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历史教师的幽默语录

发布时间:2020-03-01 23:17: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历史教师的幽默语录

经济史第一课幽默语录摘记

1.在原始社会,女子负责采集食物,男子负责打猎获取食物。相对来说,女子获取食物比较可靠,而男子的职业就很危险,好的时候是去猎取食物,不好的时候就成为了猎物的食物。 2.当然了,我们的古人也不是吃素长大的,而且长期吃素容易成为植物人,所以,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也发展起来。

3.古人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牛来耕田,这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最初还用过马呢,个子太高,不好使,还有狗也曾经拿来耕田,但是尝试之后,发现都不如牛好使。

4.使用牛耕,就节省了人力,当然,人还是要驾驭牛的,一般都走在牛的后面,很少有走在前面的,走在前面也不要紧,但是你千万不要穿红色的衣服。 5.纪连海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大禹的妻子很丑,这是错误的和不负责任的,大禹治水不回家是因为他用的是疏导的办法治水,回家的话容易把水引到自己家中。

6.都江堰是李冰父子修建的,不是李冰冰修建的。

7.都江堰啊,2000多年了还在工作,也不退休。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工程吧,哪个能2000年不倒?

8.到汉代的时候,我们就得治理黄河了,这是我们的母亲河,可是母亲现在也生病了。以前看电视,经常看到“黄河黄河,我是长江”这样的接头暗号,现在长江也完了,要是喊口号,就得是“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了。

9.为什么要“千耦其耘”呢?你想啊,一个人拿着木头棒子锄地,啥时候是个头啊?人多力量大吗!要是那个时候就有现在的机械设备,一个人就够了。 10.“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这说明什么?宅男?这个学生很有创意。

经济史第二课幽默语录摘录

1.井田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制度呢?名义上国家共有,实际上是贵族所有,这叫什么?假公济私! 2.春秋时期,大量的公田被抛荒了,为什么啊?当然是因为公田的主人也已经被抛尸荒野了啊。

3.为什么叫初税亩呢?因为他是最早开始征税的啊。这一征税,一直到了2006年。

4.在封建社会,你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地主?我想途径不过三个。第一是祖传的。也就是从贵族变成了地主,只是个名称的变化而已;第二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变成的。也就是在战场上立功,国家奖励你土地;第三是买来的。家里有钱,不断买房置地,地多了,自然就地主了。

5.自耕农和地主的区别是什么?就是占地多少的区别的了 6.土地兼并既然危害重重,那就应该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自上而下就是国家改革,比如北魏的均田令;自下而上就是农民起义。

7.当然了,也有比较“二”的政府,比如北宋,人家就不抑兼并。

8租佃关系下,农民依然收到剥削,但地位还是有所提高的,尤其是到明清,几乎和地主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地主,不是所有的地主都是黄世仁、周扒皮、刘文彩。 9.当然了,地主对农民好也是有目的的,这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10.关于知识连接部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如果感兴趣的话。比如八大菜系什么的。其实开封菜不错的,你看,满大街都是开封菜的简称——KFC。

经济史第三课幽默语录摘记

1.汉代的时候我们就分四个经济区了,这说明什么?我们发展历来都是不平衡的,就像现在一样

2.江南在汉代不发达,地势太复杂了,那么多的原始森林,人进去都找不到了,还怎么种地啊。

3.中国古代的人口迁徙,无非就三种情况。第一是少数民族内迁,这主要是因为汉族无能,少数民族进中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然后在中原大地上放牧,咱汉族人也不会啊,怎么办,去南方吧,所以,第二种就是中原人口南迁,第三种是中原人口迁到边疆的,这主要是政府行为。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富裕的地方,但是政府让你去边疆,你能不去吗?不去?那你就去更远的地方了,那要是去了,你就彻底回不来了。

4.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都是和战乱有关,可见战争真不是好东西,珍爱生命,远离战争。

5.不知道大家注意没,这三次南迁,还都和少数民族有关系。第一次是五胡,第二是安禄山,也是胡人,第三次是女真,还是少数民族。看来少数民族作战真的很厉害,汉族脑子也许比少数民族好,但身体肯定不如人家。

6.射雕英雄传为什么有郭靖有杨康呢?这就是和靖康之变有关系啊。金庸的历史肯定比你们好。

7.南方孕育着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是的,刚才说不利于开发,现在我们说潜力无限,这不矛盾。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看问题的角度。

8.怎么知道南方经济发展?在古代就是看人,人多了就是发展,征税都是人头税呢。一头,两头,三头„„

9.到南宋,经济重心就彻底难移了。“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你想啊,杭州都比汴州发达了,苏湖熟,天下人都吃得饱。

10.经济中心难移了,文化重心也跟着走了。所以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不过这不要紧,我们虽然没那么多的才子,但是我们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你想啊,多少个才子,能抵得上一个圣人?

经济史第四课幽默语录摘录

1.青铜时代有15个世纪,这是很漫长的,从二里头文化开始到春秋末期,我们都使用青铜器,可以用来祭祀,也就是,比如礼器,可以用来打仗,比如兵器,可以用来娱乐,比如乐器,可以用来吃饭喝酒,比生活。

2.现在发现商朝出土的酒器特别多,我觉得这可以说明商人是很喜欢喝酒的,所有纣王设酒池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喝酒伤身也伤国,而且误事,革命的小酒天天醉,最后把商朝给灭了。所以武王姬发建立西周的时候就说,咱们周人,没有重大庆典不许喝酒。

3.我们国家是最早冶铁的。这比古罗马要先进很多,他们的那个铁质兵器,是熟铁打造,刺你身上,立马就弯曲了,然后赶紧放到地上踩,等捋直了再继续刺你,这要是遇到咱们中国士兵,我先让你刺一下,然后等你低头踩的时候,你就再也抬不起头了。

4.冶铁需要的燃料,最早是木炭,现在我们看到烤羊肉串还在用呢;到汉代出现煤,北宋广泛使用,要不怎么大家交包公包黑炭,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煤在这个时候就很普及了,大家都知道;再往后是焦炭,南宋开始,明朝流行。

5.纺织业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手工艺部门,最早是丝织业,这和我们最早养蚕有很大关系,没有蚕,怎么进行丝织业发展,蚕是原料的母亲。 6.汉代我们叫丝国,欧洲人都以穿中国的丝绸制品出席重大活动为荣,不像我们现在,连周立波都非得穿阿玛尼才上台演出,这应该叫轮回吧。

7.纺织业的另一个行业是棉纺织业。这里我们要着重介绍一个人物:黄道婆。这其实也不是她的真实名字,年龄比较大,叫婆婆,可能姓黄,所有也有叫黄婆的。妇女在古代是没有地位的,有个姓就不错了。

8.到明朝以后,棉布就成为了人们穿着的主要不料,“质优于麻,价廉于丝”,所有选择纯棉制品的人自然就多了。今天买衣服,你们不都看是不是100%cotton吗。

9.除了丝、棉,中国古代还有麻、毛等纺织。记得诸葛亮曾经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大家说说这里的“布衣”是哪种材质?丝太贵,毛太热,棉在三国还没有,只能是麻布了。

10.接下来我们讲陶瓷业。这也是两个行业,一个陶,一个瓷。昨天我买一个陶罐,说是西周,找人一看,上当了,哪是西周啊,明明是上周的嘛。关于陶器,我们不多讲了,这是每个民族都有的,我们重点讲瓷器。

11.在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无非三种,第一种是家庭手工业,也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种男耕女织中的“女织”,这种手工业产品一般不进入市场,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偶尔赶上荒年,拿去卖一些,贴补赋税。现在全变成了“你耕田来你织布,你挑水来你浇园”,妇女地位提高了啊。

12.第二种我们讲官营手工业。这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国企”。从西周就产生了,政府管理,集中生产,工匠世代世袭,典型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狗熊儿混蛋”,基本如此。

13.官营手工业是为了满足政府需求的,所以会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当然也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这就保证了我们工艺的不断提高,这就是为什么说到瓷器,一般都要问是不是官窑的,官窑的就值钱。

14.传承技艺,古代有着“传儿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这么一说,所以就会有技艺失传的时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古代做出的很多手工艺品,我们到现在只能叹为观止,却怎么也做不出来了。同学们,我这里也有祖传秘方,不传男不传女,就传给你们,要不要啊?

15.第三种是私营手工业,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民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我们讲课到现在,很多都是到春秋战国时期会有新鲜事物产生,这是为什么呢 16.士农工商被称为是“四民”,这里面只有“士”和“商”没有产品,但一个高贵,一个低贱,士在第一位,这是孔子说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造成的,商是老四,这是由韩非子的“五蠹”说造成的。

17.到明代,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这和现在发展的就很像。国企要不是垄断性行业,基本上都干不过民企。

1.原始社会末期就有商业产生了,典型的表现就是以物易物。鸡蛋换盐,两不见钱。

2.什么是商人?今天我们都知道是做生意的人,其实本意并非如此。商人的本意,就是商朝的人,商民善于经商,所以后世将做生意的人叫做商人。商人什么都卖的,最后不就把自己的国家也经营给周了嘛。

3.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兴起,成为商人的主体。这其中,范蠡和吕不韦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都与政府有勾结,或者干脆就投资于政治。尤其以小吕,秦始皇的爸爸最为成功。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商人认定这就是他们的祖先。人家的姓也好啊。LV啊。

4.春秋战国时期和我们现在有点像,货币也不统一,各国都有自己的货币。这就需要有汇率牌价。我估计,那个时候的汇率比现在还乱。

5.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可以概括为两个“外”。一是外商多,二是对外贸易发达。那个时候的长安,堪比现在的纽约。全世界人民都在说,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长安去,因为那里是天堂。

6.宋朝出现了纸币,元代广泛流通。到明朝又回到了白银?这是为什么?我觉得是纸币假币太多,以我们今天的科技水平,尚且不能杜绝假币,何况古人乎?昨天我上超市看一老太太结账的时候就用的假币,其实这也无所谓,关键是你印的也行啊,给人家一个自己画的,自己画的也行啊,你好歹画在长方形的纸上,你画在三角形的纸上,这也„„

7.明朝出现了大商帮,如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这里现在还活跃的,还有影响里的,就剩下宁绍商人了。其他的,都衰了。徽商多灰商,晋商多煤老板。

8.商业虽然不断发展,但我们国家对商业的政策自战国起就是重农抑商。商人的流动性太大了,这不利于国家找你服役,也不利于国家找你征税,于国家不利,那至少压制你了。

9.汉初的刘邦很有意思。对商人不仅困之,而且辱之。刘邦下令,商人有钱也不许得瑟,不许臭显摆不能穿丝绸衣服,不能乘车。钱花不出去是吧?没关系,我征收你重税啊。

10.唐代实行官商分利的政策。这个政策很好。有点像今天我们处理国企,只要国企民营,都有效益,而且还给国家上缴利税。以古鉴今,学历史还是有点好处的。

11.到了明清,虽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但是重农抑商的政策还是一成不变。雍正帝说,经商的多一人,种地的就少一人。这怎么好像化学上的饱和啊。

12.重农抑商的评价,我觉得可以让大家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我是不反对你们的看法的。历史本来就是认识,而不是固定思维。别想着吃我的现成的,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13.城市在今天是和农村相对的,在古代史2个概念,城是城,市是市。最初,市在城中。

14.从周秦到唐代,只有县级以上的地方才能设市,政府设市长进行管理。所以市长最初的含义就是市场管理员。

15.唐朝的市、坊是分立的,有东市和西市作为固定的交易场所,有固定的时间限制。生活在唐朝并不快乐。你要是吃饺子,家住明德门,到市去买醋,等你回来,饺子都没了。

16.有个问题我觉得很奇怪。木兰辞大家都知道吧。花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魏晋南北朝吧。那为什么那个时候就有四市,而唐朝才两市呢?

17.到宋代就好很多了,坊市界限被打破了,出现了街市,也就是今天的门市房。吃饺子下楼买醋就可以了。

18.时间界限也打破了,早市、夜市都有,只要你愿意逛,可以24小时随你逛。而且农村还有草市,不用买什么都进城了。我怎么感觉有点像现在的家电下乡什么的。

19.对外贸易的兴盛也促使了港口城市的兴起。其实教材不是很全面,以前丝绸之路上也兴起了不少城市的,比如武威,张掖,楼兰等。不过现在都没落了。不像港口城市,至今还在繁荣的。

20.明清兴起的是工商业市镇。宋江是靠棉纺织兴起的,景德镇市靠制瓷业兴起的,佛山是靠冶铁兴起的,当然了,你们知道佛山是因为佛山无影脚。

1.同学们,知道杭州城今天发生了什么激动人心的大事吗?不知道啊?那我告诉大家吧,跟我关系不铁的人我不还告诉呢。那我说出来吧——杭州城的桂花开了。笑什么啊?杭州的市花是什么?——桂花啊。国花呢?——梅花?不是。——牡丹?——也不是。答案告诉你们,现在我们中国还没国花呢。南方主梅,北方主牡丹。中国太大了,很难统一起来。不管那么多了,桂花开了,我们要对得起这一派好风光。这节课,要对得起这一派好桂香,每个人都如桂般做花中君子,香悠意远。

2.知道列强为什么侵略中国吗?——落后就要挨打。那么这个落后表现在哪里?——观念。不,我不认为关键是观念,观念只是一种表面的东西,它的背后有一只神气的手。人类很久很久以前就发觉这只奇妙的力量,西方人把它称为上帝,中国人把它叫做天命。那么这奇妙的力量是什么呢?我问你们,在你们家里,谁说了算?——妈妈。可人类历史告诉我们,女人曾统治着这个世界,到后来女人被男人打败了。你看这个“男”字,是管什么的?——农业生产的。这个“女”字呢?挺着个大肚子,管着人口生产,这个时候,就是造这两个字的时代,女人被男人夺权了。现在呢?女人夺权从家庭夺权开始。那我问你们,你们妈妈靠什么夺权的?靠经济。妈妈有工作,经济独立,对爸爸说,你看着办吧,我自己能养活自己,你把钱给我,不给我,你看着办吧。男人乖乖地把钱拿出来。你们说,这只神奇的手是什么?对了,经济。中国被打败,也是经济惹的获。都是经济惹的祸,那样的经济太美你太温柔,才会在刹那之间被英国给施了魔咒,工业把农业猛揍,哀叹吧哀叹吧,泪空流。

3.现在还有没有媒婆?有?婚介所?我不认为婚介所是正常的东西,这个时代了,还要找婚介所?纯粹是婚姻低智商。这个时代就应自由恋爱,谁要是不能自由恋爱,去找那婚介所,说明你太悲哀了。为什么这么说?婚介所就是当代媒婆啊。媒婆是什么时代的产物?农业时代啊,老土的时代。为什么媒婆是农业时代的产物呢?那个时代,女人足不出户,男女授受不亲。海瑞的女儿5岁,海瑞遇到女儿接受了一个男仆人给予的一块饼,——不知道是不是月饼,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桂花香。这被海瑞碰到了,海瑞骂道:“一个好女子怎能随便接受男人的东西呢?只有你饿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儿!”结果,这个才5岁的女孩子真的绝食了,7天,真的死了。你说,哪个女孩子不怕死啊?于是足不出户,女人见不到男人,男人见不到女人。可女大当嫁,男大当婚啊,这男女总得走一块啊。中间就得一个牵线的人,这就是媒婆。媒婆是农业时代的一个缩影。我一看到媒婆,就自然想到农业文明,那是农业时代的一只苍蝇,那个时代天天在天上嗡嗡地飞,现在没了。不过我还是有点反感婚介所,那是现代苍蝇。

现代社会不需要媒婆。工业社会,工厂招收女工,几百个上千个年轻女子在一起工作,还有男人在一起工作。经常在一起,彼此认识,哪里还用得着媒婆啊?看对眼了,直接表白也好,送玫瑰也好,根本用不到媒婆。自由恋爱,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当然,更早的时候,先秦时候,也用不到媒婆。这个事实,现在还保存在西南少数民族里,他们对山歌,,一对对上了,好,那就跟我好吧;晚上跳篝火舞会,手拉着手跳舞,跳对眼了,好,挖挖手心,跟我走吧。汉族这风俗在封建社会丢了,农业文明的土壤上长出媒婆这个大蘑菇来。

4.人家是民主政治,所有人的脑袋都在转,所以社会充满活力,有到大西洋上当海盗抢东西的,有领着舰队军队到满世界抢地盘的,有天天琢磨着搞发明创造的,有天天盘算着开工厂赚大钱的,有天天捣鼓着如何把国家治理好的,人人都在奋斗。我前几天看一本杂志,说朱元璋的。知道明朝安徽有个什么小调?——凤阳花鼓。对,就是凤阳花鼓。知道它最有代表性的两句是什么吗?对,“自从出来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我看书,发现,这唱花鼓的不是土生土长的凤阳人,而是咱浙江人。为什么呢?这要从这个朱皇帝说起。他当皇帝前是什么职业?——农民。对,就是农民。他最恨谁?富人。他当了皇帝后,那是对富人好一个折磨。折磨有两个办法,一是杀,找罪状,杀,动不动就几万几万的杀。知道传说中那个帮朱皇帝修南京城的人是谁不?对,沈万三,天下第一庄,周庄人,天下第一猪肘子,万三蹄的发明人,被发配云南。二是迁,迁到南京,看管起来,迁到凤阳,看管起来,迁到边疆,苦死你们。这迁到凤阳的浙江人,朝廷还规定,不能常回家看看,不能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不能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这可苦了咱们这批老乡啊。这人举家迁走了,祖坟可迁不来啊。他们每年得给祖宗扫墓啊。朝廷说,NO,不能回去扫墓。可这不成啊,中国人对祖坟马虎不得啊。怎么回家呢?装成要饭的叫花子,打着花鼓唱一路,一唱唱到祖坟旁。这凤阳花鼓啊,是辛酸的鼓,是对朱皇帝控诉的苦,是对人权生存权的呼唤的鼓。有人问了,为什么朱元璋这么损啊?人家有自己的理想啊。一个人有理想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是皇帝,他把自己的理想当成全民族的理想。他的理想是小农社会,人人都得是小农民,家家是牛郎织女家。这么个穷社会,这么个倒行逆施的社会,你说,这专制还不害残咱中国前途吗?

5.这天朝上国是什么意思?都是被几千年的优越感给害的。环顾四周,都是蛮夷,独独中华,中是中央,华是繁华,渐渐就产生天朝上国思想,周遍都是低贱王朝,得给中央王朝进贡,得承认中央王朝是爸爸自己是儿子。前段时间电视里放《郑和下西洋》。他为什么下西洋啊?——宣扬国威。怎么宣扬啊?浩浩荡荡,大船队,大军队,排场啊,此其一;到一个地方,只要你国王表示效忠明朝天国,赏赐,赏赐到你叫爷爷;要是你不效忠,没关系,揍你没商量。小日本听说明朝赏赐优厚,纷纷装使者到中国来,说,我们大日本尊重明朝为天朝上国,你给我赏赐吧。明朝皇帝一看,没那么多东西给啊,于是就规定,你日本十年才能上贡一次。日本人不干,就当倭寇抢。知道郑和后来为什么中断了下西洋吗?——国家没钱了。都是虚荣给害的。到了清朝,出了个自封为“十全老人”的皇帝。——对了,乾隆皇帝。他在晚年,一捭手指头,好家伙,他在边疆打了十次胜仗,就把自己封为“十全武功”。可他一点都不十全。英国很早就派使者到中国来,期望中国能主动开放,可乾隆皇帝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你们女王要是没饭吃,朕可以赏赐给她一些饭吃。我看这皇帝在外交上是个十残废皇帝。 6.这三元里人民抗英那可是青史流名,每年附近的学校都到这里缅怀它,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更是重温那一种精神?什么精神?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7.左宗棠,伟大的爱国家。湖南人,知道近代中国有句顺口溜说湖南人,是怎么说的吗?“要想中华亡,得让湖南人死光。”为什么这么说呢?湖南人好几次挽救了国家啊,人家勇敢啊,有好的领导啊。这好的领导就是前有曾国藩后有左宗棠。再后来,有名的湖南人也不少。当时新疆被外国人那个叫阿古伯的给侵占了。朝廷里讨论这事怎么处理啊。一派说,把新疆丢了算了,荒漠之地,在看看过去,列强都是从海上打来的,还是一心一意搞好海防吧。一派说,那不成,新疆丢了,甘肃就不保,甘肃丢了山西陕西就会丢,这叫唇亡齿寒,一定要陆防。左宗棠说,只要朝廷给我权力,我这老骨头去把新疆收回来,我不要朝廷的兵,只带着我的箱军弟兄,我不要朝廷的粮草,我自筹粮草。朝廷一听,高兴了,给你钦差大臣名头,去吧。左宗棠让警卫员抬着棺材,从兰州出发,走一路种一路的柳树。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他要种柳树啊?你们要想到唐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大唐时候,西北经常打仗,出塞的人就特看中柳树,听到柳字就想家,柳者,留也。柳者,祖坟也,家乡也,就思乡。悲壮啊。大家思考个问题,以前风俗,老子死了,儿子要扛根什么送葬啊?哭丧棒。用什么做的?桑树或柳树棒,老子下葬了,就把它插坟头边,明年清明,就长出新芽,若干年后,就成大树。这为什么要用桑树和柳树棒做啊?你们研究研究。

8.还应记住一个人,曾纪泽,曾国藩的长子,大儿子。左宗棠前线捷报频传,这边他理直气壮地跑俄国要土地去了。曾纪泽那是爱国胆壮,口才了得,据理力争,把俄国满朝文武斗得体无完肤片甲不留,诸葛亮是舌战群儒,曾纪泽是舌战群俄。到后来,俄国感到理亏,不得不把侵占中国的一些领土归还中国。我就想啊,这爱国只靠两种东西,一是武,一是文,当然,文武双全最好。

9.你们看看这个是谁?对,邓世昌,中国的海军魂,是中国的泰坦尼克号船长。 10.这是日本人画的一张黄海海战示意图,从这个图看,中国舰队被日本包了饺子。为什么包了饺子呢?有几个说法,一是原来是燕字阵,看到日军是一字阵,首领丁汝昌下令变换阵势,改为夹击日军,但丁原来是骑兵将领,因为是只认老乡的李鸿章的老乡,改任海军提督。他以为舰队如在草原上的骑兵呢。结果北洋舰队各舰速度不一,没变阵成功,乱成一锅饺子了。有说中国军舰太老,大炮都在前面,不象日本的军舰,两舷都有。中国军舰只能这么对着头打,结果被日本舰队冲散,被包了饺子。

可日本没想到,中国这饺子不是好惹的。一只最有名的饺子叫致远号,把日本旗舰吓得要死。中国饺子最后没让日本占到多少便宜。请你们看看课本上那句话,是日本先逃离战场的。为什么?中国军队英勇啊,比日本人还不怕死啊。这个世界上最怕不怕死的人。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中国的武器虽然比日本落后了一点,但也不是吃素的,并不差很多。知道什么原因吗?对,洋务运动。

可再好的武器,再好的士兵,遇到个坏的将领,那可就惨了。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个熊将帅,就是李鸿章。他把北洋舰队给葬送了。“避舰保船”,结果什么都没保住,北洋舰队覆没了,被人家日本把家底都拉走了;中国失败了,丧权辱国。这李鸿章哪根神经脑西搭牢了?我说啊,国不于民,而亡于政府。清朝是个烂政府啊。

11.当《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台湾,台湾人民那是举岛痛哭啊。他们的决心是什么?宁愿战死,而不拱手给日本。多么感天恸地的气概啊。知道台湾海峡是有什么组成的吗?台湾人民的泪啊。知道这个浅浅的海峡为什么到现在还阻断着两岸的统一吗?是否有台湾人的伤心在里面作用着啊?有个台湾本土作家在看过《海角七号》后,非常愤懑,他发现这个电影有很强的媚日色彩。他就不明白了,日本奴役台湾51年,为什么台湾人不恨日本,却恨祖国的大陆。他搞不懂,去问一些老师,老师也回答不出来。我也不懂,你们别问我。什么时候台湾统一了,你们拿着笔记本到台湾去做个台湾人心理调查报告研究,把答案告诉我。 2009年9月27日星期日

1.知道我为什么要把这师爷、师父和徒弟三代人的头像一起放这里吗?谁能把我的意图解构一下?突出三者的传承关系?有这目的。要了解亚里士多德,还真得去研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们对真理的那种执着,他们的民主精神,等等。但我还有个更宏大的目的。不知道吗?你们看看,这三个人在一起,共同组成古代希腊的一个象征符号。是什么象征符号?哲学?回答得很好。古代希腊是个哲学的国度,一切都和哲学联系起来。他们的哲学,研究政治的民主性,研究人的本质,研究世界的本源。还记得苏格拉底最崇拜的那句话吗?对,“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也一直在认识自己,寻求自己的独立理想。

2.亚里士多德是个脚踏两条船的人,一只脚踏在唯物主义的船上,一只脚留在唯心主义的船上。他的老师创造了个哲学概念,他创造了两个对应的哲学概念,以与他的老师作批判。他老师创立的概念叫“理念论”,他针锋相对地提出“形式”、“质料”概念。好比一只鸡,形式是它会鼓动翅膀,会咕咕叫,会下蛋等。当这只鸡死了,形式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

3.亚里士多德与他的学生在政治上有分歧。一个活在旧的城邦民主政治的理想里,一个是鲜活的帝制领袖。这让亚里士多德想回到故国,研究他的政治理想,宣传他的政治理想。这个体现在他的中庸之道理论中。

不过他的学生让他能够证明,研究是有闲阶级的特权,这个理论。

4.亚里士多德生得好,生在御医之家,这为他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了经济和社会条件,也为他后来在皇室圈子里混日子打下了人脉基础。

历史教师幽默语录摘录)

教师幽默语录

高中物理教师幽默语录

早安幽默语录

个人幽默语录

恋爱幽默语录

经典幽默语录

幽默语录(推荐)

成人幽默语录

幽默语录集锦

历史教师的幽默语录
《历史教师的幽默语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