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台湾问题的过去未来

发布时间:2020-03-03 10:44: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台湾的历史背景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移居而来的。公元

230年。当时三国吴国的卫温率官兵到达“夷洲”,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是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公元610年汉族人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宋元时期,汉族人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元、明设澎湖巡检司。明朝后期规模越来越大。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曾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公元17世纪初,葡萄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荷兰殖民者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中国生丝、瓷器经台湾转运各国,牟取高额利润。

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进军台湾。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投降,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台湾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

1884年中法战争,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1885年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的措施,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4月17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1937年7月7日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人为地将台湾与大陆分割,禁止两岸通航,这个局面到今天都没有完全打破。

台湾的地理位置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现在,台湾的战略地位更加突显,台湾问题的解决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稳定,而且关系到我国的长远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正是因为其重要战略地位,台湾才成为美国和日本遏制我国的重要棋子。

我国大陆海岸线被诸多岛弧包围,从北到南,我国在对外联系方向上受到朝鲜半岛、济州岛、日本九州岛及诸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诸岛以及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诸国的阻隔,而台湾是通向西太平洋的门户,有了这个门户,我国就能方便的进入西太平洋并控制相应海域;失去这个门户,就意味着我国将失去这个能方便通行至西太平洋的航道,以及我国对相应海域的控制权。但台湾对于中国大陆的意义不是只停留在对外联系方向这个层面上的,有了台湾,台湾海峡将成为中国的内海,中国将突破朝鲜半岛、济州岛、日本九州岛及诸岛、琉球群岛、菲律宾诸岛及东南亚诸国的封锁;一旦形成这种封锁,台湾将有可能像朝鲜战争时的日本那样,成为美国长途作战的基地,这样对于我国的安全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这说明了台湾对我国安全上的重要性。

台湾岛是东南沿海各省的第一道天然屏障。以台湾为中心,连接海南岛和舟山群岛这南北两要点,就能构成一条品字形战略海防线,足以掩护东南沿海战略纵深。而东南沿海各省目前是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最快,财富最多的地区。如果台湾无法与祖国大陆统一,我国国防安全就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不仅我国海防线要害之处出现缺口,使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暴露在外,而且国防战略纵深一下就后退几百海里。因此,台湾对我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进行从陆地走向海洋的战略调整。然而,我国长达l.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只有台湾直接面向太平洋。我国要走向大洋,最好的捷径和大门就是台湾。如果台湾问题解决不了,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家的长远发展。从经济上看,台湾问题影响到我国大面积的海上国土问题。如果台湾独立,我国失去的远远不仅仅只是3.6万平方公里的陆上国土,而且将失去数万倍的海上“蓝色国土”。

台湾的社会和政党制度及发展状况

西方的政治制度大多数是三权分立: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孙中山创建了三民主义政府体制,现在台湾一直沿用的,是一种“五权宪法”体制。台湾是中西合璧的“五权宪法”体制,设有“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这五个院级单位。其中监察院、考试院就是中式特色机构,主要职能是监督和考核公务员队伍升迁违纪等,监察院就像纪检委,考试院就像组织部,但规模小得多,各个县市没有该分支机构。与我们不同的是这两个部门都直接向总统报告。台湾的行政院类似我们的国务院,但不如我们国务院权力大。官员分为两类:事务官和政务官。事务官是只能当到各个局的副职。政务官不是职业公务员,各个局正职以及一些机要秘书等是政务官,由总理或各个当选的县市长任命,各个县市长任期结束,政务官一起重新找工作,体现当选即全面执政的观念。

台湾的政党制度是多党竞争制,政党注册登记门槛较低,目前注册登记的政党已经有140多个,有些政党的政治纲领主张与大陆统一,有些政党的政治纲领主张台湾独立,更多政党的政治主张是强调台湾的自主和民主。政党数目虽多,但是真正有实力的主要是国民党和民进党。

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

建国初期,新中国在解决对台问题的政策上偏重于武力及军事手段。1949年发动金门战役企图登陆大金门岛;1955年引发第一次台海危机;随后在1958年发动金门炮战,引发第二次台海危机。在主动以军事方式寻求一统中国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国民党及蒋中正为诉求对象在1956年提出“争取和平解放台湾”并于1957年由毛泽东提议“第三次国共合作”,随后1960年由毛泽东与周恩来共同擘划一纲四目,以上提议均为台湾国民党政府拒绝。处于被动、缺少纵深的台湾国民党政府则是以防御为主,在1954年与美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对抗来自对岸的军事攻击,两岸关系从军事对抗走向外交角力。自1962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每年委托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申请加入联合国,然而受到冷战对峙的影响,西方国家多数承认国民党政府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在内有文化大革命,对外与苏联交恶的状况下,导致外交呈现孤立倾向,只有24个邦交国, 196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间发生珍宝岛事件后不久,美国在华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会谈。1971年1月,8月17日,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向联合国大会递交备忘录,正式要求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列为议程,不过美国对此议题所提的方案是“双重代表权”,美国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有代表权,但应当规定不剥夺中华民国的代表权”,北京当局并不同意此提案,台北当局则予以接受,但并未公开承认或宣传。美国提案双重代表权未获多数国家支持,10月25日,经过表决赞成共55票,反对59票,15票弃权。随后,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在联合国代表中国之权。1995年至1996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满时任台湾总统的李登辉前往美国公开发表分裂中国的演讲而举行了台海军事演习,之后两岸关系跌入冰点。2004年陈水扁顺利连任.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反分裂国家法》。2008年国民党人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开始缓和.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策略及态度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1955年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表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谈话,提出了“八项主张”,建议两岸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进行谈判。并且提议,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径。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不存在什么“自决”的问题。中国政府认为结束敌对状态,实现和平统一,两岸应尽早接触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谈判的方式,参加的党派、团体和各界代表人士,以及台湾方面关心的其他一切问题。只要两岸坐下来谈,总能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

鉴于两岸的现实状况,中国政府主张在实现统一之前,双方按照相互尊重、互补互利的原则,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进行直接通邮、通商、通航和双向交流,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放眼未来,预估台湾问题未来走向

中央政府将继续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推动台湾问题的解决。然而各方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涵义的解释分歧较多 从台湾方面来看,尽管蓝绿阵营有此消彼长的变化,但马英九当局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也将继续坚持其“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在马英九有限的任期内,他不会公开向台独靠拢,支持中国统一的人会抛弃他,真正的台独分子也不会信任他。马英九只能坚守其“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相机使两岸政治氛围缓和。

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出现了一些新东西,但在台湾问题上将延续美国最近几届政府的基本政策,一方面在口头上承认一个中国,另一方面则采取曲折的方式将台湾置于美国的军事保护之下。

考虑到美国的奥巴马政府的四年或者八年的任期,也考虑到台湾 马英九当局掌握台湾的期限,则今后四到八年的时间里,台湾问题将基本处于一种政治上的僵持状态。尽管两岸关系有所缓和,中央政府和台湾地方当局甚至有可能构建某些具体的政治方案,但各方的政策方针都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因此,两岸关系的缓和必然是有限的,不会使台湾问题的解决发生重大变化。

从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进程的角度讲,这个政治僵持期也是和平统一的又一个尝试期。在政治僵持期中两岸关系的探索将会对下一个时期的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产生影响。

结合历史与现状,提出有效并可行的解决方案

海峡两岸加强民间沟通,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交流合作,建立稳定的上层对话渠道,暂停缓解意识形态之争,加强两岸经贸联系,设立台湾特区,着手兴建台湾海峡海底隧道工程;鼓励台湾农民到大陆承包土地,鼓励大陆创业者到台湾去,鼓励民间往来,完全实现三通。双方按照相互尊重、互补互利的原则,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对等撤军,金门、澎湖列岛等成为军事特区和缓冲地带;大陆完全移走所有已经被发现的导弹设施和军队,大陆宪法保证不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台湾宪法保证不宣布独立或者变相独立。 以一个中国统一口号,即宣布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国家或者各行表述,外交上互补互让互谅,互不干涉对方。承认党派平等对等,但是并不是国家意义上的对等,必要时刻我们可以展开第三次国共谈判。

台湾问题过去与现在

过去——现在——“未来”

过去与未来

过去与未来

台湾问题未来的走向

追忆过去,梦想未来

过去 现在 未来 ! (推荐)

过去不等于未来演讲稿

感恩过去,励志未来

过去、现在、未来——名人名言

台湾问题的过去未来
《台湾问题的过去未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