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武汉大学创业教育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7:52: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主导参与式教育,实现共建式发展

——武汉大学创业教育工作总结

武汉大学共青团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育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和素养为着力点,突出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全程服务。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创新机制,搭建平台,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实现七个方面发展

1、组织机制保障。由校团委直属的校级机构“武汉大学青年发展咨询与服务中心”,负责就业创业教育活动的策划、执行和监督,统一协调管理各校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和中心下设的各院系级机构所开展的关于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项工作。把各项工作的开展建立在严密可靠的组织机构之上。校团委还把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业绩作为“红旗团委”评选、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年终考核评优的条件之一。《湖北日报》报道了2009年3月30日团省委书记丁小强为“武汉大学青年互助服务中心”揭牌的新闻。该中心是武汉大学团委协调和处理学生需求的综合服务部门,由学生组织自主开展互助服务,相关教师和企业提供帮助和扶持。中心面向全校大学生和学生组织设立了就业见习、创业孵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等11个咨询、中介服务窗口,为大学生成长发展、创业就业提供服务。目前,工学部活动中心550平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已有四家工商注册的学生创业企业在其中孵化,十六家迷你型企业在其中设立

1 办事处。4月29日,武汉大学大学生创意创业孵化器在珞珈创意园揭牌,该孵化器有近万平米面积,免费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服务,目前已有8家学生创业团队入驻,校团委和珞珈创意园管委会争取到了社会资源投入100万元,成立大学生创意创业项目免息扶持贷款专项基金。

2、服务平台依托。从2004年起我校以“校园文化活动超市” 为平台,实施项目化运作机制,固定时间和地点每周举办一期人生规划与职业导航,并定期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就业招聘会和面试辅导等活动,还通过社会实践和文化超市项目化运行模式来落实相关经费,使服务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有可依托的平台。2009年4月启动的“人生规划与职业导航论坛”、“大学生创业高级论坛”已邀请“赢在中国”全国总冠军谢莉、李书文、GOOGLE中国区副总裁刘骏等数十名在青年大学生中富有影响力的嘉宾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在青年互助服务中心,每天中午都有“职业规划和发展”导师团的学长为低年级在自我发展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存在困难的同学答疑解惑。

3、品牌活动覆盖。通过抓职业导航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就业创业评估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努力使大学生素质培养与就业要求同步并轨,打造出“就业导航月” 、“创业论坛”、“就业论坛”、“发展论坛”、“ 职前培训周” 、“职业资格和创业能力认证培训”、“就业见习行动”、“社区挂职锻炼计划”等十余个精品活动。2007年1月8日的《中国教育报》头版重点报道了我校与武昌区团委合作开展的“社区挂职锻炼”活动。2007年以来,团委自筹就业创业教育活动经费超过10万元,与中欧国际商学院、南富士管理学院和IPMP国际组织

2 等开展各类培训、辅导活动200余场次,参加学生超过5万人次。2009年03月16日《中国青年报》发表题为《武大千名学子同窗互助找工作》的报道,对我校“同窗情、促就业”的活动进行了详细报道。这项被称为“同窗互助找工作”的“草根行动”吸引了1000多名低年级学生、应届毕业生和毕业多年的校友参加,让不少毕业生感受到,“在这个就业寒冬,母校师生的情谊带来了春天般的气息。”

4、社会实践激活。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把“三下乡”、“四进社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方式、载体与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大学生融入社会的适应性和实践能力。校团委通过深化“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促进企事业单位与学校对接,建立一批确实能够提供岗位的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例如我校在武汉、昆山、宁波、柳州、赤壁等社会实践基地在发挥实践育人功能的同时,也正逐步成为学生就业创业的孵化平台。其中浦发银行、麦德龙超市、中实集团、新世界集团等单位已经明确表示,今年将继续选聘大学生“上岗”见习。 2009年4月21日举行了“武汉大学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到场嘉宾有来自可口可乐、武烟集团、神龙汽车、美的公司、新华保险、招商银行、马应龙药业、兴业银行等企业高层领导。全国40余家企业参加了武汉大学第三届就业见习岗位推介会,共为武大学子提供1200余个岗位。

5、大型比赛推动。武汉大学作为创业教育的试点学校,积极推行“创造、创新、创业”教育,设立创新实践学分,开设创业学课程。同时,在“第二课堂”以“自强杯”竞赛为龙头的各

3 种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和创业计划竞赛,已经渗透到我校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个环节,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2006年,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校大学生创业团队获得两项金奖。2007年,我校第四届“自强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共有49个团队立项,学校为立项学生配备资金10万余元。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的模拟职场精英挑战赛,已经面向全省大学生开展;以商业案例分析为中心内容的康腾案例分析大赛已经成功举办14届,并于2006年办成面向全国大学生的邀请赛。 第16届康腾全国高校学生案例分析大赛总决赛在武汉大学人文馆主厅隆重拉开帷幕,人文馆内座无虚席。前期比赛中,共有来自全国31所高校的200多件作品参赛。2009年4月,第二届湖北省大学生“模拟职场”精英挑战赛、“赢在起点”首届湖北省大学生创意企业未来之星选拔赛在团省委、省学联的指导下先后拉开了帷幕,全省30余所高校的50余个团队、近千名同学参与到比赛中。“赢在起点”比赛的总决赛在湖北电视台演播大厅举办并在黄金时间段播出,在全省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6、典型示范引导。通过校内外网站、广播电视和报刊,在学生中积极宣传以我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全国三好学生标兵”、珈华公司总经理李华、武汉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斌、在上海参与创业的“挑战杯”金奖得主赵晶晶、我校05级软件专业罗子雄同学获得首届武汉青年创业挑战赛第二名并成功创业等的先进事迹。在他们先进事迹的感染下,许多大学生决心鼎力创新,艰苦创业。2007年12月7日,在湖北省首届大学毕业生创业成果展示会上,我校吴斌同学还作为唯一的在校大

4 学生创业代表作主题发言,2008年6月,在武汉市市长阮成发同志主持下,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上市医药公司――武汉人福科技公司一千万元风险投资,成为东湖高新区大学生创业龙头企业。2009年1月11日《中国青年报》头版报道吴斌同学创业事迹。

7、成立创业孵化站。大学生创业企业孵化站面积近五百平方米,可容纳20家企业进驻孵化,是共青团组织自有、自管、自用的青年企业孵化器。建立孵化站旨在帮助以在校大学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对经专家评审通过后批准进驻孵化的企业,将免费使用一定面积的办公用房,进驻企业除享受武汉市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外,还可纳入共青团湖北省委\"青年创业支援计划\"省级项目扶持。武汉大学团委还将联合相关单位为在孵企业、个人代理申报各级科技计划、科技招商项目等,对其产学研合作项目、成果鉴定等提供申报便利,并提供法律、财务、管理咨询、人才中介等方位服务。目前,武汉锐尔生物科技、武汉珞英电子等4家注册企业和16个迷你创业团队已正式入驻孵化。

二、全面规划,合理整合,把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提升为我校共青团工作的一大体系

我校团委已开始全面规划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坚持“有效联系青年、有效服务青年、有效凝聚青年”和“项目化实施、品牌化打造、社会化运作、事业化发展”的“三效四化”工作理念,在业已形成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课外文化素质拓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大学生实践教育、青年志愿服务、大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培养等“六大工作体系”之外,力争将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建设为我校共青团工作的第七大体系。

5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团委启动“启航工程”,整合校内各部门和各学生组织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积极性,切实改变体系分散、临时突击的工作格局,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态势,把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贯穿于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以“珞珈英才成长导航学院”、“珞珈英才创业发展学院” 、“珞珈英才职业发展学院”三大学院为一个完整运作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我校共青团在三大学院为主的运作模式下,努力打造“五个一”工程,即: 科学设计一套大学生“第二课堂”模拟课程体系;打造一个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完善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计划;举办一系列培养学生实战能力的比赛;与优秀的名企对接,打造一个可以为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校企交流平台;通过组织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和挂职锻炼,打造一个学生与社会全方位接触的平台。通过“启航工程”的实施,努力实现培养一批、推荐一批、带动一批的工作目标。

三、沟通合作,统筹协调,建立由团委主导、学校各部门合作的参与式教育模式,共建式推进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就团论团,资源有限,工作开展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需要统筹协调学校各部门和社会机构的力量,开展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共青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大的优势应该是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参与式教育。而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社会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这些能力和素养唯有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提高。因此,高校共青团完全有能力主导一个由学校各部门共同合作的参与式教育模式。目前,我校共青团在建立校、院两级大

6 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前提下,与学校招生就业工作处、统战部等合作成立由校内知名教授、知名企业家、社会热心人士组成的大学生就业创业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完善校企交流平台;与产业部合作,依托武汉大学科技园探索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并制定大学生创业种子孵化管理制度,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种子基金”,使之成为我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链条中最具活力的一环。

2008年3月,我校团委与武汉市全民创业办、市工商联合作,成立武汉大学大学生创业辅导站,聘请首批创业实践导师,13位知名“汉商”走进校园带“徒弟”,以“学徒制”的形式,带领72名武大优秀学生体验在商业实战中创新创业的艰辛与成长。我校团委开展的创业实践成长计划活动,向全国高校和青年展示了求是学子实践创业的青春活力和武汉大学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广阔平台的最新探索。学校团委还将在近期推出第二期创业实践成长计划,继续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完善大学生实践教育长效机制建设。

就业是民生之本。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既是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一项光荣任务,也是共青团组织大有作为的工作领域。虽然我们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大学生的期望和上级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一定会在团省委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积极相应团中央的号召,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工作领域,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做出更大贡献。

武汉大学网络教育招生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共青团武汉大学药学院工作总结

武汉所有大学

985大学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简介

武汉大学名录

武汉大学创业教育工作总结
《武汉大学创业教育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