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叶其彬地下建筑施工实习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2:49: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下建筑施工实习

总结报告

院(系):专业:轨道与地下工程学生姓名: 叶其彬学号: 050901828起讫日期: 2012年 06 月04日 ~ 06月 15日 指 导 教 师:邓 涛系主任:邓 涛

为期两周的地下建筑施工实习圆满结束。在这短暂而充实的两周中,不管是知识方面、视野方面、就业认识方面还是同学之间的感情方面我们都学习了许多,收获了许多。

两周的时间我们日程安排紧凑,时间利用充分,涉及面广。我们依次参观了软件园华东勘测设计院、福州地铁三角埕站、葫芦阵车站开挖施工现场、福建交通规划设计院、中土集团福州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州市螺洲大桥南接线工程五虎山隧道施工现场、新建铁路合肥至福州客运专线武夷山北站施工现场、前山隧道斜井、出口施工现场和南平铁路改建工程施工现场。我们参观了城市地铁车站开挖、铁路隧道开挖、边坡的各种防护措施和高架桥的施工。

通过此次实习我们更加了解隧道工程的发展以及隧道的设计施工流程。 我们在中土集团福州勘测设计研究院中了解到中国铁路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1、建国前( 1888-1949 年),基本是人力开挖、手工操作、机具简单、技术落后的时期。

2、建国后 50-70 年代,铁路迅速发展,隧道施工有人力为主转入中、小型机械施工,是隧道设计、施工技术有较大发展的时期。50 年代受当时技术条件及工期限制,修建的长隧道不多,修建 3km 以上的隧道只有北同蒲线的断家岭( I 线、II 线)隧道和川黔线的凉风垭隧道。 60-70 年代,通过实践和实验研究,改进、提高了勘测设计手段和施工组织方法。60 年代建成 3km 以上隧道 20 座, 70 年代建成 3km 以上隧道 33 座,其中各有 5 座隧道长度超过 5km 。

3、80 年代以来,铁路大发展,长大隧道普遍修建。隧道修建从传统的矿山法向采用以“新奥法”原则指导下的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发展;隧道施工进入大型机械配套,是隧道修建技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时期。

设计方面,我们在福建交通规划设计院中学习到公路隧道设计主要分为可行性研究和设计两部分。其中,可行性研究又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主要是进行实地的踏勘和调查,是项目建议书的基础,而可行性研究则要进行详细的测量和地质堪察,这是初步设计的基础。在设计部分,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初步设计主要是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初勘,隧道主要尺寸的确定和工程概算,对于施工设计,则是方案的确定,详勘,施工详图设计和预算。在软件园华东勘测设计院中我们了解到地铁车站的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车站

建筑、车站结构三个方面,工程概况包括站位及车站形式、站址环境、规划环境示意图和控制因素;车站建筑方面包括车站规模、总平面设计;车站结构包括工程水文地质,维护结构设计、维护结构计算、内部结构设计、工程筹划、防水设计。铁路公路隧道设计包括:总体设计、主体结构设计、运营设施设计3个方面,其中主体结构设计包括:隧道洞口及洞门设计、衬砌设计。

施工方面,包括地铁车站基坑的开挖、和隧道的开挖衬砌。

地铁车站基坑开挖阶段,基坑支护可采用钻孔灌注桩支护和地下连续墙支护,其中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序为

1、场地平整,先施工地连续墙槽壁加固搅拌桩,再施工连续墙导墙;

2、连续墙施工;

3、连续墙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开挖至第一道支撑顶标高,挖槽浇筑第一道压顶梁,支撑;

4、压顶梁、第一道支撑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开挖至第二道支撑顶标高,挖槽加第二道支撑;5依次进行第三道、第四道支撑;

6、开挖至坑底,浇筑垫层及地板;

7、待地板强度达百分之八十后,拆除第

四、三道支撑;

8、浇筑侧墙及中板;

9、中板达设计强度要求后,拆除第二道支撑,浇筑侧墙、顶板及压顶梁与顶板间的微膨胀混泥土施工;

10、顶板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拆除第一道支撑,顶板覆土。基坑的开挖一般采用阶段分层开挖,坑内支撑系统分为水平支撑和斜支撑,支撑杆有钢管和钢筋混凝土两种。

隧道的开挖方式有盾构法和矿山法,盾构法施工由盾构机在地下掘进,边防止开挖面土砂崩塌,边在机内安全地进行开挖作业和衬砌作业。矿山法分为全断面法,台阶法和分部开挖法,分部开挖法分为三种变化方案:台阶分部开挖法、单侧壁导坑法(CD法、中隔墙法、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为加快工程进度,可采取隧洞两侧同时施工、平行导洞和斜井等方式增加开挖面,开挖过程中还要进行出渣,接着进行支护,支护分为初期支护和二次支护,初期支护是为了暂时的、迅速地控制隧道围岩的变形,为永久支护创造有利条件,其包括格栅钢架、径向锚杆、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等方法;永久支护作为隧道安全的基本承载支护结构称为二次衬砌,其采用整体钢模一次性浇筑成型,衬砌时混泥土自模板窗口,有下向上,对称分层,先墙后拱灌注,二衬厚度根据不同的围岩级别而定。为改善上部支护结构受力条件而设置在隧道底部的反向拱形结构,是隧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一方面要将隧道上部的地层压力通过隧道边墙结构或将路面上

的荷载有效的传递到地下,而且还有效的抵抗隧道下部地层传来的反力。仰拱与二次衬砌构成隧道整体,增加结构稳定性。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间还要进行防水处理,隧道的防水由隧道拱墙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铺设防水卷材加土工布粘结在一起的复合式防水板。在开挖过程中,如底部有集中地下水出现,需埋设排水管排水。排水盲管在初期支护施作完成后,防水板铺设之前安设,结合施工缝布置。横纵向施工缝采用止水带止水。

除了认识了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隧道,我们还爬上了崇阳溪大桥,见识了简支梁施工法、悬臂施工法、棱形吊篮和三角形吊篮。看完大桥,我们还到了武夷山北站的边坡,该边坡采用混凝土拱形截水骨架护坡、承压板加锚索防护、框架梁锚杆结合基材植生防护、立体植被网固土防护以及三维生态绿色防护。其中,拱形截水骨架护坡的施工工艺为:坡面修整-测量放线-拱形骨架、拱圈基槽开挖及施工方法-镶边-砌筑-养护-踏步-换填种植土及喷播植草;锚索施工工艺为:坡面清理-施工测量-钻毛锁孔、清孔-安装锚索-注浆(一次注浆,采用孔底返浆法施工)-养护-锚索张拉(分两次逐级张拉,各级张拉力分别为设计张力以25%倍数递增)。

现场还有几台冲击钻孔灌注桩机在施工,其施工流程为:测量放样-测量检查-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孔-成孔检查-清孔-清空检查-钢筋笼检查-下钢筋笼-导管安装-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钻机移位。其中埋设护筒的作用是:定位、钻孔导向、保护孔口、以及防止地面石块掉入孔内,隔离孔内外表层水,保持泥浆水位,防止坍孔。

本次实习过程中我们有机会与从事土木行业的各个方面的人员交流,从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土木专业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专业,每个在校的学生必需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打好扎实的基础;土木行业是一个适者生存的行业,刚毕业的同学要懂得如何在工作单位学习技术,能力强的同学在施工单位工作三年可以做到总工;土木行业是个艰苦的行业,就算你是个总工,是个负责人,你一年也难得回家一两次,你面对的是恶劣的环境工作,你有着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的文凭,但是工作会给你一张农民工的脸。因为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怀着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的决心投身土木行业。

此次实习圆满结束,受益匪浅,我们要感谢我们辛苦的邓涛老师,这两周里

他不但给我们联系了这么多的实习单位,还跟着我们一起实习,他不但在实习过程给我们介绍各方面的知识,休息的时候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不仅仅是我们的老师,他还是我们的哥们。涛哥,您辛苦了,谢谢,相信方向三的同学们都会有好的发展,让福大土木轨道交通与地下工程方向成为土木三座山中最高的那一座。

施工实习总结报告

毕小彬的实习总结报告

施工实习总结报告1

工地建筑施工实习总结报告

施工实习日记及实习总结报告

关于开展学习叶其懂..

施工总结报告

施工总结报告

施工总结报告

施工总结报告

叶其彬地下建筑施工实习总结报告
《叶其彬地下建筑施工实习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