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网络教育应用期末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14:49: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网络教育应用期末总结

(以下总结都是需要记忆的,理解性的没进行总结)

1、网络教育的内涵表现:(1)网络教育是借助网络而进行的教育过程(2)网络教育提供了新型的教育环境(3)网络教育是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4)网络教育的目标旨在实现教育的终身化与个别化

2、网络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时空立体化、学习资源共享化、学习方式个性化、学习活动合作化、教育管理自动化

3、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主要以纸质印刷媒体船体教学内容;第二代是广播电视教育,依靠从中央电大到地方电大的广播电视大学机构进行;第三代是网络教育阶段。

4、网络教学环境的特点:教学环境虚拟性、信息组织的超文本化、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学习活动的交互性

5、教育资源:指一切以用来促进学生学习、支持学与教全部过程的各种支持系统、学习材料和环境条件的总称。教学资源可以认为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综合性的资源系统。

6、网络教育资源的类型:网络课件和网络课程、电子书刊和杂志、网路数据库和虚拟资源库、教育网站、综合性教学资源系统

7、网络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活动实施的总称。网络课程的功能特点:支持开放式教学、多维的信息交互、丰富的信息资源

8、网路信息搜索过程:确定搜索主题、制定搜索计划、选择搜索工具、实施搜索过程、评价信息质量、存储搜索结果

9、网络信息评价策略:CARS量表:Credibility——可信度(包括:作者、质量保证的依据、元信息,主要有总结性和评价性两类)、Accuracy——准确度(影响因素:时效性、全面性、针对性)Reasonable——合理度(应具备:公正性、客观性、一致性)、Support——支持性(包括:出处、确证、外不一致性)

10、信息展示与交流策略:DEAPR模型:设计(Design)、编码(Encode)、组合(Aemble)、发布(Publish)、修改(Revise)

11、虚拟实验室:是以计算机网路为媒介构筑的具有传统课堂教学功能的虚拟教学环境。虚拟教室的特点:教学的虚拟性、教学的灵活性、教学的高效性、管理的自动化

12、微型世界:是利用计算机构造一种可供学习者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大多数微型世界是借助计算机建模技术来构造的,而并不再局限于LOGO语言学习环境。

13、专题学习:又称为“基于主题的学习”或“基于项目的学习”等。从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看,它是通过创建接近真实情境的专题、问题或主题,让学习者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和工具,通过合作的形式对专题、问题或主题进行探究。专题学习网站:在网络环境下,围绕某一项或几项专题而设计开发的资源学习网站,旨在开展网络专题学习的基本环境。专题学习网站包括五个内容模块:结构化专题知识库、专题资源库、自评测试库、专题协作讨论空间、网站服务支持

14、虚拟学习社区:是指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上,借助网路和通信工具,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体组成,通过教学、研究等活动建一个虚拟的社会形态,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方式为主,是学习者获取知识、增进理解和提高技能,形成以此为目的的一个交互的自治区域。功能:通过多元交流,促进学习和知识的构建、实现学习资源的建设与整合、实现团队合作与交流形式:活动小组型虚拟学习社区、版机型虚拟学习社区、课题探究型虚拟学习社区、非正式虚拟学习社区

15、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模型(CLE)主要由:问题/项目情境、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交流与协作工具、社会/情境支持六个部分组成。学习情境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与学习者、问题、资源、活动等学习要素相关联的情景或背景。

16、教学四要素:学生、教师、资源、媒体教学的中心部分是学生的学习,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外部环绕的资源环境,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包围在其中,没有资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便却反存在的可能。资源环境的内部有一个师生交往的空间,这是教学实施的本质所在。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学诸要素实施的基础,是教师与学生的基本工具,是资源借以展示的基本手段,中间部分的师生交往,包括了教师的辅导、学生协作、自主探究等内容。(对网络教学过程要素模型图的解释)

17、乔纳森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给予问题、项目或案例的学习活动分为三类:探索、阐明与反思武法提见网络环境下地学习活动分为三种类型:知识学习、问题解决和策略学习。网络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包括:信息获取、浏览阅读、自主探究、协作交流、解决问题、总结评价

18、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而对特定教学情境中使用的媒体、信息、方法、形式和活动序列等教学问题进行的设计规划。教学策略主要包括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

19、教师的行为策略包括:动机激发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和改善:注重网络学习的社区化体验与情感的融入;设计明确、适合学习的需要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设计能反馈明确、激励学习的学习评价方式)、网络学习界面设计策略(基本原则:一致性、清晰性、反馈性、容错性、艺术性具体设计:页面布局设计、媒体元素设计)

20、学习策略:主要是从心理学和学习者的角度来探讨如何促进知识的学习,她一般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方法、认知技能及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调节与控制方式等。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及时间管理策略。

21、问题解决的一般流程:任务分析、寻找方法、收集信息、运用信息、表达信息、学习评价。

22、教学模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目标和任务而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稳定、简明的教学活动的程序和结构方式。网络环境下地典型教学模式有:WebQuest(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RBL(基于资源的学习)CSCW(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等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信息传递的远程性、教学的交互性、信息共享性、学习的个别化、教学的时效性

23、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依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以个体或小组合作方式探究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典型的模式有WebQuest教学模式和MiniQuest教学设计。

24、基于资源的学习:是指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资源,主要依靠自主探索来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

25、协作学习:通常又称合作学习,它是指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学习者个人和小组通过协同互助的方式,为完成共同任务而开展的学习活动。

26、网络教育平台一般分为网络技术平台和教学应用平台两个层次。网络教育平台的发展历程:基于网络课程的辅助教学网站、基于Web系统的网络教育平台、多元化的网络教育支持平台。

27、网络教育平台的体系结构方案包括:网上课程开发系统、网上教学支持系统、网上教学分析系统、网络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和相关应用系统互操作接口。

28、教育支持系统的功能分析包括:互动教学系统、智能答疑系统、作业管理系统、在线考试系统

29、常用的网页制作工具分为(1)图形图像处理工具:Photoshop、Fireworks、Freehand、CorelDraw(2)网页编辑工具:记事本、Dreamweaver、FrontPage、VisualInterdev(3)网页动画工具:Flash、Swish、Uead Gif Animator(4)网页开发语言:ASP、JSP、PHP、XML等(5)网页上传工具:CuteFtP、LeapFtP、FlashFtP

30、Web1.0和Web2.0比较(P97)Web2.0技术的特征:开放性、去中心化、个性化、社会化

31、移动教育:是指依托无线移动网络、Internet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来更为方便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32、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变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课件:就是 应用于网络环境的课件,是网络课程中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

33、网络课程的特征: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网络课程的类型:从表现形式上分有:多媒体网络课程、流媒体网络课程、综合型网络课程。从实现方式分为:自主型、导引型、讨论型。

34、网络课程的功能结构非为:课程内容模块、学习支持模块、学习交流模块、学习评价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系统导航模块网络课程的结构从用户角度分为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协作性原则、交互性原则、艺术性原则、便利性原则、可评价原则

35、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流程包括:学习者分析、教学大纲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总体设计与原型实现、组织课程脚本编写、素材准备、网络课件开发、课程资源设计、自主学习活动设计、集成测试与评价

36、网络课程设计评价的内容:教学内容(内容的科学性、内容的适应性、内容的丰富程度、内容的深度、参考资源、可扩展性);教学设计(学习需求分析、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环境、教学交互、导航、媒体、兴趣和动机、练习和范例、反馈和监控、学习评价);易用性(超链接、程序响应、学习帮助、更新和维护、学习记录)界面设计(界面友好、页面布局、色彩搭配);开发技术(课程安装、运行稳定、开发标准化、多媒体、浏览器插件与控件、运行平台)

37、网络课程设计评价的方法:(1)调查法——问卷法(开放型、封闭型、混合型);访谈法; (2)专家评估法(3)对比试验法

38、我国网络课程设计评价标准: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质量和技术四个维度进行评估

39、网络视频教学系统是现代远程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有直播式、点播式、双向实时互动式三种应用方式。

40、网络视频教学系统的分类:(1)按同步方式分为:实时网络视频教学系统(分为双向实时互动式和单项广播式(单向直播式))、非实时网络视频教学系统(2)按应用方式进行分类(单向直播式网络视频教学系统、点播式网络视频教学系统)

41、目前网络视频教学系统核心支撑技术主要包括视频会议系统技术和流媒体技术。“基于硬件”的视频会议系统技术体系构成包括:多点控制器、网关、网闸、终端、传输网络、以及管理工具和配件等。“基于软件”的视频会议系统技术系统构成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部分。

42、软件与硬件视频会议系统比较:(1)视频效果:硬件视频会议产品能够提供骄傲高质量的视频图像。软件视频会议系统都建于IP网络之上,视频效果较差。(2)网络要求: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可以使用用户现有的网络环境,能够适应多有的代理服务器和防火

墙,且接入方式简单、组网方便、加个便宜。硬件视频会议系统需要独立线路或专网,解决防火墙问题复杂,成本高。(3)功能和操作性:硬件视频会议系统几乎没有数据操作功能。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同步浏览任何格式的文件、资料共享、会议投票等。(4)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硬件解决方案不够灵活,视频会议终端一般都部署在固定的会议室。

(5)费用方面:硬件视频会议系统价格昂贵,软件视频会议系统价格便宜。软件平台的崩溃,无需任何费用,只需重新安装一下软件即可。

43、目前通用流媒体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有四类:Real Media、Windows Media、Quick Time、Flash Media

44、流媒体技术是一个综合的技术,包括采集、编码、存储、传输和解码等多项技术。流媒体技术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编码工具、流媒体数据、媒体服务器、传输网络、播放器。流媒体的播放方式:(1)单播与多播:所谓单播是指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是一对一的连接。多播又称组播,其是想的前提是必须构建一个支持多播能力的网络。(2)点播与广播

45、基于“视频会议技术”的网络视频教学系统:从硬件的角度来看,整个系统主要由客户端、网络及视频服务器三部分构成。从管理和使用的角度来看,整个系统的用户角色主要包括:管理员、教师及学生三种类型。

46、网络应用程序的工作模式主要有: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47、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络视频教学系统构成:从实现的角度来说,分为多媒体传输平台和基于Web多媒体数据的管理域发布平台两个部分。基于Windows Media的多媒体传输平台,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编码器(Encoder)、流媒体服务器(Server)、播放器(Player)

48、视频点播系统的功能结构:一般分为三级用户角色:系统管理员(或超级管理员)、普通管理员、普通用户。从功能的角度分类有:系统管理员、用户管理、视频管理、视频上传、视频浏览、视频检索、视频播放、评论等模块。

49、网络虚拟试验系统:是指通过在计算机系统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各种虚拟实验环境,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从而取得与真实环境相仿的训练效果。虚拟现实系统一般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及各种传感设备构成。计算机软件主要由检测模块、反馈模块、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和建模模块组成。传感设备主要有:立体显示头盔、数据手套、数据衣服、全方位监视器等。

50、虚拟现实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想象性(Imagination)虚拟现实系统的类型: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沉浸型虚拟现实系统、增强现实型虚拟现实系统、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

51、虚拟现实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应用在知识学习、探索学习、虚拟实验、技能训练等几个具体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网络教育后,可以促使教学手段向科学化、高效益方向发展,其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互动启发式教学、探索与发现教学、协同工作式教学、情景式教学

52、虚拟实验系统的类型:本地虚拟实验系统和远程虚拟实验系统(分为:远程实验室和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二者区别: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真实)虚拟实验系统的特征:开放性、实践性、经济性、安全性、跨时空性、多样性

53、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设计原则(科学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交互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易于扩充与维护原则)功能模块的设计包括:管理模块、实验模块、支持模块

54、虚拟实验系统开发采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含三位建模和人机交互技术等。角膜

要遵循以下原则:符合客观存在性、物体模型的准确性、生动真实性

55、网络教学答疑的常用工具有:BBS、聊天室、电子邮件、搜索引擎、Net Meeting、各种网络即时通信软件(如QQ、网易泡泡等)

56、网络教学答疑系统的分类:从功能上讲,答疑系统分为两类:简单的答疑系统和智能答疑系统。从时效性上讲,答疑系统可认为:异步答疑系统和同步答疑系统

57、智能答疑系统的系统模型构成:数据库、提问模块、讨论模块、系统管理模块智能答疑系统的关键技术:汉语分词(常见的汉语分词可分为三类:机械分词方法[常见的机械分词法有:正向最大匹配法、逆向最大匹配法、最少切分法]、统计分词方法、人工智能分此方法)、全文检索(主要方法有:按字检索、按词检索)

58、教学答疑系统的功能设计包括:身份验证模块(所涉及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两方面:机密性和授权)、答疑模块(具备四个功能:答疑功能、问题查询功能、统计分析功能、管理功能)、辅助模块(包括:通讯录、个人档案、学习笔记、答疑帮助、系统还可以提供系统说明书、系统提示、问卷调查等功能)、管理模块(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系统维护)

59、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分别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基于加涅理论的问题分类设计包括:言语信息类问题、概念类问题、规则类问题、高级规则(问题解决)类问题、认知策略问题

60、数据库答疑模块共需用到两个数据库:用户信息库、领域知识库

61、网络学习评价是指评价者参照一定的评价标准或量规,运用合理的方法、手段对学生基于网络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实态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从而考查和促进学生的网络学习。开展网络学习评价的意义: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评价可实现对学生学习的监控;评价有利于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调节;评价有利于全面综合的评估学生的学习。

62、网络学习评价内容:根据评价性质不同可分为两类:可定量评价内容和需定性评价内容可定量评价内容在网络学习中的测试一般由学习之前进行的安置性测试、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单元测试和学习完成后的总结性测试组成。(可以测量的方法)需定性评价内容(没有量化标准),包括以下几点:学习的时间信息(登录时间和次数、在线时间、注销时间等);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信息(包括学习者嘻嘻路径、页面浏览的范围和次数、问题库的利用情况、资源的上传和利用情况等);交互与合作的信息;电子作业情况;信息资源利用、问题解决情况

63、网络学习评价工具有:在线考试系统、电子学档、评价量规、概念图、学习契约

64、网络学习评价过程可分为评价准备、学习信息收集和整理、学习信息的判断与分析、评价结果的形成与反馈等几个阶段。

65、网络学习评价的准备:大体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所依据的目标;设计评价的量规体系;确定收集和处理评价信息的方法;实际开发学习评价所需的各种工具学习评价信息的收集:网络学习评价需收集的学习信息(各种测验成绩及相关信息、社区积分、合作学习情况、学习过程记录信息、学习作品集作品评价信息、与教师交流情况、资源利用情况);确定评价信息的收集标准(可遵循全面性、可靠性和时效性三条标准);确定评价信息的收集方式(学习评价系统自动记录方式、在线问卷、在线访谈、人工收集相关资料)学习评价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分析方法(定性描述分析法:常用方法有系统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定量分析评判法:常用方法有统计分析和模糊综合判断);评价信息分析工具(可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和人工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评价结果的形成与反馈【理解】

66、网络学习评价系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评价量规、学习目标的呈现与修订、学

习过程信息的记录和作品的收集、在线测试学生各阶段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价所需各类学习信息的在线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于反馈网络学习评价系统包括:量规、电子学档、在线考试、作业(作品)管理、在线分析评价和评价结果的呈现与反馈六个子系统。

67、三大测量理论有:经典测量理论、概化理论、项目反应理论

68、题库: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工具。

69、在线考试系统包括:内容表示层、应用逻辑层、数据操作层、数据库层从功能角度,在线考试系统分为测试子系统和统计分析子系统两大部分。从用户角度分为学生子系统、教师子系统、管理员子系统三大模块。学生模块包括(网络考试、自测练习、成绩查询);教师模块包括(科目管理、题库管理、组卷系统、考试管理、在线阅卷、成绩管理、试题分析、试卷分析、学生分析);系统管理员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单位管理系统参数设置)

70、电子学档的内容框架包括以下信息:学生信息、学习记录、学习依据、学习反思、学习成果电子学档的功能框架包括:信息收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量规标准与范例模块、成果展示模块、反馈模块作业管理系统功能框架包括:作业发布模块、作业提交模块、作业批改模块、作业展示模块、作业分析与评价模块、作业库管理模块

71、网络教育管理系统可分为学习管理系统和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两大类。学习管理系统包括:CMS(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内容管理系统)阶段、LMS(Leaning Management System 学习管理系统)阶段、LCMS(Leaning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学习内容管理系统)阶段、LAMS(Leaning Activity Management System学习行为管理系统)阶段

72、LCMS的系统构成:学习对象库、制作工具、动态发布接口、管理软件LCMS分为三部分:学习内容制作系统、学习内容管理系统、动态发布系统LCMS的开发有两套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是SUN提出的J2EE的标准,另一种是微软提出的.NET平台。J2EE是一个典型的多层次体体结构,分为4个层次:客户层、Web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数据服务层

73、LAMS主要包括:管理员、设计者、学习者和监控者四个主要接口。LAMS学习活动序列学习支持特征包括:引导性、探究性、协作性、多角色支持LAMS学习活动序列设计原则:教学目标明确、导航清晰明确、保证有效交互LAMS学习活动序列实施注意事项:合理确定在线学习的人数及时间长度;同步、异步或混合序列选择;教师的角色定位;重视活动序列的实时性控制

74、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基本信息管理模块、教学计划管理模块、选课管理模块、开课/排课管理模块、考试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模块、学籍管理模块、教师管理模块、教材管理模块、信息发布管理模块。

网络教育应用复习总结

网络教育应用

网络教育应用论文.

网络部期末总结

网络命令应用总结

计算机应用期末总结

网络教育应用课堂反思

网络教育应用基础作业

网络教育应用读书笔记[版]

网络协议分析期末总结

网络教育应用期末总结
《网络教育应用期末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