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山东省巨野县_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08:50: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山东省巨野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 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 ) A.流派众多,文化活跃

B.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C.政治失序,礼崩乐坏

D.阶层固化,等级森严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这一主张的根本意图是( ) A.以礼约束人们的言行以达到仁

B.以礼为工具恢复周王室的统治 C.重建周礼的权威以纠正时弊

D.利用礼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3.下图是《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丛书的部分书目,其中①③⑤对应的著作是( )

A.《论语》《老子》《韩非子》

B.《论语》《墨子》《韩非子》 C.《孟子》《韩非子》《墨子》

D.《墨子》《论语》《韩非子》 4.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主张“致虚”“守静”,韩非子主张“孔窍虚”,曾子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提倡“浩然之气”“反身而诚”。这说明诸子学派( ) A.具有各具特色的道德偶像

B.高度重视道德修养的完善

C.认同各不相同的修养方式

D.强调突破传统礼制的束缚

5.古代中国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至今不失其时代意义。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家的是( ) 1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

相利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一个小孩在井边玩耍,不小心跌入井中。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景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助这个小孩。与材料伦理观主张一致的是( ) A子.孔

B

孟荀

C子

D.韩非子

7.荀子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必须重视“礼”的教育;而仅依靠“礼”还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需搞好“法治”。这表明荀子( ) A.在儒学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

B.融合其他学派思想以完善儒学

C.已摈弃早期儒家的德治思想

D.极大地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

8.“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孔子吸收墨家思想开创了儒家学派 B.韩非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C.荀子吸收各家思想提出“兼相爱、交相利” D.老子在批判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齐物论”

9.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 A.

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

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2 10.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战争只能由天子执掌,地位相同的国家不能相互征伐。据此可知,孟子倡导( ) A政.德

B

仁礼

C治

D.人治

11.荀子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造人性,才可使人人皆为尧舜,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 ) A.荀子在儒家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 C.统治者已施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D.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

1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 ) 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

B.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

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

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

13.《三字经》曰“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材料中的思想主张属于( ) A家.儒

B

墨道

C家

D.法家

14.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小鲜

D.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15.韩非子“观往者得失之变”,创作了《孤愤》《五蠹》。秦始皇读后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秦始皇感叹的原因是韩非( ) A.主张集权政治和耕战思想

B.适应潮流最早提出

3 法治主张

C.成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D.文章构思精巧并且寓意深刻

16.战国时期,秦国提出要消灭危害国家的“六虱”,具体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 A.

主流

B.法家分裂为若干派别 C.

压制

D.墨家思想已渐趋没落

1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材料体现了( ) A.

思想

B.儒家的大同思想 C.

思想

D.道家的无为思想

18.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载:“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②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③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上述材料①②③处应分别填人( ) A.

法家

B.道家、墨家、儒家 C.

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19.西汉后期,帝王诏令中多见涉及灾异的内容,而东汉帝诏中更是频繁出现因灾异而“惧

4 恐一二,修省一二”的内容。这反映出汉代( ) A.天人感应思想影响较大

B.皇帝借助神权强化统治

C.封建迷信渗入国家治理

D.自然灾害频发危及统治

20.右侧示意图表达了政治、教育、思想、儒学四位一体的主张,这一主张可能出现在( )

A.《史记·孔子世家》

B.《史记·秦始皇本纪》

C.《汉书·董仲舒列传》

D.《旧唐书·韩愈列传》

21.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 A.否定孔孟权威 B.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强调知行合一

22.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 )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2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 5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限制君权

B.民主共和 D.民为邦本

24.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25.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27.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统治者的提倡 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

28.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实 B.花鸟画浓墨重彩 C.文人画重视写意 D.人物画形神俱备

29.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 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6 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端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聊斋志异》:“(女》儿己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

3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以关羽为代表的许多的忠义英雄形象,就忠义思想看,其来源应该包括(

①春秋孔子的主张②西汉董仲舒的学说③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④明清之际的反专制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一题20分,第二题20分,总分40分)

3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据材料

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4分)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

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6分)

(3)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

7 (4)(3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32.自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三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排击孔子,别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1)根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2分)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高二历史答案 1-5 CBBBB 6-10 BBBBC 11-15 BAADA 16-20 CBAAC 4分) 9 21-25 CDCAC 26-30DACCA

31.(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4分) (2)作者:董仲舒。 (2分) 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 (2分) 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 (2分) (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3分) 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2分) 32.(1)内容:好学、诚信、爱国、求知、尊老爱幼。(4分) (1)主张: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2分)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6分) (2)努力: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4分) 条件:印刷术的发展: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4分) (3)理由:李贽主张“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反对礼教的虚伪。(6分) 目的:防止反传统思想的传播,加强思想控制;深曝其罪,警示后人。(2分)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承智班)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_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定稿)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_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9月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

山东省巨野县_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巨野县_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