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自查报告

公款吃喝 自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08 08:33:48 来源:自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违规吃请和公款吃喝问题自查报告

3篇违规吃请和公款吃喝问题自查报告

按照关于转发《省纪委、省监察厅印发的通知》的通知(靖纪发[20xx]14号)文件精神,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把专项整治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及时部署,深入推进专项整治活动向纵深发展。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认真学习领会。我局于12月25日组织召开了全局机关干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动员大会,认真学习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关于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和文件精神。为深入推进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我局充分利用短信、宣传栏等形式,对专项整治活动进行宣传,使全局党员干部都自觉遵守例行节约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同时,要求将专项整治活动的内容告知家属,加强对家属的教育和约束,做到不收礼、不送礼。

二是抓好责任落实。为确保专项整治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局成立了以局长陈海柱任组长,副局长黄凌进任副组长,陈世林、周大任、万闯、付耀平、潜竹根为成员的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整治范围、整治内容、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等,确保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分管领导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分管股室干部职工廉政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依法履职、遵纪守法。我局还充分运用电子信件、投诉电话、举报箱等途径,主动接受群众社会各界监督。

三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机关管理制度,加大“三公”经费、公车管理、公款吃喝等监督检查力度,在整治期间若发生违规违纪问题,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不良影响的,依照规定从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绝不姑息迁就,严肃处理。

到目前为止,我局未出现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现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推动作风建设和厉行节约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违规吃请和公款吃喝问题自查报告

今年下半年,市纪委将在全市开展违规吃请和公款吃喝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同时对全市各区、各部门、各单位整治违规吃请和公款吃喝工作情况组织开展监督检查。

昨天,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就是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形成持续震慑,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积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本月13日,市纪委发出相关通知明确,本次专项整治主要包括5个方面内容,即严肃查处一批违规吃请和公款吃喝突出问题;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开展深化会所整治工作“回头看”,对整治工作不力、会所歪风反弹回潮的地方和部门,将严肃问责;开展公务接待工作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公务接待事前审批手续是否履行以及事后报销票据、公函、接待清单等是否规范完备,尤其是落实有关管理制度规定、内部食堂整治等情况;进一步加强立规明矩,建立完善相关具体规定,严明纪律要求,堵塞制度漏洞,强化日常监管。

下半年违规吃请和公款吃喝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主要分为自查自纠、重点抽查、明查暗访3种形式进行。从即日起至本月25日,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纪委、市纪委相关通知精神,按照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和相关要求,逐一对照检查,重点对2014年以来公务接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自纠。

同时,本次专项整治还分别组成公务接待、会所整治、明查暗访等3个专项督查组,从8月上旬开始,有针对性进行重点抽查和专项督查。

公务接待督查组由市财政局牵头,市审计局、市纪委配合,对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开发园区等单位的公务接待情况开展专项检查;会所整治督查组由市绿化园林局牵头,市纪委、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委、市民宗局参加,中山陵园管理局、河西新城管委会、仙林大学城管委会、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市城建集团、市安居集团以及各区予以配合,对全市深化会所整治工作中转型的重点场所,集中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明查暗访督查组由市纪委牵头,各区纪委、监察局配合,采取市、区纪检部门联动的方式,结合信访举报、媒体曝光等线索,针对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重点部门开展明查暗访,严肃查处顶风违纪的单位和个人。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将按照“统一部署、分级负责”要求,对管辖范围内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开展违规吃请和公款吃喝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纪委相关负责人强调,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党风、信访、案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对监督检查、案件查处、巡视巡察中发现和群众举报反映的违规吃请和公款吃喝问题线索,进行排查梳理,突出重点对象、重点问题,组织力量开展核查,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对今年1月1日以后查处的顶风违纪单位和个人,一律给予公开通报曝光,并严格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违纪者本人的责任,也严肃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违规吃请和公款吃喝问题自查报告

按照县纪委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工作的有关要求,乡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加强整顿、采取措施,深入对公款吃请、公务用车配备、登记、运行等情况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范围。一是依托会议宣传。乡召开了由全乡干部参加的禁止公款吃请、公车私用专题会议。我乡党委书记刘日辉在会议中作重要讲话,刘书记指出:全力实施禁止用公款相互吃请工作、公车私用是节约“三公”经费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我乡党风廉政建设和建立健全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全体机关成员都要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并把思想和行动一同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当中来。二是强化部门宣传。各部门负责人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能力,深入做好本部门成员思想发动、政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禁止用公款相互吃请对于树立我乡风清气正良好形象的重要意义。三是做好对外宣传。利用树立招牌、挂横幅,播放宣传教育片等多种形式,拉紧全体机关廉政机关的弦。

(二)建立公款、公车专项治理工作机构和机制。努力做到“专款专用”“公车专用”,禁止用公款相互吃请、公车私用情况的发生。一是制定每年一次财务内审制度,公车配备规范,坚决杜绝以公请私用等违反纪律的行为。二是严格报销审批、车辆的使用、停放、维护保养制度,所有支出发票必须是正规发票,发票有经办人及审批人签字方可入账。三是加强现金管理,现金管理采取备用金制度,按照现金管理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财政资金支出,没有以任何形式进行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的情况。四是完善档案管理,做到收支平衡,手续齐全,帐表相符,及时归档,长期保存。我乡领导小组不定期对财务状况,公车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通过一系列清查,我乡没有发现上述违纪违规行为,没有任何形式用公款相互吃请、公车私用等情况的存在。

(三)完善奖励机制,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举报登记和查处督办制度,对群众来访举报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件件有交代、事事有着落。同时完善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对经查证属实的群众给予奖励,在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同时充分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对于拒不自查以及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要坚持原则,在充分树立党政廉洁形象的基础上对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切实维护党风政纪的严肃性。三是按照省市县统一规定,在全乡范围内继续规范公务员的津贴补贴,加大对机关干部的资金补贴力度。同时,统筹安排单位的各项收入,将经营性资产收入、公车使用等实行严格的财政监管,杜绝我乡用公款相互吃请、公车私用的可能性。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县的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县纪委的要求,与各级领导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经过认真自查和回顾总结,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宣传教育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由于宣传教育未能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未能在全办上下真正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良好风气,以至于艰苦奋斗的意识不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还没有在全体干部职工中真正树立起来。

三、下一步打算

禁止用公款相互吃请、公车私用这项工作复杂而艰巨,是推进我乡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契机,我乡要继续秉承廉政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县委的要求,持之以恒,抓好落实,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坚持勤政廉政、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加强舆论导向,组织干部职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业绩观,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观念;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建立从源头上预防和禁止用公款相互吃请、公车私用工作长效机制,以更好地促进我乡经济进一步发展。

推荐第2篇:公款吃喝3000亿

公款吃喝3000亿

据2012年3月2日人民网报道:九三学社中央拟的提案列举一组数据:目前,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已达3000亿。如此庞大的公款吃喝数额,挤占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

看过相关报道之后,我不禁要试问:公款吃喝一年3千亿,谁将百姓血汗当作“唐僧肉”?全国两会明天就要召开了,这是全国人民所共同关注的。反腐倡廉话题自然也是民众们最为关心的了。

3000亿,如此惊人的数字,而且还只是一年的公款吃喝数,这还不包括“三公消费”中的公车私用、公款旅游费用。

“三公消费”民之所痛,如果我们的社会将“三公消费”的钱财全部都用在了社会的福利事业及社会救济扶贫上,那将会多么的深得民心啊!

这一次,九三学社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提案《关于遏制公款吃喝的建议》。其中有一条我很赞成,提案中建议将“三公消费”纳入刑法及官员政绩考核的范畴,并决定官员的仕途。

我本人也曾多次在我的文章中提到,师严出高徒,法严出清廉。“三公消费”纳入刑法管理,我相信,这必将符合全人民的共同意愿,也只有法严,才能有效制止一些官员的铺张浪费、奢华***的不良风气,才可以大大缩减“三公消费”支出,以用于国计民生事业。百姓血汗不是“唐僧肉”,这是全民的“大锅饭”。社会公平合理分配才是人民意愿,不能再继续纵容我们社会上的一些***分子整天“吃肉”,而我们的百姓们却连“汤”都沾不上边的现象的继续。

缩减“三公消费”,如果仅靠官员们自觉去做是远远行不通的,高层当尽早立法,将“三公消费”与刑法相连,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官员们的清正廉洁,让人民群众满意,以利于我们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推荐第3篇:香港公款吃喝

用公款吃喝门儿都没有

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了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预算有关问题。会议决定,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不仅如此,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表示,今年还将公开中央预算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

对于以廉政著称的香港特区政府,有没有“三公”消费?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公开——真正透明

预算细化到一张办公纸

在内地政府部门普遍存在的“三公消费”即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和公费出国,在香港基本不可能。

首先,公款吃喝和公费出国基本不可能,因为香港政府的财政预算公开透明举世皆知,政府及各部门的财政预算是完全毫无保留地向公众展示,并接受公众查询和质询。其一个部门在网上公开的财政预算情况、支出情况竟然能多达数百页,细化到了“一张公务用纸”、“一张桌椅的维修”,你想滥用公款吃喝,门儿都没有。

饯别晚宴后被要求退款

香港政府的财政制度对官员的开支向来要求严格。比如香港审计署曾公开批评个人资料私隐公署办公室有浪费之举。按香港政府的标准,公署办公室55名员工的办公面积应该是732平方米,当时的面积却高达1154平方米。此外,公署还为两任前专员举行饯别晚宴,第一次人均支出750港元,第二次人均支出650港元,审计署认为这不符合香港财政“适度和保守”原则,因此要求两位前专员退还款项。

特首外出访问开支被晒

在香港,公务员出差公干受《公务员事务规例》管理,规定公干期间涉及的开支,包括住宿、膳食、洗衣、一般应酬、交通、零用杂费等,一律由公务员领取的膳宿津贴中自行支付。要求非常严格,例如,出发当天在香港饮食等费用一律不计算,有关申请必须逐级审批,部门首长的津贴申请以及任何人的超额支出,都必须经公务员事务局局长审批。

今年2月中,香港特首曾荫权过去4年来的外出访问开支被公开。这份统计文件,只要传媒向香港特首办公室索取,半天内便可以拿到。文件中详细披露了曾荫权从2007年11月到2010年11月之间外出访问的明细安排,包括每项活动日期、地点、行程项目、机票费用及其他开支情况。

文件透露,4年来,曾荫权外访活动共40次,开支总金额为987086港元,其中机票费用为54万港元,另有44.7万港元为其他支出。而单笔外访费用最高为14.19万港元,是去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派团赴印度新德里和孟买时发生的。从这份被传媒广泛报道的文件中,普通市民都可以了解到特首外访行程中的安排,平均在每个地方停留时间不超过3天,3次外访活动当天都往返——包括去年10月20日,赴上海主持世博会香港活动周的闭幕仪式。

更为有趣的是,文件显示曾荫权曾自掏腰包“外访”。2008年6月13日,他在前往美国休假期间,顺道为香港驻旧金山经济贸易办事处主办的大型宣传活动担任主礼嘉宾。而特首办的备注显示,这次活动的机票钱是曾荫权自己掏腰包的。

曾荫权40次外出安排中仅8次是赴外国访问,在32次内地的活动中,大部分活动的住宿费用均由主办单位负责,特区政府仅支付机票及部分“其他费用”。例如他于2010年4月9日至10日远赴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除去往返机票5572港元外仅支出了511港元,相当于每天仅支出约255港元;而他于2008年1月4日赴广州拜会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时,仅花费420港元。

解释

政府信息公开是港人共识

类似于香港特首差旅费这种信息公开,在香港人看来,早已习以为常。面对记者的咨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教授曹景钧表示,这种信息公开,是香港政府一个相当寻常的做法。他解释,在某种程度上,香港政府是相当乐意公开类似的信息的,“因为香港的反贪、廉洁和高效,在国际上是非常出名的,公布这一类信息,对于塑造政府形象非常有利。”

有助于政府与市民相互信任

对于香港人而言,政府信息公开是所有人的共识之一,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信息公开透明,有助于建立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信任,例如特首的差旅费公开,事实上但凡香港的公务出差,每年都会定期公开,以方便传媒与市民查询,一旦形成机制,市民便不会随便怀疑官员借公务机会用公帑旅游。

市民普遍认为,香港的廉洁和高效首先就是体现在财政透明上。除了特首、三司司长及一众高官的薪酬福利不是秘密之外,香港政府所花的每一分钱,都需要征求市民的意见,同时要将政府各部门的详细收支记载,制作成为小册子、网页,方便市民查询。

公车——规定严格

只有6000多辆公务用车

香港拥有近17万公务员,目前约有公务用车6777辆(2009年统计)。香港公务用车管理有一套严格规范的法律制度。香港财经及库务局下属的物流服务署统一负责政府车辆的采购配置、运行监管和专职司机的管理工作,政府各个部门负责配置本部门政府车辆的保管和使用,并随时将车辆运行情况上报给物流服务署,形成了一个职责明确、精干高效的政府车辆管理体系。

更重要的是香港拥有一支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公务员队伍,各级公务员自觉遵守有关规定,这是任何制度或规章得以执行的根本保证。

享受“特权”者仅三四十人

港府首长级以上官员大约1200人左右,占全体公务员不到1%,属于港府的精英层。他们在公车使用上享有比较优厚待遇,但标准公开透明。对高官配车和用车的规定是:

终审法院首席法官、行政会议当然成员(主要有:政务司司长、财政司司长、律政司司长、决策局局长)配置专车,免费使用,用途不限;首长薪级表7点或更高薪级(现最高薪级为8点)官员,不配置专车,但可免费使用本部门车辆(条件为:有车可用,下同),用途不限;

香港配有专车的最高级别官员约在20人左右,按照规定可配置贵宾车,在公车使用上不仅免费使用,并且不限用途。但最高级官员公车车号媒体都掌握,随时随地受到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实际上公车私用受到无形的制约。任何配置在部门的公车都不能成为首长的专车,公车私用的特权随级别下降而递减。

公车办私事限制严格

一般职级公务员是指首长级以下,薪级表1-56点的公务员。

因公使用公车的原则有三条:第一,按照需要原则。例如,从一个办公地点到另一个办公地点没有方便的公共交通可以利用,或者需要携带大量的仪器、设备的,经部门首长批准,

可以使用公车。第二,合乎经济效益原则。按照这个原则,各部门负责公车管理的运输主管一般都要求公务员尽可能优先选择便宜的公共交通,或租用价格低廉的商业服务车辆完成公务活动。但对使用的士等费用较高的交通工具有限制性规定。第三,非专用原则。《总务规例》规定:配置在政府各个部门的公车非部门首长的专车。公车首先要保证该部门的公务需要。

一般职级公务员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有偿或免费使用公车上下班或办理私人事务。一是由于公共交通工具不足无法利用;二是获准赴海外公干人员,往返住所与离入境地点;三是因工作需要搬家等私人事务;四是因居住地偏远和附近没有幼儿园,确需使用公车接送子女上学等。

香港公务员因执行公务乘用公共交通所发生的费用,经部门领导同意,符合有关规定才可以申领交通津贴(返还已支付之费用)。一是往返住所及工作地点,可申领部分交通津贴。这种情况一般是上级因工作需要安排公务员住在较偏远的地方,但自己选择居住偏远地区的情况除外;二是往返两个工作地点,或者由执行任务的外勤工作地点返回住所。可申领全部交通津贴;三是因紧急事故奉召由住所前往办事地点,然后返回住所,可以申领全部交通津贴。

解释

公车管理制度特色

第一,规章制度健全。《总务规例》对政府车辆采购、公车运行管理、首长用车规定、私用公车规定、部门之间协调使用公车、租用交通工具、车辆停放、车辆维修、驾驶政府车辆许可证及驾驶执照、滥用政府车辆的纪律处分等等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条文规定。对申请交通津贴有明确的规定和计算公式。

第二,相对集中分级管理的模式。公车采购多少,各个部门配置多少,平日的运行情况如何,部门之间公车的协调使用,租用交通工具在一定时期内满足用车需要等等,这些工作都由香港政府物流服务署承担。

第三,管理手段先进。香港物流服务署车辆管理科有一套先进的电脑管理系统。对所有车辆每日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行车记录详细规范,包括始发地点、到达地点,行车线路、行程公里数等等都记录在案。对每台车辆的维修项目和维修费用也有详细记录。

第四,公车使用规定既坚持公私分开的原则,也对职务消费进行规范,而且规定了有偿使用、部分免费使用和免费使用几种情况。首长级官员享受较好的用车待遇,从一定程度上

体现了职务消费。但真正享有“特权”者也就30至40人,社会舆论监督加上本人的自律,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公车的滥用。

推荐第4篇:公款吃喝的反思

公款吃喝关于奢靡之风的反思

目录

1、奢靡之风的具体表现

2、奢靡之风的成因

3、奢靡之风的危害

4、杜绝奢靡之风的途径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但一个时期以来,在少数机关、部分党员干部之中滋长了一股奢靡之风,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杜绝奢靡之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奢靡之风的具体表现

奢靡之风形式多、花样新,涉及范围广,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兴土木,违规兴建楼堂馆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办公条件的改善、改造和更新是必要的。但有的机关借机违规兴建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比规模、攀气派,占地多、耗资大。有的部门违规兴建富丽堂皇的休闲场所,吃喝玩乐一应俱全,美其名曰“培训中心”、“办事处”、“疗养院”,实则拉关系、搞接待、享乐挥霍。

二是热衷于造节办节,劳民伤财。逢传统节日、纪念日举办简朴的活动是必要的,既有利于表达对历史的尊重和缅怀,也有利于增强社会共识和社会凝聚力。但有的地方在举办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时,过于讲究形式的华丽与场面的壮观,铺张浪费严重;有的地方挖空心思设计和制造各种节日、庆典,期望以此带动人气、提高在媒体上的曝光率,导致节庆泛滥成灾,耗资巨大,得不偿失。有的地方在造节办节过程中,为弥补资金缺口,强制性地向群众摊派捐款任务,弄得群众怨声载道,党群干群关系紧张。

三是超规格接待,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对于公务接待的原则、标准、场所、禁止事项等,中央有关部门早有明确规定。但有的地方和单位置若罔闻,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搞变通,超规格、超标准接待,住高档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酿,导致公款消费数额惊人,餐桌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一些高档酒店、餐饮场所难以为继,纷纷改变经营策略,走低端路线,表明超规格、超标准接待问题开始有所好转。

四是个人生活奢华,挥霍无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应提高,这本合乎常情。但衣食住行应以理性消费、简约朴素为宜,铺张浪费、奢侈挥霍实不足取。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个人享受,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房子不厌其宽敞,车子不厌其豪华,菜肴不厌其精美,穿戴讲究名牌,成为奢侈品消费的重要群体。有的手持数额不小的会员卡、消费卡,活跃于高档会馆,流连于高级运动场所,乐此不疲,醉生梦死。更有少数人赌兴大发,在办公场所赌,在娱乐场所

2 赌,甚至到境外赌场大显身手。有的作风不检点,甚至道德败坏、生活放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突破道德底线,有悖做人德性。

二、奢靡之风的成因

奢靡之风之所以盛行,既有认识上、心理上的原因,也有个人修养、制度环境方面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认识误区。在一些人看来,中国经济发展了,告别了物资短缺的年代,没有必要再倡导艰苦奋斗,认为艰苦奋斗“过时”、“老土”。应看到,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世界排名居后,农村还有近一亿贫困人口,城市还有几千万低保居民以及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资源短缺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时下,社会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接待也是生产力”,认为把接待工作做好了,就能出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其潜台词的意思是,接待好了,能获得上级单位的资金支持或者项目支持;接待不好,就会失去这些潜在资源和发展机会,甚至可能带来其它不良后果。实际上,这是官场的一种陋习,是变相的送礼、给好处。认识上、思想上存在误区,奢靡之风就如影随形。

——攀比心理。一些单位在兴建办公大楼时,唯恐落后于人,赶不上潮流和时尚,纷纷扩大建筑面积、提高装修标准,导致“豪华病”蔓延。部分单位在公务接待时,唯恐不上档次、没有品位而令“上级领导”不悦,力图通过超规格、超标准接待拉近距离、联络感情、协调关系,由此导致接待规格、接待标准不断提高。有的党员干部羡慕同事、他人日子过得滋润、潇洒,不甘寂寞和清苦,置党和政府形象、

3 个人前途于不顾,企图通过非正当途径过上奢华生活,甚至追求向往骄奢淫逸的生活。

——人生观扭曲。人生是在奉献中感受幸福,还是在享乐中找到感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回答。少数党员干部信奉享乐主义人生观,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趋乐避苦、趋利避害,因而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满足生理本能和感官刺激。以享乐作为人生取向、价值追求,信守今朝有酒今朝醉,奢靡之风的滋长就在所难免。

——制度执行不力。为预防、遏制奢靡之风,有关部门早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如,关于公务接待,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要求公务接待坚持“有利公务、简化礼仪、务实节俭、杜绝浪费”等原则。类似的规定,可谓明确具体,有操作性。问题在于,出台规定易,落实规定难,这些规定在不少机关成了摆设。不少人没有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存在“法不责众”的意识。有制度而不按制度办事,制度的威慑力未能释放出来,这是导致奢靡之风盛行的重要原因。

三、奢靡之风的危害

奢靡之风绝非小事,不仅大量浪费国家和人民的宝贵钱财,而且成为消极腐败现象得以滋长蔓延的温床,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削弱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此风不禁,后果不堪设想。

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我们党是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的。毛泽东同志反复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

4 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奢靡之风盛行,与党的艰苦奋斗传统背道而驰,背离了党的宗旨,对党的形象、党的威信是一种极大伤害。党风对于社会风气具有引领、示范效应,党内奢靡之风的蔓延,催生和助长了社会上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之风,实在令人忧心,决不能听任这种腐朽思想和不良作风蔓延,损害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有损党的执政基础与执政地位。“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党得民心、赢天下,靠的是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靠的是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艰苦创业。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也是我们党的精神支撑。如果漠视群众的利益诉求,不致力于改善民生,而醉心于挥霍享乐、追求奢靡,必然引起群众不满和对立,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最终失去群众信任和支持,严重损害并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耗费自然资源与社会财富。奢靡之风是以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滥用自然资源必然导致资源短缺,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导致国家发展危机。同时,奢靡之风蔓延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凸显社会的苦乐贫富不均,引发民众心理失衡,加剧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进而影响社会力量的凝聚,掣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只有坚决刹住奢靡之风,有效抵制剥削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侵蚀,才能保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

腐蚀人的心灵和意志。奢靡之风是腐蚀剂,腐蚀人的心灵,销蚀人的意志。党员干部一旦追求物质享受,甚至纵情声色犬马,讲排场、摆阔气,奋斗的意志势必消沉,进取的动力势必消退,由此导致不作为、乱作为。同时,一旦染上奢靡之风,需要巨额花销和开支,仅靠个人的合法收入远远不够,一些人就会利用自己掌握的公共权力、公共资源,“设租”、“招租”、“寻租”,权钱交易由此而生。奢靡之风不禁,腐败势在必然。

四、杜绝奢靡之风的途径

杜绝奢靡之风,要注重从源头治理,坚持多管齐下、常抓不懈。

筑牢思想防线。杜绝奢靡之风,首先要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奢靡之风的危害和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重要性必要性。要把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从政道德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启发人的智慧,使人醒悟。要通过重温党史国史,回溯我们党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传统,促使党员干部对照历史进行反思反省,消除认识上观念上的误区,为抵御奢靡之风奠定思想基础。

加强制度规范防范。建立健全有利于厉行节约、不能铺张浪费、不敢肆意挥霍的制度体系,是杜绝奢靡之风的关键。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在于它的科学性、权威性。为此,制度设计要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直指奢靡之风的要害;制度安排要互相衔接,形成严密的制度体

6 系,不能因制度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导致制度失效。制度一经制定,必须严格执行,以维护制度的权威性。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是对制度权威的公然蔑视和挑战,一旦发生绝不能轻易放过。否则,就会破坏制度的严肃性,削弱制度的执行力。

强化监督检查。杜绝奢靡之风,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对奢靡之风的监督检查力度,并将监督检查情况以适当的方式及时披露和通报。敢于暴露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对问题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利于问题解决。就当前而言,杜绝奢靡之风要选择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找准靶子,抓住要害,有的放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奢靡之风无藏身之地。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奢靡之风的盛行,有其社会环境;奢靡问题的解决,需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精神,以勤俭为荣,以奢侈为耻,形成奢靡之风“人人喊打”的局面。社会氛围不改,奢靡之风难绝。社会氛围的形成需要时间,并非一日之功。舆论导向和监督、消费观念变革、攀比心理矫正等,都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必备的条件。

领导干部带头。奢靡之风表现在基层,根子在领导。奢靡之风的盛行,与部分领导干部喜好奢靡有关;奢靡之风的解决,需要领导干部带头拒绝奢靡、崇尚节俭。领导干部率先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在公务活动和个人生活中,不与人比富贵、比阔气、比奢华,精打细算、勤俭办事,真正回归艰苦奋斗的传统,才能杜绝奢靡之风。

推荐第5篇:反对公款吃喝承诺书

泰安市徂徕山景区管理委员会

反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承诺书

为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八条规定,结合管委会实际情况,本着奉行节俭,拒绝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的原则,做出以下承诺:

一、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和庆典活动,不赠送礼品、纪念品,不乱拉赞助或向下级企事业单位摊派费用。

二、严禁用公款吃、喝、玩、乐,公务活动要严格执行接待标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三、杜绝浪费,严格控制办公用品使用量,建立监督机制,杜绝食堂浪费。

四、转变作风,严禁吃、拿、卡、要行为,坚决树立良好形象。

五、严格执行权力公开透明机制,让群众监督。

如有违诺愿意接受通报批评、组织处理和相应的党、政纪处分。

承诺人:

2014年4月7日

推荐第6篇:公款吃喝心态录

县委书记谈官场吃喝:

今天喝酒不努力 明天努力找酒喝

2013年05月18日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核心提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综合各地干部反映的情况发现,“四菜一汤”已至少出现三种标准走样现象。一是数量不变而菜品出现“豪华升级版”,普通菜肴换成海参、鱼翅、鲍鱼等。二是玩“大盘套小盘”的数字游戏,乍一看是四个盘子,然而每个盘子都很大,大盘子里头再套小盘子,总体数量远远超出“四菜一汤”。三是上菜时玩花招,先上一份“四菜一汤”,等客人吃过之后撤掉再换一轮,反正最终保证餐桌上永远都是四个菜、一个汤。

原标题:公款吃喝心态录

“酒桌办事”不改,公款吃喝难禁 公款吃喝,一度是部分人的“为官之道”。

“很多时候‘醉翁之意不在酒’”,上海一名县处级干部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推杯换盏间可以拉近关系,揣度彼此,继而提出正规场合或意识清醒状态下不好说、不能说、不便说的诉求。

“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广西一名县委书记坦言,真正好酒的干部很少,但为了维持“圈子”,有时候没办法不喝。甚至如果几个星期不参加这种吃喝,就会感觉被边缘化了。

本刊记者近期在全国多地采访发现,随着中央和地方持续开展转变作风各项活动,公款吃喝之风初步得到遏制。但受拉关系、跑项目、要资金等利益驱动,“酒桌办事”依然大行其道,有的干部对中央规定“左顾右盼”,心态复杂。

浙江磐安一名科级干部说,以前联络感情主要通过接待,如今不让吃饭喝酒,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应对。“各地执行‘八项规定’有紧有松,你不吃请,别人吃请,以后工作如何开展?”

跑项目凭接待,要资金靠喝酒

此次采访,本刊记者的足迹遍及12个省市。据观察,会议研讨、检查评比带来的公款吃喝明显减少,但对300余名基层干部发放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最经常的公务接待活动仍然是吃饭喝酒。

一些地方干部坦率表示,跑项目凭接待,要资金靠喝酒。“接待就是生产力”,话虽不好听,却是实在话。

江苏某县接待办主任说,上级部门分配资源的自由裁量权很大,最“高效”的方式不是按部就班走程序,而是“两拨人喝顿酒,酒醒后事已成”。近一段时期,纯粹“务虚”的接待少了,但跑项目、要资金的接待不仅没少,反而有增多趋势。

1 安徽某县财政局局长说,资源分配与接待好坏之间的关联很强。政策资金给谁都可以,关键靠感情,而吃饭就是联络感情的手段。有时候电话汇报说不清楚,请上级来看一看、吃个饭,往往更能了解基层情况,加深彼此感情。

“什么时候财政部门门可罗雀,资金分配都按制度来,公务接待浪费就不存在了。”上述财政局局长说。

在本刊记者接触的多位干部看来,“酒桌办事”效率高,是公款吃喝风难禁的重要原因。上海一名县处级干部说:“在中国,酒到位意味着关系到位,关系到位了啥都好说。” 山东一名镇党委书记说,接待上级和外地领导时最难办,万一接待不好,得罪了人,该有的项目和政策资金扶持也可能不给了。

“联络”上级靠吃喝,招商引资也离不开吃喝。“乡镇书记天天喝,只是来人不同拨。”广西桂林一名乡镇党委书记说,如今招商引资是硬任务,各地优惠政策相差无几,很大程度上是“感情招商”。喝一次是认识,两次成朋友,三次变亲戚,喝到第四次基本上就能签订项目合同了。

这名党委书记说,如今风声紧,吃喝明显少了。有群众问:书记,今天不吃饭,明天还吃不吃?“说实话,我心里没底。”

“遏制公款吃喝和酒桌办事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当下中国是“求人社会”,求人原因大体有三:资源少、有障碍、需关照。求人方式中,以氛围宽松、礼节得体、啥都能说、距离拉近的“酒桌办事”广受推崇,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不改变‘酒桌办事’的社会生态,遏制公款吃喝难以持久。”张宝义说。 “大吃大喝是负担,没有吃喝有压力”

除了跑项目、要资金“必须吃喝”外,一些干部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风气多年积累,形成了一定的心理惯性,吃喝既被当作工作方式,也被认为是感情交流渠道。“大吃大喝是负担,没有吃喝有压力。”

记者走访发现,多数干部认为中央号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来,喝酒少了,身体好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也有少数干部对饭局减少表示忧虑,害怕“淡了感情”,被“圈子”边缘化。

广西一名县委书记说,以前整天都有人张罗吃饭喝酒,有时候确实感觉要不断请人和被人请,自己才有“存在感”。

桂林一名乡镇干部说,在官场上,饭局是衡量干部地位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天天有饭局,说明这个干部能量大、关系广,往往会被领导评价为“能力强”,受重用。如果一个干部没有饭局,说明他没什么关系,往往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很难被领导看中提拔。 这名乡镇干部说:“现在饭局的负担少了,但心里的负担反而重了,交友圈子越来越小,今后怎么在官场上‘混’?”

2 还有一些基层干部坦言,他们衷心拥护“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但中国是人情社会,请客吃饭由来已久,亲兄弟间还要请吃饭,何况是来了客人。“正常的公务接待还是需要的,我们反对的是奢侈的大吃大喝。”

但各种接待之间的界限,往往模糊。有学者指出,政府官员的“优势”,部分体现在能够运用公款吃喝,可以混淆私人宴请和公务接待,可以小吃小喝也可以大吃大喝。这种优越感经年累月,演变成为一种潜在的官场文化。

“干部怕吃喝又怕没吃喝,背后是扭曲的价值观。”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说,有的干部和群众把公款吃喝当作摆谱、有面子的表现,实际上不是满足食欲,而是满足心理,深层次是文化因素,是积弊多年的潜规则。

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刘献指出,吃喝之风实际上是传统文化心态与市场经济交换机制,渗透到党内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来,导致请客送礼庸俗文化在干部中愈演愈烈,再反过来影响社会风气。

“部分干部对于吃喝的‘心瘾’,已经是遏制当前吃喝歪风的‘文化性障碍’。”刘献说。

“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

还有一些干部,对于“横向”“纵向”各种吃请乐此不疲,他们的“酒桌办事”,主要目的是“拉帮结派,跑要帽子”。

“老实干部进步难,正常干部流动难,一线干部出头难。”江苏淮安一名乡镇干部说,基层干部压力大、责任重,但提拔机会很少,正常情况下很难纳入领导视野,所以有的人就想各种办法接近领导,最有效的方式当然是喝酒。基层干部中流传着这样的段子,“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树典型。”

有的地方选人用人机制不够公开透明,公款吃喝歪风背后,是干部选拔的不正之风。有基层干部说,当前干部选拔中,感觉有的就是提拔了“酒肉朋友”,提拔了“小圈子”里的人。对干部来说,机遇很重要,一晃可能机会就错过了,自然会利用吃喝送礼这样的“平台”维护一些关系,在关键时候“互相关照”。

另一名基层干部说,当前干部考核与选拔的导向仍以领导意见为主,下级占的权重不高,群众所占分量更小。如果这种局面不打破,酒桌就是一条拉圈子、要帽子的“捷径”。 刘献认为,当前干部选拔中的民主测评推荐,范围很小,造成了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干部。吃饭喝酒成了沟通渠道,很多在公众场合不能说的话,酒桌上都可以说,说了虽然不算数,但意思都已经到了。 酒瓶子还连着印把子

另有一些吃请,虽然未必用了公款,却同样浪费社会财富,侵蚀党风政风。

3 受访基层干部和企业家说,近年来国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了一些审批事项,缩短了部分办事流程,但各部门权力垄断、层层审批的格局未变,群众办事依然要靠“吃饭开道,喝酒提速”。

江苏一家经营实木橱柜出口的企业总经理说,去年他计划在当地工业园区盖一座厂房,一打听全部手续办下来要盖22个章,如果材料齐全,盖每个章要7~15天。但实际耗时远远不止。比如他找供电部门签字,领导不是开会就是出差,多方打点后拖了半个月才办完。“我是当地民盟成员,人头熟,跑了4个多月盖完了章,一个朋友没这么幸运,跑了一年多才办完所有建房手续。”

酒瓶子还连着印把子,中间有一条权力寻租链条。“原来的审批变成核准,再变成备案,看起来放权了,但收费并没减少。”上海一家民营物流公司董事长说,现在很多部门不是直接收费,而是通过服务外包。有的部门指定相关企业或公司提供服务,比如白蚁防治、消防安全等,“合不合格没人管,只要交了高额服务费,就能通过审核。”

这种“酒桌办事”,背后是正常办事流程阻塞,实际是行政权力滥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现在有一些中介专门替地方政府和企业跑项目、要经费,并从中间抽成,已形成灰色产业链。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也许很“合算”,但全社会成本呈几何级数增加。

“不仅是干部作风问题,更是滋生腐败的土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艳滨说,“酒桌办事”背后是权力之手伸得过长,财政、国土、建设等部门拥有行政审批权和大量财政资金,县乡一级为获得资金和项目,往往采用吃饭喝酒送礼等方式。企业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不从制度上约束行政权力,公款吃喝即便风头被遏制,也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最终损害的是政府公信力。”吕艳滨说。 切断权力寻租链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权力寻租是公款吃喝背后的重要推手,国家应抓住改革时机,进一步简政放权,切实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斩断“酒桌办事”利益链条,从根本上遏制公款吃喝的内在驱动力。

首先,中央要下大决心,用制度把权力关进笼子。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表示,在国外,市长不会天天被请吃饭,因为市长没有多少审批权力,主要职责是服务社会和困难群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活动受到全国上下一致拥护,国家应抓住时机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把权力真正用于服务。

其次,明确公共资源分配的标准,加强审计问责。减少政府手中资源,解决资源分配程序不公开、标准不明确以及问责力度弱等问题,才是釜底抽薪的治本之道。下一步,应加大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审计,进一步消除公款吃喝的生存土壤。

第三,遏制公款吃喝,眼睛要向下,更要向上。“吃喝在基层,根子在上面”,上级掌握资源太多,给谁都可以,自由裁量权太大。在项目资金的利益驱使下,下级只能极尽所能迎合上级。改变这一状况,需要重点监管权力资源集中的部门,从根本上切断权力寻租链条。

4 当前,纪委明察暗访公款接待浪费问题,往往处罚接待方,事实上,接待标准更多是由“被接待”的领导决定。遏制公款大吃大喝,要重点关注“被接待”的人。

第四,加强依法行政,用明规则遏制潜规则。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认为,如今公款吃喝已经蔓延成为社会行为和通行惯例,酒桌成为办公桌,“酒桌办事”潜规则对国家和社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国家应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推进行政公开透明,用科学公平的明规则遏制“酒桌办事”的潜规则。 优化选人机制净化官场文化

受访干部和专家向本刊记者表示,公款吃喝背后是异化的官场文化。国家应进一步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干部党性修养教育,破除不良官场文化的生存土壤,既戒干部“酒瘾”,更戒除其“心瘾”。

用选拔干部的好作风选出作风好的干部。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田芝健认为,选干部不能搞“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样容易造成干部“跑一跑”“找一找”来寻求机会。选拔干部应更多尝试顺应民意提拔干部,而不是由领导说了算。同时,在考核中应突出实绩,标准科学透明。江苏金湖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张锋表示,扭转异化的官场文化,用人是最有效杠杆。近年来,该县把干部考核的目标、程序、实绩全部在报纸上公开,让群众参与监督,具体量化指标为实绩占60%,群众评议占20%,领导评议占20%,全程公开透明,引导干部把精力用在工作上。今年一季度,全县公款接待费用下降70%。“以前经常有干部借汇报工作请吃饭,如今这种情况几乎绝迹,因为选干部我个人说了不算,关键靠实绩。” 加强干部党性修养教育,校正错位的“事业观”。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认为,干部的价值观错位扭曲是当前官场文化异化的重要原因。一些干部天天和老板打交道,吃喝、消费、娱乐越来越向“老板”靠拢,对自己要求放松了,生活越来越奢靡,最后往往走向犯罪的深渊。当前,应重点加强对干部的三种教育,一是系统学习马列理论,二是培育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深入学习党的历史,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净化官场文化不能“一阵风”,必须持续真抓实干,防止“水过地皮干”。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认为,转变干部作风必须严厉治理“慵懒散奢”四种问题,具体执行中应“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严肃惩戒违规违法行为,加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重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下一步,应把落实“八项规定”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为民务实清廉”新风吹进每一个党员干部心中。 强化监督和惩戒机制

记者对300余名基层干部发放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39%的党政干部认为“出现公款违规消费最大的原因”在于“监管不严、处罚不力”。基层干部和专家指出,下一步推进公务接待厉行节约,宜切实加强监督和惩戒的机制建设。

一是重视对党政机关主要领导的监督,相关制度规范宜避免“禁小不禁大、禁低不禁高”。江苏无锡市副市长赵志新认为,党的约束性纪律和制度的建立执行,最根本的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其违反规定要得到比普通党员和群众更为严厉的惩罚。另外,只有单位一把手重视了,基层才会重视,反对浪费的制度才会得以执行。

5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公务接待违规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建议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将地区或单位“三公”消费作为年度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比如规定,任期内“三公”消费超标的地区或单位领导不得升迁。

二是要有牵头部门,并整合监督职能,形成监督合力。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顾六宝认为,应完善公务接待厉行节约的监督体系,对于如何鼓励公众监督、受理举报信息、及时展开审查、公布调查结果等,应权责明确的职能部门承担,同时应有牵头部门,比如纪检监察机关等。

浙江温州市纪委书记陈晓明认为,要抓监督,财政、审计、纪委、机关事务管理局、接待办等部门应联合作战,分别从财务管理、财务审计、党员干部监督等方面形成合力。 三是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社会化监督。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说,当前要调动新闻舆论、人民群众对公务消费进行监督的积极性。日本从1994年起,陆续建立了民间行政观察员制度,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使得日本公款吃喝的现象很少。

四是加强惩戒力度,放大警示作用。社会各界认为,当前不少地区将公款大吃大喝定性为职业道德问题、思想问题或者党风政风问题,对公务接待违规违纪的处罚难有惩戒实效,“打击不力”反倒助长了公款吃喝风。陕西省委常委、纪委书记郭永平说:“抓住了光批评、光做检查没有用,关键是要处理,抓一批反面典型,震慑效果就出来了。” “四菜一汤”标准缘何走样

公务接待没有标准或有标准不科学、不统一等情况,留下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空间

随着“反对浪费”呼声渐高,作为当年公务接待的一条标准,“四菜一汤”屡屡被基层干部群众所提及。

然而,本刊记者走访多地了解到,由于缺乏刚性细则和可操作性,“四菜一汤”逐渐出现标准走样现象,并未对遏制公款大吃大喝起到应有效果。

基层干部和专家建议,当前宜深入调研,制定科学、有可操作性的公务接待标准,并强化执行力,以减少公务接待中的奢侈浪费。 花招不断

“四菜一汤”的说法由来已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宴标准。本刊记者在多个省市采访数十名各级党政干部发现,大家普遍知道“四菜一汤”的说法,但到底是否作为一项硬性制度约束,有无相关具体的规定,几乎没人能说得清楚。

“在基层基本上没有得到执行,很多只是口头上说说。”安徽某县纪委书记说。 记者综合东中西部干部反映的情况发现,“四菜一汤”至少出现三种标准走样现象。一是数量不变而菜品出现“豪华升级版”,原本应是出于节约而上的普通菜肴,在很多地方就换成了海参、鱼翅、鲍鱼,山珍海味,极尽奢华。

6 二是玩“大盘套小盘”的数字游戏,乍一看是“四菜一汤”,四个盘子,然而每个盘子都很大,大盘子里头再套小盘子,小盘子装的都是不同的菜,总体数量远远超出“四菜一汤”。

三是上菜时玩花招,先上一份“四菜一汤”,等客人吃过之后撤掉再换一轮,反正最终保证餐桌上永远都是四个菜、一个汤。

江苏扬州市委常委、纪委张书记认为,这些标准走样现象,从形式上看没有超过“四菜一汤”范畴,实际上却都是大大超标,违背出台“四菜一汤”标准的初衷。

造成“四菜一汤”标准走样的原因,除了一些地方干部大吃大喝的主观因素外,主要在于这一制度没有具体执行细则,缺乏可操作性。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延杰说,到底什么是“四菜一汤”,多少人吃,多少荤多少素,上什么菜,都没有标准,没人能说明白,归根到底就是标准太模糊、缺乏指导性。

浙江温州市委党校副校长蒋儒标认为,没有可操作性就没有生命力,“四菜一汤”在不少地方流于形式,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制度、标准要科学。

当前各地区从省到县纷纷出台转变作风的措施,蒋儒标建议,一定要防止仓促行事,“出台的政策乍一看很严格,但最后执行不下去,流于形式,沦为笑柄,最后反而损害公信力。” 标准随意

“四菜一汤”走样,是公务接待标准随意的一个缩影。记者在多地采访中,总结出当前公务接待标准的若干特点。

一是没有标准。河北一位基层政府接待负责人说,一些地区缺乏严格的接待标准,来什么客人按什么标准接待,一般都是领导随口安排,比较随意。

二是有标准但不科学,没办法执行。比如出差住宿标准,很多地方是按照多年前制定的处级以下干部每人每天150元的标准执行,但这在很多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根本没办法住宿,最后成为基层接待埋单的借口。

三是有标准不执行。一些地区有接待标准,但为了迎合上级,经常破格、超标接待。河北省保定市一位干部说,其实很多地方对酒水规格、人均餐费、陪同人数等都确定了标准,但在实际中很多都不按标准执行。一些干部说:“如果是掌握权、掌握钱的上级单位领导来了,你敢不按好的标准接待?”

四是地区差异造成的标准不统一。张跃进说,比如在沿海地区吃海鲜和在西藏吃牦牛肉,都不算奢侈,但要在西藏吃海鲜和在沿海吃牦牛肉,可能就算奢侈了,这样的标准怎么认定是个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些地区明确公务接待标准但标准差别大。例如,河北某县2005年将接待标准具体到人,定为科级40元、处级50元、厅级60元、省部级70元,而西部地区一个贫困县接待厅级干部标准为每桌5000元,处级干部每桌3000元,二者相差巨大。

7 山东某市纪委刘副书记说,接待没有标准或有标准不执行、不统一等情况,会在基层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导致地方接待攀比、浪费等现象屡禁不绝,处理不好将削弱“八项规定”在基层的执行力和生命力,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尽快有章可循

不少基层干部向本刊记者表示,此次中央“八项规定”没有简单重提“四菜一汤”等标准,是与时俱进的考虑。

他们认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对浪费的严格要求已经初现成效,当前正处于向纵深推进、构建长效机制的紧要关头,当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首先,深入实际调研,科学制定“标准”。基层普遍反映,反对公务接待中的浪费,亟需有一个全国性、全新的公务接待标准。

江苏扬州市委副秘书长许德奎说,从长效机制角度讲,反对浪费要有科学的制度体系,最好按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五可”标准进行制度设计,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又符合地方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对人均用餐标准、陪餐人数等作出硬性要求。但标准制定不能一刀切,具体以省为单位还是以市为单位,如何考虑东中西部地区差异,要做充分深入的调研。

其次,适时动态调整,符合实际情况。受访专家说,对一些过时的、明显偏低的接待、报销标准要进行调研,作出适当修订和动态调整,使之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地方财政干部建议,对于出差报销标准等,可以考虑按照地区分类,以适应当地物价水平。

再有,明确监督惩戒标准,增强处罚的刚性。陕西省纪委训诫室主任王文艺认为,由于没有明确细则,什么是大吃大喝,什么是正常的公务接待,没有认定标准,目前主要靠主观评判和自由裁量。同时,不少地区对大吃大喝的监督惩戒,有的采取内部检查方式,有的则对社会曝光,标准也不一样。

陕西高陵县纪委副书记张军祥说,对接待浪费的监督惩戒没有标准,将在很大程度上消减“八项规定”的执行力和威慑力。应根据具体统一的罚则,严肃处理一批干部,增强震慑力,回应群众期待。 揭开公款消费“画皮”

除了用各种手法套取财政资金,有的政府部门还把接待消费转嫁给有业务联系的单位或企业,实际公款消费远多于财政划拨经费

本刊记者拿到的某旅游城市接待办一份“诉苦”报告称:2012年共接待副厅以上干部3000多批次、5万余人次。今年

1、2月,虽然接待量明显下降,但仍远远高于周边地区,接待经费压力很大。

在多地走访中,记者发现有些地方和部门由于经费少接待多,实际公款消费远多于财政划拨经费。为了应对接待压力,有的企事业单位一方面通过虚增项目、搭车捆绑、寅吃卯粮等方式变相增加接待经费,另一方面让相关单位企业为吃喝埋单,衍生腐败浪费。

8 基层干部和专家认为,遏制公款消费,不仅要加强财务检查等体制内监督,更要强化公众、媒体参与的体制外监督。 “体外循环”

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现在少数政府部门并不是有了经费才消费,而是从其他渠道找钱。其手法众多,但不外乎作假套钱,权力寻租,在既定公务经费外动手脚。

一是虚增项目,虚加人数。温州某部门工作人员说,单位印刷、制作宣传品、宣传资料等经常虚开数目,实际印制资料5000份,但开出发票、上报财政的数目是8000或1万份,套出资金作为招待费或单位福利费。“反正这些宣传品是发到社会上去的,发了多少谁也不知道,无法查证。”

更为普遍的做法是,有的单位将会议规模“扩大”、规格“提高”,虚报增填会议天数、人数、房间数和房间等级等,将资金套出来作为招待费。桂林一家单位办公室负责人说,有时单位不直接提钱,而是将之留在宾馆,作今后的招待费使用。出于利益考虑,酒店一般都乐意予以配合。

二是搭车捆绑,鱼目混珠。江苏某县接待办工作人员透露,在上报下年度预算中,除批准的接待费外,经常在其他项目中增设招待费开支,如人员培训、扶工兴贸、旅游文体、招商引资、项目论证、特色农业园区建设等,以“搞这些项目也涉及招待”为由,将招待费搭在这些专项项目中列支。

浙江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有的单位接待上级部门来的领导,客人实际已支付了住宿费,但接待单位又重开住宿发票,将资金转出来用作招待费,或为部门或个人的消费埋单。 三是“寅吃卯粮”或“卯吃寅粮”,分散消费、集中报销。南京一名餐馆老板说,政府部门的消费很“爽快”,但结账往往滞后。有的单位当年接待费超支时,经常将超支款挂账处理,延迟半年至一年结账。有时消费严重超支,有的部门甚至延迟两三年才能完全结清消费账目。

上海一名机关干部说,为了冲抵公款消费,有的单位开了会要隔一段时间结账,期间把其他接待费“挤”进去,与先前的会议费用一起并账处理,借此将接待费抹平“消化”。 除了用各种手法套取财政资金,有的部门还把接待消费转嫁给有业务联系的单位或企业。江苏一家旅游运输公司总经理说,“政府是狼,企业是羊”,公款消费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有的政府部门不仅平时吃拿卡要,开会也要企业赞助,到了年底,还要求企业送锦旗。企业为了在打交道时获得更多“方便”,往往有求必应。“说白了,公款消费,企业埋单,最终花的还是国家的钱。” 加强系统监督

本刊记者对300多名基层干部的问卷调查显示,公款违规消费的原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制度漏洞、处罚不严和法不责众,占比分别为42%、39%和14%。

接受采访的相关专家认为,政府应从三个方面防堵制度漏洞,加强对公款消费“体外循环”的监督。

9 第一,防堵财务制度漏洞,压缩违规违法空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当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实报实销制度存在漏洞,事前预算缺乏,事后监督力度不强。只要领导签字认可,财务审查往往“你好我好大家好”走过场。

刘尚希建议,针对基层出现的各种财务违规违法行为,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调研,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第二,公款消费要设定“高压线”,更要通上“高压电”。多位政府内部人员认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是公款消费的集体获益者,财政、审计、纪委等监督部门往往会“放一马”,很多账目不是查不出,而是不想查出。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总监孔令戟认为,跨国公司对财务不诚信行为的处罚非常严格,所以很少有人敢在财务上做手脚。以IBM公司为例,一个财务总监曾经因为下属吃回扣,不仅被公司辞职,还被要求永远不准进入计算机和金融领域。一旦违反,IBM将发起诉讼。可以借鉴跨国公司的做法,一旦发现财务违规违法行为,除了惩罚性赔偿,更要永远剔除出公务员队伍,以提高财务违规违法成本。

第三,科学设定公务经费,严防资金“体外循环”。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原高级审计师马彦超认为,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公务经费的多少应根据当年的考核目标来确定,即“做多少事花多少钱”。如果盲目追求“三公”经费缩减,表面看经费减少了,实际上大量处于“体外循环”,更加难以监管。

马彦超说,各级政府应根据考核任务,科学设定各部门公务经费,不仅要考察钱是怎么花的,更要监督花钱产生的效果。

此外,还有专家表示,从实际查处情况看,公款消费“体外循环”背后往往隐藏权力寻租,仅靠体制内力量监管难度很大。国家应积极发动媒体、公众等社会力量,监督各类公款消费行为,重点斩断资金“体外循环”的利益链条,以全面规范公款消费行为。 “禁酒令”如何刹住“饮酒风”

“禁酒令”卓有成效背后,起关键作用的是一套严格细致的内外部监督惩戒机制 各地为遏制公务接待中的吃喝浪费进行了诸多探索,其中,“禁酒令”狠刹“饮酒风”的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对厉行节约的监督惩戒制度化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 为了根治基层单位工作日午间饮酒的顽疾,近年来一些地方相继作出探索。2011年初,山东邹平县下发《关于工作日中午禁止饮酒的规定》,要求在全县党政事业单位实施中午“无例外禁酒”,党政领导和工作人员无论什么情况均不得在工作日中午饮酒。

“禁酒令”实施两年多来,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好评。邹平县纪委副书记张汉冰说,“禁酒令”减轻了酒桌负担,照顾了干部身体,提升了政府形象,深得人心,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山东省滨州市民意调查中心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邹平县群众对当地公务人员工作作风的满意度从上年的88分提高到91分。

2009年11月,江苏赣榆县出台“五不准”禁令,第一条便是“不准工作日午间饮酒”。本刊记者采访发现,“禁酒令”颁布3年多来,赣榆县当地干部对工作日午间禁酒已经从不

10 以为然到习以为常,政府办事效率和干群关系也有了明显改善。此外,禁酒也为财政减负不少,禁酒后赣榆县各机关单位招待费用同比下降近1/3。

河南信阳市“禁酒令”已实施超过6年,经历了从一开始有纪律严查“不敢喝”,到下午要上班“不愿喝”,再到形成生理习惯“不想喝”的过程。当地基层干部坦言,“信阳酒风”到“信阳作风”的转变,“禁酒令”功不可没。信阳“禁酒令”督查组的工作人员说,刚实施的第一年,全市查处了400多人,现在差不多3个月才能抓到一个违反“禁酒令”的,还都是在边远县乡。

记者多地采访了解到,尽管有少数干部对“禁酒令”持保留态度,认为饮酒是饮食文化的重要构成,禁酒显得不近人情,但绝大多数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工作日中午禁酒表示支持。陕西丹凤县竹林关镇长石炼村村民宋道锋说,“现在下午去政府办事,看不见红脸干部,也不用连着跑几趟了。”

多地“禁酒令”卓有成效背后,起关键作用的是一套严格细致的内外部监督惩戒机制。这套机制确保禁令化身“紧箍咒”。

在邹平县,多个委办局自上而下签订了“禁酒令”责任书,对在工作时间、工作日、值班和执行公务时等五个时间段和情形下严禁饮酒作出明文规定。违反规定的,轻则取消评优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处理。

“我们加大对禁酒情况的明察暗访力度,纪委、公安、财政、媒体组团去查。一是大面积、全方位检查,成立几个工作组分头行动;二是集中突击检查,比如1:30上班,我们不打招呼1:20去检查,将所有人集合起来,带着测酒仪去检查,看有没有喝酒的;三是聘请社会监督员,去年就聘了30个,有退休老同志、有农村的、有企业的,监督员不公开身份,发现情况直接向纪委反映。”邹平县纪委副书记张汉冰说。

赣榆县用严格的检查和严厉的处罚,让基层干部摒弃了侥幸心理。赣榆县纪委副书记胡勇介绍,三年多来全县共有近20名机关工作人员因违反“禁酒令”被处理,其中有县级主要部门和乡镇“一把手”,也有基层站所主要负责人,他们有的是在突击检查中被发现,有的是被群众热线举报并经证实。

本刊记者在赣榆县《纪检监察工作通报》上看到,2010年3月31下午,县农机局办公室主任徐某拒不接受县机关作风建设督查组测酒检查,被免除职务;4月12日中午,金山镇计生助理张某饮酒,恰逢督查组前去检查,尽管逃到邻近的山东,但最终还是被处以行政撤职。

对于信阳“禁酒令”何以坚持6年,信阳市市长乔新江表示,“禁酒令”保持生命力得益于机制保证,有制度、有督导、有追责、有曝光,在作风上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先有明文规定,后有持续不断的检查问责,形成了实实在在的约束和威慑力量。 “信阳专门成立了三个督导组,并被授予‘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可以随时入场检查,即使市委常委会也不例外。在信阳,规定和文件不再是纸面文章,而是化为指导干部行为的指南针和紧箍咒。”乔新江说。

11 (此组报道作者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凌军辉 王骏勇 代群 席敏 任峰 叶超 陆文军 方向禹 倪元锦)

推荐第7篇:0310公款吃喝问题专项整治自查报告(思源学校)

英山县思源实验学校关于公款吃喝问题专项整治

自 查 报 告

按照中共英山县委关于印发《市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英发【20177】3号)精神,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对公款吃喝、奢侈浪费进行专项整治,把专项整治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及时部署,深入推进专项整治活动向纵深发展。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开学以来,我们集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及《廉政准则》等党纪条规,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了政策规定,充分认识不正之风存在的根源和危害,提高对这“四股歪风”进行集中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查四新

副组长:涂进军 郑国安 刘 刚 程世伟 周爱明 成 员:全体校委会成员

二、认真学习领会。我校于元月18日,利用秋季期末工作总结会学习了县纪委《关于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于2月12日利用新学期工作布置会组织召开了公款吃喝、奢侈浪费专项整治活动动员大会等有关规定和文件精神。同时,要求将专项整治活动的内容告知家属,加强对家属的教育和约束,做到不收礼、不送礼。

三、抓好责任落实。为确保专项整治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查四新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的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整治范围、整治内容、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等,确保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

四、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机关管理制度,加大“三公”经费、公车管理、公款吃喝等监督检查力度,在整治期间若发生违规违纪问题,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不良影响的,依照规定从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绝不姑息迁就,严肃处理。

到目前为止,我校未出现违规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现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专项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作风建设和厉行节约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英山县思源实验学校

二Ο一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推荐第8篇:关于公款吃喝的反思

关于公款吃喝的反思

一、针对公款吃喝原因的反思:

认识误区:在我看来,现在生活变好了,没有必要再倡导艰苦奋斗,认为艰苦奋斗“过时”、“老土”。上级领导接待好了,能获得上级单位的资金支持或者项目支持;接待不好,就会失去这些潜在资源和发展机会,甚至可能带来其它不良后果。

攀比心理:公务接待时,唯恐不上档次、没有品位而令“上级领导”不悦,力图通过超规格、超标准接待拉近距离、联络感情、协调关系,由此导致接待规格、接待标准不断提高。有时羡慕同事、他人日子过得滋润、潇洒,不甘寂寞和清苦,置党和政府形象、个人前途于不顾。

人生观扭曲:信奉享乐主义人生观,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趋乐避苦、趋利避害,因而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以享乐作为人生取向、价值追求,信守今朝有酒今朝醉。

制度执行不力:没有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存在“法不责众”的意识。

二杜绝公款吃喝的反思: 筑牢思想防线。首先要认识奢靡之风的危害和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重要性必要性。把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从政道德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加强制度规范防范。建立健全有利于厉行节约、不能铺张浪费、不敢肆意挥霍的制度体系,是杜绝奢靡之风。为此,制度设计要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直指奢靡之风的要害;制度安排要互相衔接,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不能因制度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导致制度失效。制度一经制定,必须严格执行,以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强化监督检查。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对公款吃喝的监督检查力度,并将监督检查情况以适当的方式及时披露和通报。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在全院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精神,以勤俭为荣,以奢侈为耻,形成奢靡之风“人人喊打”的局面。

领导干部带头。首先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在公务活动和个人生活中,不与人比富贵、比阔气、比奢华,精打细算、勤俭办事,真正回归艰苦奋斗的传统。

推荐第9篇:公款吃喝送礼治理方案

徐 集 教 办 关 于 开 展

“公款送礼、公款吃喝”专项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中央《关于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精神,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决定从现在起在徐集教办、各学校开展“公款送礼、公款吃喝”专项整治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聚焦“四风”问题,大力整治“公款送礼、公款吃喝”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鲜明的态度、坚定的决心、持续有力的措施,深化作风建设。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公款送礼、公款吃喝”专项整治活动,规范公款使用、严格控减公务支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厉行节约、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重点整治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公款送礼。在公务活动中赠送或接受礼品、礼金,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纪念品、土特产;在节日期间用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烟酒、花卉、购物卡等节礼;索取、接受或以借为名占用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或个人的财物。

(二)公款吃喝。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接受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上级单位接受下级单位、家长的宴请;各部门之间相互宴请;违反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超陪餐人数安排工作餐,提供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使用“农家乐”、高消费餐饮场所;其他违反规定用公款大吃大喝行为。

(三)奢侈浪费。滥发补助、津贴,年底突击花钱;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超标准接待,无公函接待,违反规定组织迎送和安排陪同、住宿和车辆;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借婚丧嫁娶、子女上学、乔迁新居、庆生祝寿等事宜,大操大办、奢侈浪费、借机敛财、违反财经纪律;组织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以及其他违反接待经费管理规定的行为。

三、方法步骤 开展“公款送礼、公款吃喝”专项整治活动,重点要抓好学习动员、自查自纠、监督检查、总结提高四个环节,四个环节要有机结合,贯穿专项整治活动的全过程。

(一)学习动员

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本《方案》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抓好学习宣传和思想发动,周密安排部署。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省、市有关规定精神,了解掌握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促使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厉行节约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二)自查自纠

各级各部门要根据专项整治活动的目标要求开展自查自纠,深入查摆本单位在“公款送礼、公款吃喝”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建立台账、深挖根源、及时整改。

(三)监督检查

1、专项督查。通过宣传动员、自查自纠等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指导、督促教办、各学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2、明察暗访。抽调人员组成专门检查组,对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情况,进行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的明察暗访,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节假日期间增加明察暗访次数。

3、财务检查。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大教办、各学校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的审计、检查力度,依法处理、督促整改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报告重点检查结果。

4、群众监督。充分发挥举报电话、举报信箱,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评判。

(四)总结提高

各级各部门要对本单位专项整治活动情况进行汇总梳理,按照边查边改、即查即改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制定完善监督检查和内部管理等工作制度,巩固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果,形成常态化、规范化机制。

四、组织领导

(一)落实责任分工。

“公款吃喝、公款送礼”专项整治活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抓落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工作,为专项整治取得实效提供保障。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本部门的专项整治工作。

(二)营造浓厚氛围。

要充分利用信息、简报、公示栏等方式不断强化对本部门单位党员干部的宣传引导;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总结推广专项整治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注重曝光典型问题,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营造专项整治浓厚氛围。

(三)严肃责任追究。

对监督检查和群众投诉中发现的违反厉行节约规定的突出问题,以及查摆整改不力的部门单位,严肃问责。对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从重从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徐 集 教 办

单位负责人签字:

2014年3月20日

推荐第10篇:公款吃喝年开销3000亿

公款吃喝年开销3000亿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三公消费”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九三学社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提案《关于遏制公款吃喝的建议》。提案建议,将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等“三公浪费”纳入《刑法》调节范畴;“三公”经费等行政成本,纳入政绩考核范畴,决定官员仕途。?

■ 现状

公款吃喝一年3000亿

九三学社中央拟的提案列举一组数据:目前,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已达3000亿。如此庞大的公款吃喝数额,挤占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例如2009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和公共安全三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18.6%;同时,教育、科技、文体与传媒、社保和就业、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支出等民生支出,比重不足38%。

国外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多低于10%,如日本是2.38%、英国是4.19%、加拿大是7.1%、美国是9.9%。去年,国家部委打开“三公公开”大门。监察部网站2月29日发布《全国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工作成效明显》文章显示,去年全年,编报“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的131家中央部门,99家公开了“三公”经费。这表明,仍有部分中央部门未公示三公经费。另据统计,截止到去年11月1日,仅有三个省级政府公开其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数。

上月,人民网网调两会热点,20个热点问题中,“三公公开”的关注度、点击率位列前三。对于去年中央部门“三公公开”表现,超过50%的网友很不满意,33%的网友不太满意。

■ 建议

“三公浪费”应法律约束

提案认为,长期以来,对公款吃喝的处理,除了个别涉及贪污受贿外,其他的不仅没有列入犯罪之列,甚至还得到放纵和鼓励,这也是长期以来公款吃喝等政府浪费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

因此,界定公款吃喝的“罪与非罪”是核心问题。提案建议,将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等“三公”浪费问题纳入《刑法》的调节范畴,用法律规范官员和公务员的公务行为。让浪费有罪深入人心,让惩治包括“公款吃喝”在内的各种浪费行为有法可依。

降低行政成本也是政绩

“行政成本过高的政府,不是高效率的政府;花钱过多的官员,不是真正能干的官员。”提案认为,行政管理实质上是一种服务,而任何服务都应该控制成本。如果修路、盖楼、绿化、招商引资、GDP增长和财政增收可以算作政绩,那么精打细算、降低行政成本,同样应该是重要的政绩之一。

提案建议,在制度上尽快把行政成本核算机制引入各级政府的考核之中,建立既注重结果,又注重成本的现代行政绩效考核体系,把每一项行政行为背后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与行为的结果,以及公众的满意度等指标都纳入这一体系中。

民间知名人士牵头监督

提案援引德国前央行行长威尔特克的案例——乘出差之便,带家属住超豪华酒店,并报销所有费用,经媒体披露后,丢掉了年薪35万欧元的德国央行行长职位。

提案提出,依靠纪委、人大、政协,甚至动用公安的力量,监督公款吃喝。这些体制内监督的手段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嫌疑,不符合公共管理的原则。

因此,根本解决公款吃喝问题,需特别加强体制外监督。可以批准建立群众性监督组织,由诚信度较高的民间知名人士牵头;更应该强化以监督为天职的新闻媒体的监督力度,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媒体行使监督公款吃喝的权利。

另外,提案建议,直至乡镇政府,包括所有事业单位,公款接待一律网上公示。

公款吃喝严格限定预算比例

中央财大学者曾康华认为,公款消费尚无严格责任追究机制

长期调研政府公务支出,行政消费的学者,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财政学系主任、财税研究所所长曾康华认为,遏制“三公消费”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制度设计,对资金严格把关。

基层机关公款吃喝更严重

新京报:地方政府的公款吃喝情况,你们做过调研吗?

曾康华:做过调研,非常严重。越是基层机关,公款吃喝越明显。除了通过预算安排的公务接待费用之外,还会有别的情况。很多地方都挪用项目经费用于公款吃喝。同时,在官本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部门往往是官员说了算。一个部门领导拿着餐费报销,哪怕费用超支,或者压根不符合规定,工作人员也不会不报。

新京报:之前有报道,香港或国外一些政务人员请吃饭,往往是盒饭;而国内却是豪华的宴请。

曾康华:这个确实有。我曾经认识一个俄罗斯人来中国开会,宴请的标准让他受宠若惊,他说自己在俄罗斯都从没有吃过这么高规格的宴会。

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是有些部门为面子和形象原因,导致消费膨胀。其次,现有的财政体制下,只要公共财政资金不进入自己的腰包,其他使用情况就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从预算的角度看,做预算时都尽力要钱;年底花不完的钱还要上交回去。这就引发乱花钱的情况,反正不花白不花,公款就是唐僧肉。

遏制公款消费要制度设计

新京报:这是否意味着制度管理上有漏洞?

曾康华:制度有漏洞,执行过程也很宽松。

从预算的角度讲,是主管领导负责,而主管领导本身就是公款消费的重要人物;预算审批中主要是总量控制,而且也有弹性。

同时,目前我国在发票管理、转账和提现等方面非常混乱。有些单位的账目,看公款吃喝的额度并不高,但事实上也可能被其他名目报销了。

新京报:如何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公款吃喝?

曾康华: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制度设计,对资金严格把关。要对公款吃喝有着严格的数量界限,比如不能超过预算资金总量的比重是多少,是8%还是10%?一旦设定标准,要严格要求不能突破。同时,要严格用途,不能与其他资金混淆使用。打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醋。一旦发现违规情况,就要进行严惩。

除去内部监督还要公众监督

新京报:包括公款吃喝在内,行政经费在国内已经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曾康华:是的。我们曾经做过调研。1978年,我国行政经费占财政支出总量的8%;2007年,这一占比上升为27%。这个比例在全世界来说算高的。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因素:因为人员效率较低因此公务人员偏多。

新京报:如何确保这些钱是否用得合理?

曾康华:这就是下一个手段,要进行公开,通过社会力量来监督。在现有立法部门、财政部门内部监督的情况下,还要有媒体和公众的监督。比如去年中央政府公布“三公”经费,虽然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数据,但如果今后每年公布,从连续性上,慢慢就能看出一些问题,也可以进行比较。

第11篇:所有公款吃喝一律严禁 可否

所有公款吃喝一律严禁 可否?

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就是贪污、浪费、犯罪,公款吃喝,就是犯罪! 解决办法:所有公款吃喝一律严禁。

把利用公款大吃大喝视同贪污、视同浪费、视同犯罪,参与公款吃喝,等于参与犯罪。建议中央明确规定全国党政机关停止公款接待,让公款消费成为历史。今后从中央到地方公务人员无论走到哪里,吃多吃少,吃好吃坏,要不要喝酒,喝什么酒,统统是个人消费行为,不论是本单位还是接洽单位都不得为其埋单,谁埋单,谁就犯罪,就要惩罚谁。 关于公款吃喝现状、危害、原因、根治之研究(转载)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核心内容提示:把利用公款大吃大喝视同贪污、视同浪费、视同犯罪,参与公款吃喝,等于参与犯罪。建议中央明确规定全国党政机关停止公款接待,让公款消费成为历史。今后从中央到地方公务人员无论走到哪里,吃多吃少,吃好吃坏,要不要喝酒,喝什么酒,统统是个人消费行为,不论是本单位还是接洽单位都不得为其埋单,谁埋单,谁就犯罪,就要惩罚谁)

关于公款招待、公款吃喝、奢侈浪费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是个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也是个我们党和政府久治不愈的问题。公款吃喝,它吃伤了百姓,吃涨了物价,吃坏了干部,吃出了腐败。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它将吃掉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吃掉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事到如今,是拿出勇气,下定决心,坚决治理的时候了。本人就当前我国公款吃喝的现状,公款吃喝所带来的社会危害,公款吃喝久治不愈的原因作一番简单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彻底根治公款吃喝提出建议。

一、现状:关于公款吃喝的算术运算

要想彻底解决公款吃喝,首先必须对全国公款吃喝的现状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据2005年出席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玲披露:2004年全国机关的小车费、出国培训考察费和招待费分别为3000亿元、2500亿元、2000亿元,合计7500亿元,根据任委员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就2000亿元招待费这一个数字作一番简单的加减乘除的算术运算。

—招待费与全国财政收支的运算: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04年全国财政收入26355.8亿元,全国财政支出28360.79亿元,我们以此来测算,2000亿元的招待费约占当年全国财政收入的7.2%,约占当年全国财政支出的7.1%。

—招待费与全国行政区及人口的运算:按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计算,平均每个省年支出招待费64.5亿元;按全国2861个县、(市)区计算,平均每个县年支出招待费7000万元;按全国城乡就业人员(也就是纳税人)7.5亿元计算,平均每人266.6元。

—招待费与一年365天的运算:一年365天,全年招待费2000亿元,除一下,平均每天全国公款吃喝高达5.4亿元。

—招待费与慈善资金的运算:慈善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据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燕丽透露,目前我国慈善组织只有100多个,掌握的资金总额还不到GDP的0.1%,也就是还不到135亿元,也就是说我国一年开支的招待费是慈善资金的14.8倍。

—招待费与国防费预算的运算:据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披露,2004年中国年度国防费预算为2117.01亿元,由此可见2004年全国招待费相当于当年国防预算支出。

—招待费与城乡就业人员收入方面的有关运算:请一桌,因贫富地区不同,城市乡村不同,少则几百元,中则数千元,高的则达数万元,可以算一算,一桌饭菜加酒水,有的等于一个工人一个月的薪金,有的等于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有的等于一个大学生全年的支出。广东省陆丰市是个财政穷市,为了保工资和保运转,每半年都得向上级财政借债,而该市部分官员在“人民大厦”一顿饭能吃15万元,而三万、伍万一顿的已算普通,当地百姓感叹,“公款一顿饭,百姓几年粮”!

—招待费与兴建三峡电站经费的运算:1994年12月4日正式开工的长江三峡工程,是一项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工程,1997年实现大江截流,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2009年工程全部竣工,这是一个全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总投资也不过才1800亿元,从2000年以来,每一年我们都吃掉了一个三峡。

不算不知道,算了吓一跳,这样的大吃大喝,这样的奢侈浪费,我们还能让它继续下去吗?

二、危害:关于公款吃喝的三大危害。要想彻底根治公款吃喝问题,必须对公款吃喝的社会危害性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公款吃喝,这里的公款,主要是指财政拨款,利用公款大吃大喝,造成公款接待费用居高不下,行政成本日益提升,导致财政不堪重负,百姓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有识之士早已将其斥之为腐败的“黑洞“。公款吃喝,极具社会危害性。

—吃涨了物价。近几年来,每年的物价都有一些往上涨,可以说,食品的涨价,与全国每天拥有5.4亿元的公款吃喝消费有一定的关系。

—吃坏了干部。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酒精中毒,占总死亡率的1.3%,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公家出钱我出胃,革命小酒天天醉“,因“公”应酬而“光荣牺牲”在酒桌上的。 —吃出了腐败。利用公款吃喝,拉帮结派,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桑拿泡妞,不乏其中。 总之,公款吃喝的盛行与蔓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国家资财,更是把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吃疏远了,把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吃低了,把一些干部的心态吃坏了,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后果将会怎样呢?难道还不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吗?

三、原因:关于公款吃喝的顽症分析。

要想彻底根治公款吃喝问题,必须对公款吃喝久治不愈的原因进行分析。长期以来,全国上下都在呼吁遏制公款吃喝,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前前后后也下发不少文件,可是为什么公款吃喝还会愈演愈烈呢?公款吃喝的开支还是年年往上升呢?公款吃喝风还会在人人喊打的声浪中依然盛行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认识偏差、环境因素和制度缺陷等三个方面的原因。 —认识上的偏差。这里所说的认识上的偏差,就是指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公款吃喝的性质及其危害性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公款来之于财政,财政来之于税收,税收来之于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税收来之于人民,理所当然应当用之于人民,造福于人民,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公仆的人民政府,是不能随随便便地把人民群众上缴的税收拿去吃吃喝喝的。这个道理没有领导不懂,可实际上在我们的各级政府里不管是穷是富,不管是有钱还是没钱,都要把公款接待堂堂正正地列入年度财政支出预算。也就是说公款吃喝实际上是侵占国家资财、侵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行为,从中央到地方,并没有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公款吃喝问题,我认为这是造成公款吃喝久治不愈,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 —社会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早在夏朝,我们的祖先就懂得酿酒,吃喝历来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二是受中国礼仪之邦的影响,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把人情往来、人际关系看得很重,领导视察要请吃,工作检查要请吃,朋友相聚要请吃;三是受公款吃喝不违法的影响,从上到下,从城市到乡村,普遍存在着“一不贪污、二不受贿,吃点喝点算不了什么”的错误认识。 —制度严重缺陷。在以往的治理公款吃喝风中,曾经提出过“四菜一汤”,结果鱼翅、鲍鱼、5只鸡、10条鱼可以弄成一道菜;曾有地方立法规定一次性餐饮消费超过300元以上要征税,结果吃了3000元,怎么办?很简单,就是把3000元化整为零,开成12个250;甚至有的领导酒足饭饱后跑去洗桑拿泡妞,拿回餐饮消费票据,大笔一挥,公家报销。这些年来,尽管各地对接待费进行了许多改革,也还是不尽人意。比如2005年5月5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在《亮出你公款吃喝的菜单》一文中介绍了中部某市尝试公务接待改革,对公务接待费实行量化定额管理,即“分档定标,指标到人,节约有奖,超支自负。”按照该市的规定,市四套班子正职领导每年4万,副职每年2.5万。节约部分的20%奖励单位领导,30%奖励另外的班子成员,50%奖励工作人员。无意之中,接待费改革又成了国家公务员的福利。 说一千道一万,公款吃喝到底能不能彻底根治,关键在于认识,关键在于态度,关键在于勇气。

四、药方:关于公款吃喝的根治药方。

要彻底根治公款吃喝,就必须像医生给病人治病一样,对症下药。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的政府是代表人民群众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珍惜人民群众的财产,有效地使用人民群众创制的税收,这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属性所决定的。在我们的国家里,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干部服务,虽然职业不同,工种不同,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在国家机关工作的工作人员没有任何理由以公务活动的名义,动用公款下级接待上级、甲单位接待乙单位、自己人接待自己人。

根据上述的分析,本人认为彻底根治公款吃喝最有效的药方就是两个字:取缔!具体设想如下:

—把公款吃喝当作犯罪来认识。无论是谁,到公家单位偷100员去吃馆店,他是犯罪,而大大方方地从公家单位去拿个几千几万去吃馆店,怎么又不算犯罪呢?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毛泽东同志的教导,把公款吃喝视同贪污、视同浪费、视同犯罪,参与公款吃喝等于参与犯罪,从主观上、思想上解决认识问题,自觉地与公款吃喝划清界线。

—强制推行零接待。由中央、国务院正式下文,明确规定全国机关(即吃财政饭的单位)从某月某日起停止公款接待,禁止报销餐饮消费票据,让公款消费成为历史。

—公务活动按相关规定办理。开会,按会议标准用餐;出差,按规定领取出差补贴;下乡,按规定领取下乡补贴。而且这些规定标准必须由国家统一制定颁布,不得由各地自行制定标准。也就是说从今以后,公务人员无论走到哪里,吃多吃少,吃好吃坏,要不要喝酒,喝什么酒,统统是个人消费行为,不论是本单位还是接洽单位都不得为其埋单。从中央到地方,从部长到科长,一视同仁。

—严肃政治纪律和财经纪律。在全国机关全面推行零接待以后,谁要是再巧立名目、变相公款吃喝,一经查实,对参与吃喝的人员,对签字同意报销的领导,对弄虚作假的财会人员,要一一给予严肃处理,比如通报、降职、辞职、“吃一罚十”等等。 —外事活动按国际惯例办。

当然,有关国家外事活动,我们还得参照国际惯例来办。 在这里,我想起了,“西柏坡精神巡回展”中的两段话:

第一段是一首平山民谣:“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第二段是毛泽东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讲的一段话:“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我的总结语:彻底根治公款吃喝问题,说难也难,建国以来为了管住干部公款吃喝先后下发了500多个文件,直到现在还没有管住这张嘴,你说难不难?说不难也不难,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三座大山都被推翻了,贫穷落后的局面都被改变了,没有任何困难是不能克服的,难道我们还会管不住一张嘴巴?我完全相信,只要中央下大决心,只要中央一刀切,全国党政机关一律实行零接待,从中央做起,从省部级领导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这场战役我们一定会赢的。

第12篇:根治公款吃喝的几点思考

如何根治“公款吃喝”的几点思考

“公款吃喝”是公款消费的形式之一,一年中,用于公款吃喝的财政开支到底有多少呢?据2006年3月17日《学习时报》彼露,2004年全国公车消费财政资金4085亿元,全国一年的公款吃喝消费在2000亿以上,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每年公费出国的财政开支为3000亿元,以上三项被称之为“三公消费”,共计开支高达9000亿元。任其一项“公款消费”居然都超出了举世瞩目“三峡工程”总投资,不得不引人深入思考。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部门相继出台“红头文件”,三令五申,规定接待标准,反对铺张浪费,欲以规范“公款吃喝”问题,但收效甚微。现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提出在刑法中设立“挥霍浪费罪”的建议,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的讨论,笔者以为,即使立法,也只是多一条司法途径的方法而已,与“红头文件”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如何有效根治“公款吃喝”问题,本文对“公款吃喝”产生的主要原因、社会危害性及解决办法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究。

一、“公款吃喝”盛行的主要原因

“公款吃喝”蔓延成风,既有个人原因,又有环境因素;既有现实条件,又有制度留下的空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接待来客,不得不吃。接待上级领导或兄弟单位来客,是引诱公款吃喝成风的主要原因。对一个单位来说,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和兄弟单位之间学习考察是不可避免的,有来客就必然有接待,就接待就必然有吃喝,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制度所允许的。既然制度所允许的,中国又是一个传统好客的民族,不设宴款待于“礼”和“理”都说不过去,所以,有来客吃喝是免不了也推不掉的。一个单位犹似一个家庭,即使再穷,甚至连工资津贴都发不出来,但是有客来了,必须设宴款待,而且要像模像样,不能太寒酸。吃喝本身倒在其次,关键是吃与不吃、吃得好与不好。接待上级领导,是体现下属对领导、下级单位对上级单位是否欢迎,是否尊敬,甚至反映了对某项工作的态度,按照我们现行体制,下级单位的工作成绩由上级评价,下级干部的政治前途由上级掌握,上级部门掌握着 1 各种行政资源、各种财政补贴、专项资金等等,有上级单位来客,设宴款待,又不用个人陶腰包,何乐而不为呢?接待兄弟单位来访,同样也要盛情款待,如果接待不周,有何脸面下次回访。设宴款待,一旦成了“正常”的公务,“蔓延成风”就不足为怪了。

2、制度缺陷,想吃就吃。公款吃喝在世界各国中是十分少见的。在俄罗斯,一位政府官员如果想用公款请别人吃饭,严格而繁杂的报销手续会让他望而却步;在欧美和日本,政府官员在公款消费问题上更是如履薄冰,因为媒体和民众一直在密切监督着他们;在印度,很多政府公务员根本没有公款吃喝的概念。而在我们中国,公款吃喝则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并不是我们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可以肯定的是,从中央到地方,每个政府机关部门都制订了有关公款吃喝等方面相关的接待制度,也规定着相应接待标准和有关措施,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制度的刚性不足,灵活性太强,可控性太差,招待体制过于随意,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等。在我国,招待费用是被列入财政预算的,堂而皇之,合理合法。公款吃喝是自己消费,财政付帐,缺乏勤俭节约的激励机制,助长了奢侈浪费之风。一些领导认定“接待无小事”、“千好万好不如接待好”,只要把接待工作做好了,其他工作一好百好,逐渐形成了“想吃就吃”和“不想吃也要吃”的接待体制。另外,这种被认为“不违法”的公款挥霍,花钱再多,领导干部也不必承担责任。

3、监管乏力,吃了白吃。多年来,为遏制公款吃喝风,有关方面不知下发过多少“不准”,制定过多少“严禁”,却收效甚微,禁而不止。一是制度执行不力。我们目前的财务制度对公款吃喝也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有所限制。财政部1998年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中明文规定:“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但实际执行的情况是,几乎没有一家单位未超过这一标准,有的单位的招待费用甚至超过了当年公务费支出的20%。二是缺乏有效监管。监督乏力是导致公务接待中大量违纪违规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①人大监督缺位。在预算审议和批准过程中,快速的“一揽子批准”使人大代表们集中关注于几个大层面的主要问题,而缺乏对 2 预算报告内容包括公务接待费的深入分析和讨论。预算执行监督方面,人大所发挥的实际作用也有限,面对公款吃喝费用不断创造新高也没有太多办法。②行政监督乏力。由于公务接待的主体是领导干部和其他公务人员,加之信息和权力的不对称使公务接待中的问题带有一定的隐蔽性,难于界定和发现,易形成“上级不好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局面,特别是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更是如此。③社会监督疲软。在发达国家,对公务消费的监督,媒体和公众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无所不在的媒体几乎是拿着放大镜在挑公务人员特别是高级公务人员公务消费方面的“毛病”,而一旦被媒体曝光或被公众举报,往往引发强大的舆论压力和相应的法律与行政制裁。但在我们中国,媒体等社会监督力量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三是打击力度不够。现有的法规制度,对于公款大吃大喝等行为没有真正有效的惩罚规定。

二、“公款吃喝”造成的社会危害

1、浪费严重。按照《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关数据: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由此数据可知,普通老百姓的远没有达到“想吃就吃”的富裕生活水平。但公款吃喝则不然,不用个人掏腰包,往往讲排场,摆阔气,饭桌上两包烟是少不掉的,酒要点最好的,“一包烟一月粮,一瓶酒一头猪,一顿饭一头牛”已是普遍现象,一餐饭千儿八百还算是节俭的。有钱的单位吃得潇洒喝得痛快;没钱的单位不甘示弱,挤占办公经费吃、赊着吃,甚至打白条也要吃。据新华社2004年10月31日电:“国家级贫困县宁夏某县100多家党政机关单位和部门,在当地一家“新月楼”餐馆欠账吃喝,历时10余年,吃喝白条竟达5000多张,拖欠金额达80多万元。“新月楼”不堪重负,忍无可忍的餐馆老板一纸诉状把拖欠大户同心县发展计划与经济贸易局告上法庭”。公款吃喝,不仅严重浪费纳税人上缴的财政税收,而且也严重浪费了珍贵的粮食资源。

2、败坏作风。“吃喝风,吃喝风,败坏了政府威信,喝坏了党风”,这是老百姓对当前公款吃喝问题的讽刺。公款吃喝由来已久,至今已成蔓延之势,如不及时采取断然措施,对这种愈演愈烈的吃喝风听之任之,我们国家迟早有被吃完 3 的那一天,这绝非危言耸听。正如老百姓所言,会吃坏党风、喝痛民心、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给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带来不可低估的危害,此风不刹,贻害无穷。公款吃喝并非人人机会均等,一方面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应接不暇,烦不胜烦;另一方面一般干部却少有机会参与公款吃喝,往往造成一些干部职工心理失衡,有的变着法子索吃索喝。有些部门,往往来客者只有两、三个人,吃喝时竟叫来

七、八个人,有时甚至是两、三桌人,他们自己定餐馆,点好菜,喝好酒,拿好烟,酒足饭饱之后还要“活动活动”。还有的,不仅喝出了将军肚,喝出了“三高”,更有甚者在酒桌上献出的宝贵的生命。如《武汉晨报》 7月14日报道,2009年7月13日下午,武汉市新洲区水务局47岁的副局长金国庆在陪客吃饭过程中,因饮酒过量导致心脏病突发死亡。14日,新洲区纪检监察局党风室副主任称金国庆饮酒过量身亡一事是否涉及用公款消费等问题,区纪检部门已启动程序介入调查。如此吃喝,党风形象何在?

3、滋生腐败。一是吃喝成风本身就是严重的腐败行为。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对犯贪污罪的行为作了具体处罚规定:其中“个人不满五万元的,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是一般情况下有罪量刑的最低标准,换句话说,只要“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就是犯罪的行为。用公款大吃大喝,其表现为侵占公款用于个人享受,其实质就是贪污行为,当然也是严重的腐败行为;二是导致了工作作风的腐败。当前,社会上形成的一种不良风气, 即办什么事,只要通过事前或事后吃喝送礼等手段协调,就会办得顺利。争项目,要资金,必须宴请实权人物,才能“酒”到渠成;迎接检查,只须好酒好菜热情招待,就多半会“酒杯一端,政策放宽”,顺利过关;争位子,要“乌纱”,更要经常联系领导,增进感情;拉选票,买人心,拉帮结派,吃吃喝喝更是最佳选择。二是以“吃喝”为形式中饱私囊。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直接从餐馆拿回扣、收好处;一些不便于上账的娱乐活动项目等以招待的形式报销;报假账侵占公款,等等。

三、改革“公款吃喝”招待体制的几点建议

如何制止公款吃喝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向全国人大党委会提交了《关于遏制过度应酬、公款吃喝的建议》,更是 4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其中建议:“过度的公款吃喝者,侵占和浪费了社会财产,应当通过立法定罪,建议修改刑法,设立‘挥霍浪费罪’”,更是讨论的焦点。笔者以为,公款吃喝理应制止,但欲以立法形式,设立“挥霍浪费罪”来制止公款吃喝问题,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具操作性,纯粹是属于多此一举,似有画蛇添足之嫌,理由有三:一是《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已对犯贪污罪的行为作了具体处罚规定,且在司法实践中已有实例,如浙江舟山一法院对当地一名卫生院长公款吃喝44万元,就是以贪污罪处罚的;二是若是以“挥霍浪费罪”理治公款吃喝问题,不具操作性,同样是招待,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超出标准1.00元就是“挥霍浪费罪”,还是超出标准5000.00元才是“挥霍浪费罪”?事实上,只要超出标准,1.00元与5000.00元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确定超出5000.00元才是“挥霍浪费罪”,那么,超出标准4999.00元呢,如何界定?三是造成“公款吃喝”问题,不是缺少法律,也不是没有制度,而是没有更好的方法、没有更强的决心、没有更有效的措施。那么以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公款吃喝”问题呢?笔者认为,别把事情想得太复杂,只要切断“公款吃喝”途径,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一)取消“招待费”,切断“公款吃喝”产生问题的途径。有了“招待费”这一个项目,就好比有一块“禁地”,人们是不能随便进入的,但为了能让“有条件的人们”进入“禁地”,在进入“禁地”的通道上设置了一个关口,并告示:“凡是有条件进入‘禁地’的人们,只要有‘理由’,皆可入内”,所谓的“理由”,即便是“我想进去看看”也是成立的,所谓的“关口”形同虚设,对于那些“没条件的人们”即使想进入看看,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禁地”所设的“关口”,好比我们的一些“制度”:来人检查要接待,争取项目要招待,学习取经要客气,招商引资要诚意,亲戚朋友要面子,等等,种种吃喝行为,都无需吃喝之人陶腰包,都有“招待费”可以解决,有这样好的“制度”,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有谁会说不好呢?皆大欢喜。如果取消了能进入“禁地”的“关口”,所有进入“禁地”的人们皆要受到惩罚,有谁还会冒党纪、政纪、国法制裁的风险而偷入“禁地”呢?

(二)解决因工作关系的吃饭问题。公事总要有人干的,吃饭总是要解决的,做事的人总不能吃亏的。所以,要解决工作和吃饭问题,一般要掌握以下几条:

1、所有涉及与吃饭有关的工作事务,其经费开支都由组织者或牵头的单位承担,其他参与者或工作事务的对象不得有任何支出,其目的是便于同级财政、审计等部门实施监督;

2、核定标准,实行补贴包干制。在现行执行的制度政策中,既有出差的补贴,又有招待的制度,是及不合理的:一些确因工作需要出差的人员,如果他没有相关单位部门的招待,其出差补贴不够快餐的标准,而另一些有关系、有职权的人员,不论有事没事,既有山珍海味、五粮茅台的大吃大喝,还名正言顺的报销补贴。因此,对不同类型的工作事务,应作出具体的标准,实行包干,统一核算或领取核定补贴,不产生任何餐费等形式的报销。其补贴标准,笔者认为,至少应达到当地生活的中等水平,比如:出差地住宿的饭店宾馆自助餐80元,那么,出差该地的标准至少每餐应有80元补贴,而不能让做事的人吃不好饭;

3、涉及一些具体项目,应有明确的规定:一是会议经费支出,上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至乡镇街道工作会议,按照会议层次、规模、时间,规定具体的人均经费标准,包括会议场地费、住宿费、伙食费等,全部由组织者负责,与会人员只负责来回路途的费用支出,不支付任何会议有关的其他费用,同时也不得在本单位报销会议期间的伙食补贴等;二是上级部门对下级单位的检查、指导、考核等工作,有关费用支出,包括吃饭,全部由派出单位自行安排,被检查、指导、考核的单位不得有任何费用支出的项目;三是向上级部门汇报、相互之间考察学习、外调等,其费用均由本单位负责;四是下级邀请上级部门、专家的业务指导、讲座等,由邀请单位负责安排,受邀人员只负责来回路途费用支出;五是外宾接待,既要尊重国际贯例、又要适合我同同情,规定接待标准,记账科目单列,并公开费用开支的祥情,内容包括:来宾的身份、人数、陪同人员、餐费金额等。

(三)改革“公款吃喝”招待体制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1、要制定一个操作性强并能执行的制度。出台一个制度非常简单,但是,为了解决“公款吃喝”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十几年了,不仅没解决,而且其问题越来越严 6 重,充分说其问题并不简单。所以,在出台酝酿制度过程中,首先向上下各级部门、社会各级人氏广泛征求意见,完善内容,让新的制度在征求意见中深入人心,并制定出合理又可操作性的制度,不让善于取巧之人有机可乘,果若如此,执行起来才不会有所偏差。

2、加强教育,改变观念。中国人好客,是一个根深蒂固传统观念,加之官本思想,不让有条件的人用公款请额吃饭,真的一下子会不习惯、适应不了,因此,在宣传教育中,一要讲清楚公款吃喝给党、给国家、给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性;二要讲清公款吃喝浪费的严重性,落后地区人民生活的艰难性;三要讲清大吃大喝给干部身体造成的巨大损害;四要讲清改革“公款吃喝”可以减轻一些错纵复杂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3、领导带头,方能成效。“公款吃喝”招待体制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事,它需要全国统一的政策、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行动才能行得通。而领导带头执行是非常关键的,如果领导不执行,下属单位不执行都不行。只有领导带头执行了,下属胆子再大也不敢造次,所以,高级领导的身体力行显得犹为重要。

4、严肃执纪,决不手软。取消了“公款吃喝”招待体制的费用支出财务制度,就没有了可用餐费发票记账的科目,那么执行财经纪律就会容易得多:一是核对一下出差项目和补贴标准,看有没有超过标准入账;二是查对有没有用餐费发票在其他科目报销;三是凡是用“公款”报销吃喝费用的,一律以贪污行为论处。

5、完善财务体制,公开费用支出。从易到难,逐步公开费用支出,直至所有能公开的费用全部公开。公开的形式能让普通老百姓看得到,公开的具体以每张原始单据为准,让老百姓一看就能明白,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改革“公款吃喝”招待体制,是民心所向,是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解决吃喝问题的重点在基层,但能否成功的关键却在上级机关部门和领导。为了树立良好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我们有理由充分相信,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一定会充满改革现行“公款吃喝”招待体制的决心!

第13篇:岂能把公款吃喝当“内需”?

岂能把公款吃喝当“内需”?

中央提出“八项规定”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深受群众欢迎的,目前成果喜人。

其连锁反应是:停在高档楼堂馆所的公车少了,站在这些场合门前说醉话和剔牙的官员少了,捎带脚连茅台等天价烟酒和高档茶叶都出现了身价暴跌的景象。

一个服从中央、敬畏人民的政府正在显露出新的风貌,无疑值得称道。

但谁料有如下令人震惊的声音从官场传来:官员们不替人民吃喝,内需堪忧。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出口和投资保持了23.6%、21.2%的两位数增长,但是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增速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3%。其中,餐饮业收入增速仅为8.4%,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甚至下降了3.3%。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商务部2月份的一个例行发布会上介绍说,据抽样调查,高档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北京大概下降了35%,上海市下降超过20%,宁波市下降也差不多30%左右。

一些大吃大喝成性的官员私下里从臊眉耷眼变得理直气壮起来,甚至扬言:不能抹杀公款吃喝的另类贡献。

这个逻辑和前些年流行的“适度腐败有利于经济增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整治公款吃喝可能会让消费和内需受到一定影响。但别忘了,政府部门靠国家财政供养,是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在现代法治社会,其任何开支都要服从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都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高端餐饮财富的支柱之一公款消费显然与之背道而驰,不仅成本高昂,且不可持续,如果再缺乏约束和监管,还会败坏社会风气,成为腐败滋生的可怕温床。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近年来公款大吃大喝现象屡禁不止,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其规模、范围和程度已经到了不得不严加整治的地步。有学者估计,全国三公消费总额已达到9000亿元,相当于2012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0%。每年喝掉的高档名酒就相当于一个西湖。

如此饕餮不仅民怨沸腾,其实也成为官员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曾经流行过这样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段子:“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的老婆背靠背,老婆告到纪检委,纪检委说:该喝不喝也不对。”

结合不少基层官员因为陪酒光荣成为烈士的奇闻,说明大吃大喝不仅戕害自己身体,还会因忙于应酬接待上级领导牵扯太多精力,影响正常工作。

不过,即使中央三令五申,公众群情激奋,社会危害巨大,但仍有官员顶风作案,试图暗度陈仓,继续糟践民脂民膏。

《人民日报》报道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发区的鸿翔路一带,由于高档饭店扎堆,被称为“吃喝一条街”。春节前后,在相关政策影响下,这里清静了不少。但最近记者观察发现,这里车水马龙,各大饭店门前停满车辆,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现象又有抬头。

另外,据港媒披露,在福建一带,官员公款吃喝已经转入地下——私人会所和内部食堂和农家院,装修接待条件不亚于五星级酒店,还能洗桑拿。官员们说:“只要躲开媒体和百姓,上级不会把我们怎么样”。

出现这样的回潮,一方面提醒纪检督察部门加大日常监督问责力度——毕竟在当下行政管理体制下,党政监督还是反腐主渠道,必须在特定历史时期真正肩负起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另外还要尽可能为社会监督铺路搭桥,形成体制内外遏制公款吃喝的联动机制。

更重要的是,要构筑遏制公款吃喝风的长效机制,还有赖于精兵简政,实现依法行政,推动权力运行公开,落实李克强总理关于公开预算账本的要求——以百姓能看懂的方式公示,从源头上刹住公款吃喝风。

中国不需要公款吃喝带来的有毒内需,而需要政府自我约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带来的公正社会秩序。只要政府能廉洁高效,厘清权力和市场边界,真心为人民服务,着力构建公众正常收入机制和牢固的安全网,经济快速健康增长何愁?中国内需何愁?

第14篇:治理公款吃喝之浅见(征文)

“庆祝建党90周年,我与廉洁同行”征文

治理公款吃喝之浅见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的公款吃喝在近二十年来逐年大幅度增长:1990年400亿元,1992年超过800亿元,1994 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2年达2000亿,2003年上升到3000亿元左右,而到了2005年公款吃喝竟然达到6000亿,公款吃喝越来越严重。如汕尾市烟草局,在2010年“业务与财务公开”栏显示,当年3月份该局业务招待费达206万元,4月份微微“下滑”至196.42万元。仅仅是2010年,1万元以上的“大额招待”至少有400次以上,全年平均每天吃喝1次多,最高的一次消费8万多元。此外,在汕尾市烟草局的单位食堂“厨房接待”,花费比市场上的高档酒楼还高得离谱,一次接待费用三四万元的屡见不鲜,甚至有过一天吃掉13万多元的纪录。又如江苏省海门市审计局在一次公务接待中,一共两天两夜行程,竟然出动了24名公务人员陪同15名来客,工作交流不到4小时,其余时间都是吃喝玩乐,消费不下10万元。

公款吃喝是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之一,多年来,党和政府曾多次下达文件杜绝用公款大吃大喝,但总是屡禁不止,甚至个别地区和单位、部门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不仅给国家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侵蚀着我党的健康肌体,大大损害了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这些公款吃喝主要有以下六种表现形式:

一是迎奉上级,谓之“不得不吃”。为了得到上级的支持、帮助,或欲望某些事给予照顾,当上级领导来时,便摆上超标的宴席,大吃大喝。有的人目的不纯,为了讨好上级,以便能保住头上的“乌纱帽”和日后晋级晋职,头戴花翎,上级领导来时,殷勤“大方”地摆上一桌,以表忠心。加上有些上级部门的“要员”专吃这一套,致使这种阿谀迎奉之风在宴席餐桌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1 二是业务往来,谓之“不请不行”。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企事业和商贸经营单位。一些人借业务往来之名,打着业务洽谈、展销定货的旗号,不管有无必要,必定以宴相待,且标准远远超出正常范围,有的宴席吃“金”喝“银”,一掷数万,挥霍浪费的名目和款数在世界吉尼斯大全中也找不到先例。

三是检查工作,谓之“视酒而定”。目前各种形式和名目的检查和评比、验收活动在中国已经形成一种“特色”,也成为了上级检查指导工作的一种形式。这些“上级领导”“带着嘴”到所属单位指导工作,下属单位只能恭维应酬。群众对这种形式的检查、评比和验收活动极为反感,称这样的检查验收团“宴收团”,他们验收的标准首先是“酒宴标准”。如果酒宴标准到位,则其他工作达标过关,否则“提出问题”,“责令整改”。

四是求人替人办事,谓之“请吃在理”。这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是采取正当途径,而是把“有用之人”请来大吃大喝,尔后再“办事”。他们深刻理解“酒标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举可以可以”的含义,已经把“搓一顿”当成“事成”的代名词。而当别人有求于己的时候,自然也不会“便宜”了对方。当然,这笔款项也找各种代名词由公款报销了。

五是老友重逢,谓之“互相宴请”。老同学、老战友、老同事重逢相遇,而各自都“事业”有成。为了“重叙旧情”,“表达心意”,也是为了显示自己,即摆上一桌。待酒足饭饱分手之际,被请者也“不甘示弱”地提出“下次我作东”。个人了了情意,想法公家花钱。

六是人逢喜事,谓之“表示表示”。这种现象更为广泛:男婚女嫁、喜得贵子、应祝生日、乔迁新居、升学入职等等,甚至发展到病愈出院、官位升迁也要庆贺庆贺。以上这些虽说是自家的事情,大部分是自己花钱搞,但过了也影响风气。特别是个别有权势、有“头脑”的人,混水摸鱼,进行一番巧立名目的变化后也把它列入公款的账户。 上述几种公款吃喝是比较普遍的、常见的,这种“吃”的文化这几年从形 2 式到内容、从花样到档次可谓得到了“创新”和“拓展”,但由此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却少之又少。据《亚洲时报》报道,一直以来,政府官员公款吃喝者只有极个别“影响特别恶劣的”其职务会受到影响。

治理公款大吃大喝之风,须多管齐下,做到“预防、监督与惩处”相结合,使大吃大喝者在心理防线上始终保持不欲、不敢、不能的心态,从而减少甚至杜绝公款大吃大喝现象。

一是要抓好教育,立足治本,使其不欲。教育是转变观念,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思想的有效途径,也是治本的主要措施。因此,应注重抓好教育工作,组织党员干部特别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公款大吃大喝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通过教育澄清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使不正确的思想脱一层皮,换一次脑子打下烙印,真正把勤俭节约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各级党委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使一级为一级做好榜样。这是无声的命令,强有力的措施。如在制止大吃大喝中,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口号喊得再响,一量“上梁不正”,那么这个口号也就成了空的。如果一些上级到下级就餐,看到超标的丰盛宴席照吃不误,那么再讲不要大吃大喝谁能相信。相反,看到超标的宴席就严肃地明令禁止,当场给予批评纠正,甚至罢饭,然后追究责任,那么下级自然也就不愿再犯。因此,与其“空抓”不如“表率”。如果各级领导都作出了好样子,使招待不愿再搞大吃大喝,再搞就会把自己逼到尴尬境地。因此,一级真正为一级作出好样子,加上一级真正抓一级,大吃大喝、挥霍浪费的歪风一定会好转。

二是要强化监督,加大惩处,使其不敢。要防止大吃大喝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就必须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要对原有的监督制度不 3 断完善和充实,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对新拟定的监督制度,要规范、全面、配套,使之确实可行,易于操作。还要建立健全立体监督网络,形成纵向分级负责,横向分工负责,内外监督结合的网络,真正形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监督机制。特别要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给群众监督打开渠道,为群众监督开方便之门。达到大吃大喝一旦形成,信息即到,造成党内外人人监督的局面,把大吃大喝的坏风气淹没在群众监督的汪洋大海之中。在强化监督的同时,要加大惩处力度,对大吃大喝风气的姑息迁就,就等于放任自流,只能使大吃大喝现象愈演愈烈。只有对参与公款大吃大喝者严惩不贷,使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使“后车”深刻汲取“前车”的教训,有所成惧,不敢步“前车”后尘。

三是要遏制源头,完善制度,使其不能。财务管理不严格,是公款大吃大喝的方便之门。因此,我们要从源头上入手,严格控制餐费的报销。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彻底消灭各种“小金库”、账外账等等。如,有的单位在招待费报销上提出,必须在财务账上单独列支,票据背面必须签明被招待方人员、人数及姓名和招待的理由及陪客人员等等,从而,使不正当的吃喝没钱,报销没门。

第15篇:有一种公款吃喝叫做“家宴”

有一种公款吃喝叫做“家宴”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高档餐饮业集体遭遇“寒流”,“舌尖上的腐败”得到有效遏制。公车扎堆高档餐馆、酒楼的现象大为减少,很多官员也从繁重的接待应酬中解脱出来,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

但是,官场上“酒桌文化”盛行已久,“一纸禁令”难以解决所有问题。在多方的严密监督下,从高档酒店到内部食堂,从私人会所到培训中心,一些公款宴请玩起了“躲猫猫”。

本刊记者在基层采访了解到,当上级领导前来视察时,为避免公款吃喝之嫌,有些地方别出心裁,上演“私人请客、公家出钱”的把戏,将宴请转至民宅,举行隐蔽的“家宴”款待来客。

中部地区一名县级机关干部在城郊有一栋房产,因内部装修好,且周边较为清静,多次被县接待办选定为接待上级领导的“家宴”举办地。

这名官员说,纪检监察部门明察暗访,群众网络举报无孔不入,现在就是借几个胆子,公职人员也不敢到酒店大吃大喝;可“家宴”就不一样了,不仅“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而且不用担心被举报、被抓现行,上级领导一般也不会拒绝。

但是,这种表面上看似干部下乡吃“派饭”的“家宴”,却是另一种形式的公款吃喝。据知情人士透露,除了装修不如高档酒店外,吃的、喝的、抽的,样样不比高档酒店里的差。

视接待领导的级别,“家宴”档次也不一。若是重要领导前来,准备工作提前几星期就开始了。菜品必须有特色,一般都是周边各地的特色菜,而且原料绝对要正宗的。为了保证菜品新鲜,材料都是当天派专车去取。掌勺的厨师都是专门从大酒店请来的名厨,服务员也大多由接待办的工作人员客串,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不仅如此,来往接送的车辆都由个人“赞助”,且分批前往,人一送到,司机就连人带车立马“消失”;待宴席散后,各路司机再开车过来接人。如此轻轻地来,再悄悄地去,神不知鬼不觉。

一名地方官员在和记者闲聊时,也谈起了参加“家宴”的感受:原以为到同事家吃顿饭,最多也就是主妇多炒几个菜,弄点好酒,大家坐下来交流交流感情,没想到一上桌就傻了眼。名烟名酒不说,茶是“大红袍”或“金骏眉”,菜是野生甲鱼、穿山甲等一大桌的山珍,蔬菜是特供的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有机蔬菜。

“私密性好,没人打扰,好烟好酒好菜好茶上着,觥筹交错,无不尽情,啥问题在酒桌上都解决了!”这位官员说。

当然,为这种不计成本、刻意安排的“家宴”埋单的肯定不是“家宴”的主人,而是由相关部门一一采购,再在发票上做文章,以培训费、差旅费、住宿费等名目报销。“安排这种家宴一般都是由我们自己去市场采买,比到大酒店吃还真省不少钱呢!”该官员揶揄道。

一些基层群众认为,以前的公款吃喝多吃在明处,群众能举报,上级好查处,而现在的“家宴”腐败则居身密室,转入地下,线索难找,内情难知,证据难查。这样由明疽转为暗疮,治理起来不仅更难,而且成本更大。一名高档餐馆经理笑称:“花公款的现在不来我们店了,但还得用我的人(大厨)。私下交往,关系更近了!”

上级官员吃得辛苦,下级官员陪得辛苦。实际上很多官员并不喜欢大吃大喝,每天泡在酒桌上不仅喝坏了党风,也损害了健康。记者在采访中经常听到基层公职人员抱怨,一顿饭要转好多个场,喝了一肚子酒,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也下不了筷子。

为何公款大吃大喝难以根除呢?

一方面,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按官员级别定接待标准,这在官场上是约定俗成的,有的官员到基层调研时口口声声说不搞迎来送往、不要浪费,但如果下级官员真的简化接待形式、降低食宿标准,他又会觉得面子上受不了。

另一方面,官员级别越高权力越大监督越少,下级干部想干事、想升官,都需要上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不少地方“公务接待”就成了政治任务,大有不让领导满意誓不罢休的架势。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不能让权力入笼,不能用明规则代替潜规则,公款吃喝就会不断变换出新的花样。只有财政预算、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制度等相关改革不断深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釜底抽薪,铲除公款吃喝的土壤。(《半月谈》记者 沈洋)

警惕“舌尖腐败”的治理盲区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各地加大治理力度,群众反映强烈的吃喝腐败风气有了明显好转。但记者在一些地方采访发现,部分吃喝腐败现象悄悄转向豪华会所、民宅、机关食堂、酒堡等非酒店场所,“舌尖腐败”出现治理盲区。

“跟谁吃得小心,范围必须小;在哪儿吃要注意,地点得安全。”有的领导干部说,八项规定出台后,吃饭非常谨慎,一怕部门查,二怕被监督,特别是怕被人上网。但吃喝有的是地方,不一定非要到宾馆饭店。

记者日前在数省采访获悉,机关食堂正成为请客聚餐的重点场所,不仅请来星级饭店的厨师、服务员,饭菜等级标准也节节升高。江苏一家烟草系统的内部食堂工作人员反映,担心被曝光,很多部门都把聚餐、接待等活动放在餐厅。他们根据客户需求,新增加了龙虾等高档菜品,还提供五粮液等高档酒。“领导还给我们专门开会,强调保密纪律,不准向外透露客户任何信息。”

豪华会所渐成吃喝腐败的重点场所。“这种以会员制消费形式进行交际娱乐的特定高档场所,运行私密、隐蔽,在会所里消费的一些非公开化服务项目,无法被外界察觉,已异变成专为富商与个别干部交际生活的灰色空间。”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形形色色、功能不一的会所遍地开花,大多极为豪华奢侈。

为了让个别人吃得安静又安全,一些酒类销售点也成了某些人“品酒聊天”的好去处,品好茶,喝好酒,吃“独桌菜”,正成为一种吃喝风气。不仅如此,一些小区的民宅也成为饭局宝地。

石家庄裕华东路一高档小区居民向记者反映,他家对门租给了一位老板,总有男男女女前来就餐,每天一两桌,前来吃喝的不是干部就是老板。

为应对公款吃喝风下降带来的损失,一些宾馆饭店也在高端服务上打起了主意。记者在一家高档酒店参观了新开的“贵宾间”,客人只能从地库乘专用电梯直达房间,贵宾间设施齐全,除了豪华餐厅,还有不亚于五星宾馆的客房、KTV、洗浴、按摩房等。负责人介绍说,贵宾间与其他包间全部隔开“非常隐蔽”,外人根本无法进入。

一些干部群众担心,“旅游吃喝”今后可能会有所增长。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吕日周说,一些干部不在本地吃喝,去异地腐败,特别像云南、海南等旅游胜地,会成为他们新的腐败场所。

除了吃喝地点“暗度陈仓”,吃喝形式也与往年不同。据一些饭店和机关食堂等单位的服务员反映,不少饭局中,他们把茅台等好酒标签撕掉或是倒入普通酒瓶,然后再上桌,尽量做到“表面低调、内容不变”。

面对由明到暗的吃喝腐败,不少专家学者和干部群众建议及时研究填补“法律漏洞和监管空白”。

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陈光中、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等专家认为,无论公款吃喝转移到哪里,采取多隐秘的形式,最终还是要拿发票报销。财政预算不够严谨细化、对假账审计不力、公务接待长期缺乏标准和监督,是造成公款吃喝屡禁不绝的根源。九成受访者担心公款吃喝回潮

豪华饭店门庭冷落、刀鱼龙井价格跳水、白酒企业股价下跌„„连月来,新一届党中央和政府在公务接待问题上频频发狠话、出重拳,公款吃喝乱象得到明显治理。然而,近日媒体暗访发现,一些地方的吃喝一条街又热闹起来,公款吃喝大有回潮之势。

治理公款吃喝如何才能持久?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5842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怎么看一些地方公款吃喝回潮”的在线调查显示,52.0%的受访者对近期新一届党中央和政府治理公款吃喝的力度表示肯定。

但同时,91.4%的受访者担心公款吃喝之风大面积回潮,其中75.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担心”。要保证公款吃喝治理效果的持久性,71.6%的受访者首选“严格公款报销制度,禁止直接或变相报销吃喝款”。调查中,29.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身份是政府公职人员。

44.7%的人坦言身边的公款吃喝现象确有减少

对于新一届党中央和政府此番治理公款吃喝的效果,调查显示,有44.7%的受访者坦言,近来自己身边的公款吃喝现象确有减少,42.3%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显著减少,13.0%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普通受访者,接受调查的政府公职人员的感受更为明显。具体而言,接受调查的政府公职人员中,认为近来公款吃喝现象有明显减少的人占到了52.5%,而这一比例在普通受访者中为41.4%。

李言(化名)是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名公务员,他感觉,自去年年底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公款吃喝现象的确得到了明显的遏制。“以前经常要去参加一些公务接待、聚餐,现在这样的活动几乎没有了。前两天刚得知,就连每年一次的部门集体春游也被取消了。可见这次治理公款吃喝从上到下都是动真格了。”

对于此次中央治理公款吃喝的效果,家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退休国企干部王忠智有着切身感受。他告诉记者,以前每次去饭店吃饭,总能碰到很多公款吃喝的干部,最近几个月,已经很难见到这样的场景了,公款吃喝明显收敛了很多。

“虽然效果有了,但也仅限于收敛,而非根治。想要彻底治理,就必须在制度上下功夫。比如政府能不能从现在开始,限定每年用于公务接待的财政资金数目,然后硬性规定逐年减少的比例;再比如中央能否出台专门针对公款吃喝问题的相关规定,包括严格、刚性的惩罚措施等。”王忠智说。

著名“三公”问题研究专家、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央此番治理公款吃喝之所以会取得积极效果,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中央领导集体做好了表率,有着很强的带头与示范作用;其次,对于公款吃喝问题的处罚比较严厉,比如中纪委史无前例地在全国范围内通报了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最后,在治理过程中,公众监督特别是媒体监督比较到位,这有利于治理效果得到巩固。

90.4%的人表示公款吃喝回潮损害政府公信力 虽然中央治理公款吃喝的效果比较明显,但公众对于公款吃喝回潮的担心并没有消除。调查中,91.4%的受访者直言担心公款吃喝之风大面积回潮。90.4%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公款吃喝现象回潮,将会对政府公信力产生损害,其中78.9%的人表示损害将“非常大”。

在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王敬波教授看来,公众对于公款吃喝可能回潮的担心不无道理。公款吃喝的不正之风根深蒂固,简单的行政命令只能管得住一时,很难长久。

而且,我们现在许多治理公款吃喝的手段,具有很强的软约束特点。这种手段用得再多、再狠,只要根本的利益分配格局和潜规则不被改变,“上行下不效”或者“上行下假效”的问题就很难得到根治。

“任何雷声大雨点小的改革,毫无疑问都会损害政府公信力。如果此次治理不能彻底解决公款吃喝现象背后的制度性、结构性问题,就有可能对新一届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损害。”王敬波说。

竹立家表示,党的十八大之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将改进工作作风、反对权力腐败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政府在老百姓中的威信也得到了确实提升。而这种老百姓眼中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为未来5~10年更大层面改革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新一届政府想要保持并继续提升在老百姓中的威信,就必须对官僚主义、公款吃喝等问题给予持续高压,保证治理效果的持久性。”

调查显示,92.7%的受访者表示,公款吃喝治理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效果的持久性。 “当前公款吃喝治理已经到了关键时期,稍有放松就可能导致大范围回潮。”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教授龙太江表示,想要保住战斗成果并取得新胜利,就必须尽快完善治理公款吃喝的相关制度。

首先,应该改变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开拓公众参与监督的渠道,充分运用社会监督的力量,让个别地方政府阳奉阴违的行为无处遁形;其次,应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报销制度,不能让公款吃喝款直接或变向地被报销。

竹立家认为,公款吃喝之所以容易出现回潮,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当前公共财政不透明、预算缺乏硬约束。“想要彻底防止公款吃喝回潮,就必须管住官员手中的钱,通过加强人大监督、媒体网络监督等方式,让预算真正‘硬’起来。”

“从以往的治理经验来看,单纯依靠中央三令五申只能兴起一时的节约之风,运动式的治理难见实际效果,而且不可持续。”王敬波指出,公务接待的奢侈浪费之所以会成为顽症,背后的原因在于行政权力的无序行使。资金、资源、项目等公共事务,个人升迁等私人利益都在公务接待中解决,于是公务接待的规格越来越高、开支越来越大。

因此,想要彻底治理公款吃喝问题,建设节约高效的政府,就必须从加快行政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权力等深层次问题入手。调查中,要保证公款吃喝治理效果的持久性,受访者首选“严格公款报销制度,禁止直接或变相报销吃喝款”(71.6%),排在第二位的是“将公务接待上的腐败与浪费行为立法论罪”(71.2%),第三是“严惩在公款吃喝问题上顶风作案者”(67.2%)。

其他依次是:“公布详细的公务接待账目”(60.6%),“设立专门渠道,接受公众举报监督”(54.7%),“建立政府公务接待预决算公开制度”(53.3%),“确定并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50.4%),“运用公务消费卡等技术性手段”(24.6%)等

第16篇:为公款吃喝被认定为

为公款吃喝被认定为“贪污”叫好

浙江省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最近以贪污罪、受贿罪,两罪并罚一审判处岱山县高亭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傅平洪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5万元。他用公款吃喝玩乐的44万余元也被法院全额认定为贪污款。

法院查明,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期间,傅平洪先后利用担任长涂中心卫生院、高亭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的职务便利,单独或伙同他人采用虚开、多开发票的方法,侵吞单位公款共计44万余元,用于支付个人餐费等开支。同时,法院还查明,2003年至2005年,傅平洪先后利用担任东沙镇卫生院、长涂中心卫生院、高亭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的职务便利,在药品采购过程中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药商回扣共计28万余元。

傅平洪在法庭上对检察机关指控自己收受28万余元回扣是受贿并无多少异议,但对贪污罪的指控部分反复辩解,称单位每年公务招待费用预算只有几万元,不够用,所以才另外想办法。他认为:“公款吃喝不能算犯罪,最多是违纪行为。”但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傅平洪身为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多次伙同他人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公款吃喝玩乐,数额特别巨大,应以贪污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据此,法院以贪污罪、受贿罪并罚,作出上述一审判决。

好。因为,多少年以来我国人们的传统意识里,都存在着“只要不向自己的腰包里装钱,就是吃喝多少也没事儿”的思想误区,也有人调侃说“只吃不带,上级不怪;只花不拿,纪委不查”,还有人戏改 “吃吧喝吧不是罪,不进腰包无所谓”为歌词。于是乎,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出国旅游等公款消费现象盛行,屡禁不止,尤其是吃喝风大有愈燃愈烈之势。但对于“三公”歪风的查处,从上到下普遍存在失之以宽、失之以软的现象,要么按不正之风纠一纠了之,要么按违纪现象查一查结案,实在没法向群众交待了,大不了下个文件、发个通报以慰众人,均没有实质性的治理效果。反而,这些不痛不痒的治理手段,在某些程度上倒是助长了这些“三公”现象的滋长和蔓延。就拿公款吃喝来说,我们有的单位一年公款吃喝几百万,有的领导一顿饭就花去几万元,喝的是茅台、五粮液,抽的是中华、小熊猫,吃的是山珍海味。一个鲍鱼688元,一叫就是十几份,可这些老爷们都吃腻了,竟不屑一顾,一个都没吃,白白浪费了几千元,像这样的“大手笔”在公款“白痴”(吃)一族中屡见不鲜,浪费现象之严重,让美国、欧洲这些发达地区的人们也为之瞠目结舌。我们一年到底能吃喝多少钱,这些信息谁也掌握不了,有说2000亿的,也有说3000亿的,还有说更多的。就连最近公开了部门财政预算的广州,也没有列明“三公消费”的数目。可见这些问题在中国是见怪不怪了。

好在是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勇敢地扬起了法律的利剑,为我们开了用法律惩治公款吃喝腐败分子的先河。按贪污罪重惩这些大吃大喝的腐败分子,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这是中国人思想意识的进步,这也是法律的进步,不仅大快人心,还且于法有据。《刑法》第382条明确规定:“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大吃大喝、用职权挥霍公款的腐败分子,同时具备了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等几个要件,这些人借为“公”之名行为“私”之实,其行为与明目张胆贪污公款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公款吃喝等奢侈消费的实质就是挥霍公共财富,必然导致侵占挪用公款或权钱交易等违法乱纪问题。而且公款奢侈消费不仅仅是公共财政的大量浪费,还会带来党风政风的堕落,严重损害政府及党员干部形象。俗话说,“贪污浪费是最大犯罪”,但愿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岱山县高亭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傅平洪的判决,能引起各级执法者的高度关注,要依法以贪污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公款吃喝以贪污罪追责”的判例能成为常态;但愿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岱山县高亭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傅平洪的判决,能为那些将公款作为自己享乐“专用资金”的官员敲响警钟,让我们“三公”消费不再成为世界之最,把纳税人的血汗钱用到该用的地方。

第17篇:遏制公款吃喝要扎紧“制度篱笆”

遏制公款吃喝要扎紧“制度篱笆”

2013年01月26日 来源:新华网

在全社会倡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风潮之中,遏制公款吃喝无疑是民意所向的一个重点。管住“乱吃喝的嘴”和“乱签字的手”,制度建设尤其关键。

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严格而又切实可行的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保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是反对正常的公务开支,而是反对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借公务之名中饱私囊。“贪吃的嘴”屡屡突破正常开支的边界,滑向公众深恶痛绝的另一端,说明人们所期望的“制度篱笆”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制度篱笆”决口,重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有意地做选择、搞变通。比如近来媒体报道,某地一个处室就把用于吃喝的公款变通为4个打印机报账。当上级规定不能大吃大喝,一些地方就三天一小吃、五天一小喝;规定午餐时不得喝酒,就放到晚餐去喝;规定不让公款消费喝茅台,就变通为喝拉菲。如此种种变通,又如何不使“制度篱笆”形同虚设? 制度规定的失范失效,深层原因在于权力的骄纵。每一笔财政资金要花在什么地方、怎么花出去,现实中都有规定。但由于在实施过程中,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突破相关规定的行为常常不被众人知晓,知晓者又常常是不当得利的共同体,这就使得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屡禁不绝,甚至在一些领域愈演愈烈。

狠刹用公款吃喝歪风,完善“制度篱笆”,关键在于约束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限定其活动边界,让其没机会染指不当利益,也没机会搞变通。应加大公款开销的审计力度,完善监督问责机制,管好“一把手”,约束“一支笔”,发现漏洞及时堵住,出现问题立即追查,该检讨的不掩盖,该问责的不袒护,真正形成让人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制度屏障。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遏制用公款吃喝歪风,政务公开还需加速。当每一笔财政资金的去向都能及时广泛地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一些人自会断了滥用权力的念头。

第18篇:单位内部食堂公款吃喝自查自纠报告

关于严禁在单位内部食堂违规公款吃喝奢侈浪费自查

情况的汇报

集团公司纪委:

根据《中共济宁市纪委关于严禁在单位内部食堂违规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的通知》(济纪发[2016]8号)文件精神,近期我矿围绕违规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问题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矿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接到通知后立即成立了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由纪委书记亲自组织,召集矿办、企管、财务、审计、后勤、政工、工会负责人进一步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研究制定自查方案,分三个组对照《通知》中的九个方面的整治重点逐项开展自查工作。

二、自查自纠情况

1、制度建设方面。安居煤矿在保证生产经营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下,严格按照上级各项文件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先后制定了《安居煤矿煤矿招待管理规定》、《安居煤矿内部食堂招待管理规定》。规定了发生业务招待时从申请、批准、招待标准、结账的整个流程,制度符合我矿实际情况和上级的有关规定。

2、招待流程方面。对财务凭证进行了审核,每样凭证都能够按照规定经过相关人员的签字审批。每次的招待业务完全能够按照制度规定的流程执行,需要接待的部门填写用餐申请单,注明招待的业务单位,并经分管领导签字,送交到矿长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签字同意后依据招待管理规定签批招待标准,食堂根据批准的用餐申请单进行准备,就餐完毕后食堂根据消费情况出具消费明细并由陪餐人员签字确认。从凭证上可以反映出每次招待的标准都严格执行《安居煤矿内部食堂招待管理规定》,没有超标准接待和提供高档菜肴、香烟、酒水的问题;所有的招待都是有业务往来的需要,没有接待私人亲属和朋友的现象;所有的支出性业务都是正常食材的采购支出,没有发现以内部食堂为载体违规发放福利的现象;没有采购高档菜品、酒水和香烟的现象。

3、干部职工就餐方面。查看了干部职工就餐充卡充值和消费明细,食堂内部职工就餐费每月统一从工资中扣除,其余干部职工就餐费一律到充值管理部门进行充值,每次就餐都进行打卡消费,没有不按照规定标准缴纳伙食费的现象。

经过自查,我矿未出现在内部食堂违规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现象。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纪委的要求,牢固树立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思想观念,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中共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居煤矿委员会

2016年4月6日

第19篇:开展整治潜入地下公款吃喝工作总结

开展整治潜入地下公款吃喝工作的总结

近期,我校根据教育局下发的《开展整治潜入地下公款吃喝的工作通知》文件通知精神,开展关于公款吃喝的专项整治工作。并结合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开展整治和教育工作。学校严格按照此文件和中央“八项规定”的指示精神和规定,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宣传学习,现对开展此项工作以来进行自查并进行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自中央了出台“八项规定”以下,此项工作得到校领导班子重视。作风建设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工一项作风教育,更是一项师德的教育。作为教师,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理应作为师表作为楷模,做好表率。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师表形象正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在规定出台以来,学校加强学习,在大小会议上组织进行宣传学习。利用教师大会上进行学习、利用党员组织生活中进行学习、利用日常工作中进行对照学习。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在校长为领导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上级下发的文件、通知。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剖析,加强学习的效果。近期,上级教育局 下发《开展整治潜入地下公款吃喝的工作通知》,学校成立以行政班子为首的学习小组,全体行政进行认真学习,特别是克服麻弊思想,不走形式,要将上级的精神要求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认真对待、认真领悟并且认真进行落实。 学校全体教师在校长和行政们的带领下,进行认真学习,校长并对全体教师提出要求严格厉行节约,严格遵守廉洁的要求。

二、加强领导、落实管理

为彻实开展整治潜入地下公款吃喝的工作通知精神,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以校长为组长,以行政班子为成员,纪检委员落实监督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工作合力扎实推进通知精神,开展治理工作。通过工会组织教师进行落实,工会小组进行宣传教育,严格执行。开展工会活动不能组织吃喝,不能变相以教育教学活动为由进行吃喝。教学教研不得以接待为由进行吃喝,教师活动应组织健康的有益身心的活动,利于教师健康和和利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开展自查、有效防范

不仅进行学习和加强管理,学校还开展自查工作。以纪检为主要人员对学校公款吃喝问题进行自查,对照此项文件要求精神,经过自查,我校不存在超标准接待,没有公款请客送礼,没有公款进行旅游参观餐饮住宿等。教师外出比赛或进行教学活动严格按规定标准执行,并报上级教育局进行报备,不存在公款吃喝行为。没有发放礼品礼物、没有发放个人消费品的行为。不存在违规发放津贴。

四、完善监督,落实措施

完善和监督,落实整治措施是有效开展整治工作的关键。因此,为开展好这项工作,学校制定相应的措施,建长效机制。

1、校务纪检对学校开展的教学活动、工会活动方案进行审查,彻实杜绝以教学活动为由进行变相公款吃喝。

2、加强财务管理落实监督,落实对外出差旅的管理,方案报备后才出行,回程结束并进行审查。支出实行计划管理,规范报批,实行财务公开。

3、

4、开展校园节约建设,厉行节约办公,营造勤俭节约风气。规范公务接待,一切从简。

2017.8

第20篇:转发157_公款吃喝猛于虎

班主任的话:当今中国的公款吃喝全世界第一,这个第一其他任何国家都夺不去,非中国莫属。中国老百姓不但要养活古今中外最庞大的党政官员队伍,还要为他们的大规模公款吃喝埋单,这些吃的喝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纳税钱呀!但一说到增加教育投资就没有钱。

公款吃喝猛于虎

作者: 王慈生 发布时间: 2009-02-04 14:15:49 中国是一个注重吃的国度。孔老夫子有言:“食色性也。”把饮食放在了人生和人性的第一位;并留下了诸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等等不少饮食格言。

有一位学者曾列举了中国人开怀大吃的种种“由头”曰:“婴儿下地,先吃红枣,三朝又吃,满月不在话下,以后是周岁,一年一度的小生日,十年一度的大生日。不仅活着吃,人死了也不放过。吃豆腐要从头七吃到七七,还有每年一次的阴寿,至于婚丧喜庆,送迎往来,也无不以吃开路,嘴巴是忙个不停的。如果统计一下费用,数目十分吓人。他的结论是,中国人是好吃的民族。

好吃就好吃吧,花的是自己的钱,钱来得正,吃得正,干别人何事!眼下,世界正闹金融危机,国内正在促内需,“好吃”对经济发展有利,套用某官员“买房就是爱国”的语式,“好吃就是爱国”,当下好吃好得很。

但是有一种“好吃”,即公款吃喝,不是好得很,而是坏得很。尽管公款吃喝“坏得很”,但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一些干部中却是香饽饽,因而引出了层出不究的“吃喝丑闻”:

——强制吃喝。湖南省衡南县委办下红头文件要求各单位必须到指定的鑫泉宾馆“定额消费”,109个单位在一年内要消费170多万元,有关消费费用由县财政按季度代扣。(2003年4月10日《江南都市报》)

——吃喝有理。原天津市河东区劳动局副局长原晋津上任仅14个月,便吃喝玩乐挥霍公款50余万元;除去工作应酬之外,平均两天宴请一次,每次平均2000元以上。原晋津放言:“只要我不往口袋里装,不嫖女人,吃点喝点不算事。”(1998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天价饭局。在革命老区广东省陆丰市,一家名为“人民大厦”的餐厅因吃喝的高档次、超豪华,在当地甚至粤东一带赫赫有名。不单陆丰的单位来这里接待客人,连汕尾、汕头、潮州的一些领导也来这里用餐。“吃一顿饭得花多少钱?”“这可没个底,三千五千、三万五万都有,这里最高的一桌吃了15万元。”(新华社广州2004年7月11日电)

——吃喝官司。国家级贫困县宁夏同心县100多家党政机关单位和部门,在当地一家“新月楼”餐馆欠账吃喝,历时10余年,吃喝白条竟达5000多张,拖欠金额达80多万元。“新月楼”不堪重负,8月24日,忍无可忍的餐馆老板一纸诉状把拖欠大户同心县发展计划与经济贸易局告上法庭。据悉,从1992年以来,同心县各个单位部门的人纷纷到“新月楼”吃请,却极少有人付现钱,至今留下欠账的白条整整装满了一皮箱。(新华社2004年10月31日电)

——吃垮饭店。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在全县财政紧张、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一些部门靠打“白条”几乎吃遍了全县上档次的饭店。因为长期兑现不了现金,一些饭店只好攥着一把白条被迫关门。例如有个“新雅饭店”,与阳原县法院咫尺之遥,已经停业一年多。店主说,因为紧挨着法院,一些法院干部频频光顾,吃完饭不给钱只打“白条”已是常事。从1998年开始,县法院就把他的饭店当成了食堂,总共吃了18万元之多,至今仍有12万元未归还,最后被迫关门。(2003年8月11日人民网)

——醉死立功。3月10日,信阳市新县人口计生委总支书记、主任郭世忠去世后第13天,群众的爆料犹如一声霹雳:郭世忠是在2月26日晚上应酬饮酒过度死亡的!郭世忠的去世在新县影响很大:2月27日凌晨去世,2月28日,县委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县政府追记郭世忠个人三等功,文件称:“郭世忠同志因连续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于2008年2月27日凌晨1时45分不幸去世,年仅46岁。”新县县委书记、县长等近400人参加了郭世忠的追悼会。(2008年3月12日《东楚晚报》) ——请客打人。四川省剑阁县人事局局长曹正直在县城城郊一家渔庄请客,与卖酒的大爷发生口角,当众给了大爷左脸一巴掌、右脸一巴掌。而剑阁县人事局办公室主任却表示:“曹局长主要还是想节约用钱,人事局花钱很紧张的,修房子等还有欠账。”(2008年10月31日中国法治监督网)

——殃及家属。1月11日下午,福建将乐县南口乡政府组织家属宴会,一位乡党委副书记的丈夫晚宴后,回家深度昏迷,数小时后在医院被宣布猝死。(2009年1月15日东南快报)

„„

公款吃喝猛于虎。公务接待在公务活动中不可避免,是行政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不少地方、部门,公务接待明显已经超出了“合理”范畴,成为一种不正之风,成为腐败的一种重要表现,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和中央的高度重视,已经到了非下大力气加以规范和改革不可的地步了。有资料显示,中国公款吃喝开支1989年为370亿元,1990年达到400亿元,1992年超过80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2年达2000亿,2004年为3700亿元,而到2005年公款吃喝竟然达到6000亿,是国防开支的3倍。这些数字尽管没有得到有关权威部门的确认,甚至遭到有关部门的否认,但人们从自身周边实际来感受,认为公务接待支出确实是惊人的。我们也可从一些地方公布的具体数据对此大体加以推算。如湖北襄樊市财政局、老河口市财政局课题组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2000年老河口市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达到1980万元,占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18%。百姓们讽刺为:吃喝风,吃喝风,败坏了政府威信,喝坏了党风。如果对这种愈演愈烈的吃喝风听之任之,不及时来它个当头棒喝的话,我们国家迟早有被吃完的那一天,这绝非危言耸听。

中国公款吃喝问题如此严重,他国呢?先看看美国。通常,美国国宴上菜不超过四道。第一道开胃食品小碟冷菜;然后上两道主菜,一道鱼、一道牛肉;下一道是甜食、水果、蛋糕、冰淇淋之类。酒一般也都国产的红、白葡萄酒和香槟酒。吃的方面与普通宴会并无两样。1985年,美国总统里根就是用这样的四道菜在白宫盛情宴请了我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再看看“礼仪之邦”的日本。每年4月中旬,日本首相都要在东京新宿御苑举行盛大的观樱会,邀请各界名流参加。人们可以一边观赏景色,一边交流寒喧。但吃的却非常简单。每人只配有一份简单的西式快餐或日式快餐。酒也只是啤酒和威士忌。这与老百姓平常吃的快餐差不多。在比利时,每次宴请各国首脑,只有三道菜:冷菜、主菜(肉、禽、鱼)、甜食。比利时国王在王宫里曾宴请过一位中国领导人,食谱是:第一道,色拉;第二道,牛肉和土豆煮青豆;第三道,冰淇淋。饮料也只是葡萄酒、矿泉水、咖啡。

外国的“公款吃喝”是否让我们的官员感到羞愧呢?

其实,反对公款吃喝,是我党的传统。从战争年代“红米饭、南瓜汤”,到困难时期毛泽东带头不吃肉,党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1950年2月,毛主席访苏回国,在哈尔滨暂停。市领导热情接待,席间一道道美味佳肴。毛主席眉头紧锁,但当时有借道回国的越共领导人胡志明在场,毛主席没有当场发作。事后,对负责接待的领导提出严肃批评,他说:“我们国家还很穷,不能浪费,不能搞大肉大鱼、山珍海味,吃米饭和蔬菜就可以。”大家此时才明白毛主席在席间吃得很少的原因。毛泽东同志从不宴请党内同志,从不与党内其他同志在一起吃吃喝喝。毛泽东就请过民主人士的客,也请过劳动模范的客。但毛泽东请客,费用全是自己个人支付。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用餐,每天每顿都和全家人一起吃,不要地方领导任何人作陪。胡锦涛总书记到西柏坡考察,一餐只用了30元,还自己缴费并开了发票。温家宝总理到矿山检查,亲自下到1300米深的矿井里与矿工一起吃盒饭。

公款吃喝风能不能刹住,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一是领导带了头。根据媒体报道,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下基层吃饭时,只要一个菜一个汤。用温总理的话说,只要“汤汤水水,热热乎乎”就行了。二是有制度保证。2006年中办、国办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对进一步规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严禁接待纪律,减少经费支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出新的要求。2009年1月14日,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作为这次会议的重点内容,以公报的形式昭示全党。

然而,何以前几年曾闹出了“三十六个公章管不住一张嘴巴”的新闻呢?何以眼下吃喝风非但没有收敛,相反却有愈演愈烈之势呢?一言以蔽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惩治不力,惩办不严。怎么办?对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官员、单位继续我行我素搞大吃大喝的人,要坚决进行党纪政纪追究,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不搞既往不咎、下不为例。果如此, “雷声”大,“雨点”更大,刹吃喝风还会象过去那样“割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吗?

来源: 中国法院网

公款吃喝 自查报告
《公款吃喝 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