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研究与调整

发布时间:2020-03-01 20:14: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研究与调整

姜苏容

在金融危机的今天,大学生就业显得较往年困难了许多。大学生就业困难既与宏观因素,诸如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社会文化环境、自然资源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也与微观因素,诸如企业、学校、家庭、学生个体,尤其是就业心态等因素息息相关。从学校步入社会,无疑是大学生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一转折的顺利与否,对他们以后的事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欣喜地看到,有许多大学生抱着充分挖掘自身价值、竭力回报社会养育的心态在诸多岗位勤奋踏实地工作着;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种种原因遭受到一些挫折,产生了不少的迷茫与困惑。因此,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使学生们能及时有效地对自身的就业心态作一适当调整,扭转不同程度上的角色错位,以较好地适应社会,取得事业成功。笔者就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A某:曾为学生会干部,校多项活动的优胜者。工作后,工作能力较强,但工作热情不够。

B某:校学生会干部。在校期间,学习、工作均有特色。工作后,因人际关系及工作实绩问题,几易其职。

C某:校学生会干部、班长。在校三年三获一等奖学金。工作后,因小节问题易职。

D某:普通同学。在校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驾驶、电脑操作等技能,但在实习期间遵章守纪欠佳。

大学生就业初期为何会出现诸多波折?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自我标准下降。身为在校学生,基本都明了应以校规

校纪为准绳。一些学生干部的自我意识较强,处处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就业后,原来的闪耀之星淹没在单位同志的人海中,一时失去了闪光的舞台,于是对自己的标准开始下降,既而将自己变为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普通一员。而普通学生失去了校规校纪的制约,又不熟悉厂规厂纪,在遵纪方面似乎出现一个纪律的空白地带,自我标准亦有下降。

其二,从众心理作祟。学生干部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样样走在前。就业后工作意志不坚,开始产生从众心理。普通同学告别了大学生这个熟悉角色,走上了“劳动者”这个陌生的岗位,角色体验的转变需要有一个新的标准来参照。然而,单位里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而一些学生则倾向于学习那些“鱼”而非“龙”的工作人员。见到有些同事懒惰些,那我也偷偷懒;一些该份内做的事勉强为之;一些可以附加做的溜之大吉;一些不须做的更是置之不理。今天学张三的迟到,明天仿李四的早退,后日效王五的旷工,天长日久,将自己变成一个上班不准时到,到班不抢着干,下班早早溜之的不符合企业行为规范所要求的劳动者。

其三,呆板的人际关系。大多数大学生经常以人才自居,傲骨和傲气同在。傲骨不可无,傲气不可有。恃才傲物,必然会孤立一批人、得罪一批人、打击一批人。缺乏宽泛的群众基础与密切的领导联系,如此,人际关系陷入僵局。今天叫你不应,明日喊他不睬,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及自身发展。

其四,没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就业后,许多同学将“大学生”三字忘却,飘飘然认为自己是单位的一员,样样求民主,喊平等。车间班组的地面懒得一扫,污秽没篓的纸屑懒的一倒、脏水四溢的面盆懒得一泼,至于办公室内烟缸中的烟灰、同事杯中的茶水,更是懒得去管,缺少谦逊的品质、学徒的作风。工作上的疑难问题,或想当然处理,或滥竽充数,偷梁换柱,缺乏不耻下问的精神。

其五,这山望着那山高。就业后,学生知晓了单位的某些实

际情况,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满意或不满意的心态。而具有后者心态的大学生总希望另找高明。相对而言,学生干部较普通同学更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与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但这些,也容易成为迷惑他们的障眼。由于自视甚高,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此处爷不留,自有留爷处。许多同学缺乏埋头苦干,扎根单位的思想。多看到单位的短处:工资不高、路途太远、强度太大、专业不对口、无休息日等,而看不到人权最基本的就是生存权,其次才是发展权、爱教育权等。所以存在这山望着那山高,到了那山又要跑的现象。

其六,害人的不拘小节。成为单位一员后,一些大学生自由散漫的本性渐渐暴露无遗。单位有电话的,不分公私,1234567890,乱揿一气,与亲朋好友,一顿神聊;单位有便车的,今天请你运个货,明日托他载个人,只图自己方便;单位提供食宿的,饱了自己还不算,拖朋带友,狂飚暴食。甚至有的众目睽睽之下,剔个牙、扣个鼻、挖个耳、抓个痒、丑态百出。其结果只能是既毁了自我形象,又断了锦绣前程。

以上种种,主要是角色的错位问题,或者说是就业心态未来得及及时调整。作为高校辅导员,应经常关心大学生,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各种苗头,适时教育处理,防患于未燃,将错误消灭在摇篮之中。

第一, 加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教育。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一条,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应加强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热爱本职工作的教育。不可否认,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的建立运行和发展,对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跳槽”成为近年来非常普遍的一个社会现象,再提“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似乎显得有些过时。但我们也应看到:尽管“爱一行、干一行”有其自身的魅力所在,但缺乏足够的现实基础;也只有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奉献给自己的事业的人才有希望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师。所以在工作中,强调

“在岗一天,爱岗一天”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 强化主人翁观念教育。单位离不开个人,个人也依赖单位。奉献社会最基本的就是奉献单位。奉献有两个层次:一是为谋生而劳动,要捧好这一碗饭,就必须具有主人翁的精神;奉献社会还指一心为社会作贡献,在这一层次上的人就是绝巧弃利的人,就是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所以在就业中,要多看光明面,多关注先进的人,应排除上下左右的不良干扰,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具有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工作的作风;有了忠心耿耿、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地为单位、为社会工作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在工作中作出成绩;生活,也一定会为你捧出美酒琼浆。

第二, 注重人际关系教育。应向大学生讲明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注意工作作风,注重个人小节。上班强调早出晚归,乐于加班、奉献。自己的物品应摆放整齐。平时多添一杯茶、多泼一盆水、多清一缸灰、多倾一篓屑。与同事相处,应随和主动,不应恃才傲物。既不要踌蹒满志,锋芒毕露,也不要妄自菲薄,低三下四。注意与领导、与同仁保持平等的关系,忌搞小圈子,忌背后议论他人。要学会宽恕、容人、尊重人、与人为善。

第三, 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目前高校大学生源中农村学生仍占较大比重。想当然地,他们应具有较好的吃苦耐牢的精神。其实不然。“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在农村娃向城市在读生过渡的时期,部分大学生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耐牢等传统道德也随之循迹。而城区学生在这方面更令人堪忧。多数企业反映: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够。高校应通过开展以军事训练、劳动日、“青年志愿者”、勤工俭学等为载体的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抗风浪、耐苦寒的教育。对学生干部、建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学生党员,则更应明确要求,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 提高个人道德涵养。人个道德涵养的提高不外乎两个途径:第一,注重理论学习,第二,注重实践提高。前者可供学习的书籍极多,如李聃的《道德经》,《尚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洪应明的《菜根谈》等,加强宽恕、爱人、谦逊、慎独、夙夜在公等方面品质的养成;后者是前者的出发点的归宿,注意正确对待公与私、义与利、荣与辱、生与死、美与丑等方面的关系,切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六,以身作则,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上工作的种种,皆需要高校辅导员实施教育。“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在平时的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自身应具有热爱本职、乐于奉献、公私分明、谦逊善良等素养,如此方能使教育收有成效。在做好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同时,教师还应有针对性地及时反省自身存在的若干不足并不断加以改进。“教学相长”,师与生本来就是一对可以相互转换的概念。

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青的时候。大学生在从业阶段应自觉调整个人就业心态,扭转角色错位,完成角色转换,顺利走过从校园至企业的过渡期,为日后事业的成功发展夯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就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心态

调整心态

心态调整

心态调整

大学生求职心态的调整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研究

大学生就业的心态调查研究

大学生就业的心态调查

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研究与调整
《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研究与调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