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

发布时间:2020-03-02 10:20: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中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

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能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这样,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需要培养,高中生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地跟着课程进度学习。

一.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1)预习有什么样好处?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率;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2)怎样预习?

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出。

二.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重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三.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记笔记的好处有:

1.思想不易开小差,因上课时要边听边记边思考。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持久,加强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

2.记笔记要手、眼、耳、脑并用,使感觉器官和思维得到综合训练,提高学习能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应用文字能力,练出速记本领。

4.省去考前突击查资料,重新思考,临时归纳所花的时间,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1.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2.老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3.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4.记要点,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 5.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6.摘录参考书上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帮助的材料。

记笔记要注意的问题:

记笔记与听课发生矛盾时,首先应以听懂为主。笔记可以缓记、不记或补记。总之,记笔记以不能影响听课、思考、理解的效果为前提。有些同学认为,不管懂不懂,先记下来,等课后再慢慢思考理解、消化吸收。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上课脑筋不大动,拼命记笔记。下课笔记几大页,问题一大堆。想把问题一个个思考弄懂,时间和精力不允许,势必影响学习成绩和智力的发展。

四. 整理课堂笔记

通过整理课堂笔记,可以对教师讲的内容进行尝试回忆,可以对教材进行再一次阅读研究,对课堂笔记中记错落有致的地方及时纠正,对记得不清的进一步弄清,对记得不全的进行补充,对条理紊乱的把知识的逻辑关系与内在联系搞清„„这一切,有利于将所学新知识进一步学懂,学深,学全,加深记忆,使所学的知识更系统化。整理课堂笔记是信息反馈和信息加工的过程,是脑手结合的积极思维过程,不仅对复习记忆所学的新知识有益,而且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刻苦钻研精神有利

五.及时复习的习惯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 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六.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七.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 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八.独立考试的习惯

考试是对前一段时间学习效果的检测。通过独立考试自己可以找出前一段时间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知识的漏洞,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独立考试对于老师来说,在评讲时更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学生在考试时一定要独立做答,绝对不能翻阅教材,笔记,课外参考书,也不能与其他的同学讨论,更不能直接抄袭其他同学的答案!

九.建立错题本的习惯

每个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做作业,做课外题,考试等)都会做错题,但最终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一错再错,在同样的问题上反复出错;而有的同学在错了一次后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有没有错题本。如果我们平时学习时将自己的错题集中在错体本上,上面有自己原来错误的解答,又有改正的正确解答,我们平时有意识的多看看错题本,就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的知识还不过关,还有待提高,自己就会有针对性的去复习,下次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十.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十一.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十二.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十三.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十四.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十五.养成不耻下问的习惯

古人云:“学习然后知不足!”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有疑必问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是我们有些学生有问题却不愿意问老师,一方面是有的同学性格比较内向,不敢接触老师;另一方面是有的学生不敢问老师,怕老师责备,他们怕老师说“这个问题我上次讲过,你是不是没认真听讲啊,你上课干吗去了......”还可能有的学生想自己独立思考。其实性格内向的同学通过问老师问题,可以增加与老师的交往,搞好与老师的关系,这对完善学生的性格,增强对学习的兴趣都是很有好处的!老师也都是从学生阶段过来的,在一般情况下,老师是不会责备问自己问题的学生,至多提醒自己上课时要专心听讲!

十六.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自信

自信是动力的源泉;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也是高考成功的第一秘诀。因此树立自信心尤为重要!

自信心的培养方法

1. 从容面对人生:从容,就是镇静,趁着,不慌不忙,是人的一种仪表,举止,言谈和处世的外在表现一个人有了从容的修养,就生活得潇洒,轻松,不会因一时的烦恼而懊丧;不会因考试欠佳而消极。 2.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积极的心态可以使人产生积极的思维,而积极的思维可以增强自身的力量,帮助人认识到人生本就了不起,因此在人的心中产生“积极的力量”可以使梦想成真 3. 欣赏与激励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承认自己,并接纳自己。想想自己的优点,然后以赞赏的心态进行审视自己,在自己的内心树立一种信心:我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与众不同的人。 4. 常为自己庆贺,鼓掌:当你取得了学习或其它方面的点滴进步时,不妨庆贺一番,为自己鼓掌,为自己喝彩,在内心深处对自己说一句“有志气,我真了不起!”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错必改的习惯,早自习朗读的习惯,动手实验的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以上所说的学习习惯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教条,借用邓小平同志的猫理论“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老鼠的猫就是好猫!”在这里只是希望抛砖引玉,让高中的同学们借鉴更多更好的学习经验,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最终的成功是依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达到的,从量变上升到质变,即所谓的平时有好的学习习惯,才会使我们最终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力求扎实的功底,为2008年的高考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学生如何提高听课效率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听课显然也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听课方法、提高听课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一)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课前顶习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但对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估计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灭“拦路虎。”

(2)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搞提前预习。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因此,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3)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反之,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以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4)学习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一点时间去预习。其实,这种学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预习上。学习由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组成。缺了预习这个环节就会影响下面环节的顺利运转。这些学生必须作好在短期内要多吃点苦的思想准备。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要安排一点时间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也就会改变,就再也不需加班加点了。

盲目预习的弊端 预习虽然有上述那么多的好处,但是,并不是每位同学都能按上述要求认真做的,由于各科负担都比较重,导致多数同学没有时间去预习,或即使预习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地看一遍书,感觉都看懂了,上课时不能全神贯注地学习,某些隐患由此而来:

●认为本节所学内容已懂,心不在焉。

这类同学上课时常会走神,认为没有必要再仔细听课,不能跟着老师思路去分析、思考、练习,自己另搞一套。其实,老师上课一般都不会照本宣科,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老师会设计一些例题,习题,让同学通过做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如果你不当心就会留下隐患。

●自以为是,理解不深刻。

有些同学在预习时觉得书上的内容已经理解,其实理解不深刻,甚至有错误。但由于自己不知道,上课时却对此不屑一顾,去做“上点档次”的题目。有时会出现难题会做而简单题却做错的现象。

(二)做好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上课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它需要学生有充沛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力,为了做好身体上的准备,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体息,二是要注意饮食与营养卫生。 上课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这是一条多被学生忽视的十分重要的准备,实际上,学习过程是伴随着学生的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毅力和个性等心理因素参与的运动过程,其参与度与学习效率成正比。学生上课的目的和情绪尤其重要,专家研究认为,学生只有在目的非常明确,心情非常愉快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学习效果才能提高。在这方面,教师的责任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上述心理因素呈积极状态,二是切忌授课前或授课中挫伤或压抑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的发挥。 2、听课要全神贯注

系统论原理告诉我们,学习新知识是接收信息、信息加工(同化、转化)、信息贮存、信息输出、信息反馈再到接收信息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堂课里,这种信息活动的过程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学习效率,取决于信息渠道的畅通与信息活动的质量。听课是接收信息,是信息活动的第一道关口,能否全神贯注,决定信息接收的量和信息活动的质,决定整个学习过程的效率。

全神贯注地听课,即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听课,不一心二用。许多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课,不乱想,不乱动,不乱看,努力排除听课干扰,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边看,边听,边想,边写,思维处于高度竞技状态之中。当然一堂课几十分钟始终保持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同时,也是违背心理活动规律的。一个成功的学习者,既能随着教师讲授的波澜前进,也能在必要时,搞一点缓冲、舒展,自动调节,以作提神之用。学生可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对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难点的讲授上,集中搞清教师讲授思路;对于教师讲授中自己已懂的部分,可以将大脑放松一瞬,以求调节兴奋与抑制生理机制,以求注意力新的集中。

3、积极认真地思考

学习离不开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也离不开思考。“思则明,不思则暗”,没有思考,理解新概念,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是一 句空话,听课的实际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相互转换的。学是接收、贮存信息,思是判断、处理信息,思维总得有思维着的东西,思维着的东西即是学得的知识,知识便是思维的“原料”。学是基础,思是发展,学的过程即思的过程,学必思,思在学中,善思才算善学。爱因斯坦讲:“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二.学生如何紧抓复习环节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 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一些记性好的学生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

1.复习的要求

(1)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2)看教材时,应边看边思,深思重点、难点。分析疑点、深化理解。

(3)看阅必要的参考书,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

(4)整理与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去加强记忆。

(5)加强练习。练习一般应在复习后进行,也可边复习边练习。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练习,能提高复习效果。

2.复习要注意的问题

(1)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决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帐”。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加倍时间重新学习。要明白“修复总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2)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复习。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有无其他说法或证明方法?它与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3)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4)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5)复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想后看(问)。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好处。每次复习时,要先把上次的内容回忆一下。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而且对记忆有很好的效果。

(6)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综合题能加深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学生考试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审题:审题是做考试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已知条件是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2.寻找解题途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因导果”,可以表述为:“已知→可知→可知„„”,最后到达结论。第二种是“执果索因”,即结论←需知←需知←„„”。这样一层一层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条件全部有了为止。这样。已知条件和要求结论之间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种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我们用前两种的综合办法,以尽量缩短条件与结论的距离。即一方面从已知条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间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间结果。需知与已知一旦统一,则可得到解题的途径。

在寻找解题途径中,要广泛联想与这些条件和结论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和方法等。联想过去是否解过和与此相同或相近的题目。那时是怎样解的?如果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即与此题相应的规律原理、原则、公式就会浮现在脑海中,使解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联想越广,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题效果也越佳。

有时因为题目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学过的知识,把题目加工、改造的过程。经过加工,思路明了,解题捷径就会出现在眼前。

3.正确规范解题:经过①②两个步骤,已经寻得解题的途径,判定了解题的方案。但在实施时还要注意解题的保质保量。要做到这点,解题的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书写规范化,格式明了,表达准确。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在解题中,重要的知识点应写出来,繁题要简写,简题要详写。

4.注意检查:就是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题目要求的解都求出来了,有没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没有错解。检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检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检查法。即从审题开始,一步步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错误。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③代入法。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时,还要注意锻炼一题多解、一题多想。比较归类的解题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二年级组

2006-8-26

高中生应该养成的十大学习习惯

[学习心得] 高中生应该养成的十大学习习惯

七年级新生应该养成哪些学习习惯

中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

高中生习惯养成主题班会

高中生数学学习习惯及良好习惯的养成

高一学生应该养成的数学学习习惯

中学生应该养成的十个良好学习习惯

浅谈中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高中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
《高中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