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机械行业看祖国六十年变化

发布时间:2020-03-01 16:03: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机械发展看祖国六十年变化

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六十年的坎坷艰辛、六十年的辉煌成就,在这样一个收获的季节绽放,向世界高喊大国的声音,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

回首六十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六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多少可歌可泣的事: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十年*结束后邓小平提出了紧跟时代潮流的改革开放设想和伟大的“一国两制”政策,1997年中国成功收复香港和1999年成功收复澳门,1998年中国军民齐心协力掌声特大洪水,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和神七的顺利飞天也是中国强大的综合实力的体现。

建国以来,我国的机械行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经过这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世界重要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德国等,起现代经济发展之所以卓有成效、综合国力之所以强大,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拥有一支世界一流的机械制造业。因此是否具有高度发达的现代机械制造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是否强大、经济发展基础是否牢靠的重要标志。

1949年的新中国,机械工业十分落后,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产业也不能发展,特别是汽车、农机,还有与国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纺织机械等。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机械制造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以至于其他很多产品不能生产。中国急需发展机械制造业,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机械工业逐步发展起来。

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兴建,到1978年我国汽车年产量还只有14.91万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1992年年产量突破100万辆,2008年国内汽车产量为934.51万辆,在全球金融危机情况下即将突破1000万辆几乎已成为事实。

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生产的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正式下线,从此结束了中国人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中国已形成一批汽车制造厂、汽车装配厂和改装车厂。改革开放以来,汽车工业经历了产品结构调整、兼并重组和资本多元化改造等过程并取得了长足进步,以致于我国跻身世界汽车生产大国行列。2002年我国汽车产量超过韩国,居世界第五位,而前两年,借道上汽成功登上生产名录的奇瑞汽车,在短短四年内就发展成为中国汽车民族自主品牌的领航者。

随着国门的打开,我们看到,中国的纺织机械工业还相对薄弱,国外纺织机械的快速发展已将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因此,我国在制定“七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将纺织工业的整体快速发展计划列入其中。“八五”期间,纺织工业部决定将工作重点放在抓好纺织工业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上。首先是淘汰100万枚解放前遗留下来的落后棉纺锭,同时以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清钢联合机、新型精梳机为“四大重中之重”,加快新型纺机国产化。 虽然中国纺机业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路程,但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自力更生建设一定规模的纺织机械制造业,实行自己装备自己的政策,基本上是一条成功的经验。纺织机械工业在提供的设备数量上保证了纺织工业发展的需要,对纺织工业各行业生产能力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

60年之于浩瀚历史之长河,不过转眼一瞬,弹指一挥间;60年之于茁壮成长之新中国的纺织机械行业,却是翻天覆地,扭转乾坤的沧桑巨变。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经过60年的曲折发展,已成为门类齐全、满足行业需求、具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支柱产业。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约占到50%,而欧美的发达国家,它们的农业人口只占了不到2%,它们都是用现代化的机械来种地的,效率远远高于我国。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政府也看到了发展农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十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继续加大了补贴力度,极大的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机上,形成了依法促进农机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和政策引导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年,机械工业从刚开始极为薄弱发展到如今的总产量世界第五位、并且继续高速增长,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也显著提升了。

1949年时机械工业总产值只有5.6亿元(折合1990年物价水平,下同),大规模建设开始时的1952年也仅有25.86亿元,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加到1082.3亿元,1998年则为14604.6亿元,比建国时增长了2610倍,而这几十年来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7.6%,大大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增长水平,更是大大高于同期的世界水平。

机械工业这种核心产业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良好政策是分不开的。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指引和感召下,一系列推动科技发展的方针与政策得以制定、一系列的重大国家计划得以实施、一大批成就得以涌现。进入新世纪,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使之长久不衰,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江泽民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胡锦涛提出“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拥有了这一系列先进的理论和思想,中国机械的高速发展则是必然了。

目前,我国的机械工业是以“先进技术设备”为中心的,我们要由“以设备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我国机械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另外,机械的功能上则有现在单一的或较少的功能向全功能转变,发展则是向着基于资源节约和和环保基础上的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和集成化。

作为一个机械大国而非机械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应该学习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保持清醒的头脑,高瞻远瞩,将各个产业高端技术融合后制定机械领域的长远发展计划,加强对基础研究中原创性理论方法的支持力度,争取在本学术界多涌现一些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和著名科学家,有一批自主创新的重大科技成果,促使我国机械制造业产生更多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世界名牌产品,这样我国的机械才能在全球机械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进而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应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衷心祝愿伟大的祖国未来更美好!

组长:项子灿

组员:项子灿 李鹏志 杨振东 安喜君分工:起草材料:六人

总结文章:项子灿 杨振东 魏冲 打字:韩赟波

制作ppt:安喜君 李鹏志

赟波魏冲

从人们生活变化看祖国六十年发展

从衣食住行看祖国六十年的变化(材料)

祖国六十年的变化

祖国六十年的变化

祖国六十年的变化

祖国六十年的变化(优秀)

看十年变化感受

从时代流行语看六十年变迁

从家乡的变化看祖国的发展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四十年

从机械行业看祖国六十年变化
《从机械行业看祖国六十年变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