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00:05: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2年工作总结

一、概况

(一)组织建设工作

1、3月,我会与中国建筑学会在广州联合召开了地方学会工作会议,来自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个地方学会的理事长、秘书长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两总会理事长谭庆琏和宋春华出席会议并作了有关学会改革的重要报告。湖北、福建、陕西和河南等学会秘书长分别介绍了各自开展工作的经验。与会代表结合以上报告和经验进行了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发言热烈,广泛交流情况,沟通了信息,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层次高,主题选得好。两位理事长的报告内容丰富,思路明确,对地方学会的工作和改革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家表示,在当前情况下,要办好学会,除加强学术交流、科普活动、组织建设、国际交往和办好刊物等工作外,必须抓学会的经营工作。要逐步学会经营学会,逐步壮大学会的实力。

2.我会继续根据国家民政部和中国科协关于加强会员管理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我会的情况,运用自己开发研制的会员管理软件,对会员进行重新登记和发展新的会员。2002年共登记和发展了1000余名会员。现总共登记约6000余名会员。

3.根据我会分科学会组织管理条例,2002年水工业和隧道分会分别进行了换届改选,成立了新一届理事会。

4.为了正确引导我国住宅工程建设科技的发展,8月,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向我会提出了成立住宅工程分会的建议,经七届八次常务理事会议讨论通过,待报国家民政部审批。

5.为了加强我会与团体会员的联系,8月,召开了部分团体会员和有关企业(非会员)单位座谈会.会上交流了会员单位之间开展科技活动及为国家建设提供服务的经验,以及对学会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与会代表还就学会的性质、任务、发展、管理与运行模式,组织机构与建设,学术交流,期刊出版,经费来源以及学会与会员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改革创新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拓宽了学会改革的思路。

6.11月,我会召开了建会90周年庆典及颁奖大会和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进行了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会及其领导人。

(二)学术交流工作

1.2002年,我会及各专业分会按计划基本完成了重点学术会议16项。如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21世纪土木工程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第三届海峡两岸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研讨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第一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会,第十五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等等。这些会议,主题明确,方向正确,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影响力,对推动学科的发展和促进生产力都起到了明显效果。另外,各分会和专业委员会完成了17项一般性学术会议。

2.为了加强内地与香港,中国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2l世纪中国土木工程的发展,8月,我会与香港工程师学会土木部联合举办了2l世纪土木工程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来自中国、中国香港、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士、丹麦、挪威、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位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就本地区重大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应用与发展等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为了适应2l世纪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土木工程必须进一步实施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

3.6月,我会与德国海瑞克公司联合召开了中德隧道(盾构)技术研讨会。会上,中德专家交流了各自国家在这一领域的设计、施工、制造与运行的最新水平和发展方向。通过交流,我国专家对德国的最新先进盾构技术有了进一步系统的了解,为我国隧道工程盾构法施工建设开辟了新的合作渠道。

4.11月,我会召开了以“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为主题的第十届年会。这是我会主办的二年一次的全国土木工程学术交流盛会。会议出版了论文集。

(三)专题研究工作

1.为紧密配合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有关设计规范的贯彻实施,我会于2001年继续和清华大学土木系承担了建设部下达的研究项目《建筑物的耐久性、使用年限与安全评估》,该项目成果将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有关建设标准提供科学和政策依据。该项目于2002年完成,2003年1月将对课题组提出的《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指南》进行鉴定。

2.10月,我会完成了中国科协下达的《2001年学科发展蓝皮书》中的土木工程部分。

(四)学报、出版及教育工作

1.全年按时保质出版了六期,国内外共发行18000册。同时编辑出版了“工程管理”和“交通工程”两个分册共4期。为了扩大学报的内容和影响,经我会申请,国家科技部批准,学报自2003年开始,正式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我会与清华大学土木水利

学院达成协议,每年由该院负责编辑出版6期,我会继续完成原有的6期。

2.今年我会编辑出版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90周年纪念专辑》、《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获奖工程集锦》三本书,由建工出版社于是11月出版发行5500册。

3.12月,我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在广州主持召开了2003年全国土木工程院(系)主任工作研讨会。

(五)国际及港台地区合作与友好往来

1.来华团组

(1)1月,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秘书长霍格尔先生等一行三人拜会我会,商谈双边交流事宜。

(2)3月,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主席斯瓦兹博士等一行三人访问我会,副秘书长刘西拉教授在上海接待,双方就两会会员交流和互访交换了意见。

(3)4月,台湾大学陈振川先生等土木工程专家一行六人拜会了我会,我会副秘书长罗祥麟、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理事长王俊、副理事长陶学康等接待了台湾专家。双方共同商讨了海峡两岸土木工程专家及学者的民间交流事宜。

(4)7月,应我会邀请,国际隧道协会第三届执委会在上海召开,隧协主席阿思斯先生等工3人来华参加会议。我会理事长谭庆琏、秘书长唐美树及隧道分会理事长轩辕啸雯等专程前往上海会见并宴请外宾。

(5)7月,美国混凝土协会主席霍南德先生等一行三人拜会了我会。我会副秘书长罗祥麟等接待了代表团,双方就混凝土方面的技术问题进行了交流。

(6)8月,接待子参加2l世纪土木工程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的中国香港和国外代表87人次。

(7)11月,日本土木学会专务理事古木守靖等三人来京参加了我会90周年庆典活动。会后参观了京津塘高速公路。

(8)11月,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刘正光应邀来京出席我会90周年庆典活动。

2.出访团组

(1)1月,应日本国际建协的邀请,我会派出以常务副理事长姚兵为团长的高级访问团一行七人,赴日本考察了土木工程建设方面的社团组织内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同时考察了大成、大林组等大型企业。

(2)2月,应日本国际建协邀请,我会派出以果有刚同志为团长的道路工程代表团一行七人赴日本参加首次在亚洲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冬季道路会议。会上收集了大量技术资料和信息。会后参观了有关的技术设备及工程项目,访问了日本国际建协和日本国土交通省道路局等单位。

(3)9月,应日本国际建协邀请,我会派出以胡小黑同志为团长的都市防洪考察团一行八人赴日本考察了利银川、淀川、鹤见川、庄内川、江户川等河流,并就堤防工程、蓄洪工程、排洪工程、环境工程与其相关工作机构进行了交流。

(4)10月,应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邀请,我会理事长谭庆琏率四人高级代表团赴美参加了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成立150周年纪念活动,同时顺访了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和香港工程师学会。这次访美和加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相互了解,发展友谊和促进合作的目的。

(六)基金与奖励工作

1.完成第二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的终评和颁奖活动

在2001年申报、遴选和初评的基础上,今年对候选工程进行了审查,并于3月19日召开了“大奖指导委员会”和评委会专家组长的联席会议。一致评选出19项工程(包括香港、澳门地‘区各一项)荣获第二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今年5月“全国科技周”期间,向社会发布了本项大奖的评选结果,中国建设报、人民铁道报和中国交通报等科技报刊都做了专项报道。并于5月22日参加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在人民大会堂统一组织召开的专项基金“科技奖颁奖大会”。

11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成立90年庆典上隆重举行了第二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颁奖大会,19项获奖工程的88个获奖单位的负责人出席了大会并领取詹天佑金像、荣誉证书和奖牌。来自全国土木工程界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近千人参加庆典和颁奖活动。有十多家媒体对这一活动进行报道和宣传。

2.加大宣传力度,组织编辑出版《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获奖工程集锦》大型图集

为了贯彻“大奖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对本项奖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与知名度的精神,积极推介获奖工程中所体现出的技术创新与成就,在谭庆琏理事长的倡导与支持下,我会组织编辑了第

一、二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获奖工程集锦》大型图集,由建工出版社出版。全面介绍了两届总计40项获奖工程的科技创新成就,为广泛宣传提供了精美的交流资料。

可喜的是通过这两届大奖评选及颁奖活动,本项工程大奖逐步得到工程界的关注。特别是得到了建设、铁道、交通部等建设主管部门和香港地区的重视与肯定。部分地方建设部门还把本项奖也做为考核设计施工单位的业绩的依据之一。

3.支持与资助土木工程优秀论文奖与优秀学生奖的评选

今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评选并颁发“第五届优秀论文奖”(

一、

二、三等奖共20篇)和2002年度“优秀高校毕业生奖”(20名学生)。詹天佑基金继续资助了这两个奖项的奖金。谭庆琏理事长在11月赴港访问期间,还向三名香港学生颁奖。

4.12月下旬在西安和洛阳举办了2002年香港青年内地土木建科技冬令营活动。有40多名香港青年工程师和大学生参观内地大学教育和小浪底水库工程。这项活动是继1998年以来保持每年与香港工程师学会(土木部)联合组织的双边活动,今年已是第四次联合组织这项活动。

5.资助与参加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会90周年庆典及颁奖大会。同时召开今年的基金管委会会议。审议并研究了基金工作的总结与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二、专题总结

(一)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隆重举行建会90周年庆典及颁奖大会。

11月26日,来自全国土木工程界的近千名代表欢聚京城,庆祝由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创建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90华诞。中国土木工程科技创新最高奖——第二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及第五届优秀论文奖和2002年度优秀高校毕业生奖颁奖仪式同时举行。1-9个工程项目、21篇论文和20名学生获奖。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建设部部长汪光焘,铁道部部长傅志寰,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两院院士李国豪为大会题词和发来贺信。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到会讲话,向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土木工程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致以崇高敬意和亲切慰问。中国科协副主席陆延昌、两院院士李国豪也发表了讲话。到会来宾,香港工程师学会主席刘正光,日本土木学会专务理事古木守靖先后致贺词。我会谭庆琏理事长做了题为“继承学会优良传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主题纪念报告。

大会由我会副理事长蔡庆华主持,出席会议的还有交通部副部长胡希捷、李居昌、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基金管委会主席许溶烈等。

为纪念建会90周年,特出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九十周年纪念专集》,书中汇集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及其前身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发展简史、组织建议、学术工作、重要文献以及活动大事记等。

(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11月27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八届第一次理事会议、第八届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大会听取了谭庆琏理事长代表第七届理事会所作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工作报告;听取了唐美树秘书长关于换届组织工作及章程修改的报告;讨论修改并审议通过了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以及学会领导成员;表彰了学会工作先进集体和积极分子,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是1998年3月产生的。四年来,在中国科协和建设部的领导下,在铁道部和交通部的支持与指导下,在专业分会、地方学会和广大会员的热情支持下,学会积极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学会的职能作用和组织优势,围绕土木工程领域的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组织建设、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出版、国际交往与合作、专项基金与奖励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第七届理事会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和改善党对学会工作的领导,确保学会正确的政治方向,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土木工程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发挥学会科技人才密集的优势,通过各种学术活动的开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持续深入地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出版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土木工程建设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和创造才能,为实现土木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组织保证。

——争取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专家建议和科学论证,进一步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做好土木工程师的资格评定、注册、继续教育工作,并逐步达到与国外相关机构资格互认。

——开展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资质评估工作,开展推荐性标准、新技术标准、技术指导性规范、规定等方面工作,使学会能够更好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53名理事组成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理事会,选举产生了由58名理事组成的常务理事会,选举产生了第八届学会领导人。

理事长:谭庆琏(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前副部长)

副理事长:蔡庆华(铁道部副部长)

胡希捷(交通部副部长)

徐培福(建设部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员)

范立础(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驷(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秘书长:张雁

著名土木工程专家李国豪教授继续担任第八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大会还通过了学会的顾问、名誉理事、荣誉会员名单。

与会代表希望学会能在以谭庆琏为理事长的新一届理事会领导下,团结广大会员和土木工程科技工作者,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精神,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改革学会,突破影响学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实行民主办会,真正让会员“当家作主”,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学会活动的社会化和国际化,开创学会工作和土木工程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

本届年会主题“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是经过学术工作委员会专家反复酝酿,并由学会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讨论审定的。征文通知发出后,得到国内各部门、各地区以及香港特区同行专家的广泛关注,共提出论文摘要183篇,因限于会议规模和论文集篇幅,只收取96篇供年会交流。这些论文基本涵盖了各分会所属的主要专业领域,与会代表以浓厚兴趣听取了8位专家的大会报告,也在分组会上交流了共同关心的技术问题。由于涉及内容广泛,总结不可能概括全面,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了解会议的主要反映,得到启发和鼓舞:

1.我国以土木工程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世纪之交的中国公路桥梁”所展示的业绩从一个侧面作了有力的说明。年会上的技术交流还反映了我国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港口工程、水工业和交通工程等领域在实践或理论上取得了重大进展,铁路在西部青藏线和东部快速客运专线的建设成就令海内外瞩目;岩土工程、钢结构和预应力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一切成就无不包含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与会代表对此有深刻印象,认识到我国土木工程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回顾过去,满怀激情,瞻望未来,充满信心。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具有代表性的是工T技术在建筑部门工程勘察设计、住宅小区与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普遍应用。建筑工程特别是高层建筑CAD系统已达到较高水平,推广至海外;CIMS技术作为现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用于住 宅产业是新的创举;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在深大基坑开挖、隧道掘进和铁路软土地区路基动态设计已有成功经验;市政部门正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建设地下管网信息系统的尝试。

大会交流反映的问题是我国目前工程设计的传统单机顺序应逐渐过渡到网络并行设计方式;施工企业虽然初步完成了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但远未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程度。有的专家指出CAD软件没有智能、不能推理、没有工程经验的积累不能代替工程师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意见。实际上,国外一些知名专家也早已提醒工程界注意单纯依靠计算机而忽略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据以作出判断可能造成的误导。

3.传统的土木工程正在酝酿着一场技术革命。专家们指出,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土木工程产业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预计未来十几年IT和CIMS技术在城市建设和住宅建设中将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成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主力军;在桥 梁规划和设计阶段应用有效的快速优化和仿真分析及虚拟现实技术,在制造和架设阶段运用智能化制造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控技术,而在运营阶段则通过自动检测和管理系统实现桥梁健康诊断和决定维护对策。开发应用的高新技术还有系统的结构安全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空气净化和水的再生利用技术等。

4.关于创新理念。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实现土木工程自身的发展在一个时期内是必要的,但长期跟踪就意味着落后。许多专家都提出了创新理念问题,我国工程设计计算理论和手段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并不大,但设计概念和施工工艺缺乏创新理念是明显的。交通部凤懋润总工程师引用的一句话很值得深思:“不必刻意争高、求长、争大;欲在意争品质、争创意、争特色”。项海帆院士也特别强调技术创新的迫切性。创新理念的内涵既包括了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也包括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耐久性、节能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5,关于地下空间的利用。钱七虎院士提出关于发展地下工程、利用地下空间的新概念,指出发展地下工程是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能源、节约土地、发展城市交通、便利地下管线安装的新途径和新方向,因此将其称之为环境友好工程。在强调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本国策的今天看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两年一届的学术年会至今已是第十届了,每次年会的主题都是本着众所关心的工程建设发展需要和提高土木工程技术水平的宗旨而确定的。年会为各部门各地区的同行专家们提供了交流经验和信息、讨论技术发展动向和应付未来挑战的极好机会。虽然限于条件,不可能有太多的专家出席,但它的影响将会使更大范围的同行们所认知,我们坚信年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信在广大会员的关心和努力下,会一届胜似一届,成为一个可共享的宝贵信息资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议评价表

年社会学学会工作总结

建设部土木工程学会文件

中国电源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计算机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密码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2年工作总结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2年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