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考前的心理准备

发布时间:2020-03-03 07:22: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考一结束,初中学校普遍也开始停课。本周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很多学生越发着急,不规律地增加学习时间和强度,打破原有作息时间的规律,出现作息时间方面的一些不适应问题。

在冲刺阶段发现自己仍然存在学习方面的这样那样问题,是很正常的,经过群集性的学习和高密度的作业练习,我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方法自然会提高,当然就能发现很多我们原来无法发现的问题。

这是好事,升学考试类的复习,怕就怕在找不出自己的问题,无法发现问题,你从哪方面提高?如何提高?这与我们家长近来常和我说起“不听中考志愿讲座,不看中考志愿方面的书,还好一些,越听越觉得问题多,越看书越不知该怎么填志愿”,是同样一个道理。不听志愿填报讲座,不看志愿填报方面的书,你反而更能填好志愿?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为了保证自己的正常作息时间不被打乱,保障自己每天的睡眠质量方面是非常必要的。注意是睡眠质量!而不是睡眠时间。

睡眠质量在中考冲刺阶段的复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效率和考试成功与否。

一、正常作息时间保障

1、不搞疲劳战术

要合理分配自己的作息时间,一是需要合理安排各科的学习时间,在冲刺阶段尤其要注意各科学习时间的分配。这里面有一个学习策略问题,你是拉长长板?还是拉长短板?自己首先要心中有数,二是需要合理分配体能锻炼和学习时间。在冲刺阶段有氧运动,可以让我们的肌肤充满活力,张弛有度,将疲劳赶跑,反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而“疲劳战术”只会使学生的大脑活动处于更加紧张的状态,对氧气和营养素的消耗也会明显增多,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补充就会使大脑细胞活动减慢,甚至强迫休息(思维迟钝、想不起事来、知识不往脑袋里走、头脑发木等等),打瞌睡。

2、掌握自己的学习规律

冲刺阶段,总是感觉时间太少要掌握的东西太多,许多学生找不着头绪,刚做了两道数学题,又觉得还需要背英语单词,刚背了两个英语单词,还没有进入状态,又放心不下语文,整天的思绪都处在忙乱状态,收获却不多,自然难以拥有良好的备考状态。

还有一个感觉是:总是发现别人干劲冲天,而自己学习却不在状态,心中的郁闷、烦躁不断升级,意志日渐消沉。其实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有这种感觉,总是觉得别人在进步,自己在后退,注意这仅仅是一种感觉而已!如果我们能很

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规律,保持自己的作息节奏,那么你的学习自然就能事半功倍。

3、正常作息

考前保证充足睡眠,蓄精养锐去迎接中考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以牺牲

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时。殊不知题目浩如烟海,你再做一年、两年也做不完。头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脑就处于半休眠状态,思维就处于抑制状态,结果复习无效率,考试就发呆。但也不能走另一极端,认为考前要松手大休一周,停止复习,专调心态,这也会适得其反。

心理学认为,人们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紧

张思维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紧张的工作学习。如果突然停下无事可干,原来的生物钟就会打乱,心理模式就无从所适,考生会产生失落、不安和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所以考生在考前还是按原来正常的作息时间作息。

二、考试策略的运用与调整

1、科学把握好考试时间

科学地把握考试时间并不是指你在中考考场上去把握,而是现在就要把平时

的考试和作业时间作为考场。当你这样实践,得到充分的训练之后,那么正式的考场也就自然成为了一场平时作业。这也是心理学效应的运用之一。

诸如语文的考试时间的分配,2小时的考试时间,作文时间最起码要保证有

45-60分钟。其中要有5-15分钟的选材与谋篇布局的时间,这样的“磨刀时间”是不误“砍柴功”的。写什么(内容)永远比怎么写(形式)要重要!

其他科目都要做到遇到障碍题,一律跳过,先把能做的题目完成,不要钻

牛角尖!白白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就是说先把西瓜捡到手,不要为了芝麻而丢掉西瓜!先保证自己能得到能做对题目的分数!

2、让大脑在中考考试的时间段里兴奋起来

在冲刺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会越来越难以集中,所以平时就要有意识地

调整和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让大脑在中考考试的时间段里能保持高度的兴奋状态,同理,当你平时在这个时间段里能够兴奋起来,那么中考时大脑自然就会兴奋。更多的相关资讯和心理效应运用请见写给家长的话。

3、积极的心理暗示

中考获得成功的关键,第一是考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情况;第二是中

考前、中考中考生的心理状态。越临近中考,调整心态就越发重要。把六月看成“难忘之月,丰收之月,战胜自我之月”,轻装上阵,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

真实水平。

上届学生有在考场出现过于紧张的现象,结果手发抖,始终无法完成书写。

在考场出现这样的紧张情绪是因为学生求胜欲望过盛,但又担心自己丢分过多,考不上理想中的学校,辜负师长的期望导致的。

事先教师应对有心理压力表现症状明显的学生集中进行心理疏导。大致的思

路是这样:我考不起来的题目,人家也考不出来!在这样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下,学生基本都能稳定住情绪,继续完成考试。

积极暗示能强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烦恼。消极暗示会降低人的信心,徒增忧

心。语言暗示也是心理暗示的常用方法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的暗示作用可极大地激发人的潜能。特别是在催眠状态下,人的思维活动可以完全受语言暗示的支配。事实上,人类自从有了语言以来,就一直接受其暗示。如成语中的“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都是通过语言暗示来改变人们的心境。

对初三考生来说,如果有哪一句话可以令你增强斗志,那么这句话就应该成

为你的首选暗示用语,从现在开始,你要不断地在每次考试前加以运用,并配合动作,想象考试成功的情景,给自己以最大的激励。常用语言暗示有:

我今天一定能考好!

我行,我一定行!

天生我材必有用!

坚持就是胜利!

人生难得几回搏!

我选择,我喜欢!爱拼才会赢!„„

从狐狸吃葡萄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

的,这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聪明过人”之处。面对一颗自己确实吃不到的葡萄,与其在架下上窜下跳白费力,还不如说这颗葡萄是酸的,另找甜的——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以长补短,同样可以成功。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郁,克服怯懦,恢复自信,激发兴奋点,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潜心走好每一步,集中注意力关注如何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瓦伦达是

国著名的钢索杂技演员,人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走钢索,没任何安全保护措施,险象可想而知。但瓦伦达毫不畏惧,每战必胜。有人问他成功的决窍,他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走钢索这一件事,专心致志走好每一步,不管得失。”后来心理学把这种专注于做自己的事,不为其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

考生要想获得成功,就应有这种瓦伦达心态。在应对中考时不要把问题想得

太复杂和困难了,不要无端地给自己预设困难,让自己还没开始就先怯场了。其实,每一个同学从入初中开始,每天都在为中考作准备,每天都在一步步走近中考。六月的中考只是一次和平时的联考差不多的检测而已,只是少了成题(抄

人家试卷的题目),是真题(温州出卷老师的原创题目)罢了。考的知识点永远不会超出考纲规定的范围!

4、保持一颗平常心

无论最终考试结果如何,都请同学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古训道:“勿以物喜、

勿以己卑”,如果考试成绩理想,那么就要为即将展开的高中生活做准备,争取在高中里做个佼佼者;而对于没有拿到理想分数的同学们,也不要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应该尽快从悲伤失望的情绪中走出来,分析整个中考复习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以免3年后重蹈覆辙。

总之,保持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那么无论你将来遇

到什么样的顺境或逆境,都能够泰然处之,并且最终一定能够收获人生最好的果实。

三、说出你的压力

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排解心里不良情绪是必要的,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情

绪积累起来,然后一下子突然爆发。在家可以和父母沟通,比如回家后主动和父母聊聊学校的情况,随便什么都行。

在学校最后的答疑期间,建议学生最好找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谈谈,因为同学

之间在目前这个阶段已经是自顾不暇了,哪有时间管你,而且在这个阶段自己也不好意思去打扰同学,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不管到哪个水平的学校去,给我的感觉是中国的毕业班班主任就像抱鸡婆一样地在护着自己班的学生。

说出你的压力,紧张情绪得到释放。做好最差打算,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

接即将到来的中考。

四、考场实战对策

1.当觉得浑身有焦虑和紧张带来的“火烧”般感觉时,马上停止学习,将

双手平放在桌面集中精力感受桌面的凉爽,向前垂下头,轻轻转头并深呼吸。

2.临考紧张不求人,中医按摩舒缓法

速成:双手捂耳,沿顺时针、反时针方向各揉3O次,再用两拇指用力按揉

双侧太阳穴,会有一种清新感,沉浸其中并逐渐放松。

3.进入考场,不理会别人的表情和反应,在自己的座位坐好,把视线集中

在教室前的某一个点上,凝视1分钟左右,什么都不要去想,让情绪稳定下来。

4.临场紧张怎么办?在深呼吸时努力放松,让你的胳膊和手自然下垂到身体

两侧,你能感觉到流人手内的血液的温暖,尝试想象紧张感正从手指尖溜走。

5.放松训练:适当呼吸,从手臂开始,再按头部、颈部、胸部、肩部、腹部、臀部、大小腿、脚趾肌肉的顺序,交替收缩、放松骨骼肌肉,体验肌肉松紧程度。

6.考试入场前,如仍处于紧张状态,可做几次深呼吸,做两节广播操,哼几句流行歌曲,想点与考试无关使自己高兴的事,积极参与同学间谈笑来转移注意力,冲淡紧张情绪。

7.如在考场过度紧张,先停笔,身体自然坐正,轻闭双眼,双手平放桌上深呼吸,收紧双拳以及全身肌肉,然后慢慢呼气,随之放松肌肉,待情绪稳定后再继续答题。

中考前心理准备

中考前的心理准备

中考前的心理准备

浅谈高三学生高考前的心理准备

中考前准备

中考前演讲

中考前三十天

中考前演讲稿

中考前的饮食习惯

中考前必要准备

中考前的心理准备
《中考前的心理准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