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自查报告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自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14 08:33:21 来源:自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我是东山镇党委委员***,分管宣传、统战等工作。今天很荣幸参加此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座谈会,和各位领导、朋友们面对面促膝谈心、学习交流、相互提高。我发言的题目是: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一、加强理论认识,充分明确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大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是实施办法》(简称《意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统一战线巩固壮大的新要求,结合党外代表人士的新特点,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深刻论述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事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健康发展。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精神上来,以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为基础,以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为途径,以不断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热情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挥作用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二、紧扣关键环节,有力促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紧紧抓住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引导、选拔、培养、管理”等关键环节,多措并举加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力度,努力形成储备一批、培养一批、安排一批的良性循环局面。一是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我镇把有组织、有计划地广泛发动和物色党外代表人士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册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非党人士了解新形势下我党统一战线的新要求以及对非党人士的关怀;同时统战线年底会召开专门的座谈会,了解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以及发展思路,主要领导则利用各种联谊会、年底班子考察、专题调研等发现优秀人才。二是重视管理、规范队伍。今年上半年对全镇行政、事业编制人员,非党政协、人大代表,村“两委”非党成员,企业负责人,大学生村官等进行了摸底统计,我镇有38名党外代表人士纳入全县党外代表人士管理;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提醒。对表现好的党外代表人士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表彰奖励,对作用发挥不好的,给予批评帮助,对在社会上和所代表的群体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及时撤换淘汰。三是积极培养、提升素质。镇党委政府积极向党外代表人士灌输政治参与意识,宣传党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能力;同时针对部分党外代表人士是种养大户、企业负责人的情况,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他们提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和管理学原理的培训,委派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去实地指导种养大户。四是突出选拔、强化使用。在村级组织换届过程中,有1

5名党外代表人士被纳入村委班子;对政治参与热情比较好的党外代表人士,对尽可能地提高各种参与机会。在我镇制度重大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实施之前,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征求和听取党外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三、深化有效举措,持续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带有探索性的工作。目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成长渠道不畅、政治素质不强、群众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我就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充分认识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党外代表人士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联系着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其中的代表人士,在各自领域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工作中,要看到党外代表人士的特殊地位、作用和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充分尊重党外人士的意见和权益,以坦诚的态度广交深交党外朋友,是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方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通过座谈会、走访、慰问等形式,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从感情上拉近距离,进而取得政治上的认同。

二是大胆使用、合理安排。适时地发现党外代表优秀人才并进行安排使用是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的重要途径。要建立统战部门与组织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实现安排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党外代表人士的安排上,要正确处理党外代表人

士的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统一,既要从党的事业大局出发,正确看待党外代表人士的先进性,又要充分考虑体现广泛的代表性。对那些已进行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积极支持,真正使他们有职有权有责,能够各显其才,各尽其能。

三是加强村级党外后备队伍建设。在选拔标准上,既体现政治素质,又重视经济能力和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真正体现出靠得住,过得硬,有本事。在选拔对象上,既要面对退伍军人、大中专学生,又要注重从致富能手、私营企业主、外出经商的能人中选拔后备力量,特别要用好现有的大学生村官这一队伍,要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尽快成长起来。

推荐第2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

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统一战线一项基础性工作。根据党的十七大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不断推进统一战线各领域代表人士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为2012年换届储备一批高素质的党外后备人选,保证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按照省委统战部有关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我市统一战线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对象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服务的任务更加繁重,在进一步促进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的作用更加突出。这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市委的重视下,我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全市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换届后,一大批优秀党外代表人士走上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参政议政的岗位,积极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但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适应领导班子建设的后备人选相对不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及结构不尽合理;党外代表人士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因此,必需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研究,及早谋划,着眼于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要,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这项事关统一战线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第20次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市委的重视下,我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全市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换届后,一大批优秀党外代表人士走上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参政议政的岗位,积极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但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适应领导班子建设的后备人选相对不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及结构不尽合理;党外代表人士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选拔党外代表

2 人士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因此,必需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研究,及早谋划,着眼于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要,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这项事关统一战线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第20次全国统战会议和中发正2006)15号文件精神的要求,抓住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突出重点,加强培养,健全机制,推进选拔,努力造就一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与党长期亲密合作、德才兼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为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服务。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以2010年为新起点,着眼于下一次换届,到2012年,形成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代表性较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确保下次换届有充足的人选;加强培训,对已做安排的各领域党外人士和后

3 备干部队伍基本轮训一遍;加强实践锻炼,积极推进党外干部交流和挂职锻炼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党外干部的综合素质;选拔和推荐优秀的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探索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的工作机制,推进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点对象: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级组织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社会团体领导班子中的党外人士,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爱国爱港、爱国爱澳代表人士,在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人民团体领导班子中的党外干部。

二、主要工作和基本要求

(一)协助民主党派加强班子建设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把讲政治、有影响、有能力、公道正派的优秀人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规范民主党派领导人的选拔任用程序,采取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民主,支持民主党派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分级建立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名单。后备干部的数量,要根据领导班子职数,按照正职1:2和副职1:1的比例确定,争取2012年以前培养10名左右市级民主党派领导人后备人选,20名左右县级民主党派领导人

4 后备人选。加大培训力度。市委统战部每年举办1至2期民主党派成员培训班,2012年以前将民主党派市、县级组织负责人及后备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县区根据各自实际开展对民主党派负责人及后备干部的培训。协助民主党派机关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二)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社会影响的无党派代表人士。紧紧抓住知识分子这个源头,在教育、卫生、文化、科技、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和新的社会阶层等领域物色一批有积极贡献和良好社会影响的无党派代表人士。市委统战部确定100名左右的重点联系对象,每年培训无党派代表人士30左右。县区根据各自情况确定重点联系对象,进行培训。成立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建立新的工作载体,拓展无党派人士工作途径。与组织部门密切配合,对重点培养的无党派代表人士,积极推荐担任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政府工作部门、司法机关、有关群众团体领导职务。进一步做好人大、政协安排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工作。

(三)加强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针对我市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实际,以增强素质和提高能力为重点,加强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抓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贯彻。市民委要做好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

5 培训工作,每年举办1至2期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培训班,人数不少于50名。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区、县要制定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培训规划,做好培训工作。

(四)加大对宗教团体负责人和宗教教职人员的培训。要把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选配到各级宗教团体领导班子中来,保证宗教组织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市委统战部、市宗教局要与各县区配合,共同建立100名宗教教职人员和50名重点寺观教堂寺管会主任名单,作为各宗教的骨干力量,由市上统一进行重点培训培养。同时,要积极选送一批有培养前途的宗教界年轻教职人员到高等院校进修,帮助他们提高文化修养,开阔视野。

(五)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要求,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代表队人士的培养选拔工作。加强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沟通,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引导工作,培养一批党外代表人士。市委统战部会同有关部门分类别建立100名左右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重点联系名单,市工商联每年培训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不少于30名。县区

6 要确定各自的联系对象进行培训。加强各级工商联领导班子及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正职1:2,副职1:1的比例建立后备人选。

三、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

(一)切实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统战部要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抓紧抓好,并把队伍建设的情况作为衡量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党外代表人士的监督管理机制。要加强教育,将反腐倡廉作为各类培训班次的学习内容,对党外人士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苗头,要及时谈话提醒,进行批评教育。协助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组织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措施。

(三)强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各级统战部门要建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保障机制,积极争取把统战工作特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和工作需要,逐年增加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

(四)加强上下联动、层层推动的督查机制。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督查工作,重点督促检查省、市委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和

7 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市委统战部会同有关部门每两年对各县区贯彻落实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督查。

推荐第3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湘乡市

四措并举 推动党外干部工作上新水平

中共湘乡市委统战部

培养、选拔、任用党外干部,是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制度的具体体现,是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共湘乡市委充分认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重要性,严格落实政策要求,精心做好各项工作,在形成工作合力、夯实工作基础、加大选拔力度、加强管理指导方面取得了好效果。目前,全市有副科级以上的党外干部81名,其中副处级6名,正科级14名,副科级实职53名,全市共有28名党外干部担任市级以

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24人担任市相关单位特约工作员。

一、抓共识、强合力

一是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中共湘乡市委制订和完善了党

外干部工作的培养选拔机制,下发了《中共湘乡市委关于加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建设的意见》,要求拓宽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渠道,扩大党外干部配备领域,继续做好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以及法院、检察院配备党外干部的工作。二是完善“六个共同”机制。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共同制定了《关于进 1

一步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作的制度》,就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确定了“共同制定规划、共同物色选拔、共同培养教育、共同考察人选、共同讨论研究、共同督促检查”的“六个共同”运行机制。三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各种内部宣传资料,大力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党外代表人物的先进事迹。市委党校培训班开设统一战线知识课程,提高了各级党委对培养使用党外干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党外干部的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抓培养、强基础

湘乡市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培养力度,帮助党外干部提

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一是多方位培训。举办了两期科级党外后备干部培训班,102名党外干部全部轮训,选送23名党外干部到上级社会主义学校培训。每年在党校举办的各类主体培训班,党外干部不低于15%。二是多岗位锻炼。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选送干部赴深圳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派遣干部赴驻市大企业挂职锻炼,党外干部都占有一定数量,比例都高于总数的10%。三是多机会交流。每年至少举办了一次全市党外干部座谈会,让党外干部畅谈在实践多党合作工作中的做

2法和体会,让他们互相切磋经验,互相学习提高。2008年积极筹备成立了湘乡市党外干部联谊会,建立了党外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平台。四是多渠道献策。全市共有28名党外干部担任市级以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他们履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畅通社情民意的渠道又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市委统战部建立了党外干部信息库,不断予以调整充实。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党外后备干部85名。

三、抓选拔、重使用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程序,不断拓宽党外领导干部的选拔渠道。在推荐方式上,采取群众推荐与领导干部署名推荐相结合,组织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推荐的广泛性、民主性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在选拔渠道上,不断拓宽视野,从党派、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公务员队伍、新的社会阶层等领域中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市委常委会议多次听取并研究市委统战部报送的《关于做好换届工作中党外干部实职安排有关问题的报告》、《关于乡镇办事处和市人大、政协专门委员会配备党外领导干部推荐人选的建议》、《关于配合市人大换届做好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的报告》、《关于市政协换届人事安排有关问题意见的报告》,对党外干部的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做到

3了早计划、早安排。在乡镇办事处班子换届的考察过程中,对于本地无合适党外干部人选的,由市委统战部推荐,市委组织部负责交流调配。在市直单位进行班子调整时,主要根据党外干部的特点和专长,突出安排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外干部作用的工作岗位。在知识分子较多的单位,优先在本单位选拔党外干部。在市政府法制办、文联、城建投资公司的班子配备中,也是从其他单位选调能发挥其优势的党外干部担任了行政一把手,这些党外领导干部都是经过多年培养,多岗位锻炼过,具有新岗位应具备的专业才能。目前,市人大和市政协委室共配备了党外领导干部4人。

四、抓指导、强管理

党外干部提拔重用后,坚持按照“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工作方针,加强对党外干部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指导。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对党外干部要多关心、多支持、多照顾。从1996年开始,我市建立了市级领导与党外干部的交友制度,四大家主要领导每人联系2-3名党外干部,通过交友、谈心活动,及时了解党外干部的思想动态,并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赵欢同志不仅主动邀请自己联系的党外干部经常参加一些重大活动,还为他们在工作上给予很大的帮助。市委统

4战部相继在党外干部中开展了“素质提高年”主题活动,以及“夯基础、访人物、促发展”的活动,对全市有代表性的党外人士进行走访,及时了解掌握党外干部的思想动态,在此基础上就党外干部职级待遇的解决办法和党外干部任职交流形成建议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在年底的干部调整中有2人交流,1人提拔。组织部门、统战部门也能在日常工作中与党外干部保持经常性联系,注重解决党外干部在工作上的问题与困难,积极为其营造良好环境、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既能切实体会到党组织的关心和爱护、正确处理好同党组织的关系,又能心情舒畅地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作用,构建合作共事的和谐环境。

推荐第4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原则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原则、要求和重点

2009年11月13日 16:17

党外代表人士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族界、宗教界、新的社会阶层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一定代表性的人士,而不是指普通的党外群众。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必须把握正确的原则。《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规定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应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要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党的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列入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运作机制,党委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认真抓的领导机制,努力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之形成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良好格局。

二是坚持进步性和代表性相统一。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标准。特别是在思想建设工作中,不能只强调进步性,忽视广泛性,失去党外代表人士自身存在的价值,也不能只强调广泛性,忽视进步性,失去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因此,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既要按照坚持和发展进步性、继续保持广泛性的要求,既讲共同理想,坚定政治方向,又讲求同存异,不提过高要求,不搞“纯而又纯”,从而达到进步性与广泛性的和谐统一。

三是坚持政治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引导,组织他们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政策,学习多党合作的光荣历史和老一代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优良传统。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实践锻炼,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轮岗、挂职锻炼等培养机制,为了解情况、磨炼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创造条件。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要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按照民主协商的方法,充分酝酿,综合平衡,兼顾各方,对各方面党外代表性人士做出适当安排,使他们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各得其所,各尽其能,使各方面代表人士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人才资源分布的新变化,逐步消除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积极探索从新的社会阶层和留学回国人员中选拔优秀党外人才担任领导职务,使党外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

五是坚持发扬民主,沟通协商。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多种形式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在重要人事安排问题上,要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有关方面充分交换意见,经反复酝酿和协商达到共识,真正做到协商在前,决策在后,使民主协商贯彻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始终。

《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是: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抓住源头、打好基础,完善机制、推进选拔,努力造就一支能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与党长期亲密合作、德才兼备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党外代表人士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认真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原则,坚决克服僵化思维、“清一色”思想,把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安排、使用,放到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大背景下,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放到新一代党外人士成为统一战线人士队伍主体的大趋势中来认识和落实。当前,就是要在做好科教文卫系统选拔工作的同时,注重从民主党派领导成员及工作骨干、无党派代表人士和人民团体、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中选拔党外代表人士;逐步消除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的限制,积极探索从新的社会阶层和留学回国人员中选拔优秀党外人才;在抓好体制内党外代表人士的物色培养的同时,着力推进公有制外党外代表人士的物色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选拔渠道、广识各界人才、广开进贤之路,才能营造鼓励党外人士干事业、支持党外人士干成事业、帮助党外人士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动力,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抓住源头、打好基础,就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安排使用,要切实抓住科教文卫系统特别是高等院校这个产生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着力抓好党外代表人物培养教育这项重点和基础工作。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代表人士的主体,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抓住了这个源头,人才就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中来。同时,高校在培养党外代表人士方面,组织力量比较强,工作机构比较健全,具有较好的现实基础。据统计,在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省地两级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中,直接来自高校的就有20%多。当前,法院检察院系统安排党外干部门槛升高,从事法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人员可以直接进入法检系统,相对其它领域,高校在培养选拔党外人士方面更有优势。目前,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普遍学历高、职称高、学术地位高,同时由于他们特殊的成长经历,在政治阅历、参政意识、管理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要结合这支队伍的实际情况,加强培养教育,突出政治性、强化代表性、着眼复合型,打牢素质和能力基础。

完善机制、推进选拔,就是要建立健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科学机制,改进和加强党外代表人物的选拔任用工作。这是做好党外人士工作的重要制度保证。培养选拔党外人士,要与党和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协调、相适应,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政治交接和新老交替的需要相协调、相适应,逐步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物考察评价体系、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把工作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特别是要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树立“选拔使用也是培养”的观念,加强对党外人才的选拔工作和使用性开发。这既是合作共事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党外代表人物的社会影响和能力,培养代表性人物的重要环节。

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抓住源头、打好基础,完善机制、推进选拔,是一个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整体。要切实抓好每个环节,实现互相促进,统筹推进。要以发现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人才为基础,以用好人才为关键,以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把各类党外代表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努力造就一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与党长期亲密合作的党外代表人物队伍。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多层次、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必须抓住重点。《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明确提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级组织负责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社会团体领导班子中党外人士,无党派和民族宗教界人士。加大在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加大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人民团体领导班子中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加强对爱国宗教团体负责人和教职人员的培养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爱国爱港、爱国爱澳代表人士队伍。

为什么要明确上述重点?这是因为:第一,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是我们党与党外具有代表性人物的合作共事关系,而不是一般的党员群众与党外群众的合作共事。特别是200

7、2008年将是换届的关键之年,也是党外代表人物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的关键之年,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必须将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社会团体领导班子中党外人士,无党派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和党外干部作为重点。第二,统一战线一些领域政治上比较成熟、社会影响比较大、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代表性人物相对匮乏,有些方面甚至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必须突出抓好。第三,在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司法机关党外干部安排的力度还不够大,离中央的规定和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需要进一步加强。第四,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崭新课题。建设一支爱国爱港、爱国爱澳代表人士队伍,是推进“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必须切实做好。

推荐第5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

今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尤其是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和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且还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领导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作为政治责任,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抓好落实。要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社会团体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发挥作用。这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对统一战线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推动当前和今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了有力指导。对于我们在座的各位非党干部来说,这也是我们发展事业的一个良好的契机。

一、新形势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升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功能,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巩固统一战线的需要。2.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党外人士履行政治职能,推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需要。3.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党外人才资源开发,为优秀党外人才提供更广阔的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做到凝心聚力、集智引才,使他们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同时,只有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群众联系优势,以其联系群众为依托,广泛吸纳和反映来自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意见与建议,为他们提供利益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才能进一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利益纠纷,实现社会和谐。

二、我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重视和关注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队伍总体情况较好,大批优秀党外人才脱颖而出,为我国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经济发展做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这些党外干部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给予了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动力。但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观念有待转变。在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对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统战政策及其工作方针,人才观念相对滞后。部分党内领导干部存在着“党外干部缺乏经验、难选难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是权宜之计的错误观念,对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存在心理认同和接纳障碍;部分干部错误的把党外代表人士视为“政治花瓶”、“官场摆设”,是应对结构需要而设立的。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政治权利缺乏正确的对待心态,将其视为走过场、做样子。而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安排任用,部分领导也存在着诸多不情愿、不信任、不放心的情况。

二是党外代表人士成长渠道不畅,队伍建设工作机制有待健全。近年来,中共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以促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但在具体的选拔程序、培养途径、任用标准上仍不够规范和明确。在进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职责混淆、分工不明、沟通不畅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对于党外代表人士的使用也不够大胆。

三、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针对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提升思想认识,创新工作理念,增强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自觉性。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和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工作。各级党委应从

队伍建设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关系、与完善多党合作、巩固统一战线的关系、与扩大群众基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系,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撑来抓、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工程来抓、作为实现人才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作为各级党委的重要政治责任来抓,始终坚持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积极作好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让其深刻认识到党外干部也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摒弃党内某些干部存在的“优秀份子都入党,党外没有好人才”、“职位那么少,党内人才优先照顾”的片面思想观念,切实克服把民主党派当作“花瓶”或形式主义的做法。在培养、选拔和使用的标准和程序上,始终坚持党外干部与党内干部同等重视,同样对待的作风。对干部的总体要求、责任权利、任职迁调等方面要一视同仁,对于我们在工作中做出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认可、尊重和保护。

2.完善推荐选拔制度,营造党外代表人士优良工作环境。一是要抓好后备人才队伍的动态建设,建立党外代表人士信息管理系统,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各类信息进行全面收集、综合分析、归类入档、定期更新,形成分类分层人才库,二是要拓展视野,改进党外代表人士选拔推荐制度。抓好源头,注重基础,进一步拓宽党外代表人士来源的渠道,把选拔推荐党政领导干部的做法延伸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来。突破区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等选人方式,加大中青年党外代表人士选拔比重,加强以县乡为基础的党外干部的物色选拔,增强对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推荐的工作力度,拓宽从“两新”组织、行业商会等领域发现党外人才的新途径,探索实现人才选拔的宽领域、广覆盖。三要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其他相关工作机制。把党外干部的推荐选拔、培养使用、考核评价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列入党委的重要日程,纳入党政工作目标责任考评体系,努力形成政策完善、权责明晰、机制健全、程序规范、运行科学的工作格局。郑州市委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委领导同志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制度的意见》,市委领导定期与党外代表人士谈心、交流思想,通过建立健全“双月座谈会”、对口联系、情况通报、重大问题协商、走访慰问、暑期恳谈、餐叙等各项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党外人士的思想、工作情况,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郑州市还充分发挥统战部门“党外人士之家”的作用,积极为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帮助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增加了办公经费,改善了办公条件。

3.强化培养教育,拓宽使用渠道,提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综合素质。一是培训内容要有层次化。注意把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性、专业性和群众性进行有机统一作为培训课程设置的出发点,以基础理论为基点,注重政治素养、统战政策、领导能力的培养。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加强思想认识上的沟通和理解,提高党外代表人士认知深度,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使他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是培训形式要多样化。要以各级社会主义学院为主阵地,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建设,挖掘特色课程,逐步建立起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参政党建设等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统一战线的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和方针政策宣传基地。三是培养过程要重能力。必须通过设台阶、渐进式、小步快走的培养方法,尽可能为党外干部提供完整的成长链,将挂职轮岗、干部交流、实职安排、政治安排等实践形式融入培养过程,尽可能为党外代表人士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的需要。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对综合能力较强,具备任职条件的党外代表人士应大胆使用。在任职条件上,要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对社会知名度较高和群众影响力较大的党外代表人士,可以考虑进行政治安排,而稍微降低对其组织协调能力和年龄限制等要求。而对于年纪较轻,组织协调、合作共事能力较强的党外代表人士,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实职安排,充分发挥其所长,逐步提高他们的组织领导、政治把握、合作共事等能力。郑州市委组织部、统战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党

外干部工作的意见》,在全市各级统战系统开展“万人培训”活动。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县处级党外领导干部培训班、党外骨干成员培训班、新阶层代表人士培训班等主体班次,以及宗教教职人员等特色培训班,还采取以会代训、外出考察和选送培训等多种形式,对4035名党外代表人士进行培训。落实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中心组学习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活动。

让党外干部任正职成常态化。

党内干部、党外干部,都是人民公仆。配备非中共干部,不是为配备而配备,而是打开视野,一把尺子量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2008年江苏省两位“党外厅长”的“登场”,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江苏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新突破。“提拔党外干部并不是为提拔而提拔。”江苏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干部一处处长庄同保表示,配备党外干部,不是“硬配”,而是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党内干部、党外干部,都是人民公仆。选拔干部说到底,是要着眼于发展,为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推荐第6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要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列为今后一个时期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湖南的科学跨越、富民强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党外人才。

一、正确估价湖南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现状近年来,全省党外人士队伍不断壮大。省市县三级政协党

外人士的安排均达到中央规定的比例要求,党外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比例也逐届提高,全省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总数1.4万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1911人,省市县三级政府领导班子党外干部全部配齐,省市两级法院、检察院领导班子党外干部基本配齐,省市县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政府党外正职220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关系不断改善,大批优秀党外人才脱颖而出,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湖南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党政领导干部对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对多党合作制度重视不够,成为影响和制约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同志思想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班子中不配备党外干部也不影响大局,将安排党外人士作为一种政治摆设来看待,将党外领导干部作为“花瓶”来使用;一些同志政治胸怀不够宽广,认为“优秀人才都在党内,党外没有人才”,“党外干部挤占党内职数”的抱怨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同志工作态度不够积极,个别地方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中央和省委强调就抓一阵、不强调就放一边。工作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还是以体制内的工作对象为主,主要分布在科教文卫等体制内领域,与体制外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缺乏规范有效的联系渠道,存在工作视野窄、选拔渠道不畅等问题,以致所选拔的党外代表人士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诸如注册会计师、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港澳中产阶层和专业人士等领域中一大批代表人士未能及时进入我们工作的视线。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夯实。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人物储备不足,民族、宗教等领域尤为突出。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建设水平不高,党外代表人士数量不够充足,分级分类不够精细,离建设统一规范、数据完备、科学管理、操作便捷的数据库目标还有不小差距。调查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总体情况掌握得不够准确、全面,尤其对宗教、新的社会阶层等领域情况的了解远远落后于其代表人士涌现的速度;对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的认知有待提升,对党外人物工作的特点特别是发展趋势缺乏深入的研究。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物色发现党外人才缺乏规范性,由于对各领域党外人士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的评价程序和标准,少数地方尚未建立常规性的、规范的党外代表人士物色发现机制,尤其是体制外的党外人士的物色发现随意性强,缺乏必要的载体、手段和方式;教育培养缺乏针对性,相当一部分市县未能根据党外代表人士的职业特点、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岗位要求和培养方向进行分级分类培训,重视共性需求,忽视个性需求,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选拔使用缺乏科学性,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安排党外人士时违背了党外人才成长规律,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选任程序,甚至凭领导亲疏好恶和印象深浅选人,选人用人识别不准、考察不深、了解不够,不讲条件、不论标准、不走程序、越级安排、破格提拔等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监督管理缺乏严密性,对党外代表人士的监督管理存在不严格、不规范、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

三、科学把握当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新特点在思想引导一致性与人物价值观念多样性的关系方面。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普遍具有接受新生事物快、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的特点,他们给统一战线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这个社会价值多元化日益明显的时代,怎样巩固党与党外人士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引导党外代表人士坚定不移跟党走,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使得上劲,帮得上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政治资源有限性与政治诉求强烈性的关系方面。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政治诉求日益高涨,希望得到更多更高层次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而目前能提供的岗位十分有限且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因此,怎样对有限的政治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尽可能地满足党外代表人士的合理政治诉求,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工作手段单一性与人物构成复杂性的关系方面。当前统一战线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成员身份越来越复杂,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体制内的也有体制外的,有唯物

主义者也有唯心主义者,迫切需要有适应各种身份特点的多样化工作手段和方式。而目前我们在教育培养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在选拔任用上缺乏更灵活的机制,在考核评价上缺乏更管用的办法,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现代公民社会中人物大众性与传统意义上人物权威性的关系方面。由于现代社会提倡的是团队分工协作精神,淡化个人影响,新

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呈现出普通性大众性的趋势,不像建国初期的老一代旗帜性党外代表人士那样影响大、威望高,能够做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这就对我们做好新时期党外人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帮助增强其代表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扩大工作覆盖面,将更多优秀党外人士纳入到我们的视野中来。在政治资源配置均衡性与民主政治竞争性的关系方面。我们作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时必须对各方面代表人士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近年来,各党派、各团体在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有效避免无序竞争,实现政治资源的动态均衡,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努力提高湖南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深化认识。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党与党外人士长期合作,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管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经验总结,是我们国家的政治和政党制度的重要特点和独特优势。一大批党外代表人士的不断涌现、成长和参与,正是确保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不断巩固发展的关键。要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来认识党外代表人士团结引领作用。党外代表人士政治上坚定、专业上突出、群众中认同,其代表性是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的有机统一,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对于所联系的成员和广大群众有着独特的引领作用。要从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集智引才的高度,来认识党外代表人士的示范带动效应。党外代表人士或专业成就突出,或学术造诣很高,或实业实力雄厚,社会贡献和影响力都很大,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受益者,又是探索者、开拓者,能够带领群众实践和推动科学发展。把握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按照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抓住四个主要环节。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管人才与发扬民主相统一,坚持培养为重和以用为本相促进,坚持严格要求和热情关心相兼顾,坚持统筹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四个主要环节是:要把握发现这个前提,打牢培养这个基础,抓住使用这个关键,强化管理这个保障。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构建协调统一的大人物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统战部的牵头协调作用,以大统战格局的完善推动大人物格局的形成。充分发挥各有关单位的职能作用,形成一个职责明确、运转顺畅、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充分发挥所在单位、民主党派和有关团体的源头性、基础性作用,形成队伍建设的内生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作用,争取广泛支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党外人才资源,形成协调统

一、规范有序的大人物工作格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展示党外人士服务科学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扩大党外代表人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全社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深化调查研究。要将调查研究作为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先导工程抓紧抓好,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的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深入研究、联合攻关,努力形成高质量、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完善政策、创新政策、落实政策奠定坚实基础。

推荐第7篇: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以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党外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及海外代表人士为主组成的党外代表人士,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新形势下加强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个基本政治制

度在我省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我省中长期人才发展战略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我省统一战线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巩固壮大,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工作和影响深远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我们要在认真总结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一、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省委历来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党外人才和党外干部工作,特别是全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座谈会召开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下发以后,省委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具体措施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和有关会议精神,加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力度,培养了一支政治上可靠、结构较合理、素质较高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数量稳步增加。到底,我省共有副县(处)级及以上党外领导干部2105人,比底的1532人增加了573人,增长37.4%。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我省有91名,其中党外人士有21名,占23.1%;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我省有5名,其中党外人士有3名;省、州(市)、县三级人大代表中有党外人士7117人,比的6959人增长了2.3%。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我省有5名,其中党外人士有4名;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我省有40名,其中党外委员30名,占70%;全省各级政协有党外委员17314人,比的16077人增长了7.7%。省、州(市)、县三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中配备了党外副职132人。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检察院领导班子均配备了1名党外副职;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各配备了9名和11名党外副职,分别比增加了3人和8人。16个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均按要求配备了党外干部。多数州、市政协副主席的配备达到了中央关于党外的不少于50%的规定。各级政府工作部门、高等院校、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领导班子中党外领导干部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其中,28所省属高等院校中的党外副校长由的8名增加到现在的21名,增长162.5%。同时,还安排了一些党外人士担任省政府参事、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和特邀检察员、特邀监察员、特邀税务专员、教育督导员等特邀人员。

结构逐渐改善。经过多年的物色和培养,一批年轻、优秀的党外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党外干部队伍的结构得到改善。一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年轻化程度有所提高。如,各民主党派省级组织换届后,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0.8岁。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增加,文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现有党外代表人士中,具有大学和研究生学历的约占90%,具有正高和副高专业技术职称的约占65%。三是少数民族“三支队伍”和宗教界代表人士增长较快,至底,全省少数民族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达到3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党政干部达到9.4万人,占全省党政干部总数的30%。在全国、省、州(市)、县四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分别有少数民族人士(含中共党员)12462人和10407人。全省宗教教职人员共有12210人,在全国、省、州(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中,有宗教界人士307人;在全国、省、州(市)、县四级政协委员中,有宗教界人士880人。四是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数量逐步增加。截至目前,统战部门重点联系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有2595人,在全国、省、州(市)、县四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分别有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503人和2299人。

来源更加广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和统一战线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我省物色、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领域也从过去主要集中在公有制单位向其他所有制单位拓展,从过去主要集中在科教文卫系统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从过去集中在省内向港澳和海外发展。近几年来,除民主党派、民族和宗教界人士、无党派人士等传统的统一战线成员之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以及在滇投资经商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等各方面人士,壮大了统一战线的力量,为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和社会安排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来源,也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注入了新

活力。

二、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经验

我省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主要是:

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省委历来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把它作为我省人才工作和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第十九次、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召开和中央关于

加强统战工作的重要文件下发后,省委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学习贯彻,明确了加强民主党派等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制定了符合我省实际的《实施意见》,并建立了《中共云南省委领导与民主党派领导联系制度》等配套制度。按照省委的部署和要求,各级党委进一步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和统战部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培养措施,加大选拔使用力度,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以育为重,提高综合素质。按照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扎实抓好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是针对党外代表人士中新成员较多、政治把握能力亟待提高的现状,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深入开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主题教育,通过学习培训、传统教育、思想交流、谈心交心、考察调研等多种形式,增强党外人士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政治把握能力。二是抓好集中培训。办好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学习班、读书班、研讨班。以来,平均每年培训党外代表人士1000人以上,培训了1500余人。同时,请中央统战部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帮助进行培训,提高培训质量。三是组织外出考察。每年都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到沿海或东部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看到差距,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四是帮助民主党派、工商联选择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认真、深入地调查研究,并每年向省委省政府汇报调研成果,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民主党派、工商联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

以用为本,拓展选人渠道。一是积极做好物色和推荐。创新推荐方式,采取个人推荐与组织推荐、党内推荐与民主党派推荐、上级推荐与基层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举荐人才。各级统战部门逐步建立了党外干部数据库,跟踪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情况,根据党外干部的配备要求,及时推荐、考察优秀党外代表人士。二是拓宽选人渠道,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顺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势,以来,我省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中,选拔了党外副厅级领导干部18名,使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在公开竞争中脱颖而出。三是利用换届之机在更大的范围内物色选拔人才。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换届,是集中物色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的好时机。全省统战部门紧紧抓住换届的有利时机,广辟渠道、广泛推荐、广纳人才,使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党外人士通过换届走上了不同的领导岗位。

搭建平台,注重实践锻炼。一是上挂锻炼。近几年来,每年安排厅、处级少数民族干部到国家机关、沿海发达地区和省级机关挂职锻炼时,均在其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党外人士。二是下派锻炼。选派民主党派机关部分厅、处级干部到州(市)、县级政府任副州(市)长、副县长或助理,使他们在处理经济社会问题的第一线经受锻炼,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三是多岗位锻炼。对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党外干部,有意识地把他们安排到不同的岗位进行锻炼,使他们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和考验,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施政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三、统筹谋划,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时代性、全局性的战略工程,必须从长计议,从提高认识、制定规划、选拔培养、考核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予以加强和改进,使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加强学习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是搞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前提。一是要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的教育培训,在全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中,开设统一战线理论政策课,统战部门的领导要主动争取到党校讲课,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对统一战线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二是要在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内容中增加统一战线及我国的政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三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国的政党制度,宣传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宣传党外代表人士的先进事迹和各种社会活动,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社会影响力,营造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良好环境。四是各级民主党派、工商联组织以及统一战线各团体,也要对中央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政策思想进行再学习、再领会、再认识,积极主动地配合中共党委和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加强统筹规划,层层落实责任。做好规划、明确任务、确定目标,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一要制定规划。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0年),研究制定全省中长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中、长期目标、任务,做到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落实。要统筹考虑党外代表人士的数量和比例,形成总量增加、分层储备的合理梯次结构。二要实行分类指导。根据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党外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和海外代表人士的不同特点、不同要求和当前存在的不同问题,分别采取不同的培养选拔措施。三要层层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省、州(市)、县统战部门,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组织,统一战线各团体,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都要按照国家和省的人才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本地、本党派、本单位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做到纵向联动、横向衔接,短期有任务,长期有目标,并加强督促检查,把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四要实行动态管理,在建设中调整,在调整中加强,做到近、中、远相衔接,老、中、青相结合。

加强选拔工作,拓宽安排渠道。安排使用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党外人才如果长期“备而不用”,势必严重影响政策的权威性和党外人士的积极性。为此,要贯彻以用为本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工作,处理好实职安排、政治安排和社会安排之间的关系,突出实职安排,优化政治安排,拓展社会安排。一要加大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实职安排的力度。按照中央的要求,要重点在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专业技术性强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安排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如部门领导职数已满,要采取超职数配备1名党外干部,先进后出、逐步调整的特殊措施。在每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中,有些职位要明确选拔党外干部,并根据党外干部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别于中共干部的选拔条件和选拔办法。要从我省民族众多的实际出发,注重选拔既是少数民族又是党外的具备“双重身份”的干部,实现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合理配备。同时,要结合党外人才分布的新变化,逐步打破部门、行业、身份等限制,拓宽选拔党外干部的渠道和途径。各级法院、检察院中安排党外人士的数量也要逐步增加。二要优化政治安排的结构。政治安排主要指在人大、政协以及文史馆、参事室等单位中安排党外人士,还有民主党派组织内部的各种安排。政治安排的主要作用是在国家基本政治架构内,为党外代表人士提供参政议政的平台。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保证党外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占有适当比例,在各级人大领导班子中有适当数量,在各级政协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要改进和完善政协委员产生的办法,以增强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感、时代紧迫感和崇高荣誉感。要增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体制外”人士在政协委员中的数量,以优化政协委员的结构。安排政府参事和文史馆馆员要重视其统战性的特点,尽可能安排党外人士。三要拓宽社会安排的渠道。社会安排主要指在各种社会团体中的安排,如海外联谊会、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等。要在扩大、拓展统一战线有关团体的社会安排的同时,统战系统外的各种团体中也要逐步安排一定数量的党外人士,为统一战线成员发挥作用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更广阔的舞台。

加强培养锻炼,全面提升能力。培养锻炼是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环节。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我省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大力推进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系统化、正规化和规范化。二是要加快社会主义学院的正规化建设步伐,改革不合时宜的教育理念和培训方式。要针对“六支队伍”的不同情况和特点,科学设置课程,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培训班、研讨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三是要根据党外代表人士个体作用小、群体作用大的新特点,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由注重个体培养向注重群体培养转变,重点抓好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领导班子、统一战线团体领导班子和有关社团领导班子的培训,带动党外代表人士整体素质的提高。四是要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标准,重点培养,梯次配备,分级、分类建立数量充足的各职级党外代表人士后备名单。五是要下大力气培养少数民族党外干部,重点抓好少数民族党外县处级干部的培养,动员、引导一部分少数民族处、厅级干部留在党外发挥作用。六是要切实加大实践锻炼的力度,改进实践锻炼的形式。学习借鉴上海等省市的经验,在我省选择一个州或市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基地,提供一定数量的挂职岗位,选派有发展潜力的党外代表人士到基地挂职锻炼。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量化、细化挂职干部的工作内容,比如,参加一次系统培训、分管一个方面的工作、化解一个信访矛盾和难点问题、参加一次考察学习、提出一个工作意见和建议、完成一份市(州)情调研报告等。通过在实践基地“第一线”的摸爬滚打,使党外代表人士的参政能力、行政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加强考核检查,激发内在动力。考核评价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各级党委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政治责任感的有效措施,也是激发党外干部干事创业内在动力的必要措施。一是要加强对各级党委领导班子的考核。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把包括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内的统战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党委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内容,真正把中央提出的“把统战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的考核内容,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的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强对统战工作部门的考核。统战工作部门担负着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工作职责。上级统战部门要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成效列入对下级统战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年度评优的重要条件,进一步增强统战部门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三是要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考核与评价。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测评标准及方法,努力把考核量化、细化、具体化。要全面考核党外代表人士的德、能、勤、绩、廉状况,着重考察政治表现、履职能力和廉洁自律情况,力求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实绩和能力作出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价,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发党外代表人士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四是要把培养人才、培养干部的情况列入对民主党派、工商联、统一战线各团体、各单位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特别要对各党派、各团体一把手在培养干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视程度、采取的措施、收到的成效等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增强其培养干部、培养人才的政治责任感。

加强机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要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管用、长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在党委统一领导和党管人才的总原则下,建立党委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建立合作机制。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要力求做到共同调查研究、共同制定规划、共同开会部署、共同培训干部、共同考察人选。三是建立信息和资源共享机制。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掌握的各方面党外代表人士的情况各有侧重,上级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对党外人才的培养选拔也有不同的要求,要及时交流和沟通信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工作进展。四是建立统战系统内部的联席会议制度。由统战部门牵头,民主党派、工商联、统一战线各团体、各单位参加,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沟通情况,研讨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工作进展。

推荐第8篇: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嘉禾县现有党外代表人士750名,其中非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7名;无党派代表人士516名,党外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8名,党外非公经济代表人士33名,党外港澳台及海外代表人士10名,其他党外代表人士45名。近几年来,嘉禾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

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精神,坚持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巩固扩大统一战线、凝心聚力推进嘉禾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的重要工程来抓,通过创新机制、改进方法、形成合力,努力开创了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共建共享和谐新嘉禾的崭新局面。

(一)强化政策保障,不断夯实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政治基础

近几年来,嘉禾县以贯彻落实中发〔〕5号、中发〔〕15号文件和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到了政策实施到位、制度落实到位、经费保障到位。一是健全和完善了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政策和制度。先后出台了《嘉禾县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委领导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制度》、《发挥党外人士民主监督作用制度》、《重大外事内事活动邀请党外人士参加及参与考察调研制度》、《政府工作部门与县工商联对口联系制度》等系列制度。这些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不仅激发了党外代表人士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也推动了全县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二是建立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调研决策机制。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在调研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近几年来,先后委托统战、组织等部门,开展了“嘉禾县党外干部工作情况调查”、“嘉禾县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情况调查”、“嘉禾县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工作现状调查”以及“嘉禾县党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查”,这些专题调研都形成了高质量的调查报告,绝大多数调研成果及时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领域,为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致力发挥资政作用,大力推行了特约人员制度。县委下发了《关于聘请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人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司法机关聘请党外代表人士担任特约人员的规定,拓宽了党外代表人士参与资政和监督的领域。《意见》下发后,该县聘任单位和特约人员由过去的4个20名增加到现在的19个55名。四是建立工作经费逐年增长机制,在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以来,统战工作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并按4万元、6万元、8万元、12万元、19万元的幅度逐年增长。上述政策、制度的出台和落实,确保了全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创新建管机制,大力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嘉禾县坚持以岗位培养人才、以舞台锻炼干部,不断创新党外代表人士特别是党外干部的建设与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建功立业的奋发进取精神。一是创造性地建立了党外干部“四个一”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制度(即一年一走访、一培训、一考核、一推荐),保证了党外干部充分锻炼成长、充分发挥才干的政治舞台。在的县乡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中,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职安排实现重大突破。全县共提拔党外干部7名,其中处级2名,正科级2名,副科级3名;重用党外干部6名。我县按照“拓宽视野、坚持标准、重点培养、梯次配备”的要求,逐年加大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县乡政府部门领导班子配备党外干部的比例明显提高。特别是,县委在明确一名司法局副局长只能安排党外干部的基础上,又专门留出5个科级领导职位用于公开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目前,全县已有在职党外领导干部91名,其中处级干部7名,正科级干部16名,副科级干部68名。二是建立鼓励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在的县乡人大换届中,重点确保了党外人士代表在人大代表中不少于35%,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不少于30%的两个比例要求,选举结果的实际比例分别为36.6%和31.5%。在县政协换届中,重点确保了党外人士在政协委员中不少于60%,在政协常委中不少于65%,实际安排分别达到了上述要求。在党外人士的实职安排方面也严格按照规定,确保配备到位。三是创新党外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强化党外干部的人才储备。嘉禾县把党外干部培养工作任务有意识地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基层党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一定数量的优秀干部留在党外,为提高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素质提供保障;坚持备用结合,全面开展“80后”党外干部调查摸底,经过严格考核,选拔出一批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的优秀干部充实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并分层次建立档案。积极指导和引导基层党委采取交流、轮岗等多种途径,让党外后备干部在联系重点项目、处理复杂问题过程中锻炼成长,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成立党外领导干部联谊会,加强党外领导干部的思想交流和经验推广。6月,嘉禾县成立了党外领导干部联谊会,当年吸纳会员68名;进一步壮大了组织、充实了力量。党外领导干部联谊会定期开展联谊、座谈等活动,发挥了团结同志、交流思想和工作经验;凝聚力量、促进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积极作用。

(三)优化服务平台和载体,着力激发党外代表人士干事创业的热情

禾县立足打造“江南铸都”,瞄准“建设湘南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战略目标,注重创新服务平台和载体,积极引导党外代表人士特别是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创业创新,为嘉禾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争作贡献。

1、搭建服务平台,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搭建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优良平台,努力引导党外非公经济人士创办实业、改善管理,提高经营效益。一是搭建维护平台,切实为非公经济组织排忧解难。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建立“定点联系、定期走访、定向服务”非公经济制度,抽调精干力量深入非公企业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县工商联成立法律顾问室,义务为非公企业开展维权服务;县政府成立郴州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嘉禾营业部,为非公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较好地解决了非公企业长期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县工商联还聘请9家政府职能部门和两家银行有关领导为县总商会顾问,定期协商解决非公企业存在的各种困难。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还整合纪检、监察和两办督查室等部门力量,对重点非公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严格监测有关职能部门的执法行为,严厉打击破坏企业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现象,有力地维护了非公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搭建行业协会平台,引导非公经济走集团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先后成立了县铸造业协会、在粤铸造业商会、深圳商会以及乡镇和行业商会,通过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作用,促进了县内和在粤嘉禾铸造企业的优势互补、产业共兴和提档升级。三是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产业承接和招商引资。每年我们都组织会员企业“走出去”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引进县外的人才和技术,帮助县内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引导更多的在外创业人士返乡创业。近几年,通过以商招商,我县共引进返乡创业企业120多家,引进港澳台业主投资项目3个,总投资2.1亿多元人民币;同时,引来40余个县外投资考察团来嘉禾考察,签约投资意向15亿多元。

2、创新活动载体,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嘉禾县委统战部每年立足实际,精心组织开展富于特色的主题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起,在非公经济企业中组织开展了以“学政策、比素质,看谁的企业整体形象好”等为主要内容的“五学五比五看”活动,着力引导和推动非公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连续5年组织力量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企业促发展”活动,形成了党员干部沉下基层,真心实意为非公企业谋发展的浓厚氛围。,积极组织“两新”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点帮助他们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档次。

3、改进引导方式,广泛动员非公经济人士围绕嘉禾发展献计出力。以来,该县在非公经济领域认真组织开展“献一策、招一商、立一功、扶一村”的“四个一”活动,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到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来。,在党外人士中开展了“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和“我为嘉禾发展献一计”活动,共征集“金点子”意见建议100余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该县重点在非公经济领域开展了“我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献一策”活动,并组织了“做强铸造基地、打造江南铸都”研讨会,引导业主调整发展策略,迅速走出困境。目前,全县非公经济组织与专业院校、专家沟通联合蔚然成风,新技术、新产业得到大面积推广,特别是铸造、锻造和机械制造领域的提档升级成效显著,新型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四)筑牢宣传教育阵地,努力提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整体形象

一方面,充分挖掘整合县委党校和各类职业培训基地的教育资源,强化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坚定他们的政治信念,培养他们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先后组织编印了《统一战线与和谐嘉禾》、《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知识问答》、《乡恋》、《涉台知识教育读本》等图书资料,全面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在县委党校开办党外科级干部培训班、党外后备干部培训班4期,加强对党外干部的政治教育和理论修养;在各类培训基地开办业务培训班80余期,培训党外人士600余人次。另一方面,以争当“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评选表彰为契机,充分利用县内电视台、报刊、网站等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党外代表人士中的先进典型和行业模范,树立党外人士队伍的良好形象。第三,扎实开展“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引导党外代表人士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光彩事业。目前,全县共有对接企业16家,对接项目17个,村企互助共建已经成为我县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第四,整合各类公益组织力量,广泛发起“感恩社会、奉献爱心”活动。近几年,全县党外人士捐献救灾的资金和物资总价值1000万元以上。目前,县内有46名非公经济人士结对资助176名贫困学生,广州、深圳等地有28名嘉禾籍人士结对资助县内贫困学生115名,每年的资助金额30多万元。

推荐第9篇:有效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近年来,益阳市多个方面采取并落实联动措施,有效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不仅为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也为统一战线履行职能、扩大影响、服务中心、促进和谐提供了有力的了人力资源保障。

一、党委重视党外人士工作,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环境越来越优

认真贯彻落实中发[]5号、湘发[]9号等文件精神,每年

市、县各级党委常委会议均专题研究了党外人士工作,将党外干部(含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培训使用纳入了工作议程,出台了《中共益阳市委关于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近年来市委常委会议每年研究党外人士工作不少于1次。市委先后行文出台了结对交友、情况通报、对口联系、聘请特约人员等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等制度,均落实较好。据不完全统计,以来市委召开的情况通报会就有21次,其中书记、市长参加的11次。为解决党外人士的政策待遇问题,市委统战部协同市委组织部于下发了《关于落实区县(市)人大、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中党外干部待遇问题的通知》(益组发〔〕9号),对区县(市)人大、政府、政协因年龄关系和任同一职位时间较长换届退线的党外干部,与党内干部一同解决了正处级待遇。我市还率先解决了民主党派兼职领导干部与专职领导干部同等待遇问题,率先为民主党派机关设立了2线处级非领导职数。为改善工作条件,市委给台办、工商联、侨联加强了班子力量,给海联、知联、台联等组织增加了工作经费,支持各民主党派市委加强了机关建设。如今6个党派市委机关均有专干4人以上,人均财政预算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调研、办公经费年年有所增加。市委还为6个民主党派各配备了1台工作用车,将市委机关二院一栋三层办公楼安排给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使用,市委书记亲自命名为“团结楼”。

二、重视教育培养成为常态,队伍整体素质越来越高

一是抓政治教育。坚持以组织交接为主线,以特色活动为载体,组织全市广大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中开展了政治交接学教活动,增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在工商联会员中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在宗教界人士开展了“五好宗教界人士”创建评比活动;还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开展了政治理论、统战知识、多党合作、中国政党制度等方面的主题学习培训。,结合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开展了纪念大会、演讲赛、成就展、书画展、专题采访等纪念周活动,全面重温了多党合作历史。,在广大民主党派成员中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全市“两新”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就有437个“两新”组织的4503名党员参加学习。今年,正部署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二是抓集中轮训。将党外人士经常性教育列入重要培训日程,以各级党校和社院为教育阵地,坚持“五个结合”抓好党外代表人士的轮训:即上级调训与本级集训相结合、岗位培训与脱产学习相结合、业务培训与综合培训相结合、本地培训与送出去培训相结合、办班培训与平常教育相结合。最近五年,仅市本级举办了党外中青班2期,党外科干班、民主党派骨干、新任政协委员等主体班14期,推荐党外人士参加青干、妇干、专干等培训班40多期次,还组织民主党派机关干部赴海南、厦门等地开展学习。据统计,五年间党外代表人士向上送训310多人次,全市集中培训2.5万多人次,基本实现三年左右一轮训,轮训周期快于党内。三是抓多方培养。认真落实多党合作等培养制度,引导各级各单位党组织建立完善党外代表人士档案,加强定向培养。党外干部在参加下派、上派、外派挂职锻炼的名额比例上,均超过了不少于10%的政策规定,其中推荐有4名党派机关干部赴乡镇挂职。目前,全市九成左右党外干部已成为单位的技术专家或业务骨干,党外人士在助推益阳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三、统战组织网络有效延伸,党外人士之家氛围越来越浓

一是积极组建组织网络。先后成立了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等6个民主党派市委,1400多名党派成员均有自己的组织娘家;市和多数区县(市)成立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安化、桃江等地成立了少数民族联谊会;市、县两级爱国宗教团体基本健全;非公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基本上参加了市县工商联组织或行业协会;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多已纳入侨联、台联、海联等组织,实现了统战组织向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覆盖。

二是组织活动有效铺开。在民主党派成员中开展“我为富民强市争作贡献”主题活动,在党外知识分子中开展了“科技创新、贡献益阳”活动,在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中开展了“我为应对金融危机献一策”活动,在非公经济人士中深入开展了“民企联村、共同发展”、“争创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活动,在民族界人士中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在宗教界

人士开展了“五好爱国宗教人士”评比活动,在三胞中开展了“情系家乡四个一”活动等。

三是关心重视日益到位。各级党组织重视党外人士工作,注重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照,认真落实了与党外人士结对交朋友制度,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与政府部门对口联系制度,党政领导与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交友谈心制度,市委领导与民主党派负责人

暑期谈心制度等。对于党外代表人士各个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均能高度重视、尽力解决。调查显示:80%的党外人士认为,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除自身也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外,主要在于组织培养。

四、政治安排实行政策倾斜,参政议政平台越来越实

一是注重发挥在人大中重要作用。本届市人大共有代表412人,其中党外人士110人,占26.7%,较上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33名人大常委中,党外人士9人,占27.3%。区县(市)人大代表共1583名,党外代表260人,占总数的16.4%,人大常委共135名,党外常委35名,占总数的25.9%。此外,市县两级人大常委领导班子中,均安排了1名党外副主任,市县人大专门委室中,安排了7名党外委室负责人。现任党外全国人大代表2名、党外省人大代表17名。二是重视发挥在人民政协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党外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没有,党外省政协委员16名。本届市政协委员中党外委员220名,占总数的60.94%,市政协常委中党外常委34名,占总数的65.4%,已达到中央政策要求。区县(市)政协委员共1313名,党外委员792名,占总数的60.3%,政协常委共184名,党外常委119名,占总数的64.7%,同比上届大有进步。同时,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在政治协商中的作用,政协的重大活动一同参加,党派市委集体提案多列为重点提案。三是重视发挥在其他团体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荐党外代表人士到有关团体、协会作政治安排:其中,市海联87人、市青联60人、市侨联2人、市妇联10人、市台联20人。

五、推荐使用渠道不断畅通,党外代表人士舞台越来越广

近年来,市委坚持用战略眼光培养、推荐、使用党外干部,给党外代表人士搭建了宽广的发展平台。一是科学挖掘党外人才。联合组织部门制定了《益阳市党外干部培养选拔-规划》,积极推行基层群众推才、基层组织荐才、领导干部举才、差额考察备才、党委酝酿储才模式,完善建立了市、县两级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定期召开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座谈会、通报会,每年召开一次以上党外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十多次召开了合作共事经验交流会。

二是“五位一体”举荐党外人才。为确保选准、用好、不遗漏优秀党外人才,我们逐步健全完善了基层党组织发现、各民主党派市委推荐、党委统战部培养、党委组织部考察、党委研究任用的“五位一体”举荐党外人才机制,促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得到合适安排。

三是大胆使用党外人才。截止日前,全市目前已选配党外副厅级干部7名,市直担任实职的党外处以上领导干部39名,其中市直政府工作部门安排党外正职1名、党外副职16名,总数是的4倍。司法部门、政府管理部门、党派、群团、院校、医院等单位安排党外处级干部27名。区县(市)安排处级领导干部30名,全部配齐。区县(市)政府部门共安排党外科级领导干部72名(其中7人担任正职),比的27名增长了167%;安排司法机关副职4名;全市97个乡镇安排党外领导干部43名(其中5人为正科级实职)。五年间,共推荐提拔厅级党外干部6名、处级党外干部31名。

六、政治团结与思想引导有序到位,社会形象地位越来越好

一是探索加强管理。指导民主党派市委机关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了“四创一争”评优考核;为探索统战部门对党外领导干部的管理,在桃江等地开展了汇报述职的有益尝试;对宗教活动场所推行了规范化管理和“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

二是加强表彰奖励。,评比了首届“益阳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2名,今年拟组织第二届评选。每年,评比表彰“宗教双五好”、优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是鼓励参政建言。在党外人士中开展了“我为应对金融危机献一策”活动,征得建议60多条。,形成参政议政智力成果60多篇,提交建议提案120个,其中11个被书记市长批示后落实。今年两会上,党外代表人士陈喜波《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提案被市委书记马勇批示。

四是引导支持发展、促进和谐。近年来,全市各级统战部门着力搭建统一战线成员献计科学发展、非公经济人士投身科学发展、海外人士参与科学发展、党外知识分子助推科学发展等“四大平台”,全面协调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等“五大关系”,引导广大党外人士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献智出力,起到了很好的参与作用。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长沙知名企业家于建初,回乡兼任村官,为村上修路等捐款300多万元,引进投资多万元入村发展产业。艾华集团董事长、省总商会副会长、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艾立华,长期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600多万元,去年光荣当选“全国第三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推荐第10篇: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嘉禾县现有党外代表人士750名,其中非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7名;无党派代表人士516名,党外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8名,党外非公经济代表人士33名,党外港澳台及海外代表人士10名,其他党外代表人士45名。近几年来,嘉禾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

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精神,坚持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巩固扩大统一战线、凝心聚力推进嘉禾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的重要工程来抓,通过创新机制、改进方法、形成合力,努力开创了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共建共享和谐新嘉禾的崭新局面。

(一)强化政策保障,不断夯实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政治基础

近几年来,嘉禾县以贯彻落实中发〔〕5号、中发〔〕15号文件和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到了政策实施到位、制度落实到位、经费保障到位。一是健全和完善了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政策和制度。先后出台了《嘉禾县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委领导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制度》、《发挥党外人士民主监督作用制度》、《重大外事内事活动邀请党外人士参加及参与考察调研制度》、《政府工作部门与县工商联对口联系制度》等系列制度。这些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不仅激发了党外代表人士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也推动了全县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二是建立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调研决策机制。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在调研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近几年来,先后委托统战、组织等部门,开展了“嘉禾县党外干部工作情况调查”、“嘉禾县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情况调查”、“嘉禾县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工作现状调查”以及“嘉禾县党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查”,这些专题调研都形成了高质量的调查报告,绝大多数调研成果及时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领域,为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致力发挥资政作用,大力推行了特约人员制度。县委下发了《关于聘请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人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司法机关聘请党外代表人士担任特约人员的规定,拓宽了党外代表人士参与资政和监督的领域。《意见》下发后,该县聘任单位和特约人员由过去的4个20名增加到现在的19个55名。四是建立工作经费逐年增长机制,在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以来,统战工作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并按4万元、6万元、8万元、12万元、19万元的幅度逐年增长。上述政策、制度的出台和落实,确保了全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创新建管机制,大力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嘉禾县坚持以岗位培养人才、以舞台锻炼干部,不断创新党外代表人士特别是党外干部的建设与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建功立业的奋发进取精神。一是创造性地建立了党外干部“四个一”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制度(即一年一走访、一培训、一考核、一推荐),保证了党外干部充分锻炼成长、充分发挥才干的政治舞台。在的县乡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中,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职安排实现重大突破。全县共提拔党外干部7名,其中处级2名,正科级2名,副科级3名;重用党外干部6名。我县按照“拓宽视野、坚持标准、重点培养、梯次配备”的要求,逐年加大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县乡政府部门领导班子配备党外干部的比例明显提高。特别是,县委在明确一名司法局副局长只能安排党外干部的基础上,又专门留出5个科级领导职位用于公开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目前,全县已有在职党外领导干部91名,其中处级干部7名,正科级干部16名,副科级干部68名。二是建立鼓励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在的县乡人大换届中,重点确保了党外人士代表在人大代表中不少于35%,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不少于30%的两个比例要求,选举结果的实际比例分别为36.6%和31.5%。在县政协换届中,重点确保了党外人士在政协委员中不少于60%,在政协常委中不少于65%,实际安排分别达到了上述要求。在党外人士的实职安排方面也严格按照规定,确保配备到位。三是创新党外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强化党外干部的人才储备。嘉禾县把党外干部培养工作任务有意识地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基层党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一定数量的优秀干部留在党外,为提高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素质提供保障;坚持备用结合,全面开展“80后”党外干部调查摸底,经过严格考核,选拔出一批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的优秀干部充实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并分层次建立档案。积极指导和引导基层党委采取交流、轮岗等多种途径,让党外后备干部在联系重点项目、处理复杂问题过程中锻炼成长,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成立党外领导干部联谊会

第11篇:关于某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报告

关于某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报告

市委统战部: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县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的基本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按照市委统战部的安排,对我县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一、我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现状

分布界别。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共有在职科级以上党外干部36名,其中担任3副处级2名、正科级1名、副科级33名。

民主党派有民盟正宁小组1个,党员7名,分布在医卫、教育、农林界。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

全县有在册知识分子2586人,其中副高以上39人,中级职称1568人,初级职称979人,有2人享受政府津贴。

无党派代表人士529名,主要分布在行政事业单位和教育卫卫战线,大专以上文化426名,中级以上职称245名,大部分是各单位行政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

据统计,以非公经济人士为主体的新的社会阶层中,有个体私营企业110多个,从业人员达2870余人,自由职业、 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达70多人。有上规模企业7家,建立基层商会13个,,工商联会员650人。

我县有回族乡1个,少数民族干部较少,有科级以上干部6名,党外知识分子21人。大多分布在教育卫生系统。

政治和实职安排情况。基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重点是分布在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的党外干部、民主党派成员、党外中高级知识分子、无党派代表人士,以及非公经济为主体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等。近几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工作重点,突出做好各个领域党外代表人物的政治和实职安排工作,通过积极推荐、多级联动、共同把关,统战各方面人物安排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是各行业、各界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党外代表人士被纳入政治安排范围。一批文化层次较高、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在各领域有影响力的优秀人士登上政治舞台。目前有省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1名,市级人大代表3名、政协委员5名,县级人大代表31名,政协委员29名。

二是党外领导干部梯次安排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正职和人大、政协机关配备零的突破,先后在教育卫生单位配备正职3名,人大、政协安排副主任2名。通过公开选拔,长期困扰党外干部的职级待遇和交流等问题逐步迎刃而解,乡镇与机关,部门与部门的纵横交流速率加快,有3名党外干部交流任职。同时,注重推动党外干部跨越发展,积极向 县委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干部,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是扎实推进民主党派政治交接。民盟正宁小组新一届班子成员在年龄、性别、文化、任职资历方面都更为优化,结构更为合理,班子成员大多在人大、政协任职。

二、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是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县级干部每人每年至少联系1—2名党外代表人士,加强培养教育。县委每年至少召开2—3次常委会专门研究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二是认真制定党外代表人物培养建设的工作规划,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长期规划和近期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三是建立了动态的后备干部队伍。按照干部“四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把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纳入到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对现有人才库的人员进行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做好党外后备干部人选推荐、培养、选拔的新途径,对优秀人才做好思想工作,留在党外发展;对适合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代表人士按照有关程序向县委组织部门提出选拔使用的建议,对不适应要求的人员及时与组织部门、单位党组织沟通,不再保留在党外,使这支队伍保持稳定和数量、合理的结构和较高的素质。四是建立了党外代表人士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把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使用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考核。

三、当前基层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物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当前,尽管我县把培养选拔党外人物工作提到一定的高度,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仍有部分党委领导干部对省、市有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文件精神了解的不够透彻,不够深入,对发展和培养党外后备干部等问题存在迷惑。致使党外人士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有关精神不能完全落到实处。

2、政策刚性不足,操作性不强。中央、省、市下发的多个重要文件,不同层面地提出要加强党外代表人物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党外干部工作的发展。但文件中提出的“积极配备”、“逐步配备”、“尽可能配备”、“要有一定数量”、“要加大力度”等规定和提法,弹性较大,缺乏可操作性的措施,特别在正职配备方面笼统提出的“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具体条件难以界定。虽然在政府、人大、政协班子中有明确的党外人士配备比例,但在政府各部门领导班子中及中层干部中所占比例没有明确要求。在换届时,对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尚有具体规定,而对党外干部的具体必配部门和职数还是含糊,特别是对乡镇政府党外领导干部的配备更是没有明确,对县级党外干部工作重在布置,缺乏严格的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

3、培养选拔力度待加强。一是党外代表人物培养建设欠缺全盘规划,尚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重使用但培养不够, 一到提拔使用,存在拉郎配现象。二是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力度不大,从现实情况看,县人大、政协,卫生、教育的安排比较好,政府职能部门、乡镇就相差较大。三是选拔的视野不够宽。党外代表人士大多集中在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及经济建设领域,如何突破行业、身份等限制,切实拓宽选拔任用的视野和渠道,安排使用非公务员身份的优秀党外干部难度较大,能使用的存在身份限制。四是安排难以落实,选举难以保证。由于党外人士大多数是业务骨干,长期从事业务工作,与外界接触面不广,在行政界知名度不高,在优秀干部推荐时得票一般不多,达不到规定的比例。多数党外人士的职务不高、社会影响力较小,在选举时,即是组织有意安排,也未必能够当选。

4、队伍不够稳定。对党外后备队伍的管理大多停留在人才库的建设上,缺乏有效的后续管理。一是有的单位和部门不注意做党外代表人物的劝留工作。特别是一些无党派的优秀人士,单位党组织和领导往往希望把他们发展成中共党员,相对地造成储备不足、选择余地较小。二是由于党外干部担任正职的机会远比党内干部少,有的党外干部在同一副职级岗位上一干就是数年,促使一些党外代表人物不想留在党外,要求加入中共,组织在尊重个人愿望的角度,把他们吸纳入中共,使党外队伍呈现动态变化。三是干部来源上,党外相对党内存在弱势。近几年招考的少量公务员和选调 生,大部分在学校就加入了中共,加之基层党组织每年都有发展党员的考核任务,为数不多的人选就很快发展入党了,致使公务员队伍中的党外后备干部来源困难。

5、党外人物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是政治鉴别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党外人士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政治敏感性不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政治头脑有时不够清醒。二是建言献策的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数党外人士一心扑在工作上,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也存在着建言献策不够的现象,不想不愿不能提意见。有些政府部门对意见建议和提案的采纳不足和不及时处理挫伤了也部分党外人士的积极性。三是合作共事的能力有待提高。党外人士在主动沟通,互信互让,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上还有差距。四是组织协调的能力有待提高。

6、新社会阶层队伍存在的问题。一是身份定位难。在调查摸底时,工作人员对新社会阶层人士和非公人士的概念容易模糊。他们一般身兼数职、相互交织,造成调查摸底辨别难,统计档案分类难。二是机制不健全。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对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管理,层次不清、权责不明、机制不健全,大多处于放任自流状态。除了工商联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外,还缺乏能够切实加强对新社会阶层人士联系和管理的组织;尚缺乏一套系统的教育引导新社会阶层的培训机制等。三是政策尚需完善。机构改 革的不断深入,中介机构的不断增多,自由择业者大量出现,与之适应形势变化的政策配套工作滞后形成矛盾。关系新社会阶层人士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定、医疗及养老保险等一系列应有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四是素质尚需提升。新的社会阶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少数人身上还存在着某些缺点,甚至不法行为,影响了整体形象。五是情况复杂。他们的分化、组合、流动在继续加深,由于他们在职业、年龄、经历和经济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价值观念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在他们当中培养党外代表人物,开展工作,上级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县乡尚缺乏经验,给基层统战工作提出了新难题。

四、做好基层党外代表人物培养选拔工作的建议

1.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加强培养,注重使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形成是一个不断发现、培养和使用的过程。许多党外人士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和学术研究工作,在各自领域大都颇有建树,但实践锻炼不够充分,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对他们加强政治引导和能力培养。要为党外代表人士提供实践锻炼的舞台,鼓励和支持他们围绕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考察调研、建言献策;通过交流和挂职锻炼等方式,帮助他们不断丰富阅历,积累领导经验,切实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要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对党外代表人士中发挥 作用情况登记表,对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工作实绩、社会影响、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作为评比表彰和安排使用的依据。要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大胆安排使用党外代表人士,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积极支持,生活上热情关心,真正使他们有职有权有责,能够各显其能、各尽其才。

2.完善体制,健全机制。一。要按照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党外人才成长规律,把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工作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二要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培养选拔制度,形成充分考虑党外干部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推荐党外后备干部人选的举荐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落实培养措施,全面提高党外后备干部素质的培养制度。三要拓宽视野,坚持标准,重点培养,梯次配备,促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适应,逐步形成后备人才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以保证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连续性、稳定性。四要引入竞争机制,稳妥地开展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

3.大力加强培养锻炼,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培养目标要突出政治引导。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必须突出政治引导,帮助他们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 题,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要自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题,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风浪面前明辨是非,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二是培训内容要科学系统。突出共性。加强形势任务和理论政策的学习,合作共事的传统教育,参政议政和领导科学艺术等知识技能的培训。兼顾特点。针对不同界别、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科学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帮助他们努力成为本界别、本领域的优秀人才。一要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了解熟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内容和程序,不断提高个人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深入进行社会实践,密切与所联系的群众的关系,才能切实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作用;二要提高民主监督能力,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同时,对民主监督的对象、内容、原则、形式、方式、程序等问题应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规范,从而使民主监督活动能够有章可循,克服害怕“越位”、“添乱”心理,提高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民主监督的质量与效能;三要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大多数是长期从事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导的专业技术人才,但组织领导能力、政治和社会活动经验尚需积累和提高。要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努力学习政治、业务和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多加锻炼,尽快提高组织领导水平,增强政治和社会活动能力;四要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中的中青年干部要善于在为共同目标奋斗中发挥自身作用,善于在维护执政党地位中有效地进行民主监督,善于在亲密合作中做挚友和诤友,全面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培训方式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和推进既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相适应,又被党外代表人士乐于接受、灵活多样、更有实效的培训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培训档案、考核登记等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加强与组织部、人事部门和党校、行政学院或大专院校的联系,整合各方力量,构建培训新格局。

4.实行奖惩激励制度。对作用发挥好的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表彰奖励,并给予适当的特殊照顾;对作用发挥不好的给予批评帮助;对在社会上或在所代表的群体中造成不良影响,已不具备代表人士资格的,及时撤换淘汰,积极推动党外代表人士全面发挥作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12篇: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建议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建议

为了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如何做好我市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与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及管理等四个做以下建议。

一、关于如何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与储备工作 我认为党外代表人士应该早发现、早储备:

1、首先要明确党外代表人士的标准,这个标准要细化、量化。

2、要降低吸收党外代表人士的年龄限制,加大中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比重。

3、要拓宽视野,不能只从熟悉的人中选择人才,要深入基层、生产工作第一线去发现人才。要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对后备人才的层次、年龄、职务等做出具体要求。

4、要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发现与储备制度机制。一是建立联系沟通制度。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要和各单位加强联系、勤于沟通,及时发现各单位优秀人士,做好储备。二是建立人才的推荐机制。在党政群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法检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依据各单位职工人数的不同,对于各单位推荐的党外优秀人才的名额要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要求各单位定期向组织部门或统战部门推荐一定数额的党外人士。三是建立党外优秀人才展示自我的制度机制,给党外优秀人才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比如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发现人才。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符合条件留在党外的优秀人才或推荐单位进行奖励。五是建立长效的人才调研机制。依托有关的社会组织,定期进行调研,每年拿出一定的时间,组织一定力量,开展一定规模的调研活动,挖掘人才。

5、建立党外代表人士的信息库和数据库。可按照一定界别、依照一定职务、自身素质、社会影响力以及个人的优点、不足等进行档案分类,为后期的教育培养做准备。

6、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选公示制度、民主测评制度等。

同时,党外人士自身要增强自我推荐的意识和积极性。

二、关于如何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工作

1、要制定长远的、系统的教育培养规划。培训内容要科学系统。一是突出共性,二是兼顾特点。针对不同界别、不同层次及个人的不同需要,科学设置相应的不同内容。

2、在理论培训方面,把政治培养与业务培养相结合,丰富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一是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学院进行理论培训。二是参加高层次理论学习培训。三是到外地挂职学习。四是到革命根据地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五是到国外学习考察。要建立培训档案、考核登记等制度,实行目标管理。

3、加大实践锻炼的力度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通过轮岗交流、信访包案、包村扶贫以及到艰苦地区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加强培养。要坚持在实践中考察评价的原则,将实践锻炼的时间长短和绩效优劣作为评价与任用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依据。

4、建立定期走访制度,通过座谈会、谈心会、走访等形式,经常与党外代表人士交心谈心,从感情上拉近距离,进而取得政治上的认同,提高其政治素质。

还要注重加强对海外归国人员的教育培养,增强其组织感和归属感。有的学员认为党外优秀人才应该定向培养。

三、关于如何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任用工作

1、规范选拔任用的标准,要坚持党内党外标准一致的原则,同时,要实行适度的政策倾斜,同等条件下,要优先选拔党外干部。

2、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在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察院、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方面的安排力度,尤其要扩大正职的比例,要明确党外人士任实职的量化指标。要做到党内党外干部同步考核、同步推荐和同步配备。

3、畅通党外干部的流通渠道,加大对党外干部交流使用的力度。

4、要科学制定职权范围,确保党内干部在职权范围内与党外干部享有同等的权力。

为了使这项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必须加强基层党委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党外干部的支持力度;要使选拔任用机制常态化、透明化;完善党外代表人士自荐制度等。

四、关于如何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工作

应该从组织管理、队伍管理、考核体系管理等方面着手。 从组织管理上看,

1、首先要继续加强统战部门的作用。

2、统战工作要力求均衡化,各县区要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场所、经费、编制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

从队伍管理上看,

1、应该着力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无党派人士的管理。

2、组织部门及统战部门要定期与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单位党组织联系沟通,详细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共同加强管理和引导。

3、建立听取汇报的制度,每年分界别、分层次召开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或者通过走访慰问等形式,听取他们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汇报。

从考核体系管理上看,

1、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对已经做好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党外代表人士进行跟踪考察。每半年进行一次跟踪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提醒。

2、登记备案制度。在党外代表人士的档案中,建立党外代表人士情况登记表,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参政议政、工作实绩、社会影响、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作为评比表彰和安排使用的依据。

3、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对表现好的党外代表人士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表彰奖励,并给与适当的特殊照顾,对作用发挥不好的,给予批评帮助,对在社会上和所代表的群体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及时撤换淘汰。

4、定期召开民主评议、个人述职,加大考核力度。

5、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管理使用的监督。

第13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省委、市委统战部确定2011年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按照省委、市委统战部的统一部署,结合东港统战工作实际,为全面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有关精神,着眼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需要,抓住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四个环节,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突出重点、加强培养,健全机制、推进选拔,全面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亲密合作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推动统一战线事业持续发展。

(二)党外代表人士范围。党外代表人士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重点是各级人大、政协中的党外代表和委员,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司法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担任科级(或相当于科级)以上职务的党外干部,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组织负责人,及在有关社会团体担任一定职务并发挥较大作用的党外人士。

(三)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内涵,理清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路,完善党外代表人士分级和动态管理方式,形成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管理”的工作机制,在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六支队伍”中,各掌握一批适应换届工作需要、适应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需要、适应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目标需要的党外代表人士,以不断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为核心,以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为基础,以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为重点,以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目标,努力造就一支能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与党长期合作、德才兼备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二、重点活动内容

(一)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围绕党外代表人士“六支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掌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和成长规律,系统总结近年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经验做法,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研究制定《中共日照市东港区委统战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为组织实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夯实基础。

(二)广泛动员部署,统一思想认识。召开全区统战工作会议,对组织开展“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单位也要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层层动员部署,引导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和十分紧迫的重大课题,做到思想上高度统

一、精力上高度集中、行动上高度一致,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三)拓宽选人视野,深挖人才资源。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按照“政治坚定、专业突出、群众认同”的标准,在严格人选条件的前提下,针对党外代表人士分布广泛的特点,突破区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不拘一格,“海选”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一定代表性的党外代表人士人选,实现人才选拔的宽领域、广覆盖。

(四)实行动态管理,健全人选档案。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在党委(党组)的领导下,统筹考虑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梯次结构,对“海选”的党外代表人士人选进行认真研究和考察了解,遴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人选名单,分层级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才数据库。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办公室进行汇总遴选后,确定区级各类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才数据库,并从中择优报市委统战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办公室,纳入全市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才数据库,完善规范有序、备用结合的动态管理机制。

(五)加强培训锻炼,提升整体素质。举办全区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有重点地培训一批党外代表人士。各镇街道和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根据党外代表人士“六支队伍”的各自特点、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岗位要求和培养方向,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选派一批重点培养的党外后备人才挂职锻炼,引导党外代表人士在实践锻炼中提升素质、增长才干。抓住各级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换届的机遇,加大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社会安排工作力度,为党外代表人士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搭建实践锻炼平台。

(六)完善工作程序,推进选拔任用。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协委员推荐安排程序,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组织负责人以及有关社会团体负责人推荐安排程序,党外领导干部选拔推荐程序,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工作。

(七)深化联系交友,促进合作交流。积极推动《关于建立区委领导同志与党外人士联系制度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交往,定期与他们谈心交心,认真听取意见建议,积极帮助解决困难,切实照顾同盟者利益,进一步改善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关系。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负责统战工作的同志要根据工作分工,加强与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联系交友,把交朋友和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及时了解党外人士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外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党外人士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八)构建评价体系,强化人才管理。深入开展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加强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考察、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完善个人述职、民主评议、定期考核等管理制度,全面了解党外代表人士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察政治表现、思想状况、履职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择优选拔、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正常进退机制,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制度机制,促进党外代表人士健康成长。

(九)巩固扩大成果,构建长效机制。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进行总结,把好的经验做法固定下来,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统筹推进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六支队伍”建设,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组织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任务十分紧迫而繁重,必须切实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区委统战部成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办公室,在部长办公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办公室设在部办公室。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单位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成立相应的机构,确保活动深入扎实。

(二)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实行区委统战部领导班子成员分区域包保责任制,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帮助镇街道出主意、想办法、抓落实,确保“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的质量。各镇街道要立足各自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健全机制,协调推进。要积极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推动各级党委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工作沟通和人才信息交流,不断充实、整合人才资源,扎实做好打基础的工作。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先进典型,交流工作情况,通报经验做法,推动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四)搞好结合,注重实效。要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与各级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组织换届结合起来,搞清楚换届退多少、可以补充多少,哪些干部比较成熟,哪些干部需要重点培养,哪些岗位还没有合适人选、如何统筹解决,等等,为换届和今后工作打下基础。要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与巩固扩大“双基”成果结合起来,注重从基层一线物色选拔党外代表人士。要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与推进整体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在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增进团结中的作用,不断提升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水平。

(五)督促检查,强力推进。在活动开展的中期和后期,分别召开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通报活动进展情况,交流和推广先进经验,研讨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年底,组织力量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

附:党外代表人士名册

中共日照市东港区委统战部

2011年4月18日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栏目:大事记 发布人: 王斌 发布时间:2011-11-07

各村(社区)、街直各部门、重点企业: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事关统战工作全局的重要任务。根据省、市、县委统战部的部署,今年被确定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为全面推进开发区(街道)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的开展,结合开发区(街道)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有关精神,围绕统战工作的总目标,着眼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全面提升党外代表人士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亲密合作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为统一战线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活动目标

党外代表人士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外的民主党派、少数民族、宗教界、非公有制经济、无党派以及港澳台海外人士中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一定代表性的人士。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内涵,确定党外代表人士分级和动态管理的方式,形成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管理”的工作机制,掌握一批适应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适应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的党外代表人士,为党外代表人士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三、活动内容

(一)进行动员部署。由开发区(街道)党工委组织召开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深入调查摸底。各村(社区)、街直部门、重点企业要开阔选人视野,深挖人才资源,全面调查了解掌握辖区内党外代表人士基本情况,健全党外代表人士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安全共享的原则,建立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

(三)汇总上报名单。各单位对调查摸底情况,进行汇总,并将所有信息及建立的数据库统一报街道党政办公室。

(四)集中推荐选拔

1、推荐人选条件。推荐人选的基本条件是: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业务专长突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中有较深造诣或有较大影响;社会影响力大,有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声望、认同度和影响力,能够起到示范、团结和引领作用。

2、广泛推荐人选。开发区(街道)党工委按照党外代表人士的内涵和人选条件,对各单位上报的党外代表人士,在统筹考虑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梯次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遴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人选名单。同时集中掌握一批学历高、层次高、威信高、贡献突出的党外人才,作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推荐选拔人选。

3、上报人选情况。开发区(街道)党工委将拟推荐的党外代表人士初步人选名单分类上报县委统战部。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成立由开发区(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村(社区)、街直部门、重点企业负责人组织的领导小组,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把开展“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好本辖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强化宣传。各村(社区)、街直部门、要及时总结“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及时推广经验做法,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不断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

(三)抓好落实。“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已被县委统战部列入各镇街统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各单位也要把党外代表人士建设年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按照考核目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抓好落实,确保取得好的成绩。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四日

1

潍坊组织部新浪网搜狐网易中华网雅虎中国新华网人民网潍坊传媒资讯网山东泰山网潍坊临朐分站中国临朐临朐信息港

临朐人大常委临朐教育网临朐广电网临朐老干部工作网临朐廉政网中国娱乐网百度娱乐腾讯娱乐新华网娱乐快车网pplive

临朐e支部 | 关于临朐 | 联系我们

鲁ICP备09065996号

临朐E支部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0-2015 by www.daodo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共产党临朐县委员会组织部 主办 技术支持: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研究中心

第14篇: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

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充分认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高层次代表性人士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的政治格局的保持、合作水平与层次,既取决于执政党的面貌,也取决于党外代表人士的整体素质。21世纪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世纪,面对国内建设的改革攻坚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只有建立一支关心、支持、拥护共产党领导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多党合作的政治局面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政治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一方面,从国内社会发展趋势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作用将会更加重要。在计划经济时期,各个阶层、各个方面都能够完全纳入行政管理体系,党和政府与社会之间是直接整合的关系。伴随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转型,许多单位人成为流动的社会人,整个社会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行政干预越来越少,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党委和政府间接整合社会力量的情况下,只有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党外代表人士牢牢抓住,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另一方面,从国际政治斗争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对于抵制“西化”、“分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独联体一些国家先后发生了所谓的“颜色革命”,在很短时间内不费一枪一弹夺取、更换了政权。“颜色革命”爆发的原因,从根本上讲固然有这些国家自身深刻的社会

1 历史背景和根源,但国外势力不惜重金收买、培植“代表人士”发动群众反对政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的历史和现状与这些国家有很大不同,但在国际政治斗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党外人士成长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日趋多样化,只有不断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才能确保他们更好地与共产党合作共事。

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现状及特点

从党外人士自身的层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一)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但政治素质显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民主气氛空前浓厚,党外代表人士不仅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而且能在越来越公平、合理的社会环境中互相竞争、人尽其才。因而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不乏敏锐的分析判断新事物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工作热情高涨;同时具有盼望国富民强的社会责任感,更保持着对新事物孜孜不倦的探索追求。但是,一些党外代表性人士,由于缺乏与我们党长期合作共事的经验,没有经历过重大政治斗争的考验,对于统一战线和合作共事的优良传统理解得不够深、不够透,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复杂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的影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

(二)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较高,但参政议政和组织协调能力有待提高。就XX县党外人士整体而言,具有中高级职称和大专文化程

2 度以上的人员较多,他们在各自领域大都颇有建树,但是长期的业务工作和专业研究,使他们对自己承担的参政议政、传达社情民意的责任有所放松,主动接触社会不够。与老一辈相比,他们参政议政和社会活动能力稍显不足,有的甚至只是个政治“花瓶”。

(三)代表性更为广泛,但“旗帜性”人士相对缺乏。新时期新阶段,新社会阶层的出现,党外知识分子的扩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剧增,使得党外人士与过去相比,范围在不断扩大,数量在成倍增长,涉及的社会层面也越来越广,他们的思想意识、政治理念、竞争意识更强,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产生提供了可靠保证。但是,随着老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淡出,由于种种原因,我县新一代的党外代表人士还没有大批成长起来,在一些领域中明显缺乏“旗帜性”的党外代表人士,部分新产生的党外代表人士的个人知名度、社会影响力,难以与老一代相比,影响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

(四)政治上的要求更加强烈,但功利性倾向有所抬头。党外代表人士普遍拥护和肯定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他们对当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人大、政协的工作表现比过去更为积极。但是,知识分子传统的“君子不言利”、“重义轻利”观念,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明显增强。也有一少部分党外人士,存在为自已披上政治外衣容易办事、容易升职的想法,尤其是一部分非公制经济人士热衷政治安排的目的带有功利性,考虑个人地位、个人利益的因素偏多。

从党外人士的选拔管理层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一些领导干部对党外人士安排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有的领导干部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如“优秀的都入党了,没入党的不够优秀”,“非党干部就应姓„副‟,不能安排正职”,“有党外人士监督,工作起来放不开手脚”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外人士的安排使用,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很多党外代表人士特别是进入领导班子的党外干部都强烈要求入党,这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思想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二)、党外人士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表面上党外人士的管理由各级统战部门负责,但事实上,但由于缺乏文件的硬性规定,约束力不够强。统战部门长期只能听其诉说衷肠,而无能力为其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时间一长,党外人士觉得统战部这个娘家无职无权,逐渐降低对统战部门的信任度和依靠度,这十分不利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

(三)、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才库储备不足。一是年轻干部总量不足,有些地方平时对年轻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养不够,选拔的党外代表人士年龄偏大;二是有行政工作经验的党外代表人士较少;三是一些党组织不注意做好党外干部入党的劝留工作,对确实优秀,符合入党条件但因工作需要留在党外的干部,也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统一战线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延续发展的必要保证,是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现实需要。我们不仅需要从根本上

4 解决好认识问题,还必须以识才的慧眼、用才得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把各类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

(一)、严格标准,广泛选拔。新时期,党外代表人士的产生机制、所处的社会背景,都明显不同于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因此,在工作方式、方法以及物色判断标准上都应有别于过去。首先,要明确党外代表人士的标准。应从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四个方面来要求和衡量,同时党外代表人士还应具备社会影响大、人格形象好、奉献精神强的特点。其次,要开阔视野选人。要突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等限制,实现人才选拔的宽领域、广覆盖。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建立一批既有动态性又有相对稳定性的多方面、多层次,具有梯次年龄结构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在物色确定党外代表人士人选时,不能简单地为物色而物色,应该按照一定的程序,建立起必要的考察制度,按照标准,严格把关。要坚持科学评价,完善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单位推荐、民主评议、群众测评等方式,以评价的科学性保证人选的高质量。

(二)、加强培养,提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作为统战工作的对象,不再仅仅具有原先意义上业务骨干、管理干部、爱国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单纯的社会角色,他们还要作为某一层面社会群体的代表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应该具备较强的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能力。因此应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参政议政水平。要把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纳入干部

5 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使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更具权威性,规范性。首先要狠抓基础理论培训。要加强与组织部、人事部门和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及大专院校的联系,每年有计划地选送一些优秀的党外人士去学习深造。对党外人士的培训,必须突出政治引导,帮助他们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其政治理论和思想修养。其次要多为党外人士提供参与社会活动、知情出力的机会。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安排党外代表人士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或做一定的政治、实职安排,积极为他们铺台阶、搭舞台、压担子,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加强锻炼,尽快提高组织领导水平,增强政治和社会活动能力。

(三)、大胆使用,合理安排。适时地发现优秀人才并进行安排使用,是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的关键,有培养无使用,必将造成党外代表人士积极性的消退。要建立统战部门与组织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实现党外代表人士安排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双方联合制定规划、联合进行部署、联合进行推荐、联合组织考察、联合督促检查,做到在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推荐、使用上目标同设、人选共选、责任共担,真正形成合力。在党外代表人士的安排使用上,要正确处理党外代表人士的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统一,既要从党的事业大局出发,正确看待党外代表人士的先进性,不降格以求,又要充分考虑体现广泛的代表性,不求全责备。对长期在业务技术、教学科研岗位工作的党外代表人士,在使用上可走先政治安排,后实职安排的路子,使他们先在人大、政协组织中获取一定的社会活动经验和参政议政能力,以便将来一旦走上行政领导岗位,就能较快适应领导角色,

6 较快成熟起来。对那些已进行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积极支持,生活上热情关心,真正使他们有职有权有责,能够各显其才,各尽其能。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通报制度、民主协商制度和特约“四员”聘任制度等,不断扩大党外人士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发挥他们的“专家”、“智囊”优势,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四)、密切联系,周到服务。要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就要加强与他们的联系沟通,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古人云:“唯有深交才能言重”,与党外人士交朋友,有利于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党的方针政策如春雨润土般深入人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通过座谈会、谈心会、走访等形式,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从感情上拉近距离,进而取得政治上的认同。统战部门要建立重点党外人士定期走访制度,包括节日慰问,伤病探望等,这种形式,宽松亲切,“润物细无声”,常常一次走访胜过多场会议的说教。在与党外人士的沟通联系中,除了做好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树立服务意识,对党外代表人士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对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用实实在在的服务,推动和促进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党外人士中得到落实。

(五)、规范管理,注重监督。当前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如何培养和使用,对管理和监督,尤其是监督上讲得不多,这样的情形,将不利于党外代表人士的健康成长。因此,我

7 们应在抓好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的同时,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统战部门和组织部门要肩负起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监督责任,主动与纪检、监察、司法、信访等部门和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工作单位进行沟通联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监督体系。要健全完善党外代表人士考察、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运用个人述职、民主评议、定期考核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党外代表人士的德、能、勤、绩、廉状况,着重掌握他们的政治表现、思想状况、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对于存在问题的党外代表人士,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切实保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纯洁性。

第15篇: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验材料

近年来,资兴市把建设一支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作为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认真研究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特征,切实破解建设难题,取得了一定得成绩。

一、资兴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今年,资兴市委统战部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全年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严格按照“工作早

开展,情况早掌握、问题早解决”的要求,及时制定调研方案,稳步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调研活动。目前,全市共确定1836名党外代表人士,其特征:队伍不断壮大,但整体层次不高。据统计,资兴市党外代表人士呈不断增长趋势。以为例,党外代表人士达1836人,较以往有大幅增长。但是,资兴市仅有省一级党外人大代表2人、政协委员1人,郴州市一级党外人大代表11人、党外政协委员8人,湖南省、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各1人,而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行业、领域缺乏在全国、全省处于领先位置的带头人,党外代表人士影响力大多局限于本市。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成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主流。从登记的党外代表人士数量可知,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分别占党外代表人士总数的57.8%和20.37%,占绝大多数。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大多年纪轻、见识广、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理想抱负大。他们大多是自己从事行业、领域的成功者,注重个人价值,有表达自己政治主张的积极性,政治参与意识强;他们更愿意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在思想认识上具有“混合属性”。由于新一代党外知识分子大都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各种媒介影响下,受西方民主化思想影响较大,在思想认识上就形成了“双重性”:既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肯定党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上取得的巨大成绩,又认为共产党监督机制不健全,羡慕西方政治制度。

二、资兴市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几点做法

1、坚持出大政策,优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环境。政策营造的环境是让党外人士最放心的发展环境。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两办名义下发所有涉及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文件,切实加强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实打实优化环境。一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优化舆论导向。从到,我们共下发《关于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评选表彰“资兴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活动的通知》等文件12个,组织开展评选资兴市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市纳税过百万元企业、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先进个人、市工商联优秀会员等全市性评先评优活动12次,并逐步从部门开会表彰向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表彰过渡,强力提升宣传层次,旗帜鲜明地表明市委对建设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态度,引导社会各界重视、支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工作。二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规范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先后发文建立健全了资兴市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战系统各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市司法机关同民主党派、市工商联工作联系制度等,制定了《资兴市—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规划》、《—资兴市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规划》,并多次调整市委常委会议成员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名单,不断强化各部门支持、参与统战工作的联席机制,严格按照发展规划培养选拔干部,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规范、有序发展。三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为党外代表人士排忧解难。把排忧解难的重点放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中人数最多、领域最广、反映问题最多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上面,先后开展了“为外来投资企业排忧解难活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企业服务年”活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专项整治活动”等6次,并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切实帮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四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发展。出台《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支持我市工业企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办公会议纪要》,用实实在在的措施激发非公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应对金融危机能力,帮助非公经济成功渡过金融危机。

2、坚持搞大培训,提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综合素质。针对党外代表人士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特点和工学冲突严重、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单一的现实状况,我们努力探索工学结合、寓教于乐的培训模式,着力创新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一是建立新的培训机制。组建党外代表人士与基层统战委员混合培训班,实行周末培训制度,推动党外人士与统战干部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与省、市高校建立长期讲课联系机制,高标准聘请省、市著名学者、教授以及郴州、资兴市领导讲课,提升培训水平。二是建立新的培训方式。把召开“认识自己”恳谈会作为培训班的第一课,引导学员认清自己、提高自己、展现自己;在教学中大胆采用“问题大家摆、是非大家辩、扣子大家解、收获大家谈”的

互动方式,确保学员对每一个专题学得深、学得透;制作“正视自己、超越自己,追求卓越”成长提示卡,并辅以大量的异地教学、实地考察,切实变教员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坚持每月由学员组织举办一次大型活动,提升学员的培训兴趣,提高学员的组织、协调能力,促进学员快速成长。特别是量身定制的成长提示卡,不仅记录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和发现的缺点、不足,还

跟踪学员三年内的发展情况,并反馈给学员,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改正缺点和不足,变有限的集中培训为无限的跟踪培养。三是科学选择新的外出培训地点。把国内发达地区、高校和发达国家作为外出培训的首选,积极引导党外代表人士拓展视野,更新观念,强化学习,提高能力。先后组织150余名党外代表人士到广东、北京、欧洲等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考察,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举办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

3、坚持建大平台,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一是搭建组织平台凝聚力量。先后建立了市党外领导干部联谊会、台胞台属联谊会、侨胞侨属联谊会以及宗教协会和行业商会等10余个社团组织,基本将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港澳台海外等六个方面的党外代表人士囊括进来,为党更好地团结党外人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郴州市率先成立了新的社会阶层专业人士联谊会,吸纳“依靠个人的知识技能,独立从事一定职业的,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自主择业脑力劳动者”191人,将松散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凝聚成一个有组织、有规章制度、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爱国团体。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助推科学发展。搭建统一战线成员献计科学发展的平台,组织党外代表人士紧扣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和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创新思路开展“尖点子”、“共谋资兴发展,共建和谐资兴”、“进村入企、问计于民”等主题活动。搭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科学发展的平台,围绕“非公企业现在遇到什么困难?非公企业急需我们解决什么困难”活动主题,组织发动全市统战干部和党外干部参加“排忧解难”、“双联双促”、“共同约定行动”等系列活动,深入企业调研,解决企业困难490多个。拓展党外知识分子助推科学发展平台,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人才库和企业项目资料库,同时在《资兴统战网》设置“科技与生产力”专栏,将党外知识分子按其掌握的技术技能分类设立“人才榜”,将企业按所需技术类别分类设立“求才榜”,推进党外知识分子与企业合作。搭建海外人士参与科学发展的平台,定期组建赴台经贸考察团,定期参加全国部分中等城市海外联谊会网络年会,据不完全统计,四年里共接待台湾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师生和台湾浚辰科技有限公司等台湾同胞28批(次)320多人来资考察,引进郴丰鞋业等台资企业4家。三是搭建创业平台促进党外代表人士成长。坚持按标准给乡镇、市直单位配齐党外副职,积极探索配备党外政协联络组长、工会主席,拓宽党外干部任职职位;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聘请党外科技特派员21名,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33个,帮助非公企业推广新技术96项,引进新品种137个,培植农业龙头企业9家,创办专业协会或合作社12个,共实施科技项目136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20项。

4、坚持大胆使用,在实践中检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成效。长期以来,资兴市在安排使用党外代表人士上,严格按照比例进行政治安排,按照规定进行实职安排,并且积极拓展党外职务领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发展迅猛。目前,我市共有党外领导干部133名,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6名,正科级干部22名;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及28个乡镇均100%配备了党外领导干部,其中党外乡镇长3名、党外政协联络组长1名;全市26个政府工作部门,有16个部门配备了17名党外班子成员,其中政府部门行政正职1名;在省市县三级换届中,资兴市党外人士担任省政协委员1人,郴州市人大代表11人、政协委员8人;在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安排上,也确保了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比例达到要求。

大胆的使用带来了巨大的成果。资兴市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85.5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1.44%;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东江湖鱼成为航空指定食品,东江湖冷水鱼获全省首张水产品出口检验检疫合格证,狗脑贡茶多次在国际茶博会上获金奖;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积极参加各类主题教育,九三学社资兴市基层委员会被九三学社中央评为“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题教育先进基层委员会;积极参加抗洪、抗冰、抗震救灾活动,资兴矿业集团机电公司总经理、九三学社资兴市基层委员会副主委王菊生被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记“抗冰救灾二等功”,全市工商企业主们捐赠了价值400多万元的物资支援资兴抗冰救灾和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大地震灾后重建。实践证明,资兴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经得起考验,是一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与党长期亲密合作、德才兼备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三、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结合党外代表人士特征现状,认真研究我市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我们认为:

1、制度建设是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各类激励机制,大胆使用干部,让党外代表人士充分发挥个人所长,促进个人发展,提升个人形象;要大力推动省委统战部提出的“五大平台”制度化,展现党外代表人士服务科学发展实效;要大力推动参政议政制度化,建立健全各类座谈会、征求意见会、情况通报会制度,推动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

2、培养教育是提升党外代表人士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百年大计,人才第一”。培养造就一批能与我们党团结合作,肝胆相照的党外代表人士,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的政治局面,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要积极探索把群众公认、组织肯定、学术造诣高、人格形象好、奉献精神强的优秀知识分子培养成党外代表人士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强化统战理论相关政策的学习培训,教育和帮助党外代表人士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与我们党同心同德。

3、完善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培养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是基层深入落实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需要。无规矩不成方圆,进一步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基层最需要的是一些具体的标准和硬性的措施。一是要科学确立选拔培养标准。新时期党外代表人士选拔标准要进一步突出其社会影响力、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良好的人格形象、较强的奉献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二是要出台选拔培养的硬性措施。在各级党委制定的领导干部中长远培养选拔规划中,要明确在乡镇、人大、政府、政协、政法系统和政府工作部门配备党外领导干部的比例,党外职位可从正副乡镇长、正副局长逐步拓展到党外人大主席、政协联络组长、工会主席和专业技术性职位;要明确统战部门对党外干部的提拔使用有着不可或缺的推荐权。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立足党的需要、社会需求、个人追求,全面反映各级领导和普通群众对被评议对象的评价;要有目标导向作用,利于引导、鼓励被评议对象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四是要为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搭建适用的平台。要让评价体系在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评先评优中发挥其指导、引导作用,体现其权威标准。

4、好的制度更需要好的队伍来落实。要进一步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在编制、待遇等方面进一步改善,切实提高统战干部整体战斗能力。

第16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心得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当前应着重研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正确把握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切实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从总体上看,各级党委、政府和统战部门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比较重视,但也有的

单位和领导干部重视不够。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从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一)从社会发展趋势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作用将会更加重要。在计划经济时期,各个阶层、各个方面都能够完全纳入行政管理体系,党和政府与社会之间是直接整合的关系。伴随改革的深化和社会转型的进程,许多单位人成为流动的社会人;整个社会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行政干预越来越少,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机构及职能的改革和调整,党和政府越来越多地需要通过中介组织和民间社团来管理、引导社会。在党委和政府间接整合社会力量的情况下,只有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党外代表人物牢牢抓住,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从党外人士成长环境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任务将会更加艰巨。统一战线新成员大多是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身份、背景、素质等情况差异较大,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日趋多样化。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党外人士成长环境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才能确保他们更好地与共产党合作共事。

(三)从国际政治斗争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对于抵制“西化”、“分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来,独联体一些国家先后发生了所谓的“颜色革命”,在很短时间内不费一枪一弹夺取、更换了政权。“颜色革命”爆发的原因,从根本上讲固然有这些国家自身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根源,但国外势力不惜重金收买、培植“代表人物”发动群众反对政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的历史和现状与东欧国家有很大不同,但在国际政治斗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我们党只有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最大限度消除不稳定因素的同时,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才能确保他们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要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不仅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好认识问题,还必须建立健全加强领导的长效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每年应组织一定力量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切实把认识到位不到位,措施得力不得力,经常性工作扎实不扎实,代表人士的综合素质及发挥作用情况,作为考核、衡量一级党委政府及统战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确保把这一工作始终摆在重要位置。

二、认真搞好人物调研,打牢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组织基础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各级党委及统战部门对各方面重要代表人物的了解把握是比较好的,但也时常听到“知底难”、“人难选”的反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关键是对人物不了解、不掌握,对党外代表人物的发现、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带来一定的难度。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大力加强对人物的调研,坚持以调研为先导,以发现考察人物为目标,同时有效带动相关工作。

(一)强化人物调研意识。1940年中央统战部曾经要求:“对统战对象必须认真研究和深入了解。实行‘人不找我,我必找人’的工作办法。”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调研,可以全面了解掌握人物的基本情况,为培养、选准人物打好基础;可以及时了解代表人士的工作及发挥作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和管理;可以密切联系,广交深交党外朋友。

(二)拓宽人物调研渠道。由于统战成员的分散性、动态性,单纯靠统战部门自身的力量,靠传统手段难以做好人物的发现、评估和认定工作,必须依托有关社会组织,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不断开拓人物调研的渠道。可以通过开展活动进行人物调研,有意识地观察、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及能力水平。也可依托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人物调研,定期汇总情况,全面加强人物调研。还可通过专项考察,对党外代表人士进行深入调研。

(三)建立人物调研长效机制。人物调研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有科学的制度措施来保证。一是扩大覆盖面,力求把优秀人才全部纳入视野,摸深摸透。二是定期进行调研,每年都拿出一定时间,组织一定力量,开展有一定规模、有所侧重的人物调研活动。三是建好人才库,可按界别,依照社会职务、自身素质、社会影响力等分门别类地把调查了解到的情况输入档案。四是搞好调研反馈,对表现比较好的纳入选拔任用视野。对存在问题的给予帮助、教育、引导,对后备骨干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培养。

三、大力加强培养锻炼,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整体素

育人是用人的基础,各级统战部门应坚持打基础、重培养的方针,在培养培训上狠下功夫,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培养目标要突出政治引导。党外代表人士作为政治性人物,最根本的是政治标准,如果没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党外代表人士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因此,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必须突出政治引导

,帮助他们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题,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

(二)培训内容要科学系统。一是突出共性,加强形势任务和理论政策的学习,合作共事的传统教育,参政议政和领导科学艺术等知识技能的培训。二要兼顾特点,针对不同界别、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科学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帮助他们努力成为本界别、本领域的优秀人才。

(三)培训方式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和推进既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相适应,又被党外代表人士乐于接受、灵活多样、更有实效的培训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培训档案、考核登记等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学院的正规化建设,加强与组织部、人事部门和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或大专院校的联系,整合各方力量,构建培训新格局。

四、真诚搞好服务,努力使每个党外代表人士都能成为党的挚友诤友

统战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为党交朋友的工作。目前,各级党委、政府和统战部门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联系与沟通越来越密切,合作共事的自觉性在不断增强。但也有些单位和部门真正意义上的谈心交心和交朋友的工作比较少。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进一步端正工作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把为党外人士做好服务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真诚服务,增进感情、拉近距离,不断增强统一战线的向心力、凝聚力。

(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真诚搞好服务是增强统一战线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为党外人士搞好服务,不仅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也是为党广交深交朋友的重要手段。在战争年代中央统战部曾要求“不仅要与对象结成政治朋友,而且要形成私人朋友”,今天虽然与战争年代有了很大不同,但我们仍然必须与党外代表人物交诤友、交挚友。只有真正成为朋友,沟通交流才能融洽,做工作就比较好说话,也易于为党外人士理解和接受。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往那种偏重于上下级之间、具有行政化特征的工作模式已难以开展工作,统战工作必须适应新的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变化,着眼于平等的互动关系,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借鉴和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而这种社会工作模式的一种重要载体就是搞好服务。通过服务建立联系,增进感情;通过服务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把握走向,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二)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党外人士搞好服务的方式方法。随着形势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我们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工作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即使是被过去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也必须赋予新的内涵和时代特色。(1)强化大服务观念。为党外人士服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事务性、应酬性的服务,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包括政策服务、思想引导、生活帮助、工作支持等等,是贯彻体现党的宗旨的服务,是以团结人、帮助人、教育人为目的的服务。(2)注重服务的诚意和实效。交友贵在真诚,服务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努力把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做足做活。一是服务工作要坚持经常化,不能仅仅停留在逢年过节去看望,局限于大呼隆式的联欢会、座谈会,应时时事事把党外代表人士放在心上,不管有事无事都要保持经常联系,及时做好服务工作。二是定期集中开展服务活动,每年可以确定一个或几个主题,适时组织开展一些适合各界人士需求、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力求每次服务活动都能在党外代表人士中留下深刻的印象。(3)多提供个性化品牌化服务。及时了解每个人的需求和愿望,尽可能为每个人多提供直接的、具体的服务,通过扎实有效的具体工作,增强统一战线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五、明确目标要求,全面发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带动影响作用

积极推动党外代表人士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比较好,但也有些党外代表人士社会责任感不够强,忙于个人事情较多,在影响带动群众方面发挥作用不够。而有的单位对如何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往往局限于或满足于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对于其作用发挥情况了解不够,也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我们应该看到,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应该是全面、全方位的,对他们进行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最终目的是要推动他们在影响、带动其所联系的群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必须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探索推动党外代表人士全面发挥作用的制度措施。

(一)明确全面发挥作用的标准。党外代表人士全面发挥作用的标准应包括政治表现、参政议政情况、工作业绩、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即,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每逢党和国家有重要会议决策和重大活动,都能及时表明立场态度,并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能够为人表率,较好地发挥领导、协调及带动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在本组织、本群体中确保团结稳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积极主动地参加统一战线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有参政议政的热情、能力和成果。

(二)制定督促发挥作用的制度措施。一是分析研究制度。定期召开以政协、组织部、统战部等单位为主的联席会议,听取有关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情况的专题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跟踪考察制度。对已做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党外代表人士实行跟踪考察,每年组织一次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提醒。三是听取汇报制度。每年分界别分层次召开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汇报。四是登记备案制度。在党外代表人士档案中建立发挥作用情况登记表,对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工作实绩、社会影响、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作为评比表彰和安排使用的依据。五是奖惩激励制度。对作用发挥好的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表彰奖励,并给予适当的特殊照顾;对作用发挥不好的给予批评帮助;对在社会上或在所代表的群体中造成不良影响,已不具备代表人士资格的,及时撤换淘汰,积极推动党外代表人士全面发挥作用,更好地带领群众紧密团结在共产党周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17篇:党外代表人士范围

党外代表人士范围。党外代表人士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非中共人士,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主要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府及政府工作部门、政协、司法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担任县处级(或相当于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党外干部,民主党派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商联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党外人士,在有关社会团体担任一定职务并发挥较大作用的党外人士。

7.党外代表人士基本标准。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标准,也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政治坚定,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主要是坚持爱国立场、拥护祖国统一。业绩突出,即在本领域本行业造诣较深,贡献较大。群众认同,即在所联系成员和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能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与发扬民主相统一,坚持进步性与代表性相统一,坚持政治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统一,坚持加强培养与注重使用相统一,坚持组织培养与自我提升相统一,坚持统筹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统一,坚持发挥骨干作用与发挥群体作用相统一。

第18篇:如何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理论研究

党外代表人士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的实施,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搞好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时代命

题。

一、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任务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从决定力量对比、影响事业成败的战略高度,把团结与培养党外代表人士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实践证明,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越需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工作。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力量支持。重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实现最广泛的团结,为完成党的历史任务凝聚强大力量,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也是一条重要的实践经验。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更加充分广泛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加主动有效地协调化解各方面的矛盾。党外代表人士不仅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党加强同社会各方面成员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团结和引领所联系的群众致力于共同奋斗的事业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更好地团结和凝聚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贯彻实施。党外代表人士广泛分布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六支队伍”,汇聚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和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和教育培训工作,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培养和使用,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等。这些都对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从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成长环境等方面着手,鼓励党外人士干事业,支持党外人士干好事业,努力形成党外人才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优势作用的发挥。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人士共同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重要特点和独特优势,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党外代表人士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坚定拥护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参与者,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高度,切实重视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可持续发展。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基本问题。党外代表人士作为统一战线中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代表性的重要成员,是统一战线优良传统薪火相传的重要承担者。80多年来,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团结培养了一批与党亲密合作的党外代表人士,这是统一战线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总体状况很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但是也要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数量总体不足,后备队伍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的领域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素质有待提高,有的领域高层次人才匮乏;发展不平衡,相对集中于教科文卫等领域,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梯次结构需要完善。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培养一批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说得上话、能发挥作用的代表性人士,确保统一战线事业日益巩固壮大、持续发展。

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

党外代表人士成长,既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的突出特点。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需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使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深刻认识党外代表人士的根本属性。党外代表人士与一般党外人士的区别,在于他们代表性鲜明,能够起到示范、团结和引领作用。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是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的有机统一,即政治上坚定、专业上突出、群众中有威信。集中表现在:能够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

第19篇: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座谈会发言材料

全市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座谈会发言材料

近年来,**县委统战部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从四个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做法是:

一是争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策制度有保障。县委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始终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制定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制度。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协商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多次召开全县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专题工作座谈会。二是建立组织、统战部门联系工作机制。县委组织部、统战部密切配合,做到“同一套工作计划,同一份后备名单,同一个工作目标”,形成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调研和督查机制。对各单位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进行了调研和督查,查找薄弱环节,研究落实改进措施。从而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过硬的政策措施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是实际问题得落实。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注重照顾同盟者利益,积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民盟**总支、县知联会均解决了办公场所,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明确民盟**总支为正科级行政级别。这些举措充分调动了党外代表人士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强队伍。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上,我们始终把打基础与抓长远结合起来。一方面建立健全各类党外代表人士人才库。建立了民盟**总支副主委以上班子成员及盟员人才库,党外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人才库;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人才库;重点“三胞”人才库;党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才库;无党派代表人士人才库;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人才库等,并实行动态管理。另一方面加大党外干部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力度。争取县委的重视和组织部门的支持,在县委的高度重视下,目前我县有1名党外省人大代表,7名党外市人大代表,180名县人大代表中有党外代表50名,25名县人大常委中有党外常委5名;有1名党外省政协委员,9名党外市政协委员,200名县政协委员中有党外政协委员121名,37名县政协常委中有党外常委19名,保证了党外代表人士在县人大、政协安排比例和数量。在新一届县领导班子中,安排人大党外副主任1名,政府党外副县长1名,政协党外副主席3名,符合中央关于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的配备要求。另法检“两院”党外副职已配齐。目前,全县共有党外副科级以上干部49名,其中副县级5名,正科级11名。再一方面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学习培训。积极发挥县委党校主阵地作用,通过制定规划、搞好培训、组织调研等形式,做好党外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每年举办党外科级干部培训班2期,提高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同时按要求协调组织多个批次党外代表人士参加省社会主义学院、市委党校的培训学习。

三是搭平台。一方面搭建组织平台凝聚力量。先后成立了民盟**总支、县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县海外联谊会、县佛

教协会、县浙江商会、县民营企业商会和行业商会等10余个社团组织,基本将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港澳台海外等方面的党外代表人士囊括进来,为党更好地团结党外人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搭建制度平台参政议政。在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中建立了“双月座谈会”、对口联系、特约人员、交友谈心、重大问题协商、情况通报、履职情况报告等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侨联、台办、民宗等统战口负责人工作例会,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再一方面搭建服务平台助推科学发展。搭建统一战线成员献计科学发展的平台,组织党外代表人士紧扣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和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创新思路开展“金点子”、“进村入企、问计于民”等主题活动。

四是求实效。在协助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机关建设的同时,指导他们开展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民主党派、无党派组织每年分别都坚持举行十次以上的支教、义诊、培训等社会活动。工商联积极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开展“光彩事业”、“百企联百村”、“百企联校”等公益活动,提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社会形象,增强其社会责任感。2011年,共有15家企业与15个村结成对子,累计捐赠资金320万元,投入项目开发资金580万元,今年在继续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的同时,有11家企业加入“百企联校”活动,扶助学校及贫困生资金20余万元。

就目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形势、面临的新任务,结合工作体会,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是要有效解决思想引导一致性与人物价值观念多样性的矛盾。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普遍具有接受新生事物快、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的特点,他们给统一战线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社会价值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时代,怎样巩固党与党外人士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

二是要有效解决政治资源有限性与政治诉求强烈性的矛盾。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政治诉求日益高涨,希望得到更多、更高、更好的政治安排,而目前能提供的政治安排却十分有限,且不可能无限制增加,现实中党外人士的一些合理诉求不能得到较好解决,这个矛盾将长期存在。因此,怎样把有限的政治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尽可能地满足党外代表人士的合理政治诉求,引导他们进行有序政治参与,这些问题有待合理解决。

三是要有效解决工作手段单一性与人物构成复杂性的矛盾。当前统一战线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成员身份越来越复杂,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体制内的也有体制外的,有唯物主义者也有唯心主义者,迫切需要有适应各种身份特点的多样化工作手段和方式。而目前我们在教育培养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在选拔任用上缺乏更灵活的机制,在考核评价上缺乏更管用的办法,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

四是要有效解决政治资源配置均衡性与民主政治竞争性的矛盾。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竞争性选拔党外人士必然成为一种趋势。而根据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我们做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时必须对各方面代表人士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各党派、各团体争夺政治资源,争取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竞争性趋势明显加强。如何实现政治资源的动态均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2年5月20日

第20篇:关于新时期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

培养和造就一支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历来是统一战线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是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当前,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已成为统一战线的主体。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持

续和完善,关系到统一战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各级党委一定要以对党的事业极端负责的态度,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一、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特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统一战线成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成员已达95%以上,在他们当中产生的新一代代表人士具有政治上比较成熟,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且年富力强、智力密集的特点和优势,基本上是我党欣赏、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放心,所联系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他们肩负着带领所联系群众同我们党一道为国家的富强、繁荣、统一而努力奋斗的重任。与老一辈相比,他们身上具有一些鲜明的时代特征。

1、思想敏锐、富有开拓进取精神,但合作共事的积极性主动性欠缺。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党内外合作共事气氛空前浓厚,党外代表人士不仅有较多机会接触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而且能在越来越公平合理的社会环境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不乏敏锐的分析判断新事物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具有盼望国富民强的社会意识,他们当中思想基础和基本素质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这是主流。新成员拥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亦成定势。但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成长环境不同,相对于老一辈来说,缺少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的经历和体验,对多党合作的历史传统缺乏深入了解,对基本国情缺乏深刻认识,合作共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尚显不足。

2、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较高,但政治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就其整体而言,他们大多具有中高级职称和较高文化素养,有许多是政治上可靠、技术上有专长、群众中有威信,具有“人才库、智囊团”的显著优势。但在长期的业务和专业研究工作中,政治素质的培养提高却有所淡化,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如何团结引导周围群众,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保证坚定不移跟党走,缺乏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工作主动性。他们可以专注地钻研技术业务而忘我工作,但应对协调解决各种矛盾时有畏难情绪,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耐心,影响力和号召力较弱,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

3、取得突出业绩的同时,参政议政和社会活动能力稍显不足。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大多是各条战线和某个方面的优秀专家和人才,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他们中的许多人获得过国家、省、市级的各种奖励和表彰,在工作岗位上有较为突出的业绩,但是他们在担负业务重担的同时,往往容易把自己束缚在业务圈子中,对个人承担的议案、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的责任有所懈怠,主动接触社会不够。

4、政治上的要求更加强烈,但功利性倾向有所抬头。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普遍拥护和坚持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希望逐步健全完善这一制度。他们参政议政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愿望、要求越来越高,政治诉求也更加强烈,有的热衷于担任社会职务和政治安排,追求社会地位。如,要求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人数逐年增多;有些党外人士,尤其是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热衷于政治安排的目的带有功利性,考虑个人地位、个人利益的因素偏多,这就使得政治安排工作在尺度把握上、人选条件上容易产生困难,影响安排效果。

5、代表性更为广泛,但旗帜性人物相对缺乏。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更加广泛,主要表现在:一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对象比过去增多。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所涉及的领域和行业不断拓宽,新的社会阶层形成。此外,与大陆交往日益增多的“三胞”代表及其

二、三代和定居国外的新华侨也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二是他们的接触面更加广泛,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但在代表性更为广泛的同时,业务上有所成就、政治上日趋成熟的旗帜性人物并不多,可以说新一代的党外代表人士还没有大批成长成熟起来,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的情况更加突出,甚至有出现断层的危机。

二、新形势对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要求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具有丰富的政治智慧,能够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和抵御西方思潮的侵蚀;有较强的实践才干,能够同党长期合作;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科学决策、统筹协调的能力,能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党外干部。

1、要把党外代表人士思想建设放

在突出位置。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同样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历史任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他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高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党外代表人士自身思想建

设要着重于理想信念教育,着重于多党合作、风雨同舟的优良传统教育,着重于对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理解,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因此,要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思想建设放到突出位置,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各项任务的首要环节。

2、要提高党外代表人士调查研究能力和参政议政水平。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作为统战工作对象,不再仅仅具有原先意义上业务骨干、管理干部、爱国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单纯的社会角色,还要作为某一层面社会群体的代表,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更需要大批党外代表人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提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以创新的思路、独到的见解和务实的举措,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因此,他们在钻研业务、专心本职工作的同时,需要具备较强的调研能力,深入进行社会实践,熟练掌握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内容和程序,不断提高建言议政水平。

3、要培养锻炼党外代表人士的组织领导和社会活动能力。大多数党外代表人士是各级、各单位的领导或部门负责人,他们在许多方面确实学有专长,但组织领导能力、政治和社会活动经验尚需积累和提高。为了能更好适应新角色的要求,影响并团结各自所联系群众积极投身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建设,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和锻炼,使他们尽快提高组织领导水平,增强社会活动能力。

4、要引导党外代表人士发扬老一辈优良传统,搞好合作共事。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承载着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希望,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一是团结民主的优良传统。要在民主的前提下实现团结,在团结的基础上发扬民主,要培养体谅包容的雅量,以人为本,与人为善,努力造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在广大成员中形成促进和谐的共识与推进和谐的合力,使党外代表人士的整体优势得以发挥。二是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党外代表人士是为所联系的群众服务,为多党合作事业服务的,一定要强化奉献精神,淡泊名利、勤政敬业;要提掖后进、甘为人梯,不计得失、光明磊落;要清正廉洁奉公守法。在合作实践中,党外代表人士要准确把握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历史方位,找准角度,和衷共济,协助中国共产党做好工作。

三、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各级党委要从我国政党制度的战略要求出发,着眼于党外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和长远建设,切实转变观念,以建立健全党外后备干部的长效机制为重点,强化落实,抓出实效。

1、党委要统一思想,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要给予重视和支持。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国家各领域、各层次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是统一战线发展壮大的组织基础。各级党委应具有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从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出发,认识这项工作的紧迫性;从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和维护党的建设出发,认识其必要性。始终重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兴旺发达,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实践证明,凡是党委重视的地方,党外后备干部工作的成效就大,人才也充足;反之,党外后备干部力量明显不足。因此,与时俱进地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应成为各级党委和广大干部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

2、从教育培训抓起,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整体素质。要建立有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主义学院参加的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有关问题;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为目标,以严格学时,科学评估为手段的教育培训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要在坚持以自我教育为主的原则基础上,邀请专家学者、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或身边典型,有计划地组织举办各类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在党外代表人士中开展世情国情、多党合作优良传统教育,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基础。此外,还要坚持多岗位锻炼党外干部,及时把党外干部放到不同岗位尤其是关键岗位上锻炼,鼓励他们到基层、到改革和建设一线、到艰苦环境和矛盾多的地方去经受考验、增长才干,不断提高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使用机制。在选拔使用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中,要正确对待他们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既不求全,也不降格,注重政绩和社会公论。要注意吸收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人才,在各个领域成就突出的代表性人才,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并具有利益整合表达的政治品质与技能的人才,学历高、年纪轻、有潜力的人才,以确保党外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梯次结构、知识结构,以适应多党合作事业和统战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要注重从健全制度入手,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要从不同的岗位层次、年龄层次、职务层次、学历层次、职称层次中去物色党外代表人物,经过考察、遴选,掌握一批优秀党外后备干部人选。二是建立动态管理的后备队伍数据库。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对在现岗位表现突出的,提拔重用,对不适应现岗位工作的,进行轮岗交流;注重从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留学回国人员和人民团体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后备队伍中。三是建立多途径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机制。由组织部、统战部共同发掘人才,择优使用;积极动员各民主党派、政府各职能部门、人大、政协、各人民团体做好举荐工作,广开荐贤之路;把公开选拔党外干部纳入干部选拔任用的正常程序,与党员干部同等对待。四是建立健全考核制度。结合干部年度考核,每年对党外干部进行考核,全面了解和掌握其情况,及时提出安排使用和调整补充人选的意见,确保各梯次后备干部的数量。五是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党外干部调配、任免程序机制。坚持把德、能、勤、绩、廉公之于众,摆在群众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杜绝“带病提拔”;坚持配班子、用干部“先定原则后定人”,具体做到严把“五关”,即职数关、结构关、条件关、考察关和程序关,真正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真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党外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

4、要为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党外代表人士走上领导岗位后,要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和有利其成长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才干,尽快在政治上成熟起来。各级党政领导要给予充分信任,让他们有职、有权、有责、有为。一是热情支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勇于克服困难,视其所长、发挥优势;给他们铺路、搭台,提供创造业绩的机会;放手使用,大胆让他们施展才能。二是要健全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走访党外代表人士,了解他们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积极帮助他们协调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带领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取决于一批又一批党内外干部的健康成长。相信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自查报告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