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一个勇于不断创新的教育理想主义者

发布时间:2020-03-04 00:51: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个勇于不断创新的教育理想主义者

——访石岩公学校长朱文彦

本报记者 陈广琳 通讯员 宋登科

从广西百色的大山深处到深圳这一现代化都市,从中学教师到大学校长助理,又从教育局教育科长、教科所所长到民办学校校长,朱文彦追寻教育理想的经历颇有些传奇色彩。朱校长告诉记者,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执着的教育理想主义者”,而记者在采访中也强烈地感觉到,正是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才促使他不断地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舞台,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创新和超越,同时也在不断地书写着他的教育传奇。

广西高校最年轻的管理干部

说起朱文彦,很多深圳市民特别是教育界人士非常熟悉,他担任过宝安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兼教科所所长等职,现在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深圳市民办教育协会副理事长、深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学,同时担任着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共5000多名学生、近600名教师的知名民办学校——石岩公学校长,担任校长不久便被评为首批“宝安区名校长”,2007年又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中国创新型校长”称号,并和学校高层管理团队一起受到董事会100万元重奖。但是朱文彦在来深圳之前,还在一所大学当过校长助理,这就鲜为人知了。

朱校长告诉记者,他从一个“山村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还是托改革开放之福。正是国家恢复了高考,1979年不到17岁的他考上了大学。1983年,朱文彦从广西师范大学毕业,回到了他的故乡和母校——广西百色地区的乐业县一中当了一名中学历史教师。但他只做了3年中学教师,就因工作和科研成绩突出,被调进了百色师专。在百色师专当教师的几年里,他所带的班级几乎年年是广西高校先进班集体,28岁那年他还正式出版了一本教育专著《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法》,广西、云南、贵州的许多中小学、高校都留有他培训教师及讲学的良好口碑,因此在当地他被戏称是“30年才出一个”的人才。锐意改革的百色 1

师专校长潘运琛先生,先是准备提拔他当总务处长,后又想提拔他做教务处长,可他都拒绝了,他甚至还放弃了一个做副县长的机会。朱文彦说:“我是在寻找一个舞台,总务处长、教务处长、副县长都不适合我。”随后,学校任命他为校长助理,这次他欣然接受了,因为他认为这个舞台适合自己。就这样,不到30岁、不是党员、不是中层干部、甚至还只是一位助教的普通教师,朱文彦一下子却成了当时广西高校最年轻的管理干部,此事当年媒体作为广西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典型曾进行了广泛报道,引起了相当的轰动。

新的岗位,给了胸怀教育理想的朱文彦一个追梦的舞台,在校长助理的位子上,他和其他干部一道,协助校长掀起了百色师专一波又一波改革发展的浪潮,为学校日后由百色师专到百色学院的腾飞奠定的良好基础。

深圳的办事效率吸引了他

在大学校长助理的位子上干得正有劲的时候,朱文彦又遇到了一个新的机会。1993年,他收到一位先到深圳的好友来信。这位朋友说:“深圳这个地方最能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最适合你这样的人,”希望他到深圳看看。于是,带着对遥远深圳的神秘感,怀着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朱文彦来到了深圳。“那是1994年正月初四,当时的宝安区教育局领导和我谈过之后,马上表示欢迎我到深圳工作,还立即打电话让人事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朱校长告诉记者,如此高的办事效率让他感到震惊,改革开放的前沿展示了她的魅力,于是朱文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深圳。

调入深圳后不久,宝安区教育局领导准备安排他到观澜中学当校长,他婉言谢绝了,并欣然选择留在正在进行改制的石岩中学做一名普通的历史教师。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有实力的人。石岩中学是深圳市当时有名的薄弱学校,他到这里工作不久,学校开始进行由公办石岩中学到民办石岩公学的改制。当时,学校改制负责人及石岩公学首任校长乔树德先生,向老师们征集对改制建校方案的意见。一到深圳就赶上了办学体制改革的大潮,朱文彦很兴奋,他对该方案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其中不少建议被采纳写进了《石岩公学建校方略》。1995年石岩公学改制成立,到深圳工作不到10个月的朱文彦,被慧眼识珠的老校长提拔为主持工作的中学部常务副校长。1997年,他又被宝安区教育局领导相中,调任宝安区教育局教育科长,后来又调任宝安区教科培中心副主任兼教科所所

长,他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追求教育理想的平台上。

在宝安区教育局机关工作的近四年里,他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和饱满的工作激情,先后协助局领导研制了宝安区“十五”教育发展规划,调整了宝安区中小学校的布局,推动了宝安区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启动了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和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在宝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他在教育科长和教科所所长的舞台上,尽情地燃烧自己全部的教育激情,把一个业务科长的能量演绎得完全而又彻底。在为宝安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他也在积蓄着新的力量。

接受挑战回到石岩公学

在教育局正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为什么又要回到石岩公学当一个民办校长?对于记者的疑问,朱文彦说,自己是一个性情中人,当时绝对是出于一种义气:出于对教育的义气,出于对石岩公学的义气,也是出于对乔树德老校长的义气。

朱校长告诉记者,当时广东省民办学校遇到了比较严峻的新形势,石岩公学办学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学校的早期建设背上了7600万元的巨额债务,而恰在这时广东省又出台要求民办学校停止收取教育储备金的规定,对学校财务运作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另外,学校在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招生工作以及社会公信力等等方面,都出现了极其复杂的局面。这时,年事已高的老校长任期即将届满,学校董事会虽然一年前曾在《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上刊登广告,在全国“海选”校长,但一年时间都没有选上合适的人。老校长和董事会一致把目光聚焦到朱文彦身上,并在一年中数次相邀。朱校长说,重新回石岩公学工作有许多方面的考虑,比如老校长的知遇之恩,比如与石岩公学及其前身石岩中学的难舍情缘,比如自己还没实现的“办一所名校”的教育理想,等等,但最后真正促使他做出回石岩公学决定的是老校长的一句话。那是一个晚上,在与朱文彦长谈之后,老校长紧紧握着他的双手,饱含深情地对他说:“文彦,我们一起参加了从石岩中学到石岩公学的改制,我们对石岩公学都充满了感情,现在我年事已高,已经力不从心了,真的非常希望你把石岩公学校长这根接力棒接下去,去实现我们共同的教育理想!”就是老校长的这句话,朱文彦毅然于2000年底,在他38岁生日那一天回到石岩公学。

回忆起当年的情况,朱文彦至今仍感慨万千。他说,他不是一个非常非常理

性的人,真正回到石岩公学,他才发现自己以前对困难的估计是很不足的,没有完全认识到民办学校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更没有充分认识到石岩公学财务的困难程度。放开7600万元的债务不谈,学校每天要开销十几万元,而学校现金最少的时候只有15万了,如果找不到钱,学校的前景令他不敢想像„„他甚至感到了一丝从来没有过的恐惧,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夙夜难寐了。尽管当时他还只是处于工作调研阶段,还没有与董事会正式签订工作合同,他完全可以选择不接受石岩公学这副担子抽身而去,但是,当时的他却压根儿就没想到退缩。他告诉记者,困难对有些人来说也是机会,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他连追求新的教育理想的步子还没迈出,就因畏惧困难而当了逃兵,这绝不是自己做人的风格,这会很没有面子,甚至会丢失自己的人格和尊严。2001年初,他按原定计划时间正式出任石岩公学第二任校长,率领石岩公学开始了艰难而又轰轰烈烈的二次创业征程。

2001年至今朱文彦担任校长已经八年了。8年里,石岩公学在投入3000多万元改造办学条件的同时,还全部还清了7600万元的巨额债务,学校总资产也由建校初的8400万元增加到4亿多元,财务运作非常健康;学生人数由原来的3300人上升到5000人;学校聚合了一大批足与任何公办重点学校叫板的优秀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及综合办学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2002年学校晋升为深圳市一级学校,2003年成为深圳市第一所晋升省一级学校的民办学校,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和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级绿色学校”称号,学校高考成绩居同类学校前列,中考成绩夺得自2001年以来的深圳市民办学校七连冠,200多人次在国内外术科竞赛中获奖„„同时,与大校、名校追求相适应的学校文化已初步形成。正是如此,深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杨柏生主任认为石岩公学是“最让政府放心的民办学校”,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称赞石岩公学是“中国民办学校成功的典型”。

高端办学寻求石岩公学新突破

经过多年艰苦的二次创业,石岩公学终于进入了一个平稳宽松的发展时期,这时的朱文彦校长完全可以喘口气,享受一下自己的办学成果了。然而他却丝毫没有这样的想法,他告诉记者,石岩公学还远没有到高枕无忧的时候,他已预感到民办教育将会出现新一轮危机。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民生,深圳市政府出台

了“1+5”人口政策,在改造、扩容旧校的同时,又大量开办新的公立中小学,随着优质公办学位的大量增加,民办学校的生存空间将被大大压缩,我国的民办学校必将遭遇又一次严重的考验。民办学校怎样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石岩公学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突破,保证可持续发展?石岩公学又怎样才能坚持和实现自己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名校的教育理想?这些问题总是萦绕在朱文彦校长的脑海里。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和冥思苦想,在集合了专家学者及全体公学人的教育智慧的基础上,朱文彦校长为石岩公学确立了新的发展策略——高端办学发展策略。朱校长告诉记者,高端办学的灵感萌生于英国的泰晤士河畔。2006年3月,他随宝安区教育考察团赴欧洲进行教育考察。一天晚上,思维极度活跃而久久难眠的他索性来到泰晤士河畔散步,迎着习习的凉风,他又想起了已困扰他一年多的关于石岩公学新的发展策略的问题。这次在欧洲教育考察中,发达国家私立教育繁荣的局面,以及他们走高端办学之路的成功经验,更是深深触动了他。想到这些,他眼前一亮:“对了,学校应该从规模效应向品牌效应转变,我们也应该实施高端办学发展策略!”朱文彦校长说他当时十分兴奋,几乎跑着回到了酒店,就用酒店宣传单的背面,开始奋笔疾书。经过两晚通宵达旦的奋战,石岩公学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石岩公学高端办学行动计划》的前期调研分析报告,一篇洋洋洒洒15000多字的长文,《未来五年——我对民办教育和石岩公学发展的认识与思考》就这样诞生了。

朱文彦对记者说,经过认真研究国内外私立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他认为,我国民办学校必须走高端办学之路,只有办高品质、高效益的现代化民办学校,以比大多数公立学校更为鲜明突出的办学特色和更好的教育教学及服务质量,才能吸引那些对优质特色教育有较高需求的中高收入阶层子女前来就读,唯有这样,民办学校才有出路和生命力。朱文彦校长提出的高端办学发展策略得到了董事会、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教育专家的有力支持,学校董事会先期拨出1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学校基本完成了高端办学的各项准备工作,2007年9月高端办学工作启动后,又在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政策上继续给予大力度的支持。宝安区教育局郑映通局长专程到校考察高端办学情况,并勉励石岩公学要通过实施高端办学策略“为身处困境的民办学校杀出一条血路”。《中国教育报》更是以半版篇幅全文刊载了朱文彦校长撰写的《实施高端办学策略,探索民办教育发展新出

路》一文。目前学校高端办学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已取得了令师生、家长及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阶段性成果。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朱校长对记者说:“石岩公学虽然是一所民办学校,但一定是一所勇于承担责任、志存高远有理想的学校,我们将永不停止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坚持改革创新,通过实施高端办学策略推动学校的发展,努力为我国民办教育探索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证明民办教育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捍卫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成果。”

望着朱文彦校长过早出现的满头白发和充满自信的坚毅目光,听着朱文彦校长铿锵有力的话语,我们记者感受到的是一位勇于改革创新的教育理想主义者对教育的忠诚和执着,我们相信,在他的带领下,石岩公学的高端办学之路一定会越走越顺,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罗永浩

深度对话 一个叫丁磊的理想主义者

施展 做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

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与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天台爱情》影评:向理想主义者致敬

经验主义者

诗人自杀:痛苦的理想主义者之宿命?

一个勇于不断创新的教育理想主义者
《一个勇于不断创新的教育理想主义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