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自查报告

教材使用自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0:32:49 来源:自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材使用自查报告

南山学区关于教材情况的自查报告

根据省、市有关部门及县教体局的文件要求,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材教辅征订、使用,我学区对教材、教辅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认真地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目录管理。对国家和地方教材及教辅材料实行目录管理。我校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教辅严格执行教材教辅材料准入制度,均为上级部门规定并配发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学用书。音乐、美术等部分学科使用了循环教材。学校或教师不存在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的行为。

二、我学区使用的校本课程教材、教辅材料出版、印刷、发行、订购均属正规渠道,在我学区不存在盗版教辅材料和非法编印教辅材料的行为。经自查给我学区提供、的教材印刷字迹清晰、配图形象生动,无劣质印刷品。没有境外课程教材替代国家课程教材,没有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等违规违法行为。

三、除上级部门提供的教材和配套练习外,学区严格控制教材教辅资料,加强学生用书管理,坚决不征订其他各种练习资料和复习用书,同时也不向学生推荐其他学习资料,并严禁教师向学生推荐练习资料和复习用书,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四、做好公示工作。开学前,学区将推荐选用的教辅材料种类、版本、数量、定价等通过短信、微信、宣传栏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示,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保护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要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加大对教辅材料违规征订使用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群众举报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有报必查,有错必纠。对于违规违纪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桂林镇南山学区

2018年9月29日

推荐第2篇:教材使用说明书

旧营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

使

教师:刘衍彬 年3月3日201

4旧营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使用说明书

刘衍彬

本册特点:以专题组织单元,兼备文学体裁,人文内涵丰富,突出文学赏析。本册目标:培养欣赏文学作品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学会品味、揣摩文学艺术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各单元目标及要求

第一单元以土地情思为主题(中外诗歌)

(一)达成目标(三维)

1.知识与能力:学习自由体诗,了解诗的格调,理解艺术形象,欣赏诗中语言。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找出诗中名句,旨在品味并积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诗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情感。

(二)各课基本内容

《诗二首》

《我爱这土地》诗中蕴含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

《乡愁》诗人由乡愁升为为国而思,体会诗中的思乡国之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本诗形象地寄寓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中表达我与祖国合二为

一、无法割舍之情。

《外国诗二首》(《祖国》《黑人谈河流》两首诗均抒发诗人爱国思乡的情怀。) 《祖国》诗人歌颂自己国家山川之美,以表怀念之情。

《黑人谈河流》诗人表达了黑人对祖先、故土的眷恋之情,鼓励黑人同胞不要放弃希望,要对自己的种族充满信心。

(三)单元教学要求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诵读和体味,抓住诗中饱含诗人情感的具体形象,深入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深入领会诗的艺术对人生的深刻观照和表达技巧,加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形式:举行一次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新诗朗诵会,以提高朗诵技巧和欣赏水平。

目标:围绕“脚踏一方土”的主题,探究土地本义,挖掘土地背后的文化含义,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第二单元:以人物画廊为主题(中外小说)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抓住小说要素,了解小说特点,体会小说思想和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时注意从人物描写入手,抓人物特征,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联系背景,理解主题,悟出其社会和人生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各课基本内容

《孔乙己》运用以喜写悲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孔乙己这一弱势知识分子形象,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及世态人情冷漠的社会现实。

《蒲柳人家》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京东运河边几个农民的形象,突出表现了“一丈青大娘”淳朴的形象。

《变色龙》作者塑造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小官

僚形象。作品通过人物自己言行的前后矛盾、丑态百出,尖锐地讽刺了具有奴性的人物。

《热爱生命》作者塑造出一个刚毅顽强、不畏艰险、永不言败的铁汉形象。

(三)单元教学要求

注意从人物描写入手,抓住人物特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艺术构思和精炼的语言。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重点了解小说中:科举时代下层知识分子悲酸的命运,30年代中国农民的独特风貌,沙皇统治时期趋炎附势小官僚形象,美国西部淘金者硬汉形象的逼真刻画。

形式:通过小说读书报告会,引领学生认识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目的: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可设计多项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小说世界,探求生活的真善美。

第三单元:以生命之歌为主题(散文)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哲理性散文特点,品味散文优美丰富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句,深入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赞叹生命的奇迹,讴歌生命的力量,哀怜生命遭遇的不幸,唤起我们对人生的感悟。

(二)各课基本内容

《谈生命》作者探讨人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表达对自然界生命尤其是对人类生命的直视和透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那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

《地下森林断想》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的景观,抒发握作者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

《人生》通过描写虚拟的“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的场景,对人生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单元教学要求

重点把握《谈》《人》用大量形象的比喻阐述自己对人生的某种认识,《地》借助对环境和写物描写,抒发自己人生感悟,要学会抓关键语句,深入理解作品丰富的内涵。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以“关注我们的社区”为主题,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形式:引导学生自行设计社区活动方案,开展调查、考察、订公约、发表演说、绿化社区等,并结合写作进行实践。

目标:通过社区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第四单元:以舞台人生为主题(中外戏剧)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知识,品味丰富的戏剧语言。

2.过程与方法:注意作品的人文内涵,注重以人文观念解读作品的思想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特点,更好地欣赏作品,丰富对生活艺术的感受,培养文学鉴赏力。

(二)各课基本内容

《威尼斯商人》是描写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通过尖锐矛盾的冲突,塑造了鲜明对立的人物形象。

《变脸》描写了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养的女孩狗娃之间命运碰撞的一段波折,展示了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现人物性格。

《枣儿》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

的深刻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变迁的人际关系。

《音乐之声》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的描写以及环境的衬托,并用正、反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纯真的性格。

(三)单元教学要求

教学戏剧、影视剧本,关注在戏剧矛盾中体会独特的人物性格,学习戏剧的艺术语言,提高欣赏和阅读戏剧作品的能力。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注意作品的人文内涵,注重以人文观念欣赏作品的思想内容。

形式:在阅读的基础上,还可让学生观看戏剧或影视片,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剧本作品的社会意义。

目的:通过学习剧本,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视野,增强艺术的感受力;通过“乘着音乐的翅膀”的活动,加强阅读交流,感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内涵。

第五单元:以百家争鸣为主题(诸子散文)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重点了解各篇文言文知识,及其表达的主要观点以及论证方式,了解古代文化修养精神。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国民性格的精神,积累文言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传统文化,了解先秦诸子散文的中国哲学思想源头,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和古代文化的兴趣。

(二)各课基本内容

《公输》体现墨子“非攻”思想,是了解墨子反战的观点所在,文章叙议结合。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用两例,分别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以此突出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磨难对于个人成就大业的重要性,类比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治国主张。告诉世人:施仁政者得天下,施暴政者遭唾骂;“苦况造就人才,逆境成就明君”的道理。

《鱼我所欲也》论述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告诫世人:保持并发展向善的天性,做一个纯洁正直的人。

《庄子•寓言二则》文中表现庄子安贫乐道、淡薄功名、悠然生死的旷达人生和大智彻悟的观点。

(三)单元教学要求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常用词语、句式是学习的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来加深对课文理解,进一步感受古人的才略,丰富我们文言知识和阅读能力。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重点了解古人的生活、文化、思想,充实和提升自我。

形式:通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阅读文本,达到古为今用的效果。

目标:阅读古代经典,丰富自我人生,提高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第六单元:以古代生活为主题(古诗文)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句式,评价作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熟读文本,理性地掌握文言知识,总结语言现象或某些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理解思想内容,从中吸收民族智慧,充实知识,丰富人生。

(二)各课基本内容

《曹刿论战》记录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战略上把握战机,

这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邹忌讽齐王纳谏》记叙了邹忌讽劝齐王纳谏的故事,说明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是富国强兵之本。

《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本故事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关睢》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表现了男主人公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心情。

《蒹葭》全诗笼罩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三)单元教学要求

整体把握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背诵有关课文;整理文言词义,积累文言词语;发挥想象力,改写故事,或交流讨论评价作品。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了解先人的理想和追求,掌握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形式:诵读课文,通过归纳整理,牢固文言基础,充实阅读理解文言能力。

目标:以“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开展感悟交流活动,并认真总结三年学习生活,为驿站人生积聚能量。

二、阅读教学建议

1.文学作品重在以情动人。“情”必须由学生自己阅读和感受、体验、感悟、生发,唯有多读才能生成。

2.培养阅读兴趣是关键。阅读时要课内外结合,单篇和整本结合,各种文学体裁和文学相关的著作结合,中外作品结合等。

3.养成良好习惯是基础。一旦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如文摘、写读书笔记,勤查工具书等,都会形成阅读欲望,进入阅读更高境界。

三、综合性学习教学建议

1.把综合性学习和写作、口语交际整合起来。一般由每单元的课文内容生发、拓展来的,每项活动作灵活安排,必须突出语文性。

2.综合性学习可与语文后“研讨与练习”结合起来,可把仿写、改写或说话练习穿插进行。

2014年3月

推荐第3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邵刚中心小学

马艳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多年来,“以本为本”是处理教材的基本原理。它限制了教师的思想,把教师禁锢在死框子里,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它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很好地实现这以目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放开手脚,创造性地合理使用教材。下面就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此之前,我们先要弄明白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依据是什么。

具体依据如下:

1、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定

《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它体现了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主要依据,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性。 而就教材而言,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理解。从狭义上来讲教材是指根据一定学科的教学任务而编造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即教科书;从广义上来讲它又是指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材料。 教师作为学生们学习的指导者,就应该在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找准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而从钻研到实践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发现、创造的过程。若在钻研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

2、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 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富有个性地、活生生的人。我们面对的学生各有各的特色,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核心。所以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

3、根据教学情境而定

教学情境是指课堂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所组成的氛围。教学课前的设计只是对教学现实的预计、构想,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有很强的主观性。而在教学现实中,往往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情境。此时,教师若不根据教学情境而灵活处理教材,而还是按原计划教学,这就属于传统式教学了。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教师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而不再是控制者。当教学情境发生偏差时,应在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灵活调整。要用巧妙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向教材意图靠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当学生的身心状态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好。好课应当是越教问题越多,问题越多,探究的内容也越多,学生的思路就越开阔。让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根据教学情境灵活处理教材以外,还应该注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例如,一节一年级数学课讲解的是 10的认识。下课前,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看到10你们都想到了什么?”学生们的回答各有千秋,有的说出了10的组成,有的用稚嫩的语言解释着10与1之间的关系,还有的在问老师,10和100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正是在老师有意识的培养中不断树立起来的。

接下来我将谈一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将如何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吃透”教材。

课堂教学是从钻研教材开始的。只有深刻理解教材,准备充分,上课时才能轻松自如,深入浅出。只有对教材的钻研达到一定深度、广度,才能在课堂上轻松面对教学中的任何问题。教学中可以这样做:

(一)理清知识脉络把好教材。

俗话说:“一节好的数学课,绝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这句话说得不错,但是反过来看,如果没有知识做载体,我们很难谈教学。所以,钻研教材要把数学知识作重点分析。而且数学学科的特点也表明,数学知识必须深入钻研,因为它系统性强,知识与知识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关系,横向与纵向都有深刻的联系。只有通过钻研教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找准、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作为教师,首先要尽可能了解课程的全貌。你教这个年级有什么新知识传授,需要哪些旧知识铺垫都要有大概地了解。通过对几册书的大概了解,做到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心中有数,并设计出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传授程序,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应明确每册书,每个内容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只有把握好教学要求,才能把握好教学尺度。

(二)领会编写意图,精心设计。

对待数学课本,首先要尊重教材。因为教材中每个例题的选择和每个习题的编排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的。凝聚了众多教育专家的理性思考,科学周密而蕴涵深意。钻研教材时就要认真揣摩好这些编写意图,并根据需要对教材做一些增删和调整。例如,平均数教学,以前是放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学的,而现在则放在统计中教学,这样编排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概念。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的思路就要与以前有所变化,从而使学生对平均数有更深入地理解。在深入领会编写意图以后,就要精心设计。再如有位教师在演示“射线”时,用手电筒演示手电筒所射出的光线,并让学生画一画所看到的光线。结果许多学生都画成了圆台形。本来这位老师的创意是好的,让学生通过感受手电筒所发出的光线来理解无限延长的,但学生无法理解怎样无限延长,因为光线总要被别东西挡住的。再说,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并不是一束光线,它是千万束光线的集合,学生没有线的视觉感受,只有体的视觉感受。这里,尽管老师选取的素材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因为没有精心设计,反而弄巧成拙。

(三)研究思想方法,呈现新理念。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也是基本的数学素养之一。而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类比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但这些并没有明确地写在教材上。如果说数学知识是写在教材上的一条明线,那么数学思想就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明线容易理解,暗线不易看明。因此教师只有领悟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高。只有摸清了这条暗线,教师的设计就不用特意想怎样去体现新理念,就会自然地体现新理念。

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后,一位老师安排了这样一道难度较大的思考题,题目是:妈妈这个月给我36元钱,爸爸这个月给我29元钱,我这个月的午餐费是57元。(1)这个月节余多少元?(2)如果每个月都节余这么多钱,买一套价格为50元的书,需要攒几个月才能买到?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都列出了这样的算式,36+29=65(元),65-57=8(元),可有一位学生却用画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他的启发下,另一位学生又想出了另外一种算法:57-36=21,29-21=8。他形容说:“这个图就像一个大口袋,装着爸爸给的钱和妈妈给的钱,这个月的午餐费先不用爸爸给的钱,先用妈妈给的钱,结果发现妈妈给的钱不够用,还差57-36=21(元),于是再从爸爸给的钱中拿出21元补上,这时还剩下29-21=8(元)。”这位老师热情赞扬了他们能借助图形使问题变得形象、具体的做法。从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及时利用了来自学生的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初步获得了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学生们更是各显神通。这一问题原本可以直接列式计算:50÷8,但学生们只学习了表内除法,如何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题呢?教师鼓励启发学生能不能借助于原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寻找出了以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1) 画图法:

(2)运用加法:8+8+8+8+8+8=48(元);

(3)运用减法:50-8-8-8-8-8-8=2(元);(4)运用乘法:8×6=48(元)。这些算法计算的结果都是6个月攒48元还差2元,所以要攒7个月。就这样学生们把这个已超出学习范围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转化成了可以解决的问题,从而顺利地解决了新问题。

再看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段(一年级《统计》):

师: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公园看小猴,看看饲养员阿姨是怎样给小猴喂饼干的。(多媒体出示一个张大嘴巴的小猴正在吃饼干)请同学们帮这位阿姨数一数,小猴吃了几种饼干,每种有多少块。(多媒体显示小猴张大嘴巴,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饼干一块接着一块掉进小猴的嘴里,下面的学生都在紧张地用手指点着数饼干)

师: 停!请你们说说有哪几种饼干,每种饼干有多少块? 生1: 我知道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多少块我记不清了。 生2: 老师,小猴吃得太快了,没有数清楚。

师: 那好吧,我再重放一遍怎么样?要仔细观察,认真数。(教师重新演示,发现有几个学生拿着笔在纸上画着什么)

师: 这次看清楚了吧?谁说说三角形的饼干有几块? 生1: 三角形的有6块。 生2: 不对,有5块。 生3: 不对,有7块,因为我刚才在纸上画下来的。(把自己的记录举给大家看,证明自己正确)

师: 这位同学想的办法比较好,他把这些图形都画下来,作了记录。但是,由于饼干掉下来比较快,画下每个图形可能不太容易,要想又快又准确地记录下三种形状饼干的个数,用什么办法最好?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商量一下,然后我们再来数一遍,好吗?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失败的原因,寻找最佳方法。教师第三遍播放课件,每个小组有人在数,有人在记录,合作得非常好,教师将小组内同学们记录的情况展示出来)

(1) □△○□○△ △△○□□△ △○□△ (2) □√√√√√

△√√√√√√√

○√√√√ (3) □□□□□ △△△△△△△ ○○○○

师: 同学们请观察一下,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说说你 们是怎么想的?

生1: 第(2)种。第(2)种方法的记录员: 因为我们已经知 道有正方形、三角形、圆三种形状,所以我们事先画好了这三种图形。有一个□,就在□后面画一个“√”;有一个△,就在△后面画一个“√”;有一个○,就在○后面画一个“√”。这样又快又不容易出错。(其他学生不由得鼓起掌来,纷纷说这组的办法好)

师: 你能把刚才记录的情况整理填在下表里吗?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作了记录,然后再整理填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遇到的统计问题。大家掌握了统计的方法,就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下面请你说说,你从表里知道了什么?

生1: 有4个○,有7个△,有5个□。 生2: 我还知道□比○多1个 生3: 我知道,○比△少3个。 生4: 我还知道△最多,○最少。 ……

这个案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教给学生什么叫统计,为什么要统计,怎样去统计,而是给学生创设了主动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感悟统计的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学科教学内涵和外延都拓宽了,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很多数学知识要重视学生的亲身感受,让学生在观察、验证甚至是失败中感悟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可见,每一项教学内容中都隐含着数学思想方法,教师有机地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运用“教者有意,学者无心”的方式,就可以不断地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真正认识数学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合理开发重组教材。

新课程改革下,教材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弹性。给老师留出了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的新理念还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呈现数学知识时,应力求改变抽象、静态、无味的呈现方式,在抓住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对教材进行适当地换、删、改。必须树立开放的、动态的教材观,合理地开发重组教材。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图画

苏教版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除了选文更精美、编排更科学外,还动用了大量的版面配上了活泼、新颖、鲜艳的图画,图文并茂,相映生辉,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顺利的理解文字内容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对图画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使用不到位。具体表现为:一是只当作一种点缀,而不是作为学习的一项内容,很少去理会;二是把图画放大在大屏幕或黑板上,使图文割裂,破坏了整体的美感;三是缺乏指导,任学生盲无目的的进行所谓的欣赏,收效甚微。这些做法与新课标精神及教材编写意图相去甚远,图画作为一种实用而重要的教学资源,不但要使用,而且还要创造性地用好。

( 1)变静为动,以动促思。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因此,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要努力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也经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例如,二年级上册教材63页第2题,原题是这样的:

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

如果照本宣科完成此题,学生的思维就会形成定势,而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很多。有位教师对此素材进行了改进。要求每位学生准备红色、绿色纸条各一条(成倍数关系),请学生求出红纸条的长度是绿纸条的几倍。教师“变静为动”的举措,立刻调动起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最终有三种方法出台:(1)先量每张纸条的长度,再列式计算;(2)用绿纸条在红纸条上量,量一次做一个记号,几次量完就说明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3)折红纸条,折得和绿纸条的长度一样,展开红纸条就看出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这种以动促思、以思促学的学习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无比的愉悦,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

(2)变抽象为直观,促积极探究。

数学具有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抽象性。学习数学的过程的核心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与思考应建立在直观、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往往呈现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形态,其抽象思维大多需要以具体表象作支撑。例如,二年级上册教材“确定位置”一课,教材中呈现了一幅在夜间辨别方向的图画,这一幅图画在课堂上想利用好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能告诉学生有北极星的一面是北面。学生也只能进行记忆,不易于理解。如何将抽象的教材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有位教师在本节课设计了这样的一系列数学活动。先是寻宝活动。课前教师在操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放置了一些学生喜欢的玩具,课堂上告诉学生各种玩具放置的方向,让学生从操场的中间出发去寻找。这一活动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当学生找到玩具后,再请他们说说是在哪个方向找到的,借机让学生认识四个方向。接着,请学生说说生活中用什么方式辨别方向。学生侃侃而谈:“太阳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指南针红色指针指向北面,白色指针指向南面”,“我家的房子是南北向的”„„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在学生具备这样的知识后,教师又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走去,再反向返回。就这样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清楚地辨认了方向。最后,教师再把学生带回教室,引导学生在标明图标的地图上辨认方向。这样的一系列的过程将抽象的教材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易于理解。

(二)变“书本教材”为“生活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应该应用教材,灵活处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只有当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克和千克》时,他是这样处理的,他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这两种单位的概念,布置给学生一道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到超市调查 10 种物品的重量(自由调查),要求对 10 千克以下的物品用手掂量一下,感受具体的重量有多重,并且要求学生作好记录,以及写出一些心得。在上课时候,要求学生都拿出自己的调查记录表来,按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能力都大有提高。现在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要我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有价值数学,能够在已有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可以经历一定的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这节课达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以外的教育资源。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之中,勾勒出各种“生活画面”,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设计各种“生活情境”。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指针——秒针。接着,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秒针走动的频率数数、拍手等方式体验“1秒”的实际意义。再同时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与“秒”的关系,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1)随“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大约是1秒;(2)闭眼睛数出60秒;(3)推荐一名同学跑出50米再返回,估计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4)估计穿好一件上衣、跳绳20次各用多少秒,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并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虽然现行的教材在不断改编的基础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生活与数学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又为拓展数学教材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生活实际、及教材的编排体系,以教材为扩散点,增加教学内容,拓展教材空间,让学生接触与之相关的各类教材,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有位教师她根据生活实际,补充了一些内容。如: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上一节课所用的时间是40分钟;课间休息时间10分钟;每天晚上播放的《新闻联播》所用的时间是30分钟。随后,她又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周末一天的安排》。这是一个动手操作型的活动,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原来练习仅仅是让学生填写安排表,这样内容较少,达到的目标也比较单一。于是,她就有意对此内容进行适当地扩展,先要求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制定周末各项活动安排的计划表。然后在课堂上,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各自的时间安排表,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将原来安排表中不合理的安排进行改进,将内容单一的活动进行丰富。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经验于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这样为学生增加了实践活动的机会与内容,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将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四)大胆改编例题。

新课程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教师可以以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为蓝图进行合理设计。只要有比教材更有价值的主题情境,就可以重新确定材料进行编排或改编。只要改变后的主题情境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都应该是成功的。例如一位浙江的教师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的:他先认真观察主题图,发现了几个字:去鸟岛喽!于是,他灵机一动,决定就从这里设计,吸引学生的兴趣。他知道在浙江省有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叫千岛湖,它就是一个鸟的天堂,是个景色优美,绿色环抱的世界,湖里有一千多个小岛。于是,他在网上下载了几幅千岛湖的照片,上课时候用电脑播放出来,配上优美的音乐,小鸟的叫声,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当学生在欣赏完后,他趁热打铁:小朋友,鸟岛美吗?生:美。师:这节课我们去那里游玩好吗?生:好!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完全打开了,接下来教师就开始上课了。我们知道,一节课效率的高低要看教师在课前下的工夫有多少,在课前设计上要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了,所以,创造性使用教材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开发教育资源,走进生活实际,满足学生的好奇,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大胆地改编例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地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再如:文登市实验小学吕洪芹老师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她就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地展现知识形成过程和学生鲜活生命的体验,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做了这样的设计:

1、从随意“折一折”中,加深对“产生分数的前提是平均分”的体验。

2、把“一步一步的被动操作”改为“一次创造性操作”;把书上情境图作为引申练习,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这些设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就摘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飨。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拿起桌上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纸片,看看是什么 图形?

生1:我是长方形。 生2:我是正方形。 生3:我是圆形。 ......师:对,同学们手里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图形,请你随意折一折,然后用彩笔将折痕画出来。

学生活动。 师:(选取部分图形贴于黑板上)你能将这些图形分类吗? (短暂思考后,一学生将黑板上的图形分成两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生1:左边这几个图形是平均分的,右边的几个图形不是平均分的。

接下去教学1/2的读法、写法,并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1/2。 片段二

师:上面我们用纸折出了1/2,那么,你还想折其他像1/2这样的分数吗?

生:(兴致很高)想!

师:好,大家小组合作,想折几分之一就折几分之一。 (生积极动手操作)

师: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生纷纷举手) 生1:1/3,(举起手中的纸片)我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这一份就是整个长方形的1/3。

师:要折出1/3这个分数有难度,可他却准确地表示出来啦,真了不起,我们把他折出的分数保留下来吧。(让生1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并板书“1/3”)

生2:我折出了1/4!(举起一张等边三角形纸片,折成 1/4)我这样折(重新演示折的过程),把这个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1份涂了颜色,这一份就是整个三角形的1/4。

师:他的这种折法很有创意,我们也把它的学习成果贴在黑板上。(让生2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并板书“1/4” )

生3:(跑上前)我折出了1/16!我把这个正方形连续对折了4次,刚好平均分成了16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个正方形的1/16,两份就是2/16,三份就是3/16......(转身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并板书“1/16”)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本案例教学成功在于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好一个“请随意地折一折”,打破了以往教师只关注让学生把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平面图形平均分成两份,以此来体验1/2的不同含义,目标导向太直接的惯例教法。让学生先“随意折一折”,这样必然产生两个结果:“平均分的”和“不平均分的”,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分类,学生在分类中主动抽象的“平均分”牢固地扎根于思维之中,并使学生深刻体验到“平均分”是生活中的一种特例,是产生分数的前提,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学生认识了1/2后,教师又让学生“想折几分之一就折几分之一”,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和挑战性,大大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深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才有把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等这样的对他们来说的创新做法。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交流、展示作品,一次又一次地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也很好地实现了由“1/2”到“几分之一”认知上的飞跃。一路走来,虽然“磕磕碰碰”,但每位学生都乐在其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了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五)适当调整教材。

一个教师不要死教书,更不要教死书,要赋予教材以生命。适当地调整教材,可使教学的线路更具“曲线美”。教学时,首先对教材条理化,把较难一点跳过去,待学生掌握后再回头学。这样更贴近学生的“发展区”。通过条理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发现已有的规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教材中的主题图一般是静态的,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无法兼顾儿童情趣,教学时,可将主题图变静为动。如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引发学生惊喜、新奇的情绪,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小动物,演一演主题图,将主题图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强实际体验,切身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最后我们看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误区有哪些?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今后教学的趋势,但创造性使用教材也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就目前的实践我们发现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些误区,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继续去探索、去研究、去改进。

其一,创造性使用教材不应仅是形式上的改变。现在,在一些老师们的观念中认为创造性使用教材就是要改变教材的例题、练习。创造性使用教材不仅仅是改变一些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更新。我们应该在观念更新的基础上,用正确的观念去指导我们的教学。

其二,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把握好时机。创造性使用教材并非仅仅限定在新授课,或者是课堂的开始环节。在练习课中,在一节课的任意一个环节,我们都可以通过匠心的设计,对教材进行开发,使教材内容在我们的设计中散发出它独有的魅力。

总之,“新课标”的提出,新教材的使用必将促进我们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的更新。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摸索,努力的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这方面,找出一条有利于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方法。教师应该树立活的课程意识,对教材深度开发、重新组合、多向激活,使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师生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成为可能。

交流研讨:

1、你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有哪些好的做法?

2、你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推荐第4篇:创造性使用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浅见。

一、做好教学前的分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是课程分析,课程分析主要是确定教什么,学什么,具体有:①文本理解。即分析“课标”要求和先前的实践经验与反思,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指出教材中的“十个着眼点”。②课程开发。即教材文本的开发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含教具、学具)、生活资源、环境资源,特别要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③内容处理。根据文本理解和资源开发情况,提出对教学材料重组的设想。

学情分析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依据,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只有了解了学情,才能做到以学定教。具体有:①了解学习起点。即学生的知识起点,包括能力起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②了解学习需要。即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知晓如何建立最近发展区;③了解学生特点。即思维特点、习惯特点、认知特点、差异特点等。

二、批判性地理解教材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家对于语文“教什么”的问题有了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各种校本语文课程、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城郊村野,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它仅仅是教学的一个依托和凭借,更为关键的在于教师拿到教材后“教什么”,其教学内容的“含金量”怎么样。同样的教材如何精选教学的内容,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度。身为语文教师,要增强对教材内容的批判性理解,而不能一味地把教材内容视作不容置疑的“圣经”;同时,还要对教材内容有所筛滤,要遴选出最有价值、最具生长力、最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为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三、把文本作课堂教学的“支点”

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支点”,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发展语文能力的“支点”,是教师设计学习活动的“支点”。任何学习活动的设计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托,游离于文本之外的学习活动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要利用好这个“支点”就必须以一个语文教师的视野和责任来专业地解读这个“支点”,发掘出“支点”的教学价值。教师在与文本“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不仅要解读出文本本身的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还要把握住文本所承担的增长学识、发展能力、提升人格等方面的内涵,并把这些内涵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出有效的学习活动。语文教学内容即课文中存在很多空白和不确定性;不同教师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出的内涵不同,教法也有所不同。

在教学内容的确立上,应“依标扣本”,即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科书。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教师对钻研教科书不够重视的情况,教师把精力放在收集资料和制作课件上,而顾不得认真研读教科书。事实上,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反复读课文,不仅要求青年教师这样做,有经验的老教师也要这样做。现在有些教师不大关注课文的内涵和意蕴,而是急于寻找参考资料,从网上搜寻现成的教案拼凑到一起,这是非常盲目且不负责任的。为此,教师一定要认真筛选教科书内容,要突出语言的训练;在理解课文方面不要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达到理解目标时不要脱离课文的语言而进行架空的分析;在筛选内容时,要少而精,要符合教学目标,做到难易适度。

四、准确地解读文本

阅读课教学的前提是准确地解读文本。有人提出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的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基于教材,超越教材

语文教学既应该引导学生凭借教材这个“例子”,积淀语言,悟得规律,更应该超越教材,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本以外的文章,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让学生举一反三,在大量阅读中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李吉林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就巧妙拓展,将自己选编的相关内容与课文有机组合,形成具有聚合功能、集团优势的教学“块”。导入新课时,她将“补充阅读”上的《人类的秘密仓库》引进来,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认识海洋之大、海洋之深,激发了学生探索海底奥秘的热情。在精读课文时,除了纵向联系以前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又自然插入《海底的冷灯》一文。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专业知识的支撑,强化了学生“为了研究一个问题,要去查找资料”的意识,更让他们学会了怎样阅读这类知识性的文章。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在不断地感悟、创新中真正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途径。教师可以说是天天都在使用教材,凭借教材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毫无保留地都传授给在坐的每一个学生,借助教材把各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都灌输给每一个学生。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中越来越符合时代的要求,越来越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相辅相成,越来越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有没有让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能有所体会与真正领悟呢?可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仍旧只是照本宣读,只讲教材,只读教材,仍然过分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各种能力的培养。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其实早已跟不上课改的脚步,时代的要求,这种对教材的处理方法更是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的。那么在当前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怎样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尽量发挥教材的巨大作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深深思考。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把手中的教材作为传授知识各种知识的窗口,锻炼培养能力的依托,各种思维训练的纽带,让孩子们通过教材这一个“点”,相继走进生活——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这一个“面”,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内外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中课本知识的传授,而要设法向课外延伸拓展。为了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以课文内容为契机,逐步向课外延伸发展。比如在教完《少年闰土》后,我随机向学生们推荐了《故乡》这部小说;教完《江姐》时向学生提供《红岩》这本书。总之与课文有联系的同一内容的作品,同一作者的作品尽量推荐给学生,层层撩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上完童话课文后我把《安徒生童话集》这本书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规定的的时间里阅读,并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在家里练习讲述给爸爸妈妈听。熟练后我再在班上开展了一次“我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比赛。在此项活动中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都纷纷作了精心的准备,最后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又比如在教完《赤壁之战》一文后,我又向学生们推荐了《三国演义》一书,班上的一些男同学兴趣浓厚,还出现了好几个“三国”迷。这样根据课堂上学的内容,向学生们有选择性地推荐一些与之相关的书籍,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可以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课外知识也就越来越丰富了。

二、抓住文中空白之处,引导学生自由发挥

教材中常有一些课文描写留有一定的空白,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空白之处,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闹花灯》一课时,抓住第二段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课文是这样写的:“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兔子灯地上跑,鸽子灯天上飞„„最有趣的是龙灯,只见一条长龙追着宝珠上下翻飞,全身的鳞片闪闪发光,龙的尾巴不停地摆动。”我让学生反复读了这段课文后,便问学生:“除了兔子灯、鸽子灯,大家想想大街上还会出现什么样的灯?”随机媒体出示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画面说说上面有哪些花灯?并说说这些花灯是怎样的?并逐步引导学生说清楚花灯的样子。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花灯说一说,写一写。结果有的学生写道:“街上的花灯多得数也数不清。瞧:灰色的不起眼的老鼠灯把一条小尾巴翘得老高,闪动着一双贼溜溜的小眼睛,大象灯拖着一条长鼻子左右摇摆。最有趣的还是那盏红色的金鱼灯,它股着一对灯泡眼,甩着尾巴似乎在水中游动呢!” 还有的学生写道:“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皮球灯圆滚滚,星星灯亮闪闪。最引人注目的是荷花灯,只见一朵朵荷花张开了红艳艳的花瓣,好象在对人们点头微笑呢!”通过练习说,练习写,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这样在自由的空间里,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的发挥。

三、开放课文内容,激发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教材,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们在学完《蚕姑娘》一文后,对蚕一生奇妙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提出一个问题:“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生物一生的成长过程也有如此奇妙的变化呢?”学生们立刻就讨论开了,但更多的学生紧锁眉头。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不知道。于是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回家查找资料或者向家长请教这一问题的答案,第二天交流。到了第二天,大家的积极性可高了!有的学生说:“蝴蝶的一生也有奇妙的变化。蝴蝶小的时候是毛毛虫,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变成蛹。再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从蛹里飞出各种各样的蝴蝶。” 有的学生说:“青蛙的成长也很奇妙。小时候是蝌蚪,全身乌黑,大脑袋,小身体。过几天后便会长出后腿,接着会长出前腿,渐渐地尾巴也没有了。最后才变成了大肚皮、鼓眼睛的全身披着绿袍的大青蛙,为庄稼消灭害虫,成了庄稼的卫士。”他刚一说完,其他学生都笑了。我问他为什么,他一本正经地说:“人一开始是猿猴,后来才变成我们这样的。”我及时帮他纠正了错误。虽然他的理解不够正确,但我还是表扬了他。这足以说明他动脑筋去思考了,而且还了解到了人的发展演变的大概过程,这种求知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啊!通过这次小小的交流会,我深切感受到,仅仅教给学生书本中的知识是不成功的,也是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只有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能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求答案,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在教学实践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创造性去使用教材,才能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只有开放教学的模式,不拘泥于教材,才能使学生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只有以教材中的知识点,辐射到各科知识的层面,以教材为纽带,才能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知识的殿堂;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去尝试,去探索,去实践,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才能真正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点燃创新思维火花

(注:本文属本人的学术成果,未经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抄袭与盗用) 进行创新教育,必须提供创新的条件。小学语文教材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条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途径,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

我校实验教师在参与课题实验中逐步形成了这种创新意识,并用它打造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方式,积累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思路和经验——把教材作为平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注重学生自主体验与探究,敢于挑战教材,挑战教师,能及时捕捉学生瞬间的灵感,善待学生的意外发现,点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一、紧扣教材特点,挖掘教材的创新资源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关键。

(一)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描写了大量创新性的“物”。这些“物”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赵州桥,有令人惊叹的“万里长城”,有雄伟壮丽的“**广场”,有适应社会和自然变化的各类“新型玻璃”,有现代化办公用具“电脑管家”等。这是人类创造的结晶,也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已记叙了大量创新性的“事”。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怀丙和尚捞铁牛,田忌赛马,乌鸦喝水等等,每一件事充满了创造精神,必将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强烈的震撼。

小学语文教材歌颂了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如草船借箭的诸葛亮,发明家爱迪生,音乐家贝多芬,药物学家李时珍,科学家李四光,这些伟大的人物小时候并非都是天才,他们是凭着勤奋的工作,科学的态度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这些人的创造品质,必将在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材的模糊、空白处,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对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价值。如四年级语文教材《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描绘了阮恒为朋友献血的过程,课文只具体描绘了阮恒献血时的动作和表情,至于阮恒为什么开始紧张地哭泣,后来又立刻停止了哭泣?课文没有直接阐明原因,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又如《月光曲》一文中,盲姑娘激动地说“„„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直接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贝多芬没有直接回答盲姑娘的话,他是在故意否定还是默认呢?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些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类似的文章还有很多《穷人》一文以“渔夫拉开了帐子”为结束语,那么接下去渔夫一家的生活发生什么变化呢?西蒙几个孩子成长过程又是怎样呢?„„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无字处读出字来,在简略处浮现出丰繁的内心想像。

小学语文300篇课文,每篇都是具有创新的“文”。无论是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无不闪烁着作者创造思维的火花,认真挖掘,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创新,对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行创新思维大有好处。

二、紧扣创新思维的特点组织教学方式,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有效方法。

人的创造性集中体现在思维、想象和完成任务的方式中,思维的新颖性、敏锐性、发散性、集中性、灵活性、分合性、形象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实验老师根据这些特征,采取了创、增、组、挖、拓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达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1、创:创设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教学活动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并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面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如《白杨》中“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品格的那段话是全文的重点句,文章是用第三人称叙述的,为了激发同学们与“爸爸”一样的崇敬赞美之情。实验老师黄丽燕老师创造这样的情境:“当你到新疆去旅游,坐着火车在那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中行驶,这时,就在你的车窗前出现了高大挺秀的白杨,此时此刻,面对这戈壁滩的忠诚卫士,你会怎样高声地赞美它呢”在老师的激情感染和启发下,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变说道:“白杨树啊,你从来就那么直,哪儿需要你,你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你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上面的语段与原文比较仅仅是把“它”变换成“你”,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增,增加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脑、手、眼动起来。如设悬念、玩游戏、猜谜语、讲故事、演小品,做实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如二年级《雷雨》一文在描写雨后景现时,许宝惠老师增加了这样一个活动场面:“假如你是一只蝉,或者是一只蜘蛛,或者是一只小蜻蜓,雨过天晴后是怎样出来活动的,谁想表演?”学生纷纷上来戴头饰边演边说。生1:“我是一只蝉,雨停了,我从树桐里爬出来,大声地‘喳——喳——’地叫着”;生2:“我是一只蜘蛛,雨停了,我又爬到网上,准备捉虫子吃。”生3:“我是一只青蛙,雨停了我从池塘里‘扑通’跳到荷叶上,大声地‘呱呱’地叫着”。接着老师启发学生先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出来活动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表演出它的动作和声音。全班都参与了表演,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但让学生体会雨后的美景和愉悦的心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思维。

3、组,重组教学内容,重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独力思考、合作学习,质疑问题,自找答案,多种分析,不求统一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能力。这是有实验过程中教师们用得最多,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1)教师充分发挥创新精神、自主能力,取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重组,进行不同的演讲,跳出教材做课堂教学让人,而不是做教参教材的奴隶。如黄丽燕老师在执教《蟋蟀的住宅》一文时,自己设计了两篇“还原文”。如短文一:“蟋蟀巢穴在草地下最多九寸深,一指宽的地方。洞口较隐蔽,洞口斜,排水性能好。蟋蟀常在洞口鸣叫。巢穴内部干燥、平整、洞壁光滑。”这段话除了课文中富有人情味的文学性描写,让学生通过比较还原文与原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感悟拟人手法的可处,变“讲懂”为„„“读懂”,变硬性灌输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探究体会。(2)教师因文而异,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摒弃形形色色“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做法,创设自主、合作、开放的空间。“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三年级语文教材《翠鸟》一文第一自然段作者按照“翠鸟的爪子——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眼睛——嘴”的顺序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刚学完这一段就有学生马上质疑:“作者没有按顺序写翠鸟的外形。”有不少同学同意这样的观点。看来这一质疑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思维及表达的欲望。实验老师石玉珠心里暗自高兴,这不正是拓展学生新思维的空间,加强口语实际训练的好契机吗?于是她启发学生:“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翠鸟,你会怎样介绍自己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拿着自己上了色翠鸟图,绘声绘色地进行了自我介绍。学生分别按“总——分”、“上——下”、“上——下”„„顺序以“我”的口吻进行自述,同时还能添加一些内容如“你们喜欢我吗?”“我那么可爱你们想跟我做朋友吗?”“这么可爱的我,你们可要好好保护我喔!”这种比“照本宣科”的“复述”不是更有创意吗?但是作者这样描述的目的在于突出翠鸟是捕鱼能手,因此教师又利用“导读”的方式让发散的思维集中起来,让学生体会这样的写作的合理性。

4、挖:挖掘教材内外可发展的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活力。如有叶心绿老师教《林海》一课,开课时是这样教的:

师:在生活中,哪些东西多了也称为海? 生:人多了称为“人山人海”

师:今天,我们一路过来,两旁金灿灿的菜花一望天际。 生:(异口同声)花海!

师:怪不得老金爷爷把看到的大片山林称作为—— 生:林海!

这样,学生不仅真切体会到“林海”的意思,同时进行了词语的创造。

5、拓,开放拓展,让学生的学习走出课本,飞向课外。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只围绕教材进行教与学的现象,创造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自我调节,变封闭为开放,多形多渠道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实验老师许宝慧在执教《荷叶圆圆》一文时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文中的荷叶没有开口说话,她就用口述小水珠和荷叶姐姐的对话。小水珠说:“荷叶姐姐,谢谢您,做我的摇篮”。荷叶姐姐说:“小水珠,我很乐意做你的摇篮,你也给我带了凉爽啊!”然后请学生想像小蜻蜒、小青蛙、小鱼儿和荷叶姐姐的对话。这个开放性的拓展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在对话中闪现出个性化的光彩和独特的感悟。对教材的延伸,对教材开放性的使用。加强了情感的熏陶。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不惟书。

小学语文所选的文章多为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对课文的学习多以学习和欣赏为主,但也不能否认,一些文章在写法上或实际生活的表述上也会存在一些疵漏之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切莫惟书为是。语文的插图是最直观,最形象地向学生展现事物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手段,但《翠鸟》一文,却出现了图文不符的矛盾。课文对翠鸟的羽毛的描述是“翠鸟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但课文中的插图展现的翠鸟腹部的羽毛是黄色的。学生在读文作画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提出质疑:有的说课文的插图画错了,有的认为是作者观察错了;应该把“赤褐色”改为“金黄色”;有的干脆说“由于种类多,翠鸟腹部的羽毛有的像赤褐色的衬衫,有的像金黄色的褂子。”最后一位学生在原文加上“由于种类多”、“有的„有的”,由“衬衫”还能想象到“褂子”,我们暂不论其观点对与错,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遣词造句的能力是值得赞赏的,石老师对于同学们的不同观点不予否定,并且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寻找原因,或读少年科普书籍、或写信问问编辑叔叔阿姨们,激发了探索精神,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实验老师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创新、活化教材、活化教学,展现了一个个焕发生命活力,个性飞扬的新课堂。孩子们不再沉默,他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课堂成了孩子们求知的乐园。

二、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遵守两条原则:

(1)“信奉而不唯是”。

(2)“遵循而有所立”。

前者“信奉”强调对教材的态度,要相信教材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目标指导下经教育专家编写的,反映国家对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具有很强科学性,是教学的很好的载体,不要轻易否定。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思想、教材特色。“不唯是”即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教学。再好的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重组的地方。教材不是圣经,要修改,要完善。

后者是强调处理教材的行为,是指在用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具时,要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情况而有所创新,即“超越教材”。超越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要让教材“增值”。

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认真地学习课本教材,做到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独立思考提升教材。“口语交际”内容要更具挑战性、刺激性、新鲜感,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能“零起点”。

现今课堂上最缺少的是“我认为”——教师不说,学生更不会说。

2、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依据:

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1)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定。《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学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因此在处理教材时,首先要考虑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就教材来说,理解不一,其处理也就不同:一种理解是指根据一定学科的教学任务而编造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教科书;另一种理解是指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教师深如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就可用教材教。能正确理解编者思路、编写意图这本身已经是一种发现、一种创造。若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

(2)依据学生情况而定。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核心。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富有个性活生生的人。我们面对的学生,城市与农村,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发达地区与待开发地区等都不同。他们各有各的特色。就是在同一个班,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不一样。尽管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要求教材具有多样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要求,这毕竟只是尽可能。我国幅员那么辽阔,东西部差距那么大,不可能也不能编排出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教材。哪一种教材最适用于学生?就算是选到了最适用的教材,教学质量还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认识事物是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提升过程。有位教师,在教学新世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字与拼音》时针对学生情况,发现拼音教学过于集中,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就把后面的以识字为主的内容提上来,拼音与识字互为交替,分散处理,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愉快。

(3)根据教学情境而定。教学情境是指课堂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所组成的氛围。教学课前的设计只是对教学现实的预计、构想,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有很强的主观性。而在教学现实中,往往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情境。此时,教师若不根据教学情境而灵活处理教材,而是按原计划教学,这属传统式教学。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教师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而不再是控制者。当教学情境发生偏差时,应在以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灵活调整。要用问题引导学生向教材意图靠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当学生的身心状态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好课应当是越教问题越多,问题越多,探究的内容也越多,学生的思路就越开阔。让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字与拼音

(三)》ue时,就处理得很灵活。她出示韵母ue的图片,原计划是想让学生看图识“月”字,用熟字“月”带出ue。她让学生说说图上的月亮像什么,以建立感性认识,发展想像力。谁知学生一说就收不回来,同学们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他们说:像人的眼睛,像香蕉、像小船,像一张染黄的脸等等。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后,一个比一个说得形象、生动。教师在此情境,就只有让想说的都说到,原计划两分钟完成的内容,八分钟才解决。这不就是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体验吗?试想,如果该教师不根据教学情境处理,而是让一两个学生说了之后,就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这是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吗?

(4)依据教学环境而定。环境是一种无言的课程。教学环境分为教的环境与学的环境。它区别于教学情境,但与教学情境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课堂内,某种意义上即是教学情境。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已逐渐被变世界为学生的教科书所取代。依据教学环境确定教材的取舍是非常重要的,环境涉及到学生所在的社区、学校、教室、家庭等多种因素。其中每个因素又牵涉到经济、文化、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是很复杂的。优化育人环境有利于提高教材对学生的适应性。实验教材第12单元《外面的世界》,教学内容是一幅市区图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建立课本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精彩”的意思,大略认一认图画里的字。教学中,城市教师认为好讲,能实现教学目标,农村教师却认为不好讲,原因是农村学校周围没有图画上的那些内容,因此,导致了他们一种是“教”教材,一种是不管教材,只让学生走出校园认识环境。其实这两种处理都各有不足。在新一轮课改理论指导下,如果结合环境借教材施教可收到更好的效果,即把教材与环境结合起来,借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外面世界的精彩,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激发努力拼搏的精神;另一方面,利用观察社区,为学生建立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拓宽识字渠道,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能力。

(5)依据教学资源而定。教学资源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坚实基础。教学资源分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多数教师教学中往往更关注的是硬件。诸如教学场所、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技术、图书、教具、学具等等。凡是提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首先总是比硬件:人家学校有什么,我们学校没有什么,所以„„他们常常忽视软件的重要性:如学校领导忽视管理、忽视师资培训、教师忽视对理论的学习等。疏不知软件的隐性流失远比缺少硬件可怕。优越的硬件设备只有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教师努力,才会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所以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定要依据所在学校的教学资源而定。一位教师在谈执教感想时说到,在新一轮课改理论指导下,力求用最朴实的教学资源及手段去上最好的课,就是依据教学资源灵活创造教材的最好见证。

(6)依据教学特长而定。再好的教科书不好的教师难教好。不好的教科书,有的好老师一样能教好。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素质。就素质而言,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特长。有的擅长美术,有的擅长音乐,有的擅长朗读,有的擅长板书,有的擅长运用多媒体手段。新课程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强调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更有利于教师用自身形象及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便于挖掘教材的内涵,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课改的变动性、多样性、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是一个执行者。在调研中看到,有的教师用多媒体手段去教学,效果好,有的教师用美术、音乐等来组织教学,效果也同样不错,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小小的船》时,就充分运用音乐来帮助激情、理解、欣赏、想像等,把学生带到一个星光灿烂的美妙夜晚。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太阳》一课时,充分运用简笔画这一特长,在黑板上寥寥几笔就勾出大海、草原、山村、森林的画面,让学生联系画图体会课文,读句子,看图说话等。

3、超越教材,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展示成果、体验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

(1)让“语文学习”成为“自学活动”

(2)让“语文学习”成为“探究实践”

(3)让“语文学习”成为“自我展示”

(4)让“语文学习”成为“综合活动”

赋老教材予新生命--试谈如何根据课标精神创造性地使用原有教材

录入:不惑仔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7-14 16:24:12

-

小字 大字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已正式出台,而相应的配套教材才刚刚起步,校内大多数学生使用的原教材的滞后性显而易见。教师如何运用原有的\"老教材\"实践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使自己从一个单纯的课程资源的\"实施者、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开发者\"呢?这对于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体会,谈谈我是如何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重新审视教材、处理教材,对原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的。

一、发挥教材中的范例优势,诱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语文课堂不是学习语文的唯一场所,语文教材不是学习语文的唯一内容。《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并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的性质和数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原教材中有一些课文,选自名家名篇,学习这类课文是诱发学生读书欲望的良好契机。我们在教学时可以一篇引出全篇:如在学生学完《丑小鸭》、《守株待兔》后,可以它们为叩门砖,介绍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在学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草船借箭》后,可向学生介绍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也可以一篇带动多篇:如在学完《白杨》后,介绍学生到课外书上查阅赞美白杨的其他散文、诗歌,甚至学唱阎维文的金曲《小白杨》;在学完《题西林壁》后,介绍学生背诵《咏华山》等其他咏山的古典诗作。还可以一篇关注该作者的其他篇:如在学完《卜扇子o咏梅》后,介绍学生阅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沁园春o雪》等其他气势磅礴的词作;在学完《草原》后,可介绍学生阅读现当代文学大师老舍先生的其他文学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满腔热情投入课外阅读之际,我们应不断予以关注,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准备如何解决等。待学生的课外阅读告一段落后,可让学生说说书中的故事,或让学生学习评价书中人物;也可组织读书知识竞赛,让学生自己主持,既检查了读书效果、总结了读书要领、暗示了读书方法,又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了舞台,更重要的是,还激发了学生再次投入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一个民族不读书,历史会惩罚他;一个人不读书,命运会惩罚他\"。教材上的课文篇目有限,却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如果我们经常引领学生透过这些窗口欣赏前面的\"书山学海\",何愁不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一代读书人\",并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quot;呢?

二、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领域,促进学生发展信息素养

\"衡量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看他是否学会了终身学习\"。教育信息化为人们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但只有在学生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也就是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养后,才能把终身学习变成自己的责任。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学生形成所有这些必备技能和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呢?我们巧妙利用了原教材课文中学生自主发现的知识盲点和未知领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指导他们利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如在学习《恐龙》一课时,很多学生对恐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学课文,他们提出了很多自己很想弄懂的问题,如遍布地球的恐龙为什么会突然神秘消失?恐龙到底有哪些种类?各自的生活习性如何?这些恐龙的名称因何而来等等。我们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微机房,到校园网上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以便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结果,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从校园网上获取了大量信息,并能试着取舍信息,给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利用获取的信息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在后续学习中,一旦遇到感兴趣而又一时弄不明白的问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校园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了。 我们觉得,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为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并在此过程中,初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三、拓展教材中的时空限制,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quot; 如果我们潜心钻研,就不难发现原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含有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沟通的有利因素。如在学完《草原》一课后,可组织学生开展以《走进草原》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了解草原主要分布在哪儿?哪儿的草原最大?促进语文学科与社会学科、信息技术学科的联系;第二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歌颂草原,可进行诗朗诵,可用彩笔绘画,亦可引吭高歌,促进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的联系;第三步,大讨论--如何保护草原环境,促进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联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上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冲破了仅限于教材中的课文内容的限制,实现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

四、挖掘教材中的宋哪诤睦⒈矶捞靥逖?br>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了\"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quot;的要求。 原教材中选编了相当数量的童话故事,有反映自然和人性美的,有闪现童趣和天真的,也有蕴含哲理和为人之道的。如果我们本着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引导孩子学习这类课文,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地阅读,可能会有令人惊喜的意外收获。如原教材中有个家喻户晓的老故事《坐井观天》,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按照惯例,在学完这篇课文后,老师都要

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学生想象的内容大致都是青蛙跳出井口,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知道自己错了,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显然,这种想法与本课寓意相符,也与老师的期待相合。可是有个学生却偏偏认为\"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老师先对学生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表示肯定,然后微笑着请学生说说原因。原来,他想象中的青蛙从井口跳出来后,发现周围的河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河面上漂着不少死鱼,而且自己的很多同伴惨遭人类毒手,被活生生地捉在菜市场上,或变成美味放在饭桌上。青蛙觉得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哪!

多么切实而又独到的见解!学生能赋\"老课文\"予\"新内涵\",他们也是课程资源不可或缺的开发者呀!试想,如果教师不能冲出教材、教参与传统观念的束缚,开始就打断学生与课文寓意不符的想法,不给他继续阐明原因的机会,那么,师生就不可能共享后来这番新颖独特的精辟理论,从而带给大家超出文本许多的发人深省的启迪。所以,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我们教师自己!

总之,尽管学生手中的原有教材暂时落伍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进步伐,但是只要我们本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大胆的开拓精神,在充分尊重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深入开掘出原教材中潜在的魅力与价值,就会使\"老教材\"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就会真正体现《课程标准》中所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设计思路,从而创造出\"变教科书为学生的世界,变世界为学生的教科书\"的\"奇迹\"。

推荐第5篇:教材使用管理办法

培训教材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适应公司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需要,规范公司教材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材质量,根据公司实际,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概述

1、教材是体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基本工具。教材建设要坚持实际、创新、发展的方针,以适应公司培训需要为方向,积极扩大教材种类,大力提高教材质量,努力搞好教材管理。

2、公司人力资源部协助培训部负责开发、编写、修改、印制、供应公司制式教材,负责组织审定讲师编写的非制式教材。

3、公司培训部负责管理、消化、使用公司的制式教材,讲师在公司培训部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授课情况开发、编写、印制、使用非制式教材。

4、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级各类学员教育培训所需的教材(含参考资料)。

第二章 教材编写

第一条教材资料

培训教材资料包括学员手册、讲师手册、PPT课件、课堂讲义、课程大纲、图书、录音、视频等相关资料。

第二条教材编写原则

统一规划,系统配套;立足市场,着眼长远;博采众长,以实践运用为主;简明实用,通俗易懂。

第三条教材编写人员

公司制式教材的编写,由公司培训部组织成立相应的教材编写小组来完成。教材编写小组由公司培训讲师、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或聘请的专家学者组成。

第四条教材编写基本程序:

l、公司培训部在征求各部门和培训讲师需求的基础上,拟定年度教材编制计划,上报总经理室审批。

2、公司培训部根据审批结果制订具体的教材编写计划,并组织实施。

3、教材编写初稿完成后,应提交教材评审委员会审定,并由公司培训部将审定结果报总经理室审批。

4、教材定稿后由公司培训部负责印刷、保管和分配使用。

第五条非制式教材编写程序:

l、各培训讲师计划编写非制式教材时,需将教材编写计划提前

上报公司培训部审核。

2、公司培训部进行汇总和综合平衡,并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各培训讲师;

3、教材编写初稿上交公司教材评审委员会进行审定,审定通过后方可印刷和使用;

4、非制式教材印刷完毕后,应送各培训讲师备案使用。

第三章教材评审

第一条

保证公司教材的编写质量,公司设立教材评审委员会。教材评审委员会负责教材初稿完成后的审定和年度优秀教材的评选。

第二条

教材评审委员会成员由培训部门,业务部门和聘请的高级讲师组成。公司分管培训工作的领导任评审委员会主任。

第三条教材审定的标准:

l、符合公司的方针、政策和相关规定。

2、体现专业化、规范化、实战化的要求。

3、体现科学性,观点正确,材料、数据符合事实。

4、符合成人教育和电商培训的规律,内容安排适当。

5、体现明确的教学目的,符合公司培训大纲和培训工作的系统要求。

第四条

评审委员会对送审的教材进行审定,审定通过的,写出审定

报告,连同送审的教材送相关部门。审定没通过的,建议编写单位按评审委员会提出的意见修改并通知送审单位。

第五条

对直接参与教材编写的有关人员,将区别专职和兼职不同情况,比照低于社会同等水平适当给付劳务费用。

第四章教材使用及回收

第一条

组织各级各类培训,应优先使用公司编写的制式教材和非制式教材。

第二条

公司统一组织编写的各级各类教材(含参考资料)的版权属公有;若需公开出版发行,所有详细资料应上交公司培训部审核,并报总经理室批准。出版发行的样书及合同文本的复印件交公司培训部存档管理。

第三条

培训部负责各类培训教材的征订、登记、入库、发放、回销、整理及盘点等。

第四条

各讲师、代教人员、各级管理人员等如需要领用或对参训人 员发放培训教材都应填写《培训教材领用登记表》,由领用人签名或盖 章。

第五条

公司教材是公司重要的资产,各使用单位和人员应注意妥善保管和

利用,未经公司培训部批准,不得借出。

第六条

教材领用人员离职或转岗至其他工作岗位之前,应主动还交领用的教材。培训部根据教材领用的记录对其持有或回交的教材进行回收及注销。

第七条

若有离职人员拒绝归还公司教材,并将其据为己有,培训部应及时上报上级或上级部门,并协助公司相关部门进行追查。

第五章附则

第一条

教材修订、废止的权限和程序,参照第二章执行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的解释权属公司培训部。

第三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推荐第6篇:教材使用证明

教材使用情况证明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主编的大学环境保护教材《环境概论》,于2006年6月由中国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印数5500多册 。 该教材已在我校2007~2010级连续四届学生中使用,以及**学院中使用,受到教学单位和读者的好评。

该教材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取材合适,深度适宜,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本课程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突出知识的先进性,以及相互关联性,体系结构合理,论述正确、系统性强。读者普遍反映该教材质量好。

全书阐述了地球环境的形成与演变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变化规律,简述了地球生态系统特征与保护,论述了大气、水体、固体废气物及噪声环境的污染背景、特征和防治措施等。具有如下特色:

(1)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体现该课程学习要求和学科新进展

(2)教材内容涵盖教学大纲全部内容,适合环境、非环境类专业环境保护类教学要求

(3)内容取材新,体系科学,突出知识点

(4)教材内容组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结构严谨

(5)教材中文字及图表的使用规范,叙述简明扼要

2011-11-18

推荐第7篇:盗版教材自查报告

三河市段甲岭小学关于违法书籍的

自查报告

按照三河市教育局转发《三河市“扫黄打非”领导工作小组关于开展印装行业治理整顿“百日会战”行动的实施方案》的部署及市教育局的安排,我校于3月15日到3月26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整治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发行教材教辅的专项自查行动”,现将自查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宣传,自觉抵制盗版资料。

接到通知以来,我校利用周一上午国旗下讲话,校园宣传栏等,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部分章节,使全校师生懂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它既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制度,又是开展国际间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环境和条件之一。中国把保护知识产权作为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七十年代末即着手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同时积极参加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因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设,在初始阶段就显示了面向世界、面向国际保护水平的高起点。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知识产权立法速度之快,也是史无前例的。”因此每一个公民都应自觉遵守法律规定,自觉抵制盗版书籍、音像资料等的购买、使用。

二、开展自查,确保本校师生不使用盗版资料。

3月15日开始,我校教导处、总务处分头进行自查,自查的范围包括:(1)教科书是否按规定要求和渠道订购?(2)、学校图书室是否存在盗版图书?(3)教导处存书是否有盗版的?(4)、电子备课室是否存在盗版音像资料?(5)各班级辅导员老师检查学生中有无使用盗版教辅资料?

通过自查,了解到:学校教学使用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均按上级要求征订,主要来自新华书店,并且经过教育局批准的,没有盗版资料。校图书馆盗版书籍没有,采购渠道正常。校电子备课室有没有盗版光盘。学生中的教辅资料和自购课外书有少数是盗版的,已经集中销毁。

三、高度重视,确保今后不购用非法出版物。

学校在自查之后,召开班子会议,要求今后凡是征订教学用书、教学光盘、图书、教辅资料,一律要经过教代会审批,从新华书店采购。要经常教育学生不要购买、使用盗版教辅资料,充分认识到:盗版教辅资料错误较多,使用时只能误人误己。学校今后要利用宣传阵地加强宣传,让知识产权法走进每一个师生。

推荐第8篇: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教体局、镇教委通知和《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教基二【2014】8号)文件要求,小孟镇中心小学于2018年10月11日开展了关于教材使用情况的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校所使用的国家课程教材均为教育部审定通过的国家课程教材。

二、我校不存在校本课程教材、境外课程教材替代国家课程教材的情况。

三、我校没有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等违规违法行为。

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中心小学

2018年10月11日

推荐第9篇:电教教材使用制度

赵庄小学电教教材使用制度

一、所有电教器材、教材原则上只供本校教师在开展电化教学、电教研究、电教第二课堂中使用。

二、使用前,要仔细阅读各项使用说明书,了解设备性质,熟悉操作方法。

三、使用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填写使用记录。

四、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并坚持与管理人员一起对归还设备进行检查验收。

五、严格借用和归还手续,坚持对发放和归还设备的检验制度。

六、电教器材原则上当天借、当天还,随借随还。如借用一天以上。三天以内,应由分管主任签字批准;借用三天以上,一周以内,应由分管校长签字批准;借用一周以上,应由校长办公会研究批准。

七、通用电教教材原则上当天借、当天还。专用电教教材可由教研组向电教处办理长期借用手续,但学期末必须归还。

推荐第10篇:使用教材合法性承诺书

使用教材合法性承诺书

我单位承诺,本单位使用的教材均合法,并自愿接受监督检查。如有不实,我单位愿承担包括法律责任的一切责任和后果。

单位名称:上海麟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尹瑞梅

2018年7月1日

第11篇:教材使用发言稿[推荐]

篇1:教材分析发言稿 各位老师: 下午好!

感谢蔡老师给了这个机会,让我能够借此机会逼着自己多看些书,也有机会和各位同事交流自己在教学中一些体会。近几年,本色语文概念的提出,让我们更注重课堂质效的提高。杨再隋教授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 教育在线论坛小学教育这一个专栏里面有一个置顶很长时间的帖子——“语文倡简工作室”。点击率很高,跟帖也很多。我个人也一直想追求一些简洁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让学生学得愉快,也学得扎实。下面我结合本册课本,谈谈自己准备怎样和孩子们一起渡过新的学年。

一、简单要以不简单做背景

这是我在教育在线论坛里看到的一句话,原话是“简单,要不简单做背景;只有不简单,才能孕育简单。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想简单,可要从不简单开始。”简化教学程序需要对目标有着相当准确的把握,在备课时,要注重课前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根据本册教材的特点,在备课时,应该围绕专题,整组思考。本册教材共分八组专题:①美丽的秋天;②丰富多彩的的学校生活;③热爱祖国;④怎样看问题、想问题;⑤友好相处,团结合作;⑥关爱他人;⑦保护环境,爱护动物;⑧热爱科学。在备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以一二单元为例):

1、以教材为凭借

1)抓课文的重点句预设教学方案,使教学线索更清晰。

《秋天的图画》中抓住“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这个设问句,可以成为生成性表达的载体。 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______的图画。 谁使你这样美丽?苹果说:“是勤劳的人们让我____。” 稻海说:“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粱说:“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说一说、演一演、写写的方式) 《一分钟》有这样三处句子,在朗读中进行对比,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知道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有重要的作用。

a:元元打了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b:他叹了口气,说:“我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c: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2)抓课文留白处预设教学方案。 如《我选我》 中的句子:

“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想什么呢?) “大家都愣住了。”(为什么愣住了?) “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为什么鼓掌?)

抓课文留白处,展开想象,在口语交际、朗读中感悟,学生学会阅读,促使语言内化。

2、注意发现学生的学习规律 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调查发现,孩子最喜欢苍耳旅行的方式,孩子的关注点在“植物要旅行”,可见孩子的思维方式上是有共性的,课前预设时,就可以尊重学生的选择,前四节诗是并列关系,学生喜欢哪一节,就从哪一节入手。 再如《识字1》:三组词语描写了不同的内容,分别是:秋天的气候、秋天的景色、秋天的丰收。要从课文提供的12个词语中了解秋天的特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用语言逐个来解释显然不符合二年级小学生学习的规律。掌握这一点,就可以通过形象的图片、录像让学生直观感知,也可以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把这些词语读出一幅幅画来,或者对照画来想象相对应的词。

3、老师也要多读书 说到教学,我有一个固执的想法:中学也好,小学也好,语文的事情哪有那么复杂?教师自己先爱读书读好书了,再使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教师自己先把文章写好了,学生熏呀熏的也能写得不错了;教师上课出口成章了,学生学呀学的,也能意畅辞达,甚至富有文采了——不就得了吗?我很认同“语文真的是可以无师自通的。教师能做和最该做的,乃是激发、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品位。怎样做到,这才是值得研究探讨的。但是无论如何,教师自己喜欢读书,是做到做好的第一前提。 我这里说的“要读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自己文化素养而进行的阅读,这对于准确把握课文文字后面的含义有很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备课时对课本的反复品读,并因此而发现重难点,寻找更好的整合和切入方式。 如《识字2》模仿课文自编“校园生活三字歌”。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十二个词都是动宾词组,可以结合学生生活自编。步骤为:( )黑板开( ) ( )()

这一课还可以与《语文园地二》中带“扌”的一组词结合起来教学。 一二单元里面,还有这些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1)、《古诗两首》相比较而言,前一首要难一点,特别是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难理解,难背,教师要重点指导。 2)、《识字2》中“栽”与“摘”的辨别 3)、《一株紫丁香》 中“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这两句中生字较多,又比较难理解。可以从这里切入设计扩展式谈话,帮助学生理解老师的感情,引起他们的共鸣,读出感情。可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4)、《我选我》中王宁的话“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和王宁选自己的理由联系不大,如果你是王宁,你会怎么说?与《语文园地二》中的口语交际结合起来教学。 5)、《黄山奇石》原来是中年级的一篇课文,现在放到二年级,学习目标与原来已不同,要把握好学习目标。 教学设计参考:

1、直入“奇石”,感知理解。1)划出了介绍了哪些“奇石”,思考哪几块写得比较具体?找出相应的段落。 2)找到段落,读一读。

3)转换语言,说一说哪块石头最“奇”?说出自己的理解。

2、想像生成,丰富形象。

挑一块没有具体写的,说说大概会是怎样的?或看石头取名字。

3、意义建构,情感生成

1)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以课文为凭借,让孩子提问。 2)你产生了什么愿望?——表情达意

3)如果你就站在那块石头下,你会做些什么?

4、回顾文首,迁移运用。

读第一段,这一段除了告诉我们黄山在哪里外,还有不少好词,特别是“尤其”一词,可抓住这一个词介绍家乡的景点。 6)、《难忘的一天》这篇课文原来是五年级单元练习中的一篇课文,现行教材放在二年级,一会字26个,二会字13个,四会字10个,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有人在实验区调查,在一单元的课文里,学生最喜欢三篇课文:《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一株紫丁香》,最不喜欢的就是《难忘的一天》。学生不喜欢不等于不教。教学时有以下几点建议:

1、注意范读,多花1—2课时。

2、抓住“沉着地、兴奋地、顺利地”“高兴地、紧紧地、仔细地、亲切地、赞许地”等词。(我的心情、邓小平的慈祥)

3、重点围绕“我的心情从一开始的紧张到平静下来,直至后来的兴奋不已。”这条心情变化的主线进行理解感悟。

4、难句:“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 7)《语文园地二》中的重点是部首查字法。

1、一开学就应该复习音序查字法。

2、在生字教学中,要给生字找偏旁,定部首,打好扎实的基础。

3、注重良好的查字典习惯的培养。(每天查字典比赛;在课外阅读时给生字查字典,注音;利用字典上词语多的特点,进行组词扩词比赛。) 对于一二单元的教学,还有这样的一些建议:

1、围绕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是不是可以活用教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以第一单元为例,可以预设《我和秋天有个约会》这个实践活动。①找秋天;②秋天画展;③秋姑娘的梦(搜集诗歌、散文„„);④丰收的秋天(农民的、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⑤秋天里的词语;⑥快乐中秋;⑦秋天接力赛跑(出考题)„„

2、《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与第一单元“秋天”这一主题关系不大,是不是可以挪到后面教学?

3、刚开学时,正值夏末秋初,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是不是可以对调时间教学(生字问题:第一单元出现的生字在第二单元再现的不多,四会字组词上会有些影响,可以在后面补上。

二、强化语言训练,进行语言实践的几个做法语言实践的核心让学生在过程中与文本亲密对话,要学会阅读,从阅读中有所收获,更进一步发展出个人的阅读策略、品味,还是需要回到课堂的教学现场,实实在在地由老师透过教学活动带动学生学习,还是要以咬文嚼字、拈词造句为切入点,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这之外,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性,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也很重要。下面我罗列一下我自己坚持的几种做法,可能有那么点可取之处:

1、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对演讲内容及时提问。

2、坚持每天早上十分钟的经典诵读,人人过关。

3、听写和画日记,写日记的作业及时反馈。

4、只要有时间,就给学生读故事书。

5、经常和学生玩任选几个词编故事的游戏。

教材的选文随年级的升高在内涵和语言上会越趋深奥,我想教学的要求也应该随之而提高,初始阶段重在培养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的兴趣,第二学年就应该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授以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但不管怎样,阅读课应该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地方,成为学生讲故事的地方,成为学生观点碰撞的地方,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地方!其实,每一个人读书更多的是默读品味,读到动情处流泪,读到气愤处生气,读到感慨处叹气。现在,学生掌握了朗读的技巧,知道哪是重音,晓得在哪里停顿,听起来很动人,但也许他的心灵却依旧空无。我们读书是读给自己的,读的是自己的感受,并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听、动听。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努力达到“让孩子们把阅读当成一种人生的享受”这样的境界。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我们以这样几句话来作为结尾吧: “先做读书人” “让羊儿回到草原”

“互相做了煤炭和火焰”篇2:四下说教材发言稿 (1) 四下说教材发言稿 陈涛

2013年3月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的陈涛。今天我主要谈一谈我对“北师大版”英语第六册教材的认识。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我对本册教材的说明包括六个部分: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二、教材说明,

三、知识结构介绍,

四、教学评价,

五、教学建议,

六、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

首先看第一点: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众所周知,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这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这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又都包含各自内容,语言技能方面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五个方面,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三个方面,情感态度方面,包括,动机兴趣,自信意识,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等5个方面,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等四个方面。

现在您看到的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应该达到的二级语言知识标准。它在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做出了具体而详细的规定。比如说在词汇方面,它规定了学生学习相关话题词汇600-700个,常用习惯用语50个,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本级规定的相关话题。又比如在语法方面,他规定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过去时等。

第二点:教材说明。这张封面就是北师大版英语第6册的封面,这一张是本册的目录。从目录来看,我们能够十分清楚的了解本套教材的编排,即每册书包括6个单元。第七单元today is monday学习的是星期和所作事情的话题例如what does he do on monday?第8单元mocky is late主要学习时间点和询问时间例如what time is it? it’s time to visit uncle booky。第九单元day and night学习关于三餐和一天之中上中下午的表达方法,以及对所作事情进行相关询问,例如,when do you get up in the morning?第十单元let’s go主要学习关于场所的表达和提出建议例如 shall we go to the zoo?第十一单元是uncle jack’s farm 主要学习关于天气的单词和对将来所作事情的表达和询问,例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第十二单元为复习单元。第7至11单元是新授单元,每个单元包含6个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课文故事的学习,主要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话题和词汇,第二课时学习词汇,还包括一个听力,一个歌曲或者游戏,第三课时学习对话,还包括一个听力和一个阅读理解,第四课时学习语音、看图说话和uncle booky’s blackboard,第五课时是看图写话、歌谣,还有一项调查,第六课时包含拓展故事和自我评估两个部分。其中第三课时的阅读理解是新增内容。 第三点:知识结构。您看到的还是“二级语言知识标准”。在这份标准提出的各项要求中,本册教材对于每一部分都有涉及。语音方面,通过5个单元的语音学习,学生们了解了英语的拼读规律,再词汇方面,5个单元的话题词汇,我们都是通过音义形的次序进行学习的,积累了话题词汇,日常用语等等。语法方面,我在在本册书第

7、9单元学习了一般现在时,在11单元学习了一般将来时态时等两个时态。并在8单元学习了时间表达,在第10单元学习了关于地点的词汇,功能方面,我们学习了介绍事物,表达请求和提出建议等等,最后,话题方面,我们主要进行了,学校日常生活,天气等。系统来说主要包括2个时态、2个交际功能、5类单词、5部分语音知识。

这5部分虽然看似独立却和小学整体阶段的知识体系不可分割,下面以语音部分为例: 第六册语音中我们主要学习了ou/ow, oi/oy, o/or/oor air/ear, oo的发音 整个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语音知识概括为。。。。。。。

在回到本册教材,本册教材的内容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主要包括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关话题的理解交际能力和看图看句子的仿写能力,听的能力是从始至终地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第四点:教学评价。《课标》的p33至p39页有十分具体而详细的说明,在这里,我只概括性地主要说一下其中的几点,即在各种活动的评价中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注意评价的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要各有侧重,以及教师要能够自如地协调好学生、教学和评价的关系。评价的最终意义仍然是要帮助学生形成、促进和提高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但在小学阶段,我认为主要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并不难,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刺激他们产生并保持对英语的学习的兴趣。根据建议,我再日常教学中力争由终结性、教师评价向过程性,小组评价,个人评价,家长评价侧重,力争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首先在评价方法的多样行和合理性方面我所作的努力主要有,一课堂常规画星评价,2练习册习题笑脸评价,3.读书听写对话评价,4.小组同伴评价,5.喜报奖励和最终的实物鼓励,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激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我们的单元评价表,这个表横向包括课文,单词,对话,句型等学习内容,纵向又延伸到自我,小组家长等多元评价,把自我小组和家长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这样的评价方式,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又向形成性评价侧重,并且协调了学生与评价主体的关系。一举多得。

第五点:教学建议。《课标》p25—p33详细介绍了具体的教学实施建议,包括八个方面。分别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语言实践、加强策略指导、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创造性使用教材、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组织课外活动,拓展学习渠道、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这八个方面中,有七点都是在讲教师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帮助学生发展,有一点是对教师自身做出的要求,即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 我将举例来说明以上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您看到的是本册书中22页的练习题,这道题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分别面对底层生、中等生和优秀生。对于底层生,我们要求学生力争作对每一道题,对于中层和优秀学生,则要求他们讲清楚做题的方法策略。

2注重语言实践:语言实践的标准是“能用英语做事情”。课内方面,每一课中let’s find out正式在锻炼学生对于英语的简单的学以致用。学生先仿照例子进行对话调查,完成表格,然后根据表格记录完成调查的口头和笔头的汇报工作。课外方面,我们鼓励学生用英语画手抄报,读报纸,用英语演节目,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自编自导的话剧在攀登英语节展示中获得一等奖的荣誉。学生在使用英语是得到了真正的乐趣。

3加强策略指导:这是教材中的阅读理解和听力练习。学生在进行练习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策略指导,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关键信息的寻找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预测信息的能力。

4创造性使用教材:根据实际情况,教学内容是可以进行适当调整的。比如第三课时的容量就很大,对话和阅读都是重点,教师可以安排对话和阅读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并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

5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在英语学习中,除了日常的电视、广播、电脑、录音机、书店、报纸、杂志等媒介外。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以下资源,首先资源共享邮箱,在这里,学生可以下载老师上传的教学光盘,课件,试卷等,还可以share自己的心得。二数字校园,我们普及数字课堂使用方法,让学生可以登录名师讲堂进行学习,三,借助英语电影进行集体学习,四利用按按按白板等媒介学习。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可利用资源。 6开展活动拓宽渠道:在学校,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平台,比如:歌舞节目、课本剧、手抄报、连环配图故事等等。丰富学生经历体验,增长才干。 第六点:教材的充分利用

一本教材,可以有多种角色。它还可以是一本工具书、是连环画、是可以创编的剧本、是检测题目的参考,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不但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培养学生学习、创造的意识,使一人多才、使一物多用。 谢谢!篇3:六下说教材发言稿 学好课标,把握教材,提高实效

从事小学英语教学近10多年中,追求课堂实效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我们必须学好课标,准确把握教材,这样才能做到提高课堂实效的目标

一、说课标 1.总目标:

“标准引领方向。”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对英语课程标准有清楚的认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这五个方面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 2.学段目标:

新课标中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了分级课程标准,六年级毕业达到二级目标标准。

与一级目标比较,二级目标的标准有所提高。一级要求学生能在图片帮助下听懂读懂故事以外,增加了能讲述简单的故事的要求。并且能在教师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一级中的乐于模仿,对英语有一定的感知能力提高为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等,不仅强调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而且渗透了学习策略和意识的培养。一级中要求学生能模仿范例书写词句,二级提高为能根据图片,词语等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 3.六年级下册内容标准:

结合课标要求,我分别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5个方面制定了本册教材的内容标准。

二、说教材

在认真研读了课标的基础上,我也对教材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下面我将从教材的编写特点等方面谈谈我对本册教材的认识。

1.编写特点:更注重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在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和写的能力培养方面更为突出。

(1)培养能力,贯穿课堂: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专门的板块,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2)激发兴趣,活动为主:教材选用了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与学生年纪相仿的故事人物,与他们生活贴近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更有亲切感。此外还包含了玩、演、唱等丰富的活动,不断保持学生的兴趣,也体现了二级目标中让学生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的理念。

(3)贴近生活,情景交流:教材中设置了很多问答、采访、游戏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对所学语言进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交流能力。

(4)评价激励,自主学习:文体的多样性阅读,六年级下册包括故事连载2篇,短文15篇书信邮件7篇日记1篇海报2篇,对话2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编写体例:本册教材3个单元新课,3个单元总复习。教材末尾有听、读、语音和写的小测试。

3.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我认为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能够理解相关词汇和句型结构,难点是学生听说读写和综合语言的应用能力。 下面是我对本套教材的整理: 话题词汇方面

一上 问好姓名 关于自己 介绍学具 认识颜色 认识数字 生日年龄 一下 认识动物 认识图形 食物饮料 介绍家人 认识服装 行为能力

二上 问好姓名 介绍物人 朋友国家 介绍家人 物品归属 介绍家人二下 认识水果 认识蔬菜 认识数字 认识颜色 行为能力 购物规则

三上 场所标识 物品价钱 物品归属 日常行为 学校生活 节日聚会 三下 食物饮料 形容物人 食物特点 物品归属 身体部位 旅行安全 四上 认识职业 认识动物 购物服装 物品位置 认识地点 郊游安全 四下 星期表达 时间表达 做事频率 参观地点 天气表达 时间天气 五上 描述梦境 日常生活 体育比赛 季节月份 物人比较 太空知识 五下 物品归属 乐器生活 体育活动 物品比较 菜肴制作 外出就餐 六上 学科喜好 谈论家务 文娱生活 选购礼物 问题建议 网络交友 六下 体育比赛 就医探望 畅想未来 总复习总复习总复习我以谈论喜好为例来说明:一年级9单元为第一人称肯定;二年级10单元同样为第一人称肯定;三年级7单元出现了否定句:i don’t like chicken.9单元出现了favorite;四年级2单元一般疑问句,do you like him? 三单形式;五年级4单元出现了特殊疑问句: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9单元: 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六年级1单元: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4单元出现了prefer; 层层递进,由易到难。

三、说建议

(一)新授课

我仍然安排了6课时,由于阅读篇章的增加,我有两课时用于阅读。 l1.学习故事:是很好的阅读材料,也是短文写作的范例;以理解为主。

l2.听力对话:语篇形式的听力活动,教学重点是听;注意指导学生听关键词,进行策略指导。

l3.阅读短文:继续保持学生阅读兴趣,训练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是理解。l4.练习语法:放在语境中指导学生练习l5.阅读篇章:关注不同文体特点进行阅读策略指导。

l6.写作评价: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进行创作,回顾学习过程,评价并制定计划。

(二)复习课

复习单元共3个,各单元有8页;前3页为词汇和语法的复习;后5页为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复习和提高。u10 复习三四年级内容;u11蔬菜、水果、饮料、季节、天气、星期、家庭成员、表方位的介词,固定搭配等,运用所学句式表达自己或他人在过去时间内的生活;u12 综合复习;另有listening test1,2 ; reading test1 ,2; writing test 1,2.在复习时,我一般注重: 1.学习习惯培养:包括听讲:听老师讲,同学讲;记笔记:记同类词,功能句;反思错题:语法,阅读;自主学习:学会自己总结归纳。

2.学习策略指导:包括学生相互学习,各自出着;学生试着做题,出错指导;教师示范学习,调整策略等。

3.评价合理运用:营造气氛,多激励;循序渐进,有规划。 4.做好专题复习:听力、阅读、写作专项训练。

(三)资源开发与利用:

成功的老师应该会挖掘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我将教学资源分为课内和课外资源。课内资源非常丰富,有教材、卡片、光盘等。课外资源也极为多样,有课外读物,墙报、网络等等。网络里有丰富的资源可以供老师和学生使用。对于有电脑的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一些网络学习的资源,让他们在玩中学。而我自己也从网络中搜集到很多素材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课外资源利用好了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

课标就是我们的风向标,教材像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我们要使教材充满鲜活的知识气息走近孩子,在课标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发挥每节课的最大效能,出色完成教学工作。 总之,在六年级的复习期间,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开展复习,安排好每一课时的内容,尽量兼顾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多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复习的质量。 2014.3.19

第12篇:循环教材使用管理制度

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

安县花荄镇中 教材循环使用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教科书循环使用,培养学生树立关爱他人,爱护图书,爱护公物的精神,养成勤俭节约、保护资源良好习惯;加强对国家资源、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即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又对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学校根据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教材循环使用制度:

一、成立教材循环使用领导小组:

长:黄臣 副组长:于建军

员:赵士铨 刘小明

艺体组全体教师

年级组长 各班班主任

二、循环使用教材科目:

《科学》、《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

三、加大教育宣传,提高认识:

全校师生要确立循环使用教科书意识,学校将以教师会、家长会、学生会、出黑板报、举办主题班会等广方式,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宣传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确立教科书循环使用意识,争取他们理解和支持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

四、具体措施

1、循环教科书登记制度

安县花荄镇中教务处制 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

循环教科书登记由学校图书室负责,具体江莉老师负责,并纳入图书管理,本学期结束后,各班班主任要及时将各班学生手中要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回收,回收后要做好清点工作,将损坏或严重污损的教科进行清理,将保存完好的教科书缴交江莉老师处进行登记造册。逐本编号(教材类),以便授课教师集中领取和学生借阅。

2、循环教科书使用制度

用于循环使用的循环教科书在领取和借阅时必须完备手续:

① 各班班主任在开学时向图书室按本班总人数的30%领取循环教科书,领取时,由班主任在借书清单上签字,期末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组织学生按时集中归还,出现丢失或损坏严重不能再循环使用的书本,由班主任和授课教师组织学生按价赔偿。

② .各班班主任在发放新书和30%的旧课本时一定就妥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让学生明确,这些课本就是免费教材,每期期末要按时归还,班主任在发放时一定要注明那些同学领取的是旧书那些同学领取的是新书,在期末还书时对旧书质量要求可适当降低。

3、循环教科书管理制度

①.在使用期间循环使用的教科书由各授课教师负责管理,要教育学生使用循环教科书时要另备课堂笔记,用书时做到“三不”(不乱写、不乱画、不署名)、“四无”(无破损、无缺页、无污染、无褶皱)。如学生在用书期间人为损坏或污损则通知家长,说明情况,要求家长按原价赔偿。学生使用的循环教科书,由学生自己保管,如丢失或损坏、污损不能再用,按图书室相关制度执行赔偿。

安县花荄镇中教务处制 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

②.寒、暑假期间循环使用的教科书由图书室管理人员负责管理,要对学生循环用书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杀菌(用紫外线或红外线进行消毒),确保教科书的卫生安全。

4、循环教科书报废制度

学期结束,图书室要对破损的教科书要进行分类清理,能修补再用的要及时进行修补,不能修补使用的,要及时清理并登记上报教务处,核销后实施报废,及时更新,保证教科书在循环使用过程中达到基本的质量标准,不影响学生的再使用。教务处要做好每学期教科书的订购工作,按照上年学生数的20%如实上报循环使用教科书的订购数量,用于循环使用教科书的补充和更新。

5、循环教科书责任追究制度

循环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由分管教学副校长分管,教务主任具体负责。学校要将管理职责落实到部门,责任落实到专人,对不按时、按规定订购、发放、使用和回收的,或因循环教科书流失造成经济损失的,将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并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

安县花荄镇中教务处制

第13篇:统编教材使用心得体会

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教学心得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在青阳三中举办的统编人教版新教材培训,听了四位老师的精彩讲座,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更重视学生的发展,着重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九月开学,我有幸成为一年级的语文老师,经过这将近两个月的教学和学习,我对新教材的认识逐步加深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体会,如有不妥,请大家批评和指正。

一、新教材的几点变化

新教材中添加了很多的插图,图片的类型丰富,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幼小衔接。 “识字加油站”、“快乐读书吧”和“和大人一起读”,这几个板块的编排也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识字加油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识字,分担了课文识字的教学任务,把使用频率高但又不好在课文中呈现的字编排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和学前教育衔接,引导孩子从口语过度到书面语,引导学生读书的兴趣。“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 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外阅读课程化,让教材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孩子的语文生活延伸。看得出来,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能力。作为我们一线老师要利用好教材中这两个板块引导学生要大量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充分的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 新教材的课程还有一些调整:先识字再学拼音,这也是幼小衔接的表现,同时也体现了识字的重要,在第一单元的识字课中还有效的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例如第一课《天地人》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却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 总之新教材的内容更尊重儿童的天性,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多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的探究。比如口语交际,从交际的实际入手,通过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入手,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交际的最基本要求。

二、使用新教材的点滴思考

1、充分利用好课文插图

为了增加教学趣味性,编者们针对每一课的内容都精心挑选了插图,,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绝不能辜负编者们地良苦用心,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插图。例如《日月水火》的插图,通过实物以及象形文字这些直观的表象来识字,既符合现阶段孩子的思维方式又可以通过图片提高他们的识字兴趣。再例如《口耳目》的插图,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发挥想象,想想三个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们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通过插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地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在拼音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情境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引导他们在情景图中找字母,发现图画和字母的共同点,从而巩固字形;还可以根据插图中字形组织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习比如和同桌做手指操,我们还可以根据情景图来安排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讲故事,老师可以先讲个故事做示范,再引导高能力的学生自己编故事。将本课所学的拼音有效的融入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去发现。

2、以学生为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将我们教学内容回归儿童的生活创设真实的情境。例如口语交际一《我说你做》,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真实的游戏环节孩子明白发指令的人要大声说,被别人听到,其他人要认真听。课堂就是我们现实的情景,启发孩子们思考课堂中要怎么做,引用到他们明白课堂中教师讲话要大声,同学发言要大声,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源自生活也要回归生活,真正的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和大人一起读”也是贴近生活的表现,这部分内容我们课堂中涉及较少,但是要让学生分享他们和大人一起读的成果,在分享中回味阅读的快乐,爱上阅读。

3、夯实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在第一单元的识字教学中,我大力加强写字的指导与练习,狠抓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从从思想上重视识字写字我按照识字规律指导,第一单元指导独体字时,让学生掌握笔画笔顺,关注主笔的占位;比如教学“山”字指导学生第一笔竖应写在竖中线上。在后面识字单元要指导合体字,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注意部首、比例、占位、相邻部位的交叉等。做到指导书写时观察、范写、描红试写、讲评、再写巩固提升五个环节必不可少。

4、重视字词句教学

统编版教材新增加了字词句的应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更要注重学生字词句的实际应用,我们的现实生活离不开交际说话,而语文最基础的作用就是教我们更好的表达。在教学中,我把字融于词中融于句子中,引导学生多表达,多积累词语。教材中的每一个板块都是有机的整体,拼音用来识字,识字用来阅读,阅读用来发展思维,学习表达,积累知识,从而更好地生活。在逐步的积累中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无论教材怎样变,我都必须认真的钻研教材备好课,这才是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地前提。在备课中,我会认真研究课文的每副图、每个字。认真思考课堂的引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去表达,让学生体会学语文的快乐,爱学语文。

第14篇:统编教材使用情况汇报

统编三科新教材使用情况汇报

统编义务教育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

一、部编版的一年级语文教材,色彩明丽、插图极富童趣,每一篇课文的插图选用都是有着精密考虑的,既关注了儿童的阅读体验,又满足了儿童的学习需要。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以下特点:

1、保护天性,幼小衔接新教材尊重儿童的特点,选取有趣的游戏来教学,保护孩子的天性,也培养孩子的各种习惯,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做好过度衔接。保护儿童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如“和大人一起读”,就希望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第一单元先识字,再学“a o e”,汉语拼音已经跑到了第二单元。这一变化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降低难度,识字放在拼音之前,主要想体现幼小衔接,很多孩子在上学之前都认识一些简单的字,识字的方式父母亲教的。第一单元的生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接触的频率很高,所以这样作为开学的教材,降低了难度,孩子见到自己懂得的字,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厚。同时,这次的教材对汉语拼音降低了难度,四线三格不作考试要求。

2、重视汉语拼音的学习,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为学生学

1习书面语打好基础,重视口语交际,为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知识能力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工作。比如,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新编语文教材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办法。

3、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重视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新教材最大的改变就是拓展阅读的量。整册教材的8个《语文园地》都有一篇《和大人一起读》,儿童歌谣和故事童话各四篇。“和大人一起读”可以是家长、老师、哥哥、姐姐等,主要用孩子和大人一起读书的学习方式,做好幼小衔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拓展阅读量。新教材的使用会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我们将在日后工作中,继续研究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迎接新挑战,展现新成效。总之,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将结合实际,把本学期教学开展得更好。

二、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有以下特点:

1、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

2、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

2 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3、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本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三、小学一年级《科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按照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编排内容和设计活动,对知识内容的处理符合科学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1、科学学科的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材编写的根本目的。

2、充分发掘综合科学课程的独特作用,强调通过“科学思想上的根本一致性”进行整合,淡化学科的界限,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在了解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同时,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并关注科学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

3、强调教材设计的平衡性。在充分考虑学生心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知识、社会和学生等课程的三方面要素进行有机地结合。

4、将教材编写与课程实施结合起来,从现实出发又适当超前,

3 强调教材的适用性,以使课程能得到较好的实施。

4

第15篇:循环教材使用管理办法

郝店小学循环教材使用管理办法

根据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循环教材使用工作意见精神,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爱护课本、不在课本上乱写乱画、保持课本整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确保循环教材的使用工作落到实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制定如下循环教材使用管理办法。

一、循环教材适用范围

纳入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范围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下列科目教科书实行循环使用:《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学》。

二、循环教材使用的性质

循环教材是学校的教育装备,属于公共资源,由国家免费提供,学校集中管理,学生免费使用,实行年度纵向循环,不属于学生个人所有。

三、循环教材使用的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沈香芳(校长)负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保证循环教材的使用效果。

副组长:张美娟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循环教材的使用管理。

成 员:孙玉权、张爱侠、刘芳、王海波、李秀云。

四、循环教材的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1、循环教材的总体要求

循环教材属学校财产,学校对循环教材建专柜专档,对循环教材的登记、发放、回收、统计、消毒、保管、更新等项工作要作出具体规定,解决好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学生有书用,用好书。

2、循环教材的发放、回收。

学校保证教科书按照学生人数足额配备,在新学期开始时发放到各班班主任处,确保学生课前有书,人手一册,学期结束时完整回收到图书室。

3、教材的存放及登记造册、档案管理

学校将循环教材安排专人负责,相关人员协助管理,登记造册建专档。

4、使用过程中的登记、造册、保管、回收(具体由各班班主任负责) 由班主任发放给学生,教育学生妥善保管,避免损坏、遗失。期末回收时由班主任检查是否有涂画和损坏现象,并作好登记,遗失、涂画和损坏严重的由学生照价赔偿。

5、循环教材的消毒

使用过的循环教材在循环发放前,必须用紫外线或其它消毒方式进行卫生消毒,以避免传染疾病的蔓延,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否则不能循环使用,并作好循环教材的更新工作。

6、硬件建设

学校定期添置、配备必要的图书存储、消毒设施和设备,提供适宜的保管、储存场所和空间,以保证循环使用工作的顺利、正常开展。

7、教科书使用过程中做到“三不”、“四无” (具体由各任课教师负责) 在实施循环教材的使用工作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不在教科书上留作业。开展爱书保洁活动,教育学生节约资源,爱护课本,教育学生做到“三不”(不乱写、不乱画、不署名)、“四无”(无破损、无缺页、无污染、无褶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8、广泛宣传

通过班会、家长会、黑板报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广泛宣传教科书循环使用的重大意义,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郝店小学

2011年9月1日

 7 顶一下

第16篇:钢琴教材使用顺序

一、启蒙

《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1-5册

《孩子们的拜厄》/《拜尔钢琴基本教程》 《孩子们的哈农》/《哈农》

二、初级

1、练习曲

前期: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599 (前40条选弹,与拜厄有重复。73条起有装饰音,年龄小的跳过不弹)

车尔尼《钢琴简易练习曲》139

(599第40首左右交叉使用,选与599不同的弹) 车尔尼《160首八小节钢琴练习曲》821 (包含了从初级程度到高级程度的练习,1集) 莱蒙《钢琴练习曲》37 后期: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849

(按速度要求弹奏)

2、复调

巴赫《初级钢琴曲集》

(599第40条左右使用)

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曲》

(初级钢琴曲集与二部创意的过渡)

中国作品:王震亚的《沂蒙山小调》,陈静荠的《浏阳河》,黎英海的《盼红军》、《花鼓调》,

陈铭志的《子弟兵与老百姓》

3、乐曲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1-5册

威尔《世界儿童钢琴名曲集》

《钢琴小奏鸣曲大全》

(程度相当于599后部,849前部到299)

中国风格《儿童钢琴曲选》

(适合启蒙阶段程度的小曲)

少年儿童《钢琴四首联弹曲集》

钢琴基础教程

1、2

(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

三、中级

1、练习曲

车尔尼《25首钢琴小手练习曲》748

(适宜达到中级程度,但手还小的学生)

车尔尼《160首八小节钢琴练习曲》821

(2集里适当选用)

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299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不同阶段加以选择,不用按顺序每条弹)

克拉莫《60首钢琴练习曲》

车尔尼《钢琴练习曲50首》740

(突破速度,一首可能需要一至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

2、复调

1、巴赫《二部创意》

15首

1、

4、

8、13条相对简单。练习曲299时使用)

巴赫《三部创意》

15首

(先练

6、

2、

7、

1、15条)

2、《法国组曲》

3、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共两集,每集24首)

3、乐曲

1、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多由3个乐章组成,先学技术上较容易的乐章,再学整个乐章)

2、肖邦的《圆舞曲集》

3、肖邦的《夜曲》

4、格里格《抒情钢琴小品》

(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曲集)

5、门德尔松《无词歌》

6、舒伯特的《即兴曲》

7、柴科夫斯基《四季》

前期可选学四月《松雪草》、五月《清静之夜》、三月《云雀之歌》 后期可选六月《船歌》、十月《秋之歌》、十一月《雪橇》

8、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集》

(中级阶段主要学习第一时期的奏鸣曲)

9、魏廷格主编的《中国钢琴名曲曲库》

10、人民音乐出版社编的《外国钢琴曲选》

(一)中贝多芬的《六首变奏曲》,博姆《喷泉》;

(二)中亨德尔的《快乐的铁匠》;

(三)中莫扎特的《d小调幻想曲》

11、德彪西钢琴曲选中的《阿拉伯风格曲》二首及《月光》

四、高级

1、练习曲

莫什科夫斯基《钢琴技巧练习曲》作品72 (15首) 中级到高级的过渡

莫谢莱斯《钢琴练习曲24首》作品70

克列门蒂《钢琴练习曲选29首》

克列门蒂《钢琴练习曲选29首》

车尔尼《160首8小节钢琴练习曲》作品821的第三集(部分)第四集

肖邦《练习曲集》作品

10、作品25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两首之一《森林的呼啸》,之二《侏儒舞》,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3《叹息》等

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

拉哈马尼诺夫《钢琴音画练习曲》作品

33、作品39

德彪西《12首练习曲》

2、复调

巴赫《英国组曲》

巴赫《帕蒂塔》(又称德国组曲,古组曲)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3、乐曲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的后期作品。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47

5、K498等。

《波兰舞曲》第一首作品26之1;第8首作品71之1;第14首#g小调和第16首降G大调等。

《谐谑曲》第2首作品31,第3首作品39等。

李斯特作品《爱之梦》第3首,根据阿拉比耶夫的原作改编的《夜莺》,

《威尼斯与那波里》第3首《塔兰泰拉》等,《匈牙利狂想曲》第11首,舒曼《童年情景》,《蝴蝶》。

德彪西《前奏曲》(选)

中国作品:黎英海《夕阳箫鼓》

权吉好《组曲----“长短”的组合》

谢耿《霓裳羽衣曲》 王建中《百鸟朝凤》

王立三《东山魁夷画意》 赵晓生《太极》等。

第17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开发教材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教育改革是教育思想的改革,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学生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的改革,是学校管理理念、管理策略的改革,是教材内容的改革,为了使教育改革这场深刻的革命彻底得到胜利。首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新时期教育的总纲领《课程标准》,为新时代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在此纲领的指引下,专家们以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对教材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改革。教材的改革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异彩纷呈,但共同的目的就是作好教材这个例子,为教育改革领好路。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好教材的引路导向作用,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我们在这一方面大胆地做了一些尝试探索,就对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开发教材这个问题谈一下我们的见解和做法,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的,教材它无非就是个例子,它不是圣经,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许多专家也对教材做了如下的解释: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教材只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媒介,只是课堂教学中可供利用的一种教学工具;教材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师生对话、交流的文本和中介。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创造性的使用和开发教材。新教材的编排为我们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留有相当大的空间,等待着我们教师去挖掘、开发、创新,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彩世界,这是我们教师的神圣权利和责任。所以我们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的老师太看重教材,眼里、心里充满了对教材的毕恭毕敬、高于一切、神圣不可侵犯、绝对的权威,没有怀疑,没有顾虑、没有不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教材教教材,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只会把学生的思维囿于狭小的天地里,日久天长,教材成了教师、学生教学的一种枷锁、一种束缚,

- 1

1、目标性原则: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创造性地开发、使用教材时首先必须确定一个准确、科学的目标,这样才能保证开发教材的有效性,那么在创造性开发教材时应以什么为纲呢?首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纲,深入地钻研教材、分析教材,领悟作者、编者的意图,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并依据学生的实际,准确地确定课时教学目标、任务,然后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创造,更大限度地发挥教材这个载体、工具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2、主体发展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在创造性使用教材、开发教材时心中要始终装着学生,以他们为主体,一切方法、手段都是为他们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潜能发展而服务的。凡是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潜能发展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是科学、正确、有效的创新,就在教学的过程中大胆去实践。从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个性、品质、潜能等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想尽一切办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以此为核心,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教材,确保创造的实效性、科学性。

3、新颖性原则:创造的根本特征是所创造的事物要有鲜明的新颖性、独特性,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奇思妙想,不按部就班,不墨守成规,积极追求前所未有的成果。就使用教材来说,就是大胆地对教材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科学有效的改编、创编、删减、补充等,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创造性使用教材、开发教材的实践:

1、创编教材:

新教材的编排为教师的创造留有相当大的空间,它只是为我们教学引了个路子,指明了一个方向,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目标性、合理性,但它并不是很完美的。由于教师、学生的差异,教材的内容不一定都适合每个人、每个地区。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创

- 3中的生字编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具体我是这样进行改编的:(1)丁丁眉毛弯又弯,冬冬眼睛圆又大;丁丁头发黑又亮,冬冬牙齿齐又白。;你的面颊红扑扑,我的嘴巴会说话,他的鼻子高又灵;天天洗脸好孩子。(2)早晨早早起,弯弯腰,伸伸胳膊,踢踢腿;动动肩膀,扭扭脖;腆腆肚子,蹬蹬脚;爱惜身体,勤锻炼。并结合儿歌内容,编成韵律操,边说边做。学生学得兴致高,对生字记得牢靠。同时也渗透对学生勤洗手脸讲卫生、爱惜身体勤锻炼的教育。这样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会收到一举两得的好效果。

2、改编教材:

改编教材也是我们对教材创造性使用的一条有效途径。如:人教社第八册数学教材中的《认识平均数》一课,教材中出示的例题是这样的:有四个杯子中分别盛有高度为6厘米、3厘米、2厘米、5厘米的水,怎样才能使这四杯子水的高度一样呢?这道例题知识一般的问题陈述,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紧密的联系,这就为我们教师创编教材留有一定的空间。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这道题进行了改编,为学生自然而然地创设一个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兴趣。具体我是这样改编的:上课前,我去了一趟幼儿园,看见有几名小朋友又哭又闹的,原来是这几位小朋友嫌幼儿园的张老师在分给他们的饮料少,而分给其他小朋友的饮料多。张老师分别给甲乙丙丁四名小朋友的杯子倒了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高的饮料。对此,张老师束手无策,正发愁该怎样分才能分公平。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幼儿园的张老师想想办法,解决一下这个问题?(我边讲边操作倒饮料水)同学们一听来劲了,心里会想:呀!老师都被难住了,看我们的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开始三个一团、五个一堆积极思考、热烈议论,有的已经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起来。大约过了有十几分钟以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各自的见解和做法,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片浓浓的自主实践、协作探究、互动发展的和谐学习氛围之中。

- 5又如:九册语文教材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现代小学生对周总理的伟大一生了解甚少,那么学生就会对“本文周总理的逝世,人们为什么会如此悲痛呢?”这个难点很难理解。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和同学们课前一起去图书室、上网查找有关周总理生平事迹资料,作为本节课学习的补充资料,为本课学习作好铺垫,帮助学生很轻松地攻破学习重难点。

思品课教材为我们教师补充教材留有非常大的空间,围绕教育的中心,我们可以补充更多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可以搜集整理更多有关的事例,以大量的事实论据教育说服学生。如:学习九册思品教材《诚实守信》一课,为了使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道理,对教材做了下面的补充:1998年11月9日,美国犹地州土尔市的一位校长——42岁的路克,在雪地里爬行

1、6公里,历时3小时去上班,受到过路人和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原来,这学期初,为激励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路克曾公开打赌:“如果你们在11月9日前读书15万页,我在9日那天爬行上班。”全校师生猛劲读书,连校办幼稚园大一点的孩子也参加了这一活动,终于在11月9日前读完了15万页书。有的学生打电话给校长:“你爬不爬?说话算不算数?”也有人劝他:“你已达到激励学读书的目的,不要爬了。”可路克坚定地说:“一诺千金,我一定爬着上班。”而是四肢着地爬行上班。为了安全和影响交通,他不在公路上爬,而在路边的草地上爬。过往汽车向他鸣笛致敬,有的学生索性和校长一起爬,新闻单位也前来采访。经过3小时的爬行,路克磨破了5副手套,护膝也磨破了,但他终于爬到了学校,全校师生夹道欢迎自己心爱的校长。当路克从地上站起来时,孩子们蜂拥而上,抱他,吻他。学生听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后,心情很激动,都暗暗为路克校长的诚实守信而赞叹不已。

4、自主开发教材:

我们知道,教材只是为我们进行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小小的例子,教材之外更广阔的教育资源等待我们去开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眼界要宽广,要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才能用自己一双智慧的眼睛,为学生发现、开发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如:北师大语文实验教材三册,学

- 7了解。其次,通过学生调查、统计、计算活动,学生对白色污染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对自己及家人所造成的\"白色污染\"表示出不好意思,并表示以后一定减少塑料垃圾袋的使用。第

三、学生对减少\"白色污染\"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5、调换教材安排的次序:

如:旅游出版社的英语教材,每课在安排内容时,先是实践对话练习,再是单词学习,然后是短语对话练习,最后是课后练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的内容安排,学生不易接受。因此,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可以对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可以先指导学生学习英语单词,再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短语对话的练习,在学生会读单词、会进行短语对话的基础上,最后指导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的实践对话。这样学生学起来会轻松愉快地学会新知识,提高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

再如:在11月13日那天,我们这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学生兴奋极了,不怕严寒,不怕风雪,在雪地里追逐嬉戏,玩得开心极了,就是上课了还陶醉在美丽的雪景之中。本来那节语文课准备上15《古诗两首》,看到学生如此有兴致,我抓住这一有利机会,立即对教学的顺序做了调整,将后面的19《第一场雪》提前上,一边带领学生赏析文中的美丽雪景,一边欣赏窗外的迷人景色,两者相得益彰,交互相映,学生学习的兴趣极为浓厚,效果很好。

以上是我们在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开发教材的几点方法、途径,不是尽善尽美,仅供大家参考。总之,创造性开发教材的方法、途径还很多很广,等待着我们教育工作者行动起来,相信自己的创造潜能,相信生活处处皆教材,相信教材之外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大胆地去钻研、探索、实践,处处留心,时时动脑,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成功的教材开发者、创编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更精彩的乐园。

第18篇:教材使用的心得体会

教材使用的心得体会

更多精品资源来自3 e d u 教育网 关键词

地理新教材 使用 培养 兴趣 合理取舍

摘 要

新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材料,它可以使学生在趣中学、在学中发展兴趣,积极主动地培养各种能力。新教材还强调,教材的使用时,要机动灵活,合理取舍,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善于使用教材,才能真正实现乐中学、学中乐,培养地理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正 文

新课改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能力。考试制度也随之作了大幅度的调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新教材适应了这种形势的要求,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思路和灵活性。即每一节都是以设疑激趣开始,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能力,并在能力行程中巩固、发展兴趣。新教材还强调,激趣的方法,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的使用都要注意,机动灵活,合理取舍,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善于使用教材,才能真正实现乐中学、学中乐,培养地理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新教材的实践,浅谈如何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一 设疑激趣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学习思考的动力源泉。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培养。新教材正是牢牢抓住这一点,在每一节的开头总是精心设计疑问,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求知的热情,培养了各种能力。善于使用,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疑激趣的方法除使用书本上现成的以外,教师也可在其启发下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寻找更为合适的方法,已达到贴近学生、更好地激发求知欲。

1.1 实验现象激趣法

如讲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表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时,做这样的实验:一个盛满水的水槽,抽出底部的活塞,水流出时形成逆时针的漩涡,为什么?又如,讲到大气热力环流时,将一个密闭玻璃槽放在阳光照射处,槽中一半为沙子、一半为水,一段时间后,将点着的一柱香从事前准备好的空隙处插入,让学生看烟的运动路径,然后看书运用原理解释为什么。

1.2 使用诗词歌赋作为引导

如讲到水循环时可使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设问:是真的不回来吗?若不是,是怎样回来的?讲到地球形状之前设问:为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何最后只看见船帆?又如:为何“春风不度玉门关”?

1.3 谚语的使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生趣,在教学中使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如讲到大陆性气候时,可以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如,讲锋面雨时可使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

1.4 歌曲的借用

在教学中还可以使用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讲到季风时,可以用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就可以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这样就可以把季风引出来讲了。

二 贯穿趣味,培养能力

新教材在设疑激趣以后,紧接着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自主钻研教材、探究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教师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掌握独立研究的本领。同时发展和巩固学生学习的趣味,使之成为不竭的动力。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规律性的知识来武装学生。学生掌握了规律,既可以发展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这是因为智力发展是以思维能力发展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又突出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上。传统的地理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智力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而不善于积极主动地探寻新知识。同时,传统地理教学往往把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为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不多到知之甚多的矛盾过程中,着眼于传授知识的数量,忽视通过教学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的智慧品质。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地理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学生各种智能的提高是通过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得到发展的。

2.1 兴趣中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简介概括的反映,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应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设计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幻灯、电视录相、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适当开展地理演讲、考察等第二课堂地理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艺术性、直观性与实践性,一新、奇、趣吸引学生,提高兴趣,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思维,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火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

2.2 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动机

在组织观察活动时,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深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揭示他们观察的要领和对比线索。 如观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动时,先假设太阳和公转轨道的位置,让学生便于进行空间想像和思维,接着教师持地球仪转动,在转到春秋分、冬夏至四个位置时停下来,让学生观察阳光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在黑板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并注明在这三条线上太阳直射的日期。从演示到版图、从动态到静态,从空间到时间,使学生通过观察进行了想像和思考。

三 恰当取舍,科学组织

教材本身具有滞后性,教材内容也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脚本”,在使用时可以适当调整取舍、科学组织。

3.1 适当调整、增删教材内容

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科学发展与知识更新,学生发展与素质的需要,适当地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破除基础知识不变的看法,对传统教材作必要的改动与增删,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手段。

3.2 教材的再加工

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范围。钻研教材,而不能就教材论教材。重要的是要在钻研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深入地分析,组织处理、创造加工,重新将其组织成为教学内容。这也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

对教材的创造加工首先要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因素;然后考虑把陈述性的知识进行程序化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了解其前后关系与层次,列出结构,揭示内在联系及组成。总结规律,便于客观掌握,图文转换,利于形象记忆,绘列图表,加强技能训练成定量分析等。伴随这一系列,活动就需要有综合、分析、类证、判断、归纳、概括等思维训练,在这中间能力培养与学法指导就会逐渐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形成。这一切仍是围绕教材这个知识的载体进行,但教师的思路要开阔,联系要广泛,这并非喧宾夺主,而恰恰是使教材的内容更丰满。教师通过这样认真地组织教学内容后,讲起来就决不是客观地“白描”,而是有体会、有感情、声情并茂的“教人”,不再是单纯的“教书”。这样不仅使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其自身的生命价值也将得到体现和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不一定过多、过细、过全地讲。这样,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也确实没有必要。只有对教材进行科学组织、合理取舍,正确使用教材,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有新思路、新方法。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中注入兴趣,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大胆地取舍教材,让学生喜欢地理,从而学好它,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第19篇:教育哲学使用教材

教育哲学使用教材: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教育哲学参考文献:

1.周浩波,《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王坤庆,《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金生鈜,《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4.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

5.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6.[英]怀特著,李永宏译《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

7.孙正聿《哲学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8.金生鈜,《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教育研究》,1995年第1期

9.黄济,《关于教育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1年第2期

10.陈迺臣.教育哲学导论:人文:民主与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2001年

11.[英]索尔蒂斯著,闵家胤译.《论教育哲学的前景》,《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

12.John S Brubacher(布鲁巴克)原著,赵一苇译:《现代教育哲学》,正中书局1979年10月台六版

13.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14.陆有铨著:《躁动的百年》,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15.单中惠主编:《西方教育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16.张唤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17.(德)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上海:三联书店,1991

18.崔相录:《二十世纪西方教育哲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

19.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

2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涵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3.涂艳国,《走向自由——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4.马凤歧.自由与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5.于伟.现代性与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6.张楚廷.教育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7.[俄]别尔嘉耶夫著,徐黎明译,《人的奴役与自由》,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28.[法]勒格夫著,张弘译,《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商务印书馆,1999

29.[美]罗尔斯著,何怀宏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0.[美]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

31.[英]罗素著,李国山译,《自由之路》,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32.[法]萨特著,周熙良译,《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3.[美]弗洛姆著,陈学明译,《逃避自由》,工人出版社,1987

34.[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5.[英]哈耶克著,杨玉生译,《自由宪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6.[美]华勒斯坦等著,刘健芝编译,《学科·知识·权力》,三联书店,1999 34 Joel Spring, Wheels in Head: 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of Authority, Freedom, and Culture from Socrates to Human Rights, Mcgraw-Hill Companies,Inc.1999

35.Rosenkranz,J.K.F.,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Pvi,Trans,By

A.C.Brachett,New York and London,D.Appleton and Company,1986

36.Popper,K.Objective Knowledge:An Evolutionary Approach,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1972

37.Freire,F.Pedagogy of the Oppreed,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1970

38.Peters,R.S.ed.,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1973

第20篇:创造性使用教材之我见

创造性使用教材之我见

汪清县第三中学冯宪春

教材是老师教学的根本和载体,一节课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要以教材为基准,不能偏离教材的主线。要提高教学效率,认真研究教材、读懂教材、吃透教材是必要的环节,也是教师的基本功。合理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减,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反映出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我觉得,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和教材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既要尊重教材,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下从如何增加材料研究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一、注重选择生活化的素材

新的课程标准把思想品的课定义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这里特别强调了初中学生生活这条主线,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基于学生的认知,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理论性过强,即便是涉及到一些理论的内容,也应该达到理解的程度即可,且不能加深、加难。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强调知识性逻辑思维,追求时尚、热点,不仅不能达到教学效果,脱离学生实际,让学生学起来云山雾罩,不知所踪。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主要内容是法律部分的内容,其中要涉及到很多的法律术语,教师再补充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尺度,把握不好尺度,就会增加难度,即便是花费了很大的力气,也达不到教学的效果。有位教师每一节课都给学生准备了很多的材料,费了很大的力气,结果呢,学生依然掌握的不好,事后,她大发感概。分析其原因,就是材料过多,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

二、注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再现

思想品德课实现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和促进的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唤醒学生内心的感知,在基于原有的认知的基础上提升能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通过其他的途径对某些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和感受,就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例如: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情绪的体验,获奖了开心,亲人离去悲伤等等,如果我们把这些设定为一些问题,学生回答后我们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自然就会加深对情绪的理解。再如,九年级在学习党的基本路线这一内容时,我们通过回忆中国历史知识,就会加深对四项基本原则的理解,自然也就得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使历史赋予的,明确我们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三、注重材料的时效性

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特点,教者在选材时也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特别是九年级的教学内容,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尊重教材的观点和理论,在此基础上应该增加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最新成果。九年级教材的一些选材,距离现在较远,不能与时代同步,所以我们要做有心人,适当的增加新内容。但是这种增加不是改变教材的知识结构,而是为加深理解知识增添一些新的内容。例如科教兴国一课,我们可以增加近三年我国科技取得的成绩,环境问题中可以加上雾霾现象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不是说教,是在切实的研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我国制定的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的理解和掌握。

由于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对教材的使用有不同的感受。只要我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的成长出发,贯彻三维目标,就会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材使用自查报告
《教材使用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