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让写作快乐起来

发布时间:2020-03-03 22:02: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让写作快乐起来

【内容摘要】:本文从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作文教学谈起,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快乐写作。

【关键词】:作文教学积极心理学心理体验积极力量

沉浸理论快乐写作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令人最苦恼的莫过于学生的作文教学,写作课上,学生诚惶诚恐,兴趣不高,搜肠刮肚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苦不堪言却收效甚微。总之,教师与学生在写作中既苦又累,到了“望文兴叹”的地步。为了解决这种困境,我们要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快乐写作。

这种理念源于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本—沙哈尔所开设的积极心理学课程,“让学习的过程本身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在他的课程中特别强调了心理学家西卡森特米哈伊的“乐在其中并实现成就的沉浸体验”理论。我们都有过沉迷于阅读或写作的经历,有时连别人叫都听不见,在这种沉浸状态中,我们享受着积极体验,同时也作出积极表现:我们感受着快乐,展示最好的状态。在此最佳状态下,我们更有效地学习、成长、进步以及向未来的目标迈进。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帮助下,笔者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快乐作文”的尝试:去掉学生 1

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乐”起来呢?

第一、作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写作中,许多学生不是感到焦虑,就是觉得乏味,因此他们无法享受写作过程,也无法发挥自己真正的潜能。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目标只是为了取得高分数、动力不足(“这不是我想写的,是老师让我写的”)、没有情感投入等等,学生本身所隐藏的潜力、积极力量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这样学生哪会写出好的文章。这种不佳的心理状态在漫长的反反复复中就会形成心理定势,对每一次作文都会有很深的负面影响。所以,当学生期望目前的改变和未来的收获时,教师应该针对其个人潜力,给予恰当的题材和命题,不断增加难度并不断加以肯定鼓励,让孩子们有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当孩子们有了写作兴趣,处于一种真实的写作状态,“以我手写我心”,他们就有了一种内在的心理内驱力与心理张力,这样的心理状态起着激发兴趣、引导构思、准确表达、推动整个写作过程的作用。所以我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充分肯定学生们的写作心理,重视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不断强化,逐渐消除学生们的消极心理定势,“写作难”的困境大有改观。

积极的心理体验能开启学生的积极力量,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才能以愉悦的心态去作文。同时,教师对写作的指导,态度也应积极,要用激情、语言、行动等感染学生,把他们的写作兴趣诱导出

来,使之与自己产生共鸣。

写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心智技能。一次写作活动的成败,与写作者的心理因素大有关系,所以,心理体验的积极与否非常重要。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和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接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更好地促进语文学科教学。

第二、作文教学要结合学生自由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快乐地“以我手写我心”。

许多技能、方法、能力、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只能通过意会的方式进行传递,习作技能的掌握就是如此。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心理状态不同,每个学生的体验也是不同的,其反思的方面也不会相同,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体验。从习作角度来看,每一名学生的生活经历都应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顺应学生的自由的心理体验,引导每个学生从自己特有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把课堂变成充满生命活力的场所。文章永远是作者心声真实、自然的流泻,是心坎里唱出的歌。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写作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命轨迹成长同步的精神旅行。因此,作文教学中只有尊重孩子们独特的审美体验和他们年龄阶段特有的个性化语言,才能真正解放孩子们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的话。

我们知道,顺应学生们的天性、让他们在丰富的体验中自由练习,并不意味着放弃指导。不放弃统一的指导,不是主张用成人写作的标

准去要求学生,更不是设置框框,求全责备,使学生瞻前顾后。教师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常格”,为“出格”作好准备,用统一指导,为自由与个性奠基。当学生的体验需要启发引领时,教师就应以自己的经验去为他们提供拐杖;当学生的写作水平已提升到一定境界时,教师就应悄然退出,微笑着欣赏他们的成长。

第三、作文教学应拓宽模式,让写作课“快乐”起来。

我们可以在写作指导课上营造愉悦的心理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下,在浓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激发出他们写作的兴趣。我的做法是选择合适的场所,设置丰富多彩的形式,把写作课上“活”。除了在平时的教室上课外,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到室外甚至是到校外上。如写景,大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观察甚至可以引导其画画、摄影等,然后再整理、创造成文。再如写人,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进行采访或做其他的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对人物的观察,然后才成文。 成文后还可把写同一人的文章汇编成集,让孩子们交流、评议、总结。这样的积极体验更能促进孩子们的作文兴趣,写出更精彩的文章。

根据美国的过程写作法,预写作也是其重要的阶段,但有很多教师忽略了。因此,在指导写作时,我设置教学目标后,会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征集题目,然后进行筛选。定好题目后,再向学生征集词语与事例,让学生把认为适合此题目用的词语和事例列出来,大家进行评价筛选,对被选中题目、词语、事例的作者给予表扬或奖励,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参与积极,在他们还没有正式动笔前,其实

就已参与写作了。而且,他们没有压力,如果推荐的题目、词语或事例被选中的话,还会产生成就感,其兴趣肯定会大得多。

对学生的作品,除了选择出一篇篇的佳作外,还要选出某个段落或某些句子很好的作品,把其精彩的部分选出来,进行配乐朗诵,或编成小品,画成漫画等。对于同一训练目标的作文课,要围绕目标,从不同的角度把它上的趣味盎然。如写人,可以指导学生写自己——猜猜我是谁,还可以指导学生写别人——猜猜他是谁,写完后在班上朗读作品,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评评哪里写得像,哪里写得不像,议议怎么写才能更逼真更生动等。这样有情趣的课程会让孩子们耳目一新,大大增强他们的写作激情。

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弱学生的厌倦心理,对其兴趣的产生有积极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不是单独完成的,都是在集体的氛围下互相督促、互相合作、互相影响完成的,积极的心理体验驱使他参与这些活动,完成这些活动,并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写作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第四、作文教学要改变传统评价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写作的乐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提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教;自能改文,不待教师改”的理想境界,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理想。所以,我们要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让大家共同议,适当的时候老师点评。要针对一些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殊性去讲评,评出特色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充分开发了学

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了共识,思想认识水平会有提高。 要替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 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子,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按学号轮流在“课前三分钟”交流。在学期末让他们每人挑选一篇自己感觉最满意的文章上交,并集思广益集体设计封面、前言、目录,最后老师协助一起打印装订成全班的文集。可以想象,当每位学生拿着一本如此沉甸甸的文集时,心中的成功感该有多么强烈。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的努力还只是一种尝试,更多的改革等待着我们去开启、去探索。快乐写作、自由写作注重了学生积极心理在教学中的运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入到“理想写作”的境界。使我们的作文课程如同泰勒博士在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一样:“其奇妙之处在于,当学生们离开教室的时候,都迈着春天一样的步伐”。

【参考文献】:

《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版

让写作快乐起来

写作教案——让写作快乐起来

让“行走的快乐”的写作快乐起来

作文教学案例让写作快乐起来

让阅读“快乐”起来

作文教学案例让写作快乐起来[全文]

让写字也快乐起来

让写字也快乐起来

让工作快乐起来演讲稿

让工作快乐起来演讲稿

让写作快乐起来
《让写作快乐起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