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上高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和工作...

发布时间:2020-03-02 14:46: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上高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9年工作总结和

2010年工作打算

2009年,在上级农业综合开发办的英明指导下,在县委、县 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项目区乡镇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县农业综合开发按照“夯实农业基础、壮大支柱产业、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完善村民管理”的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要求,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入手,把握“土地治理和扶持农业产业化”两个重点,严格“资金和项目”两项管理,认真落实市办《两项考核》工作任务,自觉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项目区已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格局,凸显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项目申报实施进展顺利

今年,我办按时按质完成了2008年土地治理和产业化项目的扫尾工作,并顺利通过省、市的检查验收。

2009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主要涉及泗溪镇、田心镇、新界埠乡共1.18万亩,共投资1159万元。产业化项目重点扶持江西金农米业集团,财政补贴为150万元,此外,扶持上高隆信渔业专业合作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100万元。

二、果业生产取得成效

今年,全县果业面积达4万多亩,其中柑桔3万亩,其它水果1万亩,品种结构调整有起色,调进大分一号和官溪蜜柚新品种苗木3万株,无偿提供给果农进行品种结构调整,面积达800多亩。

三、突出服务“三农”,项目建设凸显成效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

土地治理项目区均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形错综复杂,原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我们采取因地制宜、分类规划、个性化设计等方法指导项目建设。通过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各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项目区初步达到了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的要求,成为我县现代农业的示范引领工程。

(二)农业技术推广的科技含量得到新的提高

农业综合开发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其中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无论是在土地治理项目区还是在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方面,我们都紧紧把握了良种和良法这两个关键点。在土地治理项目区我们安排了有机稻示范推广科技项目。

(三)产业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2009年重点扶助了全省“双十”龙头企业金农米业集团。我们通过优质稻示范推广项目积极扶助优质水稻种植合作社,在探索“项目十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上,创新了思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亩增收250多元。通过项目建设,不仅有效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稳定提高了粮食增产能力。

四、狠抓“七个坚持”,全力推进项目实施

1、坚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县农发办及各项目乡镇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其责、项目村书记及驻点干部负直责”的领导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网络。同时对项目村干部实行交押金奖惩责任制,签订项目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目标到人、奖惩到人,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工作的开展。

2、坚持合理规划项目,注重“三个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 项目区的规划设计是否科学决定一个项目区建设的成败,在创新规划设计理念方面我们注重了“三个结合”:一是项目区的设计方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相结合。申报项目时,我们主动与县新村办联系,力争项目区范围内优先安排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使农业开发项目尽可能与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相衔接。项目区属于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范围的,在规划设计时,我们把土地治理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点的产业发展、村庄整治相互促进,生产条件与生活条件改善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建设的亮点。二是专家的设计理念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使项目区的建设方案决策做到科学化、民主化。在项目区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同群众座谈,掌握第一手资料。三是项目区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在坚持经济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09年重点实施胡家、淋溪0.45万亩,2010年全面完工。2011年向南延伸开发新界埠乡光明、端溪、横江等村,再造一个2万亩集中连片高标准项目区。

3、坚持扶优扶强战略,着力基地建设。在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同时,重点突出优质粮食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把扶持地方优势产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有效地推进了项目区农业产业化进程。上高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稻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优质稻示范推广项目扶持了江西金农米业集团,促进了上高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了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扶龙头、建基地、促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格局。

4、坚持项目“三看”管理,强化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质量是组织农业综合开发的“生命线”。我们对每一个开发项目,从选项、立项和报批,到实施、验收和运管,都按规定程序进行,严格把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项目点安排了2名专业技术人员蹲村包点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并对每一个施工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凡不按项目设计要求施工或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坚决责令停工或限期整改,从根本上杜绝了“豆腐渣”工程。具体做到“三看”:一是“新看旧”。项目实施前,开发办组织项目村、组干部到老项目点参观学习,同当地村、乡干部座谈,详细了解项目建设中村、组如何组织、配合工程建设,解决工程建设中碰到的问题。同时组织工程中标项目经理到中标点和老项目区参观学习。二是“互相看”。项目建设中,我们召开了项目建设现场会,组织工程项目经理和项目村、组干部巡回到各项目建设点现场参观学习,取长补短。三是“回头看”。项目竣工后,召开项目建设总结会议,对各项目点进行考核评比,总结项目建设中碰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提出下一步整改措施。为坚持此项工作的长期性,我办会议研究决定将项目建设“三看”管理,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来。

5、坚持完善招标机制,试行就近公开招投标。2009年项目经请示县委、县政府同意仍试行就近公开招标。

6、坚持创新运作机制,落实管护主体。项目区坚持以明晰产权为核心,创新防护林管理机制,具体做到了“五个推进”:一是推进“树有其主靠。全面落实“谁栽树、谁所有、谁投入、谁受益”,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防护林,在机耕路、主排渠地段实行个人承包或租赁经营。二是推进“主有其权。规定凡栽植防护林的,由个人申报,经县开发办和乡村审查,报县林业局发放林权证,并可自主采伐、自主转让、继承和担保抵押等。三是推进“权有其责”。由于明确了防护林产权,个人自行管树护树,彻底改变了过去村集体栽种防护林重栽轻管、“年年造林不成林”的现象,防护林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四是推进“责有其利。防护林所有者可自主申报采伐,实行零收费政策,杨树所有者与机耕道旁农田农户按8:2比例收入分成,彻底解决了杨树所有者与农田农户的矛盾。五是推进“利有其用。产权拍卖所得一次性上交给村、组统一管理,作为农业开发项目维护费用及农业开发再投入等,形成农业开发投资的良性循环机制。

7、坚持完善各项制度,实行规范管理。为了保证“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干部安全”。我们把完善和创新各项制度放到了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位置,坚持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为依据,逐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我们严格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建立了项目“三看”制度,同时,年初,在总结学习市办综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制定完善了《上高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管理制度》,该制度包括:行为规范、工作规划、内部管理制度,办公室人手一册《管理制度》,做到人人对照制度,严格执行制度,确保全年各项工作取得成效。

回顾2009年的工作,尽管我们围绕“两个重点”、“两项管理”、“两项考核”作了一些努力,但对照上级要求,兄弟县、市的经验和项目区群众的殷切期望,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差距。为此,在2010年我办“围绕一条主线、抓好两类项目、突出三大重点、增强四个意识、创新五大机制、落实六大举措”,全面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一、围绕一条主线。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为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主线,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贡献农业综合开发应有的力量。

二、抓好两类项目。就是要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职能作用,围绕县委县政府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切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两大类项目的实施。2010年计划争取土地治理经费含地方配套经费1400万元以上,在泗溪、新界埠、徐家渡等乡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8000亩,并继续向上跑项争资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

三、突出三大重点。一是改造农业基础设施。以实施土地治理项目为手段,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生态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在抓好优质稻基地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2010年扶持江西上高大光明食品有限公司,财政补贴100万元。在徐家渡的下兰村建立一个品种新、品质优的生态果园。三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的适应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发挥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的优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土地的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

四、增强四个意识。即增强“改革意识、全局意识、竞争意识、作为意识”。

五、创新五大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完善财政资金的引导机制。二是探索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三是试行“先建后补”的民办公助机制。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为平台,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先建设,后给予适当补助,以筹集更多资金用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2010年计划扶助徐家渡下兰村的江西绿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西上高县常家菜生态养殖场。四是创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发展产业化经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五是落实管护主体,健全权责明确的工作管护机制。

六、落实六大举措。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做好2009年度项目扫尾工作并确保顺利通过上级验收及2010年的项目申报实施工作;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地农业综合开发制度,形成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制度体系,使我县农业综合开发有章可循,促使全县农业综合继续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迈进;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四是加强队伍建设;五是加强政务工作;六是加强舆论宣传。

上高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09年11月5日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管理制度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and工作计划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半年工作总结

上高县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粮食产业化和现代化(调研)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总结

坊子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上高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和工作...
《上高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和工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