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工作总结

药剂自我总结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08 12:00:17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药剂总结

十、气雾剂

aerosol 气雾剂:药物与适宜抛射剂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 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喷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至腔道黏膜、皮肤及空间消毒的制剂。

propellents 抛射剂:在气雾剂中起动力作用,是压力的来源,兼作药物的溶剂或稀释剂。

1、气雾剂含抛射剂,喷雾剂手动机械泵将药物喷出,粉雾剂由患者主动吸入药物。

2、气雾剂优点:速效。定位。药物稳定。使用方便。生物利用度高。给药剂量准确。刺激小。

3、二相气雾剂:溶液型,气液两相组成。三相气雾剂:混悬型与乳剂型,气液液和气液固。油包水、水包油、混合型。

4、影响吸收的因素:呼吸气流、颗粒大小、药物性质、制剂性质。微粒在0.5到5微米范围最好。

5、气雾剂组成: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阀门系统。

6、抛射剂:氢氟烷烃类、二甲醚。

九、软膏剂、眼膏剂、凝胶剂、膜剂 Ointments 软膏剂: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均匀混合后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Cream 乳膏剂:用乳剂型基质制成的易于涂布的软膏剂

Bases 基质:软膏剂形成和发挥药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药物的理化性质、释放和吸收都有重要影响。 Eye ointments 眼膏剂: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专供眼用的灭菌软膏剂。

Gels 凝胶剂: 药物与能形成凝胶剂的辅料制成的均

一、混悬或乳剂型的胶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Films 膜剂:将药物溶解或分散于成膜材料中或包裹于成膜材料隔室内,通过成膜机制成的薄膜状分剂量制剂。

1、软膏剂基质分为油脂型、乳剂型、水溶型,乳剂

型最重要。软膏剂分为溶液型和混悬型。

2、乳剂型基质由水相、油相及乳化剂三部分组成。

分为水包油和油包水两型。常用油相为硬脂酸、蜂蜡、石蜡、高级脂肪醇,有时为调节稠度加入液状石蜡、凡士林或植物油。

3、乳剂型基质与乳剂区别在于常用的油相多数为固

体,有硬脂酸、蜂蜡、固体石蜡、高级脂肪醇等,为了调节稠度可加入液状石蜡、凡士林或植物油等。碳原子数18的硬脂酸为常用脂肪酸。

4、用于眼部和烧伤时要灭菌。

5、软膏剂制备三法:研和法,熔和法、乳化法。

6、乳膏剂体外实验法:离体皮肤法、半透膜扩散法、

凝胶扩散法、微生物扩散法。

7、乳膏剂的基质和处方分析(调节稠度和辅助乳化

剂概念)。

8、眼膏剂选用黄凡士林、羊毛脂、液状石蜡为基质。羊毛脂有一定的表面活性作用,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粘附性,使眼膏易与泪液混合,并易于附着于眼膜上,使基质中药物更易穿透。

9、眼膏剂要滤过灭菌,装量不超过5克

10、凝胶剂的分类:按作用部位分类:全身用和局部用。按分散系统分类:单相和双相。

11、卡波姆(聚羧乙烯)比较重要,其处方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PH调节剂。

12、膜剂三种成膜材料:聚乙烯醇(P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羟丙甲纤维素(HPMC)

13、膜剂组成:主药,成膜材料,增塑剂,着色剂,表面活性剂,脱膜剂。着色剂色素、TiO2,增塑剂:山梨醇、甘油、丙二醇。填充剂:碳酸钙、二氧化硅、淀粉、糊精。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十二烷基硫酸钠,豆磷脂。脱膜剂:硬酯酸,甘油,液体石蜡。

14、膜剂的制备工艺:匀浆制膜法、复合制膜法、热塑制膜法。

八、栓剂

Suppositories 栓剂:将药物和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体状外用制剂

Displacement value 置换价: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

1、一般应根据药物性质选择与药物溶解性相反的基质,有利于药物释放、增加吸收。

2、栓剂的两种基质:油脂性基质和水溶性基质。油脂性基质:可可豆脂(贝塔型最稳定,熔点34度)、半合成或全合成脂肪酸甘油脂(硬脂酸丙二醇酯为全合成)。水溶性基质:甘油明胶(多用于阴道栓)、聚乙二醇(PEG)对黏膜有一定刺激性。泊洛沙姆(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用于栓剂基质)。聚氧乙烯 40硬脂酸酯。

3、附加剂:硬化剂、增稠剂、乳化剂、吸收促进剂、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剂。增稠剂常用氢化蓖麻油、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铝。吸收促进剂常用表面活性剂和氮酮。

4、置换价的计算:

5、全身作用栓剂要求迅速释放药物,塞入距肛门2cm处,可不经过肝脏首过作用。

6、栓剂制备:冷压法和热熔法。

7、栓剂质量检查:融变时限:脂肪性基质的栓剂3粒均应在半小时内全部融化、软化或触压时无硬心。水溶性基质的栓剂3粒在一小时内全部溶解,如有一粒不合格应另取3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8、栓剂制备过程中模孔内涂的润滑剂:脂肪性基质的栓剂用水溶性润滑剂软肥皂甘油乙醇混合液。反之亦然。油溶性润滑液如液状石蜡和植物油。

四、液体制剂

Liquid preparation 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Preservative 防腐剂: Flavoring agent 矫味剂:为掩盖和矫正药物制剂的不良臭味而加到制剂中的物质。

物微粒被水湿润的附加剂。

Suspending agent助悬剂: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Surfactant(surface active agent):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Micell 胶束:当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达到一定浓度后,许多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部分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了缔合体。

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CMC: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开始缔合开成胶束时的最低浓度。

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HLB: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Solubilizer/solubilization:增溶/潜溶剂: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Coloring agents 着色剂:

Hydrotropy agent:助溶剂: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水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称为助溶。加入的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Cosolvency/cosolvent:潜溶/潜溶剂:能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

Solutions 溶液剂: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Syrups 糖浆剂: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浓度为85%克每毫升或64.7&克每克。

Aromatic waters 芳香水剂: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

Spirits 醑剂: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 Salting out 盐析:电解质的强烈水化作用,结合了大量的水分而破坏了水化膜,使高分子化合物凝结而沉淀。

Sol 溶胶剂:指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溶胶剂动力学稳定,高分子溶液剂热力学稳定。

Electric double layer:双电层: Zeta-potential贼它-电位 Tyndall effect:丁达尔效应: Brown movement布朗运动: Suspensions 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

Flocculation/flocculating agents:絮凝/絮凝剂:混悬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Deflocculation/deflocculating agents反絮凝/反絮凝剂: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

Wetters/wetting agents:润湿剂:能增加难溶性药Emulsions乳剂: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

Submicron emulsions亚微乳: Microemulsions 微乳

普通乳(emulsion):乳滴1~100μm,乳白色不透明液体,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亚微乳(submicron emulsion):乳滴0.1~0.5 μm,常作为胃肠外给药的载体,如静脉注射乳剂 微乳(microemulsion):乳滴

Emulsifying layer乳化膜:乳滴周围天成的乳化剂膜。

Emulsifier/emulsifying agent乳化剂:显著降低油/水两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在分散相液滴表面形成牢固乳化膜。

Creaming分层: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现象。

Coalescence合并:乳化膜破裂导致乳滴变大。 breaking破裂:乳剂分为不相混溶的油水两相。

1、液体制剂分为均相液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均相包括低分子和高分子(亲水胶体)。非均相包括溶胶剂(疏水胶体)、混悬剂、乳剂。

2、溶剂按介电常数分为极性、半极性和非极性。极性:纯化水、甘油、二甲基亚砜。半极性: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非极性:脂肪油、液体石蜡、油酸乙酯。

3、中国药典对液体制剂染菌数的要求:中服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液体制剂1ml含细菌数不得超过100个,霉菌、酵母菌数不超过100个;外用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钯葡萄球菌。

4、常用防腐剂:尼泊金类、苯甲酸及其盐、山梨酸及其盐、苯扎溴铵(新洁尔灭,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醋酸氯已定。

5、甜味剂:蔗糖和单糖浆、甘油、山梨醇、甘露醇、糖精钠。

6、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制成可溶性盐:难溶性弱酸和弱碱性药物,可制成盐而增加其溶解度。加入助溶剂: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助溶剂可以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束。加入潜溶剂:为了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常常使用两种或多种混合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引入亲水基团:难溶性药物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

可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

7、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离子型又可

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阴离子超过了溶解度,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为了缓释,有毒药或剂量小的不可。

19、混悬剂的质量要求:药物本身化学性质稳定,型包括高级脂肪酸盐、硫酸化物、磺酸化物。阳离子型包括洁尔灭(苯扎氯铵)和新洁尔灭(苯扎溴铵)。两性离子型包括卵磷脂。

8、HLB值越高,亲水性越强。越低,亲油性越强。

计算:亲水减亲油加七。

9、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刺激性。

10、低分子溶液剂: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形

式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的液体制剂。

11、高分子溶液剂的热力学性质:热力学稳定,

破坏水化膜的方法有两种:加入大量电解质和加入大量脱水剂。

12、高分子溶液剂的制备需经历有限溶胀和无限

溶胀过程。有限:高分子内部空隙进水。无限:高分子分散到水中。

13、决定乳剂类型的因素最主要的是乳化剂的

HLB值和油水两相比例,其次是形成乳化膜的牢固性、相容积比、温度、制备方法等。

14、乳剂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三者组成,缺一

不可。形成液滴的液体称为分散相,另一相为分散介质。

15、乳化剂:阴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

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西黄著胶、明胶、杏树胶、卵黄胶、卵黄。固体微粒型乳化剂:水包油型:MgOH,AlOH,SiO2,硅皂土。油包水型:CaOH,ZnOH,硬脂酸镁。辅助乳化剂:与乳化剂合并使用能增加乳剂稳定性的乳化剂。增加水相粘度:甲基纤维素、CMC钠,琼脂。增加油相粘度:鲸蜡醇、蜂蜡、硬脂酸、硬脂醇等。

16、乳剂制备方法:干胶法(油中乳化剂法,适

用于阿拉伯胶……)、湿胶法(水中乳化剂法)、新生皂法,两相交替加入法,机械法,二步乳化法(常用于制备复合乳),纳米乳的制备。

17、乳剂的不稳定性:

Creaming分层:乳剂旋转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

Flocculation絮凝:乳剂中分散相的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

Phase inversion转相:乳剂由于 某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乳剂类型。 Coalescence合并:乳剂中的乳滴周围有乳化膜丰在,但当乳化膜破裂后导致乳滴变大。

Breaking破裂: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

酸败: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响,使油相或乳化剂等发生变化而引起变质的现象。

18、混悬剂的形成条件:难溶性药物,药物剂量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可变。沉降速度应慢,沉降后不结块,轻摇即散,有一定粘度,外用易涂布,颗粒细腻均匀。

20、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分散法,凝聚法(物理凝聚法和化学凝聚法)。

21、混悬剂质量评定:沉降容积比(sedimentation rate)的测定,是指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之比。静止3小时后不得小于0.9。重新分散实验,贼塔电位测定,絮凝度的测定,微粒大小的测定,流变学测定。

1、混悬剂的稳定剂:包括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反絮凝剂。

2、助悬剂: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沉降速度,增加微粒的亲水性,防止结晶的转型。常用的有低分子和高分子助悬剂。低分子包括甘油、山梨醇、糖浆剂等,高分子主要有天然的(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桃胶等)、合成或半合成的(纤维素类: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最常用、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卡波普、聚维酮、葡聚糖)。硅皂土,触变胶。

3、润湿剂:能增加难溶性药物微粒被水湿润的附加剂。疏水性药物必加润湿剂。最常用的为HLB值在7到9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聚氧乙烯蓖麻油类、泊洛沙姆。

4、絮凝剂与反絮凝剂:使混悬剂产生絮凝作用的附加剂。反絮凝作用的附加剂。

五、注射剂与滴眼剂

Injections 注射剂: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Pyrogens 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特殊致热反应的物质。

Iso-osmotic等渗:注射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时称为等渗溶液。

Isotonic等张: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Intravenous infusion输液: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注射量从100至数千ml。

Freezing drying冷冻干燥:药物溶液预先冻结成固体,然后在低温低压条件下,从冻结状态下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升华除去水分的一种干燥法。

Eye drops滴眼剂:直接用于眼部的无菌外用液体制剂。

Sterilization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及细菌的芽胞全部杀灭。

Antiseptic 防腐:采用低温或化学药品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Disinfection消毒:用物理和化学方法交病源微生

物杀死。

1、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主要是指直接注入体内或直

接接触创伤面、黏膜等的一类制剂。灭菌制剂是制成再杀掉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无菌制剂是直接无菌制备。

2、注射剂特点:起效快、剂量准确、不能口服给药

的病人,不能口服的药物,定位靶向长效作用。

3、注射剂的分类:按分散系统分为溶液型、混悬型、

乳剂型和注射用无菌粉末(粉针)。按注射体积分为小体积注射剂(针剂)和大体积注射剂(输液)。

4、注射剂的给药途径:静脉iv:分为静脉推注与滴

注,推注5到50ml.滴注数千ml。肌内im:臀肌和上臂三角肌,1到5ml。皮下sc:1到2ml,胰岛素。皮内ic:小于0.2ml,青霉素皮试等过敏性试验。脊椎腔:小于10ml,ph5到8,渗透压与脊椎液相等,不得加抑菌剂。

5、注射剂的质量要求:8个:2无2性2压ph澄明

度。无菌。无热原(注射剂特有的质量要求)。安全性(组织刺激和毒性反应)。稳定性(贮藏)。渗透压(注射剂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相近,肉芽肿)。降压物质(要符合规定)。Ph值(与血液的7.4相等或相近,一般控制在4到9)。澄明度(少量有肉眼可见的浑浊或异物)。

6、注射剂的溶剂包括注射用水、注射用油和非水溶

液。

7、注射用水: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制备:反渗

透法、离子交换法、蒸馏法(最常用)。注射用油:大豆油,酸值、碘值、皂化值为评定指标。非水溶液:乙醇(浓度超过10%肌内注射会有疼痛感)。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

8、热原由磷脂、脂多糖、蛋白质组成的有机高分子

复合物。热原等于内毒素等于脂多糖。

9、热原性质:耐热性、水溶性、不挥发性、滤过性、

吸附性、被化学试剂破坏。

10、热原污染途径:溶剂带入、原料带入,制备

过程带入、灭菌后带入、输液器带入、使用的器具带入。

11、除去热原的方法:容器上的:高温法和酸碱

法。水中的: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溶液中的:吸附法和超滤法。

12、热原检查法:家兔法(体内检查法)和鲎试

剂法(体外检查法,更灵敏)。

13、灭菌方法:物理灭菌法(干热、湿热、射线、

滤过)和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药液消毒法)。化学杀菌剂仅对繁殖体有效,不能杀来芽胞。

14、F和F0值是验证灭菌可靠性的参数。

15、滤器种类与特点:粗滤滤器:砂滤棒、板框

式压滤器、钛滤器。精滤滤器:垂熔玻璃滤器、微孔膜滤器、超滤膜滤器。

16、输液中不得添加抑菌剂和产生过敏反应的异性蛋白及降压物质。

17、渗透压调节的计算。两种方法。

18、输液制备要点:车间洁净度、配液、滤过、灌封、灭菌。

19、输液质量评价:与注射剂差不多,澄明度要求高:每1ml输液中含10微米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25微米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20、滴眼剂的质量要求:ph:5到9.渗透压,范围相当于浓度为0.5%到1.6%的氯化钠溶液。无菌。稳定性。澄明度。黏度。

21、药物经角膜(脂溶性药物)和结膜(亲水性药物)两条途径吸收。

22、影响吸收的因素:生理因素(角膜通透性、药物从眼睑的溢出、药物从外周血管消除、刺激性)。剂型因素(药物脂溶性、表面张力、黏度、渗透促进剂)给药方法。

23、滴眼剂的附加剂:ph调节剂、等渗调节剂、搞氧剂、助悬剂与增稠剂、防腐剂。

Powders 散剂:一种或数种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Granules颗粒剂: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而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Capsules胶囊剂:将药物(或加有辅料)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Base adsorption基质吸附率:

Pills丸剂:药物与适宜的辅料以适当的方法制成的球状或类球状的固体制剂。

1、散剂的制备流程:物料前处理,粉碎(干法粉碎:干燥后粉碎和湿法粉碎:加水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等量递加混合法(研配法):量小的药物研细后,加入等体积其他药物细粉混匀,如此倍量增加混合至全部混匀,再过筛混合即成。

2、分剂量:将混合均匀的散剂,按重量要求分成等重份数的过程。

3、散剂质量检查:七号筛。临界相对湿度(水溶性药物)。

4、胶囊剂的分类:根据囊壳的差别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胶丸),进一步分出第三类肠溶胶囊剂。

5、胶囊剂的特点:掩盖药物不良嗅味,生物利用度高,弥补其它固体剂型的不足,缓释和定位释药。

6、丸剂分类:滴丸剂,糖丸,小丸(微丸)。

7、滴丸剂的基质:水溶性基质:PEG类,肥皂类(硬脂酸钠)和甘油明胶。脂溶性基质: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虫蜡。

Dosage form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Pharmaceutics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的基本理论、

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Pharmacopoeia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填空: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药物制剂:各种剂型中都包含有许多不同的具体品种,称其为药的制剂。 Sustained-release缓释 Controlled-release控释

1、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MgSO4)、作用速度、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靶向作用、有些影响疗效。

2、处方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

书面文件。OTC非处方药。 第七章 片剂 Tablets 片剂: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固体制剂,可供内服和外用。

Excipients/adjuvants辅料:片剂中除有主药外还有其他的非治疗性物质。 Fillers填充剂(稀释剂):主要用来增加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 Adhesives 黏合剂:某些药物粉末本身不具有黏性或黏性较小,需要加入淀粉浆等黏性物质,才能使其黏合起来,这时所加入的黏性物质就称为黏合剂。 Moistening 润湿剂:本身具有黏性的粉末,只需加入适当的液体就可将其本身固有的黏性诱发出来,这时所加入的液体就是润湿剂。 Disintegrants 崩解剂: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裂碎成细小颗粒的物质。 Effervescent disintegrant 泡腾崩解剂:专用于泡腾片的特殊崩解剂,最常用的是碳酸氢钠与枸橼酸钠的混合物。

Lubricants 润滑剂:降低药片与冲模孔壁之间摩擦力的物质。

Glidants 助流剂:降低颗粒之间摩擦力从而改善粉末流动性的物质。

Antiadherent 抗黏剂:防止原辅料黏着于冲头与冲模表面的物质。 Coating 包衣:在片剂的外表面均匀地包裹上一定厚度的衣膜,是制剂工艺中的一种单元操作。 Diolution/release rate溶出度/释放度

1、片剂分为普遍压制片(素片或片芯)和包衣片。

包衣片分为:糖衣片、薄膜衣片、肠溶衣片、泡腾片、咀嚼片、多层片、分散片、舌下片、口含片、植入片、溶液片、缓释片和控释片、阴道片。

2、泡腾片和分散片的区别:泡腾片中遇水产生的二

氧化碳使崩解,且药物应该是易溶性的。分散片是遇水迅速崩解并均匀分布,所含药物是难溶性的。在20度正负一度的100ml水中,振摇3分钟即可崩解分散并通过二号筛。

3、不用崩解剂的有咀嚼片、口含片、缓释片。

4、四大辅料:填充剂:1老三样(淀粉、糖粉、糊精),2粉末直压用的新型(乳糖,可压性淀粉也叫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也叫干黏合剂),3无机盐类(硫酸钙常用),4甘露醇。

5、润湿剂:蒸馏水和乙醇。黏合剂:1淀粉浆(最常用,制法有煮浆和冲浆,利用淀粉能够糊化的性质)。2纤维素类:包括CMC钠(用于可压性较差的),羟丙基纤维素HPC,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MC和EC(常用于缓释中),羟丙甲纤维素HPMC,聚维酮PVP。

6、崩解剂:1干淀粉(最经典,内加、外加和内外加)2羧甲基淀粉钠CMS钠。3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4交联聚维酮PVP。5交联羧甲基纤纤素钠CCNa(有交联键,不溶于水)。6泡腾崩解剂。7大豆多糖。

7、润滑剂:包括助流剂、抗黏剂、润滑剂。1硬脂酸镁(疏水性润滑剂,用量过大会导致溶出迟缓)。2微粉硅胶(最好,亲水助流剂)。3滑石粉(助流剂)。4氢化植物油(喷雾干燥法制得的优良润滑剂)。5聚乙二醇类与月桂酸醇硫酸镁(水溶性润滑剂)

8、粉末直压所用的辅料:1乳糖:填充剂。2预胶化淀粉:填充剂、黏合剂和崩解剂。3微晶纤维素:填充剂、崩解剂、助流剂、粘合剂。4羟丙基纤维素HPC:既可做湿法制粒的黏合剂也可做粉末直压的干黏合剂。5羧甲基淀粉钠(CMS钠):崩解剂。6微粉硅胶:助流剂。

9、崩解速度最快的是外加法,溶出速度最快的是内外加法。

10、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裂片和顶裂,主要因为压力分布的不均匀以及由此带来的弹性复原率不同,颗粒中细粉太多、颗粒过干、黏合剂黏性较弱或用量不足、片剂过厚以及加压过快也可造成裂片。解决方法:换用弹性小、塑性大的辅料,从整体上降低物料的弹性复原率。2松片:片剂硬度不够。3黏冲:主要原因:颗粒不够干燥、物料较易吸湿、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冲头表面锈蚀或刻字粗糙不光。4片重差异超限:主要原因:颗粒流动性不好,细粉太多,加料斗内的颗粒时多时少造成加料的重量波动,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5崩解迟缓。6溶出超限。7药物中的药物含量不均匀。因为混合不均匀和可溶性成分的迁移。

11、湿法制粒压片步骤:粉碎、过筛、混合、(加黏合剂)造粒、干燥、整粒(重要)、(加润滑剂)总混合、压片。

12、用于压片的物料应该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

13、制软材标准:轻握成团,轻压即散。

14、制粒目的: 改善可压性,降低损耗; 改善

流动性,使分剂量准确;避免粉末分层;调节崩解、溶出速率;避免细粉飞扬;避免粘冲,拉模等现象;减少松裂现象。

15、干法制片一般包括结晶压片法、干法制粒压

片法、粉末直接压片法。

16、包衣分为糖衣和薄膜衣。薄膜衣又分为胃溶

型和肠溶型和水不溶型。滚转包衣法(最常用)、悬浮包衣法、压制包衣法(避免水分、高温对药物的不良影响)。

17、包衣的目的:防潮、避光、隔绝空气以增加

药物的稳定性;掩盖片剂不良气味;控制药物的释放(如肠溶片)和改善片剂的外观。

18、包糖衣的工序:防水层和隔离层,粉衣层,

糖衣层,有色糖衣层,抛光。

19、胃溶型:羟丙甲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

HPC,丙烯酸树脂VI号,聚维酮PVP肠溶型:CAP,HPMCP,PVAP,StyMA。水不溶型: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

20、片剂的质量检查:1外观性状

2、片重差异(超

出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一片超过一倍)(包衣后不再检查片重差异)(已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不必进行片重差异检查)3硬度与脆碎度 4崩解时限 5溶出度或释放度 6含量均匀度

21、不需要测崩解时限的是缓控释片剂、口含片、

咀嚼片。

推荐第2篇:药理药剂+专科生自我评价

专科大学生三年学习的自我评价

光阴如梭,三年的校园生活,使我自身的综合素质、修养、为人处事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让我懂得了除学习以外的个人处事能力的重要性和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在校期间,我虚心求学、刻苦认真、吃苦耐劳,工作兢兢业业,及时总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重视团队合作精神;作为系学生会干部的我,有较强的组织、宣传、管理和应变能力;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出色地完成上级交予的任务外,还在校内组织和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能有力地组织同学及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从中也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表现出较强的与人密切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并且深受同学们和老师以及领导的认可。

三年的校生活只是我人生路上的一小段,通过系统化、理论化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较快速度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成熟了很多,性格更坚毅了。如今我有信心接受任何新的挑战和考验。

转自:自我介绍

文章地址: http:///

药理药剂学专业求职的自我评价

本人自入校以来思想上进,努力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思考、体会伟大的思想和先进的理论,并试着在学习中检验和实践,学习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会用正确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人学的药学专业,五年的大学生活和社会实践使我在思想认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使我掌握了深厚的药学专业知识,我不仅学习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等专业知识,还学习了其它的基础医

学知识,还积极在课外的实践和实习中,提高自己的操作动手能力和技术。并通过了英语四六级,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计算机的理论和应用技术,如OFFICE等办公软件操作。

除了专业学习之外,我还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到校外参加勤工助学工作,暑假期间参加暑假工,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工作水平,还常参加各种社会志愿活动等。

我曾在xx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初步掌握了药品的检测和取样方法,了解了颗粒车间,片剂车间和胶囊车间的工艺流程及生产的管理等,并受到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

转自:自我评价

文章地址: http:///

推荐第3篇:药剂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 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秀,名列前茅。品学兼优,连续三年获得学院奖学金。

曾担任系学生会外联部干部、系团总支组织部副部长、班级生活委员等,在学生工作和外出拉赞助与商家联系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办事和处事能力。此外,还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兼职工作等,以增加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体会办事方式,锻炼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曾连续两年获得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分子”,“学生会优秀干事”等荣誉称号。 在平时学校生活中,做过很多兼职。例如:家教、电话访问员、酒楼服务员、派传单、问卷调查,还到工厂打过暑期工,亲身体会了各种工作的不同运作程序和处事方法,锻炼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从工作中体会到乐趣,尽心尽力。四年的大学生涯,让我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大大提升,使我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让我在竞争中拥有更大的优势,让我在人生事业中走得更高更远。

本人热情随和,具有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良好协调沟通能力,适应力强,反应快、积极、灵活,爱创新!提高自己,适应工作的需要。所以我希望找一份与自身爱好相关的工作,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来证明自己,发展自己!

推荐第4篇:药剂辅料总结

总 结

一、一些辅料的用途 1.乳糖

片剂:填充剂,尤其是粉末直接压片的填充剂; 注射剂:冻干保护剂 2.微晶纤维素

片剂:粉末直接压片的填充剂;“干粘合剂”;片剂中含20%微晶纤维素时有崩解剂的作用 3.甲基纤维素 片剂:黏合剂 混悬剂:助悬剂

缓(控)释制剂: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弱) 4.羧甲基纤维素钠 片剂:黏合剂 混悬剂:助悬剂

缓(控)释制剂:亲水凝胶骨架材料 5.乙基纤维素

片剂:黏合剂(不溶于水)

缓(控)释制剂:骨架材料或膜控材料 固体分散体:难溶性载体材料 6.羟丙基纤维素

片剂:黏合剂、薄膜包衣材料 混悬剂:助悬剂

缓(控)释制剂: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微孔膜包衣片的致孔剂 7.羟丙甲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片剂:黏合剂、薄膜包衣材料 混悬剂:助悬剂

缓控释制剂: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微孔膜包衣片的致孔剂 8.醋酸纤维素酞酸酯 肠溶材料

9.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 肠溶材料

10.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 肠溶材料

11.邻苯二甲酸聚乙烯醇酯(PVAP) 肠溶材料

12.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StyMA) 肠溶材料

13.丙烯酸树脂(肠溶型I、II、III号)、Eudragit L,Eudragit S(有时出现Eudragit L 100或Eudragit S 100) 肠溶材料

14.Eudragit RL,Eudragit RS: 难溶性载体材料

15.Eudragit E(与丙烯酸树脂IV号相当) 胃溶型高分子材料 16.醋酸纤维素

2007年执业药师 药剂学辅导 第 6 页,共 114 页 水不溶型材料,可用于包衣或制备渗透泵片剂 17.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维酮 PVP)类 P27:片剂:黏合剂

P58:片剂:胃溶型薄膜衣材料

P81:微丸:硝苯地平微丸(固体分散物) P193:混悬剂:助悬剂

P221:固体分散物:水溶型载体材料

P227:缓(控)释制剂:亲水胶体骨架材料

P235:缓(控)释制剂:微孔膜包衣片中的致孔剂 18.聚乙烯醇

膜剂:成膜材料、助悬剂 19.羧甲基淀粉钠 片剂:崩解剂 20.交联聚维酮 片剂:崩解剂

21.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片剂:崩解剂

22.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片剂:崩解剂 23.聚乳酸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用于制备微球、纳米粒等 24.甘油(山梨醇 丙二醇的作用与甘油比较接近) 液体制剂:溶剂、注射剂溶剂、助悬剂、保湿剂 胶囊和包衣材料中做增塑剂

软膏、经皮给药系统:渗透促进剂

增加疏水性药物的可湿性、静脉脂肪乳中渗透压调节剂 甘油明胶(用于软膏、栓剂、固体分散体) 25.甘油明胶

P80:滴丸剂:水溶性基质 P85:栓剂:水溶性基质 P96:软膏剂:水溶性基质

26.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乳剂、软膏:乳化剂

固体制剂的润湿剂/片剂的润滑剂 增溶剂

27.聚乙二醇(PEG)类

P28:片剂:水溶性润滑剂(PEG 4000, 6000) P58:片剂:薄膜包衣处方中的增塑剂

P77:胶囊剂:软胶囊中非油性液体介质(PEG 400) P79:滴丸剂:水溶性基质(PEG 4000, 6000,9300) P85:栓剂:栓剂基质

P106:气雾剂:潜溶剂(PEG 400, 600) P118:注射剂:溶剂(PEG 400, 600) P167:液体制剂:溶剂(PEG 400, 600) P221:固体分散物:载体

P235:缓(控)释制剂:微孔膜包衣片中的致孔剂 P245:经皮吸收制剂:透皮吸收促进剂 28.泊洛沙姆(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固体分散物载体、栓剂基质、注射剂或输液的乳化剂

二、辅料的英文缩写 MC:甲基纤维素 EC:乙基纤维素 HPC:羟丙基纤维素

2007年执业药师 药剂学辅导 第 7 页,共 114 页 HPMC:羟丙甲纤维素 CAP:醋酸纤维素酞酸酯

HPMCP: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

HPMCAS: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 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 MCC:微晶纤维素 PVP:聚维酮 PEG:聚乙二醇 PVA:聚乙烯醇

CMS-Na:羧甲基淀粉钠 PVPP:交联聚维酮

CCNa: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三、防腐剂、抑菌剂小结 羟苯酯类(尼泊金)、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苯扎溴铵(新洁尔灭)、苯扎氯铵(洁 尔灭)、醋酸洗必泰、苯甲醇(同时局部止痛)、三氯叔丁醇(同时局部止痛)、硝基苯汞、硫

柳汞、消毒净、邻苯基苯酚、苯氧乙醇、桉叶油、桂皮油、薄荷油等

四、灭菌法

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右旋糖酐,氯化钠输液,橡胶塞等用热压灭菌法; 维生素C注射液,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醋酸可的松注射液,氯霉素滴眼剂采用流通蒸汽灭 菌法;

注射用油,油脂性基质,安瓿采用干热灭菌法;

无菌室的空气、操作台表面:紫外线杀菌法或气体熏蒸法; 手、无菌设备:化学药剂杀菌法

胰岛素注射液等生物制品:滤过除菌法

五、有关方程

1.Noyes-Whitney 方程:描述固体药物的溶出速度。 2.混合物的临界相对湿度:(P68 粉体的吸湿性) 3.置换价: (栓剂P87)

4.Poiseuile公式: 描述滤过的影响因素(注射剂P124) 5.冰点降低法等渗调节计算公式:(注射剂P156) 6.混合表面活性剂HLB值的计算:(液体P178) 2007年执业药师 药剂学辅导 第 8 页,共 114 页

7.Stokes定律: 描述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液体药剂P190) 8.Arrhenius公式:经典恒温法理论依据(稳定性P208) 10.缓(控)释制剂药物释放曲线。(缓释制剂P237) 零级释药: 一级释药: Higuchi方程:

11.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中的公式:

六、有关制备技术

1.微囊:凝聚法(单,复),溶剂-非溶剂法,改变温度法,液中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喷 雾凝结法,空气悬浮法,界面缩聚法,辐射交联法

2.包合物: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

3.固体分散物: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溶剂-喷雾干燥法,研磨法 4.脂质体:注入法,薄膜分散法,超声波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冷冻干燥法 5.微球:乳化-固化法,喷雾干燥法,液中干燥法

6.纳米粒:胶束聚合法,乳化聚合法,界面聚合法,液中干燥法

7.微丸:沸腾制粒法,喷雾制粒法,包衣锅法,挤出滚圆法,离心抛射法,液中干燥法 8.栓剂:热熔法,冷压法,捏搓法 9.软膏:研和法,熔和法,乳化法

10.膜剂:均浆流延成膜法,压-融成膜法,复合制膜法

七、代表性辅料

1.微囊:明胶-阿拉伯胶 2.包合物:环糊精

3.固体分散物:PEG,PVP 4.脂质体:磷脂-胆固醇

5.微球:明胶、白蛋白、PLA等 6.栓剂:可可豆脂 7.软膏:凡士林等 8.膜剂:PVA

八、几个时间

1.灭菌好的安瓿放置不超过24小时;2.注射用水贮存不超过12小时;

3.一般注射剂灌封后12小时内完成灭菌;4.输液配液到灭菌4小时内完成

九、有关制剂的质量检查项目

1.片剂:外观性状;片重差异;硬度和脆碎度;崩解度;溶出度或释放度;含量均匀度 2.散剂:均匀度;水分;装量差异;卫生学检查;粒度检查 3.颗粒剂:外观;粒度;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 4.胶囊剂:外观;水分;装量差异;崩解度与溶出度。 5.滴丸剂:重量差异;溶散时限检查等。

6.栓剂:外观;重量差异;融变时限;熔点范围;体外溶出试验与体内吸收试验等

7.软膏剂:粒度;装量;微生物限度;主药含量;物理性质;刺激性;稳定性;软膏剂中药 物的释放、穿透及吸收等。 8.透皮贴剂:重量差异;面积差异;含量均匀度;释放度等。

十、区别定义

2007年执业药师 药剂学辅导 第 9 页,共 114 页

1.微型胶囊:是将固态或液态药物(称为囊心物)包裹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称为 囊材)中而形成的微小囊状物。 1-5000μm 2.微丸:指由药物与辅料构成的直径小于2.5mm的球状实体。

3.微球:使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骨架中所形成的骨架型微小球状实体,粒径通常在 1~250μm之间。

4.纳米粒:由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固态胶体粒子,粒径多在10~1000nm范围内。

5.滴丸剂:是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物质(一般称为基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 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

推荐第5篇:药剂科主任总结

尊敬各位领导、在座的各位同仁:

按照医院的安排,现就本人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不妥之外,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200*年度本人在院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全体同志的大力支

持配合下,努力学习,积极工作,认真落实院科两级负责制,带领全体同志发扬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医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一年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纪守法,清政廉洁,模范遵守院规院纪,服从领导,透明管理,发扬奉献精神,在科室人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调动科室全体同志工作积极性,精诚协作,牢固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思想。不计个人得失,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为了工作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但从未向医院提过非分要求,也未报过一个加班。通过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全年共购进药品、器材 x 万元,销售药品 x万元,超额完成了医院下达的工作任务。

二、狠抓药品质量,坚持药品验收、领药、发药“三把关”制度,坚持每月

一次对药房、库房上架药品的质量抽查,保证了所售药品的质量。全年未发生任何假劣药品事件和纠风投诉事件。

三、强化安全管理,坚持对科内各药房每月一次的安全、卫生大检查,消除了不安全隐患,堵绝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积极组织科内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法律法规学习,提高了全科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五、积极组织召开全科人员会议,狠刹购销领域中的不正之风,严禁药剂人员参与药品供应商的任何经营活动,严禁统方。

六、完成药品、器械招标、议标工作,签订器械、药品购销合同20余份,有效地保证了药品,器械的规范化采购。

七、积极参与县卫生局组织的法律法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八、接受市、县的药监部门检查三次,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评。

九、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先后两次将我院所售利润较大的200余种药品进行大幅度降价,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十、配合市、县级技术监督部门对我院部分医疗器械的抽验、检查工作,并组织维修各科器械40余台,保证了临床工作的正常开展。

十一、坚持每周

下科室一次,密切联系临床,及时了解各科药品、器材需求动态,了解药品、器材使用后的信息反馈,保证了临床药品、器材的及时供应。

十二、组织全科人员进行了三次盘底工作,清理、清查了几千种药品、器材,均无帐物差错现象。

十三、完善了药品、麻醉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固定资产等七本帐册,及时核对了几十家供货单位在我院所供药品、器材的进、销、存状况,有效地保证了医院药品、器材帐务的清楚、明白。

综上所述,一年来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在科室管理上,某些方面的管理欠科学和规范。

二、科室管理不大胆。

三、由于科内无器械维修人员,部分科室的仪器维修不够及时。

四、药品供应中偶尔有供应脱节现象。

上述缺点与不足,有待来年工作中克服、改正。

推荐第6篇:药剂知识总结

重点内容

1.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2.药典的概念和特点

3.处方的概念和类型

次重点内容

1.中国药典附录中与制剂有关的内容

2.剂型的重要性及分类

考点摘要

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掌】

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考,试大收集整理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基础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动学与临床药学。

工业药剂学与医院药学(临床药学、调剂学)

药剂学任务:

1.研究药剂理论与生物制剂;

2.研究新(剂型、辅料、设备、技术)。

药剂学的发展:

1.传统制剂:膏、丹、丸、散;

2.近代制剂:普通制剂(第一代)

3.现代制剂: 缓释制剂(第二代)

控释制剂(第三代)

靶向制剂(第四代)

二、剂型与制剂的关系与区别:(给药途径与剂型的关系)

1.多数药物由黏膜吸收(皮肤、注射给药除外);

2.给药途径与药物性质决定剂型;

3.同一药物可制成多种剂型;

4.同一种剂型包括许多种制剂;

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

①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

②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

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与控释。

④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脏及脾脏的靶向性。

⑤可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

(一)按给药途径分类

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1)注射给药剂型:如各种粉针剂、水针剂。(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 (3)皮肤给药剂型:如硼酸洗剂。 (4)粘膜给药剂型:如红霉素眼药膏。(5)腔道给药剂型:如用于直肠、阴道、尿道的各种栓剂。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1.溶液型2.胶体溶液型3.乳剂型 4.混悬型5.气体分散型6.微粒分散型7.固体分散型

(三)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五、国家药品标准(药典和局颁标准)

(一)药典的概念、特点及品种收载【掌】

1.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

2.特点:

1)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药典收载的品种是那些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品及考试,大收集整理其制剂,(注:不是所有上市药品均收载于药典中,必须是医疗必需、临床常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能工业化生产并能有效控制或检验其质量的品种)。

3.我国建国后共颁布药典情况:

1)颁布七次药典,分别是

53、6

3、7

7、8

5、90、9

5、00年,

2)从63年版开始分为一部中药,二部化学药。

3)我国药典分为凡例、正文、附录三部分,制剂通则包括考,试大收集整理于附录中。

4)我国药典与美国药典都是每5年修订一次。

(二)局颁标准

1.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并由SFDA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收载新药和质量标准有待提高的药品。

六、处方的概念和类型【掌】

1.处方系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既有法定处方也有医师处方及协定处方。

2.法定处方指药典等收载的处方;

3.医师处方指医生为某一病人开据的处方;

4.协定处方主要指用于配制医院制剂的处方。

七、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比较

①概念的区别: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由专家遴选的、不需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被认为患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并能保证安全的药品。

②宣传报道的区别:处方药只应针对医师等专业人员作适当的宣传介绍。可以在国考试,大收集整理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但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

③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不是药品本质的属性,而是管理上的界定。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是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有保障的。

[历年所占分数]0-1分

推荐第7篇:药剂专业中专生求职自我评价

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秀,名列前茅。品学兼优,连续三年获得学院奖学金。

曾担任系学生会外联部干部、系团总支组织部副部长、班级生活委员等,在学生工作和外出拉赞助与商家联系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办事和处事能力。此外,还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兼职工作等,以增加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体会办事方式,锻炼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曾连续两年获得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分子”,“学生会优秀干事”等荣誉称号。

在平时学校生活中,做过很多兼职。例如:家教、电话访问员、酒楼服务员、派传单、问卷调查,还到工厂打过暑期工,亲身体会了各种工作的不同运作程序和处事方法,锻炼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从工作中体会到乐趣,尽心尽力。

四年的大学生涯,让我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大大提升,使我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让我在竞争中拥有更大的优势,让我在人生事业中走得更高更远。获得了“优秀大学生”和“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兴趣广泛、适应力强、上手快、勤奋好学、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坚毅不拔、吃苦耐劳、勇于迎接新挑战。

忠实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决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情始终坚持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肯学习,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他人学习;自信但不自负,不以自我为中心;愿意以谦虚态度赞扬接纳优越者,权威者;会用100%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平易近人。为人诚恳,性格开朗,积极进取,适应力强、勤奋好学、脚踏实地,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工作积极进取,态度认真。

本人性格开朗、为人诚恳、乐观向上、兴趣广泛、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管理策划与组织管理协调能力。踏实肯干,不怕吃苦,希望总有一天会取得成功。

本文由好范文www.daodoc.com推荐

推荐第8篇:中专药剂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好范文为大家来分享以下这一份优秀的关于中专药剂专业毕业生的自我评价范文,仅供参考:

本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

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秀,名列前茅。品学兼优,连续三年获得学院奖学金。

曾担任系学生会外联部干部、系团总支组织部副部长、yjbys.com 班级生活委员等,在学生工作和外出拉赞助与商家联系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办事和处事能力。此外,还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兼职工作等,以增加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体会办事方式,锻炼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曾连续两年获得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分子”,“学生会优秀干事”等荣誉称号。

在平时学校生活中,做过很多兼职。例如:家教、电话访问员、酒楼服务员、派传单、问卷调查,还到工厂打过暑期工,亲身体会了各种工作的不同运作程序和处事方法,锻炼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从工作中体会到乐趣,尽心尽力。

四年的大学生涯,让我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大大提升,使我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让我在竞争中拥有更大的优势,让我在人生事业中走得更高更远。获得了“优秀大学生”和“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兴趣广泛、适应力强、上手快、勤奋好学、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坚毅不拔、吃苦耐劳、勇于迎接新挑战。

忠实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决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xiexiebang.com 做事情始终坚持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肯学习,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他人学习;自信但不自负,不以自我为中心;愿意以谦虚态度赞扬接纳优越者,权威者;会用100%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平易近人。为人诚恳,性格开朗,积极进取,适应力强、勤奋好学、脚踏实地,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工作积极进取,态度认真。

推荐第9篇:药剂

第三章 患者安全

五、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3.5.1 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的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要求,并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

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3.5.1.1 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C】

1.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

2.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存放区域、标识和贮存方法的相关规定。 3.相关员工知晓管理要求,并遵循。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存放区域、标识和贮存方法相关规定,符合率100%。 3.5.1.2 有高浓度电解质、听似、看似等易混淆的药品贮存与识别要求。 【C】

1.对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特殊药品及易混淆的药品有标识和贮存方法的规定。 2.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 3.相关员工知晓管理要求、具备识别技能。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做到全院统一“警示标识”,符合率100%。

3.5.2 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 3.5.2.1 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 【C】

1.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有转抄和执行者签字。 2.有药师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相关制度。对于住院患者,应由医师下达医嘱,药学技术人员统一摆药,护士按照规范实施发药,确保给药安全。

3.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按药品说明书应用。 4.有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操作规范及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5.正确执行核对程序≥90%。 【B】符合“C”,并

1.建立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发现严重、群发不良事件应及时报告并记录。

2.临床药师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知识,做好药物信息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

3.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正确执行核对程序达到100%。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五、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4.15.1 医院药事管理工作和药学部门设臵以及人员配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要求;建立与完善医院药事管理组织。 4.15.1.1 医院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健全药事管理体系。 【C】

1.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及若干相关的药事管理小组,职责明确,有相应工作制度,日常工作由药学部门负责。 2.根据本机构功能、任务、规模设臵相应的药学部门。

3.药学部门负责药品管理、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和药事管理以及临床药学工作。 4.医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与医疗机构药物治疗相关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B】符合“C”,并

1.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人员组成符合规范,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药事管理工作,每年不少于4 次,有完整的相关资料。

2.医务部门与药学部门职责明确,有协调机制。 【A】符合“B”,并

有药事管理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能够体现药事管理的持续改进。 4.15.1.2 有药事管理工作制度。 【C】

1.医院根据国家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药事管理制度。

2.医院根据医院的药事管理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并组织 实施。

3.有药品遴选制度,遵循“一品两规”要求,制定本医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

4.有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血液制剂、生物制剂及高危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B】符合“C”,并

1.有药事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宣传、教育、培训。 2.医务人员熟悉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 3.有保证上述制度落实的相关措施。

4.有临床用药具体评价方法,有改进措施和干预办法。 【A】符合“B”,并

1.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符合相关规定。 2.抗菌药物等临床使用符合相关规定。 4.15.1.3 根据医院功能任务及规模,配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明确。 【C】

1.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满足工作需要,按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各级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职责明确。

3.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考核和管理相关规定。 4.各级药学人员熟悉并履行本岗位职责。 【B】符合“C”,并

1.人才梯队合理,具有高等医药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或者药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以上学历的,应当不低于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30%。

2.临床药师具有高等学校临床药学专业或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过规范化培训,不少于5 名。

3.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符合相关规定,作为考核、晋升、聘任的条件之一。

4.药学部门负责人应是学科带头人,具有高等学校药学专业或者临床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及本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A】符合“B”,并

1.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8%。

2.落实人才梯队建设。具有副高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应当不低于13%,教学医院应当不低于15%。

3.能承担相关的临床药学教育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任务。

4.15.2 加强药剂管理,规范采购、储存、调剂,有效控制药品质量,保障药品供应。 4.15.2.1 有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与流程,有适宜的药品储备。 【C】

1.有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与流程,有固定的供药渠道,由药学部门统一采 购供应。

2.列入《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目录》中的药品有适宜的储备,每年增 减调整药品率≤5%。

3.医院配制、销售、使用的制剂经过批准。

4.《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品规数:500~800 床的医院,西药品规数≤1000 个,中成药品规数≤200 个;800 床以上的医院:西药品规数≤1200 个,中成药品规数≤300 个(医院自制制剂除外)。

【B】符合“C”,并

1.定期检查总结药品采购供应制度的执行情况,每年至少两次,无违规采购。

2.定期评估药品储备情况,85%以上药品库存周转率少于10~15 日,定期评估,有分析报告和提出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药品采购规范、储备适宜,无违规采购。 4.15.2.2 建立药品质量监控体系,有效控制药品质量。 【C】

1.有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组织,由主管药师及以上人员担任负责人,职责明确。 2.有药品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和药品质量报告途径与流程。 3.有药品验收相关制度与程序,保证每个环节药品的质量。 【B】符合“C”,并

1.有制度保证药品质量监控人员工作的独立性。

2.定期对药库、调剂室药品质量进行抽检,合格率达99.8%。 3.每月对各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与使用进行一次检查。

4.对药品质量抽查结果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落实 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1.医院有药品质量监测网络(平台)。 2.库房发出药品质量合格率100%。 4.15.2.3 有药品贮存制度,贮存药品的场所、设施与设备符合有关规定。 【C】

1.有药品贮存相关制度,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养护和质量检查。

2.药品贮存基本设施与设备符合规定:根据药物性质和贮存量配臵有温、湿度控制系统,有冷藏、避光、通风、防火、防虫、防鼠、防盗设施和措施。设施、设备质量均符合规定,运行正常。

3.根据药品的性质、特点分别设臵冷藏库、阴凉库、常温库。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分别贮存,分类定位存放。中药饮片、“毒、麻、精”药品、易燃易爆、强腐蚀性等危险性药品等按有关规定分别设库,单独贮存。药库与药品存放区域远离污染区,温湿度和照明亮度符合有关规定;药品库按规定设臵有验收、退药、发药等功能区域。

4.有药品效期管理相关制度与处理流程。效期药品先进先用、近期先用,对过期、不适用药品及时妥善处理,有控制措施和记录。

5.有高危药品目录,各环节贮存的高危药品设臵有统一警示标志。 6.防腐剂、外用药、消毒剂等药品与内服药、注射剂分区储存。 7.药品名称、外观或外包装相似的药品分开放臵,并作明确标示。

8.实行药品采购、贮存、供应计算机管理,药品库存量及进出量、调剂室库存量及使用量定期盘点、账物相符。

9.药库管理由药学专业人员负责,科室或病区备用药品应指定专人管理。 【B】符合“C”,并 药库面积符合相关规定。 【A】符合“B”,并

药品管理资料完整、详实,有可追溯措施,如实行条形码管理。 4.15.2.4 执行“特殊管理药品”管 理的有关规定。 【C】

1.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2.“特殊管理药品”有安全设施,药库设臵有“毒、麻、精”药品专用库(柜),配有安全监控及自动报警设施;调剂室和各病房(区)、手术室等有专用保险柜,有防盗设施;放射性药品按有关规定执行。

3.有“麻、精”药品实行三级管理和“五专”管理的制度与程序。

4.有“麻、精”药品实行批号管理的制度与程序,开具的药品可溯源到患者。 5.有“特殊管理药品”的应急预案。 【B】符合“C”,并

1.药学部门定期对“特殊管理药品”进行检查,至少每月1 次。 2.各相关科室有相应的“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制度,并严格实行。 【A】符合“B”,并

“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各环节措施得当,有持续改进措施,原始记录完整。 4.15.2.5 对全院的急救等备用药品进行有效管理,确保质量与安全。 【C】

1.有存放于急诊科、病房(区)急救室(车)、手术室及各诊疗科室的急救等 备用药品管理和使用的制度与领用、补充流程。

2.药学部和各相关科室有急救等备用药品目录及数量清单,有专人负责管理 急救药品,并在使用后及时补充,损坏或近效期药品及时报损或更换。 【B】符合“C”,并

药学部对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情况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A】符合“B”,并

各科室备用急救等备用药品统一储存位臵、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清单格式,保 障抢救时及时获取。 4.15.2.6 落实药品调剂制度,遵守药品调剂操作规程,保障药品调剂的准确性。 【C】

1.按《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药品调 剂制度和操作规程。

2.药品调剂时,认真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后调剂配发药品。 3.药品使用遵循先拆先用,先到先用的原则。

4.调剂作业有足够的空间与照明,门急诊药房实行大窗口式或者柜台式发药;住院调剂室口服摆药区域环境清洁整齐、卫生符合要求;

5.有病房(区)不需要使用的药品定期办理退药的相关规定,对退药进行有效管理,确保质量并有记录。

6.急诊有24 小时的药学调剂服务。 【B】符合“C”,并

1.有措施避免药品分装,如需药品分装,应有操作规程、适当的容器,外包装有药品名称、剂量及原包装的批号、效期和分装日期。 2.对病房(区)口服制剂药品实行单剂量配发,注射剂按日剂量发药。 3.对肠外营养液、危害药品静脉用药实行集中调配供应。 4.调剂室面积符合相关规定。 【A】符合“B”,并

1.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实行集中调配供应。

2.有对调剂工作督导检查、追踪评价,持续改进调剂工作。 4.15.2.7 制剂的配制与使用符合有关规定。 【C】

1.医院配制制剂持有《医院制剂许可证》,取得制剂批准文号,有制剂质量标准。 2.有保证制剂质量的设施、设备和管理制度,按规定配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3.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制剂方可在医院之间调剂使用。 【B】符合“C”,并

有主管药师及以上专人负责制剂原料、制剂成品质量检验,原始记录及复核记录齐全。 【A】符合“B”,并

有制剂质量改进措施和召回制度,有原始记录。 4.15.2.8 有肠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等静脉用药的调配规定。 【C】

静脉用药在病房(区)分散调配的应参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进行改善,有管理制度、有措施。 【B】符合“C”,并

1.肠外营养液和静脉用危害药物由药学部集中调配与供应,集中调配有卫生 行政部门颁发的准予集中调配的许可证或批复件。 2.有工作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并执行。

3.有主管药师及以上人员审核处方和参与静脉药物临床应用,对不适宜用药者定期分析、总结,能有效干预。

4.处方合格率>99%;二级库账物相符率>99.9%。 【A】符合“B”,并

有输液质量问题和输液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相关规定,药学部对临床出现的输液质量问题和患者用输液后的严重不良反应有分析报告、改进措施。 4.15.2.9 有药品召回管理制度。 【C】

1.有药品召回管理制度与处臵流程。

2.发现假、劣药品时,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迅速召回,妥善保存,收集保留所有原始记录。

3.及时追回调剂错误的药品。

4.有患者服用假、劣药品或调剂错误药品导致人身损害的相关的处臵预案与流程。 【B】符合“C”,并

1.对假、劣药品,及时查明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2.对调剂错误,及时分析原因,有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有根据假、劣药品和调剂错误的原因分析,及时修订相关制度,加强环节管理,保障用药安全。

4.15.2.10 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信息系统,与医院整体信息系统联网运行。 【C】

1.有完善的药品管理计算机软件系统,并与医院整体信息系统联网运行。且符合《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的相关规定,对药品价格及其调整、医保属性等信息实现综合管理。

2.有信息系统联网的处方用药技术支持软件。有完善药品查询系统,方便有关人员查询、适时获取正确的药品信息。

3.药库和调剂室有药品进、销、存、使用等实时管理系统,实行药品定额和数量化管理,包括药品账目和统计、处方点评分析统计等。 【B】符合“C”,并

有适宜的合理用药监控软件系统,能为处方审核提供技术支持,并定期更新。 【A】符合“B”,并

1.通过用药监控系统,对抗菌药物等实行计算机处方权限与用药时限管理。 2.对改进措施落实情况有追踪评价,有持续改进的成效。

4.15.3 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 4.15.3.1 临床药物治疗执行有关法规、规章制度,遵循相关技术规范。 【C】

1.有临床药物治疗遵循合理用药原则、药品说明书、“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等相关规定与程序。

2.有医师处方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要求的制度与程序。

3.有药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和调配发药,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用药交代的制度与程序。

4.有超说明书用药管理的规定与程序。 【B】符合“C”,并

1.有对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的监控措施和记录。

2.医院每年用药金额排序前十位的药品与医院性质及承担的主要医疗任务相符合。 【A】符合“B”,并

1.有临床用药监控和超常预警体系,对临床超常用药趋势及时干预,有干预和改进措施。 2.改进措施落实情况有追踪评价,有持续改进的成效。 4.15.3.2 医师开具处方应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 【C】

1.有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制定本院处方管理实施细则,对注册执业医师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药师调剂处方有明确规定。

2.医师处方签名或签章式样,分别在医疗管理、药学部门留样备案。医师在处方和用药医嘱中的签字或签章与留样一致。

3.按“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开具处方,药品品规和药品生产企业与“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一致。 4.处方书写规范、完整,开具处方全部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

5.处方用量和麻醉、精神等特殊药品开具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B】符合“C”,并 1.不合理处方≤1%。

2.处方药品通用名使用率达100%。 【A】符合“B”,并

定期对处方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医师考核挂钩。 4.15.3.3 护士抄(转)录用药医嘱及执行给药医嘱应遵守操作规程,必须经过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C】

1.经过资格认定及相关培训的护理人员方可执行给药医嘱。

2.用药医嘱抄(转)录须经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并有转抄者签名。

3.有防范给药差错的措施,护士根据处方或医嘱给药时须对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给药途径、药品效期、外观质量等进行核对与检查,并签字确认。

4.护士在给药前后应当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反应,发生异常应与医师沟通。

5.有特殊情况使用患者自带药品的相关规定。凡住院患者治疗需要的药品均由药学部门供应,一般不得使用患者自带药品。确需使用应符合规定。 【B】符合“C”,并

1.给药前要尊重患者对药物使用的知情权。

2.护士按照给药时间分次为患者发放口服药,并说明用法。 【A】符合“B”,并

有给药差错分析、整改和持续改进。 4.15.3.4 已开具处方,并遵医嘱使用的药品应记入病历。 【C】

1.患者就诊前和正在使用的所有处方及医嘱用药应在病历中记录。 2.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每次给药均应记录。

3.所有的用药信息在出院或转院时归入其病历留存。 【B】符合“C”,并

病程记录中有明确的用药依据及分析。 【A】符合“B”,并

临床药师为“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病例、重点肿瘤住院患者”建立药历。 4.15.3.5 药师应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调配发药,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有效干预。医院有可行的监督机制与措施。

【C】

1.药师及以上人员承担审核处方工作,依据《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审核处方/用药医嘱是否规范、适宜。

2.对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进行有效干预,及时与医生沟通。

3.调剂处方流程合理,按有关规定做到“四查十对”。调剂过程有第二人核对, 独立值班时双签字核对。

4.发出的药品标有用法用量和特殊注意事项。

5.发药时对患者进行用药交代和用药指导,关注特殊群体的用药指导。必要 时为患者提供书面用药指导材料。

6.设有用药咨询窗口(台),有主管药师及以上人员提供合理用药咨询服务。

7.住院医嘱单按照处方管理,药师依据完整的用药医嘱作为调剂的依据,确保用药适当性及正确性。

8.有发药差错登记、报告的制度与程序,并执行。 9.对药师进行定期的、有针对性的药学技能培训。 【B】符合“C”,并

1.有差错分析制度和改进措施。定期进行差错防范培训。 2.调剂室年出门差错率≤0.01%。

3.由专职药学人员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有咨询记录,并针对患者咨询的常见问题开展合理用药宣传工作。

4.药师应在处方药品计价收费和调剂之前对处方或用药医嘱的适宜性进行审核。 【A】符合“B”,并

有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持续改进的措施,有专人负责对防范差错工作进行系统检验,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效果分析,体现多环节防范与持续改进效果。 4.15.3.6 开展处方点评,建立药物使用评价体系。 【C】

1.有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制定医院处方点评制度,组织健全,责任明确,有处方点评实施细则和执行记录。

2.每月至少抽查100 张门急诊处方(其中自费处方≥20 张)和30 份出院病历进行点评。 3.有特定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使用情况专项点评,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进行专项点评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心内科、肿瘤科、神经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 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病例。 4.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 【B】符合“C”,并

1.每年开展2 项以上专项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每年每项评价不少于4 次。 2.定期发布处方评价指标与评价结果,定期进行通报和超常预警。纳入医院 质量考核目标,实行奖惩管理。 【A】符合“B”,并

1.每年开展3 项以上专项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每年每项评价不少于4 次。 2.根据点评结果,落实整改措施,提高合理用药。

4.15.4 医师、药师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并有相应监督考评机制。 4.15.4.1 医师、药师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并有相应监督考评机制。 【C】

1.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有关要求,有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相关规定。

2.《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品种优先纳入“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 目录”。

【B】符合“C”,并

有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优先使用的具体措施,并有监督考评机制。 【A】符合“B”,并

统计医院用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使用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15.5 医师、药师、护理人员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要求,合理使用药品,并有监督机制。 4.15.5.1 抗菌药物管理有适当的组织,并制定章程,明确职责,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有检查、干预和改进措施。(★) 【C】

1.药事管理组织有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人员结构合理、职责明确。 2.召开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会议≥4 次/年。

3.有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监测与评价制度。 4.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 【B】符合“C”,并

1.有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与评价分析报告。

2.参加地区或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

3.医院将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情况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指标。 【A】符合“B”,并

1.根据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的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平均值。 (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2.有干预前后分析报告,体现改进效果。 4.15.5.2 根据《指导原则》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并检查落实情况。(★) 【C】

1.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有明确的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实行责任制管理。

2.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能够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持。

3.有本院检验、院感、药学三方联合完成的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至少每6 个月一次。

【B】符合“C”,并

1.有“特殊管理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标准,并实施监控和干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2.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样本送检率≥30%。

3.药学部会同医务处、质量管理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每月至少抽查门急诊处方100 张、住院病历30 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A】符合“B”,并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科两级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 4.15.5.3 落实各类手术(特别是Ⅰ类清洁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有关规定。(★) 【C】

1.手术室管理规范,认真落实《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做好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2.有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相关规定,对各类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规范管理。

3.对外科系统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常规监控和有效管理,并有月报告制度。 【B】符合“C”,并

Ⅰ类切口(手术时间≤2 小时)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30%。 【A】符合“B”,并

“围术期预防感染”规范,符合指导原则等要求。 4.15.5.4 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C】

1.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有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使用本院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的制度与程序。

【B】符合“C”,并

对抗菌药物购用有专项监督。 【A】符合“B”,并

根据监督结果,分析、改进工作,无违规购用。

4.15.6 有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观察用药过程,监测用药效果,按规定报告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并将不良反应记录在病历之中。 4.15.6.1 实施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报告制度,建立有效的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 【C】

1.有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的制度与程序。

2.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相互配合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测。重点监测非预期(新发现)的、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原始记录。

3.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积极进行临床救治,做好医疗记录,保存好相关药品、物品的留样,并对事件进行及时的调查、分析,按规定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将患者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如实记入病历中。 【B】符合“C”,并

1.有鼓励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的措施。 2.对严重用药错误报告有分析,有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建立药品不良事件报告信息平台,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统一管理。 4.15.6.2 有完善的突发事件药事管理应急预案,药学人员可熟练执行。(★) 【C】

1.有完善的突发事件药事管理应急预案,组织层次清晰,人员分工明确,体现良好的合作,各部门无缝隙衔接,对突发事件善后工作及还原应急能力有明确规定。 2.有本院的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药品目录。 【B】符合“C”,并

1.有突发事件药事管理应急预案执行培训,相关人员熟悉预案流程和岗位职责,可迅速配合临床抢救。

2.应急药品具有可及性和质量保证。 【A】符合“B”,并

有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大规模调集应急药品的保障方案。

4.15.7 配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用药咨询服务,促进合理用药。 4.15.7.1 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 【C】

1.有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建立临床药师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

2.在药学部门设臵临床药学科(室),由副主任药师及以上人员负责,有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3.以适当的形式为全院医务人员提供适时的药物相关信息和咨询服务,将药品信息分析作为医院药品遴选的参考。

4.药师应审核处方和用药医嘱适宜性,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指导安全用药。 【B】符合“C”,并

1.开展处方点评、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定期向药事管理组织报告监测结果与 用药分析。

2.结合临床开展药学科研工作,有计划、检查和总结。 【A】符合“B”,并

1.进行个体化给药方案的研究与监测,有计划、检查和总结,有临床药学工 作记录和持续改进措施。

2.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工作。 4.15.7.2 按规定配臵临床专职药师。 【C】

1.临床药师具备高等学校药学院系临床药学专业或药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并经毕业后教育或在职岗位培训后,进入临床药师工作岗位。

2.有临床药师培养计划,并纳入医院医疗技术人员培养计划。

3.配备5 名以上临床药师,全职专科从事临床药物治疗工作。至少在4 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中设有临床药师,其工作至少覆盖4 个以上临床专业科室。

4.临床药师按有关规定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相关工作的时间≥85%。 【B】符合“C”,并

1.每100 张病床与临床药师配比≥0.6。 2.在六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中设有临床药师,其工作范围至少覆盖六个以上临床专业科室。 【A】符合“B”,并

1.每100 张病床与临床药师配比≥0.8。

2.有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协作机制,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4.15.7.3 临床药师按其职责、任务和有关规定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C】

1.临床药师按相关规定专职专科直接参与用药相关的临床工作,在选定专业 的临床科室参加日常性药物治疗工作。

2.开展药学查房,对重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和建立药历,且工作记录完整。 3.参加病例讨论,提出用药意见和个体化药物治疗建议。 4.参加院内疑难重症会诊和危重患者的救治。

5.审核本人参与的专科病房(区)患者用药医嘱,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有干预记录。 6.定期为临床医师、护士提供合理用药培训和咨询服务。 7.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指导安全用药。 【B】符合“C”,并

1.每位临床药师有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的记录,视患者情况修正其不当用药行为。

2.每位临床药师有重点患者用药的药历,体现本人用药分析能力和对患者实施持续药学监护的过程。

【A】符合“B”,并

医院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的制度与程序中,有体现临床药师的要求与措施。重点是“疑难、高危、肿瘤”患者。

4.15.8 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定期通报医院药物安全性与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的结果。 4.15.8.1 由科主任和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C】

1.由科主任和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药学部的质量和安全管理。 2.定期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对本部门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检讨,对全院的药学质量与安全进行总结分析,每季度至少一次。 【B】符合“C”,并

1.对从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员工有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教育。 2.定期向临床科室通报医院临床用药安全监测结果,提出整改建议。 【A】符合“B”,并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药事质量管理改进工作。 4.15.8.2 对药剂科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科室能开展定期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持续改进药事管理工作。 【C】

1.对药学部门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2.科室开展定期评价活动。 3.相关人员知晓本科/室/组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要求。 【B】符合“C”,并

科室每季度对落实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合医院药物安全性监测的结果,提出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1.主动征求临床科室对药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外部评价。 2.临床科室和患者满意度高。

推荐第10篇:药剂实习个人总结

药剂科见习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我在药剂科见习已经有一年了,在这期间,在领导的指导、关心下,在同事们的帮助支持、密切配合下,我不断加强学习,对工作精益求精,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个人的业务工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现将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2.在药品检验方面,做到严格、认真、细心,如实做好检验记录,检验完毕,对各种数据反复核对,及时书写检验报告,保证无不合格制剂发放到临床,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每季度协助上级药师对血透室的透析液、反渗水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按规定对制剂室生产的医院制剂进行留样观察,每天准时记录留样观察室的温、湿度,不符合留样条件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留样样品每月做一次外观检查并如实记录。 3.在临床药学工作方面,积极收集整理全院各科室填写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每月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临床药学室的各项工作,包括每月药品使用量动态监测,每月各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使用品种数,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每月各科室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等。每月对门诊、住院部处方进行处方点评,提高医院处方质量及药物合理应用。参与每月两次的临床查房工作及时书写查房记录并协助上级药师书写每月一份药厉的。临床药学室团队成员努力摸索药师下临床方法,认真学习欠缺的临床知识,巩固已有的药学知识,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虚心向临床医师及同事学习。

总结1年来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得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贡献。 初次接触这个部门我以为就像以前在镇上的卫生所里看到的一样:所有的药品都是用一个很小的秤一一称出来的。上班后才知道那种方法已经out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高效、快捷的做法。在这里全部的中草药都已经按不同的规格包装在一个小袋子里。这样一来所有的取药环节都变得轻松易操作,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药方上的种类、剂量拿取一个药方上的全部药材,然后包装好交给病人。

这种看似简单的流程却有它的非凡意义——我们取的不仅仅是药材,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在这里每天出手的药方少说也有上百张,那么多病人哪个是心甘情愿得病的呢?谁不想早点摆脱病痛的折磨,用健康的身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所以站在医务人员的角度来讲,虽然我们不能代替他们承受病痛,但是我们能用我们一颗负责的心去为他们服务,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当然,这同时也要考验我们的耐心和细心,药房里的药有好几百味,我们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取整个药方上的药材而不出任何的差错呢?这其实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不断的练习,勤动手、勤动脑,才能做一个出色的药剂师。篇三:药学专业实习小结

药学专业实习总结

经过两年的理论学习,进入实习阶段,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一轮的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们严格遵守医院的劳动纪律和一切工作管理制度,自觉以医院规章制度严格要求约束自己,不畏酷暑,认真工作,做到工作无差错事故,并在上下班之余主动为就诊的患者义务解答关于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问答;并且理论联系实际,不怕出错、虚心请教,带教老师处方方面的问题,进行处方分析,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思维方法,切实体会到了实习的真正意义。

在实习中不断加强自身医德修养,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始终坚持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第一的作风。 在药库实习期间能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做到每日温湿度登记,加强对药品质量的控制把关,对药品进出库做到严格检查,逐项登记进入库单,严防假、冒、伪、劣药品进入临床。药品入库时,分类摆放,检查效期,注明效期、生产厂家,做到出库时,近效期先出。出库后做好登记,要保证与药房收药一致,并签名。同时,做好了毒、麻、剧等特殊药品的分类管理,保存。留下确切的进货单据,厂家,以及药房领取登记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在西药房实习期间明确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熟悉药品摆放位臵,正确的记忆和固定药品摆放位臵是避免配方时差错的最有效的方法。每月认真做好缺药登记、效期登记、温湿度登记以及精麻毒药品登记,对于近效期将过期的药品要特别标记或单独处理。认真对待处方的审核、划价、调配、发放工作。在发药时应严格遵循四查十对制度:查处方,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对剂型,对规格,对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严格操作,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配伍禁忌、剂量、规格等方面的差错,能及时与医生联系,准确调配,认真复核,发放药品准确,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同时,能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医疗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办法以及特殊管理的有关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药品的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对发放到病人手中的药品,能主动向病人讲解有关用药的常识与注意事项,尤其对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作耐心解答,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加强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和掌握药学界的学术新动向,熟练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利用药学专业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在中药房实习期间,验方和称药都是中药调剂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那么真正的实践也是没有的。在调剂完药物之后还要进行复检,这是将药方上的药物名称同药物进行一一对应,检查是否有错误。这一点是最关键的,它要求调剂人员要有较强的认药能力做基础,还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如果没有较强的敬业精神的话,那么这样做就是把危险带给患者,是不可取的。 在中药房实习时,这里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每天都有许多病人来这里取药,所以这里需要调配的药方也很多,每天要有好几十张药方需要调配,所以在这里工作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动手操作能力。首先,在拿到方子的时候要验方,检查方子有没有问题,确认没有问题后方可进行调剂。这样拥有中药调剂学的理论知识就很重要,我们可以运用中药调剂学的知识来对方子进行检查;而且由于在中药中同一种药物的别名有许多,如:九孔子又名路路通;牵牛子又名黑丑、白丑、二丑等。其次,在抓药时又要会熟练地使用药戥进行称量。药戥不同于我们平时见到的小贩卖菜时用的杆秤。药戥又分前毫和后毫,在使用时用右手提住后毫可以称量50克以内的重量,用右手提住前毫可以称量50克至250克之间的重量。在使用时还要先在定盘星上定位,便于称量时进行校准。 不仅如此,我们更是认真规范操作技术、熟练应用在平常实验课中学到的操作方法和流程,积极同带教老师相配合,尽量完善日常实习工作,给各带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通过实习笔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得到众多老师的交口称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刻苦学习,创新开展工作,力争把专业技术水平再提高,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第11篇:药剂毕业实习总结

药剂毕业实习总结范文3篇

药剂科是负责医院药剂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它集药品采购、供应、调剂、制剂、经济管理、临床药学、科研工作及贯彻执行药政法规为一体。为本次药剂岗位实习做一个总结,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药剂毕业的实习总结范文,仅供参考。

药剂毕业实习总结范文篇1: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药物制剂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药物制剂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药物制剂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药物制剂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药物制剂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药物制剂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药物制剂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药物制剂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尽心尽力完成药物制剂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药物制剂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

五、存在的问题。

几个月来,我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如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药物制剂岗位工作岗位还不够熟悉等等,这些问题,我决心实习报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药剂毕业实习总结范文篇2:

经过两年的理论学习,进入实习阶段,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一轮的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们严格遵守医院的劳动纪律和一切工作管理制度,自觉以医院规章制度严格要求约束自己,不畏酷暑,认真工作,做到工作无差错事故,并在上下班之余主动为就诊的患者义务解答关于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问答;并且理论联系实际,不怕出错、虚心请教,带教老师处方方面的问题,进行处方分析,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思维方法,切实体会到了实习的真正意义。

在实习中不断加强自身医德修养,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始终坚持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第一的作风。

在药库实习期间能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做到每日温湿度登记,加强对药品质量的控制把关,对药品进出库做到严格检查,逐项登记进入库单,严防假、冒、伪、劣药品进入临床。药品入库时,分类摆放,检查效期,注明效期、生产厂家,做到出库时,近效期先出。出库后做好登记,要保证与药房收药一致,并签名。同时,做好了毒、麻、剧等特殊药品的分类管理,保存。留下确切的进货单据,厂家,以及药房领取登记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在西药房实习期间明确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熟悉药品摆放位臵,正确的记忆和固定药品摆放位臵是避免配方时差错的最有效的方法。每月认真做好缺药登记、效期登记、温湿度登记以及精麻毒药品登记,对于近效期将过期的药品要特别标记或单独处理。认真对待处方的审核、划价、调配、发放工作。在发药时应严格遵循四查十对制度:查处方,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对剂型,对规格,对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严格操作,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配伍禁忌、剂量、规格等方面的差错,能及时与医生联系,准确调配,认真复核,发放药品准确,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同时,能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医疗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办法以及特殊管理的有关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药品的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对发放到病人手中的药品,能主动向病人讲解有关用药的常识与注意事项,尤其对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作耐心解答,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加强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和掌握药学界的学术新动向,熟练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利用药学专业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在中药房实习期间,验方和称药都是中药调剂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那么真正的实践也是没有的。在调剂完药物之后还要进行复检,这是将药方上的药物名称同药物进行一一对应,检查是否有错误。这一点是最关键的,它要求调剂人员要有较强的认药能力做基础,还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如果没有较强的敬业精神的话,那么这样做就是把危险带给患者,是不可取的。

在中药房实习时,这里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每天都有许多病人来这里取药,所以这里需要调配的药方也很多,每天要有好几十张药方需要调配,所以在这里工作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动手操作能力。首先,在拿到方子的时候要验方,检查方子有没有问题,确认没有问题后方可进行调剂。这样拥有中药调剂学的理论知识就很重要,我们可以运用中药调剂学的知识来对方子进行检查;而且由于在中药中同一种药物的别名有许多,如:九孔子又名路路通;牵牛子又名黑丑、白丑、二丑等。其次,在抓药时又要会熟练地使用药戥进行称量。

药戥不同于我们平时见到的小贩卖菜时用的杆秤。药戥又分前毫和后毫,在使用时用右手提住后毫可以称量50克以内的重量,用右手提住前毫可以称量50克至250克之间的重量。在使用时还要先在定盘星上定位,便于称量时进行校准。

不仅如此,我们更是认真规范操作技术、熟练应用在平常实验课中学到的操作方法和流程,积极同带教老师相配合,尽量完善日常实习工作,给各带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通过实习笔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得到众多老师的交口称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刻苦学习,创新开展工作,力争把专业技术水平再提高,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药剂毕业实习总结范文篇3:

xx年1月4日,我便带着希望与梦想,开始了我找工作的历程。艰辛的找寻并没有使我如愿以偿,很多地方的招聘都是有工作经验的优先,一听我说没有经验就跟我说:\"这样吧,你回去等消息吧,如果需要的话我们会通知你的。\"更有甚者的就直接说不要。经过多次面试的失败,我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己没有很好的定位,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几天后,总结失败的教训,摆正自己的位置,我来到了宝龙大药房,向店长说明自己的来意,并承诺一定好好表现,店长见我恳求热切,就将我留了下来并说每月的工资只能500同意的话第二天可以上班了。那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碰了两天的钉子今天总算找到了。 那天,带着激动的心情去上班。一开始,店长把我叫到她的的跟前说:\"我的工作岗位是营业员,她说作为一个营业员要知道药品的摆放和基本功效、药品配任用药、药品在实际病例中的应用、药品的搭配应用。\"药店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不是,如果我们想要为患者更好的服务,我们自己首先要掌握药物的主治哪些症状,什么样的患者适合吃什么样的药,这些都要牢记于心,所以我第一天的工作就是背,店长给我分了一个授药区。我便开始背,这些药的药名都是很复杂的名字,而老百姓平时来买药有的说商品名有的说化学名,这又给我增加了难度,还好上学就是要背东西的,通过几天的努力我也掌握了我所管辖的药物,药店的很多阿姨也给了我很多帮助,像如何巧记药名,还有什么样的病人吃什么样的药更合适,还有什么药物的禁忌是什么,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作为授药人员要确保病人的安全。

我最紧张的时候还是第一次拿药,平时把那些东西记的很熟了,可是当患者向我询问的时候我还是紧张的说的语无伦次,还是那的阿姨替我解围。在这期间我还学了一下发热处理。 最常用的方法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0.3-0.6克l次,一天3次,饭后半小时服。除了药物降温外,还可用物理方法降温,常用的方法有:①酒精擦浴,以30%-50%酒精,轻擦患者颈项,胸、腋下、上肢、手心手背,腹股沟处、下肢、脚心脚背。每次15-30 分钟。酒精擦浴的优点是温和,不像药物降温那样难控制、有副作用,而且可以随时进行;②冷敷:常用冷毛巾或冰帽置于患者头部,也可将冰袋置于腋窝或腹股沟处。我还学到了药店里的药一般分为处方药(RX)和非处方药(OTC)。非处方药(OTC)还分为两种,一种是红色另一种是绿色。绿色的安全性比较高。我真的学到了很多。

从这天起,我的生活又多了一种经历,这将是对我的挑战,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积累几天的工作的经验让我懂得了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营业员,我要以百分百的热情和真诚来面对每一位顾客.日子一天天的过着,我也一天天的磨练着自己,面对顾客,我能轻松自如的向他们介绍商品的种类,用途等等。见到熟识的顾客,也能主动的热情的打招呼,聊家常。也许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许多的失败或挫折,只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生活就没了压力。当我环视别的员工时,他们也是在认真负责的工作着。

在一个似大似小的空间,有着我的快乐与欢笑,也有着我的烦恼与忧愁。刚开始,面对顾客,不知要说什么才好,只是被动地把顾客提到的药品拿到他们手中,然后在一一把它们放回。我坚信自己能做好这项工作,并要做的出色。上班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上班确实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和有趣,真的会感到累,并要面对很多从来没有遇见过的事情和问题,这都是对我的挑战。

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社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

渐渐的我发现和顾客交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有的时候,一些叔叔阿姨觉得我年龄不大,便和我攀谈起来,会说些鼓励我的话,让我更有精神投入到工作,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有时店长的一句表扬会让我开心很久,这就是刚刚工作的缘故吧.这些言语都会让我更加自信,更加努力的工作,工作时每一天都会过得充实快乐,这也是一种幸福啊。当然,我也遇到一些胡搅蛮缠的顾客,会因看上一个商品问了又问,心里十二分的不耐烦,脸上还要露着笑容,嘴上还要向他们介绍着,解释着,而最终却又没买,有时,也会遇到年老的顾客,说上一大通,他们也不解其意,只是呆呆的望着你,呆呆的站在那里。但不管怎样,我们这一代人对长辈应是毕恭毕敬,对小朋友应是热情友好。\"顾客是上帝\"是服务行业的宗旨。同样也锻炼了我的忍耐力和化解小矛盾的能力,这让我懂得了宽容和谦让,让我长大了不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次的社会实践使我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

打工期间,我还从那里了解到一些有关药店的知识。宝龙大药房的药材,务求齐全,即使一些偏僻不常用的药,也要准备一点,避免不能按方配齐,使顾客失望。有的药如附片之类,有特殊的烹制方法,则店伙计必定反复交代,特别说明。宝龙大药房还在药方上每一味药下面都注明价码,不论是名贵的参茸燕窝,还是几块钱的甘草都是如此,真正做到言不二价。宝龙大药房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它一直认真按照门联所写的两条中药加工的传统标准去做,坚持不懈。店伙计大都经验丰富,熟谙中药药理讲究的\"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成\"五味,能根据药物的形色、气味、味道来辨别真伪优劣。他们按方抓药时多半都是一抓即合分量,极少有添减的时候,但仍然要用小戥子称一称,操作认真,决不马虎。多年以来,惠好医药连锁店配制的成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殊风格,很得病家喜爱。

通过这个寒假的的学习我知道了药物制剂分为三类:

1:注射剂:液体注射剂和固体注射剂

2:口服制剂:(1)固体制剂:如片剂、丸剂、滴丸剂、颗粒剂。

(2)液体制剂:如芳香水剂、糖浆剂、乳剂、合剂等。

3:外用制剂:(1)固体或半固体制剂:如软膏剂、栓剂等。

(2)液体制剂:如搽剂、洗剂、滴眼剂、滴鼻剂、灌肠剂等。

(3)气雾剂和喷雾剂:外用喷雾剂和口腔喷雾剂等。

此外尚有一些新剂型,如分散片、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微型胶囊、脂质体、单克隆抗体等。短期的打工很快的就结束了,这仿佛让我一下子长成了大人,我更加理解了爸爸妈妈工作的不容易,也懂得了学校让我们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这对于以后要踏入工作岗位的大学新生,是一次磨练,更是一生的经验。这次实践让我明白了要想踏入社会,就要收起在家

中的娇气,和生活中的小脾气,我们要适应每一种生活。和周围的朋友,并不是让别人适应我们。这就是生活...

在药店里让我感触最深的要数每天匆匆的过客们。药店在我眼中就是只有病人才光顾的地方,能免则免之。因此药店特殊的定义给予顾客的是特殊的表情。他们大多面带焦虑,或面带病容。总之,形形色色的面孔每天不断地变换着,药店仿佛 因此,在药店实践的经验让我懂得了在残酷的现实竞争中,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是如此难能可贵。而这些将是我在踏入社会后需永远铭记的,耐心,宽容,关心,责任,友善。我想,这应该是我今年的假期

收获最丰硕

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的,我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这几天的社会实践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蓦然回首,虽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但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那段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累。但这将是对我的挑战,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有时也要感谢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有些问题有了有课堂上地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作补充,我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

时间飞逝,到了快开学了,蓦然回首,怀念的太多太多。得到的财富也太多太多!当拿到这份用自己汗水换来的几百块钱时,我有点激动。我可以拿它用来去学校的路费。我想我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份工资。那些经验将伴我一生。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我们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能否不辜负他人的期望,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寒假虽然没有像往年那样玩的开心,但我认为收获的是过去不能比的。感谢学校能够安排这个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不再迷茫、不再困惑。让我真正的学以自用。

第12篇:药剂中职班长总结

2011-2012年上学期工作总结

中二的第一学期就快结束了,我作为班长,在从事班上事务的管理、各项活动的开展的过程中,清楚的看到我们班的进步与缺失。这一年多来,作为班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与人打交道这个方面上获益非浅。班级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的家庭也十分不同,有富裕,也有贫困,所以在交流上总会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但我会尽量使这些偏差变小甚至没有。这就要求我面对不同的同学,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交流,了解他们。也只有了解了所有同学们的想法,才能恰当的开展班级各项工作——组织和管理班级,进而更好得为同学服务。使班级一片和谐,同学们都很团结,让人感觉到了一个班集体从刚来校园时的慌乱与迷茫到现在的团结奋进。

经过班委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药剂中职101班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在从各方面总结班级各项工作:

一、学习方面: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虽然中职生学习主动性不是很强,但也做到了认真听课,晚自习自觉预习与复习。

已经进入最后紧张的复习中,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积极为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努力。

希望同学们在这学期能取得好成绩,避免挂科现象的出现。

二、思想方面:

全班同学积极上进,干劲十足。都希望在中二下取得好的开始。 全班同学几乎都是团员,虽然不够年龄入党,但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充分说明了同学们入党的高涨情怀。

辅导员李老师也时常关注同学们的思政类拓展,经常在班会的时间与我们交流,告诉我们思想上时刻要严格律己的重要性,除了平时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我班这学期还准备在团活和班会的机会组织同学们思想政治学习,更一步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使同学们的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飞跃。

三、生活方面:

通过中一的适应,中二的调整。大家现在都能适应校园的生活,一年多在辅导员的严格督促下,大家都有个良好的习惯,都能做到寝室的规整、有序!在检查寝室的过程中从未出现任何问题,大家都能为班级和寝室的荣誉添光加彩!

四,成绩方面

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及我系组办的各类比赛,在我系组织的跳绳、拔河比赛中,同学们积极报名,并积极参与,拔河比赛中,辅导员给我们呐喊助威,虽然我们力气小,但也尽全力去争取,一双双小手都印上了红印,但还是兴奋不已,最终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相信中二下学期开始之后,部分同学就要进入实习期,为找工作最准备。全班同学从容乐观,积极向上,和睦相处。我相信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班级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和谐。

药剂中职101班

王 旭

第13篇:药剂人员个人总结

个 人 工 作 总 结

仝君英

2014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回首这一年来的工作经历,在主管院长及药械科的直接领导下,全体科员的共同拼搏、团结协作下,紧紧围绕医院的工作重点和要求,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顺利而圆满完成了院里交给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

首先,我学习了医院的相关制度和综合管理方案,知道了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关心集体、谦虚待人、积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在科主任的指导下,严格按照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组织修订了药械科管理制度,并全面落实到位,进一步规范了我院的药事管理。做好西药房的日常工作,并熟悉了各种药品的摆放位置,发现药品出现空缺时及时上报,督促购进,保证了临床用药的连续性。趁空余之际了解药品说明书,熟记药品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在日常工作中,我学会了怎样与病人沟通,怎样做好优质服务,在接方时,认真审核处方,坚持“四查十对”制度,对有缺陷的处方和用药不合理的情况都积极主动加强与临床医师沟通,确认后再调配。在日常药品调配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细心谨慎,认真查对药品是否与处方相符,在交代药品用法用量时,对病人态度和蔼,并耐心地为病人讲解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直到病人清楚满意为止。

门诊药房是药剂科直接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是重中之重,如何方便病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是药房工作的重

1 点。保证住院病人及急诊病人24小时的药品供应,保障医院救死扶伤工作流程的正常运行。通过完善工作流程,合理设置窗口、机动配备人员等,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改变了取药排队、取药难等现象,为病人提供方便。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科室人员业务素质。积极参加医院举办的各类学习培训,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争取医院对药剂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广泛开展各种学习交流,推进全体科室人员业务素质有新的提高。并且分析现有人员在工作中的主要差距,然后设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合理设置学习内容,安排固定时间与临时学习相结合,不占用更多休息时间来进行提高学习。

每月月底前参与了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对门急诊处方(包括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及病房医嘱单进行的处方点评工作。对处方进行处方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发现、纠正医生不合理用药现象。 根据医院用药的动态监测,进一步加强了全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效监测,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和向临床科室通报,并建立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预警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因抗菌素的滥用给社会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总之,在2014年的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在新一年的工作中努力改进,逐步改善,提高完善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临床服务,困难面前迎难而上,成绩面前骄傲备战,为我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更好的发展保驾护航。

第14篇:药剂学期末复习知识总结

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基础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动学与临床药学。

二、剂型与制剂的关系与区别:(给药途径与剂型的关系) 1.多数药物由黏膜吸收(皮肤、注射给药除外); 2.给药途径与药物性质决定剂型 3.同一药物可制成多种剂型;4.同一种剂型包括许多种制剂;

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

①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 ②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与控释。 ④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脏及脾脏的靶向性。 ⑤可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 (一)按给药途径分类

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1)注射给药剂型:如各种粉针剂、水针剂。(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 (3)皮肤给药剂型:如硼酸洗剂。 (4)粘膜给药剂型:如红霉素眼药膏。(5)腔道给药剂型:如用于直肠、阴道、尿道的各种栓剂。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1.溶液型2.胶体溶液型3.乳剂型 4.混悬型5.气体分散型6.微粒分散型7.固体分散型 (三)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五、国家药品标准(药典和局颁标准)

(一)药典的概念、特点及品种收载【

1.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2.特点:

1)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药典收载的品种是那些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品及其制剂,(注:不是所有上市药品均收载于药典中,必须是医疗必需、临床常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能工业化生产并能有效控制或检验其质量的品种)。

3.我国建国后共颁布药典情况:1)颁布七次药典,分别是

53、6

3、7

7、8

5、90、9

5、00年,2)从63年版开始分为一部中药,二部化学药。3)我国药典分为凡例、正文、附录三部分,制剂通则包括于附录中。4)我国药典与美国药典都是每5年修订一次。

六、处方的概念和类型【掌】

1.处方系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既有法定处方也有医师处方及协定处方。2.法定处方指药典等收载的处方;3.医师处方指医生为某一病人开据的处方;4.协定处方主要指用于配制医院制剂的处方。 第2章 片剂

一、片剂的概念和特点【掌】

1.概念: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2.片剂的特点: ① 固体制剂稳定、量准、类型多、应用广;② 生产、贮输、携带、方便,成本低;③吞服有困难(小儿、昏迷病人),生物利用度差。

二、片剂的分类【掌】

注意各类片剂的特点,并注意区分近似片剂剂型的概念:

1. 普通压制片(素片) 2.包衣片 (包括糖衣片、薄膜衣片) 3.泡腾片 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加水后迅速崩解,适于儿童和吞服有困难的人应用。 4.咀嚼片 在口中嚼碎后再吞下的片剂 5.多层片 有两层或多层构造的片剂 6.分散片 多为难溶药,遇水能迅速(3分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也可含服、咀嚼。 7.舌下片 置于舌下或颊腔使用的片剂 8.口含片 含在口腔内使用的片剂 9.植入片 埋植于皮下的能产生持久药效的无菌片剂 10.溶液片 可溶药,临用前加水溶解成药物溶液后而使用的片剂,多为不可内服药物。 11.缓控释片 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或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片剂

三、片剂的质量要求【掌】

①硬度适中;②色泽均匀,外观光洁;③符合重量差异的要求,含量准确;④符合崩解 度或溶出度的要求;⑤小剂量的药物或作用比较剧烈的药物,应符合含量均匀度的要求; ⑥符合有关卫生学的要求(固体制剂均有此项要求)。

四、片剂的常用辅料【掌】

1.稀释剂(或称为填充剂):增加片重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片重≤100mg 应加。 1)淀粉类 淀粉:最常用,便宜,可压性差。还有粘合(其浆)、崩解(干燥粉)作用。

可压性淀粉:优良填充剂,可压、流动、润滑、干粘合和崩解作用,可粉末直接压片。 糊精:粘性大,不单独使用。

2)糖类 糖粉:粘合力强,硬度大,吸湿。

乳糖:优良填充剂,价格较贵、不吸湿,稳定性可压性都好,可供粉末直接压片。甘露醇:用于咀嚼片,有凉爽感,价格较贵,常与糖粉配用。

3)其他 微晶纤维素:兼多种作用(湿润除外)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商品名\"Avieel\"。 无机盐类:硫酸、碳酸氢、碳酸等的钙盐等,防潮、油类吸收剂,但钙盐可主药的络合。 小结:

A 粉末直接压片:可用微晶纤维素、乳糖、可压性淀粉 B 淀粉(填充)、干燥粉(崩解)、浆(粘合); C可压性淀粉:多功能辅料。

2.粘合剂和湿润剂

1)湿润剂:诱发药物本身的粘性所加入的液体。常用湿润剂有蒸馏水和乙醇。

①蒸馏水:无粘性,常用浆类、醇代替;②乙醇:有粘性,一般浓度30~70%,颗粒硬,可出现麻点片。 2)粘合剂:具有粘性粉或粘稠液,多为胶浆剂或胶体溶液。

① 淀粉浆(常用8%~15%的浓度):常用粘合剂和湿润剂。制法有煮浆和冲浆。②

羟丙基纤维素(HPC):湿法制粒压片和粉末直接压片的粘合剂。③甲基纤维素(MC,水溶性)和乙基纤维素(Ec,不溶于水,缓控释制剂骨架型或膜控型) ④羟丙甲纤维素(HPMC常用浓度为2%~5%):崩解溶出快

⑤其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一Na常用浓度为1%~2%)、糖粉与糖浆:50%~70%的蔗糖溶液、5~20%的明胶溶液,口含片用、3%~5%的聚乙烯毗咯烷酮(PVP)的水溶液或醇溶液,咀嚼片用。它们粘性强用于可压差的药物、片硬崩解超限。

3.崩解剂:使片剂裂碎成细小颗粒的物质,多吸水膨胀。 缓(控)释片、舌下片、口含片、植入片不加入崩解剂。 常用崩解剂:

①干淀粉:用于不溶或难溶的药,易溶药反差,用外加法、内加法和内外加法(最好)。②羧甲基淀粉钠(CMS-Na):吸水膨胀300倍。③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吸水膨胀500--700倍。④交联聚乙烯比咯烷酮(亦称交联PVP):无高粘度凝胶层。⑤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与CMS-Na合用效佳。⑥泡腾崩解剂(碳酸氢纳与枸橼酸):产生Co2,应该防潮。

4.润滑剂:是助流剂、抗粘剂和润滑剂(狭义)的总称,其中:

①助流剂是降低颗粒之间摩擦力从而改善粉末流动性的物质;②抗粘剂是防止原辅料粘着于冲头表面的物质;③润滑剂(狭义)是降低药片与冲模孔壁之间摩擦力的物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润滑剂。 常用润滑剂:

①疏水性润滑剂:硬脂酸镁量大影响崩解或裂片,不宜用于乙酰水杨酸、某些抗生素及多数有机碱盐类的药物片剂;②水溶性润滑剂:聚乙二醇类与月桂醇硫酸镁。③助流剂:微粉硅胶(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助流剂)、滑石粉(抗粘剂)、氢化植物油

五、粉碎、筛分与混合 粉碎是将大块物料破碎成较小的颗粒或粉末的操作过程。

湿法制粒压片加粘合剂架桥或粘结作用使药粉聚结在一起而成颗粒的方法。 制粒目的:增加压片物料的流动性和可压性,以保证片剂的质量。

制粒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料—粉碎过筛—称量—混合—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整粒一压片

制湿颗粒方法和设备:摇摆式颗粒机制粒、流化(沸腾)制粒、喷雾干燥制粒法、高速搅拌制粒1)挤压式制粒机:2)转动制粒机3)高速搅拌制粒4)流化床制粒机

法制粒压片:药物对湿、对热较敏感,可压性及流动性差,应用制粒的办法加以改善,可用干法制粒的方式压片。常先压成大型片子,再破碎成小颗粒后压片。

影响片剂成型的主要因素有:1.药物的可压性:物料的弹性复原率大则可压性不好(易裂片)。2.药物的熔点及结晶形态:药物的熔点低(固体桥多),片剂的硬度大;立方晶和树枝状晶易于成型,而鳞片状或针状结晶不能直接压片(影响流动性和可压性)。3.粘合剂和润滑剂:粘合剂用量越大片剂越容易成型(可影响硬度、崩解、溶出)。4.水分:水分过多会造成粘冲现象,一般控制在3%。5.压力:加大压力和延长加压时间可有利于片剂成型(可影响崩解)。 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裂片和顶裂---片剂发生裂开的现象叫做裂片,颗粒中细粉太多、颗粒过干、粘合剂粘性较弱或用量不足、片剂过厚以及加压过快也可造成裂片。由此可见,解决裂片问题的关键是换用弹性小、塑性大的辅料,从整体上降低物料的弹性复原率。其次依据问题采用相应方法解决。2.松片--片剂硬度不够,稍加触动即散碎的现象称为松片。 3.粘冲--造成粘冲或粘模的主要原因有:颗粒不够干燥、物料较易吸湿、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冲头表面锈蚀或刻字粗糙不光等,应根据实际情况,查找原因予以解决。4.片重差异超限 5.崩解迟缓

影响崩解的因素

①原辅料的可压性:可压性强片剂的孔隙率较小,透入水量少,崩解较慢。

②颗粒硬度:硬度小易受压碎片剂孔隙率和孔隙径R均小,透入水量少,崩解较慢。

③压片力:压力愈大片剂孔隙率及孔隙径R较小,透入水量和距离L均小,崩解较慢。

④表面活性剂:当接触角θ大于90度时,cosθ为负值,水分不能透人到片剂的孔隙中,即片剂不能被水所湿润,难以崩解。加入表面活性剂,改善其润湿性,降低其接触角θ,使cosθ值增大加快片剂的崩解。但易被水湿润的药(θ较小),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液体的表面张力r,不利于水分的透入,因此,不是任何片剂加人表面活性剂都能加速其崩解。

⑤润滑剂:疏水性滑润剂使接触角θ增大,水分难以透入,造成崩解迟缓。

⑥粘合剂:粘合力大,崩解时间越长。粘度强弱顺序:动物胶(如明胶)>树胶(如阿拉伯胶)>糖浆>淀粉浆。

⑦崩解剂: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和羧甲基淀粉钠(CMS-Na)的崩解效果较好。

⑧片剂贮存条件:贮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影响,即片剂缓缓的吸湿,使崩解剂无法发挥其崩解作用,片剂的崩解因此而变得比较迟缓。

6.溶出超限

对于片剂和多数固体剂型来说,Noyes—Whitney方程说明了药物溶出的规律:

dC/dt=kSCs dC/dt为溶出速度;k为溶出速度常数;s为溶出质点暴露于介质的表面积;Cs为药溶解度。此式表明,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度与K、S、Cs成正比。

2.改善固体药剂中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

1)制成药物的微粉药物微粉化处理,增加表面积S。

2)制备研磨混合物药物与水溶性辅料共同研磨,防止药物细小粒子的聚集。

3)制成固体分散体选用水溶性的高分子载体,使药物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在其中。

4)制成吸附于“载体”的混合物将难溶性药物先溶于能与水混溶的无毒溶剂中,再用多孔性载体将其吸附,药物以分子状态存在于载体中。

7.片剂含量不均匀

小剂量的药,混合不均匀和可溶性成份的迁移是片剂含量均匀度不合格的两个主要原因。

九、包衣的目的和种类【掌】

目的:① 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部位;② 控制药物在胃肠道中的释放速度;③ 掩盖苦味或不良气味;④ 防潮、避光、隔离空气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⑤ 防止药物的配伍变化;⑥改善片剂的外观。 包衣的种类有二:糖衣和薄膜衣,其中薄膜衣又分为胃溶型和肠溶型两种。 包衣的方法:

滚移包衣法:可用于包糖衣或薄膜衣。 悬浮包衣法:(流化包衣法或沸腾包衣法)适用包薄膜衣。

压制包衣法:用压片机实施压制包衣,适用于包各类衣,尤其是药物衣(多层片)。

十、包衣的材料与工序

1.糖衣目的和材料【掌】

①包隔离层:防水分入片芯。包衣材料:10%玉米朊和15%~20%虫胶及10%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的乙醇溶液,10%~15%明胶浆或30%~35%阿拉伯胶浆。

②包粉衣层:消除棱角,用交替加糖浆和滑石粉的方法,包一层较厚的粉衣层。

③包糖衣层:表面光滑平整、细腻坚实。加入稀的糖浆。

④包有色糖衣层:美观、识别,与包糖衣层的工序同,区别糖浆中加食用色素。

⑤打光:增加光泽和表面的疏水性。一般用四川产的米心蜡,常称为川蜡。 2.薄膜衣的材料【掌】

(1)胃溶型即在胃中能溶解的高分子材料,适用于一般的片剂薄膜包衣,包括: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②羟丙基纤维素(HPC);③丙烯酸树脂VI号;④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2)肠溶型是指在胃中不溶、肠液才溶解的高分子薄膜衣材料,包括: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邻苯二甲酸聚乙烯醇酯(PVAP)、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丙烯酸树脂I、Ⅱ、Ⅲ号(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

(3)水不溶型是指在水中不溶解的高分子薄膜衣材料,包括①乙基纤维素②醋酸纤维素。

(4)其它辅助性的物料,如增塑剂有丙二醇、蓖麻油、聚乙二醇、硅油、甘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或二丁酯等,遮光剂二氧化钛;食用色素有苋莱红、胭脂红、柠檬黄及靛蓝等。

十、片剂的质量检查【熟】

(一)片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外观性状、片重差异、硬度和脆碎度、崩解度(压制片崩解时限为15min,浸膏片、糖衣片、薄膜衣片为60min)、溶出度或释放度、含量均匀度。

1.外观性状: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无异物,无杂斑,有效期内保持不变。

2.片重差异:取20片称重,将每片片重与平均片重比较,超出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糖衣片、薄膜衣片应在包衣前查片芯的重量差异,包衣后不再检测。查均匀度的片剂,不必查片重。

3.硬度和脆碎度:应用孟山都硬度计法和罗许脆碎仪法。

4.崩解度(崩解时限):吊篮法检查。其中压制片(素片)为15min。包衣片(浸膏片、糖衣片、薄膜衣片)为60min(素片的4倍)。而肠溶衣片在人工胃液中2小时内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等,在人工肠液中1小时内需全部溶散或崩解并通过筛网。

5.溶出度或释放度:如口含片、咀嚼片(不查崩解度)。

6.含量均匀度:取10片分别测定每片的相对含量,按《中国药典》法检查判断是否合格。

(二)片剂的包装与贮存 要求:密闭防潮,使用方便;

1.多剂量包装:玻璃瓶、塑料瓶2. 单剂量包装:泡罩式(水泡眼) 窄条式

(三)片剂的处方设计 第3章 散剂和颗粒剂 3.1.1粉体学的概念

研究粉体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

粉体最基本的性质是粒子的大小、粒度分布与形状, 粉体的比表面积、密度、孔隙率、流动性、润湿性等。

3.1.3粉体的性质

1.粒子大小和粒度分布

1)粒子大小(粒度) 是粉体最基本的性质,它对粉体的溶解性、可压性、密度、流动性等均有显著的影响。

粉体粒径的测定方法:【熟】显微镜法、库尔特记数法、沉降法、筛分径 5.粉体的流动性【熟】

1)休止角: 评价粉体流动性的指标。休止角(θ)小,流动性好。休止角≤400时,可以满足生产流动性的需要。

2)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粒子大小、粒度分布、粒子形状、粒子间的粘着力、摩擦力、范的华力、静电力等。

3)增加粉体流动性的方法:

(1)制成颗粒(2)加入一定量的粗粉 (3)适当干燥 (4)加入助流剂、润滑剂 (5)改善粒子的形态

6.粉体的吸湿性【熟】

7.粉体的润湿性【熟】 用接触角衡量粉体润湿性。接触角小,粉体润湿性好。

3.1.4粉体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1.粒子大小对药剂质量的影响

1)含量均匀度 2)生物利用度 3)释药速度 4)稳定性 5)刺激性 6)混悬型药剂中药物粒子的沉降、结块、凝聚、刺激性、微血管栓塞、通针性等

2.流动性对药剂质量的影响片重差异、装量差异、含量均匀度

3.吸湿性对药剂质量的影响 稳定性、流动性

4.润湿性对药剂质量的影响 崩解性、溶解性

3.2散剂

3.2.1散剂的概念和分类【掌】 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分类:①按组成药味多少来分类,可分为单散剂与复散剂;②按剂量情况来分类,可分为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③按用途来分类,可分为溶液散、煮散、吹散、内服散、外用散等。

3.2.2散剂的特点 【掌】 .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 2.外用有保护和收敛等作用; 3.工艺简单,剂量易控,便于婴幼儿服。 4.贮运、携带比较方便;

3.2.3散剂的制备【熟】

工艺流程:粉碎与筛分→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储存

1.粉碎 2.筛分 1)药筛的种类 (1)工业用标准筛 以“目”数表示筛号,即以每英寸(25.4mm)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2)药典标准筛 以筛孔的平均内径表示筛号。

4.分剂量 分剂量的方法: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

5.质量检查【熟】

1)均匀度 2)水分 3)装量差异(单剂量、一日剂量包装) 4)卫生学检查 6.包装贮存 散剂应密闭贮藏,含挥发性或易吸湿性组分的散剂,尤应密封包装。 3.3 颗粒剂

3.3.1颗粒剂的概念【掌】 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

3.3.2颗粒剂的分类 可溶性、混悬型、泡腾性三类。

3.3.3颗粒剂的特点 使用方便,可以直接吞服,也可冲水饮用,药效较快。

3.3.4颗粒剂的制备【熟】 同片剂相似,但不需压片,将颗粒经整粒、分级,装袋即可。

3.3.5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熟】

1.外观 颗粒应干燥、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 2.粒度 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的总和不得超过8%。 3.干燥失重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2%。 4.溶化性 可溶性颗粒剂应完全融化或允许有轻微混浊,但不得有焦屑等异物;混悬型颗粒剂应能混悬均匀;泡腾性颗粒剂应立即产生CO2气体,并呈泡腾状 第4章 胶囊剂、滴丸和微丸 硬胶囊、软胶囊和肠溶胶囊的区别【掌】

硬胶囊剂是将一定量的药物(或药材提取物)及适当的辅料(也可不加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填装于空心硬胶囊中而制成。软胶囊剂是将一定量的药物(或药材提取物)溶于适当辅料中,再用压制法(或滴制法)使之密封于球形或橄榄形的软质胶囊中。肠溶胶囊是硬胶囊剂或软胶囊剂中的一种,只是在囊壳中加入了特殊的药用高分子材料或经特殊处理,所以它在胃液中不溶解,仅在肠液中崩解溶化而释放出活性成份,达到一种肠溶的效果,

肠溶胶囊制备方法:一是与甲醛作用生成只在肠液中溶解的甲醛明胶,二是在明胶壳表面包被肠溶衣。

胶囊特点:1)掩盖药物不良嗅味或提高药物稳定性2)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高3)可弥补其他剂型的不足4)可延缓药物的释放5)可定位释放(口服肠溶、口服结肠靶向、直肠、阴道等胶囊)

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1.药物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2.风化性药物3.吸湿性很强的药物4.易溶性的刺激性药物 胶囊剂的分类1.硬胶囊剂2.软胶囊剂(胶丸)根据用途的特殊性,将其分为硬胶囊、软胶囊和肠溶胶囊剂三类。 硬胶囊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制备空胶囊→制备填充物料→填充→封口2.空胶囊溶胶—蘸胶(制坯)—干燥—拔壳—切割—整理

1)组成 囊材(明胶)、增塑(甘油等)、增稠(琼脂)、遮光(二氧化钛)、着色防腐剂2)空胶囊剂的规格常用的为0~5号,号大容积小。3)空胶囊的选择 据规定药量所占容积选。根据经验或测定物料的堆密度来确定。 软胶囊剂的组成1)软质胶囊 由明胶-甘油-水组成2)囊心物(药料)(1)固体药粉(2)药物的油溶液或混悬液(3)药物的非油性(PEG200、PEG400)溶液或混悬液 软胶囊剂的制备:1)滴制法:2)压制法

胶囊剂的质量检查:1)外观 2)水分 硬胶囊剂内容物的水分不得超过9.0%。 3)装量差异 4)崩解时限 5)溶出度 凡检查溶出度的胶囊不再检查崩解度。

滴丸剂: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的基质加热融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经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 滴丸剂的特点:1.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劳动保护,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2.工艺条件易控,剂量准确,受热时间短,易氧化及具挥发性药溶于基质,稳定性增加;3.可使液态药物固体化,便于服用、运输。4.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5.也可外用(耳、眼科用),能延长药效。 栓剂的概念: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一定形状的供人体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栓剂的分类:1.肛门栓(直肠栓) 为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型等。可发挥局部和全身作用。 2.阴道栓 为球形、卵形、鸭嘴形等。主要发挥局部作用。

与口服制剂比较,发挥全身作用栓剂的特点:1.部分避免首过效应,降低副作用、发挥疗效; 2.不受胃肠PH或酶的影响; 3.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4.对不能吞服药物的病人可使用此类栓剂; 5.不能口服的药物可制成此类栓剂。 6.生产率较低,成本比较高。

栓剂的质量要求:1.药物与基质混合均匀,外形圆整光滑,无刺激性。 2.硬度适宜。塞入腔道后应能融化、软化或溶化,释药。 (1)药物吸收途径

栓剂直肠给药后的吸收途径: ①药物通过直肠上静脉→门静脉→肝脏→大循环。 ②药物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髂内静脉→下腔大静脉→大循环。 ③药物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

阴道用栓剂给药后,阴道血管与大循环相连,不经肝脏,且吸收速度较快

(2)影响直肠吸收的因许素

.2.1对栓剂基质的基本要求 1.熔点适宜,即室温时有适宜的硬度与韧性,体温时易软化、熔化或溶解。2.熔点与凝固点之差小。 3.安全,对粘膜无刺激性、无毒性、无过敏性。 4.稳定,在储藏过程中不发生理化性质的变化,不易生霉。

5.2.2基质的种类

1.油脂性基质 1)可可豆脂 同质多晶的组成防过热,β型稳定,乳剂基质; 2)香果脂和乌桕脂 3)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4)合成脂肪酸酯

2.水溶性基质 1)甘油明胶 不溶化、缓效、阴道栓基质; 2)聚乙二醇类(PEG)不溶化、缓效、有刺激性;

3.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类水溶性,与PEG同; 1)吐温-61 2)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类(Polyoxy 40 stearate) 3)泊洛沙姆(Poloxamer)188型多用,促吸收,缓释;

4.栓孔内涂的润滑剂

1) 脂肪性基质的栓剂,常用软肥皂、甘油各一份与95%乙醇五份混合所得;

2) 水溶性或亲水性基质的栓剂,则用油性为润滑剂,如液状石蜡或植物油等。

3) 可可豆脂或聚乙二醇类,可不用润滑剂(不沾模)。

5.3栓剂的制备【熟】

5.3.1制备方法 热熔法、冷压法、搓捏法(隔纸搓捏)。热熔法应用最广。

5.3.3置换价 1.置换价的概念 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 2.置换价(f)的计算公式 f=W/[G-(M-W)]

G为空白栓的平均重量;W为每粒含药栓的平均含药量;M为含药栓的平均重量。

4) 置换价的意义 根据置换价计算基质的用量。

计算公式 X=(G-W/f)n 式中n表示拟制备栓剂的枚数。

5.4.1栓剂的质量检查【熟】

1.重量差异 2.融变时限 油脂性基质栓30min内全部融化、软化,或触压无硬心;水溶性基质栓60min内全部溶解。 3.熔点范围测定 4.体外溶出速度试验 5.体内吸收试验

第6章 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 6.1.1软膏剂的概念【掌】

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匀制成的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6.1.2软膏剂的分类

1.按基质的不同分油脂性基质软膏(油膏)乳剂基质软膏(乳膏) 水溶性基质软膏(水膏) 2.按分散系统分 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 3.按作用不同分局部作用的软膏 全身作用的软膏

6.1.3软膏剂的质量要求1.均匀细腻、稠度适宜。2.无刺激性、无过敏性。3.性质稳定。4.用于创面的软膏应无菌。 6.2软膏剂的基质包括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水溶性基质。 6.2.1 油脂性基质【掌】

1.油脂性基质的特点1)强疏水性物质,包括烃类、油脂类、类脂类。2)能促进皮肤的水和作用,对皮肤有保护、软化作用,无刺激性。3)性质稳定,不易长菌,适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4)油腻性大,不易洗,不适宜有渗出液的皮肤。 2.常用品种

1)凡士林(软石蜡)半固体,分黄、白两种。吸水性差,加入羊毛脂、表面活性剂可改善。 2)固体石蜡、液体石蜡、蜂蜡、植物油、氢化植物油 不单独使用,常用于调节软膏的稠度。 3)羊毛脂 不单独使用,吸水能力强,能吸收二倍重量的水形成W/O乳剂。

4)硅酮 俗称硅油或二甲基硅油。不污染衣物,促药释放与透皮。降低水溶性刺激性。 6.2.2乳剂型基质

1.基本组成1)油相 硬脂酸、蜂蜡、石蜡、高级脂肪醇、液体石蜡、凡士林等。2)水相蒸馏水。3)乳化剂 一价肥皂类、多价肥皂类、高级脂肪醇、脂肪醇硫酸酯类、脂肪酸山梨坦类(司盘类)、聚山梨酯类(吐温类)、聚氧乙烯醚类等。4)防腐剂 尼泊金类、山梨酸等。5)保湿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 2.分类

1)O/W 型 亲水性乳剂基质,又称“雪花膏” 2)W/O型 亲油性乳剂基质,又称“冷霜”。 6.2.3水溶性基质

1.特点 为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无油腻,易涂展,可吸收组织渗出液,可用于润湿、糜烂创面。但润滑性差,易变干,易长霉。

2.常用品种1)甘油明胶2)纤维素衍生物: MC、CMC-Na3)聚乙二醇(PEG)高分子量的与低分子量的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

3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掌】1研和法 基质已形成半固体时采用此法。.2熔和法通过加热,使基质熔化、混均,再加入药物研磨混匀。3乳化法

2.乳化法中油、水两相混合的方法:1)两相同时掺和2)分散相加到连续相中3)连续相加到分散相中

6.4软膏剂的质量评价【掌】6.4.1外观色泽均匀、细腻、稠度适宜,无粗粒感。6.4.2粒度 混悬型软膏作该项检查。不得检出大于180μm的粒子。6.4.3装量限度6.4.4微生物限度6.4.5无菌用于大面积烧伤及严重损伤的皮肤的软膏,应无菌6.4.6主药含量6.4.7物理性质 熔点、黏度与稠度、酸碱度。6.4.8刺激性6.4.9稳定性6.4.10药物释放、穿透及吸收的测定

6.5软膏剂的包装与贮存

常用锡管、铝管、塑料管包装。常温避光、密闭贮存,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 6.6 眼膏剂【熟】

6.6.2特点(与滴眼剂相比) 疗效持久;能减轻眼睑对眼球的摩擦;适用水不稳定药。

6.6.3质量要求1.均匀、细腻、易于涂布;2.无刺激性;3.不得检出金葡菌和绿脓杆菌;4.用于眼部手术或创伤的眼膏剂不得加入抑菌剂和抗氧剂。(绝对无菌)

6.6.4常用基质 黄凡士林、液体石蜡、羊毛脂按8∶1∶1的混合物。

6.6.5制备方法1.基质必须经熔化、滤过、灭菌(150℃至少1小时)处理。2.必须在洁净、灭菌的环境下,用研和法制备。3.不溶性药物必须制成极细分,并通过9号筛。 6.6.6质量要求 装量、粒度、金属性异物、卫生学 6.7凝胶剂【熟】

6.7.1概念 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稠厚状液体或半固体外用制剂。

6.7.2分类1.按分散系统分单相凝胶剂 (药物溶解在基质中) 多相凝胶剂 (药物混悬在基质中)2.按基质溶解性能分水性凝胶剂 油性凝胶剂

6.7.3常用基质1.卡波姆(Carbomer)2.纤维素衍生物 6.7.4质量检查 同软膏剂 6.7.5贮存的要求

1.贮藏中药物微粒应分散均匀,不应下沉结块,混悬凝胶剂的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振摇”。 2.常温下应保持胶状,不干涸或液化。

3.应置于避光密闭容器中,于25℃以下贮存,应防止结冰。

第8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

8.1.1注射剂的概念【掌】 注射剂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混悬液,以及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8.1.2注射剂的分类

1.按分散系统分【掌】 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粉针。

2.按给药途径分类【熟】 1)静脉注射液 5—50ml、静脉滴注量可多至数千毫升,且静脉注射剂不得加抑菌剂;2)椎管注射液不可超过10ml 3)肌肉注射液 1—5ml 4)皮下注射液 1—2ml 5)皮内注射液 0.2ml以下6)穴位、腹腔、关节腔、动脉内注射剂液等

8.1.3注射剂的特点【掌】

优点: 1.药效迅速作用可*。 2.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3.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4.可发挥局部定位的作用。 5.可产生定向作用。

缺点: 1.使用不便且注射疼痛 2.研究和生产过程复杂。 3.安全性低于口服制剂

8.1.4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掌】

1.含量合格 2.无菌 不得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3.无热原特别是剂量大的、供静脉及脊椎腔注射的。4.澄明度合格针对溶液型注射剂而言,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混浊或异物。 5.不溶性颗粒(在100ml及100ml以上注射液中,每lml含10u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0粒,25u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粒) 6.安全性不应对组织产生刺激或发生毒性反应。 7.稳定性保证产品在贮存期内安全、有效。 8.pH值合格 控制在4~9范围内。 9.渗透压合格脊椎腔内注射的药液必须等渗;输液应等渗或稍偏高渗;其他注射剂原则上要求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接近。 10.降压物质 必须符合规定,以保用药安全。

8.2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

8.2.1注射用水【掌】

1.注射用水、纯化水、灭菌注射用水与制药用水的区别

2.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掌】 1)必须通过细菌内毒素(热原)检查。 2)一般检查项目 pH值( 5.0~7.0)、氨含量、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重金属等。(蒸馏水的检查项目) 3.注射用水的制备

1)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与反渗透法。电渗析法与反渗透法广泛用于原水的预处理,供离子交换法使用,以减轻离子交换树脂的负担。离子交换法制得的离子交换水主要供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使用,也可用于洗瓶,但不得用于配制注射液。

2)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

4.注射用水的收集与保存

2)保存时,应80℃以上或65℃以上保温循环存放,灭菌密封保存。

8.2.2注射用油【了】 1.精制并灭菌(150-160℃、1-2h)后用。 2.符合药典要求应无异臭、无酸败味;色泽不得深于黄色6号标准比色液,10℃应保持澄明。碘值、酸值和皂化值是评定注射用油的重要指标。3.避光密闭贮存,防氧化酸败。 4.常用的注射用油为芝麻油、大豆油、茶油等。

8.2.3其他注射用溶剂【了】

1.水溶性非水溶剂:乙醇、甘油、1,2-丙醇、PEG300、PEG400等。

2.油溶性非水溶剂:苯甲酸苄酯、二甲基乙酰胺等。

8.2.4注射剂的附加剂【掌】

目的:增加溶解性和稳定性;减少疼痛和抑菌

常用的附加剂有:

1.pH调节剂 有盐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醋酸-醋酸钠缓冲剂等。增加稳定性和溶解度,减少刺激性。

2.表面活性剂有聚山梨酯类(吐温类)、泊洛沙姆(普朗尼克)、卵磷脂等,可用作增溶剂、润湿剂、乳化剂使用。

3.助悬剂有明胶、MC、CMC-Na等,混悬型用。

4.延缓药物氧化的附加剂

1)抗氧剂亚硫酸氢钠(中性)、焦亚硫酸钠(酸性)、硫代硫酸钠(碱性)(药pH影响)2)螯和剂 EDTA-2Na 3)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氮气

5.等渗调节剂氯化钠、葡萄糖

6.局部止痛剂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苯甲醇、三氯叔丁醇等。用于肌肉和皮下注射时产生疼痛的制剂。

7.抑菌剂三氯叔丁醇、苯甲醇(二有抑菌止痛)、硫柳汞等。只能在必要时加入。多剂量装的注射液,采取低温灭菌、滤过除菌或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液,应加入适宜的抑菌剂。静脉和脊椎注射禁用抑菌剂。一次用量超过5ml的注射液应慎重选择。

8.3热原

.8.3.1热原的概念【掌】 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的总称。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脂多糖是热原的主要成分和致热中心。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热原致热作用很强。

8.3.2热原的性质【掌】

1.耐热性2.可滤过性热原体积小(约1~5nm),可通过一般的滤器和微孔滤器。3.被吸附性热原在水溶液中可被活性炭、石棉、白陶土等吸附而除去。 4.水溶性与不挥发性热原溶于水,但本身不挥发,制备注射用水依据5.不耐酸碱性热原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破破坏。

8.3.3污染热原的途径【掌】

1.从注射用水中带入从注射用水中带入热原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蒸馏器结构不合理或操作不当,除热原不完全;二是注射用水在贮存中被微生物污染。故应使用新鲜注射用水,最好随蒸随用。2.从其他原辅料中带入 3.从容器、用具、管道和设备等带入 4.制备环境中带入 5.从输液器带入

8.3.4除热原的方法【掌】

1.高温法适用于针筒、其它玻璃器皿。洗涤后,干热250℃、30min。2.酸碱法适用于玻璃容器、用具。用洗液或稀NaOH液处理。 3.吸附法适用于注射液。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白陶土等。 4.滤过法适用于注射液。滤过法包括交联葡聚糖凝胶滤过、反渗透法滤过、超滤法滤过。

8.3.5热原检查方法

1.家兔法体内热原试验法。2.鲎试剂法

8.4药物溶解度与溶解速度

8.4.1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掌】

1.溶解度药物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药物的最大量。

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药物极性、溶剂、温度、药物晶型、粒子大小、加入第三种物质)

1)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对药物的溶解影响极大。 2)药物的性质药物极性大小与溶剂相似则药物易溶;药物的晶型也影响溶解度,多晶型药物中的稳定型的溶解度较亚稳定型的小;药物的颗粒大小只是当药物微粉化后才影响溶解度(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加)。3)外界因素温度对有些药物的溶解度影响较大;附加剂(如助溶剂、增溶剂、pH调节剂等)也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8.4.2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掌】

1.制成可溶解性盐 2.引入亲水基团 3.使用混合溶剂 4.加入助溶剂5.加入增溶剂 8.4.3溶解速度及其影响因素【掌】

1.溶解速度的概念 溶解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溶解药物的量,一般用单位时间内溶液浓度增加量表示。

2.影响因素

固体药物的溶解是一个扩散过程,根据Noyes-Whitney方程,增加溶解速度的方法有:

1)升高温度,增加药物分子的扩散系数D; 2)搅拌,可减少扩散层的厚度δ; 3)减小药物粒径,增加药物与溶出介质接触的表面积S。

8.5.2滤过机理与影响因素

8.5.3滤过器

1.砂滤棒砂滤棒对药液的吸附性强,难以清洗。 2.垂熔玻璃滤过器3.微孔滤膜滤过器

(1)需要热压灭菌的水针剂、输液的滤过,其目的是除去少量微粒,提高注射液的澄明度,常用0.6μm和0.8μm孔径的滤膜;

(2)用于热敏性药物的除菌滤过,如胰岛素、辅酶A、ATP、细胞色素C、血清蛋白、丙种球蛋白等,常用0.3μm或0.22μm孔径的滤膜;

(3)微孔滤膜针头滤过器,用于静脉注射,防止微粒或细菌注入体内;

(4)菌检。

8.6.3空气净化的标准 按每升空气中含≥0.5μm和≥5.0μm粒子的最大允许数为标准,洁净室的净化程度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00级、1万级、10万级、30万级。洁净室空气质量除洁净度(微粒数)要求外,还有温度(18~26℃)、相对湿度(40%~60%)、压力(保持正压)的要求。这四个要求是洁净室设计的标准。

8.6.4含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1.光散射式粒子计数测定法 2.滤膜显微镜计数测定法 3.光电比色计数测定法

8.6.6洁净室的设计

1通常分为一般生产区、控制区、洁净区、无菌区。一般生产区没有洁净度要求;控制区的洁净度要求为10万级;洁净区的洁净度要求为1万级的一般无菌工作区;无菌区的洁净度要求为100级。

8.7注射剂的灭菌及无菌技术【掌】

8.7.2物理灭菌法

1.干热灭菌法指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方法。

1)火焰灭菌法不适宜药品的灭菌,而适用于金属、玻璃、陶瓷等物品的灭菌。

2)干热空气灭菌法在高温干热空气中灭菌的方法。本法穿透力弱、灭菌温度较高,灭菌时间较长。药典规定为160℃~170℃需2小时以上;170℃~180℃需1小时以上;250℃需45分钟。热原经250℃30分钟或200℃以上45分钟可遭破坏。本法适用于既耐热又不允许湿气穿透的物品的灭菌,如注射用油、油脂性基质、玻璃容器、耐高温的药粉等。

2.湿热灭菌法在饱和蒸汽、沸水或流通蒸汽中进行灭菌的方法。此法灭菌效率高,因为有水分存在,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使微生物的蛋白质更容易变性或凝固而死亡。

1)煮沸灭菌法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入沸水中加热灭菌的方法,通常煮沸时间为30~60min。

2)流通蒸汽灭菌法是在常压下用100℃流通蒸汽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通常灭菌时间为30~60min。

流通蒸汽法和煮沸灭菌法的灭菌效果不如热压灭菌法可*,不能保证杀灭所有的芽胞,但操作简便、使用安全。适用于一些不耐热且容量小的肌肉注射剂,还可以考虑加入抑菌剂。

3)热压灭菌法是用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1)特点灭菌可*,能杀灭所有细菌繁殖体和芽胞,应用广泛。

(2)灭菌条件 115℃(67kPa),30min;121℃(97kPa),20min;126℃(139kPa),15min。

(3)适用范围凡能耐受高压蒸汽的制剂(如输液、注射液、眼药水、合剂等)、玻璃、金属容器、瓷器、橡胶塞、膜滤过器等均能采用此法。

5)低温间歇灭菌法适用于不耐高温的制剂的灭菌。但费时、对芽胞的杀灭效果不理想,必要时应加入抑菌剂。

3.射线灭菌法

4.滤过除菌法是指用除菌滤器除去活的或死的微生物的一种方法。常用的除菌滤器有微孔薄膜滤器(孔径0.22μm)或G6号垂熔玻璃漏斗。本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以及水和气体的除菌。除菌过程要在无菌条件下操作,以免污染。

8.7.3、F、F0值的意义

3.F与F0值 是验证灭菌方法可*性的参数,具有简单、准确、灵敏的特点。

1)F值 是验证干热灭菌法灭菌效果的参数,其参比温度是170℃;

2)F0值 是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灭容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8.7.4化学灭菌法

1.概念 用化学药品直接作用于微生物而将其杀死的方法。不能杀死芽胞,仅对繁殖体有效。目的在于减少微生物的数量,控制一定水平的无菌状态。

8.7.5无菌操作法和无菌检查法

3.适用范围不耐热的药物制成注射剂、眼用溶液、眼用软膏、皮试液等。

4.无菌检查方法 1)直接接种法 2)薄膜滤过法

8.8注射剂的制备 8.8.1概述

1.注射剂的工艺流程 包括容器的处理、注射液的配制、滤过、灌封、灭菌、检漏、质量检查、印字包装等步骤。

注射剂的容器和处理方法 检查一切割一圆口一安瓿的洗涤一干燥或灭菌

注射剂的制备流程 原辅料的准备一配制一滤过一灌封一灭菌一质量检查

2.对环境洁净度的要求

1)容器的干燥、灭菌应在控制区内进行;冷却应在洁净内进行。 2)注射液的精滤、灌装、封口也应在洁净区内进行。3)可灭菌的产品可在控制区操作。

8.8.2注射液的配制

2.配液的方法有浓配法和稀配法。

3.配液用注射用水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4.配液用的注射用油应150℃~160℃1~2小时灭菌,冷却后进行配制。

8.8.3注射液的滤过

注射液的滤器的种类与选择

(1)垂熔玻璃滤器常作精滤或膜滤器前的预滤。 (2)砂滤棒、粗滤 (3)微孔滤膜器。常用醋酸纤维膜、硝酸纤维膜、醋酸纤维与硝酸纤维混合酯膜、聚 四氟乙烯膜,滤膜孔径在0.65-0.8μm者,作一般注射液的精滤使用,滤膜孔径为O.3或0.22μm可做除菌过滤用。

8.8.4注射剂的灌封

1.灌封指的是灌装和封口两个步骤。这是注射剂生产中最关键的操作。灌封应在同一间室内进行,灌注后应立即封口,以免污染。必须严格控制灌封室环境的洁净度(如在洁净区内进行)。

2.封口的方法:拉封、顶封。封注射剂的玻璃安瓿要达到以下要求:玻璃安瓿应无色透明,应具有低膨胀系数、耐热耐洗涤,有足够的强度,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熔点较低,不得有气泡。

3.某些不稳定的产品,在灌封前后需通入惰性气体,以置换安瓿中的空气。常用的惰性气体有氮气和二氧化碳。

注射液的机械灌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剂量不准确、封口不严、出现大头(鼓泡)、瘪头、焦头等。

8.8.5注射剂的灭菌和检漏

1.灭菌 注射剂灌封后应尽快灭菌。从配液到灭菌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般12小时)。

要根据注射剂的性质选择灭菌方法与条件,既要保证灭菌完全,又要保证注射剂的质量。不耐热的品种,一般1~5ml安瓿可用流通蒸气100℃ 30min灭菌;10~20ml安瓿100℃ 45min灭菌;对热不稳定的产品可适当缩短时间,如维生素C、地塞米松磷酸钠等,缩短为15min。凡耐热的产品,宜采用115℃30分钟热压灭菌。按F0值大于8验证灭菌效果。

2.检漏 一般应用灭菌检漏两用灭菌器即可检漏。

8.8.6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包括澄明度检查、热原检查、无菌检查、含量测定、鉴别、pH值测定、毒性与刺激性试验、降压物质检查以及特定的检查项目。

8.9输液【掌】

1.概念 输液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的注射剂。

2.质量要求 输液的质量要求基本同安瓿剂,但更严格。对无菌、无热原及澄明度这三项,更应特别注意。1)无菌、无热原。 2)澄明度要求更严格,还需作微粒检查。 3)pH值尽量与血浆相等。 4)渗透压应等渗或偏高渗,不能用低渗溶液输入静脉内。 5)输液中不得添加抑菌剂和止痛剂。

3.输液制备与注射剂基本一致

8.9.2营养输液掌】

1.概念 将患者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氨基酸、以及适量的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制成的供静脉输入体内的大剂量的注射剂。

2.分类 按成分不同划分

1)糖类 葡萄糖注射液 2)氨基酸类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3)脂肪类静脉注射脂肪乳剂,植物油为主要成分,加乳化剂与注射用水制成O/W型乳剂。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类

8.9.3血浆代用液掌】

1.概念 在大失血等应急情况,用于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的静脉输入体内的大剂量的胶体型注射剂。具有代替血浆的作用,但不能代替全血。常见的品种有右旋糖酐注射液,按分子量不同分中分子量、低分子量、小分子量三种。羟乙基淀粉注射液(706代血浆)。

2.质量要求除符合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外,还应不妨碍血型试验;不妨碍红细胞的携氧功能;在血液循环系统内保留较长时间,但不得在脏器组织中蓄积。

8.10注射用无菌粉末

8.10.1概念 专供注射用的无菌粉末,简称粉针。使用前用无菌注射用水溶解。 8.10.2适用范围 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不能在溶液中加热灭菌的药物,均须制成粉针。如抗生素类药物、酶制剂、血浆等生物制剂。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8.10.3分类

1.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制备本类粉针的关键是原料药物的精制,通过精制得到无菌粉末,在无菌条件下分装即得。在水中特别不稳定的药物适合制成此类粉针。2.注射用冷冻干燥产品简称冻干制品。将药物的除菌水溶液经无菌分装,并在无菌条件下冷冻干燥、封口而制得的产品。具有产品质地疏松、溶解迅速、含水量低、剂量准确等优点。特别适合对温度敏感的药物。

冷冻干燥的工艺过程:测定产品的低共熔点一预冻一升华干燥一再干燥

8.11.2渗透压的调节

与体液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为等渗溶液,如0.9%NaCl溶液。人体可耐受的渗透压,肌肉注射为0.45%~2.7%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相当于0.5~3个等渗浓度的溶液。 常用的调整方法如下:

1.冰点降低法计算将药液调整为等渗溶液需加入等渗调节剂的量,可用下式计算:

0.52=a + b W

W:配成等渗溶液中需加等渗调节剂的量(%,g/ml)。 a:未经调整的药物溶液(1%)冰点下降摄氏度数(℃)。 b:1%等渗调节剂溶液的冰点下降摄氏度数(℃),若用氯化钠为等渗调节剂,则b=0.58。

2.氯化钠等渗当量法与1g药物呈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量称氯化钠等渗当量,用E表示,可按下式计算: 0.9%V=E W + X

X:药物溶液中需加等渗调节剂的量,g; V:欲配制药物溶液的体积,ml; E:1g药物的氯化钠等渗当量(可由表查得或测定); W:溶液中药物的量,g。

8.11.3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1.等渗溶液 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是一个物理化学的概念。等渗溶液也会产生溶血。

2.等张溶液 是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是—个生物学概念。等张溶液不会产生溶血。

在新产品试制中,即使所配溶液为等渗溶液,应进行溶血试验,必要时调节成等张溶液。

8.12.4滴眼剂的附加剂

1.pH调节剂 常用缓冲液,如磷酸盐缓冲液、硼酸盐缓冲液等。

2.渗透压调节剂氯化钠、磷酸盐缓冲液、硼酸盐缓冲液。

3.抑菌剂对于多剂量装的滴眼剂可加入抑菌剂。抑菌剂的作用要迅速、对眼无刺激。常用的有硝酸苯汞、硫柳汞、苯扎氯铵、三氯叔丁醇、羟苯酯类(尼泊金类)、山梨酸等。

4.粘度调节剂甲基纤维素(MC)、PVP、PVA等。合适的粘度在4.0~5.0cPa?s。

5.其他 与注射剂相似,有稳定剂、增溶剂等。

第9章 液体药剂

9.1.1概念 液体药剂是指将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溶剂)制成的内服或外用液体制剂。

9.1.2特点 1.分散度大、药效快。 2.给药途径多,使用方便。 3.分散度大,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水性药液容易霉变;携带、运输和贮存都不方便。

9.1.3质量要求 1.浓度准确。 2.均相液体药剂应澄明;非均相液体药剂的药物微粒应分散均匀。3.口服液体药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外用液体药剂应无刺激性。 4.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

9.1.4液体药剂的分类 1.按分散系统分

1)均相液体药剂

(1)低分子溶液剂简称溶液剂,药物以

(2)高分子溶液剂是由高分子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液体,如明胶溶液、胃蛋白溶液等。2)非均匀相液体药剂是药物以多分子聚集体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包括溶胶剂、混悬剂、乳剂。

2.按给药途径分

1)内服液体药剂如合剂、糖浆剂等。 2)外用液体药剂如洗剂、搽剂、滴耳剂、含漱剂、灌肠剂等。

9.2.1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及结构【掌】

表面活性剂是指能够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表面活性剂为双亲性分子结构,包含了亲油的非极性烃链和一个以上亲水的极性基团。但要注意两亲分子不一定都是表面活性剂。如对固体表面具有显著润湿作用的物质也称表面活性剂。

7.9.2.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掌】

1.阴离子型起表面活性作用的是阴离子。

1)肥皂类 通式为RCOO-M+。分为碱金属皂(如硬脂酸钠、硬脂酸钾等)和有机胺皂(如三乙醇胺皂)。这两类皂有较强的亲水性,可作增溶剂和O/W型乳化剂使用。碱土金属皂(如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亲水性很弱,只能作W/O型乳化剂及疏水性润滑剂使用。2)硫酸化物通式为ROSO3-M+。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又称月桂醇硫酸钠)、十六醇硫酸钠。作软膏的乳化剂。 3)磺酸化物 通式为RSO3-M+。如二辛基琥珀酸硫酸钠(阿洛索-OT)、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后者为广泛使用的洗涤剂。

2.阳离子型起表面活性的是阳离子,也称为阳性皂,为季铵化物,通式为:[RNH3+]X-。由于其毒性较大,常用作消毒杀菌剂,如苯扎氯胺(洁尔灭)和苯扎溴胺(新洁尔灭)等。

3.两性离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在碱水溶液中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好的起泡、去污作用;在酸性溶液中则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1)卵磷脂属天然表面活性剂,从卵黄和大豆中提取而制得。本品毒副作用小,可作为静脉脂肪乳剂的乳化剂使用,也是制备脂质体的主要材料。

2)氨基酸型与甜菜碱型氨基酸型与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则为合成的表面活性剂。4.非离子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解离,亲水基团一般为多元醇,亲油基团是长链脂肪酸或长链脂肪醇以及烷基或芳基等。

1)脂肪酸山梨坦商品名为司盘(Span),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分为司盘20、司盘40、司盘60、司盘6

5、司盘80、司盘85等。其HLB值从1.8~3.8,是常用的W/O型乳化剂。常与吐温配合使用。

2)聚山梨酯商品名为吐温(Tween),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其结构与脂肪酸山梨坦比,增加了聚氧乙烯基团,亲水性大大提高,HLB值在8以上,可用作增溶剂、分散剂、润湿剂及O/W型乳化剂。与司盘的命名相对应,有吐温(聚山梨酯)20、40、60、6

5、80、85等多种。

3)聚氧乙烯脂肪酸酯/醇醚 商品名为卖泽(Myrij)/苄泽(Brij),两类都具有较高的HLB值,亲水性较强,可作为增溶剂及O/W型乳化剂使用。

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又称为泊洛沙姆(Poloxamer),商品名为普朗尼克(Pluronic)。通式为HO(C2H4O)a-(C3H6O)b-(C2H4O)aH。相对分子量可在1000~14000。聚氧丙烯基团比例增加,则亲水性增加。Poloxamer188(Pluronic F68)是一种O/W型乳化剂,是目前可用于静脉乳剂的极少数乳化剂之一。

9.2.3表面活性剂的特性【掌】

1.形成胶束与增溶作用亲水性较大的表面活性剂以较低的浓度分散在水中可形成真溶液。随其浓度增加,多个表面活性剂分子会缔合形成胶束,能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达到CMC后,由真溶液变为胶体溶液,并具有增溶作用。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会进入胶束的不同位置而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这个过程称为增溶,而表面活性剂则称为增溶剂。

1)温度对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的影响

(1)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

(2)对于某些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而在水中的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这一现象称为起昙,此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吐温类表面活性剂有起昙现象,但泊洛沙姆188等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常压下观察不到浊点。

2.亲油亲水平衡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油亲水平衡值(HLB值)。HLB值越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反之亦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时,其HLB值具有加和性。

HLB值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其用途也不同。HLB值为3~6者,适合用作W/O型乳化剂,如司盘类表面活性剂;HLB值为7~9者,可用作润湿剂;HLB值为8~18者,适合用作O/W型乳化剂;HLB值为13~18者,可作增溶剂。

2)毒性与刺激性是选择时要考虑的重要指标。表面活性剂毒性大小的一般顺序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毒性较大,只作为消毒杀菌使用。

(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较强的溶血作用和刺激性,也只能用作外用。

(3)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毒性较小,可用作口服。其中Poloxamer188毒性较低,可供静脉注射用;而吐温80的溶血作用虽然最小,但也只能用于肌肉注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的卵磷脂是静脉注射剂中最常用的。

9.2.4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常用于油的乳化;难溶药物的增溶;悬浊液的分散与助悬;增加药

物的稳定性;促进药物的吸收;固体有润湿、起泡与消泡、去垢等作用。

9.3液体药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9.3.1液体药剂常用的溶剂

1.极性溶剂 1)水 2)甘油 3)二甲基亚砜(DMSO)

2.半极性溶剂 1.乙醇 2.1,2-丙二醇 3.聚乙二醇(PEG) 3.极性溶剂

在水中难溶解或不稳定的药物,可选用非极性溶剂,大多作外用液体制剂的溶剂。常用的有脂肪油(麻油、豆油、花生油等)、液体石蜡、醋酸乙酯等。

9.3.2液体药剂的附加剂 液体药剂的处方组成,除药物与溶剂外,其余均为附加剂,包括:

1.防腐剂 2.芳香矫味剂 3.着色剂 4.增溶剂 5.助溶剂6.乳化剂 7.润湿剂 8.助悬剂 9.絮凝剂、反絮凝剂 10.抗氧剂

4.液体药剂常用的防腐剂

1)羟苯酯类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也称尼泊金类,常用的有尼泊金甲酯、乙酯、丙酯和丁酯。本类防腐剂在酸性溶液中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作用最强。通常是混合使用,效果较好,内服、外用制剂均可选用。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本类防腐剂抑菌能力。2)苯甲酸与苯甲酸钠 二者可作为内服或外用制剂的防腐剂用。苯甲酸在水中难溶,在乙醇中易溶,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较好,最适pH值是4。苯甲酸钠在水中易溶。 3)山梨酸在酸性溶液中效果较好。 4)苯扎溴胺 又称新洁而灭,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外用消毒防腐剂,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稳定,耐热压。 5)醋酸氯乙定 又称醋酸洗必泰。

9.3.4液体制剂的色、香、味

1.甜味剂 1)蔗糖、单糖浆、橙皮糖浆等。 2)甜菊苷 甜度比蔗糖大300倍左右。3)糖精钠 4)阿斯帕坦,又称蛋白糖或天冬甜精,甜度比蔗糖高150~200倍,适用于糖尿病、肥胖症患者。

2.芳香剂 1)天然香料 从柠檬、薄荷、桂花等中提取的香料。2)香精 由人工合成的香料,如苹果香精、香蕉香精等。

3.胶浆剂 如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等,通过干扰味蕾的味觉而发挥作用。

4.泡腾剂 泡腾剂遇水后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麻痹味蕾。

5.着色剂

1)天然色素 为植物色素,如红色的紫草根、黄色的胡萝卜素、蓝色的松叶兰、绿色的叶绿酸酮钠盐、棕色的焦糖。矿物色素主要有氧化铁(棕红色)。天然色素多供内服制剂选用。

2)合成色素 我国批准的内服的有苋菜红、柠檬黄、胭脂红等;外用的有伊红、品红、美蓝等。

6.其他

1)分散剂 能帮助药物在溶剂中均匀分散的附加剂,如增溶剂、助溶剂,乳化剂。

2)稳定剂 增加药物稳定性的附加剂,如润湿剂、助悬剂、抗氧剂、螯合剂、pH调节剂等。

9.4溶液剂、糖浆剂和芳香水剂

7.9.4.1溶液剂

1.概念 低分子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液体,可以口服、外用。 2.制备方法 溶解法。

工艺流程: 药物称量→溶解→滤过→质量检查→包装

主要操作是溶解与过滤。溶解时要取3/4的溶剂,加入称好的药物,搅拌使其溶解。必要时要加热帮助溶解,难溶性药物还可加助溶剂促进溶解。溶解了的药液要过滤,并通过滤器加溶剂至全量。

3.质量要求 含量准确、澄明、稳定、色香味。

.9.4.2糖浆剂

1.概念 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2.分类 1)单糖浆 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浓度为85%(g/ml)或64.7%(g/g),在口服液体制剂中广泛使用,作矫味剂和助悬剂。2)药用糖浆

3.制备方法 热溶法、冷溶法、混合法。单糖浆常用热溶法制备;药用糖浆用混合法制备,如磷酸可待因糖浆。

4.质量要求 应澄明,在贮存期间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气体和其它变质现象。含糖量合格。

9.4.3芳香水剂

1.概念 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药物多数为挥发油。

2.制法 1)溶解法 原料药为纯挥发油或化学药物,用此法。 2)蒸馏法原料药为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用此法。

3.质量要求 应澄明,有原药物的气味,不得有异臭、沉淀和杂质。

9.5.1溶胶剂

1.溶胶剂的概念

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以1~100nm大小的微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系统,又称为疏水胶体。

2.溶胶剂的性质1)微粒大小 2)光学性质 丁铎尔效应。 3)动力学性质 布朗运动。 4)电学性质 溶胶剂中的胶粒有双电层结构,ζ电位。5)物理稳定性

.9.5.2高分子溶液剂

1.高分子溶液剂的概念

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均相澄明液体。

2.高分子水溶液的性质

3.高分子溶液剂的制备 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是一个溶胀过程,包括有限溶胀和无限溶胀两个阶段。在有限溶胀阶段,要尽量加大高分子与溶剂的接触面积;在无限溶胀阶段,可控制温度来加快分散,通常可以加热,如明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溶解,也有的高分子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如甲基纤维素。

9.6乳剂

9.6.1概述 1.乳剂的概念

乳剂是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另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称小液滴为分散相(内相,非连续相);另一种液体为分散介质(外相,连续相)。乳化剂是乳剂不可缺少的组分,可称为中间相。乳剂的基本组成为内相、外相与乳化剂(或油相、水相与乳化剂)。

2.乳剂的分类

1)按分散相质点大小分: (1)普通乳剂液滴一般为0.4~10μm,为乳白色不透明液体。(2)亚乳剂是指液滴粒径为0.1~0.5μm的乳剂,如静脉注射乳剂。 (3)微乳剂是指液滴粒径小于0.1μm的乳剂,为透明液体。

2)按分散相与分散介质性质分: (1)水包油(O/W)型 (2)油包水(W/O)型(3)复合型乳剂分为O/W/O与W/O/W二类。

3)乳剂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1)液体药剂口服、外用 (2)注射剂肌肉、静脉注射 (3)栓剂(4)软膏剂 (5)气雾剂

9.6.2乳化剂

1.乳化剂的基本要求 1)乳化力强 能强烈地降低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并能在小液滴周围形成牢固的膜,以维持乳剂的稳定。 2)安全 毒副作用与刺激性小。 3)稳定 化学稳定性与生物稳定性好。

2.常用的乳化剂

1)O/W型乳化剂硬脂酸钠、硬脂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山梨酯(吐温类)、卖泽类、苄泽类、泊洛沙姆、阿拉伯胶、西黄芪胶、卵磷脂等。

2)W/O型乳化剂硬脂酸钙(镁、锌)、脂肪酸山梨坦(司盘类)。

3.乳化剂的选择

1)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 主要参考乳化剂HLB值。

2)根据乳剂的给药途径选择 乳剂的给药途径有外用、口服、局部注射与静脉注射,选择乳化剂时应考虑到乳剂的安全性。

3)根据乳化剂的稳定性选择 乳化剂对一定的pH值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且不与药物之间发生配伍变化。

4)乳化剂的混合使用 混合乳化剂有更大的适应性,混合使用可满足理想的HLB值、适当的粘性及膜的牢固性的需要。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混合使用(如脂肪酸山梨坦与聚山梨酯的混合使用);非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可混合使用。但不能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

9.6.3乳剂形成的条件

1.有油相、水相与乳化剂三个基本成分存在,且油、水两相有适当的相体积比,分散相的浓度一般在10%~50%之间。 2.做乳化功,如搅拌、研磨、强烈振摇等。 3.乳化剂吸附在乳滴表面,形成乳化膜,降低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形成乳剂。

9.6.4决定乳剂类型的因素

1.乳化剂的性质 是主要因素,乳化剂的HLB值大,可形成O/W型乳剂。

2.相体积比 内相体积在10%~50%时,乳剂较稳定;当内相容积超过74%时,乳剂就转型或被破坏。

1.干胶法与湿胶法

1)乳化剂先与油混合,再加入水乳化的方法称干胶法;

2)乳化剂先与水混合,再加入油乳化的方法,称湿胶法。

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时要采用这两种方法。采用这两种方法时,均需先制初乳。初乳中油、水、胶需要一定比例,如以植物油、鱼肝油为油相时,油、水、胶的比例是:4:2:1。

2.新生皂法 油相中(植物油)含硬脂酸等有机酸;水相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乙醇胺等碱;。以钠肥皂、三乙醇胺皂为乳化剂,可制成O/W型乳剂。以钙肥皂为乳化剂,可制成W/O型乳剂。

采用二步乳化法。先制一级乳,再将一级乳作为内相,选择适当的乳化剂,制成二级乳。如W/O/W型复合乳的制备,先选择亲油性乳化剂(如吐温类)与油相和水相混合,用机械法制成W/O型一级乳;再将一级乳与水和亲水性乳化剂(如吐温类)混合,用乳化设备做乳化功,即可得到复合乳剂。

药物在乳剂中应尽量分散细小、均匀。药物溶于油相者,可将其溶于油中(溶于水相者,可先将其溶于水中),再与另一相及乳化剂混合,制成乳剂。

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在制备或放置过程中,常发生以下几种变化:

1.分层 2.絮凝 3.转相 4.合并或破坏

5.影响合并和破坏的因素有: 1)乳滴的大小与均匀性 2)乳化膜的牢固程度 3)温度、光照、微生物等

除应符合液体制剂常规要求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乳剂的物理稳定性:

1.乳滴大小的测定 应符合规定粒径的要求。可用显微镜、透射镜、库尔特计数器测定。

2.分层现象的观察 3.乳滴合并速度的测定 4.稳定常数的测定

1.混悬剂的概念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微粒的大小一般在0.5~10μm之间,但小到0.1μm、大到50μm的微粒,都是药剂学所涉及的范围。分散介质大多为水,也可以为植物油。

2.选择混悬剂的条件

1)难溶性药物、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的药物; 2)为了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 3)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时; 4) 为安全起见,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该制成混悬剂。

3.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除制剂的常规要求(含量合格、化学性质稳定、卫生学合格)外,混悬剂的特殊质量要求如下: 1)微粒大小符合规定要求。 2)微粒沉降速度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 3)有一定的粘度。 4)外用的易涂布。

9.7.2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1.微粒的沉降 静置时微粒会自然沉降,沉降速度服从Stokes定律,根据该定律,可采取两个措施延缓微粒的沉降速度:一是减小微粒的半径(r);二是增加混悬剂的粘度(η),可加入助悬剂。

2.微粒的荷电与水化微粒荷电使微粒间有斥力,加之微粒表面水化膜的存在,利于混悬剂的稳定。

3.絮凝与反絮凝 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后,可降低混悬剂的ζ电位。ζ电位降至20~25mV范围内,微粒会形成疏松的絮状沉淀,使混悬剂不结饼,摇后易分散。发挥此种作用的电解质称絮凝剂。混悬剂浓度很高时,其流动性可能很差,如果加入适量电解质可使微粒表面带电增加、斥力增加,可改善其流动性,发挥此种作用的电解质称反絮凝剂。

第15篇:药剂科主任个人总结0910

个人 总 结 xxx,男,1981年2月出生,xx镇xxx村人。1998年7月毕业于xxxx学校xx专业,2004年经自学考试取得xxxx科文凭。2007年通过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2010年通过中级职称资格考试。主管中药师,执业药师。分管医院药剂科工作。 自1999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在以院长为核心的院委会领导下,在同志们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做到听从领导,任劳任怨,取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2004年7月经竞聘为药剂科主任。由于工作努力, 200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底被xx县卫生局授予“先进工作个人”、2010年被平邑县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从而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工作中,我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作用,带领全科同志积极完成卫生局、药监局安排的各项工作,工作稳步上升。 2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分配;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工作中能够讲大局、讲原则、讲严以律己。善于团结同志、尊重领导,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3 在药品经营过程中,严格执行卫生局关于药品器械统一招标采购制度,按照合同办事,从而把好药品质量关,杜绝假劣药品的流入。

4加强药品的储存、养护,严格按规定办理,保证药品无霉变失效现象发生。定期对药品的效期进行统计,防止药品过期失效。 5加强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力度。尤其对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严格执行其采购、验收、回收、调配、使用、回款等制度。对于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执行“五专”管理,确保用药安全。 6在药品经营活动中,能够站在全局高度,机动灵活地采购药品,从而更好的盘踞了全院的流动资金,为全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结以前的工作,尽管有了一点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说个人的脾气过于急躁,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理论水平、业务水平、管理水平。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Xxxx 2011年9月10日

第16篇:药剂专业毕业生实习总结

药剂专业毕业生实习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在20xx年的7月我们走出了校园,踏上了工作岗位,开始了实习生活,一眨眼的工夫,我们已经工作快一年了,在这一年中我们学会了很多以往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一年中我几乎尝遍了人生中的酸、甜、苦各种味道。

实习的第一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我实习公司的楼下,因为没有见过将要工作在一起的同事,对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些好奇,会想他们容不容易相处?会不会教给我新的知识,会不会像有些人口中说的那样让我在一旁歇着,一点也不教我?站在大厦的楼下,迟迟的不敢走进电梯,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距离老师和实习单位联系人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进了电梯按了公司所在的楼层。说来也是巧,我去报到的那一天刚刚我要工作的单证部在加班,后来办公室主任帮我介绍了我们部门的经理和其他的同事后,我也加入了工作的行列。第一天遇到的事和人都是陌生的,我几乎是从零开始。但有一点很庆幸我所想的一切都是浪费的,他们不但很容易相处,而且会教我很多东西,真后悔当初应该早点进电梯,在楼下站了半天。

在实习的时候,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 而且这些是在学校没有学到过的 比如称量

第一步就是确认批号并核对批纪录,核对pick lisk 和Object lisk及主料放行报告

第二步确认清场、若生产拜唐苹则还须确认房间温湿度,更换标示

第三步准备器具 检查桶、铲子、料斗及筛网等,工具放置于已消毒的推车上准备容器检查容器,封闭容器下口,称量容器皮重,安装出风过 滤称的检查确认校准期,检查水平状态,检查称的托盘,显示重量回零确认公差进入系统确认公差值上限、下限,确认打印机连接状态

第四步 首先进入系统 进入系统领取原料,条码识别原料信息、核对放行报告和原料批号是否一致,再根据放行报告输入原料使用含量称量用桶或容器放在所用称的正中,确认后开始称料称量主料打开原料包装,避免其操作中引入异物或造成其它污染称料,其间条码识别所用原料的每个独立包装并输入其含量至称料结束,操作中避免物料由容器返回至原料包装内 结束后将未用完的原料包装密封,标记使用量,退回原料库物料确认后全部投入终混容器,出库登记 然后领取原料,条码识别原料信息称量用桶或容器放在所用称的正中,确认后开始称料 打开原料包装,避免其操作中引入异物或造成其它污染称量辅料称料,其间条码识别所用原料的每个独立包装至称料结束,操作中避免物料由容器返回至原料包装内结束后将未用完的原料包装密封,标记使用量,退回原料库确认后按要求投入终混容器,出库登记,进行下一辅料称量 取下连接器、出风过滤,密封容器,清洁容器外表面 收集称量器具残留物料,器具进行密封或遮盖保护

第五步上批物料转移,清除区域上批产品信息,废料退库

更换房间状态标示,清场,填写清场单,被授权人检查

将清场单复印件放在指定区域,原件附在批记录中

第六步 清洗 料斗和连接器尽量拆卸,清洁时避免零件的磨损和磕碰用自来水冲掉附在表面的粉尘 用擦拭布沾0.05%金鱼洗涤灵液擦拭所有表面 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使用去离子水喷淋零件所有表面 检查并用毛巾擦干或压缩空气吹干,不合格则须重新清洗 如不立即消毒须用干净丝绸或保鲜膜覆盖以防止被污染 确认设备已清洗干净,按要求正确佩戴手套和口罩 干净丝绸喷70-75%医用酒精由接触产品至非接触产品部位、由上至下、由内至外擦拭,裸手操作接触产品部位后须消毒 料斗和连接器的内外表面均须进行消毒消毒后敞开晾置至少2小时 在设备安装前,由被授权人对设备清洁结果进行目检 然后安装连接器下口的容器密封圈,为防止有脱落的密封圈碎屑,用压缩空气清洁并检查,安装硅胶密封圈,密封保护

第七步 超过经验证的有效期清洁 先拆卸料斗和连接器与产品接触工具所有部件进行2遍消毒,第2遍需更换丝绸 最后检查并安装料斗和连接器

第八步 维修或保养后的清洁 维修或保养接触物料的工具,需要进行完全清洁用毛巾或擦拭纸清洁被污染外表面,如有必要可使用酒精及洗涤灵,目检确认表面污渍及洗涤灵残留已被彻底清除

第九步 中间清洁也就是最后一步 与产品接触的工具 尽量收集余料,如必要可使用吸尘器和酒精、

丝绸密封容器、覆盖保护或密封与产品接触的称量工具

不接触产品的工具 尽量收集粉尘如必要可使用吸尘器用毛巾或擦拭纸清洁表面,如必要可使用喷有酒精的擦拭纸

这些称量的步骤完完全全的都要一步一步的来完成 而且每一步都是很重要的 在学校的时候我是常常很马虎的 来到了这里 学到了 称量 对于这一项工作 不仅不能马虎而且要认认真真的仔仔细细的完成 对于我也是锻炼了我自己 让自己的意志更坚强 让我对工作 对于任何事情都是认真仔细的完成

有一次,一大早醒来就感觉头晕晕的,喉咙痛痛的,很明显的迹象我感冒了。但是想想我是个实习生,我总不能随便打个电话去然后说我生病了我不去了,那会给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哦,最后我还是去上班了。在工作的时候我人真的好难过,真的好想和部门经理请假回家休息,但是话到了嘴边就是说不出来,一直忍着直到六点多下班,晚上回到家倒头就睡。那时候想想如果在上学那该多好啊,可以请假休息一下,工作真的是好辛苦啊!!!

实习中最开心的事情当然是拿工资啦,那时候让我知道了赚钱是多么的不容易,看着发着的工资,真的有点舍不得用。因为这钱跟以往父母给的不一样,以前用钱的时候不会去想这钱得来有多么的辛苦,但是用自己发来的工资的时候感觉就不同了,用的时候会觉得这是我自己赚来的钱,有种飘飘然的感觉,但又有一种感觉就是这可是我很辛苦才赚来的呀,这么给花了会不会太浪费呀!!!!!

最让我开心的事情是我有好多肯教我的老师们,他们用自己的工作经验慢慢的教给我知识,让我把书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上,教给我为人处事的道理,也能包涵我刚刚出校门对工作陌生而犯下的错误。让我在工作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在处事上学到了很多,学会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对人的态度应该怎么样,该凶的时候就必须要凶,否则就办不好事情。真的是非常感谢他们。

实习不再是以前的校园生活,有学校呵护着你,在社会上我们有时候就必须要自己去面对处理一些事情,培养了我们的独立性。其实外面社会这个学校,有许许多多可以让我们学习的知识。

第17篇:药剂专业毕业生实习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在XX年的7月我们走出了校园,踏上了工作岗位,开始了实习生活,一眨眼的工夫,我们已经工作快一年了,在这一年中我们学会了很多以往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一年中我几乎尝遍了人生中的酸、甜、苦各种味道。

实习的第一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我实习公司的楼下,因为没有见过将要工作在一起的同事,对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些好奇,会想他们容不容易相处?会不会教给我新的知识,会不会像有些人口中说的那样让我在一旁歇着,一点也不教我?站在大厦的楼下,迟迟的不敢走进电梯,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距离老师和实习单位联系人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进了电梯按了公司所在的楼层。说来也是巧,我去报到的那一天刚刚我要工作的单证部在加班,后来办公室主任帮我介绍了我们部门的经理和其他的同事后,我也加入了工作的行列。第一天遇到的事和人都是陌生的,我几乎是从零开始。但有一点很庆幸我所想的一切都是浪费的,他们不但很容易相处,而且会教我很多东西,真后悔当初应该早点进电梯,在楼下站了半天。

在实习的时候,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 而且这些是在学校没有学到过的 比如称量

第一步就是确认批号并核对批纪录,核对pick lisk 和object lisk及主料放行报告

第二步确认清场、若生产拜唐苹则还须确认房间温湿度,更换标示

第三步准备器具 检查桶、铲子、料斗及筛网等,工具放置于已消毒的推车上准备容器检查容器,封闭容器下口,称量容器皮重,安装出风过 滤称的检查确认校准期,检查水平状态,检查称的托盘,显示重量回零确认公差进入系统确认公差值上限、下限,确认打印机连接状态

第四步 首先进入系统 进入系统领取原料,条码识别原料信息、核对放行报告和原料批号是否一致,再根据放行报告输入原料使用含量称量用桶或容器放在所用称的正中,确认后开始称料称量主料打开原料包装,避免其操作中引入异物或造成其它污染称料,其间条码识别所用原料的每个独立包装并输入其含量至称料结束,操作中避免物料由容器返回至原料包装内 结束后将未用完的原料包装密封,标记使用量,退回原料库物料确认后全部投入终混容器,出库登记 然后领取原料,条码识别原料信息称量用桶或容器放在所用称的正中,确认后开始称料 打开原料包装,避免其操作中引入异物或造成其它污染称量辅料称料,其间条码识别所用原料的每个独立包装至称料结束,操作中避免物料由容器返回至原料包装内结束后将未用完的原料包装密封,标记使用量,退回原料库确认后按要求投入终混容器,出库登记,进行下一辅料称量 取下连接器、出风过滤,密封容器,清洁容器外表面 收集称量器具残留物料,器具进行密封或遮盖保护

第五步上批物料转移,清除区域上批产品信息,废料退库

更换房间状态标示,清场,填写清场单,被授权人检查

将清场单复印件放在指定区域,原件附在批记录中

第18篇:医疗机构药剂专项检查总结

开展对医疗机构药剂专项

检查的工作总结

我局根据省、市局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依照预定工作方案,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药剂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辽食药监安发[2006]38号)的精神,我局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深入、细致、全面地开展了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药剂管理专项检查工作,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召开会议,布置工作

1、明确监督检查目的

本次专项检查的目的是站在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角度力争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医疗机构购进、保管、使用药品达到规范;确保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2、召开两个会议:一是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本次专项检查工作;二是召开局机关干部会议,传达省、市局文件及会议精神并专题部署专项检查工作的检查对象、检查方法及检查步骤。

3、成立专项检查领导小组

组长:黄绍杰

副组长:刘绍贵

成员:宗东、么丽敏、李楠

4、成立两个检查小组,责任全部落实到人

组长:宗东、么丽敏

成员:付建、贾旭光、毕红英、艾存

5、检查的对象:凌海市辖区内所有涉药单位(乡以上医疗机构检查率要达到100%)。

(二)、各检查组应完成的工作

1、索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2、填写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表

3、填写医疗机构药剂人员登记表

4、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5、认真做好监督检查记录(内容要具体、问题要准确、依据要充分、语言要规范)

6、填写医疗机构药剂情况调查表

7、监督检查书面总结

(三)、检查方法和步骤

1、准备部署(4月24日):召开局机关干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制定专项检查方案。

2、组织实施(4月25日—10月25日):各检查小组按照检查方案开展检查工作。

3、检查总结(11月30日前):各小组对辖区内专项检查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汇总后报锦州市局安监处。

二、检查情况

我局从2006年4月25日至11月25日,出动358人次,用时110天,共检查辖区内医疗机构481家(其中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7家、职工医院1家、门诊部11家、个体诊所17家、村卫生室438家,其它医疗机构5家)。本次专项检查重点关注的品种是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生物制品、疫苗、抗生素(粉针剂)、大容量注射剂。重点检查环节是药品采购、药品的储存、药品保管、药品调配使用、药品配备情况、设施设备情况、设施设备运行情况、是否使用其他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

1、药品采购和配备情况

从抽查各单位药柜中的几个品种检查药品登记情况来看,各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环节做的比较好,大部分单位药品购进渠道基本合法,都有合法购进票据,供货单位都是合法的药品经营企业,证照齐全。村级卫生室都是由配货中心统一配货,证照齐全。各单位都建立了较完整的药品采购档案。但是个别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采购渠道不合法,其中有2家卫生室使用的药品有部分品种是从非法渠道(个人)购进,有1家个体诊所使用其他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均已立案查处。各单位药品配备情况比较好,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配备的药品均未超出规定范围。乡以上医疗机构在药品购进登记及入库验收方面做的比较

好,都建立了完整的记录。村级卫生室在药品验收方面做的相对较差,有相当一部分村级卫生室未按规定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入库验收记录,监督检查时对其进行了当场行政处罚。

2、药品的储存和保管

药品储存和保管方面各单位做的都不太好,主要是设施设备的配备上,县级医院都未配备阴凉库和冷藏库,设置的都是常温库。而且缺乏必要的防冻、防潮、防虫、防鼠及调节温、湿度的措施。乡以上医疗机构药库、药局内的药品摆放比较整齐,距离地面、墙壁、棚顶的距离达到要求,分类也比较好。但是个体诊所、门诊部和村级卫生室的药品分类混乱,药品与非药品未分开摆放,有的单位部分药品距离地面、墙壁的距离达不到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单位要求改正,要求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

3、药品使用

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等大医疗机构能够正确使用处方,药剂人员调配处方都按规定进行审方、调配,处方都较完整,对所用药品基本可进行追踪。村级卫生室使用处方的较少,且所列处方基本是记帐凭证。

4、药剂管理制度和制度的执行

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等大医疗机构制定了相关的药剂管理制度,但是不够完善而且未按规定执行。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和村级卫生室基本都未制定相关的药剂管理制度。检查后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

5、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等大医疗机构都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并设置专人负责,但是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数量少。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和村级卫生室基本都未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个别村卫生室上报了药品不良反应。

三、存在的问题

1、药剂管理制度制定不完善且执行不到位。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等大医疗机构制定了相关的药剂管理制度,但是不够完善而且未按规定执行。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和村级卫生室几乎都未建立相关的药剂管理制度,更谈不上执行与否。

2、药品的储存和保管相对较差。药品仓储设备配备不完善,都不具备阴凉和冷藏条件,药品养护缺乏质量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摆放混乱,几乎都将药品与非药品摆放在一起,且分类不合理。

3、基层医疗机购药剂人员素质差,缺乏培训和体检。而且在药品使用方面不注重处方的使用,村级卫生室使用处方的较少,且所列处方基本都是记帐凭证的形式,对所用药品追踪较困难。

四、几点建议

1、加强指导,帮助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各项药剂管理制度并督促各单位切实按照制度执行。

2、强化对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药剂人员的培训教

育,提升其药剂管理水平和药品法制观念。

3、加大监管力度,上下齐管,共同监督,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从而解决医疗机构药剂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凌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第19篇:医院药剂新人终总结

2010年年终工作总结

2010年,是我走出大学校园、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也是对我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置身于新的环境,面对身边的各种陌生,等待我的也是各种挑战,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热情帮助下,我很快驱散了身边的陌生,更好的将自己融入到了这个优秀的集体之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现将工作以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2010年7月中旬,到药剂科初始,我发现我在大学所学的药理药剂等专业知识并不能符合我工作要求,特别是对患者的种种提问不能解答。为了更好的完善自己,首先熟悉现有药品信息,了解每种药品的适应症、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不断加强眼科药学知识学习,然后在药局的日常工作加深药品印象。

每月末和全科人员进行库存盘点,为保证盘点数据的准确性盘点工作尽量安排在临近下班时间及班后,盘点同时进行药品效期的自查,防止因工作失误导致药品过期。盘点后对每种药品销售情况进行记录

通过工作的深入,认真学习药品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的法律法规:包括《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等。学习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资质审核,并进行网上查证核实。

随着医药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学事业的迅速发展,发现药师

职能的转变,积极了解和掌握药品的新动向,进一步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及时向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药物信息资料,促进合理用药,同时开展新药咨询和药物监测工作,使临床用药更科学、更合理。应严格监管、分析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在全科的努力下,十月份编制第一期药讯。

工作中还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转为主动服务的形式。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到临床收集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并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可疑必报”的原则,督促临床主动填报不良反应报告,发现药品发生不良反应时,协助临床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工作并查找原因,如与药品质量有关的,及时更换厂家,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分析自己现在经验不足、资历尚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窗口服务的技能及与临床科室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强,看待问题有时比较片面,解决问题较单纯,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显得还不够冷静。以后发现问题积极改正,并设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合理设置学习内容,安排固定时间与临时学习相结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刻苦学习,完善自我,更好地为广大民众服务。

第20篇:药剂常见辅料总结归纳

药剂常见辅料总结归纳

片剂常见辅料

一、填充剂或稀释剂

1.淀粉:性质稳定,吸湿性小,但可压性差

2.糖粉:粘合力强,可增加硬度,但吸湿性强

3.糊精:较强黏结性,但使用不当会出现麻点、水印或崩解溶出迟缓,影响含量测定准确性和重现性

4.乳糖:价格贵,流动性、可压性良好,可供粉末直接鸦片

5.可压性淀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自身润滑性和干黏合性,可粉末直接压片

6.微晶纤维素:“干黏合剂”

7.无机盐类:硫酸钙、磷酸氢钙、碳酸钙。。。

8.甘露醇:适用于制备咀嚼片

二、黏合剂和润湿剂

1.蒸馏水

2.乙醇:一般30%~70%

3.淀粉浆:8%~15%,10%常见

4.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5.甲基纤维素MC,乙基纤维素EC

6.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7.羟丙基纤维素HPC

8.其他:5%~20%明胶,50%~70%蔗糖,3%~5%聚乙烯吡咯烷酮

三、崩解剂

1.干淀粉:适用于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的片剂

2.羧甲基淀粉钠CMS-Na

3.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

4.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

5.交联羧甲基纤维素纳CCNa

6.泡腾崩解剂

四、润滑剂

1.硬脂酸镁:疏水性润滑剂,不宜用于乙酰水杨酸、某些抗生素及多数有机碱盐类药物的片剂

2.微粉硅胶:可做粉末直接压片的助流剂

3.滑石粉:做助流剂使用

4.氢化植物油

5.聚乙二醇类与月桂醇硫酸镁:水溶性润滑剂

药剂自我总结范文
《药剂自我总结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