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校园特色化建设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17:16: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弘扬和合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街头镇小学开展“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 2009学年,我们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讲话的精神为指导,深入领悟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以地方文化为依托,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引领,积极打造富有本地特色校园文化。深入挖掘“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内涵,积极开展“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活动,合理布置校园环境,从整体上提升师生在校园中的生活质量,使学校弥漫着和合的气息,使全体师生在和合文化中得到熏陶,受到感染,滋养心理,提升素养。

一、“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历史渊源

纵览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说,“和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合”之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追求的理想境界,而天台正是“和合文化”的发源地。和合文化在天台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在人文层面,早在汉武帝时代,因为战争之故,天台的原住民基本外迁至淮河一带。自东晋始至南宋,天台经历了三次外来移民大潮。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天台这块山水神秀的土地上和谐共存,依靠的就是“和合”精神。在文化层面,天台还是罕见的融儒释道三教之精华的地方。佛教中的“天台宗”是第一个中国化的佛教流派,是日本佛教的祖庭;天台的桐柏宫是中国道教南宗的祖庭,道教的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中,天台居其三;儒学大师朱熹也曾多次来天台求贤收徒。三大教能够在天台融合,凭借的也是“和合文化”中兼收并蓄的精神。在人物层面,生活在天台的寒山、拾得因为相互之间拥有超出了一般的亲情和友情和高度的心灵契合,使他们成为人与人之间和合的典范,在民间被称为“和合二仙”,是中华“和合”文化的象征。

二、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的实际意义

天台山和合文化主要精神是“务实而兼融,和合而创新”:一是把自然看成一个和谐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形成一种生态文明观。二是主张人际与社会关系和谐,提倡“贵和尚中”;贵和谐,尚中道,持中即是和,以此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与根本目标。三是注重自我精神的超越与升华,即乐观人生,达观处世。由此可见,在我校开展“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活动,有许多积极的意义。

1、有助于校园环境的和美。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内涵之一就人与环境的友好相处。校园环境的和美是人与校园环境友好相处的结果。具体体现在校园布置得体,具有育人功能;校园洁净美丽,无卫生死角。在学校内,倡导寒山和合文化,有助于校园环境人与校园环境和平相处,使校园环境更加和美。

2、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和顺。天台山和合文化蕴含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在校园内倡导和合文化,有助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和平共处,从而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和顺。

3、有助于校园精神的和谐。“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园融。“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互相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和”的佳境,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校园内倡导和合文化,能最大地发挥一个学校的团队的创造力,战斗力。在校园内部若形成和合的精神氛围,将有利于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4、有助于地方文化的弘扬。天台山和合文化作为中国和合文化的精髓,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我校地处街头,而寒山子,作为天台山和合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与天台街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寒山子在天台生活七十余年,街头的寒岩就是他的隐居地。在我校倡导天台山和合文化,有助于地方文化的弘扬。

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办学的新思路,即,致力校园环境的合理布置;致力于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致力于教师队伍的和谐合作;致力于学校内涵的和谐提升;致力于学校、社区的和谐共进。进而,我们凝聚集体智慧,提出了“和合教育”的新概念,喊响了和合文化建设的新口号,我们的办学思想在传承中得到了发展,我们的办学思路也渐趋清晰。

三、建立机制,合理分工

校领导高度重视“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了搞好此项活动,学校成立了以安良远校长任组长,以分管教学的校长陈孝云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学校中层、年级组长以及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一把手负总责,分管校长亲自抓,各处室具体抓,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联合抓的局面,确保了活动有序、安全地开展。这一切体现了我校对此项活动的高度重视以及做好这项工作的决心。

完善了领导机制后,我们又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合理分工。 安良远校长:统筹规划,负责对外联系交流。 陈孝云副校长:具体负责落实相关规划、措施。 教导处:负责落实天台山和合文化进课堂活动。

德育处:开发校本教材,开展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总务处:负责校园文化硬件建设。

年级组长:负责年级组天台山和合文化进课堂活动落实情况,配合开展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班主任老师:具体落实天台山和合文化进课堂活动

四、措施有力,确保落实

(一)实行文化改造,营造和美校园

校园的和谐是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可以主观感知的,这即是学校的校园环境。一学年来,我校统筹规划,投入专项资金,在原有的校园文化基础上,对走廊墙壁、围墙、灯柱、石头等设施进行文化氛围改造,充分营造了和美的校园环境,体现了环境育人的功能。

1、走廊墙壁的文化改造。对教学楼、综合楼的走廊墙壁根据楼层分别选用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题材,统一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装饰走廊墙壁,体现文化特色,营造文化氛围。

2、寒山子文化长廊。为了原本光滑无趣的围墙也能说话,让它散发文化气息,我们聘请了专业人员利用图文并茂等方式,将寒山、拾得二圣的经典对话、故事、隐居地风景等,用或书或画等手段绘制成寒山子文化长廊,让围墙洋溢浓浓的寒山文化味。

3、灯柱文化的布置。灯柱本无生命,若能让其开口说话,那它便有了无限的活力。为此,我们甄选了《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句做成挂帘的形式,悬挂于灯柱上,精美大方,文化味十足。“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一句句千古名言,让每一灯柱都散发着浓郁的儒家文化的气息。

4、石头文化的布置。石头亦乃“死”物,然而,我校布置的石头文化都倾注了学校对每一位师生的拳拳爱心。我们根据石头的形状、大小及其所在场地,倾智考证,斟字酌词,精雕细琢,力求每一块石头的文化布置都做到极致。“好学”、“青出于蓝”、“实”、“跃”,每一字,每一词,无不蕴含着街小真诚而长远的爱心。

5、办公室文化的建设。办公室是老师们工作的主要场所之一,办公室文化的布置,不但体现办公室成员的文化品位,更是学校精神风貌的载体。本学年,学校根据各个办公室的实际情况,对办公室的墙壁进行刷白,更新各办公室破旧的桌椅、电脑等设施,各办公室用个性化的书画装饰墙壁,布置花木盆景,让绿色走进办公室,让人文融入办公室。同时,学校工会会同校长室对每个办公室进行量分评比,以比赛促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天台报》对我校的办公室文化建设进行了报道,叶玲君副县长对此作了批示,要求各单位学习此举。一时间,我校的办公室文化建设成了全县各单位学习效仿的榜样。

完善的设施、合理的规划、妥善的布置,构成“和美”的校园。这样的校园更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开展多项活动,实现人际和顺

校园文化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校园环境要和美,人际关系更要和顺。因此,我们在近一年中,策划了一系列活动,让每一位师生亲近天台山和合文化,让全体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和合,实现校园和谐。

1、文化进教室系列活动。

(1)汇编《校园文化解读》。继《寒山文化与范增文化》之后,我们学校我们学校又选编了《寒山诗选》,由各班的语文老师负责,组织学生深入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天台山和合文化的魅力,因而心生向往之情,于学习生活中自觉走进和合文化。

(2)教室文化布置。在教室文化布置时,各个班级开辟专栏布置特色文化,体现和合文化,让教室的空气弥漫“和合”之风。

(3)开发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我们将收集“天台山和合文化”的有关经典材料,将其汇编成册,发到每位学生手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目前,这项工作的实施方案(初稿)已经出台,具体材料正在紧锣密鼓的收集之中,力保于下学期开学初启动该活动。

3、组织“寻访仙踪”系列活动。

(1)开展“走进寒山”远足活动。学校组织全体师生通过远足的形式,亲临寒山子隐居之地——寒岩。亲登寒山道,深悟寒山诗。

(2)开展“走进寒山”教师摄影活动。组织学校中爱好摄影的教师走进寒岩、明岩。在感受家乡的美丽山水的同时,感悟寒山思想的博大精深。

(3)开展“走进寒山”学生写生、习作活动。学校组织学生绘画兴趣小组走进寒岩、明岩,让学生通过手中笔绘家乡的秀丽风光,增加学生对寒山人及诗的喜爱之情。

4、“感悟天台山和合文化”教师征文活动。教师尽情抒发对天台山和合文化的感想,为学校推进“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献计献策。

一次次的活动加深了全体师生对“天台山和合文化”的理解,师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深刻的领悟“天台山和合文化”的深层内涵。通过活动,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提升,教师的言谈举止更有涵养了,校园内的人际关系更加和顺了。

(三)通过探索研究,倡导精神和谐

学校是师生思想自由奔放的家园,学校的文化精神就充分体现、弥漫于校园文化中。特定的校园文化熏染出特定的群体个性,特定的群体个性中透露和折射出特定的学校文化精神。建设校园文化就必须思考、孕育、发展、培育自己学校的精神内核,形成自己的“学校精神”。一学年来,我校通过培训、自学、科研、网上交流等多种形式,努力融合天台山和合文化,形成和谐育人的“学校精神”。

1、将“务实而兼融,和合而创新”当作我校的政风。开学初,我校校园特色文化领导小组通过会议反复论证和征求全校师生的意见后,将天台山和合文化的主要精神“务实而兼融,和合而创新”当作我校的政风

2、天台山和合文化与校本培训结合。为了让每位教师更充分地受到“天台山和合文化”的深刻内涵,我们将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的专题活动:利用校本培训和小组分散学习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寒山文化,体会感悟和合文化的“和合”之风。

3、开展以“天台山和合文化”为主题课题研究等活动。 为了响应“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活动,我校课题组老师积极开展天台山和合文化课题研究,现有三项县级课题结题,分别是《基于寒山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挖掘地域文化,构建校园特色文化的策略研究》、《以和合文化为核心构建班级和谐文化的探索》。这些研究为我校的开展“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作用。

4、校园网开设天台山和合文化交流平台。

学校在校园网开设天台山和合文化交流平台,供全体教师交流讨论,在交流加深对天台山和合文化的理解,在交流中达成“和谐育人”的共识。

通过这些活动全面提升全体教师对天台山和合文化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务实兼容、和合创新”的校园精神逐步形成。

四、反思小结,体会不足(改为发展方向比较好)

近一年来,我们在“天台山和合文化”进校园方面,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收获了一些的成果。全体师生加深了对“天台山和合文化”的理解,并能够学以致用,应用到学习、生活当中。当然,我们也知道,我们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把这里提到的不足之处变成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如下一步我们决定按以下步骤进一步完成“和合文化”的深入挖掘:

1、找到“和合文化”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更多契合点等。)如:经典诵读校本教材还未开发出来;学校开展的系列活动效果还不是非常明显,绝大多数师生对“天台山和合文化”的理解还只停留在书本层面等。如何挖掘“天台山和合文化”的深层内涵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学校的文化建设是永无止境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街小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永不止步的。

书香校园特色建设总结

校园五化建设总结2

特色建设总结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总结

薄弱校特色化建设的思考

加快推进城镇特色化建设

校园足球特色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特色建设初见成效

校园“五化”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化产品

校园特色化建设总结
《校园特色化建设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