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信息科技课程学什么

发布时间:2020-03-03 11:20: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信息科技课程学什么? 要实现信息科技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在课程中如果只包含一些基础知识和某些软件的操作方法显然是不够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应能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并且能正确处理信息社会中人与技术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因此,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内容改变了只从知识、技能角度提出要求的做法,而从“信息科技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科技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信息素养。

这四方面的学习内容中,“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训练内容应该是最核心的。思维决定行为方式,要学会使用信息工具解决问题,首先要学会如何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例如:确定目标、确定需求、制定方案、制定评价标准、选择方案、实施方案、小结反思等,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信息技术在各个步骤中的作用,有的信息技术工具可以提高信息收集、加工、表达、发布、管理等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的信息技术工具可以激发灵感、梳理概念、促进创新;有的信息技术工具则可以用于合作交流等。而在“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内容中,不拘泥于工具和软件以及它们具体操作的统一要求,强调信息技术工具的特点、功能和应用规律。例如:知道信息技术工具是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设计、制造,按照人们设定好的程序处理信息,各个部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知道信息技术工具都有用于接受指令和反馈信息的部件,如键盘、鼠标、遥控器、计算机显示器、摄像机上的液晶屏;知道信息技术工具的工作原理以及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掌握它们的操作规律;知道利用好信息技术工具本身提供的信息,例如:各种说明书、软件中的“帮助”功能、网上其他人的使用心得等。因为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以上要求,才能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能从容应对不断更新的各种工具和软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真正地用好信息技术。“科技社会与个人”的内容,是为了学会处理好信息社会中科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理解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尊重他人和自己的劳动成果;理解信息技术既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对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等。

这些学习内容有别于原来计算机课中的知识结构,这样的学习内容不能简单地用知识点或操作要求来描述或规定,因此,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对学习内容的要求是以“学习要求”来叙述的,即学生学习后应该达到的表现水平,这样一方面能够用“学习要求”来限定“学习内容”,衡量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从教学内容是否能使学生具有这些表现水平来评估;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空间,只要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达到这些表现水平,学习内容中的工具、软件以及具体

的操作就可以根据不同年段,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生的基础和学校特点灵活选用。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初中阶段为学生提供统一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科技知识、技能,具备基本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学生今后专业化发展打好基础,为今后进入高等院校进行专业化学习做好准备。不同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发展空间和志向,为了让信息科技学科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的需要,让每位学生都学到有用的知识,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若干模块,供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和今后的发展需要进行选择。让学生分别学习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原理、方法、技巧;学习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提高数据管理效率的方法;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提高设计、制作水平。

为了更好的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信息科技课程还设置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即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保证每位学生形成基本的信息素养;拓展型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研究型课程让学生把信息科技与其它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使信息科技成为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观念和学会科学方法。

总之,信息科技课程的内容不仅仅只包含一些计算机软件操作,或者一种计算机语言,而从让学生具有信息素养,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的角度进行安排。

信息技术课程怎么学?

有效落实信息科技课程目标,高质量的课程内容是重要环节,高效的学习过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更是重要保证。信息素养是无法通过机械的记忆和重复的操作训练来形成的,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思维、感悟才能形成。因此,信息科技学科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让学生在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使用信息技术的需求,形成学习信息技术的愿望,继而主动而有兴趣地学习信息技术,才能保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明确的目标,始终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且能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学习过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和思考,养成积极探索研究的学习方法。其中包括:能不断发现自己的需要,提出新问题,明确问题的真实意义;能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根据经验提出一些假设,获得足够信息验证这些假设,尝试归纳总结其中的规律;能执著地按照方案解决问题,面临困难能迎难而上,遇到挫折锲而不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每一项活动、任务结束后能想一想自己获得了什么新知识,还有什么遗憾的地方,今后如何避免或改进等。

学习过程中提倡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爱好选择不同的工作或者任务;与同伴共同制定完成任务的计划和评估工作结果的标准;积极发表、维护自己的观点,乐于接受他人的建议和帮助,与伙伴们相互勉励;工作过程中自觉遵守小组制定的规定,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确保整个小组的利益。在这样一种合作形式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和领悟与他人合作的技巧,逐步养成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相关的行为规范。

信息技术的学习与训练,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只依靠教师的传授,更多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进行体验和感悟,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合作、探究和反思。因此,信息科技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设计了各种训练,这些训练的目标涵盖了信息素养的三个方面。学生可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训练思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训练的方法也应根据训练目标进行设计,始终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例如:对高中阶段算法部分的教学内容,就可以采用书面练习和在计算机上实践验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

信息科技课程学习总结

学年第一学程信息科技复习提纲

信息科技与美术的课程整合教学

信息科技基础知识

信息科技总结

信息科技文档

全球化时代的信息科技教育课程学习总结

信息检索课程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信息工程系团总支工作总结

松江河中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信息科技课程学什么
《信息科技课程学什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