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16:46: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二全体理科、文科班使用地理学案姓名: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含义: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各种标准进行划分的,是农业、工业、交通业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的综合体。

2、区域的特点:⑴区域有一定的界限(如国界、气候区等) ⑵区域内部表现出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⑶区域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⑷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主要由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常见的空间分布形态:城市与工业—点状;交通运输业—线状、网状;农业—面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

4、区域的产业结构:至三次产业及内部的比例关系。

产业的分类: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和牧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了

一、二产业的其他各业

1.2区域发展阶段

1、区域发展阶段:总体趋势 平衡—不平衡—平衡

2、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比值、人文指数(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

3、区域发展阶段:农业阶段;工业阶段;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1.3区域发展差异

1.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差异、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不包括港澳台)

(1)东部低地区(12省市):辽、冀、京(不沿海)、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

(2)中部地区(9省):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

(3)西部地区(10省市):新、甘(陇)、宁、陕(秦)、渝、川(蜀)、贵(黔)、云(滇)

藏、青

3、南北方气候差异:同: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异:南方气温年较差小,冬季均温0摄氏度以上,降水量达,季节变化小,北方相反。

4、西部大开发

目的:缩小地区差异,加速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范围: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

优势:政策支持、市场广阔„„(同西部优势)

劣势:人才技术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

意义:

⑴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⑵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

⑶对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大意义

1.3 区域经济联系

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向保护性、外向竞争性)、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国际贸易)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一是对口帮扶成效明显;二是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三是在东、西部地区的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日益密切;四是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互相发展。

1、资源跨流域调配

原因:我国能源、淡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资源短缺的现象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主要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送、西电东输

意义:有利于资源合理调配,是缩小东西差距、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①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

③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④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

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三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⑤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调入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都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3、产业转移

原因: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分析思路:问题—原因—危害—治理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西北地区概况

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⑶主要景观: 干旱 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

2.荒漠化

⑴概念:发生在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 地区的土地退化。

⑵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西北)、石质荒漠化(西南)、次生盐渍化(华北)、草场退化(内蒙古)、红漠化(东南)、土壤肥力下降(东北)。

⑶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因素:①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 ;②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

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

人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②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治理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治理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治理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洞庭湖地区为例)

1、湿地: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主要包括:人工湿地:水库、鱼塘、稻田

自然湿地:沼泽、江河湖泊(纳木错)、红树林、滩涂,水深小于6米的浅

海区。

洞庭湖湿地位于湖南省,有湘江等四条河汇入,与长江相通。

2、湿地的作用:提供水资源、调节局部小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

提供农副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等。被称为“地球之肾”

3、湿地问题:面积减小、数量减少。功能减少或者丧失。

洞庭湖湿地面积减小的原因:围湖造田、河沙淤积。

4、保护措施:防治水污染、治理上游水土流失问题、退耕还湖、封山育林、平垸行洪、以工

代赈、移民建镇、疏浚河道

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一)田纳西河简介

1.发源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是俄亥俄河的一级支流。

2.地形:上游山地丘陵、中游丘陵、下游平原。

3.流域内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汽来源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冬季和早春(12月到次年4月)持续降雨。

4.资源:煤炭石油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落差大、降雨多)

(二)治理前:过度垦殖、滥伐森林、经常性暴雨导致该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芜,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对田纳西河的开发仅限于航运。

(三)治理:

1.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

2.核心:水资源的(梯级)开发。长期方案:防洪、发电、灌溉、航运、旅游。

3.方针:薄利取胜,将廉价充足的电力供应当地企业。

4.工业部门:高耗能工业(化工、冶金、建材)

5.农业:因地制宜,坡地栽种果树蔬菜、平原种植棉花(美国的棉花带)、玉米、大豆。利用发电厂的余热发展温室蔬菜。兴建水库发展渔业。风景区公园众多。

6.治理结果:洪灾得到有效控制、形成庞大的常年通航的航运网、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建成以电力工业为龙头、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7.治理经验: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生产布局特点:地区专门化(经济效益对专门化起决定性影响)

2.优越的自然条件:温带地区水热丰富、平原面积大(占国故面积的1/2)、土壤肥沃、河湖众多水源丰富

3.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国家政策、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

4.农业带分布:

5.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生态农业、精确农业(利用到3S)、有机农业、节水农业、处方农业(控制化肥、农药)

水源缺乏——滴灌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农产品农药超标——生物防治

土壤肥力下降——休耕轮作土壤侵蚀——免耕粮食短缺——基因工程

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1.位于德国西部煤炭储量占全国3/4,19世纪形成传统重工业区,(德国工业的心脏)主要工业为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

2.主要城市:杜伊斯堡、埃森、多特蒙德等

3.铁矿石来源于:法国、俄罗斯、瑞典

4.鲁尔区衰落原因:

廉价石油的竞争、钢铁危机,(最先衰落的产业是煤炭开采和钢铁工业)

产业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莱茵河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

5.治理措施:

对传统企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改造,

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以及服务业

经济结构多元化(化工、电子、汽车、机械制造、通讯、旅游、传媒)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美化环境

6.工业布局的调整:原先的工业布局,以接近原料地为原则(燃料为主要因素)

后来为接近铁矿石的进口,产业逐渐向莱茵河下游靠近(开始考虑交通输对铁矿石的进口以及钢材出口的影响)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因素: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对外开放政策④海外侨胞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⑤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3、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

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4、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与对策

问题:①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不高,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③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大量占用耕地,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对策:①推动产业的整合和升级,加强地域分工②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③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④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城乡环境⑤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作,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

3.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3.2.遥感 (RS)

⑴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3.3.全球定位系统 (GPS)

⑴概念:利用卫星 ,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⑵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纬度、海拔)、速度和时间。

⑶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3.4.地理信息系统(GIS)

⑴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⑵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图层叠加)

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遥感(RS)获取信息 ,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湘教版地理必修3

地理必修三简明总结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湘教版高中目录 必修一至三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教学计划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说课稿

政治必修三知识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总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提纲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