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形象塑造的思考(含英文翻译)

发布时间:2020-03-02 13:16: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形象塑造的思考

张 丽

【摘要】良好的高职院校形象能够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宝贵的无形资产。“互联网+”时代的来领,特别是高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下,高职院校形象塑造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形象塑造的意义,阐述了“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形象构建的要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形象传播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形象 构建要素 发展策略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教育市场机制对高职院校发展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力。高职院校的财政经费、招生来源、学生就业市场等方面的压力促进学院在办学规模、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特色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不能再躲在角落独自发展,而是要走向更为开放的市场,积极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形象塑造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已来临。“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即为“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新新的发展生态。高职院校作为思想最活跃、知识最密集、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应用的前沿阵地,更加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研究高职院校的形象管理,探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形象塑造,扩大高职院校的社会形象,树立高职院校的品牌价值。

一、在“互联网+”视域下进行高职院校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时代,传受双方的身份更加平等,接受方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可以通过门户网站、网络论坛、博客和微信平台等网络传播媒介发布和共享信息,同时传受双方能主动参与意见表达和舆论传播。2016年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幽默真性情的毕业致辞在各大网络媒体中传开,让这名教授成为了“网红”,同时也使得数亿网民感受到厦门大学自由与博爱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了高校正面形象的传播。网络上广泛传播的“王娜娜上学被顶替”事件将当事人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使得草根民众有了更多信息表达权,公众能够指出高职院校形象的不足之处,有利于管理者及时修正,对形象管理也是一种鞭策和警醒。

二、高职院校“互联网+”形象构建基本要素

一般说来,高职院校通过校园建筑、宿舍条件、以及学校的科研实力等可观察的“硬性因素”和治学理念、办学定位、运行机制、教师形象以及学生学风等需要去感受的“软性因素”来诠释高职形象。高职院校形象既与自身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向紧密相关,又是与社会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的结果,既要靠自身的展示,也要赢得社会公众的“赞许”,是“形神合一”的一个综合整体。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形象管理中,需要考虑如何设计、构建、运用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和手段,来实现高职教育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有机结合,以期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高职院校的印象和评价,已经由从前的口口相传,转变到从门户网站、手机新闻等新的途径进行了解,并且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从而转化为内在的印象。另外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间竞争也日趋白热化,高职学校要发展,要生存,就要争取更多优质生源,要吸引高级人才,要争取更多资金支持,要实现研究成果的更多转化,这使得高职院校在形象管理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涵。

(一)主体人物形象——教师和和学生

在高职院校当中,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串并其它工作的核心,作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都或多或少受到“互联网+”视域的影响。而当今高职院校的教育者,既有“80后”“90后”的中坚力量,也有“60后”的老教授们,特别是面对的在信息网络时代中活跃的“95后”学生们,更要针对性了解他们的心态,必须就“互联网+”进行学习和了解,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且这种互动是没有等级限制的,利用这种平台,学生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见解,教育者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学生深入交流,获取学生信任,传播人文情怀,及时了解在“互联网+”视域下高职教育的趋势,及时更新信息,让新媒体成为提升自我、为我所用的平台。在教学模式上,“互联网+”将催生出高职教育教学领域的重新架构,学习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大规模、扁平化传播,新形势的教学活动,如“慕课”“微课”,形成线上和线下教育的结合,自主学习与翻转课堂相呼应,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管理模式。

(二)校园文化环境——包括治学理念、办学定位、运行机制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参加首届互联网大会时明确提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高职教育在新的经济发展态势下应主动运用好这一工具,特别是在治学理念、治学精神和运行机制这些“软性因素”更加要与“互联网+”紧密契合,从宏观上把握好高职院校形象。

在治学理念上,高职院校要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把高职教育思路融入到“大数据”“云计算”时代之中,将治学理念落实到培养人才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上,做好改革创新“常态化”。在办学定位上,互联网融入到高职院校育人体系中,让学生在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出发展潜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产业变革提供满足互联网个性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在运行机制上,“互联网+”催生了智慧校园管理模式,一方面利用信息传播技术推进高职教育的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的可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建立双向支持的教育合作组织或教学联盟,持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共同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从而无形中为地方发展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

(三)校园外部环境——校园环境、宿舍条件、后勤服务 互联网成为高职院校宣传自身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的外部环境作为主打“名片”,更加需要互联网进行推广。各种高校利用腾讯、优酷、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平台,通过宣传片、图片、小视频来宣传校园硬件设施,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传播效益。笔者所在的学校,用微信传递校园宣传片,学生参与热情高涨,通过转朋友圈、互赞等方式,当天点击率过万,利用“互联网+”,真正做到了由老师到学生、由校内到校外,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了校园知名度。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形象的发展策略 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我国高职院校一直致力于结合本校发展历史和客观实际寻求办学特色,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同质化情形严重,办学定位不清,办学特色不明显,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流于形式等问题,削弱了高职院校对信息的控制力。高职院校如何借助“互联网+”进行形象塑造?如何在信息博弈中释放出正面效能?改进和调整高职院校形象传播策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一)科学定义高职形象,加强校园内部管理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划时代影响,积极转变办学理念,科学定义新形象,摈弃办学理念空泛无物,形象宣传重在外表的“形式主义”,摈弃形象塑造缺乏思路,忽视对个性和特色培养的“大众路线”。要注重内在实力的培养,把“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创新协同”融入到高职形象的构建中,把专业建设融合到产业发展和行业要求中去,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技术技能培养过程中,苦练内容,从本质上美化形象。同时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师资水平,避免负面新闻曝光给学校形象造成伤害。加强校园网站、校园论坛和微信公众号的建设,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制度,使其成为既是宣传窗口又是监督的平台,从内外两个方面推进学校树立良好形象。

(二)发挥“互联网+”积极作用,切实提升办学水平办学水平是检验高职院校实力的根本,同样也是外在形象塑造的内核实质。

互联网驱动下,高职院校的办学根本需要与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外部环境形成良好互动。学校要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首先要了解自身所处教育系统的层次和自身的优劣势,围绕市场办学,结合市场发展需要和区域发展需求,合理统筹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和课程设计,增强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加强市场办学意识,培育“互联网+”办学特色。同时,唯有落实到制度层面,新的办学理念才能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建立和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提供“互联网+”特色保障体系,使提升办学水平工作落到实处。

(三)建立网络预警和反馈机制,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既是信息的发动者更是被动的接受者,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产生和发展会传播得非常迅猛,学校要提高危机意识,防范于未然,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还原事件真相,制定详细预警方案,将危机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设立校园发言人制度,对于事关公众社会利益的信息主动准备发布,让谣言无处遁形。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公众反馈意见,及时修正应对方案和措施,公开透明反馈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引领舆论导向,避免使学校工作陷入被动。同时审视工作中潜在的危机隐患,建立危机应对制度和系统,避免小事件被互联网无形放大而上升为形象危机事件。

参考文献

【1】王素芳.新媒体传播视阈下的高校形象构建现实路径探究[J]文化艺术,2014(5)

【2】杨咏梅.高等职业院校品牌塑造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5)

【3】闫景丽.对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影响[J] 教育探索2016(5)

注:本文系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2016年度调研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为“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形象传播策略研究,立项编号为2016007。 错误!嵌入对象无效。作者简介:张丽(1982-),女,湖北随州人,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法学。

高职院校班级建设思考

互联网 时代高职教育的变革

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塑造的机制研究

塑造运管队伍形象思考建议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思考论文

大学生形象塑造

医务人员形象塑造

秘书形象塑造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形象塑造的思考(含英文翻译)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形象塑造的思考(含英文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