控制感染、规范手术和科室配合等。

医院的组织应该具有高度公信力, 并对医疗安全保持一贯的警觉, 持续提高安全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定期考试和检查、授课, 建立淘汰制度, 让每个人都无条件地各负其责[7] 。

好的氛围和合理的人事安排是医疗安全保障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才能实行各项措施, 进一步保证医疗安全。没有好的工作环境, 一切免谈。防范医疗差错首先要注意用药问题 4 (包括血液制品)、手术及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院内感染。我们应保证:

· 医院、外科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进行的手术应有数量要求, 即重视经验;

· 在监护病房工作的人员应有重症监护的培训经历, 即经过专科培训, 不能照单全收;

· 严格管理住院医师和接受培训的人员。

向同行取经

在其他行业中, 航空业和核电站也将安全性视为重中之重。安全性问题压倒一切, 体现在管理层和所有员工的考核指标、激励制度和问责制上, 组织框架和文化氛围均围绕着安全做文章。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危险无处不在, 所以鼓励报告工作中的疏漏, 把发现问题看成是降低风险的机会。发现情况能够立即解决, 而且一旦发现漏洞就刨根问底, 问题解决后则将防范措施整合入现行体系中, 避免重蹈覆辙。

这些行业考虑到人性的弱点, 不相信人有记性。因此, 降低风险的方法是强制执行, 而不是教育和培训; 对新员工, 采取全面强化而且卓有成效的培训; 对老员工, 采取定期培训进行知识体系更新。注重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能力, 把标准化落实到实处。

这些行业的文化是: 态度和行为决定一切、安全重于效率、保证资源配置和坦诚面对问题的心态。从头到尾的工作流程, 从入口到出口的人流, 所有信息、技术, 甚至包括问责制, 都以安全为中心。安全就是行业标准, 安全就是文化, 这些铸就了核电站和航空业的安全神话[8 ,9] 。

但现在大多数医院还不是这么做的, 也没有这种文化氛围。是需要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与药物有关的错误

药物相关的医疗差错在医院中最为常见, 因此必须引起格外的注意。用药过程有三个环节, 各不相关, 每个环节内还有很多细节。具体过程是: 首先医生开药, 其次药房配药, 最后由护士给药。在实际的工作中, 必须坚持在多个步骤中反复地进行检查和核对, 以保证在这些环节中不发生错误。

大多数医院中的现状

开药

医生以龙飞凤舞的书写著称。先不管药开对了没有, 书写不清楚就可能拿错药, 要么得费劲儿再去问医生到底要什么。在一些医院里, 医生口头开药, 由秘书记下来再交给药房。秘书再认真, 也不是专门学药的, 很可能写错药名。

有些医院用传真机把医生开的药直接传给药房, 省了秘书抄抄写写, 减少了写错的机会也加快了速度。无论怎样, 护士都应该在处方交到药房前反复核对, 但有时忙起来护士有可能顾不上, 护士也可能看错。

在所有用药错误中, 大约有60% 是医生写错了或是其他人看错了。在我的医院, 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检查了处方, 发现不清楚、需要核对的处方竟然高达42% ! 有时护士或药剂师只需简单问一下, 有时需要核对药物的剂量和是否存在过敏反应。一般没有问题, 但还是需要进行核对。想想看, 要是一开始处方就不正确、不清楚或根本看不出来是什么, 得浪费了多少时间呀。

但也有好处, 护士和药剂师有义务反复检查医生的处方。

药房配药

当今医院的药房里会核对药名和剂量来确保药物安全, 但错误还是难以避免。药剂师有时看不清处方。我当院长时, 有一次问药剂师能不能看懂医生的处方。他的回答是:" 很多时候看不懂。"

"可以给我举个例子吗?" 我问道。"看看今天的方子就知道了。" 他回答道。第一张处方就是天书, 基本上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至少第一眼看不出来是什么。睁大眼睛仔细看了几遍, 我大概猜出来是肾移植术后的用药。这些药物的药性很强, 用不对的话就是毒药。

"你给医生打过电话吗?" 我问。

"没有, 我们医院做的肾移植手术很多, 我们很清楚这药该怎么用, 而且我们对他的笔迹早就习以为常了, 药是不会错的。"

是吗!? 我在心中暗暗想道。一般他们看不清楚药方, 就会给医生打电话。但若是医生不在, 病人着急, 或药剂师自认为没问题时, 药可能很快就发出去了。

今天的许多药物都由厂家预先封装好了, 每片药物的剂量与病人常用剂量几乎一致, 不用我们再用量筒量一下, 保证了药物的准确。西餐馆中的奶酪定量装在一个小纸盒中, 既卫生, 又能减少浪费。药厂的做法与之相似。

药房内不同剂量的水酊剂按照字母顺序摆放在药柜中。假如医生的处方是metoclopramide , 每天三次。药剂师来到药柜前, 取出三管药, 核对标签, 然后将药物放在药盘中发给了病人。但很多包装的外观相似, 很容易被混淆, 给病人的药可能是从别的药柜里拿来的。给这个病人的可能是硫酸镁乳剂。病人一天吃三次后, 第二天要是到野外露营可能就会倒霉了。这个错误并不严重, 但也给别人添了麻烦。(注:硫酸镁是一种泻药--- 译者)

有些药物必须溶开了才能用。用的时候需要先从架子上取下盛放这种药物的小瓶, 用注射器抽出正确的剂量, 打进输液的瓶子。虽然药名相同, 但有可能浓度不同, 不同厂家的产品采用自己的标志, 这也会导致错误。一旦拿错了药物, 高浓度的药物混入输液的液体内, 病人用的药可能是致命的剂量。

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避免犯这种错误, 把高浓度或有毒性的药物单放, 省得没有经验的人帮倒忙。比如, 高浓度的氯化钾会引起心脏骤停, 因此这种药物不能与其他药物放在一起, 以免他人误取。这种方法看似简单, 还真管用。不管怎样, 这种错误是比较常见的。

药片通常也是以"包" 为单位放在塑料袋中, 外面有标签, 一包内的药物够病人吃一星期或一个疗程。药剂师在发药时, 不用从大盒子里面分装出几片药给病人。工厂生产的药物也可能是水泡眼包装的, 有标签说明药名和剂量, 放在一个盒子内。这种包装也有可能让我们犯同样的错误, 设想两种药的药盒看起来非常相像, 尽管药盒上的标签不同, 但还是非常容易取错药, 因为有时我们并不注意, 我在一个社区药房就见过这样的事情。

25 年前左右, 我治疗过一位病人, 她服用多种药物, 其中包括治疗焦虑的阿普唑仑(Xanax,aprazolam )。一天, 她打来电话说很不舒服。在诊所里, 她看起来有脱水的表现, 但找不到任何原因。病人住院之后, 继续应用她平常应用的药物以及输液。第二天, 病人感觉好了很多。但我们还弄不清楚原因。病人回家后第二天打电话说, 她又觉得不好了。在问过她一些问题之后, 她觉得可能是阿普唑仑的问题。

"我记不住药名, 都是化学名, 每次吃完后我都会再买回来, 看起来都有点不一样。你还记得我在心脏病发作后给我用的利尿药吗? 我上周在药房取回的阿普唑仑和那些药物非常像。我还以为这是新包装的阿普唑仑呢。"

我让她开车把这些药拿来我看看。你猜怎么着? 就是利尿剂。难怪病人会脱水! 药剂师拿错了药, 把它当作阿普唑仑发给了病人。病人本来想找药剂师算账, 但后来想到自己也会闹得不愉快, 也就算了。

用药

让我们再次回到医院中。药剂师配好药后, 就把它们拿到了科室。每个病人的药就放在护士站的托盘上或小抽屉里。米勒先生的所有药物放在一个托盘上, 格林太太的放在另一个上。托盘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面放当天必须应用的药物, 后面放备用药(如安眠药或者止痛药)。

护士在给药时必须核对发药单, 取合适的药物。发药单上会标明病人的过敏情况或其 6 他注意事项。在给病人发药时, 护士还需要再次核对药物, 直到万无一失。发药单上还会有给药的剂量和用法, 这是从医生的处方上抄下来的。如果有任何事情对不上, 护士必须查医生原始的处方, 如果还有问题或者发现不对劲儿的地方, 就需要找医生。一旦确认无误, 护士就可以把药交给病人了, 然后记下药物已发。根据情况, 护士可能要看着病人服药。下班或换班前, 药物应当全发下去。所有的这些步骤都是为了安全起见。

但错误还是一样会发生。药物放错了托盘, 或护士在发药的时候拿错了托盘, 看起来没问题, 药就发下去了。或者护士忘记了病人有明确的过敏史, 也可能医生在最开始开药时就忘了。或者病人的肾脏出现了问题, 原来的用药已经不适合了, 但医生还没有调整用药。护士知道这些情况吗?

在这个问题上我有发言权。几年前, 我的妈妈摔伤了髋部, 住进了当地医院。医院离家约40 英里, 一名骨科医师为我妈妈看了病。当我知道她住院的消息后, 我打电话给另一位骨科医生, 问了问给我妈看病的那个医生怎么样, 得知那人口碑还不错, 我就放心了。第二天, 我妈就要做手术, 我和爸爸坐在病房里陪她聊天。一会儿护士来了, 准备在术前给我妈用抗生素。"氨苄青霉素。" 护士一边加药, 一边说。

我差点晕了过去。我妈知道她对青霉素过敏, 并已经将这件事告诉给了医生和护士。病历的最前面专门有一栏用大号的红色字标出来了, 我半小时前还在护士站亲眼看见了。氨苄青霉素属于青霉素类药物, 他们还给我妈妈用了氨苄青霉素! 当着父母的面, 我没有火冒三丈, 我说我妈妈有过敏史, 你最好做好准备, 万一出现反应也好尽快处理。

所幸, 我妈妈没有出现过敏反应, 尽管我们在随后的几分钟里面担心极了。错在哪里呢? 原来医生在手术台上, 通过电话开的氨苄青霉素的处方, 他忘记了病人过敏的事, 护士也没想到, 对青霉素过敏和对氨苄青霉素的处理是一样的。(事实上, 氨苄青霉素作为髋部手术的预防性用药并不好, 这点我不在此详述)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这类的错误呢? 人孰无过, 因此仅仅是加强培训和监督还远远不够。在操作时反复检查和核对是正确的, 但还不够好。我们需要采用新方法, 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防止医务人员犯错误, 即使有问题, 也最好能在造成危害之前察觉出来。

建议采取的措施

开药

医生全通过电脑开药。

医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 能看到病人的全部信息。对于某个病人而言, 只有指定的医生才能开药或改变治疗方案。其他人只能够看到药方, 但不能改动。医生的处方中包括剂量和用法。计算机将对用药进行核对。

就拿治疗肺炎应用的抗生素来说吧。如果病人有过敏史, 电脑将不让药方通过; 如果剂量与病人的身高和体重不符, 电脑将予以提示, 并让医生计算正确的剂量; 如果病人的肾功能有问题(电脑会根据抽血化验的数值自动计算出来), 电脑也会提示医生应调整药量; 如果病人正在接受其他药物的治疗, 并且这些药物可能与处方中的药物有相互作用, 电脑也将通知给医生; 如果选用治疗肺炎的抗生素并不常用, 电脑也会有提示, 甚至会建议另选药物。电脑应付这些问题绰绰有余, 非常方便。在计算机软件中, 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信息内嵌警报系统(Alerts and Built‐in Knowledge )。

但会有新的问题。首先, 这是一个新的系统, 需要不断地升级换代。但基本的硬件就能运转良好, 还是添加了新的元素。很明显, 电脑打印完全没有书写错误, 不会漏掉过敏史, 会明显减少犯错的环节。通过在电脑软件中增加关于药物相互作用、肾功能和抗生素选择等方面的"知识", 医生得到的帮助将更多, 而且可以边学边干。在面对具体问题时, 学习的效果远远要好于医生在家里死读课本, 比如, 怎样选择最佳的抗生素治疗肺炎的问题。

7 药房备药

医生在电脑上开药, 药剂师就不会看错。这是减少错误的重要一环。药剂师能审查处方, 看看是否根据肾功能调整了剂量, 有没有合用药, 剂量是否符合病人的身高体重。如果电脑一再提示, 医生仍执意按原有方案用药的话, 电脑也会提醒药剂师。药剂师不需要再把药方重新输入药房的电脑内, 医生的开的药方会自动传过来。

药物包装上都有类似超市里商品条码, 可以扫描核对信息。不仅仅药物放进病人专用托盘时需要把信息记录进条码内, 还需要反复核对。检查药物对吗? 剂量对吗? 每天应用次数对吗? 一旦药剂师或者药房工作人员拿错了药, 读码器将向电脑报警, 发药过程自动终止, 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避免用药错误的风险。而且, 电脑通过核对小瓶中药物的浓度, 可以计算出所需药量, 提醒建议药房工作人员发放正确的药量。

药房可以用机器人进行整包装的药片、胶囊和液体制剂的存放和提取工作。由计算机向机器人发出指令, 执行医生的处方, 就像药剂师核对和确认, 机器人在药房内找到处方所列药物, 检查条码, 将药物放在病人的托盘中。当然, 机器人有机械臂能抓住药物, 并把药物移到病人的托盘上。

事先需要设定机器人的程序, 使它能根据药物的条码和包装存储药物。机器人记录位置后, 就能找到病人所需药物, 取药前再次核对药物包装上的条码, 它能找到放错的药物, 并运到制定位置。

发药

另一个新措施是配专用的发药车或发药箱。不是谁都能打开这种发药车或发药箱, 而是有其自己的特点。首先, 机器人或药房工作人员用病人的药盘把药装进发药车, 发药车与电脑联在一起, 电脑内存有病人的处方, 也能识别药房放进的药物。

护士推走发药车, 但不能随便打开, 必须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密码和某个病人的姓名后才能打开, 而其他科室的护士打不开。接下来, 护士输入要取走的药, 电脑和护士确认后, 病人的抽屉(只有那个病人的抽屉) 自动打开。护士拿走所需的药物, 然后在发药车的读码器上扫描条形码进一步确认, 才能取走。

护士来到病人的床边, 扫描病人手腕上佩戴的身份条形码, 得到电脑的确认, 这个电脑可以是手提电脑, 也可以是放在马达驱动的小推车上的电脑, 能通过无线方式与院内临床信息系统联系, 包括医生为病人开药的软件。电脑确认后, 护士发药, 系统记录发药完成, 护士也不用在纸上记录了。

发药自始至终的各个环节都在进行核对, 包括所有涉及的人(医生、药剂师、药房工作人员、护士)、记录任何改变(为什么改? 谁改的? 经过了谁的同意?) , 以保证药物正确、发药时间正确、病人正确和剂量及用法正确, 还记录发药或服用的时间。除此以外, 如果有错误, 电脑会纠错或报警, 并记录在案。

下面的问题很有意思。由于航空业允诺匿名报告错误, 飞行员愿意上报错误或失误, 个人不会留下污点。这样, 医生、护士及药剂师就愿意应用电脑发药, 而不用担心因犯错而受到处分, 医院就可以收集到这些有价值的数据来进行分析, 找到反复出现的常见错误以做出调整, 还有助于我们了解是否某个医生老犯同样的错误, 这时可建议他注意自己的问题, 但实际上违背了匿名原则, 我们还需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院内感染

手术相关的感染

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略低于3% , 估计美国的医院每年大约有780 000 例病人因手术感染。感染的病人住院期间死亡风险增加, 感到很不舒服, 住院时间延长, 住院费用也增加约3000 美元。消毒是手术室的工作重点, 术前需要消毒手术间, 及所有的器械, 外科医生、手术助手和护士都需要反复刷手消毒和手术时穿消毒隔离服, 戴消 8 毒手套。但感染还是时有发生。

预防性地应用抗生素对一些手术有效, 如开胸手术、肠道手术和创伤相关的手术。有一个问题比较常见, 术中应该用静脉抗生素, 但很多医生没有用。应用抗生素的最佳时间是术前20 分钟左右, 这样血药浓度才能在关键时刻达到最高。但没有用抗生素、应用太晚或太早等问题相当常见, 借口常是"忘了", 因为要做的重要的事太多了, 这是另外一个"孰能无过" 的例子。

指望麻醉师记住用抗生素没戏, 最好能用什么办法提醒应用抗生素。采用存储有病人病历的外科计算机信息系统可有提示作用, 还能记录是否用药了。

还有一个应注意的问题, 最好将手术部位的体毛剪掉, 而不是剃掉。长期以来, 剃毛是术前的常规,好处是可以将手术位置的体毛剃干净, 但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小的皮肤损伤, 容易导致感染。最好的方法是剪掉体毛。另外一个问题是病人在术中会觉得很冷。一般情况下, 手术室的温度设定得偏低, 因为照明很好, 手术室的设备也散热较多, 而医生和护士穿着消毒衣、戴着手套, 如果太热了会非常不舒服。但寒冷会增加病人感染的风险。我们可采用一种简单的新办法, 给病人盖上一个特殊的毛毯, 毛毯内有循环的热空气, 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有些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必须把体温控制得低一些。如在心脏手术中, 低温能使心脏更加耐受停跳。而糖尿病病人需要在术中监测血糖。过高的血糖也会增加术后感染的危险。

病房内感染

感染有多种原因: 愈合情况差的手术伤口可能感染; 静脉输液处可能感染; 插导尿管的病人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出现肺部感染; 药物也可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 增加感染的风险, 如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或者器官移植术后的抗排异药物。

预防感染的措施没什么了不得的, 但也不是那么容易: 术后勤检查伤口; 必要时拔掉或更换静脉输液管; 缩短导尿时间; 每隔几天更换气管插管,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 在每次巡视和检查病人之前洗手。

医生进入手术室后, 必须仔细刷手, 然后再穿消毒衣、戴手套准备手术。这是手术室的常规, 每个医学生或者实习护士去手术室之前都背得滚瓜烂熟。而且总有一个严厉的护士盯着你刷手, 总能挑出你的毛病:" 还不够十分钟!" "多刷两遍!" "指甲没刷好!" "别偷懒!" 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你要是不守规矩, 全体同僚都会冷眼相看。

但外科医生要是在普通病房查房时, 并不经常洗手。为此医院专门做了很多工作: 在每个病房里安上水管--- 没人洗手; 在每个病房门口安上水管--- 还是没什么人洗手。无论是内科医生, 还是儿科医生, 所有医生都这样。护士相对好一些, 但也相差甚远。如果我们在检查每个病人之后都要洗手的话, 可能会导致手的皮肤皴裂, 更糟糕的是, 细菌可以从皮肤裂口处侵入。

1973 年, 我在巴尔的摩国家肿瘤研究所任主治医生, 我曾想让我手下的医生在早晨查房前都洗手。我先用花了两个月苦口婆心地讲洗手多么重要, 尤其是我们治的是癌症病人, 他们在应用强效化疗药物后抵抗力都非常差。我尽量在查房的时候带头, 让每个医生都看到他们的头儿说到做到。但后来我出差了三个月。回来后, 我的所见所闻让我哑口无言--- 整整一个月内, 只有一个医生偶尔洗了一次手!

当然, 这些医生都非常聪明、敬业并且值得信赖, 打心眼里他们自认为自己是为病人着想的, 但对洗手却不屑一顾。的确, 当时水龙头不多, 但即使水管就在手边也没人用, 缺水管只是借口而已。又过了一个月, 我又敦促大家洗手, 每个医生又能遵守规定了。因此, 医生还是愿意洗手的, 只是没人管, 而且也没有明文规定在何时应洗手。如果不洗手会被同事看不起, 这事也就好办了。洗手事虽小, 但事关医疗安全, 我们必须重视起来, 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方面, 需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池。另一方面, 同时, 总用肥皂洗手会让手上的皮肤变得非常干燥。强生公司(Johnson and Johnson) 在30 多年前有款产品叫"Intercept", 可以放在一个小盒子里, 大小和医生用的笔型手电筒差不多, 有一个夹子, 可以插在白大衣口袋里。用的时候, 取出按下按钮, 就会流出一种类似于刮胡膏的黏稠物质, 内有多种物质, 有抗菌的功效(如接触性杀菌的酒精), 还含有手霜, 酒精就不至于让皮肤更加干燥。肿瘤中心曾对这个产品进行过多次验证, 发现它可有效杀灭细菌, 作用持续时间长, 不损害皮肤, 应用简单。

用一次, 医生的手能保持无菌一段时间, 能坚持检查几个病人, 但我从没有建议医生这么用。总的来说, 医护人员用Intercept 的情况也不好, 但要比去洗手池洗手好一些。后来, 厂家由于销量不好, 不再生产了, 我经常后悔, 为什么有货的时候没多存一些。

最近, 市面上出现了相似的产品, 如你可以买到一种以酒精为主的产品, 包装是不同尺寸的小瓶, 也可能是压力喷罐(有人把它放在厕所内, 有人出门旅行时随身携带)。由于使用起来简单快捷、不油腻, 也没有无刺激性, 我们最好也把它放在每个病房中, 或放在病房门口, 这样医务人员在出入病房时, 可随时使用。产品中还含有护手油, 不会使皮肤干燥皴裂。早期的试验结果还不错, 时间长了大家会逐渐认可的。在洗手或者手部消毒有明文规定之前, 还要靠医务人员的自觉。

我认为大多数院内感染是可以避免的, 但还是发生了, 其原因是我们没有采取简单有效的措施, 如洗手、剪体毛和术前正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如果正确应用的话, 感染将大幅度减少, 而一旦感染, 病人的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严重时甚至死亡。 我们怎样才能减少感染呢? 这最好用人的行为模式来解释。能得到奖励的事, 我们愿意做; 遭受惩罚的事, 我们不愿意做。这就好比是超速行驶, 我家附近新建了一条公路, 新路比老路到医学中心的距离远了一英里, 新路上没有红绿灯, 老路上有很多十字路口。新路限速55mph , 在交通好的时候, 肯定能开得快一些, 虽然路标上清楚地写着"55" , 但许多人都不理。因此州警察定期在路上巡逻, 每天都设置超速陷阱, 真的抓住了一些超速驾驶者, 这种方式的目的不仅要抓超速者, 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每个人注意限速标志。他们很了解人的行为模式, 并能因地制宜。每个人都能看到限速标志, 但只有意识到超速的严重后果时, 超速标志才能发挥作用。

医院里也是这样。告诉我要洗手的重要性, 又能怎么样呢? 但只有当我知道了如果我不洗手, 就会被抓住当典型, 我才会上心。在医院里我们需要更多的像"警察" 一样负责的护士长、主任和认真的员工, 无时无刻地进行监督。人本性愿意偷懒、得过且过, 医院里也存在这个问题, 管理层可能觉得这些标准费时费力, 不想推进, 这需要改变。

提高手术室和整个医院的安全性

我退休后, 开始帮助军方设计方案以提高手术室内的医疗安全。我用了10 个月走访了美国多家医疗中心的100 多名员工, 包括医生、麻醉师、护士和后勤人员, 他们在手术室工作或与手术室工作有关, 如在术前准备区、恢复室或供应室等附属科室。我开始有了一些想法。

在手术室内(从更大的范围来讲, 也包括导管室和胃镜室等可以做小手术的地方), 从事的工作非常复杂, 经常超速运转、工作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人员之间的沟通不满意, 医生虽然技术高超, 但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沟通的技巧在于"复述", 比如在飞机和军舰上, 如果你收到指令"UA122 航班, 右转15 度", 你应该回答"UA122 航班收到, 右转15 度", 医院里还没人这么做。飞机起飞时反复核对, 医院里也做不到。护士和技师在看到医生的手术有问题或动作危险时, 医院不鼓励他们对医生提出质疑, 他们说:" 虽然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干活, 但各自为战, 不能算成是一个团队。"

手术室危机

10 ■ 至少20% 的医疗差错与手术有关

■ 病人被麻醉(对减少医疗差错没有任何帮助)

■ 超速运转

■ 工作环境复杂

■ 各自为战

■ 沟通问题很大

没人愿意报告错误或失误。医院从没想过医务人员会犯错误, 一旦发生而且还被上级逮住的话, 尤其是护理部看到护士出问题, 那这人可要倒霉了, 小则挨批评做检讨, 大则可能被解聘。护士即使亲眼目睹犯错, 或看到一个显然没有经过新设备培训的医生正在瞎鼓捣时, 也不愿意报告, 因为每天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谁想得罪人啊。而且, 院领导为让医护人员高昂的新设备尽快转起来, 还会对医护人员不断施压, 因此这是一种"注定" 失败的文化。

我们能做什么呢? 为提高医疗安全, 需要做到四个基本的环节, 说起来非常简单, 可做起来并不容易, 这包括: 改变院内工作氛围, 将报告错误和失误定为标准流程, 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 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如信息系统和模拟器材)。航空业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

向机组人员学习

飞机机舱就像一个手术室, 尽管这种比喻并不恰当, 但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机长不仅飞行经验丰富, 也是最高领导, 拥有绝对的权威。长期以来, 他(女性很难达到这一职位) 在飞机上职位最高、技术最好、领航能力出众, 广受机组人员的敬畏和尊重, 训起人来让人战战兢兢。敬畏是因为机长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了让人梦寐以求的特权。尊重是因为机长是经过了多年的磨炼、知识渊博、操作娴熟, 让人心服口服。令人胆战心惊是因为机组成员等级森严, 级别低的人只需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敢挑战权威或质疑机长的能力, 即使他们认为机长已经犯了错误, 质疑权威只会给自己抹黑。但这种情况在30 多年前开始改变, 因为人们清楚地意识到, 绝大多数空难可归结于飞行员的失误, 主要是机组人员的沟通出了问题。

听起来多像是现在的手术室啊, 做手术的主任是"机长", 这是他多年来摸爬滚打的结果, 在医院里打拼的任何人都认为自己必须无条件服从。没有一个小大夫敢质疑他们的"头儿", 给你几个白眼还是好的, 有时运气差到极点, 连难得的手术机会都没了。护士和技师就更插不上话了, 进一步验证了手术室内缺乏沟通和协作。

机舱内已经发生了变化, 飞行安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机组人员面貌一新, 人员变动减少。其实, 最重要的变化是加强团队合作、信息沟通、颠覆等级观念、对问题的综合处理和根据事态制定决策, 以及不惩罚报告失误者(15 年内高达50 万份报告)。这些变化鼓励报告自己的错误, 最多会出安全考虑, 让报告者暂时休息一段时间。只有这样, 医疗安全才能真正的有起色[9] 。 医疗安全的文化氛围

每个医院的院长都知道, 手术室和心脏导管室、胃镜室等进行小手术的地方是为医院创收的主要科室。他们还应该知道, 这些科室也是医疗差错的好发之地, 是最危险的地方, 最需要投入时间、人力和资金加强管理。如前所述, 首先要改的就是不惩罚医疗差错, 其次是报告错误应作为常规, 倡导开放式的讨论。

无论是否匿名报告错误, 都应尽快予以分析, 找到错误的根源, 并及时反馈, 但应注意方式。而且, 医院必须根据分析结果改变体制, 防止员工再次犯错。简而言之, 领导必须要知道孰能无过, 而且要将预防或避免犯错视为己任。(机组资源管理一词也来源于航空业, 指沟通推广到了整个机组人员, 中心是鼓励良好清晰的沟通。--- 译者)

其次, 积极推广" 机组资源管理(crew resource management )" , 讲授如何进行简报(briefing )、沟通(communication )、坚持己见(aertion )、互相检查(cro‐checking )、查证(verification ) 和决策的技巧。通过培训和反复练习, 每人的水平都会有提高。教学最好是一个团队进行集体培训, 强调有效沟通、解决分歧和携手攻克难题。

我以简报为例说明。简报主要是介绍, 而不是长篇大论, 重点是把关键点传达给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定下基调, 交代任务的基本步骤, 以及何时收手等重要问题。简报的作用是把众人组织起来, 分配任务, 建立团队, 实际上也承认了每个人的能力。简报过后, 整个团队就有了共同的目标, 每个人遇到问题都可以直说, 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通过应用简报和机组资源管理的其他策略, 我们有可能减少错误, 提高士气, 避免护士和其他人员的流失。此外, 已发生的错误会更多地拿到桌面上来讨论[9] 。

最后, 医院也必须采取一些技术手段防止医务人员犯错。

前面讲的电子处方系统(computer entry medication order )、应用数字化的医疗信息和条形码(即射频识别器材, RFID ) 会有一定的作用。通过术中视频记录手术过程, 术后就能回放和分析。有些医生可能在起初会反对录像, 但想想足球比赛就知道了, 每支队伍在赛后都会回放比赛录像, 寻找失误、技战术问题并加以改进。

模拟器材能迅速提升个人能力。虽然目前还不能像飞行员那样全面进行模拟训练, 但医院里已有一些针对特殊操作和技术的模拟器材。我前面提过, FDA 最近审批通过了一种新型颈动脉支架时, 同时规定, 准备用这种支架的医生必须在附送的模拟器材上证实其能力。我想, 模拟器材将普遍用于医生的练习与评估, 这一天已经为期不远了, 住院医师培训将始于模拟器材, 而不是病人。

很快, 机器人也将会使医疗安全进一步提高。医生不是让机器人独立工作, 而是控制机器人做辅助性工作, 补充人手的不足; 或根据立体定向原理, 让机器人帮助我们准确地将一根穿刺针、一根探针或一个手术器械送入体内; 或者让机器人帮我们预防操作不当[10] 。

这四个步骤关注的是医疗操作的安全性, 会使医疗环境更加宽松, 在这种环境中, 每个人都愿意主动上报错误, 公开讨论; 良好的沟通技能不但能减少医疗差错, 还能让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帮我们及时获取数据, 发现问题; 手术录像能让术者回顾手术的得与失; 模拟器材将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但首先, 院领导和科主任必须要坚持不懈和广泛深入地抓好手术室、导管室和胃镜室等相关科室的医疗安全问题。只要合理应用我介绍的四个方面, 医务人员会更加和蔼可亲、技术精湛和爱岗敬业, 失足的危险也会大大降低。

医疗差错的处理情况

让我们再看看本章开头的例子。

早产儿的胃管插进了静脉 在给董事长打电话前, 我想多了解一下情况。我让他们尽快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一个小时后, 我得知那天晚上一切正常, 没有让护士分心的事情, 如急诊和电话打扰。其他人都在岗, 没人出去取药。自始至终这件事完全是疏忽, 没有诱因。护理部建议解聘这名护士, 因为这个错误太低级了。

我以前提到过, 这件事给我敲响了警钟。我的意见是不解聘, 而是为她提供心理咨询, 因为事后她快崩溃了。确保已通知并安抚了患儿家属, 真诚地进行了道歉, 尽快给予经济补偿, 不扯皮。深入分析事件根源后, 我还向医院提供了一些建议, 在事件发生前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工作, 才能避免这一事件。

后来, 护理部认为全体医护人员应伸出手帮帮这名护士, 她并没有犯罪, 而且这件事对今后防范类似错误有帮助。其实预防方法非常简单, 输液管和胃管外观上不同, 但还是有些相似。事后, 我们再用的胃管上从头到尾有了一根蓝线, 使胃管更加醒目。胃管也 12 不用圆形接口了, 而是用三角形接口, 这样胃管的三角形接口根本不能插进静脉输液管的圆形接头。我问护理部, 我们早就可以这样做, 但为什么没有做呢? 答案真是让我脸红了半天。

"院长, 您是否记得您的节约方案? 有蓝线和三角形接口的胃管要贵出好多。我们只是事先不知道还有这种问题。"

从此我们一直用新方法。但我得给董事长去个电话, 告诉他认为能活就是奇迹的孩子死了。

使用错误剂量的高毒性肿瘤化疗药物 要是在10 年前, 这件事准能引起轰动, 相关人员会被骂的体无完肤, 而且州护士局有规定, 尽管由医生开药, 药剂师的仔细核对, 保证药物剂量正确仍是护士的责任, 因此肯定会有很多护士的执业资格面临被取消的危险。虽然科室主任没有直接参与这件事,平时还深受敬重, 还是被迫辞职, 他被认定是主要责任人。恐惧的气氛立即笼罩了整个研究所。错误是要被惩罚的, 但院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和深刻反省, 详细分析了发生错误的背景, 认为只有建立新体制, 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这种良好的心态也能促使员工在汇报自己的问题时更加轻松。

手术做错了边 外科医生深深地陷入了自责之中, 他说在25 年的行医过程中, 他从来没有犯过如此愚蠢的错误。就像那名护理早产儿的护士, 他需要帮助, 需要有人帮他认识到这个错误是人性使然, 也并不能说明他不称职。今天, 医院靠体系来防止类似错误, 病人、护士和外科医生在术前共同确认手术部位, 并用笔进行标记。而且外科医生要在病人被麻醉和铺巾之前亲自做"标记"。

在应用麻醉止痛药时忘记开通便药 这个医生一般在医院里看病, 病人的肠道问题通常是由医院里的住院医师和护士管理。但这次他是给朋友帮忙, 去病人的家中看病。他忘记了让病人卧床和用止痛药物后, 病人有可能发生严重的便秘。药剂师在发药时应强调便秘问题。药物说明也应该有这一条提示, 保证病人和家属知晓, 就像有些药在包装上会标出药物应在吃饭时服用一样。

对抗生素过敏 在这个例子中, 医生知道病人对青霉素过敏, 但是在开处方时忘记了。医院里常用的方法是在病历前面醒目的位置上标出过敏史。但当时病人带走了病历。医院里还有两道关, 但也都没发挥作用。第一, 护士去药房取药前通常会看一下药物是否合理, 但由于病历不在, 护士也不清楚过敏史。第二, 给药的护士在用药前会看一下用药单, 用药单上写着病人的药物以及过敏史, 这是由接诊护士或医生记录下来的, 一般情况下是能防止病人应用过敏的药物。但偶尔还会发生这种错误。

这个例子特别适合说明我前面提到的电子处方系统。从医生一用电脑开药, 医生就马上会得到提示, 病人对青霉素过敏, 电脑拒绝执行命令, 防止了医生开药错误。电脑还能告诉医生, 治疗院内感染时, 他选择的药物不是最有效的, 而感染专科医生一般会选择三种药物, 你只要选一种就好了。

这样医生很快又学了一招儿。如果病人的肾功能有问题, 电脑可以帮助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如果所选的抗生素与已有的药物有相互作用, 电脑还可以建议医生换药。用药几天后, 电脑会提醒医生, 病人使用抗生素的疗程已经足够。

医生开完药后, 处方通过网络直接传到药房, 药剂师将在药房用药物信息系统审核处方。系统会再次核对药物剂量、药物间相互作用和该病人是否需要用这种药物。随后, 如果药物需要混合, 系统会对药房的技师予以提示, 或直接让机器人取出药物, 放在病人专用药盘中。

在病房里, 护士在病人床旁用电脑通过无线方式再次核对, 先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 再输入病人的姓名, 盛放病人药物的小抽屉会自动打开。护士取出贴着条形码的药物, 在读码器上刷一下, 确认药物正确后, 再去病房与病人手腕上的条形码核对都相符时, 护 13 士才会把药物交给病人, 电脑会自动记录用药已经完成。

以上过程将大量地节省医生、护士和药剂师的时间, 有利于医疗安全, 不仅保证了用的药正确, 还能保证用的是最合适的药, 并帮助发药过程的很多人避免无意的疏忽。虽然目前只有几家医院使用了这个系统, 但我相信, 在今后的5~ 10 年中, 很多医院将常规应用这种系统。系统内储存的"知识" 将远远超过我的描述。

手术室没有准备手术器材 关键的手术器材没有准备, 手术室的人一通手忙脚乱, 最终从其他的医院借了一个相似的器材, 导致手术推迟了。这种情况还容易导致手术取消、外科医生心情不好, 病人发脾气, 同时还要考虑到病人家属往返路费不能报销、宠物需要有人照顾、子女请假不上班不上学, 还要飞回家照看术后的妈妈。

在今天的手术室里, 这种类型的错误数不胜数。在提高医疗安全和效率方面, 信息技术及其相关技术很重要。改善的方法是让系统自动运行, 保证所有的设备和器材都已就位, 手上处理每个病人的方案都是合理的, 手头总能调动充足的人员, 一旦有急诊或突发事件, 后备梯队能马上待命。此外, 所有医疗器械上均有RFID 标记, 我们对关键物品的位置了如指掌, 万一某件重要设备出了问题, 我们就能预先发现, 还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备用件。有些医院正要上马这种信息系统, 还有些医院正在研究RFID 技术。我预测, 这些系统早晚会普及, 但可能需要10~ 15 年。

读错了小数点导致麻醉药的剂量错误 这是一种在备药时常见的错误。数字一般不太容易看清楚, 有时我们的大脑仅仅想看见预期的剂量(5.0mg 是成年人的常用剂量; 0.5mg 似乎不对, 因此被我们换成了自己预期的剂量)。因此也需要用电子处方系统。因为在急诊科, 电脑中可能没有存孩子的体重, 但年龄不会弄错, 电脑 将拒绝执行5.0mg 的指令, 避免用错剂量。

医疗安全的大趋势

医疗安全越发重要, 但人们还缺乏应有的重视, 资金投入远远不足。但我预计董事会最终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并在减少医疗差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由于人的本性难移, 从院长开始就应该负起责任并进行评定, 比如董事会直接定下规矩: 我们将根据本院的医疗安全状况对院长进行测评, 进行奖励(或者不奖励)。我们还可以采用简单明了的基本方法提高医疗安全, 如转变医院的文化氛围, 对报告错误的人不惩罚而是分析, 这一做法很快就要实行了, 但还是推进得太慢。机组资源管理是有效的, 虽响应者寥寥, 然而这一天迟早也会来到的。

一些新技术新手段令人振奋, 能明显减少医疗差错。在今后的几年里, 电子病历、视频辅助技术、RFID 技术和条形码会起到重要作用。电子处方系统、药房机器人、药物条形码管理也将有积极的作用。我相信模拟器材是一次真正的技术突破, 将从根本上改变医务人员的培训模式, 以后再也不会是"看见一个病人, 做一次手术, 教一个病例", 而变成"在模拟器材上练习, 直到你觉得能行"。只有到那个阶段, 你才能允许在病人身上做手术, 而且还会有人监督。最后, 机器人将提高准确性, 弥补人手和眼睛的不足。最后一点可能最重要, 病人需要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 JCA HO 等机构要进行定期检查, 看看我们能否一贯坚持我们上面提到的方法。

你应该知道

无论你的医生、护士或者药剂师多么聪明、多么有爱心或多么敬业, 还是会一再犯错。他们和你一样也是人, 是人就会犯错。与其错了就要惩罚, 还不如把错误拿到明面上讨论, 最终达成谅解。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体系, 帮助那些没有恶意的医务人员, 让他们不犯错, 或造成伤害之前能及时发现。医院很大, 环境错综复杂, 无论是院领导, 还是所有员工都需要有医疗安全意识。一些简单的手段能克服人性的弱点, 还有一些技术能帮我们减少犯错。

我想, 每个人, 包括你在内, 都希望医院重视医疗安全, 而不仅仅是事后诸葛亮, 应当把医疗安全作为首当其冲的责任感。这需要花费精力、时间和许多资源, 但很明显我们有很多机会减少医疗差错, 减轻对病人的伤害。医院及其全体员工将尽最大的努力为你服务, 因为病人也是顾客。

付诸行动

如果你要住院, 你应该知道些什么呢? 首先, 记住你有选择权。因为这是你的身体, 你要看病, 你是顾客,你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因此, 如果你需要做手术, 了解一下推荐给你的这名医生, 看他是否做过很多的你要做的手术。成功率怎么样? 并发症多吗? 有些是常见的外科手术, 因此医生可能会有一些病人的记录, 你可以问一问。

有些外科手术可能并不常见, 但你还是应该弄清楚, 在这一地区内, 你的外科医生做这种手术是不是最多的,当然是相对而言了。如果你需要结肠镜检查, 问问医生做过多少例, 并发症出现过多少。是否发生过穿孔? 是否有过其他问题? 你尽可以放开问。实际上, 医生一开始就应该告诉你这些。

去医院检查的时候, 最好找个人陪你去。你可能会紧张, 甚至可能把魂儿都吓出来。亲朋好友会帮助你记下医生和护士说的话。我们在紧张时, 经常会丟三落四的, 因为我们一下子记不了那么多, 尤其在医院里非常紧张! 因此, 事先写下你的问题, 当医生或护士来的时候, 你可以问一下他们, 才不会漏下什么。

当护士让你吃药时, 问问这是什么药, 是治什么病的。记住是你要吃药, 核对一下非常重要。如果要给你输液, 也要问一下。如果医生没对你说过, 就别用! 医生没有任何借口向你隐瞒什么。记住这是你在治病, 而不是医生。

去检查或接受一项操作时也要问。"医生让我领您做PET 检查。" 这句话是远远不够的, 你应该知道为什么医生让你做这项检查。简单地说, 你必须捍卫自己的权利, 让你的家属也帮你一起了解目前的情况以及原因。

上面的做法能让你直接保护自己的安全。但你还应该了解一下, 你去的那家医院对报告医疗差错的态度。有人分析错误根源吗? 发现问题能在制度上改进吗? 医疗安全是否被提上医院的日常工作日程? 董事会是否真的关心医疗安全吗? 如果你需要心脏手术, 弄清楚这家医院是否做过大量的类似病例, 而不是只有你的医生会做。也就是说, 是否这个医院的员工对手术了解很多, 技术很让人放心?

如果我被送进监护病房, 我要问: 医生是否经过专业资格认证? 还是我原来的主管医生吗?( 虽然你对你自己的医生很了解, 也很尊重, 但是监护病房内很复杂, 你最好由重症监护的专家治疗)。24小时都有重症监护专业的专科医师吗?( 夜间或者周末出的问题最多)。这家医院用没用电子病历? 如果用的话, 是否自动检查过敏史、药物剂量和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和输血时用条形码吗?

你可能认为要问的问题太多了。但我的目的是想鼓励你, 在住院期间积极一点。这对你自己和你的亲人来讲都太重要了。对于医生和护士而言, 你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和护士都想让你顺顺利利的。但你自己要小心, 这些问题不会威胁到你, 而是懂得更多, 而且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时, 医院的全体工作人员就会更加关注医疗安全。

第13篇:医疗差错处罚办法

陕汽医院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处罚办法

各科室:

为规范我院医疗质量管理,提升我院医疗质量的可控性,保障我院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责任心,杜绝医疗事故,尽可能的降低医疗差错的发生率,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控制,建立患者就医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流程和安全管理体系,以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为依据,保证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的落实,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二、贯彻措施

为了有效地控制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严防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我院成立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处理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王金社

成员:王军、赵新刚、桑文敏、成建峰、宋彩梅、李亚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医务科主持日常工作。 医疗差错医疗事故领导小组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对全院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2、开展医务人员安全和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杜绝医疗事故,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3、检查和指导各科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质量管理方案,落实安全质量管理目标、制定医疗差错考核标准和奖罚措施。

三、错处罚办法:

1、医疗事故的处罚办法按照医疗事故的分级(四级)和责任认定(由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2、医疗差错处罚规定: ①严重差错,扣当事人100元。 ② 一般差错,扣当事人50元。

③小差错,对当事人进行通报批评和教育。

3、实行科主任负责追究制。科主任一定把好技术准人质量关,各科室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对本科室监管不到位或者疏于监管的医疗差错,对本科室科主任进行追责。对本科室医疗差错进行隐报、瞒报或者其他不利于医疗差错处理的各种行为均加重处罚。

医务科 二〇一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第14篇:医疗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医疗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一、各科室均应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本人或他人及时登记所发生的差错事故(登记项目:记录日期、病人姓名、住院号或门诊号、诊断、发生经过、发生时间、发现人姓名、发现时间、科室讨论及定性意见、讨论定性日期、登记人姓名、科室负责人签名)。科室负责人应经常检查差错事故的记录。

二、发生差错事故后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旌,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三、各科室每月向医务科或护理部报告一次医疗安全基本情况。发生严重差错、事故或医疗纠纷,责任者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由科主任或护士长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和院领导,重大医疗事件医院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者,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四、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有关记录、检查报告,不得涂改,要认真保管不得丢失,以备封存。造成事故的药品、血液、器械、病员的标本等均应妥善保存,不得擅自销毁,以各鉴定。

五、各科室应在一周内对所有的医疗差错或事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找出原因,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作出初步的定性和处理意见,科室定性困难时可请医务科或护理部成员参加。严重差错或事故必须以医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定性意见为准。医疗纠纷必须作出原因定性(包括差错、事故定性原因)。严差、事故的定性和医疗纠纷的原因定性原则上不超过2个月,特殊情况需说明原因,不超过半年。

六、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做到定性准确无误,在讨论时应注意倾听当事人的意见,讨论前本人到场说明事件发生的经过,并允许个人发表意见。决定处理时,领导应做好思想工作,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七、医疗事故的处理参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行。

八、一般差错,每月组织一次讨论,并上报医务科或护理部。

九、医务科或护理部每季度汇总全部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情况,并向院长作出分析报告,向全院通报发生情况。着重于缺陷、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管理缺陷等的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医院应每半年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安全基本情况。

附: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l、医务人员应加强医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对工作极端负责。

2、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技术要精益求精。

3、充分发挥二级质量控制网络的作用,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把好质量关。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5、加强后勤保障工作。

6、各科室每月必须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分析讨论本月的医疗安全情况。找出隐患,提出改进措施。

第15篇:医疗差错与事故

医疗差错与事故

医疗差错与事故的区别在于所造成的后果严重性不同。医疗事故必须是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发生具有违法性和危害性的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残废及严重的功能障碍。但是,下列情况不属于医疗事故:一是虽有医疗过失,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和功能障碍;二是由于病人病情或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三是由于病人和家属不配合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医疗事故是特定的职业事故。断定医疗事故,必须具备下列五个基本条件:

1、医疗事故的责任者必须是经过卫生机关考核、批准和承认的,有相应原资格、职称和职务。

2、医疗事故的责任者,必须犯有医疗过失。

3、医疗事故必须是发生在诊疗护理服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

4、给病人造成的不良后果,必须符合国务院1987年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方法》第二条规定的范围。

5、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发生医疗事故是非常严重的事,但医疗事故与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并发症和后遗症极易混淆,应当掌握有关知识加以区别。

⑴医疗差错 是发生诊疗护理过失,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或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但后果较事故轻。按不良后果的程度,又分为严重差错和一般差错。

⑵医疗意外 指由于无法抗拒的原因,使病人出现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不属于医务人员的过失。

⑶并发症 指一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引起的另一种疾病和症状,如剖腹手术后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就是并发症。这类后果不属于医疗事故。

⑷后遗症 疾病好转或治愈后遗留下来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如小儿麻痹后的下肢瘫痪,不属于医疗事故。

国家对医疗事故首先注意定性,并区分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责任事故是玩忽职守,违反规章制度造成的;技术事故是技术水平低造成的。根据危害程度,又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事故造成病人死亡;二级事故造成病人严重残废和严重功能障碍;三级事故造成病人残废或功能障碍。

二、三级医疗事故又分为二等。医疗事故的确定非常慎重,政策性、技术性很强,必须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并非随意可分。

第16篇:医疗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医疗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作者:校医院 发布时间:2013/3/25 点击:(1793)

差错事故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关系到病人疾苦和生命安危的大事,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并要加强学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保证医护质量及预防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

差错事故的分类及评定标准

根据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分为两类,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为责任性差错事故,由于设备条件或技术水平所限造成的为技术性差错事故。

一、事故

凡在医疗工作中,由于不负责任,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作为风粗暴或业务不熟悉而给病人带来严重痛苦,造成残废或死亡等不良后果者称为事故。

事故等级分类:

一级事故:由于医护人员的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者。 二级事故:促使病人死亡或造成残废者。 三级事故:造成轻度残废或严重痛苦者。

二、差错事故责任范围

1、医护人员工作不负责任,治疗及观察病情不细致,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以致失去抢救的机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2、医生不执行医师职责,护士不执行查对制度而打错针,发错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3、对疑难问题不请示汇报,主观臆断,擅自盲目处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4、延误供应抢救药品、供应未消毒的器械、敷料,药品或因为无菌操作不严发生感染,造成不良后果者。

5、值班人员未坚守岗位,影响诊断治疗及护理者。

6、对病人出现病情变化,护士不请示医生私自用药者。

7、医生药物剂量换算错误,造成患者多服多注射药物,未造成不良影响者。

8、抢救危重病人时少用、多用或未用特殊药物而影响抢救效果者。

9、无条件抢救危重病人,未及时转到上级医院者。

10、责任心不强,操作不正规,致各种换药、注射部位发生感染,化脓以及针头折断在组织内,用手术方法取出者。

11、药房发错药造成不良影响者。

12、医技科室发放报告出现错误者。

13、预防保健工作由于通知、准备不及时,造成不良影响者。

三、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1、各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本人及时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并及时讨论与总结。

2、发生差错、事故后,要积极采取抢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3、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各种有关记录,检查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保留病人的标本,以备鉴定。

4、差错、事故发生后,按其性质与情节,分别组织医疗错鉴定小组、全科或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差错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5、发生差错、事故的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时,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加倍处罚和处分。

6、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应注意倾听当事人意见。讨论时吸收本人参加,允许个人发表意见。决定处分时,领导应进行思想工作,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7、医务科、护理部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第17篇:辅助科室医生差错标准

辅助科室医生差错标准

一、下列情况为小差错(每出现一次扣款30元):

(一)操作过程中,未认真进行查对,造成受检者和申请单项目不符,尚无不良后果。

(二)漏查、错查辅助检查项目,未能够及时发现已出报告,但无不良后果。

(三)辅助检查报告与病人姓名不符(张冠李戴)而错出结果,但无不良后果。

(四)合错、定错血型被别人发现并且纠正。

(五)已开展的项目未通知停止而无故拒查。批准新开展的项目没有及时通知相关科室执行。

(六)辅助检查报告单存在漏项、不签全名、简化报告或者报告不规范但无不良后果。

(七)辅助检查报告出具日期不符或者错填日期的。

(八)设备、仪器保养不善,导致检验结果差错,未导致不良后果。

(九)设备、仪器保养不善或故障,未及时报修,导致工作无法开展。

(十)出具虚假辅助检查报告,被院内质控查出,未导致不良后果。

(十一)未定期开展室内质控,但未造成院内感染。室间

(十二)传染病例未登记或漏登记,被院内质控查出。

(十三)未建立健全各种登记本。

(十四)医疗废物处理或登记不规范,无不良后果。

二、下列情况为大差错(每出现一次扣款100元):

(一)检验科由于工作人员的错误,造成重取血液,穿刺标本或者重复做其他特殊检查给病人造成痛苦。

(二)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错送、遗失检查结果,影响诊疗工作、尚无不良后果。

(三)检验科合错、定错血型,发错、领错血,已用于诊疗活动被及时发现尚无不良后果。

(四)做错、写错检查结果,已出报告但无不良后果。

(五)其他类似情况可参照本标准精神决定。

(六)传染病例未登记或漏登记,被疾控中心查出。

(七)设备、仪器保养不善,导致辅助检查结果差错,导致不良后果。

(八)出具虚假辅助检查报告,导致不良后果。

(九)凡有病人投诉,一经查实按照大差错处理。

(十)医疗废物处理不善,但未导致严重后果。

(十一)凡小差错范围造成严重医疗纠纷或者后果的一律按照大差错处理。

三、下列情况为重大差错(没出现一次扣款200元):

(一)合错、定错血型,发错、领错血,已用于诊疗活动,导致不良后果。

(二)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错送、遗失检查结果,影响诊疗工作、导致不良后果。

(三)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引发医疗纠纷或其它严重事件,导致不良后果。

(四)医疗废物处理不善,导致严重后果,如院内污染或院内感染。

四、医疗事故:

违反医疗操作常规,导致严重后果,构成医疗事故的按医疗

事故处理条理相关标准处理,由各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认定。实行问责制并按责任大小承担其责任。

第18篇:科室医疗质量管理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廖利民主任

成员;高丽娟护士长、韩向华护士长、付光主任医师、吴娟主任医师、熊宗盛副主任医师 质控员:查丽华主治医师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具体职责分工:

廖利民主任: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负总责,兼病历质控。 付光主任医师:负责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高丽娟护士长:负责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2015年度科室质量控制计划

一、需要改进的内容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7.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及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8.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三)护理及医院感染管理

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

2.基础护理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3.专科护理到位情况;

4.病房管理情况:是否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5.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 6.急救药品、器械的管理;

7.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8.医院感染散发病历报告落实情况; 9.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 10.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 1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2.一次性无菌物品是否按规范使用; 13.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14.医疗废物的管理;

15.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

二、改进措施

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操作规范和常规,加强对科室的质量管理、检查、评价、监督。

2.科室实施全程质量管理,重视基础质量,加强环节质量,保证终末质量。树立全员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管理和监督。关键环节包括疑难危重抢救病人的管理,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的管理,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的管理,医院感染的管理,治疗的合理性等‘

3.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建立病历环节质量的监控、评价、反馈,每本病历均由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三级进行质控,每周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进行质量检查一次,每月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对科室医疗质量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评估,半年总结一次,检查处理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4.每月组织进行“三基”培训,每季度组织技能操作考核。

5.加强《病历书写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学习和领会,严格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整书写医疗文书。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第一责任人,并确定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负责对科室病历归档前进行三级质量检查,查出缺陷及时反馈及改正。

6.提高科室业务学习的质量,保证业务学习的数量。每月进行业务学习一次,疑难病例讨论两次。

2015年质控工作总结

2015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来,在院领导的关心、支 持、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科室的全力配合和协助下,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为目标,发挥服务、管理、指导的职能,强化医疗质量内涵建设,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和计划。现将全年各项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

1、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协同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进行业务查房,对病历书写中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科室及责任人落实整改,并进行追踪检查,督促落实,促进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2、加强病历书写质量管理,每月对运行病历进行抽查,在检查中重点督查病历书写的及时性、规范性、及治疗计划的合理性,三级医师查房等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围手术期医疗文书的书写,病情告知的有效性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效果追踪。

3、终末病历质量检查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各科归档病历进行抽查,对发现问题的病历进行认真总结、分析、评价,将结果及时反馈至相关人员督促整改。

二、协同工作,保证其它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1、按计划对归档病历进行分类、统计、编码,确保医务科统计信息的及时准确。

2、协助信息科就电子病历的内容格式及细节内容的完善做了大量工作,使全院电子病历全面顺利实施。

三、存在问题

病历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难点,出院医嘱、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术前讨论、术前小结、疑难危重病历讨论等内容书写过于简单,三级医师查房流于形式,缺乏内涵知识及临床指导意义,运行病历不能按时限完成,电子病历不能实时打印,科室质控医师对科室的环节质控及终末质控不够重视,检查出的问题未能及时追责,致使有些问题出现屡犯现象等等。

2015年,质控工作基本完成了各项计划与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下一年度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基础质量、环节质量检查为重点,狠抓问题的改进与制度的落实,不断自我完善,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2016年度科室质量控制计划

一、需要改进的内容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7.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及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8.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二、改进措施

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操作规范和常规,加强对科室的质量管理、检查、评价、监督。

2.科室实施全程质量管理,重视基础质量,加强环节质量,保证终末质量。树立全员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管理和监督。关键环节包括疑难危重抢救病人的管理,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的管理,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的管理,医院感染的管理,治疗的合理性等‘

3.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建立病历环节质量的监控、评价、反馈,每本病历均由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三级进行质控,每周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进行质量检查一次,每月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对科室医疗质量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评估,半年总结一次,检查处理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4.科室每季度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三基”培训、操作考核。

5.加强《病历书写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学习和领会,严格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整书写医疗文书。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第一责任人,并确定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负责对科室病历归档前进行三级质量检查,查出缺陷及时反馈及改正。

6.提高科室业务学习的质量,保证业务学习的数量。每月进行业务学习一次,疑难病例讨论两次。

第19篇:医疗废物整改措施

医疗废物整改措施

市卫生监督局:

根据上级部门对我院医疗废物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院领导高度重视,于当日下午组织开展紧急会议,就如何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行讨论,会议由院长亲自主持,各管理部门参加,针对我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1、加强领导。医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要定期检查、指导有关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整改,做到对医疗废物工作常抓不懈。

2、提高认识,要求全体职工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认识到位,杜绝轻视麻疲思想的发生。

3、定期对全体职工进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知识的培训,对培训不合格的职工不允许上岗。

4、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的各项制度,要求全体职工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

5、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的工作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与科室人员认真交接做好登记。运送途中注意防泄漏、防丢失。收集时做好个人防护。

6、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处有防鼠、防蚊蝇、防盗、防渗漏措

施,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存放不超过 2 天。并做到人走落锁,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防盗工作。7、要求各科室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每天下午有专人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运送工具将医疗废物运送到指定地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规定,加强医疗废弃物的安全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加强监督检查,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2014年3月26日

第20篇:医疗废物整改措施

医疗废物整改措施

卫生监督局:

根据上级部门对我院医疗废物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院领导高度重视,于当日下午组织开展紧急会议,就如何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行讨论,会议由院长亲自主持,各管理部门参加,针对我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1 、加强领导。医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要定期检查、指导有关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整改,做到对医疗废物工作常抓不懈。 2 、提高认识,要求全体职工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认识到位,杜绝轻视麻疲思想的发生。 3 、定期对全体职工进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知识的培训,对培训不合格的职工不允许上岗。

4 、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的各项制度,要求全体职工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

5 、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的工作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与科室人员认真交接做好登记。运送途中注意防泄漏、防丢失。收集时做好个人防护。

6 、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处有防鼠、防蚊蝇、防盗、防渗漏措施,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存放不超过 2 天。并做到人走落锁,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防盗工作。

7 、要求各科室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每天下午有专人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运送工具将医疗废物运送到指定地点。

8部分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医疗废物管理松懈导致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有混放的现象。

9针对医疗废物要及时销毁并登记在案,对于未及时销毁的医疗废物做好未处理标示并登记在案。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规定,加强医疗废弃物的安全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加强监督检查,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附表1: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的原因及对策 附表2:医疗废物的分类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的原因及对策 1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的原因

( 1 ) 个别医务人员环保意识不强,存在麻痹思想,认识不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

( 2 ) 专职人员操作不规范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理解得不深刻,故容易造成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

(3)护理人员进行肌内注射或化验室人员采血后,为避免针眼处出血,往往让患者或其家属按压棉签,随后患者或家属则有可能将污染的棉签丢弃至生活垃圾内。 (4)护理人员给患者拔除静脉针时,常在穿刺部位贴一带消毒棉的胶布,患者或家属易将此胶布扔入生活垃圾。

(5 )对《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不够了解或《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本身规定得不够明确,导致医务人员无菌操作完毕后,将一次性口罩、帽子、鞋套、空针袋及输液袋误认为是生活垃圾。

(6)对患者及家属的环保知识宣传不够。由于基层医院陪人较多,其环保意识不强,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有时会将污染的一次性尿垫、臀垫、中单等随手放入生活垃圾。

2 对策

2.1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要求,我院成立了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由业务院长、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组成的医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的职责,实施由院长、职能科室、各科室主任、医务人员、患者和陪人共同参与的分级监督管理制度。同时还配套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岗位责任制”、“医疗废物管理奖惩制度”、“首问负责制”等相关制度。

2.2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

(1)医务人员的培训。定期认真组织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将有关法律、法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张贴在墙上,并装订成册,人手一份;定期考试,增强依法执业意识,严格操作规程,按规定做好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收集、转运、储存、处置的全过程管理。

(2)保洁人员的培训。由于大部分保洁员文化水平低,不懂医院感染知识,对医疗废物的危险性不了解,因此我们下大气力组织他们进行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知识的培训,反复讲解医疗垃圾处置不当所造成的危害,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3 对患者及陪人的宣教 (1)进行入院教育的同时,将存放医疗废物的贮存地点、贮存容器及标识告知患者及其陪人,并有专人教给他们丢弃各类垃圾的方法,让患者及陪人清楚废弃物怎样处理,了解让医疗垃圾流入社会对大众带来的危害。

(2)要求患者及家属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共同增强环保意识,形成人人都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2.4 加强管理,严格督促检查。各科室负责同志每天轮流值班,负责对各个环节、各个部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穿刺后,为避免穿刺部位出血,要求按压穿刺部位不出血后方可离开病房,从而避免了医疗垃圾被遗落在病室内。医护人员做无菌操作时使用的一次性口罩、帽子、鞋套、空针袋及输液器袋,虽未直接接触到患者,但大多数属于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填埋后会直接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按医疗垃圾处理比较合理。

2.5 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对违规的处罚力度。为了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制定了“医疗废物处理”考核惩罚标准,将废物处理工作纳入全面质量管理中,并定期考核,奖罚分明,逐层落实,及时反馈整改。持续的质量改进,可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同时还将问题公开公布,并与科室和个人的奖惩挂钩,做到工作人员与科主任、护士长同奖同罚,促使他们提高认识,自觉按制度办事。

医疗废物的分类 类别:感染性废物

特征: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

5、废弃的血液、血清。

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类别:病理性废物

特征: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 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类别:损伤性废物

特征: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

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类别:药物性废物

特征: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苯巴比妥等免疫抑制剂。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类别:化学性废物

特征: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

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戍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废物贮存时间:最长贮存时间—气候温和冬季为72小时;夏季为48小时;凉爽季节为48小时;炎热季节为24小时。

收集:设置二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用垃圾,要求垃圾袋坚韧耐用。

医疗差错科室整改措施
《医疗差错科室整改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