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模拟试题(一)

发布时间:2020-03-03 03:19: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考模拟试题(一)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年6月上旬左右我国华北地区开始进入紧张的粮食作物收获季节,“龙口夺粮”反映了其忙碌的景象,此后还要抓紧时间再种玉米。据此完成1~3题。 1.“龙口夺粮”的原因是( ) A.在锋面雨带来临之前抢收粮食 C.避免台风造成损失

B.避免黄河水暴涨淹没农田 D.以防龙卷风灾害

2.据材料分析我国华北地区的夏收粮食作物及其熟制是( ) A.春小麦、一年一熟 C.棉花、一年两熟

B.冬小麦、一年两熟 D.冬小麦、一年三熟

3.此时,南非高原的景象是( ) A.水草茂盛,一片繁荣 B.进入雨季,森林葱绿 C.草木枯黄,动物向北迁徙

D.寒冷干燥,河流封冻

【解析】1.A 2.B 3.C 第1题,华北平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该地区受夏季锋面雨带影响,降水较多,在此之前抢收小麦是为了避免因降水过多而减产或影响粮食的品质。第2题,从温度带来看,华北平原属于暖温带,熟制应为一年两熟,夏收粮食作物为冬小麦。第3题,南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河流无结冰期。6月份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该地此时为旱季,草木枯黄,动物向北迁徙。

甲图和乙图分别为某大陆最冷月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据此回答4~6小题。

4.图中区域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可能出现于图幅的( ) A.中西部 B.西北部

C.东北部

D.中东部

5.等温线总体走向由左图到右图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微信公众号:地理520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 D.植被差异

6.对h地天气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月份,该地午后多阵雨

B.甲图所示月份该地气温日较差总体大于乙图所示月份 C.乙图所示月份,该地多晴天 D.甲图所示月份,该地常遭台风袭击

【解析】4.B 5.B 6.C第4题,对照选项中的四个位置,结合图中的等值线数值判断,西北部最冷月气温低于-8℃,最热月气温在20℃~24℃之间,温差约28℃~40℃之间。同理分析中西部温差低于28℃,东北部温差约在28℃左右,中东部温差20℃~28℃,所以最大差值出现在西北部。第5题,甲图和乙图是同一区域,海陆位置不变,C错。太阳辐射的变化主要是随纬度变化,A错。两图受到的季风影响不同,所以是大气环流因素,B对。植被对环境有指示、调节作用,不是主导因素,D错。第6题,甲图所示月份是最冷月,冬季降水少,此季节该地午后一般不会有阵雨,A错。气温日较差主要是受天气的影响,所以甲图所示月份该地气温日较差总体不一定大于乙图所示月份,B错。乙图所示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热月份是7月份,该地是伏旱天气,多晴天,C对。甲图所示月份是冬季,该地不会遭台风袭击,D错。

下图为一年内某两日夜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甲乙两图所示日期大约相隔(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8.当①③两地同时日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地均地方时24时日落 C.①③两地季节相同

B.①③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D.①③两地盛行风向相同

【解析】7.B 8.B 第7题,由题目可知,甲图所示日期,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日期应为12月22日。同时,乙图所示日期,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日期应为6月22日。两图所示日期,相隔时间为6

微信公众号:地理520 个月。第8题,①地位于90°E,66°34′N,③地位于90°E,66°34′S。若两地同时日出,则两地昼长相等,应为春分或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同为23°26′。 下图为M地某日太阳高度随地方时刻的变化曲线图。回答9~10题:

9.M地太阳高度最大时是北京时间0点,M地位于( ) A.大洋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非洲

10.关于M地西南部沿海附近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南赤道暖流经过 ②盐度较东侧沿海海域盐度偏高 ③沿岸荒漠广布 ④是世界著名的渔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9.C 10.B 第9题,由图可知,M地昼长为12小时,且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可以得出该地位于赤道。且由M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为0点可知,M地的经度为60°W。结合该地的经纬度信息,可以得出该地位于南美洲。第10题,M地西南部沿海有秘鲁寒流。在秘鲁寒流的作用下,该海域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秘鲁渔场,沿岸陆地沙漠广布。而M地东侧沿海有巴西暖流,盐度相对偏高,②错误。

2013年7月26日,甘肃天水连续4次暴雨引发了泥石流,导致7人遇难,15人失踪。下图为“泥石流发生时应急逃生示意图”和“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1题。

11.该地区泥石流( ) A.由山体碎屑物质在暴雨作用下快速流动导致 B.灾害发生的动力条件是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 C.右图中泥石流的流向是①

微信公众号:地理520 D.有人位于右图中的O点,最合理的逃生路线是③

【解析】 A 泥石流是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它的发生有三个控制因素: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和较大的地面坡度是泥石流发生的基础条件,突如而来的巨大水流(例如特大暴雨)则是泥石流暴发的触发因素和主要动力条件,所以B错误。其由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地区运动,流向应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C错误。泥石流的逃生路线应和等高线垂直往高处逃生,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读河南省地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简述在地形因素影响下,城市和铁路的分布特征。(8分) (2)A图为河南省西北部云台山红石峡景区的景观图(岩石主要为浅海相红色砂岩),简述该景观的主要形成过程。(6分) 材料 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总人口903.1万,建成区人口约400万。中央提出实现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以后,郑州市已经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综合工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有色冶金工业基地、食品工业基地、大客车生产基地、煤炭工业基地、建筑和耐火材料基地以及纺织工业基地。 (3)依据图像和材料,说明郑州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综合工业城市的优势区位因素。(10分) 【答案】(1)山地、丘陵地区城市数量少,密度小,铁路稀疏;平原地区城市数量多,密度大,铁路密集。

(2)在浅海环境接受沉积,形成红色砂岩;地壳运动抬升,流水侵蚀形成该景观。

(3)临近铝矿等矿产资源,原料丰富;靠近煤矿,能源充足;是重要的铁路枢纽,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城市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农业基础好,食品工业原料充足。(答出5点即可) 【解析】第(1)题,该题主要考查地形对城市和交通区位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河南省东西部的地形差异和铁路、城市在数量及密度上的差异。第(2)题,由题目可知,形成此处景观的岩石主要为浅海相红色砂岩。红色砂岩在形成后,受地壳抬升的影响,运移至地表后,接受外力作用。第(3)题,该

微信公众号:地理520 题主要考查城市和工业区位,结合材料信息和郑州市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即可得出相关答案。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图中甲岛是太平洋的一个火山岛,经济以农业为主,S市是该岛最大的城市,人口约20万(全岛约70万)。甘蔗制糖业是该岛最主要的支柱产业,蔗糖70%以上远销欧洲。2008年该岛甘蔗每公顷产量为45.89吨(我国为71.23吨)。

2010年,我国需要进口177万吨食糖,预计将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计划和甲岛所在国政府合作,在甲岛投资甘蔗种植。

(1)说出甲岛5~10月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简析甲岛无大城市分布的主要原因。(6分) (3)分析我国部分企业计划在甲岛投资甘蔗种植的主要原因。(10分) 【答案】(1)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原因:该岛5~10月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东(南)部位于迎风地带(或西(北)部位于背风地带)。

(2)岛屿面积小;人口总量少;工业化水平低。

(3)我国有资金和农业技术优势;甲岛地处热带,光热充足,土壤肥沃,甘蔗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我国甘蔗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甲岛所在国政策支持。

【解析】第(1)题,该岛位于南半球的热带海洋中,从图中可知该岛的具体位置,以及5~10月S和N地降水量的差异。通过对比S和N两地地理位置的差异,可知影响两地5~10月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信风和地形。第(2)题,该题主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考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需要对比综合分析。第(3)题,从材料分析可知甲岛的甘蔗种植在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优势及不足,以及中国自身需求的特点。结合材料,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条件,可以得出相关答案。

请考生在第

14、

15、16三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旅游地理】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

微信公众号:地理520 材料一 河西走廊被海内外旅游者誉为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下图为“河西走廊文化旅游区空间分布图”及“月牙泉自然景观图”。

材料二 敦煌莫高窟为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大型石窟,保留着精美绝伦的壁画、彩塑及从晋到宋近十个朝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等文物,是驰名中外的一颗艺术明珠。 (1)评价河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6分) (2)分析敦煌许多文物经历千余年仍保存比较完好的自然地理原因。(4分) 【答案】(1)旅游资源的价值:游览价值高,自然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审美价值高;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

当地经济不发达,远离经济发达区,客源市场不广阔;交通通达性较差;自然条件恶劣,多风沙天气;旅游环境承载量小。

(2)敦煌所处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小,气候干旱;风沙淹埋;少人类活动。

【解析】第(1)题,评价一地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主要从旅游资源本身、环境承载力、客源市场条件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综合考虑。第(2)题,结合敦煌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分析得出答案。

15.【自然灾害与防治】 (10分) 材料一 2009年,我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低,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部分粮食主产省区爆发了严重干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 材料二 读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

微信公众号:地理520

(1)东北地区较少发生春旱,分析原因。(4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解决旱灾的措施。(6分) 【答案】(1)东北地区较少发生春旱的原因: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春季气温回升较慢,蒸发量不大;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使地表水资源较多;多年冻土使地下水下渗较少。

(2)措施:植树造林,调节气候;兴修水利(或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调整农业结构(或种植耐旱作物品种);发展节水技术(推广喷灌、滴灌等);人工降雨。

【解析】第(1)题,与华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纬度偏高,而且春季有季节性的积雪融水补给,出现春旱的几率较小。

第(2)题,关于干旱缺水问题的治理,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

16.【环境保护】(10分) 材料一 中科院调查发现,1951年至2009年,青藏高原冰川退缩速度达到每年7.8米,并表现出近期加速后退态势。

材料二 读表“西藏羊卓雍湖流域每10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气候变率”

材料三 去青藏高原进行湖泊考察的中科院研究人员很是纠结,“2002年之前大部分湖泊还在萎缩,然而,自2003年起,这一状况发生了转变。湖水快速扩张,很突然。”考察队首先在藏南观测到湖泊水面扩张,接着,在藏东、藏西、藏东北均发现湖面扩大现象。

根据材料说出使青藏地区大部分湖泊水位快速上涨的主要水源,并分析湖泊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 【答案】水源:冰川融水、大气降水。2003年后大部分湖泊快速扩张原因:全球升温加快,冰川加速消融(融

微信公众号:地理520 水多);降水量以及降水天气增多(降水多),形成云层遮蔽,太阳辐射作用被削弱,湖泊的水汽蒸发减少(支出少),补给量远大于湖泊蒸发水量(收大于支),所以湖面迅速扩大。

【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青藏高原地区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同时,随着气温的升高,降水量也在增加。 通过分析材料可以得出,青藏地区大部分湖泊水位快速上涨的主要水源应该是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

微信公众号:地理520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高考二轮复习英语教案

高考二轮复习英语教案

高考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二轮复习:写作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环境保护(测)创新

【地理】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城乡规划(二十)

高考模拟试题

高考模拟试题

高考模拟试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模拟试题(一)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模拟试题(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