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德教师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20-03-03 04:58: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培训模式与特点

职业教育大发展带来最严峻、是突出的问题是教师队伍建设。因此, 研究和解决职教师资问题, 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笔者作为教育部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成员, 于2005 年8 月赴德国考察学习, 深入研究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与特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培训的模式与特点, 以期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能有所启示。

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总的特点是: 有一套完整的培养培训体系;采取严格的国家考试制度; 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 非常重视其在职业界的实际工作经历; 教师是国家公务员( 有的州是国家雇员) , 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稳定的工作环境; 对青年人和职业界的专业人士转行进入职业学校做教师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成为德国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在大学学习4—5 年; 接受过职业培训或在企业工作至少1年; 参加第一阶段国家考试; 进入教育学院学习2 年, 同时, 学院派往职业学校作实习教师; 参加第二阶段国家考试, 合格后, 取得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每一位职业教育教师必须经过培养、培训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在大学接受职业技术师范基础教育; 第二阶段, 进入教育学院, 采取教学、实习、研讨相结合的方法, 继续接受教师素质培养和职业实践训练; 第三阶段, 在职进修, 根据需要到相应的机构或企业接受继续教育阶段的培训。

一、第一阶段——在大学接受基础教育

在德国大学中与培养职教教师相关的师范专业涉及13 个职业领域: 机械、电气、建筑、造型技术、印刷技术、纺织与服装、生物技术、化工技术、经济科学、管理科学、食品与家政、农业园林科学、社会科学。据介绍, 这13 个领域近期要减少到9 个。每一职业领域涉及不同的职业群和不同的职业。大学阶段通常为9—10 个学期。在这期间学生要学习一门职业教育的主修专业( 如: 机械技术、农业技术) ,选修一门辅修专业( 即第二专业, 如:德语、数学、体育等) , 大学毕业时参加职业学校教师第一次国家考试。

在第一阶段的全修辅修学分情况是: 80 学分为职业教育主修专业,如: 经济、建筑技术、电子技术等; 40学分为职业教育辅修专业, 如: 英语、德语、数学、体育、哲学等; 20 学分为教育科学, 职业( 或经济) 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等; 10 学分主修专业的教学法; 10 学分辅修专业的教学法。在9—10 个学期中, 学分比例一般为: 主修专业: 辅修专业: 教育科学=8∶5∶3 或8∶4∶4。

第一阶段教学的主要方式为: 讲课( 一般由教授承担)、练习( 一般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学习)、研讨( 教师辅导, 学生分组共同学习、进行专题讨论)、实习( 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如: 专业教学论的学习有4 周到职业学校实习, 还要搞专题研讨。 第一阶段师资培养的主要特点是: 教学内容广泛, 学生学习自主、灵活。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重视对学生教学技能与方法的训练; 发扬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传统,把研究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作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要求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重视在职业实际工作中的经历和经验, 认为没有接触过实际工作的职业学校教师是不可思议的; 有严格的考试制度, 全面体现对教师的素质的要求, 引导和规范学生学习行为。

二、第二阶段——在教育学院接受师资培养

在德国, 要取得正式职业学校教师的资格, 在作为预备教师在学校实习期间, 还必须进入教育学院接受第二阶段的师范教育。教育学院全面组织教学工作, 但在教育学院主要进行理论教学, 每周安排4 学时, 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 每周2学时学习专业教学论, 每周还有1学时的教育科学必选课。与大学所学教育理论相比, 更加重视理论的应用性, 即与实践结合解决教育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教育学院的教学常采取专题研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式教学方法演练等方式进行。学生每周到教育学院指定的职业学校实习, 实习专业要与大学所学专业和职业学校的专业对口或交叉, 如: 在职业学校学习汽车, 在大学学习机械, 实习时最好选择有汽车机械的学校实习。如, 汉堡有50所可供实习的职业学校。每周在职业学校指导教师的辅导下实习教师要讲3 学时的课, 自己独立讲6 学时的课, 听别人1 学时的课。为了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学生每周还要进行2 学时的课堂练习。

第二阶段师资培养的主要特点是: 教育学院和教师实习所在的职业学校共同培养职业教育的教师, 体现了德国以“双元制”为基础的合作教学组织方式。第二阶段的对预备教师的培养, 也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要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才能成为正式教师。这反映出德国对教师培养的高标准和严肃性。教育学院是传递先进教学法的机构, 教师用先进的方法组织教学, 体现了要改变学生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教师教给学生用什么方法和媒体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咨询员、协调员, 通过教学使师生教学相长, 学生之间互相帮助。通过团队的形式学习, 培养学生的人格精神、社会能力和职业道德。教育学院的教授与大学的教授相比, 以教学为主, 科研要求相对较低。

三、第三阶段——职教师资接受继续教育

按德国的规定, 每年每位教师有5 个工作日可脱产带薪参加继续教育, 5 个工作日可以集中使用, 也可分散使用。瓦伦跨企业培训中心有一个统计: 1994 年有组织的集体培训占42%, 分散自主的培训52%, 1997 年后者增大到72%。职业学校教师的进修可以由学校组织派出, 也可个人申请。通常个人申请的比例超过50%。据一些职业学校介绍, 学校一般只派出个别骨干教师培训, 然后再由这些骨干教师回学校培训其他教师。

第三阶段师资培养的主要特点是: 职教师资继续教育靠社会需求调节, 培训机构直接面对市场、面对培训者, 培训机构的培训项目每年分上半年和下半年, 印制成小册子发放,组织生源。同时, 政府对信誉好的培训机构, 在资金上予以支持。职教培训机构与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系密切,形成网络。继续教育在时间和形式方面很灵活, 且以1—3 天的短期培训为主。培训场所有培训中心、职业学校、企业或几方联合的机构。

四、德国职教师资资格培养模式

德国职教师资资格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普遍采用的专业与师范教育叠加的模式, 我们称它为“物理型”培养模式。一种是在不来梅地区实行的专业与师范教育混合模式, 我们称它为“化学型”培养模式。德国普遍实行职教师资培养叠加模式。通过对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剖析和探讨, 我们体会到德国注重职教师资培养是通过严格的过程控制来达到其质量要求的。报考职教师资专业, 首先有一个入学资格要求, 除了必须持有完全中学的毕业证书外, 还至少要有一年以上的企业实习等工作经历。其次是任职资格要求,学生完成9 个学期的大学学业后, 要参加两次国家考试。第一次国家考试, 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鉴定。之后经过两年的预备教师期或实习实践后, 还要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 这是对学生经验与能力的验证。只有通过了两次国家考试, 才能获得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在此期间各个教学环节, 使职教预备教师既学到了专业知识, 又多次经历了实践和实习的锻炼, 为今后的职教生涯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政府还制订了继续教育法规, 要求在职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进行严格的教师资格认定。教师地位很高, 加上继续教育法规, 使得德国职教师资质量和数量得到充分保证, 地位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五、德国师资培养模式对我国职教师资建设的启示

与德国职教师资新修学科相比,我国的职教师资培养要多开设课程,并减少每门课的学时, 以增加学生自学学分。我们的师范教育只开设不足100 学时的教育学和心理学, 介绍一些传统的知识, 缺乏学术和时代的气息。要把现行的教学督导( 往往只督不导) , 发展成为教学指导与督导委员会, 对青年教师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培养。在教师队伍中广泛实行导师制, 发挥老教师和高水平教师在教学中传帮带的作用, 定期举行公开课观摩或比赛, 切实通过机制活化和优化学校内部人力资源。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出台对新任教学工作人员基本教师素质和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的要求, 教育学院和师资培训基地要成为开发和推广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教学方法的主要场所, 切实提高受训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步建立起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与职业学校在新师资培训方面的协作关系, 像德国第二阶段培养师资那样,边学习理论, 边进行实习锻炼, 将理论和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结合起来。

职教教师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与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相比, 要求其知识储备更为全面, 专业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更高, 相关常识和知识面更广。要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就不能把职教师资的培养等同于普通师范生的培养, 不应直接选送大学毕业生当职教专业课教师。职教师资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施者, 是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者, 他们首先应该接受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 掌握实训设备的操作规程。在德国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理论课与实践课尽可能在同一个或相邻的地点进行, 使实践、实习中碰到的问题, 能及时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理论问题又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他们的实践、实训场所尽可能与实际的生产或服务场所一致, 培训内容也要求与生产流程、业务流程挂钩, 这种方式既加深了教育与实训之间的沟通与配合, 也实现了职教师资与培训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这对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为此, 要加强职教师资的技术能力, 必须做到: ( 1) 要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实习实训提供必备的条件; ( 2) 提供的实验、实习设备必须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相适应, 有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运用能力; ( 3) 实训、实习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聘用一定数量的一线工程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 4) 制定法规, 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 合格者发给上岗证书。实训、实习的质量是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一项重要指标, 要注重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和设施建设, 以保证这项指标的实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总第253 期

教师孝德素养培养研究

汉语种子教师“直通车”培养模式

教师孝德素养培养研究 副本

高校教师培养模式

美国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及启示

口腔医学技术培养模式

教师心德

三维立体模式培养幼儿英语教师发《大家》

教师评价模式

美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德教师培养模式
《德教师培养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