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2:56: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考点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古代诗歌里形象的主体应该是由是个里的“人、事、景、情、物”等具体内容构成的。其中人物形象是考察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有畏难情绪,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练,思维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够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鉴赏指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人物形象题型的重要性,学习相应的答题模式。 (2)学会用答题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落实新课标精神,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精神。

(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提升诗歌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 识和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规范答题步骤 (2) 全面答题内容 (3) 准确把握诗歌主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结合“诱思探究教学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根据高考《考纲》要求,重在方法、技巧地点拨和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的训练。

教学流程

1

一、导入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其中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考察的重点之一。但是每次考试下来,同学们得分率比较低的题就是诗歌题,认为难的也是诗歌题。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来进行查缺补漏,增分突破。

二、(ppt展示教学目标)

三、回顾答题步骤

答案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①点特点:概括形象特征。

②析例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特点

③明作用: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感情的作用

四、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说) 说出同学存在的问题 说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五、积累(读)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武艺不凡英勇善战、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淡泊名利、悠闲自得、漂泊零落、热爱山川活泼娇媚、天真纯洁哀叹昔盛今衰、孤独、寂寞、自由、闲适、洒脱、孤傲、清高、高雅、高洁等。

六、合作探究

虞美人 李煜①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①李煜,世称南唐后主,974年,宋兵攻下金陵,975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虏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作此词,为绝笔之作。

②了:完结。

这首词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1、塑造了一个思念故国和宫廷生活却又不能实现的无可奈何又非常哀怨的亡国之君的形象。

2、此词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春花秋月”“小楼”“雕栏玉砌”都是宫廷生活的事物,而“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就表现出了物是人非和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愁苦。末句的“”更是将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无形的愁化为有形的“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3、通过这样的手法,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限哀怨表现的淋漓尽致。

2

1、塑造了一个思念故国和宫廷生活却又不能实现的无可奈何又非常哀怨的亡国之君的形象。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写出了词人的往事之叹;“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体现出了词人的亡国之恨;“雕栏玉砌应犹在”写出了词人的离家之痛,思乡之苦,种种愁绪愁绪凝结在一起,像一江春水绵延不绝。

3、词人通过今昔对比,化抽象为具体,让我们体味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限哀怨。

七、检验知识掌握程度(写)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①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注:①袜刬(chǎn ):踩着袜子走路。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答案】①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情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八、总结

请一个同学起来总结我们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九、结束语

语文是一门浪漫的学科,文学也是诗的文学。我希望同学们在做题拿分之余,又重新走进诗歌:让美充满诗的心灵,让诗的心灵充满美

十、作业

2010年至2015年全国二卷诗歌真题练习。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设计

学案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