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工作总结

农业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15 07:38:05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农业办公室工作总结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农业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宣传、落实各项农业政策,坚持****“一城带四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新城建设的发展规划,已京郊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为核心,强化食用农产品安全建设,圆满完成了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为民办实事任务、重点工作和各项日常工作,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业工作

(一)粮食直补工作

种粮直补和种粮综合直补工作按时完成。今年,根据市、区的通知要求,我镇认真做好种粮农户种粮补贴和种粮综合直补工作,本着对党负责、对农民负责的态度,克服了时间短、任务重等困难,认真做好补贴面积的核实和统计工作,资料做到一字不错、一分不差、一户不漏,得到了上级农业部门的表扬和肯定。2006年,全镇共完成冬庄、北庄、王庄等八个村,1909户, 7115.2亩粮食补贴,补贴金额218351.4元。由于种粮直补和种粮综合直补工作做到准确、及时,使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密切了基层干群关系,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根据京政农发[2006]54号、财企[2006]157号文件精神——推进中国农民补贴网建设,进一步加强种粮农户补贴管理。我镇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并对享受现行粮食直补村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按照文件精神有序进行。

(二)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

加强食用农产品(包括粮油产品、蔬菜产品、畜禽产品和干鲜果品)安全生产管理,是新世纪新阶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因此为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我镇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并与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建设步伐相一致,签定了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责任书,强化了农产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意识,实现了我镇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无公害生产。较好的完成了农业部6月初在我镇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抽检工作,北京碧琨种植中心实施了农药残留的月检制度,为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三)农田灭鼠 根据我镇农田鼠害发生的特点,按照市、区文件精神的要求,对我镇的春季灭鼠工作进行了部署。全镇农田投放鼠药400公斤,达到了预期的灭鼠效果,并顺利通过了市、区检查、验收。

(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增收,完成北京大桥农庄、食用菌基地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二、林业林政工作

(一)果树栽植

为全面贯彻落实我区 “一城带四区”总体发展思路和“生态立区”战略,充分利用岭南旧址的土地、植被和生态资源,缓解异地搬迁后全员就业困难的矛盾,经北京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进行规划和设计,我镇在原岭南地区实施了千亩干果园建设项目。该项目实施以核桃栽植为主,共栽植果树4.5万余株。

(二)生态林

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通知精神,按照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和要求,根据《北京市实施山区生态补偿机制办法》(京政农发[2004]58号)的要求,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正在进行2007年生态林管护员轮换工作;加强监管力度,通过自查及会同区林业派出所对我镇管护员进行上岗出勤情况、业务知识及紧急情况处置等方面进行检查,未发生脱岗、漏岗等现象;资金管理按照市农委、市林业局的有关规定,经考核合格后,管护员按季度足额领取了生态林补偿资金。

(三)京津风沙源治理

十字道荒山造林200亩,现已全部完成。主要种植树种为侧柏、核桃,其中:侧柏9500株、核桃5500株。完成飞播造林任务(点播油松种子)900亩。

(四)有害生物监测

为了进一步做好美国白蛾等危险性、突发性林木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检疫性和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和扩散蔓延,维护首都生态安全,根据《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迅速制定并组织实施2006年美国白蛾防治作业设计的通知》要求,制定了《****防治危险性病虫预案》和《****美国白蛾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作业设计》。镇政府与辖区内各村、居委会逐级签订《********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责任书》共31份,与每个测报员签订了美国白蛾等森林病虫害测报管理责任书,按时观察记录,认真填写表格,按时、定期上报监测数据,严格执行旬报告、零报告和特殊情况两小时之内及时上报。使防控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工作落到实处,逐步实现测报工作规范化。

2006年以监测、除治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等危险性林木有害生物为主,全面展开了林木有害生物的监测。35个测报点覆盖全镇,监测率达100%,安装黑光灯32个;性诱芯3个。全镇有专职测报员31名,每日进行检测记录。

(五)林政工作

宣传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北京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林政执法,保护生态资源,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办理采伐手续。2006年共办理采伐手续21件,审批采伐378株,采伐蓄积148.72立方米,其中工程性采伐9件,300株,采伐蓄积106.78立方米;一般性采伐12件,78株,采伐蓄积41.94立方米。通过伐后自查,有3件在采伐期限内未采伐,采伐证已收回,共计116株,52.39立方米。

三、畜牧生产及动物防疫

在认真做好养殖户的日常防疫工作的同时,全力做好春秋两季的禽流感及牲畜五号病的防疫工作。在今春的禽流感及牲畜五号病的防疫工作中由于我镇高度重视、组织严密、措施得力,得到区各级领导的认可。

(一)退出养猪业

按照我镇总体发展规划,现部分养猪户已和村签订退出养殖协议,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口蹄疫、禽流感防控工作

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工作取得全面胜利。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我镇认真抓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工作。一是认真做好畜、禽养殖数量摸底工作。督促各村(居)委会认真做好辖区内摸底登记工作,特别是500只(头)存栏以下的小型养殖场及散养户,真正做到“五不漏”、底子清;二是加强防控禽流感的正面宣传工作,使广大群众认识禽流感是可防、可控、不可怕,从而稳定民心,确保大局稳定;三是成立应急处理队伍,完善应急预案,以及完善了村级观察员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确保一旦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时能得到有效扑灭,防止曼延;四是成立了督查小组,加强对各村(居)委会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使各项防控措施得到及时有效落实,确保了我镇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五是及时组织注射禽流感疫苗、口蹄疫疫苗,免疫率100%,构建起我镇严密的免疫屏障。由于防控措施得力,工作到点到位,保障了全镇禽畜业的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四、为民办实事

望门等村裸露地面绿化美化14400平方米。按照设计要求实际完成绿化美化50530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37.4万株,铺设草坪1200平方米,超额完成任务。

五、项目包装申请

(一)政府投资项目

完成了岭南生态观光园、****食用菌生产基地、高科花卉种植基地、商贸一条街等矿山关闭替代产业项目申报。其中,岭南生态观光园已通过审批,并付诸实施。

(二)菜田基金项目

****精品特菜种植基地项目提交了总结报告,并通过专家组论证。新建争取市政府菜田基金项目——****观光休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通过专家评审组论证,按设计完成。

六、科技工作

(一)培训

举办蔬菜生产管理、果树栽培管理、生态林管护、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1500余人次。

(二)按照区科委、区科协的要求完成《农业企业基本情况及科技需求》、《农业科普需求、现状》调查工作。

(三)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任务——大桃标准化基地建设,按照设计要求高质量完成,将于年底接受实际验收。

(四)完成太阳能灯照亮百村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申报,现正在进行大堂村太阳能路灯项目建设设计。

七、其它工作

(一)完成河东村市级文明生态村申报,经过了市专家组检查验收。

(二)北京老龙头种植中心作为奥运蔬菜备选基地,迎接了市领导小组检查。

(三)按照区政府要求完成突发性自然灾害及时准确上报,并配合民政部门做好灾情的认定工作。

(四)配合区林业局、区科委完成我镇废弃矿山、砂石坑生态修复规划设计。

(五)协助市政管委完成砂石坑800亩湿地公园及208国道、山地路两侧绿化美化工程。

(六)完成我镇有害生物(豚草)的防治工作。

(七)较好的完成了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中心工作。

推荐第2篇:农业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办公室全体人员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

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农村财务双代管工作,在代管资金方面,由工作区书记审核把关,加强了代管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监督,;在账务处理方面,先由村居在进行手工记账的基础上,再由代理会计将村居账务纳入信息化核算,互相监督核算,大大降低了账务核算的出错率。进一步加强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的清理归档工作,制定了合同管理办法及合同管理制度,将合同管理工作纳入正常化轨道。对部分村居社区的特殊账务进行了清理,规范,主要有:赵家庄社区6栋居民还建楼账务的清理及成本核算;小李庄社区、***店社区的账务合并工作;后河湾、前河湾、张庄子等社区常年积累的往来欠款的核对清理等工作。开展了农村土地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工作,对以进行土地延包的22个村居的土地延包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开展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检查、审计工作。加强了涉农信访案件的查处力度,全年共发生涉农信访案件2起,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逐件查实,及时结案,得到了上级减负办高度肯定。

二、圆满完成了小麦、水稻种植面积核实工作,为小麦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资补贴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完成了区农业局安排的小麦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积极做好良种推广工作,完成了区里分配的小麦良种推广任务,全街道共推广小麦良种30万斤,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完成了区农业局分配的农广校招生任务14名;搞好农技推广工作,指导村级根据农时季节搞好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收奠定基础,一年来共发放各类技术明白纸8期400余份。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工作,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辖区内农贸市场销售的蔬菜等农产品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测,确保农药残留量最少。同时对辖区内的农药经销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杜绝了高毒残留农药的销售和使用。

三、汛期到来之前,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做好防汛物料准备工作。汛期疏通排水沟1600米,及时对防汛工作检查督导、搞好协调,确保了安全度汛。本年完成了李庄子、小官庄、张斜坊社区工作。蒋庄、新村、尤庄子、西庄、东庄、朱斜坊等6个村村村通自来水的规划已经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全街道共,新修路桥涵130座,管涵300米,硬化田间道路4000平方米,共投资90余万元。

四、春季植树:完成岚兖铁路、胶新铁路两侧植树绿化,适宜植树地段栽植杨树,按株行距3x4,铁路两侧各植15米,共植树6000余棵。同时在小皇山召开全区植树现场会;完成对顺政路北段水产市场前、滨河东路东侧(人民大街至金桥街)、巩村小皇山北侧、聚贤路北段、内环路北段等城市绿化和孟于卜、孙于卜、杨岭、尤庄子、坡卜、新村、杨庄等社区示范村绿化工作;按区政府要求,对岚兖铁路、胶新铁路重新绿化,共植树近4000株,同时对凤凰大街东段杨岭社区北进行了绿化。

五、做好防疫工作:春秋两季对街道辖区内的所有家畜、家禽、家犬进行全面防疫、免疫注射率达95%以上,确保街道无重大疫情;对辖区内的所有冷库进行检疫检验,确保畜禽产品安全卫生,杜绝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对原有的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搞好技术指导,尽量减少由于市场波动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确保全街道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总结:xx年农业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推荐第3篇:农业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

农业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镇农办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年初提出的“四带”经济发展战略和争创省域百强乡镇的总目标,充分调动农办和农口各单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锐意创新,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引导培育扶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予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年实现粮食产量8197吨,油料1507吨,蔬菜45000吨,柑橘18300吨,核桃40吨,生猪出栏52520头,山羊出栏19070只,家禽出笼93700只。

二、特色产业:

1、柑橘:柑橘是我镇传统优势产业,现有面积22500亩,深度村至古洞村沿河两岸海拔500米以下已连片形成柑橘带,具有一定规模,近几年由于受市场影响,加之品种老化,管理方式陈旧,致使增产不增效,严重挫伤了柑农的积极性,导致其发展处于瓶颈状态。对此,镇农办与镇农技部门紧密配合,引导农户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抓手,强化管理,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全年引进长虹、伦晚等优良品种实施品改800亩,新定植300亩。完成修剪、清园、深翻、施肥等各项管理措施22500亩,镇农办与农技站、县特产局联合组织各类柑橘技术培训25场,346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份。同时,镇村联合,组成工作转班,开展柑橘大实蝇联防工作,做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致使今年全镇柑橘大获丰收,质量大幅提高。当前正组织柑橘销售工作,充分发挥柑橘专业合作社、营销大户、流动商贩的作用,全面输通销售渠道,切实做到增产增收增效,保障柑农利益。

2、核桃:核桃产业是结合我镇山大人稀,山坡地资源丰富且适合核桃生长发育等特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产业。目前已累计发展17500亩,今年组织调运核桃苗20789株,新定值770亩。为农民政策兑现核桃苗补贴975128元,兑现整地补助款677100元。同时农办还配合林业站在古井坪、麦仓、古洞等地开展技术培训8场,420人次,无偿向农户发放农药3万余元,各类技术资料650份。

3、蔬菜:蔬菜产业是我镇起步早,效益较好的产业,按照边远地区山野菜,高山反季节菜,半高山时令菜,城郊大棚菜的思路和格局,紧紧依靠县城蔬菜市场需求,放眼县域外大市场,发展不同品种、不同时段蔬菜。全年累计种植蔬菜面积22700亩,实现产量45000吨。镇农技站不断强化对蔬菜产业的服务,组织调运各类蔬菜种30000袋,微肥8000袋,农药15000瓶,培育蔬菜类科技示范户20户,开展技术培训15场次,3480人,发放技术资料1800份。

4、畜牧:畜牧业是我镇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传统产业。镇农办把畜牧产业放在首要位置重点发展,面向市场,以惠农政策宣传落实和优质服务管理为推力,创新了公司+农户、工作专班+畜牧中心+村干部+村兽医员、专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农户、生猪+沼气池+蔬菜等一系列生产经营和服务模式,并结合县生猪“11

12、”“1124”、“1115”、山羊“1235”、等健康养殖模式的推广和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发放各类技术资料和宣传手册8000份册,严把疫病防治关,确保了无重特大疫情的发生,有效地促进了该产业的大力发展。全年实现生猪出栏52520头,山羊出栏19070只,鸡出笼93700只。新引进能繁母猪52头,新建标准化羊舍20个,发展各类养殖大户120户,其中生猪大户50户,山羊大户85户,养鸡大户5户。

三、项目建设:

一是投资3000万元,面积2000亩的低丘岗改造项目将接收省级验收;二是投资中阳垭、深度等村500万元面积450亩的石漠化工程竣工验收;三是完成了高池、古洞、古井坪、咸水等村农村道路硬化工程22公里。四是积极争取农村安全卫生饮水项目,及时解决农户饮水难问题。今年完成四个村680户、1800人安全卫生饮水工作。五是投资1600万元的上长坪蔬菜基地项目建设正在加紧施工。

四、其它工作:

1、民政工作:一是及时发放灾民救助款28万元;二是及时发放困难户棉衣140件,棉被120床;三是确保了五保户生产生活安全,供养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四是及时发放789户、1513人农村低保户低保金;五是争取社区建设专项资金35万元,将北斗、夫子、深渡等村进行了整修;六是实施大病救助825人,落实救助资金1784780元;五是协助县民政局落实并发放了城镇三无人员生活保障金和城镇低保户最低生活保障金。

2、森林防火及防汛抗旱工作:一是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宣传,利用短信平台、发放宣传资料、召开屋场院子会及入户宣传等方式强化对村民的教育和监管,增强森林安全意识;二是由农办牵头组织安办、国土、水保等单位开展汛前、汛期安全检查,对查出隐患及时整改,同时及时组织调运防汛物资,确保安全渡汛。镇农办还及时组织应对了今年出现近年来少有的旱情,积极组织引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把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

3、三万工作:在中心村主线公路建垃圾池18个,配垃圾桶350个,同时开展了“五好”户联理事会及“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

4、一事一议项目检查及申报工作:2012年一事一议项目接受省级验收,并按要求对全镇2013年度一事一议项目进行申报实施,共申报项目7个,争取财政奖补资金1364691元。

2014年主要工作:一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侧重于发展立体农业,并加大对农业产业大户的培植力度,力争发展家庭农场达到18家;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并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

推荐第4篇:农业办公室上半年农业工作总结

农业办公室上半年农业工作总结

农业办公室上半年农业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农场农业工作在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健康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减轻农工负担,保护和调动广大农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半年来通过全体干群的艰苦努力,扎实工作,全场农业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上半年农业生产形势。

1、基本情况。全场农业人口16450人,农业劳动力7271个,其中参加社保

6074人,无身份劳动力1197人,农业经济承包面积61437亩,其中身份田29338亩,占总面积的%,租赁田32099亩,占%。

2、夏粮夏油生产。今年全场小麦种植面积30361 亩,单产180 公斤,总产5465 吨,与比较小麦面 积、单产、总产分别增2039亩、40公斤、1500吨。油菜种植面积11131 亩,单产150公斤,总产1670 吨;与比较,面积减少6354亩,总产减446吨。

3、春夏播作物面积与生产进度。水稻12590亩,较20548亩减少7958亩,减幅%;棉花30070亩,较2090亩增7980亩,增幅%;果园2525亩,渔池11276亩,其他1803亩,共 落实种植面积59850亩,尚有600亩空田待落实。

棉花生产主导品种为湘杂棉3号f1,占90%以上。棉花营养钵移栽5月底基本完成,早棉达到90%以上,棉花生产前期各种管理措施到位,肥料投入全面,目前棉花长势平衡,各项生育指标

优于去年。

水稻生产主要品种为两优培

九、丰两优1号,占90%以上。由于受棉价持续走高影响,职工植棉热情高,导致水稻生产大幅滑

4、多经生产。在巩固现有水果、水产生产及管理的同时,主要是推广新模式,今年发展南瓜种植1000亩,莲藕种植5200亩,网箱养鳝600亩等。

畜禽生产。全场现有养殖户1060 户。共有耕牛653头,鸡68000只,鸭21000只,羊900 只,牲猪存栏17600头,今年上半年共出栏牲猪13500头。全场牲畜防疫除怀孕和幼弱的牲畜外,应免疫耕牛653头,牲猪17600头,羊900只,已全部免疫接种,防疫密度为100%。

水产生产。全场共有可养殖水面18086亩,其中精养水面9857亩,湖泊6500亩,生态养殖水面2529亩;其中甲鱼养 殖726亩,珍珠养殖360亩,鱼猪联养70户,计划年出栏牲猪3400头,

湘莲种植1200亩,引进新品种莲藕种植4000亩,芡实种植414亩,发展网箱养鳝600亩、1口,鱼苗孵化2亿余尾。

5、林业生产。农场林业体制进一步深化。超计划完成了各项植树造林任务,共植树58953株,其中意杨47805株,樟树6348株,银杏4800株。

二、主要工作

1、科技示范。按照市要求落实“科技示范户”76户,涉及种植、养殖大户,科学种田,推广高新模式等方面,并计划在成立各种民间组织、协会。完成网箱养鳝1口,虾稻轮作亩,农业高效模式5500亩,水稻轻简化栽培亩,配方施肥1500亩,畜禽小区扩规升级1个,渔池改造1000亩,机械收获40000亩等。

2、技术培训。制作棉花高产栽培影视光盘40张,发自每个农业生产队;在电视台分别进行了水稻、棉花栽培要点讲座;在张家窑分场、前湖分场集中全场养鳝、养虾户分别举办了网箱养鳝

和虾稻轮作技术现场讲课;发放农户购种须知、播种须知,小麦、油菜、水稻、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资料1余份。

3、农资市场整顿。全场悬挂宣传横幅7条,不定期通过电视台对农资经营户销售的不合格生产资料进行曝光,并于三月下旬、五月上旬两次组织工商、公安、城管、电视台等多部门联合对全场30个农资门店进行了检查整顿。共查处伪劣化肥品种一个、2吨,伪劣农药品种三个、43瓶,罚没金额6187元。

4、启动阳光工程。成立了“农场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及日常工作办公室,并通过电视台定期宣传农民工技能培训信息。

5、春季畜禽疫病预防。组织兽医对全场653头耕牛进行口蹄疫的预防,在禽流感预防方面,坚持24小时值班制,并于3月底对水禽集中进行了接种免疫预防。

6、分解下达全场农业工作任务及各项经济指标。

7、开展新农村建设。成立了“农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及规划与工程建设、环境整治与宣传、后勤保障与财务三个工作专班,目前全场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及新河队建设方案已拟定,新河队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已完成,首期村级道路硬化工程已经开工,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的各项工作也即将展开。

8、农业水利及防汛抗灾。

去冬今春全场水利工程总投资万元。其中:土方工程投资万元。小型建筑工程投资万元,其中:维修泵站36处、投资万元;新建涵闸72座、投资 万元;维修涵闸30座、投资万元;其它工程8处、投资万元。完成土方万方,其中:疏挖小型沟渠 529条、长度、土方万方、完成标工万个;外围加固3处、长度、土方万方;市工程2处、长度 、土方万方。

今年全场防汛任务,汉江防汛断面,田关河防汛断面,场内外围,全长。

为确保安全度汛,去冬今春主要对场内外围万福河堤、围埂河堤进行了加固,完成长度,土方万m3,投入资金万元,并对3处易塌方断面进行打桩加固,共打桩1100根,投入资金4万元。

三、存在问题

1、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对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有一定影响。

2、去冬今春各分场农田小型水利工作完成的较差,生产条件普遍弱化。

3、“两田制”管理不规范,没有步入法制化轨道,两田租金夏季征收工作不理想。

4、弃池弃田的处理仍有尾巴。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1、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及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认真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及全面启动工作。在规划编制、项目验收上下功夫。

2、按照《土地承包法》及《农场农业土地租赁经营实施方案》的要求,在规

范化、法制化上下功夫。

3、按照《农业工作任务及考核办法》,狠抓生产环节管理,重视常规措施,在部署、检查、督办上下功夫。

4、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不动摇,扎扎实实抓好防汛抗灾工作。在责任落实、任务落实上下功夫。

5、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新技术,努力提高粮食、棉花、水果、水产的单产、品质和效益。在培植样板、典型引路上下功夫。

6、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工作岗位责任制,落实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考评、建立激励机制上下功夫。

7、强化农场统的功能,重点抓好生产调度,农资市场整顿,在农作物主推品种上下功夫。

8、努力改造生产条件,发展避灾农业、抗灾农业、生态农业,在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农田建设上下功夫。

二〇〇六年六月二十日

推荐第5篇:农业综合办公室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办公室工作总结

镇农业综合办公室全体职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和区农林2013年下达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顺利的完成了党委、政府所确定的目标、任务,为阳山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主要回顾

一、强化贯彻落实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提升部门工作效能

今年以来,我站进一步把机关作风建设与提升部门形象结合起来,严格落实廉政规定和工作责任制,坚持一月一次的工作会商制度和季度工作小结制度,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立足部门实际坚持办实事,求实效、树形象。部门工作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明确目标、扎实推进并完成全年区、镇目标工作任务

今年区农林局就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生产用房整治、生猪养殖综合治理、绿化造林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等重点工作下达目标任务,我站根据我镇实情,采取相应措施,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进程,取得了实效。 (一)农业园区扎实推进

一是继续深化水蜜桃园区规模经营试验区的建设,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转变,合理配置各类资源,进一步释放水蜜桃产业的活力和潜力,规划落实并推进了阳山水蜜桃种植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目前建设进程按计划推进、进展顺利,有望2014年“桃花节”时开园。

二是水产园区建设稳定推进

结合我镇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建设,落实了镇区域特色园区建设工作精神,规划“尹城、住基、火炬”三大片区的水产园区建设,做好各片区建设工程相关程序,并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各片区都有上级支持资金),有力推动了工程建设。目前,3个片区水产园区都已开工建设,进度顺利。

(二)农业生产用房整治工作如期完成

根据区农业生产用房整治工作精神,我站在全面排查重点区域、重点道路两侧农用房情况的基础上,落实下达了各村农业生产用房整治二年工作目标计21880平方米,今年区下达我镇目标任务10241平方米(其中拆除面积5353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农用房整治面积11547平方米(其中拆除7299平方米)。

(三)生猪养殖退出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经区农林局调整确定,全年我镇落实生猪养殖退出33户,退出生猪4985头。目前已签订协议33份,最迟退出时间为12月31日。到目前为止,生猪养殖已退22户,退出生猪1905头,已拆除圈舍面积4880平方米。

(四)绿化造林工作全面造成

1、完成了区下达的造林绿化面积350亩的目标任务,其中成片造林245亩。完成市级森林村创建2个。完成陆潘路、桃溪路道路绿化及沿山路、锡陆路阳山村段增绿补植15.6千米。

2、完成朱村创建省级“森林生态示范村”建设工作。(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再创新高

我站今年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中,进一步规范完善“六个规定、四个到位”的工作要求,并根据我镇农业产业特色,水蜜桃桃农协会还着重从水蜜桃质量控制着手,完善并制订桃农协会章程,从生产、包装、销售等各环节严控水蜜桃质量关。今年我站成功申报我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实行人员分片包干,做好农产品生产户的全面调查和督查,扎扎实实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从源头抓起。

2、加强考核力度,镇与村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对村委的年度考核。

3、规范农产品市场管理,做到宣传、监管、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四到位。与蔬菜种植户签订蔬菜生产安全承诺书57份,与农资经营单位签订农资守法经营告知书和发放绿色食品禁用农药品种和蔬菜违禁农药品种宣传资料各18份。全年水蜜桃送检4批次,抽检18批次,市场速测620批次,合格率100%。蔬菜自行抽检500批次,镇检测室抽检257批次,合格率98%以上,完成区级抽检25批次,合格率达100%,完成省级抽检20批次,合格率100%。完成水产品省级抽检4只、市级3只、区级6只,抽检合格率100%。

4、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和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落实和加强了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瘦肉精检测监管、h7n9高致病禽流感的防控等工作。全年共注射口蹄疫苗2.4万余头,注射猪瘟疫苗2.7万余头,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3万羽份;瘦肉精检测1542头,旋毛虫检测2775头。摘除三腺病变内脏等2534公斤,及时深埋无化处理;对外来猪加强监管,全年外来猪按动物防疫法要求进行复检,共计83125头,建立检疫台账记录档案保存全面,屠宰检疫率100%,无一例病害动物产品上市,保证了我镇肉类市场的安全。

三、农林技术指导、培训、科研工作进一步提升 (一)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桃农和种养殖户的科技水平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以农技简报的形式印发技术资料,免费发放到桃农各家各户,普及桃农的水蜜桃栽培科技知识。今年共计编制发放农技简报7期,累计免费向桃农发放简报9万余份。指导桃农进行水蜜桃的标准化生产,并多次深入基层,开展农业科技110活动,切实解决桃农在水蜜桃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二)农业培训进一步加大力度

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培训班7期,其中水蜜桃职业技术培训班1期,培训桃农100人次;举办蔬菜技术培训班1期,培训菜农40人次;举办水产技术培训班1期,培训水产养殖户60人次;土壤改良培训班3期,共培训人数300人次;同时还举办了1次水蜜桃专用有机肥推广服务、使用技术培训班。

(三)农业科研进一步深入展开

1、做好梨小食心虫的预测预报的调查工作。与区农林局共同开展了梨小食心虫的预测预报技术和防控技术的研究,在6月—8月期间开展每周2次的梨小食心虫的调查工作。同时开展了梨小食心虫药效试验,对3种药剂6种处理进行了试验,从4月中旬开始,每周一次调查试验田块的嫩梢数和折梢数,并调查了不同处理的虫果率。

2、与农科院植保所挂钩,通过挂绿盲蝽性诱捕器的方法,摸索绿盲蝽在本地的发生规律。

3、与扬大植保系、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对桃茎基腐病在本地固定2棵桃树不进行药剂防治,摸索在本地桃树上的病菌的发生规律。同时,借鉴在其他地区做的药剂防治的试验,由科研院所提供药剂配方方案,在本地进行试验,以确定在本地对桃茎基腐病防治效果。

4、针对今年危害较为严重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绿盲蝽、蚧壳虫、茎基腐病),进行了多种药剂的筛选工作,筛选出了对绿盲蝽的有效药剂,解决了防治绿盲蝽药剂单一的短腿。(四)水蜜桃土壤改良计划深入展开

在土壤改良方面,今年实施推广10000亩,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

1、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使用水蜜桃专用配方肥和专用生物有机肥;

2、使用土壤改良剂,包括施用生石灰和土壤调酸改良剂等;

3、生草栽培,种植白三叶等肥菜结合型绿肥;

4、稻、麦秸秆覆盖;

5、清洁果园,刮树皮、清病枝、深翻土、清残果等。已达到抑制继续酸化,并逐步调高ph值得效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改良措施,土壤酸化情况得到了有效遏制,ph值有所提高。据2013年9月测定平均ph值为5.4,比去年提升了0.14。

四、提升水蜜桃市场管理水平,强化水蜜桃促销手段,为桃农办实事 (一)早作打算,拓展水蜜桃销售市场,针对去年底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受限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我站预先介入对水蜜桃销售形势分析研究早作打算,采取各种促销手段,拓展水蜜桃销售渠道,在市、区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增设水蜜桃专营店、专销区,运输车辆准入、拓展网上销售等,为促进桃农打开销路做了大量有成效的服务工作。 (二)规范水蜜桃市场准入,提高市场管理水平

1、为全区桃农办理水蜜桃会员ic卡、实行市场凭本人有效会员卡入场交易,确保市场内“阳山”桃品牌。

2、实行包装箱定点销售登记制度,销售点凭桃农会员卡出售包装箱,减少包装箱外流。

3、实行水蜜桃销售品牌授权制度,对水蜜桃进入超市、卖场、专卖店销售的进行授权、发放授权证书,以保护阳山品牌。

4、为方便桃农开票,与XX区国税二分局合作,在7月1日—9月30日期间,在阳山镇设立开票点,聘请4名暑假期间的大学返乡学生为桃农开具农副产品免税发票,9月1日学生返校后,由单位抽出人员轮流开票,累计为桃农开具水蜜桃发票22400份,全额达2.4亿余元。

5、市场实行24小时开场交易。通过与公安、交通、工商、城管等部门通力合作,基本杜绝了在市场周围的场外交易,确保了道路交通、市场安全。

6、着重加大了对水蜜桃市场的规范管理,协调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种措施打击假冒包装箱和外地桃冒充阳山桃进入水蜜桃市场交易,没收处理假冒桃2500余斤。

五、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有成效。今年在积极配合做好桃园村土地信托流转新模式、火炬村土地流转入村农业合作社及东方园林项目土地流转等方面都做了较多工作。

六、积极对上争取项目,支持农业园区建设

今年以来共申报获批实际项目18个,争取财政资金2324万元,其中:省级以上项目9个,争取资金1485万元;市级项目7个,争取资金669个;区级项目2个,争取资金170万。完成项目验收11个,争取资金959万元。

七、其它阶段性重点工作如期完成,如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突击查灭一枝黄花、东方园林项目土地流转、土地整理耕种等。

2013年工作应该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上级的肯定,获得了一定的荣誉:获农业部批准创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阳山水蜜桃栽培技术申报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2014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党的最新指导思想、理论成果和战略部署指导2014年的工作,紧紧围绕区、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进一步转换工作思路、开拓创新、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科技服务、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努力打造农业园区新亮点、促进水蜜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完成水蜜桃种植示范园区建设及阳山水产养殖园(尹城)建设任务。(二)全面实施水蜜桃质量提升计划

一是全面实施土地改良工程,使桃园土壤质量的有效改善。

二是完善水蜜桃病虫害系统测报和综合防治技术,逐步应用于生产实践。

(三)完成区下达绿化工作任务目标,创建市级森林村1个。(四)完成区下达农业生产用房整治任务。

(五)狠抓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强化目标考核,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镇。

(六)加大农业培训力度,培育一批中青年水蜜桃职业农民。(七)强化水蜜桃生产管理与市场管理。 (八)积极探索和推动土地流转新模式。

(九)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按时完成获批项目,积极争取一批新的项目。(十)全力配合好东方园林项目建设各项工作。

推荐第6篇:某农业办公室工作总结

XX农业办公室工作总结

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农业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宣传、落实各项农业政策,坚持****“一城带四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新城建设的发展规划,已京郊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为核心,强化食用农产品安全建设,圆满完成了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为民办实事任务、重点工作和各项日常工作,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业工作

(一)粮食直补工作

种粮直补和种粮综合直补工作按时完成。今年,根据市、区的通知要求,我镇认真做好种粮农户种粮补贴和种粮综合直补工作,本着对党负责、对农民负责的态度,克服了时间短、任务重等困难,认真做好补贴面积的核实和统计工作,资料做到一字不错、一分不差、一户不漏,得到了上级农业部门的表扬和肯定。XX年,全镇共完成冬庄、北庄、王庄等八个村,1909户,7115.2亩粮食补贴,补贴金额218351.4元。由于种粮直补和种粮综合直补工作做到准确、及时,使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密切了基层干群关系,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根据京政农发[XX]54号、财企[XX]157号文件精神——推进中国农民补贴网建设,进一步加强种粮农户补贴管理。我镇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并对享受现行粮食直补村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按照文件精神有序进行。

(二)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

加强食用农产品(包括粮油产品、蔬菜产品、畜禽产品和干鲜果品)安全生产管理,是新世纪新阶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因此为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我镇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并与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建设步伐相一致,签定了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责任书,强化了农产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意识,实现了我镇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无公害生产。较好的完成了农业部6月初在我镇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抽检工作,北京碧琨种植中心实施了农药残留的月检制度,为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三)农田灭鼠R>根据我镇农田鼠害发生的特点,按照市、区文件精神的要求,对我镇的春季灭鼠工作进行了部署。全镇农田投放鼠药400公斤,达到了预期的灭鼠效果,并顺利通过了市、区检查、验收。

(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增收,完成北京大桥农庄、食用菌基地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二、林业林政工作

(一)果树栽植

为全面贯彻落实我区“一城带四区”总体发展思路和“生态立区”战略,充分利用岭南旧址的土地、植被和生态资源,缓解异地搬迁后全员就业困难的矛盾,经北京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进行规划和设计,我镇在原岭南地区实施了千亩干果园建设项目。该项目实施以核桃栽植为主,共栽植果树4.5万余株。

(二)生态林

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通知精神,按照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和要求,根据《北京市实施山区生态补偿机制办法》(京政农发[XX]58号)的要求,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正在进行XX年生态林管护员轮换工作;加强监管力度,通过自查及会同区林业派出所对我镇管护员进行上岗出勤情况、业务知识及紧急情况处置等方面进行检查,未发生脱岗、漏岗等现象;资金管理按照市农委、市林业局的有关规定,经考核合格后,管护员按季度足额领取了生态林补偿资金。

(三)京津风沙源治理

十字道荒山造林200亩,现已全部完成。主要种植树种为侧柏、核桃,其中:侧柏9500株、核桃5500株。完成飞播造林任务(点播油松种子)900亩。

(四)有害生物监测

为了进一步做好美国白蛾等危险性、突发性林木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检疫性和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和扩散蔓延,维护首都生态安全,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迅速制定并组织实施XX年美国白蛾防治作业设计的通知》要求,制定了《****防治危险性病虫预案》和《****美国白蛾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作业设计》。镇政府与辖区内各村、居委会逐级签订《********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责任书》共31份,与每个测报员签订了美国白蛾等森林病虫害测报管理责任书,按时观察记录,认真填写表格,按时、定期上报监测数据,严格执行旬报告、零报告和特殊情况两小时之内及时上报。使防控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工作落到实处,逐步实现测报工作规范化。

XX年以监测、除治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等危险性林木有害生物为主,全面展开了林木有害生物的监测。35个测报点覆盖全镇,监测率达100%,安装黑光灯32个;性诱芯3个。全镇有专职测报员31名,每日进行检测记录。

(五)林政工作

宣传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北京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林政执法,保护生态资源,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办理采伐手续。XX年共办理采伐手续21件,审批采伐378株,采伐蓄积148.72立方米,其中工程性采伐9件,300株,采伐蓄积106.78立方米;一般性采伐12件,78株,采伐蓄积41.94立方米。通过伐后自查,有3件在采伐期限内未采伐,采伐证已收回,共计116株,52.39立方米。

三、畜牧生产及动物防疫

在认真做好养殖户的日常防疫工作的同时,全力做好春秋两季的禽流感及牲畜五号病的防疫工作。在今春的禽流感及牲畜五号病的防疫工作中由于我镇高度重视、组织严密、措施得力,得到区各级领导的认可。

(一)退出养猪业

按照我镇总体发展规划,现部分养猪户已和村签订退出养殖协议,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口蹄疫、禽流感防控工作

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工作取得全面胜利。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我镇认真抓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工作。一是认真做好畜、禽养殖数量摸底工作。督促各村(居)委会认真做好辖区内摸底登记工作,特别是500只(头)存栏以下的小型养殖场及散养户,真正做到“五不漏”、底子清;二是加强防控禽流感的正面宣传工作,使广大群众认识禽流感是可防、可控、不可怕,从而稳定民心,确保大局稳定;三是成立应急处理队伍,完善应急预案,以及完善了村级观察员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确保一旦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时能得到有效扑灭,防止曼延;四是成立了督查小组,加强对各村(居)委会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使各项防控措施得到及时有效落实,确保了我镇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五是及时组织注射禽流感疫苗、口蹄疫疫苗,免疫率100%,构建起我镇严密的免疫屏障。由于防控措施得力,工作到点到位,保障了全镇禽畜业的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四、为民办实事

望门等村裸露地面绿化美化14400平方米。按照设计要求实际完成绿化美化50530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37.4万株,铺设草坪1200平方米,超额完成任务。

五、项目包装申请

(一)政府投资项目

完成了岭南生态观光园、****食用菌生产基地、高科花卉种植基地、商贸一条街等矿山关闭替代产业项目申报。其中,岭南生态观光园已通过审批,并付诸实施。

(二)菜田基金项目

****精品特菜种植基地项目提交了总结报告,并通过专家组论证。新建争取市政府菜田基金项目——****观光休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通过专家评审组论证,按设计完成。

六、科技工作

(一)培训

举办蔬菜生产管理、果树栽培管理、生态林管护、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1500余人次。

(二)按照区科委、区科协的要求完成《农业企业基本情况及科技需求》、《农业科普需求、现状》调查工作。

(三)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任务——大桃标准化基地建设,按照设计要求高质量完成,将于年底接受实际验收。

(四)完成太阳能灯照亮百村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申报,现正在进行大堂村太阳能路灯项目建设设计。

七、其它工作

(一)完成河东村市级文明生态村申报,经过了市专家组检查验收。

(二)北京老龙头种植中心作为奥运蔬菜备选基地,迎接了市领导小组检查。

(三)按照区政府要求完成突发性自然灾害及时准确上报,并配合民政部门做好灾情的认定工作。

(四)配合区林业局、区科委完成我镇废弃矿山、砂石坑生态修复规划设计。

(五)协助市政管委完成砂石坑800亩湿地公园及208国道、山地路两侧绿化美化工程。

(六)完成我镇有害生物(豚草)的防治工作。

(七)较好的完成了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中心工作。

八、XX年工作计划

(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经营,一是要按照市场需求,引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新的栽培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产,加强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条。二是要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加快以蔬菜、果品为主的观光农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领域。

(二)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通过办科技培训班,办科技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加强对农业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在全镇逐步形成镇村一体化的科技信息网络,提高农民运用科技信息发家致富的本领。

(三)狠抓农业工程项目的建设和争取工作,增强农业造血功能。要在实施好已经落实项目的同时,继续申报和建设一批农业新项目。

(四)抓好禽流感等疫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和实施,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推荐第7篇:某农业办公室工作总结

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农业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宣传、落实各项农业政策,坚持****“一城带四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新城建设的发展规划,已京郊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为核心,强化食用农产品安全建设,圆满完成了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为民办实事任务、重点工作和各项日常工作,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业工作

(一)粮食直补工作

根据京政农发[xx]54号、财企[xx]157号文件精神——推进中国农民补贴网建设,进一步加强种粮农户补贴管理。我镇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并对享受现行粮食直补村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按照文件精神有序进行。

(二)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

加强食用农产品(包括粮油产品、蔬菜产品、畜禽产品和干鲜果品)安全生产管理,是新世纪新阶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因此为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我镇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并与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建设步伐相一致,签定了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责任书,强化了农产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意识,实现了我镇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无公害生产。较好的完成了农业部6月初在我镇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抽检工作,北京碧琨种植中心实施了农药残留的月检制度,为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三)农田灭鼠

推荐第8篇:某农业办公室工作总结

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农业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宣传、落实各项农业政策,坚持****“一城带四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新城建设的发展规划,已京郊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为核心,强化食用农产品安全建设,圆满完成了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为民办实事任务、重点工作和各项日常工作,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业工作

(一)粮食直补工作

种粮直补和种粮综合直补工作按时完成。今年,根据市、区的通知要求,我镇认真做好种粮农户种粮补贴和种粮综合直补工作,本着对党负责、对农民负责的态度,克服了时间短、任务重等困难,认真做好补贴面积的核实和统计工作,资料做到一字不错、一分不差、一户不漏,得到了上级农业部门的表扬和肯定。XX年,全镇共完成冬庄、北庄、王庄等八个村,1909户, 7115.2亩粮食补贴,补贴金额218351.4元。由于种粮直补和种粮综合直补工作做到准确、及时,使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密切了基层干群关系,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根据京政农发[XX]54号、财企[XX]157号文件精神——推进中国农民补贴网建设,进一步加强种粮农户补贴管理。我镇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并对享受现行粮食直补村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按照文件精神有序进行。

(二)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

加强食用农产品(包括粮油产品、蔬菜产品、畜禽产品和干鲜果品)安全生产管理,是新世纪新阶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因此为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我镇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并与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建设步伐相一致,签定了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责任书,强化了农产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意识,实现了我镇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无公害生产。较好的完成了农业部6月初在我镇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抽检工作,北京碧琨种植中心实施了农药残留的月检制度,为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三)农田灭鼠

推荐第9篇:农业综合办公室工作总结

2010年农业发展办公室工作总结

高新区农业局:

2010年是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农村改革的关键之年,农业办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抓住高效生态农业建设重点,积极配合推进农村配套改革试点,使“为农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上一个层次。

2010年农业基本目标是一快二稳三保四提升。一快:加快高效农业蔬菜基地示范区建设;二稳:稳定经济作物面积,稳定畜禽养殖户数;三保:保证粮食面积,无秸秆焚烧污染现象;四提升:提升农产品质量,成立专业合作社,提升农村环境,提升农民收入水平。要完成上述指标,2010年主要推进的工作有: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做好综合配套工作。

(一)做好各项补贴,落实国家惠农强农政策。

今年全镇小麦玉米良种补贴69800亩,共拨付资金69.8万元。拨付奶牛补贴18.5万元,猕猴桃示范园61万元,小麦弱苗转化7.7万元,蔬菜配套设施111万元。

(二)以创建“绿色宝鸡”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一是完成西崖、东洼、西洼、北村等村交通道路绿化19.8公里,栽植各种苗木1.3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84亩。二是完成各坡面补植和法士特坡面绿化工作,栽植杨树、侧柏等苗木3.22万株。三是“绿色家园”建设完成东阳三组移民小区、红星、北村等村绿化面积155亩,栽植各类苗木3.04万亩。四是”三北四期”项目中,镇村共完成绿化面积633亩,栽种杨树、刺槐10.5万株。五是渭河近堤绿化2公里,全民义务栽植各类苗木11.86万株。六是新建沼气池50个,到目前为止全镇已建成1380个,提高资源回收利用,发展清洁能源,改善了生态环境。

(三)积极引导,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开展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培训35场次,培训人员2870人次,其中乡土人才310人。二是新建基本农田350亩,完成节能灌溉300亩。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行粮种统供到户,推广优良品种,落实连片示范田5000亩,核心田200亩,订单小麦达1.5万亩,粮食增产达到了10%以上。农民收入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四是在全镇24个村建立村情信息网站,各村均配置一台电脑,使广大农民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信息。

(四)突出亮点,发挥示范园带动效应

一是在朱家滩村实施千亩蔬菜基地项目,形成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园。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工程,现镇级立项17个,其中省级示范村3个,市级推进村6个。三是产业化规模化农业发展迅速,新栽果建园7000余亩,其中猕猴桃4000亩,核桃3000余亩。发展养殖大户41户,其中规模达到千头以上的养猪场和万头以上的养鸡场各一处,500头标准化养猪场已有4处。

二、强化服务职能,保障农民利益

(一)全面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我镇在区委区政府政府领导下,农业局指导下,全镇按要求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依法明晰了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共涉及19各村,31个村民小组。全镇共制定林改承包方案48份,签订完善承包合同129份,上报林权登记申请表174份,确权193户,涉及林地总面积64724.6亩,其中林改面积61762.5亩,退耕还林面积2962.1亩。

(二)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安全意识。 一是继续推进安全饮水工程,新建水塔一座,解决了3000人的饮水问题。实施厂区与村庄用水分离,新建蓄水池2座。二是认真落实春秋两季动物强制免疫工作,对全镇所有家畜和家禽进行挂标免疫。三是完成全镇摩托车审验办证工作,发放农民享受国家农机补贴资金达26万元。四是加固同峪河水库,预防灾害发生。五是加强安全教育,悬挂森林防火、防汛标语横幅20余条。

回顾一年的农业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不少问题。一是农民增收不平衡,生态高效农业不够普及,导致农业增收难度大;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三是农业招商引资和休闲农业停滞不前;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大量外来养禽户带来动物防控形势严峻;五是土地承包、流转纠纷日益突出;六是农田季节性抛荒现象依然存在。

高新区钓渭镇农业发展综合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推荐第10篇:某地农业办公室的工作总结

某地农业办公室的工作总结

踏踏实实的为农民谋福利,这是我办工作不变的宗旨。

今年以来,我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以“城乡一体、镇村共建”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强化农业基础产业,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截止2009年底,预计全区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9.0288亿元,增加值478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农民人均纯收入572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7%。全区共落实粮食作物面积2.9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44万亩,比上年减少0.5万亩,水稻的良种补贴和直接补贴面积已经核实。蔬菜种植面积3.2万亩,全年总产1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一、各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新开工兴建的投资3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三家。上半年,全区新增3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一是衡阳市湘竹木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年初整体搬迁,新厂址位于东阳渡镇曙光村松林圩,占地面积82亩,7月份建成并开始投产,目前有两条竹木地板生产线。总投资约3000余万元。主要产品有:“恒星”牌复合竹地板,木地板。08年产值约 40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500余人。09年增加两条生产线。投产后产值将达1亿元。二是湖南美鑫有机天然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座落在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向阳村,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为:国家允许经营的各类进出品商品及技术,天然植物加工及销售,茶叶等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及销售。目前公司己在酃湖乡购国土31亩,己建产房面积3100

平方米,还有3700平方米在建设中,各类设备、设施及固定资产投入过数千万元。设有天然植物加工、中药泡制、脱水蔬菜加工及农业经济作物开发等4个研发专业。2009年1月工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年产甘草系列达1000余吨。三是湖南新长福肉制品有限公司 湖南动物庄园项目由广州君富投资有限公司与湖南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广州君富有限公司是一家股份制房地产企业;湖南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拥有5家分公司,3家饲料生产公司,1家原料贸易公司,一个万头种猪养殖示范场。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南高新技术企业。其主导产品“超大”牌饲料,被评为“湖南省名牌产品”,“超大”商标被授予“湖南省著名商标”,该公司通过ISO9000系统认证。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销售饲料16.5万吨。项目建设内容为200万头生猪、10万头肉牛冷链物流及深加工建设。计划投资5亿元,分两期实施:第一期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生猪机械化屠宰生产线,在一年内完成;第二期计划投资3.5亿元建设冷链物流与食品深加工基地,在后两年内完成。项目选址在珠晖区酃湖乡、白渔潭园艺场、茶山坳镇,用地面积在400亩左右,其中:屠宰和待宰区选址在茶山坳镇,冷藏、加工、物流选址在酃湖乡和白渔潭园艺场。项目建成后,年净利润达1.4亿元,年税收及附加1.8亿元,可安置劳动力2400人,可带动农户6000户。新竣工投产的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三产项目。截止目前,已经上报了五家,分别是:衡阳市达德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衡阳市红光木业有限公司,衡阳市华宝饲料有限公司,湖南黄龙世家酒业有限公司,衡阳益海粮油有限公司。其中达德置业和益海粮油市里还没有认定,正在协调。

2、新增和扩建大型农业基地二个。一是白鹭湖无公害蔬菜基地。2009年把原白鹭湖无公害蔬菜基地扩建232亩,使目前基地达到532亩,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区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高标准规划基地发展蓝图。基地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畦土一律南北向,畦面1.5-1.6米宽,土沟0.5米宽,水利设施整齐划一,注重周边环境的整治,立足高起点推进

基地建设。在资金方面,区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项目扶持,白鹭湖无公害蔬菜基地共争取耕地整理资金100多万元,区政府整合农口各类资金120万元(以移民开发资金为主),市农业部门扶持资金30万元,用于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服务。同时,通过区、乡、村、农户四方联动,乡、村、农户加大投入,共投入资金10万元,为白鹭湖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二是茶山高标准葡萄基地。2009年新建茶山高标准葡萄基地,该基地按照绿色葡萄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建设绿色葡萄示范基地500亩,引进巨玫瑰、夏黑无核等优质品种,采用“高宽垂”T型新架式,搭建简易小拱棚实施避雨栽培,采取以有机肥为主的科学施肥技术,实施果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采用果穗套袋生产,确保生产高品质无公害葡萄鲜果产品。

3、农村改革:一是水管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二是完成1个300亩以上的土地流转试点。土地流转工作,我办出台了《珠晖区农村土地流转方案》,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探索整村土地全流转模式,用建设工业园区的理念,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建设农业产业园区。试点工作在茶山坳镇开展,以田心村为中心,向四周逐步推进土地流转改革,每年流转400亩以上,最后达到一村一品。与区纪委、教育局开展农村小学收费进行督查,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惠农政策不走样。全年未发生农民负担监管事件,及时完成各项涉负案件和领导批示交办案件。

4、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是远东养殖小区建设。该养殖小区座落在白渔潭园艺场,工程于2009年1月开始动工,预计2009年12月全部完工,养殖规模在10000头以上,年出栏生猪11000头,计划投资1000万元,目前已经完成投资500万元。二是弘辉养殖场。该养殖小区座落在珠晖区金甲岭农场,工程于2009年2月开始动工,预计2009年11月全

部完工,繁殖场全部养殖母猪,现存栏母猪100余亩,计划投资200万元,已经完成投资100万元。

5、新农村建设工作。2009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是建设酃湖示范片,包括酃湖乡上托、光明、凌塘,和平乡湖东、酃湖渔场等村场,由区领导挂点示范,力求村庄建设有大的突破。新增湖东蔬菜种植基地1个,旺旺兴生猪养殖基地,一个泥蛙养殖基地。今年对全区各乡镇场,涉农相关单位等26个单位征求意见,并在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讨论研究通过,下发《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5月20日,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刘伦策率市22个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珠晖区酃湖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进行了专项调研并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今后三年,通过创新思路,加大投入,加强部门协调等具体措施,把酃湖示范片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共建、产业特色鲜明、人文生态和谐、环境清洁优美的都市里的新村庄,使示范片成为衡阳东大门亮丽的风景线。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打造酃湖新农村示范片宜居创业一条街,总体达到美化、亮化、净化标准。其中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整治示范片衡茶路两侧,该路段涉及和平乡湖东村、酃湖乡上托、光明、东湖、胜利共5个村13个村民小组240余户,全程8.2公里。沿途红砖房统一粉刷涂料、油漆,外墙贴磁砖的房屋统一清洗,规范路标路牌的竖立,清理所有的土堆、草堆、垃圾堆,同时安装太阳能30台,并进行三清五改等配套建设。制定村规民约,组建保洁队伍,建立长效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在加强环境整治的同时,大力引导沿线村民发展生产,推进三产共同发展,提高沿线村民收入。

首批新农村建设资金也已经到位。各项目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今年,市下达我区全年能源建设计划为新建沼气池40口,已完成30口,正在兴建的有10口,兴建创新饲料、冠

星种猪养殖两个1000立方的大型沼气池,国债项目200口。创新饲料、冠星种猪养殖已经确定为国家投资项目,下一步就要动工兴建了。

6、专业合作组织建设。09年登记注册了4家专业合作组织。一是方衡蔬菜合作社,2009年4月份成立了方衡蔬菜合作社,预计投资400万元,现已经投资100万元。并带动沿河农林、黄洲、合兴、古城、秧田、皇桥等6个村1400余户农户种植蔬菜。常年解决80余名农户的就业问题。二是瑞丰循环生态种养合作社,衡阳市瑞丰循环种养科技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4月8日正式成立,是由衡阳县木口乡金星村村民谭运桂领头与另外4户种养大户发起设立,已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注册资金10万元,法人代表谭运桂,合作社设有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理事3名。目前该社已经租用了珠晖区茶山坳镇金甲村肖新屋组260亩土地和鱼塘,用以发展葡萄、早熟梨及养猪、养鱼等农业生产。同时该社吸收了茶山坳镇约10余户礼品西瓜、葡萄种植大户加入合作社,总面积达800余亩,其中:礼品瓜200亩,葡萄600亩。该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循环农业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进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主要是组织采购、供应成员从事循环农业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及同类生产经营者的绿色农产品,提供循环农业技术支持,引进新品种,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等。该社是以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法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三是天绿源蔬菜专业合作社。该社于2009年6月成立,注册资金壹佰万元整,现有股东和技术人员12人,已发展农民参加人数达328人。该社以市场为依托,以农民为基础,围绕市场搞生产,发展产业促规模,有了规模与效益,提升效益与品牌。目前该社与广州江南大市场签订秋季蔬菜销售定单,金额达100万元,主要蔬菜品种:秋种金瓜(南瓜)400吨,秋种甜玉米300吨。现在衡南县硫市镇种植甜玉米218亩,珠晖区东阳渡镇沿江、高山村连片种植秋金瓜180亩,合同正在签订中。四是茶山沼气合作社。

7、林业工作。重点搞好衡大高速公路沿线的绿化工作,组织全区机关干部在衡大高速公路沿线义务植树10000余株,在加强退耕还林检查验收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验收标准进行补植补造,全面推进林权证的发放工作,开展古树名木挂牌。全面落实“三边”绿化任务为500亩,目前,正在抓紧落实。森林防火方面加强了野外火源管理,区农办多次召开调度会,与各乡镇签订了《区森林防火责任状》,完善防火预案,落实防火责任,加强值班巡查,督促干部深入到村组和山头、扎扎实实做好当前的森林防火工作。

8、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全年共检查经营户40多户,检查次数达270多人次,共查处违法销售种子案例9起,总量达18500公斤,并依法要求40余户经营户全部建立了主要农作物经营档案。查处违规销售农药32起,总重4.13吨,查处违规肥料7起,总重达28吨。先后对我区10多个大小市场进行了60余人次的认真检查,查处违规销售鼠药4起,总计300余包,毒鼠强等禁售鼠药没有发现。

9、积极调处影响重大的农业纠纷事件2起。一是因农药使用不当,造成药害而引起的纠纷。今年5月中旬,我区酃湖乡凌塘、光明两村有近50户种植户在使用福建大农农药厂生产的“力亮牌十三吗琳”时,由于经营户在销售时,使用倍数计算失误,造成了143.8亩葡萄植株发生药害。得知这一情况后,区农办马上邀请市农业局专家组及执法支队一起深入生产现场察看,划分责任,及时定损,并在市执法支队的支持下责令农药生产厂家进行了理赔,使这一药害事件得以很好解决,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6.899万元。二是丰乐5号事件。今年我区种植了5000多亩丰乐5号西瓜,由于特殊的气候原因,造成了大面积的西瓜减产,大部分农户怀疑种子有问题而引发了普遍骚动,一时闹得沸沸扬扬。我办在接到群众反映后,一面积极下田了解情况,向群众解释,一面主动与市农业局联系,并积极配合市专家组、省专家组到田间调查,在得到市、省两级专家鉴定意见后马上组织人员向农户宣讲,使广大农

户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减产是由于特殊天气造成的而非种子本身原因。在我办积极努力的工作下,事态逐渐平息,社会趋于稳定。

第11篇: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11年度工作总结

二〇一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办在省、市农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认真监督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五届人代会精神,以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向优质粮食和新型莲菜两大产业倾斜,以开展 “六项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县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按任务完成,我县作为国家首批示范县批复的三年工程圆满收官。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被列入了全县2011年重点工程,是五大农业重点项目之一。我们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将指挥部设在第一线,进行统筹协调,严把质量。在今年秋雨偏多的不利气候下,合理安排,加班加点,保证了1.05万亩开发任务按计划全部完成,标志着我县作为国家首批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批复的三年工程圆满收官,《农业信息周刊》以“立足新起点谋划新思路——襄汾大地谱写现代农业新篇章”为题专版报道了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6月11日,新华社、《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电视台、临汾电视台分别派记者到我县初建成效的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区采风,之后相继报道了我县开发的经验和成果。今年项目区共改造提灌站1座,新建提水点3处,更新井11眼,修复配套旧井5眼,埋设管道45.43公里;改良土壤0.31万亩,购良种5.44万公斤,购置农业机械6台,修田间道路16.62公里(其中水泥硬化路面5.72公里),植树1.8万株,技术培训2000人次。通过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措施,彻底改善了项目区基础条件,达到了“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11月12日县上进行重点工程项目观摩,参观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受到与会者的好评。12月29日,永固乡受益的续村、万宁、车回东三村党支部、村委会向我办赠送了“情系百姓、造福人民”、“情系三农解民忧、政策到户办实事”、“为人民排忧解难、做人民满意公仆”的锦旗各一面,表达了项目区群众对开发的感激之情。高标准农田建设期间,大同、汾阳、尧都、洪洞等县市组织人员到我县进行参观学习。

2、在赵康镇史威村实施的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0.13万亩系全县农业系统2011年重点工作之一,总投资184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资金160万元,群众自筹2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是:新打井3眼,修复配套旧井3眼,架设输变电线路1.7公里,埋设输水管道6.5公里,改良土壤0.1万亩,植树2750株,修田间道路1.65公里。解决了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可新增粮食58.29万公斤,三樱椒2.05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95.48万元,农民纯收入总额增加51.93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可增加278元。

二、千亩节水莲藕提前竣工达效,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基地升起的一颗新星。

县委、县政府把大力发展丁村白莲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办紧紧围绕县上调产战略,对包建的邓庄镇燕村以襄汾县兴民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当地群众发展丁村白莲建设。首先成功调解了莲菜核心区500亩纠纷地,为基地核心区建设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并根据莲菜示范基地的生产需要,经科学规划设计,铺设4吋塑料输水管道2000米,解决了该基地莲池用水的困难,率先建成了全县莲菜示范基地。其次,我们和农委及兴民林业开发公司负责人利用两个双休日,一同到晋祠北大寺村、河北白洋淀考察观赏莲的种植情况,引进100个以上新品种,进行栽植。第三,成立了设施节水莲菜帮扶组,由主任挂帅,确定一名副主任和产业化股专抓发展设施节水莲菜工作。申报了由兴民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建的“1000亩节水莲藕种植基地扩建”产业化财政补助项目,争取回财政投资90万元,建成高标准节水莲池1000亩,全力打造集高效、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示范园。据测算,莲菜亩均产可达3000公斤以上,纯收入超5000元。该基地是临汾市现代农业基地升起的一颗新星,9月19日接受了全市重点工程项目观摩检查组的检阅。9月22日,县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50余名成员组成的采风团到此采风创作,几十幅咏荷佳作被《丁香文化》刊登。

三、三个产业化扶持项目如期完工,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显现。

根据国家和省积极扶持各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政策, 2011年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社会信誉度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业专业合作社予以扶持。经对近两年全县发展较快的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业专业合作社情况进行摸底核实筛选申报,获上级批复的财政补助项目是襄汾县南贾高升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建的2000亩优质玉米、小麦两茬平作种植基地扩建项目。财政资金45万元拨付到位,土建工程和设备购置全部完成,玉米和小麦基地扩建项目也已完工。每年可新增玉米、小麦生产能力240万公斤,年新增总产值458万元,新增利税74万元,安排劳动力20人。贴息项目是襄汾县晋丰食品有限公司承担的收购原材料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审核拨付中央财政贴息资金20万元。项目的实施,辐射带动了周边1110余农户年增加收入1100万元,安排剩余劳动力500人,综合效益达6300万元。变更的2010年产业化财政补助项目今年9月份上级批复后,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我们督促项目建设单位采取措施,抓紧施工。截至目前,已建成两座保鲜库,计4000立方米,附属设施已配套完善,设备正在调试,即将投入使用。项目完成后,可年贮存新鲜莲藕1000吨,其它果蔬1500吨;增加冷库贮存费收入325万元;增加莲藕种植户年均收入6300元左右,可带动农户600户,安排就业人员10人。

四、一个科技示范项目两地实施受益,项目区农业灌溉走向智能化。

省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精准农业节水灌溉信息化监控系统位于西贾片的东毛、上毛、西毛和丰亨4个村,水肥一体化科技推广项目位于赵康镇的绍平村,上级批复财政资金100万元。精准农业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主要建设内容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10处,建设提灌站监控系统4处。该系统主要用于农田节水灌溉,通过全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安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农业生产实现了节水、节肥,节省了成本。项目区内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0.2,亩均年节水40方,项目区1.5万亩年节水60万方。襄汾县九圆山有机蔬菜种植园为水肥一体化科技推广项目区,示范推广20栋500亩的日光节能温室高效水肥一体蔬菜栽培技术。主要建设内容为:铺设管道2200米,安装滴灌设施20套、变频泵20台,培训农民1000人次。该项目使越冬蔬菜每亩节水200方,节省肥料60公斤,日光节能温室内湿度降低13.6个百分点,降低病虫害,亩节省农药投资100元左右,亩省工10个,节支增收3000元/亩,共计产生150万元经济效益。这些农业新科技的示范应用,使农业基础设施及物质装备得到强化,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临汾日报》8月23日作了题为“襄汾农发项目区:农民赶‘时髦’浇地智能化”的报道,2011年第3期《山西农业综合开发》也报道了这一消息。

五、三级验收顺利过关,2010年度项目得到国家、省办委托中介机构的肯定。

今年6月上旬市农发办全面验收了我县已竣工的2010年度国家、省立项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验收内容包括工程完成和质量、资金使用与管理、项目档案及效益。验收结果为合格,对存在的财政资金到位较迟等问题我们及时进行了整改。7月中旬,我们和尧都区两家代表全市接受了省农发办对同类项目的验收。在此基础上,我办9月初同其它5个县代表山西省接受了国家农发办的综合检查考评。此次验收省农发办委托山西长运会计事务所,国家农发办委派祥浩会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综合检查。我们积极配合,由于准备充分,资金规范,工程达标,资料翔实,使检查考评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了这两家会计事务所的肯定和好评。从中我们也学到了一些知识,弥补了一些不足,对今后进一步完善资金和项目的管理大有裨益。2011年4月,我县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同年3月年县农发办被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授予“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先进集体”,市农发办授予我办“农业综合开发统计工作先进集体”,高霄毅同志被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授予“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先进个人” 荣誉称号,张红霞同志获得市农发办“2010年度统计工作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六、“六项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全办人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开展的“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创先争优”、“爱、树、建”、“干部下乡联户”和“解放思想大讨论”、纪律作风整顿 “六项活动”是县委的统一部署,我们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形式多样,成效明显。特别是自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来,我们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上的安排部署上来,成立了领导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坚持每周二集中学习的制度,购置了学习资料,并设立和开辟了学习专柜、专栏,营造了开展活动和学习的浓厚氛围。通过学习,全办干部职工在思想观念上从躲闪推脱、不敢担责的畏难情绪中走出来,从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中解放出来,从沾沾自喜过去的成绩中解放出来,从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平庸思想中跳出来,树立了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和奋力赶超的意识。在调研过程中撰写的《喜看旱年麦浪滚——山西省襄汾县项目区夏粮生产情况的调查》调研报告发表在2011年第8期《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全年共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不同类型文章12篇,是近三年来最多的年份。在包联帮扶的永固乡续村新建提水点1座,新打井3眼,修复配套旧井2眼;发放小麦良种12000公斤,玉米良种1100公斤;埋设塑料管道11公里;修砂石路1.2公里,水泥路1.65公里;建立了玉米示范展示基地150亩;组织科技培训会2次,免费发放资料200余份,夯实了农民致富增收的基础。

我办把开展“六项活动”始终贯穿于工作实践当中,以开展活动促进各项工作,以工作的成效衡量和检验活动成果,干部职工在学习、纪律、作风等方面得到明显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全办上下经济大转型、发展大跨越的思想更加坚定,氛围更加浓厚;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观,领导班子更加团结,队伍素质显著提高,达到了开展活动和推进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的效果。

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资金保障,储备充实,全社会支持开发工作。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连续三年将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列入全县重点工程,进行协调、督查和考核。并根据人事变动及实际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了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成员新吸收了交通、环保、电力等部门的负责人。项目乡村的主要领导也吸收到项目工程指挥部,参与项目的规划、施工、验收,上下协调,左右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资金方面县上给予了很大支持,每年都将农发项目县级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2011年度所有项目资金现已全部到位,并安排事业费22万元,偿还到期有偿资金61.398万元,保障了项目的正常进展和农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选好、选准项目,根据国家和省市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政策,结合全县“十二五”规划,我们以政府办[2011]135号文件向各乡镇下发了《关于充实全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的通知》,并纳入全县考核内容。有关乡镇和企业踊跃申报,农委、林业、经管等部门积极推荐。目前已收到土地项目建议书4个,产业化项目建议书18个,储备了一大批后备项目,给今后择优选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县级报账,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我们对项目资金,坚持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在资金报账中坚持“一书六表六单”运行原则,做到严格项目预决算,严格报账程序;在工程建设中,坚持对项目工程进行招投标,并认真落实工程责任制,保证建设资金按计划拨付。在资金的拨付过程中,严格按照报账制程序操作。资金使用上,先用自筹,后用投资,把农业综合开发所需的全部资金落到实处。项目竣工后,由农发办牵头,组织财政、项目乡村、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对工程进行验收,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效益发挥。

三、程序公开,内容公开,结果公开,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惠民工程,不仅要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共财政的温暖,还对工程建设进行了全程公开。一是坚持“三公示”制度,即在项目村的显著位置,将立项前、批复后、竣工后的建设内容、筹资数额、上级补助等全部公布于众。二是配合监理人员对所有开发工程进行全面监理,没有监理人员签字的工程决不验收。三是邀请财政局、审计局对开发工程的进度及资金使用进行及时监督检查,防微杜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是严格实行项目招投标制,不搞“人情工程”、“面子工程”。凡组织的招投标工程,全部在市农发办备案,全部由市、县相关行业的专家担任评委会主任;招标只设拦标价,不设标底,以堵塞漏洞,避免人为因素,保证了每次投标都公开、公平、公正;工程所用材料委托县政府采购中心进行集中采购,招标会邀请了市农发办领导、监理公司工程师,县人大、政协、审计、财政、纪检委、核算中心委派人员参与,对招投标进行全程监督。

四、认真监理,环环把关,联合验收,全程保障工程质量。

我办采取一系列措施贯彻落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监理制的有关规定,委托监理公司对201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进行了监理,并签订了监理合同,确定了专职监理人员。监理范围涉及项目区新打井、埋设管道、配套建筑物、机耕路、农田防护林工程。我们配合监理人员严把“工程开工关、材料质量关、施工工序关、施工进度关、质量检验关”五个关口,确保农发项目按照规划方案整体推进。对于施工材料进行抽验,推行样品试验和监理工程师认可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隐患;对于施工程序,采用蹲点和巡视的方式进行监理,每一道工序必须严格标准,认真检查,保证每个工程环节高标准高质量;工程竣工后,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参加评定,共同签字负责,整个项目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多方监管的状态之下;对资金支付,实施工程监理制与县级报账制有机融合的办法,监理人员对资金控制纳入报账程序,在相应票据上签字认可,达到项目与资金的衔接与统一。

五、加大宣传,落实队伍,齐抓共管,全线提升管护水平。

土地项目建后管护是项目工程赖以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我们象抓工程建设一样抓工程的后续管护,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以及群众会议、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和加强管护的重要性,并将管护制度、管护公约等公布于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机井房上,在项目区营造了爱护农发工程的良好局面。在管护办法和举措上,我们结合本地特点,对水井、电力设施明确业主为建设主体,业主对项目建设过程、投资效果、设备维护终身负责,经营权和管理权归受益户,解决了管护难问题。对林网工程采取“树随地走”、“分段管理、效益分成”、“路槽种油菜收入归管护员”等方法进行机耕路和林网的管理。在管护职责上,依据襄汾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管护的意见》(襄政发[2009]第59号),县上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县农发办成立了工程管护大队,项目乡(镇)成立相应管护组织,项目区成立管护小组,形成县、乡(镇)、村、组(农户)四级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格局。这些制度和办法的实行,使得管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使其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六、创新机制,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全力破解占地难题。

项目区内的道路规划设计标准都比较高,势必要占用一部分农田,这就形成了与土地承包长期不变政策之间的矛盾。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因地制宜,采用的办法是:村集体有机动地的,通过占多少补多少的办法解决;村集体没有机动地的由其筹资给予一次性补偿;因道路建设造成原有土地分割的,由村集体组织按照小块并大块的原则进行合理流转、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项目区水利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占地,以埋设管径60公分管道为例,施工要求挖1.2米宽的管槽,加上弃土、运输吊装管道必须的施工道路就要占到8米左右。对于这方面的临时占地,我们一是尽量在农作物收获、复播之间的空档施工,最大限度不毁坏农作物;二是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土渠管线,变明渠为暗管、变地上为地下,变永久占地为临时占地。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较好解决了道路建设和施工占地问题。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土地治理项目中,整体规划实施与分户耕作种植存在矛盾,不利于工程管护。

二、产业化项目中符合立项条件较少,且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建议降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准入门槛。

2012年工作计划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强农惠农政策及我县“加快四大转型,实现跨越发展,五年再造一个新襄汾”的宏伟目标,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执行农发制度,努力创新农发机制,持续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粮食安全作贡献,持续扶持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企业,向莲菜、葡萄产业倾斜,实施 “双123”工程,不断加快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基地建设进程。

一、双一工程

1、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

2012年申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涉及大邓乡的大邓、赤邓、上西梁3个行政村,计划开发面积1.05万亩,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201万元,通过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措施,彻底改善项目区基础条件。项目区计划更新井14眼,修复配套旧井26眼,架设输变电线路4.2公里,埋设管道42.47公里;改良土壤2650亩,购良种7.695万公斤,购置农业机械6台,修田间道路14.4公里(其中水泥硬化5.3公里),植树14160株,技术培训2000人次。该工程项目全部竣工达效后,每年可新增粮食314.8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72.26万元,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可增加480元。

2、建设玉米高产田1万亩

与山西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联姻,在已建成的西贾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共同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粮食高产高效科技支撑行动,建设复播玉米高产田1万亩。该行动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农发项目区基础设施完备的生产条件,通过晋单63号、浚单

26、先玉335三个玉米品种进行高产示范,推广配套栽培技术,创建100亩高产样板田,亩产达750—850公斤;2000亩示范田,亩产达650—700公斤;辐射带动1万亩,亩产达600—650公斤,增产5—10%。项目完成后,将对我县粮食增产起到显著的示范和带动、辐射作用。

二、双二工程

1、扶持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我县申报的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有两个:一个是陶寺乡崇实宝玉养殖合作社承担的年新增出栏1000只优质肉羊养殖基地扩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修建种羊舍、运动场、人工授精室等2230平方米;购置饲料加工设备、人工授精设备、医疗防疫设备和饲养工具等14台(套)、引进种羊215只。另一个是新城长林枣业专业合作社承担的年新增24万公斤优质官滩枣种植基地扩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改良老枣树800亩,修建防渗渠、铺设输水管网2600米,整修田间道路3000米,购置水泵1台,变压器1台。以上两个项目争取上级补助财政资金100万元以上。

2、对两个龙头企业项目贴息

按《山西省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对农业龙头企业在2010年6月30日以后签订贷款合同,2011年会计年度实际发生并已经支付的利息,且还清到期贷款的企业,按照人行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予以贴息。我们正在对贷款企业摸底核实,争取至少对两家龙头企业进行贴息扶持。

三、双三工程

1、示范“鄂莲六号”新品种300亩

该项目在邓庄镇燕村实施,申请上级财政资金30万元,主要示范推广莲藕新品种“鄂莲六号”300亩及配套的防渗池栽莲藕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莲藕腐败病防治技术。

2、帮扶尧京葡萄酒庄建设生产基地基础设施3000亩

根据尧京葡萄酒庄规划,结合开发工程要求,帮助其搞好3000亩生产基地的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建设,为新型的酿酒葡萄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12篇:宜宾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工作总结

宜宾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度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初步打算

2010年,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市委“拓展工作年”的要求和部署,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突出“培育大龙头、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品牌、拓展大市场、构建新机制”,着力拓展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着力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着力拓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拓展“百万元产值村”建设,着力拓展农民专合组织发展,着力拓展农产品标准化和市场化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上档升级,成绩突出,效果明显。截至2010年底,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含专业大户)发展到7049个,同比增长7.3%;共带动农户195.4万户(次),同比增长5.3%。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41.9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44.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39.1%。

一、主要成效

(一)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明显。到2010年底,全市各类龙头企业总数达322户,比2008年增加25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109户,新增13户;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户,新增1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8户。通过政策和投入的引导发展,对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高起点、大规模、好效益、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的项目,予以集中和连续扶持,培育出了高洲酒业、叙府茶业、徽记食品和智溢茧丝绸公司等全国、全省行业排头兵企业,全市具有优势特色的白酒、茶叶、豆腐干、蚕桑、林竹、榨菜等农产

1 品加工企业正逐步向园区聚集、集群发展,翠屏区、南溪县、江安县、高县等区县都建立了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园或集中区。据统计,全市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38家,比2009年新增7家;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97家,比2009年新增26家。10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1.4亿元、利润5.87亿元、入库税金3.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6%、增长33.4%、增长43.1%,出口创汇1484万美元。高洲酒业、叙府茶业、徽记食品、和久集团、黄桷庄粮油、碎米芽菜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二)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农民产业化经营收入明显。据统计,2010年全市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直接和间接带动农户195.4万余户(次);其中龙头企业总数达322户,实现销售收入144亿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发展到1464个,完成销售收入52.1亿元;专业市场达62个,实现农产品交易额11.5亿元。各类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达34万余人,为农户提供农产品交易平台,农户通过产业化经营收入达18.9亿元,户均增收967元,所带农户年人均增收明显高于一般农户。

(三)推进“千村春风工程”和“百万元产值村”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快速发展。全市在2008年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的基础上,2010年进一步深化实施“千村春风工程”, 突出以打造“主导产业百万元产值村”为目标,抓好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了全市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据统计,全市已有“主导产业产值超百万元村”1439个,比2009年增加309个,其中“主导产业产值超千万村”有75个,比2009年增加

2 35个,形成了酿酒专业粮产业、特色畜牧产业、茶产业、竹产业、蚕桑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到2010年底,全市以酿酒专用优质粮食为主粮食种植面积达615.4万亩,其中酿酒专用优质粮食订单达159万亩。宜宾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早茶重点区域”和“长江中上游特色出口绿茶”重点区域;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危机,在全省其它地区生产下滑严重的形式下,宜宾蚕桑逆势发展,全市桑园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全市蚕茧产量达24.5万担,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小蚕共育面、良桑化程度、平均单产等蚕茧质量指标均跃居全省前列,成为全省三大优势蚕区之

一、国家“东桑西移”的重要承接基地。

(四)农民专合组织健康发展,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截止2010年11月底,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97个,达到1476个,成员户数33.7万户,增长5.3%,带动农户91.54万户,实现销售收入56.2724亿元,同比增长17.3%,带动农户实现户均纯收入1.87万元。全市有省级示范专合组织达到31个、市级达到100个。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专合组织235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工商注册登记达到868家,工商注册登记率达59.21%。

(五)农产品标准化和市场化有序推进,品牌打造成效显著。2010年,我市又新增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和产品。目前全市共有3家企业的3个产品及基地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已有14家企业的54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全市无公害农(畜)产品、无公害农(畜、水)产品生产基地有较大发展。据统计,全市109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产品中有2个“中国名牌产品”,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14个“四川省著名商标”,

3 10个“四川名牌产品”。“宜宾早茶”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六)龙头企业发展加速,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能力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壮大,扩大了城乡就业的空间,有效地转移了农村劳动力。据初步调查统计,2010年全市各级龙头企业解决就业35977人,比2009年增加25.4%,其中吸纳农民工就业达24186人,增加15.3%,就业农民工务工收入每年达3.1亿多元,比2009年增加84.5%,人均收入达12800多元。

(七)利益联结方式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有新突破。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特别是各级重点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专合组织+基地+农户”、“市场(含超市)+专合组织+农户”、“股份合作”等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方式,通过合同契约、订单收购、二次返利、股份合作等带动农民参与和受益,让农户分享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利益,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带农增收的作用。2010年,全市7049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合同订单的有917个,占13.0%,按利润返还的合作方式有149个,占2.1%,股份合作的有383个,占5.5%。

二、2010年所抓的主要工作

(一)抓督查督办,强化目标考核。市委、市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始终将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始终把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实现城乡统筹的有效载体,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的现实途径,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带动主体,列入重要工

4 作,认真研究,扎实抓好。冬生、光镭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振华、周宇等分管领导经常深入龙头企业和各区县,开展调查研究,指导企业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先后多次召开产业化专题工作会和座谈会,专题研究茶叶、酿酒专用粮、蚕桑、特色畜牧养殖、特色水产、烤烟等我市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落实措施,整合资源,解决突出问题,扶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产品基地建设。市委市政府还加大了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督查督办的力度。保证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今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强了对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实行专项目标考核,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重点抓好的工作,落实了责任,严格了考核和奖惩。重点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和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和效果,并综合各区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情况进行目标考核。

(二)抓培育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主体的实力。全市始终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这个关键,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和技改项目的建设进程,提高企业发展的实力和后劲,带动了我市大宗、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一是狠抓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继续扶持了有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有发展潜力和基础、有市场,有品牌的叙府茶业、高洲酒业、黄桷庄粮油、和久集团、智溢丝绸、汇宝食品、南溪徽记、叙府肉类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全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8家,比2009年增加7家。二是千方百计新培育、发展一批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市和区县采取扎实措施,

5 加大扶持力度,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197家,比2009年增加26家。三是认真做好了新一轮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选择、申报和确认工作,2010年,对我市原有的9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开展了两年一次的动态监测和淘汰,继续保留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0家,淘汰了6家不合格的企业;新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候补企业4家。

(三)抓“百万元产值村”,推进“千村春风工程”建设。为了更好的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千村春风工程”和省、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2010年,全市以打造“主导产业产值超百万元村”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主导产业产值超百万元村”和“主导产业产值超千万村”,要求龙头企业尤其是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要立足原料基地建设,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和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村企互动”、“村企对接”等形式,与专业村主动结对,积极开展村企互动活动,参与专业村发展,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的产业链,推进基地与市场紧密连接,走产业兴村之路。积极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到专业村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与农户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合同,提高合同履约率。依托五粮液集团、和久农业集团、宜宾高洲、华夏酒业带动的酿酒专用粮产业,依托叙府茶业、红茶集团带动的宜宾早茶产业,依托富民白鹅、汇宝食品等企业带动的特色畜牧产业,依托宜宾纸业、华盛纸业等带动的林竹产业,依托珙县智溢公司带动的蚕桑产业,有效地带动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基地的建设正在发展壮大,标准化、专业化、块状化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明显

6 增强。

(四)抓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2010年,我市结合我市近年来对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和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加大了制定和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的力度,市级财政继续筹集和安排了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资金约300万元,同时各区县也安排了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了龙头企业的29个项目,今年市级财政还专门安排了5000万元用于扶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其中1000万元用于扶持我市各区县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共扶持了24个项目。还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聚合作用,引导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企业技改、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109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共投入资金97422多万元,信贷资金57330万元、争取各级财政投入4073万元,其中龙头企业投入基地建设的资金达19935万元,均比2009年都有较大的增加。同时,还积极探索和建立龙头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市区县财政共投入8000多万元、龙头企业入股2000余万元,组建了宜宾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2010年公司为全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办理担保业务53笔,担保贷款额达10696万元,有效地破解了长期困扰农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五)抓平台搭建,推动龙头企业努力拓展市场。我市充分利用全国、全省和区域性的经贸洽谈会,农特产品展示会,早茶节等载体,市委、市政府积极为龙头企业搭建平台,对部分企业参展费用给予补贴,2010年共组织我市80余家(次)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参加在上海市举办的第三届四川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上海世博会、宜宾早茶节、第三届中国农业投融资项目洽谈

7 会等活动,进一步宣传了龙头企业,开拓了产品销售市场,扩大了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全面展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成果和我市龙头企业、农产品品牌形象。积极协调叙府茶业公司参加7月、8月世博园中国馆四川展馆的茶艺表演,代表宜宾,代表四川,展示四川茶产业和宜宾早茶的独特魅力。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打造宜宾早茶,推进宜宾茶产业提质发展,继续在北京、宜宾等地成功举办了“2010中国宜宾早茶节”和“宜宾早茶高峰论坛”,充分展示了我市茶产业发展的成效,同时,积极整合资源,组建了“红茶”集团、“早茶”集团,提升了宜宾茶产业和品牌的形象和知名度。第三届四川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组织工作得到了省委农工委的肯定和表彰。

(六)抓项目储备,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我市积极做好龙头企业发展项目和招商项目的筛选、包装、推荐、发布工作,积极配合规划和编制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我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省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农村劳务开发及农民工培训、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等五方面重点发展项目进行了编制,共推出农业产业化招商项目22个。

2010年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明显加快,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但从总体来看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主体仍然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实力不强;企业发展融资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这些困难和问题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影响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都应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8

三、2011年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目标和工作要点

(一)主要目标: 2011年,全市力争培育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17家,增加20家,其中亿元龙头企业达到44家,增加6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增长15%以上;茶叶、林竹、特色畜牧、蔬菜豆类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成片推进,特色水产、蚕桑、烤烟、非粮生物燃料等产业基地快速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面不断提高、带动更加紧密、机制更加完善,带动农户面和收入稳步增长。

(三)工作要点:

(1)、加快产业基地成片推进,提高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要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基础支撑来抓,形成优质稳定的原料基地。全市要围绕省、市、县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片和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选择重点成线成片打造,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国土等部门和相关区县的投入,集中成片打造,充分展现集中成片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建设农产品原料基地,带动周边区域原料基地发展。要围绕白酒产业的发展,建设“白酒原料基地”,大力扶持和发展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提高粮食商品转化率。要突出茶叶、林竹、特色畜牧、蔬菜豆类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成片推进,加快推进特色水产、蚕桑、烤烟、非粮生物燃料等产业基地快速发展。

(2)、坚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切实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要继续抓好龙头培育和发展,一方面促进其增强带动能力,一方面促进其完善带动机制、增强带动实效。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要抓好四项重点工作:一要围绕重点产业培育龙头。二要打造产业“排头

9 兵”。三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四要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各区县每年要新发展1-3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丘陵区县力争每年从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培育1家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山区县每两年从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培育1家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龙头是多种类型的,除加工龙头企业以外,还有业主、专合组织、营销大户、专业市场等,特别是从本地农民发展起来的业主(大户),对当地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很强。对这些龙头也要着力发展,规范引导,加强扶持,推动其做强做大,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

(3)、大力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突出专合组织在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中的组织作用、联结作用和服务作用,积极促进专合组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加快发展,打牢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基础。一要强化专合组织的联结作用。二要强化专合组织的组织作用。三要强化专合组织的服务作用。一方面,要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另一方面,要为农民服务。发展农民专合组织要坚持“四民”(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四自”(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防止出现“空壳合作社”、“挂牌合作社”、“翻牌合作社”等问题,真正把合作社建成以农民为主体、组织农民与龙头企业相联结、与市场相对接的组织。

(4)、着力发展“百万元产值村”,推进“千村春风工程”。要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以打造“主导产业产值超百万元村”为抓手,将发展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培育“主导产业百万元产值村”、“春风工程示范村”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着

10 力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围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龙头企业的需求,依据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优势,建设农产品原料基地,要着力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突出特色,大力发展适销对路和满足龙头企业需求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产品,特别是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农产品,逐步形成区域型特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要进一步推进“村企互动”、“村企对接”,龙头企业尤其是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要与百万元村主动结对,在百万元村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与农户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合同,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经营。

(5)、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产业化是手段,建小康是目的。“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是新阶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切实解决好的方向性问题,也是我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清醒把握的一个带根本性的工作导向。要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专合组织的组织作用,把农民组织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做到凡是形成一定规模主导产业的,都要有各种形式的龙头带动;凡是发展的产业,都要有农民为主体的专合组织;凡是统一规划的产业基地,主要探索“大园区、小业主”模式。要将“两个带动”切实贯彻到政策制定和工作推动中,把农业产业化发展目的和效果真正落实到农民增收上,确保农民随着产业发展效益不断增加,充分受益、持续受益、长期受益。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等利益主体创新联结方式,在巩固完善合同订单方式,提高合同订单履约率

11 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订单保护”、“二次返利”和“风险保障”等利益联结模式。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专合组织+基地+农户”、“市场(含超市)+专合组织+农户”、“股份合作”等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民参与和受益,让农户分享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利益,逐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带农增收的作用。

(6)、着力拓展农产品市场,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要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理念,坚持工业化的办法和市场竞争的机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要抓市场,把市场作为生产经营的起点和归宿,大力开拓中心市场和重点区域市场。二要抓品牌,着力打造一批地域品牌,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加强质量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要进一步开拓农产品市场。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引导、鼓励和支持各种农产品协会、农产品流通企业在国内各大区域中心城市开设宜宾农产品展示直销店,建立宜宾特色农产品长期性的展示展销窗口。积极组织和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西部农业博览会、宜宾早茶节、酒圣节等省、市内外的展销和推介活动,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宜宾早茶”、“宜宾特产”营销专区,努力拓展宜宾特色农产品营销手段,不断开拓农产品市场。积极培育商品流通网络,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现代流通方式。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地理标识、绿色产品创建,引导龙头企业打造品牌、做大品牌,打造一批宜宾农产品知名品牌。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强化对农业标准实施的动态管理、

12 全程监督。

(7)、切实增加投入,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每年按照市级财政增收幅度,切实增加和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基地建设扶持的力度,加快发展速度,增强带动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切实发挥好宜宾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作用,提高运行效率,逐步改善和积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融资难的问题。要切实用好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茶产业等财政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粘连作用,调动企业、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产业化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金融机构要提高授信额度,给予利率优惠,财政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8)、着力转变服务方式,推进工作制度创新。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准确把握新形势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特征、新要求,将农业产业化工作,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力度推进。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完善推进机制,加强协调指导,共同研究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认真抓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与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相结合,着力建设集群优势突出、主导产品产业链完整、具有区域品牌优势、服务功能完善、带动效果显著的产业集中发展区。进一步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强督查,保证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深化农业产业化培训。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目标责任、日常监管、信息反馈、工作督导、考评和奖惩激励等

13 制度。2011年把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和做大做强、带动能力和效果等作为对各区县的重点考核内容。对龙头企业的年度发展情况作为龙头企业申报项目、评优争先的重要依据。

2011年1月5日

第13篇: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

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全面完成2011年度项目建设任务。2011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共完成投资10817万元,共治理土地面积7.46万亩。其中改造中低产田3.6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85万亩;扶持龙头企业17个、合作社8个。通过治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新增灌溉面积5.6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7万亩,改善除涝面积5.74万亩,增加农田防护林3.25万亩,新增粮食9728吨,项目区农民年均新增收入313元。

(2)顺利通过省局、国家办年度验收。为迎接省级、国家级验收,市县两级财政部门成立了迎验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强化措施。3月下旬,市农发办组织人员深入各项目县区和项目单位,对2011年度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中期检查。5月下旬,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2011年项目进行了全面验收,对市级验收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逐项整改落实。加班加点,倒排工期,确保顺利通过上级验收。8月中下旬,我市2011年度项目顺利通过省级全面验收,10月底国家办检查组对我市**县、**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及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检查组对我市两县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积极组织2012年度项目顺利实施。2012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资金13350.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1774.8万元。实施9个土地治理项目,共治理面积8.29万亩,其中改造中低产田3.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59万亩。扶持龙头企业20个、合作社24个。根据省农发局要求,及时完成了2012年度项目计划的批复、下达工作及扩初设计和实施方案的审查、批复工作,并精心组织实施了2012年度计划项目。目前,各县区2012年度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良好,进度较快。

(四)做好2013年项目立项的前期工作。

根据省局文件要求,7月份组织各县区对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了摸底筛选入库,并组织专家对15个拟立项财政补助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评审和上报等工作。10月份,组织专家对各县区2013年项目立项的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进行了评估、实地考察等工作,并对项目文本提出专家意见,完成项目计划编报等工作。

(五)继续加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建设**区十八里镇、**县永兴镇、**县陈大镇、**县乐土镇4个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是落实国家的支农政策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行动,也是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积极探索。对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市、县(区)均成立了高规格的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具体办事机构,并抽调专人办公。市农发办多次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协调规划设计、实施和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督促项目进度。

(六)做好亚行贷款项目前期工作。

2012年9月份,**省农发局召开了亚行项目前期实施计划编制布置、汇编会,完成了亚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项目前期实施计划的编制工作,为亚行项目的顺利推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亚洲开发银行已批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将于2013年开始实施,建设任务分5年完成,我市共争取亚行项目总资金7944.06万元,其中亚行贷款资金4999.8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377万元,农民自筹资金567.24万元。

(七)积极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工作。10月19日,全市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后,财政局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迅速行动。一是成立了财政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财政局美好乡村建设办公室设在农发办,召开了资金整合指导组全体成员会议及局机关相关科室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决策部署上来。二是积极探索新机制,制定了《**市关于支持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的实施意见》及《**市财政支持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资金整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资金整合主要范围、整合方式方法、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要求,为推进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落实2013年市本级及县(区)财政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25270万元(其中市本级5270万元,县区各5000万元)。争取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项目资金13054.7万元,进行中低产田治理改造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三是搞好调研和摸底,主动对各县区2012年各级财政及部门涉农资金实际投入情况进行摸底统计,认真测算2013年可整合项目资金数,同时对**区十河镇大周新村、**县马店孜、**水寨新村建设进行调研,对新村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和问题,结合新时期美好乡村建设新要求,理清了思路,为下一步推进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监管,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从项目立项方面,要求必须是列入三年规划的土地治理项目和进入市级项目库的产业化经营项目才能参与择优竞争立项,杜绝一切人情项目。在招标采购方面,严格按照《采购法》和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招标采购的政策规定执行。在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由市农发办负责组织监理招标,严格对监理单位实行监督,要求监理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维护业主的利益,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市农发办成立了工程、农业、资金督导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导;同时,市农发办在项目区设立免费投诉电话,畅通监督渠道。进一步建立完善《**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管理办法》、《**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及《**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办法》等制度,强化项目前期科学立项、中期监督检查、后期竣工验收和监测评价,全面推行专家评审制、项目公示制和县级报账制,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

(二)整合资金,推进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作为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改革试验区。是探索土地统分结合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多功能性、科技兴农的新途径;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的新办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财政支农投入与管理的新机制。努力构筑组织、规划、投入、政策和服务等五大体系的保障措施,结合总体规划,继续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以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为平台,示范和引领整合重点小农水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及其他财政涉农资金,吸纳企业等其他社会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做好初步设计,工程招标及施工等工作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个别县区前期工作不够扎实,对项目区拟建内容、资金概算等规划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建设内容在实施中出现调整。二是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我市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还有大量的中低产田急需改造,特别是距离高标准农田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总体不足,农业综合开发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三是工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项目的工程质量还不尽人意,距省、市的高标准、严要求仍有一定距离。四是农业综合开发的特色有待进一步凸现。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虽然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直至目前,具有**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如何发挥我们的部门优势,做大做强**的特色农业,我们农发部门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还需要不断的努力。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今后将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克服不足,努力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四、下步工作思路

(一)主动作为,进一步争取项目和投资规模。一是加强与市领导和省局的沟通,争取领导和上级的更大支持;二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做好立项前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力争我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再上新台阶。

(二)狠抓落实,积极组织实施本年度项目实施。认真做好在建示范区项目的规划和推进实施工作,力争全市示范区项目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全覆盖,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实效。加强与省局沟通,顺利完成”亚洲贷款中低产田改造(PIP)项目”第一年度计划任务。

(三)严格把关,加强市县级项目库的建设管理。(m.depeat.com)本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规模建设、注重效益的原则,按照国家申报指南和省农局项目申报要求,对各县区现有的效益好、有市场,符合政策扶持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和开发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效益明显的土地治理项目纳入三年规划和市级项目库,并按期向省农发局申报推荐,争取国家及省级立项。

(四)健全机制,促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招投标、监理、公示、决算、审计、工程管护等制度,强化项目前期科学立项、中期监督检查、后期竣工验收和监测评价,全面推行专家评审制,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行月度检查和季度通报制度。三是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以农发资金为平台,整合其他涉农资金多渠道投入农业综合开发。

(五)加强学习,进一步促进农发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工作,学习先进,提高做好工作的本领。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不断提高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和农发工作进一步精细化、规范化打下基础。

(六)团结协作,做好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工作。

一是以农业综合开发、美好乡村建设为平台,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综合运用贴息、补助、奖励、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采用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等方式,吸引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投入美好乡村建设。二是加强与各成员单位及县区相关单位沟通,做到”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及时掌握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研究推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共同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第14篇:农业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总结(优秀)

农业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总结

2013年,农业经济发展办公室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思路,在全体办公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牢牢抓住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方向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农业产业支撑,加大农业招商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使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3年度农业经济发展办公室各项工作已圆满完成,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镇农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加速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预测今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2400元,达到14665元。

二、部门工作

(一)积极做好禁烧和秸杆综合利用工作。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是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由我办牵头的一项中心工作,镇成立了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和禁烧巡逻小组,村级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农业办公室还抽调人员不分昼夜进行巡查,严惩“第一把火”。 (二)积极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组织,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10个,且正常运转,并引导和培育使其不断地发展壮大,利用专业合作社组织合作社社员开展农村经济活动,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三)园区建设方面。首先是已建的园区通过积极协调处理存在的矛盾问题,促进园区的提档升级和健康发展,完成了葡萄园的重组;二是发展壮大艺隆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组建了双流常青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新建工厂化育苗5000平方米,为XX县及全国各地提供优质草莓苗。 (四)农业技术与推广工作。

1、继续实施示范,“优质粮油丰产示范工程”和“粮经双创双建示范工程”;

2、建立了优质水稻机栽机收全程机械化生产基地200亩;

3、全年进行了2次农资市场安全检查,2次农作物种子抽检,使农资销售合法有序,农业生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4、全年来,共为业主解决急、难问题8起,现场技术服务20余次,受到了前来我镇发展的规模业主的好评。

(五)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全年共培训1612人次。

(六)畜牧养殖工作。

1、畜牧防疫外包,规范了我镇畜牧防疫程序,提高了畜牧防疫水平,已完成生猪防疫14759只次;

2、完成狂犬病的防制工作,共防制犬只6171只,防制率达100%,拴养率达100%。(七)水利工作。

1、小流域治理3条沟渠,共15千米;

2、淘修支斗渠15千米,农毛渠140千米;

3、完成全镇安全用水及防汛工作;

4、加强河道小流域治理,建立健全小流域河道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全年小流域检验验收合格。

(八)农机工作。

1、完成了全镇28台拖拉机的年检、审工作和各级维修网点的年审工作,并为28辆农用车购买车辆保险;

2、做好农机安全工作,对驾乘人员进行了安全培训,并与每位机手签定了农机安全责任书;

3、农户购置农业机具时,为其办理农机补贴,累计节约资金10万余元。(九)统计工作。

1、完成全年农业、农经、农统各类统计数据的报送;

2、完成每月农村住户3个点30户的调查工作和农村劳动力的调查工作。(十)完成了上级下达给我镇与XX市丽春镇合江村的帮扶对口工作以及移民的保障工作。

三、2014年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农民增收措施的落实,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3年的基础上稳步增长。

2、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打造高端农业。发展现代农庄、家庭农场,发挥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3、配合县级部门搞好“成新蒲”沿线农业产业化工作,把“成新蒲”彭镇段打造成现代化农业的新亮点。

4、继续搞好全镇河道小流域治理,计划整治河道4条,加强河道监管,继续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提高我镇灌溉、防洪泄洪能力,确保我镇用水安全。

5、继续做好禁烧和秸杆综合利用。

6、全面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中心工作。

第15篇: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

2012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农发局及市财政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立足全市农业资源条件,以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实现农业综合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带领全市农发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全面完成2011年度项目建设任务。2011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共完成投资10817万元,共治理土地面积7.46万亩。其中改造中低产田3.6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85万亩;扶持龙头企业17个、合作社8个。通过治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新增灌溉面积5.6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7万亩,改善除涝面积5.74万亩,增加农田防护林3.25万亩,新增粮食9728吨,项目区农民年均新增收入313元。

(2)顺利通过省局、国家办年度验收。为迎接省级、国家级验收,市县两级财政部门成立了迎验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强化措施。3月下旬,市农发办组织人员深入各项目县区和项目单位,对2011年度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中期检查。5月下旬,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2011年项目进行了全面验收,对市级验收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逐项整改落实。加班加点,倒排工期,确保顺利通过上级验收。8月中下旬,我市2011年度项目顺利通过省级全面验收,10月底国家办检查组对我市**县、**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及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检查组对我市两县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积极组织2012年度项目顺利实施。2012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资金13350.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1774.8万元。实施9个土地治理项目,共治理面积8.29万亩,其中改造中低产田3.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59万亩。扶持龙头企业20个、合作社24个。根据省农发局要求,及时完成了2012年度项目计划的批复、下达工作及扩初设计和实施方案的审查、批复工作,并精心组织实施了2012年度计划项目。目前,各县区2012年度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良好,进度较快。

(四)做好2013年项目立项的前期工作。

根据省局文件要求,7月份组织各县区对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了摸底筛选入库,并组织专家对15个拟立项财政补助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评审和上报等工作。10月份,组织专家对各县区2013年项目立项的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进行了评估、实地考察等工作,并对项目文本提出专家意见,完成项目计划编报等工作。

(五)继续加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建设**区十八里镇、**县永兴镇、**县陈大镇、**县乐土镇4个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是落实国家的支农政策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行动,也是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积极探索。对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市、县(区)均成立了高规格的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具体办事机构,并抽调专人办公。市农发办多次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协调规划设计、实施和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督促项目进度。

(六)做好亚行贷款项目前期工作。

2012年9月份,**省农发局召开了亚行项目前期实施计划编制布置、汇编会,完成了亚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项目前期实施计划的编制工作,为亚行项目的顺利推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亚洲开发银行已批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将于2013年开始实施,建设任务分5年完成,我市共争取亚行项目总资金7944.06万元,其中亚行贷款资金4999.8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377万元,农民自筹资金567.24万元。

(七)积极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工作。10月19日,全市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后,财政局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迅速行动。一是成立了财政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财政局美好乡村建设办公室设在农发办,召开了资金整合指导组全体成员会议及局机关相关科室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决策部署上来。二是积极探索新机制,制定了《**市关于支持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的实施意见》及《**市财政支持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资金整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资金整合主要范围、整合方式方法、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要求,为推进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落实2013年市本级及县(区)财政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25270万元(其中市本级5270万元,县区各5000万元)。争取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项目资金13054.7万元,进行中低产田治理改造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三是搞好调研和摸底,主动对各县区2012年各级财政及部门涉农资金实际投入情况进行摸底统计,认真测算2013年可整合项目资金数,同时对**区十河镇大周新村、**县马店孜、**水寨新村建设进行调研,对新村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和问题,结合新时期美好乡村建设新要求,理清了思路,为下一步推进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监管,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从项目立项方面,要求必须是列入三年规划的土地治理项目和进入市级项目库的产业化经营项目才能参与择优竞争立项,杜绝一切人情项目。在招标采购方面,严格按照《采购法》和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招标采购的政策规定执行。在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由市农发办负责组织监理招标,严格对监理单位实行监督,要求监理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维护业主的利益,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市农发办成立了工程、农业、资金督导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导;同时,市农发办在项目区设立免费投诉电话,畅通监督渠道。进一步建立完善《**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管理办法》、《**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及《**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办法》等制度,强化项目前期科学立项、中期监督检查、后期竣工验收和监测评价,全面推行专家评审制、项目公示制和县级报账制,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

(二)整合资金,推进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作为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改革试验区。是探索土地统分结合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多功能性、科技兴农的新途径;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的新办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财政支农投入与管理的新机制。努力构筑组织、规划、投入、政策和服务等五大体系的保障措施,结合总体规划,继续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以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为平台,示范和引领整合重点小农水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及其他财政涉农资金,吸纳企业等其他社会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做好初步设计,工程招标及施工等工作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个别县区前期工作不够扎实,对项目区拟建内容、资金概算等规划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建设内容在实施中出现调整。二是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我市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还有大量的中低产田急需改造,特别是距离高标准农田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总体不足,农业综合开发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三是工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项目的工程质量还不尽人意,距省、市的高标准、严要求仍有一定距离。四是农业综合开发的特色有待进一步凸现。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虽然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直至目前,具有**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如何发挥我们的部门优势,做大做强**的特色农业,我们农发部门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还需要不断的努力。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今后将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克服不足,努力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四、下步工作思路:

(一)主动作为,进一步争取项目和投资规模。一是加强与市领导和省局的沟通,争取领导和上级的更大支持;二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做好立项前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力争我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再上新台阶。

(二)狠抓落实,积极组织实施本年度项目实施。认真做好在建示范区项目的规划和推进实施工作,力争全市示范区项目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全覆盖,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实效。加强与省局沟通,顺利完成\"亚洲贷款中低产田改造(pIp)项目\"第一年度计划任务。

(三)严格把关,加强市县级项目库的建设管理。本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规模建设、注重效益的原则,按照国家申报指南和省农局项目申报要求,对各县区现有的效益好、有市场,符合政策扶持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和开发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效益明显的土地治理项目纳入三年规划和市级项目库,并按期向省农发局申报推荐,争取国家及省级立项。

(四)健全机制,促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招投标、监理、公示、决算、审计、工程管护等制度,强化项目前期科学立项、中期监督检查、后期竣工验收和监测评价,全面推行专家评审制,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行月度检查和季度通报制度。三是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以农发资金为平台,整合其他涉农资金多渠道投入农业综合开发。

(五)加强学习,进一步促进农发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工作,学习先进,提高做好工作的本领。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不断提高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和农发工作进一步精细化、规范化打下基础。

(六)团结协作,做好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工作。

一是以农业综合开发、美好乡村建设为平台,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综合运用贴息、补助、奖励、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采用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等方式,吸引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投入美好乡村建设。二是加强与各成员单位及县区相关单位沟通,做到\"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及时掌握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研究推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共同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第16篇:农业工作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总结

农业工作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以打造“**蔬菜”品牌为重点,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突出龙头企业、基地扩张、品牌效应、市场体系“四大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四项进程”,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深入调研,积极为领导当好参谋

农业工作办公室是县政府农业综合服务

部门。我们发扬摸实情、想实招、办实事的“三实”作风,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带有方向性、战略性、针对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深入调研,掌握实际

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制定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意见》、《关于打造**蔬菜品牌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蔬菜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并积极做好各项文字材料和信息的报送工作。

二、突出重点,全力打造“**蔬菜”品牌

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努力扩大蔬菜面积。在结构调整中,围绕农民增收,坚持突出特色,依靠科技,分类指导,大棚黄瓜、小弓棚韭菜等主导品种已初具规模,通过全方位推进战略性调整,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素质,涌现出了一大批高产高效典型。高标准搞好蔬菜基地的建设规划。以东崔市场为依托,规划了小拱棚韭菜生产区,已落实新增面积2000多亩;规划了4个冬暖式蔬菜大棚集中生产区,年内新增300个,现已经全部落实并开始墙体建设。今年全县蔬菜面积新增万亩,预计蔬菜总产量可达8亿公斤。积极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蔬

菜产量和品质。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加强科技合作,在韭菜育苗、移栽和冬暖式蔬菜大棚的规划、建设以及关键生产环节,聘请了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刘世奇、寿光市三元朱村王乐义等有关专家授课和现场技术指导,解决菜农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难题。同时重点推广韭菜育苗移栽、秋季延迟栽培、无公害栽培和大棚—小拱棚双膜覆盖等新技术,解决好韭菜的周年生产供应难题。为培植工作制高点,正在规划建设有机韭菜示范园,制订了《**县有机韭菜技术操作规程》,已开始着手建设。5月13日,全市蔬菜生产现场会议在我县成功召开,我县作为唯一的先进单位做了典型发言。

三、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加快一体化经营发展步伐

我们以农产品的贮存、保鲜、运销和精深加工为重点,积极培植龙头企业。到目前,我市共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1家,其中省级2家(**县瑞丰食品

有限公司、山东志强集团有限公司),市级10家,县级18家。2007年销售收入亿元,资产总额亿元,出口创汇额4574万美元,建有各类基地90万亩,其中蔬菜基地10万亩,粮食基地50万亩,棉花基地30万亩,带动农户10万户。全年新增龙头企业建设资金投入亿元,其中新建投入亿元,扩建投入亿元。全县龙头企业新增销售收入亿元,新增利税亿元。瑞丰集团,通过积极争取上级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积极搞好蔬菜加工项目的立项和建设,已经作出规划,计划投资1000万元,新上辣椒加工项目,建设3000吨恒温库一座、蔬菜深加工车间,搞好蔬菜贮藏保鲜和深加工。同时通过合同、订单、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形式,发展辣椒、大蒜等基地5000多亩。东崔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达到12亿公斤,上市品种达30多个。

四、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我们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全县在生

产、加工、运销等各环节,因势利导,大力扶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全县新建合作经济组织118个,农村供水合作组织32个。东崔蔬菜产销合作社,社员由成立初期的48个股发展到297个股,股金总额达到150万元,经过几年来的积累,资产已达到800多万元,合作社内部实行民主管理、按股分红,建立了一整套管理运营机制,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五、凝神聚力,做好下半年的工作

一是规划建设有机韭菜示范园。在东崔村西首建设有机韭菜示范园,占地30亩,实行全封闭式种植和管理。目前已经完成韭菜育苗,在已经开始育苗的基础上,9月上旬进行韭菜移栽。7月份完成种植基地围墙、办公室及包装车间建设,8月份整理土地、架设防虫网等。二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地层次。搞好沿路村庄的村庄改貌和环境整治,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桥涵、水闸维修,对大棚区和东崔蔬菜市场线路进行改

造。制定蔬菜发展规划,通过集中调整、个别调换、承包租赁等多种措施对土地进行调整。对蔬菜规划区内的插花地进行丈量统计,按照以农户改种蔬菜为主、以土地置换为辅的原则进行分类施治,保证蔬菜规划区内全部种植蔬菜。三是抓好市场建设。采取灵活机动的运营模式、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蔬菜加工和储运企业或组织。控制市场内的建筑物的建设标准,排水设施由原来的明排水改为地下排水,并对市场四周进行高标准绿化。搞好市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合作社分配制度,从市场盈利中提取发展基12全文查看

第17篇: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财政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我办以“理顺关系、多跑项目、多争资金、干好项目、争创一流”为目标,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高标准完成了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任务,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一年。全年落实项目*个,争取上级财政无偿资金*万元。其中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争取的资金占潍坊市总资金的*%。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严格项目管理,高标准完成了2010年度项目,完成总投资1504万元。顺利通过**市验收,其中产业化经营项目验收第*名,土地治理项目验收第*名。

(二)高标准实施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11年共有5个开发项目,现已在组织实施。具体是: ①***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投资832万元。 ②***果菜专业合作社100亩“燎原”绿色蔬菜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100万元。

③****200亩食用菌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扩建项目,投资126万元。

④*****30万吨蔬菜绿色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中央财政贴息135万元。

⑤******5000万株有机蔬菜种苗繁育项目,中央财政贴 1

息70万元。

(三)积极向上对接,新争取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个落户我市。

积极向上争取大项目、大资金,是我办工作的重点之一,截止目前,新争取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个,争取上级财政资金***万元左右。其中高标准农田项目,全潍坊市只安排*个,我市争取了*个,争取的资金比一般农田项目高出400万元;科技项目,全省只安排*个县,我市是***唯一承担科技项目的县市;产业化经营项目***只扶持2个龙头企业,我市争取一个。目前为止,我们争取的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比***大部分县市区高出400—500万元。

(四)圆满完成了***审计局对我市2008年至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审计工作。

积极搞好配合和做好协调工作,圆满完成了审计任务。审计表明,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项目单位的扎实工作和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上级批复的农业综合开发计划任务。土地通过集中开发,连片治理,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产业化经营通过集中投入,培植龙头企业,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综合项目效益显著。对我市在项目建设管理方面的取得的成绩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五)认真迎接了全省农业开发项目大检查。

2

根据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大检查通知要求,我们认真吸取平阴的经验教训,依据“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不走样、开发效益不缩水、群众满意度不降低”原则,对项目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检查,绝不放过一个问题,不留任何后遗症,把好事办好。6月24日,我市和***代表***接受了省农业开发检查组的检查,省检查组对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管理情况给予了好评,***办领导非常满意。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和施工。

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和经济性、效益性相统一的设计理念,突出不同的产业特色,高起点进行项目规划和设计。严格按照上级批复的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进行施工。

2、严格落实农业综合开发制度。

认真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公示制、县级报账制和工程监理制等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

3、督查指导落实到位。

落实领导包靠责任制,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施工。具体做法是“六定”,即“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质量、定时间、定责任”,全力以赴,一抓到底。办公室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实施环环紧扣、层层推进、扎实有效。

二、2012年工作思路

围绕全市农业中心工作,瞄准“争项目,争一流”的工作目标,努力确保开发工作再上新水平,确保2011年度项 3

目验收再创新佳绩,具体工作中,重点做好:

一是高标准完成2011年度项目工作,加快进度,争取4月底全面完成任务。

要严格按计划和实施方案施工,严格落实各项开发制度,同时加快进度,力争2012年4月底全面完成任务。

二是做好2012年度项目的施工准备工作。三是积极争取2013年度项目工作。

要充分发挥与国家和省市业务部门关系密切、沟通紧密的优势,积极争取大项目、大资金,使我市的农业开发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确保我市争取的项目和资金在潍坊市乃至全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多做贡献。

四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开发办全体人员继续实行“六定”包靠项目责任制,确保项目和资金安全。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一日

第18篇:市农业扶贫办公室工作总结

2009年是深入实施对第三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扶持的关键一年,我办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解决全市贫困人口脱贫这个目标,坚持项目到村,扶贫到户,坚持整村推进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积极贯彻省、市“三下乡”活动领导小组的指示精神,落实各项扶贫政策,规范项目管理,创

新工作机制,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努力使全市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积极跑办,争取试点,最大程度争取财政扶贫资金

2009年,我市260个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全部启动。到目前,我市共争取财政扶贫资金总计5555.5万元,比2008年4887万元增加362万元,增长7.4%,其中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377万元,科技培训资金59.18万元。全省10个以奖代补县,我市阜城、饶阳两县被省评为扶贫开发以奖代补先进县,各获奖励资金150万元。

二、大力实施科技扶贫工程,提高贫困群众素质。

1、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素质。一是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并深入到贫困村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信息,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二是我们把棚室种植、防治棚室蔬菜病虫害、畜禽饲养管理等知识印制成“明白纸”,发放到贫困村、贫困户手中,广泛深入开展送科技成果、科技信息下乡活动,深受农民群众欢迎。三是多次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市共组织交叉学习及外地参观学习431次,组织政策和技术讲座132期,参训人员达15300人次,受益群众达3.5万人;印发技术服务材料5.2万份。

2、开展村级互助资金培训。为了有效缓解贫困农户发展所需资金短缺问题,2006年起我市开展“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简称“互助资金”)的试点工作,目前,互助金试点扩大到86个贫困村,得到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贫困农户的欢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村生产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为了使更多的贫困群众了解互助金,我办及各县扶贫办开展互助金培训学习,共举办讲座及培训11次,培训5820余人次。

3、实施“雨露计划”,大力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我办依托全市30个培训基地,把“规范管理,提高培训转移的质量”作为考核各基地培训资格的重要指标,建立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加强跟踪服务,提高培训质量。2009年,我市争取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377万元,涉及完成培训转移4934人,参训学员95%以上通过初级技能等级鉴定,并全部安排了就业岗位,转移就业率达到100%。

三、创新扶贫模式,扎扎实实推进产业化扶贫“细胞工程”。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组织、龙头带动、市场运作”的要求,从本地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周转项目的有效机制,大力推广“龙头+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扶贫新模式,坚持连片开发,逐步建设一批有龙头企业带动、有规模、有特色的扶贫集群项目片区,带动贫困户兴业脱贫。我市扶贫县组建各类扶贫合作社57个,4万多个贫困户成为合作社社员。重点扶持以奶牛、斯格猪、肉鸭为主的“周转畜”和以棚菜为主的“周转棚”。一是奶牛产业。采取武强托牛所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周转奶牛养殖。对奶牛养殖我们实行了“四统一分”的管理模式,即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产品销售和分户饲养,实现奶牛养殖的规范化运转、标准化生产,既能保证奶源质量,又能保证养殖户有稳定收益。2009年第一批财政扶贫资金安排148万元发展奶牛470头,涉及740个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二是斯格猪产业。利用国家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河北省裕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京安分公司的带动作用,在8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参照县)实施斯格猪“周转”扶贫工程。在饲养模式上,借鉴武邑县朱洼村养殖模式,引导贫困户建养殖小区,适当集中养殖能繁种母猪、分户育肥仔猪,并为养殖户提供“五统一”服务(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应种猪、统一防疫治病、统一免费配种、统一保护价回收),确保斯格猪“周转”扶贫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与沼气池建设相结合,以养促建,以建保养,改善贫困户养殖生态环境。2009年第一批财政扶贫资金安排435.59万元发展周转猪项目,其中斯格种母猪3119头(2008年完成574头),涉及贫困户1596户,户均收入增加3000元。我办已组织有关部门完成了2009年价格听证会,组织贫困户搞好圈舍建设,斯格猪已发到贫困户手中。三是肉鸭养殖产业。以武强正大公司为依托,按照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五位一体”的模式,建成集饲料加工、种鸭孵化、肉鸭饲养、屠宰分割、羽绒加工为一体的肉鸭一条龙产业经营体系,带动贫困户发展肉鸭养殖。通过养鸭合作

社为贫困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并负责鸭苗的发放和成品鸭的保护价回收,降低市场风险,保护贫困户利益。2009年第一批财政扶贫资金安排351.285万元,新建鸭棚21.65万平方米,引进鸭苗457.2万只。,涉及贫困户1132户,户均增收3500元。四是蔬菜产业。大力发展以设施蔬菜为重点的“周转棚”。尊重农民意愿,利用当地优势,按照“

市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培育典型,建设产地市场,发展合作组织,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在种植形式上,日光温室、春秋大棚、小拱棚、露地菜多样并举。2009年第一批财政扶贫资金安排482.71万元发展温室棚175个占地415亩,凉棚1486个占地3764.8亩,小拱棚390亩,露地菜3240亩,涉及贫困户3137户,户均增收6000元。

四、广泛动员,发挥社会力量的帮扶作用。

从2008年开始,我市安排128个单位包括93个市直单位、26个大中型企业,9所大中专院校帮扶我市128个贫困村,确保了帮扶单位覆盖率达到100%。我办对128个帮扶部门定期调度,组织帮扶单位开展社会帮扶工作,2009年,省市帮扶单位共投入社会帮扶资金859万元,组织外出参观2300人次,邀请专家到贫困村技术指导75次。大大推动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有效的推进了贫困村的新农村建设,使广大贫困群众受益。同时围绕“新农民工程”把先进实用技术最大限度地交到农民手中,为农民群众提供科技、政策、市场、项目等多方面的信息,有效增强了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提高农民素质搞培训。

五、2010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1、围绕“新农民工程”围绕我市四大扶贫主导产业实施,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培训为重点,采取半培训班,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外出参观等多种有效形式的技术服务,提高贫困村农民素质。

2、以“雨露计划”为依托,搞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机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充分利用全市30个培训基地,搞订单培训,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3、深入实施以奶牛、斯格猪、肉鸭为主的“周转畜”和以棚菜为主的“周转棚”的扶贫开发细胞工程,创新扶贫机制,扶持发展扶贫扶贫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提高贫困户组织化程度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快贫困户脱贫出列,为贫困群众引资金、上项目、扶企业、促加工、降风险、提效益,通过扶贫开发,形成县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品,户有增收项目的发展格局。

第19篇:农业办公室事迹材料

2014年农业办公室事迹材料

2014年调整后的农业办公室,紧紧围绕农场党委提出的“三个主业,两个支撑”工作主线,本着“科学、严谨、公正、客观”的工作态度,践行“积极、稳妥、务实、有效”的工作精神,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农业生产、农业设施、农业资源、农业科技和农业信息五大板块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全年粮食总产24090.9万公斤,同比增产28.6%,创历史新高。落实旱改水面积6593.4亩;落实草原承包面积20754亩。植栽苗木16444株,打防火道65公里;完成清淤工程9000延长米;配合旱改水,累计开挖排水沟5030延长米;维修农田道路52.86公里。并较好的完成了2014年抗旱排涝防汛工作,确保了农场安全度汛。制定了《关于规范履行用材林合同的通知》、《双河农场闲置土地管理暂行规定》、《双河农场草原发包办法》。并与基层单位签订《2014年度林业资源管护目标责任书》。全年积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完成了五个生产队近7万亩的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取样及前期处理工作,科技管理工作得到全面覆盖,支撑体系已经形成。在农业信息管理方面,也日趋理顺,为农场农业发展的决策、组织、监督和评价提供了准确、及时、客观、公正的信息依据。利用农闲时节,积极开展生产队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受职工群众好评。

第20篇:农业办公室工作制度

农业办公室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单位工作效率,实现单位工作勤政、高效、务实、清廉的目标,按时完成好政府以及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结合我办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纪律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相关工作纪律,服从上级决议和命令,令行禁止。

2、廉洁自律,牢记两个务必,自觉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不以权力和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弄虚作假,欺骗领导和群众;不挥霍公款,浪费国家资财。不参与经商、办企业等营利性经营活动。

3、严格遵守机关办公纪律,坚持请销假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上班时间非工作需要不准串岗闲聊,谈笑逗闹,办公区域内不得大声喧哗。

4、认真执行工作程序,忠于职守,服从领导,坚持逐级请示汇报,不越权、不越职,不玩忽职守,贻误工作。

5、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侵犯群众利益,自觉维护政府和人民群众关系。

6、接待外来办事人员要主动热情,用语文明,注意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7、维护团结,遵守社会公德,有话当面讲,不背后议论,不搬弄是非,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谅解。

二、岗位责任制

1、主任

负责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全面工作。

2、工作人员

在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⑴自觉地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政策、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⑵服从领导,爱岗敬业,主动热情,无私奉献,遵章守纪,文明礼貌,自觉维护开发办的形象。⑶负责起草撰写职责范围内的有关文字材料。⑷认真做好所管业务文件资料的保管保密工作,及时登记,规范管理,严防丢失。⑸主动搞好团结协作,保质、保量完成岗位职责。

三、考勤制度

1、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坚持上下班作息时间,要执行请消假制度,不得迟到、早退,有事要写请假条,旷工一天扣30元;

2、短时间内出去办事,要与办公室主任打招呼,3天以内要向分管领导请假,3~7天以内要向主要领导请假,一周以上向组织部门请假。病假超过50天,事假超过30天,不得参与单位年度考核评优和奖金发。

四、会议制度

1、主任办公会

由主任召集并主持,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专人负责记录。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必要时由主任决定随时召开。会议内容:⑴汇报交流当前主要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部署行政、业务有关方面的工作,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农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⑵审定农业各项规划、计划、实施方案、项目立项、工作总结、工作重点。⑶其它需主任办公会议定的重要事宜。

六、接待制度

上级来客,确需要招待的,要向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请示,申领接待单方可接待,接待单要有事务领导签字,注明招待人数,招待原因、陪客人员和接待标准。当日签字,如有事要补签。招待标准一定要坚持节俭的原则。

七、廉政制度

1、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个人收入申报等制度,并按时按要求报告个人情况。

2、严禁公款吃喝。办公室工作人员在项目区蹲点技术指导,提倡吃工作餐。严禁用公款自己请自己,或宴请私客。严禁以会议、培训名义弄虚作假,变相吃喝;不准借机乱收费。因公接待要严格按照接待工作制度办事,不得超标准接待。

3、严禁工作人员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推销产品或到产业化经营企业吃、拿、要、报。禁止以权谋私。

4、严禁以集体名义谋取私利,收受非法所得。

七、首问责任制度

为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改进部门的工作作风,减少群众办事的难度和及时收集群众反映三农问题的情况,根据本办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文明用语、热情接待,耐心解释,认真办理,推行宾客式服务。

二、请求或询问的事项属于本人职责范围的,首问责任人应当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办理,并按需分配一次性告知和限期办结制度执行。

三、凡请求或询问的事项不属于本人职责范围,但属于本办职责范围内的,首问责任人应负责引导或帮助联系,有关人员不在办公室时,首问责任人应作好记录,收集好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并及时转达请求或询问的事项,完整转交所记录的资料给相关的负责人。

四、凡请求或询问的事项不属于本办职责范围内的,首问责任人也应热情接待,告知其该找的部门,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五、严禁使用不知道、不明白、不清楚、不归我管等语言敷衍搪塞予以回拒。

六、对未执行首问责任制而造成不良影响的人员,要按有关制度对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

八、档案管理制度

为规范本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便于档案保存与使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办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档案范围

本制度所指的档案是指农业、水利主管部门政策法律性文件、本办上报经批复的文件和各村、农场上报文件等资料。

(二)档案管理与要求

根据档案形式和文件内容,注重档案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目录条理、分类清楚,存放有序,归口专人管理。

(三)管理方式

1、采用目录制的统一分类标准将文件分门别类。

2、目录须能读出文件编号,作者,内容,制**期及文件份数或页数等。

3、案卷内任何文件都须有封皮、名称和编号。

4、各部室档案必备内容(另列)。

(四)档案的具体内容:

1、上级部门的法规、政策性的文件。

2、本办上报审批(批复)的资料。

3、镇、村集体属本办存档的资料。

4、本办组织机构,年度工作及人事档案。

5、办公室制定的各项制度。

7、阶段性工作汇报及工作总结。

8、大型活动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及总结。

9、例会签到表,会议记录本,考勤记录,上级来文及下级备份。

10、年度计划及工作总结。

11、在本办所签定的各类资料及合同(协议书)等。

农业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
《农业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