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家校合作,共创和谐校园

发布时间:2020-03-02 14:32: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家校合作,共创和谐校园

——谈谈学校教育中的家长参与 随县洪山镇中心学校

周承才

建立学校与家长间健康的、双向的交流是创建和谐校园,优秀班级的关键因素之一。只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明确告诉家长:你的努力目标和家长应该怎样提供帮助,绝大多数家长愿意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通过健康的交流与家长成为朋友,共同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证研究还表明:家长是教育过程中有效的重要贡献者;“家长参与”使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理念更易于达成,并能够使家长更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在家长参与孩子教育的学生中,普遍比那些家长不参与学校活动的学生素质要高。家长参与教育下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成绩优异;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与养成教育;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和行为;能有效的参与各种工作、活动;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或荣誉感。一位教育家这样评价说:“事实是不容辩解的。如果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支持教育,那孩子不仅能在学校能取得成功,而且在他的整个一生中都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因此学校和老师应积极鼓励和动员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一、基本理念 什么是家长参与?“家长参与”是家长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或以一种让孩子们看得见的方式帮助他们学习的一种行为方式。包括两种关键:第一:家长的合作。由于他们的坚持、理解和牺牲,显示了他们对孩子及其教育的高度责任心。第二:家长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清楚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具有重大意义。这种牺牲精神和积极参与的结合就构成了“家长参与”。作为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学校和老师须始终相信:第一:家长是可信赖可合作的教育伙伴;第二:家长和教师共同成长;第三:家长是教育中最有效的重要贡献者。

二、活动目的

(一)促进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的合作关系:鼓励家长关怀子女,借助于“家园”的良好建设,使中学教育与家庭的教育目的趋向于一致;为学生的成长,建立一个适宜的家庭和学校良好互动的合作关系,最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促进家长理解和支持学校、老师在校园里所进行的教学或课程设计的改革:使绝大部分的家长能随时了解孩子学习动态和在校的状况,并积极与学校配合;使学校的教学或课程设计等方面的改革,能够真正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并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学校基础;

(三)促进家长改善家庭教育质量:借着家长改善亲子关系,为子女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协助家长更好地掌握养儿育女的知识,帮助家长与合理指导家长在家庭情境中,能够发挥其必要的有助于促进孩子顺利成长的家庭教育的功能,扮演好孩子的管理者、监督者和社会催化者的角色。

三、基本形式

精心准备“家长会”:家长对老师与学校的认识,可以介绍学校近几年来的教育效果和改革成果,以增强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了解和信任;可以宣传学校管理制度,以争取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支持和配合;制定详细的会议日程和注意事项,保证会面在一种平等、尊重、理解的氛围下举行;使用友好、和谐、公平、有条理、讲实效的健康交流方式与家长沟通;对本班同学的基本情况加强熟悉,力争更多更精更典型。

开展家长听课日: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听课日,让家长和子女一起坐在教室里听讲,思考问题,感受老师的教育风格和教育水平。

邀请家长参加主题班会:比如要开展“感恩”的主题班会,班主任向家长布置一分作业,让家长回忆孩子成长中的一次苦难,然后告诉孩子,也可以用“写给孩子的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孩子,爸爸妈妈是如何的爱他们,也希望得到他们的爱的回报。或者有条件的话,让家长直接参加主题班会,比如要开展“珍爱生命”的主题班会,可以请当医生的父母来到班级,给学生讲垂危病人对生命的渴望与留恋,通过家长的口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氛围下讲述生命的意义,孩子的心灵会受到更大的触动。

充分发挥“网上家长学校”的积极作用:定期向家长发送信息,比如是孩子最近在学校的各种表现;认为对某个家长最合适的教育建议;也可以是考试的反馈成绩等等。

进行电话家访:但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方式,操作简单,及时便利。

四、实施策略

(一)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和沟通渠道。老师可用各种方式向家长渗透中学教育理念教育形式和内容,并善于发动、吸引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中各层面的活动和工作。老师可以要求家长协助孩子建立在学校中有用的一般学习与生活交往技巧,例如,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参与活动的意愿;遵守校规;发展孩子解决问题与批判思考的能力;对家庭对他人对自己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感;评论电视节目与其他传媒的能力;建立或改善社会性交往技巧等等;老师也可以与家长制定一个孩子行为改变与奖励纠正的合作计划,改善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学习行为和遵守纪律及其服从管教的各种表现;老师可以帮助父母建立在家庭中督促或辅导孩子;对学校所学整合课程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与扩充等等的特殊技巧,包括发展与促进孩子智力和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各种具体的措施。

(二)建立家长资料的收集、研究、分析制度为使工作有的放矢,在每学期初都对家长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水平;接到一个新的班级后,也对新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就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进行普查。在摸清家长的基本要求、需求和状况后,再确定相应的家长参与内容和方式。

(三)要完善“家长会”制度。一方面,目前的“家长会”大多为不定期举行,会议举行的时间及会议内容也很少事先通知学生家长,致使学生家长无法做任何时间上和心理上的准备,家长的工作时间与会议时间相冲突的情况经常发生;同时,由于到会以后才能知道老师要说些什么,会前很多家长都感到“紧张”,倘若他的孩子比较“调皮”或成绩比较落后,则更会有“大祸临头”的心情。另一方面,目前的“家长会”大多以班级为主办者,由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唱“主角”,全班五六十名学生的家长基本上都扮演着“听众”的角色,由于没有准备,即使有发言也都是从其自己孩子的情况出发,因而也就缺乏代表性或普遍性。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1)学校应充分考虑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开会前二三天即应向学生家长发出书面通知,写明会议举行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等情况;(2)确定会议中心议题和中心发言人,要求有关人员就中心议题做准备;(3)按学生年级分配名额选出学生家长代表,家长代表的孩子身上所出现的问题应具有普遍性或代表性,以避免“人多嘴杂”的情况出现;(4)“家长会”应定期举行,一般以每个月一次为宜;会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情况下不应超过2个小时,以免耽误学生家长的其他事情;(5)会后学校应就会上所讨论的问题访问所有学生家长,在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的基础上制订出详细的“帮改”方案,然后再实施这个方案,并将实施结果带入下一次“家长会”。

(四)大力发展“家长学校”,培养家长主动参与其子女学校教育的信心和能力。“网上家长学校”是个新生事物,其特点不在于使学生家长在形式上“介入”学校教育,而在于它能够“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增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信心和主动性。

五、活动的效果 实践表明:学校开展积极的“家长参与”活动,对学校的良性运作是必要的,也充分说明“家长参与”是教育教学与课程设置改革成功的关键,老师与父母的配合是教育有效的成功渠道之一。 “家长参与”活动中,有很多的父母表示,如果老师明白地告诉他们如何参与,家长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教育孩子的活动中。

“家长参与”活动的优越性和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教育目标与家庭教育目标的差距缩小;老师努力工作,以获得家长的积极评价;家长开始觉悟到在家中应该协助与帮助子女,并积极与学校、老师配合。父母出现在校园,对于子女在学校的良好适应有积极的影响;幼儿看到家长参与,增强了自我控制感,在学校能够表现得更好。

从我们的“家长参与”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从家长方面看:有的家长的文化程度低,对教育参与的问题觉得力不从心,未能尽到基本的参与责任;有的家长教育意识淡薄,认为孩子的教育全是学校老师的事情,自己管好经济投人就是了,自己不是教育者,是外行,在教育活动中起不了什么作用;有的家长责任感不强,对子女的事情不问不闻,任其自然;有个别家长甚至偏激的认为,孩子学习表现好,是孩子努力的结果,孩子学习不好,是学校和老师教育不力的结果;有的是单亲家长或委托家长(非亲生父母),他们的参与程度也会受到影响;家长离校园的距离远近也成为家长能否积极参与的重要影响因素等等。从教师方面看:老师们还惯于使用传统的而非科学的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因为传统的与家长沟通方式通常简单易行,包括电话、联络本、子女在学校出了问题请家长来校园协助处理等等;老师在使用非传统的与家长联系和沟通的方式中,诸如参加主题班会、家长会议、家长听课和网上家长学校等活动,还显得设计策划能力、互动环节薄弱,需要锻炼。这两方面的问题,均是我们在今后继续开展“家长参与”活动时,需要加以解决的。

实践证明,教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是教育有效的成功渠道之一;离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学校的教育与教学工作,将陷于在被动的传统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中,惟有充分赢得家长的有力支持,家长真正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坚强后盾,我们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才能够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家长参与”将为任何教育计划和教育教学改革成功发挥巨大的作用。

2013年11月

架设家校桥梁共创和谐校园

家校合作共创文明倡议书

共创和谐校园

共创和谐校园

家校联手 社会依托 共创和谐

和谐家校 携手共创幸福未来

家校齐合作 共创文明城

齐心协力共创和谐校

家校合作,和谐共赢

家校携手共建和谐校园

家校合作,共创和谐校园
《家校合作,共创和谐校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