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体验美创造美让美穿越心灵

发布时间:2020-03-02 17:13: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体验美 创造美 让美穿越心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我县蓬勃展开。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崭新的学习和教学思想。 总体思路

1、充分利用学生的直觉,挖掘艺术灵感。

2、重视学生感受和体验的自主性

3、重视学生的感觉同时给予着力培养

4、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去创造性表现,如何通过探索掌握知识技能。

5、注重培养实践能力。

6、根据美术课课型、领域的不同,及时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一、新课程之教与学

1、体验性学习的倡导

在新课程小学一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看谁涂得好看”是对色彩、线条的体验;“滚动乐园”是对圆的形状、性能特征的体验;“泥巴真听话”是对泥土性能、气味、特性的体验;“花点心”是对橡皮泥可塑性的体验;“剪剪、撕撕、画画、贴贴”,“五彩路”,“美丽的天空”,“让我的飞机上蓝天”,“巧用纸餐具”,“卡通明星总动员”是对合作学习的体验。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 a、体验性学习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开展体验

邓玉江

1 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如在“谁画的鱼最大”教学中,创设学生捉鱼的机会,体验鱼的活力与手感;通过观看海洋热带鱼的视听体验,丰富了学生对各种美丽的热带鱼的认识;通过动手绘画漂亮的大鱼的体验,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口语交流的体验。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拥抱知识,认识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体验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而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b、体验性学习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如在“滚动乐园”教学中,学生在把玩、抚摸水果的过程中,通过手的触觉,体验到水果圆的实体,果皮的细嫩、光滑、舒服;通过鼻子对水果的嗅觉体验,闻到了水果的清秀与芬芳;通过滚动水果的观察、视觉体验,不但认识了圆,而且发现滚动的水果与静止的水果的区别;通过动手绘画体验,才发现平面上的圆与生活中的圆有很大的差别,但又互相联系。开展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感知觉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再进一步获得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c、体验性学习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姿多彩,只要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地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如“让我的飞机上蓝天”的教学,教师利用送一件看不见、摸不着的礼物给学生的悬念,吸引学生,创设了听声音猜礼物的体验,学生从声音中辨别是飞机,于是进行了动手制作飞机的体验,最后让自己做的飞机在蓝天上飞翔。在和谐的体验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不仅仅获得了学习的兴趣,还获得了制作飞机成功的喜悦,当飞机在蓝天遨翔时,也放飞着孩子们的理想。身心愉悦,神物交融,这是多么鲜活的生命体验。

2、跨学科的综合性美术革命

新教材、新课标使美术课必须会涉及到其他学科或其他范畴,我在美术教学中注意把与之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带到到美术课中,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巧妙融合。跨学科美术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要求出发,依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启发,师生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因,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实现既定目标。

1、把音乐融进美术课堂

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两者都是不可触摸的、是抽象的艺术,音乐的情绪感染作用是极其强烈的,它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教育将会更好地辅助教学。上欣赏课我们用到音乐,如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一边欣赏画中韵味、境界、情趣,一边欣赏如流水般、私语般、叮咚的琴声;欣赏《梵高和他的作品》时,一边倾听波澜壮阔的《蓝色多瑙河》,一边欣赏梵高动人心魄、绚烂夺目的色彩魅力,一边为画家潦倒、贫困孤寂的一生感叹不已;上技能练习课我们同样也可以尝试音乐的熏陶,比如:色彩知识的讲解中,我先请学生欣赏几段音乐,感受音乐当中的情感,然后再转入美术的色彩情感,学生觉得形象而相通;而在尝试用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技法创造时,可以让学生一边欣赏米罗、达利的画作,一边欣赏爵士音乐或黑人强劲的鼓号声,学生通过音乐的陶冶,把心中所想、眼中所见都再现出来。

2、与文学相结合

文学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绘画创作的背景、故事和技能的学习、运用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教师在平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看好书,上课时多点请学生运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心中所想的东西表达出来,课后作业的安排上,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用文字表达的形式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字数不用限制,有感觉是可以多写,没有感觉时可以少写。文体也不用限制,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记流水帐”的形式。时间长了,学生敢说、敢想了,对画家画作的欣赏也有东西可以说了。上国画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上一些为古诗词配画的课,既帮助学生创作出诗词中的画意又理解了诗词的含义,学生也上得不辛苦、单调。

3、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美术来源于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美术课应与培养孩子高尚 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操相结合。与此同时,美育要针对教材本身美的因素,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例如:在绚丽多姿的风景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树立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3 在描绘壮美山河,故乡一草一木中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感;在欣赏优秀的革命历史雕塑、绘画中,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

3、多媒体教学之应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多媒体在教育领域是不断深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显得更重要了。多媒体介入美术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为充分发挥教学开放性的优势;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优势;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优势。但在操作中,还有很多注意点,不能为多媒体而应用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要为素质教育服务;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服务;要为开放性教学与创造性的教学服务。

a、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以前是教师传授为主,但有了多媒体后,就不再是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而成了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探究了。学生自己会从多媒体中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从本质上把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当好一名“导航者”与“参谋”。与学生一起享受学习的快乐;要求教师备课更要备得全、备得深,对各方面的问题要研究透。因此,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中,首先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使教育者有可能把精力的重点放到教育的主要功能上来,使学生自己也有了成功的体验,学得更有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使美术教学更能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更容易参与,更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b、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利用多媒体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选择性,符合学生的个性。利用多媒体,还能使学生扬长避短,体验成功,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利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学生的好奇与强烈的求知驱使下,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这是一个人机交互的过程,其中这里的人是决定因素,没有学生去主动探索,这一过程将不存在。因此,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c、有利于改变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为学生欣赏提供了条件。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个人的能力与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每一节课的内容有关的画面都放大,或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画放大,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后,为欣赏打开了窗口,学生可以在网络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图片或画面进行欣赏。学生欣赏的就比较充分,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表象的丰富就好像是为想象插上了翅膀,从而使学生能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更何况,通过欣赏,还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染力,鉴赏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多媒体介入小学美术教学,把原来一带而过的课堂结构中的欣赏

4 部份,被大家重新重视,并能利用多媒体充分展示,使欣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多媒体为评价提供了展示平台,使美术评价更有利与于学生的发展,评价,在传统教学中,是教师的特权,只有教师,才能打一个优或良、及格,学生不知自己的优缺点,不利于提高。多媒体引入美术教学后,为评价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条件。作业的评价是进一步内化审美情趣,提高创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利用多媒体,使全班同学都能看到自己的作业,有利于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好的作品在讲评中,全班都受益,不好的作业的讲评,使每位同学了解了原因,提醒自己少犯或不犯相同的错误,不仅提高了每位学生的品评水平,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以前一般是学生把作业交给老师,老师在课外批阅。现在,转变成了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自己评价与同学评价相结合,再加上老师的鼓励,使评价成为美术课堂教学环节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新课程之成效

1、教师观念的蜕变

从课堂教学反映出大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转变较快,新课程教学研讨氛围非常浓厚,能体现新的课程观和新《课标》精神,表现在:①能树立目标意识:由重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重视情感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②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基本理念,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体现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互交流,并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③体现了以兴趣为动力,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观等。

2、活跃的课堂氛围的创建

从课堂效果上,我欣喜地看到以往较少有的课堂中师生真情投入、融为一体、活跃的课堂气氛,特别是学生能大胆地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独到见解,集体合作和学生创作的感人情景。学生真情投入学习艺术、表现艺术、探索艺术的情绪很高。

3、良好的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

在新课程下的教学,我们改变了以前重技能掌握轻审美情趣培养的作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增强知识的拓展性,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局面,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进步的培养。不仅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更重要的是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这些态度包括: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的(或许还应该是独特的)反应;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

5 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同时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4、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激发。

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使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活泼多样,使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一步的激发,对学习美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5、创新精神和作能力的培养

由于在教学中采取了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方法,通过师生的双向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激发其探索精神、创造思维和想象力,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拓展。

三、新课程之反思

思考之一:从教育意识上看,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作为一个新事物,对我们教师的心理产生的冲击波应该是巨大的,许多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畏惧的心理,一些教师甚至认为落实新课改的状况是一“老”对三“新”:一张老的教师面孔迎对新课标,新教材、新学生谈何容易。去伪存真,去粗求精才是我们这次课改的应有之义。因此,对于新课标新课程,我们不必人为地给它涂上神秘的色彩;对于旧课标旧课程,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我们不抛弃,而是要扬弃,要发展。

思考之二:从师生关系上看,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唯一的主宰者;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与学生学习;教师更多地扮演组织引导者、共同学习者等角色;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同志式的关系。以上观念想必早已被每一位教师所接受。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对教师的角色理解存在偏差。他们简单地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就可以撒手不管,就可以从原来保姆式的角色转变到现在放牧式的角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最多的就是教师在学生遇到困惑甚至迷惑了前进的方向时,缩手缩脚,该出手时不敢出手。强调教师引导者的身份,决不是意味着教师就只能袖手旁观。事实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仍然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决不能为了所谓的“生本主义”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决不是意味着教师被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而变得不敢点拨、不敢提问、不敢讲解。没有教师的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而毫无实效。教师应在学生关系疑惑不解、争论不休时发挥作用,师在教学中,要放手,但决不放任。

6 思考之三:从学习材料上看,要处理好知识性生活化关系。

生活化是新课程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之一。从新教材的编排上,我们不难看出非常明显的生活化色彩。正但是,我们也不容忽视,一味片面地追求生活化,常常为生活而生活。而恰恰忽视了美术作为一门学科本身所固有的知识的连贯性和科学性。

思考之四:从课堂组织上看,要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多样化、活动化,提倡将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盲目追求。一节课让学生唱唱跳跳

四、五次,但没有一次取得教学实效;有的课,教师让几组学生分别扮演可爱的小动物,戴上漂亮的头饰跑来跑去,造成了大量有效学习时间的浪费。我们要明确,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一味追求。轻松愉快的美术活动形式要和美术内容有机结合,保证活动的效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有效组织。如对探究、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问题应具发散性,思维指向应多元化,要给足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学形式确实发挥实效。

思考之五:从学习方式上看,要处理好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美术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但我们在调查与实践中发现,许多合作已经变味或变质。

现象一:有明确分工却无互助合作,小组成员只顾自己,关心分工后自己承担的任务,没有关注同伴的表现。

现象二:有交流过程却不能反映交流成果。结论未加整合,小组汇报陈述的仍为发言人个人的看法。

现象三:小权威一统天下,学困生依赖他人。少数人讨论,多数人搭车,没有思维碰撞,达不到集思广益之效。

现象四:争执吵闹不断,偏离合作主题,不能有效沟通辩论,效率低下,耗费时间。

现象五:重视评价个体,忽视评价群体。 针对以上弊端,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培养合作技能,如听、说、交往的技能,特别是听的技能。防合作“低效”。

2、指明合作方法,把独立思考与合作有机结合,让独立思考成为合作的基础。防合作“空洞”。

3、优化合作对象,明确分工,积极互动。防合作“变质”。

4、精选合作内容,主题要有吸引力,确保合作时间。防合作“泛滥”。 思考之六:从教学评价上看,要处理好尊重学生与正确导向的关系。

《新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正确的。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多用激励性评价。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超越。教师对学生的赞赏应是一种真诚的客观评价。既不能吝啬教师的热情,又要把握赞赏的层次、度以及频率,还要掌握每位学生的个性。一个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回答的问题亦给予过的赞赏,会使学生怀疑教师的真诚。我们倡导赞赏,但必须注意赞赏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一方面,要勤于赞赏,哪怕是学生出现了错误,对其中点滴的创新思维也要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又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应真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明确是非。如果赞赏失去了针对性、客观性、适度性、真诚性,对学生的错误不加匡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赞赏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面对日渐推进的课程改革,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课改面前我们不必举步维艰、战战兢兢,对照课改的新理念,我们应全方位地审视以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法,在实践中努力探索,课改任重而道远。

劳动创造美

劳动创造美

劳动创造美

劳动创造美

发现美 传递美 创造美

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

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感受美 欣赏美 创造美

人性美创造和谐社会

创造美,感受爱

体验美创造美让美穿越心灵
《体验美创造美让美穿越心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