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王崧舟《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20-03-03 06:28: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引读课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件呈现高大的抗美援朝纪念碑)师: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世界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的呼唤他的名字! 生: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请在深情些。 生: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请自豪的呼唤他的名字。 生: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请再自豪些,请—— 生:我的战友邱少云。

二、通读全文,潜心理会动真情

师:邱少云是一位怎样的英雄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地深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的体会和感受。

生:(自由读文)

(师巡视并与生交流)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这么投入,王老师非常感动,这说明咱们这个班同学们有很非常好的读书习惯,同时我也觉得,课文真的深深的打动哦了我们。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生1:邱少云被烈火烧着,但他却像千斤巨石一样忍受着。这一点在我的印象中非常深刻。

师:王老师想问你一下,当你读到那个地方时你的心里是这么想的? 生:我在想我们平常一小块肉被火烧一下都会很疼地大叫起来,而邱少云他被烈火烧着,但是他却一声不吭,一点地方都没有移动。 师:是呀你是从自己生活体验的这个角度,来感受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那种痛苦,和那种顽强的意志。

生2:文中“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模进“391”高地下面的山拗,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我对这一句印象非常深。我从“比较隐蔽”可以看出这个山沟有被敌人发现的可能性,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体会到我们的战士当时作战时是非常危险的。 师:你读到这个地方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2:我的心绷得紧紧的。

生3:我读到“我趴在地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我从这句体会到作者的心情非常矛盾,他又想救自己的战友,又不想暴露这个团的踪迹。 师:当时你读到这个地方时你是怎么想的?

生3:我想当时如果真的能把邱少云救火的话,又不暴露,牵连到整个团,那是多么好呀!

师:是呀,那是个多么美好的愿望,那是一个奇迹呀! 生4:这句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句话中的“像千斤巨石一般”可以换成一个成语,就是“安如磐石”。“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就是他有坚定的革命意识,驱使他像石头一样坚定不可动摇。 师:体会得非常深刻,真不简单。

三、把握形象,身临其境悟深情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对课文当中印象特别深的地方,留下了自己的体会,产生了自己的想法,获得了自己的感受。非常好。但这样学语文还不行,咱们还得深入到文本的字里行间,非常仔细的,一个词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去感受它去理解它。王老师请大家再自由的深情的朗读这篇课文,一边读一遍找,你觉得课文中哪个词语最能反映邱少云这位英雄的光辉形象,把这个词圈出来。 (生再读书,师巡视。)

让圈出词的同学将词写在黑板上。 第一个学生:千斤巨石。 第二个学生:一动也不动。 第三个学生:没挪动一寸地方。 第四个学生:没发出一声呻吟。 第五个学生:纹丝不动。 第六个学生:纹丝不动。

师:同学们请看,(师圈出“纹丝不动”) 一起读。 生:纹丝不动。 师:再读。 生:纹丝不动。

师:要读出“纹丝不动”的感觉来。 生:纹丝不动。

师:(提醒)把声音再压低点,再读。 生:纹丝不动。

师:“千斤巨石”就是纹丝不动。(读) 生:纹丝不动。

师:“一动也不动“就是(学生接:纹丝不动) 师:“没挪动一寸地方“就是(学生接:纹丝不动) 师:“没发出一声呻吟”就是(学生接:纹丝不动) 师:“纹丝不动”就是(学生接:纹丝不动)

师:同学们“纹丝不动”这个词我们在邱少云潜伏的时候读到了,在邱少云被烈火整个包住的时候想象过它,也在邱少云壮烈牺牲的时候强烈地感受到它——纹丝不动。请大家默读课文,看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 (生默读师巡视。)

师:同学们,你是在什么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咱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这里的纹丝不动指的是战士们在生理上克制想动的那种观念,这个纹丝不动单单指一动也不动。

师:你就是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王老师建议你再往前面读,他为什么必须做到纹丝不动?他有原因啊!你找得到原因吗?

生:“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 师:(板书:原因)你是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但是王老师觉得学语文光有理解没有感情是不行的,你得把自己读这段话时的真实的感情表达出来。 (生再读)

师:紧张吗?谁能比他读得更紧张? (另一生再读)

师:是啊,我们潜伏的地方离敌人的暗堡之间才多少距离?(生接:六十多米)六十多米,而现在又是在白天,敌人又是居高临下,战斗的形势,潜伏的形势,多么紧张啊!假如你就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你现在就潜伏在那个地方,你怎么来读这个句子?自己再读一读想一想。 (生自由读)

师:现在你就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你怎么来读这段话?谁来读? 生1:(朗读)

师:不能这样读,你没有找到感觉。你听王老师读。(师范读) 能像王老师这样读吗?试一试? 生1:(再读)

师:紧张的连停顿都忘了。谁再来。 生2:(朗读)

师:同学们你还从什么地方读懂了“纹丝不动”?

生:我从“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我抓住“呻吟”这个词体会这一句的,呻吟就是人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这里邱少云在熊熊烈火中烧了半个多小时,他都没挪动一寸地方,发出一声呻吟。

师:王老师觉得你是从“结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板书(结果)但是你没有读完整,你把结果完整的读给大家听。

生: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师:同学们,这一段话如果你仔细读下去的话,这段中每个词,每句话,甚至每个标点都在刻划邱少云被烈火烧时纹丝不动的光辉形象。你自己读读这段话,你觉得读这段话的时候,那些地方需要特别强调,能更好的反映邱少云这个人的光辉形象?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你觉得那些地方需要特别强调,能更好的反映邱少云这个人的光辉形象更好的反映出来? 生1:(朗读,但没有很好的体会) 师:谁还想读?

生2:(朗读,但没有很好的体会) 师:当战斗结束的时候,你作为邱少云最亲密的战友,你亲眼目睹了当时烈火烧身而英雄却纹丝不动的光辉形象,当你面对着志愿军首长、面对着其他的志愿军战士、面对着前来采访的战地记者你会怎么读这段话。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给他们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你们自己再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

师:你现在就是邱少云的亲密战友,(指名让学生上台朗读)注意下面坐着的都是志愿军的首长,而你是邱少云最亲密的战友,你亲眼目睹了烈火烧身而邱少云纹丝不动的光辉形象,你怎么读这句话? 生1:(朗读)

师:尽管你读得比较平淡,但是王老师能够感觉到他对战友的那份感情是非常深刻的。 生2:(朗读)

师:是呀,这就是我们的英雄,这就是我们的战友——邱少云。同学们你别的地方读懂了“纹丝不动“吗?

生:我还从“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看出了纹丝不动。因为我和邱少云离得很近,平常在生活中我们离得很近依然能看到对方,但是在这里我和邱少云离得很近却看不到邱少云即说明了邱少云的纹丝不动有说明了邱少云隐蔽的非常的好。 师:谁还从别的地方读懂了纹丝不动? 生:我还从“最后”、“一寸”、“一声”这三个词中体会出邱少云的纹丝不动。他在深受着巨大的痛苦时,他要为了整个潜伏部队的安全,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他甘愿自己牺牲,不连累别人。 师:刚才这段话我们已经读过了,有没有人从后果的角度读懂纹丝不动?(板书:后果)如果做不到纹丝不动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 生:“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如果邱少云动弹一下的话,他就会被敌人发现,敌人就会袭击我们,我们的部队就会受到损失。如果邱少云动弹一下的话,就会给我们的部队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要一动也不动。

师:如果做不到纹丝不动的话,这次作战计划能够完成吗?(生:不能)这次作战计划不能完成的话,391高地这颗毒牙还能够拔掉吗?(生:不能)391高地这颗毒牙不能拔掉,那么要把整个战线向南推移还能做到吗?(生:不能)整个战线不能向南推移,那么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要夺取最后的胜利,还有可能吗?(生:没有)当你意识到这么严重的后果的时候,你会怎样读这几句话?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个潜伏连的连长,当你意识到会有那么严重的后果的时候,你会怎么读? 生:(朗读)

师:假如你就是邱少云,你意识到了这么严重的后果的时候,你会怎么读? 生:(朗读)

师:同学们,这就是意义重大的“纹丝不动”,这就是艰苦卓绝的“纹丝不动”,这是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纹丝不动”, “纹丝不动”是邱少云的光辉形象,是邱少云的伟大壮举。

第二课时

一、比读激疑,一字一句总关情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光辉形象已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下面请大家在读一读课文,看看在作者的眼中一开始邱少云是个怎样的战士?到后来邱少云又成了一位怎样的战士?从课文中找出坐着形容邱少云的词语。 (生自由读课文)

师:在作者的眼中一开始邱少云是个怎样的战士?

生1:在作者的眼中一开始邱少云是个年轻的战士。(板书:年轻) 师:你知道年轻意味着什么吗?

生1:年轻意味着没有经验,头一次上战场。 师:还意味着什么?

生1:还意味着他在大火包围的时候可能会呻吟或者是动一下,就会使整次的任务失败。 师:但是后来呢?

生2:后来作者认为邱少云是一位伟大的战士。 师:你知道“伟大”在作者的心目当中意味着什么吗?

生2:“伟大”在作者的心目当中意味着在这次战役中可以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师:你说呢?

生3:我想给他再补充一点,在这里作者认为伟大的战士是可以为集体的利益所做出自己的牺牲。 师:你说呢?

生4:我觉得这里认为邱少云有很坚定的意志,邱少云舍己为人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是伟大的。

师:一开始作者称他是年轻的战士,而后来最后作者有称他是伟大的战士。在这个过程当中到底发生了一些怎样的变化?请把课本放下,听王老师读一段话。

(师范读第

7、8两段课文。

师:请大家向老师这样身临其境的,饱含深情的读这一段话一边读一边体会,你觉得这段话中的什么地方令你非常感动,把这个地方划 下来。 (生读。)

师:同学们请把最受感动的地方划下来,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读,交流读这个地方时的感受和心情。 (同桌互读,交流体会)

师:这一段话中的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

生1:“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这句话中说作者的心像刀绞一般,这说明作者的心里是十分痛苦的。这半句话也侧面烘托出了邱少云当时被烈火包围住了,身上一定剧痛难忍。“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这句话表现了我与邱少云之间深厚的友谊,所以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说得非常好,你再读读这句话,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生1:(朗读)

师:(板书:绞)还有吗?

生2:“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看出作者既希望邱少云能活下来,也希望他不要被敌人发现,可见战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生3:我还想补充一点,我还体会出此时的作者非常难过伤心。 师:你读读那句话,把难过伤心的感觉读出来。 生3:(朗读)

师:是呀,但这仅仅是我期望当中出现的,现实生活中没有出现。 生4:“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非常焦急,他在想邱少云到底有多痛苦? 师:他为什么焦急?

生4:因为他和邱少云有非常深刻的友情。

生5:我给补充一点,我从这句话也可以体会到,从他的心理活动也可以体会到邱少云也非常的痛苦。如果邱少云被烈火烧着不痛苦,我也不可能心绷得紧紧的。 师:我也不可能紧张是吗?你再来读读这一句。 生5:(朗读)

师:你再读,心再绷得紧一点。多么紧张,多么担心呀! 生5:(再读)

师:非常紧张的时刻,你读的时候可以读得快一点,声音可以急促点。你再读。 生5:(再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绞”吗?(把“绞”字圈出来) 生1:我觉得“绞”就是把物体拧开。把物体用力拧。 生2:我觉得是用力割。

生3:我觉得“绞”就是用一个或几个锋利的物品互相切。 生4:我觉得是一个锋利的物品扎进另一个物体中,物体相互扭转。 师:你们看到过搅拌机没有? 生:看到过。

师:用刀子刺进去,还要像搅拌机一样来回地绞,这种痛苦。咱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真的有刀在绞我的心吗? 生:没有。

师:没有刀再绞我的心,那么是什么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在绞字旁画3个问号)再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是什么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

生1:我看着我的战友被火烧死却无能为力。

师:看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被烈火煎熬着、烧烤着,自己想救但是却救不了这种感觉像什么? 生齐: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 师:你读一读。

生1:(朗读,读错一词,把“迷糊”读成 “模糊”师及时订正,生再读)

生2:我想读一读。(朗读) 师:你说是什么像刀绞我的心?

生2:我看着战友被火烧死我却无能为力。

生3:我觉得应该是邱少云的痛苦使我觉得像是有刀再绞我的心。 师:邱少云的痛苦就像是我自己的痛苦,火烧在邱少云身上就像烧在我自己身上一样,这种感觉就像刀再绞我的心,你再读一读。 生3:(朗读)

生4:我还可以看出作者的战友被火烧着,作者想救他但是却救不了。这是作者一种矛盾的心理。 师:这种感觉像什么? 生4:像刀绞。

师:像刀在绞我的心。你读那句话。 生4:(朗读)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的担心就是大家的担心,我的紧张就是大家的紧张,我的矛盾就是大家的矛盾,我的痛苦就是大家的痛苦。咱们大家怀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请大家重头开始再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个时候的战友,这个时候的我是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但是在烈火烧身时的邱少云他又是怎么表现的?拿起书一起读课文的第八段。 生:(齐读)

师:在作者的眼中烈火烧身时的邱少云好像是什么? 生:在作者的眼中烈火烧身时的邱少云就好像千斤巨石一般。 师:那么邱少云与千斤巨石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是一样的?请大家再读这段话找一找邱少云与千斤巨石之间一样的地方。 生:(自由读)

生1: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首先邱少云和千斤巨石一样一动不动,甚至都感觉不到他在呼吸,然后他的意志又如千斤巨石一般非常的坚定。

师:王老师问你邱少云和千斤巨石之间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生1:邱少云像巨石一样一动不动,而且他的意志像巨石一样坚定。 生2:邱少云此时意志坚定每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也与。巨石一样。

生3:作者在这里既然用千斤巨石比喻邱少云,说明邱少云的伟大。巨石和邱少云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伟大。 师:巨石居然也会伟大,还有吗?

生4:我觉得巨石是一个固体用巨石来比喻邱少云,可见邱少云当时的一动不动和他意志的坚定。

生5:我觉得邱少云的高度责任感也非常像千斤巨石。

生6:巨石是没有感觉到,而邱少云是有感觉的,可他竟然像巨石一般可见邱少云的意志坚定。

师:同学们,邱少云、千斤巨石他们都一动也不动,他们都不怕烈火的焚烧。他们再烈火的焚烧的时候,都不会发出一声呻吟,都不会挪动一寸地方。但是,千斤巨石是没有生命的,而邱少云,他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啊!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啊!一个人他怎么能够忍受在烈火烧身时候的巨大痛苦啊?大家请看。(多媒体展示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情景)这就是烈火烧身时候的邱少云,这就是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的邱少云,这就是像千斤巨石一般的邱少云,这就是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的邱少云,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邱少云。同学们,面对这样的英雄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生1:面对这样的英雄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想对你说:“邱少云你为了朝鲜人民,为了我们战斗的胜利,牺牲了你自己。你虽然牺牲了,但你的精神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师:说得真好。

生2:我认为邱少云叔叔您并没有死,您并没有牺牲,您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师:有的人活着其实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 生3:我想对邱少云说,你的精神永远的留在了人世间,你的精神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生4:邱少云叔叔您趴在火中一动不动的光辉形象将留在每一个人的记忆中。

生5:邱少云叔叔您的精神如千斤巨石一般,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二、精读重点,含英咀华品真情

师:说得真好!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同学们老是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是什么精神支撑着邱少云这样做?请大家拿起书一起读第八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生:(齐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给邱少云以力量,给邱少云以鼓舞,请你读。(另一生读) 师:同学们用低音读第一个“为了”,用中音读第二个“为了”,用高音读第三个“为了”,咱们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这就是我们的邱少云,他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以钢铁般的意志趴在火堆里长达半个多小时。想到这里,同学们,你怎能不对英雄油然而生敬佩之情,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放开声音再读第八自然段,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对英雄的感情,你就怎么读。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英雄无比崇敬之情再读这段话。 生:(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师:一个邱少云倒下去,千万个邱少云站起来了。“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读。 生:(接读)

师: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只有二十分钟,这二十分钟的胜利是由谁的生命换来的?

生1:这二十分钟的胜利是邱少云换来的。

生2:这二十分钟的胜利是因为邱少云同志的牺牲,在人们心里想千斤巨石一般的力量而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迅速胜利。

生3:这次战斗的迅速胜利是因为邱少云同志的意志而鼓舞了大家,所以使战斗迅速胜利。

生4:这次战斗的胜利是因为大家对邱少云顾全大局的精神所鼓舞着,所以使战斗迅速胜利。

三、活读文本,直抒胸臆为悲情

师:战斗就这样结束了,那样的干净,那样的彻底。战斗结束后邱少云的战友们用邱少云生前挖坑道时用过的铁锤和钢钎,在陡峭的„391‟高地的石壁上,刻写了一句碑文来纪念他、来歌颂他。同学们,你现在亲眼目睹了这壮烈的一幕,你亲眼目睹了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纹丝不动的光辉形象。你作为他的战友你会写一句或几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他?请把你所想的写下来。 生:(在音乐声中,自由写)

师:同学们,请把你心中的歌,请把你笔下的情,尽情的告诉大家。 生1:烈火金刚邱少云同志万古长青、永垂不朽! 师:很好,像个做书记的题词。

生2:时之子,天之骄,烈火中的巨人——邱少云。

生3:永恒的精神——邱少云,你永远给我们带来光明,你是我的偶像。

生4:灵魂在烈火中铸就,形象与日月同辉! 师: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情怀。真好。

生5:邱少云你的精神与我们同在,与世界同在,永不消失,永不衰退!

生6:有些人好像活着但已经死了,你虽然长眠但永远活着! 生7:邱少云同志,一位伟大的战士,一位世界人民的英雄,你的意志坚定,你将永垂不朽!

生8:邱少云同志,你是朝鲜人民的儿子,更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师:(接)你是世界和平的儿子。 生9:千斤巨石——邱少云。 师:非常简洁,但是内涵却是丰富。

生10:纪念在烈火中永生的英雄——邱少云。 生11:烈火中的邱少云,人心中的邱少云。

师:同学们,全体起立。这就是邱少云的战友用邱少云生前打坑道时用过的铁锤和钢钎,在陡峭的„391‟高地上刻写的碑文。这句碑文,是邱少云精神的生动写照,是志愿军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这句碑文! 生:(朗读) 师:请再深情些。 生:(更深情的朗读)

师:让我们一起用自豪的语气朗读这句碑文。 生:(自豪的朗读)

师:同学们,请闭上你的眼睛,你的眼前反复出现这高高耸立的纪念碑,你的眼前反复出现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请一起再读碑文! 生:(再读)

师: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下课。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设计(王崧舟)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设计王崧舟

王崧舟《二泉映月》课堂实录

王崧舟课堂实录(定稿)

王崧舟《二泉映月》课堂实录

王崧舟《普罗米修斯》课堂实录

《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实录

名师课堂实录王崧舟《天籁》

王崧舟长相思课堂实录

王崧舟《长相思》课堂实录

王崧舟《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实录
《王崧舟《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