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3 14:17: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邹广文

摘要: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特点当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市场观念、用户至上观念、人类整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解决好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企业文化发展走向作出系统的思考。

关键词:市场经济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管理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给中国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面对未来的企业管理,企业家们是否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和危机中国加入WTO给企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营造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现代市场经济环境对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中国企业家的定位与探索有什么特殊性?企业管理者如何冲出和打破形形色色传统的、人为的、客观的和现实的“藩篱,从而实现向真正企业家的角色转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必须做出切实而有说服力的回答。严峻的现实迫使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管理者在思维的更深层面上反思企业管理的本质,体味管理文化的真谛。

现代管理科学自身的演进,正呈现出一种由单纯的技术主义追求,到科技方法与人文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态势。企业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在当代发展中其人文的的因素愈显重要。在这种不断凸显和强化的文化氛围中,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企业文化学。当代世界的市场经济实践表明,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同时建立与这一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唯因如此,企业文化问题日益为人们的企业管理与实践所关注。竞争开放的时代特征使当代企业管理自觉地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其中。企业管理者们越来越感到,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的价值和奋斗目标得到全体员工的理解、认可和支持,使员工个人的理想、追求、目标统一到企业目标上来,并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可以断言,企业文化不但是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分支学科,而且成为现代管理理念的基本要素之一并显示出愈发强大的生命力。

企业作为市场的运行主体,其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于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而企业文化理论是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最能够体现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需要,也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能最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我国进入市场经济阶段之后,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目标导引下,企业文化建设将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对未来中国文化建设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是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企业哲学、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以及规章制度等的总和。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强调对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塑造,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和谐一致、积极上进的文化氛围,以发挥群体的文化优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阶段,应由技术中心、制度中心、产品中心等向文化中心的战略转移,成为当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灵魂。

企业文化的价值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更新。就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企业文化发展的特点、趋势看,其价值追求呈现出这样一些趋势:一是尊重作为行为主体的人,重视企业生产经营中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坚持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生产的首要条件来抓。二是重视围绕企业目标和企业发展战略培养全体员工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道德意识。三是重视企业整体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的群体意识,尊重、爱护、理解、关心和激励职工,培育他们为企业做贡献的团队精神。四是注重发挥员工参与管理的作用,鼓励他们为企业献计献策,使其增强以企业为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企业文化有以下突出特点:首先是集体性。企业文化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将自己的价值观、规范和制度积淀下来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企业的经营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均要由企业内部的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循。企业文化只有依靠一个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和完善起来。因此企业文化不能不具有集体性。其次是规范性。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整合功能。这就要求企业中个人的思想行为至少与企业利益相关联,即应当符合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与企业文化认同一致。企业员工与企业产生矛盾时,应当服从企业整体文化的规范和要求。在这一规范下,企业力图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统一起来。再次是独特性。不同国家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在价值追求上会有差异。即使是在同一国家,不同企业间的文化也不相同。不同的企业背景、运营状况、企业家素质等都可能对企业文化造成影响。企业文化是经过企业成员集体创造、享用、继承、更新的,具有相对稳定的传统,使员工们有依据、遵循的可能。在一个企业内部,企业文化是有共性的,而在不同企业之间,更多的是个性、特殊性。另外是实践性。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口头上概念化的东西,一个企业内企业文化的形成不是只有一些规章制度所能完成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是经过各种尝试才能完成的。只有经过实践,才能检验企业文化的优劣,以便进一步改进、完善。

总体说来,中国的企业文化发展与实践刚刚起步,可谓任重而道远。从近年来我搞的企业调查来看,“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企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人们对企业文化存在诸多模糊认识,由此导致在企业文化实践方面的一系列误区:

其一,企业文化实践的“崇洋”现象。其表现是,在理念上照搬国外,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实际上,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差距很大,简单照搬势必有削足适履之感。就是同出东方文化圈的日本文化也与我国有较大的不同。日本文化是“文化滞后型”与“兼容并蓄性”文化。日本以“人”为本,美国以“科学”为本,因而在企业文化风格上,美日也不尽相同。崇洋的另一表现是追求“新潮”。许多人误以为企业文化就是CI,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导入CI。其实,企业文化决不等同于CI。企业文化主要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塑造,进而形成企业共识。靠“炒作”与“包装”是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的。

其二,企业文化实践的“务虚”现象。其表现之一是企业文化追求的“浪漫”,多见于年轻人作为创业主体力量的新兴企业。这些企业提出一些浪漫的、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和文化理想。“大而空”的口号使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宏伟、统一的崇高目标往往缺乏实实在在的客观基础。此类现象的产生多数是因为企业领导人具有过于远大的理想抱负而缺乏务实的工作精神。务虚表现之二是在企业文化研究方面,一些人往往停留在哲学的思辩与伦理的规范上,从文化来演绎企业文化,从伦理道德来规范企业文化,从“道德人”的要求来建构企业文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简单地把儒家伦理照搬过来,处理不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使学术界与企业界脱节。

其三,企业文化实践的“庸俗”现象。企业领导人本身素质不高,或对企业文化缺乏认识,往往把企业文化理解简单化,甚至庸俗化。如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各项业余活动,从而颠倒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编编厂歌、厂训等,结果是流于形式,大同小异,没有个性。各项活动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决不是全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对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增强他们参与企业的热情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没有一种统一的理念的指导,往往会导致一窝风、一阵热、一招鲜,最终造成企业无谓的资金浪费和人力浪费。还有的人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须知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工作载体,二者有交叉的一部分,但决不能等同。企业文化成为仅具蛊惑力的口号,是不可能领导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

其四,企业文化实践的文化“愚民”现象。此类现象常见于那些企业领导独断专权或者经营出现问题的企业。“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企业领导人希望在企业内部实现个人崇拜或者希望掩盖某种事实真相,因而极端强调某种自己所信奉的价值观念,推行手段过激。它的产生多数是因为该类企业通常易产生盲目崇拜或者对领导人的噤若寒蝉的情况,结果导致企业的“无文化”:企业并不是通过广泛系统的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教育来唤起员工的主动性、自觉性,而是仅仅靠制度规定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须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是非常危险的。企业如果只重视人的“集体性”,抹杀了员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抑制了人的个性,则难以形成企业的凝聚力。

全新的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工程是我国企业的一项新课题。如何建构我国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是能否真正实现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环节之一。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总体思路应该是:放眼世界,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并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和风格的中国现代企业文化。

事实表明,在现代市场经济实践中,企业的形象如何,直接折射着社会的文明程度;那种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短期行为,不但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也能从根本上断送企业的发展前途。优良的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说来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它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贯穿于企业行为的方方面面。很难想象一个松松垮垮、不求上进、服务低劣的企业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安稳地生存。因此,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其发展的灵魂,而对于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我认为,在当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要优先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企业文化建设是人的建设,要以人为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文化过程的主体和中心。企业文化是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中心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在企业管理中如果忽略人的积极作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西方企业管理理论的实践证明,只有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的中心,通过对人的文化引导,使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渗透到物质和制度层面,才能真正振兴企业。具体说来,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内容包括:(1)把职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通过各种文化教育形式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利益,从而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工作主动性。(2)企业领导者要以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职工的群体共识为基础,根据企业的目标和发展战略来转变观念,培养企业文化,使之成为广大员工的共识,并且成为企业的精神财富和激励员工奋力拼搏、开拓前进的内在动力。(3)以文化为先导,开发企业内部文化资源,创造企业内良好的文化氛围,着重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4)以物质利益机制、民主管理机制为保证,建立相应的工资福利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一切关心企业、符合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并能使为企业取得实际效益的员工行为得到尊重和物质利益。

第二,树立市场观念。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企业应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作为完全独立的经济实体来面对市场、参与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市场竞争意识,其中最基本的一点是要形成市场观念,形成包括成本、销售、商品质量、包装、广告和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整体意识,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切想着市场,一切为了市场,离开市场来谈企业文化,只能是毫无结果的空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所形成的文化,都应当是与特定的市场需求相关联的,市场需求是企业文化的生长点和出发点。所以说,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培育市场观念、提高市场竞争力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第三,树立用户至上观念。企业面向市场,说到底就是面向顾客,以顾客为中心,培育品牌文化、提高品牌忠诚度。具体说:(l)根据顾客要求和意见,开发、设计和制造新的产品,提供优质服务。通过不断和顾客进行交流,把顾客潜在的需要转化为现实的商品。(2)建立消费者咨询体系,尽量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要。随着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不断升级,伴随产品质量需求的各种服务要求也应相应提高。(3)树立服务第

一、盈利第二的观念,不把追求企业盈利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目的;要对企业的生存环境进行文化开发,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行企业社会形象的不断开发。

第四,树立人类整体观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强化公德意识,树立人类整体观念。自9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绿色消费”成了全社会共同追求的新价值取向。在这种情况下,塑造企业绿色形象成了一种挑战。环保意识将成为企业品位高低的重要标准,企业从产品设计开始,就应适应这一新要求。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环保观念将逐渐内化成一种企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甚至是经营理念。我国目前企业发展迅速,但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人类要想获得持续的生存与发展,就要搞好于环境保护。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把企业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持续、稳步、协调地推进企业各项发展的进程。

第五,树立社会责任感。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一个分子,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企业不但要把自己的产品作为人类文化积累的有机部分,还应当把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积极参与社会文化事业,以推动文化发展为己任。一个企业奉献给社会的应当不仅是经济财富,还应为满足现代化社会对社会文化的需求多做贡献。如积极扶持、赞助一些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推进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等。通过这些行为,可以进一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企业文化发展的最深厚动力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实践,来源于当代企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切不可坐而论道,将其视为某种学术问题,这样就偏离了企业文化的根本价值追求。市场经济实践呼唤企业文化,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也将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所认同,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未来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武器。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实践,企业实践的深化又需要企业文化的指导。正是在这种双向互动中,企业经营实践才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境界,从而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当前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进一步结合企业经营实践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如企业团队建设、企业竞争力的培养、企业家的文化塑造等,力求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解决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首先,要培育现代企业文化观念,了解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培育自觉的企业文化观念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越来越与国际接轨,越来越与社会生活发生着紧密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企业经营观,杜绝各种不健康的企业经营行为,尤其是要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种种不符合企业管理规律的方式方法,真正使企业逐渐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环境氛围,使企业经历真正的成长。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对于每一个企业管理者说来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企业文化的各种似是而非的认识大量充斥于企业管理的实践当中,尤其是对于企业文化的种种误解更是影响了现代企业文化的普及和深化。因此,通过系统的企业文化培训,将现代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如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等,系统准确地传递给企业,以增强企业员工对实施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确有必要。

其次,要诊断企业文化的现状,适应企业机制的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往往体现为一种“终生制”的、超经济的强制性关系。现在,市场经济给予中国社会一个显著的影响,就是它将彻底割断个人与企业之间从属、依附的人身关系,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个人自主性增强了,个性明显了,活动天地大了,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但是这也给企业带来一个新问题,即员工对企业的离心倾向增大了。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创造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认真审核现有企业文化,弄清需要改变的方面,尤其是要找出主要的、隐蔽的观念、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则以及由其造成的那些限制企业的行为模式。了解其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分析向其挑战的成本或效益,制定相应的文化变革策略,付诸实践。有比较才能鉴别。对现代企业文化理念的系统了解,可以使企业检讨和审视自己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得与失、成功与缺陷。通过这种对比参照,唤起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紧迫感,增强企业员工对建设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再次,要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设计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企业文化是有个性、有特色的,而这种个性和特色恰恰来自于对自己企业现状的最真切了解。如何将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与自己企业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实施一种有针对性的企业管理,这是一门特殊的学问。企业文化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使企业成员明确和认同企业的方向与目标,并使其形成整体感。当今的经济环境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对立和冲突时常产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该从企业竞争优势的观点出发,动态地把握企业文化,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有明显优势的企业文化。

另外,要提高管理者的企业文化素养。企业文化现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武器,并被认为是继人员、物资、资金和信息之后的第五大经营资源,其作用也越来越大。以至于可以说:决定企业命运的是它的企业文化,即全体职工在所有重大问题上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理想,共同奋斗的事业心。文化是明天的经济,21世纪的企业经营,文化的因素将越来越显得重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未来企业的竞争,将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表现为企业人文化素质的竞争。特别是随着未来企业发展中科技含量的日益增强,随着现代社会生活中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日益提高,企业的文化经营战略将提到越来越突出的位置,而这一切都要求企业管理者对现代文化发展的总体特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并具备良好的现代文化素养。对于企业文化的系统理解,必将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达到这一要求。

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应该走向深入,进而为中国企业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助一臂之力。可以预示,在今后的5至10年,将是中国企业文化大发展的黄金时期。着眼于中国企业文化的未来发展,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对企业文化做一些前瞻性的思考。

(一)注重开展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国际化大势所趋,必将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每一个成功的公司,都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后盾的。我们在开展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时,应该扭转那种只重视翻译一些国外企业文化著作而轻视外国企业文化实践的倾向。我们不仅要重视对美国、日本企业文化的研究,也不能忽视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以及韩国、新加坡等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企业文化的研究。

(二)注重开展企业文化的实证研究。企业文化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但是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又表现出不同的模式。美国学者狄尔(Deal)和肯尼迪(Kennedy)在其《公司文化》一书中,根据企业面临市场的风险的大小和员工对成功决策获得反馈的速度,把企业文化划分为“硬汉、胆识型文化”(Thetough-guy,machs culture)、“努力工作、尽情玩乐型文化”(The work hardPplay hard culture)、“孤注一掷型文化”(The bet-your-company culture)和“按部就班型文化”(The proce culture)。这种划分给不同经营目标的企业在建构企业文化时应该如何定位有一定的启示。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企业又有规模和经营目标上的差异,各种企业文化必定有自身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开展各种不同类型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将有利于消除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盲目性,是建设有自己个性的企业文化的保证。企业文化要以民族性、时代性为前提,同时也要根据企业类型、经营战略、市场取向等因素予以确立。

(三)注重开展企业文化与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关系的研究。企业作为社会的要素,其文化建设必然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同时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宏观文化,必然对企业文化(微观文化)发生制约和影响。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因此企业文化应该以焕发人的精神面貌、增强人的主体意识为目标,并在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塑造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胸怀崇高人生理想信念的员工。

(四)企业文化研究要把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作为重要议题。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表明,对人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体系的开发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一种随意性的文化活动,同样要制定科学规划,把员工生涯规划与企业规划结合起来。人的素质不断开发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应该以员工的教育培训、员工积极性的激发为重点。产品或服务的品牌及技术是企业竞争优势中最重要的,而品牌与技术的取得、发展,要靠企业内有智慧的人力资源。我们企业的人数多,但素质却偏低。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大战中,人才竞争是决定一切的先决条件,企业文化如果担当起开发人力资源的重任,必将能产生深远的意义。

(五)研究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企业战略的关系。由于社会民族文化传统不同,从属于社会民族文化的企业文化也不尽相同,在不同社会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富有特色的各国企业管理模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如海尔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文化典型,随着改革的深化,这样的优秀企业文化将越来越多。探讨中国的优秀企业文化,形成企业文化研究案例,对于今后中国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另外,我们还应注重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研究,如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企业文化与市场战略、企业文化与跨国战略等,这些研究将有助于跨国企业更深刻认识国际经济文化环境,从而有效进行跨文化管理。

(六)重视企业家文化的研究。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管理)才能是经济生产函数的四个基本要素。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组织生产要素以新的结合,从事创新活动(包括技术的、组织的、市场开拓等)的人。这说明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成功的企业有赖于优秀的企业家的决策。在中国,企业家在塑造企业文化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发达国家的企业家作用大。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的企业文化的内聚力差,缺乏整合性的原因。当然这也和我国的企业的任命体制有关。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对于企业家的产生机制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深层思考,企业家文化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

(七)展开企业文化的未来走向研究。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全球一体化、文化的不断冲撞与交融,企业的组织结构也朝向网络化发展。面对未来企业的新变化,企业文化也应该展开行之有效的对策研究,如未来企业的组织结构、沟通方式、价值观念等。这种企业文化的前瞻性研究,有利于企业在今后的运行中掌握主动,调整经营思路,以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就企业说来,其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面临企业素质不高的挑战。企业的素质低下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运行质量,以在国内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的银行业为例来说明,虽然资产规模有的已进入世界前列,但总体资产质量很低、收益很低、赢利很低。同时,经营业务限制很大,服务停留在表面上。其次是面临观念上的挑战。中国经营理念同世界发达国家差别很大,如中国国有企业的“官本位”倾向和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经营管理不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难以同国际企业对接;第三是面临人才的挑战。未来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我国国内的企业如果不建立健全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则面临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我们就会处于劣势,有可能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因此,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增强企业面对国际经济环境的竞争力,无疑是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浅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特征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公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探究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安全管理论文

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志愿者精神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