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伟大的博弈

发布时间:2020-03-03 19:20: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读书笔记

350年的发展历史,一段跌宕起伏的成长轨迹,恐慌、投机、上涨、下跌、崩盘、技术、财富、希望、未来„„所有的这些令人激情涌动的因素构成了华尔街由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街发展成为现今美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金融中心的点点滴滴。

自由市场给美国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自由是相对的,中国在这一方面就缺少这种自由。 世界强权 新生国家荷兰的殖民统治,带来的商业价值。。。投机,郁金香泡沫。

“尽管有数不清的海滩,人类依然扬帆出海,同样的道理,尽管有无数次的股灾,人们依然会进入这个市场,辛勤的买低卖高,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将手里的资金投入到股市,去参与这场伟大的博弈”,美国财经作家约翰.S.戈登在他的名作《伟大的博弈》中深怀感情的写道。单纯从科学的角度讲,“博弈”是一门在常人看来神奇而枯燥的学问,而在社会领域,尤其在政治经济领域它又更多的象征着不同利益集团的相互妥协与尔虞我诈,是个并不那么“光彩”的词语。但是戈登先生却在“博弈”二字前加上了Great这个词语,“伟大”这一充满了光辉意义的词语能与在市井中传言的充满了血腥与丑恶的金融领域相匹配吗?《伟大的博弈》这本书正是试图向读者阐述这个问题,即在华尔街成长的350年里,在这条街上发生了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其中有丑陋,有高尚,有辛酸,有光荣,但是在这个“伟大的博弈”的过程中,华尔街逐渐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成为了一段世界金融史上的不朽传奇。

传奇总是伴随着丑陋,因为真是丑陋使得那些光荣显得光彩夺目。这本书以并不长的篇幅讲述了华尔街350年的历史,在书中,我认识了华尔街历史上那些传奇响亮的名字:汉密尔顿,杜尔,德鲁,范德比尔特,摩根......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描写华尔街的各个时期时,都会抽取这个时期代表性的人物来描述。可以说,华尔街的历史正是这些人的历史,他们不是每个人都堪称伟大,他们更多的都是追逐利益的商人,但是由于追逐手段的不同,是他们有的人像人间的魔鬼,有的人像地狱的魔鬼,是的,似乎除了汉密尔顿之外,在华尔街没有天使可言,即使是享有盛誉的摩根也是如此。对于金融家,人们一向不吝惜的以贪婪,冷酷这些充满了“邪性”的词语来形容,但是同时人们也对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手腕与智慧而惊叹。这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能在几个月内暴富,同时也能在几周内一贫如洗,他们的荣辱兴衰甚至可以影响无数普通人的命运,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甚至世界范围的格局。当然,组成华尔街历史的更多是那些游戏的普通参与者,他们往往无力觉得自己财富的命运,只能选择跟随或是离弃哪个金融家,他们的命运是被主宰的,他们经常成为大玩家手上的筹码和棋子,可能在一夜之间获得梦想中的财富,但是那些纸上富贵也可能在一夜之间付诸东流。但是这些普通人的合力却又成了主宰那些大玩家们的力量,只有他们的跟随才能让那些所谓的巨头们可以放手在一场大游戏中尽情创造真实或是虚妄的金钱,而他们的离弃也能是巨头们转眼间成为无助的可怜虫,在这个胜者为王的功利市场上无人问津。这也是华尔街的博弈,一种充满了血泪和梦想的博弈。

华尔街的成长史也是一部从混乱走向秩序的历史,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华尔街本来就产生于混乱之中,那是十七世纪疯狂无比的“郁金香泡沫”,起初也是一段充满了草莽气息的赌场。无疑,充满西部色彩的环境是孕育传奇的好地方,但是传奇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的故事,这个过程中的代价往往是巨大的。正如作者在为中译本补写的章节末尾所说的那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华尔街的历史是一部经历无数灾难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以防灾难再次发生的历史。从它的童年开始,华尔街就经历了恐慌、战争、火灾、骚乱、恐怖主义和无数其他磨难,每一次,华尔街都度过了危机。”正是在一场场灾难中,华尔街逐渐建立起了高效、公正的规则,为大小玩家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游戏环境。没错,只能说是一个“相对”公正的环境,因为永远没有绝对的公正,没有绝对完美的游戏规则,但是一个

成熟的市场之所以成熟就在于它能从不断的挫折中吸取教训,可以进而建立更成熟的市场环境。华尔街已经经历了如大萧条,石油危机,9.11,网络股泡沫,公司丑闻潮这些危机,但是可以发现随着时间推移,每次危机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小,成熟的市场管理者已经可以以成熟的手段处理这些危机,所以华尔街虽然依然有输家和赢家,依然有投机者,依然有违法者,但是即使是输者的代价也越来越小,即使是这个世界第一大金融市场的波动对世界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小。

作为一名中国读者,提起华尔街,我们不能不想到中国的股市。和华尔街比起来,我们的金融市场的历史短的可怜,我们似乎也正处于一个混乱的草莽时代。但是,我们能以我们金融市场的历史短暂作为当前混乱局面的借口吗?难道别人犯过的错误我们一定要再犯一遍,为什么我们又总是出现无比相似的混乱局面而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股市当前的局面无疑是令人无法满意的,但是,或许因为我是个乐观主义者的缘故,华尔街的成长史使我对我们的金融市场依然充满了信心,现在,非流通股的改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尽管仍然充满了争议,但是我们毕竟在前进,当然也或许是倒退,但是正如资产流动才有价值一样,我们的市场只要在不断的尝试与纠偏中运动,我们的市场就有希望,只是我们都希望这个过程能更稳妥,更成熟。

我把它再简单分成四部分,便于深入了解华尔街的成长过程。

(1)1653年——1789年 华尔街的幼儿期。这个时期最长,看似平淡无奇,却必不可少,它为华尔街随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品经济的活跃、资金的流通、人口的增长促使资本市场的的孵化,货币、银行、证券随即催生。1783年,美利坚合众国实现正真意义上的独立,财政事务的管理成为一个重点。在这个阶段,两为历史人物开始登场,他们同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一位是汉密尔顿,另一位是杰斐逊。他们不同的理念和他们之间的斗争对美国这个当时还处在襁褓中的新生国家的发展路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影响了华尔街的未来。汉密尔顿扶持和鼓励商业活动,强调政府在建立金融体系和维护经济秩序中的积极作用。而杰斐逊则憎恶投机,他把纽约称为“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在此后绵延数百年的北美金融史的每一个重大事件中,他们各自的追随者们都在捍卫这两种不同的理念。

(2)1789年——1884年 华尔街的少年期。处于少年时期的华尔街充满活力,同时也是暴躁的,充斥着投机、欺骗、呐喊,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火药味,交易显得毫无约束。1790年,纽约成为美国最大的城市。1792年,众所周知的《梧桐树协议》签订,它被认为是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起源,尽管纽约股票交易所还要再等25年才成立。19世纪20、30年代以来,运河股票投机、西部土地投机、铁路股票投机相继出现,卖空逼空坐庄,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或者一夜破产、一夜入狱。特别是19世纪50、60年代的伊利铁路股权争夺战,上演了投机者的经典较量,也是资本和财富巨大魔力的完美体现。在这个阶段,资本市场缺乏监管,单凭股票交易员的自我约束,内部完善,加上政府的腐败变质,贿赂成风,没有强大有力的中央银行充当管理员,华尔街成了金钱与权力的练兵场。值得庆贺的是,电报、股票自动报价器以及大西洋海底电缆的开放与投入使用有力加强了华尔街金融市场与费城、波士顿等美国证券市场乃至西欧股票市场的联系,为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做好了技术准备。清算中心、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现代会计制度的建立更是方便了交易管理和投资者买卖股票,扩大了华尔街资本市场的规模。

(3)1884年——1938年 华尔街的青年期。青年期的华尔街迎来了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一定程度上的回归。当1895年黄金从美国国库大量外流和20世纪初由铜矿股票投机案引发的股市危机出现时,华尔街的金融领袖们不再是坐视不管,放任自流。以J·P·摩根为代表的银行家及时出手,避免了危机对金融体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改变了美国民众对华尔街的负面看法。1913年,美国成立了联邦储备体系,遗憾的是直到经历20年代末的资本主义世界范围的股市崩溃和经济危机之后,这个机构才认识到自身所背负的重大使命。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爆发,对美国和华尔街来说,都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到1918年战争结束时,美国超越了欧洲强国,纽约则超越了伦敦,华尔街成为了世界金融中心,20年代纽约股票交易所则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场。疯涨之后必定是崩溃的边缘。1929年秋的股市大崩盘尽管使得投资者们损失惨重,但也带来了美国金融制度的意义非凡的改革。1933年,罗斯福取消金本位制,颁布《银行紧急救助法》、《联邦证券法》、《格拉斯—斯第格尔法》(官方名称《1933年银行法》),加强美联储的监管力度,华尔街由此走向成熟。

(4)1938年——2004年 华尔街的成熟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随后的经济繁荣巩固了华尔街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美林银行开创的连锁店式股票经营使得股票深入千家万户,而证券分析的手段使得理性投资成为可能。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投资形式优化了投资组合;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的兴起则为更多的企业募股集资提供了方便。股市的起伏依旧在延续,变化的是服务于资本市场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其中最重要的要数电子显示屏和计算机应用。电子显示屏取代了股票自动报价器,计算机的快速记录取代了堆积如山的纸笔账单。连接全球的因特网让投资者不再简单依靠证券经纪人进行投资,他们更多的成为了“即时交易者”,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交易,却减少了交易成本。网络的便捷联系使得无关联的微小变化也会彼此影响,股民之间、机构之间、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之间相互影响,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随着全球金融体系的深入发展,建立统一有效的全球资本市场监管体系迫在眉睫。

以上是我对戈登所著的《伟大的博弈》内容的概括分析。

老师推荐看的一本书戈登的《伟大的博弈》,浏览式的看完了,摘抄了比较突出的一些,主要是以美国的历史为主线来反应华尔街的变化与发展。华尔街经历了恐慌、火灾、战争、骚乱、恐怖主义和其他的磨难,每一次它都面对危机,使其结构更加趋于完善。

1、(1653到1789年)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纽约,发源于发源于北美殖民地的一个小小的贸易前站,在其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和荷兰裔移民的冒险精神的催化下,它逐步成为一个繁荣的都市。华尔街也正是在这里起步,走向世界的舞台。然而在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的眼里,纽约却一直是“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

2、(1789到1807年)资本市场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充满了争议。来到股市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普普通通的投资者,也有恶意操纵市场的庄家。和无数政府精英一样,汉密尔顿绞尽脑汁,试图寻找一条“好人与恶棍的界线”

3、(1807到1837年)十九世纪早期,伊利运河修建成功,这条连接美国东西部物运和交通枢纽使得纽约一举成为美国的经济中心,而美国的其他地区则倍感威胁,对纽约敌意顿生,他们吧纽约称为“舔食美国商业和金融蛋糕上奶油的舌头”

4、(1837到1857年)铁路的发明,带来了美国经济的飞跃增长,也极大地扩大了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电报的产生,则迅速确立了华尔街作为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心地位;而1848年加利福利亚金矿的发现,带来了美国经济和华尔街新一轮的快速增长,纽约的人们过着销金蚀银的挥霍生活。然而到了1857年,各种衰退的迹象开始显现,“除了再来一场大崩溃,着一切还能一什么收场呢?”

5、(1857到1867年)南北战争给美国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带来了战争融资的巨大要求并因此推动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之一跃成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在一个无比繁荣的牛市中,“浮华世界不再是梦想”

6、(1867到1869年)围绕伊利铁路的股权站充满了硝烟与血腥,股市操纵者们肆意囤积股票,立法官员们与他们狼狈为奸,而当时美国政府腐败的屡见不鲜和证券法规的严重缺失,使着一切仿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谁能责备他们,他们现在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了”

7、(1869到1873年)1869年9月,美国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黄金操作案。多头投机家古尔 德和菲斯科精心组织了一个黄金囤积计划,他们一度控制了数倍于纽约黄金市场供应量的黄

金合同,黄金价格扶摇直上,“面对他们的对手,多头们得意洋洋”

8、(1873到1884年)华尔街历史舞台上,先后登场了无数形形色色的人物,格子演绎了多姿多彩的人生。他们中有的人开创了华尔街的新时代,换回了华尔街久已缺失的诚信和社会责任感,这些人中杰出代表是摩根;有的人却因吝啬和爱财如命而名垂青史,如海蒂格林,但是,这位彻头彻尾的守财奴却在股市的惊涛骇浪中游刃有余,他说“你需要做的就是低买高卖”

9、(1884到1901年)在美国历史上,1895年,发生了一个非凡的事件,黄金从国库大量外流,使得国库中黄金的数量不到法定黄金储备量的一半。在这样危机的时刻,克利夫兰,作为此时已经是世界强国之一的美利坚合纵国,不得不向摩根——华尔街的领袖,屈尊求援。他向摩根问道:“您有什么建议?”

10、(1901到1914年)二十世纪初期,极度繁荣的美国经济被一次由铜矿股票的投机案英法的故事危机带入了深渊,股市的危机同时也带来了银行的挤提和连环破产,华尔街岌岌可危。华尔街的巨头们齐聚在摩根的书房里,一筹莫展。摩根的助手想摩根问道:“为什么您不告诉他们该增么做呢?”

11、(1920到1929年)进入二十实世纪二十年代的纽约股票交易所,虽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场,但是就其制度和运行方式而言,却和1817年它刚刚建立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差别。从本质上讲,它任然是一个私人俱乐部,其宗旨仍然是为交易所的成员谋利益,而不是保护公总投资者的利益,在大部分情况下,“交易所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12、(1929到1938年)1929年,美国的股市发生了历史上最著名的股市崩盘。这次股市及随后而来的30年代经济大萧条迫使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并开始对华尔街实质性改革。腐朽的保守势力的代表人是惠特尼,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总裁。当他盗用他人款项等丑陋行为最终暴露出来的时候,连与他相识多年的罗斯福总统都不敢相信,他惊呼:“不,不可能是惠特尼”

13、(1938到196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随后经济繁荣巩固了华尔街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美里尔开创美林帝国使得股票深入到千家万户,而证券分析的手段使得理性投资成为可能,这一切都为华尔街最终的起飞奠定了基础。华尔街一向被认为是美国的主题经济——主街的附属品,然而,随着华尔街在美国经济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华尔街是主街”

14、(1968到1987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通货膨胀、越南战争、石油危机以及伴随而来的股票持续低迷,使得人么对华尔街的前景再一次感到渺茫。这时,一位华尔街作家写道:“如果说贪婪和恐惧是华尔街上仅有的两种情感的话,那么,现在是该为贪婪说句好话的时候了”

15、(二十世纪80年代到1999年)进入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华尔街,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人类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全球化,并使得世界市场出现了一体化。九十年代的股市,则更是一路高歌猛进,最终,在世界之交的前夕,道琼斯指数首次突破了一万点。人们不禁要问,“这种趋势会不会继续下去呢?”

《伟大的博弈》按时间顺序分段记述华尔街金融帝国崛起的漫长历史,书中描述了各个时期不同的人物对股票市场的投机投资.以及各界美国总统对经济不同时期作出的不同决策。 这本书讲述了华尔街的历史。如果把资金比为血液,那么华尔街就是输送血液的心脏:工业革命时它把资金输送给企业,战争时它通过战争债券把资金输送给国家。科技给资本运 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比如自动报价机和计算机的出现,在各自的年代加快了信息的传输, 同时资本也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按照博弈论的理论,在有限次博弈中,抵抗对方是最好的策略,而在无限次博弈中,合作是最好的策略。可以说,早期的华尔街投机者怀者有限次的博弈的心态玩着资本的游戏,投机

者追求短期的利益,卖空和杀空的较量极其惨烈,最后就是资金数量的对抗、贿赂和时间的赛跑。当华尔街意识到长期的繁荣才能带来普遍的利益时,那些歇斯底里的投机者被无情的抛弃出市场,这时就慢慢进入了无限次博弈的游戏格局中。这两者之间的跨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经历了许多的血泪历史后,才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并逐渐形成更广范围的共识,阻挡来自保守派的反抗,最后促成改革,当然也少不了历史的机缘巧合。从另一个方面也可 以看到和人性恶的一面的抗争是多么艰难和反复。

一位华尔街作家曾写到:“如果说贪婪和恐慌是华尔街上仅有的两种心理的话,那么我想,现在,是为贪婪说句好话的时候了。”贪婪和恐慌是华尔街上空漂浮的两个幽灵,当它们同时发威时,无疑是华尔街的灾难。对于贪婪,人们深恶痛觉,但又难以抵抗,对于恐慌,人们往往束手无措。政府可以把贪婪的家伙扔进监狱,可是恐慌的大众并没有错,政府又能怎么办呢?可以说最早是靠J.P.摩根一人之力来阻挡各种恐慌,正如书中所说,当年的摩根起着相当于今天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作用。后来,如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旨在解决银行挤提问题。诸如此类是在制度上的预防,恐慌终究不可战胜, 今后一定还会来惹事。

投机是罪恶的吗?这不是个好回答的问题。中国以前有过投机倒把罪,但科斯托拉尼则把投机当成职业。用“存在即合理”来解释未免有些不负责任,但我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 词来形容了。

最后提一下作者的写作特点。作者在力度上把握的恰到好处,尽管全书篇幅不短,但总在觉得有更多故事的时候突然停止,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比如摩根的个人史、阁雷厄姆 的证券分析,都是值得深入阅读的材料。

伟大博弈读后感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

《伟大的博弈》读书笔记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

伟大的博弈
《伟大的博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