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社区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大框架(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6:31:52 来源:社区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工作总结 格式 大框架 温情

总结

1、项目背景—预设目标

使用方法

2、结论—指向目标(表比图更易读阅)

3、下一步(工作安排)

4、问题与发现—存在问题

新的思想、方法

5、建议

说明:

1、把这几个内容尽量用数字化罗列呈现;

2、不讲废话,不说原因;

温情永远!

推荐第2篇:历史大框架

中国历史大框架

1、传说时代:

三皇:伏羲;神龙氏(炎帝);黄帝 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2、夏;(禹(启);夏桀;妹喜);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470年)

3、商:(汤;伊;商纣;达姬);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554年)

4、西周(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包氏);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275年)

5、东周

(1)、春秋(春秋五霸:1:

2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294年)

(2)、战国:(战国七雄:

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

(255年)

6、秦:(赢政;秦始皇;二世胡亥)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15年)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四年楚汉之争

7、西汉(刘邦;汉高祖;)

公元前202年—8年

(194年) 新朝(9年至13年)王莽改制

8、东汉

公元25年-220年

(195年)

9、三国:

(1)、魏:

公元221年--265年

(44年) (2)、蜀:

公元221年—263年 (42年) (3)、吴:

公元221年—280年

(59年)

10、西晋:

公元265年---317年

(52年)

11、东晋:

公元317年---420年

(103年)

12、南北朝

(1)

公元420年—479年

(59年) (2)

公元420—557年

(37年) (3)

公元420年—581年

(61年)

13、隋

公元581年—618年

(37年)

14、唐:

公元618年—907年

(289年)

15、宋:(辽、西夏、金并列政权)

(1)北宋

公元960年—1127年

(167年)

(2)南宋

公元1127年-1279年

(152年)

(3)辽

公元916年—1125年

(209年)

(4)西夏

公元1032年—1227年

(95年)

(5)金

公元1115年—1234年

(119年)

16、元

公元1206年—1368年

(162年)

17、明

公元1368年—1644年

(276年)

18、清 公元1644-年---1912年

(268年)

推荐第3篇:安全社区创建框架

XX街道安全社区创建各社区资料框架

一、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组织机构

1、安全社区创建委员会组织机构名单(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成员、项目组、项目组负责人及成员)

2、项目管理工作组机构成员、分工

3、各专业工作组机构成员、分工

4、组织机构图

5、社区区域示意图

二、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社区创建委员会管理制度

2、协商议事制度

3、各个项目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计划促进制度

4、委员会、项目组责任制

5、责任书

6、安全监测与监督制度(包括检查);事故与伤害预防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社区重点场所、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7、安全绩效评审与持续改进制度

8、安全社区创建档案、文件与资料管理制度(相关制度、岗位职责)

9、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三、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会议记录

四、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各项活动记录

五、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保障措施

- 1 -

专项资金使用记录、监督管理

六、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文件资料

1、省、市、街道、社区,安全社区创建方案、计划、措施、相关文件

2、安全相关文件资料(各级红头文件)

七、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全员参与

1、参加安全社区交流活动的记录

2、志愿者或其他群众组织名单

3、问卷调查

八、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伤害事故监测

1、本社区内危险源辨识与风险程度的评价

2、确定的社区重点控制危险源、制定安全目标和计划

3、各类安全方面事故与伤害记录、监测卡、分析发生原因、后果、分布

4、安全检查每年>4次的记录、日常隐患排查记录

九、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各安全促进项目具体材料

1、项目简介(①项目确定的理由: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的问题、结合本社区实际资源确定本项目 ②项目具体内容及负责人、成员)

2、项目年初活动计划

3、每次活动的记录:有文字、有图片

4、活动结果、群众评价反馈

5、对活动中问题提出解决、完善、改进措施,相应整

改记录及结果、检查

6、年度活动总结、今后工作方向、明年活动安排

十、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应急预案和响应

1、应急预案(包括各类潜在安全事故、突发事件)

2、各种救援、培训、演练资料

十一、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宣传教育培训

1、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总结

2、利用社区资源,设置宣传阵地,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情况

3、开展经常性安区教育,每季度>1次的记录材料 十

二、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评审与持续改进

1、各项目的评定、评估标准细则

2、发现的问题、总结经验

3、持续改进的计划、目标

4、事后的民意调查(居民对本社区安全满意率>60%)

推荐第4篇:智慧社区思路框架

智慧社区思路

一、智能政务服务

1.最新信息公开 2.基础信息公开:政策文件、人事信息、社会公益、重大项目、政府会议(招兵通知、计生妇检通知、整脏治乱的通知、领独扶费的通知、打击“两抢一盗”的通知、双提升宣传的通知、开展文艺活动、开展党支部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邻里节活动等的通知。)等 3.重点信息公开:文创、扶贫、视频安全、环境保护(转党组织关系、开入学通知书、开居住证明、转户口、办理汇川惠民殡葬免费火化。)

二、智能教育服务

0. 通知公告

1. 社区教育:政治教育、文件教育、视频教育等 2. 学生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 3. 网上办理:流程、所需文件、所需证明等

三、智能就业创业服务

0. 通知公告

1. 就业:招聘信息(事业单位、国企、央企、上市公司、小型企业等)、就业新闻、就业政策、就业公告、移动就业平台、视频面试、文档下载、在线咨询、职业测评等

2. 创业: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创业孵化、创业导师、品牌活动、创业典型、创业社团、关于我们等

四、智能警务平台服务

0. 通知公告

1. 社区人口管理:常住人口、外来人口、流动人口、重点帮扶人员(老弱病残等)、

重点防控人员(吸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上访人员、邪教、治安审查人员等)、少数民族人口统计、党员团员人员管理等

2. 公安服务:户政业务、治安业务、交管业务、监控管理业务、出入境业务、消防业务、行政审批、业务在线咨询等

3. 警民互动:领导信箱、举报投诉、表扬警察、警事咨询、民意调查、警民互助、各地互动、媒体声音等

4.执法公开:服务电话、受理案件进度等

五、智能医疗健康服务

0. 通知公告

1. 养老服务:监测、上门就诊等

2. 医疗服务:在线挂号(遵义医学院、专区医院) 在线就诊(问诊、咨询等)

用药服务(查找药品、病症筛选、在线购药) 医疗保险办理 医疗保险缴费 等

3. 保健服务:项目名称、项目价格、项目在线咨询、项目在线订购等 4. 紧急救助服务:在线救助、电话救助、手机测试心跳、血压等 5. 社区健康宣传:宣传文件、防护措施等

6. 新农合服务:有关政策、报销时间、所需文件证明等

六、智能民政服务

1. 通知公告

2. 新闻中心:工作动态、民政要闻、媒体关注、社区民政动态等 3. 法规文件: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政府文件等 4. 交流互动:意见征集、投诉渠道等

5.救助:社会救助(最低社会保障、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性救助(低收入、流浪乞讨等人群)、社会互助活动等。

6. 网上办公:6.1 民政专网(派出所抽调或授权专人)

6.1.1 户籍管理系统(系统)

6.1.2 接警系统(系统)

6.1.3 辖区天网实时监控(系统)

6.2 计生专网(计生办抽调)

6.2.1 计生系统(系统) 6.3街道内网(授权委托专人)

6.3.1 三经普企业、个体信息(Excel)

6.3.2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Excel)

6.3.3 社区街道办事处一户一档信息(Excel)

6.3.4 婚姻档案卷目录总表(Excel)

6.3.5 劳动用工备案系统(系统)

6.3.6 低保信息系统(系统)

6.3.7 重点扶持对象数据(Excel)

6.3.8 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数据(Excel)

6.3.9 残疾人数据(Excel)

6.3.10适龄儿童信息表(Excel)

6.3.11文化产业商户信息(Excel)

6.3.12智慧门禁管理系统服务平台(系统)

6.3.12.0 新住户申请信息录用

6.3.12.1 门禁音视频访客呼叫

6.3.12.2 刷卡开门

6.3.12.3 密码卡门

6.3.12.4 人脸识别开门

6.3.12.5 指纹开门

6.3.12.6 手机APP开门

6.3.12.7 扫码开门

6.3.13精神病人信息管理(Excel) 6.4涉密断网(授权委托专人)

6.4.1 刑释出所人员、社区矫正(Excel) 6.4.2 刑释解救人员信息(Excel) 6.4.3 党员信息系统(系统)

6.4.4 法轮功等邪教人员名单(Excel) 6.5 等

七、智能便民服务

1、生活服务:便利店(在线购物)、餐饮点预订、送餐、在线购票(飞机票、火车票、汽车票、电影票等)等

2、生活缴费服务:电话费、手机费、电费、水费、有线电视费、天然气费、网费等

3、家政服务:预约、上门服务等

4、中介服务:代办准生证、老年证、残疾证,代缴医保费,代办拥军卡、高龄补贴、申请廉租房等

八、智能社区交流平台

1.搜集居民民情民意 2.实现舆情监控 3.实现居民间求助 4.交流、互动。

九、智能房产

1. 通知公告

2. 新闻中心:政务动态、通知公告 3. 公共服务:个人办事、企业办事 4. 交流互动:民意调查、投诉渠道等 5. 网上办公:个人办公、企业办公等

十、智能旅游

1. 新闻咨询 2. 节庆活动 3. 活动推介 4. 优惠信息 5. 游客须知 6. 温馨提示 7. 旅游常识

十一、物业投诉

1.投诉地点 2.投诉电话

3.查询投诉受理进度

推荐第5篇:社区走访报告框架

社区调研报告框架

第一部分:概况

陈述调查必要的背景材料、时间、地点、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等)、参与调查的志愿者人数、调查的方法、接受访谈者的基本情况等需要提前说明的客观事实以及需要提前说明的情况。

请分条列出。

第二部分:调查结果反馈

1.历史与文化。

2.与水有关的情况:水的来源、生活污水排放、农业用水、村庄边的河流、养殖场等。

3.看到的问题以及对于问题解决的建议。

4.其他在调查中发现的任何值得提及的情况。

以上有多少写多少,如果没有,则不写。

第三部分:总结

自己的收获以及对于以后开展类似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总体要求:

展现客观事实,体现真实问题,反映自己的真实想法。

推荐第6篇:社区矫正理论框架

1、“寻解导向法”,是在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时,将焦点放在“未来有什么可以努力改善的空间”,因此通常能够营造团队活力、热忱与合作的气氛。SFBC基本理念有:(1)事出并非定有因;(2)“问题症状”有时也具有正向功能;(3)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不当的解决方法常是问题的所在;(5)案主是自身问题的专家;(6)从正向的意义出发;(7)雪球效应;(8)找到例外,解决就在其中;(10)时间及空间的改变有助于问题解决。

2、社会互动理论,集中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和界定影响他们生活的事件。社会互动论者把社会生产看成是社会成员间不断进行的协商过程,其中发生了无数个人与个人之间短暂而惊险的相互碰撞。该理论提出的社会互动过程中的“处境一行动者—演绎一事物(他人)一意义一行动—新处境”的理论观点,阐述了行动者与社会环境互动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建构的依存关系。

以社会互动理论为视角而构建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框架可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的基本内容:第一,协助案主探索在与社会环境互动中的“意义界定”;第二,协助案主改善和提升“意义协商层次”。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提升案主的自我认定、澄清角色定位、改善互动方式、优化行动策略等来改善“意义”对于行动的影响机制;第三,实现角色创造;第四,形成重整行动方案。

3、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该理论认为应当重视在问题中的个人的社会网络以及获得支持的程度,协助个人发展或维持社会支持网络,以提升其因应生活压力事件的资源。而资源又可区分为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前者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因应能力等,后者指个人的关系网络广度与网络中的人能够发挥支持功能的程度。社会网络干预的目的在于强化个人的社会资源,以增强个人的社会整合度,协助个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从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手法的角度看来,社区网络工作是社会支持网络介入的三个层次之一。指自然发展的援助被连接起来,形成社区网络,强化了社区的社会构成,并促进社区生活的质量。社区的网络资源充分,可以利用社区中的社会资源改善个人的社会生活质量,并促进社区的照顾功能的发挥。

4、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5、生态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生活状态取决于个人、系统互动,取决于环境中存在的因素、资源,及有效利用资源。系统论运用于社会工作,表现在对对象问题的考察视觉和干预方法。社会工作实务中,要求对对象所有有关系统予以关注,应用时需注意个人问题由环境中障碍引起、协助对象从相关系统角度分析、判断随对象和环境关系动态变化而变、对对象帮助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

6、增能理论,该理论基本假设有:个人的无力感源自环境的排挤和压迫;阻碍人的能力发挥的环境障碍是可改变的;个人能力是可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强的;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社会工作者与对象的关系是合作性伙伴关系。增能观认为:能力增强一般发生在三个层次——个人层次、人际关系层次、环境层次。

7、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8、镜中我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9、优势视角理论,“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这一视角强调人类精神的内在智慧,强调即便是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概括地说,“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10、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11、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1)人本主义,其在社会工作应用中强调的有:尊重对象;强调责任感;个人具有归属和被包容权;人们具有参与和被聆听权;成员间有差别,差别也要得到尊重;人们具有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的权利。人本主义在社会工作治疗中的原则有:诚实和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2)存在主义,其核心:个人存在、个人有自由选择。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治疗过程是:觉醒,即协助对象从幻灭到正视现实——感觉痛苦,即告慰对象痛苦是必然的,痛苦对人的生命具有指导性——选择的自由,即强调对象在主观上具有选择和改变的能力——对话,即对象必须通过他人的反应创造自己的意义,并根据这个意义来选择行动——实行,即肯定对象的独特性,来促成对象对自己独特性的肯定。

推荐第7篇:安全社区工作报告写作框架

安全社区工作报告写作框架

常用格式

(一)

第一章 社区简介

第1节 社区概况

1、社区结构(地理位置、辖区面积、下辖村居等);

2、人口信息(数量、性别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户籍〔外来人口数〕等);

3、社区单位分布(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院校、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职能部门等,主要体现社区资源);…………………………………………………………………等 第2节 区域特点

1、区域特点和社区特点(安全形势、特点和工作重点等);

2、生产经营单位分布包括九小场所分布(按规模分布,按危化、机械加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商贸、客货运营等企`````````````````````````业类型分布,主要体现对重点单位的监管;必须写明九小场所的数量及其结构〔餐饮、娱乐、宾馆、危化品经营〕等);

3、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队伍情况;

4、安全特征或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地域特点所反映出的安全特征,如:山区的地质灾害,濒海临河的涉水安全等;居家环境的特征,如:开放式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棚户区、纯农村生活环境等,主要体现居家生活环境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等 第3节 相关荣誉

…………………………………………………………………

第二章 创建历程

第1节 创建背景 第2节 启动

第3节 主要历程(主要思路、重要事件、重大节点、阶段性标志)等。

第三章 安全社区建设情况

第1节 组织机构及职责

1、组织机构建设情况(含图)

2、各机构工作职责

3、工作制度建设情况

4、安全社区建设目标和计划

5、组织机构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6、资金投入情况

第2节 信息交流与全员参与

1、信息交流 (1)外部交流情况 (2)内部交流情况

①内部信息交流制度或机制建设情况

②内部信息交流的载体和渠道 ③内部信息交流开展的主要活动

2、全员参与情况

①全员参与的平台、机制和载体

②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情况和参与创建工作的情况 ③全员参与的主要活动开展情况

第3节 事故与伤害风险源辨识及其评价

1、辨识的方法及其实施过程

2、每种方法的数据分析及其结论

3、社区诊断的综合结论 第4节 安全促进工作开展情况

1、道路交通安全促进 (1)情况介绍 ①道路交通基本情况

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③风险源辨识及其评价中得出的关于本领域的结论 (2)预防目标和计划 ①目标 ②计划

(3)安全促进项目 XXX安全促进项目 ①背景介绍(立项依据)

A、本项目所针对问题的基本情况

B、风险源辨识得出的关于本项目的数据分析 C、容易发生事故和伤害的原因分析 ②主要措施 ③实施效果

依次类推,把本领域的项目介绍完毕

………………………………………………………………… (4)道路交通安全促进效果

本领域综合的三年数据对比或相关证据

其他领域依次类推,把开展促进工作的所有领域叙述完毕 ………………………………………………………………… 第5节 宣传教育与培训

1、宣传教育机构、人员、组织等建设情况;

2、社区固定的宣传培训教育设施(教师、教具、广播、网络、宣传栏等);

3、宣传、培训、教育的程序与管理方法(职责、计划、师资、教材、方案、考核、记录等);

4、安全健康宣传教育规划及年度(季度)计划;

5、计划实施情况总体介绍(方式、次数等);

6、安全社区骨干人员培训情况;

7、对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情况。

可以打破框架,重新组织,只要把必要的要素叙述完毕即可。 第6节 应急预案与响应

1、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2、应急计划制定情况;

3、应急队伍建设情况;

4、应急设施配备情况;

5、符合实际的自救互救知识、应急培训与演练。第7节 监测与监督

1、监测与监督的方法、机制

2、监测与监督的内容

3、监测与监督结果的运用等 第8节 事故与伤害记录

1、事故与伤害收集、汇总、分析的渠道和方法

2、事故与伤害信息收集的内容和标准

3、事故与伤害信息分析结果的运用 第9节 安全社区创建档案

1、档案管理机构及责任人

2、档案收集的内容及标准

3、档案管理的机制及要求 第10节 预防与纠正措施

1、预防与纠正所针对的不符合项(问题)信息的收集及其标准

2、预防与纠正措施的实施、责任等

3、预防与纠正措施结果的评估

4、列举几个实例

第11节 评审与持续改进

1、评审的方法及实施过程

2、评审的结论(三年相关数据的对比)

3、持续改进计划

第四章 结束语

常用格式

(二)

1.社区简介 1.1.社区概况

1.1.1.社区结构(地理位置、辖区面积、下辖村居等);1.1.2.人口信息(数量、性别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户籍〔外来人口数〕等);

1.1.3.社区单位分布(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院校、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职能部门等,主要体现社区资源);…………………………………………………………………等 1.2.区域特点

1.2.1.区域特点和社区特点(安全形势、特点和工作重点等);1.2.2.生产经营单位分布包括九小场所分布(按规模分布,按危化、机械加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商贸、客货运营等企业类型分布,主要体现对重点单位的监管;必须写明九小场所的数量及其结构〔餐饮、娱乐、宾馆、危化品经营〕等); 1.2.3.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队伍情况;

1.2.4.安全特征或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地域特点所反映出的安全特征,如:山区的地质灾害,濒海临河的涉水安全等;居家环境的特征,如:开放式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棚户区、纯农村生活环境等,主要体现居家生活环境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等

1.3.相关荣誉

………………………………………………………………… 2.创建历程 2.1.创建背景 2.2.启动

2.3.主要历程(主要思路、重要事件、重大节点、阶段性标志)等。

3.安全社区建设情况 3.1.组织机构及职责

3.1.1.组织机构建设情况(含图) 3.1.2.各机构工作职责 3.1.3.工作制度建设情况 3.1.4.安全社区建设目标和计划 3.1.5.组织机构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3.1.6.资金投入情况 3.2.信息交流与全员参与 3.2.1.信息交流 3.2.1.1.外部交流情况 3.2.1.2.内部交流情况

3.2.1.2.1.内部信息交流制度或机制建设情况 3.2.1.2.2.内部信息交流的载体和渠道

3.2.1.2.3.内部信息交流开展的主要活动 3.2.1.3.全员参与情况

3.2.1.3.1.全员参与的平台、机制和载体

3.2.1.3.2.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情况和参与创建工作的情况 3.2.1.3.3.全员参与的主要活动开展情况 3.3.事故与伤害风险源辨识及其评价 3.3.1.辨识的方法及其实施过程 3.3.2.每种方法的数据分析及其结论 3.3.3.社区诊断的综合结论 3.4.安全促进工作开展情况 3.4.1.道路交通安全促进 3.4.1.1.情况介绍

3.4.1.1.1.道路交通基本情况

3.4.1.1.2.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3.4.1.1.3.风险源辨识及其评价中得出的关于本领域的结论 3.4.1.2.预防目标和计划 3.4.1.2.1.目标 3.4.1.2.2.计划 3.4.1.3.安全促进项目 3.4.1.3.1.XXX安全促进项目 3.4.1.3.1.1.背景介绍(立项依据)

3.4.1.3.1.1.1.本项目所针对问题的基本情况

3.4.1.3.1.1.2.风险源辨识得出的关于本项目的数据分析 3.4.1.3.1.1.3.容易发生事故和伤害的原因分析 3.4.1.3.1.2.主要措施 3.4.1.3.1.3.实施效果

依次类推,把本领域的项目介绍完毕

………………………………………………………………… 3.4.1.4.道路交通安全促进效果 本领域综合的三年数据对比或相关证据

其他领域依次类推,把开展促进工作的所有领域叙述完毕 ………………………………………………………………… 3.5.宣传教育与培训

3.5.1.宣传教育机构、人员、组织等建设情况;

3.5.2.社区固定的宣传培训教育设施(教师、教具、广播、网络、宣传栏等);

3.5.3.宣传、培训、教育的程序与管理方法(职责、计划、师资、教材、方案、考核、记录等);

3.5.4.安全健康宣传教育规划及年度(季度)计划;3.5.5.计划实施情况总体介绍(方式、次数等); 3.5.6.安全社区骨干人员培训情况;

3.5.7.对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情况。

可以打破框架,重新组织,只要把必要的要素叙述完毕即可。

3.6.应急预案与响应

3.6.1.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3.6.2.应急计划制定情况; 3.6.3.应急队伍建设情况; 3.6.4.应急设施配备情况;

3.6.5.符合实际的自救互救知识、应急培训与演练。3.7.监测与监督

3.7.1.监测与监督的方法、机制 3.7.2.监测与监督的内容 3.7.3.监测与监督结果的运用等 3.8.事故与伤害记录

3.8.1.事故与伤害收集、汇总、分析的渠道和方法 3.8.2.事故与伤害信息收集的内容和标准 3.8.3.事故与伤害信息分析结果的运用 3.9.安全社区创建档案 3.9.1.档案管理机构及责任人 3.9.2.档案收集的内容及标准 3.9.3.档案管理的机制及要求 3.10.预防与纠正措施

3.10.1.预防与纠正所针对的不符合项(问题)信息的收集及其标准

3.10.2.预防与纠正措施的实施、责任等

3.10.3.预防与纠正措施结果的评估 3.10.4.列举几个实例 3.11.评审与持续改进

3.11.1.评审的方法及实施过程

3.11.2.评审的结论(三年相关数据的对比) 3.11.3.持续改进计划

4.结束语

常用格式

(三)

第一章 社区简介

第1节 社区概况

1、社区结构(地理位置、辖区面积、下辖村居等);

2、人口信息(数量、性别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户籍〔外来人口数〕等);

3、社区单位分布(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院校、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职能部门等,主要体现社区资源);…………………………………………………………………等 第2节 区域特点

1、区域特点和社区特点(安全形势、特点和工作重点等);

2、生产经营单位分布包括九小场所分布(按规模分布,按危化、机械加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商贸、客货运营等企业类型分布,主要体现对重点单位的监管;必须写明九小场所的数量及其结构〔餐饮、娱乐、宾馆、危化品经营〕等);

3、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队伍情况;

4、安全特征或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地域特点所反映出的安全特征,如:山区的地质灾害,濒海临河的涉水安全等;居家环境的特征,如:开放式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棚户区、纯农村生活环境等,主要体现居家生活环境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等

第3节 相关荣誉

…………………………………………………………………

第二章 创建历程

第1节 创建背景 第2节 启动

第3节 主要历程(主要思路、重要事件、重大节点、阶段性标志)等。

第三章 安全社区建设机构

第1节 组织机构建设情况(含图) 第2节 各机构工作职责 第3节 工作制度建设情况 第4节 安全社区建设目标和计划 第5节 组织机构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第6节 资金投入情况

第四章 安全促进工作开展情况

第1节 事故与伤害风险源辨识及其评价

1、辨识的方法及其实施过程

2、每种方法的数据分析及其结论

3、社区诊断的综合结论 第2节 安全促进项目

1、道路交通安全促进 (1)情况介绍 ①道路交通基本情况

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③风险源辨识及其评价中得出的关于本领域的结论 (2)预防目标和计划 ①目标 ②计划

(3)安全促进项目 XXX安全促进项目 ①背景介绍(立项依据) A、本项目所针对问题的基本情况

B、风险源辨识得出的关于本项目的数据分析 C、容易发生事故和伤害的原因分析 ②主要措施 ③实施效果

依次类推,把本领域的项目介绍完毕

………………………………………………………………… (4)道路交通安全促进效果

本领域综合的三年数据对比或相关证据

其他领域依次类推,把开展促进工作的所有领域叙述完毕

…………………………………………………………………

第五章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机制

第1节 信息交流与全员参与

1、信息交流 (1)外部交流情况 (2)内部交流情况

①内部信息交流制度或机制建设情况 ②内部信息交流的载体和渠道 ③内部信息交流开展的主要活动

2、全员参与情况

①全员参与的平台、机制和载体

②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情况和参与创建工作的情况 ③全员参与的主要活动开展情况 第2节 宣传教育与培训

1、宣传教育机构、人员、组织等建设情况;

2、社区固定的宣传培训教育设施(教师、教具、广播、网络、宣传栏等);

3、宣传、培训、教育的程序与管理方法(职责、计划、师资、教材、方案、考核、记录等);

4、安全健康宣传教育规划及年度(季度)计划;

5、计划实施情况总体介绍(方式、次数等);

6、安全社区骨干人员培训情况;

7、对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情况。

可以打破框架,重新组织,只要把必要的要素叙述完毕即可。 第3节 应急预案与响应

1、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2、应急计划制定情况;

3、应急队伍建设情况;

4、应急设施配备情况;

5、符合实际的自救互救知识、应急培训与演练。第4节 监测与监督

1、监测与监督的方法、机制

2、监测与监督的内容

3、监测与监督结果的运用等 第5节 事故与伤害记录

1、事故与伤害收集、汇总、分析的渠道和方法

2、事故与伤害信息收集的内容和标准

3、事故与伤害信息分析结果的运用 第6节 安全社区创建档案

1、档案管理机构及责任人

2、档案收集的内容及标准

3、档案管理的机制及要求 第7节 预防与纠正措施

1、预防与纠正所针对的不符合项(问题)信息的收集及其标准

2、预防与纠正措施的实施、责任等

3、预防与纠正措施结果的评估

4、列举几个实例

第六章 评审与持续改进情况

1、评审的方法及实施过程

2、评审的结论(三年相关数据的对比)

3、持续改进计划

结 束 语

推荐第8篇:安全社区工作报告写作框架

安全社区工作报告写作框架

常用格式

(一)

第一章社区简介

第1节社区概况

1、社区结构(地理位置、辖区面积、下辖村居等);

2、人口信息(数量、性别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户籍〔外来人口数〕等);

3、社区单位分布(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院校、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职能部门等,主要体现社区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第2节区域特点

1、区域特点和社区特点(安全形势、特点和工作重点等);

2、生产经营单位分布包括九小场所分布(按规模分布,按危化、机械加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商贸、客货运营等企业类型分布,主要体现对重点单位的监管;必须写明九小场所的数量及其结构〔餐饮、娱乐、宾馆、危化品经营〕等);

3、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队伍情况;

4、安全特征或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地域特点所反映出的安全特征,如:山区的地质灾害,濒海临河的涉水安全等;居家环境的特征,如:开放式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棚户区、纯农村生活环境等,主要体现居家生活环境应重点关注的问题)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节相关荣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创建历程

第1节创建背景

第2节启动

第3节主要历程(主要思路、重要事件、重大节点、阶段性标志)等。

第三章安全社区建设情况

第1节组织机构及职责

1、组织机构建设情况(含图)

2、各机构工作职责

3、工作制度建设情况

4、安全社区建设目标和计划

5、组织机构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6、资金投入情况

第2节信息交流与全员参与

1、信息交流

(1)外部交流情况

(2)内部交流情况

①内部信息交流制度或机制建设情况

②内部信息交流的载体和渠道

③内部信息交流开展的主要活动

2、全员参与情况

①全员参与的平台、机制和载体

②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情况和参与创建工作的情况 ③全员参与的主要活动开展情况

第3节事故与伤害风险源辨识及其评价

1、辨识的方法及其实施过程

2、每种方法的数据分析及其结论

3、社区诊断的综合结论

第4节安全促进工作开展情况

1、道路交通安全促进

(1)情况介绍

①道路交通基本情况

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③风险源辨识及其评价中得出的关于本领域的结论

(2)预防目标和计划

①目标

②计划

(3)安全促进项目

XXX安全促进项目

①背景介绍(立项依据)

A、本项目所针对问题的基本情况

B、风险源辨识得出的关于本项目的数据分析

C、容易发生事故和伤害的原因分析

②主要措施

③实施效果

依次类推,把本领域的项目介绍完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节宣传教育与培训

1、宣传教育机构、人员、组织等建设情况;

2、社区固定的宣传培训教育设施(教师、教具、广播、网络、宣传栏等);

3、宣传、培训、教育的程序与管理方法(职责、计划、师资、教材、方案、考核、记录等);

4、安全健康宣传教育规划及年度(季度)计划;

5、计划实施情况总体介绍(方式、次数等);

6、安全社区骨干人员培训情况;

7、对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情况。

可以打破框架,重新组织,只要把必要的要素叙述完毕即可。

第6节应急预案与响应

1、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2、应急计划制定情况;

3、应急队伍建设情况;

4、应急设施配备情况;

5、符合实际的自救互救知识、应急培训与演练。

第7节监测与监督

1、监测与监督的方法、机制

2、监测与监督的内容

3、监测与监督结果的运用等

第8节事故与伤害记录

1、事故与伤害收集、汇总、分析的渠道和方法

2、事故与伤害信息收集的内容和标准

3、事故与伤害信息分析结果的运用

第9节安全社区创建档案

1、档案管理机构及责任人

2、档案收集的内容及标准

3、档案管理的机制及要求

第10节预防与纠正措施

1、预防与纠正所针对的不符合项(问题)信息的收集及其标准

2、预防与纠正措施的实施、责任等

3、预防与纠正措施结果的评估

4、列举几个实例

第11节评审与持续改进

1、评审的方法及实施过程

2、评审的结论(三年相关数据的对比)

3、持续改进计划

第四章结束语

推荐第9篇: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报告框架

第一部分 街道概况

1、街道的地理位置及面积;

2、人口分布特征及人口构成;

3、社会单位构成分析尤其是工业与商贸网点分布情况、安全卫生服务设施情况等;

4、区域安全特征分析、辖区内安全相关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5、安全社区创建历程及近三年来获得的安全相关荣誉。

第二部分 对照《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基本要求》(AQ/T2001-2006)开展的工作

一、针对一级指标: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开展的工作

(一)针对二级指标1:“有安全社区创建领导机构,成员组成符合跨部门合作的要求,涵盖了辖区内主要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安全社区建设和绩效评审工作。”我们建立了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

其他根据指标一一阐述。

具体参考如下:

● 指标

一、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主要描述:

★ 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的成员、各工作的项目成员构成、职责分工(具体内容可放在附件)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实施情况。

★ 要用图表来展现创安组织机构体系的关系、人员组成要表达清楚;

★ 提供清晰组织结构图反映促进委员会和项目小组之间的关系;

★ 长期和年度的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应尽可能量化,并有可操作性;

★ 安全社区创建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及资金投入情况。

● 指标

二、信息交流和全员参与,要描述:

★ 社区参与国内外的经验交流活动情况,每项活动应介绍具体时间、地点及主题;★ 介绍上级部门、社区横向职能部门、内部社会单位、居委会和公众(包括流动人口)的信息交流渠道及通过这些渠道开展工作的总体情况;

★ 介绍承担安全工作或参与安全促进工作的志愿者队伍及社会组织情况,包括队伍数、人数、工作方向及参与安全社区创建的途径和发挥的作用。

● 指标

三、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描述内容主要包括:

★ 社区采取的诊断制度或方法,要重点介绍方法实施的范围、途径、时间及获得的结论;

★ 结论应明确提出社区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及其原因、确定居民的安全意识、行为能力水平和主要的安全需求,辨识并确定特定安全问题的“两高一脆弱”(或各类安全方面的重点问题、重点人员、重点场所);

★ 对辖区内各类生产经营和商贸、服务性单位安全管理机制情况,例如,建立安全台帐、巡检制度、分级分类管理等。

● 指标

四、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主要描述:

★ 通过风险识别、以往事故与伤害调查等方法分析确定的需要进行干预的主要安全问题、制定的干预目标、计划及内容,这些问题可以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也可以是针对某特定问题或特定人群的。

★ 促进目标要针对提出的特定问题的解决程度,并尽可能量化。

★ 促进计划要描述实现目标的主要方法或计划的主要内容,如管理、硬件保障、软件提升等。

● 指标

五、安全促进项目:

★ 把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单独作为一部分介绍;

★ 要突出地区实际开展的重点、亮点、特色工作建议采用项目化描述的思路进行介绍。项目要有针对性,针对突出问题、重点问题等。

★ 促进项目的策划。要依据待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工作量、覆盖面、解决问题的时限性等来策划一个或多个安全促进项目。促进项目对象要具体,并有明确的指向性(针对特定的问题而开展)和目的性。

★促进项目的实施。促进项目措施大体包括政策、管理、服务、宣传、环境、设施、产品等。通过各促进措施的内容、实施起止时间及实施情况。对于重点促进项目还应描述项目实施方案,包括实施部门、时限、资源保障等。

★ 项目评估通过项目的预期目标作主要依据,通过实施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或客观证据,例如伤害人数、事故起数、安全知晓率、满意度、项目针对目标人群和场所的覆盖面变化情况或环境改善情况等客观证据来佐证项目实施效果。

★ 安全促进项目要有项目背影(为什么做这个项目)、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干预措施、干预效果、持续改进计划。

● 指标

六、宣传教育与培训,要描述:

★ 制定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情况,包括宣传、培训、教育的程序和管理方法;

★ 社区能够利用的宣传教育与培训的设施和资源,例如,安全宣传栏、宣教基地、师资力量等;

★ 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的安全培训计划及管理要求、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的途径、方法和频次。具体开展的工作可在指标五的促进措施中描述。

● 指标

七、应急预案与响应,要描述:

★ 地区潜在的重大突发事件类型及可能的后果;社区的应急组织机构设置情况;★ 各层级的应急预案制定情况;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包括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人数、分布情况及履职能力等;

★ 物资保障,应急设备设施的配备及分布;

★ 应急演练与培训,包括针对不同场所、人群的演练和培训工作;

★ 申请方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描述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其他方面的工作,例如应急机制、应急平台建设、应急模式、资源共享机制等。

● 指标

八、监测与监督,要描述:

★ 采用的监测监督方法,例如,行政监督(各类安全检查、评估等)、公众监督(满意度调查、事故曝光台等)、媒体监督(媒体曝光等),应介绍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实施途径、内容和实施情况及获得结论(数据变化趋势等)。

● 指标

九、事故与伤害记录,要描述:

★ 事故统计管理部门与分工;

★ 不同信息收集渠道及记录要求:交通、火灾、生产安全、社会治安等四大类及社区内相关单位(如学校、燃气公司、妇联、工会、大型企业等)的事故与伤害记录应符合地区实际状况;

★ 医疗单位的伤害数据收集应尽量采用伤害监测卡或诊疗日志;社区自行记录伤害的应描述记录格式、内容;

★ 事故与伤害记录的管理要求(查询、使用、保存、处置)等。

● 指标

十、安全社区创建档案,要描述:

★ 创建档案保留的信息内容;

★ 负责建立档案的部门及相关职责;

★ 创建档案的管理方法。

● 指标十

一、预防与纠正措施,要描述:

★ 制定的预防与纠正措施管理制度,包括事故与伤害调查制度;

★ 针对安全检查、信息交流、专家指导、绩效评审中发生的问题(不符合项)及整改措施的描述,例如隐患排查与整改;

★ 针对已发现的问题及各类事故伤害发生原因,社区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描述,事故与伤害可以是社区内发生的,也可以是社区外部发生的。预防与纠正措施是管理上的要求,报告中需举例说明。

● 指标十

二、评审与持续改进,要描述:

★ 社区采用的重点项目与整体绩效评估的方法(实施部门、适用范围、实施途径和频次)及实施情况,包括年终工作总结、第三方评估、社区事故与伤害数据分析等,重点促进项目的评估包括对项目计划、过程、结果的评估;评审的结果分析、发现的问题;★ 持续改进计划,包括下一步安全促进工作的重点、目标计划与措施等。

推荐第10篇:“智慧社区”合作框架协议

“智慧社区”建

合作协议 设

二〇一五年四月

甲方:乌鲁木齐市房产局 乙方:新疆绿色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丙方:新疆中房公司

三方战略合作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行业联动、企业实施”的原则,在双方已有合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老旧城区住宅改造及“智慧社区”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和合作,实现信息网络、信息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全面良性互动,为推动和促进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战略合作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社区建设,全面提高社区资源利用效率、社区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乌鲁木齐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战略合作内容

双方分阶段在以下领域开展合作:

(一) 老旧城区改造。

(二)智慧社区信息化基础建设。

(三)智慧社区信息化运营管理。

(四)智慧社区样板示范工程建设。战略合作方的权利和义务

为实现上述合作,明确三方权利义务如下:

(一)乌鲁木齐市房产局

1、积极支持新疆绿色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社区”信息化建设,为建设过程中涉及配套的市政规划、建设审批、管道铺设、基站选址和环境评测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资源优惠等便利条件。

2、加大乌鲁木齐市社区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逐步实现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积极加快老旧城区改造,为智能化社区建设创造条件。

(二)新疆绿色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1、绿建股份将加积极配合老旧城区改造和智能化社区的建设,为我市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就业、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绿建股份将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核心优势,提升老旧小区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推进乌鲁木齐市信息化建设,扩大合作范围、加大合作深度,提升应用水平,充分满足双方战略合作的后续支撑和服务保障。

(三)新疆中房公司

1、将新疆绿色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性的综合信息服务合作唯一单位。

2、积极协调处理好合作单位之间的业务关系。战略合作机制

为确保上述信息化项目的顺利实施,双方建立定期、不定期会晤制度,研究解决有关合作中的问题。成立以房产局领导牵头的“智慧社区”领导小组,负责合作事宜的落实和日常沟通联系,研究解决合作中的实际问题。合作中涉及的信息化项目,双方共同组织推进。 战略合作保密约定

乌鲁木齐市房产局、中房公司、绿建股份及双方下属单位对在合作中获取或知悉的另一方的保密信息予以保密。 附则

(一)根据本协议确定的框架内容,在开展具体项目时,由具体

实施单位根据本协议规定的原则和要求签署具体合作协议。

(二)本协议一式六份,甲、乙、丙方各执贰份,自三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

签字盖章:

日期:

签字盖章: 日期:

签字盖章: 日期:

月 月 月

第11篇:多项核心制度大框架

多项核心制度大框架

一、首诊负责制度

1、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2、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3、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4、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务科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5、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副行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科室主任、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2、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室主任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室主任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3、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室主任临时检查患者。

4、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室主任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5、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住院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提出诊治意见,并做出明确的指示。

6、查房内容:

1)、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急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巡视一般患者;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核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询问、检查患者饮食情况;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饮食等方面的意见。

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意见;倾听患者的陈述;检查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饮食等的意见;核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

3)、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室主任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及问题;审查对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医疗、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主要的教学工作;决定患者出院、转院等。

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

2、会诊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3、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

4、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四、会诊制度

1、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

2、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5分钟内到位。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

3、科内会诊原则上应每周举行一次,全科人员参加。主要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会诊由科主任负责组织和召集。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

4、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会诊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会诊后要填写会诊记录。

5、全院会诊: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全院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报医务科同意或由医务科指定并决定会诊日期。会诊科室应提前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拟邀请人员报医务科,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会诊时由医务科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业务副院长和医务科长原则上应该参加,业务院长作总结归纳,应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

医疗机构应有选择性地对全院死亡病例、纠纷病例等进行学术性、回顾性、借鉴性的总结分析和讨论,原则一年举行≥2次,由医务科主持,参加人员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委员会成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6、院外会诊。邀请外院医师会诊或派本院医师到外院会诊,须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42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制定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

2、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正常上班时间由主管患者的三级医师医疗组负责,非正常上班时间或特殊情况(如主管医师手术、门诊值班或请假等)由值班医师负责,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务科或院领导参加组织。

3、、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

4、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5、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六、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执行《平昌县各级医院及各级医师手术范围(暂行)》(平卫发[2002]54号),二级医院参照执行。

(一)、手术分类

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四类:

1、四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2、三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3、二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4、一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1、住院医师

2、主治医师

3、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

4、主任医师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1、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四类手术。

2、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三、四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类手术。

3、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二、三、四类手术,在上级医师参与指导下,逐步开展一类手术。

4、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完成二、三、四类手术,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一类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一类手术、开展新的手术。

5、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各类手术,特别是完成开展新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四)、术审批权限

1、正常手术:原则上经科室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的科副主任审批。

2、特殊手术: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须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领导审批。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1)手术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2)同一患者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

(3)高风险手术;

(4)本单位新开展的手术;

(5)无主患者、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纠纷的手术;

(6)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殊人士等;

(7)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八、术前讨论制度

1、

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2、

术前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科内所有医师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须参加。

3、

讨论内容包括: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意外、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是否履行了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需本院主管医师负责谈话签字);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患者思想情况与要求等;检查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4、

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2-3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

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1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24小时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1周内进行讨论。

2、

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本科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

3、

死亡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及死亡初步诊断等。死亡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治疗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以及经验教训。

4、

讨论记录应详细记录在死亡讨论专用记录本中,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并将形成一致的结论性意见摘要记入病历中。

十、查对制度

1、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时要严格三查八对制度(见护理核心制度--六、查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2、手术室

1)、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后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4)、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送检。

3、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4、血库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瓶(袋)号、采血日期、血液种类和剂量、血液质量。

5、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6、病理科

1)、

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

2)、

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

3)、

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4)、

发报告时,查对单位。

7、放射线科

1)、

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2)、

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3)、

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8、理疗科及针灸室

1)、

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

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3)、

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4)、

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9、(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等)

1)、

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目的。

2)、

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3)、

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其他科室亦应根据上述要求,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

十一、医生交接班制度

1、科室病区值班需有一和二线值班人员。一线值班人员为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二线值班人员为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本院见习期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参加值班时应在本院有执业资格医师指导下进行医疗工作,不得单独值班。

2、科室病区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医师应按时接班,听取交班医师关于值班情况的介绍,接受交班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

3、

对于急、危、重病患者,必须做好床前交接班。值班医师应将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所有应处理事项,向接班医师交待清楚,双方进行责任交接班签字,并注明日期和时间。

4、

值班医师负责科室病区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患者临时情况的处理,并作好急、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及医疗措施的记录。一线值班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遇到困难或疑问时应及时请示二线值班医师,二线值班医师应及时指导处理。二线班医师不能解决的困难,需经主管医师协同处理的特殊问题时,主管医师必须积极配合。遇有需要行政领导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或医务科。

5、

一线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遇到需要处理的情况时应立即前往诊治。如有急诊抢救、会诊等需要离开科室病区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及联系方法。二线值班医师可住家中,但须留联系方式,接到请求电话时应立即前往。

6、

值班医师不能“一岗双责”,如即值班又坐门诊、做手术等,急诊手术除外,但在病区有急诊处理事项时,应由备班进行及时处理。

7、

每日晨会,值班医师应将重点患者情况向病区医护人员报告,并向主管医师告知危重患者情况及尚待处理的问题。

十二、新技术准入制度

1、新技术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实施。

2、实施者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申请表》,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细则、结果及风险预测及对策,科主任审阅并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

3、医务科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论证,提出意见,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开展实施。

4、新业务、新技术的实施须同患者签署相应协议书,并应履行相应告知义务。

5、新业务、新技术实施过程中由医务科负责组织专家进行阶段性监控,及时组织会诊和学术讨论,解决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一些较大的技术问题。日常管理工作由相应控制医师和监测医师完成。

6、新业务、新技术完成一定例数后,科室负责及时总结,并向医务科提交总结报告,医务科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新业务、新技术的是否在临床全面开展。

7、科室主任应直接参与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并作好科室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的组织实施工作,密切关注新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积极妥善处理,做好记录。

十三、病历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医院病历质量管理组织,完善医院“四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并定期开展工作。

四级病历质量监控体系:

1)、一级质控小组由科主任、病案委员(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科护士长组成。负责本科室或本病区病历质量检查。

2)、二级质控部门由医院行政职能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对门诊病历、运行病历、存档病案等,每月进行抽查评定,并把病历书写质量纳入医务人员综合目标考评内容,进行量化管理。

3)、三级质控部门由医院病案室专职质量管理医师组成,负责对归档病历的检查。

4)、四级质控组织由院长或业务副院长及有经验、责任心强的高级职称的医、护、技人员及主要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院各科室病历质量的评价,特别是重视对病历内涵质量的审查。

2、

贯彻执行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卫医发[2002]190号)、《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卫医发[2002]193号),

注重对新分配、新调入医师及进修医师的有关病历书写知识及技能培训。

3、加强对运行病历和归档病案的管理及质量监控。

1)、病历中的首次病程记录、术前谈话、术前小结、手术记录、术后(产后)记录、重要抢救记录、特殊有创检查、麻醉前谈话、输血前谈话、出院诊断证明等重要记录内容,应由本院主管医师书写或审查签名。手术记录应由术者或第一助手书写,如第一助手为进修医师,须由本院医师审查签名。

2)、平诊患者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在8小时内查看患者、询问病史、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和处理医嘱。急诊患者应在5分钟内查看并处理患者,住院病历和首次病程记录原则上应在2小时内完成,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完成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3)、新入院患者,48小时内应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查房记录,一般患者每周应有2次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查房记录,并加以注明。

4)、重危患者的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至少5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5)、各种化验单、报告单、配血单应及时粘贴,严禁丢失。外院的医疗文件,如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应将相关内容记入病程纪录,同时将治疗文件附于本院病历中。外院的影像资料或病理资料,如需作为诊断或治疗依据时,应请本院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写出书面会诊意见,存于本院住院病历中。

4、出院病历一般应在3天内归档,特殊病历(如死亡病历、典型教学病历)归档时间不超过1周,并及时报病案室登记备案。

5、加强病历安全保管,防止损坏、丢失、被盗等,复印病历时,应由医护人员护送或再病案室专人复印。

6、依据《省病历质量管理评价奖惩暂行办法》的要求与规定,建立科室及个人病历书写质量评价通报制度和奖罚机制。

十三、分级护理制度

(一)

特别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

(2)各种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器官移植;

(3)各种严重外伤,如大面积烧伤等;

2、护理要求

(1)设专人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物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制定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随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和液体出入量并做好记录。

(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诊疗安全。

(二)一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重、病危、各大手术后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热、昏迷、肝功能衰竭、休克、极度衰竭者;

(3)瘫痪、惊厥、子痫、晚期癌肿病人、早产婴儿;

2、护理要求

(1)严格卧床休息,解决生活上的各种需要;

(2)注意心理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并及时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5)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

(三)二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骨牵引、卧石膏床等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2、护理要求

(1)卧床休息,根据病情许可,可在床上坐起;

(2)注意观察病情和特殊治疗或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

(3)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4)给予生活上的必要照顾,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

(四)三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病人、正常孕妇等;

(2)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病人;

(3)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者。

2、护理要求

(1)按常规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掌握病人的病情、心理状况;

(2)督促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病人饮食,每日巡视3—4次;

(3)对产妇进行妇幼卫生保健咨询指导;

(4)进行卫生宣教。

第12篇:某社区大评议工作总结

XXX社区党支部2010年度大评议工作总结

根据中共长沙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X县创先发[2010]15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社区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服务居民能力,XXX社区党支部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坚持以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工作,对提高党员素质、纯洁党员队伍,增强广大党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关于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大评议活动的通知》下发后,支部书记方觉辉同志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了支委会,组织支委成员学习了文件精神,并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分析了一年来XXX支部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对近期做好党员民主评议活动进行了研究部署。通过学习,支委一致认为,一年一度的党员民主评议活动很有必要,特别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更有助于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党员干部进一步创先争优。由于支部领导高度重视,安排部署周密,从而为搞好民主评议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重点,注重效果。1月18日,XXX支部召开党

员大会,集中开展了党员民主评议,评议工作广泛吸纳非党人士参加,参加会议XX人,其中正式党员X人,预备党员X人,群众X人。全体党员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认真开展自评和评议。支部书记XXX同志对支部党员一一进行了点评,并对他们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并做了支部工作总结,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从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认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如何做好本职工作也谈了具体想法。整个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中,始终抓住民主评议这个中心环节。一是认真做好自查。每名党员都根据一年的思想工作实际,重点查找自身在理论学习发展、履行党员义务、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岗位职责、贯彻上级决策、遵守党纪条规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每位党员都深刻剖析了自身党性观念、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了自我评议只讲缺点和不足,不讲优点和成绩,批评同志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坦诚相见。克服了以往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团和气的形式主义作风,做到了自我批评不怕“亮丑”,批评别人态度诚恳,既指出问题,又提出希望和要求,使每一位党员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受到了深刻教育和启发,融洽了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增进了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了解,激发了党员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广开言路,积极发挥群众

代表的监督作用。在评议工作中充分征求听取群众对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同志的意见和建议,把群众的意见也反映到评议工作中来,增强了评议中的广泛性和针对性;三是认真进行评优评先。全体党员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每一位党员进行认真评价投票。经民主评议,投票表决,评议出优秀共产党员X名。

三、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在评议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坚持深入查摆问题与制定整改措施相结合,整改措施与促进支部工作相结合的办法,每个党员都能深刻反思,从思想深处查摆问题,不怕亮丑,不怕揭短,对查找出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特别是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要坚决改正。通过民主评议,全体党员查找出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增强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净化了党员的思想境界,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党组织的威信不断提高。大家一致表示,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正确运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立足本职、联系实际,埋头苦干,奋发进取,自觉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干好本职工作。

党支部以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为平台,增进了社区党员之

间的交流沟通,使党员先锋模范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激发了广大党员的政治热情,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下步工作中,将继续加强党员为民服务意识,创新服务载体,为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而努力工作。

XXX2011社区党支部 年1月18日

第13篇:反腐框架工作总结

锦狮委„2011‟38号

签发:辜金山

狮子山街道

推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工作总结

近年来,狮子山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纪委(监察局)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锦江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任务分工》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完善廉政制度、开展源头治理、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等形式狠抓工作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街道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一、健全拒腐防变宣传教育机制,完善教育方式方法,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一)着力加强以干部廉政自律为主题的党性教育。一是坚持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街道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干部教育规划,放在首要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街道、社区发展总体规划,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着重体现在街道推进“四区”建设、建设国内一流现代化生态精品城区、创先争优活动和全面实行党务公开加强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各项措施中中。二是为每位党政班子成员订阅了《中国监察》、《中国纪检监察报》、《廉政瞭望》等纪检监察刊物。通过集中学省、市、区纪委会议文件精神,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先进典型事迹等,筑牢干部职工反腐倡廉思想防线。三是不断完善岗位廉政教育方式方法,坚持每周二下午干部政治学习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坚持“逢会必讲廉政”。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性教育和要求干部职工算好人生“三本账”(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在征地拆迁、城市管理、重点工程建设、农转非安置、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涉及利益的关键环节,切实做到廉洁自律。四是邀请区检察院检察官进行预防职务犯罪法制讲座3次,先后组织全体机关干部、社区“两委”成员参观简阳女子监狱和金堂监狱等廉政教育基地,通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筑牢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防线。

(二)着力抓好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党纪教育。街道党工委认真组织干部学习《廉政准则》、中纪委《八项规定》、区委优化发展环境的《八条意见》、区纪委推进科学发展提供纪律保障的《六条意见》、《成都市锦江区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学习文件选编》,班子成员模范遵守《廉政准则》。紧紧围绕区

2 委的工作中心,主动增强服务的自觉性,积极融入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中,找准工作定位点和切入点,积极推进社区廉政建设,确保纪检监察工作服务、监督、保障到位。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强化政风行风和行政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规范、透明、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确保区委决策部署政令畅通。

(三)以创先争优、党务公开为载体,扎实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主题的党风教育。结合“五好四强”、“五带五争”为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实行党务公开。通过社区网站、公示栏、展板、公开承诺等多种方式,立足岗位向居民作出公开承诺,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特别是街道党工委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党(政)务公开、居务公开与“深化完善共创共享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有机结合,立足岗位践行承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机关及社区通过开展走访调研,广泛征求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着力解决好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街道、社区及“两新”组织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落实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基础工程;着力抓好重大民生项目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四)抓好以廉政文化为载体的宣传阵地建设。一是通过向干部印发宣传手册,设立廉政橱窗、设置党务公开栏,建立廉情

3 通报队,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反腐败形势,倡导尊廉崇廉的社会风尚,积极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二是因地制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适时组织以廉政建设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通过发放廉政宣传卡,参观廉政漫画展,观看警示教育片,设立警示牌,健全宣传阵地,使廉政文化主动融入干部群众生活之中,通过人人参与和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三是积极组织社区广场文化活动,适时举行以廉政为主体读书活动,让干部群众更加形象地了解廉政文化,形成“读书修德,以德律己”的良好氛围。四是以打造城乡统筹党建精品项目为契机,率先在我区建立了首家以廉政教育为主题的 “党员e家”网站,搭建街道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管理新平台。普及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交流党风廉政建设的做法经验,推荐表彰先进典型和事迹。

二、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科学有效地拒腐防变

街道党工委严格按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要求,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是充实完善网络。根据班子成员变动及时调整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确保工作不断档、不缺位。健全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督查落实;科室、社区责任到人的“四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网络体系。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党工委根据实际制定街道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4 腐败工作要点,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目标管理,将工作任务逐项分解,把领导岗位、科室岗位、社区岗位所承担的反腐倡廉职责具体化、制度化。按照《街道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任务分工》制定落实措施,通过班子与科室、社区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切实营造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了“一岗双责、横到边、纵到底、上下联动”的惩防体系。三是规范责任考核。建立起街道“四级”责任制执行情况每季度报告制度,把责任制考核与年终工作目标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比较完备的考核体系。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与干部业绩评定,科室、社区奖励惩处和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对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推诿扯皮、失之宽软、违规违纪等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切实维护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严肃性。

三、深化源头治理,坚持制度,强化权力运行监控

(一)认真落实以“三重一大”为重点的制度建设。一是坚持并落实街道 “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对涉及重要干部任免事项、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按照规定程序提交街道党工委会民主表决,并邀请对口联系纪检分局派员参加。二是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班子成员定期填写《锦江区领导干部廉政承诺书》、《锦江区领导干部廉政情况定期登记表》,坚持在购房、婚姻、出国等大事项的报

5 告制度,自觉管好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在历年开展的违规集资建房和领导干部廉政自查工作中,没有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和行为。三是要求街道参与拆迁的工作人员(含在编干部、抽调社区人员和临聘人员)全部签订《拆迁廉政合同》,切实做到了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杜绝腐败。

(二)加强对涉及“人、财、物”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

1、严格落实财务管理和项目招投标等相关规定。领导班子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和《锦江区财政结算中心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结合实际重新修订了《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制度》。凡1万元以上的开支和公共财政投入5万元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大额物品采购;属街道资产的重大改组、处置,重大集体资产评估折价、变更权属关系等;属街道重点投资项目建设的规划、比选和招标施工、资金安排、竣工验收等事项必须经街道党工委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做到“事前”会决,会后实施。在公务车辆购置、社区民生项目经费使用、清扫保洁公司竞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城市节点立面整治、老旧院落改造、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站(点)建设文化设备和图书购置及花果

一、

六、七组景观打围、养老助残中心建设等大额开支中,都按照公开、公平、竞争的招投标方式,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择优确定承建主体,办公设备全部按程序和要求纳入政府采购,并确定专人落实全程质量的跟踪监督,按规定严格执行规范公务员津补贴相关规定,杜绝了私设“小金库”等现象的发生。加强公务用车

6 使用管理,实行“三定”(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点保险),按照“谁使用、谁派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车辆使用进行严格的登记、派遣和备案,严禁公车私用,严格车辆使用安全管理。

2、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人事工作有关制度。认真落实《干部选拔和任用工作条例》和我区《关于科级干部管理的两个暂行办法》,在先进表彰、后备领导干部推荐和街道干部选拔、任免、交流、调配、聘用等工作中,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贯彻组织人事工作中的“八坚持、八反对”规定,坚持党工委领导下的集体决策,做到好中选优,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科级干部的任用均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实行竞争上岗,并经党工委集体研究讨论后任命,无违规操作。

(三)加强机关干部行政效能建设。一是开展作风整顿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锦江区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学习文件选编》;强化上下班纪律、值班制度及请销假制度;加强了对干部纪律、作风情况及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等各项规定的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并通过制定办法进一步加大了违纪处罚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对街道、社区干部节前关键时点的教育管理,提前把好“节日关”,打好作风、纪律“预防针”。三是结合区委、区纪委、区委组织部主题教育,在街道机关各科室、各社区、社区公共服务站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并结合实际开展 了“立足岗位,践行承诺”和“三优”

7 文明窗口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机关、社区干部行政效能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四)以社区“两委会”换届为契机,深化社区综合机制治理,健全民主决策管理机制。街道党工委以社区治理机制改革和社区“两委会”换届为契机,按照“政社分开、职能归位、多元互动、强化自治”的原则,在辖区4个社区全面推行社区治理机制改革,积极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及其工作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主体、以社区公共服务站为平台、以社会组织的参与服务为必要补充的社区治理格局。指导各社区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举产生了常任居民代表216人,并发放《居民代表证》;指导各社区分别建立了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工作委员会,并发放《巡查证》。逐步建立起了以居民代表大会、“四会”(民情恳谈会、社区工作听证会、社区事务协调会、社区评议会)为主要载体的民主议事决策机制。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居民代表大会工作委员会各司其职,实现了社区议事权、决策权、监督权的相对分离,进一步强化了社区的自治功能,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事务的分离。街道、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四、完善公开机制,强化监督,健全纠风治乱长效机制

(一)厘清职权,规范程序,不断推进街道、社区党务公开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一是对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职责权限进行梳理编制职权事项目录,并指导各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对职责权限

8 进行界定登记。对超越职权范围的权力予以纠正,对职能交叉的予以厘清,对权责不清的予以明确,对履行职能不到位的予以强化。二是街道下发了《关于深化街道、社区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锦狮委„2011‟19号),完成了街道、社区党务公开目录清理规范和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党务公开的类别、内容、实施依据、公开形式、公开范围、公开时限及责任主体。三是在全面厘清职权事项基础上绘制覆盖职权运行全过程的流程图,标明职权行驶条件、承办岗位、运行步骤、办结时限、监督环节、举报方式等方便党员、群众监督。

(二)以落实“三公开”为抓手,强化公开监督效果。街道以全面实行党务公开加强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契机,以党务公开带动政务公开,坚持落实社区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工作,并推行由办事结果向办事过程公开延伸、由定时公开向即时公开延伸、由中心点公开向院落公开延伸。各社区按照要求及时将社区两委干部的分工和职责、党组织重要决策决议、党的组织建设、“两委”班子建设、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财务收支等情况以及本社区重要公共事务、计划生育、救灾救济、优抚政策等居民关心的重大问题在公示栏进行定期公示,确保了信息公开的及时便捷和全面真实。社区公共服务站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计划生育、教育、住房保障等70项服务事项的办事流程和办结时限等也全部予以了上墙公示。

(三)以监督评价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强社区干部管理。一是

9 健全完善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干部绩效考评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廉洁承诺制度、群众评议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干部监督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了社区干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加强对社区党务监督机构的指导,不断丰富社区党务监督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加强对社区党组织履行职责、党内选举、民主决策、党务公开情况以及社区党员作风等情况的监督。三是各社区从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群众代表中聘请了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社区的工作开展评议,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帮助街道和社区查找自身问题,促进工作的不断完善。

中共成都市锦江区狮子山街道工作委员会

2011年7月13日

第14篇:永安社区发展规划文本框架2

永安社区(2012-2015年)发展规划

(文本框架)

前言

为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提高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公共资源向社区基层延伸,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省、市、县推进社区建设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和大峃镇等规划,通过制定实施永安社区年发展规划,激发、调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集聚社区力量、整合社区资源、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基础建设,从而为构建和谐、幸福社区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章永安社区的发展基础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永安社区地处大峃镇镇中心。东临象溪社区,南连府前社区,西倚山,北接徐岭社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当前,社区共有14个党支部,党员290人(预备党员8名), 下辖4个行政村、2个居民社区,27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317户,16997口人;社区以便民服务为主,服务面积4平方公里,服务半径1公里。

2011年,社区生产总值1.2亿元,同比增长8%;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7410元,同比增长8%。到2011年,社区已拥有服务业、农业等行业。201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0.6亿元,推出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项目。

第二节社区组织与管理现状

永安社区在镇党委的领导下,由社区党员选举产生社区党总支、由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组建了社区居民议事监督委员会,基本理顺了社区群团组织。以党总支为核心的社区个管理与服务机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社区管理和服务职能,对促进社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文体活动服务中心、计生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五大服务中心及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发展了社区各种协会如:老年舞蹈协会、老年健身队、健身球协会、腰鼓协会、乒乓球协会、党员志愿者协会,极大的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

当前社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社区建设缺乏硬件, 特别是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目前社区属于老城区造成公共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今后社区新五大中心建设的选址是社区建设中一个存在较难解决的基本问题。

2 .社区建设的投入不足, 缺少经费, 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 运行成本较大,1

后劲不足。 资金的不足是社区开展工作存在的主要障碍。社区办的公益事业、组织协会开展活动, 资金由上级拨付。如果丧失这部分资金, 社区工作就难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 社区工作的开展取决于上级有关组织单位给钱的多少, 而政府支持的经费往往投放是有重点的。

3 .社区的隶属关系不明确。从政府来看, 政府职能部门视社区为办事处, 把部门内无利、费力、不讨好的职能给社区执行,及镇政府任何涉及社区方面的科室都有权利对社区发号施令, 造成社区工作无所适从。诸如报表上报、村容管理、表格发放、数据统计等等,这些工作既烦琐、复杂又重复, 搞得社区应接不暇, 根本没有精力从事服务社区居民工作。这种作法既增加了社区的负担, 又造成了居民对社区的不理解。由于在实践中社区地位、职能不明确, 造成社区建设自治不自主, 社区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甚至偏离了服务居民的根本职能。

第二章永安社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永安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三生融合,建设幸福文成”为契机,以组织建设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社区稳定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增强社区功能为目标,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发展。

永安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坚持以下发展原则:

●统筹协调、集聚发展。坚持效益优先价值定位,优化社区空间资源配臵,有效集中土地、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资源,实现产业发展和社区建设的良好结合,带动规模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集聚发展。

●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根据社区实际,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走环保、高效发展道路,着力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突出特色、创新发展。按照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要求,深入挖掘资源和区位优势,找准功能定位,大胆创新,突出社区主题,彰显社区特色,打造社区品牌。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类社区组织建设,注重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居民权益,促进公平正义,维护和谐稳定,使发展成果惠及全社区居。

第二节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争取通过3年的奋斗,达到使社区经济实力获得新提升、基础

建设迈上新台阶、公共服务得到新改善、社区管理实现新突破。到2015年,将永安社区建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服务到位、就业充分、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治安良好、卫生达标、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具体目标

近期(2012年-2013年)目标:夯实基础,构建框架。实施社区体制改革,强化街社区管理组织和机构的服务功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社区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建成一批服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设施,夯实社区发展基础。

中远期(2014年-2015年)目标:立足和发扬区位优势,合理配臵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各项事业,完成各类项目建设任务,进一步提升社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章优化空间布局,提高集聚发展水平

第一节优化社区空间发展框架

第二节明确社区主体功能定位

第四章彰显区块特色,促进统筹协调发展

-------加快苔湖片区改造步伐,提升社区品位

苔湖街区位于文成县城大峃镇永安社区,东接伯温路临泗溪,西接建设路,西接建设路,南临2#路,北靠3#路及西山。用地总面积为197679.47平方米。其中一期旧城改造工程,总用地面积为65072平方米,约合97.61亩。苔湖片区旧城改造利用区块优势资源与要素(区位要素、环境要素、交通要素、文化要素等),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活力、营造城市环境、展示城市形象。改造完成后形成集住宅、商业、卫生服务站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居住社区,并提供优良的环境供居民生活休闲娱乐之用。一期改造地上建筑面积为230934平方米,其中住宅178054平方米、商业用房38577平方米、农贸市场10983平方米、社区五大服务中心1750平方米、公厕、市政公用620平方米、金融邮电300平方米;街道总长度约420米,宽度26米。

第五章坚持生态发展,构建社区产业体系

-------壮大经营性服务业。通过苔湖片区旧城改造,确立二大商业服务中心。按照苔湖片区改造规划布局,在一期改造完成后,将形成陈宅综合性大型农贸商场与伯温路商业综合体。陈宅综合性农贸商场将有望成为我县首个4星级以上的封闭式农贸商场,将极大提升整个片区的服务水平,促进居民日常消费,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伯温路商业综合体的建成,改变了县城无大型商业中心的局面,将吸引大型卖场与大型商场的入住,使目前县城的商业模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永安社区将成为县城的主商业中心,进而推动永安社区的服务

业与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形成完善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加快发展医药、保健、洗染维修、代理服务等新兴服务网点,努力培育和发展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社区服务企业。促进社区文体娱乐服务业发展,建设并完善社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鼓励文化产业企业进驻社区,鼓励、支持兴办各种社区群众性文体组织,增强全民文化体育意识,提高居民参与率。

--------培育壮大生态农业

--------强化生态工业支撑

第六章改善社区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进一步加大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服务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县、镇、社区“三级救助圈”制度,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健全帮扶救助服务体系和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工作有队伍、经费有保障、办公有场所、服务有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五位一体”(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面帮扶制度、配套优惠政策、实物援助、社会互助)社会救助制度。

-------进一步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构建以社区服务为依托、自主养老为基础、居家养老为主体、机构养老为补充社区的养老服务网络,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化养老需求,按照每百户20平方米标准配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到2015年,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养老格局目标。进一步加强社区老年医疗保健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老年康复病区。进一步开展社区老年人教育活动,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使城区老年人在学率达到15%左右。进一步完善老年活动设施,发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老年文体娱乐服务项目。建立老年人法律服务机构,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加强社区就业再就业服务。构建组织健全、设施完善、程序规范、服务到位的就业帮扶管理体系,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及时发布劳务供需信息、千方百计牵线搭桥、帮助更新择业观念、组织劳动技能培训等途径,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鼓励失业人员和残疾人自主创业,兴办社区就业实体。进一步增强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

-------进一步加强社区治安法律服务。健全以公安机关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区防范工作为基础的社区治安防范体系。积极创建“平安社区”,加强社区警务室和综治、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公安部门牵头,有关部门相互配合,辖区单位支持,社区居民参与的群防群治队伍。积极推进律师进

社区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为困难人群提供法律援助。

-------进一步发展社区文体科教服务。加强基层社区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团队和科普宣传队建设,组织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实用技术和致富信息进社区等各项活动。落实社区教育场地,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县、镇、社区三级教育网络平台功能,完善社区教育有人、有钱、有章、有房“四有”保障机制,创新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积极创建“学习型”社区。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建立体育特色运动队,每年开展体育活动三次以上,建设面积达到1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活动房,辖区内公共体育场地开放率达80%以上。加强社区文体科普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文体科普设施向社区开放,推动社区文化服务品牌化、标准化经营。

-------进一步完善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积极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实施“健康知识进社区”和“医疗专家进社区”工程,使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社区责任医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每万名居民拥有4名以上全科医师。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技术、设备准入、管理和监督制度,形成较为完备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体系。

-------构建社区志愿服务网络。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动员党员、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加入。指导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开展社会救助、优抚、助残、老年服务、再就业服务、维护社区安全、科普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规范社区志愿者组织管理,建立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和制度,不断培育服务意识,弘扬服务精神,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

第七章坚持项目引领,实施投资带动战略

--------生态产业化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公共服务发展项目

--------生态保护项目

第八章强化实施保障,确保规划落实到位

-------强化组织保障。着力推进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工作,做好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社区监委会和其他社区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健全完善以镇党委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队伍为主体、驻社区各单位党组织以及社区其他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规划落实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强化要素保障

●人才方面,用要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服务组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轮岗制度和试用期制度,加强培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重点实施社区中青年骨干人才选拔培养工程,不断壮大社区乡土人才队伍。

● 土地方面,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社区土地后备资源,积极争取县、甚至市、省重点建设项目,缓解土地需求压力,确保有足够的土地资源支持社区开发建设,保障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合理需求。

●资金方面。积极策划事关全县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开发项目,尽力争取政府投资支持。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尽可能集中有限的资金,作为建设资金或引导资金,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执行保障

●强化政策支持。在充分发挥社区主动作用的前提下,着力争取县、镇政府政策支持,确保规划与政策的协调统筹,借助县、镇政府履行职能,合理配臵公共资源,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强化规划宣传。社区管理组织要采取多种形式,面向全体社区群众,积极宣传社区发展规划,提高全社区对规划的参与度与认识度,使规划深入人心、振奋民心。

●强化目标考核。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年度计划安排与发展规划的对接,同时要组织专门机构适时检查规划执行情况,深,形成规划衔接、任务分解、年度考核相结合的规划实施管理体系。入分析问题和原因,落实解决措施,并自觉接受社区群团和居民监督

附件:项目表

附图:

1、现状图

2、规划布局示意图

第15篇:社区大党委制

区域化党建与城市社区“大党委”制研讨会召开

会议开始首先由奎文区代表对自身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做法进行了推介,全省各地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经验交流。针对奎文区的经验介绍,结合各自实情,全省各地区领导也就城市社区“大党委”制进行了讨论。济南市历下区委组织部、青岛市委组织部代表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省内其他地市作了书面交流。

近年来,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崭新的发展和显著的成就,通过不断推进思想理论教育、扩展党教阵地、推进社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深化社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切实提升了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成效,形成了强基固本促和谐、凝心聚力促发展的良好格局。

奎文区探索建立的社区“大党委”模式,按照 6000户左右规模、10分钟服务半径,将全区所有村庄、社区、驻区单位调整为 42 个“网格”,在“网格”内建立社区“大党委”。在保留各自党组织的基础上,又在“网格”内参与共建成立社区大党委。在社区大党委下,根据党员爱好特长、从业性质等,灵活组建交流提升型、便民服务型、维护稳定型等突出特点型党支部;按“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业态集聚”原则,探索建立新经济社会组织模式;按“楼区建支部、楼栋建小组、门洞建活动点”方式,成立党员活动点组织网络,实现党组织设置纵到底、横到边。目前,奎文区成立社区大党委“42个”,实现了100%全覆盖,已建立功能型党支部133个、楼宇楼栋党支部186个。通过社区大党委的服务平台,基本满足不同社区成员的各类需求,使社区成员在养老、购物、健身、医疗、救助等八个方面的事情不出社区即可办理。

奎文区的社区“大党委”模式,实行党员“双诺双述双评”,创新建立了“1+3”组织模式,“四站两岗一家”管理方式等一些列创新举措。党员“双诺双述双评”,即每年初,社区党委与驻区单位签订双向服务承诺书,推行契约式管理,促进社区资源社会化共享。“1+3”模式,即在“社区大党委”领导下,建立健全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委员会和社区监督委员会,形成了社区党委行使领导权、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行使决策权、社区委员会行使执行权、社区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评判权,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相互配合的社区工作机制。“四站两岗一家”管理方式,即在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党员之家,在党员之家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在职党员管理站、直管党员活动站、党员志愿者工作站和党员谈心岗、党员先锋岗。通过分类管理,有效的调动了各类党员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社区“大党委”制 推进城市社会管理创新

社区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起始点与城市基层社会的重要组织形式,社区建设,党建先行。奎文区是潍坊市的中心区,辖8个街道办事处、100个社区,人口44.3万,共有基层党组织

731个,党员14364名,是全市的金融服务、商贸商务、总部聚集和时尚休闲中心。近年来,奎文区主动适应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建立推行社区“大党委”制,通过完善运行机制、凝聚各方力量、统筹各类资源、深化管理服务,初步构建起了“体制理顺、管理有序、资源融合、服务一体”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有效提升了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水平。

一、背景与动因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奎文区和许多城市中心区一样,社区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政府公共服务不均衡“管不全”。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奎文区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行政村变成城中村和近郊村,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并且随着单位社会职能下放、住房制度改革等因素,职工由原来从单位得到的服务全部转向社区,大量新经济社会组织也融入城市社区,形成了一定区域内农村、城市社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交错“杂居”的状态。而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社区,广大农村普遍处于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状态,公共服务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位”和“短腿”,城乡一元结构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对社区管理服务功能提出了新要求。二是管理运行体制不理顺“管不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区党员构成和组织类型日趋多样,社区与驻区单位联系日趋紧密。然而党的领导体系垂直管理模式和条块分割下的属地管理体制,一直是基层党建工作难以突破的瓶颈。存在社区与驻区单位在党的组织互不隶属、行政上互不关联、管理上条块分割的现状。虽然建立了“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等协调议事机构,但由于这些机构比较松散,工作推进缺乏抓手,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格局难以形成。三是社区服务资源不充足“管不了”。随着各类社会人大量涌入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功能和服务职能逐步转入社区,而社区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能力相对不足,“小马拉大车”、“想管却管不了”的问题一度比较突出。同时,驻区单位共建意识不强,大企业、市属以上单位协调难,拥有的大量服务设施和资源得不到利用和整合,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有效解决各类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多样化的问题。四是党员参与意识不到位“不好管”。“单位体制”的长期运行,强化了许多人的单位归属感,只承认自己是“单位人”,只接受单位的管理,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同时还是“社会人”,还是自己所属社区的一员。党员参与意识参差不齐,社区直管党员参与意识较高,多数居住在社区的在职党员、社区单位党员、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员社区意识不强、社区共建意识比较淡薄。一些流动党员更是游离于组织之外,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不愿暴露党员身份,迫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存在“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

二、主要做法

(一)优化组织设置。按照服务半径不超过1公里,以街、路、巷、河为界,将全区调整划分为51个社区网格,在每个社区网格内分别成立社区“大党委”,将辖区内的社区党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在社区“大党委”下实行“点、线、面”相结合的组织设置模式,根据党员爱好特长、志愿服务内容等,组建各类“功能型”党支部。同时,依托市场、楼宇等,按照“X+1”模式建立党支部(总支)。目前,全区已建立“功能型”党支部133个,楼宇楼栋党支部186个。

(二)明确职能定位。通过“四推一(直)选”或公推直选,即由居民代表、直管党员、

在职党员、驻社区单位和新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党员,从所有社区党员中推选产生党委班子候选人,然后召开社区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社区“大党委”班子。社区“大党委”的主要职责是审议决定社区党建重大事项,决定社区建设与管理重大问题,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团结、组织、发动党员群众积极投身社区建设以及对社区各类成员进行服务、管理、协调和监督。其中,社区“大党委”对辖区内居委会、新经济社会组织及无上级主管单位的企业党组织实行直接管理;对上属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企业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不干涉其党建工作和职能业务。

(三)完善运行机制。一是建立“1+3”组织模式。即在社区“大党委”领导下,建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委员会和社区监督委员会。对涉及居民群众、驻区单位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社区党委受理后,均提交给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采取票决的形式进行决策。对形成的决策,由社区委员会负责执行。二是实行“双诺双述双评”。每年初,社区与驻区单位明确双向需求,相互作出共建承诺,签订双向服务承诺书,年底组织召开“双述双评”会议,双方分别述职、双向打分评议,驻区单位的评价结果由街道党工委抄报其上级党组织,社区党委的评价结果作为街道党工委考核社区的重要内容。三是建立社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社区党代表大会实施年会制,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由社区党委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征求党代表意见建议。社区党代表实施任期制,每届任期3年。建立党代表视察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党代表就社区党建、文化、平安、文明等进行视察,调动各方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

(四)健全保障机制。一是保障“有人管事”。通过选、考、转、挂、聘等方式,选拔社区干部,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先后招考20名社区工作者、15名高校毕业生进社区,90多名街道机关干部转到社区前台工作,6名社区党委书记挂任街道副职或担任副科级干部,面向社会招聘了50名法律等专业技术人员和371名社区民情巡访员。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定期增长机制,在去年普涨300元的基础上,今年工资普调500元,社区书记全部按照事业单位人员标准缴纳保险,不断提高社区工作岗位的吸引力。二是保障“有钱办事”。按照每户20元的标准拨付办公经费,每年从区管党费、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中列支50万元党建工作专项经费,按每名党员100元的标准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拨付党建经费。区财政每年还拿出200万元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政策,支持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按照“费随事转”原则,各部门进入社区开展工作时一并解决相应经费,确保了社区党建工作有序进行。三是保障“有场所议事”。采取旧址改建、开发助建、村改带建、单位合建、无偿捐建等方式,在每个大社区网格内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四是建立协调考核机制。区里成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层面建立“街道党建联席会”,定期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研究调度。同时,将社区“大党委”建设纳入街道党工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述职重要内容,实行重点调度,重点考核。

(五)搭建服务平台。一是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在每个网格内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全部剥离到社区服务中心,设立计生、劳动等前台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加强集服务热线、短信平台和12343“民生万事通”于一体的社区信息平台建设,普及推广社区“一键通”呼叫服务系统,实现就医、托幼、养老、购物、休闲、健身、救助、调解“八个不出社区”目标。目前,全区51个社区服务中心均达到600平米以上,其中1000平米以上达到24个。二是建立“四站两岗一家”。在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党员之家(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社区党校),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在职党员管理站、直管党员活动站、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工作站,加强对党员的分类教育管理。同时,建立“党员谈心岗”、“党员先锋岗”,积极开展党员谈心和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三是建立“党员(社区)服务联盟”。将辖区内的党员志愿(义工)队伍、青年志愿队伍、顾问团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纳入服务联

盟统一管理,并在“党员(社区)服务联盟”及各类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上建立党组织,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为民服务活动,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的动力。

三、初步成效

(一)实现了区域范围内党组织管理全覆盖,夯实了党在城市社区的执政基础。建立社区“大党委”, 突破了原党组织隶属关系,将辖区内100个居委会、544家驻区单位党组织全部纳入社区“大党委”统一管理范围,特别是将106名优秀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选入社区“大党委”班子,使社区“大党委”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效解决了以前管理体制不理顺的问题,提升了社区党组织横向协调、纵向领导的权威性,实现了基层党建由垂直管理向区域整合的转变,形成了统筹党建一起抓,统筹工作一起推的区域化城市社区党建新格局,构建起了无缝隙、全覆盖、整齐划一的社区管理体系。

(二)有效整合了社区各类服务资源,提升了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党委”模式使辖区内的党建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都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实现了高度共享,社区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每个社区网格内都建立起1处社区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政府公共服务以及社会化服务,政府职能得到最大化前移,社会化服务得到有效拓展。通过在党员(社区)服务联盟及各类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上建立党组织,并将其纳入社区“大党委”统一服务管理,充分发挥了服务的集聚效应。目前,已建立“党员服务联盟”51个,吸纳各类服务队伍300余支。同时,以社区“大党委”组织体系建立为契机,深入推进了城中村拆迁改造、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和村改居等综合配套改革,建立群众工作组织体系,实施“民情巡访”工程,开展“领导干部社区群众日”活动,大力推动干部下访群众制度化,实现了群众工作无缝隙链接、全方位覆盖。

(三)充分发挥了各类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增强了各类组织和党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实行双向服务承诺,建立评先树优、干部选拔任用征求社区“大党委”意见和“双述双评”机制,实施社区内各类党员属地化管理等,社区各类组织的资源优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也赢得了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使社区各类成员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显著增强,各村、居、驻区单位等配合社区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变“漠不关心不愿做”为“热情参与抢着做”,变“碍于情面帮着做”为“树立形象主动做”,变“个别参加”为“广泛参与”,变“形式单一”为“丰富多彩”,真正将社区营造成了一个各方利益共同体,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明显增强。原北苑街道则尔庄村主动拿出200万元为社区建了服务中心,华安集团无偿为梨园街道樱园社区提供了12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东关街道苇湾社区47名在职党员主动加入了党员义工队,60余名“隐性”党员主动亮明了身份。

四、思考与启示

(一)理顺管理体制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的基础。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科学设置党组织,构建体制理顺、管理有序、运行顺畅的组织体系,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的组织基础。工作中,要敢于打破传统体制束缚,积极创新组织设置,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动员各方力量,提高横向协调和纵向领导的权威性,不断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自治、社区决策、

社区监督工作体系。

(二)发挥党员作用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的关键。广大党员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如何,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活动载体、活泼新颖的活动形式,吸引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让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增强党员参与意识、奉献意识。必须不断探索完善加强各类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积极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先锋岗等有效做法,不断健全完善党员激励、考核、监督机制,积极引导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三)提升服务水平,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的前提。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社区党组织是联系和服务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必须始终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服务群众,必须要把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只有不断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空间,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才能为居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才能把广大居民群众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夯实党在城市基层建设中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第16篇:社区大党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海州区xx镇组织委员、副镇长XX,今天很荣幸的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社区‘大党委制’管理模式‛推广建设工作,接下来我就xx镇‚大党委制‛的建设情况做简要汇报:

社区‚大党委‛成立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实事共办、和谐共促,有效整合社区优质资源,促进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的社区建设、管理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xx镇依据《关于试行社区‚大党委制‛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于2011年9月将南门社区党总支升格为社区党委,作为社区‘大党委制’管理模式在xx镇的试点工作。在取得良好效果的情况下,将社区‘大党委制’管理模式全面推广到我镇其余四个社区。接下来我以南门社区为代表来讲解我镇社区‘大党委制’管理模式推广建设工作情况:

一是以点带面,推动社区‘大党委制’管理模式建设。以xx镇南门社区作为“大党委制”管理模式推广的试点,在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对社区基层党建建设确实有效,确定适合农村社区发展实际这一前提下在今年全面推广到其余四个社区,达到社区‚大党委制‛模式在xx镇全覆盖,有力的整合了资源,提高了为民服务的质量,推动了我镇基层社区党建工作的建设。

二是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创建基层社区党建建设新格局。以社区党委为中心,建设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党支部、非公企业党支部、片区党小组,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并以社区党委为纽带,将社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选聘为社区党委兼职副书记和委员,

如汪恕有滴醋长厂长汪宗遂,xx镇医院院长黄昌洋两人兼职副书记,打破了行政隶属关系,逐步构建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以基层党组织为基础、以社区单位党组织为辅助的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 三是建立便民服务中心,为民服务集约化。由于我镇经济落后,社区几乎没有集体收入,便民服务中心没有或者是房屋损坏严重。为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我镇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支持,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一条龙办理、一站式服务‛社区服务平台,为辖区内的居民和单位职工提供劳动保障、家政服务等便民服务。南门社区社区大党委成立以来,已解决社会矛盾20余件,针对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南门社区积极推行孤寡老人‚阳光服务‛和留守儿童培训活动,成立‚孤寡老人‛服务队,定期、定时去给孤寡老人服务,暑期举办留守儿童培训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安全、快乐的度过假期。

四是创新制度建设,推动基层民主建设规范化。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提升社区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在区‚双述双评双考‛制度基础上创建适合农村社区的‚双述双评‛制度,加强对社区党委班子成员的履职管理;建立社区党委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落实上级党委工作安排,商讨社区建设,落实社区党建;积极推行‚一委三会‛新模式,发挥社区党委核心作用,监事会、居委会、议事会的职能,构建社区自治新模式,推动社区民主建设规范化。

社区‘大党委制’管理模式完全适合农村社区的发展,通过构建社区“大党委”,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和工作活力:

一是资源得到整合。基层社区党建新格局的创建,有效的把辖区

内的资源整合利用,提高了为民服务的能力,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如南门社区在孤寡老人‚阳光服务‛活动中整合了汪恕有滴醋长提供资金,xx医院免费体检服务、社区居委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把不容易做的事情简单化。

二是党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每月召开一次党委会议,研究执行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社区党建工作,让党建工作常落实。并组织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每项工作中来,如创先争优、党员廉政教育等活动,时刻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践行为民服务的理念。

三是社区党委的凝聚力得到增强。社区‚大党委‛建设,打破了党员隶属单位、行业局限,可以使党员时刻奉献自己的力量为民服务,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使社区党委对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对社区公共事务的领导力、渗透力提高,夯实了社区建设基础。

四是密切的党群关系。通过开展‚爱心奉献日‛活动、孤寡老人‚阳光服务‛活动,留守儿童培训班活动,密切了党和人名群众的联系,让每位有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减少了社会矛盾和悲剧的发生,为构建和谐社区作出重要贡献。

社区‚大党委‛是一项创举,也是推动我区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镇社区‚大党委‛管理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面对的社会形势也日益的复杂化、多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

村居基层党建的发展。

谢谢大家!

第17篇:社区大党委

社区大党委“共驻共建”主题活动

工作要点

一月:辞旧迎新,共创和谐幸福社区文化表演

二月: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

三月:健康服务进万家,关爱妇女活动

四月:

五月:

六月: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

七月:做一件好事,为党旗增辉添彩活动

八月:诚实守信,文明经商户评选活动

九月:卫生服务进社区,关爱老人健康义诊活动

十月:参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展活动十一月: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创建活动十二月:法制宣传,法律进社区活动“清洁家园”活动“畅享阅读、经典同行”读书征文活动

第18篇:某年社区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总结

XX年社区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总结

XX年社区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总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年社区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改善我社区消防安全条件,有效排查整治火灾隐患,有效遏制和预防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根据镇政府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我社区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了火灾隐患排查工作,现将有关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镇政府火灾隐患排查整顿专项整治工作总体部署,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居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切实加强我社区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使我社区火灾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建立安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杜绝群死群伤恶性事故,为确保春节及大会期间安全畅通打造坚实可靠的消防安全“防火墙”。

为了加强对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的领导,社区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做为当前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消防安全现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确保了整治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组长:孙红权

副组长:孙军

成员:黄长翠、高韦梅、蒋鸥、王晓亮、黄诗格、周玉琴、童丽、郭菁、孔丽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区办公室。

大力宣传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利用宣传栏、宣传墙、主题教育等形式大力宣传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火灾隐患的排查、整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深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广泛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效果明显。

按照镇政府关于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的具体要求,社区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全面部署。对我社区可能存在火灾隐患和安全弊端的工厂、娱乐休闲、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将排查整治工作落到了实处。

办公室根据行动方案,逐工厂、浴室、网吧、学校、特种设备维修保养等易发火灾隐患的环节进行严密的火灾隐患自查。

通过这次火灾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发现了一些消防安全隐患,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排除了一些社区自身能够整治的安全隐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认真贯彻执行工作要求,始终坚持安全发展观念,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深化推进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增强法律意识,树立防范观念,全面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素质,进一步完善建立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的长效机制,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切实进行整改,确保我社区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XX年社区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总结

扎实深入地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坚决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杨泗庙社区统一部署在全社区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专项行动。现将专项行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根据镇安委会7号文件精神,杨泗庙社区安委会制发、定了《杨泗庙社区安全生产大检查大管控大整治集中行动暨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部署社区内安全生产大检查。8月2日,社区联村党政田涤带领联村干部与支居两委一起召开了相关会议,会上黄志恒书记传达了镇安委会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通报了近阶段社区安全生产情况。联村党政田涤作了重要讲话,要求社区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扎实抓好各项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要求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坚决防止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会议研究决定,8月3-4日开展入户地毯式大排查,分为五个检查组,每组由一名镇干部、一名村干部和一名组干部组成,确保不漏一户,不留死角。

根据镇安委会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文件要求,我社区迅速成立了安全生产检查小组,分别对社区所有住户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排查。8月3-4日,共检查1010户居民,排查安全隐患2处。

通过检查,我们感到还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全民安全意识仍相对淡薄。“时时讲安全,处处提安全”的意识尚未广泛深入人心,安全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缺乏导致违章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甚至一些居民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和安全知识技能,将烟花鞭炮堆放在卧室内。

二是部分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仍未落实到位。部分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仍停留在口头上,企业法定代表人没有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没有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入安全生产工作,重效益、轻安全,重制度、轻管理,重形式、轻落实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1、加强宣传、贯彻省、市、县和镇召开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对社区企业法定代表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居民的培训,不断强化安全意识。

2、社区将结合文件精神,对新排查出的各类隐患,严格按照“三定”(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时限)的要求制定整改计划,落实周全的防范措施。对整治难度大和危险程度高的隐患,要专题研究,重点解决。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要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合力整改,确保每一个查出的事故隐患都能得到有效治理。

第19篇:大虎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总结

大虎社区2008年关心下一代工作总结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主力军和后备力量,做好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大虎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在镇委员镇政府和镇关工委的直接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讲话为指针,以《关心下一代章程》为准则,积极开展“关心下一代”和创建“五好关工组织”活动,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我社区在繁忙的工作中始终始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视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方面,把关工工作列为社区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三个同步:即与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研究部署、同步检查总结。一年来,社区先后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社区关工小组工作,调整关工队伍,认真物色关工小组负责人选,社区领导亲自上门请老同志出来工作,社区书记亲自担任关工小组的组长,积极参加关工小组各项活动,帮助关工小组解决困难和问题。

二、大力宣传发动

结合我社区的实际情况,社区关工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利用广播、发放宣传单、宣传栏等形式对把开展关工工作的目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和关工委的意图向“五老”和广大居民进行了打大力宣传发动。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关工小组工作人员还深入到“五老”家中等多种宣传形式,使更多的“五老”和群众知道关工工作,主动关心和自觉参加关工工作,使我社区关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三、组织保证

我社区关工小组现有成员7人,有正副组长,其中有1名离退休老干部任副组长。关工小组领导和成员能够做到随缺随补,始终保持组织的健全。下设青少年文化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科普健康教育4个工作教育小组,各有1名负责人分管。建立健全了岗位职责、调查研究、学习议事、活动交流、工作检查和计划总结等6项规章制度,依据制度,规范管理,有序运作。

在关工小组工作中,我们始终注重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和政治素质的提高,一年来召开多次关工小组工作会议,传达镇委镇政府、镇关工委会议精神,学习关工知识,提出工作思路,打造一支既愿意办事、又会办事的关工骨干队伍。

四、壮大队伍

“五老”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和作用,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关键,也是关工小组工作的重点之一。为动员更多的老同志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我们做了多方努力:一是全面摸清并掌握社区老同志的情况,如年龄、经历、特长、身体状况等,建立社区老同志档案;二是上门邀请;三是形成共识。我们深刻认识到老同志、老党员发挥余热,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的期望、历史的使命,是应尽的责任;是惠及子孙、造福一方的好事;也是老同志焕发童心、愉悦身心、有益健康的好事。通过细致的工作,已动员十多名“五老”加入到社区关工小组队伍中来,成为社区关工小组的一支重要力量。

五、开展活动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社区中心工作,从社区实际出发,将关工小组工作与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与社区居民行为规范结合起来;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与切实关心困难家庭儿童健康成长结合起来。

(1)、由于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大虎社区有在册吸毒史青年17人,他们在家庭生活、社会地位、劳教就业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难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对辖区的稳定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帮教、安置好这样一批吸毒史青年成为关工工作的重要方面。我社区两委班子和关工委工作人员多次上门面对面的与吸毒史青年及其家属谈心,做思想工作,了解其家庭状况,就业意愿,讲述充分就业对于个人、家庭、社会的重要性,无数次的交谈与沟通拉近了工作人员与青年心灵之间的距离,原先某些对社区有抵触情绪的青年也和社区工作人员建立了相互之间的信任。通过思想工作,吸毒史青年改变了过去的看法,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承认过去对家庭,社会造成的伤害,纷纷表示将会以实际行动配合社区工作,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重燃人生希望。

在区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青年创业园。吸纳帮教回归青年近30人进园创业。周边农户在基地带动下开始发展野兔养殖,更重要的是通过进园创业,回归青年逐步得到社会的重新认可。他们正从一名失足青年向成功的劳动致富的带头人转变。

(2)、我社区在区财政局领导的支持下,社区党员干部大力开展弱势群体的结对帮扶工作,慰问帮扶困难群众达56人次,与关工小组人员多次上门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解决其劳动就业困难并提供技术指导,送去生活用品及慰问金,让他们深深感受到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我社区7名关工小组工作人员全都包干、挂点,结对帮扶了辖区内的贫困青少年家庭,并将此项工作制度化,持续开展下去。

(3)、我社区关工小组工作人员和劳动协管管员多次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镇上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技能,拓展了就业渠道,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条件。2008年我大虎社区组织或推荐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技能、创业及职业指导等各种就业再就业培训,并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帮助不少失业人员更新了就业观念,增进了劳动市场规律知识,增强了就业主动性;同时结合平沙经济发展动向和特点,与劳动所共同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定向技能和创业培训。如电动衣车、木工、家政、油漆工、电工、花卉种植、水产养殖以及家庭和社区加工等技能培训。社区全年参加技能培训的失业人员有24人,大大提高了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竞争力和再就业率,树立了一批自强不息、自主择业、积极创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先进典型。

关心教育好下一代,培训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关工工作任重而道远,我社区关工小组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并不满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努力做到思想上贴近时代,工作上贴近中心,服务上贴近青少年实际,狠抓重点,力创特色,勇争一流,努力把我社区关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20篇:大墩海社区团支部工作总结

大墩海社区团支部2010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团支部在上级领导和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和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挥青年优势,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手段,狠抓工作落实,各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我段公路建设和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彰显青春活力,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团支部注重提高青年团员的政治思想素质,组织团员青年进行系统的团课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摘要》、《中国共青团章程》、《团员手册》等。团支部将文明创建这根引线贯穿于团的工作中,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团员素质显著提高。

二、积极向党靠拢,选拔重用人才

团支部教育团员青年积极要求进步,靠近党组织,并加大了对优秀青年的培训和推优入党工作力度,有计划、有重点的向党组织推荐思想先进、政治进步的优秀团员,作为党组织的后备力量,“推优”成为了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重

要渠道。在社区党总支部的领导支持下,选拔重用综合素质较高、热爱并胜任共青团工作的团干部,为他们积极搭建发挥才能的平台。

三、认真抓好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制度建设

团支部认真抓好团的组织建设,选配政治素质过硬的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团干部。实行轮值团干部制度,使每一个团员都能参与到团的建设中来;有计划地做好团员的发展工作,及时完善了团员花名册、团费收缴、青年人才库、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建设,使团支部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职责明确;把创新工作方法引入竞争制度,根据服务对象评议、团员青年互评、业务学习情况及挂牌上岗等项指标,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团支部团结务实,自律高效,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团支部将继续团结带领全体团员青年在公路战线上舞动青春,在上级部门发展战略中挥洒激情,树新时期团员形象,创“青”字号服务品牌,为优化我社区支部发展环境注入新鲜的血液、贡献青春的力量和智慧。

社区工作总结大框架
《社区工作总结大框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