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一章导言

发布时间:2020-03-03 19:54: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导言

一、名词解释

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有时也被称为价格理论,主要研究个体消费者,企业,或者产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生产和收入分配。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理性人--经济学里,“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通常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纪人”。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二、是非题

1、(√)如果社会不存在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3、(X)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4、(X)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然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5、( X )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6、(√)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

7、(√)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范畴示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要。

8、(X)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9、(√)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0、(X)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表示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组合。

1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12、(√)经济学按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13、(X)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14、(X)“物价高一些好还是低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15、(√ )规范经济学的结论以研究者的阶级地位和社会伦理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论。

三、选择题

1、经济学可以定义为(C)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D.人民靠收入生活。

2、说“资源的稀缺性”是指(B)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殆尽。

3、经济物品是指(D)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4、已过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B)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产品最适度水平。

5、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来是(B)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的有效利用,则只能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6、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

A.失业;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者技术进步;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

7、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向外凸出)反映了(B)

A.资源在所有生产活动中都同样有效率;B.成本递增规律;

C.存在政府政策;D.失业率高。

8、社会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选择一点所回答的问题在下列几点中只有哪一点

才不是?(D)

A.如何生产;B.生产什么;

C.为谁生产;D.在哪里生产。

四、简答题

1、机会成本概念与一般理解的成本概念有何联系和区别?生产一种有用物品的“机会成本”与经济效率(或称“效益”)的关系如何?

答:机会成本是指从事某一种业务而损失别的业务的代价。例如一块土地本来是可以种小麦的,但现在种了大豆,那末大豆的机会成本就是本来可以种小麦而得的收益;再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例子,这个企业拥有500万元资金,如果用于别的一项投资,企业可以获利500 000元,但现在只获利400 000元,可见,获利400 000元的投资的机会成本是500 000元,净损失100 000元。可见,机会成本不是指实际的货币开支,而是指本来可以得到,但实际没有得到的损失。机会成本也可以说是由于经营了某项业务而放弃了除此项业务之外的最好(从收益角度看)的业务的损失。

一般理解的成本即生产成本。一般成本作为生产中的各项费用支出,是商品生产的“投入”。借助成本可以反映国家和企业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它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因为它可以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低,原料和劳动力的消耗状况,设备利用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成本下降,利润就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可以增加,相对的社会积累就可以增加,为逐步降低物价和提高人民生活创造条件。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是:改善经营管理,采用新技术,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固定资产的消耗,节约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两者从理论上讲存在本质的区别,机会成本是一种二选一后所付出的代价,而一般的成本为实际的现形成本,从理论上讲“机会成本”不属于成本概念。

2、怎样区分“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请论证说明“技术上有效率一定是经济上也有效率”这个命题是否正确。经济效率与生产资源的稀缺性关系如何?

“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都是生产效率问题,但前者纯粹是从生产技术的角度考虑技术的可行性问题,比方说生产一定产品,应当投入多少劳力,多少设备,但经济效率还需要考虑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如何使用生产要素才能使生产成本最低。技术上有效率的不一定就是经济上有效率的。例如,某一工程仅从技术角度考虑的话,则投入一定数量劳动力再加少量先进的设备就是有效率的。然而,如果劳动工资很低,而先进设备却十分昂贵,则从经济效率考虑,宁可更多用劳动力,用些简陋的老设备代替先进设备,这样会更合算些。反之亦然。一般说来,越是稀缺的资源,其价格越昂贵,则采用这种资源进行生产,成本越高,经济效率会越低。

第一章+导言+作业参考答案

浙大 远程教育 第一章导言 作业

导言、第一章《语言学概论指导书》练习参考答案

导言教案

导言教案

物种导言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大学生职业规划导言

导言怎么造句

自然辩证法 导言读书笔记

第一章导言
《第一章导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第一章导言 导言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