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刘立兵 巧妙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进行生成性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1 20:00: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巧妙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进行生成性教学

【内容摘要】“错误”是学生学习中的宝贵经历,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待错误,我们应该平和地看待、理性地看待,在教育教学中,正确地、巧妙地利用错误,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和创造力,能为我们的课堂增添精彩。 【关键词】错误 创新 探究 拓宽思维

在许多人看来,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的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力的迸发······这些“精彩的片段”已然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我们常常也会为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发愁,事实上,当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去细细回味,其实那些错误正是我们忽视的另一种“精彩”。

一、允许学生出错——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思维水平、因此,不让学生出错是不合乎情理的。出错,是因为学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出错,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甚至从错误开始。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研究、创新和超越。

对待错误,许多老师视为洪水猛兽,惟恐避之不及,更多的采用“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然后接着进行提问,直至问出“正确的答案”;也有的老师,始终不能“如愿”的,干脆自己奉上“正确的结果”,再加以“修饰”: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仔细想想这些,未免有些自欺欺人。不让学生经历实践、获得体验、企图直接拉住学生迈向“错”的脚步,结果更可能阻断学生迈向成功的道路。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用宽容、理性地看待学生的错误,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要让学生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动认识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能坚持这样做,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使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得以萌发。这样,我们的面前将会呈现一幅生机勃勃、生动活泼的教育画卷,好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巧妙利用错误——为有源头活水来

面对错误选择回避,在许多老师看来是件很平常的事。可是有位英国的心理学家却发表了这样的言论:“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其实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纠正错

误中开启智慧,迈向知识的殿堂。

1、缘于错误,寻找起点。学生有了错误,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错误、发现错误,进而找到纠正错误的方法。教师应该从学生错误的暴露和表现开始,并把它作为教学的起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顺应”他们的认知,掌握其错误思考的轨迹,摸清其错误的源头,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如教学简便计算:19.3-(9.3+5.4),很多学生会这样计算:19.3-9.3+5.4,当然这是一种错误的方法,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要解释一番。可是不管我怎样讲解,下次再做学生还是会做出这种错误的结果,一连反复了几次,有时也常常责备学生学东西不入脑,但有时也反问自己:“是我教学有问题吗。”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名字叫做:“解读简便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在文章中就提到过这种典型的错误,一下子我变得豁然开朗,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于减法的性质没有理解。于是,再次遇到这种错误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工地运来19.3吨黄沙,第一天施工用去9.3吨,第二天施工用去5.4吨,还剩多少吨黄沙?”在情境中,学生很快想到两种算法:方法一:先算出两天一共用去多少吨黄沙,再用总数减去两天共用去的,得到剩下的,算式是19.3-(9.3+5.4);方法二:用总数先减去第一天用去的,再减去第二天用去的,得出剩下的,算式是19.3-9.3-5.4。最后将两种算法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比较,学生自然掌握了方法。这样缘于错误找起点,起点找准了,学生理解了,错误率自然而然就降低了!

2、将错就错,因势利导。教学时,教师如果从学生出现的错误出发,进行引导点拨,不仅可以引出正确的想法,还可以“将错就错”,拓宽学生的思维。

例如,解决问题:“小军收集了一些画片,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此题选自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学过的老师应该深有体会,学生经常列出各种各样的算式:

①25×2+1 ②25×2-1 ③(25+1)×2 ④(25-1)×2 ······解法众多,究竟哪道算式才是正确的呢?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很快统一了认识,第③种方法是正确的。这时,老师可以“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如果其他算式是正确的,你能根据相应的算式改变原题中的条件,编出不同的应用题吗?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根据指定的算式编出新的应用题。如:(25-1)×2 可以编出新的应用题:“小军收集了一些画片,他拿出画片的一半少1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这样“将错就错”,举一反三,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展了思路,

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诱使学生犯错——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音乐界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有人听说过,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参加世界性的比赛,曾经连续三次中断了指挥,因为他认定乐谱中出现了“错误”。许多在场的观众顿时抱以了嘘声,以为小泽征尔是个不懂音乐的人,可是小泽征尔却坚持完了整场演出。正当他准备走下台时,评委们集体站起身来,给小泽征尔热烈鼓掌,此时,观众们都蒙了,根本不知道这时发生了什么。其实,这正是评委们故意设下的“陷阱”。事实上,对这个“陷阱”的大胆否定,正验证了小泽征尔作为音乐指挥家的真正实力。教师也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这样的“陷阱”,让学生在这种真实、有趣的考验中得到锻炼,他们的选择、辨析和判断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如:学习了“2和5的倍数特征”后,学生学习“3的倍数特征”。这时老师可以设置“陷阱”。师谈话:大家都知道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5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就行了。那么同学们不妨猜一猜,3的倍数末尾上是哪些数字呢?也许有人看来,这不是对学生一种错误的引导吗?其实不然,只有学生在错误中探究得到的知识才更加宝贵。我想上面一个问题一经提出,定会有学生立刻响应:3的倍数只要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是

3、

6、9就可以了。这时,老师再布置任务,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数字进行验证。也许等不了几秒钟,就会有学生发现这个结论是错误的,看来判断一个数字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字是行不通的。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别的角度探究,学生有了这次“失败”的教训后,今后再考虑问题时就会全面些、谨慎些了。学生走进了“陷阱”,又从陷阱里走了出来,继续去寻找新的答案,好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的,其实学生的“错误”也是很宝贵的,有的时候课堂会应“错误”而精彩。要想做一名出色的数学老师,不仅要学会接受“正确”,还应容纳“错误”。数学的课堂只有在“出错”、“纠错”中探究才是“活”的,教学才会是美的,教学活动才会真正有价值。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第一版 主编:刘兼 孙晓天 [2]《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5月第二版

主编:皮连生 [3]《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6月第一版

主编:陈向明

如何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论文

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巧妙利用

巧妙利用错误提高学生教学思考力

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

“错误资源”的教学有效利用

巧妙捕捉与利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

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对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认识与利用

浅议课堂教学资源的预设和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利用学生资源

1刘立兵  巧妙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进行生成性教学
《1刘立兵 巧妙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进行生成性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