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0.0现代农业技术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20-03-04 04:53: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选修4:现代农业技术课程标准

本模块以现代农业的理念、技术和试验方法为主,为学生提供了接触一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的机会,以培养学生对农业及其新技术的亲近感,增强他们参与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

本模块包括“绿色食品”“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引进”“无土栽培”“营养与饲料”“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治理”“农副产品的营销”六个专题。所设计的专题考虑到了地区的差异和城乡学校的不同特点,适应面广、应用性强。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认识现代农业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了解农业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学会一些现代农业技术的基本技能和试验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能够运用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简单的农业试验方案的设计。

学校在组织教学时,要采用合适的载体,解决好专题的地方性、季节性问题;要合理安排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实践的比例;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习基地,促进学生通过实践,熟悉和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技术和试验方法。

专题一:绿色食品

【课程目标】

1.了解现代农业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涵义。

3.了解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及管理的标准。

4.初步掌握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的技术要点,能够选择1~2种当地主要的农业栽培品种进行绿色食品栽培试验。

【学习要求】

1.理解什么是现代农业技术。

2.了解现代农业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理解现代农业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4.了解什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知道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哪些途径。

5.理解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含义,理解开发绿色食品的积极意义。

6.了解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的区别,理解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的关系。

7.了解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及管理的标准,理解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程序。

8.了解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初步掌握绿色食品生产的技术要点。

9.理解绿色食品栽培的目的。

10.了解绿色食品栽培试验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初步掌握绿色食品一般生产操作技术规程。

11.学会设计栽培绿色食品的栽培方案,能选择1~2种当地主要的农作物栽培品种进行绿色食品栽培试验。

【教学建议】

1.在教学导言时,可通过组织讨论、开展调查、资料收集、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农业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环境考察、案例分析、参观当地现代农业示范区、观光园区,或环保知识讲座等,使学生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提高对爱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2.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食品选购、市场调查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绿色食品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知道怎样购买绿色食品,学会区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

3.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和管理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准和要求,或组织学生分析目前市场上有些不法生产企业盗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的案例,让学生知道只有取得相关部门的认证后,方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可通过资料收集、讨论与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绿色食品一般生产操作技术规程;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了解1~2种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

专题二: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引进

【课程目标】

1.了解品种资源保护的意义、品种资源的种类及保护措施。

2.了解生态条件与引种关系,能分析温度、光照和雨量等生产因素对引种的影响。

3.了解引种试验的过程,能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对品种资源进行分析、比较,选定需要引进的品种。

4.学会观察试验的方法,能对选定的1~2个品种进行引种的观察试验。

5.学会品种对比试验的方法,能对引进品种做出全面的评价。

6.学会区域试验的方法,能通过区域试验确定性状稳定的引进品种。

7.学会栽培试验的方法,能确定适合引进品种的栽培条件。

8.能够根据生产目标,设计引种试验方案。

【学习要求】

1.理解品种资源的含义及进行品种资源保护的意义。

2.知道品种资源的三种基本类型。

3.了解进行品种资源保护的措施,关注我国品种资源库的建设和保护,树立品种资源保护的思想。

4.初步学会建立品种资源库的方法。

5.理解引种的含义及意义。

6.了解当地农产品引种的情况,能分析当地农产品引种的目的。

7.学会分析引种的生态条件(温度、湿度、土壤、光照、地形等)。

8.掌握农产品引种的过程,能尝试进行引种试验,形成关注当地农产品品种引进情况的意识。

9.了解引种试验的方法,学会进行观察试验、栽培实验的方法,能进行对比试验,注意观察区域试验的情况,能进行小规模的引种试验。

10.在进行引种试验前能设计植物引种试验方案,并能对引种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效益分析。

11.了解动物引种试验过程,可以尝试进行动物引种方案设计。

【教学建议】

1.本专题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引种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基础,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密切联系当地的农业生产实践。

2.在传统农业生产中,人们虽注意到了品种和种子的重要性,但往往不注意品种资源的保护,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品种资源保护的思想,使学生理解品种资源保护是为品种繁育,保存了品种的优良基因,是新品种繁育的基础宝库。袁隆平院士繁育的杂交水稻就是利用了野生水稻的优势基因,如果没有野生水稻这一品种资源,就不可能有新品种的产生。

3.本主题教学中,只要让学生一般了解品种资源类型和保护措施。

4.学校可以采用兴趣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搜集某一品种的植物种类,尝试进行品种资源库建设,体验品种保护的乐趣。

5.引种是当代农业生产中广泛运用的方法,是现代农业技术中最基本的技术,所以学生必须理解引种的意义。应帮助学生收集了解当地的温度、光照、降水等生态条件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引种对象的生态要求,使学生学会分析要求与实际情况的吻合情况,并在当地选择农户或在校内的试验园地进行引种试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保存数据的习惯。

6.引种试验的方法是进行引种的基础,学生应了解引种试验的四种基本方法。在引种教学中,应进行观察试验、品种对比试验和栽培试验的实际操作,指导学生对身边可能接触到的区域试验进行观察。

7.引种试验方案的设计是引种试验的基础。由于植物引种试验相对比较简单可行,因此掌握植物试验的方案设计是本专题的教学重点。可根据教材的设计要求,引导学生实地分析试验地块基本情况,设计试验的内容,包括田间管理的过程。要指导学生在试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数据。

8.动物引种试验受到动物饲养条件的限制,因此只要求学生了解动物引种试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就可以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尝试进行动物引种试验。

专题三:无土栽培

【课程目标】

1.了解无土栽培的类型和方法。

2.了解无土栽培基质的种类和特点,以及营养液的组成成分的性质。

3.学会营养液浓度的计算方法,掌握营养液配制的方法,了解常用的经验配方。

4.认识无土栽培常规设施,能就地取材,制作简易的无土栽培设备。

5.根据当地或学校的条件,选择1~2种作物进行无土栽培试验,初步学会无土育苗的方法;掌握无土栽培过程中的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能对作物营养失调的症状进行分析和调整。

6.掌握无土栽培中嫁接育苗的方法和管理技术,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嫁接育苗。

【学习要求】

1.理解什么是无土栽培。

2.了解无土栽培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了解无土栽培的主要类型、优缺点,知道无土栽培的应用。

4.学会营养液浓度的计算和表示方法。

5.了解营养液常用的经验配方及组成成分的性质,掌握营养液配制的方法及管理要点,能对作物营养失调的症状进行分析和调整。

6.了解水培的主要形式和常规设施,能就地取材,设计、制作简单的水培设施,进行水培实验。

7.了解无土栽培基质的种类和特性,掌握基质栽培中基质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8.了解基质容器栽培的概念。

9.学会利用家庭的空间和容器进行简易无土栽培。

10.认识槽培的常规设施,掌握槽培的技术要点,能就地取材,制作简易的槽培设施,进行槽培。

11.了解基质立体栽培的主要形式,掌握柱状栽培和长袋状栽培技术。

12.掌握无土育苗的定义,初步学会常用无土育苗的方法。

13.掌握番茄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

14.了解嫁接育苗技术的定义和优点,掌握嫁接育苗的方法和管理技术,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嫁接育苗。

【教学建议】

1.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无土栽培基地或观看影视资料,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无土栽培及无土栽培的主要类型。了解无土栽培的优缺点,感受无土栽培对人们生产及生活的影响。

2.建议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进行简易的水培试验,让学生了解营养液的配方及作用,学会水培的管理方法。在配制营养液时,有条件的学校可邀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技术指导。可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制作简单的水培设施。

3.在学习基质栽培时,指导学生进行某一种常见植物(花卉或蔬菜)的基质栽培试验,让学生掌握基质栽培的方法与过程。可利用身边的废弃物作为基质栽培的材料。槽培和立体栽培设施较复杂,可根据当地具体条件进行教学。

4.在无土栽培育苗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参与穴盘育苗,了解穴盘育苗技术。

5.在嫁接育苗技术教学中,可请当地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让学生掌握嫁接育苗的方法和管理技术。

专题四:营养与饲料

【课程目标】

1.了解常用饲料原料、配合饲料的种类及特点。

2.了解营养性饲料添加剂、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能根据需要正确选择添加剂。

3.学会1~2种天然青饲料主要的加工调制、贮藏及防污染方法。

4.了解配合饲料的成分和作用,掌握配合饲料的科学配制原则,学会设计饲料配方的基本步骤和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机进行饲料配方的设计和最佳方案筛选。

5.了解饲养或养殖动物的营养需要,能根据培育目标,为当地主要饲养或养殖动物制定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选择方案。

6.能结合当地实际,并根据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为当地动物饲养场或水产养殖场设计饲料配方,并选择一种动物进行饲养或养殖对比试验。

【学习要求】

1.了解饲养或养殖动物的营养需要,能对一些饲养或养殖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营养需要进行比较。

2.了解常用饲料原料的种类及特点。

3.了解天然青饲料的风化、贮化等几种主要的加工调制方法,学会青饲料的基本贮藏方法。

4.了解常用配合饲料的种类及特点,了解配合饲料的成分和作用。

5.了解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了解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能根据需要正确选择添加剂。

6.理解配合饲料的科学配制原则,掌握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步骤,掌握饲料配方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机进行饲料配方的设计和最佳方案筛选。

7.能结合当地实际,并根据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为当地动物饲养场或水产养殖场设计饲料配方,并选择一种动物进行饲养或养殖对比试验。

8.理解饲喂动物时饲料合理搭配的重要性。

9.了解几种动物的科学饲喂时间、方式,了解不同动物饲料科学搭配的细则。

【教学建议】

1.通过访问调查、知识讲座、资料收集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当地有代表性动物的营养需要。在学习饲料原料概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饲料样品的收集、查阅资料等活动,了解常用饲料原料的种类和特点,可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八大类饲料的作用。选择1~2种当地常见的青饲料进行加工和贮藏试验,使学生学会青饲料的加工和贮藏方法。

2.组织学生参观饲料加工厂,了解配合饲料的生产过程。走访有关技术人员,了解配合饲料及营养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结合当地常见病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饲料添加剂对畜禽生长的作用。

3.在进行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借助计算机为某种饲养动物设计经济、优质的饲料配方。通过讨论各配方的营养性和经济性,对配方提出改进意见。筛选出最佳方案。建议实施饲料搭配、科学饲喂试验,并做好记录,分析试验结果。

专题五: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治理

【课程目标】

1.了解病虫害防治在农业和林业上的意义。

2.了解病虫害发生的过程、规律,能结合当地实际分析影响病虫害发生的各种因素。

3.学会几种主要病虫害的识别方法。

4.掌握当地主要病虫害的一些预测预报方法,能进行简单的病虫害预测预报。

5.能运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对病虫害发生的时间、范围和数量进行预测预报;并能根据掌握的资料绘制虫情分布图。

6.学会当地几种主要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方法,能设计体现环保要求的病、虫、草害综合治理方案。

【学习要求】

1.了解病虫害的概念并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病虫害,了解病虫害防治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上的意义。

2.了解植物病害发生的病源以及植物病害的症状,了解昆虫的危害方式及其危害的症状,学习几种常见的病害和虫害的识别方法。

3.了解病虫害发生和流行规律,了解虫害发生规律,了解影响病虫害发生的因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

4.了解病虫害预测的意义,掌握病虫害调查取样的方法,能根据病虫害的分布特点设计调查方案,学会田间病虫情的表示方法,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5.掌握病害预测因子选择的依据,掌握病害预测各方法的技术要点,并能够利用某些简单方法预测当地常见的病害。

6.掌握虫害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各方法的技术要点,能够利用一些简单预测方法预测当地常见的虫害。

7.了解计算机模拟预测的一般过程,能运用简单的计算机模拟预测模型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预测。

8.了解几种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学会几种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9.了解综合治理的概念,能设计体现环保要求的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案。

【教学建议】

1.让学生调查、了解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说明防治病虫害的意义。组织学生进行田间调查、标本制作等活动,认识病虫害的症状及诊断方法。通过走访当地农技部门,了解本地病虫害发生和流行规律。

2.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病虫害预测的意义,借助多媒体或现场考察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病虫害抽样的方法和要求。出示资料让学生分析,并说出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三个指标的联系与区别,结合教材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进行具体的计算练习。

3.通过案例教学、交流讨论、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病虫害防治的常用方法,认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的优缺点,在化学防治的教学时,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教育。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教学中,可通过案例教学和方案设计,让学生了解综合防治的概念及其要求。让学生使用简单的计算机模拟预测模型,进行病虫害的预测和预报。

专题六:农副产品的营销

农副产品的销售是实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本专题就是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当前农副产品生产销售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课程目标】

1.了解提高农副产品经济价值的途径。

2.了解农副产品的市场种类和特征。

3.了解市场信息的作用,熟悉各种收集信息的有效途径,能收集有关农副产品的各类市场信息。

4.了解市场调研的内容,学会市场调研的方法,能根据明确的目的,进行农副产品市场调研。

5.认识市场预测对于农副产品营销的作用,学会市场预测的基本方法,能就当地某些农副产品的营销作出预测。

6.熟悉农副产品信息发布的途径,学会信息发布的方法,能设计某一农副产品的信息发布方案。

7.了解农副产品营销决策的程序和方法,能根据市场预测并综合各种有关因素,提出当地某一主要农副产品的营销方案。

【学习要求】

1.了解农副产品市场营销的内涵,了解市场营销观念产生及发展演变的过程;能树立市场营销的理念。

2.理解粮食、畜产品、水产品及瓜果蔬菜等的贮藏、保鲜、加工的意义。

3.认识到农副产品的加工、保鲜、贮运是提高农副产品经济价值的主要手段。

4.了解粮食、畜产品、水产品及瓜果蔬菜的贮藏、加工方法。初步学会粮食贮存的基本方法;学会简单的畜产品和水产品的加工方法;掌握日常食用蔬菜、水果的贮藏、加工方法。

5.了解农副产品市场的种类和特征以及开拓农副产品市场的途径。

6.了解市场信息的作用,熟悉各种收集信息的有效途径,学会收集有关农副产品各类市场的信息。

7.熟悉农副产品信息发布的途径,学会发布信息的方法,能设计发布某一农副产品的信息发布方案。

8.了解市场调研的概念和内容,掌握市场调研的基本方法,能根据明确的目标,进行农副产品的市场调研。

9.了解农副产品市场预测的概念、内容,掌握农副产品市场预测的方法,学会对当地某种主要农副产品营销问题作出预测。

10.了解农副产品营销决策的程序及一般原则。

11.学会农副产品营销决策的方法。

12.能根据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结果,对当地某种主要农副产品设计出有效的营销方案。

【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农业市场经济的观念,了解、掌握当地农副产品市场营销状况。在进行导言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各种农副产品市场,使学生在对农副产品市场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了解农副产品营销的含义,再进一步学习市场营销观念及演变发展过程,进而了解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本质。

2.让学生归纳出农副产品的种类包括粮食、油料、畜产品、水产品以及瓜果蔬菜等。

3.农副产品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必然存在贮藏、运输及加工的问题。可结合学生家庭的粮食日常贮藏来进行粮食贮藏加工的学习。

4.畜产品及水产品的种类繁多,教学中可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畜产品、水产品进行加工、贮藏方法的教学。例如禽类的宰杀、腌制或者鱼虾的鲜活保存等。

5.从日常的水果保存方法出发,引申到蔬菜等产品的贮藏方法。让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实际进行瓜果蔬菜的加工。

6.在对农副产品市场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农副产品市场的种类及特征。可组织学生到农副产品市场,学会收集各类有关农副产品的市场信息。掌握发布市场信息的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设计某一种农副产品的信息发布方案。

7.在简单介绍市场调研的概念、内容和方法后,可安排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在调研前,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或特长选择一项内容,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际的市场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技术(种植)专业教学计划

现代农业技术需要研究论文

工作总结0.0

暑期社会实践——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业技术

入党申请书0.0

0.0 做任务

审查指南()0.0

德育工作总结0.0

课程标准(现代物流与配送)

0.0现代农业技术课程标准
《0.0现代农业技术课程标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