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工作总结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6 06:04:27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部分: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1、细胞中的化学元素:20多种;在动、植细胞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含量上大于万分之一的元素为大量元素(9种);主要元素(6种)占细胞总量的97%;

①、Ca:人体缺乏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植物中属于不能再利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②、Fe:血红蛋白的成分,缺乏会患贫血。植物中属于不能再利用元素,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③、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④、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⑤、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⑥、K:血钾含量低时,出现心肌自动节律异常,导致心律失常。 在植物体内参与有机物合成和运输。

⑦、N:N是构成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及各种酶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⑧、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及NADPH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

⑨、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

2、生物界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

生物界与非生物的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整个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表现在:①、都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②、都共用一套密码子(不能说:都具有细胞结构,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都要进行呼吸作用)

3、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有CHON,有些重要的蛋白质还有PS,有些特殊的蛋白质还含有Fe、I等,其中后面两种属于微量元素。

4、胆固醇、维生素D可从食物中吸收,也可在人体内合成,性激素可从消化道吸收而保持其生物活性。

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再能有氧呼吸、合成蛋白质

2、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加强(合成抗体、淋巴因子);青蛙受精卵从第四次分裂开始,细胞周期长短开始出现差异。

3、癌细胞的特点:细胞能无限分裂、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球形)、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小,细胞能移动。

4、所有的蛋白质类物质都在核糖体上合成,但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5、细胞质是活细胞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6、衰老细胞的特点:(物质变化)细胞中水分减少、色素积累;(结构变化)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加深、膜通透性改变;(代谢变化)酶活性降低、呼吸减慢。

7、一个细胞中DNA含量的加倍或减半是因为DNA的复制或细胞分裂;一个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加倍或减半是因为DNA的复制或着丝点的分裂。

8、染色单体的出现和消失分别是由于染色体的复制和着丝点的分裂。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1、植物未成熟的细胞吸水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细胞中亲水性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大豆种子、花生种子),成熟植物细胞吸水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细胞液浓度的高低。

2、光合作用过程中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ATP和NADPH中,NADPH的作用有供氢和供能。

2 高考生物全部考点小结

3、能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之后能自动复原的适当浓度溶液有:KNO

3、乙二醇、尿素、葡萄糖。

4、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必须先将反应底物和酶溶液分别加热到研究温度时再混合后保持该温度一段时间。

5、去掉植物的大部分叶片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水分的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不会影响矿质元素的吸收(主要由根的呼吸作用完成)。

6、叶绿体中少数特殊状态叶绿素分子a具有吸收转化光能的作用(不传递光能),其它色素能吸收传递光能(不转化光能)。

7、保存植物种子、果实的氧气应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浓度水平上(此时无氧呼吸刚停止,有氧呼吸风开始),而不是完全隔绝氧气。

8、脂肪肝形成的原因:脂肪摄入过量、磷脂合成受阻、脂蛋白合成受阻(肝功能不好)

9、下列生理过程不需要酶的参与:氧气进入细胞、质壁分离、叶绿体吸收光能。

10、食品罐的安全钮鼓起,最可能的原因是里面的微生物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和酒精。

11、肝脏能将血液中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转化为肝糖元或葡萄糖,其意义是:稳定内环境的PH值、减少能源物质的浪费。

12、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指不能通过转氨基形成,只能从食物中吸收,共八种: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

1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丙酮能溶解色素,用来提取色素;层析液用来分离色素。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能启动生物的生殖行为的外界因素是光照时间的长短(长日照:貂、鼬;短日照:山羊、鹿)

2、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数目、细胞分裂方式、细胞种类都不断增加,而细胞全能性降低。

3、极体和极核的比较相同点: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都为体细胞一半;不同点前者在卵巢中形成,后者在胚珠中形成,前者基因型可以和卵细胞不同,后者的基因型与卵细胞相同。

4、大豆种子中与动物受精卵中卵黄功能相同的结构是(子叶)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小麦种子中与动物受精卵中卵黄功能相同的结构是(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受精极核形成后直接发育,受精卵形成后经过休眠期后才发育(同时受精,先后发育)

5、酵母菌有氧气时有氧呼吸,进行出芽生殖(无性生殖);在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进行有性生殖)

6、多年生植物生殖生长开始后,营养生长不停止。

7、枝条扦插成活过程中发生了脱分化与再分化(需要生长素,不需要外界光照和营养物质)

8、胚囊中的细胞(植物细胞:卵细胞受精形成受精卵,两个极核受精形成受精极核)和囊胚中的细胞(动物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到一定时期,此期的细胞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9、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有机物种类增加、干物质减少、有机物分解、耗氧增加。

第六章:遗传和变异

1、同源染色体之间相对应片段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对应片段的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2、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改变属于基因突变,而染色体上整个基因增添或缺失、改变属染色体变异。

3、发生双受精时,参与受精的两个精子基因型相同,参与受精极核形成的两个极核与卵细胞基因型相同。

4、等位基因(D)与(d)的本质区别与D和A的本质区别是相同的:碱基对的排列序列不同。

5、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因有:原核生物细胞中的基因、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基因。

6、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鼠体内变成S型细菌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7、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直接控制相应结构的蛋白质的合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控制酶的合成而影响代谢过程达到控制生物性状(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8、人体能转运氨基酸的tRNA共61种,每个tRNA一端有三个未配对的碱基(tRNA不是只有三个碱基)

9、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独立的遗传系统)。

10、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发生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的后期的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染色体变异(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着丝点不分开);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无基因重组)

1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实验步骤是先杂交(得F1)后自交(得F2)

12、F2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必须满足的条件是:①雌性个体产生各种类型的配子比例相等、②雄性个体产生各种类型的雄配子的比例相等、③各种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④各种基因型的受精卵都能正常发育、⑤、样本足够大、⑥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不要求雌配子和雄配子比例相等)

13、两个纯合的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YyRr,则亲本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YYRRⅹyyrr或YYrrⅹyyRR,F1自交得F2,F2中亲本型所占的比例有两种可能:10/16或6/16

14、基因重组的三种情况: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上交叉互换,重组DNA(转基因)

15、转录和复制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16、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禁止近亲结婚。

17、多基因遗传病的两个主要特点:易受环境影响,具有家庭聚集现象。

18、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染色体加倍发生在细胞分裂前期纺缍体形成时。

第七章:生物的进化

1、生物进化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生存斗争(生物进化的动力)

2、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进化)是定向的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4、种群进化了不等于形成新物种,但新物种形成肯定是通过进化完成的。

5、种群的基因库发生变化时,表示种群进化了(标志:基因频率改变),只有当基因库变得与原来很不相同时,才表示新物种形成(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

6、只有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才可能达到生殖隔离(必要不充分条件) ,有时生殖隔离的形成可不经过地理隔离(多倍体形成新物种)。

7、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隔离、突变和重组、自然选择。必要条件是:隔离。

8、属于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有:①、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②、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选择材料③、遗传使生物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加强④、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9、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化的观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④、自然选择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定向进化 ⑤、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10、你知道生殖隔离的几种情况:①、动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②植物因开花季节、花形态不同不能交配③能交配但胚胎在发育早期就会死去。④杂种后代没有生殖能力。

11、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先变异,后选择。----“农药的使用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说法对吗?

12、解释低频性、有害性的突变为什么能作为进化的原材料:对于每个基因来说突变率很低,但每个种群有很多个体,每个个体又有很多基因,因此一个种群产生的突变基因很多。(注意计算)突变的有害有利并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13、你会计算种群的基因频率吗?

例:调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A、13.2% B、5% C、14% D、9.3%

14、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有关的计算 一个海岛上约有44%的居民携带蓝色盲基因。世界范围内,则每10000人中有一名蓝色盲患者。一表现正常母亲为蓝色盲的女子与该岛某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预测他们后代患蓝色盲的几率是 ;若该女子与岛外其他地方的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预测他们后代患蓝色盲的几率则是 。

15、评价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适应性、生物进化的原因;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说明变异为什么是不定向的。思考:达尔文知道变异的三种类型吗?

16、下列所涉及的方向是否相同?①生物进化的方向②生物变异的方向③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 ④自然选择的方向。

1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自然选择方向总是朝人类需要的方向。②不耐寒的三叶草可以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③生物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④海洋中鱼和鲸体形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相同,自然选择对它们的选择方向相同。⑤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可能由于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18、物种的形成与生物的进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要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那怕是很小的改变)那么种群就进化了;而只有当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时才可能形成新的物种(标志是生殖隔离)

19、新物种的形成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方式:染色体变异,可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20、隔离的本质是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1、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对其它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生物多样性越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2、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富集的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含量越多。

3、大量使用农药防治害虫,短时间内害虫数量下降,但抗药性个体比例增加,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上升。

5 高考生物全部考点小结

4、农业上害虫的防治的策略是: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在较低的水平(维持食物链:农作物→害虫→天敌)

5、植物种群(木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时要求:随机取样、调查期无砍伐、样本数量足够大。

6、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群落结构的调查内容:水平结构上动植物种群数和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垂直结构上动植物种群数和各种群的种群密度。

7、种群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种群数量研究的意义有: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增长、波动、稳定、下降四种情况。

8、种群数量的增长“J”型曲线,实现条件:食物空间条件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适用情况: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的一段时间;计算公式:NT=N0*λT(这里λ原表示的增长率是保持不变的)。

9、种群的数量增长“S”型曲线,原因:空间食物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增长率变化情况:不断增加,达到最大值后(种群数量达K/2)开始下降至零(种群数量达最大值K)。

10、生态系统具有的抵抗力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的调节能力,人工林的自动调节能力差是因为其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具有完全相反的关系。

第九章:生物圈

1、生物圈组成: ①、环境:大气圈底部、水圈、岩石圈的上部 ②、生物:地球上全部的生物

2、生物圈形成: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①、光合作用的出现改变了大气的成分②、大气中氧气的出现促进了生物的进化:厌氧到需氧;臭氧层的形成使生物从水生进化到陆生。

3、生物圈稳态的维持:从能量角度:有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从物质角度: ①、生物圈在物质上能自给自足(能量能否自给自足)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形成三级结构使得物质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

③、生物圈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形成(大气成分的调节、物种数量的调节)

4、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改变生产模式:原料—产品—废料———→原料—产品—原料—产品;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

5、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6、生物多样性价值:①直接使用价值:药用、工业原料、食用、美学、仿生、科研(抗虫基因)、②间接使用价值:主要表现为生态功能(绿色水库、净化空气、地球之肺、地球之肾)③潜在使用价值:未被发现的价值

7、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物种丰富、古老物种多、经济物种多、生态系统多种多样。①、裸子植物:银杉②、被子植物:珙桐③、爬行动物:扬子鳄④、哺乳动物:白鳍豚⑤、活化石:银杏

8、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主要原因)、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威胁本地物种(没有天敌)

例.一枝黄花传到一些地区,长势疯狂,成了这些地区的绿色灾难,一枝黄花泛滥的原因是 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可以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 B.“一枝黄花”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 C.为控制“一枝黄花”可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 D.为控制“一枝黄花”应从本地寻找其天敌

9、生物多样性的保护: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③、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选修部分

推荐第2篇: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1 高等植物 :叶绿素 胡萝卜素蓝藻:藻蓝素

2 “杆” “球”“弧”原核生物 蓝藻包括颤藻,蓝球藻,念球藻,发菜

8组成人体的氨基酸不都在人体内合成,有的需要在食物中获取

9蛋白质变性是指空间结构的改变

10阮病毒只有蛋白质,拟病毒只有核酸

11原核生物除了细菌和蓝藻外还有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12藻类中只有蓝藻是原核生物

14单糖都是还原糖,麦芽糖,五碳糖也是还原糖,二糖中只有蔗糖不是还原糖,多糖都是非还原糖

15不是所有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如支原体

16寄生和腐生是异养,分解者营腐生而病毒营寄生

17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氨基酸,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不是蕴含信息的核苷酸序列

18不同功能的细胞间mRNA一般不同 但也可能相同,如都含有翻译成呼吸酶的mRNA 21学过的多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26RNA病毒: HIV,SARS,流感,烟草花叶,车前草

DNA病毒:噬菌体

27肽聚糖是细菌的细胞壁的结构多糖

28胆固醇的作用:保证细胞膜有柔韧性,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一般在动物细胞膜上存在

30癌细胞三大特点 无线增殖,细胞结构改变,细胞膜结构改变(糖减少,粘性减弱) 31糖蛋白还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表面的糖蛋白

32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核糖体

35滑面型内质网与糖类脂质的合成有关,粗面型内质网鱼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39液泡是成熟植物细胞的标志

40根尖分生区无大液泡

41细胞是生物体代谢遗传的基本单位而不是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42线粒体是细胞内产生二氧化碳的唯一场所

4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4有叶绿体有液泡就为高等植物细胞,再有中心体就为低等植物细胞

45质壁分离是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46原生质层不包括细胞核

48植物的失水和吸水的过程是自由扩散,细胞膜蛋白不参与此过程

50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也包括蛋白质脂质的分布的不对称性

51尿素的形成在肝脏,排出在肾脏

52脂溶性物质进入膜依靠自由扩散

54植物根系吸收矿物质离子的部位是根尖成熟区

57糖蛋白的作用:决定血型,信息传递,免疫反应,细胞识别

59ATP是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而不是能量

61厌氧性生物不含有线粒体

62一般动物的无氧呼吸是乳酸型,植物的无氧呼吸是酒精型但白菜根,马铃薯块茎等特定器官是乳酸型

63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发酵,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叫做发酵

64异化作用:生物体分解自身的一部分有机物,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能量同化作用:利用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物质,并储存能量

70纺锤丝=星射线 都为蛋白质细丝

71与细胞板形成有关的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73生殖细胞无细胞周期,因为一个细胞只进行一次减数分裂

75若抑制放纺锤丝的形成,则DNA照常复制,而细胞无法分裂成两个细胞

77分化一般不可逆 反例:红骨髓黄骨髓之间的转化

80 生殖细胞的形成就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81精细胞变成精子,不属于减数分裂过程

82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中,加热后的s型细菌荚膜变性失活,从而没有毒性,而加热后的s型细菌的DNA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非常稳定,即使解链后,冷却也能重新成链,但细胞膜已经全透,于是s型细菌的DNA出来进入R型菌的细胞内,与其遗传物质进行基因重组。 83基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呈线性排列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基因的载体。原核生物的基因是裸露的。

84DNA解旋需要解旋酶,而DNA合成时氢键是自然形成的是,不需要酶的作用,DNA聚合酶是用来形成磷酸二酯键的

87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

88 转录时,只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而且每次都是这条为模板

89 在DNA上的叫遗传信息,在RNA上的叫遗传密码

98 两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与核糖体结合的信使RNA碱基数目相同,但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数目不同,因为起始密码终止密码引起的差异;翻译后的肽链进行了不同的加工,分别切除了不同数量的氨基酸

108 吞噬细胞有识别作用(非特异性),浆细胞无识别作用,而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114 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各种/某些氨基酸

120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种群的最大增长率,即使S型曲线的K/2处的增长率也不会达到最大增长率

121 水生植物的分层取决于光质(不同的光对水的穿透力不同),水生动物的分层取决于氧气

125 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仅有消费者不是食物链。

133 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三种去向:继续分裂;暂不分裂;永不分裂。 其中只有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134 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他是高尔基体在赤道板位置密集而形成的一种结构,他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该结构,他是植物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细胞的标志。 赤道板只表示一个位置,不真实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135 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间没有先后,同时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时候。

推荐第3篇: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命的物质基础。

1.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基础:细胞代谢。生殖、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分裂和分化。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是机体代谢和执行功能的基本单位。

3.原核细胞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4.原核细胞为二分裂。

5.蓝藻: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细菌可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一般来讲霉菌都属于真菌,但链霉菌是放线菌,是原核。

原核细胞还有乳酸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6.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7.噬菌体是细菌病毒。

8.植物分生区:细胞质浓,细胞核大,细胞个体小。近似正方体,排列整齐、紧密。核大,质浓,没有液泡,为幼嫩的、不成熟的植物细胞。无叶绿体。

9.HIV破坏T淋巴细胞

10.朊病毒(疯牛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侵染因子)

11.细胞学说的建立将生物界用细胞统一起来,揭示了各种生物之间的共性,揭示了细胞结构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不足之处:未涉及非细胞结构的生命形式;对细胞内部的详细结构功能未认识清楚;未对不同类型的细胞加以界定;来源未揭示清楚;仅

细胞水平;缺乏实践指导

12.细胞学说三要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细胞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有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

13.细胞统一性;遗传密码通用

14.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15.高倍镜观察: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没粗准的事!

1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和宽度的放大倍数,不是面积的放大倍数。

17.血红蛋白是指红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不属于生命系统。

18.血液属于组织层次。

19.真核藻类:衣藻、小球藻、栅藻、水绵、紫菜、海带

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20.最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1.联系亲代和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

22.检查染色标本,光线强,未染色标本,光线弱。

23.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

24.生物体有选择的从非生物界获取组成自身的物质。

25.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细胞壁中主要成分为几丁质。

26.碳元素在生物界中含量较高,而在非生物界(最多的是O)含量

较少

27.P是组成ATP、膜结构PO43-(!叶绿体膜、基粒)的重要成分,叶绿体中DNA的构成成分。Ca、P(CaCO3)是组成骨骼、牙齿的成分,人体内99%的钙以钙盐的形式沉积在骨组织中。Ca2+调节细胞内物质代谢,是许多酶的激活剂,促进凝血 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少了导致抽搐。Mg是叶绿素的成分,Mg2+对于DNA复制和蛋白质生物合成都是必不可少的。Fe(Fe2+)是血红蛋白的成分。K+和Na+调节渗透压。Zn是构成多种蛋白质分子的必需元素,缺锌 人体免疫缺陷;锌多 顽固性贫血;促进生长素合成。Cu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在生物系统中起着独特的催化剂,参与造血过程和及铁的代谢,参与一些酶的合成和黑色素合成。Co钴对铁的代谢,血红蛋白的合成和红细胞的发育成熟等有重要作用。Cr3+是胰岛素参与作用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过程所必需的元素,也是正常胆固醇代谢的必需元素,六价铬如CrO2-4是有毒有害的致癌物。Mn锰是丙酮酸羟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精氨酸酶等的组成成分,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内分泌有影响。Se硒是人体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流行的氟中毒是饮水或食物中高氟所引起的,甲状腺肿是缺碘的缘故。油菜缺B花而不实。

28.细胞内化合物:水85%-90%蛋白质 7%-10%

29.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H 相对含量最多的是O

30.自由水/结合水越大 生物的新陈代谢越旺盛 抗性越小

31.失去结合水的细胞失去生理活性。

32.自由水是各种代谢活动的介质 是良好的溶剂

33.人血浆ph 7.35-7.45

34.血液缓冲对:NaHCO3(KHCO3)/H2CO3NaHPO4

35.人类细胞不能合成8种氨基酸(甲来写一本亮色书),婴儿9种(组氨酸)

36.蛋白质变性后失活不溶于水。

37.有苯环的蛋白质遇硝酸变黄

38.人和动物的肌肉(肌肉蛋白肌球蛋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39.常考的蛋白质:生长激素 抗体 抗毒素 载体 胰岛素凝集素神经递质受体

40.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都是六碳糖 同分异构体

41.大豆种子含类脂很多

42.固醇:维生素D 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糖类和无机盐的代谢 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性激素(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 胆固醇

43.糖类合成部位:叶绿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肝脏 肌肉脂质合成部位:内质网

44.还原糖:葡果麦

45.并非所有的糖类是能源物质(核糖 纤维素)

46.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这些修饰包括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二硫键形成新生肽链的折叠、组装

47.甲基绿派罗宁 现配现用 混合使用

48.生物体可直接理由的糖类有单糖和二糖

49.糖原是动物的重要储能物质,脂肪是良好储能物质 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50.菲林试剂(0.05g/ml):混合加双缩脲(0.01):分开加 先碱后铜

51.花生子叶观察需用酒精洗去浮色

52.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两个氢

53.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54.细胞膜的功能: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推荐第4篇:高考生物知识点考点总结

2014年高考生物知识点考点总结

高考逼近,你准备好了吗?对于每门课程你能否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呢?现在就来看一看对于生物学科,老师给学生们哪些指导,以使各位同学学习高效有序、有的放矢地做好最后冲刺复习。

一、要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抓住重点。

我们要对自己生物学科的学习状况了然于心,否则冲刺复习时会有老虎吃天,无法下手的感觉,而要做到这一点,现在有必要梳理一下我们高中生物都学了些什么,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学习的重点。下面我们按教材顺序一起来梳理一下,希望同学们在梳理的过程中可找到自己的知识擅长处与薄弱处,抓住学习重点。

1.必修1:分子与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学当然要研究“细胞”了,所以第一本教材便紧紧围绕“细胞”这一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成细胞的分子

此部分需掌握的内容主要为六大化合物的分布、结构、主要功能、及鉴定方法。

(2)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细胞核

此部分需掌握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代谢(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

①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代谢伴随着物质的输入与输出。

该部分需掌握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实例。

②ATP:细胞代谢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而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是ATP。

③酶:细胞代谢需要酶的催化。

该部分包含的考点主要有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作用特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④两种重要的细胞代谢: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4)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

2.必修2:遗传与进化

具有遗传现象是生物的重要特征,在遗传中又存在着变异,变异的积累使生物产生进化,第二本教材的内容设置主要围绕着遗传、变异、进化这三个主题,而其中的遗传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遗传部分:

①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

②伴性遗传。

③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

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细胞为雌雄配子,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便是可形成雌雄配子减数分裂。

④遗传的分子基础——DNA:主要包括DNA的复制、DNA上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翻译),它们构成了体现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法则。

(2)变异和育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及优缺点。

(3)生物的进化

3.必修3:稳态与环境

这本教材中所讲的稳态既包括生物个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生态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如今人们对自身健康及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此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其归纳如下:

(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指激素调节

(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3)种群的概念、种群数量变化

(4)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群落演替

(5)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态。

以上内容中的生命活动调节几乎为高考必考点,有关生态系统的考点也频繁出现,但它们的难度并不高,解题所需的时间也不长,所以相关题目要努力拿到满分。

4.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这本教材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如下:

(1)微生物的培养、分离、计数

(2)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果酒、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泡菜的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3)DNA的粗提取与鉴定、PCR的过程及条件

(4)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5.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

这本教材的内容均是目前最前端的一些生物技术或理念,主要内容如下:

(1)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细胞工程(克隆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及注意事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

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3)胚胎工程: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分割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

二、要做好难点突破工作

做好知识体系的归纳和整理后,我们便可以找到自己的知识薄弱处,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便是潜下心来去思考、钻研这些地方,将它们一一攻克,不留死结。

对于这些难点,首先要将知识点掌握到位,然后再找

一、两道相关的题型练习一下,以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习题不用做太多,但做过的习题一定要分析到位,注意总结,以提高学习效率。

怎样才能掌握这些知识呢,说到这里有的同学肯定想起了一个字“背”,其实生物知识不是这么无趣,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①对于“DNA子链的合成方向是5,→3,”这个知识点,如果死记硬背,枯燥无味且记不牢,也做不到知识的活学活用,我们可以这么做,首先搞清楚“5,端”和“3,端”是怎么回事儿,“DNA子链的合成方向是5,→3,”又是什么意思,最后为了方便记忆它的方向是“5,→3,”,再联想一下“幸运52”这个节目,这样这个知识点便真正属于你了。在这里想跟同学们提一下联想记忆法,我们要识记的许多知识其实都可以通过谐音或者其他方式与你感兴趣或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通过联想,知识的记忆就比较轻松了。

②对于“糖类的种类”这个知识点,你能发现它跟“3”有缘吗,如糖类分3种:单糖、二糖、多糖;常见的二糖有3种:麦芽糖、蔗糖、乳糖;常见的多糖也有3种:淀粉、纤维素、糖原;这样我们一旦抓住这个“3”,识记这个知识点便不会有遗漏,印象也会更深刻。在这里想跟同学们提一下总结和发现的魅力,现在许多教辅上都有总结好的现成的东西供大家使用,如果同学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和发现一些东西,那么用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③对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这个知识点,有没有感觉到有些乱哄哄呢,别着急,我们可以这么做,首先耐心的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熟悉一遍,你会觉着它们两个挺像,又有不同,于是忍不住便要比较一下,体液免疫既有T淋巴细胞参与又有B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就不是了,它只有T淋巴细胞参与;它们都可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不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是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而细胞免疫产生的是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这样经过一番比较和推敲,你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便会有清晰的认识了,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循着之前比较和推敲的思维过程再找找它们,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反复熟悉它们的过程中,说不定还会有新体会新发现呢。这便是“比较

学习法”的优势了,通过比较对每个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且可以把两个或多个知识点联系起来,用思维的网,将这些知识点牢牢地网在我们的脑海中。

推荐第5篇:届高考生物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部分: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1、细胞中的化学元素:20多种;在动、植细胞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含量上大于万分之一的元素为大量元素(9种);主要元素(6种)占细胞总量的97%;

①、Ca:人体缺乏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植物中属于不能再利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②、Fe:血红蛋白的成分,缺乏会患贫血。植物中属于不能再利用元素,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③、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④、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⑤、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⑥、K:血钾含量低时,出现心肌自动节律异常,导致心律失常。 在植物体内参与有机物合成和运输。 ⑦、N:N是构成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及各种酶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⑧、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及NADPH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

⑨、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

2、生物界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生物界与非生物的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整个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表现在:①、都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②、都共用一套密码子(不能说:都具有细胞结构,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都要进行呼吸作用)

3、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有CHON,有些重要的蛋白质还有PS,有些特殊的蛋白质还含有Fe、I等,其中后面两种属于微量元素。

4、胆固醇、维生素D可从食物中吸收,也可在人体内合成,性激素可从消化道吸收而保持其生物活性。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再能有氧呼吸、合成蛋白质

2、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加强(合成抗体、淋巴因子);青蛙受精卵从第四次分裂开始,细胞周期长短开始出现差异。

3、癌细胞的特点:细胞能无限分裂、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球形)、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小,细胞能移动。

4、所有的蛋白质类物质都在核糖体上合成,但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5、细胞质是活细胞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6、衰老细胞的特点:(物质变化)细胞中水分减少、色素积累;(结构变化)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加深、膜通透性改变;(代谢变化)酶活性降低、呼吸减慢。

7、一个细胞中DNA含量的加倍或减半是因为DNA的复制或细胞分裂;一个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加倍或减半是因为DNA的复制或着丝点的分裂。

8、染色单体的出现和消失分别是由于染色体的复制

和着丝点的分裂。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1、植物未成熟的细胞吸水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细胞中亲水性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大豆种子、花生种子),成熟植物细胞吸水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细胞液浓度的高低。

2、光合作用过程中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ATP和NADPH中,NADPH的作用有供氢和供能。

2 高考生物全部考点小结

3、能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之后能自动复原的适当浓度溶液有:KNO

3、乙二醇、尿素、葡萄糖。

4、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必须先将反应底物和酶溶液分别加热到研究温度时再混合后保持该温度一段时间。

5、去掉植物的大部分叶片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水分的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不会影响矿质元素的吸收(主要由根的呼吸作用完成)。

6、叶绿体中少数特殊状态叶绿素分子a具有吸收转化光能的作用(不传递光能),其它色素能吸收传递光能(不转化光能)。

7、保存植物种子、果实的氧气应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浓度水平上(此时无氧呼吸刚停止,有氧呼吸风开始),而不是完全隔绝氧气。

8、脂肪肝形成的原因:脂肪摄入过量、磷脂合成受阻、脂蛋白合成受阻(肝功能不好)

9、下列生理过程不需要酶

的参与:氧气进入细胞、质壁分离、叶绿体吸收光能。

10、食品罐的安全钮鼓起,最可能的原因是里面的微生物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和酒精。

11、肝脏能将血液中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转化为肝糖元或葡萄糖,其意义是:稳定内环境的PH值、减少能源物质的浪费。

12、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指不能通过转氨基形成,只能从食物中吸收,共八种: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

1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丙酮能溶解色素,用来提取色素;层析液用来分离色素。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1、调节生命活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其次还有体液中其它物质如:组织胺、二氧化碳、H+等。

2、动物的行为是由神经系统决定的受激素调节影响。

3、能全面体现甲状腺激素的三个方面功能的实验研究是:手术摘除小狗的甲状腺(摘除成年狗、小蝌蚪的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制剂饲喂蝌蚪为什么不行?)

4、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二重性的实验现象有:水平放置的根弯向地面生长(茎的背地生长不可以),顶端优势,除草剂除去农田中双子叶杂草对农作物反而有促进作用)

5、与垂体有关的动物行为有:性行为(促性腺激素)、泌乳和对幼仔的照顾(催乳素)

6、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相比其特点是:快速准确;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持久广泛

7、养鸡场夜间增加照明提高产蛋量的原因是:长日照刺激鸡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又控制着垂体使垂体产生的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促性腺激素又作用于卵巢使排卵量增加。

8、油菜和黄瓜在开花期由于天气原因使大量花粉被雨水冲走,为挽救损失,科研人员及时为两种植物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两种植物的产量是:前者减产,后者影响不大。

9、去掉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在其顶端放在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在右侧单侧光照射下,将直立生长。

10、连续给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制剂,小鼠对低温环境耐受力增强,对低氧环境耐受力下降

11、与产热有关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12、垂体分泌的激素有:生长激素、各种促激素、催乳素(泌乳、对幼仔的照行为)

13、垂体对其它内分泌腺有调节、管理功能,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

14、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少,

作用大。

15、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属于反馈调节,类似的还有:体温、水和无机盐的平衡、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个体数量的变化、微生物酶活性的调节等。

16、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神经突起和突触的数目将增多。

17、每种激素都有自已的作用对象,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性腺激素—性腺、醛固酮(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全身组织细胞、胰岛素—肝细胞等,根本原因:只有该细胞中控制与该激素结合的糖蛋白基因能得以表达。

18、反射必须由完整的反射弧完成,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细胞之间单向传导,有信号转化。低温、高温、PH值、机械压力、化学药物会影响神经信号的传导。

3 高考生物全部考点小结

19、注意生长素与生长激素激素两种物质的作用。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能启动生物的生殖行为的外界因素是光照时间的长短(长日照:貂、鼬;短日照:山羊、鹿)

2、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数目、细胞分裂方式、细胞种类都不断增加,而细胞全能性降低。

3、极体和极核的比较相同点: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都为体细胞一半;不同点前者在卵巢中形

成,后者在胚珠中形成,前者基因型可以和卵细胞不同,后者的基因型与卵细胞相同。

4、大豆种子中与动物受精卵中卵黄功能相同的结构是(子叶)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小麦种子中与动物受精卵中卵黄功能相同的结构是(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受精极核形成后直接发育,受精卵形成后经过休眠期后才发育(同时受精,先后发育)

5、酵母菌有氧气时有氧呼吸,进行出芽生殖(无性生殖);在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进行有性生殖)

6、多年生植物生殖生长开始后,营养生长不停止。

7、枝条扦插成活过程中发生了脱分化与再分化(需要生长素,不需要外界光照和营养物质)

8、胚囊中的细胞(植物细胞:卵细胞受精形成受精卵,两个极核受精形成受精极核)和囊胚中的细胞(动物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到一定时期,此期的细胞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9、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有机物种类增加、干物质减少、有机物分解、耗氧增加。第六章:遗传和变异

1、同源染色体之间相对应片段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对应片段的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2、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改变属于基因突变,而染色体上整个基因增添或缺失、改变属染色体变异。

3、发生双受精时,参与受精的两个精子基因型相同,参与受精极核形成的两个极核与卵细胞基因型相同。

4、等位基因(D)与(d)的本质区别与D和A的本质区别是相同的:碱基对的排列序列不同。

5、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因有:原核生物细胞中的基因、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基因。

6、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鼠体内变成S型细菌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7、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直接控制相应结构的蛋白质的合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控制酶的合成而影响代谢过程达到控制生物性状(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8、人体能转运氨基酸的tRNA共61种,每个tRNA一端有三个未配对的碱基(tRNA不是只有三个碱基)

9、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独立的遗传系统)。

10、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发生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的后期的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染色体变异(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着丝点不分开);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无基因重组)

1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实验步骤是先杂交(得F1)后自交(得F2)

12、F2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必须满足的条件是:①雌性个体产生各种类型的配子比例相等、②雄性个体产生各种类型的雄配子的比例相等、③各种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④各种基因型的受精卵都能正常发育、⑤、样本足够大、⑥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不要求雌配子和雄配子比例相等)

13、两个纯合的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YyRr,则亲本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YYRRⅹyyrr或YYrrⅹyyRR,F1自交得F2,F2中亲本型所占的比例有两种可能:10/16或6/16

14、基因重组的三种情况: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上交叉互换,重组DNA(转基因)

15、转录和复制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16、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禁止近亲结婚。

17、多基因遗传病的两个主要特点:易受环境影响,具有家庭聚集现象。

18、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染色体加倍发生在细胞分裂前期纺缍体形成时。4 高考生物全部考点小结 第七章:生物的进化

1、生物进化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生存斗争(生物进化的动力)

2、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进化)是定向的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

变 。

4、种群进化了不等于形成新物种,但新物种形成肯定是通过进化完成的。

5、种群的基因库发生变化时,表示种群进化了(标志:基因频率改变),只有当基因库变得与原来很不相同时,才表示新物种形成(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

6、只有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才可能达到生殖隔离(必要不充分条件) ,有时生殖隔离的形成可不经过地理隔离(多倍体形成新物种)。

7、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隔离、突变和重组、自然选择。必要条件是:隔离。

8、属于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有:①、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②、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选择材料③、遗传使生物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加强④、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9、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化的观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④、自然选择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定向进

化 ⑤、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10、你知道生殖隔离的几种情况:①、动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②植物因开花季节、花形态不同不能交配③能交配但胚胎在发育早期就会死去。④杂种后代没有生殖能力。

11、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先变异,后选择。----“农药的使用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说法对吗?

12、解释低频性、有害性的突变为什么能作为进化的原材料:对于每个基因来说突变率很低,但每个种群有很多个体,每个个体又有很多基因,因此一个种群产生的突变基因很多。(注意计算)突变的有害有利并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13、你会计算种群的基因频率吗?

例:调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

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A、13.2% B、5% C、14% D、9.3%

14、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有关的计算

一个海岛上约有44%的居民携带蓝色盲基因。世界范围内,则每10000人中有一名蓝色盲患者。一表现正常母亲为蓝色盲的女子与该岛某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预测他们后代患蓝色盲的几率是 ;若该女子与

岛外其他地方的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预测他们后代患蓝色盲的几率则是 。

15、评价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适应性、生物进化的原因;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说明变异为什么是不定向的。思考:达尔文知道变异的三种类型吗?

16、下列所涉及的方向是否相同?①生物进化的方向②生物变异的方向③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 ④自然选择的方向。

1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自然选择方向总是朝人类需要的方向。②不耐寒的三叶草可以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③生物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④海洋中鱼和鲸体形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相同,自然选择对它们的选择方向相同。⑤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可能由于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18、物种的形成与生物的进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要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那怕是很小的改变)那么种群就进化了;而只有当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时才可能形成新的物种(标志是生殖隔离)

19、新物种的形成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方式:染色体变异,可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20、隔离的本质是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1、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对其它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生物多样性越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2、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富集的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含量越多。

3、大量使用农药防治害虫,短时间内害虫数量下降,但抗药性个体比例增加,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上升。5 高考生物全部考点小结

4、农业上害虫的防治的策略是: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在较低的水平(维持食物链:农作物→害虫→天敌)

5、植物种群(木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时要求:随机取样、调查期无砍伐、样本数量足够大。

6、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群落结构的调查内容:水平结构上动植物种群数和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垂直结构上动植物种群数和各种群的种群密度。

7、种群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种群数量研究的意义有: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增长、波动、稳定、下降四种情况。

8、种群数量的增长“J”型曲线,实现条件:食物空间条件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适用情况: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的一段时间;计算公式:NT=N0*λT(这

里λ原表示的增长率是保持不变的)。

9、种群的数量增长“S”型曲线,原因:空间食物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增长率变化情况:不断增加,达到最大值后(种群数量达K/2)开始下降至零(种群数量达最大值K)。

10、生态系统具有的抵抗力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的调节能力,人工林的自动调节能力差是因为其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具有完全相反的关系。

13、你会计算种群的基因频率吗?

例:调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

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A、13.2% B、5% C、14% D、9.3%

14、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有关的计算

一个海岛上约有44%的居民携带蓝色盲基因。世界范围内,则每10000人中有一名蓝色盲患者。一表现正常母亲为蓝色盲的女子与该岛某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预测他们后代患蓝色盲的几率是 ;若该女子与岛外其他地方的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预测他们后代患蓝色盲的几率则是 。

15、评价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适应性、生物进化的原因;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说明变

异为什么是不定向的。思考:达尔文知道变异的三种类型吗?

16、下列所涉及的方向是否相同?①生物进化的方向②生物变异的方向③基因频率改变的方

向 ④自然选择的方向。

1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自然选择方向总是朝人类需要的方向。②不耐寒的三叶草可以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③生物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④海洋中鱼和鲸体形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相同,自然选择对它们的选择方向相同。⑤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可能由于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18、物种的形成与生物的进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要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那怕是很小的改变)那么种群就进化了;而只有当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时才可能形成新的物种(标志是生殖隔离)

19、新物种的形成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方式:染色体变异,可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20、隔离的本质是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1、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对其它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生物多样性越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2、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富集的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含量越

多。

3、大量使用农药防治害虫,短时间内害虫数量下降,但抗药性个体比例增加,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上升。5 高考生物全部考点小结

4、农业上害虫的防治的策略是: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在较低的水平(维持食物链:农作物→害虫→天敌)

5、植物种群(木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时要求:随机取样、调查期无砍伐、样本数量足够大。

6、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群落结构的调查内容:水平结构上动植物种群数和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垂直结构上动植物种群数和各种群的种群密度。

7、种群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种群数量研究的意义有: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增长、波动、稳定、下降四种情况。

8、种群数量的增长“J”型曲线,实现条件:食物空间条件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适用情况: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的一段时间;计算公式:NT=N0*λT(这里λ原表示的增长率是保持不变的)。

9、种群的数量增长“S”型曲线,原因:空间食物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增长率变化情况:不断增加,达到最大值后(种群数量达K/2)开始下降至零(种群数量达最大值K)。

10、生态系统具有的抵抗力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的调节能力,人工林的自动调节能力差是因为其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具有完全相反的关系。 第九章:生物圈

1、生物圈组成: ①、环境:大气圈底部、水圈、岩石圈的上部 ②、生物:地球上全部的生物

2、生物圈形成: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①、光合作用的出现改变了大气的成分②、大气中氧气的出现促进了生物的进化:厌氧到需氧;臭氧层的形成使生物从水生进化到陆生。

3、生物圈稳态的维持:从能量角度:有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从物质角度: ①、生物圈在物质上能自给自足(能量能否自给自足)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形成三级结构使得物质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

③、生物圈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形成(大气成分的调节、物种数量的调节)

4、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改变生产模式:原料—产品—废料———→原料—产品—原料—产品;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

5、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6、生物多样性价值:①直接使用价值:药用、工业原

料、食用、美学、仿生、科研(抗虫基因)、②间接使用价值:主要表现为生态功能(绿色水库、净化空气、地球之肺、地球之肾)③潜在使用价值:未被发现的价值

7、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物种丰富、古老物种多、经济物种多、生态系统多种多样。①、裸子植物:银杉②、被子植物:珙桐③、爬行动物:扬子鳄④、哺乳动物:白鳍豚⑤、活化石:银杏

8、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主要原因)、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威胁本地物种(没有天敌)

例.一枝黄花传到一些地区,长势疯狂,成了这些地区的绿色灾难,一枝黄花泛滥的原因是

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可以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

B.“一枝黄花”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

C.为控制“一枝黄花”可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

D.为控制“一枝黄花”应从本地寻找其天敌

9、生物多样性的保护: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③、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选修部分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

节和免疫

1、下丘脑的功能有:感受刺激(渗透压感受器)产生传导兴奋、分泌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分析综合(体温调节神经中枢、内脏活动调节中枢);所有的感觉中枢、言语中枢、躯体运动中枢都在大脑皮层。

6 高考生物全部考点小结

2、人体体温维持恒定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是产热与散热平衡的结果,(寒冷环境下散热大于产热,炎热环境下产热大于散热,对吗?)

3、能使胰岛B细胞兴奋性(分泌活动)增加的因素有:血糖浓度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

4、T细胞最初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5、效应T细胞的作用: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溶酶体酶,释放淋巴因子,裂解靶细胞。(识别抗原);效应B细胞只产生相应的抗体(不能识别抗原)

6、生物中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有:糖蛋白、抗体(抗原)、酶(反应底物)、载体(运载对象)、RNA聚合酶(基因中RNA聚合酶结合位点)、DNA限制性内切酶(特定碱基序列)

7、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起作用的阶段是:感应阶段、效应阶段

8、糖尿病病人:多尿是因

为尿液中有葡萄糖使尿液的渗透压升高,要带走大量的水分;多饮是因为大量排尿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病人在口渴感;多食是因为糖类分解供能不足,病人有饥饿感引起多食;体重减少是因为糖类分解供能不足,引起体内蛋白质、脂肪的氧化分解。

9、血液流过下列器官后,血液中物质浓度会增加的有:肝脏(尿素、饥饿时的葡萄糖、CO2),肺(氧气)、小肠(刚进食后营养物质),血液中浓度会下降的有:肝脏(刚进食后葡萄糖的浓度、剧烈运动后乳酸的浓度、有毒物质的浓度、O2),肺(二氧化碳),肾脏(尿素,血钾过高时的血钾浓度)

10、过敏反应导致的血管变化是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体温升高时血管变化是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

11、正常人被超剂量注射胰岛素后首先大量出汗是由于:糖类物质大量分解产生大量热量,排汗散热,接着出现休克是因为:血糖过低,脑组织缺少能源物质,供能不足。

12、内环境的稳态是保持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物质有:细胞需要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代谢产生的物质、免疫反应产生的免疫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各种激素、神经递质。

13、组织水肿的情况,总体上凡是会引起组织液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的因素都会引起组织水肿,常见的原因有:组织蛋白释放(组织细胞受损破坏);血浆蛋白减少(营养不良、肝细胞受损)、过敏反应(毛细血管管壁通过性增加,血浆进入组织液)、炎症反应(毛细淋巴管堵塞,淋巴回流受阻)。

14、血浆中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的代谢途径:经肝脏合成肝糖元或葡萄糖、随汗液排出体外、与缓冲物质反应后形成乳酸钠经肾脏排出。

15、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贮存在垂体后叶(垂体后叶制剂中含此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醛固酮由肾上腺产生,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排钾。

16、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所有的)感觉中枢分别位于:皮肤和黏膜、下丘脑、大脑皮层。

17、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控制饮食(少吃糖类食物)、选择适当药物、必要时静脉注射胰岛素。

18、下丘脑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是两个不同区域。

19、人的离体细胞不再具有体温调节能力,代谢特点同变温动物。

20、患过乙脑的人,若干年后仍可能患上该病原因是:体内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不能终生保存;乙脑病原体发生变异。一个人经常不能产生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是因为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

第二章: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

1、与氮循环有关的几种微生物相关知识(原核生物) 代谢类型 作用 与氮循环相关的反应式 生态成分 根瘤菌 异养需氧 共生固氮 固氮酶 N2+H++e+ATP—→ADP+Pi+NH3 消费者

圆褐固氮菌 异养需氧 自生固氮、产生生长素 分解者

固氮蓝藻 自养需氧 光合作用、生物固氮 生产者 硝化细菌 自养需氧 化能合成作用,氧化氨 硝化细菌

NH3+O2———→HNO3+能量 生产者

反硝化细菌 异养厌氧 将NO3-还原成N2 分解者

2、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的特点:数量多、个体大、无基粒。7 高考生物全部考点小结

3、C4植物二氧化碳的固定发生于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C3植物只发生于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

4、C4植物在炎热的夏季无“午休”现象是由于C4植物能利用叶肉细胞间隙中低浓度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于,C3植物不能。

5、C3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只出现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不出现在维管束鞘细胞中,C4植物相反。

6、C4植物能利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是由于C4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PEP羧化酶与二氧化碳亲和力强。

7、C4植物CO2的补偿点低于C3植物,CO2饱和点高于C3植物,光饱和点高于C3植物。

8、光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光能首先转变为电能,标志是电子流的形成,最初电子供体是水,电子受体是辅酶Ⅱ,这一步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水的分解;第二步是将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并贮存于ATP、NADPH中,其中的NADPH在暗反应中还作为还原剂。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

1、细胞质遗传中在产生配子时遗传物质的分配特点是:随机地不均等分配;在产生后代时遗传特点是,后代的性状由母本决定,不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可以出现性状分离),细胞质遗传的后代可以出现性状分离,只是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2、转基因动物的最好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或克隆动物时的重组细胞)

3、真核基因编码区内含子也转录,只是后来被加工剪切掉了。

4、目的基因不可以通过转录法获得。

5、对目的基因进行修饰时,主要是修饰非编码区的调控序列。

6、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基因与天然的胰岛素基因相比:编码区长度短(没有内含子);前者编码区的长度相当于后者所有外显子的长度;编码序列的长度相同,但碱基排列可能不同。

7、真核生物的基因的编码区是间隔、不连续的;编码序列在不同的基因中所占比例不同,在整个基因中所占比例很少,非编码区中最重要的是位于编码区上游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8、限制性内切酶在基因工程中有两个应用:获得目的基因、切割运载体(同一种限制酶),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两个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和脱氧核糖连接起来,(不是连接碱基形成碱基对)

9、基因工程中运载体中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10、诱变育种不属于基因工程的内容

11、目的基因的来源有:直接获得(鸟枪法)、人工合成(通过mRNA反转录法得到目的基因;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推测mRNA的碱基排列,再推测DNA上碱基对的排列)

12、人类基因组的含义是:人体DNA所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单倍体基因组是研究24条染色体上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13、基因探针检测的原理是:DNA分子杂交;应用有:基因诊断(不能进行基因治疗)、环境(病毒)检测、RNA碱基序列测定、刑事罪犯鉴定。

14、制作基因探针需要: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或荧光分子。

15、不同生物之间转基因成功的理论基础是:不同生物DNA分子空间结构和化学成分相同;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表达时共用一套密码子。(不要求基因结构相同,人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

16、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意义:遗传病的诊断与治疗、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生物的进化。雌雄同体生物基因组测序,只要测定其一个染色体组;雌雄异体的生物基因组测序要测定其一个染色体组与另一个性染色体。

17、“鸟枪法”法获得目的基因的优点是:方法简单,缺点是有盲目性、工作量大。(适用于原核基因)

18、目的基因是否导入的检测是根据运载体上的标记基因来进行的;目的基因是否表达是根据是否有基因表达的产物生成。(检测抗棉铃虫基因是否得到表达的方法是:让棉铃虫采食棉花叶片有没有被杀死)

19、培育转基因植物时,目的基因可以随重组质粒直接导入子房的受精卵中,受精卵发育成的胚形成的个体就是转基因植物(未经植物组织培养);也可以将重组质粒先导入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再用此细菌去感染植物植物体细胞,然后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形成转基因植物体。

高考生物全部考点小结

20、转基因动物的最好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或克隆动物时的重组细胞)

22、基因治疗是指将正常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不需要进行基因的替

换)。

23、基因工程中运载体中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24、不同生物之间转基因成功的理论基础是:不同生物DNA分子空间结构和化学成分相同;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表达时共用一套密码子。(不要求基因结构相同,人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

25、目的基因是否导入的检测是根据运载体上的标记基因来进行的;目的基因是否表达是根据是否有基因表达的产物生成。(检测抗棉铃虫基因是否得到表达的方法是:让棉铃虫采食棉花叶片有没有被杀死) 第四章:细胞与细胞工程

1、各种生物膜化学成分相似(含量有差别,特别是蛋白质,不同的生物膜蛋白质种类和含量不同,功能不同),基本结构大体相同(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因骨架)

2、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中所有膜结构: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各种膜结构在结构上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功能上也有一定的联系。

3、可以与内质网直接相连的结构有:核糖体、细胞膜、核膜、线粒体内膜,膜结构之间的结构联系主要功能是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4、具有直接联系的生物膜系统: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外膜)—核膜,各种膜的转化中心是内质网膜。

5、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

动性)是膜之间相互转化的前提条件,具膜小泡的转化过程是可逆的

6、生物膜的功能:物质运输(主动运输、选择透过性);能量交换(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吸收、转化光能)信息传递(神经细胞的的突触前膜、后膜,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7、内质网是各种膜结构的转化中心、可以形成糖蛋白、可以形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8、与分泌蛋白的形成、运输、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与分泌蛋白的形成、运输、加工、分泌有关的膜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 与分泌蛋白的形成、运输、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9、研究生物膜意义:模拟生物膜结构和功能: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培育抗寒、抗旱、耐盐碱植物;人工肾

10、要体现全能性,必需要有个体的形成,动物细胞工程都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

11、植物细胞工程中的工具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动物细胞工程中的工具酶是胰蛋白酶;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12、动物细胞培养的应用:生产蛋白质生物制品(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获得大量

动物细胞(动物器官的克隆)、检测有毒物质。动物细胞培养是其它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

13、细胞株是指从第10代开始继续传代到40—50的细胞,特点是遗传物质没有改变;细胞系是指从第50代以后能继续传代的细胞,特点是遗传物质改变,细胞有癌变的特点(不要说癌细胞)。

14、小鼠骨髓瘤细胞(2N=24)与人的效应B细胞(2N=46)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在培养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细胞染色体数目最多有[(24+46)ⅹ2=]140个(细胞分裂后期)。细胞中八个染色体组。

15、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人工种子、快速繁殖无病毒植株、紫草素等生产、转基因植物的培育(所使用的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16、试管牛与克隆牛都要用到的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

17、植物体细胞杂交: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优点),得到杂种植株,两种植物的优良性状集中到杂种植株上(目的);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是细胞壁的形成。

18、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具有的特点是:特异生强,灵敏度高。制备单克隆抗时,在提取B淋巴细胞前应对动物进行免疫(注射抗原)

19、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要进行两次筛选,其目的分别是:一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二是筛选出能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都要用到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

高考生物全部考点小结

20、细胞的分化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21、“生物导弹”是指(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连接上(治癌)药物,利用药物(不是抗体)杀灭癌细胞,单克隆抗体仅起一个导向作用。

22、动物细胞培养的取材一般是:动物胚胎或是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1、微生物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四大类。

2、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与真核生物(酵母菌、霉菌、动植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后者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前者只有核核;在基因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后者在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有内含子与外显子),前者没有。

3、质粒是小型环状DNA,拟核是大型环状DNA。细菌的抗药性基因、固氮基因、抗生素生成基因在质粒上,质粒上的基因并非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拟核基因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根瘤菌的固氮基因位于

质粒上,硝化细菌的氧化氨的基因位于拟核上(控制主要代谢活动的基因)

4、芽孢是细菌的抗劣性休眠体,而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

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无丝分裂:不出现纺缍体和染色体),拟核DNA复制及平分(质粒DNA复制但不一定能平分),细胞中核糖体活动旺盛(无其它细胞器),可进行有氧呼吸但不需要线粒体。

6、菌落是由同种细菌(或真菌)的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标准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

7、有鞭毛的细菌形成的菌落大而薄,边缘呈锯齿状,无鞭毛的细菌形成的菌落小而厚,边缘光滑。

8、放线菌的气生菌丝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孢子生殖),基内菌丝吸收营养(腐生、异养、分解者),绝大多数抗生素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9、青霉素能通过影响肽聚糖的形成抑制细菌细胞壁有形成而对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无影响,支原体是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能独立生存的最小生物)对青霉素不敏感。

10、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核衣壳(内部核酸,外部蛋白质衣壳),其中的核酸贮存了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控制病毒的一切性状,从根本上决定了病毒的抗原特异性,病毒的抗原特异性是由衣壳直接决定的。

11、病毒具有的两个特性及其应用:抗原性----由衣壳完成,灭活的病毒作疫苗;灭活的仙台病毒作动物细胞融合的融合剂;感染性----由核酸完成,病毒的致病性;基因工程中用病毒作运载体。

12、烟草花叶病毒只有基本结构,流感病毒除基本结构外,还有特殊结构(囊膜和刺突)

13、碳源的作用有:合成细胞组成物质和代谢产物,异养型生物的能源物质(需要量最大)

14、氮源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常用的是铵盐、硝酸盐;氨既是硝化细菌的氮源,又是它的能源。

15、所有微生物都需要生长因子,有些微生物能自己合成,有些微生物不能自己合成或合成能力有限,需外界提供(微量),生长因子的作用是组成酶和核酸的成分。

16、牛肉膏、蛋白胨、氨基酸既可作C源、也可作氮源,还可以提供生长因子。

17、培养基配制的三个原则:目的明确(什么用途,培养微生物类型);营养协调(特别注意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糖的含量太高,微生物细胞会大量失水死亡;C:N高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低有利于代谢产物生成);PH值适宜(细菌:6.5---7.5,放线菌7.5-----8.5,真菌5.0------6.0)

18、培养基的分类:①按形态分(是否加入琼指):

固态(微生物分离、计数);半固态(观察微生物运动、鉴定菌种);液体(工业生产)②按化学成分分(成分是否明确):天然培养基(如牛肉膏、蛋白胨、玉米粉培养基,用于工业生产);合成培养基(分类、鉴定)③按用途分:选择性培养基(加入某种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微生物的生长,如加入青霉素,加入高浓度的食盐);鉴别培养基(加入伊红—美蓝,大肠杆菌菌落呈深紫色)。工业上生产谷氨酸使用的是天然、液体培养基。

19、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包括氨基酸、核苷酸、多糖、维生素、脂类,次级代谢产物包括色素、激素、抗生素、毒素。

推荐第6篇:高考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2018高考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2018高考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

1、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2、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3、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二条平行双链,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4、DNA的半保留复制: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5、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

语句:

1、DNA的化学结构: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 ATGC。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2、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 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3、DNA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5、DNA的复制:①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②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③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④过程: 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的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c、形成新的DNA分子。⑤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⑥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⑦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⑧准确复制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够自我复制,一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二是因为它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6、DNA复制的计算规律:每次复制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条链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形成2n个DNA,但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有2个,可形成2ⅹ2n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链的有2条。子代DNA和亲代DNA相同,假设x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链的数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子代DNA中所求脱氧核苷酸总数2nx减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链的数量x 。

7、核酸种类的判断:首先根据有T无U,来确定该核酸是不是DNA,又由于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确定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

推荐第7篇:高考生物 知识点全面总结05

2014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全面总结0

5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生殖

一、生殖的类型

名词:

1、生物的生殖:每种生物都能够产生自己的后代,这就是~。

2、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易保持亲代的性状。

3、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具有双亲的遗传性,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4、分裂生殖(单细胞生物特有):是生物体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如变形虫、细菌、草履虫。

5、出芽生殖:母体→芽体→新个体,如水螅、酵母菌。

6、孢子生殖:母体→孢子→新个体,如青霉、曲霉。

7、营养生殖: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发育为新个体,如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秋海棠等。

8、嫁接:一种用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种有根系的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物体的方法。

9、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外植体(离体组织或器官)→消毒→接种→愈伤组织(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组织器官→完整植株。

10、配子生殖:由亲体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两两相配成对,互相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

11、卵式生殖: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凡是种子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时,都属予卵式生殖。

12、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叫做~。

13、花粉管:是萌发的花粉粒内壁突出,从萌发孔伸出而形成的管状结构。主要作用是将其携带的精子和其他内容物运至卵器或卵细胞内,以利于受精作用。

14、双受精: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又叫受精卵(染色体为2N);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为受精极核(染色体为3N),这种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现象叫做双受精。

15、被子植物:凡是胚珠有子房包被着,种子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就叫做~。

语句:

1、凡是种子植物用种乎进行繁殖时,都属予卵式生殖,因为要产生种子,必须经过双受精作用,即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所以必然是卵式生殖。

2、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4、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是:A、取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B、便于花卉和果树的快速繁殖、便于培养无病毒植物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C、易保持亲代的性状。

5、克隆:无性生殖中一种方式。克隆的特点是由一个生物体的一部分(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克隆出来的个体以及同一无性繁殖系内的各个个体遗传基础在正常情况下完全相同。

6、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克隆技术是利用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第二节 生物的个体发育

一.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语句;

1、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不是种子。

2、种子的形成和萌发:①种子是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的。②胚的发育:受精卵有丝分裂产生一行细胞形成胚柄,同时产生一团细胞形成球状胚体。球状胚体顶端两侧的细胞分裂较快形成两个突起,发育成两片子叶;两子叶之间的部分细胞发育成胚芽;胚体基部的部分细胞发育成胚根;胚芽与胚根之间的细胞发育成胚轴。③胚乳的发育: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成的。首先,受精极核分裂成许多细胞核,叫胚乳核;然后,围绕每个胚乳核产生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许多胚乳细胞。这些胚乳细胞内贮存营养物质,其整体就是胚乳。

3、受精卵(分裂一次)形 1

成顶细胞和基细胞(近珠孔端),顶细胞(多次分裂)形成球状胚体(分裂、分化)形成胚。子叶、胚芽、胚轴、胚根四部分构成胚;基细胞几次分裂形成胚柄,吸收养料供胚发育。受精极核多次分裂形成胚乳细胞,从而构成胚乳。珠被形成种皮。胚、胚乳、种皮构成种子。子房壁形成果皮,种子和果皮构成果实。

4、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子叶或胚乳提供的,而种子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胚柄细胞提供的。

5、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包括两个阶段:(1)营养生长阶段:此阶段植株只有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通过生长不断长高长大。(2)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植株长出花,开花后雌蕊的子房发育形成果实,里面有种子。这时就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许多植物进入生殖生长后营养生长中止。

6、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7、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受精卵和受精极核的发育是不同步的,受精极核先发育,受精卵后发育,因为受精卵要经过一个休眠阶段。

8、以体细胞中含有2n条为例,则精子、卵细胞和每个极核中含有n条染色体。受精极核由2个极核和1个精子融合形成,所以受精极核以及由受精极核发育成的胚乳细胞应为3n条;由于在形成胚乳的过程中,胚乳细胞将解体,其中的染色体也会消失,所以胚乳细胞的3n不会影响到新个体的性状遗传。其他种类的细胞都属于体细胞,都应为2n条。

二.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名词:

1、生物的个体发育:生物的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组织、器官的形成,发育成一个性成熟的新个体。动物和植物的个体发育都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分界是:动物一般以幼体孵化或出生为界,植物以种子萌发为界。

2、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

3、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4、卵裂:早期的细胞分裂,属于有丝分裂,不是减数分裂。

5、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差别很大,而且形成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这种胚后发育叫做~。

语句:

1、原肠胚的形成:(1)蛙卵的特点:动物极含卵黄少,密度小,色素多,总是向上利于吸收太阳能提高温度;植物极含卵黄多,密度大,贮存了大量营养物质。(2)胚胎的发育过程:受精卵(卵裂速度不均)---囊胚(分裂分化)---原肠胚。①卵裂:受精卵的有丝分裂,特点是细胞数目增多而总体积不增大。②囊胚:受精卵卵裂形成囊胚。囊胚外表球形,内部有个空腔,叫囊胚腔。③外胚层:由于动物极细胞分裂比植物极快,细胞向植物极推移而覆盖在植物极外面。④内胚层:植物极细胞被动物极细胞包入内部。⑤中胚层:内外胚层之间细胞分裂形成第三个胚层。⑥原肠腔:内胚层向内凹陷形成的一个通过胚口与外界相通的空腔。⑦原肠胚:有内中外三个胚层,有原肠腔的早期胚胎。2、各器官、系统的形成:原肠胚形成后,三个胚层继续细胞分裂,并分化出各种组织,进而形成各个器官,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动物的系统:由内外胚层发育形成的组织器官可用歌诀“内消呼肝胰,外表感神仙”记忆。内胚层发育成消化道、呼吸道上皮、肝脏和胰腺——“内消呼肝胰”。外胚层发育成为表皮及其附属结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外表感神仙”。3、陆生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特点:①胚胎发育早期在表面形成羊膜,里面贮存羊水。②原肠胚形成后,三个胚层继续细胞分裂,并分化出各种组织,进而形成各个器官,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动物的系统。

4、极体和极核的区别:极体是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因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产生和细胞,依附于卵细胞的动物极,因此而得名。极核是在雌蕊成熟时产生的,位于胚囊中部的两个游离核。两个极核与一个精子融合形成的受精极核发育形成胚乳。

5、胚后发育的两种方式:1)直接发育:幼体和成体在结构和生理方面相似,幼体经生长和性成熟直接发育成成体。如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2)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结构和生理方面差异很大,在发育成成体之前必须发生某些方面的改变,即变态,然后经生长、发育为性成熟

个体。如昆虫、两栖类动物。

6、陆生脊椎动物羊膜出现的意义:羊膜是胚膜的内层,呈囊状,里面充满了羊水。羊膜和羊水不仅保证了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水环境,还具有防震和保护作用,因此使这些动物增加了对陆地环境的适应力。

推荐第8篇:高考生物 知识点全面总结04

2014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全面总结0

4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名词:

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语句: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 1

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

(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B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运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长。

(3)郭葛结论:分离出此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顶芽向侧芽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作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

3、生长素的作用: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根、芽、茎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

10、10-

8、10-4(mol/L)。

4、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a、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条,可促进枝条生根成活;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b、在高浓度范围内,可以作为锄草剂。

5、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来自正在发育着的种子。

6、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脱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组织中,促进果实成熟)。

6、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种激素相互作用来调控的。

第二节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体液调节

名词:

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2、垂体: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借漏斗柄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

3、下丘脑:即丘脑下部。间脑的一部分,位于脑的腹面,丘脑下方,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较高级中枢。

4、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

5、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6、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语句:

1、垂体能产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甲状腺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胰岛能产生胰岛素,

2、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

成和骨的生长;促激素----促进相关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关腺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3、分泌异常症:a、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只小不呆)、幼年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亢,幼年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又呆又小)。

4、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下丘脑通过促垂体激素对垂体的作用,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5、激素的调节:①纵向调节:a、促进作用: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 代谢加强。B、抑制作用:甲状腺激素增多→ (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减少 → 甲状腺激素维持正常(反馈调节)。②横向调节: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6、在体液中除激素外,还有CO

2、H+等对机体也有调节作用。

二、神经调节

名词:

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2、非条件反射:动物通过遗传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3、、条件反射:动物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4、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5、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包括细胞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枝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的树突。

6、神经纤维: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7、兴奋:动物和人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动状态或弱活动态变为强活动态。

8、突触:把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膜和突触后膜。

9、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10、大脑皮层: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的灰质,叫大脑皮层。

11、言语区: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有关,这些区域叫做言语区。

12、运动性失语症(say):当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受到损伤时,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能看,能听,不会说)

13、感觉性失语症(hear):当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受到损伤时,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能看、能写、不会听)

语句:

1、兴奋的传导:①.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静息状态的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负内正,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回路:a.膜外电流:未兴奋区→兴奋区,b.膜内电流:兴奋区→未兴奋区。②.细胞间的传递(通过突触来传递):a、突触是由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和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三部分构成。 B、兴奋传递过程:膜电位变化→突触释放递质→膜电位变化;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前膜时,引起突触小泡破裂,释放出递质到突触间隙内,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殊受体结合,改变了突触后膜的通透性,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了兴奋或抑制。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是:细胞体→轴突→树突。

2、躯体运动中枢(存在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a、当刺激中央前回顶部时,可引起下肢运动;刺激中央前回底部时,倒出现头部器官运动;刺激中央前回其他部位时,可以出现相应器官运动。B、分布特点: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皮层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a、不同的: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比

较长。b、联系: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为辅,两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三、神经调节与行为

名词:

1、趋性:是动物对环境因素刺激最简单的定向反应,如某些昆虫和鱼类的趋光性,臭虫的趋热性,寄生昆虫的趋化性等,它们都与神经调节有关。

2、本能: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一定顺序连锁发生构成的,大多数本能行为比反射行为复杂得多,如蜜蜂采蜜,蚂蚁做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哺乳动物哺育后代等都是动物的本能行为。

3、印随:刚孵化的动物有印随学习,如刚孵化的小天鹅总是紧跟它所看到的第一个大的行动目标行走,如果没有母天鹅,就会跟着人或其他行动目标走。

4、模仿:幼年动物则主要是通过对年长者的行为进行模仿来学习的,如小鸡模仿母鸡用爪扒地索食。

语句:

1、垂体分泌的激素与动物行为:a、催乳素:照顾幼仔,促进某些合成食物的器官发育和生理机能的完成,如促进哺乳动物乳腺的发育和泌乳,促进鸽的嗉囊分泌鸽乳的活动等;b、促X腺激素:垂体分泌的促X腺激素能够促进X腺的发育和X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动物的X行为。

2、行为分为:(1)先天性行为:趋性、非条件反射和本能。(2)后天性行为:印随、模仿和条件反射。

3、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动物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4、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推荐第9篇:高考生物 知识点全面总结02

2014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全面总结0

2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名词:

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绿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

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

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

语句: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

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

2、CO

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 )。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5、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6、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功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使膜上的各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8、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9、高尔基体:由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组成,为单层膜结构,一般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并有运输作用。

10、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1、液泡:是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 1

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12、与胰岛素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胰岛素的运输要通过内质网来进行,胰岛素在分泌之前还要经高尔基体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线粒体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膜结构的是:中心体、核糖体。另外,要知道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但它们都不是细胞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是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明显的液泡,而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则没有;此外,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细胞核的简介:

(1)存在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的真核细胞中也没有细胞核,如人体内的成熟的红细胞。(2)细胞核结构:a、核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说明:核膜是和内质网膜相连的,便于物质的运输;在核膜上有许多酶的存在,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连贯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现(分裂末期),经常作为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典型标志。d、染色质: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提出者:德国生物学家瓦尔德尔提出来的。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3)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中心活动的控制中心。

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是有无核膜,因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就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里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是真核生物。(3)不是所有的菌类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

16、在线粒体中,氧是在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结合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光反应产生的氢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还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经过脱水缩合而成,有水的生成。

第二节、细胞增殖

名词:

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

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语句:

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

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 DNA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2)细胞分裂期:A、分裂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记忆口诀:膜仁消失两体现(说明是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形成)B、分裂中期: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好的时期;记忆口诀:着丝点在赤道板。C、分裂后期: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记忆口诀:着丝点裂体平分。D、分裂末期: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记忆口诀:膜仁重现新壁成。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①相同点是染色体的行为特征相同,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②区别: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细胞质分裂为二;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二。

5、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在间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在后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单体的产生在间期,出现在前期,消失在后期。

6、有丝分裂中染色体、DNA分子数各期的变化:①染色体(后期暂时加倍):间期2N,前期2N,中期2N,后期4N,末期2N;②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才有):间期0-4N,前期4N,中期4N,后期0,末期0。③DNA数目(染色体复制后加倍,分裂后恢复):间期2a -4a,前期4a,中期 4a,后期 4a,末期 2a;④同源染色体(对)(后期暂时加倍):间期N前期N中期 N后期2N末期N。

7、细胞以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第三节、细胞的分化

名词:

1、细胞的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细胞(细胞分化的起点)的后代,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全能性:一个细胞能够生长发育成整个生物的特性。

3、细胞的癌变: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能够连续不断的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4、细胞的衰老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应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语句:

1、细胞的分化:a、发生时期: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b、细胞分化的特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c、意义: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多细胞生物体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如果仅有细胞增殖,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

2、细胞的癌变a、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b、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细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

致癌病毒。c、机理是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d、预防:避免接触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习惯,从多方面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3、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a.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b、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会导致头发变白);c.色素积累(如:老年斑);d.呼吸减慢,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e.细胞膜通透功能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4、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在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细胞、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条件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推荐第10篇:高考生物 知识点全面总结03

2014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全面总结0

3第三章、新陈代谢

第一节 新陈代谢与酶

名词:

1、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3、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

语句:

1、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

6、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第二节 新陈代谢与ATP

语句:

1、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必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高能化合物形成时,即高能磷酸键形成时,必然吸收大量的能量。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酶的作用下,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同时生成ADP和Pi;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与一个Pi结合转化成ATP。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式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DP和Pi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可逆;但是形成ATP时所需能量绝不是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具体因为:(1)从反应条件看,ATP的分解是水解反应,催化反应的是水解酶;而ATP是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是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反应条件不同。(2)从能量看,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太阳能和化学能。因此,能量的来源是不同的。(3)从合成与分解场所的场所来看: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呼吸作用)和叶绿体(光合作用);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因此,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尽相同。)

3、ATP的形成途径:对于动物和人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内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来自呼 1

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外,还来自光合作用。

4、ATP分解时的能量利用:细胞分裂、根吸收矿质元素、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5、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第三节、光合作用

名词:

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语句:

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 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 a、CO2的固定:CO2+C5→2C3 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如: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种过程中,可采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方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再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的产物。当低温时暗反应中(CH2O)的产量会减少,主要由于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适当提高温度能提高暗反应中(CH2O)的产量,主要由于提高了暗反应中酶的活性。

8、光合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的进行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后者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能量和

[H],在较弱光照下生长的植物,其光反应进行较慢,故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没有随之增加。光照增强,蒸腾作用随之增加,从而避免叶片的灼伤,但炎热夏天的中午光照过强时,为了防止植物体内水分过度散失,通过植物进行适应性的调节,气孔关闭。虽然光反应产生了足够的ATP和〔H〕,但是气孔关闭,CO2进入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分子数减少,影响了暗反应中葡萄糖的产生。

9、在光合作用中:a、由强光变成弱光时,[产生的H]、ATP数量减少,此时C3还原过程减弱,而CO2仍在短时间内被一定程度的固定,因而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CH2O)的合成率也降低。b、CO2浓度降低时,CO2固定减弱,

因而产生的C3数量减少,C5的消耗量降低,而细胞的C3仍被还原,同时再生,因而此时,C3含量降低,C5含量上升。

第四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名词:

1、水分代谢:指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

2、半透膜: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3、选择透过性膜:由于膜上具有一些运载物质的载体,因为不同细胞膜上含有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即使同一细胞膜上含有的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的数量也不同,因而表现出细胞膜对物质透过的高度选择性。当细胞死亡,膜便失去选择透过性成为全透性。

4、吸胀吸水:是未形成大液泡的细胞吸水方式。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干燥的种子。

5、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叫做~。

6、渗透吸水: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过程,叫做~。

7、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可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细胞壁不属于原生质。一个动物细胞可以看成是一团原生质。

8、原生质层: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可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9、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叫做~。

10、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11、合理灌溉:是指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适量地灌溉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效益。

语句:

1、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2、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a.具有半透膜。b、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植物吸水的方式:①吸胀吸水: a、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没有形成大的液泡。b、原理:是指细胞在形成大液泡之前的主要吸水方式,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质中有大量的亲水性物质——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这些物质能够从外界大量地吸收水分。c、举例: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干燥的种子。②渗透吸水:a、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有一个大液泡,细胞壁--全透性,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b、原理: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外因(两侧具浓度差):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c、验证: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d、举例:成熟区的表皮细胞等。

4、水分流动的趋势:水往高(溶液浓度高的地方)处走。水密度小,水势低(溶液浓度大);水密度大,水势高(溶液浓度低)。5.水分进入根尖内部的途径:(1)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内部层层细胞→导管(2)成熟区表皮细胞→内部各层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导管

6、水分的利用和散失:a、利用:1%~5%的水分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b、散失: 95%~ 99%的水用于蒸腾作用。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意义是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7、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应该是一个渗透系统,是具有大型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成熟植物细胞)在处于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才会有的现象。(人体的细胞,它没有细胞壁,也就不会有质壁分离。玉米根尖细胞没有形成大型液泡,玉米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伸长区的细胞,形成层细胞和干种子细胞都无大型液泡,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水,不会发生质壁分离。洋葱表皮细胞和根毛细胞两种成熟的植物细。)

第五节 植物的矿质营养

名词:

1、植物的矿质营养:是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2、矿质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大量元素7种N、S、P、Ca、Mg、K(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一种矿质元素)巧记:丹留人盖美家。Fe、Mn、B、Zn、Cu、Mo、Cl属于微量元素,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3、交换吸附:根部细胞表面吸附的阳离子、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阳离子、阴离子发生交换的过程就叫交换吸附。

4、选择吸收:指植物对外界环境中各种离子的吸收所具有的选择性。

它表现为植物吸收的离子与溶液中的离子数量不成比例。

5、合理施肥: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施肥,适量地施肥。

语句:

1、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①吸收的状态:离子状态②吸收的部位: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③、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根细胞表面的阴、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吸附;二是离子被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内部,根进行离子的交换需要的HCO-和H+是根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结合后理解成的,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离子要消耗能量。④影响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a、呼吸作用:为交换吸附提供HCO-和H+,为主动运输供能,因此生产上需要疏松土壤;b、载体的种类是决定是否吸收某种离子,载体的数量是决定吸收某种离子的多少,因此,根对吸收离子有选择性。氧气和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都能影响呼吸作用。

2、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①吸收部位:都为成熟区表皮细胞。②吸收方式:根对水分的吸收---渗透吸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动运输。③、所需条件:根对水分的吸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能量和载体。④联系:矿质离子在土壤中溶于水,进入植物体后,随水运到各个器官,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①运输:随水分的运输到达植物体的各部分。②利用形式:矿质运输的利用,取决于各种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K在植物体内以离子状态的形式存在,很容易转移,能反复利用,如果植物体缺乏这类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现病态;N、P、Mg在植物体内以不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能转移,能多次利用,如果植物体缺乏这类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现病态;Ca、Fe在植物体内以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能转移,不能再利用,一旦缺乏时,幼嫩的部分首先呈现病态。

4、合理灌溉的依据: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5、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呼吸作用相关,在一定的氧气范围内,呼吸作用越强,根吸收的矿质元素离子就越多,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细胞膜上的载体的数量有限,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就不再随氧气的增加而增加。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名词: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如:丙酮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为糖类、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通过食物获得的氨基酸。它们是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

7、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160 mg/dL会得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病人消瘦、虚弱无力,有多尿、多饮、多食的“三多一少”(体重减轻)症状。

8、低血糖病: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症状,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语句:

1、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的图解参见课本。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三类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转化的数量不同,如糖类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二是转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00mg/dL范围内;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就会产生糖尿;

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多食少动使摄入的物质(如糖类)过多会导致肥胖。

4、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运输: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主动运输),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6、糖类没有N元素要转变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必须获得N元素,就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蛋白质要转化成糖类、脂类就要去掉N元素,通过脱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胰液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肠液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肠脂肪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

8、胃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大肠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小肠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胃和大肠都能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小肠上皮细胞突起形成小肠绒毛,小肠绒毛朝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有许多小突起称微绒毛微绒毛扩大了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七节 生物的呼吸作用

名词: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

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 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 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 (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

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 O2和酶:有氧呼吸第

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

一、

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 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 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 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第八节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名词:

1、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

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

2、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同时,生物体又把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代谢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这叫做~。

3、自养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4、异氧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成有机物,只能把从外界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5、需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以释放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6、厌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在缺氧的条件下,依靠酶的作用使有机物分解,来获得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7、酵母菌:属兼性厌氧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将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8、化能合成作用:不能利用光能而是利用化学能来合成有机物的方式(如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NH3与O2反应转化成HNO2,HNO2再与O2反应转化成HN03,利用这两步氧化过程释放的化学能,可将无机物(CO2和H2O合成有机物(葡萄糖)。

语句: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异同点:①相同点都是将无机物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②不同点: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无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

2、同化类型包括自养型和异养型,其中自养型分光能自养--绿色植物,化能自养:硝化细菌;其余的生物一般是异养型(如:动物,营腐生、寄生生活的真菌,大多数细菌);异化类型包括厌氧型和需氧型,其中寄生虫、乳酸菌是厌氧型;其余的生物一般是厌氧型(多数动物和人等)。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

3、新陈代谢的类型必须从同化类型和异化类型做答。(硝化细菌为自养需氧型,蓝藻为自养需氧型,蘑菇为异氧需氧型,菟丝子为异氧需氧型)。

4、光合作用属于同化作用,呼吸作用属于异化作用。

第11篇: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体知识提纲 专题一:生物圈中的人

1、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人体四种主要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人体内八大系统是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

2、人的由来

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睾丸,作用是 ①产生精子、②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卵巢,作用是 ①产生卵细胞、②分泌雌性激素。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2)、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青春期特点:①身高突增(显著特点);②神经系统、心肺功能增强;③生殖系统发育成熟。

3、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说出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这些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了解维生素的作用。 ﹡六类营养物质:人类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前三者为有机物)水分、无机盐、维生素(后三者为无机物)。

﹡作用:无机盐缺乏症(食物来源)维生素

缺乏症(食物来源)钙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豆制品、乳制品)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 (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牛奶、肉类、鸡蛋)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粗粮、谷类的种皮、猪肝)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 (猪肝)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新鲜蔬菜、水果)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海产品、豆制品、肉类)维生素D(促进钙和磷的吸收)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锌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豆制品、肉类) 糖类:①人体主要供能物质。(来源:主要从谷类和薯类食物中获得) 蛋白质:①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来源:主要从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获得)脂肪:①作为备用能源贮存、②分解放能。(来源: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等食物中获得)水:细胞主要组成成分。 (2)、消化和吸收(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消化系统: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 唾液腺--唾液淀粉酶 肝脏--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胃腺--胃蛋白酶

胰腺、肠腺--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 消化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口腔开始消化)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小肠开始消化) 蛋白质→氨基酸(胃开始消化)

﹡吸收过程:口、咽、食道无吸收作用,胃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大部分物质被小肠吸收(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其特点:①长:5~6米长、②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增大面积、③绒毛壁、毛细血管壁薄、④有肠腺分泌肠液)。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

4、人体的呼吸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功能: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使进入肺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咽是消化和呼吸系统共有的部分。

肺由大量肺泡组成,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2)、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氧气增多,肺泡内二氧化碳增多,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 细胞构成。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细胞之间 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血液中氧的 含量高,向细胞里扩散。而细胞中的二氧 化碳含量高,向血管扩散。

5、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描述血液的成分)

﹡血液(被称为\"流动的组织\")组成: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成分主要是水,还有血浆蛋白、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等,作用:①运载血细胞,②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含血红蛋白(含铁的蛋白质),作用: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有细胞核,形态较大,数量少,作用:防御、保护、吞噬细菌; ﹡血小板:无细胞核,形态微小,形状不规则,作用:止血、凝血。

﹡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过少叫做贫血。白细胞数量增多意味着体内可能有炎症。 (2)、血管的管道--血管(分析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血管管壁特点管腔血流速度功能动脉

壁最厚,弹性大大最快

把血液从心脏送向全身静脉壁较厚,弹性小较大慢 把血液从全身收回心脏

毛细血管壁最薄最小最慢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心脏结构:心脏四腔相连血管:右心房-上、下腔静脉(流静脉血)、右心室-肺动脉(流静脉血)、左心房-肺静脉(流动脉血)、左心室-主动脉(流动脉血),(静脉连心房,动脉连心室)。

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左心室的壁最厚。 房室瓣和动脉瓣保证了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 流动,即心房→心室→动脉。

﹡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液。 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3)、简述血液循环过程

﹡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 -体内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 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内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输血与血型

﹡人类的血型有:A型、B型、AB 型、O型。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万能献血者:O型;万能受血者:AB型。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一次失血1200~1500ml危及生命。

6、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过滤,形成原尿)、肾小囊(收集原尿)和肾小管(对原尿重吸收)组成。 (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排泄是指体内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

﹡尿液的形成:①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详细: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 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 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 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 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 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 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是肾小球出现问题,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

7、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球壁包括:角膜、巩膜、虹膜、脉络膜、视网膜。

内容物有: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晶状体病变会出现白内障 ,房水 压力大会出现青光眼。看近物时,

晶状体曲度变大;看远物时,晶状体曲度变小) ﹡视觉形成:光线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视网膜(感光细胞)-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近视原因:①眼球前后径过长、②晶状体曲度过大。矫正方法:戴凹透镜。

(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长时间收缩,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近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真性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

﹡耳:外耳(耳郭、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听觉形成:声波经过: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耳蜗中的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表面是大脑皮层,含有多种功能区-神经中枢。小脑功能:①维持身体平衡;②使运动协调、准确。脑干功能:能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脊髓功能:①反射;②传导。

﹡神经细胞又叫做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可以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递冲动。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并说出反射弧的组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简单反射生来就会,叫做非条件反射,如:缩手、眨眼、排尿、膝跳

复杂反射是后天学会的,叫条件反射。如:望梅止渴、谈梅分泌唾液(人类特有语言中枢,所以对语言、文字建立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如:\"望梅止渴\"。) 其他知识 A内分泌系统: ﹡外分泌腺有导管;内分泌腺无导管,它们组成内分泌系统,分泌物是激素。 内分泌系统:人体主要内分泌腺有:垂体(生长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胸腺(胸腺激素)、肾上腺(肾上腺激素)、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卵巢(雌性激素)、睾丸(雄性激素)。

﹡幼年生长激素过少:侏儒症,过多:巨人症,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过多:甲亢,幼年过少:呆小症。缺碘患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胰岛素过少:糖尿病。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B:运动系统:

﹡人(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或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骨在运动中起着杠杆的作用。骨骼肌在运动中起着动力作用,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关节主要由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组成的,其中包绕着关节的结构是关节囊,它能分泌滑液。在接触面上,有减少摩擦、缓冲震荡的结构关节软骨。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叫做脱臼。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8、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耳垂、舌头、眼皮、鼻尖、大拇指、酒窝。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家兔毛的黑色或白色、人的双眼皮或单眼皮等。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为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 目的是解码生命、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生命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认识种属之间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起因、认识疾病产生的机制以及长寿与衰老等生命现象、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2)、认识染色体、DNA和基因、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传递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如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染色体上。 ﹡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生物体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都要分开,即每对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后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如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并且是成对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并且是不成对的。)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例如,人的一对相对性状:双眼皮(AA) 和单眼皮(aa),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结合(AA×aa)后的后代(Aa)只表现出显性性状。

亲 代: Aa A a 生殖细胞: A a A a 后 代: AA Aa Aa aa (3)、理解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说明优生的重要性。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近亲之间, 基因来自共同的祖先,因此携带相同基因可能性比较大,近亲婚配所生子女得双 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发病率会相应的增加。 (4)、理解男女性别的染色体组成差异及形成

﹡人类的性别,一般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XX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

﹡体细胞:22对+XX或22对+XY;生殖细胞:22条+X或22条+Y ﹡女性排出一个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精子的性染色体有两种,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9、健康的生活

A传染病和免疫

(1)、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能够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传染病可能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伤害,这类疾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知道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列举常见的传染病

蛔虫病、肺结核病、病毒性肝炎 (4)、理解免疫的概念,知道人体免疫三道防线 ﹡人类有保护自身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的,具有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消除异物的功能;

第二道防线是由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组成的,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的功能,这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这种免疫的方法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做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脏、淋巴结三种)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的,这种免疫方法作用特点是人体后天具备、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这种免疫的方法叫做特异性免疫,又叫做后天性免疫。 (5)、理解计划免疫及意义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 体;而引起该物质产生的物质叫做抗原(病菌、病毒)。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它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主 要功能:①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②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 产生③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意义: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把它接种到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提高人体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这种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叫做计划免疫。(规定对12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四苗\"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已纳入计划免疫) B药用和急救

(1)、概述用药安全的常识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为OTC,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我们应该了解急救的相关知识,当遇到人体呼吸、心跳停止,出血等情况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120\" 急救电话(2)人工呼吸(3)胸外心脏挤压 (4)出血与止血。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红色,渗出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慢慢流出。按压伤口远心端(下方)止血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喷射状。按压伤口近心端(上方)止血 (2)、了解环境毒物和防毒措施

(3)、知道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毒品

﹡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膳食合理;合理用药) a.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b.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酒精中毒主要对人体的胃、肝脏和神经的伤害。(社会三大公害:吸烟、酗酒、吸毒)

c.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

d.毒品的危害:(鸦片、大麻、可卡因)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 其他知识

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专题二:植物知识体系

一、细胞怎样构成植物体

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前三者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后三者为生殖器官)六大器官组成的。植物的四种主要组织是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分生组织:其功能: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顶端和茎的形成层含有。保护组织其特点:由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其功能:保护作用;如:洋葱鳞片叶的表皮。输导组织(存在于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其功能:运输作用;如:导管、筛管。营养组织:其功能:储藏营养物质。

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概述植物有那些类群,并能区分这些类群

﹡绿色植物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区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是监测水域污染的指示植物。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无根(假根),有茎、叶(只有一层细胞),大多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环境中,它往往可以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有输导组织。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满江红。

﹡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银杉、珙桐、桫椤、水杉) ﹡种子植物可以分成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和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银杏。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它是植物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它的子叶有2片,叶脉为网状脉;﹡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它的子叶只有1片,叶脉为平行脉。 如: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相同点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胚

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

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2、被子植物的一生

(1)、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不在休眠期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光不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种皮和子叶脱落。 (2)、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芽的发育:芽在发育时,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根的生长: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主要原因:①分生区细胞数量的增加、②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植株发育所需营养: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植物的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含氮无机盐:促进枝叶的生长。含磷无机盐:促进果实的生成。含钾无机盐:促进茎的生长) (3)、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花、果的结构 ﹡花的结构: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 一朵花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花蕊, 它有雄蕊(花药、花丝)和 雌蕊(柱头、花柱、子房)两种。 花的结构还有:花柄、花托、花萼、花瓣、花冠。,

﹡果的结构:果实由果皮和种子构成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凋落后

子房→果实 子房壁→果皮 胚珠→种子 珠被→种皮 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双受精:植物的花里,雄蕊上的花药产生花粉,花粉里有精子细胞;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其内有卵细胞。植物开花后,花粉传送到雌蕊柱头的过程叫做传粉。花粉形成花粉管穿过柱头、花柱,伸入子房里的胚珠后释放精子细胞。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内有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极核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在这里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最终会发育成胚,它是下一代植物的幼体。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4)、植物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像这种由雌雄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用种子繁殖后代),如小麦、水稻、向日葵、玉米、桃树的生殖。(优点: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变异力)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优点:保持母体的优良特性,繁殖速度快)。植物无性生殖(营养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和压条。嫁接就是把接穗和砧木结合在一起长成一个完整植物体的过程。嫁接时应当使二者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嫁接成活。

﹡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繁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利用茎尖、根尖、花药、花粉等)

﹡在生产实践中,甘薯、葡萄、月季、菊、杨、柳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是利用嫁接的方法来繁育的。马铃薯用块茎生殖

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在植物体内作用很大,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 ﹡植物主要靠根吸水,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该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导管位于植物茎内的木质部(树干),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位于植物茎内的韧皮部(树皮),向下运输有机物。在它们之间有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可以使植物不断长粗。(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

(2)、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植物体吸收来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水散失的\"门户\"是气孔,它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

﹡植物的蒸腾作用的作用: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此外,蒸腾作用还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认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能和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在此过程中,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

公式: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储存能量)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耗尽叶中有机物);部分遮光;光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认识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并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有机物对植物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构建植物体;②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植物体呼吸作用就是植物利用氧,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呼吸作用是生物共同特征,主要在细胞内的线粒体里进行。 ﹡ 公式: 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储存能量)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保存蔬果: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充气;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

5、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不同的气体,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其中,光合作用起主要作用。 专题三:生物圈中的动物

1、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水中生活的动物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水中生活的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与此相适应的特征主要有两个:①用鳍游泳②用鳃呼吸。(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鱼在游泳时,靠尾鳍和躯干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腹鳍、背鳍、胸鳍保持平衡, 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四大家鱼:草鱼、鳙鱼、青鱼、鲢鱼。 (2)、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在陆地生活的动物,有着许多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鳞、甲、外骨骼、皮肤);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如:足),以便觅食和避敌;除蚯蚓等外,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呼吸器官(如:气管、肺);还普遍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蚯蚓的身体是由环状体节构成的,这样的动物叫做环节动物,如:沙蚕、水蛭。 ﹡蚯蚓的运动与其腹面的刚毛有关,蚯蚓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的,所以体表要靠分泌黏液来始终保持湿润。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家兔的体表有体毛,它用肺呼吸,心脏四腔,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运输氧气能力强,所以,家兔有能力调节体温来维持体温的恒定,这样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哺乳类、鸟类)。家兔靠跳跃来运动,后肢长且肌肉发达。

﹡与家兔草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它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家兔的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其中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另外,有的动物还有适于撕裂食物的犬齿。家兔属于植食性动物。

(3)、理解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有:

1、

﹡节肢动物的共同点:①体表有外骨骼②足和触角分节③身体由体节构成。 ﹡外骨骼的作用:①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②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变态发育。如:青蛙、蟾蜍等。

2、动物行为(今年新提纲)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社会行为)。

﹡社群行为的特征:群体生活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有的还有等级制度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气味等。蝶蛾类昆虫可用性外激素通讯。 ﹡动物行为的意义: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做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掌握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维持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食物网中的动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人们利用转基因羊生产含有药物的奶,这叫做乳房生物反应器。利用乳房生物 反应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 染。模仿生物的某些特点发明创造出特殊的仪器设备,这叫做仿生,如:萤火虫与冷光,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

4、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了解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意义和我国的相关措施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具有多种多样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最复杂)、农田生态系统(最简单)。] ﹡其中植物资源中,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裸子植物丰富,被称为\"裸子植物故乡\"。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等。 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它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主要有两条:①保护生物栖息地②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动物的\"活化石\")。 (2)、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5、生物(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认识昆虫、两栖类、鸟类的生殖方式。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体内受精,卵生)

﹡不完全变态发育: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完全变态发育: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青蛙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出现畸形蛙的原因:水受到污染。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体内受精,卵生)

﹡鸟卵的结构:鸡卵中最重要的结构是一个盘状小白点--胚盘,里面含有卵细胞,将来可能发育成小鸡。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系带起固定卵黄的作用。气室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复杂的繁殖行为。 专题四: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1、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认识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和类型 ﹡细菌的种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由一个细胞构成,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荚膜、鞭毛,没有叶绿体。

﹡生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能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细菌快速繁殖和能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真菌:细胞具有细胞核。种类:除多细胞的霉菌(青霉和曲霉)和大型真菌(如:香菇、木耳、灵芝、牛肝菌)外,大多真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还有单细胞的种类,如酵母菌: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 生活方式:腐生

﹡真菌细胞与细菌细胞的最大区别是有无形成细胞核。 (2)、列举人类在不同领域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情况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与动植物共生(如:地衣→真菌+藻类,根瘤→豆科植物+根瘤菌)。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 ﹡食品制作:酵母菌:无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如酿酒时。有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如制馒头、包子、面包等。乳酸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制酸奶、泡菜等。 A 乳酸菌 a细菌杀虫剂 B 青霉菌 b引起水果腐烂 C甲烷菌 c 制泡菜 D 酵母菌 d固氮作用 E 枯草杆菌 e 使人患扁桃体炎 F苏云金杆菌 f 净化污水 G 链球菌 g 制作馒头,面包 H根瘤菌 h 产生青霉素

(酿酒:酵母菌;制醋:醋酸菌;生物固氮:根瘤菌;制酸奶和泡菜:乳酸菌。制酱和豆豉:霉菌)

﹡食品的腐败原因:由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活动引起的。

防腐:脱水法、腌制法、烟熏法、真空包装、冷冻法、罐藏法、巴斯德消毒法等。 ﹡食品保鲜的原理有两条:①杀死细菌、真菌②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食品保鲜办法:高温灭菌法、真空包装法、冷藏法、腌制法、罐藏法、巴氏消毒法、脱水法等。 ﹡制药:抗生素和利用转基因生物生产药物

﹡净化环境:厌氧菌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好氧菌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抗生素。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控制合成胰岛素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出来的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其他知识: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专题五:细胞和其他知识体系

一、生物和细胞

1、细胞的结构(说出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的计算方法:区别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使用显微镜时如果光线太弱,应使用凹面镜和放大光圈。当活动目镜和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始终不动,则污点可能在物镜上。目镜安装在镜筒上,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如果玻片上写有\"q\"字,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b。 ﹡目镜10╳,物镜40╳,那么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是400。)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叶绿体。细胞壁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细胞膜起着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的作用,细胞质里有液泡、叶绿体,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内含遗传物质的结构是细胞核,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它的糖分主要存在西瓜细胞的液泡中。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中有,而动物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2、细胞的生活

(1)、细胞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说出细胞含有哪些物质和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子较小、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叫无机物;另一类是分子较大、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叫有机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它主要把化学能转化成热能,而植物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它能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2)、细胞核的功能(今年新提纲)

﹡细胞核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生命活动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叫做基因。

﹡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如人体细胞有23对。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的分子结构是螺旋形。基因控制遗传信息,是有遗传功能的DNA片段。DNA是染色体的组成部分,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层次由简到繁的顺序: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细胞→生物体。

二、生物和生物圈(认识生命)

1、认识生物(列举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调查。实验是研究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生物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有应激性、生长和繁殖。

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举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阐明探究的一般过程;列举说明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每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举例: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其他知识:实验﹡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和总趋势 ﹡植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藻类?→原始藓类→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先裸子植物后被子植物) ﹡动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无脊椎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古代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生物进化的原因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主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1)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狱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狱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7上P31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

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植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5 动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8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细胞在生活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7上P67 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7上P70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最高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上P92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7上P97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氮、磷、钾)

桃花的基本结构:7上P102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7上P11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7上P12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7上P127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上P132 生物7年级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 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8年级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来的。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内有蛋白质和DN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染色体都只有2对染色体中的其中2条。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8下P30

1858~1865奥地利的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细胞中发现一对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把男性性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的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生物进化的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人体的三道防线:1.皮肤和黏膜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个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产生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免疫的害处、计划免疫:8下P78

处方药(RX):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药物。

非处方药(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说说明服用药物。

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脏挤压:8下P84

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8下P85 吸烟吸毒的害处:8下P95

第12篇:生物知识点总结

1、细胞膜的功能之一信息交流

(1)三种方式——物质传递、直接传递、通道传递(激素作用属于物质传递,激素就是信号分子;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属于直接传递,胞间连丝属于通道传递。)

(2)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发生在发出信号的细胞与接受信息的细胞即靶细胞。发出信号的细胞发出信号分子,靶细胞靠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信息(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信号分子的结合具有专一性)

2、分泌蛋白

(1)分泌蛋白的种类有抗体、胰岛素、消化酶

(2)分泌蛋白属于蛋白质,所以基本单位仍然是氨基酸

(3)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蛋白属于蛋白质,所以合成部位仍然是核糖体,只不过是分泌蛋白,要分泌出细胞外,所以核糖体是附着在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4)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其中内质网的功能是对蛋白质粗加工、运输,高尔基体的功能是加工、包装、分类,细胞膜的功能是分泌。但要是问与分泌蛋白分泌过程相关的细胞结构还要有线粒体

(5)分泌蛋白的知识点体现的是生物膜系统的关系:如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在结构上都是联系的,由于结构上的特点决定了功能上既相互独立,又是协调统一。所以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性

(6)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是生物膜之间的变化: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同时引起了膜面积的变化,如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与囊泡融合,又形成囊泡,所以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基本平衡,细胞膜面积增大

(7)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也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细胞膜的分泌功能,属于物质出入细胞的胞吐方式,但不能叫跨膜运输,所以跨膜层数是0

3、核糖体

(1)存在部位:如原核细胞唯一的细胞器,也可以说成是细胞生物都有的细胞器,但说成是所有生物都有的细胞器就是错误的(其他如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液泡;特殊细胞特殊情况: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任何细胞器,蓝藻除了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2)结构:无膜(所以不用磷脂分子)(其它细胞器双层膜的是叶绿体、线粒体,无膜的是核糖体、中心体,其他的都是单层膜的细胞器)

(3)功能:蛋白质的加工车间,确切的说反应也叫脱水缩合,所以核糖体中有多肽和水

(4)核糖体的组成是:RNA和蛋白质

(5)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4、其他细胞器:

(1)动植物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动物细胞功能是分泌物的分泌,植物细胞功能是参与细胞壁的形成,所以能合成多糖

(2)植物的叶肉细胞就是成熟的绿色细胞,所以还含有动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液泡、叶绿体,含有根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含有根尖生长点没有的细胞器是液泡、叶绿体

(3) 质壁分离实验用到的实验材料是紫色洋葱,为什么?液泡是紫色,便于观察,所以含色素的细胞

器是液泡,制临时装片时取哪部分外表皮,因为显微镜观察对材料的要求是薄

(4) 具有吞噬功能的是溶酶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起作用的细胞器是中心体(说成是中心体只在

动物细胞中起作用是错误的,还有低等植物细胞,如团藻,衣藻、水绵)

(5) 双层膜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它们都有DNA,所以都是半自主遗传性质的细胞器,它们还

都是能量转换器

5、细胞膜的复习

(1)细胞膜的物质组成:主要的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元素是CHONP

(2)细胞膜的结构:结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其中磷脂双分子层做基本支架(所以细胞膜是单层膜,

具两层磷脂分子;不同细胞细胞膜功能不同取决于蛋白质)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应用是分泌蛋白的分泌、细胞融合、白细胞吞噬

(4)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应用是跨膜运输中的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5)细胞膜的功能是略

6、生物膜

(1)生物膜有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双层膜的是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核膜,单层膜的是内质网膜,

高尔基体膜,溶酶体,液泡,细胞膜

(2)所有生物膜的物质组成基本是脂质和蛋白质,结构是流动镶嵌模型,结构特点是流动性,什么实例

可以说明?分泌蛋白的分泌,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3)生物膜在结构上是联系的,直接联系的是内质网 为枢纽,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中间连线粒体,

间接联系的是内质网膜与高尔基膜;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结构上的联系决定了功能上的联系,如分泌蛋

白的分泌过程

8、细胞膜的功能之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物质不同,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不同,细胞要的小分子,离子通过跨膜运输,而大分子通过胞吞、胞

(2)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3)胞吞如白细胞吞噬过程属于胞吞,还要借助于线粒体和溶酶体的作用,胞吐实际上是分泌

(4)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际上是水分子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所以是自由扩散,只不过要跨细胞膜,所以叫

做渗透作用

9、细胞核

(1)存在真核细胞,特殊的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

(2)结构 外是核膜,上有核孔(大分子物质如RNA和蛋白质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内是核仁(与某种

RNA和核糖体的合成有关);中间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质

(3)功能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功能主要是染色质来体现的

(4)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

10、质壁分离及复原

(1)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条件成熟的植物细胞,结构条件有大液泡(液泡膜组成原生质层)和细胞壁,

环境条件是细胞液与外界环境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

(2)质壁分离指的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发生了质壁分离

(3)质壁分离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外界溶液,不同的环境溶液结果不同,如0.5g/mL的蔗糖溶

液(发生质壁分离,加清水也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0.3g/mL的蔗糖溶液与尿素溶液相比(前者发生质壁

分离后加清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后者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加清水自动复原), 0.3g/mL KNO3溶液(同尿

素溶液,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4)0.3g/mL KNO3溶液,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过程中相关的细胞器是液泡和线粒体,作用方式水分子的

移动是渗透作用,离子出入原生质层是主动运输

10、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1)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

(2)原核细胞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原核细胞无细胞核,有拟核,实际上就是裸露的DNA,所以真核细胞的DNA可以和蛋白质一起构

成染色体。

(4)原核细胞主要的种类是:细菌和蓝藻,引起水华现象的是蓝藻

(5)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理由是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所以属于自养生物,反而细菌属于异养生物。

(6)蓝藻不要和藻类植物混淆,蓝藻包括念珠藻,颤藻,发菜,而团藻,衣藻,水绵是绿藻,属于藻类

植物

11、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主要提出人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要点一是动植物细胞而不是所有生物二是相对独立而不是绝对独立三是所有细胞都来源

于细胞分裂

(3)细胞学说的意义证明了细胞生物的统一性

判断:细胞学说证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

生物界的元素都来源于非生物界,没有一种是生物界独有的,叫统一性,但含量不同是差异性

11、化学元素的复习

含量上,大量元素有C H O N P S K Ca Mg,微量元素Fe Mn B Zn Mo Cu,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O,占

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C功能上:基本元素C H O N,最基本元素C,理由有机物都是以碳架为基本支架

12、氨基酸的复习

(1)、分子式与分子简式(结构通式)(2)、元素组成及原子组成(3)、氨基酸的种类及在多肽中找氨基

酸的种类(4)、氨基、羧基及肽键的简式,结构式

(5)、氨基酸形成肽的过程叫脱水缩合,场所是核糖体,脱水的H来源于氨基和羧基,脱水中的O来源

于羧基。(6)、氨基酸形成肽的过程分子量减少的是水的量,减少了18×脱水数

(7)、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8)、一条肽链的氨基数至少是1个,至少的原因是R上可能有,羧基数至少是1个,至少的原因是R上

可能有。(9)、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氨基酸的个数n ×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a—脱水量

13、核苷酸的知识点

(1)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2)核苷酸的简图,五碳糖两种脱氧核糖和核糖,含氮碱基5种,核苷酸8种

(3)脱氧核苷酸,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是A T G C 4种,形成的脱氧核苷酸分别叫腺嘌呤脱氧核

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4)核糖核苷酸,五碳糖是核糖,含氮碱基是A U G C共4种,形成的核糖核苷酸分别是腺嘌呤核糖核

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所以含氮碱基是A、G、C都有两

种核苷酸,而T、U各有一种,所以总共的核苷酸8种

14、细胞生物的知识点

(1)、细胞生物都有核糖体(2)、细胞生物都有DNA和RNA,遗传物质都是DNA,含氮碱基都是5种,

核苷酸都是8种

15、酶(1)、酶的来源——活细胞产生

(2)、酶的作用部位——既有活细胞内的如线粒体中的呼吸酶,细胞质基质中多种酶,也有细胞外起作用

的如消化酶。(其中在细胞外起作用的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知识点要和分泌蛋白联系起来)(只要是活细

胞都有酶,因为只要是活细胞必须代谢,代谢必须有酶的催化,所以所有的细胞都有酶是正确的)

(3)、酶的功能——生物催化剂功能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酶的化学本质——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平常说的见的都是蛋白质类,也有少数是RNA,

所以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的合成场并不全是在核糖体

(5)、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催化条件温和,易受温度、PH影响,激活剂,抑制剂

(6)酶的相关实验(7)酶的坐标图

(1)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生成物的量(2) 横坐标是酶的量,纵坐标是生成物的量(3)横坐标是底

物浓度,纵坐标是生成物的量(4)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反应速率

(5)横坐标是酶的量,纵坐标是反应速率(6)横坐标是底物浓度,纵坐标是反应速率

(7)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反应速率(8)横坐标是PH,纵坐标是反应速率

1、细胞膜的功能之一信息交流

(1)三种方式——物质传递、直接传递、通道传递(激素作用属于______________,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

和结合属于________________,胞间连丝属于________________。)

(2)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发生在发出信号的细胞与接受信息的细胞即____细胞。发出信号的细胞

发出信号分子,靶细胞靠细胞膜上的_________识别并结合信息(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与信

号分子的结合具有________________)

2、分泌蛋白(1)分泌蛋白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泌蛋白属于蛋白质,所以基本单位仍然是_______________

(3)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蛋白属于蛋白质,所以合成部位仍然是_____________,只不过是分泌蛋白,

要分泌出细胞外,所以核糖体是哪类核糖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内质网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尔基体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膜

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但要是问与分泌蛋白分泌过程相关的细胞结构还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5)分泌蛋白的知识点体现的是生物膜系统的关系:如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在

结构上都是_________的,由于结构上的特点决定了功能上既_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___。所以分

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上的联系性

(6)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是生物膜之间的变化:利用了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__,同时引起了膜面积的

变化,如内质网膜面积__________,高尔基体膜与囊泡融合,又形成囊泡,所以膜面积___________,细胞

膜面积________

(7)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也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细胞膜的_________功能,属于物质出入细胞的_________

方式,但不能叫跨膜运输,所以跨膜层数是_____

3、核糖体

(1)存在部位:如__________细胞唯一的细胞器,也可以说成是__________生物都有的细胞器,但说成是

所有生物都有的细胞器就是错误的(其他如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存在

于成熟的植物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特殊细胞特殊情况: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____________,蓝藻

除了____________其它细胞器都无)

(2)结构:____________(所以不用哪类物质:___________)(其它细胞器双层膜的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单层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切的说反应也叫_____________,所以核糖体中有___________

(4)核糖体的组成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5)核糖体的形成:与________有关

4、其他细胞器:

(1)动植物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动物细胞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细

胞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能合成________

(2)植物的叶肉细胞就是__________细胞,所以还含有动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含有根

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含有根尖生长点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质壁分离实验用到的生物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所以含色素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____,制临时装片时取哪部分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所以显微镜观察对材料

的要求是_______

(4)具有吞噬功能的是____________,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起作用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5)双层膜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有遗传物质_________,所以都是______________,它

们还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膜(1)细胞膜的物质组成:主要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

(2)细胞膜的结构:结构模型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做基本支架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膜的功能是__________

6、生物膜

(1)生物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层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单层膜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有生物膜的物质组成基本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是______________,结构特点是_______,

什么实例可以说明?________,功能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膜在结构上是__________,直接联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接联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上的联系决定了功能上的联系,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细胞核

(1)存在_________________,特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构及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功能_________________,功能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体现的

(4)染色质与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细胞膜的功能之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物质不同,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不同,细胞要的小分子,离子通过__________,而大分子通过________

(2)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几种_____,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条件及坐标图______,与氧气的关系图,

自由扩散的物质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协助扩散的物质种类________________

(3)胞吞如_________________过程属于胞吞,还要借助于哪些细胞器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胞吐实际上是细胞膜的__________功能

(4)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际上是________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所以是什么方式______________,只不过要跨

细胞膜,所以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9、质壁分离及复原

(1)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条件_____________,结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条件______________

(2)质壁分离指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质壁分离

(3)质壁分离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环境溶液结果不同,如0.5g/mL

的蔗糖溶液,0.3g/mL的蔗糖溶液与尿素溶液相比, 0.3g/mL KNO3溶液结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1)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核细胞唯一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

(3)原核细胞无细胞核,有______,实际上就是裸露的________,所以真核细胞的DNA可以和________

一起构成________。

(4)原核细胞主要的种类是:_______和_______,引起水华现象的是_____

(5)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所以属于______生物,反而细菌属于_______生物。

11、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主要提出人________________(2)细胞学说的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学说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细胞学说证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

12、化学元素的复习

含量上,大量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细胞鲜重最多

的元素____,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_______

功能上:基本元素_______________,最基本元素______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氨基酸的复习

(1)、分子式与分子简式(结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组成及原子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基酸的种类及在多肽中找氨基酸的种类

(4)、氨基、羧基及肽键的简式,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氨基酸形成肽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场所是_______,脱水的H来源于______,脱水中的O来源

于_____。

6、氨基酸形成肽的过程分子量减少的是_____的量,减少了多少?______

(7)、肽键数=_________=氨基酸数—________数

(8)、一条肽链的氨基数至少是____个,至少的原因是_____,羧基数至少是_____,至少的原因是______。

(9)、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______________

14、核苷酸的知识点

(1)DNA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RNA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核苷酸的简图__________________,五碳糖__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含氮碱基_____

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核苷酸_____种

(3)脱氧核苷酸,五碳糖是______,含氮碱基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共____种

(4)核糖核苷酸,五碳糖是_____,含氮碱基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_____种

13、细胞生物的知识点

(1)、细胞生物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2)、细胞生物的核酸都有_________________,遗传物质

都是_________________,含氮碱基都是_________种,核苷酸都是____________种

14、酶

(1)、酶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产生

(2)、酶的作用部位——既有_______________的如线粒体中的呼吸酶,细胞质基质中多种酶,也有细胞外

起作用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在细胞外起作用的消化酶属于______________)(只要是活细胞都

有酶,因为只要是活细胞必须代谢,代谢必须有酶的催化,所以所有的细胞都有酶是正确的)

(3)、酶的功能_______________,功能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酶的化学本质一类_____________,绝大多数是_______________,平常说的见的都是_________类,

也有少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酶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酶的合成场并

不全是在__________________

(5)、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催化条件________,易受_________、_______影响,激活剂,抑制剂

(6)酶的相关实验

(7)酶的坐标图

(1)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生成物的量(2) 横坐标是酶的量,纵坐标是生成物的量(3)横坐标是底

物浓度,纵坐标是生成物的量(4)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反应速率

(5)横坐标是酶的量,纵坐标是反应速率(6)横坐标是底物浓度,纵坐标是反应速率

(7)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反应速率(8)横坐标是PH,纵坐标是反应速率

第13篇:高考生物倒计时冲刺: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2013高考生物总复习: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摘要:2013高考在即,下面是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要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抓住重点。

我们要对自己生物学科的学习状况了然于心,否则冲刺复习时会有老虎吃天,无法下手的感觉,而要做到这一点,现在有必要梳理一下我们高中生物都学了些什么,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学习的重点。下面我们按教材顺序一起来梳理一下,希望同学们在梳理的过程中可找到自己的知识擅长处与薄弱处,抓住学习重点。

1.必修1:分子与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学当然要研究\"细胞\"了,所以第一本教材便紧紧围绕\"细胞\"这一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成细胞的分子

此部分需掌握的内容主要为六大化合物的分布、结构、主要功能、及鉴定方法。

(2)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细胞核

此部分需掌握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代谢(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

①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代谢伴随着物质的输入与输出

该部分需掌握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实例。

②ATP:细胞代谢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而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是ATP。③酶:细胞代谢需要酶的催化

该部分包含的考点主要有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作用特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④两种重要的细胞代谢: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4)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

2.必修2:遗传与进化

具有遗传现象是生物的重要特征,在遗传中又存在着变异,变异的积累使生物产生进化,第二本教材的内容设置主要围绕着遗传、变异、进化这三个主题,而其中的遗传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遗传部分:

①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

②伴性遗传

③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

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细胞为雌雄配子,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便是可形成雌雄配子减数分裂。④遗传的分子基础--DNA:主要包括DNA的复制、DNA上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翻译),它们构成了体现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法则。

(2)变异和育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及优缺点

(3)生物的进化

3.必修3:稳态与环境

这本教材中所讲的稳态既包括生物个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生态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如今人们对自身健康及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此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其归纳如下:

(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指激素调节

(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3)种群的概念、种群数量变化

(4)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群落演替

(5)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态。以上内容中的生命活动调节几乎为高考必考点,有关生态系统的考点也频繁出现,但它们的难度并不高,解题所需的时间也不长,所以相关题目要努力拿到满分。

4.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这本教材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如下:

(1)微生物的培养、分离、计数

(2)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果酒、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泡菜的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3)DNA的粗提取与鉴定、PCR的过程及条件

(4)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5.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

这本教材的内容均是目前最前端的一些生物技术或理念,主要内容如下:

(1)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细胞工程(克隆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及注意事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

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3)胚胎工程: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分割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

二、要做好难点突破工作

做好知识体系的归纳和整理后,我们便可以找到自己的知识薄弱处,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便是潜下心来去思考、钻研这些地方,将它们一一攻克,不留死结,登录北京四中网校官方网站可查看更多有关高考的最新复习指导。

对于这些难点,首先要将知识点掌握到位,然后再找

一、两道相关的题型练习一下,以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习题不用做太多,但做过的习题一定要分析到位,注意总结,以提高学习效率。

怎样才能掌握这些知识呢,说到这里有的同学肯定想起了一个字\"背\",其实生物知识不是这么无趣,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①对于\"DNA子链的合成方向是5,→3,\"这个知识点,如果死记硬背,枯燥无味且记不牢,也做不到知识的活学活用,我们可以这么做,首先搞清楚\"5,端\"和\"3,端\"是怎么回事儿,\"DNA子链的合成方向是5,→3,\"又是什么意思,最后为了方便记忆它的方向是\"5,→3,\",再联想一下\"幸运52\"这个节目,这样这个知识点便真正属于你了。在这里想跟同学们提一下联想记忆法,我们要识记的许多知识其实都可以通过谐音或者其他方式与你感兴趣或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通过联想,知识的记忆就比较轻松了。

②对于\"糖类的种类\"这个知识点,你能发现它跟\"3\"有缘吗,如糖类分3种:单糖、二糖、多糖;常见的二糖有3种:麦芽糖、蔗糖、乳糖;常见的多糖也有3种:淀粉、纤维素、糖原;这样我们一旦抓住这个\"3\",识记这个知识点便不会有遗漏,印象也会更深刻。在这里想跟同学们提一下总结和发现的魅力,现在许多教辅上都有总结好的现成的东西供大家使用,如果同学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和发现一些东西,那么用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③对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这个知识点,有没有感觉到有些乱哄哄呢,别着急,我们可以这么做,首先耐心的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熟悉一遍,你会觉着它们两个挺像,又有不同,于是忍不住便要比较一下,体液免疫既有T淋巴细胞参与又有B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就不是了,它只有T淋巴细胞参与;它们都可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不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是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而细胞免疫产生的是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这样经过一番比较和推敲,你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疫的过程\"便会有清晰的认识了,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循着之前比较和推敲的思维过程再找找它们,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反复熟悉它们的过程中,说不定还会有新体会新发现呢。这便是\"比较学习法\"的优势了,通过比较对每个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且可以把两个或多个知识点联系起来,用思维的网,将这些知识点牢牢地网在我们的脑海中。

第14篇:备战高考!高考生物知识点汇总

备战高考!2018年高考生物知识点汇总

备战高考!2018年高考生物知识点汇总

细胞的基本知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细胞分裂细胞的分化癌变衰老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人类遗传病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物得分诀窍

问题一:做答时间不充分

如果按题目的顺序做答,生物科可能面临无充分时间做答的问题。在仅余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情况下,答对42分的生物大题的可能性及准确率均会大大下降。

建议:考生调整答题顺序,先做生物大题。因为高考中的生物大题较为简单,一般在20分钟以内可以完成。在确保生物大题得分的基础上,再去攻克一些难度较大的题,有利于缓解考生的心理压力。在模拟考试中,由于试题的难度较大,这种优势可能不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也是如此。

问题二:几乎没有检查时间

据了解,在近年高考理科综合考试中,考生在答完全部测试题后,所余时间十分有限,大部分只余二十分钟左右,甚至部分考生根本答不完题。在模拟考试中所余时间更少。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可能会优先检查物理运算、化学推断题等,对于生物科几乎无检查时间。

建议:考生日常时就应有意识进行“一次性答题训练”。即每做一题都要一次性答完整,即便有不确定性,也要做出自认为最正确的答案。

问题三:存疑问题处理不果断

生物科在做答时文字量较大,考生可能会在存疑问题上犹豫,难以取舍;或答完后又反复修正,致使答题空间缩小。

建议:考生日常训练就应有针对性地训练逻辑思维,并落实到文字,不能仅有个思路就觉得自己能答好;同时也不应因题目不知从何下手,就急于看参考答案,并将答案抄写下来。

问题四:卷面潦草,缺乏工整

由于文字量较大,加之时间不充分、答题空间有限等因素限制,考生有时书写过于潦草,字迹难以辨认;或出现字母、符号等书写不当,造成错误。

建议:答题字迹要清析,看清题目所规定使用的符号或数字,考生在日常时就要进行强化训练,加强答题规范意识。 2018年高考生物知识点介绍到这里了,想必大家已经积累了不少文化知识,同时也一定不要忘了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提前做好开学的准备!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三生物选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15篇:高考生物知识点答题解答

高考生物知识点:答题解答

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高考生物知识点。

一、仔细审题:

明确题中已知的和隐含的条件,不同的条件、现象适用不同规律:

1、基因的分离规律:A、只涉及一对相对性状;B、杂合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A、有两对(及以上)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9∶3∶3∶1 C、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3、伴性遗传:A已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B、♀♂性状表现有别、传递有别 C记住一些常见的伴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钟摆型眼球震颤(X-显)、佝偻病(X-显)等

二、掌握基本方法:

1、最基础的遗传图解必须掌握: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个体杂交的遗传图解(包括亲代、产生配子、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各项) 例:番茄的红果—R,黄果—r,其可能的杂交方式共有以下六种,写遗传图解: P ①RR × RR ②RR × Rr ③RR × rr ④Rr × Rr ⑤Rr × rr ⑥rr × rr★注意: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成对存在,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单存在▲一个事实必须记住:控制生物每一性状的成对基因都来自亲本,即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2、关于配子种类及计算: A、一对纯合(或多对全部基因均纯合)的基因的个体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 B、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产生两种配子(Dd D、d)且产生二者的几率相等 .C、n对杂合基因产生2n种配子,配合分枝法 即可写出这2n种配子的基因。例:AaBBCc产生22=4种配子:ABC、ABc、aBC、aBc .

3、计算子代基因型种类、数目: 后代基因类型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基因类型数目的乘积(首先要知道:一对基因杂交,后代有几种子代基因型?必须熟练掌握

二、1)例:AaCc ×aaCc其子代基因型数目? ∵Aa×aa F是Aa和aa共2 种 [参

二、1⑤] Cc×Cc F是CC、Cc、cc共3种 [参

二、1④] ∴答案=2×3=6种 (请写图解验证)

4、计算表现型种类: 子代表现型种类的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表现型数目的乘积[只问一对基因,如二1①②③⑥类的杂交,任何条件下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 则子代有多少基因型就有多少表现型]例:bbDd×BBDd,子代表现型=1×2=2种 ,

bbDdCc×BbDdCc ,子代表现型=2×2×2=8种。

对于学生来说生物不算简单也不算复杂。生物主要就是知识点多,概念也比较混乱,没有固定的,比较琐碎。可是生物钟它的知识是很少的,只不过是文字信息部分比较多,你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会很容易的学习生物。

第16篇:生物高考总结

生物高考考试各科解读

一、考试说明中,考察范围要求与去年一致,但是对于学生能力的考察,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相关的能力,恰恰是一些同学所欠缺的。笔者就2014年的考试说明和北京历年的高考真题,做了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对广大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注重四大能力的培养

从考试说明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和样题来看,对学生四大能力的考察依旧是考试的重点,样题中与去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实验分析题非常多。具体对于后续学习的指导,详见下文:

1、注重实验与探究能力的提升

从样题来看,实验分析题占比重极大,而分析历年考试得知,高考第29题的考察方式也比较一致,均为对实验的分析,这也符合考试说明中相关的要求。常规考察思路为探究或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而影响需用可观、可感、可测的实验指标来呈现。在此过程中,需要消除无关变量的影响。此外,对实验原则的考察也比较多,例如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均在历年考试题目中有所体现。按照系统性的分析方法,注意答题的规范用语,实验分析的习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2、理解能力

样题和历年考试题中,题干中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来描述生物学知识是一种常态,但部分学生很难理解出题人的意图。像12年的30题,如果学生不能对题中的数据进行很好的解释和推理,那么很难想到细胞代谢与产仔率的联系。

3、获取信息的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

高考中也常常会考察信息题,学生需要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和已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去解答相应的习题。同样,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关注一些社会上的生物学热点,例如环境污染、转基因食物等等。回归到现有的学习中,需要注意选修的内容。考试说明中,特别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学习知识不能只背诵,而不懂得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一定要将现在学习的知识和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生物学知识,用生物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

二.复习建议:

1、通过常规题型强化训练来提升相应能力

例如注重实验分析题的常规出题套路,将北京高考09年到13年的29题仔细研读,一定会发现很多的共通之处。

2、夯实基础知识 ,并与生物实践联系在一起

在这里笔者要着重强调,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将课本上的核心概念和核心过程吃透,而往往停留在表层的记忆,更有甚至,连概念和过程都没有记清,这样是很危险的行为。

3、错题整理,差缺补漏

题海战术有用,但是太浪费时间,不如将高三做错的题重新做一遍,弄懂弄透彻,及时弥补自己的缺陷。

二、生物科目将考核目标修订为:“生物学科命题以考查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总体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生物学问题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相联系;关注生物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强调对实验与探究能力、新知识的获取和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以利于考生终身学习。”

参考样题调整了3道选择题和3道非选择题,新增题目均选自2013年高考(微博)北京卷。

三、理综:雾霾或入考题

物理科目预计难度变化不大,联系实际的题目会加强。考生要回归课本,理解基本概念,并将物理课本中的重点演示实验、物理情景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在生活实际中注意观察,一些现象体现了什么样的物理规律。

化学科目中部分考点被删除,难度有所降低。考试内容有调整,对合金的要求有所降低,合金对比金属熔点变低但是耐腐蚀性、硬度、密度等方面优于金属的知识点可能不再考查;常见非金属元素第三条完全删减,降低了难度;常见有

机物及其应用中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及应用第四条全部删除。

生物科目中,考试说明特别强调将“理论联系实际”,要求考生关注生物学知识在技术、经济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例如环境中的雾霾、技术中的微生物培养等。考生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生物样题中几乎全都是实验分析题,预计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会逐步增强。

四、生物:注重信息获取和实验分析

生物的考试说明强调命题以考查考生学科素养为总体目标。相较2013年高考说明,考试的能力要求和范围要求均无变化,但在总体考核目标方面,却出现了四点明显变化,具体如下:

1、考试说明特别强调将“理论联系实际”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联系现实生活及实际生产,即强调“学以致用”。

2、要求考生关注生物学知识在技术、经济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如环境中的雾霾、技术中的微生物培养等,这几大类问题都是现在社会关注的热点,有可能会成为今后几年的考查重点。

3、要求考生能够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有限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

、单纯记忆教材知识是无法获得理想成绩的。

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熟练掌握信息获取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相信这方面的考题比例会在今后的考试中逐渐增大。样题中几乎全都是实验分析题,因此可以判断,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会逐步增强。

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可适当关注教材中给出的知识拓展和应用前景等,同时在日常学习时适当加强信息获取能力的训练,提高表达的准确性,逐渐提高自己在信息获取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

从2014年北京高考生物考试说明来看,今年高考生物的考察范围和难度和去年相比变化不大,仍以考察基础知识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实验探究能力、新知识的获取和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

一、考察目标和难度

今年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以考察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总体目标,将生物学问题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相联系;关注生物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对能力的考察,以利于考生终身学习。

样题中选择题有一半的题目难度系数大于0.80,有2/3的题目以实验、具体生理过程或生物学现象为命题背景,而填空题全部涉及真实实验,生物学重大发现或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看出,虽然高考将回归基础,摒弃生僻知识,但是命题形式将更加灵活,命题背景将更贴近真实科研情境和生产生活实践,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仅靠死记硬背很难拿到高分。

二、考察范围

今年高考生物的考察范围相对去年基本无变化,仅是将“生态农业”这一考点的掌握程度由Ⅱ类降为Ⅰ类,即由“综合运用和分析、

通过推理判断得出正确结论并解答问题”降为“了解、识别、辨认、使用恰当的专业术语叙述”。这一改动符合多数北京考生缺少农业相关生活经验的实际情况,在复习时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即可。

三、考察能力

1、理解能力

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样题中有很多题目从各个角度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如11年29题,如果看图不仔细,很难发现感染时间与注射时间的联系;12年30题,如果不能正确分析表格数据,并真正理解新陈代谢的含义,就难以将甲状腺激素与雌鼠产仔情况相联系;12年29题,需要学生将图示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很多学生能理解看懂图,却无法准确表述。

2、实验与探究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除了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所要求的实验,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外,还要求能够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样题的选择题中有3道涉及科学思想和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原理,突显了在实验中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填空题中有5道是往年的29题,全部是探究性实验,涉及对实验目的的理解和归纳、取材、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平行对照原则、实验方案的表述、实验方法的创新等。实验题是多数学生的软肋,历年29题的实测难度系数几乎都小于0.60,实际上生物学实验设计必须遵照严谨的原则来完成,通过总结实验设计一般原则和用语,实验题可以成为高考生物的有效抢分点。

3、获取信息能力

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样题中12年4题,需要学生从完整的实验图解中获取信息,结合同位素标记法和免疫调节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11年29题、12年29题、13年29题、12年30题和13年30题都要求学生能够在新背景下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准确的逻辑推理来解释生物学问题。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的是,近年来北京高考第30题都考察遗传学内容,难度

都较大,但并不涉及复杂的计算,得分关键在于正确分析题干信息,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遗传学基础知识和原理。

4、综合运用能力

今年考试说明特别提出题目设置要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要求考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样题中11年5题、13年3题考查疾病治疗方案,10年31题和06年29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13年29题从棉铃数量与叶片光合速率的联系入手,考查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基本观点,13年30题综合考察基因工程、基因重组的主干知识与核心概念。考生在复习时要高屋建瓴,发掘各知识板块的内在联系,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关注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等社会热点问题,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现象。

四、备考建议

正确把握复习方向,将重点放在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和学科能力上。回归教材,注意以往被忽视的教材插图,锻炼获取非文字信息并准确表述的能力。改变肤浅理解甚至简单背诵的学习方法,在对知识的理解上多下功夫,要有整体意识,能够正确解释重要概念和原理,并找到实例,如“生命系统”、“基因重组”、“负反馈调节”、“信号分子与信息交流”。

复习实验时不能死记硬背,要有代入感,解释每步操作的原理,了解教材中重大科学进展的研究背景、关键思路、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与结论的联系,从中学习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实验设计原则、实验基本操作和结果分析方法。跳出题海,留出更多时间思考题干信息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总结审题方法与技巧,规范答题语言。

温馨提示:北京中小学一对一针对准高考生及家长常年开办免费讲座,讲座将围绕考生和家长最为关切的信息和话题等,为广大考生及家长支妙招、解心结。欢迎家长考生关注最新讲座信息。有关课程及讲座的任何疑问,您均致电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专业老师会为您答疑解惑。 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将生物学科的考核目标进行了调整修订,参考样题则调整了3道选择题和3道非选择题,样题中与去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实验分析题非常多。应对这些变化,在未来两个多月的复习中,考生应当如何下手?又有哪些提分技巧?《教育面对面》特别节目3月22日邀请东城区教研中心生物教研室教研员徐婕,为考生解读2014高考生物复习准备策略。

●今年考试说明的考核目标和往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014年考试说明当中关于生物学科的考核目标的表述与2013年是有所变化的,一个变化就是在表述的第一句强调了以考查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总体目标,同时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句话,由原来放在后面的位置提到了现在第二句话的位置,说明什么呢?说明在2014年的考试当中,应该是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接下来的考核目标当中提到,“将生物学问题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相联系”,这句话是在2013年和往年的考试说明当中没有的,体现出在今年的高考当中,

更加要重视所学的知识和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2014年的考试说明在表述的目标当中,除了跟往年关于能力考试的要求类似的地方以外,还增加了一点,就是在最后一句话加上了一句“不利于考生终身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什么样的考查能够有利于考生终身学习呢?实际上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考查,是能力的考查,对于考生来说,通过知识的学习,以知识为载体,学习的是一些立刻的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有利于考生终身的发展。所以也从考核的总体目标当中,能够看出2014年高考总体的方向是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有利于考生终身的学习。

●我们怎么样通过考试说明当中给大家列举出来的样题,来了解高考要考查的内容,您有什么见解?

一般考生拿到考试说明以后,可能会看一看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些考查的知识点的内容、要求,可能他更关注那些。而对于后面的参考样题不太关注,不关注主要是因为参考样题都是放的往年的高考题,考生会认为这些高考题我都做过了,老师都让我练过了,我不用再看了。实际不是这样的,在考试说明当中,通过参考样题可以看出北京高考的一些特点,或者是说通过参考样题来看北京高考到底考什么样的内容,来体会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

在选择题部分,大家可以看到所列举的参考样题当中,从前往后基本上考查了哪些内容呢?一个就细胞的结构和代谢,然后是有关生命历程当中分化的知识,接下来是遗传的物质基础,还有就是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以及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知识,最后两道例题是生物技术与实践的内容。这些样题它体现了什么含义呢?这些题都是高中生物学知识的一个主干,而且大家也能看出来必修内容相对比较多。说明什么呢?说明在高考当中,必修部分的知识对于我们构建生物学知识的体系非常重要,同时能看出来生物一卷一共5道选择题,这5道选择题的排列大概会考什么样的内容。打头通常是必修一的,关于细胞和代谢的。接下来会考遗传部分的,再往后是考生命活动的调节以及群体的群落、生态系统的部分,最后一道选择题通常是关于生物技术与实践,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关于实验部分的。这样的话,我们通过参考样题就可以看出来高考的选择题部分,它一般会考查哪些方面的内容。

然后同学们可以往后翻看非选择题的部分,非选择题部分的样题也是都选自往年的高考题,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一些样题呢?是因为这些高考题知识综合比较强,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而且设问都比较灵活。这些题就充分体现了北京的高考,它是以知识为载体,突出能力考查的这个特点。选择这样的样题放在考试说明当中,是希望考生通过对这些试题的了解来领悟2014年的高考会怎么样考你,基本上也还是这样的一个特点。大家也可以看到考试说明,通过样题以及样题后面的试卷分析,重要的不是说这道题我一看我做过,我会选,或者说我会答,而在于后面的试题说明。后面试题的说明里面,它除了讨论了命题的意图,以及学生他可能在哪些方面出现问题,还有就是这道题最终高考完了以后的难度系数,都写在后面了。考生可以通过看这样的一个试题来做一个自我反思,看一看这样的题对我来说,如果难度系数体现是一个难题,那对我来说难不难,这样帮助自己来了解我现在生物学的水平。还有可以通过这些试题看出我们生物高考题,它不是光靠背一些概念和原理,或者做一些套题训练就可以回答这些问题的,这样的话考生通过高考的真题来进行知识的系统的和逻辑的训练,才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生物学的水平。

●关于三个部分的必修内容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样来进行复习?

实际上在高考当中,生物一共满分是80分,80分里面大多数知识的考查,都是考查必修内容。必修内容的复习,相对来说就比较重要一些。当然选修也不是说不重要,选修的内容在高考的时候,要求的层次略低一点,多数都是了解水平,所以大家只要把教材当中最基本的知识掌握就可以,而对必修内容要求就比较高。现在大多数同学都感觉自己已经进入了二轮复习,可能在学校里面老师也在说咱们现在一轮已经结束了,要进行二轮复习了。二轮复习的时候最主要的是做什么事情能够在这段时间提高自己复习的效率呢?一个事情是刚才我们说的要回归教材,当你通过习题训练法发现知识

有漏洞的时候,要回过去看教材,这部分内容教材当中是怎么讲的。另外,如果就是因为有些知识自己记得不牢,当然要重新来巩固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如果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通常是对这个知识在整个的教材体系当中的位置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二轮复习的时候,应该更侧重知识的综合性,这个综合性我们从必修一简单地来说一下。必修一,大家可能会觉得纯粹就像一个文科的,全是要背的,无论是细胞结构还是细胞代谢都要背,这个不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生命现象太复杂,它没有任何一个规律性的东西能够把整个生命界的某一个现象全部囊括,它永远都有一个例外。所以我们实际上是通过一些生物学的事实提炼出其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必修一就是这样的,给了大量的生物学的事实,但是这个其中体现了一个学科思想在那儿,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整个必修一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所以当你在复习必修一的时候,你不妨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重新来看必修一的知识。你梳理一下,你觉得在必修一当中哪些内容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我梳理完必修一以外我去梳理必修二,我看看必修二是不是也有体现,肯定是也有体现的。那么必修三呢?也有,这是一个复习的思路。这是从学科思想上来看。

第二种复习思路是什么呢?就是知识的网络化拓展的复习思路,比如说必修一我学了关于光合呼吸、细胞代谢的内容,在后面有没有跟它相关联的东西。比如大家在必修三复习的时候,复习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会去背生产者它的能量来源跟去路都有哪些,你把你在必修一所学到光合和呼吸的知识放进去你就会发现,其实说的是一个事情。但是如果大家没有做这种知识横向的联系的话,就会把它们割裂开,而最后高考时候考的是什么?考的是知识的综合。因为我们前面已经说从2013年高考题也好,还是往年的高考题也好,北京卷的特点就是这样,以一个实验做背景,然后考查你综合能力,知识也是综合考察,一道题通常跨越了好几本教材的内容。所以你现在二轮复习的时候,是要注重自己知识体系的建构。

第17篇:高考总结生物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生物试题评析及备考总结 一.试题特点及分析

2014年河南生物高考试卷与往年总体相比,分值没有变化,但试题结构略有改变,试题难度看起来容易,由于不容易得分而实际上有所增加,大多数试题仍属于中等难度。试题严格结合教材,更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及核心概念使用前提的理解。试题严格遵循考试说明,以核心知识为载体,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了对考生信息获取等多种能力及基本技能的考查,加大了知识点之间迁移与融合的力度,加大了对实验考查的力度,部分非选择题和选择题的题干均来源于教材或对教材的简单延伸,充分展现了回归教材的趋势。信息题的表达方式突出了对多种模型的理解。具体表现在:

①必修一总体考查比较基础,主要侧重于实验。

②必修二分值有所降低,但难度有所增加,突出考查了遗传推理部分,本次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与往年不同,将遗传难题放入了选择题考察。

③必修三总体与往年变化不大。

④选修部分的考查方式更加灵活,出现了与必修知识的结合题型。

(1)、试题严格结合教材,重点要求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014年理综生物试题严格结合教材,尤其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第1题考查的内容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70页问题探讨部分,该图中涉及到了甘油的跨膜运输方式。第6题考查的内容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73页种间关系部分。第29题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116页和第54页。第30题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81页和第82页。第31题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8页和第32页等。

(2)、突出考查核心概念的应用及使用前提

今年高考无偏题和怪题,这与我们考前的复习重点一致。选择题第2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第4题重点考查质壁分离实验材选取的要求。第32题考查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使用前提及应用。共涉及到的核心概念有:物质的跨膜运输、光合作用、内环境稳态、呼吸作用、质壁分离、遗传系谱图、种间关系、有丝分裂实验、细胞核功能、群落演替、遗传学实验、杂交育种和单克隆抗体等。

(3)、加大了知识点之间迁移与融合的考查力度

选择题第3题就是一道典型的必修一与必修三的结合题。学生必须熟知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内环境的定义才能迅速得到正确答案。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也涉及到了必修一细胞和必修三免疫的相关知识。

4、实验考查力度加大

本次生物高考试题共涉及到的实验有:光合作用、质壁分离、有丝分裂、遗传学实验等。学生只有更好的了解实验原理及操作细节步骤才能在高考中游刃有余的应对。

5、试题紧扣考试说明,突出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等多种能力

2014年理综生物试题紧扣考试说明,重点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能力、生物学现象的分析、图表和资料的分析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等。如第5题的遗传系谱图和选修部分的图表等。“获取信息能力”是考试大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试题中的信息以文字、图表和图解的形式表达,比较直观,能够熟练的获取、处理、运用信息是此次高考中得心应手的关键。

二.备考复习的感受

(1)2014年生物试题中,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多数是直接来源于教材基础知识,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多数试题出自高中生物教材的核心知识点,如选择题第4题植物质壁分离实验的考查就要求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与重构才能够真正领会、掌握到位。为此,在以后的备考复习中我们必须紧扣教材,把各个知识点复习透彻、到位。

(2)2014年理综生物试题严格结合教材,尤其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这套生物试题对于平时学习中重视教材,对教材掌握扎实的学生,会做得得心应手,手到擒来。但对于平时只顾做题,极度依赖教辅资料而忽视教材的学生,却会抓耳挠腮,捶胸顿足,懊悔不已,因为看着非常熟悉的课本原话,自己却答不准、答不全,不会答。为此,我们在以后的备考复习中,应该以人教版本为依据,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加深。特别是选修内容必须以人教版本为复习依据,否则,会多走弯路。

(3)坚持三轮复习模式是成功的保障,但必须加大一轮复习的力度,使一轮复习达到稳、细、实。淡化二轮复习,针对考试说明让学生回归教材,将各个考点重新梳理,并进行一定量的达标检测。加强三轮训练,以高考题型为依据,从题

型、题量、难易程度、规范答题等各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确保高考中得心应手。

(4)2014年考察的生态题第30题,考察了次生演替的考点,这个内容在教材上未出现过,而一般试题的答案多来自教材,所以考生对该题把握不大。而往年令学生丢分严重的遗传题,今年也十分平和,考查杂交育种的基本知识,只要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到位,表述清楚,还是可以得高分的。今年的选修题,尤其是40题,出现了一些新气象。往年选修题对概念的直接考查多,今年加入了图形分析,而且题目设置出现三处原因的阐述,虽然比较基础,但是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提高了,增加了选修题的难度。针对2014年简述题出现的新情况,建议高三考生应该在第一轮复习中,就对简述题进行配套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5)总体来说,2014年的高考生物复习,我们是成功的。我们加强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以及知识之间迁移能力的考查;同时更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及核心概念理解的考查;使我们感觉到三轮复习的必要性,可行性。搞好三轮复习是高考取胜的成功保障和法宝。

罗高生物组

20

14、0

6、12

第18篇: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必修1)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第19篇: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第二单元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细胞质内含有许多与各种生命活动有关的微细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遗传物质。

1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用滴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1)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2)叶绿体: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3)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0、说明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①根、②茎、③叶, (属于营养器官) ④花、⑤果实、⑥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形态结构:多种多样的,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命活动: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25、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肝炎等,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艾滋病也是由病毒引起的;口蹄疫,鸡瘟以及众多的植物病毒,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人们一方面设法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一方面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接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口服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口蹄疫,鸡瘟等动物病毒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进行防治,这些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 第三单元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茎、叶,根为假根。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

28、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 (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① 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② 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种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③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芽、胚轴,看看它们各有什么。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① 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② 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③ 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染成蓝色的胚乳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果皮和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9、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被子植物: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9.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见七年级上册P90页

30、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 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 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31、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 外界条件: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2、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水分、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有机物。

33、桃花的结构

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36、导管的功能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37、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

条件:光能、叶绿体 原料:二氧化碳、水 产物:有机物、氧气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第四单元

39说明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书P9) 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2)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4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人体内三大主要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43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书P32图、P34解读曲线图)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消化腺可分为两类:

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肠腺。

4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以外,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许多种消化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质 氨基酸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口腔 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 唾液淀粉酶 胃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 胃蛋白酶

小肠 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 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46关注食品安全

1、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2、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3、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4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书P43)

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肺泡都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1)血浆(形态):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形态)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

B.白细胞:(形态):有细胞核,成圆球状。功能:防御和保护作用 特性: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C.血小板: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49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 概念和功能 管壁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 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50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图)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P69图)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51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5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输血是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P76表) 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 :发生生命危险

>800~1000毫升: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 >400毫升: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鲜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输尿管、膀胱和尿管是排尿的通道,而膀胱还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书P80)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P81图)(P82图)

尿液的形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滤过作用。当血液

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56.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眼球的结构: (图)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5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

中枢神经系统 ——脑:1.小脑2.脑干3.大脑 周围神经系统 :1.脑神经2.脊神经3.脊髓

神经系统的功能 :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5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结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简单反射,以及望梅止渴、谈梅分泌唾液等复杂反射。

望梅止渴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反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59.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1)生长激素的作用:

侏儒症患者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身材矮小。 巨人症患者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所引起的身材过高。 (2)甲状腺激素:

缺碘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幼年缺碘会引起呆小症。 (3)胰岛素(胰岛分泌) 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 59.技能训练:[设计对照实验] 见上年级下册课本P109页 60.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第五单元

61.水生动物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6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完整分隔的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63.变温动物和恒温的区别:

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 64.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65.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结构: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特性: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

66.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67.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在生态平衡中心重要作用 (2)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68.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1)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细菌的结构:

有 :1.鞭毛 2.荚膜3.细胞壁4..细胞质5.DNA区域6.细胞膜 没有:1.叶绿体2.成形细胞核

(3)细菌的生殖方式:①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由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②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 ③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 芽孢。 ④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⑤芽孢小而轻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不能萌发成细菌。 69.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生活,并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

70.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利用现成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71.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细菌:1.个体微小,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2.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 3.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真菌:既有个体微小的种类,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 7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①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CO2,水,无机盐。②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 与动植物共生:1.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2.根瘤(根瘤菌与植物共生) 72.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 见八年级上册课本P69页 第六单元

73、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74、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75、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7

6、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第20篇:初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大家总结过初高中生物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欢迎学习!

初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生物

1、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活的”

2、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除此外还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都能进行呼吸(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5)有遗传和变异; (6)能生病、老化和死亡; (7)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8)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举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 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竞争关系、捕食关系、互助关系等)或(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理解成变得环境怎么样啦):①有利的一面: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②有害的一面: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理解成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它怎么样啦):例如:青蛙冬眠(温度);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水分)等。

适应方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假死或自残等

三、生物学

1、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分析等,但主要方法是实验法。

2、实验法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其中①制定计划要注意变量和设置对照组,②任何探究活动的开始都是提出问题的。

3、生物学发展历程:(略)

四、光学显微镜

Ⅰ 生物和细胞

1、说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目镜的倍数×物镜的倍数=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2)显微镜下呈现的像为倒像,所以像在视野的哪一方,要将像移到中央,玻片就继续往哪一方移。

(3)当光线强时,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光线弱时,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4)从低倍镜转向高倍镜,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

(5)当镜头有污点时,使用擦镜纸擦镜头。

(6)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先使用粗准焦螺旋,再使用细准焦螺旋。显微镜对光完后,视野是雪白色的。

(7)粗准焦螺旋还可以调节镜筒的高度。在转动粗准焦螺旋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8)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①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②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③取口腔细胞④将口腔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中⑤盖上盖玻片⑥染色

(9)制作洋葱临时装片的步骤:①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②滴一滴清水在载玻片中央③取洋葱表皮细胞④将表皮细胞放在清水中⑤盖上盖玻片⑥染色 (生理盐水的作用:①保持细胞正常形态;②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2、区别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学会绘图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共同拥有三个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注意:动物和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但是上图中没有画线粒体。 (3)细胞结构的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使植物细胞呈现方形) 细胞膜:保护作用和控制物质进出(物质交换)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包括

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

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并且含有遗传物质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能进行能量转换 液泡:含有细胞液,各种色素,糖分等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叶绿素,使叶子呈绿色。

(3)绘图注意事项:①图的大小适当,位置一般稍偏左上方;②一般使用3H或2H 的铅笔③图由点线组成,较暗的地方用细点表示,不能涂;④字尽量注在图的右侧,用尺引出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⑤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的名称。

二、细胞的生活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①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等;②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2)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两种能量转换器,动物细胞只含有线粒体一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而线粒体则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把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3)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并且含有遗传物质。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遗传的主要物质。

3、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1)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分裂为二→细胞膜向四周凹陷→细胞质分裂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

(2)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分裂为二→两个新核之间形成细胞膜→形成细胞壁→形成两个新细胞。

(3)细胞核最先分裂;植物和动物细胞分裂的细胞膜分裂不同。

(4)细胞分裂的特点: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平均分配,保证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也就是原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经过分裂形成的2个新细胞也有23对染色体)

三、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1、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经过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相同的细胞群就形成了组织。

(2)人体和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或动物体

(3)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八大系统:消化、呼吸、运动、神经、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系统

2、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等

(3)共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这三者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三者是生殖器官)

3、细胞的分化

在发育过程中,受精卵分裂形成的细胞在功能、形态、结构上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这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概述植物有哪些类群,并能区分这些类群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30多万种,它们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前面三种属于孢子植物)(孢子植物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而种子植物可以)

植物:葱、蒜、竹子、水稻、小麦等)双子叶:两片子叶、直根系、网状叶脉。(代表植物:白菜、桃树、花生、大豆等)。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

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说明绿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①植物生活需要水:a水是生物体重要组成原料;b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水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d水能保持植物挺立的状态;e水能调节植物体温度。 ②植物生活需要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氮、磷、钾

氮:使植物枝叶繁茂;磷:促进幼苗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前成熟;钾:使茎杆健壮抗倒伏,促进淀粉形成。

(2)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

①定义: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汽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②场所:叶片的气孔 ③蒸腾作用的意义:a蒸腾作用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主要方式;b它可以降低叶面的温度,防止叶片被阳光灼伤;

c

它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d促进根从土壤中不断吸收水分,并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e蒸腾作用使得水能从根向上流向茎,相当于一个拉力。 ④农业上的应用:移栽幼苗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可采取以下措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菜苗和花草移栽后遮阳:剪去一部分枝叶等。

3、被子植物的一生

(1)描述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条件、过程 ①种子的结构:

子叶(2片,储存提供营养)

大豆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双子叶)胚种皮和果皮(保护作用) 胚乳(储存提供营养)

1片)胚芽 胚胚轴

胚根

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如果往纵切的玉米上滴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乳。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②种子萌发的条件:A自身条件:a、发育成熟;b、结构完整;c、具有生活力;d、有充分营养;e、不出于休眠状态。B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③种子萌发过程:种子吸水→将营养物质转运到胚根、胚轴、胚芽→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形成根和茎的连接部位→形成茎和叶→胚乳和子叶萎缩 (2)描述根尖的生长过程和根尖的结构

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1)结构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2)根能不断地长长是由分生区和伸长区作用 的结果。

(3)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花、果的结构

① 花托(保护作用) 花的 花萼(由萼片组成)柱头

雌蕊花柱

子房(含有胚珠,胚珠中含有卵细胞) 花药(含有花粉,花粉中含有精子)

花丝

花蕊是一朵花的最重要的结构。含有雌蕊才能结果,因为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雌花和两性花才能结果。

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作用两个过程。

A花药里散发出的花粉以一定方式传送到雌蕊的柱头上,叫做传粉。

B花粉落在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到达胚珠 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叫做受精作用。(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现象叫双受精,被子植物特有)

果实和种 子的形成

受精后萼片、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

发育成

子房

子房壁果皮发育成

果实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后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二.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四.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如:植物)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动物) 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如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3.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例如:草兔子狼

(1)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2)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3)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

(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到最后一级消费者,才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4.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注意出分析说明题)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 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P36)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 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 对光:升、转、看、调 (3) 观察:放、压、降、看、升、看、调 (4) 整理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实验完毕,应该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转到两旁,目镜放回镜头盒,把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再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

3.几点重要的结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3)要将视野中的某个方向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个方向移动(例如:要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动),如果是将视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个方向,就将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动。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6)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物镜上,目镜上,装片上。移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物镜上。

(7)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

(8)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9)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的边缘,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动物镜。

(10)镜头脏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二. 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1.重要的注意事项: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准备:擦、滴(清水)

(2)制片:撕、展、盖

(3)染色:滴(稀碘液,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则不需要染色)、吸

3.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1)准备:擦、滴(生理盐水)

(2)制片:刮、涂、盖

(3)染色:滴(稀碘液)、吸

4.常见的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如:叶的横切面切片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的。如:血涂片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制成的。

如:草履虫装片

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植物、动物和人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

人体的各项功能都是由细胞或多个细胞共同完成的。 所有的细胞都能显示出生命的各种属性,在它们之中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细胞里进行的,细胞内还一直进行着呼吸作用。一切复杂的瞬息万变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自我繁殖。细胞能通过分裂不断地产生新的细胞,细胞和生命一样,表现出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这一切说明,细胞是生物体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细胞壁:透明,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含有大量的物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液泡中充满细胞液

能流动,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植物相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联系,互相交流营养物质。

2.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能流动,可以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流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

(1)分裂的过程: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 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然后质分裂(植物:在原来细胞的中部,逐渐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 细胞的生长表现为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逐渐长大,使细胞体积增大,(植物)生长时先出现很多小液泡,最终合并为一个大液泡。

(2)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先加倍再减半,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3)生物体的生长表现在:细胞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2)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的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色素等。

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是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一. 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线粒体:将化学能释放

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

2.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3.DNA是双螺旋结构,它是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的片段。

4.遗传信息是生命体内每一个细胞中所包含的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储存在DNA分子中,而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细胞是物质、能量和遗传信息的统一体

第三章 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1.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2.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

3.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1.保护组织: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例:洋葱鳞片叶表面)

2.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例:番茄果肉)3.分生组织:由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其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4.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

四.生物体结构的层次性: 动物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五.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

1.绿开花植物即被子植物,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细胞组织 器官植物体)

细胞: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疏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如: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3.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六.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的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人体。

细胞:动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种组织为主。 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并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多个器官的总和。例如: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八大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

七.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1.单细胞生物: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2.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域环境中3.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获得营养、气体交换、排出废物等各种生命活动

4.生活中的单细胞生物:细菌、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眼虫、变形虫) 单细胞藻类植物(如:衣藻)等

5.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观察草履虫:

(1)将载玻片擦拭干净,吸取表层的(氧气丰富)培养液一滴,滴在在玻片上

(2)在玻片中的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限制草履虫运动,便于观察),再盖上盖玻片

(3)草履虫的结构图(4)草履虫的应激性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种皮:保护内部结构 种皮:和果皮紧贴在一起,保护内部结构

子叶:2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 胚乳:贮存营养物质

胚 胚芽:发育成茎、叶 子叶:1片,不肥厚,转运营养物质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胚 胚芽:发育成茎、叶

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 胚根:发育成根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

菜豆和玉米种子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胚乳,贮存营养成分,子叶1片,转运营养物质;菜豆种子无胚乳,子叶2片,贮存营养。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无胚乳,例如:蚕豆、花生、大豆、菜豆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有胚乳,例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一. 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是完整的、活的,种子不在休眠状态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2.种子的萌发的过程:

种子吸水膨胀-- 物质变化:种子贮存的有机物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物质 (菜豆:子叶里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能够溶于水的物质,并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玉米:胚乳里

胚根 根; 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芽茎和叶

3.种子的休眠:种子成熟以后、一段不能萌发的时期。 4.种子的寿命: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5.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二. 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生长:(根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

1)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主要是根的根尖。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扩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细胞体积增加),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篇3:初中生物总复习——主要知识点归纳(最全最细)

最 牛 英 文 学 校 O(∩_∩)O~

2010-2011学年下学期 总分: 姓名: 初中生物总复习——主要知识点归纳

(一) 班级:

日期: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点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特征:动物吃食物,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植物通过气孔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生物能进行呼吸); 人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植物落叶:(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追猎物,含差草叶片合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植物产生种子,动物产卵、产崽:(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这称为抽样调查。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还可以按照用(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5.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6.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7.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9.(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0. 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食物),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即肥料)是(无机盐)。

1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草、细菌等)都可能是生物因素。

12.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3.做完实验后,要把小动物(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即放生)。

14.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中,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外,湿度、温度等其他 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

1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设计(阴暗)、

(明亮)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就是对照实验。

16.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还有(竞争)关系, 如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合作)关系如蚂蚁、蜜蜂等昆虫组成的大家庭。

17.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18.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骆驼尿液少,体温升到46°C时才出汗;沙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叶片退化成刺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保持水土等。

19.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0.(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

2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2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2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5.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叫做(生 物富集)。会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 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一条食物链中,第一个是生产者植物,越往终端走能量越来越少,有毒物质积累越多。也就是说第一个植物能量最多,有毒物质最少,最后一个动物得到的能量最少,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26.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7.(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28.使用显微镜: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清洁收镜: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29.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

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显微镜下的细胞数目就(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小,显微镜下的细胞数目就(越多)。

30.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用从生物体上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这三种玻片标本都可以做成永久的或临时的。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

3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擦、滴、撕、放、盖、染。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通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32.制作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或黑藻叶片细胞临装片:

1、用刀片将洗净的黄瓜表皮刮掉,洗净刀片后,再用刀片轻轻刮取少许黄瓜表层果肉,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好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或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细嫩小叶,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好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3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有哪些相同的结构?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34.观察动物细胞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不同之处:(1)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0.9% 的盐水)(2)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动物和植物细胞都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5、水和糖都是细胞中的重要物质。细胞中还有其他物质一类:(分子比较小,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不能燃烧的(无机物);另一类分子比较大(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能够燃烧的有机物)。

36、细胞膜作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使得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内部环境)。

37.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动力车间——线粒体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当作燃料,使有机物与氧结合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为细胞提供动力。

38、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它的载体是(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39、DNA分子很长,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功能的DNA的片段。

40、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是(一定的)。人有(23对)染色体,有的人细胞中多一条患上(遗传病)。

41、生物体的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分裂:(细胞核)先由一个分裂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有一个(细胞核),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两个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42、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

43、人体和动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

功能。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是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44、(心脏、肝、肺、肾、眼、耳、甲状腺、唾液腺、皮肤)是器官。如:心脏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还有(结缔、神经)组织。胃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还有(上皮、神经、结缔)组织。

45、人体及动物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无系统这个层次)

46、植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是(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功能。贯穿于根茎叶中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茎尖和根尖的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叶肉、果肉属于(营养组织),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47、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其中草履虫结构、功能示意图见书70页。草履虫的主要食物是(细菌),对污水有(净化作用)。

48、(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49.病毒对人类既有(害处也有益处)。

50.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的如:(水绵、海带);(没有根茎叶),全身都能吸收(水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51.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有(茎和叶,无根)。(没有输导组织,长得矮小)。如葫芦藓、地钱等。(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可以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2.蕨类植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长得高大。如(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等。(现在烧的煤)也是古代高大的(蕨类植物)埋藏在地层中形成的。

53.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种皮保护细嫩的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菜豆种子(子叶两片——双子叶植物),没有胚乳;玉米种子(子叶一片——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子叶和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种子植物比苔藓和蕨类植物更高等,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原因。

54.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松、杉、侧柏、银杏和苏铁)种子裸露,外面没有保护它的果皮是裸子植物。其它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都是被子植物。

55.种子萌发所需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胚必需是完整的而且是活的。(干瘪的种子或胚被昆虫咬坏的种子不能萌发)(储存时间过长的种子,胚已经死亡)也不能萌发;(正在休眠的种子)也是不能萌发的。

56.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57.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8.芽中也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细嫩的茎、叶和芽组成,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59.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植物的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肥料指的就是无机盐)

60.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中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里有胚珠。

61.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结果。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62.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叫做受精。(被子植物的受精方式是特有的双受精)

63.受精完成后,其余部分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玉米、向日葵种子空瘪常是由(传粉不足)引起的。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增产。

64.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即使是晒干的种子,里面仍然含有(少量的水)。

65、根吸收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66、取一段带叶的茎剪断,将顶端一段放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横切、纵切,红色部分就是(水分和无机盐)在茎内木质部运输途径——(导管)。韧皮部里的(筛管)是有机物从叶运输到其他器官的通道,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能使木本植物加粗。

67、水分从气孔以水蒸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白天张开,夜晚闭合。经过的气孔的物质有水、二氧化碳和氧气。

68、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