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建设生态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

发布时间:2020-03-03 20:49: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淄博理论研讨会论文

建设生态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

摘要: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既追求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又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统筹规划,科学安排,才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针对淄博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淄博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定位,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范围的工业文明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全球性生态危机,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其中因不适当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导致资源短缺和世界范围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平衡的人为破坏,便是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我国,这一问题表现尤为突出。一些城市大气污染、水质恶化,一些地区土壤被严重污染,植被遭到无情破坏,不少地方出现了沙进人退的现象,每到春天北方沙尘飞扬。人类这种对资源的掠夺与对环境的破坏,已成为全球性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自20世纪80年代始,新的人类发展观正式形成,并很快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这就是可持续发展观,希望人与资源保持协调发展。在人与环境方面倡导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强调提高生活质量。很显然,这一发展观的形成,不仅会对人类未来的命运和前途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使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未来中国的发展,不仅要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而且还要具有高度的生态文明,这是具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建设生态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淄博人最幸福”,我高兴之余又有些困惑;有人说淄博人到哪里都觉得空气变清新了,我愕然。乐观地讲,淄博市经济现是发展不错,从发展阶段来说初步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淄博是一个化工、陶瓷、机电、医药城市,这些主导产业的发展使淄博的GDP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淄博市生产总值达到1645.16亿元,人均达到4648美元。但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增大。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高增长必然带来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剧增,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使淄博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市提出了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经济发展之路,这一决策非常适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优化产业布局和更加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经济质量,从而为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为了不仅使淄博的经济更发达,也使淄博的人民更幸福,我们要把淄博建设成为真正的生态城市。

二、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

建设生态城市,首先必须要有观念的创新,要从物质追求转向生活质量的追求,从被动污染治理转向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从末端治理转向初期的预防治理,从城市绿化需求转向生态服务需求,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转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把生态建设融入经济发展之中,既要追求经济增大的规模和速度,又要追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统筹规划,科学安排,才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其次,要统筹城乡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规划。城乡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城乡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规划,以便疏通经济交流渠道,实现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这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形态的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从城市基础看,淄博市规划建设起点比较高,基础设施齐全,城区道路绿化率较高,已初步形成了“绿树成荫,四季常青”的城市景观。从农村环境来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民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建设生态农业文明村。所有这些,都为淄博生态市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都是淄博建设生态城市的有利条件。淄博被列为全省农村城市化试点市以来,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乡村生态环境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还需要努力使郊区成为调节城市生态平衡的区域,改变忽视农村环境保护的倾向,按照建

设生态城市的要求,将中心城区与整个郊区的生态环境统一纳入一个系统中考虑。根据淄博城市规模与原有绿地、气候、土地、地理等因素,我们在统筹规划城市的同时要对农村生态绿地进行布局,在空间上形成城乡共建、共有、共享的生态系统,形成城市、乡村和农田相互协调、融合互补的生态环境体系。通过财政引导、补贴转移等手段来构建城乡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对郊区因环境建设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

再次,要树立循环经济观念,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在这方面需要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淘汰落后工艺设施,加大对污染治理的投入。淄博的经济增长部分是建立在高消耗、浪费严重、环境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所以要建立和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改造传统工业,淘汰落后技术,优化产业结构。

第二,倡导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生态工业是一种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是“清洁生产”的一个更新更高的拓展。要遵循“3R”(简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原则来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这不仅是当今的时尚,也是企业长期、牢固地占领市场并向国际市场拓展的有力措施。更重要的是为建设生态城市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我们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要把经济发展逐步转到集约型的循环型经济发展轨道上来。定期组织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负责人积极开展环保培训工作,使多家企业建立起环境管理体制,通过ISO14000 环境管理体制的认证来改进企业的环境行为,实现清洁生产。在鼓励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地实现生态工业园区与社会消费领域两个巨大系统的耦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整体循环。

第三,用绿色GDP指导经济发展, 挑战旧思想观念。把生态建设融入经济发展之中,应当既考虑经济GDP ,又考虑绿色GDP。采用绿色GDP统计方法是为了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生态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促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城市的重要观念。如今的GDP 成本很高,生态环境没有遭受破坏前,投入2 元成本能产出10 元的效益,现在要得到相同的回报,则需要投入5 元。推行绿色GDP 后,将把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从现行GDP 中扣除,今后公布的GDP 就将大幅缩水,但并不意味着会拖经济的“后腿”,相反会形成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目前全国已有10个省市启动了绿色GDP 试点工作,此项举措必将列入我市重要议事日程。

第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淄博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7.2 ℃,雨量1849 mm ,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耕地肥力较高。水田有机质含量平均3.2 % ,旱地面积只有

2.2 %。山多林茂,森林覆盖率高达75 %。在农业生产上存在气候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耕地质量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等诸多优势,市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还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创造了条件。所以淄博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很好的基础。

加入WTO 后, 绿色食品的观念开始成为人们的潮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市场发展迅速,同时又竞争异常激烈, 这为淄博发展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淄博农业目前还是以种植业为主,这与目前的市场形式不适应。我市要从战略高度来规划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建设与发展,按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准与规定, 做好绿色无公害产品基地的空间布局,加速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特别是要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并加强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与处理的科研、规划工作,带动生态农业的建设。

第五,以“保护第一,开发第二”为原则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保护第

一、开发第二, 是淄博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方针。除了要做到严禁在核心区的人为破坏活动, 严格保护文化、历史资源和森林资源外,在旅游开发中, 要严禁危害风景资源的建设项目, 严格保护好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名人故居等旅游资源。当然也不是说不发展旅游,而是要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

三、建设生态城市的保障机制

把淄博建设成为生态城市需要有各项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协调一致行动。生态市建设是一项需要全市上下长期不懈奋斗的长期的事业,是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协调行动,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地区和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加强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建设管理机制,实行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制管理,将责任制落到实处,列入部门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

内容。

2.强化法制建设,依法实施规划。加强法制建设是生态市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建立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与省法规和规章相配套的生态市建设地方法规体系。生态市建设规划应由人大审议通过,使其具有法律效力,才能长久坚持下去。加强依法行政,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法律和民主监督作用,以及执法部门对生态市建设的执法监督作用。加大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力度。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态市建设能力。要突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建立为生态市建设服务的科研支撑体系。重视发挥人才作用,积极培养生态市建设所需各级各类人才。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专门人才,加快培养与引进发展生态产业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围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生态产业等领域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开发新产业、新品种、新工艺和先进适用技术。

4.加大资金投入,拓宽对外开放领域。设立生态市建设和生态保护专项基金,发挥专项基金启动引导作用。制定有利于筹集建设生态市资金的各项政策,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BOT等不同形式参与生态市建设。增强对外开放意识,充分利用现在的有利时机,围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污染防治、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资源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多元化筹集生态市建设资金。

5.加强绿色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生态文化素质。建设生态市需要有环境观念的市民来建设。我们应围绕生态市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着力培养人们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在各级学校进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教育。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在全市广泛开展生态市建设的社会公众教育,大力宣传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生态产业等有关生态市建设的科普知识。加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揭露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宣传生态市建设的先进典型,为我市生态市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四、结束语

建设生态市是淄博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方论证的科学定位,是淄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生态市建设这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经过全市人民长期的努力,使我市经济得以跨越式发展、资源得以开发性保育、文化得以继承性创新、生态得以渐进性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合理利用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最终达到“生态强市、生态富民”的目标,把我市建设成为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城市。

参考文献

[1] 杨发明,陈劲等,对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一点思考.环境科学进展,2003 , (6) :5813

[3] 吕淑萍,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上海环境科学,1996 , (1) :27

[5] 杨 芳,彭荔红.清洁生产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结合的探讨.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 (4) 12–14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

树立生态伦理道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家园

基于生态自然观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谐——人与自然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建设生态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
《建设生态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