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报告

就业工作自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17 07:44:43 来源:工作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人社局***年***季度就业工作

自查报告

******局:

根据******局转发******号文件要求,我局为做好迎接人保部领导可能赴我市督查指导有关就业工作的准备,就******年******季度全市就业各项工作展开了一次全方位自查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年******季度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

******年,我局继续实施积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就业工作促进计划,多方位搭建就业平台通过市场推荐,落实优惠补贴政策,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就业、做好农民工服务等工作手段,千方百计做好今年就业工作。******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人,安置就业困难对象******人),开发社区治安、整脏治乱、劳动保障协管等公益性岗位******个,安置持证下岗失业人员******人,零就业家庭人员******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人,促进******名登记失业大学生到企业、基层或自我创业实现就业。

二、就业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

******年******月,我市就业资金支付压力较大,为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推进和各项政策的全面落实,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资金******万元,支付各项就业再就业资金******万元。其中用于****** 1 名公益性岗位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两费补贴支出******万元,兑现******人(次)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万元,拨付培训费******万元,支付******名零就业人员两费补贴******万元。

三、就业工作措施落实情况

(一)、以“四下乡”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信息下乡等就业促进活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年春节前后,我局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四下乡”活动,与市总工会共同组织了******家省外企业提供******多个岗位,抽调专人奔赴乡镇利用场天开展政策咨询,务工维权和现场送岗位活动,发放了******份宣传资料,帮助一批有意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找到工作。

(二)、建立农民工流动情况监测机制,有效掌握返乡民工基本情况

******月初,根据******号文件要求,专门从市人力资源市场抽调富有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农民工流动情况调研小组,对今年我市各乡镇、各车站、省外务工人员集中地区开展调查摸底、努力做好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疏导、监测、分析统计和情况上报工作,实时掌握了我市民工流动的方向,数量和规律。

(三)、加强人力资源中心市场功能建设,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年初,新的人力资源中心市场硬件设施完善后,局党组高度重视服务优化和人员组合工作,充实和调整了一批新老搭配的业务 2 骨干,加强了团队的力量。力争今年在市场建设中充分发挥我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中显现出更多成效。

(四)、规范职业中介行为,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年******月初,为更好地规范我市职介所经营行为,提高其服务质量,遏制当前就业环境中的一些不良倾向,根据人社部明电******号文件要求,联合我市公安、工商、人事部门组成******市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协调指导小组,共同对市内多家职介所和用工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对其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此举,不仅净化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利于求职者更方便地找到工作。而且,对我市就业环境的长期改善也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开展好农民工专项服务周活动,广泛促进城乡就业工作

******年******月******日至******日,根据******号文件精神,以为用人单位服务、为农民工就业搭桥“为活动主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农民工服务周系列活动。除赴乡镇现场开展宣传活动外,还在我市******个城区保障所设立分会场,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为中心市场共同于******月******日举办了一场较大规模的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共组织******家用工单位进场,提供就业岗位******个供前来求职的******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前来应聘。此举,较好促进了我市当前的就业工作。

(六)、以“邮政服务进社区”为契机、创新抓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安置工作

3 ******年******月******日,******市******社区邮政服务站在我局的大力协调推动下顺利挂牌营业,不仅吸纳安置了******名就业困难人员,而且标志着我局携手州、市邮政部门共同推动“邮政服务进社区、就业援助到万家”行动的开始。此举,不仅拓展社区邮政业务,利于安置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而且利于我局以此为契机与邮政部门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充分利用政策及资金的优势,力争年内在全市******个社区推广这一模式,为促进最终安置******名左右就业困难人员做出有益偿试。

(七)不断强化已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在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作用,做好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新建乡镇一级保障事务所准备工作

******年,随着我局******个乡镇、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建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业务也在基层展开。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各基层所在硬件设施建设、业务办理种类和效率水平都有大幅增加和提高,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继续巩固现有成绩,同时做好全市范围内未建所或人员不到位乡镇劳动保障所的新建和人员配备工作,在基层开展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此,我局正积极拟定有关人员、机构编制方案,力争更好地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四、当前就业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小额担保贷款机制的停滞,制约和影响部分自谋职业、自我创业人员就业。

(二)、民营职介机构、培训机构就业促进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需建立完善相应管理激励机制。

(三)、乡镇一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缺失,不利更好地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开展和发展。

(四)、我市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人力资源总量供大于求格局短期不会改变,当前市属企业破产过程中一些历史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影响就业促进工作。

(五)、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体制问题影响今后就业工作的开展和发挥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和打算

(一)、继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和规定,筹集和使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好政策和资金在促进就业中的杠杆和导向作用。

(二)、着力理顺有关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做好促进就业的各项工作。一是要理顺就业局人力资源中心市场与市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失业登记与促进就业工作上的职能和管理服务关系,更好地建立有利于我市就业工作的部门合作机制;二是要理顺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和农民工联席会议工作部门协调管理体制,确保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就业促进格局的形成;三是规范各类职介机构的经营行为,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好职介所在促进就业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加快我市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尽 5 快将就业服务工作覆盖延伸到基层一线,便于我市就业工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人社局

******年******月******日

推荐第2篇: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根据《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和检查评估的通知》(鲁人社字﹝2011﹞269号)的要求,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需结合之路的办学指导思想,紧紧把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特色、质量、就业并举的办学实践,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时代要求。对照《山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学院在9月上旬组织有关方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严格检查自评,认真学习《通知》精神,切实落实评估要求。学院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迎评方案,对各系和相关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系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也都迅速行动起来。通过自查,14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全部达到标准,自查自评结论为优秀。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就业工作组织领导,实施“一把手工程”

1、领导高度重视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各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五月份前分管领导每月召开一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度会,从五月份开始每周调度,并深入院系进行督导和调研,掌握

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狠抓落实。为了进一步抓好2009年金融危机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2009年3月和6月召开3次全院性大规模就业工作会议,对就业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学院领导多次强调一定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同时还关系到学校录取生源的质量和教学管理。就业率更是社会评价高校办学水平、学生高考择校的重要指标,和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办学目标是否顺利实现,关系到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认真抓好就业工作。在近三年全校年初工作研讨会上,学校均把就业工作作为全校的重要工作之一,院长办公会坚持每学年研究部署就业工作2次以上。

2、组织机构健全

为做好就业工作,学校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系均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设有就业工作专职人员,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机制,发挥人才群体优势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发挥学科与专业优势,建立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协调机制,搭建“政府推动,学校为主,企业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利双赢的发展平台,使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正在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政府、社会和群众的支持。

3、制度措施规范

第一,为促进就业工作规范化,我院编发了《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就业制度汇编》,极大地提高了就业工作的科学水平和

政策水平;制定的《目标责任书》,成为全面促进就业工作的保障;建立了毕业生档案管理和转递制度,确保档案资料的严肃性和完整性,为用人单位提供真实而又可靠的毕业生档案资料。制度化的管理为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按照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原则,我校严格执行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遵守就业工作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确保工作顺畅。规范了日常就业工作管理,在毕业生就业推荐材料、就业协议书、毕业生登记表的填写和使用等方面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包括这些材料的印制、发放、审核、使用以及补发都有明确的程序规定,以确保就业工作的严肃性。每年按时向省厅报送毕业生生源信息,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生就业方案编制,并做到报送材料无差错。就业过程中,无论是对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包括发放给毕业生的有关材料都实行免费服务。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专业就业情况同专业招生设臵紧密联系,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臵专业,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点的专业群,辐射服务方面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三,建立了多项激励奖惩措施,督促、鼓励各系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确立了学校统筹、部门牵头、各系落实的工作机制,学校主要从政策和信息方面提供服务,进一步强化各系在

教育、引导方面的功能,工作重心下移,使各系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学校把就业率作为考核各系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写入了每年年初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了奖励措施。

(二)不断完善工作条件,为就业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1、重视队伍建设

学院十分重视专兼职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共3名,分工明确,达到规定的比例;就业专职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较高,就业工作的队伍力量较强。除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外,各系从事就业工作的达19人,他们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部分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在我院办公会上,院领导在工作报告中谈到就业工作对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时指出,就业工作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体现,以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就业工作队伍,发挥综合优势,全面提高就业率,逐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全面的就业指导队伍,就业工作队伍不断壮大。

2、加大经费投入

在经费上,我院几年来的投入达到了省厅的要求,严格按照毕业生人均150元的标准,划拨当年就业专项经费。

3、设施设备到位

学校投资为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了就业咨询室、就业专栏和洽

谈室等设备齐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场所,各系还建有就业洽谈室。我们建立的就业信息网站功能日臻完善,信息日趋丰富,包括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指导、择业指南等板块,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从而实现了人员、场地、经费“三到位”,为我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就业工作内容全面,管理规范,服务质量较高

1、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走产教结合之路

经过几年来的共同努力,我校就业市场逐步完善,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更加紧密,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全面的合作关系,学院始终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之路,先后与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斗山工程机械中国有限公司、山东永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讯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合作,建立了多处校外实训基地,并实行订单培养。其中,“通用汽车班”316人,“永弘机械班”138人、“通用汽车电气维修班”拟招100人、“斗山机床维修班”拟招50人、“万华班”拟招300人,“北京现代班”25人,通过细化订单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我中心在就业管理、就业服务上得到了企业的好评,这些对毕业生求职择业都有很大的帮助。针对2009届毕业生,我院分别于2008年11月22日和2009年4月12日召开了大型的供需洽谈会,2000多人次毕业生进场求职,初步达成工作意向900多个。从本届毕业生洽谈会的筹备过程、参会单位数量、质量、

大会召开的过程、期间的签约率、各用人单位的反馈等方面来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达到了预期效果,获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

2、加强就业指导服务

(1)学校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全面推进和实施全程就业指导为主渠道,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在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负责就业指导的几位老师积极了解就业工作开展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学生全程的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多种有效平台和载体,强化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观念、求职技能教育。组织在校学生收看部分知名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认真做好毕业年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针对部分贫困学生、就业“弱势群体”,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对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充分认识自荐材料在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毕业生自荐能力。 加强了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就业指导教师到相关院校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培训,提高就业指导水平。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聘请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各行业人才要求,让学生接受择业技巧培训、组织参加招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以此来帮助大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端正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有效避免择

业期间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

此外,针对就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诸如国家和省市鼓励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就业协议签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的办理程序等,学校每年为毕业生发放《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提纲》1000余份。

(2)学校注重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一方面把就业指导与专业课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指导;另一方面通过系列培训,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就业梦想。我们主要是以举办“企业家论坛”、“专家讲座”、“创业导师报告会”、“校友论坛”、“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和“模拟人才洽谈会”等形式进行,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市场意识及就业信心。同时学校现有理论学习型、学术活动型、社会服务型、兴趣爱好型等学生社团,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我校积极贯彻十七大提出的“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引导毕业生积极创业。为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创造大学生创业平台,我校自2010年11月份成立创业者协会以来,共吸引了100余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每年学校邀请创业研究专家和创业成功校友来校给师生开办讲座6次以上,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3、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提高就业质量 (1)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为了更好服务教学工作,促进教学教改工作,学校制定了《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制度》,根据《反馈制度》的有关规定,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每年均对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走访,加强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沟通,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否满意,了解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并及时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综合材料反馈到教学单位及毕业生中,作为教学教改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让即将毕业的应届生加强有针对性的学习以适应用人单位及市场的需要。

(2)用人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综合评价好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和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根据规章制度,学校每年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走访,与用人单位进行座谈并发放调查问卷,从毕业生的思想表现、专业知识、工作责任感、工作态度、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工作实绩等方面,对接收我校2009-2010届毕业生的近2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做出了相应的评语。从调查及走访收回的可统计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满意率每年都达到95%。大部分毕业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专业技术比较过硬。同时也说明了我院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鲜明特点。

4、倡导以人为本,关心关爱贫困学生就业

我校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的服务工作。学校多次强调各系和相关部门一定要格外关注这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部分系建立毕业生就业数据库,对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登记造册,实行重点推荐,开展“一对一”的服务。学校还制订了一整套关于资助贫困生的制度,建起了特困生资助体系,通过“奖、助、贷、借、勤、补、减、缓”等多种途径,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降低就业成本。对特困生,我们除给予经济方面的资助外,更重要的就是通过定期召开特困生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并给予妥善解决;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广泛开展心理情商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增强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主要做法有,一方面对来自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零就业家庭等特困家庭未就业毕业生,加强宣传援助困难家庭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择业中存在的各种困惑和问题,面对面地进行就业信息推荐和就业指导,送去学院的关怀。近几年,我校特困家庭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

5、认真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让每一位毕业生安全、文明、有序、留恋离校,为做好此项工作,学校把维护就业稳定摆在突出重要位臵,针对大型招聘活动安全和离校前后等重点时段,制定了各项稳定工作具体方案。认真排查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确保毕业生就业安全稳定,注意发挥校区和职能部门作用,由于毕业生离校工作措施得力,落

实到位,没有出现不文明现象,毕业生都能满意地离开校园,愉快地踏上社会。

6、工作绩效良好,就业质量令人满意

经过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2009届、2010届各类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88.49%、99.45%,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展,学院先后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被山东经贸委确定为半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十百千工程”十处实训基地之一;被山东省商务厅、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是山东省汽车工程职教集团的牵头学校。

二、主要经验

学院创办至今,我们始终把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作为学院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主线,并沿着这条主线进行教育改革和办学模式的创新,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成立教学指导机构,提升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学院聘请教育部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和有关企业专家、高校专家、科研人员,成立了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一是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论证,并结合必要的技术指导。二是委员们对专业的服务方向、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指导意见。三是对课程体系设臵、核心课程的确定、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对专业教材建设和实训教材的编写给予了必要的指导与帮

-

助。

第二,校企联手形成合力,着力打造师资队伍。一是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教师教学技能培养计划,并共同组织实施。二是针对专业教师年轻人居多,实际技能教学能力偏弱的特点,校企共同制定了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为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素质、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保障。三是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到成员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教学研究和教材的编写,使学校的教学、教研和教材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第三,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技能培养创造条件。一方面,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厂房、设备等实训条件,并通过配备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指导,使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技能实训有机地融为一体,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提供了实训保证。另一方面,校外实训基地的设立,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由于学生提前经过企业环境和文化熏陶,很快就能较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通过校企的无缝对接,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其能快速融入企业,适应社会,同时也缩短了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时间,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程度实现了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实现了双方共赢。

第四,细化订单培养方式,创新办学模式。为了进一步细化

-

订单培养模式,创新办学模式,促进校企密切合作,工学有机结合,我们在认真总结与相关企业联办的富士康CBD班和机构工程(模具)专班、浪潮LG电子班、得宝数字通信班、矢崎定向培养班、丰田汽车专修班等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又与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通用汽车”专班和“通用汽车电气维修班”、与山东永弘机械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永弘机械班”、与北京现代联合举办“北京现代班”。

这种办学模式不仅推进了“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实施,也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技能实训的同时,得到一定的经济收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又为企业缓解了用工压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学校自评的有关要求,学院认真开展了自评工作,查找薄弱环节,分析问题原因,并研究部署下步主要工作。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二是就业指导工作还不够细致,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还需要转变;三是开拓市场的视野不广,专业设臵还比较局限;四是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工作思路创新不够。

(二)下步主要工作

1、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努力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是我校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教育,引导毕业生

-

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确立切合实际的就业期望。

2、通过积极拓展省内外就业市场,充分利用网上市场,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充足就业信息,促进毕业生就业。

3、进一步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在专业设臵方面,把市场的短周期性和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4、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大胆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使校企合作不仅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为长期解决毕业生就业出路、满足社会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

推荐第3篇: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水利学院2011届毕业生 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水利学院 2011年12月水利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2010-2011学年水利学院在学校招生就业处的指导下,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学生工作办公室老师、全体毕业班班主任和导师共同努力,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完满完成了年初学院下达的各项目标。现对照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细则》、《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中的内容与标准进行了认真自查,我们认为本年度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确保就业工作的平稳、有效、高效

1、领导高度重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院系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其视为本院发展的生命线。2010-2011年度多次在领导办公会议上研究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生就业问题,并多次专门召开工作就业工作会议,对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进行商讨,形成“领导重视就业、人人关心就业、事事想着就业”的就业工作思路。除3名辅导员之外,专任教师提供考研辅导5场次,就业信息20余条,学院组织毕业生就业讲座7次,举办就业招聘活动周2次,学院邀请招聘单位40余家。

2、组织机构健全,有完善的工作体系

本院就业工作运行机制是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闭合循环系统,人员组成从院领导、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各教学班到各宿舍实施全覆盖。 确保工作条件,经费、人员、场所设施三落实。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办公场所、咨询场所、招聘洽谈室等,有专供就业工作使用的计算机和打印机,室外设就业信息专栏。并建立了就业信息网站,就业经费专款专用。真正做到了有人(专人负责,专兼职结合)、有钱(不挪用经费还适当补贴)、有物(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设施)、有室(会议室做招聘洽谈室)。

3、深入细致地开展就业指导,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我院就业指导采取课堂内集中授课与就业指导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严格按照学工处、教务处的有关规定进行集中授课,按照授课计划和相关要求备课与组织课堂教学。就业讲座分为专题讲座和邀请校外就业指导专家举办讲座两种方式,主要涉及面试技巧、简历制作方法、就业流程与离校手续等方面,期间还邀请了学校招生就业处的就业指导专家、中水十一局人力资源部经理以及学院领导就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职业心理、职业态度以及专业发展等问题开设专题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传达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与挑战,激发了广大学生的成才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我院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深入而广泛,就业指导工作办公室常年接受学生就业咨询,并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发放就业指导材料,与此同时,2011届毕业班班主任和导师都是我院专任教师,这就确保了各教研室能够充分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就业管理工作。将任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引入到就业工作中,这大大提高了我院2011届毕业生的择业信心,提高了就业的稳定性。

二、就业工作严谨规范,确保就业目标如期实现。

依据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的分工,院部经常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本年度有近十次之多。在年初即下发了分解到各个月的工作计划,并在月末通报各班就业情况,召集所有就业工作人员开会进行总结。鉴于各专业班级就业达标时间不同,就业难度也不同的实际情况,院部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激励措施,奖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在提高就业数量、确保就业质量的工作中,院领导以及各毕业班班主任做出了大量细致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于各阶段未就业的学生院系都会进行不定期的统计,依据动态登记的名单,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院系进行有重点地推荐。健全的制度以及全体成员严谨扎实的工作为我院良好的就业质量,较高的就业数量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三、就业市场开拓----多层面集中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拓展空间

市场需求是我们做好学生培养和就业工作的风向标。

第一,我院对用人单位及校友进行了跟踪调查。主要方法有两项:①利用单位招聘的机会开展座谈,发放调查表等形式进行调查。②充分利用校庆期间校友返校契机,与校友开展座谈调研。③利用寒暑假、实习等时间组织教师到用人单位实地考察,了解就业现状以及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与要求,征求用人单位对课程设置、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培养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尚保留用人单位卷和校友卷的调查问卷原件。 第二,搭平台建基地,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就业市场的开拓的措施包括:回访学校实习和就业单位,寻找新的合作单位和就业信息,与相关单位座谈,倾听他们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并与校友进行了广泛交流;发挥我院教职工的积极性,采用奖励机制鼓励教职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吸引用人单位前来招聘,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同时也扩大了我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

四、网络建设与信息服务----资源丰富,更新及时,信息畅通 我院建立了畅通的用人单位信息收集与发布渠道,建立了规范的用人单位信息库,建立了校外实习班级学生的通信联系渠道。我院在毕业班学生党员、干部中选出了就业信息员,由班主任带领各班就业信息小组,利用海报、毕业班网上聊天室、互联网络等多种形式,确保招聘会信息、具体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能够充分传达给在校外实习的毕业生。与此同时,我院不断探索创新如何使就业宣传教育在高低年级之间更加连贯,由团总支以及年级辅导员负责指导,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由学习部承办院系就业信息栏的使用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就业工作的时效与实效,又提高了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意识,为明年培养了更加熟练的就业信息员。我院还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调动本院教职工的积极性,专业教师积极帮助广大学生联系用人单位,开拓市场、收集信息。

五、重视就业市场的开拓,广开就业渠道。

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为促进2011级学生充分就业,我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前期开展了大量的就业需求调研工作。通过走出校门与著名建筑企业联系,不定期举行规模不等的校园招聘会,定期向用人单位征集、汇总就业信息,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我院年内先后与小浪底水利枢纽、三峡等单位签订了就业实习基地协议。在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我院始终严格按照学院要求认真落实毕业生推荐工作,对用人单位进行认真而有重点地推荐,规范管理、严格审查《毕业生推荐表》,该表格的补办数量仅为1%。毕业生推荐工作成果良好。

六、就业管理与服务----规范就业工作,提升就业指导与服务质量

第一,学生就业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特点是重在平时的积累。①毕业生生源信息管理做到及时、准确无误上报。②协议书发放能够做到编号管理,录入计算机联网登记管理,每一个环节和签章程序都严谨规范。③学生档案管理严格,按照学生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举办专场校园招聘会,就业信息发布常态化。在常规管理与服务工作有序、及时、无错误的基础上,我院2010-2011年先后举办中小型校园招聘会20多场,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90多条,响应学校政策举办招聘专场活动月除外,学院单独举办招聘活动周两次,邀请招聘单位20多家。其中招聘单位涉及到北京、天津、山东、深圳及河北省各地区。

第三,就业率统计准确无误。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统计按要求上报。我院2011届本科生共581人,派遣毕业生561人,初次就业率为91.46%,截止到2011年12月,就业率达99.3%。其中考取硕士研究生17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0.3%;到国有企业185人,占33%;到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140人,占25%;到科研设计单位50人,占8.9%;到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9人,占1.6%。就业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基础上,突出毕业去向和行业特色融合、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实现了与学院定位发展层次相匹配的就业工作理念和评价体系。

在学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得到全校师生和用人单位各方面的积极配合,我院就业工作成效喜人。

毕业生对我院就业指导工作基本满意,与此同时我院就业工作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认真接待用人单位来访,耐心解答毕业生就业困惑是我院就业工作人员秉承的优良作风。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契机,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相信随着就业工作人员经验的日渐丰富,就业制度的日益完善,我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必将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水利学院 2011.12

推荐第4篇: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交通工程系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我校关于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精神要求,并按照《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考核及奖励补充办法》中列出的各项指标,逐项逐条对照,我系就业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就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机构完善,队伍建设完整

1、领导重视 责任明确 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为做好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我系特成立了交通工程系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由魏宝兵书记担任组长,李少华主任担任副组长,团总支书记和辅导员为领导小组成员,我系专业带头人和专业课老师为指导教师。并对领导小组人员做了明确的分工:魏书记负责统揽就业工作全局;李主任负责对外与用人单位的交流沟通、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张勇老师负责制定和督促就业方案的实施以及毕业生就业思想的教育,以及负责用人单位的接待和小型招聘会的安排,各辅导员和就业指导教师负责就业信息的搜集和传达以及具体的就业指导,负责各自所带班级毕业生的个别指导和毕业生的就业推荐;教学秘书负责毕业生学习成绩的统核等。

2、我系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并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我系工作重点。为方便就业工作开展,并做好工作经验的总结,我院制定了就业工作计划(附件2),并及时开好毕业生就业经验总结交流会,做好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附件3)。为明确各自分工,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我院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和各自的任务,并制定了相关奖惩规定。在每周的辅导员班主任例会上多次将就业问题提出进行讨论,并在全系的大会上,也多次向全体老师通报我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全国的就业形势,鼓动所有老师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会议材料见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记录)。同时我系还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交通系发展总体规划,在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出就业工作设想。魏书记书记经常召集小组成员讨论、研究、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系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在全国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提出我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要达到90%的就业目标,明确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责任,并实施奖惩办法。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分明,群策群力,层层落实。在系领导、辅导员和专业课老师共同努力下,我系顺利、成功的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

3、人员、设备:我系在领导小组基础上下设就业指导服务小组,在系学生会新增就业部,在毕业班班委会中增设就业委员负责本班就业工作事宜,就业部和毕业年级的学生干部构成小组成员,主要负责为毕业生搜集就业信息,并及时传达给同学,了解毕业生动态,协助系部完成毕业工作相关事宜,向同学及时传达学校及系部工作。团总支书记张勇老师作为我系的专门就业指导人员负责日常毕业生就业工作,并配有专门的电话,邮箱等方便就业工作人员使用,有一台专用电脑供毕业生查询信息使用,并登录毕业生就业情况(附件4)。

4、我系专业带头人积极联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荐毕业生就业。公司 招收专业及人数 联系教师 河北路捷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公路、道桥 12人 王蓉蓉 廊坊市政一公司 公路 5人 翟国静 河北大庆道桥工程有限公司 市政、道桥5人翟国静 廊坊圣丰道桥集团有限公司 市政10人 及凤云 (佐证材料详见交通工程系毕业生就业统计表)

二、我系职业指导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思想教育工作完善,工作成效显著

1、我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辅导员、班主任都是从事多年就业工作的教师,对就业政策理解透彻,对政策能够运用准确,并能将政策及时灌输给毕业生。在毕业生思想教育方面,我院针对不同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重点加强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创业教育、文明离校教育。通过召开全系毕业生动员大会、主题班会、毕业生座谈会以及和毕业生一对一谈话的形式加强教育,多方面、多层次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截至目前,系领导和辅导员与就业困难学生谈话已达120多人次。根据谈话情况对就业状况摸底,了解毕业生困难,及时解决问题,并实施跟踪信息了解。

2、就业指导:根据我系教学计划安排,在毕业班开设专题就业指导课程,聘请系领导、就业指导老师讲授相关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政策的理解,求职技能的介绍以及就业思想的教育,使毕业生顺利就业。自2010年至今共举办了11场就业专题指导讲座,通过就业案例、简历制作和自我介绍模拟会等等给予毕业生详细指导。并且常年开展就业咨询服务工作,得到学生和就业单位的好评。成立年级毕业服务小组,充分利用QQ、宣传栏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咨询和就业服务,建立了以辅导员、年级毕业服务小组成员、班级信息员为主线的信息传递网,主要负责把收集来的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一个毕业生。(见附件

5、附件6)

3、2011年6月我系开展了毕业生文明离校活动,系领导、辅导员加强值班,深入宿舍,掌握了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做到了无酗酒滋事,无打架斗殴等违纪行为,确保了学校稳定和毕业生文明离校,完成了零事故的目标。(毕业生文明离校活动详见附件

7、附件8)

三、我系积极对就业市场进行开拓,并及时对毕业生跟踪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

1、我系积极针对我系各专业特点、培养规格与社会发展趋势,制定我系切实可行的就业市场开拓方案(附件9),我系近年新增就业单位比例30%以上(新增用人单位详见用人单位联系方式)。

2、我系在学校招聘会基础上,积极联系就业单位,组织专场招聘会,对来校单位热情接待,积极推荐毕业生。我系组织的单位有:

保定腾达工程测试有限公司2010年11月20日来校 廊坊燕青集团 2010年11月21日来校 廊坊圣丰道桥集团 2010年11月25日来校 天津金磊滨海公司 2010年11月25日来校 华夏新城廊坊分公司 2010年11月27日来校 天津鑫北供热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9日来校 廊坊永红市政公司 2010年12月9日来校 河北广通路桥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10日来校 河北恒信柴油机配件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3日来校 邯郸众信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2010年11月20日来校 (公司资料及联系人资料详见用人单位联系方式)

3、积极做好用人单位信息登记工作,建立交通系用人单位信息库。(公司资料及联系人资料详见用人单位联系方式)

4、为贯彻我校关于毕业生回访的精神,交通工程系主任李少华教授带领公路监理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带头翟国静、王学民、及凤云和张培成4位同志分别于2011年1月23日和26日到廊坊市河北大庆道桥工程有限公司和高碑店市河北华达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进行毕业生回访,在河北大庆道桥工程有限公司参加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有来自河北大庆道桥工程有限公司、廊坊市政一公司、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盛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道桥与市政行业的专家和我校毕业生40多人;在河北华达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参加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有我校在该公司的毕业生和该公司的领导、项目总监。(附件10)。

四、我系以人为本,认真执行毕业生就业管理和服务

1、公平公正做好毕业生综合测评和服务工作,认真出具毕业生推荐材料,杜绝弄虚作假。毕业生推荐表、就业协议书管理规范、严谨,正确指导毕业签订就业协议。归档材料上报及时、完整、规范,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工作中,严格按照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落实评选标准,执行政务公开,确保评选工作顺利进行,申报材料无一缺漏或不符合评选要求。

2、能够掌握毕业生求职意向,坚持以学生个人所需为基础,以各班小组目标为重点,以与学生谈心交流为支撑,在08级毕业生自愿组合基础上形成升本、就业不同学习小组,逐步增强就业意识和实现成功就业,成效明显。

3、能够认真贯彻落实毕业生入伍预征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4、能够按规定时间统计上报我系毕业生就业数据和协议书,资料完整。(详见毕业生就业统计)

五、加分项目

1、创新项目:根据我系教学计划安排,在毕业班开设专题就业指导课程,聘请系领导、就业指导老师讲授相关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政策的理解,求职技能的介绍以及就业思想的教育,使毕业生顺利就业。自2010年至今共举办了11场就业专题指导讲座,通过就业案例、简历制作和自我介绍模拟会等等给予毕业生详细指导。并且常年开展就业咨询服务工作,得到学生和就业单位的好评。成立年级毕业服务小组,充分利用QQ、宣传栏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咨询和就业服务,建立了以辅导员、年级毕业服务小组成员、班级信息员为主线的信息传递网,主要负责把收集来的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一个毕业生。信息管理方面,认真做好毕业生生源信息的统计,做好毕业生推荐表的填写核对和毕业生推荐。毕业生辅导员作为专职就业推荐员,负责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的登记,整理以及公布,并组织了各家单位共约10余场次的小型招聘会。就业市场: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服务。重视就业市场的开拓,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向用人单位收集需求信息,及时公开发布就业信息,积极组织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参加供需见面会。

2、2011年5月27日,我系在一教C302教室成功举办了交通工程系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并推荐两名选手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在比赛中,选手积极努力,双双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附件11)

通过自查自评,我们感到在学校毕业生就业中心的指导和关心下,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与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结合自查中存在的不足,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促进我系发展、稳定的大局,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及发展,切实落实国家、省有关毕业生面向基层的就业政策,坚持全员参与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交通工程系 2011年7月

推荐第5篇:就业工作评估自查报告

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

自查报告

经济管理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视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点和难点工作。在2013年初按照《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测评体系》和《关于开展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评估的通知》要求,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切实提升了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和水平。现向各位专家、领导作出如下汇报。

一、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1、学院领导十分重视就业工作,始终将就业工作作为常态化、制度化、创新性工作来抓,使得学院就业工作机构、就业工作制度健全,就业工作有实效。

学院总在2007年就组成由院领导、系(专业)主任、辅导员参加的工作机构,明确了院长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实施“一把手”工程。书记为就业工作直接负责人。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专项就业工作会议,部署就业工作计划,总结就业工作经验与不足。每周书记都带领辅导员进行就业工作具体研究与部署。遇到应急工作问题,就业工作小组还会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一年累计召开工作会议达50余次。就业工作制度的建立有效的促进了学院就业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与推进。

另外,学院的就业工作在院长的积极推动下,已形成全员参加、人人关心就业的良好局面。在就业工作会上,各系主任、专业带头人和教师代表纷纷献计献策,为学院促进就业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很多老师如杨冬云、赵彦龙、黄琼等经常为学生推荐工作。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学院也会发动老师们关心学生就业,为学生做就业指导。在毕业答辩当天,各答辩组还会统计、关心学生就业情况。针对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院也会积极采取措施。

2、学院就业机构健全、就业工作基础扎实,保证辅导员有精力也有能力完成好学院就业工作。

学院在8206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办公室,当届辅导员为专职就业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就业工作。2012年开始,又增加一名专职就业辅导员负责就业工作研究与引领。现在,有两名辅导员专职从事就业工作。同时,学院学生会还下设就业服务部,有40余名学生干部配合辅导员开展就业工作。学院有4名辅导员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并都已参加过北森测评公司举办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讲师(TTT)培训和就业指导(UGG)培训,就业专职辅导员也都为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并组织开展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就业辅导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上得心应手。

3、学院十分重视就业管理工作,就业管理工作认真、扎实进行

就业专职辅导员熟知就业工作流程和工作安排,时刻关注就业工作群动态,积极处理就业工作,积极配合就业指导中心完成各项就业工作。无论是就业方案、就业月报表的上报,还是就业信息的统计核实、毕业生生源地的统计等工作,学院都高度重视每个工作细节,第一时间进行准确无误的上报。但由于我院学生人数众多,在信息的反馈、统计方面确实存在困难,但我们都积极与就业指导中心沟通交流,给就业指导中心添了很多麻烦。

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和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大四学年伊始,学院都要进行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针对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建立毕业生信息档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每年年初,学院还要进行毕业生回访,用人单位回访,了解就业市场动态,从毕业生那里反馈学院就业工作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展好就业工作吸取经验与教训。

4、台

为进一步做好招生就业工作,加强招生宣传,拓展就业市场,充分发挥校友会作用。2013年4月15日、16日,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毕伟林、副书记李铁岩、辅导员钱威和许永继一行四人,前往生源相对集中的大庆市,在该地进行招生宣传、市场调研、回访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并筹建经管院校友会大庆分会。与大庆市人才服务局招聘办张主任对大庆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就业单位对人才需求、人才引进和大学生创业等相关政策进行交流。还对该市大商集团新玛特商场等大型企业进行考察洽谈,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情况,并推荐本院应届毕业生参加网上报名和考试。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四厂三矿、哈尔滨银行大庆分行等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回访。毕业生单位领导对我院05级学生王蒙、06级边文翰、08级王露欣、09级佟晓雪等毕业生的工作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感谢学院为单位培养了优秀人才。通过调研,学院架起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就业桥梁,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有效的为学生搭建就业、实习的平学院十分重视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早在2010年11月,经管院就在五楼会议室,隆重举行了经济管理学院实习就业基地签约揭牌仪式,与新建12家基地签约,并对包括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仁皇药业、浪潮集团、长江证券等18家新老基地集中揭牌。基地签约揭牌仪式,既是对前期工作的一个认真总结,也标志着财管院校企合作项目的崭新开始。我院还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宽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实践能力培养新途径,努力搭建校企、政企合作新平台,实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宗旨。

学院每年都会举办数场中小型招聘会,世茂集团、百胜餐饮、邮储银行、平安保险、用友新道等知名企业也纷纷来学院进行招聘,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做好就业管理、服务与指导工作。例如,面对学院专场招聘会数量的增加,学院及时意识到专场招聘会的重要性,积极组织了专业教师和礼仪、心理辅导员进行了职业素养的培训,使得专场招聘会的产生十分良好的效果,签约率很高,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一致赞誉。

二、职业指导课程建设与信息化服务

1、学院十分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教育工作扎实有效 经管院很早就敏锐的洞察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2008年,学院就开始进行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财经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模式研究,课题组认真调研,先后进行了十余次的研讨,对学院全体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最终提出财经类大学生就业“四二四”模式。课题研究获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研究报告最终获得了“第十八次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毕伟林、钱威的论文《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获“第十八次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仅凭科学研究是不系统的,更要提高每位学生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理论水平,力争使每一位辅导员都能成为引领学生职业发展的专家与化解就业心理矛盾的知心人。学院先后分三批将全体学生工作者送到国内顶级生涯培训公司——“北森生涯”进行培训。目前,全体辅导员老师都已完成“北森生涯”公司举办的“高校职业规划TTT课程培训”。四位辅导员老师一直都在承担经管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站在教学一线指导全院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五件都已具备,授课效果良好。为了实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点面结合,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到实处,学院领导十分重视并开辟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目前已完成两年四期的培养。 学院也十分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和模拟招聘等活动的开展。2013年,我们动员了40余名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经过认真的准备与指导,最终有4名学生进入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复赛;经过学院SYB韩明辉老师和辅导员的共同指导,最终有3组队员参加了校创业大赛复赛,并获得了良好的成绩,指导教师也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学院还在每年的年末举办“职业梦想秀”等模拟招聘活动。

2、学院及时、大量、高质的发布就业信息,为毕业生做好服务

学院在就业服务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服务工作,包括在学生组织中设立就业服务部,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组织招聘会、整理档案、进行就业情况统计、做问卷调查等等;定期在就业宣传栏中公布最新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同时,通过QQ群、飞信等现代化手段及时向广大学生发布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掌握就业市场动态;多次组织用人单位到学院开办专场招聘会,先后有百盛集团、百年人寿、平安保险、邮储银行等多家知名企业前来参加;还通过聘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等知名专家为学生做模拟招聘,帮助学生掌握应试技巧。

三、工作实绩

经济管理学院就业工作遵循“从行业需求出发、从社会需要出发”的方略,认真贯彻落实“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按照年初《哈尔滨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办法》要求,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在职能部门和各系的通力合作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就业工作任务,使得学院的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达94.70% 。

经济管理学院2013届毕业生共585人 ,会计专业学生392,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193人。截至2013年7月1日,其中585名毕业生中升学9人,升学率达1.54%; 协议及聘用就业 140人,协议及聘用就业率 23.93%;灵活就业414人,灵活就业率 70.77% 。

总体上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今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会计专业就业尤为困难。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会计专业被列为排名第四位的就业困难专业。我院财务管理及会计专业毕业生数量大、专业集中,就业压力较大。另外,我院毕业生在应聘中小企业时面临缺乏工作经验的困难,在应聘知名企业时,又面临知名企业的门槛高的困难。

2、毕业生就业期望值有所下降,能够认清当前社会形势,就业观念较以前有所转变,去基层、相对偏远地区工作的学生较前几年增多。由于我院毕业生生源集中在黑龙江省,加之就业形势不乐观,在就业地点方面,有80%的毕业生选择在本省工作,在就业单位性质方面,有48.8%的学生愿意到国家机关工作,17.6%的学生愿意到国有企业工作,表明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是较为保守和现实的。

3、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与往年持平,保持在10人左右,尚没有较大突破。这主要是因为我院三表省较多,虽然有近20%的毕业生准备考研,但由于基础较差,吃苦耐劳的精神还不够,导致最终的升学率低。

4、2013年,金融机构继续大量招聘应届毕业生,截至目前,我院2013届毕业生中共有22名学生在邮储银行,12名学生在农村信用合作社,5名学生在农业银行,7名学生签约建设银行,11名学生在工商银行,2名学生在交通银行工作等,签约各类金融机构学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10.09%。

推荐第6篇: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中共XX市委督查室并市政府督查室:

按照《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督查2006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的通知》(X委办〔2006〕XXX号)要求,现将我市2006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目标落实情况

(一)工作情况

1-9月,我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559人,完成工作目标4000人的88.98%;引导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966人,完成工作目标2200人的89.36%;帮扶508名“4050”就业困难对象实现灵活就业,完成工作目标500人的101.6%;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400名,完成工作目标2750人的87.2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5%,实现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的工作目标。按照目前工作进度,能够确保完成上级今年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二)工作措施

为落实各项工作目标,我市主要采取了“现场招聘会推荐一批、职业介绍指导一批、劳务输出外出务工就业一批、职业技能培训转岗一批、再就业政策扶持一批”等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落实工作责任。按照《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06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计划的通知》(渝委办发〔2006〕10号)的工作部署,我市各级各部门与市政府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层层落实了责任。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和“一号民心工程”,分解制定目标任务,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树立和宣传就业再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典型,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待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帮助和促进他们艰苦创业、自主择业。四是广辟就业渠道。通过“再就业援助月”和春季、秋季、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形式,共举办现场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42场,先后组织市内外460余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15000余个就业岗位。五是狠抓劳务输出。采取本地就业与劳务输出并重的原则,依托驻嘉兴、乌鲁木齐、广州劳务输出办事处,向浙江、上海、北京、广东、新疆等地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我市建立了市—乡镇—村社—劳务经纪人四级组织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网络,形成了劳务输出信息发布快捷、组织动员迅速、各级各部门相互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打造了“XX拾花工”,“XX缝纫工”、“XX机加工”等劳务输出品牌。六是切实搞好培训。利用就业再就业培训、阳光培训、扶贫开发培训,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村劳动力开设了电动缝纫、数控车工、电工、焊工、中式烹调等10多个培训专业,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并开展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等后续支持服务。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了就业稳定性。七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了以工会、司法、劳动、农业四部门为主体,有关部门参与维权的“4+X”联动维权机制,在输入地开展维权服务。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工伤纠纷处理难问题,提出了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新思路。今年已为赴新疆拾花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参保登记,确保了拾花工在工作中遇到事故伤害时,能及时依法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措施

目前,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我市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4000余个,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隐性失业人员存量有万余人,每年新增就业人员6000人。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军转干部及随军家属、大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就业再就业难,农村大龄劳动力转移难。二是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今后,我市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容量;加大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开发力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问题;整合培训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发挥培训作用。

二、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为确保《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05〕28号)精神落到实处,我市组织参加了培训学习,研究制定了贯彻办法和实施细则,出台了配套文件。通过媒体宣传、到企业宣传和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将政策宣传纳入日常工作中,做到了政策宣传不留死角。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向企业和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十万余份。1-9月,新增小额担保贷款622万元,帮扶引导880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兑现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154.2 万元,帮扶1873名“4050”人员通过灵活方式实现再就业;为2809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78.92万元,帮助324户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

今后,我市在实施就业再就业政策过程中,将对低保人员申报就业后,在一定时间内,对民政部门核减的低保金给予全额就业补贴,然后再按比例给与就业补贴,以解决低保人员就业后不主动申报就业,就业补贴工作开展难问题。

三、资金到位情况

今年上半年,XX拨付就业再就业资金275万元,社区平台建设资金170万元;我市投入就业再就业资金50万元,保障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1—9月,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经费559.922万元,其中:发放大龄职工基本生活费4.261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51.1万元,岗位补贴3.1万元,职业培训补贴47.25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23.72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及奖励53.961万元,送温暖7.69万元,代缴养老保险7.22万元、医疗保险7.99万元,投入平台建设费132万元,大型招聘会、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劳务输出等各项工作经费121.63万元。

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开展岗位收集、就业安置、跟踪服务、沟通协调、政策咨询、维权服务、招商引资等工作。二是加强社保平台建设。今年上半年,在合溪镇、石溪乡、骑龙乡、冷水关乡、民主乡新建了5个社会保障服务所,并按 “六个到位”的要求,建立了社保工作大厅,设立了工作窗口,落实了工作人员,配置了办公设备。通过试运行,各项社会保障工作已延伸至工作平台。今年底前将再建5个社保所,并尽快投入运行。三是强化劳务培训。建立需求—培训—输出的链条,开展对口培训,使务工人员真正掌握1—2门劳动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四是完善创业机制。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引导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使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变“民工潮”为“创业潮”。五是创新保障机制。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维护务工人员的权益。

目前,我市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未形成城乡覆盖的就业服务网络,社区工作平台与劳动保障未建立统一的服务网络,工作平台服务手段还较为滞后。今后,我市将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就业的思路,研究制定统筹失地农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等办法,规范就业、促进低保渐退的联动机制。

五、2007年工作计划

2007年,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是: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000人,引导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2000人,帮扶“4050”人员500人实现灵活就业,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为此,我市将在XX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做好“五个一批”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政策宣传,扩大劳务输出,落实优惠政策,强化技能培训,探索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推荐第7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自查报告

(2011年12月28日)

2011年,我镇促进就业工作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关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莱西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西高就字[2011]1号)文件,对承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标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和总结,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政策体系,明确目标责任,确保促进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我镇成立了由党委委员任组长,为民服务中心主任任副组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度,将市下达年度就业创业考核指标分解下达至各村,做到工作落实到基层、责任落实到个人;统一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同时,在为民服务中心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门窗口,安排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各项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的实施执行,极大地促进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引领毕业生就业。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从今年8月份开始,由镇为民服务中心牵头,建立了大学生就业信息登记制度。为了全面掌握我镇应往届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我镇就业办工作人员,深入调查了我镇高校毕业生情况,了解高校毕业生的毕业时间、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学历学位、家庭生活来源、家庭成员情况、就业情况和就业去向等多方面的详细情况,并将调查情况进行总结统计,在各个村建立起了应届高校毕业生台帐,根据台账资料,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进行跟踪,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创业服务。

通过建立这一制度,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本镇大学生就业动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促进就业措施打好了基础。截至目前,已登记就业的大学生占总数的90%以上。

三、建立就业服务中心,多形式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我镇在为民服务中心建立了就业服务窗口,并对外提供政策咨询、免费职业介绍、项目推介、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利用媒体宣传、广播和各村宣传栏大力宣传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和措施,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都能创业、创稳业、创好业,我镇召开了部分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座谈会,全面地介绍了关于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

通过与上级业务部门以及镇工业园区企业的沟通联系,定

期掌握用人单位用工情况及需求信息。同时,为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加市人社局组织的创业培训和进入市创业孵化基地见习,不断培养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和提高应届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我镇累计参加创业培训20人,成功创业1人,带动就业5人。

四、完善就业服务建设,加大力度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

我镇以高度的责任感把促进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加强村委会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落实专职人员,定期通过电话调查、走访慰问的形式,对各村大学生就业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形成调研信息及时上报镇主要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截至目前,累计报送调研信息7篇。同时,对调研过程中确认为特困毕业生的,根据大学生个人实际情况,通过建立“特困毕业生”援助制度,免费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优先推荐他们到辖区企业参加实习、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活动,确保他们实现充分就业,截至目前,我镇特困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今年刚开展的一项新工作,工作人员对相关的政策、信息了解较小,因此工作开展的难度较大,建议加强对乡镇工作人员的政策法规、业务培训,以提高其自身工作能力,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2、高校毕业生工作涉及的面较广,毕业生的层次较为复杂,给日常的信息统计、汇总分析、及时准确的上报带来诸多不便,以至于给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的被动。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年12月28日 2011

推荐第8篇: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免费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x系xxx届毕业生工作在学院党委、办公室的领导下,在就业处的指导下,在面临重大困难的形势下,x系就业工作小组坚持狠抓思想教育,及时耐心的进行就业指导,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针,“就业指导全员化”的工作要求,“就业服务人性化”的工作原则,充分收集用人单位信息,把握机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细致深入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前一阶段就业工作做如下汇报:

针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着“内抓教育,外拓市场、全员参与” 的原则和“早起步、早准备、早动手”的策略,我系积极、有针对的拓宽就业途径,千方百计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认真分析研究就业形势,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

为了切实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效性,我系针对x设计、装潢x设计、电脑x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就业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压力,同时找准做好就业工作的突破口,及时掌握学生就业信息。经过分析认为,2011年,全省各高校毕业生人数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就业岗位并未有明显增多,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往年建立的就业基地和关系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减少,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就这三个专业方向而言,中小城市及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却持续攀升,市场对人才的选择越来越趋于理性,重点还是考察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分享

免费

为了适应学生就业的新形势,我系积极探索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途径,立足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指导学生应聘礼仪和技巧,切实把工作做到细处

1、引导毕业生及早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自觉地在工作中运用、丰富在系部所学专业知识,。从指导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设计,举办职业道德讲座等方面入手,积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明确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面对社会的选择,怎样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学生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保持踏实肯干、锐意进取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就业单位的好评。

2、鼓励学生参军、专升本,支持学生报考公务员、选调生、村官,参军等,扩展其他就业途径。我系参军自去年零的突破之后,认真总结经验,继续鼓励毕业生参军,并组织老师有针对性的对报专升本的学生进行辅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毕业生服务工作

1、我系及时收集整理就业信息并发布。为了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指定专人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工作。为了让每一名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在我系网站建设了专门的就业信息宣传专栏。通过学院组织大型招聘会1次,招聘单位几百余家,提供岗位30多个,通过招聘会达成意向100多人次。

2、引导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就业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就业问分享

免费

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学校工作的重点,x系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以及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和要求,一方面,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据统计,08届毕业生有2人已实现了自主创业,带动10余人就业,多人拥有自主创业意向。

五、就业状况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

1、按照就业处关于做好xxx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的要求,做好各环节的毕业生就业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

2、就业指导负责老师与毕业班级老师保持密切关系,做好系部学生就业状况、就业率的统计、上报工作。做到100%覆盖,没有遗漏。

六、xxx届毕业生工作前一阶段的经验

今年我系毕业生工作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主要有:

1、毕业生工作离不开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早准备、早计划、早实施。我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动员等工作在大大四刚开学就已经开始展开。

3、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选拔任用了一批有能力、有工作热情、有责任心、有积极性、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干部,从而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够使在校生及早了解就业程序,看清就业形势。

4、针对今年就业现状,结合我系专业特点,勇于开拓思路,把握我系毕业生受中小城市及中小企业欢迎的机会,将开拓就业市场的重心向生源分享

免费

地以及周边靠拢,不但得到了毕业生的一致认可,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截至目前,我系专科生业生共574人,现就业544人,未就业30人,x设计 91.94% (194/211)电脑x设计 96.35% (132/137)装潢x设计 96.46% (218/226))平均就业率94.77%。相对来说x设计专业就业率较低,系部针对该专业辅导员调动部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催缴协议措施,不存在不交就业协议不发毕业证、学位证、报到证现象。

分享

推荐第9篇:机械工程学院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机械工程学院 就业工作自评报告

机械工程学院学工办

2012年10月29日

按照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就业办的统一部署,机械工程学院对照《长春大学光华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评估办法》中考评内容与标准进行了认真自查,分析出了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优势和特色,同时找出了差距与不足,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补短,再接再厉,使我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自查情况予以总结汇报。

一、高度重视

1机械工程学院2012届毕业生共计207人,机械工程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面向培养合格人才与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才氛围。就业小组成员定期讨论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制,研究解决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我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意见和要求,有力地保障了就业工作的开展。由院领导牵头,我院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我院的学生就业工作,按照岗位职责与分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学生就业工作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列入工作要点。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每年均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每学期不少于1次,本学年度共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3次,专题讨论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问题。

2、经费使用:毕业生就业指导经费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比例,科学合理地使用。

3、人员、设备:我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我院就业指导人员,配有专门的长途电话,和固定邮箱方便就业工作人员使用。

二、工作内容

1、制度建设:为方便就业工作开展,并做好工作经验的总结,我院每年均制定就业工作计划,并及时开好毕业生就业经验总结交流会,做好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开拓就业市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我院在招生和专业设置上,也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如在09年招生时,新开了数控技术专业。由于这个专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预计今年就业形势较好。

在授课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重视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进行课程实验和设计,组织学生在校外进行参观和认识实习,这些年我院学生的校外实践十余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工作创新方面,为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我院积极支持鼓励学生开展与专业结合紧密的相关活动。组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2010年吉林省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我院学生的作品两次获得三等奖;我院11级毕业学生李思特日常表现突出,一人被评为“长春市十佳大学生”。

2、思想教育:在毕业生思想教育方面,我院针对不同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重点加强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创业教育、文明离校教育。通过召开全院动员大会、主题班会以及给毕业生发文明离校倡议书的形式加强教育,使毕业生文明离校,未发生过恶性或违纪事件。

3、就业指导: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毕业班开设四次专题就业指导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政策的理解,择业技能的介绍以及就业思想的教育,使毕业生顺利就业。

4、规范化管理:毕业生推荐表、就业协议书管理规范、严谨,正确指导毕业签订就业协议。归档材料上报及时、完整、规范,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5、信息管理:在信息管理方面,强调各班认真做好毕业生生源信息的统计,协助做好毕业生推荐表的填写核对和毕业生推荐。辅导员作为专职就业推荐员,负责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的登记,整理以及公布。

6、就业市场、就业基地建设:在工作中,我们继续采取了灵活就业与毕业就业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规模和档次,有目的地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学生去实习,效果明显。长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吉林省创新消失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沈阳延峰江森座椅有限公司、长春吉润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已和我院建立了多年的实习就业基地。同时,积极鼓励学生结合就业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并取得良好效果。

7、调查研究:经调查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全院处于比较优秀的行列(专业类就业排名第二),这也得益于我们对就业工作所做的专题调查研究。在毕业生就业之前的一年内,我们就着手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调查,以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就业;另外,对于已经就业的毕业生,我们都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进行追踪调查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的稳定性与相关研究。

三、工作成效

我院2012届共有毕业生207人(其中本科130人,专科77人),来自吉林、天津、浙江、江苏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截至到2012年7月末,就业率达到94%以上(其中三名同学考取了研究生)

四、我院在就业工作中,在以下方面实现了突破,取得了一些经验:

(1)院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全体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努力支持这项工作,毕业生质量关系到我院的生死存亡已成为我院全体教职工的共识.(2)随着我院首届本科生的毕业,我院毕业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也走向了深入,我院紧紧围绕“爱校、立志、成才”主题,开展了文明离校教育,把毕业典礼从一种仪式变成了一种教育.(3)我院就业工作从系内走向系外,走出校门,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我院在省内外各高校对就业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极大地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工作与服务水平.(4)就业指导由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个别指导既有专业上教研室分工联系个别同学,又有择业技巧上对个别同学的帮助,点面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我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和内容。

机械工程学院学工办

2012年10月29日

推荐第10篇:计算机系大学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计算机系大学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学院的统一部署,我系对照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的考评办法》中考评内容与标准进行了认真自查,分析出了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优势和特色,更找出了差距与不足,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补短,再接再厉,使我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自查情况予以总结汇报。

一、系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

99级学生是我系首届本科毕业生,从他们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中,我系全体领导和老师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面向培养合格人才与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才氛围。尤其在99级的第四学年里,系党政领导班子将99级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我系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系党政联席会与系务会建立了定期专门讨论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制,研究解决我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我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意见和要求,有力地了就业工作的开展。由系党政领导牵头,我系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就业策略研究小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我系的学生就业工作,按照岗位职责与分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学生就业工作在我系党总支和系行政年度工作计划中均列入工作要点。我系党政领导班子专题讨论学生就业工作每月平均2次,并从政策、经费等各方面给就业指导部门提供了便利,在工作场所、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了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以制度建设作为就业指导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石。

我系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学习研究就业政策、研讨就业工作的例会制度,从系领导到毕业生都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省、学院的相关就业政策并贯彻实施。每年和学期初,我系学生就业各工作小组均在次例会上主题讨论年度和学期的工作重点,制定工作计划。针对国家、省、学院的就业政策的贯彻与执行,我系一般分为三个环节。毕业生就业三个工作小组率先进行学习并针对我系具体实际提出贯彻意见、毕业班就业信息员、学生干部和党员进行学习、全体毕业生进行学习贯彻。建立了《计算机系就业指导课管理条例》,对上课教师与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对课堂考勤与纪律进行了明确规定,按照《就业指导课管理条例》的要求和教学计划认真上好就业指导课,起到了良好的授课效果。建立了党政领导联系毕业班的制度,并且由我系基础教研室、应用教研室、软件教研室分别协助指导99级三个毕业班,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对设计小组学生的就业分工帮助指导,全系教职工都参与到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系领导、我系就业工作各小组还密切关注it产业的发展动态和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要求,定期研究就业前景,针对社会发展变化及时向系务会建议提出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方案,比如经系务会通过报教务处批准在99级学生教学计划中添加《电子商务与政务》课程,将大四上学期的部分课程调到大三上学期,加强教学内容的社会实用性。

三、重视就业市场建设,广开就业渠道。

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前提。在2002年我系尚未有毕业生时,我系就划出专项资金印制了专业与学生宣传材料在省各大人才市场上分发。在2003年,我系印制了邀请函与专业和毕业生在校外各大人才交流会上散发,还将材料邮寄到省内外信息技术产业知名企业。浪潮集团、三联集团、齐鲁软件园、新浪网等知名企业面向我系毕业生先后进行了专场招聘。我系建立了畅通的用人单位信息收集与发布渠道,建立了规范的用人单位信息库。我系在毕业班学生党员、干部中选出了就业信息员,各班建立了信息小组。当有人才交流会举行时,信息员到交流会上散发宣传材料,收集用人单位信息,回校后整理输入我系用人单位库,并及时在本班发布。与我系团总支联系、到我系选拔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信息也输入我系用人单位库并反馈给毕业生。我系还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调动起本系教职工的积极性,专业教师积极帮助广大学生联系用人单位,开拓市场、收集信息。我系用人单位库有广泛的来源,有畅通的发布渠道。

四、深入细致地开展就业指导,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

我系就业指导由课堂内集中授课与课堂外分散个别指导相结合。集中的就业指导课严格按照学生处有关规定执行,及时上交授课计划,按照授课计划和相关要求备课与组织课堂教学,没有发生停、调课现象。就业指导课紧密围绕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讲授求职择业技巧,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好评。同时,我系紧紧依靠本系全体教职工形成的就业指导网络,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给予广大毕业生热情的帮助和无私的关怀,对毕业生进行分散的个别指导,发挥了较好的效果。

举办较高水平的就业专题讲座与报告也是我系进行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我系先后邀请了新浪网企业服务平台、浪潮集团通软公司、我系中科院在读博士李盛恩老师等围绕it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对人才的要求标准,面向我系毕业生和低年级学生举办了多场报告会,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传达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与挑战,激发了广大学生的成才责任感,提高了择业能力。值得一题的是,在我系党政领导和教工的积极联系下,我系学生获得了参加信博会技术论坛的机会,与会同学聆听了数十名国内外专家、院士的报告。

五、以严格科学的管理促进我系就业指导工作的规范化。

规范的管理本身就是优质的服务。只有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规范管理,才能使就业指导工作走上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系党政联席会、系务会对毕业生就业各个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做到了分工合理、人尽其责。同时,我系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接受学生处等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保质保量地完成就业指导中心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参加学习培训活动,及时准确核对上报毕业生生源信息,按要求发放、管理《就业协议书》,严格审查毕业生的《就业推荐书》。用人单位进我系招聘毕业生有具体的管理方法,用人单位进行信息登记录入我系用人单位库,积极、客观地向用人单位推荐我系毕业生,做到了“优生优推”。严格按照省人事厅和学校的要求进行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起到了评优树先的积极导向作用。毕业生档案管理认真规范,档案材料交接手续完备,不允许毕业生自带、自留档案。

六、努力提高初次就业率,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以优质服务做到让毕业生满意。

我系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在确保就业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就业数量”的总方针,提出了“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供广大毕业生讨论。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后期,我们尤为注重加强对就业存在困难同学的帮助,采取了个别指导的方式,并积极地向用人单位推荐,帮助他们成功实现就业。即使因为特殊原因未能实现就业的同学,我们对其将来的择业策略进行了个别辅导,做到让毕业生真正满意。由于部分学生考公务员和选调生因手续问题而没有在毕业之前签约,影响了我系初次就业率。

七、学习兄弟院校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的先进经验,调查研究,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增强就业工作的创新性。

在系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系先后派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就业策略研究小组和就业指导办公室相关成员分赴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经济学院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所在院系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在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作法,开阔了眼界,促进了本系的工作。同时在本系毕业班学生开展了思想状况调查,进行了就业需求形势分析,在《院报》、《学生工作简报》上各发表一篇就业工作文章。

我系在就业工作中,在以下方面实现了突破,取得了一些经验:

(1)系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全体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努力支持这项工作,毕业生质量关系到我系的生死存亡已成为我系全体教职工的共识;

(2)随着我系首届本科生的毕业,我系毕业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也走向了深入,我系紧紧围绕“爱校、立志、成才”主题,开展了文明离校教育,把毕业典礼从一种仪式变成了一种教育;

(3)我系就业工作从系内走向系外,走出校门,在系领导的支持下,我系在省内外各高校对就业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极大地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工作与服务水平。

(4)就业指导由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个别指导既有专业上教研室分工联系个别同学,又有择业技巧上对个别同学的帮助,点面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我系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和内容。

第11篇:就业工作自查报告4稿

烟台大学2008年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精神,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教学厅[2008]4号文件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的通知》(鲁人办发[2008]74号)的具体要求,我校对2008年就业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和落实,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1.领导高度重视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我校党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在分管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五月份以前每月召开一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度会议,从五月份开始每周调度,并深入院系进行督导和调研,掌握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狠抓落实。为了进一步抓好2008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2008年3月14日学校召开2008年就业工作会议,对就业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我校党委书记韩向利同志多次强调一定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要把就业工作当作民生之本,当作关系到每一名大学生,乃至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当作关系到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第一要务。做好就业工作也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崔明德校长重申: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办学目标是否顺利实现,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全国同类高校的发展前列”的办校目标,因此必须认真抓好就业工作。在2008年全校工作研讨会上,学校确立了就业工作作为本学期的五项重要工作之一。

2.组织机构健全

为做好就业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的就业工作领导委员会,各院系均成立有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设有就业工作专职联络员。2003年学校将成立于1993年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更名为“烟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中心”,并升级为副处级单位,下设教育培训部、市场研发部和信息咨询部。

同时学校把服务地方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烟台大学对外合作与服务地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机制,发挥人才群体优势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建立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协调机制,搭建“政府推动,学校为主,社会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利双赢的发展平台,使烟台大学成为整个胶东半岛延揽和集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高地。

3.制度建设规范

为促进就业工作规范化,我校编发了《烟台大学就业工作文件汇编》,该文件分为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学校文件三个部分。其中《烟台大学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及每年下发的《烟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等有关指导性文件,极大地提高了就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政策水平;制定的《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青春创业行动”实施方案》和“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就业鼓励政策等文件,成为全面促进就业工作的保障;建立了毕业生档案管理和转递制度,确保档案资料的严肃性和完整性,为用人单位提供真实又可靠的毕业生档案资料。制度化的管理为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

另一方面,我校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统筹安排就业中心整体工作,建立“就业工作人员联系院系”制度,即学生处和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定期、不定期调研,同院系实现直接的工作沟通,及时了解院系的需求和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加强与院系和广大学生的交流,帮助解决院系在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实践证明,该项工作得到了院系的一致好评,促进了我校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三,在学校层面上建立了多项激励奖惩措施,督促、鼓励各院系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确立了学校统筹、部门牵头、院系落实的工作机制,学校主要从政策和信息方面提供服务,进一步强化院系在教育、引导方面的功能,工作重心下移,使院系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学校把就业率作为考核院系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写入了每年年初的工作目标责任制,从2001年开始实行了奖励措施,就业率超过目标任务的给予丰厚的奖励。

二、工作条件

1.重视队伍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除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外,各院系从事就业工作的达36人,他们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学历达到18人。学校历来重视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近年来参加各种专题培训的达100多人次。2007年至今,先后派出42人次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5人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培训,20人次参加山东省毕业生信息网使用培训。学校重视就业工作研究,每年开展优秀论文评选,营造理论研究氛围,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前瞻性。通过业务培训、实践锻炼,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得到巨大的提高,再加上全员化就业工作氛围已经形成,所以从总体上看,就业工作的队伍力量壮大了。

近年来学校还从地方人事主管部门、企业和校内教学、管理岗位聘请了55位创业导师,逐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全面的就业指导队伍。在我校党代会上,党委书记韩向利同志在工作报告中谈到就业工作对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时指出,就业工作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体现,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就业工作队伍,发挥综合优势,全面提高就业率。

另外,面对就业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校就业工作研究不断与时俱进。我校注重加强就业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培训,就业指导中心每学期都要对各院系负责毕业生工作的辅导员开展专题培训,辅导员是就业工作一线的指导老师,与毕业生接触最密切,要求他们把最新的就业指导政策和国家、社会对毕业生们的关心和关怀传达到毕业生。

2.加大经费投入

在经费上,我校几年来的投入都达到了省厅的要求标准,即当年就业专项经费实际投入达到当年学费总额的1%以上。不仅如此,我们每一年的经费都有适当增加,2008年更是增加到90万。

3.保障设施投入

学校投资为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了人才市场、资料阅览室、信息中心和洽谈室等设备齐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场所,同时配备了五十多台计算机,目前除了建有1个总面积150平方米的常设专用多媒体人才市场外,学校还在建筑面积为八万

平米的教学试验楼中开辟出面积达六千平方米的楼内廊厅,供每年的大型人才洽谈会使用,可同时容纳近千家用人单位开展招聘活动,接待求职学生近2万人。各个院系还建有就业洽谈室。做为人才市场的配套设置,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还设有就业信息发布室、就业资料阅览室及信息中心可同时向数百人提供几百种不同的资料就业以及全方位的信息查询。我们建立的就业信息网站经五次改版,功能日臻完善,信息日趋丰富,包括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指导、择业指南等板块,受到同学的欢迎。从而实现了制度、场地、经费“三到位”,为我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工作内容

1.积极拓展就业市场

经过几年来的共同努力,我校就业市场逐步完善,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更加紧密,以院系为主导的就业二级市场逐渐形成;网上招聘、网络信息报送日益频繁,基本实现了就业管理工作的网络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

为了切实做好我校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组成烟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推介团,奔赴省内的济南、青岛、潍坊、威海、文登、临沂、菏泽、济宁以及烟台市的周边县市区和辽宁大连、江苏昆山等地考察就业市场并推介我校毕业生。各院系领导也都主动出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拓展就业渠道; 2007年我校共召开大中小型招聘会共80余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2000多个,供需比达1:2,并通过网络报送07届毕业生7332人,报送2008届毕业生生源6066人,发送档案近万份。

针对2008届毕业生,我校于2007年11月25日召开了大型的供需洽谈会,共有来自北京、上海、江苏以及省内各地市的24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招聘,提供岗位数近5000个,15000名毕业生进场求职,初步达成工作意向7000多个。从本届毕业生洽谈会的筹备过程、参会单位数量、质量、大会召开的过程、期间的签约率、各用人单位的反馈等方面来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达到了预期效果,获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自2007年9月至今:校院二级已举办小型用人单位专

场招聘会近300场;中等规模的招聘会(用人单位在10-50家以内)5场;大型招聘会(100家以上):2场。

2.加强就业指导服务

学校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注重就业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承载、激励等作用。通过积极开展就业指导的提前介入,让学生做到未雨绸缪,在思想素质、知识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设为必修课,主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准备和择业观念教育,给他们以政策指导,引导他们树立竞争意识,树立立志创业和服务基层的观念。针对就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诸如:就业定位问题,就业协议签订,报考公务员等问题加以具体指导。学校每年为毕业生发放《学生就业指南》,“指南”针对性强,现在已成为毕业生欢迎的“口袋书”。从2004年开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列入选修课,主要针对大一新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渗透到入学、专业教育中,让大学生针对个人的特点尽早“定向”、“定点”“定位”。

学校注重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我们一方面把就业指导与专业课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指导;另一方面通过系列培训,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就业梦想。我们主要是以举办“企业家论坛”、“专家讲座”、“创业导师报告会”、“校友讲座”、“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和模拟人才洽谈会等形式进行,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市场意识及就业信心。同时学校现有理论学习型、学术活动型、社会服务型、兴趣爱好型等86个校、院级学生社团,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校积极贯彻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策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的方针,引导毕业生积极创业。学校去年共选派三人参加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主办的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同时学校已同国际劳工组织、团中央和中青联签署协议,就学校创业课程的开设进行合作。为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创造大学生创业平台,我校自2003年8月实施“青春创业基地”计划,共联系到文登艺达集团等88家单位参与我们的“基地”建

设行动,聘请了12位校外人士担任我校“大学生青春创业行动”导师,与7家单位达成合作意向书。针对2008届毕业生,学校邀请创业研究专家和创业校友来校给师生开办讲座5次。

在引导鼓励学生基层就业方面,我们利用学校的网站、宣传板、电视台、报纸等多种媒体,深入宣传有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把基层就业文件的具体内容、各部委的相关政策等信息及时传达到广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同学中去,并将基层就业作为我校就业指导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我校还通过积极开展“烟台大学基层就业优秀毕业生”评选活动,大力宣传我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成才的先进典型,通过基层就业毕业生现身说法的教育和引导, 教育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引导毕业生科学就业。学校领导专程带队赴菏泽等地,走访三支一扶毕业生并了解各地开展基层就业工作状况。在省人事厅的协助下,还邀请我校去年赴菏泽“三支一扶”的2名毕业生,挖掘他们的典型事迹,举行专场报告会,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积极投身基层建功立业,这在广大师生中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我校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的服务工作。据调查,我校今年毕业生中约有262人属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约占毕业生总数的4.3%。学校多次强调各院系和相关部门一定要格外关注这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部分院系建立毕业生就业数据库,对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登记造册,实行重点推荐,开展“一对一”的服务。一方面对来自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零就业家庭等特困家庭未就业毕业生,加强宣传援助困难家庭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尤其是介绍他们踊跃参加 “三支一扶”计划。一方面以社区党工委为依托,开展“关注就业,情进宿舍”活动,全处工作人员和社区党工委老师,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择业中存在的各种困惑和问题,面对面地进行就业信息推荐和就业指导,送去学校的关怀。通过学校的积极努力,截至目前已经有53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约占困难毕业生的20%。

3.提高就业管理质量

我校在就业工作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是日常就业工作管理规范。在毕业生就业推荐材料、就业协议书、聘用合同书、毕业生登记表的填写和使用等方面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包括这些材料的印制、发放、审核、使用以及补发都有

明确的程序规定,以确保就业工作的严肃性。每年按时向省厅报送毕业生生源信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毕业生就业方案编制,并做到报送材料无差错。二是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免费服务,免费为用人单位举行校园招聘会并提供各种服务,免费向毕业生发放就业指导材料等等。三是能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我校举办了各种招聘会,上报材料时保证真实、准确、可靠,严格的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指标、积极地抽调人力参与培训工作,在省厅的大力支持下,这些工作的得以积极地开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工作实绩 1.毕业生就业情况

经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2007届各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81.9%,就业总量增长了657人,增幅达19.7%,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展,教育指导更加细致和专业,文明离校工作卓有成效,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2007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另外根据2007年对200名毕业生及50家用人单位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满意和比较满意,100%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和比较满意,100%的毕业生对就业指导中心的服务工作满意和比较满意。

从工作满意度来看,我们本着“一切为了毕业生,为了毕业生一切,为了一切毕业生”的态度,想毕业生所想,急毕业生所急,凡是有关毕业生就业的事,我们都会竭尽全力去做。对待用人单位,我们本着“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尽力保持双方真诚友好,让他们相信学校,相信我们的毕业生。因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我们的工作都是很满意的。

2.加强就业稳定

学校重视文明离校工作。为抓好此项工作,学校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毕业 生离校前教育工作的通知》,注意发挥各院系和职能部门作用,从形式和内容上 狠下功夫。通过举办毕业晚会、毕业聚餐、领导、老师、低年级同学为毕业生送 行等活动,让毕业生感受母校温暖。由于毕业生离校工作抓得得力,没有出现毕 业生违纪现象,多数毕业生都能满意地离开校园,愉快地走上社会。

3.重视调研创新

当前“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日趋完善。然而,大学生在以择业主体的姿态投身社会,选择理想职业的过

程中,却承受着日益沉重的择业竞争的压力。探究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做好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重要职责。为了了解和解决毕业生的这些问题,四月份就业指导中心对1500名毕业生进行了大型的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结果来看,我校毕业生思想状况整体比较稳定,能够清醒的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观念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转变,树立了个人价值只有在服务社会过程中才能实现的信念,许多毕业生主动到乡镇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就业,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志愿到比较偏远的西部或农村基层去工作。

2008年是全国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2008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省厅组织对高校就业工作进行督察意义重大,我校师生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十分重视这次自查,并借此机会进一步抓好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4月10日,文件下达我校后,学校领导马上做出批示,制定了详细的自查方案,落实文件精神。就业指导中心对文件分解后,立即进行转发,并对各院系和相关部门提出具体要求,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组也都迅速召开专门开会,学习研究文件精神。通过学习宣传,大家在思想认识上为自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通过自查自评,全校上下的思想更加统一,就业工作的热忱更加高涨,就业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视野更加开阔,目标更加明确。更主要的是,通过自查自评,我们找到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弥补措施,就业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通过自查自评,我们认识到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省人事厅的指导和关心下,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与省厅的要求和各兄弟学校的工作还有一定距离,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二是就业指导工作还不够细致,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还需要转变;三是开拓市场的视野不广,还缺乏广阔的就业市场;四是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工作思路创新不够。

针对自查自评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加

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努力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是我校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国情省情教育和就业政策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确立切合实际的就业期望。二是通过积极拓展省内外就业市场,充分利用网上市场,促进毕业生就业。当前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除观念上的原因外,主要还是供求信息的不平衡造成的,因此,要进一步拓展省内外就业市场,充分利用网上市场,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充足就业信息;三是进一步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教学改革,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四是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大胆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烟 台 大 学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12篇:就业创业培训工作自查报告

就业创业培训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科对照检查细则,进行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培训机构情况:

XXX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成立于XX年,是一所集职业(就业)培训、创业培训为一体的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于XX年被市劳动局认定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机构。培训中心位于XXX城南人民路,固定资产1200万元,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综合服务大厅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办公室26间,总面积为800平方米;理论教室10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实训教室1间,实训教室固定资产总投资100余万元,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XX培训中心教学设备先进,专业设备齐全,有各种教学设备220余套(件),果树修剪专业实习场地10余亩。2010年,培训中心工作人员撰写了商品营业员、计算机应用、初级电工、电焊工、建筑行业、酒店服务与管理、社区保洁等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顺利通过了榆林市就业培训中心的答辩。

二、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科把加强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以“优化就业、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加快建立

1 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就业创业培训政策要求,制定了培训业务工作流程,落实学员的实名制情况,及时公示学员基本情况,学员签到不允许相互代签,根据培训专业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培训课时,根据培训课时确定补贴标准,保质保量完成了培训工作,并且把培训学员相关的资料进行归档,建立了台账。

二、培训工作措施落实情况

1、健全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

年初联合人社局印发了《关于下达XX培训任务的通知》、《关于下达农村劳动力转移指标的通知》,把就业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继续将扩大和稳定就业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确保就业工作有序扎实推进。

2、抢抓机遇,加强就业培训力度。一是利用各类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和创业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和素质;二是坚持培训一批就业一批的原则,健全完善新一轮就业创业体系,及时做好就业信息的调查、摸底、介绍工作,实时把握动态信息,在企业与群众之间牵线搭桥;三是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依

2 托师资力量与资源条件较好的培训学校,加强就业培训指导,提升就业培训水平和质量。

3、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近年来,我科着力在提高创业能力上下功夫。将创业培训逐步向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延伸,培训对象扩大到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先后举办了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特色创业培训班,在优化创业服务上求实效。建立了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联系方式清、技能优势清、发展项目清、经营状况清。

4、着力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

全面启动了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对象的“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全年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层层分解到县区及乡镇,就业培训中心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农民工技能培训、鉴定发证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三个对接”:即任务分配与定点培训机构对接;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与就业对接,提高了农民工培训就业质量。狠抓转移就业工作,培育特色转移就业品牌,加强与昆山、北京等地区的劳务合作关系。

三、存在的问题

1、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基础薄弱。目前,我县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滞后,行政村没有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没有

3 配备专职人员,缺乏专项工作经费,难以满足农村劳动者对就业培训的需求。

2、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迫在眉睫。全县尚有不少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由于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意识相对滞后、社会影响较大,家庭困难毕业生未就业带来的问题更加突出,所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3、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面临新的困难。尽管绝大数返城农民工已找到工作,但收入水平下降,工作状况不稳定的情况比较普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和规定,筹集和使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好政策和资金在促进就业中的杠杆和导向作用。

2、着力理顺有关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做好促进就业的各项工作。

3、加快我县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尽快将就业服务工作覆盖延伸到基层一线,便于我县就业工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XXX劳动服务科

4 二0一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第13篇:就业自查报告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x系xxx届毕业生工作在学院党委、办公室的领导下,在就业处的指导下,在面临重大困难的形势下,x系就业工作小组坚持狠抓思想教育,及时耐心的进行就业指导,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针,“就业指导全员化”的工作要求,“就业服务人性化”的工作原则,充分收集用人单位信息,把握机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细致深入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前一阶段就业工作做如下汇报:

针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着“内抓教育,外拓市场、全员参与” 的原则和“早起步、早准备、早动手”的策略,我系积极、有针对的拓宽就业途径,千方百计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认真分析研究就业形势,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

为了切实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效性,我系针对x设计、装潢x设计、电脑x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就业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压力,同时找准做好就业工作的突破口,及时掌握学生就业信息。经过分析认为,2011年,全省各高校毕业生人数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就业岗位并未有明显增多,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往年建立的就业基地和关系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减少,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就这三个专业方向而言,中小城市及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却持续攀升,市场对人才的选择越来越趋于理性,重点还是考察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为了适应学生就业的新形势,我系积极探索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途径,立足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指导学生应聘礼仪和技巧,切实把工作做到细处

1、引导毕业生及早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自觉地在工作中运用、丰富在系部所学专业知识,。从指导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设计,举办职业道德讲座等方面入手,积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明确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面对社会的选择,怎样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学生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保持踏实肯干、锐意进取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就业单位的好评。

2、鼓励学生参军、专升本,支持学生报考公务员、选调生、村官,参军等,扩展其他就业途径。我系参军自去年零的突破之后,认真总结经验,继续鼓励毕业生参军,并组织老师有针对性的对报专升本的学生进行辅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毕业生服务工作

1、我系及时收集整理就业信息并发布。为了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指定专人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工作。为了让每一名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在我系网站建设了专门的就业信息宣传专栏。通过学院组织大型招聘会1次,招聘单位几百余家,提供岗位30多个,通过招聘会达成意向100多人次。

2、引导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就业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就业问

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学校工作的重点,x系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以及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和要求,一方面,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据统计,08届毕业生有2人已实现了自主创业,带动10余人就业,多人拥有自主创业意向。

五、就业状况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

1、按照就业处关于做好xxx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的要求,做好各环节的毕业生就业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

2、就业指导负责老师与毕业班级老师保持密切关系,做好系部学生就业状况、就业率的统计、上报工作。做到100%覆盖,没有遗漏。

六、xxx届毕业生工作前一阶段的经验

今年我系毕业生工作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主要有:

1、毕业生工作离不开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早准备、早计划、早实施。我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动员等工作在大大四刚开学就已经开始展开。

3、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选拔任用了一批有能力、有工作热情、有责任心、有积极性、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干部,从而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够使在校生及早了解就业程序,看清就业形势。

4、针对今年就业现状,结合我系专业特点,勇于开拓思路,把握我系毕业生受中小城市及中小企业欢迎的机会,将开拓就业市场的重心向生源

地以及周边靠拢,不但得到了毕业生的一致认可,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截至目前,我系专科生业生共574人,现就业544人,未就业30人,x设计 91.94% (194/211)电脑x设计 96.35% (132/137)装潢x设计 96.46% (218/226))平均就业率94.77%。相对来说x设计专业就业率较低,系部针对该专业辅导员调动部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催缴协议措施,不存在不交就业协议不发毕业证、学位证、报到证现象。篇二:就业工作自查报告4稿

烟台大学2008年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精神,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教学厅[2008]4号文件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的通知》(鲁人办发 [2008]74号)的具体要求,我校对2008年就业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和落实,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1.领导高度重视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我校党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在分管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五月份以前每月召开一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度会议,从五月份开始每周调度,并深入院系进行督导和调研,掌握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狠抓落实。为了进一步抓好2008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2008年3月14日学校召开2008年就业工作会议,对就业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我校党委书记韩向利同志多次强调一定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要把就业工作当作民生之本,当作关系到每一名大学生,乃至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当作关系到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第一要务。做好就业工作也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崔明德校长重申: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办学目标是否顺利实现,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全国同类高校的发展前列”的办校目标,因此必须认真抓好就业工作。在2008年全校工作研讨会上,学校确立了就业工作作为本学期的五项重要工作之一。 2.组织机构健全

为做好就业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的就业工作领导委员会,各院系均成立有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设有就业工作专职联络员。2003年学校将成立于1993年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更名为“烟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中心”,并升级为副处级单位,下设教育培训部、市场研发部和信息咨询部。 同时学校把服务地方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烟台大学对外合作与服务地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机制,发挥人才群体优势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建立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协调机制,搭建“政府推动,学校为主,社会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利双赢的发展平台,使烟台大学成为整个胶东半岛延揽和集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高地。 3.制度建设规范

为促进就业工作规范化,我校编发了《烟台大学就业工作文件汇编》,该文件分为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学校文件三个部分。其中《烟台大学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及每年下发的《烟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等有关指导性文件,极大地提高了就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政策水平;制定的《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青春创业行动”实施方案》和“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就业鼓励政策等文件,成为全面促进就业工作的保障;建立了毕业生档案管理和转递制度,确保档案资料的严肃性和完整性,为用人单位提供真实又可靠的毕业生档案资料。制度化的管理为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

另一方面,我校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统筹安排就业中心整体工作,建立“就业工作人员联系院系”制度,即学生处和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定期、不定期调研,同院系实现直接的工作沟通,及时了解院系的需求和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加强与院系和广大学生的交流,帮助解决院系在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实践证明,该项工作得到了院系的一致好评,促进了我校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三,在学校层面上建立了多项激励奖惩措施,督促、鼓励各院系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确立了学校统筹、部门牵头、院系落实的工作机制,学校主要从政策和信息方面提供服务,进一步强化院系在教育、引导方面的功能,工作重心下移,使院系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学校把就业率作为考核院系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写入了每年年初的工作目标责任制,从2001年开始实行了奖励措施,就业率超过目标任务的给予丰厚的奖励。

二、工作条件 1.重视队伍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除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外,各院系从事就业工作的达36人,他们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学历达到18人。学校历来重视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近年来参加各种专题培训的达100多人次。2007年至今,先后派出42人次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5人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培训,20人次参加山东省毕业生信息网使用培训。学校重视就业工作研究,每年开展优秀论文评选,营造理论研究氛围,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前瞻性。通过业务培训、实践锻炼,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得到巨大的提高,再加上全员化就业工作氛围已经形成,所以从总体上看,就业工作的队伍力量壮大了。

近年来学校还从地方人事主管部门、企业和校内教学、管理岗位聘请了55位创业导师,逐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全面的就业指导队伍。在我校党代会上,党委书记韩向利同志在工作报告中谈到就业工作对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时指出,就业工作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体现,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就业工作队伍,发挥综合优势,全面提高就业率。

另外,面对就业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校就业工作研究不断与时俱进。我校注重加强就业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培训,就业指导中心每学期都要对各院系负责毕业生工作的辅导员开展专题培训,辅导员是就业工作一线的指导老师,与毕业生接触最密切,要求他们把最新的就业指导政策和国家、社会对毕业生们的关心和关怀传达到毕业生。 2.加大经费投入 在经费上,我校几年来的投入都达到了省厅的要求标准,即当年就业专项经费实际投入达到当年学费总额的1%以上。不仅如此,我们每一年的经费都有适当增加,2008年更是增加到90万。

3.保障设施投入

学校投资为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了人才市场、资料阅览室、信息中心和洽谈室等设备齐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场所,同时配备了五十多台计算机,目前除了建有1个总面积150平方米的常设专用多媒体人才市场外,学校还在建筑面积为八万

平米的教学试验楼中开辟出面积达六千平方米的楼内廊厅,供每年的大型人才洽谈会使用,可同时容纳近千家用人单位开展招聘活动,接待求职学生近2万人。各个院系还建有就业洽谈室。做为人才市场的配套设置,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还设有就业信息发布室、就业资料阅览室及信息中心可同时向数百人提供几百种不同的资料就业以及全方位的信息查询。我们建立的就业信息网站经五次改版,功能日臻完善,信息日趋丰富,包括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指导、择业指南等板块,受到同学的欢迎。从而实现了制度、场地、经费“三到位”,为我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工作内容

1.积极拓展就业市场

经过几年来的共同努力,我校就业市场逐步完善,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更加紧密,以院系为主导的就业二级市场逐渐形成;网上招聘、网络信息报送日益频繁,基本实现了就业管理工作的网络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

为了切实做好我校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组成烟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推介团,奔赴省内的济南、青岛、潍坊、威海、文登、临沂、菏泽、济宁以及烟台市的周边县市区和辽宁大连、江苏昆山等地考察就业市场并推介我校毕业生。各院系领导也都主动出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拓展就业渠道; 2007年我校共召开大中小型招聘会共80余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2000多个,供需比达1:2,并通过网络报送07届毕业生7332人,报送2008届毕业生生源6066人,发送档案近万份。

针对2008届毕业生,我校于2007年11月25日召开了大型的供需洽谈会,共有来自北京、上海、江苏以及省内各地市的24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招聘,提供岗位数近5000个,15000名毕业生进场求职,初步达成工作意向7000多个。从本届毕业生洽谈会的筹备过程、参会单位数量、质量、大会召开的过程、期间的签约率、各用人单位的反馈等方面来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达到了预期效果,获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自2007年9月至今:校院二级已举办小型用人单位专

场招聘会近300场;中等规模的招聘会(用人单位在10-50家以内)5场;大型招聘会(100家以上):2场。 2.加强就业指导服务

学校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注重就业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承载、激励等作用。通过积极开展就业指导的提前介入,让学生做到未雨绸缪,在思想素质、知识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设为必修课,主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准备和择业观念教育,给他们以政策指导,引导他们树立竞争意识,树立立志创业和服务基层的观念。针对就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诸如:就业定位问题,就业协议签订,报考公务员等问题加以具体指导。学校每年为毕业生发放《学生就业指南》,“指南”针对性强,现在已成为毕业生欢迎的“口袋书”。从2004年开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列入选修课,主要针对大一新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渗透到入学、专业教育中,让大学生针对个人的特点尽早“定向”、“定点”“定位”。

学校注重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我们一方面把就业指导与专业课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指导;另一方面通过系列培训,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就业梦想。我们主要是以举办“企业家论坛”、“专家讲座”、“创业导师报告会”、“校友讲座”、“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和模拟人才洽谈会等形式进行,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市场意识及就业信心。同时学校现有理论学习型、学术活动型、社会服务型、兴趣爱好型等86个校、院级学生社团,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校积极贯彻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策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的方针,引导毕业生积极创业。学校去年共选派三人参加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主办的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同时学校已同国际劳工组织、团中央和中青联签署协议,就学校创业课程的开设进行合作。为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创造大学生创业平台,我校自2003年8月实施“青春创业基地”计划,共联系到文登艺达集团等88家单位参与我们的“基地”建篇三: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水利学院2011届毕业生

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水利学院

2011年12月

水利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2010-2011学年水利学院在学校招生就业处的指导下,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学生工作办公室老师、全体毕业班班主任和导师共同努力,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完满完成了年初学院下达的各项目标。现对照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细则》、《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中的内容与标准进行了认真自查,我们认为本年度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确保就业工作的平稳、有效、高效

1、领导高度重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院系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其视为本院发展的生命线。2010-2011年度多次在领导办公会议上研究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生就业问题,并多次专门召开工作就业工作会议,对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进行商讨,形成“领导重视就业、人人关心就业、事事想着就业”的就业工作思路。除3名辅导员之外,专任教师提供考研辅导5场次,就业信息20余条,学院组织毕业生就业讲座7次,举办就业招聘活动周2次,学院邀请招聘单位40余家。

2、组织机构健全,有完善的工作体系

本院就业工作运行机制是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闭合循环系统,人员组成从院领导、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各教学班到各宿舍实施全覆盖。

确保工作条件,经费、人员、场所设施三落实。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办公场所、咨询场所、招聘洽谈室等,有专供就业工作使用的计算机和打印机,室外设就业信息专栏。并建立了就业信息网站,就业经费专款专用。真正做到了有人(专人负责,专兼职结合)、有钱(不挪用经费还适当补贴)、有物(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设施)、有室(会议室做招聘洽谈室)。

3、深入细致地开展就业指导,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我院就业指导采取课堂内集中授课与就业指导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严格按照学工处、教务处的有关规定进行集中授课,按照授课计划和相关要求备课与组织课堂教学。就业讲座分为专题讲座和邀请校外就业指导专家举办讲座两种方式,主要涉及面试技巧、简历制作方法、就业流程与离校手续等方面,期间还邀请了学校招生就业处的就业指导专家、中水十一局人力资源部经理以及学院领导就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职业心理、职业态度以及专业发展等问题开设专题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传达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与挑战,激发了广大学生的成才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我院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深入而广泛,就业指导工作办公室常年接受学生就业咨询,并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发放就业指导材料,与此同时,2011届毕业班班主任和导师都是我院专任教师,这就确保了各教研室能够充分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就业管理工作。将任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引入到就业工作中,这大大提高了我院2011届毕业生的择业信心,提高了就业的稳定性。

二、就业工作严谨规范,确保就业目标如期实现。 依据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的分工,院部经常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本年度有近十次之多。在年初即下发了分解到各个月的工作计划,并在月末通报各班就业情况,召集所有就业工作人员开会进行总结。鉴于各专业班级就业达标时间不同,就业难度也不同的实际情况,院部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激励措施,奖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在提高就业数量、确保就业质量的工作中,院领导以及各毕业班班主任做出了大量细致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于各阶段未就业的学生院系都会进行不定期的统计,依据动态登记的名单,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院系进行有重点地推荐。健全的制度以及全体成员严谨扎实的工作为我院良好的就业质量,较高的就业数量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三、就业市场开拓----多层面集中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拓展空间

市场需求是我们做好学生培养和就业工作的风向标。

第一,我院对用人单位及校友进行了跟踪调查。主要方法有两项:①利用单位招聘的机会开展座谈,发放调查表等形式进行调查。②充分利用校庆期间校友返校契机,与校友开展座谈调研。③利用寒暑假、实习等时间组织教师到用人单位实地考察,了解就业现状以及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与要求,征求用人单位对课程设置、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培养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尚保留用人单位卷和校友卷的调查问卷原件。 第二,搭平台建基地,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就业市场的开拓的措施包括:回访学校实习和就业单位,寻找新的合作单位和就业信息,与相关单位座谈,倾听他们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并与校友进行了广泛交流;发挥我院教职工的积极性,采用奖励机制鼓励教职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吸引用人单位前来招聘,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同时也扩大了我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

四、网络建设与信息服务----资源丰富,更新及时,信息畅通

我院建立了畅通的用人单位信息收集与发布渠道,建立了规范的用人单位信息库,建立了校外实习班级学生的通信联系渠道。我院在毕业班学生党员、干部中选出了就业信息员,由班主任带领各班就业信息小组,利用海报、毕业班网上聊天室、互联网络等多种形式,确保招聘会信息、具体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能够充分传达给在校外实习的毕业生。与此同时,我院不断探索创新如何使就业宣传教育在高低年级之间更加连贯,由团总支以及年级辅导员负责指导,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由学习部承办院系就业信息栏的使用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就业工作的时效与实效,又提高了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意识,为明年培养了更加熟练的就业信息员。我院还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调动本院教职工的积极性,专业教师积极帮助广大学生联系用人单位,开拓市场、收集信息。

五、重视就业市场的开拓,广开就业渠道。

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为促进2011级篇四: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人社局***年***季度就业工作

自查报告 ******局:

根据******局转发******号文件要求,我局为做好迎接人保部领导可能赴我市督查指导有关就业工作的准备,就******年******季度全市就业各项工作展开了一次全方位自查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年******季度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 ******年,我局继续实施积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就业工作促进计划,多方位搭建就业平台通过市场推荐,落实优惠补贴政策,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就业、做好农民工服务等工作手段,千方百计做好今年就业工作。******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人,安置就业困难对象******人),开发社区治安、整脏治乱、劳动保障协管等公益性岗位******个,安置持证下岗失业人员******人,零就业家庭人员******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人,促进******名登记失业大学生到企业、基层或自我创业实现就业。

二、就业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 ******年******月,我市就业资金支付压力较大,为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推进和各项政策的全面落实,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资金******万元,支付各项就业再就业资金******万元。其中用于****** 名公益性岗位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两费补贴支出******万元,兑现******人(次)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万元,拨付培训费******万元,支付******名零就业人员两费补贴******万元。

三、就业工作措施落实情况

(一)、以“四下乡”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信息下乡等就业促进活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年春节前后,我局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四下乡”活动,与市总工会共同组织了******家省外企业提供******多个岗位,抽调专人奔赴乡镇利用场天开展政策咨询,务工维权和现场送岗位活动,发放了******份宣传资料,帮助一批有意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找到工作。

(二)、建立农民工流动情况监测机制,有效掌握返乡民工基本情况 ******月初,根据******号文件要求,专门从市人力资源市场抽调富有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农民工流动情况调研小组,对今年我市各乡镇、各车站、省外务工人员集中地区开展调查摸底、努力做好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疏导、监测、分析统计和情况上报工作,实时掌握了我市民工流动的方向,数量和规律。

(三)、加强人力资源中心市场功能建设,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年初,新的人力资源中心市场硬件设施完善后,局党组高度重视服务优化和人员组合工作,充实和调整了一批新老搭配的业务

骨干,加强了团队的力量。力争今年在市场建设中充分发挥我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中显现出更多成效。

(四)、规范职业中介行为,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年******月初,为更好地规范我市职介所经营行为,提高其服务质量,遏制当前就业环境中的一些不良倾向,根据人社部明电******号文件要求,联合我市公安、工商、人事部门组成******市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协调指导小组,共同对市内多家职介所和用工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对其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此举,不仅净化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利于求职者更方便地找到工作。而且,对我市就业环境的长期改善也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开展好农民工专项服务周活动,广泛促进城乡就业工作 ******年******月******日至******日,根据******号文件精神,以为用人单位服务、为农民工就业搭桥“为活动主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农民工服务周系列活动。除赴乡镇现场开展宣传活动外,还在我市******个城区保障所设立分会场,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为中心市场共同于******月******日举办了一场较大规模的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共组织******家用工单位进场,提供就业岗位******个供前来求职的******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前来应聘。此举,较好促进了我市当前的就业工作。

(六)、以“邮政服务进社区”为契机、创新抓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安置工作 ******年******月******日,******市******社区邮政服务站在我局的大力协调推动下顺利挂牌营业,不仅吸纳安置了******名就业困难人员,而且标志着我局携手州、市邮政部门共同推动“邮政服务进社区、就业援助到万家”行动的开始。此举,不仅拓展社区邮政业务,利于安置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而且利于我局以此为契机与邮政部门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充分利用政策及资金的优势,力争年内在全市******个社区推广这一模式,为促进最终安置******名左右就业困难人员做出有益偿试。

(七)不断强化已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在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作用,做好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新建乡镇一级保障事务所准备工作 ******年,随着我局******个乡镇、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建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业务也在基层展开。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各基层所在硬件设施建设、业务办理种类和效率水平都有大幅增加和提高,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继续巩固现有成绩,同时做好全市范围内未建所或人员不到位乡镇劳动保障所的新建和人员配备工作,在基层开展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此,我局正积极拟定有关人员、机构编制方案,力争更好地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四、当前就业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小额担保贷款机制的停滞,制约和影响部分自谋职业、自我创业人员就业。

(二)、民营职介机构、培训机构就业促进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需建立完善相应管理激励机制。

(三)、乡镇一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缺失,不利更好地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开展和发展。

(四)、我市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人力资源总量供大于求格局短期不会改变,当前市属企业破产过程中一些历史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影响就业促进工作。

(五)、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体制问题影响今后就业工作的开展和发挥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和打算

(一)、继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和规定,筹集和使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好政策和资金在促进就业中的杠杆和导向作用。

(二)、着力理顺有关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做好促进就业的各项工作。一是要理顺就业局人力资源中心市场与市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失业登记与促进就业工作上的职能和管理服务关系,更好地建立有利于我市就业工作的部门合作机制;二是要理顺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和农民工联席会议工作部门协调管理体制,确保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就业促进格局的形成;三是规范各类职介机构的经营行为,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好职介所在促进就业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加快我市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尽篇五:就业工作评估自查报告

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

自查报告

经济管理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视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点和难点工作。在2013年初按照《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测评体系》和《关于开展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评估的通知》要求,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切实提升了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和水平。现向各位专家、领导作出如下汇报。

一、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1、学院领导十分重视就业工作,始终将就业工作作为常态化、制度化、创新性工作来抓,使得学院就业工作机构、就业工作制度健全,就业工作有实效。

学院总在2007年就组成由院领导、系(专业)主任、辅导员参加的工作机构,明确了院长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实施“一把手”工程。书记为就业工作直接负责人。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专项就业工作会议,部署就业工作计划,总结就业工作经验与不足。每周书记都带领辅导员进行就业工作具体研究与部署。遇到应急工作问题,就业工作小组还会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一年累计召开工作会议达50余次。就业工作制度的建立有效的促进了学院就业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与推进。 另外,学院的就业工作在院长的积极推动下,已形成全员参加、人人关心就业的良好局面。在就业工作会上,各系主任、专业带头人和教师代表纷纷献计献策,为学院促进就业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很多老师如杨冬云、赵彦龙、黄琼等经常为学生推荐工作。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学院也会发动老师们关心学生就业,为学生做就业指导。在毕业答辩当天,各答辩组还会统计、关心学生就业情况。针对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院也会积极采取措施。

2、学院就业机构健全、就业工作基础扎实,保证辅导员有精力也有能力完成好学院就业工作。

学院在8206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办公室,当届辅导员为专职就业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就业工作。2012年开始,又增加一名专职就业辅导员负责就业工作研究与引领。现在,有两名辅导员专职从事就业工作。同时,学院学生会还下设就业服

务部,有40余名学生干部配合辅导员开展就业工作。学院有4名辅导员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并都已参加过北森测评公司举办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讲师(ttt)培训和就业指导(ugg)培训,就业专职辅导员也都为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并组织开展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就业辅导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上得心应手。

3、学院十分重视就业管理工作,就业管理工作认真、扎实进行 就业专职辅导员熟知就业工作流程和工作安排,时刻关注就业工作群动态,积极处理就业工作,积极配合就业指导中心完成各项就业工作。无论是就业方案、就业月报表的上报,还是就业信息的统计核实、毕业生生源地的统计等工作,学院都高度重视每个工作细节,第一时间进行准确无误的上报。但由于我院学生人数众多,在信息的反馈、统计方面确实存在困难,但我们都积极与就业指导中心沟通交流,给就业指导中心添了很多麻烦。

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和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大四学年伊始,学院都要进行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针对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建立毕业生信息档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每年年初,学院还要进行毕业生回访,用人单位回访,了解就业市场动态,从毕业生那里反馈学院就业工作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展好就业工作吸取经验与教训。

4、

为进一步做好招生就业工作,加强招生宣传,拓展就业市场,充分发挥校友会作用。2013年4月15日、16日,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毕伟林、副书记李铁岩、辅导员钱威和许永继一行四人,前往生源相对集中的大庆市,在该地进行招生宣传、市场调研、回访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并筹建经管院校友会大庆分会。与大庆市人才服务局招聘办张主任对大庆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就业单位对人才需求、人才引进和大学生创业等相关政策进行交流。还对该市大商集团新玛特商场等大型企业进行考察洽谈,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情况,并推荐本院应届毕业生参加网上报名和考试。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四厂三矿、哈尔滨银行大庆分行等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回访。毕业生单位领导对我院05级学生王蒙、06级边文翰、08级王露欣、09级佟晓雪等毕业生的工作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感谢学院为单位培养了优秀人才。通过调研,学院架起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就业桥梁,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有效的为学生搭建就业、实习的平

学院十分重视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早在2010年11月,经管院就在五楼会议室,隆重举行了经济管理学院实习就业基地签约揭牌仪式,与新建12家基地签约,并对包括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仁皇药业、浪潮集团、长江证券等18家新老基地集中揭牌。基地签约揭牌仪式,既是对前期工作的一个认真总结,也标志着财管院校企合作项目的崭新开始。我院还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宽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实践能力培养新途径,努力搭建校企、政企合作新平台,实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宗旨。 学院每年都会举办数场中小型招聘会,世茂集团、百胜餐饮、邮储银行、平安保险、用友新道等知名企业也纷纷来学院进行招聘,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做好就业管理、服务与指导工作。例如,面对学院专场招聘会数量的增加,学院及时意识到专场招聘会的重要性,积极组织了专业教师和礼仪、心理辅导员进行了职业素养的培训,使得专场招聘会的产生十分良好的效果,签约率很高,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一致赞誉。

二、职业指导课程建设与信息化服务

1、学院十分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教育工作扎实有效 经管院很早就敏锐的洞察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2008年,学院就开始进行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财经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模式研究,课题组认真调研,先后进行了十余次的研讨,对学院全体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最终提出财经类大学生就业“四二四”模式。课题研究获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研究报告最终获得了“第十八次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毕伟林、钱威的论文《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获“第十八次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仅凭科学研究是不系统的,更要提高每位学生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理论水平,力争使每一位辅导员都能成为引领学生职业发展的专家与化解就业心理矛盾的知心人。学院先后分三批将全体学生工作者送到国内顶级生涯培训公司——“北森生涯”进行培训。目前,全体辅导员老师都已完成“北森生涯”公司举办的“高校职业规划ttt课程培训”。四位辅导员老师一直都在承担经管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站在教学一线指导全院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五件都已具备,授课效果良好。为了实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点面结合,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到实处,学院领导十分重视并开辟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目前已完成两年四期的培养。 学院也十分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和模拟招聘等活动的开展。2013年,我们动员了40余名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经过认真的准备与指导,最终有4名学生进入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复赛;经过学院syb韩明辉老师和辅导员的共同指导,最终有3组队员参加了校创业大赛复赛,并获得了良好的成绩,指导教师也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学院还在每年的年末举办“职业梦想秀”等模拟招聘活动。

2、学院及时、大量、高质的发布就业信息,为毕业生做好服务

三、工作实绩 经济管理学院就业工作遵循“从行业需求出发、从社会需要出发”的方略,认真贯彻落实“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按照年初《哈尔滨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办法》要求,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在职能部门和各系的通力合作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就业工作任务,使得学院的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达94.70% 。

经济管理学院2013届毕业生共585人 ,会计专业学生392,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193人。截至2013年7月1日,其中585名毕业生中升学9人,升学率达1.54%; 协议及聘用就业 140人,协议及聘用就业率 23.93%;灵活就业414人,灵活就业率 70.77% 。

总体上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今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会计专业就业尤为困难。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会计专业被列为排名第四位的就业困难专业。我院财务管理及会计专业毕业生数量大、专业集中,就业压力较大。另外,我院毕业生在应聘中小企业时面临缺乏工作经验的困难,在应聘知名企业时,又面临知名企业的门槛高的困难。

2、毕业生就业期望值有所下降,能够认清当前社会形势,就业观念较以前有所转变,去基层、相对偏远地区工作的学生较前几年增多。由于我院毕业生生源集中在黑龙江省,加之就业形势不乐观,在就业地点方面,有80%的毕业生选择在本省工作,在就业单位性质方面,有48.8%的学生愿意到国家机关工作,17.6%的学生愿意到国有企业工作,表明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是较为保守和现实的。

3、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与往年持平,保持在10人左右,尚没有较大突破。这主要是因为我院三表省较多,虽然有近20%的毕业生准备考研,但由于基础较差,吃苦耐劳的精神还不够,导致最终的升学率低。

4、2013年,金融机构继续大量招聘应届毕业生,截至目前,我院2013届毕业生中共有22名学生在邮储银行,12名学生在农村信用合作社,5名学生在农业银行,7名学生签约建设银行,11名学生在工商银行,2名学生在交通银行工作等,签约各类金融机构学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10.09%。

第14篇:系 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系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的通知》,按照学院的统一部署,我系对照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方案及任务分解》中考评内容与标准进行了认真自查,分析出了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优势和特色,更找出了差距与不足,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补短,再接再厉,使我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自查情况予以总结汇报。

我系20届毕业生含三个专业,共人,从他们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中,我系全体领导和老师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面向培养合格人才与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才氛围。

一、系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系务会建立了每两周定期专门讨论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制,研究解决我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我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意见和要求,有力地保障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我系就业工作机构健全,分工明确。由系党政领导牵头,我系成立了以系主任为组长的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我系的学生就业工作,由系党总支副书记兼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办公室主任,按照岗位职责与分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学生就业工作在我系党总支和系行政年度工作计划中均列入工作要点。我系党政领导班子专题讨论学生

就业工作每月平均2次,并从政策、经费等各方面给就业指导部门提供了最大便利,在工作场所、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保证了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我系努力完善就业工作制度,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学习研究就业政策、

研讨就业工作的例会制度,从系领导到毕业生都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省、学院的相关就业政策并贯彻实施。每学期初,我系学生就业各工作小组均在第一次例会上主题讨论年度和学期的工作重点,制定工作计划。

四、我系注重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广开就业渠道。

我系利用系网站、党总支、团总支博客、系QQ群、飞信、公用邮箱等现代化信息途径及多媒体教室、就业宣传栏等多种直观形式发布最新就业信息和开展就业日常咨询服务,为毕业生提供如就业政策、求职技巧、自我设计应聘书、就业手续办理等。

针对专业特点,我系积极与全省乃至全国展开合作,并在成功

建立就业基地,为广大同学实习、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系联合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了“行业招聘会”,有到场宣传、吸纳人才,不仅为我系旅游管理专业,更为全校各专业毕业生搭建了实习、就业等服务平台。我系还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调动起本系教职工的积极性,专业教师积极帮助广大学生联系用人单位,开拓市场、收集信息。

五、深入细致地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及就业指导,为同学们提供优质服务。

思想教育:在毕业生思想教育方面,我系针对不同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思

想教育,重点加强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创业教育、文明离校教育。通过召开全系毕业生动员大会、主题班会、毕业生座谈会以及和毕业生一对一谈话的形

式加强教育,多方面、多层次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

就业指导:根据学院教学计划安排,在毕业班开设专题就业指导课程,邀

请系领导、就业指导老师讲授相关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政策的理解,求职技能的介绍以及就业思想的教育。年我系举办了多场就业专题指导讲座,通过就业案例、简历制作和自我介绍模拟会等等给予毕业生详细指导。

六、我系始终虚心向兄弟院校(系)学习就业工作经验。

我系先后派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就业指导办公室相关成员分赴等院

校的相关专业所在院系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在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作法,开阔了眼界,促进了本系的就业指导工作。

七、努力做好就业率统计、毕业生参军、支援西部等工作,已初见成效。

八、自查中发现的不足

尽管我系在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自查中我们还是发现了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网上签约和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专业特点所限,目前人才需求市场萎缩,加上扩招和国内整个就

业形势的巨大压力,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越重,我们的工作难度越大。

(二)就业观念稍显滞后,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目前,部分学生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就业概念过于狭窄。

缺少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社会舆论和家庭对择业观的取向影响深刻。

(三)就业工作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自查中发现,我系还存在制度健全落实不够,信息较多市场相对较少,管理到位还欠规范,记录虽有资料不全等问题。

针对我们自身存在的以上问题,我系在以后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就业

指导等方面更加注意,逐一改进。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按照我系“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满以为目标”的总方针,把握“在确保就业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就业数量”的总体原则,一如既往的做好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以优质服务做到让毕业生满意。

20年月日

第15篇:某镇就业再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XX县XX镇

2009年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县委办、县府办《2009年XX县镇街和县级部门(单位)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的通知》、《关于下达2009年城乡创业就业工作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荣委办发„2009‟49号)及《关于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建设创业XX的决定》(荣委发„2009‟23号)文件要求,镇政府及社保所及时对照上级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开展工作自查,现将我镇2009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我镇社保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服务及时到位,建立健全了社保机构,配备完善了办公设备,配置了专职工作人员。充分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及工作六到位。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建立和完善了就业服务体系,实行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培训申报、档案管理、社会保障关系“一站式”就业服务。加强了基础工作管理力度,对下岗失业职工实施分类管理,定期上门调查,建立动态管理,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形势分析及预测。全年共建立健全就业再就业基础台帐9个,并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台帐,台帐做到数据准确、全面,并录入微机。

二、全面完成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我镇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8人,超额完成18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18人,完成任 1

务数的180﹪,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再就业6人,完成任务数的120﹪;就业再就业培训3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9人,为城镇从业人员的2.3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3.6﹪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68人,完成任务数的142﹪.

创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我镇今年新增民营71户,完成任务数的178﹪;新增个体工商户224户,完成任务数的112﹪;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208人,完成任务数的104﹪;创业企业吸纳就业人员456人,完成任务数的114﹪.

三、落实好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

我镇认真落实好再就业政策,为下岗失业职工、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办理小额贷款14人,贷款金额70万元;落实“4050”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共计12人,共补贴28974元。通过落实好这些优惠政策,也鼓励了用人单位积极增加就业岗位和吸纳就业,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下岗人员和无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四、落实好社会保障政策,积极构建和谐XX

1、城乡居民医保工作:2009年全镇共有城乡居民43492人,应参保占总人口的92﹪,目前此项任务紧张进行中。

2、超龄人员养老保险工作。超龄人员养老保险目前已受理6人,已办理完结的5人,1人不符合条件,此项工作已顺利完成。

3、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工作。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目前已受理87人,已办理完结的87人。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XX镇创业XX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制。并在县委县府的大量支持下镇政府先后投入资金520多万元创建了XX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并对创业园内进行了土地平整、水电汽安装、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群众和返乡农民工顺利进入创业园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镇结合统筹城乡工作,努力探索新形式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对有创业意愿的人员进行创业培训,对部分农村居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并建立健全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

2009年我镇全面完成了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暨创业XX建设各项工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胆创新,务求实效,为创业XX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六、2010年城乡统筹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

1、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将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工作触角延伸到所有村和社区;

2、加强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力度;

3、加强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学习,将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实于民;

4、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资金和用工信息支持,增加就业机会;

5、改变劳动力转移中的盲目性,增加透明度,实现有序、有计划、有组织的转移;

6、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办企业的力度,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

第16篇:某年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XX年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中共XX市委督查室并市政府督查室:

按照《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督查XX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的通知》(X委办〔XX〕XXX号)要求,现将我市XX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目标落实情况

工作情况

1-9月,我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559人,完成工作目标4000人的88.98%;引导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966人,完成工作目标2200人的89.36%;帮扶508名“4050”就业困难对象实现灵活就业,完成工作目标500人的101.6%;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400名,完成工作目标2750人的87.2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5%,实现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的工作目标。按照目前工作进度,能够确保完成上级今年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二)工作措施

为落实各项工作目标,我市主要采取了“现场招聘会推荐一批、职业介绍指导一批、劳务输出外出务工就业一批、职业技能培训转岗一批、再就业政策扶持一批”等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落实工作责任。按照《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XX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计划的通知》(渝委办发〔XX〕10号)的工作部署,我市各级各部门与市政府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层层落实了责任。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和“一号民心工程”,分解制定目标任务,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树立和宣传就业再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典型,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待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帮助和促进他们艰苦创业、自主择业。四是广辟就业渠道。通过“再就业援助月”和春季、秋季、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形式,共举办现场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42场,先后组织市内外460余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15000余个就业岗位。五是狠抓劳务输出。采取本地就业与劳务输出并重的原则,依托驻嘉兴、乌鲁木齐、广州劳务输出办事处,向浙江、上海、北京、广东、xq等地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我市建立了市—乡镇—村社—劳务经纪人四级组织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网络,形成了劳务输出信息发布快捷、组织动员迅速、各级各部门相互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打造了“XX拾花工”,“XX缝纫工”、“XX机加工”等劳务输出品牌。六是切实搞好培训。利用就业再就业培训、阳光培训、扶贫开发培训,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村劳动力开设了电动缝纫、数控车工、电工、焊工、中式烹调等10多个培训专业,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并开展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等后续支持服务。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了就业稳定性。七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了以工会、司法、劳动、农业四部门为主体,有关部门参与维权的“4+X”联动维权机制,在输入地开展维权服务。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工伤纠纷处理难问题,提出了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新思路。今年已为赴xq拾花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参保登记,确保了拾花工在工作中遇到事故伤害时,能及时依法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措施

目前,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我市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4000余个,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隐性失业人员存量有万余人,每年新增就业人员6000人。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军转干部及随军家属、大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就业再就业难,农村大龄劳动力转移难。二是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今后,我市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容量;加大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开发力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问题;整合培训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发挥培训作用。

二、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为确保《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渝委发〔XX〕28号)精神落到实处,我市组织参加了培训学习,研究制定了贯彻办法和实施细则,出台了配套文件。通过媒体宣传、到企业宣传和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将政策宣传纳入日常工作中,做到了政策宣传不留死角。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向企业和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十万余份。1-9月,新增小额担保贷款622万元,帮扶引导880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兑现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154.2万元,帮扶1873名“4050”人员通过灵活方式实现再就业;为2809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78.92万元,帮助324户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

今后,我市在实施就业再就业政策过程中,将对低保人员申报就业后,在一定时间内,对民政部门核减的低保金给予全额就业补贴,然后再按比例给与就业补贴,以解决低保人员就业后不主动申报就业,就业补贴工作开展难问题。

三、资金到位情况

今年上半年,XX拨付就业再就业资金275万元,社区平台建设资金170万元;我市投入就业再就业资金50万元,保障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1—9月,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经费559.922万元,其中:发放大龄职工基本生活费4.261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51.1万元,岗位补贴3.1万元,职业培训补贴47.25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23.72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及奖励53.961万元,送温暖7.69万元,代缴养老保险7.22万元、医疗保险7.99万元,投入平台建设费132万元,大型招聘会、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劳务输出等各项工作经费121.63万元。

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开展岗位收集、就业安置、跟踪服务、沟通协调、政策咨询、维权服务、招商引资等工作。二是加强社保平台建设。今年上半年,在合溪镇、石溪乡、骑龙乡、冷水关乡、民主乡新建了5个社会保障服务所,并按“六个到位”的要求,建立了社保工作大厅,设立了工作窗口,落实了工作人员,配置了办公设备。通过试运行,各项社会保障工作已延伸至工作平台。今年底前将再建5个社保所,并尽快投入运行。三是强化劳务培训。建立需求—培训—输出的链条,开展对口培训,使务工人员真正掌握1—2门劳动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四是完善创业机制。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引导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使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变“民工潮”为“创业潮”。五是创新保障机制。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维护务工人员的权益。

目前,我市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未形成城乡覆盖的就业服务网络,社区工作平台与劳动保障未建立统一的服务网络,工作平台服务手段还较为滞后。今后,我市将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就业的思路,研究制定统筹失地农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等办法,规范就业、促进低保渐退的联动机制。

五、XX年工作计划

XX年,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是: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000人,引导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XX人,帮扶“4050”人员500人实现灵活就业,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为此,我市将在XX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做好“五个一批”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政策宣传,扩大劳务输出,落实优惠政策,强化技能培训,探索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第17篇:劳动保障局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自查报告

劳动保障局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自查报告

在市人社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把加强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以“优化就业、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做好失业下岗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年度就业再就业指标完成情况

新增就业情况。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3457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87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97人,分别占省指标28700人的117%、6800人的160%和1800人的167%,市指标30000人的112 %、7500人的145%和2300人的13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低于省指标4%以内的0.1个百分点、市指标4.2%以内的0.3个百分点。

小额贷款及培训情况。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406万元,占省、市指标6200万元的103%;新增创业培训2455人,占省指标2450人的100%、市指标人的123%;新增免费职业介绍12204人,占市指标10700人的114%;再就业培训5097,其中技能培训XX人,分别占市指标5000人的102%和人的104%;开展农民工技能性培训16791人,占省、市指标14400人的117%。

转移就业及乡镇平台建设情况。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劳动

保障事务所、140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目前,刘桥、临涣、南坪3镇 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对接周”专项招聘会,把就业岗位送到村民家门口。组织开展农民工创业培训,共举办15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培训返乡农民工432人,已实现成功创业198人,带动592人就业。 对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建立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在18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建立了返乡农民工日报告制度和就业信息台帐。市职业介绍中心积极组织专人深入全市企业进行用工情况调研,通过发放调查表、问卷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了企业用工现场调研活动,共搜集用工信息1723条,推荐1XX人次与用工企业对接。

四是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今年以来,我局着力在提高创业能力上下功夫。将创业培训逐步向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延伸,培训对象扩大到城镇新增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人员,先后举办了下岗失业党员、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残疾人等特色创业培训班。在优化创业服务上求实效。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均建立创业服务中心,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创业服务窗口提供服务;建立了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联系方式清、技能优势清、发展项目清、经营状况清。在培育创业载体上出实招。在乡镇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实行与城市创业园同样的政策,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场地支持。目前, 对接,提高了农民工培训就业质量。狠抓转移就业工作,培育特色转移就业品牌,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劳务合作。

(二)共性目标完成情况

1、依法行政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通过党政纪条规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全局干部职工严格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依法行政,没有发生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认真落实上级领导交办事项,对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都认真对待,及时办理,不拖延,不误事,不敷衍。全局干部职工切实履行职责,坚持为民、便民,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对我局工作较为满意。

5、招商引资情况

招商引资市加友食品有限公司等4个项目共669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58%,主要业务是销售货车及配件。

6、开拓创新情况

一是组织开展就业工作专题调研活动。制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工作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前就业形势,确立了加强新形势下劳动就业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就业培训、就业政策落实、创业促进就业、统筹城乡就业等多项调研课题,并抽调相关科室人员组成5个调研小组,到我省滁州市、来安县和蚌埠市、五河县及我市的街道(乡镇)、社区(村)、市县区创业园区、农民工创业园区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形成了促进就业工作、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机制建设、

当前我市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等6个调研报告,确保了承诺为民办理的实事落到实处。

二是组织开展民情恳谈活动。局长魏坚、局党支部书记张京良率领全局副科以上干部深入全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开展民情恳谈,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要解决的工作创新、工作作风、队伍建设、帮助困难就业、办好一批好事实事等方面以及市劳动保障局党委提出的“四明确一承诺”的要求,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乡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找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好在统筹城乡就业再就业上求突破,促进就业工作科学发展。

7、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对因工作人员失职,使我局在依法行政、效能建设、清正廉洁、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等方面被群众投诉、举报,经调查属实的,把科室负责人作为 四是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公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接受群众监督;五是坚持廉洁自律考核制度,对领导干部执行党纪政纪情况定期考核;六是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通报制度,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8、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我局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负责制,确定一名科室负责人作为计生兼职工作人员,深入到街头巷尾开展流动人口检查,督促招用流动就业人口的用人单位主动携带就业人员的“婚育证明”到劳动保障部门办证、验证、建档,及时将单位职工计划生育信息及时向街道办事处反馈。,我局全局职工婴儿出生政策符合率100%,药具有效率达100%,无一人违反计划生育条例。

9、信访工(本文来源好)作情况

我局终于把“控制上访案件,为稳定大局服务”作为主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坚持信访工作月报制度,将全局每月接到的信访案件办理情况及时上到局信访办,全力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畅通信访投诉渠道,广泛接受群众投诉,及时化解矛盾,确保了无重大集体访、越级上访或执法不公、履行职能不到位引发的上访。同时,针对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集体上访事件,我及时进行协调与压制,遏止了不良事态的发生。

10、社会治安及综合治理工作情况

切实履行部门职能,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积极配合上级门开展社会治安工作,做到11楼办公区、三楼就业服务大厅和劳动就业培训学校等都有灭火装置。今年以来,全局未出现被盗、被抢和扰乱社会治安的现象。

二、面临形势及存在问题

(一)面临形势

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大力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措施,全市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城乡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主要表现为:一是登记失业率控制在预定目标内。,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城镇登记失业率4.2%的年度控制目标低0.3个百分点。二是就业工作主要指标进展高于时序进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三项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其中: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457人,完成全年30000任务的11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878人,完成全年7500万任务的145%;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97人,完成全年2300任务的130%。三是农民工外出务工平稳、有序,返乡创业渐成气候。春节前19.48万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返乡比例为51%;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11000人,转移就业规模达到39.3万人。

(二)存在问题

1、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基础薄弱。目前,我市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滞后,行政村没有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没有配备专职人员,缺乏专项工作经费,难以满足农村劳动者对就业培训的需求。

2、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迫在眉睫。全市尚有不少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由于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意识相对滞后、社会影响较大,家庭困难毕业生未就业带来的问题更加突出,所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3、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面临新的困难。尽管绝大数返城农民

工已找到工作,但收入水平下降,工作状况不稳定的情况比较普遍,特别是在出口加工型企业、资源型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农民工面临失业的风险很大。

四、工作目标及任务

(一)工作目标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0600个,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100人,困难群体再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新增转移就业8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40.1万人。开展在职职工培训3万人、再就业技能培训3000人、创业培训2450人。

(二)工作任务

1、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市、县区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健全各级政府就业工作综合评估考核体系,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稳定劳动关系,确保把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落实到有就业愿望的人员身上。

2、切实抓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工作。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计划。加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机制,做好政策落实和就业服务工作,对回到原籍未就业的,做好跟踪服务,保证底数清,帮扶到人。二是实施农民工就业服务计划。坚持向城镇转移就业、扶持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三结合,加强劳务经济发展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四是实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计划。加强对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形成动态长效帮

扶机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城市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16791人,占省、市指标14400人的117%。

转移就业及乡镇平台建设情况。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40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目前,刘桥、临涣、南坪3镇 聘活动,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 山五镇和8个试点村建立了标准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统一了标识、台帐、制度,配备了办公设施和专兼职人员。年初,为积

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建立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在18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建立了返乡农民工日报告制度和就业信息台帐。市职业介绍中心积极组织专人深入全市企业进行用工情况调研,通过发放调查表、问卷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了企业用工现场调研活动,共搜集用工信息1723条,推荐1XX人次

与用工企业对接。

四是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今年以来,我局着力在提高创业能力上下功夫。将创业培训逐步向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延伸,培训对象扩大到城镇新增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人员,先后举办了下岗失业党员、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残疾人等特色创业培训班。在优化创业服务上求实效。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均建立创业服务中心,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创业服务窗口提供服务;建立了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联系方式清、技能优势清、发展项目清、经营状况清。在培育创业载体上出实招。在乡镇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实行与城市创业园同样的政策,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场地支持。目前, 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农民工技能培训、鉴定发证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三个对接”:即任务分配与定点培训机构对接;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与就业对接,提高了农民工培训就业质量。狠抓转移就业工作,培育特色转移就业品牌,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劳务合作。

(二)共性目标完成情况

1、依法行政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通过党政纪条规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全局干部职工严格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依法行政,没有发生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认真落实上级领导交办事项,对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都认真对待,及时办理,不拖延,不误事,不敷衍。全局干部职工切实履行职责,坚持为民、便民,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对我局工作较为满意。

2、宣传信息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始终把信息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就业网”作用,搜集和发布就业信息,采取各项措施抓好落实。充分发挥“就业网”作用,搜集和发布就业信息。目前网站拥有76家网络会员单位,今年以来,通过“就业网”举办网上招聘会2场次,发布招聘信息720条,提供5014个就业岗位。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加大对就业信息、政策的宣传力度,扩大效应。,在省市级以上媒体刊登宣传稿件223篇,其中中国劳动保障报7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刊用信息2篇,安徽日报2篇,安徽劳动保障杂志

16篇。

3、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一是环境卫生进一步优化。严格执行《市就业服务大厅文明窗口服务标准》、《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卫生环境标准》,并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责任检查,要求11楼办公区、三楼就业服务大厅和劳动就业培训学校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会议室卫生做到会前会后扫,科室卫生每天打扫一次,做到了地面清洁、门窗四壁净、办公设备整齐有序、科室有花草、公共环境有绿化。

二是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方便办事群众。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促进全局勤政廉政建设,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我局以开展“规范服务提升年”为契机,制定就业局开展“规范服务提升年”活动实施意见,全面施行政务公开制度。 导图等。 绕“五个深入、五个树立”,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促进就业”为主题的专题座谈会。

5、招商引资情况

招商引资市加友食品有限公司等4个项目共669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58%,主要业务是销售货车及配件。

6、开拓创新情况

一是组织开展就业工作专题调研活动。制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工作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前就业形势,确立了加强新形势下劳动就业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就业培训、就业政策落实、创业促进就业、统筹城乡就业等多项调研课题,并抽调相关科室人员组成5个调研小组,到我省滁州市、来安县和蚌埠市、五河县及我市的街道(乡镇)、社区(村)、市县区创业园区、农民工创业园区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形成了促进就业工作、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机制建设、当前我市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等6个调研报告,确保了承诺为民办理的实事落到实处。

二是组织开展民情恳谈活动。局长魏坚、局党支部书记张京良率领全局副科以上干部深入全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开展民情恳谈,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要解决的工作创新、工作作风、队伍建设、帮助困难就业、办好一批好事实事等方面以及市劳动保障局党委提出的“四明确一承诺”的要求,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乡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找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切实做好在统筹城乡就业再就业上求突破,促进就业工作科学发展。

7、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对因工作人员失职,使我局在依法行政、效能建设、清正廉洁、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等方面被群众投诉、举报,经调查属实的,把科室负责人作为 生政策符合率100%,药具有效率达100%,无一人违反计划生育条例。

9、信访工作情况

我局终于把“控制上访案件,为稳定大局服务”作为主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坚持信访工作月报制度,将全局每月接到的信访案件办理情况及时上到局信访办,全力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畅通信访投诉渠道,广泛接受群众投诉,及时化解矛盾,确保了无重大集体访、越级上访或执法不公、履行职能不到位引发的上访。同时,针对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集体上访事件,我及时进行协调与压制,遏止了不良事态的发生。

10、社会治安及综合治理工作情况

切实履行部门职能,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积极配合上级门开展社会治安工作,做到11楼办公区、三楼就业服务大厅和劳动就业培训学校等都有灭火装置。今年以来,全局未出现被盗、被抢和扰乱社会治安的现象。

二、面临形势及存在问题

(一)面临形势

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大力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措施,全市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城乡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主要表现为:一是登记失业率控制在预定目标内。,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城镇登记失业率4.2%的年度控制目标低0.3个百分点。二是就业工作主要指标进展高于时序进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三项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其中: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457人,完成全年30000任务的

11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878人,完成全年7500万任务的145%;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97人,完成全年2300任务的130%。三是农民工外出务工平稳、有序,返乡创业渐成气候。春节前19.48万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返乡比例为51%;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11000人,转移就业规模达到39.3万人。

(二)存在问题

1、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基础薄弱。目前,我市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滞后,行政村没有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没有配备专职人员,缺乏专项工作经费,难以满足农村劳动者对就业培训的需求。

2、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迫在眉睫。全市尚有不少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由于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意识相对滞后、社会影响较大,家庭困难毕业生未就业带来的问题更加突出,所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3、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面临新的困难。尽管绝大数返城农民工已找到工作,但收入水平下降,工作状况不稳定的情况比较普遍,特别是在出口加工型企业、资源型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农民工面临失业的风险很大。

四、工作目标及任务

(一)工作目标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0600个,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100人,困难群体再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新增转移就业8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40.1万人。开展在职职工培训3万人、再就业技能培训3000人、创业培训2450人。

(二)工作任务

1、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市、县区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健全各级政府就业工作综合评估考核体系,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稳定劳动关系,确保把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落实到有就业愿望的人员身上。

2、切实抓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工作。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计划。加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机制,做好政策落实和就业服务工作,对回到原籍未就业的,做好跟踪服务,保证底数清,帮扶到人。二是实施农民工就业服务计划。坚持向城镇转移就业、扶持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三结合,加强劳务经济发展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四是实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计划。加强对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形成动态长效帮扶机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城市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3、积极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市级创业园区管理服务工作,孵化入园企业壮大发展;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进度,所有新建在建农民工创业园,一季度全部达到企业入园、机器运转的目标;力争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00万元,建立创业型乡镇9个、创业型社区30个、信用社区4个,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监督考核五大体系;完善市、县(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和创业项目库建设,形成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的四级创业服务体系。

4、夯实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完善街道、社区基层平台和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树立基层劳动保障良好服务形象。研究加强行政村劳动保障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措施,全力抓好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上半年全市所有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建设达标,行政村均设立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员,全市所有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实现与市、县(区)联网,构建更为完备的就业服务网络。

5、提高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市、县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的人力、财力投入,加快人力资源无形市场两级联网建设。指导县区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把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与重点人群相结合、与落实政策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和劳动力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就业关系。

6、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全市就业工作的分析研究和指导,准确了解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就业情况,定期发布就业供求信息,提高就业信息的利用率和成功率。推进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将全市劳动力资源数据录入电脑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将人力资源信息向街道(乡镇)、社区(村)延伸,解决就业信息供求不对称矛盾,实现供求双方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供求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市政府应急办:

今年以来,我局以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保障突发事件,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为重点,以强化层级负责的应急管理责任制为抓手,局系统上下联动,党政齐抓共管,认真组织并开展了应急管理工作,较好地落实了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市政府《关于依法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ⅹⅹⅹ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现就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完善组织体系,认真落实层级负责领导责任制 一是根据劳动保障工作的实际情况,我局以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相关科室和业务经办机构共同处置原则,成立了应急维稳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由于劳资纠纷等劳动保障事件引起的罢工、游行示威、堵塞交通、围堵政府机关等突发事件及其他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情况分析,处置原则研究、处置方法和措施确定。并为了保证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保障群体性突发事件,设立了3个调处群体性突发事件功能组,即现场调处组、综合调处组、后勤保障组。现场调查组负责根据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查明事件的状况、原因、真相及发展趋势,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遏制事态蔓延,维护事发地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综合协调组工作任务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各方面力量和资源赶赴现场实施调处,并组织宣传和信息工作;后勤保障组负责与处置劳资纠纷及其他突发事件有关的车辆、资金和医疗保障。二是实行层级负责一票否决领导责任制,将应急管理

工作纳入了对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实绩目标考核内容。三是加强了

目标

监控,建立台帐,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平时有监控、年终有检查,将

考评情况在局系统进行通报。

二、制定完善预案,加强预案体系建设

一方面,局系统结合工作实际,分别编制了相应的应急管理工作 预案,主要有《ⅹⅹⅹ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应急维稳工作预案》、《ⅹ

ⅹⅹ劳动保障局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ⅹⅹⅹ劳动保障系统开展

重信重访问题专项工作方案》、《ⅹⅹⅹ就业服务局应急维稳工作预

案》、《ⅹⅹⅹ社会保险事业局应急维稳工作预案》等,预案基本要

素齐全,职责清晰,相对简洁规范,可操作性强。另一方面完善预案动态管理。组织了消防工作实习演练,邀请消防支队教官进

行现场演练和火灾自救常识的宣讲,通过演练,提高了应急处置的效

率和水平。

三、加强运行机制建设,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为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保障突发事件,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 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一年来,我们紧密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强化了

以下措施:

(一)超前防范,提前介入。按照重心下移, 层层落实责任制的 工作要求 ,我们注重将矛盾排查在萌芽阶段 ,建立了与劳动保障工

作密切相关的单位完备的信访隐患排查调处网络, 抓住容易引发不

稳定因素的苗头问题,超前处置防范。根据日常接访发现的苗头性问

题和其他科室反馈的情况, 进行汇总分析后在全局通报,对发现的不

稳定苗头,根据工作责任由相关领导和部门提前介入调处。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及时参与并主导处理涉及劳动保障 方面的上访问题。近年来,越级到中央、自治区上访案件中,涉及企业

方面的问题所占比例较大,并呈逐步增长趋势。这些问题中涉及养老

保险、医疗保险、补偿安置、劳动合同纠纷、工资拖欠、生活费低等各个方面,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职能联系密切,我局一直配合上级领导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妥善处理了以上案件,在化解社会矛盾的同时积极发挥业务部门主管作用,对于属于我局主管的信访事项,总是及时靠前,讲清政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

主要做法有:一是为民办实事,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是民心所向。今年,我市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继续坚

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方针,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把私营企业、建筑行业、个体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作为扩面工作的重点,通过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调动企业和个人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新的增长点,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去年增加了ⅹⅹⅹ人、ⅹⅹⅹ人、ⅹⅹⅹ人、ⅹⅹⅹ人、ⅹⅹⅹ人。实现了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的新突破。二是结合实际,切实解决遗留问。为了配合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解决沿岸农牧民养老保险问题。市政府下发了《关于ⅹⅹⅹ农垦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若干问题意见(暂行)的通知》(ⅹⅹⅹ政办发(ⅹⅹⅹ)ⅹⅹⅹ号)文件。以上两个实施意见已于今年8月1日开始实施,并受到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目前登记、审核、纳入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三是落实待遇调整政策,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我们高度重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的调整工作,按照ⅹⅹⅹ自治区劳动保障厅、财政厅《关于ⅹⅹⅹ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ⅹⅹⅹ劳社字[XX]1号)文件的要求,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养老金ⅹⅹⅹ元,月平均养老金达到ⅹⅹⅹ元,同比去年增加8.5%。继续做好了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的各项准备工作。7月1日起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现在的5万元提高到7万元。基本医疗保

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上至1万元支付比例由85%提高到90%。同时取消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病种目录,增加大病门诊医疗特殊病种,大病门诊医疗特殊病种在现有6个病种的基础上增加到10种。待遇调整后,预计每年可减轻参保职工负担近600万元。四是提高基金保

障能力,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针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支付规模日益扩大的新情况,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基金的预警和监控制度,积极通过财政补助、争取上级转移支付等方式筹措资金,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落实,今年各级财政用于居民医疗保险的补助金达ⅹⅹⅹ万元。并着重加强了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率达85%。劳动保障城域网建设覆盖率达100%。五是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作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以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为契机,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全年主动监察用人单位1210户次,涉及劳动者13.5万人,补签劳动合同1.63万份,免费发放工资记录卡1.4万册;劳动保障年检单位739户,涉及劳动者6.2万人;行政处罚用人单位11户;受理劳动者投诉举报案件181件,结案170件,按时结案率100%,举报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5%。为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待遇共计5355余万元,其中农民工1280余万元。同时,对各类企业开展了企业诚信评价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更加规范。全年依法立案ⅹⅹⅹ起,已审结ⅹⅹⅹ起,结案率为95%,按时结案率100%;切实做好信访和维稳工作。设立了信访信息工作组和处理突发事件工作组,对信访问题进行认真清理排查,随时掌握重点问题涉及的重点人物动态,研究解决问题办法,充分做好调处预案和各项准备工作,形成快速有效的化解机制,对来访者反映的问题,由相关部门人员负责接待处理。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特别是奥运会召开期间,印发了应急工

作专门安排,局系统普遍建立了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

确保了全国、自治区、市每次重大会议或重要活动期间没出现重大集体上访。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工进行了全面的信访矛盾排查摸底,认真做好日常性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对困难群众反映的诉求及时帮助解决,市领导批示件、信访交办件已全部按要求办结。从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入手,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960多人次,接待政策咨询2500多人次,立案办理信访案件17件,有效制止了21起集体越级上访事件。六是重视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议案、建议共19件,召开了面复会,并积极落实,获得代表、委员的好评。注重信息宣传工作,将信息宣传工作做为宣传劳动保障政策的重要手段,及时、准确地报送、发布相关信息。今年共报送各类信息184期.在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劳动保障系统党员、干部纷纷捐款捐物,并缴纳特殊党费。款物总计价值ⅹⅹⅹ万元。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截至目前,我局无职工违纪、违法行为,同时因劳动保障和就业问题上访的事件大幅度减少,为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ⅹⅹⅹ发挥了积极作用。

业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和再就业统计体系,推进了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形成,确保了全县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XX至XX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371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一、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就业再就业好范文出品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县以发展为 国家级重点项目5个,带动就业4000人,仅XX年华新6号窑投产就一次性招工570人。先后建成投产了鸿骏铝厂、远东苎麻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产值过千万,利税过百万的规模工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己达54家,生产启动面达100。远东二期、晨天化工二期等7个重点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共完成投资2.3亿元;华新二期、长阳蒙特锰业、远东新区扩建等总投资9.4亿元的15个重点项目相继开工。据统计,三年间,规模工业为全县新增就业岗位6200个。

三是发展 五是鼓励能人创业安置劳动力。一方面引进外地能人,兴办规模企业。我县通过大规模的招商引资,一大批企业落户阳新。全县共引进外地老板百余个,千万以上规模企业12个,为阳新安置劳动力5000人。另一方面动员本地能人,回乡创办企业。外出打工者中不乏一批市场意识比较超前,管理经验比较丰富,自有资本比较雄厚的佼佼者。我县先后出台种种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回归故里,就地创业,反哺家乡,安置乡亲。全县先后有XX名打工者回乡创办经济实体1680多个,安置6000名劳动力就地就业。

二、落实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再就业

中发[XX]12号文件下发后,我县及时召开了进一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会议,成立了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工作的通知》、《阳新县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实施意见》、《关于搭建社会保障工作平台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是免费发放优惠证。我县按照中发[XX]12号文件精神,组织专班对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国

农就业岗位补贴,并强化了对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项目的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得到加强。就业援助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全年共帮助4000多户“零就业家庭”至少一名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对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启动校企合作的定向培训模式,全年共完成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5000多人,为4.01万青年提供了职业见习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到36.52万,本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已提高到19%。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迈出新的步伐。**年**月,《**市社会保障“十一五”规划》发布实施,社会保障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的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3.6万,比XX年底增加54.6万。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对“城保”、“镇保”、“农保”退休人员普遍地增加了养老金,并提高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城保”做实个人账户工作进一步得到推进,调整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工作平稳有序地实施。市政府还发布了《关于完善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完善“农保”工作正式启动。

3.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取得新的成效。《**市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三年行动计划(**年-**年)》开始实施,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全面推进。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准备工作有序开展,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强对企业用工行为的规范和指导,**年底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超过90%。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完善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促进企业建立普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切实提高低收入职工

的工资水平。同时,还加大了工资集体协商推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去年,本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共受理举报投诉2.4万件,检查用人单位4万户,追缴欠薪欠保金额5.4亿元,涉及劳动者75万人次。健全劳动争议仲裁体制,在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建立了实体化的劳动争议仲裁院。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全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全年受理案件2.95万件,涉及劳动者3.98万人,处理结案2.75万件,协调调解率达到66%。

4.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开创新的局面。按照中央工作组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对社保资金案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深刻的剖析,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为目标,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抓手,开展了切实整改。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制定了《**市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办法》,经市政府批准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本市各类基本社会保险基金全部纳入了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劳动保障部和市政府关于建立企业年金规范管理运营机制的要求,完成了原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整体移交给具备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行。从强化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实施内审制度等方面着手,加强了资金使用的内部控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筹建市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逐步地形成由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社保基金监督机制。

5.抓好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呈现新的面貌。加强全系统职工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本市公共就业服务、社保经办服务以及电话咨询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依托本市劳动保障服务网,在互联网上开通了“人民群众评议本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

定期开展“局长在线”活动,将本市劳动保障部门履行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情况向全社会公开展示,全面接受社会各方的评议和监督。坚持建设与督查并重的原则,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年,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在市政风行风测评中的8项基本内容的总评分在11个被测评的综合管理类部门中排位 补贴政策,扩大受益范围。拓展社区服务等领域灵活就业的渠道,支持就业困难人员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实现自谋职业。按照国家规定,将社会保险费补贴政策扩大到商贸、服务型等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各类企业。

3.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完善失业预警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为劳动者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服务,健全网上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完善用工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健全全市市、区县、街镇、居委(村委)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形成地区人力资源状况的分析体系,加强失业状况动态监控,完善失业预警机制。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逐步形成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主导、社区就业服务网点为基础、社会职业中介为补充的农民工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

4.着力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援助体系。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多形式、多渠道帮助就业困难群众就业。结合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及时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托底,并适当提高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收入标准。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出现一户、认定一户、援助一户”的动态管理机制。对农村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员就业后实施就业专项补贴,帮助其家庭中在劳动年龄段内且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实现非农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转移人员的就业援助力度。

5.切实加大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工作的力度。在本市职业培训机构中分产业类别开展试点,探索建立一批“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基地)”,充分调动和整合全社会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全面推进校

企合作、职业见习、公共实训等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校企合作完成定向培养2万人的目标,继续组织3万名青年参加职业见习,加大对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来沪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大力推进多层次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加强企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工作,积极开展企业“高师带徒”活动。完善职业技能补贴培训机制,规范补贴培训的运作管理。研究健全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政策。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市社会保障“十一五”规划》明确的目标,坚持“保基本、广覆盖、分层次、可持续”,不断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1.着力完善本市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按照国家要求,进一步完善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深化研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完善“镇保”制度,坚持土地换保障原则,主要解决离土农民的保障问题,建立“镇保”个人缴费机制。大力推进将“农保”统筹层次由乡镇提高到区县,建立区县和乡镇两级财政共同投入机制,形成“农保”养老金稳定增长机制。在浦东新区和松江区开展完善“农保”的试点。完善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研究完善“综保”制度。制定规范本市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有关政策,扩大本市企业年金覆盖面。

2.着力扩大各类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确保完成将本市10万名农民纳入本市养老保障体系工作的市政府实事项目。将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覆盖面扩大到360万人。研究将更多的城镇无保障老人纳入

保障范围,探索建立本市城镇老年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3.着力提高本市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按照国家要求,启动新一轮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三年连调”计划,统筹做好对本市“城保”、“镇保”、“农保”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工作。适时调整本市失业保险金标准、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城镇高龄纳保老人养老保障水平、支援外地建设退休(退职)回沪定居人员帮困补助标准、非因工死亡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等有关社会保障待遇标准,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4.着力加强本市社保基金征收和监管。建立健全与市有关部门对单位注册登记信息沟通比对的机制。加强社保基金征缴稽核和专项审计。建立向各区县通报区域内参保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等情况的函告制度,发挥各区县在督促、推动社会保险费征缴上的重要作用。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市各项社保基金监管制度,确保本市社保基金管理使用合法合规。探索构建社保基金网上实时监管平台,确保各项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行。研究制定加强“农保”基金管理的指导性意见,会同财政部门完善“农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

(三)建立健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长效机制

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全面落实《**市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三年行动计划(**年—**年)》各项分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

1.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全面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加强对企业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管。开展《**市劳动合同条例》修改的立法调研。贯彻实施《**市集体合同条例》,开展区域性、行

业性集体合同调研工作。全面推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和谐工业园区活动。健全市、区县两级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立并推行劳动关系协调员制度。

2.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指导。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低收入职工的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加强行业性工资指导价位的发布工作,探索发布高技能人才工资指导价位。继续扩大工资集体协商的覆盖面,着力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效性。推进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情况行政函告工作,督促企业建立普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不断加大劳动力市场监管力度。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年”活动。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为重点,组织开展专项检查。进一步完善“网格化”和“网络化”监察,启用劳动保障监察监督管理平台,提高主动监管比重。大力推进劳动保障诚信体系建设,实施分类监管。

4.进一步理顺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机制。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依法稳妥处理劳动争议。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年内全面建立市、区县劳动争议仲裁院。调整市、区县仲裁委员会的管辖分工,发挥区县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推动仲裁前地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形成纠纷调解和争议仲裁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四)优化劳动保障管理服务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按照建设公开透明政府和服务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本市劳动保障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1.大力推进劳动保障阳光政务。按照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总体要求和市政府的部署,研究本市贯彻落实建立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的办法。要依托劳动保障网站,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做好本市劳动保障系统政务公开工作,依法、全面、及时地向社会公开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务信息,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要进一步畅通劳动保障网站等公开渠道,充分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模式,向公众提供集查阅、咨询、办理、评价为一体的一门式网上服务。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市政府部署,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切实取消不必要、不合理的审批项目,全面清理行政性收费项目。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依法优化和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审批透明度和审批效率,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群众办事。

3.提升本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质量。加强劳动保障窗口单位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本市劳动保障各项服务的质量和效能。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全市劳动保障系统窗口单位规范服务达标活动,不断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坚持政风行风督查,重点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切实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提高满意度。

4.不断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劳动保障信访工作,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人民群众的诉求。充分发挥区县、街镇和劳动保障基层工作队伍在化解矛盾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健全“信、电、网、访”一体化机制,将矛盾和纠纷化解在

劳动保障局长-述职报告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勤政、为民、清廉的原则,管好自己、带好队伍、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抓自律、抓制度、抓源头入手,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整个劳动保障的各项工作之中,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现将个人廉洁自律、廉洁从政和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情况报告如下:

一、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几年来,认真执行《廉政准则》,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在干部选拔中对自己把好关,在资金审批上严把审批权限关,在评先评优上坚持公开透明。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遇事同班子成员商量,注意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维护班子团结,严格执行重大问题、重大项目、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定期轮岗、竞争上岗制度,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并自觉接受监督,勤奋敬业,做到了廉政勤政。没有送钱收钱、跑官要官、赌博及打着领导旗号办私事问题;没有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 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问题;没有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影响经商办企业及进行有偿中介活动行为;没有违反组织原则和干部人事纪律问题;没有以参观考察为名公款出国(境)旅游或到省外旅游问题;没有借婚丧之机敛财或借庆典收敛礼金、发纪念品问题;爱人是国家公职人员,孩子上学,不存在爱人和

子女违反从业规定问题;没有允许工作人员打着自己的旗号办私事问题。

二、抓源头,抓制度,促进廉政勤政

作为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党风廉政建设 升为机关文化理念,形成职工的自觉行动。

对行使权力的人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制定了《干部管理办法》、《竞争上岗办法》和交流轮岗制度,统一了干部使用标准。近年来,提拔科级干部*名,竞争上岗副科级干部*名,交流轮岗*名,并对新上岗人员进行了廉政谈话。所调整干部,全部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程序执行,没有“个人说了算”和“暗箱操作”现象,既控制了不廉洁行为的发生,又有利于对干部的培养和保护。今年又对科级班子及科级干部进行考核,为下步干部调整提供了依据。

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了《承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了各项资金的审批程序、审批权限,各项经费支出在*万元以上的由主管局长审核、局长审批;同时规定了再就业资金、社会保险基金使用的审批权限。去年对全额事业单位财务帐户、财务印鉴实行了统管,今年取消局属所有单位财务帐户,纳入局统一管理,实行了全局财务集中支付。

实行政府竞标采购制度。成立了采购监督管理小组,对大宗费用支出实施统一采购和监管。规定普通办公用品的采购、印刷、会议及招待的定点、车辆维修均由采购小组进行议标定点,对于支出较大的装修工程、网络建设通过市政府采购中心实行公开招标确定。去年劳动力市场一站式大厅的改造、失业保险服务大厅改造、劳动保障系统网络建设的“金保工程”,均采取了招标方法,节约开支近*万元;今年的社会保险大厅改造、局会议室改造节约开支近*万元。

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制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了审计

工作内容、权限、工作程序、审计人员职责和责任追究等内容,对所属单位实行半年审查一次,年终全面审计。今年 *月份对全局财务运行和“三费”开支情况进行了审计,进一步规范了财务行为。我局每年的社保资金流量达*个多亿,都是职工群众的“养命钱”,今年特别加大了社保资金监管力度,成立了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月份又对系统基金运行情况进行了抽查,进一步规范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奖励办法。每年初都与各单位签定包括党风廉政建设在内的目标责任书,年

严格执行重大问题、重大项目、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定期轮岗、竞争上岗制度,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并自觉接受监督,勤奋敬业,做到了廉政勤政。没有送钱收钱、跑官要官、赌博及打着领导旗号办私事问题;没有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问题;没有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影响经商办企业及进行有偿中介活动行为;没有违反组织原则和干部人事纪律问题;没有以参观考察为名公款出国(境)旅游或到省外旅游问题;没有借婚丧之机敛财或借庆典收敛礼金、发纪念品问题;爱人是国家公职人员,孩子上学,不存在爱人和子女违反从业规定问题;没有允许工作人员打着自己的旗号办私事问题。

二、抓源头,抓制度,促进廉政勤政

作为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党风廉政建设 安排。今年在月日、月日的全局职工大会和系统工作会上,分别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下发了《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并进行了责任分解,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三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未完成责任目标的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发生违规违纪行为的,追究当事人、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并在年终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二)完善各项制度,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几年来,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好权和钱,通过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做到了职工有行为规范,工作有制度规范,运转有程序规范,并将其上升为机关文化理念,形成职工的自觉行动。

、对行使权力的人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制定了《干部管理办法》、《竞争上岗办法》和交流轮岗制度,统一了干部使用标准。近年来,提拔科级干部名,竞争上岗副科级干部名,交流轮岗名,并对新上岗人员进行了廉政谈话。所调整干部,全部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程序执行,没有“个人说了算”和“暗箱操作”现象,既控制了不廉洁行为的发生,又有利于对干部的培养和保护。今年又对科级班子及科级干部进行考核,为下步干部调整提供了依据。

、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了《承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了各项资金的审批程序、审批权限,各项经费支出在万元以上的由主管局长审核、局长审批;同时规定了再就业资金、社会保险基金使用的审批权限。去年对全额事业单位财务帐户、财务印鉴实行了统管,今年取消局属所有单位财务帐户,纳入局统一管理,

实行了全局财务集中支付。

、实行政府竞标采购制度。成立了采购监督管理小组,对大宗费用支出实施统一采购和监管。规定普通办公用品的采购、印刷、会议及招待的定点、车辆维修均由采购小组进行议标定点,对于支出较大的装修工程、网络建设通过市政府采购中心实行公开招标确定。去年劳动力市场一站式大厅的改造、失业保险服务大厅改造、劳动保障系统网络建设的“金保工程”,均采取了招标方法,节约开支近万元;今年的社会保险大厅改造、局会议室改造节约开支近万元。

、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制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了审计工作内容、权限、工作程

三年多来,在县人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我在依法行政和贯彻执行《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一是提高依法行政的综合素质。上任之初,我千方百计挤时间系统地学习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在注重提高系统内职工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我本人和职工一道,积极参加省市的各种培训,使自己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成为内行;二是建立依法行政的长效机制,我着重抓了建立办事程序的公开、规范、监督三个环节的工作,实行“政策公开”、“服务挂牌”和“承诺上墙”,规范业务流程,健全执法监督;三是加强依法行政的执法力度,确保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二、强化管理,廉洁从政,树立劳动保障部门新形象

三年来,我时刻牢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时刻警醒自己要处处作好表率。在加强廉政建设上,要求家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要求家不做的,我首先不做。在领导班子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局里的事都要经过局党组会讨论决定,做到事前通气,事中通气,来不及通气的事后必须通气。我与班子成员一道,自觉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到了合心、合手、合力,增强了党组一班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内部管理上,狠抓局机关机构人事、内部管理、业务流程三改革,全面建立了政务公示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领导值班制;严格实行“目标细化、指标量化、绩效挂钩、逗硬考核”管理制度,方便了职工群众,增加了工作透明度。

在开展保先教育中,我从政治思想、精神面貌、能力水平、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等五个方面对党员干部职工的工作、思想、作风进行

了一次全面的教育和整顿,进一步强化了内部管理,全局职工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观念、发展理念不断增强。

通过一系列措施,全体职工在工作上讲效率、创一流的人多了,办事图轻松、应付的人少了;讲奉献、爱事业的人多了,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少了;机关面貌焕然一新。

三、忠于职守,真抓实干,全面推进劳动保障工作

针对劳动保障工作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带领全局职工应对挑战,与时俱进,艰苦奋斗,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劳动保障各项目标任务。

1、抓征缴,保发放,构筑社保“长城”

社会保障,关系着国计民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我县从XX年起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发放,全县有6000余名离退休企业职工,年发放养老金已达4800万元,全县参保企业114家,有缴费能力的仅有39家,每年养老金缺口高达XX多万元,形势严峻。XX年3月我任劳动保障局局长时,正是我县养老保险最困难的时候。上任后,我数次和班子成员一道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搞调查研究。通过一系列的有效举措,扭转了困难局面,社会化发放保证了按时、足额,为职工解了难,替政府分了忧。

三年来,我县五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1575人,其中扩面人数达到8300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1810人(含农保),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403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74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82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7800人。五社会保险费征收总额达到1XX万元,其中:征收养老保险费8643万元,XX年征缴的养老保险费是

XX年征收额的5倍;征收失业保险费435万元,征收医疗保险费2717万元,征收工伤保险费167万元、生育保险费110万元。共发放各种社会保险待遇16130万元,其中:发放基本养老金12833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485万元,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2620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121万元,核发生育保险待遇71万元,真正实现了“两个确保”。

2、抓就业,促发展,力开拓民生之路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着改革、发展与稳定。我立足县情实际,狠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成立了36个乡镇劳动保障所,11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在此基础上,加了我县劳动力市场建设,积极拓展了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

三年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870人,帮助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72人,帮助“4050”等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6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为各类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3645人,介绍成功2517人,成功率达到70%,直接组织劳务输出4670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民工3125人,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70%,创业能力培训237人;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全面落实。

3、抓监察,促维权,为劳动者撑起“保护伞”

三年来,我们切实从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在妥善处理劳动关系、落实企业改制、破产职工安置政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进一步加工作力度。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稳步推行,企业劳动签定率达到90%;为保证用人双方的合

法权益,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盐亭县劳动保障监察队,组织职工开展了以规范劳动关系、规范社会保险关系、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为重点,以专项检查、日常巡查、举报专查为形式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先后组织劳动保障年检和各种专项检查10余次,补缴社会保险185万元,补发职工工资10余万元。群众举报案件处理结案率达92%,劳动仲裁案件处理结案率达90%。

4、抓信访,促稳定,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为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矛盾,上为县委、政府分忧,下为基层群众解愁,我们专门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三年来,我们共及时、妥善处理突出信访案件27件,处理群众来信275件,接待来访群众万余人次。同时,我们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做好了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分流人员进社保的资金预测、人员接收、

养老金发放等工作,全面完成了卫生、交通、粮食三系统分流人员进社保工作。

5、抓宣传,提认识,营造劳动保障社会氛围

三年来,我们全面系统地宣传了《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通过开展媒体宣传、文艺演出、电影晚会,全方位、多形式宣传了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基本达到了“提升劳动保障社会知晓度和公认度、积极营造劳动保障良好社会氛围”的目的。共开展电视宣传12期,广播宣传100余条,悬挂宣传标语100余幅,制作发布立体灯箱广告260个,举办劳动保障专题电影晚会23场,

第18篇:劳动保障局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自查报告

在市人社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把加强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以“优化就业、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做好失业下岗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年度就业再就业指标完成情况

新增就业情况。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3457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87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97人,分别占省指标28700人的117%、6800人的160%和1800人的167%,市指标30000人的112 %、7500人的145%和2300人的13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低于省指标4%以内的0.1个百分点、市指标4.2%以内的0.3个百分点。

小额贷款及培训情况。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406万元,占省、市指标6200万元的103%;新增创业培训2455人,占省指标2450人的100%、市指标人的123%;新增免费职业介绍12204人,占市指标10700人的114%;再就业培训5097,其中技能培训2081人,分别占市指标5000人的102%和人的104%;开展农民工技能性培训16791人,占省、市指标14400人的117%。

转移就业及乡镇平台建设情况。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40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目前,刘桥、临涣、南坪3镇第一批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已基本建成,入驻企业16家,吸纳就业621人;第二批6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已动工;农村新增转移就业11000人,占省、市指标8000人的138%,转移就业规模达到39.3万人。

2、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健全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年初联合目标办印发了《关于下达全市就业工作分解目标任务的通知》,把就业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继续将扩大和稳定就业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确保就业工作有序扎实推进。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淮发[]6号)、《市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工作方案》、《关于印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淮政办[]38号)等三个重要文件,各县区和市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制订相关配套政策,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进一步放大。

二是统筹做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工作。第一,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分别设立专门窗口,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岗位信息等免费服务,承诺“不挑不拣5个工作日推荐就业岗位”,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重点推荐、限期安排上岗,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大型招聘活动,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第二,在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方面:联合濉溪县、相山区、杜集区深入到乡镇开展了“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对接周”专项招聘会,把就业岗位送到村民家门口。组织开展农民工创业培训,共举办15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培训返乡农民工432人,已实现成功创业198人,带动592人就业。第三,在帮扶困难就业人员就业方面:建立了就业困难群体台帐,开通援助服务热线电话,通过实施送援助进家庭、送政策进社区,社保补贴送到人、就业岗位送上门,帮扶248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为迎接国庆60周年,开展“一进三送”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均设立了宣传专栏,张贴促进各项优惠政策及宣传图片。全市印发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知识问答宣传资料5万份。全年共消除零就业家庭131户,帮助158名就业困难对象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三是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今年以来,我市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组织起来就业认定、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帮扶等工作下移至社区,街道(乡镇)、社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发挥了小平台、“大窗口”作用。年初,联合工商、劳动保障监察等部门清理整顿民办职介机构5家;新审批民办职业介绍机构1家,全市累计28家,职业介绍机构从业人员全部参加了的职业指导员资格考试。在继续完善城市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上,按照“县区有窗口、乡镇有站所、村组有专人”的要求,着重加快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率先在百善、五沟、渠沟、高岳、烈山五镇和8个试点村建立了标准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统一了标识、台帐、制度,配备了办公设施和专兼职人员。年初,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建立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在18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建立了返乡农民工日报告制度和就业信息台帐。市职业介绍中心积极组织专人深入全市企业进行用工情况调研,通过发放调查表、问卷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了企业用工现场调研活动,共搜集用工信息1723条,推荐12034人次与用工企业对接。

四是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今年以来,我局着力在提高创业能力上下功夫。将创业培训逐步向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延伸,培训对象扩大到城镇新增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人员,先后举办了下岗失业党员、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残疾人等特色创业培训班。在优化创业服务上求实效。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均建立创业服务中心,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创业服务窗口提供服务;建立了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联系方式清、技能优势清、发展项目清、经营状况清。在培育创业载体上出实招。在乡镇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实行与城市创业园同样的政策,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场地支持。目前,第一批农民工创业园,已建成厂房12600平方米,吸纳16个项目入园创业。

五是着力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全面启动了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对象的“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全年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层层分解到县区及乡镇,并指导、督促全市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农民工技能培训、鉴定发证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三个对接”:即任务分配与定点培训机构对接;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与就业对接,提高了农民工培训就业质量。狠抓转移就业工作,培育特色转移就业品牌,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劳务合作。

(二)共性目标完成情况

1、依法行政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通过党政纪条规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全局干部职工严格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依法行政,没有发生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认真落实上级领导交办事项,对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都认真对待,及时办理,不拖延,不误事,不敷衍。全局干部职工切实履行职责,坚持为民、便民,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对我局工作较为满意。

5、招商引资情况

招商引资市加友食品有限公司等4个项目共669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58%,主要业务是销售货车及配件。

6、开拓创新情况

一是组织开展就业工作专题调研活动。制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工作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前就业形势,确立了加强新形势下劳动就业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就业培训、就业政策落实、创业促进就业、统筹城乡就业等多项调研课题,并抽调相关科室人员组成5个调研小组,到我省滁州市、来安县和蚌埠市、五河县及我市的街道(乡镇)、社区(村)、市县区创业园区、农民工创业园区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形成了促进就业工作、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机制建设、当前我市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等6个调研报告,确保了承诺为民办理的实事落到实处。

二是组织开展民情恳谈活动。局长魏坚、局党支部书记张京良率领全局副科以上干部深入全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开展民情恳谈,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要解决的工作创新、工作作风、队伍建设、帮助困难就业、办好一批好事实事等方面以及市劳动保障局党委提出的“四明确一承诺”的要求,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乡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找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好在统筹城乡就业再就业上求突破,促进就业工作科学发展。

7、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对因工作人员失职,使我局在依法行政、效能建设、清正廉洁、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等方面被群众投诉、举报,经调查属实的,把科室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而当事人是正式人员的将给予待岗1年处分、聘用人员解除聘用合同停止聘用。同时,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一是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坚持信访制度,对于重要信访,主要领导亲自批阅、亲自过问、亲自处理;三是坚持戒勉谈话制度,对群众有反映或有苗头问题的工作人员,由局主要领导和分分管领导及时进行戒勉谈话;四是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公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接受群众监督;五是坚持廉洁自律考核制度,对领导干部执行党纪政纪情况定期考核;六是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通报制度,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8、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我局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负责制,确定一名科室负责人作为计生兼职工作人员,深入到街头巷尾开展流动人口检查,督促招用流动就业人口的用人单位主动携带就业人员的“婚育证明”到劳动保障部门办证、验证、建档,及时将单位职工计划生育信息及时向街道办事处反馈。,我局全局职工婴儿出生政策符合率100%,药具有效率达100%,无一人违反计划生育条例。

9、信访工作情况

我局终于把“控制上访案件,为稳定大局服务”作为主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坚持信访工作月报制度,将全局每月接到的信访案件办理情况及时上到局信访办,全力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畅通信访投诉渠道,广泛接受群众投诉,及时化解矛盾,确保了无重大集体访、越级上访或执法不公、履行职能不到位引发的上访。同时,针对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集体上访事件,我及时进行协调与压制,遏止了不良事态的发生。

10、社会治安及综合治理工作情况

切实履行部门职能,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积极配合上级门开展社会治安工作,做到11楼办公区、三楼就业服务大厅和劳动就业培训学校等都有灭火装置。今年以来,全局未出现被盗、被抢和扰乱社会治安的现象。

二、面临形势及存在问题

(一)面临形势

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大力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措施,全市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城乡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主要表现为:一是登记失业率控制在预定目标内。,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城镇登记失业率4.2%的年度控制目标低0.3个百分点。二是就业工作主要指标进展高于时序进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三项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其中: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457人,完成全年30000任务的11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878人,完成全年7500万任务的145%;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97人,完成全年2300任务的130%。三是农民工外出务工平稳、有序,返乡创业渐成气候。春节前19.48万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返乡比例为51%;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11000人,转移就业规模达到39.3万人。

(二)存在问题

1、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基础薄弱。目前,我市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滞后,行政村没有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没有配备专职人员,缺乏专项工作经费,难以满足农村劳动者对就业培训的需求。

2、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迫在眉睫。全市尚有不少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由于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意识相对滞后、社会影响较大,家庭困难毕业生未就业带来的问题更加突出,所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3、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面临新的困难。尽管绝大数返城农民工已找到工作,但收入水平下降,工作状况不稳定的情况比较普遍,特别是在出口加工型企业、资源型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农民工面临失业的风险很大。

四、工作目标及任务

(一)工作目标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0600个,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100人,困难群体再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新增转移就业8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40.1万人。开展在职职工培训3万人、再就业技能培训3000人、创业培训2450人。

(二)工作任务

1、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市、县区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健全各级政府就业工作综合评估考核体系,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稳定劳动关系,确保把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落实到有就业愿望的人员身上。

2、切实抓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工作。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计划。加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机制,做好政策落实和就业服务工作,对回到原籍未就业的,做好跟踪服务,保证底数清,帮扶到人。二是实施农民工就业服务计划。坚持向城镇转移就业、扶持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三结合,加强劳务经济发展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四是实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计划。加强对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形成动态长效帮扶机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城市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第19篇:系 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系 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的通知》,按照学院的统一部署,我系对照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方案及任务分解》中考评内容与标准进行了认真自查,分析出了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优势和特色,更找出了差距与不足,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补短,再接再厉,使我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自查情况予以总结汇报。

我系20 届毕业生含 三个专业,共 人,从他们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中,我系全体领导和老师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面向培养合格人才与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才氛围。

一、系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系务会建立了每两周定期专门讨论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制,研究解决我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我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意见和要求,有力地保障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我系就业工作机构健全,分工明确。由系党政领导牵头,我系成立了以系主任为组长的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我系的学生就业工作,由系党总支副书记兼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办公室主任,按照岗位职责与分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学生就业工作在我系党总支和系行政年度工作计划中均列入工作要点。我系党政领导班子专题讨论学生就业工作每月平均2次,并从政策、经费等各方面给就业指导部门提供了最大便利,在工作场所、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保证了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我系努力完善就业工作制度,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学习研究就业政策、研讨就业工作的例会制度,从系领导到毕业生都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省、学院的相关就业政策并贯彻实施。每学期初,我系学生就业各工作小组均在第一次例会上主题讨论年度和学期的工作重点,制定工作计划。

四、我系注重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广开就业渠道。我系利用系网站、党总支、团总支博客、系QQ群、飞信、公用邮箱等现代化信息途径及多媒体教室、就业宣传栏等多种直观形式发布最新就业信息和开展就业日常咨询服务,为毕业生提供如就业政策、求职技巧、自我设计应聘书、就业手续办理等。

针对 专业特点,我系积极与全省乃至全国 展开合作,并在 成功建立就业基地,为广大同学实习、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系联合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了 “ 行业招聘会”,有 到场宣传、吸纳人才,不仅为我系旅游管理专业,更为全校各专业毕业生搭建了实习、就业等服务平台。我系还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调动起本系教职工的积极性,专业教师积极帮助广大学生联系用人单位,开拓市场、收集信息。

五、深入细致地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及就业指导,为同学们提供优质服务。思想教育:在毕业生思想教育方面,我系针对不同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重点加强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创业教育、文明离校教育。通过召开全系毕业生动员大会、主题班会、毕业生座谈会以及和毕业生一对一谈话的形式加强教育,多方面、多层次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

就业指导:根据学院教学计划安排,在毕业班开设专题就业指导课程,邀请系领导、就业指导老师讲授相关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政策的理解,求职技能的介绍以及就业思想的教育。 年我系举办了多场就业专题指导讲座,通过就业案例、简历制作和自我介绍模拟会等等给予毕业生详细指导。

六、我系始终虚心向兄弟院校(系)学习就业工作经验。

我系先后派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就业指导办公室相关成员分赴 等院校的相关专业所在院系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在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作法,开阔了眼界,促进了本系的就业指导工作。

七、努力做好就业率统计、毕业生参军、支援西部等工作,已初见成效。

八、自查中发现的不足

尽管我系在 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自查中我们还是发现了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网上签约和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专业特点所限,目前 人才需求市场萎缩,加上扩招和国内整个就业形势的巨大压力,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越重,我们的工作难度越大。

(二)就业观念稍显滞后,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目前,部分学生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就业概念过于狭窄。缺少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社会舆论和家庭对择业观的取向影响深刻。

(三)就业工作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自查中发现,我系还存在制度健全落实不够,信息较多市场相对较少,管理到位还欠规范,记录虽有资料不全等问题。

针对我们自身存在的以上问题,我系在以后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更加注意,逐一改进。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按照我系“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满以为目标”的总方针,把握“在确保就业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就业数量”的总体原则,一如既往的做好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以优质服务做到让毕业生满意。

20 年 月 日

第20篇:劳动保障局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自查报告

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自我考核报告

,在市人社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把加强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以“优化就业、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做好失业下岗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

报如下:

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年度就业再就业指标完成情况

新增就业情况。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3457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87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97人,分别占省指标28700人的117%、6800人的160%和1800人的167%,市指标30000人的112 %、7500人的145%和2300人的13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低于省指标4%以内的0.1个百分点、市指标4.2%以内的0.3个百分点。

小额贷款及培训情况。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406万元,占省、市指标6200万元的103%;新增创业培训2455人,占省指标2450人的100%、市指标人的123%;新增免费职业介绍12204人,占市指标10700人的114%;再就业培训5097,其中技能培训2081人,分别占市指标5000人的102%和人的104%;开展农民工技能性培训16791人,占省、市指标14400人的117%。

转移就业及乡镇平台建设情况。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40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目前,刘桥、临涣、南坪3镇第一批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已基本建成,入驻企业16家,吸纳就业621人;第二批6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已动工;农村新增转移就业11000人,占省、市指标8000人的138%,转移就业规模达到39.3万人。

2、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健全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年初联合目标办印发了《关于下达全市就业工作分解目标任务的通知》,把就业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继续将扩大和稳定就业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确保就业工作有序扎实推进。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淮发[]6号)、《市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工作方案》、《关于印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淮政办[]38号)等三个重要文件,各县区和市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制订相关配套政策,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进一步放大。

二是统筹做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工作。第一,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分别设立专门窗口,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岗位信息等免费服务,承诺“不挑不拣5个工作日推荐就业岗位”,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重点推荐、限期安排上岗,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大型招聘活动,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第二,在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方面:联合濉溪县、相山区、杜集区深入到乡镇开展了“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对接周”专项招聘会,把就业岗位送到村民家门口。组织开展农民工创业培训,共举办15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培训返乡农民工432人,已实现成功创业198人,带动592人就业。第三,在帮扶困难就业人员就业方面:建立了就业困难群体台帐,开通援助服务热线电话,通过实施送援助进家庭、送政策进社区,社保补贴送到人、就业岗位送上门,帮扶248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为迎接国庆60周年,开展“一进三送”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均设立了宣传专栏,张贴促进各项优惠政策及宣传图片。全市印发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知识问答宣传资料5万份。全年共消除零就业家庭131户,帮助158名就业困难对象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三是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今年以来,我市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组织起来就业认定、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帮扶等工作下移至社区,街道(乡镇)、社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发挥了小平台、“大窗口”作用。年初,联合工商、劳动保障监察等部门清理整顿民办职介机构5家;新审批民办职业介绍机构1家,全市累计28家,职业介绍机构从业人员全部参加了的职业指导员资格考试。在继续完善城市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上,按照“县区有窗口、乡镇有站所、村组有专人”的要求,着重加快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率先在百善、五沟、渠沟、高岳、烈山五镇和8个试点村建立了标准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统一了标识、台帐、制度,配备了办公设施和专兼职人员。年初,为积

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建立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在18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建立了返乡农民工日报告制度和就业信息台帐。市职业介绍中心积极组织专人深入全市企业进行用工情况调研,通过发放调查表、问卷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了企业用工现场调研活动,共搜集用工信息1723条,推荐12034人次

与用工企业对接。

四是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今年以来,我局着力在提高创业能力上下功夫。将创业培训逐步向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延伸,培训对象扩大到城镇新增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人员,先后举办了下岗失业党员、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残疾人等特色创业培训班。在优化创业服务上求实效。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均建立创业服务中心,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创业服务窗口提供服务;建立了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联系方式清、技能优势清、发展项目清、经营状况清。在培育创业载体上出实招。在乡镇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实行与城市创业园同样的政策,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场地支持。目前,第一批农民工创业园,已建成厂房12600平方米,吸纳16个项目入园创业。

五是着力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全面启动了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对象的“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全年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层层分解到县区及乡镇,并指导、督促全市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农民工技能培训、鉴定发证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三个对接”:即任务分配与定点培训机构对接;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与就业对接,提高了农民工培训就业质量。狠抓转移就业工作,培育特色转移就业品牌,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劳务合作。

(二)共性目标完成情况

1、依法行政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通过党政纪条规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全局干部职工严格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依法行政,没有发生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认真落实上级领导交办事项,对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都认真对待,及时办理,不拖延,不误事,不敷衍。全局干部职工切实履行职责,坚持为民、便民,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对我局工作较为满意。

2、宣传信息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始终把信息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就业网”作用,搜集和发布就业信息,采取各项措施抓好落实。充分发挥“就业网”作用,搜集和发布就业信息。目前网站拥有76家网络会员单位,今年以来,通过“就业网”举办网上招聘会2场次,发布招聘信息720条,提供5014个就业岗位。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加大对就业信息、政策的宣传力度,扩大效应。,在省市级以上媒体刊登宣传稿件223篇,其中中国劳动保障报7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刊用信息2篇,安徽日报2篇,安徽劳动保障杂志16篇。

3、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一是环境卫生进一步优化。严格执行《市就业服务大厅文明窗口服务标准》、《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卫生环境标准》,并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责任检查,要求11楼办公区、三楼就业服务大厅和劳动就业培训学校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会议室卫生做到会前会后扫,科室卫生每天打扫一次,做到了地面清洁、门窗四壁净、办公设备整齐有序、科室有花草、公共环境有绿化。

二是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方便办事群众。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促进全局勤政廉政建设,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我局以开展“规范服务提升年”为契机,制定就业局开展“规范服务提升年”活动实施意见,全面施行政务公开制度。第一,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和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就业网站建设,创新网站版面、完善网站模块、更新网站内容,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全面推进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从各科室、单位抽出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本科室公文电子处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各项业务操作培训,全面实现全系统内部公文电子处理和交换。第二,扩大了公开范围。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通过就业网站和在11楼办公区、三楼就业服务大厅、劳动就业培训学校设立办事公开栏,主动向社会公开职责范围、工作程序、审批事项、办理条件、办理时限、监督方式等主要内容。全面公开用工登记、职业介绍、组织起来就业、养老保险补贴、小额担保代款等公共服务审批项目的办事条件、办事流程、办事地点、办事依据、责任人、完成时限、服务承诺以及办事流程引导图等。第三,畅通了公开渠道。通过开通局长网上信箱,设立投诉受理电话,在就业服务大厅及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开设民意反馈专门信箱和就业服务联系卡等形式,广泛收集社会公众对就业工作的意见、建议及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4、思想教育工作情况

为切实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我局高度重视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就业工作实际,创新开展“六个一”活动。一是举办了一次大讨论。树立了发展信心,看到了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和不足,增强了对开展政风行建设的意义的理解与掌握。二是参加了一次专题辅导。通过专题辅导,大家的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思想认识上,大家认识到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全党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积极推进政风行建设深入开展。三是开设了一个学习专栏。在“就业网”上开设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并及时把有关科学发展观的领导讲话、学习文献、个人心得体会文章作为学习交流资料上传到专栏上,在广泛宣传的同时也方便干部职工学习。四是组织了一次学习交流。通过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全体党员干部普遍感到收获很多,受益匪浅,效果比较好,进一步将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五是组织了一次参观活动。组织全体正式职工赴享有“中国改革第一村”和“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称的凤阳县小岗村学习参观。通过这次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全体职工更加明确了农村改革历程,感受到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念,拓宽了改革发展的视野。六是组织了一次专题座谈会。重点围绕“五个深入、五个树立”,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促进就业”为主题的专题座谈会。

5、招商引资情况

招商引资市加友食品有限公司等4个项目共669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58%,主要业务是销售货车及配件。

6、开拓创新情况

一是组织开展就业工作专题调研活动。制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工作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前就业形势,确立了加强新形势下劳动就业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就业培训、就业政策落实、创业促进就业、统筹城乡就业等多项调研课题,并抽调相关科室人员组成5个调研小组,到我省滁州市、来安县和蚌埠市、五河县及我市的街道(乡镇)、社区(村)、市县区创业园区、农民工创业园区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形成了促进就业工作、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机制建设、当前我市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等6个调研报告,确保了承诺为民办理的实事落到实处。

二是组织开展民情恳谈活动。局长魏坚、局党支部书记张京良率领全局副科以上干部深入全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开展民情恳谈,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要解决的工作创新、工作作风、队伍建设、帮助困难就业、办好一批好事实事等方面以及市劳动保障局党委提出的“四明确一承诺”的要求,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乡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找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好在统筹城乡就业再就业上求突破,促进就业工作科学发展。

7、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对因工作人员失职,使我局在依法行政、效能建设、清正廉洁、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等方面被群众投诉、举报,经调查属实的,把科室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而当事人是正式人员的将给予待岗1年处分、聘用人员解除聘用合同停止聘用。同时,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一是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坚持信访制度,对于重要信访,主要领导亲自批阅、亲自过问、亲自处理;三是坚持戒勉谈话制度,对群众有反映或有苗头问题的工作人员,由局主要领导和分分管领导及时进行戒勉谈话;四是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公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接受群众监督;五是坚持廉洁自律考核制度,对领导干部执行党纪政纪情况定期考核;六是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通报制度,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8、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我局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负责制,确定一名科室负责人作为计生兼职工作人员,深入到街头巷尾开展流动人口检查,督促招用流动就业人口的用人单位主动携带就业人员的“婚育证明”到劳动保障部门办证、验证、建档,及时将单位职工计划生育信息及时向街道办事处反馈。,我局全局职工婴儿出生政策符合率100%,药具有效率达100%,无一人违反计划生育条例。

9、信访工作情况

我局终于把“控制上访案件,为稳定大局服务”作为主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坚持信访工作月报制度,将全局每月接到的信访案件办理情况及时上到局信访办,全力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畅通信访投诉渠道,广泛接受群众投诉,及时化解矛盾,确保了无重大集体访、越级上访或执法不公、履行职能不到位引发的上访。同时,针对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集体上访事件,我及时进行协调与压制,遏止了不良事态的发生。

10、社会治安及综合治理工作情况

切实履行部门职能,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积极配合上级门开展社会治安工作,做到11楼办公区、三楼就业服务大厅和劳动就业培训学校等都有灭火装置。今年以来,全局未出现被盗、被抢和扰乱社会治安的现象。

二、面临形势及存在问题

(一)面临形势

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大力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措施,全市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城乡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主要表现为:一是登记失业率控制在预定目标内。,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城镇登记失业率4.2%的年度控制目标低0.3个百分点。二是就业工作主要指标进展高于时序进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三项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其中: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457人,完成全年30000任务的11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878人,完成全年7500万任务的145%;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97人,完成全年2300任务的130%。三是农民工外出务工平稳、有序,返乡创业渐成气候。春节前19.48万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返乡比例为51%;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11000人,转移就业规模达到39.3万人。

(二)存在问题

1、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基础薄弱。目前,我市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滞后,行政村没有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没有配备专职人员,缺乏专项工作经费,难以满足农村劳动者对就业培训的需求。

2、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迫在眉睫。全市尚有不少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由于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意识相对滞后、社会影响较大,家庭困难毕业生未就业带来的问题更加突出,所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3、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面临新的困难。尽管绝大数返城农民工已找到工作,但收入水平下降,工作状况不稳定的情况比较普遍,特别是在出口加工型企业、资源型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农民工面临失业的风险很大。

四、工作目标及任务

(一)工作目标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0600个,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100人,困难群体再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新增转移就业8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40.1万人。开展在职职工培训3万人、再就业技能培训3000人、创业培训2450人。

(二)工作任务

1、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市、县区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健全各级政府就业工作综合评估考核体系,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稳定劳动关系,确保把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落实到有就业愿望的人员身上。

2、切实抓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工作。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计划。加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机制,做好政策落实和就业服务工作,对回到原籍未就业的,做好跟踪服务,保证底数清,帮扶到人。二是实施农民工就业服务计划。坚持向城镇转移就业、扶持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三结合,加强劳务经济发展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四是实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计划。加强对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形成动态长效帮扶机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城市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3、积极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市级创业园区管理服务工作,孵化入园企业壮大发展;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进度,所有新建在建农民工创业园,一季度全部达到企业入园、机器运转的目标;力争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00万元,建立创业型乡镇9个、创业型社区30个、信用社区4个,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监督考核五大体系;完善市、县(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和创业项目库建设,形成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的四级创业服务体系。

4、夯实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完善街道、社区基层平台和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树立基层劳动保障良好服务形象。研究加强行政村劳动保障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措施,全力抓好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上半年全市所有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建设达标,行政村均设立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员,全市所有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实现与市、县(区)联网,构建更为完备的就业服务网络。

5、提高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市、县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的人力、财力投入,加快人力资源无形市场两级联网建设。指导县区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把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与重点人群相结合、与落实政策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和劳动力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就业关系。

6、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全市就业工作的分析研究和指导,准确了解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就业情况,定期发布就业供求信息,提高就业信息的利用率和成功率。推进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将全市劳动力资源数据录入电脑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将人力资源信息向街道(乡镇)、社区(村)延伸,解决就业信息供求不对称矛盾,实现供求双方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供求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就业工作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