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发扬龙门大禹精神

发布时间:2020-03-03 21:32: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发扬龙门大禹精神

2014年5月5号到5月9号,我作为黄河水文青年联合会的一员来到龙门水文站,在 短暂的学习期间,我对龙门站的历史和职工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从山西河津县城出发西行约20余华里,就到了著名的黄河险段龙门。龙门是晋陕峡谷尾闾的险关隘口,相传上古时期,大禹治水鬼斧神工劈开龙门,疏河导流,除黄患而换得清平世界。因此,龙门又称禹门口。历史上“鲤鱼跳跃龙门,化龙为仙”的神话传说也衍生于此。在这里,有一群当代大禹,栉风沐雨,搏浪击流,用壮丽的人生谱写着精彩的水文故事。

青年团员们到达龙门后,第一感受是这里环境封闭出入难,水文站位于黄河东岸一侧。隔河望去,犹如一处依山而建的堡垒坚固地嵌于悬崖峭壁之间。环境封闭,风吼水哮,交通闭塞,进出无路。要进入龙门水文站,首先必须在黄河东岸的山西一侧向对岸发出信号后,一架高悬于跨河钢缆上的“吊箱”便会晃晃悠悠地从对岸开过来。这是龙门水文站职工生活出入和工作物品运输的唯一通道,这架印满风雨沧桑的吊箱在黄河上伴着龙门水文人的生活已经晃悠了几十个春秋。团员们乘坐高悬于跨河钢缆上的“吊箱”进入龙门水文站,受到了龙门站全体职工的热情欢迎。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龙门水文站仇站长带领大家参观了博物馆、除险加固工程、测验缆道、水情报汛室、职工食堂和职工宿舍,并给我们介绍了龙门站的历史,其中80年艰苦创业史和五位职工在龙门站为水文事业献身,两名职工在汹涌的黄河里死里逃生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青年:

建国初期,龙门水文站站房位于山西一侧的险峻陡崖下,从禹门口到站房由一条贴近黄河的险窄小路相连。沿路长满荆棘,路面布满碎石,山崖上常常有险石坠落,由于地势险要,连敏捷的野兔也常常失足掉下山崖被摔死。龙门水文站曾经有数位水文职工因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而光荣牺牲。1961年8月2日,坚守值班的该站职工李天辈同志,深夜钻出居住的窑洞去河边上厕所,因河边地势太险,脚下一滑,跌入黄河,再也没有爬出凶险的黄河,牺牲时年仅20岁。1961年9月1日,该站职工王世安同志去禹门口买面返回,身背沉重的面袋,顺着沿河小路艰难地步行,眼看就要到站时,悲剧发生了。王世安连人带面摔入黄河。仅一个月时间,险恶的地理环境使水文站失去两位可敬的同事。1963年10月16日,该站职工张炳和同志在黄河上采取水样时光荣献身。1989年11月20日,临近退休的老同志徐全舟,在架设缆道施工中,光荣牺牲。可以说,龙门水文站的历史是一部浸透着黄河水文工作者鲜血的悲壮史。从龙门水文站建站至今,先后有数位职工为黄河水文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两名职工在浪涛汹涌的黄河里死里逃生。

为改善龙门水文站生活和工作条件,该站于1970年将站房由东岸迁至西岸,新站址选定在对岸陕西一侧陡崖下的一处小平台上,也就是今天龙门水文站的所在地。当时,新站址是一座“马王庙”,虽然地理位置较原站址要好一些,但四周却处于完全封闭状态,根本没有出入之路。

建站任务极为艰苦繁重,特别是建设料物的运输百倍的艰难。当年,建站工作非常辛苦,没有专项建设经费,基本上是职工们自己动手完成了艰巨繁重的建设任务。

当时,上级从各水文站和机关抽调了50多名职工参与新站建设。为了节约费用,从距断面上游30多华里的船窝拆除了一处废弃水文站的旧站房,把一座3层9间旧楼拆得的砖块木料全部运至“马王庙”新站址,整整运了十几船。然后又将料物从河边一件件背上半山坡,每人每次要背50块砖,有七八十斤重,迁址后的办公和生活设施都是职工们利用拆来的旧料自己动手建起来的。稍后,站上的职工和请来的烧窑师傅,在山上挖了砖窑,烧了10万多块青砖,建起了办公、居住和操作机房。职工们还在两岸凿出50多个石窝,填上石灰,埋设了固定锚桩,架起了测量缆道。就这样,龙门水文职工在边生产、边建设中经过历时3年的艰辛努力,完成了创业。

黄委李国英主任视察龙门水文站时强调指出:水文职工在艰苦的工作环境里,默默无闻地工作,水文精神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一定要将它一代一代地继承和发扬下去。要将龙门水文站建设成黄委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大家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们到这里来感受水文精神。这次活动就是为贯彻落实李国英主任的指示精神,让黄委机关的青年深入水文基层,亲身感受水文职工的生活,体验黄河水文精神的内涵。

在随后进行的座谈会上,团员们纷纷表示:要把龙门站职工所体现的这种黄河水文精神带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尽所能为水文职工排忧解难。

接下来,龙门站的职工还给团员们现场演示了浮标投放、重铅鱼测流、吊箱取沙等操作过程,众团员也上吊箱向水文站职工学习操作,获得了实践经验。

龙门站现有20多名职工,大多来自外地,多数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这里工作条件艰苦,生活环境封闭,其艰苦程度闻名全河。周围的地理环境十分险恶,两岸是高峻陡峭的万仞绝壁,眼前是茫茫不息的河水。他们常年累月坚守在龙门,在青年联合会学习期间,水文站职工高瑞东、陈冬冬、齐潘、付凯、彭飞等人每天早上在我们未到之前就准备好安全帽将吊箱开到河东岸做好准备工作,每天中午牺牲自己的吃饭和午休时间帮大家解决一切繁杂琐事,每天傍晚在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即使自己正在吃饭也要放下碗筷先为大家准备好安全帽把大家安全送到河东岸,他们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正是他们日常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的体现。

在建国以来60多年的岁月里,龙门水文站职工,伴着寒水冷日,把定黄河血脉,执着地奉献于黄河水文事业,展现了现代大禹的精神风貌。他们履行神圣的水文使命,弘扬优秀的奉献精神,在物质生活逐步富裕的今天,龙门水文站职工依旧保持和发扬了永不褪色的优良传统,在创业和奉献中默默无闻地演绎着壮丽的人生,用生命和青春谱写出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章。

周玉峰

发扬“钉子”精神

发扬部队精神

发扬唐山精神

发扬黄河精神

发扬部队精神

发扬抗震救灾精神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发扬公仆精神

发扬长征精神

发扬自学精神

发扬龙门大禹精神
《发扬龙门大禹精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