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自查报告

抗震救灾自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23 08:36:49 来源:自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抗震救灾

震不垮的广元人 震不垮的中国精神

主持人:在广元地震灾区采访时,我们记者听说了这么一个感人的事迹。在一所有着1100多人的学校里,地震发生时,学生无一身亡,但是他们的校长却为了救学生而永远的离开了。让我们记住她的名字,滕德玲。

解说:这是5月12日,四川省广元市地震发生后一小时内拍摄的画面,就在此时,一颗滚烫的心已经永远的停止了跳动。

滕的丈夫:她倒下后,我一个箭步冲下去,把她抱起来,我问怎么样,她说已经不行了,她说我的学生咋办?

解说 :“我的学生咋办”,这是广元市金台小学校长滕德玲在这个世界上说的最后一句话。此时,是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30分,地震仍在继续,而她的身躯已经永远倒在了冲向学校的路上。仅仅两分钟前,滕德玲还和他的丈夫有说有笑,正在穿鞋准备去学校。

滕的丈夫:我说地震了,她正在穿袜子,穿了一只袜子,另一只脚上袜子都没有穿。她说地震了,我的学校里还有1000多学生,她说咋办。

只穿了一只袜子的滕德玲就这样从家里冲了出来,他的老父亲想一把拉住她,却拉了个空。

滕父:太危险了,怕她去了后,出现危险,我当时拉她。她说我还有一千多学生怎么办,爸爸妈妈你们快走,我管不到你们了。

已经顾不上父母安危的滕德玲,就这样从家里冲向学校。此时,住在同一个宿舍楼的老师常开桂也紧跟着跑了出来。

常开桂: 她就是在前面喊,她说快,学生,快学生,反正她,一边跑一边喊,妈呀,咋出这事情了。但是我们脑袋里面一个念头就是说,冲,往前冲。

地震仍在继续,站都站不稳的滕德玲硬是一个劲的往前冲,1100个孩子,此时是她唯一的牵挂。

常开桂 : 她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跑,旁边的那一栋楼上飞下来的砖头等东西,就像下雪一下密密麻麻往下飞,但是我们接着跑。

冒着生命的危险,滕德玲眼看就要冲到1100个孩子的身边了,然而,不幸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滕德玲丈夫:我看见有一块,有三片砖那么大,可能大概就是这么大一块砖头,砸到她,应该砸到右侧,砸到右侧然后砸到她的腰部,她就倒地了,就那样子,把她砸下去,硬把她砸下去了,活生生的把她砸下去。

解说:滕德玲就这样倒在了离她的学生只有百米之遥的地方。

常开桂:我就去拉她,她说走,学生,走,学生。我把她也没有拖起来,她说你走。

随后赶过来的丈夫想把她扶起来,但是滕德玲已经站不起来了。我的学生咋办?这是这位小学校长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滕德玲的丈夫 : 她走的时候临终的时候,一句话都没有,我把她送医院,然后我还是不相信她,这是事实。

常开桂:她走了过后我们心目中不相信这是事实,总觉得她还在学校操场上那楼道看,操场上走动,还在跟学生说话,还在随手捡垃圾,我根本就不相信她离开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广元市朝天区金台小学1100名学生无一身亡,只有他们的校长滕德玲永远的离开了。

主持人:在这次大地震中,我们见证了太多太多感人的事迹。在这里,在广元,却涌现出了许多像滕德玲这样的平民英雄

解说:他,是一名普通的保险业务员,他,也是灾难的见证者,他从地震中死里逃生,他没有救一个人,却是青川25万人的救星。

田光清: 很多老年人,手砸断了,腿砸断了,全部埋在废墟里面,露个头出来,当时我看到非常着急,见到那种情况,我就马上用相机拍下来。

他没有选择独自逃生,他立刻意识到自己正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一定要把这里的灾情传出去,因为倒塌的房屋下还压着成千上万的生命。

田光清 :我说我走路,再走多远,我都要走出去,把这个资料带出去,带给救灾办的领导。

7个小时,70公里的山路,一路的塌方,随处可见的险情,所有的这一切阻挡不住他的步伐,正是他在如此危险的余震中,用两条腿丈量着生死攸关的70公里山路。他,就是第一个把青川的灾情传给外界的人,一个从废墟里爬出来的信使田光清。

广元市市委副秘书长:这件事,让咱们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对全市,特别是青川的抗震救灾的部署,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何翠青,是青川县木鱼镇中学最后被救出来的学生。13岁的小翠青在第一时间发现了地震险情,为了把生的希望带给更多的人,原本已经逃离了危险的小翠青,如今却即将被截肢。

何翠青:真的是地震了,不得了,我就跑,然后跑出来了我就想,我们那些寝室那么多娃儿,都没起来,我又跑回去把他们叫醒。

就在同学们一个一个被小翠清叫醒的时候,天花板瞬间坍塌,她和另外四个同学在黑暗的废墟里被挤压得不能动弹。整整48个小时,小翠青一边大声呼救,一边给同伴们鼓劲加油。

何翠青:我们寝室娃儿都没有勇气活下去,我就说,你们一定要坚持,都一定要活着出去我们几个,他们都答应好好的。

他是地震后第一时间进入青川灾区的广元市市长马华。5月13日,看着损失惨重的木鱼镇中学,他痛哭流涕。

马华:人员的现在呢不完全统计,一千是打不住了,尤其痛心是这一千人当中,相当一块是学生。今天到了木鱼,木鱼镇去以后我的感觉确实难受,(哭),因为300个学生,埋在那个地,抢救了118个,拉出来50个已经死了。我们到那个地方去的时候,还有相当一些学生还没断气,还跟我们通话,我们说你无论如何要坚持,坚持住,但是没有其他手段,我感觉我特别惭愧,我心里难受,没办法。解说:她是一名小学校长,为了1000多名师生的安危,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是一名普通的保险员,他没有救一个人,但他却是25万青川人的救命恩人。她是一个“傻孩子”,为了救更多的同学,她失去了自己的右腿。他是第一时间进入地震灾区的市长,他在救援现场流下的热泪感动中国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让我们也记住汶川,记住北川、记住青川,记住广元。

广元市委书记罗强:地震可以震垮我们的房屋,但是震不垮我们的精神,震不垮我们的意志,我们会用事实证明,我们广元人是震不垮的,我们中国人是震不垮的。

主持人:这是一种震不垮的精神,四个平凡的广元人,组成了抗震救灾英雄群像。 他们平凡而普通,在特大灾难面前,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用勇气和坚韧,用

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平凡中书写出了震不垮的中国精神。

入川抗灾小战士掌上血泡鸡蛋大

在我们出去巡诊的时候,十五军的战友们昨天给我们搭好了三顶帐篷:两顶住人,一顶作帐篷医院。14日凌晨入川以来,我们一直在汽车的座椅上睡觉,昨天终于平躺着在地上睡了一夜,那感觉真美!

一个又黑又瘦的小战士被班长拉着进了我们帐篷医院,班长举起他的右手,我看见小战士手掌上有一个鸡蛋那样的血泡,已经溃烂,这样大的血泡太罕见了。班长介绍,他们入川后一直在深山里救援百姓,小战士是饮事班的,除了跟大家一起救援,还要做饭,因为一直都戴着手套,今天上午部队休整,才发现他手上起了这么大的血泡。我眼前一片模糊。我知道这里是痛神经最敏感的地方,每握一次铁锹,每挥一次锅铲,哪怕是被手套的棉纱轻微擦一下,这个战士都要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一声未吭。

对这位战士,我却留下遗憾,因为他后面涌来了几个看病的灾民,我没有来得及问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15军的。

村支书震后投入救灾 妻子被泥石流砸伤身亡

昨日下午,在都江堰市蒲阳镇长河村,村支书肖万福坐在帐篷边,与从成都市国土局的几位工作人员商讨长河村灾后重建的事宜。56岁的肖万福面色憔悴。据村民介绍,地震当天,与肖万福结婚已经29年的妻子曾礼群被泥石流砸伤后身亡,但为了及时向镇政府汇报灾情,肖万福没来得及看妻子最后一眼„„

房屋倾塌 村支书骑摩托汇报灾情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在长河村村办公室的肖万福感觉到地震山摇。“我意识到是地震,立即从冲了出去,瓦片不断震下来,房屋也在瞬间倾塌。”肖万福回忆说,“我立即给蒲阳镇政府打电话汇报灾情,但电话却打不通。”来不及想家里人,肖万福骑上摩托车,在裂缝不断的公路上疾驰,向五公里外的镇政府赶去。肖万福一路上让村民相互通知,撤离到相对比较安全的长河村1组和2组。40多分钟后,向蒲阳镇政府汇报了灾情。肖万福得到了组织村民撤离的指

令,又立即返回了长河村。

过家不入 抢救“珍贵”办公用品

回到村里,肖万福听村民说,长河村一家乡村酒店垮塌,下面压了6个人。便在路上拦下一辆挖掘机。下午4时许,肖万福带着挖掘机回村后,并没回家,而是赶到了已经变成危房的村办公室。“我跑回去把办公室里的水瓶、桌子等都理顺了,放在一间稍好点的房子里。”为什么会想到去收捡这些东西呢?肖万福的一席话,让记者对这位村支书充满了敬意。他说,“我们是个贫困村,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因为一直在余震,我怕这些价值4070元的办公用品受到损坏。”

4小时后 妻子噩耗传来

抢救完村办公用品后,下午6点肖万福得知还在垮山沟玉米地干农活的妻子曾礼群的噩耗。“我们村7组组长孙永川下午在3里外的玉米地找到她的时候,她已经被泥石流冲到了玉米地200米外的地方,双腿被泥石流伤得很重。”肖万福哽咽着说,“孙永川说,她见到他们说的第一句话是‘老肖还好吧?’又说:‘我可能不行了。’”当孙永川和村民将曾礼群抬出玉米地时,肖万福终于带着两个女儿匆匆赶来。只是,曾礼群已经永远闭上了双眼。

化悲痛为力量 组织村民自救

妻子的灵堂刚刚搭建好,肖万福又走了。“房子垮了,家没了,很多村民都哭天抢地的,我不能不管他们。”肖万福组织村干部在找来一些油布,在安全处搭建了一个10米长的简易帐篷。“我们让妇女儿童先进去,帐篷里站了五六十个人。”肖万福说,“还有很多人拿着雨伞或者躲在大树下过了一夜。”肖万福告诉记者,现在的工作重点除安置村民外,主要是做物资发放和防疫工作。“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给村民发放了30吨物资,临时搭建了13个厕所。”

将妻子就地深埋后,肖万福一直没时间去祭拜。“在烧头七的前一晚,我终于抽出时间去看了她。”肖万福说,“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她。我在她坟前说,请她放心地走,孩子们我会好好照顾„„”

据统计,蒲阳镇长河村村民共有1265人,在这次地震中死亡10人,重伤9人,长河村共367户,只有一户的房屋没有裂缝

推荐第2篇:抗震救灾

游戏说明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一致、不畏艰险,展开了撼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彰显出的军民生死大营救的英雄壮举和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抗天灾的英雄气概及十三亿中国人民团结互助、共建家园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崇高的意志品质教育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一本活教材。及时地、有效地把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精神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是我们的责任。

游戏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游戏目的:

1、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柔韧等素质;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争先等良好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游戏准备:20m—30m长方形空场地一块

游戏方法:游戏开始前,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小组,各小组成一 路纵队屈腿下蹲于起跑线后,依次由后向前用左右手分别抓握住前面队 员的左右踝关节。游戏开始,各组队员团结一心,手脚一致屈腿前行终 点。以先到终点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1、听口令后才可出发;

2、不得起身直体前行;

3、途中手脚不得分离,分离后必须原地组合好后继续游戏;游戏建议:

1、为防止途中手脚分离,可用带粘的松紧布带系扣住手脚;

2、比赛场地和距离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游戏二:不畏艰险抢救伤员

游戏目的:

1、发展学生的负重奔跑能力;

2、培养学生不畏艰险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友爱精神;

游戏准备:篮球场地一块小体操体操垫若干

游戏方法:游戏前,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20m—30m的平行线,一端为“伤员区”, 一端为“救护区”;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2—4个小组,然后分配角色,每队

三分之一的学生扮成伤员,在起跑线后“伤员区”内或站、或坐、或蹲,其他学 生扮成救护员,两人一组站在“救护区”。

游戏开始,各队第一组救护员快速跑向“伤员区”,用身背、手抱、双人抬等方法折返通过2—3个“小山坡”,将伤员送到“救护区”,然后拍击第二组队员的手后站到队尾;第二组、第三组依次进行,直到把伤员运完为止。安全、快速完成任务的队得4分,依次为3分、2 分、1分。

游戏规则:

1、必须两人合作,协同一致完成运送伤员任务;

2、运送途中,伤员的双脚不得接触地面,接触一次扣1分;

3、注意安全;

游戏建议:

1、运送伤员的方法可自行规定;

2、比赛场地可根据学校情况设计;

游戏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游戏目的:

1、发展学生的自我想象及创造能力;

2、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敏性和快速反应及奔跑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

游戏准备:篮球场地一块体操棒若干根

游戏方法:游戏开始前,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20m—30m的平行线,一端为“震 灾区”,一端为“安置区”;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2—4个小组,每组分配体

棒10根分别放置队尾,各组共同商讨搭建简易房的方案后,间隔一定距离成一 横排站在起跑线后。

游戏开始,每组排尾第一名队员迅速将“震灾区”体操棒传递给第二名队员后,即快速跑至本组排头位置站立,继续传递。第二名、第三名„„依次传递进行,直至全部体操棒传至“安置区”后,全组合作搭建简易房。以造型主题明确、形状美观、创意鲜明,而且先完成的小组为胜。

游戏规则:

1、必须依次传递体操棒,不得抛、扔;

2、体操棒全部传递到“安置区”后,才可搭建简易房;

3、搭建简易房必须充分利用全部(10根)体操棒;

游戏建议:

1、传递体操棒的根数可根据学生情况而定,可一次传递十根,也可

一次只传一根不等;

2、各组设计方案尽量以搭建房屋为主题;

3、还可根据学生年龄减小游戏难度,如:搭建房屋可改为摆放房屋

造型等。

游戏四:齐心协力共建家园

游戏目的:

1、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及准确的判断能力;

2、培养与同伴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团队精神;

游戏准备:空场地一块废旧轮胎若干

游戏方法:场地上画几组直径3m—4m和1m—2m的同心圆,两个废旧 轮胎,一个放置在同心圆中心为地基石;另一个在轮胎四周固定好4— 8根夯绳为夯石。将学生按4—8人一组分成若干组,分别站在同心圆 的四周。

游戏开始,每组每人手持一根夯绳,由小组长呼打夯石号子,一起用力拉起夯绳将夯石高高抬起,当夯石升至一定高度时,迅速下落去撞击圈内地基石(轮胎),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将地基石(轮胎)撞出圈外为胜。

游戏规则:

1、抬夯石时不得松手;

2、注意安全;

3、不得跑进圈内移动撞击物;

游戏建议:游戏中可喊些激发学生斗志和振奋精神的打夯号子,如“同 学们哪”“哟咳”“用点力呀”“哟咳”“ 抬高点呀”“咳哟““建

家园呀”

“哟咳”“快胜利了”“哟咳”„„

备注:此四则游戏还可串编成一组“抗震救灾”游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抢救伤员”——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齐心协力共建家园”

推荐第3篇:抗震救灾

2013专题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背景材料:

1、中新网4月20日电 综合报道,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目前,伤亡人数还在不断的更新中。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李克强作出重要指示精神,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

2、针对雅安7.0级地震,中国地震局启动地震应急Ⅰ级响应,决定派出由修济刚副局长带队的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赶赴灾区,四川省地震局一名副局长带队的现场工作队正在赶赴灾区。

3、中国红十字总会也启动应急响应,并已从中国红十字会成都救灾备灾中心调拨500项帐篷到受灾地区。此外,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四川雅安7.0级地震灾害紧急启动国家三级救灾应急响应。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立即研究并作出紧急部署。国家矿山救援队芙蓉队等16支矿山救援队、300余人已赶赴灾区,

5、公安部启动应急机制,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分管部的领导、消防、交管、治安等部门负责同志在指挥中心调度指挥救援,并且已经派出前方工作组赶赴现场。

6、卫生计生委20日紧急部署四川雅安地震医学救援工作,组建派出国家卫生应急队,180多名医务人员及车载移动医院已经赶赴灾区。

7、另悉,国资委已向各中央企业印发紧急通知,要求迅速做好灾情调查、救灾应急等各项工作,第一时间向国资委等有关方面报告情况。

【知识点链接】

1.社会责任感;2.团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3.党的领导和“三个代表”思想 ; 4.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和谐社会(促进和谐,人人有责);6.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7.中华传统美德、伟大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8.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9.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使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过程成为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过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

10.直面挫折及珍爱生命。

11.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的内涵因奉献而精彩,因奉献而丰富:人民子弟兵、医务人员、教师、救灾自愿者„„危难时刻将生死置之度外,将生命留给他人,将危险留给自己。

[考点预测]

1.雅安地震发生之后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体现了什么?

(1)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享有,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是每个人的最高人身权益。捐款捐物的行为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体现了对每个生命的尊重和珍爱。(2)真诚的爱心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关怀和体贴别人,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表现,这种责任心最能体现人性的高贵和光辉。 (3)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得到完美结合,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2.在全社会表彰抗震救灾英雄模范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英雄模范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

(2)有利于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全社会树立英雄楷模形象,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倡导中华美德,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号召全社会积极为灾区人民贡献力量,从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我们要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让它成为我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要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增强安全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紧急避险的能力。 4.请你设计两条有关校园安全的警示语。

如:“开开心心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安全第一,防患未然”;“校园安全,人人有责”等。震区人民的激励性标语: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5.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应如何做?

(1)国家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监察预警能力,制定相应的抗灾救灾预案;加强防灾救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抗灾救灾能力;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2)个人要培养责任意识,树立奉献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奉献社会 6.在抗震救灾中,身处不同角色的人承担了怎样不同的责任?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1)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实地察看灾情,统筹指挥,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对抗震救灾工作迅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政军各部门始终把抢救受灾群众生命放在第一位,切实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加强对天气和险情的监测预报,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工作。

(2)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护人员、电力通讯工人和志愿者等各行各业的人们战斗在抗灾第一线,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哪儿有险情,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3)社会各界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帮助灾区群众共度难关、重建家园。 7.我们应该怎样向英雄们学习?

(1)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学习他们敬业乐群、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优良品德;(2)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3)当国家处在困难时刻,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场成才,报效祖国;(5)关爱他人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8.我国取得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我们坚持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3)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全国人民发扬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5)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关心救助南方灾区体现了关爱,尊重,理解,友善,体现了互助互谅,扶贫济困的中华传统美德;(6)在抗震救灾中,我们的人民军队再次展现了它“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英雄本色,成为抗震救灾的中坚力量。 9.“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维护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为什么“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 (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是公民享受其他权利的基础。(2)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0.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

答:①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这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临危不惧、百折不挠、奋勇抗灾。 11.芦山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抵达四川芦山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这说明了什么? 答:①说明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②说明了党和国家关注民生、情系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我们正在全面有序展开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协力奋战,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让灾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明显增强。②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④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⑤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⑥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友好国家人民的大力支援。

1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灾区做点什么?

答:①如果身处灾区,要勇敢加入到抗灾自救的行列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②如果不在灾区,可以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

14.在抗震救灾中涌现了许多如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向他们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对我们参加公益活动有何启示? 答:①学习他们热心公益的精神,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学习他们奉献的精神,积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学习他们感恩的精神,主动关爱他人、回报社会。②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面对所承担的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我们应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关心他人。

15.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应如何做?

答:①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监察预警能力,制定相应的抗灾救灾预案;加强防灾救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抗灾救灾能力;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②培养责任意识,树立奉献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

16、“4.20”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华人拧成一股绳,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去,这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对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伟大的民族精神。作用: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巨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

推荐第4篇:抗震救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为什么坐在这里?我们全校师生为什么都赶到了这里?众所周知,四天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顷刻之间,数以万计的人无家可归,数以万计的人骨肉分离,数以万计的人失去生命。

那是星期一的中午,我躺在床上,突然身体感到一阵晃动,我惊愕地睁开眼睛,以为自己在做噩梦,但稍一冷静,确定这不是梦。我赶紧起床,一出门,碰到了宋芬浩老师,她告诉我,远在西安读书的儿子林叶发来短信,他们那里也感到了地球的颤抖。人们怀疑,是哪里发生了地震。但又想,这怎么可能?陕西西安——湖南湘潭,远隔万水千山都有震感,这该是多大的灾难啊!然而,不久,这消息就得到了证实:四川省阿坝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了7.8级(后定为8.0级)特大地震,全国有近2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震感。后来,我们又不断了解到,这次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无法估量。我听说,一所中学,前后两栋教学楼,5秒钟的工夫,全部倒塌,1800多名学生只有300多人幸存下来;我听说,一所学校,除一个班在室外上体育课,其余在教室里上课的师生几乎全部葬身在废墟中;我听说,从汶川县逃出了两个人,他们一路上望见整齐的村庄顷刻间化为乌有,偌大的水库眨眼间变为泥沼。在电视里,我又看到了飞机航拍的场景:道路全部毁坏,桥梁全部摧垮,房屋全部倒塌或者变形;我看到,一所学校的三个篮球场,全部摆满了学生的尸体;我看到,一所小学的一栋楼内住着400多名学生,救出了180多名,昨天,一个名叫何翠翠的小女孩,在经过了50多小时后,凭着对生命的渴望和惊人的毅力,终于存活下来并被解救出来,她是被救出的第189人,但是,在她的身后,还有200多人不知是死是活,可现在离房屋倒塌已经有90多小时了;我还看到,我们的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抗震救灾总指挥,坐了直升机亲自奔赴地震中心,冒着大雨,趟着烂泥,穿行

在抗震战役最前线,他的容颜显得前所未有的苍老和憔悴;我还看到,赶往学校的家长和群众,全部表情木然,已经看不出痛苦和悲伤,他们充满朝气、活蹦乱跳的孩子一个个葬身在眼前的废墟中,那是他们全部的希望啊!

老师们,同学们!在千里之外的汶川、北川、茂县、阿坝、都江堰,伤亡的数字还在攀升,多少人躺在医院,需要医治创伤;多少人失去亲人,需要抚慰心灵;多少人无家可归,需要重建家园;多少人无衣无被、缺水少粮,需要人们援助。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已经有人民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和不少志愿者奔赴前线,冒着生命危险在解救受灾群众。听说有一支部队,一听到地震的消息,立即整装出发,急行军90公里,最先赶到震中,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

老师们,同学们!现在是伸出援手的时刻,现在是奉献爱心的时刻,现在是救死扶伤的时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山河可以改变,房屋可以摧毁,道路可以冲垮,但是,改变不了我们抗震救灾的勇气,摧毁不了我们重建家园的决心,冲垮不了我们无私援助的爱心!我们没有受难,我们无需冒险,我们不必献血,我们只需要从烟钱、酒钱、游戏钱、零花钱中节省出一点点,少抽几支烟,少看一场电影,少上一次网吧,少玩一盘游戏,这就是给灾区人民最大的支援了。我不相信,沐浴了党的光辉、享受了政府关怀、接受了社会教育的人民教师和莘莘学子会做不到!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伸出我们的手,献出我们的爱,涓涓细流,将汇成抗震救灾的巨大力量!

推荐第5篇:抗震救灾

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开展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纪实

2013年04月24日 04:04:45 来源: 新华网

43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纠错】

新华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 李斌 陈二厚 杨维汉)“我提议,为表达对四川芦山地震遇难同胞和在抢险救灾中英勇牺牲的战士的深切哀悼,请大家起立。”

4月23日,芦山地震震后第四天,抗震救灾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下午3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全面部署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一开始,在习近平提议下,全体与会人员起立默哀„„

连日来,发生在四川芦山的强烈地震,牵动着党中央的心,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沉着冷静,科学应对。一场紧张有序、争分夺秒的抗震救灾斗争,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过渡的大山里迅速展开„„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发生后,党中央运筹帷幄,果断决策,及时启动一级响应机制,迅速调集各种救援力量

4月20日,星期六。

8时02分,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地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震源深度约为13公里;

——芦山县已有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震中地区通讯不畅,四川其他地区有明显震感;

——贵州、河南、陕西、重庆等地也有震感报告„„

震级高、波及广、破坏重、余震多、救援难„„一条条灾情信息,迅速向中南海汇集。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得知消息后,心情沉重,当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中央办公厅全面了解灾情,强调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同时要加强地震监测,切实防范次生灾害。要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人民子弟兵始终是抢险救灾的突击队。第一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命令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立即投入全力抗震救灾,强调地震已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灾情就是命令。要部署部队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各救灾部队要发扬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全力救治伤员,努力防范次生灾害,积极配合地方做好受灾群众安置、灾区社会稳定等工作。同时,各救灾部队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护。

20日上午,中南海一间会议室,根据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国务院召开抗震救灾紧急会议。芦山震情的视频信号直通会场,来自各部门的灾情信息和救援动态不断汇总而至,一项项任务随即部署„„

地震发生5小时后——20日下午1时许,受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飞赴灾区察看灾情,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心系灾区,情牵群众。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工作要求。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抗震救灾的战斗迅速打响——

国务院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国家抗震救灾应急预案迅速启动抗震救灾一级响应机制。

中央军委召开紧急专题会议,传达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部署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投入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

快、快、快„„从人民解放军到武警部队,从公安消防部队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从国家卫生应急队到国家矿山救援队,一支支救援队伍从北京、四川等地赶往灾区„„

截至4月22日18时,包括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消防干警、民兵预备役等在内的抢险救援队伍达2.4万多人,1.1万多名医疗卫生人员在灾区投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有关部门紧急行动,有力开展救灾行动——

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到住建部,从地震局到气象局,从交通运输部到民政部,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到水利部„„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作出部署,巨大的能量迅速形成。

在党中央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直接指挥下,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紧急行动,从第一时间救人到千方百计救助受伤群众,从物资调运到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各项救灾工作紧锣密鼓展开。

灾害面前,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能否发挥应有作用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灾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废墟上飘扬,一支支党员先锋队、救灾突击队迅速成立。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截至23日,除雅安供电恢复率在94.9%外,其他受灾地区已全部恢复供电。

——22日凌晨,在经历40多个小时的奋战后,宝兴县灵关镇通往县城穆坪镇的公路全线抢通,芦山地震后的最后一个“生命孤岛”终于不再孤独;截至23日16时,除芦山县太平镇和大川镇需迂回通行外,灾区其他乡镇全部通了公路。

——截至22日凌晨,3万余顶救灾帐篷、11.5万床棉被、1万件衣物、6240张折叠床、70万米彩条布、10万支蜡烛、9000件方便面、2000件矿泉水、3000件饼干、3000件火腿肠和70余车各类食品被运达灾区。

„„

芦山地震,举国关心,举世瞩目。四川省及有关方面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情况,境内外记者纷纷深入一线及时报道„„信息的公开透明,传递了信心,也传递了力量。

芦山地震引起国际关注,许多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纷纷表示慰问。

“我们正在全面有序展开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协力奋战,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让灾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22日,应约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时,习近平坚定地说。

1 2 3 下一页

推荐第6篇: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义不容辞,捐款捐物、鲜血更是情理之中。下面我们看看这位独特的救灾者,他不但捐款更加出力,他就是陈光标。以下内容摘自搜狐社区

中新社南京五月十四日电 (记者陈光明) 中国首支自发抗震救灾队伍——由六十台挖掘机等大型工程机械组成的抢险突击队今天抵达绵阳、北川一带,全面展开大规模救灾行动。率领这支队伍的是刚刚被评为“中国首善”、并被授予“中国红十字勋章”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 陈光标以一点八亿的慈善捐款在上月揭晓的二00八中国慈善排行榜上名列榜首。当记者拨通抵达地震灾区的陈光标的手机时,立即响起了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一个低沉的男中音说:我在北川老县城,这里的房子全倒了。是一片大坟地。陈光标说:我背出来四个人,全都死了。 这位抵达灾区的“老板”带着一百二十人和六十台工程机械,从江苏、安徽日夜兼程,几乎与军队同时抵达了灾区,成为自发抗灾抵达地震灾区的首支民间队伍。 这支大型机械队伍如此迅速的开拔,在灾后不到三十六小时的时间,就从中国沿海的江苏开进到四川山区的地震灾区,令军事专家10年累计为中国贫困地区捐款5个亿的实力并不是一流的企业家.

【四川地震捐款】

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从南京、合肥调集了六十辆挖掘机,一百二十多名司机,亲自带队用大平板车将机械运往四川都江堰,并给灾区捐款七百八十五万元。

【陈光标介绍】

他出生于江苏一个贫困的农家,靠着自身努力打拼成为一个成功商人。

仅2007年一年,他捐出的善款便超过1亿元。他没有向银行借贷一分钱,也从不在受赠地区进行投资。

作为内地最年轻的慈善家,因这个年度的慷慨之举必将摘下内地首善的桂冠,也必将推动中国慈善公益事业春天的到来。

刚及不惑之年的陈光标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4.75亿元,被资助人数20万多万人。2007年度捐赠总额为1.81亿元。

饥饿的童年生活

陈光标出身于苏北农村的贫苦农家,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困,从1968年出生到1978年,他几乎没吃过肉,甚至没有吃过一片完整的馍、一块完整的饼。饥饿夺走了他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的年轻生命。

“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一块多钱的书本费也是东家两毛、西家三毛钱凑起来的。父母亲借了钱之后就常念叨,等鸡下蛋后卖掉还债。”他现在虽然身家百亿,但至今仍然无法释怀。从那时起,他便立志“靠自己改变命运”。

1978年,懵懵懂懂的陈光标看到了一个商机,开始了人生的第一笔生意。当时年仅10

岁的他利用中午放学时间,用两个5公斤重的桶从三四十米深的井中提出水,用小扁担挑到离家1.5公里的小集镇上卖,一分钱随便喝,每天能赚个两三毛钱。开学的时候要交书本费,也就1.8

这是陈光标第一次拿自己赚的钱去帮助别人,心里的那种快乐真是比吃了蜜还甜。

三四年过后,陈光标的生意很快升级,17岁成为家乡远近闻名的少年万元户,28岁创立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公司--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00年组建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致力于再生资源利用和新型材料制造等朝阳产业,陈光标的事业再上台阶。不过,陈光标真正引人注目的,并不是他这些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而是他持之以恒地谱写着新时代“爱”的华章。

在陈光标看来,慈善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捐助行为,而是以道德和爱心为基础,源自社会需要而发自内心的捐赠。同时,慈善也是一种分配机制,能够有效实现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陈光标毫不犹豫地将慈善公益变成了他人生中的又一项事业。

传播慈善观

一个企业的“掌门人”,同时又是全国41个市、县的荣誉市民;年纪轻轻,却有着省委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南京大学名誉校董、海峡两岸博爱基金会副主任、东盟国际促进会副会长、省红十字会副会长等十多个重要头衔,这在国内并不多见,

他开办公司第一年就拿出利润的七分之一——3万元人民币资助一个白血病患儿,第二年又拿出利润的半数28万元人民币为偏远山村修建\"阳光站\",无私帮助处于困境的老人及失学儿童。黄埔公司成立后,仅短短4年时间就先后捐资1.96亿元,捐物价值6700多万元,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为人们树起了标杆。

渐渐地,陈光标不仅把慈善事业越做越大,而且越来越热衷于传播慈善公益理念。在他看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

关于财富,陈光标用了这样一个比喻——财富如水。他认为作为一名企业家,有责任和义务去回报社会。在现代意义上,这种回报早已超越“感恩戴德”、“知恩图报”的层次。

“一个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优良环境和支持。另一方面,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越强大,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多。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陈光标说。都大为赞叹。记者问到六十台挖掘机从哪里弄来的?陈光标说:我的资源利用公司有二百多台大型机械,这六十台都是从江苏、安徽的工地上调集的。陈光标告诉记者,他们是用六十台大型平板车装上这些工程机械,每台车两个司机,日夜兼程赶到灾区的。陈光标说:当地干部民众对我们非常欢迎,对我们非常好,有什么吃的都给我们送来

了。目前,这支大型工程机械队伍已分别在都江堰、茂县、绵阳、北川等地投入抢险。陈光标说:目前,汶川进不去。如果能进入,他们也将尽快赶去。

陈光标此次到灾区,还带去二十万元现金,二百万支票。此前,他还委托中国扶贫基金会为灾区捐款六百五十万。

推荐第7篇: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

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生命,抢救生命,全国降半旗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事迹很多)

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生命的顽强,克服困难的意志,事实都可以证明)

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共度难关的精神

在抗震救灾中弘扬民族精神

多难兴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中华民族曾历经沧桑,饱受磨难。然而,在灾难面前,始终展现出无比的坚韧和顽强,培育出了卓越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凝聚成了强大的民族力量。在1998年抗洪、2003年抗非典、2008年初抗击南方雪灾、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备战奥运中,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与弘扬。每一次灾难和考验,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伤痛,但同时也时刻提醒、警示、激励着后人,让坚强的中华民族无所畏惧,让伟大的人民更加激昂向上。灾难使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凝聚和升华。

12年前,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时,为唐山人民亲笔题词:“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这是对唐山“抗震精神”的精辟阐述。今年5月17日,胡锦涛同志在四川召开的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称赞抗震救灾斗争“充分体现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对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精神的高度概括。这一切,都是对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注脚,归根结底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大灾面前,无论是党和政府,还是普通民众,无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无不把救人作为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人民利益永远高于一切,一切围绕人,为了人,为了人的生命,充分展示了党和政府的优良形象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在抵御灾难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组织力量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奋斗目标,赢得了民心、凝聚了民心,成为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化为推动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化解自然和社会灾难、推动社会进步中,每一次危难来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空前地唤起了不甘外侮的民族大觉醒,空前地促成了一致对外的民族大团结,空前地激发了无所畏惧的民族大气魄,空前地焕发了以弱胜强的民族大智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之本。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斗争所体现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等精神,都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最好诠释。

弘扬和升华民族精神,本质上是一个实践过程。曾被西方一些媒体断言的“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的唐山,依靠以 “唐山抗震精神”为特质的民族精神的激励,创造了人类同地震灾害抗争的历史奇迹。在当前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下,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用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密切的配合,扎扎实实做好抗震救灾及各项建设事业。我们不但要增强机遇意识,而且要增强忧患意识,立足新的伟大实践,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转化为造福于祖国、造福于人民的实际行动,升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一起来,不断开拓弘扬民族精神的新境界。我们要全面坚持和落实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的要求,把灾难化为民族崛起的机遇。各级党委要把对高校广大师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危机感和民族凝聚力的教育和引导提上重要的工作日程,在实践中大力弘扬和升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践行 “八荣八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灾难并不可怕,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战胜它。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始终傲然挺立,与恶劣自然环境顽强抗争,与外来侵略者英勇搏杀,与民族分裂势力坚决斗争……每一次危难来临,我们中华民族都能以特有的毅力与勇气,愈挫愈勇、愈摧愈坚,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不断从民族精神中汲取力量,又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这次抗震救灾斗争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次抗震救灾斗争所体现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等精神,都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最好诠释,这其中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

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其突出表现就是爱祖国与爱人民的高度统一。

党和政府在抗震救灾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地震发生不到半小时,胡锦涛总书记就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两个小时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飞往灾区,到一线指挥救灾工作。四川等受灾省份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紧急行动,抢险救援、医疗卫生、群众生活安置、基础设施抢修、资金物资保障、信息发布等工作有序进行。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给受灾群众送去温暖和爱心。全中国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紧急行动起来,捐钱、捐物、献血,为抗灾行动出力,为灾区人民解忧。所有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

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发挥应有的的作用,就必须弄清生命观也就是生命的价值观。

是一部教科书,更是一个大课堂。“5.12”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也使中华民族通过这场灾难的磨炼更加坚定对党的信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使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经受了一次极大洗礼。在抗震救灾这一场生与死、血与火的斗争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得到了一次历史性的丰富和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本性。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的生命、关爱人的生命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救灾中,以人

为本、生命至上,不仅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境界,也为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力重建美好家园,创造未来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强的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漫长历史的积淀与升华,已深深融入抗震救灾的伟大进程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面对特大震灾,广大灾区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自力更生,互爱互助,谱写了一曲曲惊天撼地的英雄壮歌。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成为全国人民与灾区人民同心协力的精神之魂,而且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性。

特殊时代的社会实践,往往铸造特殊的时代精神。灾区人民、人民子弟兵、公安、武警和医护人员等各行各业表现出的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团结互助、勇于担当的公民精神,不怕牺牲、敢打硬仗的铁军精神,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志愿者精神,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精神,共同铸就出伟大的时代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这不仅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的时代内涵,而且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开放性。面对汶川特大地震,中华民族表现出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开放包容的气度。允许外国媒体的记者深入灾区,积极寻求国际救援合作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开放透明的良好形象和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而且为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支持和人道主义援助,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汶川大地震,虽然无情地夺去了数万同胞宝贵的生命、摧毁了灾区人民美丽的家园,却极大地凝聚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力量。在这场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中华民族再次挺起了它不屈的脊梁,用坚强和团结书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壮丽史诗。中华民族之所以在这场大灾难中依旧傲然挺立,是因为中华民族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着的内在精神,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得到凝聚宏扬,并转化为战天斗地的巨大力量。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最高体现。在抗震救灾斗争中,从拯救生命到伤员医治、群众安置、灾区重建,党和政府一系列有效措施,始终彰显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核心主题。以国民的生命危机为国家的最高危机,以国民的生命尊严为国家的最高尊严,以整个国家的力量去拯救普通群众的生命,表现出对人的生命特别是普通社会成员生命的无上珍重,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高体现。这正是这次抗震救灾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因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之所在。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时代升华。团结就是力量。灾后第一时间,党中央、国务院立即向全国发出抗震救灾的号令,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出现在救灾最前线,组织、指挥、指导抗震救灾。一支支人民军队、医疗队不断开赴灾区,一批批志愿者不断涌向灾区,一批批救援物资、急救药品不断运送灾区,一场场募捐、献血活动不断在全国展开,一波波全国各地的对口援建大潮竞相在灾区掀起。一个民族以整体力量与特大自然灾害相抗争的壮举,在巴山蜀水、在中华大地骤然演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成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中华民族革命英雄主义品格的凝练高扬。党员干部视灾情如命令,奋不顾身地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冲锋在抗震救灾的最前面;灾区群众强忍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悲痛,积极投入抗灾自救;人民教师为保护学生,英勇献生;白衣战士不怕疲劳,救死扶伤,挽救了成千上万群众的宝贵生命;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冲锋陷阵,奋力拯救群众生

命,保护群众财产。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奋不顾身、一往无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豪迈壮志和英雄气概,在抗震救灾中再次得到了集中弘扬和展

被灾难的阴霾笼罩的土地上,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回荡着一组组爱的交响诗!用我们,用我们的爱心和行动,谱写我们众志成城的一个个日子。

阳光会灿烂,月亮会微笑,孩子的眼睛会被水灵灵的希望擦亮。

我们手牵手,手牵手用一种不屈的精神一起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我们手牵手,手牵手用一种伟岸的气魄一起去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推荐第8篇: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捐款救助

先锋初中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地震震憾了全国人民,同样牵动着先锋初中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心。

2008年5月16日上午,先锋初中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操场上举行抗灾捐款活动。

由校团委和红十字会发起倡议:积极行动,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度过难关。在《爱的奉献》的乐曲声中,教师们身先士卒,纷纷解囊,100,200……学生们紧随其后,有的家庭困难的同学也不甘落后,表示与四川灾民相比,我们的情况好多了,就算尽微薄之力吧。经查点,教师捐款6700元,学生捐款7000多元,共计13697.1元。学校将通过农行转帐至中国红十字会,以帮助四川灾民重建家园。

推荐第9篇:抗震救灾

项目名称:

抗震救灾应急和管理系统--以青岛为例

简介:

抗震救灾应急和管理系统——以青岛为例,运用二次开发技术和MapGIS三维平台的三维城市景观技术,并结合移动飞信平台,实现了对地震险情的实时预报、通知、管理和应急分析。本系统紧紧围绕“应急和管理”这一主线,提供了一系列常用功能和核心功能。最终实现通过对各类信息的快速查询、统计、分析和处理,以实现为决策者提供最优化的决策支持、帮助救援人员救灾,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详细介绍:

抗震救灾应急管理系统——以青岛为例是基于MapGIS K9平台进行开发的,该系统在MapGIS K9的基础之上,运用二次开发技术和MapGIS三维平台的三维城市景观技术,并结合移动飞信平台,实现了对地震险情的实时预报、通知、管理和应急分析。本系统紧紧围绕“应急和管理”这一主线,提供了文档管理、专题图管理、三维地形和模型的显示和漫游、地图浏览、信息查询、地图编辑、拓扑分析、成图输出、个性化设置、地图文档管理目录、空间数据库管理目录、重点地物保护、应急分析与管理、地震信息实时采集和处理、动态信息显示、震后损失统计及专题可视化分析、系统维护等功能。最终实现通过对各类信息的快速查询、统计、分析和处理,以实现为决策者提供最优化的决策支持、帮助救援人员救灾和减少系统操作人员负担,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1.系统总体设计抗震救灾应急和管理系统是基于MapGIS K9的二次开发。以MapGIS K9为开发平台,我们在实现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针对抗震救灾的实际需要开发的一些专题功能,这也是本系统的特色所在。 2.系统功能介绍 2.1 基础功能介绍基本功能模块结合MapGIS K9的“少编程、巧搭建”的特点实现了了一般GIS软件的基本功能,包括放大、缩小、平移、鹰眼、复位、刷新等图形编辑功能。地震救灾应急和管理系统的菜单栏共有13项,分别为:文件,地图浏览,信息速查,通用编辑,点编辑,线编辑,区编辑,拓扑分析与编辑,量算分析,统计分析,成图输出,用户登录,个性化设置,帮助等。 2.2 系统特色功能 2.2.1 数据管理目录该功能根据日常数据管理和维护的需求,参考MapGIS GDB管理器平台,结合MapGIS提供的类库接口和数据中心插件实现了数据源管理、数据库加载、各种类型数据的加载及创建、要素类图形浏览、属性查看、属性过滤等功能。此外,为了方便地图文档的管理,我们还实现了地图文档目录管理功能,系统管理员及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手动的添加、删除、保存地图文档目录。 2.2.2重点地物保护 重点地物保护可以对某一类别的所有地物进行重点的观察分析与编辑。比如,我们添加并选择了“银行机构”这一类别作为重点地物,在重点地物列表里就会列出该类别的所以地物,双击某一地物名称就会地图就会定位并高亮显示该地物。用户也可以通过右击快捷菜单来对所选地物进行相应的操作,包括:“地图定位”、“浏览图片”、“浏览影像”、“查看最新图片”、“查看最新影像”、“属性浏览编辑”等一系列的操作。选择“浏览图片”,用户可以浏览该地物所以的图片记录及相应的描述,通过“查看图片”窗口,用户可以更新、删除、添加、修改地物的图片描述,也可以把图片和描述导出到word文档生成相应的报告。选择“浏览影像”,用户可以浏览该地物的所有的影像资料及相应的描述并对影像进行相应的操作。选择“属性浏览编辑”,用户可以查看编辑所选地物的属性。 2.2.3地震应急分析与管理该模块分为“道路动态管理”、“信息优化检索”、“紧急救援”、“医疗管理调配”、“物质调配管理”、“水源监测管理”等六大模块。点击“道路动态管理”打开道路动态管理窗体,用户选择窗体上的某一按钮后,在地图视图里选择道路可以对道路进行相应的操作,包括“添加道路”、“删除道路”、“移动道路”、“修改参数”等。点击“信息优化检索”打开信息优化检索窗体,利用此模块用户根据需求检索所选任意中心的周围所设定半径内的满足需求条件的所选地物类别的所有地物。比如,我们选择医院作为检索类别,点击“设定检索中心”在地图视图中点击设定检索中心,输入检索半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属性筛查条件(可缺省),点击“优化检索”按钮,系统就会检索出满足用户设定条件的医院并在地图中高亮显示,切换到“优化检索结果”面板可以浏览检索结果的详细信息。点击“紧急救援”打开紧急救援窗体,此模块我们借助MapGIS求最短路径的分析方法,根据震后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可以动态的得出最优化路径,从而达到及时救助和减少损失的目的。用户可以点击“点选路径”按钮在地图视图中选择需要分析的路径,也可以点击“列表选择”以列表的方式选择路径,根据地震对道路的破坏,点击“设置路障”可以排除不可通过的道路,最后点击“路径分析”地图中会以红色亮显出分析的最优路径,切换到“路径分析结果”面板可以查看并导出人性化的路径分析报告。点击“物质调配管理”打开物质调配管理窗体,本模块我们实现了“物质存放点管理”、“物质调配”、“紧急配送”等三个子模块,通过这些模块功能可以实现对医疗点的动态的管理和货物的最优化配送。在“物质存放点管理”子模块中我们提供了“添加存放点”、“删除存放点”、“移动存放点”、“修改存放点属性”、“清除存放点”等功能,以实现对物质存放点的动态管理。同“医疗资源调配”相同,在“物质调配”子模块中,我们同样借助于定位分配的原理,实现对医疗点与灾区物质需求点之间的点对点供需的最佳组合,从而使物质得到及时的供应。在“物质紧急配送”子模块中,我们借助多车送货的原理,实现了对物质机动灵活的配送;分别点击“选择出发地”、“选择目的地”按钮,在地图视图中点选运送货物车辆出发点和需求点,点击分配,地图视图中即亮显最佳配送结果和最优路径,并且可以查看、导出人性化的路径信息。点击“水源监测管理”打开“水源监测管理”窗体,我们针对地震可能对工厂造成破坏导致污染物泄露,因而污染水源的情况设计本模块。本模块我们实现了“水源动态管理”、“追踪潜在污染源”、“追踪潜在危险水源”三个模块,通过这些模块可以实现对采水点的动态的管理和监测。在“水源动态管理”子模块中我们提供了“添加取水点”、“删除取水点”、“移动取水点”、“修改属性”、“清除取水点”等功能,以实现对取水点的动态的管理。在“追踪潜在污染源”子模块中,我们借助溯追踪的原理,可以追踪到可能对所选水源的形成危险的工厂。在“追踪潜在危险水源”子模块中,我们借助下溯追踪的原理,可以追踪到所选污染源一定范围内潜在危险的取水点。 2.2.4地震信息实时采集与处理通过此模块系统可以实时接收通讯员通过邮箱或飞信向系统所用账号发送的信息,并且并且通过信息窗体显示信息并且登记信息日志,以待用户进行相应的操作。本模块的一大亮点在于能够设定自动化处理,包括“自动处理”、“自动显示”和“自动忽略”。其中,“自动处理”能够根据信息编码和发信人自动将数据写入数据库,“自动显示”可以将信息加入动态信息显示列表。通过“信息速发”系统用户可以向通讯员等发送上级有关指示和系统的各种分析结果,以使本系统得出的各种优化结果得到尽快的实施。“通讯员管理”子模块提供了“添加通讯员”、“删除通讯员”、“移动通讯员”、“修改属性”、“清除通讯员”等功能,以实现对通讯员的动态的管理。“查看日志”可以查看按日期分开记录的收发信息日志。 2.2.5 动态信息显示与处理 该模块可以滚动显示一定数量的地震地震信息,比如地震灾情、未完成的任务、操作日志等。显示信息可通过信息采集和处理模块自动添加或通过动态信息管理来手动的添加和编辑。编辑信息提供了“添加信息”、“删除信息”、“编辑信息”等。 2.2.6统计分析与专题可视化显示本模块可以对地震灾区基础信息、震后灾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统计分析和专题制图及三维可视化显示等,使数据的大小、差异一目了然。本模块包括“基础信息统计”、“人员伤亡统计”、“房屋损毁统计”等三个子模块。其中,“基础信息统计”可以以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等形式统计各个市区的“人口总数”、“年龄结构”、“房屋总面积”、“房屋结构分布”等,也可以对上述信息进行专题显示;“人员伤亡统计”子模块可以将通讯员图层的人员伤亡数据更新至区图层中,然后分别按区或按通讯员对人员伤亡情况进行分析和专题显示,还可以按通讯员所在位置进行三维可视化显示。“房屋损毁统计”子模块可以将通讯员图层的房屋损毁数据更新至区图层中,然后然后分别按区或按通讯员对房屋损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专题显示,还可以按通讯员所在位置进行三维可视化显示。 2.2.6 三维城市景观 为了弥补二维地图数据和重点地物保护模块在显示真实世界的不足,我们结合MapGIS大型TDE平台三维虚拟现实和真三维方面的优势,对青岛市区部分地区进行三维建模。地震灾害发生后,应急指挥中心可以在原有建筑物或地表形态被摧毁或部分破坏的情况下,通过本模块查看原有地物的整体结构,为救援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3总结 GIS平台是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中枢,它捕获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的破坏性地震的评估、决策和处理 ,因此,建立 GIS平台,尤其是在地震带建立 GIS平台 ,是一件紧迫而重要的事情。地震快速评估响应系统,是通过 GIS平台获得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获取灾区基本信息和对地震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评估 ,从而决定需要派遣何种人员赶赴灾区,以及灾区需要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为地震信息发布和启动应急预案提供支撑。汶川、玉树等大地震使得公众对政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个认识是基于政府的抗震救灾的工作成效的。从整个地震后 ,政府的反映来看,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尚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信息化时代里 ,信息的重要性日益体现 ,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政府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发挥各方面力量 ,打造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使得在灾害发生第一时间内做到,快速、高效、准确的预报、决策、指挥和处理。(收起)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系统主要适用于震后灾区减灾应急指挥中心,可以满足指挥中心的数据编辑、应急分析管理、辅助决策、信息采集和处理以及信息通报等任务。本系统功能庞大、界面美观、大方、统一,并且提供了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人性化的系统辅助,即使没有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的系统操作人员也能很快的掌握本系统的使用方法。同时,本系统实现了GIS相关且常用的通用的编辑和分析功能,使有一定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的人员能够很容易接受和使用本系统。此外,本系统在设计和开发实现中尽可能的实现功能模块化,模块间耦合性很低,并且留有扩展接口和系统迁移的用户界面,因此可在本系统基础上,进行定制、扩展等各种形式的二次开发和应用,以满足更多、更特殊环境下的应用,以减少地震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

科学性、先进性

本系统在实现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针对抗震救灾的实际需要开发了重点地物保护、应急分析与管理、地震信息实时采集和处理、动态信息显示、震后损失统计及可视化分析等专题功能,这也是本系统的特色所在。采用组件式开发。这种开发方法使得开发过程更有自由度,而且开发出来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本系统在工业信息化部和中地数码主办的2010年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中获得高级开发组件式开发二等奖,并在2010年全国高校GIS论坛上荣获好评,本系统论文被GIS时代收录。

作品所处阶段

实验室阶段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实物、产品、现场演示、图片、录像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系统主要适用于震后灾区减灾应急指挥中心,可以满足指挥中心的数据编辑、应急分析管理、辅助决策、信息采集和处理以及信息通报等任务。本系统功能庞大、界面美观、大方、统一,并且提供了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人性化的系统辅助,即使没有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的系统操作人员也能很快的掌握本系统的使用方法。实现了GIS相关且常用的通用的编辑和分析功能,使有一定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此外,本系统在设计和开发实现中尽可能的实现功能模块化,模块间耦合性很低,并且留有扩展接口和系统迁移的用户界面,因此可在本系统基础上,进行定制、扩展等各种形式的二次开发和应用,以满足更多、更特殊环境下的应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至今仍是国人内心难以抹去的伤疤。汶川大地震截止到9月份已经八万多人遇难,几十万人不同程度的受伤。重灾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000多亿元。如此严重的地震灾害,我们唯一能做好的就是震后救援与灾区重建。在这次的紧急救援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地理信息系统在抗震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迅速有效地管理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在抗震减灾方面,人们应用GIS技术,完成从数据管理到最终计算整个过程的城市防震减灾的系统。利用地震影响分析模型,在已知震源位置﹑深度﹑震级、方向等参数的基础上得出地震影响范围情况。结合对目标抗震能力的分析,在预测的地震影响下,估计目标可能遭受的破坏,并据此评价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推荐第10篇: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

厉庄镇文曲星希望小学谢露洁指导老师:张娟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灾难免会发生,如火灾、干旱、地震、海啸、洪水、、、、、、

让人类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财产,甚至是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

现在对于我们来说,说道自然灾害,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地震,这几年发生的最多的也就是地震了,2008年的四川汶川,2010年四川的玉树,2011日本东京,让无数的人们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亲人,许多像我们一样的学生失去了爸爸妈妈,失去了学校,失去了心中的希望,看到电视中他们那一张张不再有微笑的脸上挂满了一串串的泪珠,让我意识到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当地震来临的时候,有的人会眷恋自己的那一点财产,或许他们为了要去拿那一些自认为很重要的东西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虽然钱财很重要,可是生命更重要,钱没了还可以再挣,而生命没有了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当地震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冷静,想到的是该如何跑出去,如果实在跑步出去了就要在屋内找到结实的地方,像墙角,桌子底下等躲起来,然后等地震过去之后,再想办法出来,保住自己的命才是最重要的。

地震虽然可怕,但是只要我们沉着、冷静,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战胜自然灾害!

第11篇:抗震救灾

精选范文:抗震救灾---爱国者的动员令(甜甜演讲稿)(共2篇) 5·12,像一块突如其来的黑纱,系在我们每个人的左臂。如果说灾情即是最大的政治,那么我们以第一时间的反应表达政治的良知。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指示,共和国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解放军和中央多个部委第一时间发起响应与联动,国外政要第一时间表示慰问与哀悼。与此同时,权威的信息第一时间穿透灾难的屏障,以跑在谣言前面的方式抵达公众。

摒弃那些政绩、形象与名声的负累之虑,为所有亡灵腾出一方静穆的祭堂,为现实的苦难留出一方净地,更为一切公共与政治找到它最人性的初衷与最本质的立场。悠悠万事,惟灾为大。那些永远静默于废墟下的生命,足以让我们低首致哀;那些仍在等待救援的同胞,足以让我们此心如焚。大灾岂敢漠视,人事岂能怠慢,惟有在危局之中保持果断,灾难面前传递坚定,始能焕发举国同心的能力与勇气。

灾情是最大的政治,而积极投入救灾就是最好的爱国表达。在那些被掩埋与被隔绝之地,依然隐藏着我们所有人的祈求与祝福。我们哀悼死者,更祈望生还者的名录上能够尽量多地增加一些鲜活的姓名。各级政府与部队在紧急行动,民间组织和国际社会在迅速响应。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总理所言即为灾难之下的国家表达,国民诉求,更是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

天佑中华,天佑灾区。从来大难兴邦,手足同胞之情将我们系于一脉。当悲伤倾尽,有我们众志成城;当泪尽血续,有我们守望相助。若此,则天变仍不足畏,人言仍不足恤,我们仍将因此获得文明与前行之力。

[抗震救灾---爱国者的动员令(甜甜演讲稿)(共2篇)]篇1:抗震救灾精神意义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广大灾区人民全力以赴抗震救灾,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动力。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在这次灾难中,也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形成,在凝固,在升华,在感动着苍生万物,这种精神是“98抗洪”、抗击“非典”、抗击南方冰雪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再次集中呈现。它,就是“抗震救灾精神”。

首先,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敢、不畏艰难、敢于抗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同时,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患难与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还有,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仁民爱物、物与同胞的人道主义精神,放射出感天动地的人性光芒。 汶川大地震破坏力之强、波及范围之广,为新中国之最,令世界震惊。灾难发生,举国奋起。中华民族迸发出气壮山河、撼天动地的伟大力量,一场与死神赛跑、不惜一切代价抢险救人的抗震救灾斗争迅速展开。在抗震救灾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表现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大洗礼、集体主义精神的大检阅、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弘扬,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中华民族面对灾难奏出的时代最强音。

万众一心。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越是艰难困苦、越在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就越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人类抗灾史上,没有任何一次救灾行动能够动员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如此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不屈不挠。 友爱互助。

自强不息。抗震救灾斗争是对中华民族意志的一次严峻考验,在这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前,只有更加坚定地挺起民族的脊梁,自强不息,才能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一定能够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灾区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靠着这一精神,我们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成果;靠着这一精神,我们一定能夺取灾后恢复重建的胜利。大力弘扬包括抗震救灾精神在内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必能自强自立,我们的国家必能发展进步,我们的党必能兴旺发达。

丰富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升,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辉煌升华和深刻拓展。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抗震救灾精神的铸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次强有力的推进。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12”汶川大地震,是对中华民族的一次磨砺与考验,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和检阅。面对天崩地裂的巨大灾难,面对灾难后满目废墟的家园,中国人民显示出无比的坚强和团结,中华民族表现出惊人的凝聚力。

救援人员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精神令人感动。从冲锋在前的人民子弟兵,到千千万万的普通救护工作人员,他们坚持战斗在

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一切为了灾区,为了灾区的一切,展示出全国人民全力支援灾区的民族凝聚力和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学习抗震救灾的英雄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救灾救人催他们的坚定信念、充满力量;爱国主义是他们顽强战斗的动力,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

(二)以人为本精神

抗震救灾中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核心理念,这是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具体体现。人抗震救灾,彰显了中国人民落实科学发展

(三)团结协作精神

抗震救灾,彰显了中国人民大团结、大协作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的实质是集体主义精神,它要求在战胜特大地震灾害的斗争中,全国一盘棋。发扬团结协作精神要求每个个人、每个群体和组织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社会主义团结协作精神的价值基础。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精神,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希望

(四)无私奉献精神

。中华民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和合”思想,一种顾全大局的整体主义思想。是对本民族的,也是对全人类的。当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当全人类面对共同的敌人时,民族奉献精神更显得无比高尚、弥足珍贵。中华民族在自身的文明发展史中,坚持正义、爱好和平,无私奉献精神,努力自觉地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坚持正义的人们的充分肯定。

抗震救灾彰显了中国人民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价值观。抗震救灾是中国人的爱心“井喷”,是中国人的奉献“爆发”。抗震救灾是 全心全意、无私奉献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

(五)自强不息精神

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也告诉我们: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战胜地震灾害。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形成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从抗震救灾的处处感人细节中释放出来。抗震救灾,全社会广泛动员起来,团结一致、共同行动,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给灾区群众以无微不至的关爱,给地震地区以切实有力的帮助,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应对地震灾害带来的挑战,这就是任何灾害都吓不倒的民族自强精神。

温家宝总理说:“地震可以移动山,可以堵塞河流,但是动摇不了我们人民的意志。只要我们大家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共同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害。 抗震救灾,激发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救人救灾中,民族团结得到检验,民族情谊充分彰显,民族力量强大凝聚,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得到更大提升。在这场大灾难面前,心与心相连,肩与肩相并,凝聚起了压不倒、摧不垮的民族精神和力量,展示了血脉相连的民族深情。

(六)不畏艰险精神

在汶川震救灾中,全国军民勇敢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情、困难的挑战,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积极有效应对,持之以恒攻坚,不达目标、决不退缩,体现了“不畏艰险、连续奋战”的精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修路抢险,奋力抗灾,展现了顽强拼博的精神。自然界的大灾大难,是对一个民族意志和品格的锤炼。我们只有咬紧牙关、鼓足勇气,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力量,才能共同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抗震救灾中,无数英雄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精神,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财富。

抗震救灾中体现出的“不畏艰险、连续奋战”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精神品格。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也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大力弘扬这种“不畏艰险、连续奋战”精神,善于抓住历史机遇,勇于突破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地攻坚克难,推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取得更大的胜利。

抗震救灾中彰显出来的抗震救灾精神,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一定能打胜抗震救灾这个硬仗,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一定能重建美好家园,有了这种精神我们也一定能开好奥运会,有了这种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有了这种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一定能兴旺发达。

表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也给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弥坚的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元素,获得了新的内涵,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汶川抗震精神。它主要表现为: (一)彰显爱心、敬重生命的人本精神

“以人为本”是在抗非典过程中凸显的理念,并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种人本精神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升华。“生命高于一切”,成为从政府到百姓的共同价值观。务院决定在震后一星期的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以国家名义

定信心、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仁民爱物、生命至上、人命关天、抢救到底;无私奉献、勇于牺牲、敢于战斗、夺取胜利;同心同德、患难与共、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战胜困难、应对挑战的能力。通过抗震救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抗震救灾---爱国者的动员令(甜甜演讲稿)(共2篇)] 意义

救灾实践所锻造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抗震救灾精神,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弥久愈坚,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成为我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道路并不平坦,不仅会有急流险滩、风暴雷霆,还会有各种阻力、干扰,充满着曲折与艰辛、风险与挑战。因此,从现实性上说,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自强不息、应对挑战、迎接考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震救灾精神是凝聚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切民族都有自己的凝聚力,失去凝聚力的民族必然会走向没落与衰亡。当国家、民族处于多事之秋,灾难常常会异乎寻常地激起人们奋发图强的气概,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战胜困难,夺取胜利,促进国家更加强盛。汶川抗震救灾的实践,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在地震灾害面前,党心顺、军心振、民心齐、力量聚,海内外各种社会力量有效整合,大家自觉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高涨。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大力发扬抗震精神所展示的民族凝聚力,坚定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心,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努力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为搞好灾区重建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抗震救灾精神是创造力。巨大的凝聚力在实践中必然生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创新是民族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汶川大地震唤起了人们对32年前唐山大地震的痛苦记忆。经其后30年的改革开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抗震救灾创新了中国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应急管理方式和灾难救助方式等。可以说,这次救灾过程中呈现的新理念、新实践、新突破,正是对30年改革开放的一次特殊检阅。信息的公开透明、公民精神的成长壮大,深深刻下了30年民主法治建设、社会文明进步的烙印。抗震救灾精神的弘扬,创造力的发挥,将更加坚定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搞好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抗震救灾精神是文化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毫无疑问,灾难之中,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深植,国家政治文明的演进,民族内在精神的重塑,公民责任意识的增强,必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升华为一种文化力量,激发出一种制度动力,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精神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软实力”。努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将会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自觉增强全国人民的忧患意识、大局意识、使命意识,时刻想到有困难要克服,有大山要攀登,有对手要竞争,有宏图大略要实现,始终保持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抗震救灾已经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今后的任务更艰巨、更繁重。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使之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办好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信心百倍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抗震救灾精神――凸显了民族精神的延伸与升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大多数成员认同与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及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次抗震救灾,大大强化和提升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品格。 世人由此看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振和焕发、延伸和升华。

抗震救灾精神――表征着时代精神的凝结与精华。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与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精神风貌与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改革创新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围绕改革创新这个核心,时代精神有着全面的多维表现,其特征是与时俱进,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其要求是确立开放。凭借这种时代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奠定了抗震救灾的物质基础,而且有效提升了公民意识、国民素质、人文精神,铸造了全新的民族道德。不仅给受灾的人民群众带来了莫大希望,而且有助于提升公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准,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现代国家生存发展的道德基础,彰显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交流合作的时代风范,显示了一个正在复兴的国家的博大胸怀与高度自信。民族精神是思想基础,着重于对历史的科学传承;时代精神是思想导引,着重于对未来的努力开拓。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共同构成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与精神动力的核心内容,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具体彰显。在当代中国,我们的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举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我们所走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三位一体,在执政的共产党领导下有机结合,使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有了更加坚实的集体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根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大力弘扬,展示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敏锐的时代意识,表征着中华民族正以全新姿态走向全球化,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适应人类文明大趋势的根本希望所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抗震救灾行动所展现的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它承载着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深情厚谊,承载着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理想,凝聚着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巨大力量。作为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融合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物资集结调运、空中投送中,从**广场和在祖国大地上空回荡的“加油,四川!”“加油,中国!”的呐喊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爱祖国与爱人民的高度统

一、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高度统一,感受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

灾后重建要继续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汶川大地震的灾难影响巨大,防范次生灾害、重建灾区、安置灾民、恢复生产以及消除受灾群众的心理问题等任务十分严峻,应当充分认识到灾后重建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要继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科学理性、开放透明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伟大标识,为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更宽广、更顺畅的通道,使中华民族很快凝聚起来,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篇2:抗震救灾观后感

《抗震

在处理有关服刑人员问题时,应严格按照单位有关规定执行,一丝不苟,不搞形式主义,切实加强制度的落实,做到公正公平。

在现实工作中,寻求优越的工作条件、高标准的工作环境大有人在,一切为了[抗震救灾---爱国者的动员令(甜甜演讲稿)(共2篇)]自己,只图工作的安逸性,遇到困难就逃避,遇到问题就推辞,把个人利益放到了首位。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雄壮。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呼声,更是把单位事业推向更高、更强的重要保证。在工作中,要时刻以一个高要求、高标准、高起点来严格要求。克服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变被动为主动,心想人民、处处为民,摒弃自私主义,摒弃自我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奋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抗震救灾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危难面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心顺、民心齐、力量聚,成为做好本职工作,促进单位事业的良性发展的强大后盾。

第12篇:抗震救灾

时间就是生命!湖北驰援争分多秒,拿出了湖北的力量、速度和温情。昨日,我省首个医疗援助分队、首批挖掘机,已经达到灾区援助一线;昨日,汉产无人机已在灾区完成了电力巡线20公里;昨日,已有来自湖北企业和社会机构近三千万元的款物;昨日,武汉街头,上千市民挽起衣袖,无偿捐献自己的热血„„

【医疗救助】

武汉市民捐血超22万毫升“看到地震的新闻后,只想为雅安的受灾同伴做点什么!”昨日,武汉血液中心的14个献血点迎来比往常多一倍的献血者,问及献血的原因,都不约而同地说着这样朴实的话。

昨日,武汉血液中心4台捐血车开进武汉理工大学,学子们踊跃献血,截至下午4时,将近300位理工学子捐献血液。截至晚上7:30,捐血人数超过千人,是平时的一倍。在中南商场献血点,一对年轻夫妻带着2岁儿子一起赶到献血点无偿献血。据了解,这对夫妻在读大学时就是义务献血者。据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时,共732名武汉人为灾区无偿献血,捐献血液将近22万毫升。

湖北首支医疗队抵达一线湖北省首支进入雅安救灾一线的是普爱医院的三人医疗小分队。昨日,这支医疗先遣队已抵达雅安市荥经县,临近震中芦山县。

记者昨日电话连线到该医疗队,据武汉市普爱医院足踝外科谢主任介绍,目前,药品的短缺是很大的问题。

昨日,武汉市卫生局紧急部署医疗系统救援队伍,部署了一个专家组、四个医疗组、五个急救单元、一个心理救援小组,共计86人的救援医疗队,目前已做好人员、药品、设备、车辆和物资准备,可随时出发。

1700万元创伤物资启运20日上午雅安发生地震后,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维斯第),仅用了三个小时,便于当日下午启运5000张VSD(创伤急救必备物资)、10000张膜、200台锂电池吸引机和10个担架等价值1700万元的紧急创伤专用物资。同时,派出的医疗专家在内,首批救援小组12人,已于昨日凌晨3时到达芦山县。而第二批救援小组人员将于周二晚启程前往雅安。我省供水救援队随时待命昨悉,中国红十字会(湖北)供水救援队已集结完毕,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随时可赴灾区开展救援。中国红十字会(湖北)供水救援队是三支红十字会国家级供水救援队之一,其设备可满足6000人份(按15升/天/人)饮水需要。(记者肖清清、严斯林、徐伯行、高琛琛、罗丽娟)

第13篇: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胡勤标诗歌 中国记忆

2008,大事喜事和自然灾害

一起跨进中国的门槛

“5.12 ”8.0级大地震

汶川这个不起眼的县城

牵引着全世界的眼球

地壳板块的强烈挤压运动

疯狂地揪起全世界人的心脏抛向天空

久久不肯放下

这个初夏突然变得异常寒冷和黑暗

第一时间,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打响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民战争

第一时间,全世界编织成无数彩虹

源源不断地把爱流输送到灾区

第一时间灾区怒放着各种鲜花

胡总书记、温总理的伟人之花

医护工作者的白色之花

人民子弟兵的绿色之花

消防官兵的橙色之花

还有许许多多多姿多彩的志愿者之花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的努力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句句誓言仍然在神州上空激荡回旋

一个募捐上百亿的民族

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一个募捐队伍堵塞交通的民族

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一个美丽女孩在瓦砾下坚持读书的民族

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一个被埋196小时的60岁老人被成功获救的民族 又该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地震,能撕裂的是坚硬的地壳

却永远撕不破血脉、坚强和意志

一座塔,如同民族的脊梁会竖立起来

一座城,如同一幅崭新的画卷会更加绚丽 有一种精神伴随着岷江将永远川流不息

第14篇:抗震救灾

热点专题:抗震救灾

时政材料一;3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省曲靖市,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目前严重旱情已导致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份6130多万人受灾,农作物绝收面积110多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多元。新华网北京3月26日电(记者 姚润丰)旱情肆虐,干渴蔓延。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中央有关部门紧急行动,周密部署,科学指挥,精确测报,精心调度,一道道紧急通知相继发出,一份份紧急预案迅速启动,一笔笔救灾款物运往灾区。目前,抗旱救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卓有成效地向前推进

时政材料二: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止4月25日下午17时 玉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截至4月23日17时,玉树地震已导致2192人死亡,失踪78人。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二、与教材的结合

1、感悟生命,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变得如此脆弱,我们应珍爱生命。

2、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对人生的逆境、巨大的挫折,我们应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坦然面对。要有坚强的意志。

3、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多一份尊重、理解关爱。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6、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7、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荣辱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相关问题

1、灾情发生后,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为总指挥的指挥中心指导救灾工作,这什么了什么? 答、(1)说明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说明了党和国家关注民生、情系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3)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

答:(1)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快速反应、及时安排和部署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正是为了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党和国家全力以赴救灾,努力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这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救灾过程中,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临危不惧、百折不挠、奋勇抗灾。正是靠着这种民族精神,抗灾救灾工作取得了一个个阶段性胜利,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凸显。

3、“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工作全面胜利的因素有哪

些?

答:(1)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明显增强。(2)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4)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5)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友好国家人民的大力支援。(6)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各级政府进一步健全应急机制和提高应急能力。

4、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运筹帷幄,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深入灾情第一线,亲自领导、参与抗灾救灾,体现了初中思想品德哪些观点

答:(1)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体现了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3)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体现了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我国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是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

5、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你怎样认识国务院的这一决定?

答:(1)人民是国家的人民,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国务院决定下半旗致哀,符合法律的规定,属依法行政。既可以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众志成城;又可以彰显责任政府的形象。这是一个顺应民意的举措,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2)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同时让世人看看中国人的团结,齐心!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一个个人的生命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一分子;但每一个个人对于他们的家庭里的每一名成员来说则是整个世界。(3)降旗致哀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我们感情的方式之一,可以告慰在地震中丧失生命的灵魂,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

(4)国家这样做,是对人民的尊重,也是对遇难者的尊重,我们愿与灾区同胞心连心,相互帮助,共同奋斗,共同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6、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灾区做点什么?

答:关爱社会,承担责任。(1)如果身处灾区,要勇敢加入到抗灾自救的行列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2)如果不在灾区,可以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3)积极宣传灾区人民的奉献精神和重建家园、艰苦创业的精神等。

7、在抗震救灾中涌现了许多无私奉献者,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向他们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对我们参加公益活动有何启示?

答:(1)学习他们热心公益的精神,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负责人的公民;学习他们奉献的精神,积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学习他们感恩的精神,主动关爱他人、回报社会。(2)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面对所承担的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我们应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关心他人。

8、在抗震救灾中,身处不同角色的人承担了怎样不同的责任?

答: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社会。①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实地察看灾情,统筹指挥,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对抗震救灾工作讯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政、军、各部门始终把抢救受灾群众生命放在第一位,切实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加强对天气和险情的监测预报,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工作。②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生人员、电力通讯工人和志愿者等各行各业的人们战斗在抗灾第一线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哪儿有险情,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③社会各界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帮助灾区群众共度难关、重建家园。

9、结合相关知识,谈谈抗震救灾的最终胜利与我国民族精神的关系?

答:(1)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2)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人民焕发出的“团结一心、迎难二年上、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直至最终完全胜利”的意志体现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3)正是在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全国人民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同心同德、团结协作,自觉支援和帮助受灾地区,最终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

10、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震灾体现了什么道理?

答:(1)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场抗击震灾过程中,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各地区的统筹安排、团结协作,充分显示了集体的力量,也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2)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有求。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群众,从军人到百姓,每个人都尽职尽责,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3)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它既表现为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也融汇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只有不断为集体、国家和社会做出奉献,自身价值才能实现。战斗在震灾第一线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正是在无私的奉献和创造中,展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11、面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我们应如何去做?

答:(1)大力实施可教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制定相应的抗震救灾预案,加强防灾救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救灾能力;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2)培养责任意识,树立奉献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

12、、如何实现水旱不惊?

答:第一,国家防总和防办系统的职能改革。第二,扭转目前南北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结构失衡的局面。第三,制定全国范围应对极端旱灾的规划与预案措施。第四,加强信息化预警技术研发。第五,加强干旱管理的立法工作。第六,加强公众教育和市场机制培育。

总之,我们认为旱灾是可以有效防范的。若能切实理顺干旱的管理体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有效的法规和应对特大旱灾的规划,切实做好由国家到社区的水源与粮食储备工作,有效掌握旱情与灾情信息,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我国可从根本上摆脱被动局面,将干旱的影响减至最小水平。

13、有人说抗震救灾谱写了民族的新篇章,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答:赞同。因为民族精神在抗击灾害中得到升华。(1)在抗震救灾中,全民族坚忍不拔,经受了严峻考验,在这次洗礼中民族精神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华。(2)在抗震救灾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3)在抗震救灾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灾难中的热血——顽强拼搏的精神及和谐友爱、为国分忧的精神。

14、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

答: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血脉相通、心手相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迎难而上、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百倍努力、争分夺秒、不言放弃、战斗到底;助人为乐、尊老爱幼、乐善好施、大爱无边;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仁民爱物、生命至上、人命关天、抢救到底;无私奉献、勇于牺牲、敢于战斗、夺取胜利;同心同德、患难与共、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时代精神,

15、抗震救灾精神的重大意义

答:(1)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并赋予时代特点(2)有利于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3)有利于增强凝聚力、创造力、文化力,是应对挑战、迎接考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4)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的稳定

16、对胡锦涛阐述抗震救灾精神内涵的三点理解

答:学习和理解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抗震救灾精神内涵,必须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团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说到底就是团结,是13亿人凝成的一股绳。二是力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体现的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面对自然灾害,表现出一种大无畏大智慧大勇敢的大气,面对自然灾害对我们的伤害,投入抗震救灾的伟大战斗的力量。三是仁爱。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17、怎样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答:(1) 党和国家: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灾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灾后重建。(2)新闻媒体:加强对抗震救灾的舆论宣传,营造团结互助、抗震救灾的社会氛围;宣传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宣传党和政府抗震救灾方针政策,鼓舞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3)公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弘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4)灾区人民:自立自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5)中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勇于承担责任,增强责任意识;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做自立自强少年;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立志奉献社会。

第15篇: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我们心连心

去年的5月12日,是我们永远难忘的日子,当我从新闻上得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时,我的心在颤抖,许多爸爸妈妈失去了孩子,许多小朋友失去了爸爸妈妈,举国上下陷入一片悲哀中。

四川,位于祖国的西南部,紧挨着西藏,人口非常多,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许多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可谁也没有想到,在2008年这样一个令人兴奋的奥运年里,会发生这样一次大灾难。

灾难的场面令人泪下,许多小朋友失去了学校,他们获取知识的殿堂浑然倒塌,他们的家园瞬间毁灭。地震夺取了他们的家园,夺取了他们的亲人,这时我从电视上看到我们敬爱的温爷爷不顾余震随时袭来,不顾个人安危走到地震一线,亲自指挥抗震救灾。温爷爷的到来马上为灾区人民带来了顽强与自然灾害抗争的信心。解放军叔叔危难时刻在第一时间赶赴抗震救灾一线,从废墟抢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付出百倍努力”这时温爷爷用慈祥而有力的声音鼓舞大家,挽救生命!自发组成救灾小组的叔叔阿姨们顾不上自己疲劳的身体,顾不上自己的伤痛和解放军叔叔一道在废墟中抢救生命。广大的医护人员在这本来是他们的节日里却顾不上为自己过节日,恪敬职守抢救伤员,在危难时刻用救死扶伤来捍卫自己的职业操守。生命的色彩,在

地震中不仅仅有“天使白”和“橄榄绿”是大家心在一起联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心连心共同为抗震救灾谱写新篇章。

每天我看着电视关注灾区的情况,这时许多感人的画面使我禁不住悍然泪下,这时我看到有一个小朋友当解放军叔叔把他从废墟中抢救出来躺在担架上他向解放军叔叔行少先队礼!还有一个大哥哥不顾自己的安危抢救了许多同学,许许多多的同学们他们被救援队从废墟中抢救出来,虽然成为了残疾但是他们仍然不失生活的信心,此时他们在我的心目中就是英雄!

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一幅幅催人泪下的图画,一张张难以忘怀的面孔。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7.8级和许多人遇难,残酷数据背后是地震带来的那难以名状的痛苦和伤害,也许我们能把这场地震理解为国家的一个伤,心中释放出让那令人恐惧的力量,但它唤起的是团结奋进,是众志成城,是爱心无限,是饱含深情,是互相温暖,是无所畏惧。地震灾区的人受伤害全国人民同哭泣。自从地震发生全国人民都利用自己能想到的办法为灾区做一点贡献。也许我们的目光,不能为每一个在这场抗震救灾战中作出贡献的人停留,但是历史已经在悄然书写,2008年5月的中国,全国人民心系一处共同抗击这场自然灾害,也许相互之间连名字都叫不上,但是他们相互搀扶,各行各业的人们用自己的心声搭起一座座

心连心的桥梁。地震虽然很残酷但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用心连心谱写了一幅幅感人制深的画面,地震虽然很残酷但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用心连心谱写一曲曲催人泪下的新篇章。

第16篇: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师讲解2003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6。2级的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

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

二、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完成课本提出的问题。学生大部分会列分步算式,少数学生可能会列综合算式,但由于他们未学[],所以在列综合算式后,发现按运算顺序来算的话,得出的结果会不同,为什么呢?学生处于“悱偾”状态,老师适时请出[]来帮忙,由此,学生对括号的作用印象一定非常深刻。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3、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什么?

4、学生通过刚才的比较总结: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引出书上的第4题:捐书

引导学生先说出计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错误,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

四、小结本课。

课后反思:

第17篇: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地震,全国人民都投入了救援的行列。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让我们通过游戏来体验这一场生死大考验吧。

1、紧急逃生

发令后,游戏者从起点跑出,要求连续推倒沿跑道左右两侧的六个竖立的木砖(或可乐瓶)再跑到前面的圆转椅上,双手扶着旋转六圈,然后返回起点,拿起一根槌子,敲响起点后面3米处的铜锣。在此过程中,如果不超过30秒,就算逃生成功。途中摔倒可迅速爬起来继续。从起点到圆转椅的距离可定为10米。

2、逃出困境

1、将跳高架和排球网围成一个三角型的“倒塌建筑”网高1.2米,其空间仅能容纳10人。在其外围布置一周垫子。

2、要求小队10人,想方设法,尽快全部都从网上面逃出,谁要是触网了,必须重新钻入,再做。不得从网下钻出。

3、主持人记时,看哪个小队完成得既快又巧妙符合规则。

很显然,要想完成这个脱险任务是不容易的。必须要想好可行的办法,然后又得奋力合作,尤其是第一个逃出的人,得踩在队友的肩膀上跳到外面的垫子上,最后一人更是困难,要依靠外面的人架好人梯,将其“捞”出来,没有良好的智慧和团队精神,那是不成的。

如果学生年龄较小,可适当降低网高。另外,也可将三条长板凳搭成“倒塌建筑”长板凳上站三名工作人员持吊球向凳下作左右摇晃,队员们钻出的时候,不能碰到吊球,否则就算被砸死了。

3、挺进震中核心区

这个游戏一般安排在完成一个有较多器材的游戏之后,紧接着进行。每小队12人。主持人突然要求他们完成这样的一个特殊任务:利用身边所有的物件,包括组员身上一切可利用的东西,迅速从本小队活动点,连一条线,一直延伸到规定目标,距离约100米。看哪个小队完成得快,连的线长,甚至超过目标,就算获胜。

先充分利用上一个游戏的所有器材,尽量分解,充分利用其长度。之后,可利用各位队员的鞋带、腰带,头绳、手帕等,还可以脱掉衣服、外裤等来连接,甚至还可果断地将自己的线衫折开拉线,为了集体的利益作出一点儿的牺牲。反正,一定当机立断,才有望取胜。

4、营救难友

搜集尽可能多的布娃娃,将其分散掩藏在一个大圆圈里的垫子、纸箱、砖块以及各种物件的下面。发令后,各小队扛着用体操棒加旧衣裤做成的担架,背着急救箱,从起点跑出。至“地震灾区”后,迅速搜寻,对标明受伤的布娃娃,马上包扎,标明重伤的立即放上担架,抬到后方医院,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小队完成任务最好。

5、空投物资

用手帕绳子和小物件自制较多的降落伞。在空地上画一个大圆圈代表“地震灾区”圆圈外8米画一条投掷线。游戏者可以助跑,跑到线上对着圆圈扔伞,看谁投进圈多。

6、支援灾区

这是一则在教室里做的游戏。

先请同学想一想,地震后灾区的人民将会需要哪些支援,可把它一一分别写在纸片上,想到的越多越周全越好,如急需帐篷、衣被、瓶装水、食品、血浆、药物、消毒防疫器材、通讯设备、挖掘工具以及救灾款等„„游戏以小队为单位,主持人说:“地震灾区急需十顶帐篷、十瓶净水、十个方便面!”各小队必须立即凑够这此物资的纸片,由小队长送交到主持人手中。根据完成的情况给出得分。接着,各小队可总结经验教训,马上采取补救措施。如忘记写某物资的数量,缺少某东西等。主持人可多变口令,甚至可提出:“急需真的衣服五件,鞋子五双,可以吃的零食五样!”看哪个小队反应灵敏快捷。还可以命令:“急需三人的医疗队!”此刻,可尽一切可能,

进行化装:用白纸画红十字袖标,贴在臂上,书包当急救包,二支铅笔中间粘纸做成担架模型等,规定时间一到,来到讲台前亮相,看哪队最棒。

7、爬出黑暗通道

利用旧窗帘、旧条幅等自制长12米、直径为1米的圆柱体布通道(要求内衬黑布,不透光线),蒙目罩若干。这样的道具最好有二套。二个小队同时参与。要求是,发令后,小队的12名队员依次蒙目爬行通过黑通道。这头进,另一头出。与此同时,其他队员必须协力配合,位置分布均匀,将布通道拉直提起,尽可能使通道空间变大,通畅,方便同伴行动。以完成最快的小队为优胜。

8、时间就是生命

用垫子铺成一块“地震灾区”,邀请一个小队的12人扮演“难民”,主持人事先请他们每人抽取一张粘纸,上面分别写上“额头流血”、“右下肢骨折”、“腰损伤”、“惊吓恐惧”等,贴到相应的部位,然后分散躺倒。其他三个小队排成纵队,站在起点线后,主持人发令后,迅速在小队长的带领下,冲到灾区,根据各位难民的具体情况,可用搀扶、背起、双人拉车式、三人横抱或多人抬运等合适的方式,尽快把所有的难民安全地运回起点。接着,可以讨论,哪些人做得对,哪些人还不足面需要改进,之后,再互换角色做。

9、重建家园

将学校里所有的体育器材、废纸箱以及各种可利用的部分课桌椅、木块、棍子等乱堆在篮球场上。参赛的各中队,通过抽签决定游戏的先后次序,事先可给些时间,充分讨论如何设计。主持人发令记时,中队在小干部的带领和指挥下,进入“灾区”打扫、并用抹布清洁,然后搭建起一座新的校舍,时间规定为8分钟,用数码拍摄,看哪中队做得最好!

10、抗震救灾

(全场情境游戏)

目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震救灾,情系难民。欢乐六一,不忘四川震灾!

场地:行知二中庆六一活动现场。

器材道具:小折垫、拔河大绳、担架、红十字旗、手绘受难卡通纸人、背景音乐、主持人朗诵词。

先前准备:

1、把这个游戏的角色扮演任务交给宝林二小的50位学生,其中20位扮演难民,人手一个小折垫;另外30位学生,准备白大挂4件、红十字旗4面、担架5至10付(最好是从兄弟校借折叠式的,也可以用木棍牛仔衣裤自制)拔河大绳二根、解放军武警服装若干。

2、说戏:事先可把本游戏的情节、活动方式印成单子,发给每一位参加当天活动的师生,说明之所以要增加做这个游戏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游戏开始,播放恐怖紧张音乐,“难民”将原来垫在臀部下的小折垫,压在自己身上,原地躺倒。由数名工作人员迅速用带子圈出区域,代表“地震灾区”。与此同时,在操场的四角,马上打出红十字旗,并将二根拔河大绳拖至灾区的外围,请在场的家长、同学和领导,扯紧拉直,大绳的中间部分移进灾区,由扮演解放军武警的若干位同学,用横向爬的方式,进入灾区,翻掉垫子,把难民抬至圈边,再由大家用担架或各种方式,迅速将其运至急救站。等到解放军武警战士全部通过大绳爬进灾区后,撤掉大绳摆放一边,此时,大家便可分散去寻找其他难友:这些难友,不是真的,而是用手绘的卡通纸人,事先由工作人员早就布置好的,有的在小折垫的背面,有的在墙角下面,有的贴在柱子或墙边,有的贴在某些人的后背上,有的干脆就掩盖在废弃物下。找到的赶快送交急救站。

方法过程:

1、主持人利用广播,深沉地说:队员们,5月12日下午二时另八分,突然一场七点八级的大地震在我国的四川省汶川爆发,北川中学等许多学校的师生被埋到了废墟瓦砾堆里,情况万分紧急,时间就是生命,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人民迅速投入了空前的抗震救灾的行列之中,旋即响起警笛般的背景音乐声,扮演难民的马上倒下。

2、主持人利用广播,进行调控和游戏规则再说明,指挥游戏的进程,赞美表现出色的单位和个人。

3、在游戏的过程中,主持人还可深情地朗诵,歌颂党的领导人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解放军武警的英勇,医务工作者的救死扶伤,全国各地人民的全力支援。

4、游戏结束,提议大家给死难者默哀一分钟,播放哀乐。

时机:本游戏可安排在快乐盛宴的开始,时间可控制在8分钟之内。

11、爱心接力

准备许多蛇皮袋,内装充填物、以及可利用的体育小器材如实心球、接力棒等以及净水瓶等。利用全校集会之机会,由体育老师将队伍调成S型,依次将A点的救援物资,通过每一位师生的手,快速传递到B点。与此同时,播放相关音乐和朗诵声援词,齐喊口号,如果学校有大屏幕投影仪,还可播放媒体介绍抗灾志愿者奋不顾身抢运的片断。

12、紧急撤离

以小队12人为一个参赛单位,将13块木砖从起点开始,直接摆放在地上,间距为60厘米左右,最前面一块空着,12人双脚踩在各块砖上(也可侧开,一脚踩半砖),主持人发令后,大家齐心协力,将队尾用背、抱的办法,运至最前面一块砖上,并且还要把最后一块砖运至最前面,其间不得有任何人失足着地。都站稳后,接着,再按照同样的方式,运送尾二队员,如此这般,直到每人都被运送为止,先完成任务的小队为胜。

13、黄丝带

将学生等分成数队,排纵队于起点之后,前面15米处各放置一个凳子,凳上有一只爱心募捐箱和12根黄丝带,并且站有一位队长。主持人发令后,各队排头手持一元硬币,从起点跑出,至爱心箱将币投入,队长给他在左手腕上系上一根黄丝带(打蝴蝶结)象征“心系灾区,共赴时艰”。接着排头留下,队长返回,拍及排二手掌,自己退于队尾。排二再跑出、、、、、、直至每人都捐款系上黄丝带,看哪个队完成得最快。

14、爱心留言

发给各小队一张粉红色剪成心状的卡纸,依次按序号,每人在上面写六个字(标点符号可标出,但不计字数),内容是紧紧围绕慰问地震灾区难民的贴心话儿,可循环三圈,写好后,派出一位代表,上前深情地朗诵,看哪个小队写得最好。之后,就把“爱心留言”贴在教室的墙报栏上。

15、守望相助

发给12人小队12只椅子,请他们任意放置成什么形状都可以,活动开始,每位都登上一只椅子。接着主持人每隔15秒钟就要取走一只椅子,小队全体成员必须立即想办法,让失去椅子的队友能安全地转移到其它的椅子上去,不能让一名队员失足落地,如果失足,则全队结束活动。看哪个小队的生存时间最长为优胜。

16、搭建抗震棚

每队12人,发给24只蛇皮袋。要求袋内装满稻草、麦秆或木屑、泥土(亦可将小折垫二次对折塞进袋内),然后搭成一个拱型结构的抗震棚,要求能站上去6人而结构不散架。最先完成任务的队为名次列前。

17、打通运输道路

小队12人,每人双手持一根1米长的半截PV管,连接成一个圆圈,管内布置一只乒乓球,主持人发令后,大家齐心协力,依靠降低和抬高PV管的两头,来使乒球在管中移动转圈。过程中不掉球,先完成六圈的队为名次列前。

18、千纸鹤寄哀思

发给小队A4白纸24张,游戏开始,相互帮助折叠千纸鹤,上面可写寄语,再用粘纸贴到绿丝带上,把它挂在教室的墙上,看哪个小队认真、负责和完成得好。

第18篇: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募捐活动简报

2013年4月24日,坡渡镇中心学校五年级(1)班、(2)班举办了一场“抗震救灾”募捐活动,这次募捐活动是因为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特大地震,学生在受到我校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弘扬了“扶贫济困,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懂得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理。在没有老师的组织与策划下,五年级(1)班的班干部自行组织、策划并举行了这次活动。

活动开始时,五(1)班班干部首先向同学们讲述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一、学生观看灾后图片,主持人向同学们一一介绍图片内容。

1、当看到一位母亲为救自己的儿子,独自抬起两百多斤的预制板时,江攀同学站起来说:“这让他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真正体会到了‘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的深刻含义。

2、手术室前,一儿子抱着父亲等待手术,没座位,儿子足足抱了他一小时的图片出现时,范熙蕾同学说:“我们应该要孝敬父母及长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

二、看完图片,学生谈感受

很多学生说,这次地震,他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团结,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做人要有爱心,要为这次雅安地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等。

三、主持人宣读“捐款倡议书”

四、学生及老师为雅安地震捐款

五、主持人总结

谢谢同学们的爱心捐助,让我们与灾区人民风雨同舟,心手相连,众志成城,共度难关,祝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和谐家园!

第19篇:抗震救灾感谢信

感谢信

值此纪念5.12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四川省交通厅及灾区各级交通部门,谨向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各兄弟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四川交通人深深铭记,在我省交通抗震救灾最紧急的时刻,交通运输部党组及时部署,部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灾区靠前指挥,及时调拨救灾资金和物资,紧急动员全行业力量倾力支援;各省、市、自治区交通部门冒着生命危险,伸出大爱之手,抢通保通公路,运输救灾物资,与四川交通人同舟共济,共同夺取了交通抗震救灾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四川交通人深深铭记,在我省交通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在交通运输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与各省、市、自治区交通部门干部职工并肩战斗,共克时艰,无私无畏,共同为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努力拼搏,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全国交通一家人”的无限温暖!

危难之际见真情,大难之时显本色。当前,我省

正按照国家确定的“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在交通运输部和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下,全面加快推进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实现了所有灾后恢复重建的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开工建设。在

5.12 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以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开工为标志,我省灾后公路恢复重建将步入新的建设阶段。我们将继续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始终牢记你们的关怀和希望,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创造交通恢复重建新的奇迹!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交通部门的关心支持,有广大交通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灾后交通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为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川省交通厅

二○○九年五月十二日

第20篇:抗震救灾实施方案

七级镇三里小学 抗震减灾实施方案

2 0 1 1.5

为了进一步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传播防震减灾科学信息,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根据上级各部门领导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三里小学防震减灾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指导思想:

根据阳谷县教育局抗震减灾文件精神,落实安全校园的要求,我校将学生的安全看为重中之重。宗从“安全重于泰山,生命大于天”的安全要求,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运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手段,在校园内进一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有关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活动,积极倡导广大师生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努力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二、目的要求: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使师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灾害发生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为防震减灾工作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进课堂、进家庭,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自觉的需要和行为。

三、组织机构:

1、为加强对防震减灾宣传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特成立三里小学防震减灾宣传活动领导小组。校长高令兵任组长,冯芝利为副组长、5个班主任为组员

2、各班班主任老师和相关科任老师负责各项活动的具体实施工作。每一位老师都要充分认识在学校中开展防震减灾教育和防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3、不断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认真组织开展好学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和防震应急演练工作。

四、活动安排

开展以“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地震科普进校园宣传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大力宣传地震科普知识,进一步加大学校防震减灾宣传力度,认真开展校舍抗震安全排查,组织师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全体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广大师生应急自救自护能力。

1、时间: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要利用宣传栏、班级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宣传途径,做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安全自护自救能力。

3、办起地震科普知识专栏,上一节防震减灾知识的课程,学习地震科普知识。

4、通过主题班会等活动,在师生中宣传普及应急知识,让学校师生进一步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灾害发生前的防范方法。

5、组织疏散演练,增强应急能力。要有组织、有计划开展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要认真做好部署,做好分工,老师在演练中要起重要作用,学校领导要亲临指挥,既要确保演练顺利进行,又要通过演练来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使师生得到锻炼,也要防止在演练中发生意外的事故。通过实际演练,使师生了解和掌握灾害发生的逃生方法和应急手段,确保师生在地震突发时能做到科学避震、有序撤离。

此项实施方案,学校每位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从而积极探索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和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力求将我校防震减灾工作落到实处。

抗震救灾自查报告
《抗震救灾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