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转化学困生

发布时间:2020-03-03 20:21: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转化学困生

摘 要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又是这种方式的具体表现.在小组合作中,优生的突出表现往往能赢得老师的青睐和赞许;学困生则常被老师忽视和遗忘.因此,在小组合作中有效转化学困生意义重大.对于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学困生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提出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以及相应的评价机制,以期对”小组合作学习“转化学困生的问题有更深入的探讨.关键词:学困生;小组合作学习;转化

1 学困生的概念

1.1学困生的界定

(一) 国外关于学困生的界定

上世纪初,学困生这一概念还没有被提出来,当时美国人将学困生称为“学习有障碍的学生”,他们侧重从病因学的角度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进行界定.特殊教育专家柯克最先提出学习障碍这一术语,认为引起障碍的原因是医学上的缺陷与受损.盖尔斯指出了这个界定的不足,他提出“相互作用论”,认为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由于个体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最近几年来,由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美国许多学者开始用社会心理学的观点与方法来研究学习困难学生问题,探讨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就责任归因、自我概念特征以及学习困难学生的行为模式同社会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使教育与转化学习困难学生从可能成为现实.美国的这种研究趋势,已经开始影响其他国家的学者,包括我国学者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前苏联教育界常把学习困难学生叫做“学业不良学生”,专指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学业不良的确定与评价的参照有密切关系,把学生分为:A.相对学业不良,B.绝对学业不良,C.成绩不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而学习有障碍,学习成绩差,有可能被列入淘汰对象之列的学生.这些学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① 思维发展存在缺陷.② 基本学习技能存在缺陷,没有具备作为掌握知识工具的那些能力.③ 实际知识存在缺陷,基础知识缺乏,不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不能建立知识间的联系.④ 非智力因素存在缺陷.(二) 我国关于学困生的界定

差生,是国内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对学困生的称谓.近年来,

1 差生这个概念的使用受到广泛的批评,主要意见是:

① 含义不确切,不能清楚地表征是学习成绩差还是学习能力或是道德品行差,更或是几方面都差.② 有损学生人格或打击学生积极性.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钱在森老师在综合上述意见后,提出了学习困难生的定义:即他们是智力正常,但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育大纲要求的学生.此概念虽符合国内实情,但比较笼统,不够精细,不便于教育转化的具体措施的制定和使用,也没有明确肯定学生可以进步的一面.正如吴增强老师所言,“差生一方面表现为高级认知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他们与同龄学生一样都是尚未成熟、有待发展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潜能.”因此,当今的广大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都主张尊重学生的人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这些所谓的“差生”改称“其才能未被开发的人”、“后进生”、“学困生”等.目前教育工作者中使用的比较广泛的术语是“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一般认为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这些 学生的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这一定义包含了三层含义:

① 学困生最显著的标志是学习长期而稳定地达不到教学大纲的所要求的水平.② 学困生的生长发育处于正常范围之中.③ 学困生之间存在差异.1.2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 学困生自身的心理障碍

根据长期教学实践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在学习上主要的心理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自卑心理、胆怯心理和压抑心理.自卑主要是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受到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导致他们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即“我不如人”,对学习丧失信心.胆怯心理主要是怕被别人讥笑,不愿暴露自己的弱点,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差.压抑心理是由于基础太差,学不好,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关心和家长的温暖从而导致的学生情绪低落,不思进取的心理.其次,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首先一部分学困生课前对第二天要学的内容不做预习,上课学习状态不佳,参与式学习中不发表见解,课后又不巩固当天的所学,对知识的遗忘较快.另一些学困生具有惰性心理,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玩字当头,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另外,学生的学习态度.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对自己的学习漠不关心,不思进取.(二) 家庭、社会、生活环境原因

2 首先,由于当代商品经济冲击,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变,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一部分学生因缺乏正确的引导,使一些不良的观念和思想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结果导致他们没有学习目标,没有进取心.其次,现在的学生几乎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有的家长对学生过分溺爱,没有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有的忙于工作,缺乏对孩子的照顾和关心,任由其发展,致使小孩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再次,学生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吃苦精神和刻苦学习动力越来越不足,贪玩、厌学情绪越来越突出.

1.3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班主任往往特别注重培养尖子生,重视“精英精育”,为有几个“精英”感到骄傲.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代化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精英精育”并不能一定兴国.因此,班主任在培养优生的同时,更要善于转化学困生.

2 小组合作学习2.1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1]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越来越被广大学生所喜欢.它讲究的是和谐及共同发展,绝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和插花,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值得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源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至今仍方兴未艾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目前,合作学习已在美国等几十个国家的中小学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它对于改善课堂内的师生关系,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智力品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综观世界各国合作学习专家对于合作学习内涵的研究至少涉及如下几个层面:(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4)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5)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层面上,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

3 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2.2小组合作学习与学习动机理论

动机是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沃尔福克把学习动机定义为“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2]奥苏伯尔认为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等三种成分构成的.[3]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小组内部的优生的认知内驱力较强,他们从求知活动本身得到满足,这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也是一种最重要的学习动机.而小组内的中等生和差生,他们在教师的鼓励与支持下,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不断地增强,他们需要通过自己获得好的成绩来提高在小组内、老师及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他人的认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动机水平,逐步从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向认知内驱力转变.

2.3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及方法

(一) 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1) 同组异质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走读与否、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2) 异组同质

不同小组之间的各个层次上学生的素质比较接近,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二) 分组方法: 1) 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互补、互助),根据班额大小,分成6—8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2人组交流,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2) 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心理学家希尔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这种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而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所以在构建合作小组时,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

4 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当然,不管如何分组,都不能保证不同小组各个层次上的学生的实力都是非常接近的,所以在分组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保证小组整体实力接近的方式来进行小组成员的微调,从而保证各个小组的竞争力大致相同.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此外,小组的成员的搭配需特别注意所要搭配的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因为如果处理不好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4],所以分配小组成员时尽可能将关系融洽的学生划归为一组,这样也便于小组活动的开展.

3) 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4) 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一名常务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本组每个成员都要有分工,如根据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负责1—2门学科,可以指导本组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对本学科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查;也可以把桌椅摆放、桌面整理、卫生保持、公物保管、习惯养成等分别由小组成员负责;还可以施行值日组长轮换制,每位同学都有参与本组管理的机会.各种角色分工并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2.4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优点是: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

5 多得多.并且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4.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得以及时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这样一个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二) 小组合作学习的不足之处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品质发展,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主体性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其不足之处是: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没有实效性.2、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度不足.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并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

3、小组合作学习的滥用.现在一提到公开课,有的教师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万能钥匙,不论什么内容的课,动不动就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方便获得与使用的实际价值,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3 小组合作学习,转化学困生 3.1课内合作与课外合作并重

(一) 加强课前协作,提升课内小组合作学习质量

新课程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一句话,不应以合作取代独立,要让合作与独立相得益彰.[5]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独立思考,这一点对于学困生而言,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学困生上课不能及时跟上老师的节奏,对于所提出的小组讨论的题目在短时间呢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解题思路,当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时,只能被动地听组内学优生的讲解,

6 自己只能被动接受,对于学优生给出的解答,自己也不能抓住重点,领悟不到自己思考时的障碍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展开思路,所以,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困生而言并不能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反而会因为他们自身的消极被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不能理解,只是一味的敷衍了事,长此以往,小组合作学习非但不能促使其学习上取得进步,反而让他们对学习彻底失去信心,对学习更加没有兴趣.

鉴于此,在上课之前,可以把这节课小组合作学习总的任务分解成几个子任务,由成员承担一项子任务,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外以不同的时间去独立思考这些问题了,同时,为了保证学困生能够按时完成任务,每个组的组长必须对组内的学困生负责,监督提醒组内学困生按时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在课上的合作学习效率会更高.如《面积与代数恒等式》课题,子任务可为:

221) 用不同面积说明同一个代数恒等式:aba2abb;

22)

222用面积图说明:abcabac,abcabc2ab2ac2bc;

2223) 用面积图说明abab4ab,继而用此图相似的结构说明勾股定理a2b2c2;

4) 运用面积与恒等式关系解决:能用五个边长不等的正方形围成一个大正方形吗? 这样,对于这样的任务,只要学困生能够提前思考,效果肯定比上课时临时去思考好,而且这样做也是为了培养学困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同时,也能更好地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二) 注重课内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众所周知,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一定要把握好上课的每一分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这就需要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对于学困生而言,尤其是在注意力方面,学困生突出地表现在注意集中时间短暂,缺乏坚持性,容易受外界干扰,容易陷入多动和冲动状态[6].所以,在上课期间,他们经常容易分神、做小动作,对于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显得很迷茫,因此他们上课的效率很低.现在通过让学困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并对组长做出一定的交代,这样以优带差、以优助差,既给了学困生相应的机会和权利,也赋予了义务和责任,有利于激发学困生学习的欲望.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准备放弃学习的一些学困生,因为小组合作活动的需要,在小组其他同学的关心下,他们会情愿或者不情愿地放弃上课开小差、讲话等违纪的行为,同时,在小组其他成员的压力下,他们不得不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课堂上,教师虽然面对全班或小组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可提问与检查时通常面对优秀

7 生,学困生少有机会,这让他们误以为学习任务与自己无关.长此以往,学困生的责任意识渐趋淡薄.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来,就应该让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责任意识.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参与到学习活动来是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具体地说,每个学生都有收集学习资料的责任,有动手、动脑处理资料的责任,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责任,有参与交流发表意见的责任,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责任,有独立完成作业的责任,有与学习伙伴共同完成探索性学习任务的责任.因此,在组织合作学习前,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创建合作小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也有利与组与组之间公平竞争.其次,教师要把学习任务分解落实到个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与目标.再次,课堂上教师采取随机提问的方式,根据他们的表现评价小组活动的质量.具体做法是:每个小组给内部成员编号,教师要求小组回答问题时,只叫该组的某某号,不叫名字.由于教师不知道号码对应的学生名字,每一个学生都有被提问到的可能.如果不积极参与就会拖累整个小组,这种由集体连坐而产生的群体压力可以促使学困生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去,也能使学优生更积极地帮助学困生.(三) 坚持课后小组合作,做好学困生的补差工作

补差工作对于任何学生而言都是必要的工作,对于学困生而言,其补差工作量可能要远远多于学优生,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情况是每班的学生人数多,大班教学普遍存在,并且每个任课教师都肩负着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面对数以百计的学生,教师不可能有针对性地给每个学困生以及时的辅导,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依靠组内的学优生监督、帮助学困生做好补差工作不失为一种良策.下面我们以数学学困生的补差工作来进行分析:

学困生的绝大数人,学习数学的毅力和耐力均较其他学生差,对问题不愿做长期艰苦的钻研,而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很少去主动地寻找致错的原因,因此他们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那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常常还没有听完,他们就急着说“不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善于使自己的智力活动高度紧张起来.对于理科的补差工作,应该对症下药,可以采用整理错题集的方法,这就需要学困生把自己经常做错的习题摘抄到错题集上(对于考查同样知识点的错题,不必要全部摘抄到习题集上,只需要选择性地摘抄几个典型题目就可以了).然后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把整理的错题重新做一遍,对于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做错的题目需要重新摘抄出来,而且对此类错题需要更加关注.如果在纠错过程中,遇到自己仍然不会的题目,学优生肯定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去与其他学生交流,或者去请教老师.然而,有些学困生会因为胆怯心理,怕被别人讥笑,不愿暴露自己的弱点,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因此就算发现自己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不愿意主动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有些学困

8 生因为惰性心理,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玩字当头,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所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愿意去解决自己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有些学困生则由于自卑心理,对数学学习丧失了信心,根本不会再去尝试能够提高自己数学成绩的方法了.面对这些学困生,组内的学优生就应该主动去关心组内的学困生,询问他们在整理错题集时遇到的问题,主动帮助学困生解答疑惑,并且和学困生积极交流整理错题集的心德;如果组内的学困生无法与班级其他学生一样能够及时地完成错题集的整理共作,此时老师和组内的学优生应该鼓励这类学困生根据实际情况每天整理一类或者几类题型的错题,这样降低了任务的难度,学困生就能够有一定的信心完成好,通过慢慢解决以前积累下来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减轻学困生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成功地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也会慢慢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而那些对数学失去信心的学困生,他们所需要的补差工作是一项特殊的补差工作,要想使得这一类学困生有所提高,首先解决的是他们的心态问题.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曾说:“人类最深的寻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赞美”.对于失去自信心的“学困生”来说,不断进行赏识教育,更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学困生”得到老师以及周围同学的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在老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在同学心目中是好伙伴,因而产生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所以,对这一类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老师和组内其他成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做“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发现他们课内外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一点闪光点,抓住时机加以肯定,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由优秀生给他们讲明道理,让他们明白成绩差并不意味着智力一定差,关键是要自信、自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摸索出恰当的学习方法,勤奋努力,学习成绩就能够提高.其次,由优秀生给他们讲解学习方法,课后跟踪辅导,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老师和优秀生的共同努力,使“学困生”逐渐树立自信心,慢慢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3.2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

(一) 分数的评价

合作学习的评价观给现代教育带来崭新的理念.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中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1) 预先给每个组100分的基本分.(把每组的成绩写在黑板上最明显的位置,并留有加减分的空间)

9 2) 上课期间任课教师根据各小组成员课堂内的表现以及小组整体的表现适当地加分(1至5分)

3) 每次作业根据各小组的作业情况、补差情况进行适当地加减分(一次最高可加5分,最高可减5分)

4) 对于其他突发事件,由老师或者全班同学举手表决是否加减分

5) 每个月初各个小组成员需制定本月的奋斗目标,月末检查达到目标的学困生将会为小组加5分,其他层次的学生达到目标的将会为相应的组加3分,达不到目标的同学相应的小组将会被扣1分 (二) 互评与自评

教师应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学生通过深入的自我评价可以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益处,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哪些不足,怎样加以改进.实现自我评价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评价自己;通过自我分析来实现自我评价.同时学生要学会对自己小组合作的效果以及小组其他成员的的表现进行评价,所有评价都必须是基于如何使小组更好地合作.当学生基于互评进行工作时,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就会大大提高.(三) 荣誉的给予

小组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比较小组内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水平.因此荣誉的给予是根据每个小组的进步情况来确定的,通过给予一定的荣誉,把做得好与得到奖励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励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其合作技能.

10 4 结论

学困生是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所不可回避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出现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们的存在能为我们能力的提升拓展一定的空间.只要我们不言弃,不放弃,充分发挥好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相信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野百荷也会有春天!

11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

[2][3]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30,331.[4] 饶玲.试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4, (8) [5]郭建春.小组合作学习要处理好合作与学习的关系[J].新课程学习(下),2011,(3)

[6] 骆伯巍,陈家麟.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卫生学成因及矫正[J].教育评论,2002, (2).[7]欧阳瑞孚.转化“学困生”的六种激励法[J].科技资讯,2007,(3)

12

小组合作与学困生转化结题报告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转化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优生学困生共同进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小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转化学困生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转化学困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