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资源获得和利用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11 08:38:3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重要意义,而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就更显珍贵。因此教师一方面利用教材资源,精心设计,促成智慧的火花;另一方面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一旦发现学生有什么奇思妙想,我们要有教学资源意识,认识到这种课堂上生成资源的宝贵,并有效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实践和创新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奇思妙想,甚至是胡思乱想中;在顺水推舟中,甚至是逆水行舟中;在锦上添花,甚至是画蛇添足中……只要蕴含着闪光点、生长点、转折点、链接点,哪怕是微乎其微,教师就可挖掘、开发、引伸、利用,见机行事,不断优化教学。

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

生:老师,我看我妈买蔬菜、水果时,总是讲买了几斤,斤就是千克吗?

师:这位同学真善于开动脑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这么好的问题。因为我们所生活的区域,都习惯用“斤”作计量单位,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听到“千克”这个计量单位。其实,“千克”是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而“斤”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国习惯使用的计量单位,同学们有谁知道“千克”与“斤”的关系吗?……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要学生“掂一掂”、“称一称”去感知1千克物体有多重,但学生还是觉得抽象。当把“千克”与他们生活中很熟悉的计量单位“斤”联系起来时,再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1千克物体大约有多少,学生就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16个鸡蛋大约1千克,8个苹果大约1千克……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正是积极捕捉信了学生的这一意外,充分用了这一教学资源,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弥补了教师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教学也因此才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推荐第2篇: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突破教材的概念局限,寻求更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与保障。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应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的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突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关系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和课程质量的高低的问题。英语的课程资源是广泛的、开放的、多样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了如下描述: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在英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善于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必须建立起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和课程资源观,懂得课程资源的范围和种类,能正确使用教科书并恰当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一、对英语课程资源的理解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由于课程资源本身的丰富性、复杂性、发展性,不同的研究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课程资源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如有学者认为,“课程资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目标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也有学者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我个人倾向与后一观点。据此,可将英语课程资源定义为英语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其中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英语教师、学习者本人、英语学习者同伴群体、母语为英语的外籍人士;物力资源主要包括英语教材、教学挂图、录音录象资料、工具书、课外读物、报刊杂志、电脑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等。自然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

二、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对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

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象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

网络资源、报刊杂志以及其他英语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与课本,他们对贴近实

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很感兴趣,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有提高。

现代教育十分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也不例外。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

异,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单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不仅不能满足学生

的学习需求,而且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提供丰富多样的

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进行选择性地

学习。因此,开发和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三、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不管哪一种课程资源,都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既要面向全体

学生,又要突出学生个体。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又要让他们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

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英语学习任务。要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一般来说,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

种。

1. 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研究学生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种种活动,既有利于发现多姿多彩的奖励

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成绩的信心,也可以启发教师打开记忆的宝库,与

自己以往与学生交往的经验中挖掘出大量有益的参考资料。教学方式特别是学习方式本身就

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通过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喜欢做什么样的作业等因素能

够归纳出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如何布置作业等,来帮助学生尽快达

到课程的目标要求。

2. 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英语资源的选材应该取舍得当,为此不但需要了解所教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英语知识、技

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学生中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计不同的方案,组织多

种活动,准备丰富的活动。因此,掌握学生现有英语知识、英语技能和素质的水平以利因材

施教,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和素材,是英语课程选材的必要依据。

比如我在设计每天的值日生报告时,就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水平编制一段对话,或讲个故事

或播段新闻。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活动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3.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习中的差错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的反馈资料,

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例如,在现在完成时语法教学后,有意识地收

集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的资料,如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短暂性动词如何与since, for连用等内

容,设计和整理成现在完成时的核查表,让学生及时掌握这一知识。

4. 安排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

安排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学生在课外有无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

恰如其分地运用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我们英语教师,可以有

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些学习英语的氛围:如在课后学唱一些英文歌曲,组织英语书法演讲比

赛,开设英语角等,并注意发掘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

化为实践能力。否则,有些学生就可能因为不用而将学习内容忘记的一干二净,整个教学效

果的成效就会受到损失。

5. 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英语教学工作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因而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与思考。

教学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

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学习情况的

思考等等。作为我们英语教师,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

加英语方面的知识做出不懈的努力。英语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

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英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

小组、同伴互助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和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教学水

平。

6、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怎样让英语教学跟上时代的步

伐,针对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更新教与学的方式,活化教学内容。

英语语境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再加工、活化,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

的交际内容,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趣味性和交际性。

2.根据教与学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

如在教牛津英语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适当调整。

我们常把check out 作为对grammar的检测提前教学。而有时为了扫除reading里生词的障碍,

会提前教vocabulary。有时现实生活中发生了某件重要的事情,而教材中有一个内容相关的单

元。如果在延续性和难度等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就可以提前学习这个单元。将教材内容与

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

中秋节到来时,我提前教学Festivals,让学生进行中外节日比较,对中外习俗,饮食文化有更

深的理解。

3、拓展学用渠道,补充教材内容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教师可根据需要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补充,拓展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渠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

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视听环境。教师可在因特网上利用网络搜索功能查寻或

是访问英语学习网页,获得相关的信息和资源,来补充或充实教材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英语使用能力,所以教师要

有意识地导入文化内容,补充背景知识。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量。生

活是语言教学不竭的源泉。教师除了充分发挥现有课程资源的作用,还应关注课堂环境和生

活环境,运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对教材进行整合和补充,自主开发语用渠道。教师通过引导、

促进、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主动性,把语言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而是一种材料和工具。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以学生为本,让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面对不断

变化的资源更新,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惟有如此,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实效。

参考资料:

1、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

3、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4、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

推荐第3篇:浅谈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心得体会

浅谈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心得体会

----巫山县龙溪中学 伍建军

历史的潮流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每件事物的传承和发扬都在不断的更新和转换,而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从“夏商周”的“世袭制”至两汉的察举制和征辟制,到魏晋南北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再到清末的科举制,每一次教学改革的发展,都必然伴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的有效教学问题也不断凸现。当前,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教科书,只是教学的工具,绝不是唯一的资源。” 新教材是学本而不是教本,是教学的平台不是单纯的教科书,而是提供给教师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框架和师生在课内外实践、共同探究的导向。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好、用好的典范,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学生生活的环境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对于生物学。因为初中的生物学中好多的知识都贴近生活,这就需要看教师如何来将课本和生活相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了。

比如说,在教学细菌和真菌的时候,可以联系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一些病例来加以说明。如:猪的五号病,红眼病,痢疾,非典,艾滋病等等。在向学生介绍细胞膜的作用时,可以就学校校门的门卫为例,门卫只让学生和老师进入,而不允许社会上的闲杂人员进入,向学生进行讲解。在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就我们龙溪镇的华山村的煤厂对周围环境和居民所造成的影响加以说明。

其实对于农村中学的教育来说,身边的课程资源非常的丰富,特别是我们学校坐落在大宁河边上,可供我们利用的课程资源太多太多。

加以我们学校正在施行课改,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经过了思考,提出各具特色,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课堂里呈现着浓浓的学习气氛,如今我常常被学生们一个个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充满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吸引,我和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快乐。

总之,“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优秀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推荐第4篇: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有效”首先要明确对什么有效,所谓“有效”是指对完成教学目标而言。我们对教学目标一定要清晰,一切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去思考、去取舍。教学资源能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就是有效,比如在提高道德认识;发展道德思维能力;陶冶道德情感;注重榜样示范;强化道德实践,指导道德行为能起到一方面或更多方面作用都是有效。另外,就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认知程度,了解学生的有效需求。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第一,要找到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运用资源的目的要清楚;第二,要依托教学资源,朝着教学目标精心设问;第三,基于对资源分析,提升基本观点和方法。

筛选资源是否可以把握三点: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所以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时候,在含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能用近的就不用远的,能用新的就不用旧的,能用自己的就不用别人的。尽可能做到有疑、有趣。

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要贴近学生,服务于学生;从教与学方式上看,要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深度思考;从教学效果上看,要对学生有行为引导。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资源,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多和学生交流,准确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反思他们自己的行为等。

推荐第5篇: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也越来越多,但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用来帮助我们做好教学工作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我结合自己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对利用教学资源的几点看法。

一、根据自己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例如我们要上一堂语文课,就要根据上课的内容来选择正确的教学资源。在上每一堂课前,我们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备课时我们就得想好,我上这节课要教会学生什么东西。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教授自己讲课的内容,我可以怎样合理的利用到些什么教学资源。

二、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把教学资源利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觉得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设计教案;二是制作课件;三编写教辅资料。怎么合理地把教学资源利用到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和编写教辅资料当中才是最终目的。

三、对教学资源利用到教学当中的效果进行反思。当我们把教学资源利用到教学当中之后,学生是否更好的接受到老师教授的知识,有没有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非常关键。我

们要认真地总结教学经验,思考在利用教学资源当中那些方面做得好,那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吸取经验、教训,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推荐第6篇: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下面就多媒体的开发和利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中已成为必然。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习,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我个人对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影响的探索中,我觉得我们的多媒体教学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而应该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资源,一种用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思索的资源。 新的课程标准在谈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说:“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蕴含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说得简单一些,是多媒体教学资源本身所具有的音乐、画面等资源。但说到底,课堂是学生的,教师所要充分利用的不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而是由多媒体教学资源所调动的学生资源,这才是课堂教学中最大的资源。学生资源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性资源,其他的资源必须与此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只有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认同、思维等才能让多媒体本身所拥有的资源转化为学生课堂上有利的学习资源,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让物有所用,才有所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能综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是教材上平实的文字变成生动的教学素材,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组合,教学效果达到最理想的境界。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能积累丰富的经验,形成优秀的教学案例。同时,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能单纯的追求多样性,为了使用而是用这一资源,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推荐第7篇:美术教学资源合理利用

美术教学资源合理利用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美术教育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重视。西部地区的高中美术教育由于受生活条件、地域特点、学生基础、教师资源等因素的限制,相对于沿海城市来说是滞后的。但西部地区有着沿海城市学校所不能替代的有利条件——丰富多彩、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数量多、可操作性强、趣味性足。作为西部地区的美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认真挖掘,巧妙利用我们周围丰富的课程资源,大胆开展西部特色美术教学,培养西部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美术新课标中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生活、事件、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也就是说,美术课程资源的范围是相当宽泛的,它具有潜在性、不确定性、多样性的特点。高中学生喜欢美术课,这给我们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照本宣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作风当然要不得。那么,如何教好每个学生,教好每一节美术课,就成了摆在我们美术教师面前必须思考的题目了。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和创造者,他们将面临二十一世纪的高科技和快速的社会前进步伐。因此,他们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多才多艺,美术,就是他们多才多艺之中不可缺少的一抹彩虹。

我校是一所地处滇东的高中,硬件设施薄弱,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如何让学生多接触、多感悟优秀作品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加强自身的知识经验积累。新课堂上,尽管自己讲的少了,却更深切地感到自身知识的缺乏,“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就要准备好一缸水”,于是我经常翻阅有关新课程的书、杂志,查找有关教学内容的材料,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

2、应陋就简,利用好教材。美术新教材上有大量的优秀作品,要善于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教学。同时,要引导学生对书中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引导他们体验不同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

3、广泛发动,创造条件。为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资源的最优化,我把以往积累的美术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在课后可以随时向我借阅,同时发动学生去搜集图片资料、报纸等,同学们相互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美术文化氛围。

4、注重周围课程资源的开发。我们学校因为教室里就有多媒体系统,所以每节美术课都能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于是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进行直观教学。

5、注重课堂教学尺度的把握。新理念下的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有大幅度增加,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有时“好放难收”,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但却由于学生的热情过于高涨,不忍心打断,造成拖堂。我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尽量安排适度,注重教学活动的“质”;在学生情绪的调控上,根据学生的心理,运用奖励、比赛、趣味活动等方法尽量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学习活动中来,慢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6、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懂得尊重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尤其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爱画什么就画什么。对于学生亲手“孵”出的丑小鸭,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以鼓励和表扬,然后循循善诱,热情辅导。

总之,在美术教学资源的利用上,当我们手中拥有了大量的资源,就要合理灵活地利用这些资源。我们资源的使用是为了强调教学重点,降低美术教学中难点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所以我们在选择资源的同时,必须与学生的认知情况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容易接受、容易理解;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推荐第8篇:教学设计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关注金属资源的消耗情况。2.了解铁锈生成的条件,体验铁生锈条件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认识防锈的几类简单方法。 4.初步形成保护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钢铁生锈条件的探究。2.金属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1.钢铁为何生锈。2.如何防止生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矿物及其冶炼方法。自然界的金属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人类不仅要重视金属矿产的开发和利用,冶炼出多种多样的金属和合金,还应当十分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

[板 书]一.金属资源的消耗

[阅读讨论]1.金属设备和材料会因什么而报废? 2.什么金属设备最容易锈蚀? 3.钢铁为什么会锈蚀?

[探究活动]问题 钢铁锈蚀的因素有哪些?

假设 铁在空气中容易氧化,据此推断,铁的生锈必然跟氧气有关。另外,在潮湿环境或在海水浸泡下,铁锈蚀的现象更加严重,由此推断:铁的生锈还可能与水分、盐分有关。

实验与事实

【实验6-6】取4枚无锈的洁净铁钉,如图所示分装在不同条件的试管内,并按下表要求观察记录:

讨论与交流

1.造成钢铁锈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铁主要跟哪些物质反应而发生锈蚀,生成了什么?

解释与结论 铁在有氧气和水等物质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铁锈,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

由于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水分子和氧分子能穿过它的空隙,不断向里层渗透,继续跟铁反应,直至全部被锈蚀。当铁接触易跟它发生反应的化学物质(如酸)时,就更容易被锈蚀了。

拓展与迁移 根据以上结论,你认为防止钢铁生锈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板 书]二.金属保护

1.从资源的采掘与开发方面保护金属资源:

① 有计划、合理地开采

② 积极进行寻找金属代用品

③ 加强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再利用

2.从保护金属材料和制品方面保护金属资源:

用保护层使金属隔绝空气和水分:涂油、喷漆、烤蓝、防止锈蚀搪瓷等

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耐腐蚀的金属

[探究活动]学校实验室有一批生锈的铁架台,需要进行除锈翻新。请你为此设计一个具体方案,要求说明方案的根据、除锈翻新方法、需用材料、施工步骤、注意事项等。

[阅 读]P.172“长话短说” [课堂练习]P.173习题6.3 1.D 2.B

3.(1)铝比铁容易氧化,铝的外表一经暴露,很快就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包在铝制品的表面,能防止铝的进一步氧化。而铁一旦生锈,疏松多孔的铁锈会加快铁的锈蚀。

(2)南方沿海地区气候湿润,空气潮湿,而北方干燥少水,所以南方沿海地区的钢铁制品比北方容易锈蚀。

4.铝的冶炼用电解法消耗大量电能,另外采矿提纯也要消耗大量能量,所以回收利用可以节约大量能源。

6.问题:同时在什么条件下锈蚀的?

假设:根据铜锈的化学式,猜想铜锈蚀可能是铜与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验与事实:

讨论与交流:铜锈蚀的条件是什么?

解释与结论: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推荐第9篇: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教学课题

本课题本节课涉及面很广,包括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由常见的从金属矿物的照片以及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表格引入金属的冶炼,“铁的冶炼”除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冶炼铁的历史外,主要是通过实验,说明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化学反应原理,然后通过录像简要介绍工业炼铁的原理,并结合炼铁的实际情况,在实验当中重现其中的主要炼铁原理。紧接着将钢铁的利用以及钢铁生锈给人类的生活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做引,使学生进入情境来探索钢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措施,最后让学生自发的去思考金属资源为什么要保护并且如何进行保护。而有关杂质计算部分则另外用一个计算的专题来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把化学原理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习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内容,共包含两大部分内容:铁的冶炼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本课题共需2课时,此设计的是第1课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方法;

2、知道钢铁生锈的条件,防锈的原理和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明白钢铁生锈的条件,使学生学会明白金属资源的有限,并且了解如何

去保护金属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和现在我国钢铁产业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2.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业炼铁的过程、实验原理,钢铁生锈的条件的探究。

难点:实验室模拟炼铁的有关问题,钢铁生锈的条件探究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引导学生从一些熟悉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体会化学的应用价值;

1 第二:以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设计学生活动进行讨论,通过采集资料的处理和在实验探究中的观察与分析获得新的感悟;

第三: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如铁的冶炼采用视频播放,既明白清晰,又节约时间,同时可避免仪器、材料短缺而不能做实验,环节紧凑。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军事与科技也需要大量的金属,金属有广泛的用途,对于人类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对其要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讲授新课

(一)、金属资源的存在

【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它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含有矿物的岩石叫矿石。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提炼金属的。

【提出问题】

1、目前人类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

2、这是否和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有关系呢?

3、自然界中含铁、铝、铜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过渡】目前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那么铁是怎样冶炼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有关铁冶炼的知识。

(二)铁的冶炼

探究一:工业炼铁

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炼铁的原料、设备、原理等

2、引导学生对工业炼铁的原料、设备、原理等通过观察进行归纳。

在实际炼铁时,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应考虑到杂质问题,在以后的专题中针对性练习。

探究二:实验室炼铁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6有关内容了解炼铁的原理,并且结合对工业炼铁的介绍,请学生继续观察实验室中简单模拟的炼铁。

1、讲解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2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描述有关实验现象;

(2)试验中有两个酒精灯,哪个先点燃,哪个先熄灭?

(3)在实验中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环境?

(4)为什么加热氧化铁前先通一会儿CO?停止加热后还要继续通先通一会儿CO?

(5)如何来验证生成产物是铁?

(三)金属的保护

1 .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以及现在钢铁产业的现状介绍,以及钢铁的广泛用途和重要作用的描述。同时通过

一段节目使学生认识到钢铁生锈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恶劣的后果。所以我们对钢铁的保护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由此引入钢铁生锈的条件的探究。

探究三

钢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

请一组同学展示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并参考课本中有关钢铁生锈的活动与探究,引起学生们对钢铁生锈的条件的思考,并且得到钢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2.我再次提出空气是种混合物,里面有多重成分,到底是什么成分起起重要的作用?引入学生对空气中什么成分使钢铁生锈。

探究四

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引起了钢铁的生锈?

再请一组同学就这个问题设计装置,并为大家解释装置的原理,并且通过和学生们一起观察实验现象,一起讨论,结合已学知识得出钢铁生锈和空气中的氧气密不可分。

3.通过刚才的两个探究,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谈论,得出钢铁生锈是水和氧气的共同作用,并且总结出防锈的原理。

4.通过刚才对钢铁生锈原因的探究和防锈原理讨论的结果,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防锈的方法。

5.在讨论一些常规的的方法后,请第三组同学来展示他们所了解到的一些不常见的防锈方法和他们所做的探究。

探究五

轮船用了在船身嵌入锌块的方法来防锈,可行吗?

通过他们利用在实验室找到的一些材料来进行的实验,他们只能证明这种方式的可行性,但是有更多的疑问在探索的路上出现。

6.对他们进行适时的引导,以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未知事物的热情以及对新知识的渴望。

3 五. 板书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 金属的存在 二 冶炼钢铁

炼铁: (1)原料:焦炭 石灰石 铁矿石

(2)设备:高炉

(3)原理:

三 金属的保护

1 .铁生锈的条件: (1)水

(2) 氧气

2.常见防锈方法: (1)喷油漆

(2)涂油脂

(3)镀别的金属

3.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C+O2===CO2 CO2+C===2CO Fe2O3 + 3CO===2Fe + 3CO2

高温

高温 点燃

4

推荐第10篇:历史教学的教材资源开发和利用

历史教学的教材资源开发和利用

摘要:教科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所有教学资源的核心部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潜心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合理设计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将会起到很大作用。

关键词: 教材资源

课堂教学

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课堂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历史学科而言,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其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表现得尤为突出,翔实的文字史料、生动形象图片资料、再现历史的视频、音频资料、直观的实物资源等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眼花缭乱,异彩纷呈,增强了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起到很大作用。但笔者认为,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教科书依然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所有教学资源的核心部分。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在编写上,除课本正文外,还补充了许多史料、图片、动脑筋、活动探究等等相关内容,丰富了教材内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潜心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合理设计教学,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将会起到很大作用。笔者总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方法,愿与各位同行相互切磋探讨。

一、课前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力。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思维的大门,让才能闪出光辉。新版历史教

材在结构和体例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每一课之前都有导言部分,其内容有的是文字描述,有的是图文结合,新颖、生动,其主旨是对每一课教学内容的简要概括和引导。在设计课前导入时如能合理利用导言部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时,教材导言部分,一幅“斐迪南大公遇刺”图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一段故事性的文字叙述,悬念迭生,更增加了学生的兴趣,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禁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会遇刺?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有什么样的矛盾?而这件事又为什么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成为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点,将为本课的有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课本资料,补充延伸,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想品质 首先,开启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分析能力是历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精要的基础知识,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思维方式、思维品质的养成。新教材在正文之外,还设计编排了许多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的楷体小字资料。这些补充的相关史料,一方面能充实说明正文大字的内容观点,或补充新的知识点,有时其内容,在数量上也超过了大字内容,一般不作要求;另一方面,课本中补充的大量史料,为教师节省了寻找资料的时间,也为教师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提升了更大的空间,教师在教材的运用和处理上,如能合理地利用和挖掘,对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以世界史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为例,在讲到电气时代到来一目时,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设置探究性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提出了以下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电是如何被发现并被应用于生产领域的?这些问题在学生看过课本正文及小字资料后,都能找到相应答案,在此基础之上教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提出问题: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你能从中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新的特点吗?两次工业革命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经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会逐渐认识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者多是熟练工人,科技含量小,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从一开始,自然科学和工业生产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科学技术就是巨大的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通过对这段小字资料的挖掘利用,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其次,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目标。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此,全国知名教育专家肖川也阐述了这样的观点:教学的效率固然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教学的灵魂。所谓教学的灵魂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教”。我们让学生“了解、理解、掌握、会(操作技能)”又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有当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切实帮助学生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自由社会的建设者,我们的教育才有了正当的价值追求。这个问题的最高层级就是“我们究竟要为一个怎样的社会培养怎样的人”。 由此可见,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而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在加强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材的补充文字材料中还包括一些历史文献、名人名言、碑文、报刊中所选取的资料等,这些材料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样还是在“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这一课时,讲到“发明大王”爱迪生,教材补充了大段爱迪生的生平简介及电灯问世 3

的艰难历程,除此之外,教材中还用非常醒目的黑体字展示了爱迪生的一段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这些补充资料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和利用,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已的实际,找出爱迪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从而使学生非常明确地认识到这位家喻户晓的“发明大王”,其巨大的成功更多的是靠勤奋钻研和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三、课本插图,情境再现;以图说史,以图引思。

新教材中各种图片在教材中约占2/5的篇幅,“左图右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基本方法。大量图示信号的输入,生动直观,对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积极思维,敏锐地感知历史,形成历史表象和进行情感教育等将产生积极作用。

首先,对于图片资料,教师充分利用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在讲到九年级世界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时,课本有这样一幅漫画:《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学生翻看这一课时,还没接触到课本正文内容,图中大腹便便的人物形象就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哑然失笑,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以这幅漫画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材料思考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地讨论并评价,启发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引导学生以图说史,以图思史,用语言重建和再造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解知识和形成历史概念。

其次,教材中还有各种人物肖像、历史场面等图片,生动而具体地补充了教材的内容,科学地运用好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能力大有帮助。例如:世界史上册有两幅关于明治维新的插图,《明治初期的小学课堂》和《东京街头有了电灯》的插图,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观察图片,明治初期的小学堂反映了日本哪方面的改革?教师的装束有何变化?黑板上写的是什么?(社会生活,文明开化)(2)东京街头为什么会有电灯?仔细观察,

还有些什么变化?(经济方面改革,学习欧美,发展近代化工业)。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能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将学生的具体感知与想象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

四、活动探究,补充延伸,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新教材中,除了基本知识外,还设置了一些“动脑筋”题和活动探究题。应该说这些思考题和活动探究题是课本知识的延伸,是弹性教学内容,源于教学基础和基本教学方法,又略高于基本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例如,在世界史上册讲到汽车的问世时,课本设计了这样一个动脑筋题:一种观点认为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另一种观点认为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等诸多问题,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你认他们谁说得对?你认为究竟应当怎么办?此问题的设置,是在学生充分感受到汽车问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便利时设置的,结合现实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矛盾中学会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积极想办法,出主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让“动脑筋”题成为激励学生开拓创新,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园地。

五、课题引领,画龙点睛,扩展标题,提升内涵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按不同的学习主题循序渐进地进行,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不同的单元主题、课题、小标题,对于学生整理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是很有帮助的。如世界史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习主题为――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在学习小结本单元时,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无产阶级的斗争――英国的宪章运动、巴黎公社;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的表现就是美国的南北战争和俄国、日本的改革,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能够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构建一个完

整的知识网络。同样,在每一课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好每一课的标题及小标题,如,世界史上册“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一课,本课第一个小标题是罪恶的“三角贸易”--贩卖黑奴,第二个小标题是“日不落帝国”在印度――殖民掠夺,在小结本课时,引导学生归纳,早期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就是黑奴贸易和殖民掠夺,从中可以看到早期资本积累的“血腥性质――残酷、贪婪。通过对课题及小标题的解读,使学生理解本课的学习主题,提升了学生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教材是各种教学资源的核心,是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教学中决不能抛弃教材,也不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而是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对教材中的各类信息灵活处理和巧妙地运用,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静态教材为自己的“活”教材,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素质,进一步优化中学历史教学。

第11篇:《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反思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掌握废金属的回收和利用,认识到金属生锈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树立爱国热情,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自觉养成环保习惯,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在学生掌握金属冶炼的基础上,对金属如何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中作进一步的说明,学生对该题材的内容相对比较熟悉而且容易产生兴趣,例如教室的铁门、风扇的外壳、走廊的护栏、学生的桌椅脚、自行车、公车车身涂漆等,都涉及到金属的利用和保护,利用这些很容易把学生从上一节过渡到这一节。

学生已经知道铁生锈是跟氧气有关,对生活中的防锈做法也明白一些,但实际上又并不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这正好给了该课题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一周前布置实验的响应度和热度来看,正好符合这一设想。

化学最吸引学生之处就是实验,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本节课先让学生预习,并根据课本要求和提示,分组提前一周(铁钉的生锈过程观察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各自进行实验探究(没有试管的就用塑料或其它玻璃容器代替,没有稀硫酸的就用食醋代替,只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都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创新。)让学生通过动手真正体验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改变生活。在这个思路上通过课件资源,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取信息,再通过阅读——探究——比较——归纳——应用,逐步展开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讨论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如回收废金属,并通过课件补充一些保护金属资源的先进做法和经验。适当地运用网络搜索工具,对教学的提高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切忌原版照搬,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不断深化和提高。

利用好实验是调动学生,发挥其潜能的有效手段。这次放手让学生做实验,有许多好的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没有试管没有硫酸,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同样达到了实验目的。这个反映了教师往往要舍得放手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学生想到的问题往往比课题要宽得多,布置课外探究能使有兴趣的学生继续充电,延伸他的学习势头。

第12篇: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远程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上犹县社溪中学 胡斌 在当今世纪,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潜移默化的产生着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已经难以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为了让农村中小学的学生也能乘上信息高速路上的列车,教育部提出了以“互联网教育”为辅,“远程教育”为主的教育手段。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远程教育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我结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集思广益,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现代远程教育如一股清新而强劲的东风,吹进我校,以其全新的内容和快速的传播占领教育至高点。面对如此充足、精美的远程教育资源,教师感到非常的兴奋、激动,全校教师改变了“手棒书本、手拿粉笔,全凭一张嘴在讲台上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教学需要,教师把有关教学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综合发挥多媒体优势,使课堂呈现动静交错、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喧染了课堂气氛,在讲课中适时利用动画,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远程教育的实施,实现了教师教学观念、教师角色的全新转变,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潜力。

二、精益求精,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之后,教师感到不满足了,便开始大胆的对原有资源重新编辑、改造、升华,从而更有效的组织利用资源,制作出更符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用进课堂,更加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生生性好动,自控能力差,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出现在大屏幕上的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仔细观察,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听过这样一节数学课《时间》:教师在讲这课时,利用课件动画素材制作课件,创设了情景,把内容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在播放时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数学中的时分就在我们身边,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大家开始热烈讨论一节课有多长时间,并在课后随时观察自己生活周围有趣的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更加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省去很多板书时间。有的老师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节课你在准备时,应该费了很长时间吧。如果我们每堂课都这样费时,那岂不是累坏了。其实和大家说句心里话,这堂课我在准备时,在制作课件方面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因为大部分课件在远程教育资源已有现成的,只需略加改动或再补充一些就可以了。

三、活学活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

远程教育为教师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资源,为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在利用学生自习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有计划的播放一些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节目中同学们了解了数学的发展,体会到数学的力量,憧憬着数学的未来,激发了孩子们幻想和创新的智慧,使同学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明白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所在。我认为,如果我们老师调用、修改网上资源在网上备教案,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使老师有更多时间去探索教法、研究学生,因材施教,这何尝不是一种好教法呢? 还有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时大多是娇生惯养。关心别人、体谅父母方面都差一些。就此问题,每个老师都苦口婆心对其教育,可效果一般。我们学校刘老师从网上下载了《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这部电影,各班级在多媒体教室观看后,有的学生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并且都表示要向电影里的主人公张鸣鸣学习。学生每天面对老师的谆谆教导,有时也会很厌倦,那么我们通过另一种方式,通过他们爱看的电影、电视对其教育,我想这种方式更乐于被学生接受吧!还有中小学的安全是整个国家教育方面的大事,对平时老师家长安全教育的提醒,学生可能不以为然,但通过每天早晨在教室播放的安全教育的纪录片,学生亲眼目睹了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遭车祸的行人,学生的心灵震撼了,安全意识自然提升了很多。

总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使人们的学习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在社会的任何一个场所主动的进行学习。它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原先的传统学习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和新的学习方式。我感觉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灵通了,变得“耳聪目明”,更具发展潜力;我相信学生会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远教资源为教学服务,让远程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第13篇:资源利用总结

资源综合利用情况总结

我公司自2012年3月通过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再认定以来,紧紧抓住城市综合建设、小城镇新规划快速发展对水泥需求较大有利机遇,把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作为生产经营的重点,把“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作为经营之道,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企业管理,充分利用工业废资源,提高综合利用率,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2012年3-12月,共生产P.C32.5水泥233545.56吨,生产共耗用原材料236095.12吨,其中废资源综合利用总量为105001.69吨,综合利用率为44.47%。

2013年1-4月,共生产P.C32.5水泥58344.44吨,生产共耗用原材料60554.92吨,其中废资源综合利用总量为24535.3吨,综合利用率为40.52%。

现将近一年多来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如下:

一、企业概况

***有限公司前身是(**有限公司),是中国建材-南方水泥旗下成员企业之一,位于**市**,占地面积173亩,具备年产120万吨水泥粉磨和10万吨矿粉生产的规模。公司于1980年建厂。

公司现有二条水泥粉磨生产线和一条矿粉生产线,主要设备有Ф3.2×13m球磨机二台、Ф2.4×7m球磨机二台、HFCG120-45辊压机二台、Ф

2.2×14m烘干机二台等。

企业产品为P.C32.5、P.C42.

5、P.O42.5水泥,具有色泽好、早强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大型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始终重视产品质量,视质量为生命,以“不懈地追求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完美”为质量方针,1994年通过国家产品质量认证,1998年通过ISO9002:1994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8年完成ISO9001:2008换版认证工作,2009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在2011年度也已通过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公司产品多年来被评为****名牌产品,1999年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原公司注册“**”商标为嘉兴市著名商标,2003年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公司也多次被评为全国及浙江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诚信单位,公司产品被评为质量信得过产品、消费者协会推荐商品等称号。

二、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保证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众所周知,一项工作的开展,思想认识是前提,领导重视是关键。

我公司领导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召开会议等形式,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大家一致认为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项“利国利民利企业”的三利事业,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企业经营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公司领导对此十分重视,总经理亲自抓此项工作,副总经理负责具体实施,做到有决策、有措施、有落实、有考核。为了使这项工作正常有序地展开,公司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公司的资源综合利用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充实了领导和组织力量,从组织上保证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

三、寻求最佳配方,提高资源用量

本着“利用资源,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公司在统一认识的基础

上,加大了工业废资源的采购供应量,确保工业废资源的有效综合开发和利用力度,使近一年来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持续稳定。

2012年3-12月,共生产水泥625176.11吨,其中42.5水泥391630.55吨,P.C32.5水泥233545.56吨;生产共耗用原材料236095.12吨,其中废资源综合利用总量为164373.33吨,其中42.5水泥固体废物利用量59371.64吨,P.C32.5水泥固体废物利用量105001.69吨,P.C32.5资源综合利用率为44.47%。

2013年1-4月,共生产水泥186278.61吨,其中P.C32.5水泥58344.44吨, 42.5水泥127934.17吨;生产共耗用原材料60554.92吨,其中废资源综合利用总量为50868.12吨,其中42.5水泥固体废物利用量26332.82吨,P.C32.5水泥固体废物利用量24535.30吨,P.C32.5资源综合利用率为40.52%。

①粉煤灰的主要来源地有嘉兴市丰阳贸易有限公司,年产量为15万吨供应我公司年3万吨。浙江天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分公司年产量为100万吨,供应我公司年2万吨。平湖市月松建材有限公司年产量为20万吨,供应我公司为3万吨。

②脱硫石膏的主要来源地有**市港区新峰贸易有限公司年产量为5万吨,供应我公司年1.8万吨。**中能环保物资有限公司,年产量为6万吨,供应我公司年3万吨。**博能固体废物回收有限公司年产量为6万吨,供应我公司年1.8万吨。

③采矿废石的主要来源地有长兴小浦博远建材经营部年产量为5万吨,供应我公司年4万吨。长兴和平博宏建材经营部年产量为5万吨,供应我公司年4万吨。

④粉煤灰渣的主要来源地有***祺泽商贸有限公司年产量为8万吨,供应我公司年5万吨,**中能环保物资有限公司年产量为7万吨,供应我公司为5万吨。

公司领导在原辅材料的采购工作方面十分重视,从供应商的选择到

原辅材料的质量从上到下环环把关。公司供应部每年会对重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对我公司生产用主要固体废物供货能力的评价,今年我们就已经针对去年的供应情况对**市丰阳贸易有限公司、***市中能环保物资有限公司、长兴小浦博远建材经营部和**博宏建材经营部货源地进行了实地的考察,考察的结果从生产过程和出产质量指标控制、运输能力的确认,下半年我们还将针对性的对供应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以确保供应商的供应能力能够满足我们的生产需求。在平时我们积极跟供应商沟通和交流对相关指标情况进行分析,并为双方长期友好合作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并确定对原辅材料长期的供货能力得到保证。

1、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我公司应用粉煤灰、脱硫石膏、粉煤灰(渣)、采矿废石等多种物料磨制水泥均获得成功。在应用各种固体废料的过程中,由于原有的配料库和微机配料计量装置不能满足各自单一使用的需要,我们采取一库多用的方式,即把同属一类或粒度、容重相类似的几种物料按配方设计的比例,通过计量搭配后进入配料库,并加强计量搭配工作质量的监督检查,以防止某些物料的数量或成份发生变化需要调整时出现严重滞后的弊端,近年来,出厂水泥一等品率达100%,在生产管理上,我们通过ISO9001-2008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从管理上保证了多种固体废料的顺利应用。2009年,公司又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2011年获得了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促进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我公司为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

效益的目的,不断地采用新工艺,新配方,加大对综合资源的利用率,近一年多来我们采用的综合资源有:粉煤灰、脱硫石膏、粉煤灰(渣)、采矿废石等。其中脱硫石膏系化工厂排放的废料作为缓凝剂全部代替天然二水石膏。粉煤灰系热电厂排放的粉状废料,作为水泥的混合材粉煤灰,既能改善水泥的色泽,又能改善熟料的易磨性。粉煤灰(渣)是火力发电厂燃煤燃烧后排放的废渣和钢铁厂冶炼过程中排放的废料,作为水泥的混合材,能提高水泥后期强度并且能改善水泥的凝结时间。采矿废石系德清荧海的矿石废料。以上资源均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目录》。

2、全厂(申报水泥)废资源利用计算方法:

(1) 2012年3-12月固体废物掺入情况:

共生产P.C32.5水泥233545.56吨,生产共耗用原材料236095.12吨,其中各材料耗用为:

a :熟料108353.15吨;

b :矿渣1178.65吨;

c :石膏50吨;

d :粉煤灰21805.70吨;

e :脱硫石膏12248.16吨;

f :粉煤灰(渣)47355.48吨;

g :采矿废石23592.35吨;

h :炉渣2662.36吨;

I : 矿粉18849.27吨。

水泥中固体废物掺入量为:

粉煤灰+脱硫石膏+粉煤灰(渣)+采矿废石=105001.69

P.C32.5废资源利用率为:

水泥中废物量/(原材料消耗量)乘100%

105001.69÷236095.12×100%=44.47%

(2) 2013年1-4月固体废物掺入情况:

共生产P.C32.5水泥58344.44吨,生产共耗用原材料60554.92吨,其中各材料耗用为:

a :熟料29799.63吨;

b :水渣496.11吨;

c :粉煤灰3640.29吨;

d :粉煤灰(渣)15614.41吨;

:e :脱硫石膏2524.80吨;

f :采矿废石2755.80 吨;

g: 矿粉5723.88 吨。

水泥中固体废物掺入量为:

粉煤灰+脱硫石膏+采矿废石+粉煤灰(渣)=24535.30

P.C32.5废资源利用率为:

水泥中废物量/(原材料消耗量)乘100%

24535.30÷60554.92×100%=40.52%

四、搞好废资源的利用,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资源综合利用的认识,从而提高

了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我公司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使产品成本得到下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实践证明:资源综合利用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⑴、生产成本得到控制。我公司依靠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向工业废

资源要效益,有效地控制了水泥成本,企业也从中获得了较高的效益。废资源利用量的提高,不仅使工业废料价值得到了再次实现,同时也降低了其它矿物等的开采使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取得了社会效益。

⑵、资源综合利用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大政

策,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利用综合资源可以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目的。

⑶、为企业实现二次创业增添后劲。通过几年来的资源综合利用工

作,我们积累了工作经验,也壮大了企业实力,为我们企业的更大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五、专款专用,完善生产设施,促进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工作

公司在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复查后,按照政策享受国家减免税,2010

年利税总额 297.76万元,应纳增值税 653.54万元,减免增值税273.77万元;2011年利税总额 1845.94万元,应纳增值税益763.62 元,减免增值税 279.39 万元。2012年1-2月利税总额 -298.77 万元,应纳增值税 29.92 万元,减免增值税 0.21 万元。这些税收的减免,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在这笔资金的使用上,我们坚持“得益于资源,发展于资源”的使用方针,通过资金投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完善工艺条件,近几年来,主要用于为资源综合利用服务设备、配套辅助设施及生产性投入有:

①、2012年公司投入46.5万元在三号水泥生产线上安装脱硫石膏配料秤装置,并于2012年7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其三号水泥生产线使用脱硫石膏配套工程堆棚另建420㎡投入8.4万元,至此公司水泥生产使用脱硫石膏全部代替天然石膏,进一步增加废资源的利用量。

②、2012年8月,由于加砌块水泥客户对水泥色泽的要求,及客户水泥用量的增加,公司为此投入了7万元左右,在三号线加砌块水泥发放装置进行改造,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③、2012年12月在一号、三号线增加脱硫石膏堆料棚1250㎡,总投入25万元,完善了全天候使用脱硫石膏提供了有得条件。

④、2012年12月,由于三号线生产配料粉尘严重,严重影响到工人的身体健康,为此公司投入了10万元左右在三号线安装配料袋式除尘装置,极大改善了三号线员工的生产工作环境。

六.今后公司工作方向与重点

根据公司的生产实际,资源的综合利用面还需扩大,资源综合利用

率还有潜力可挖。为此,我公司打算:

①、继续巩固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人员

素质,以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②、进一步提高辊压磨工作效率,增加对辊压机及打散分级机等设备的管理,提高磨机产量,降低能耗。

③、进一步强化对水泥、熟料出、入库的管理,缩小出厂水泥标准偏差。计划在水泥出库搭配、熟料用库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管理,缩小出厂水泥强度波动,减少熟料的浪费。

④、优化水泥配方,尽可能地使用性价比较高的辅助材料。分析去年生产状况,有计划地调整优化水泥配方,增加性价比较好的粉煤灰和粉煤灰(渣)比例。在32.5级水泥、加砌块水泥生产过程中增大采矿废石的配入量。

⑤、计划在稳定原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工艺,应用新技术,加强内部管理,扩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是利国利民利企业的事业,我们将进一步统一认识,强化管理,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使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多作贡献。

*******有限公司

2013年12月21日

第14篇:利用课程资源

在新课标理念下,在国培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小学思品”课程资源呢?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粗浅的几点看法:

一、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来开发和整合课堂资源。

1、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交流查到的资料。

2、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二、通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开发和整合课堂资源。

1、通过多媒体网络搜索来开发和辅助教学。

2、通过课件来整合教学资源。

在我们农村小学,很多教师都认为“小学思品”课是一门副课,什么多媒体课程资源如何来运用到课堂当中去,可能想都没有想过。其实,在“小学思品”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并能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到学习中来。比如我在教《诚实孩子人人夸》一课时,我就利用视频、轻音乐以及图片、动画等多种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氛围。在揭示课题环节时,我就先出示视频和动画故事《狼来了》引入,动画片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渴求知识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了,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然后教师在引导孩子们看图片,跟学儿歌“好孩子要诚实”,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交流学习、讨论分析,从而再次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的道理。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开发和整合课堂资源。

1、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和比较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2、多读,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朗读来理解课文。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小学思品》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灵活运用;潜心挖掘,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就一定能把《小学思品》课讲更好。

第15篇:利用本地资源

《农村小学究利用本土资源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研》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小学生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把本土资源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能使作文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本土资源,就是指学生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本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通过调查学生的作文现状,发现学生怕作文,愁作文,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脱离现实生活的不真事实,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惑中。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见识少,知识面窄,写作起来更是闭门造车,内容空洞,情感缺乏,不会从身边选材,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写作,对作文的写法认识很朦胧,习作存在很多问题:作文语句简单,大多只有寥寥几句话,没有细节,不知道如何写具体。抓不住写作重点,偏离写作的主题。语句不通顺,不连贯。语句形式单一重复,堆砌,太多重复,太多口水话。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校通过“农村小学利用本土资源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研究”,并在新课标习作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年级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不断调整作文教学,解决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出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让积累素材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有趣的写作内容,让学生乐意交流,乐意写作 。因此研究利用本土资源积累素材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赋予农村作文教学生活的灵性,让学生作文从生活中来 ,再到生活中去,具有重要意义的。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要求教师要突破“教材就等于资源”的传统认识,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讲求各种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地域性。根据大语文观和新课程的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因为“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生活实践是学好语文,特别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因此,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利用本地资源,开发语文学习的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和视野,指导学生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或相关的专题性综合性学习,联系生活进行作文教学,既“导流”,又“开源”,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思考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使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生活的体验,以此优化作文教学。

本课题开展的“利用本土资源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研究’’以积累素材优化作文教学,引导教师突破“教材就等于资源”的传统认识,以本土资源为切入点,尝试把利用本土资源积累写作

素材指导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整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口音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人文素养。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大语文观和新课程的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利用本地资源,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研究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资源”的理念,引导教师突破“写作方法的传统认识,善于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讲求各种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地域性。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以本土资源指导为切入点,尝试把课外资源指导以及教学有机结合整合,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汇报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人文素养。通过利用本土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促进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发展,形成案例与教材,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指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已有资源,从乡村生活中观察自然的奇、趣、妙;从家乡发展变化中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2)利用家乡现有的信息技术收集素材;依靠横向联系法解决农村阅读积累不足的情况;(3)依拓人人都具有的课本做好写作素材的积累等。学会积累素材,通过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习作时有材可用。解决学生作文“没话可说”的问题。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作文教学观念的更新,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重新定位作文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正确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年级特点,提高教师理解小学生作文心理的水平。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习作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提高其习作能力,促进其主动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理念已经生成:课程资源的整合、生活作文、网络资源的运用等给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带来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学习者是自己课程的主体;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让学习者自己收集素材,积累材料。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教师在指导中不是机械的以本为本,以纲为纲,而从培养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的需要,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入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结合本土资源,指导学生因地制宜的利用已有资源,开展素材积累研究,努力开发学生写作素材资源。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及整体素质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的原则

1.全体发展的原则。强调”利用本土资源积累写作素材”写作综合教学过程中, 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地参与到写作中来。在研究中,把学生看作学习和活动的主人,让他们经历知识的探求过程,创造自我发展、互相交流、评价的机会,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主体实践的原则。“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写作也不例外,素材的积累与写作综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实践,使学生在活泼、有序的素材积累活动中自主创新、乐于创新;自主写作、乐于写作。

3.有序开放的原则。首先是写作教学内容的有序开放。根据“大语文”教学观,实施以读带写,由吸收而表达。同时,关注自我,自然与社会,关注多学科的融合探究。其次是师生关系的开放。教学双方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善于进行角色的转变,要以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出现在课堂上。

(二)、研究的方法

1、用文献法进行理论基础的搜集和学习研究;

2、用行动研究法对理论与方案进行探索、实践;

3、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的认识、体会及外地、外校的有关经验及时进行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及步骤

(一)、主要措施

1、抓理论学习,夯实理论素养。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著作,学习他人成功的教改经验;积极外出观摩、学习,或邀请教研室同志前来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2、抓课堂实践,深入研究探索。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学习相关理论,观摩教学课堂,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课外阅读与写作综合教学”的课题的课堂教学上来。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始终是开展课外阅读与写作综合教学的主旋律。要求课题组教师要将每一节写作课作为自己的“实验田”,要把理论学习付之于实践,平时只要有什么新的思路,新的点子,就要进行实施,进行研究探索。

3、抓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总结是课题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求课题组成员经常性地回顾、反思自己的实践过程,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使本课题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2012.4—2012..6):研究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对农村小学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课题成员理论学习。选取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课题的申报。

2、第二阶段(2012年4月—6月)实施阶段:以“作文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积累”做出阶段性的总结。研究如何因地制宜指导学生丰富写作素材材料的积累。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生活,拓展积累写作素材的渠道,将积累的素材灵活地运用到写作训练中,创造多样化、有实效的训练方式。通过课内外开展具体实践研究,拟写教学反思,授课小结,开展教学研讨,形成书面材料,并收集典型案例

3、第三阶段(2012年7月—2013年7月):研究总结阶段。各专题负责教师整理调查研究资料并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及撰写结题报告

第16篇:利用学生资源

利用学生资源,发挥学生潜能

《走进聪明屋》教学课例评析

台州市椒江实验小学

林素仙

临海市教研室

张 瑛

[教学目标]

在对前人科学发明过程的了解中,逐步培养学生遇事勤动脑、善思考的行为与习惯。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想象,初步尝试和学习有创意的生活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动手做,做中学”感受动手的欢愉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根据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或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搜集查找古今中外发明家的故事、少年发明家的故事等资料;准备纸桥游戏、图形组和游戏的卡纸,几个一元硬币。

[活动过程] 活动

(一)——奇思妙想引课题 1.出示图形思考。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你觉得这像什么?

生:我看这个图形很像我们平时吃的圈起来的大大卷。 生:我觉得这个图形像我家用的蚊香。 师:不错,像一盘一盘的蚊香。 生:还像大树的年轮。 生:像一条蛇盘踞在路上。

(点评: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很积极,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说出了很多:指纹,高度近视镜片,旋涡、蛋糕、发夹、靶心图……可见,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

2.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想象力很丰富。其实,科学家们的创造发明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有所创造发明。你知道轮船为什么会航行?火车为什么会跑?飞机为什么会飞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聪明屋,痛痛快快地学一学、玩一玩、创一创,让自己的头脑变得更加聪明。(贴有课题的图画)

活动

(二)——名人画廊谈发明 1.参观名人画廊。课件中出现创创鼠。

创创鼠:嗨!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聪明屋的小主人创创鼠,欢迎你们来到聪明屋,获取聪

1 明之星。我们第一站要参观的是名人画廊。(课件出示名人画廊)

师:名人画廊有那么多的科学家,小朋友,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些科学家有什么发明吗?哪位小朋友能用“谁发明了什么?”的话来介绍。

生:我知道鲁班发明锯。

生:我知道我们亮的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

生:我们教室里也有爱因斯坦的画像,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生:我从电视上看到,牛顿小时候很爱动脑筋,牛顿从苹果落地发明万有引力定律。 (点评:课程是动态的,课堂只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在上课前就布置学生寻找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资料,课堂上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急切地想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与大家分享。可见学生课前充分地去查找资料,了解科学家的发明。)

师:现在小朋友请打开课文,请聪明屋小主人创创鼠介绍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课件。 师:听了创创鼠的介绍,你们知道瓦特是从什么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的? 生:瓦特看见水开了,水蒸气推动壶盖跳动,受到了启发。

师:对,这是瓦特经过好长时间的观察,思考发现的。看来要想发明、创造就得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板书:学会观察)

师:仔细观察图画,科学家发明的锯、船浆、飞机是受生活中哪些事物启发而发明的?(课件出示)

生:蜻蜓有一双透明的翅膀,会在空中飞,飞机也会在空中飞。科学家是根据蜻蜓会飞,发明了飞机的。

师:你真会观察。有了飞机——

生:有了飞机真方便。我们从路桥到北京,只要两个多小时就到了。

生:我知道船浆是根据鸭子的脚发明的。因为鸭子的脚有脚蹼,扁扁的,船浆的一头也是扁扁的。

„„

(点评:为了引起学生对熟视无睹的生活的有意注意,教师精心设计,逐步引导,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如“蜻蜓——飞机”等让学生连一连,让学生懂得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就要学会仔细观察。这一环节于无声处听惊雷,让学生知道发明创造离不开生活,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发明。)

师:发明创造对人类有多么的重要,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果爱迪生不发明电灯,晚上怎么样?

生:如果没有电灯,晚上黑乎乎的,我们写作业也不方便。

师:对,舒适的生活离不开创造发明。如果瓦特不发明蒸汽机,就没有汽车火车在地上跑了。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发展,中小学生中有不少的小发明家。老师也收集到一些信息。全国十佳小学生周林9岁时就开始发明,到12岁有6项发明获得专利,其中他发明的多功能健身器获小学生创造发明特等奖。(出示课件)

2 (点评:儿童中的小科学家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成为自我对照的学习榜样。当学生听到自己)

活动

(三)——信息厅里受启发 1.走进发明厅。

师:小朋友,你们个个都是未来的发明家,发明创造就在你们身边。你们想不想搞创造发明呢?(学生回答)我们快去听听,发明厅乐乐猴正在发布创造发明的信息呢。

乐乐猴介绍橡皮铅笔的发明。(小朋友,你们知道橡皮铅笔是怎样发明的吗?美国有位叫海曼的画家,小时候画画的技术并不高,但很勤奋。他整天用铅笔在画板上画画,常常画了擦,擦了画,忙个不停。有时用橡皮擦好了,铅笔找不到了,找到了橡皮,铅笔又不知放到哪儿了,这使他非常生气。一天,他突发奇想——)

师:小朋友,你想,小画家海曼是怎样发明橡皮铅笔的?(出示铅笔、橡皮)

生:我想,小海曼是用一根铅丝,一头戳进铅笔,一头戳进橡皮,就把铅笔和橡皮连在一起。 生:不对,不对。铅笔很硬,铅丝戳不进去,还是用一根绳子把橡皮和铅笔绑在一起好。 生:我有更好的办法。用双面胶布把铅笔和橡皮捆在一起。

(点评:学生讨论非常激励,也非常感兴趣。橡皮铅笔是学生最熟悉不过,他们天天使用铅笔,对铅笔橡皮发明的话题感兴趣也是在情理之中,身边事物的发明,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活动

(四)——活动厅中展风采 1.进入活动厅。

师:小朋友,听了乐乐猴的介绍,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去创一创,玩一玩,使自己变得更聪明呢?瞧,欢乐活动厅的4位小主人带来4个好玩的游戏正等着你们呢?(课件出示)你们喜欢哪位小动物?

生:我们喜欢小熊威尼。

师:让我们跟这些小动物打声招呼。看看小熊威尼为我们带来什么活动?(出示课件)哇!是搭纸桥活动。自己能读懂活动的要求吗?

生:能。

„„

师:四个活动项目全部呈现在你们面前,喜欢搭纸桥的请到第一二组,喜欢纸玩具的请到

三、四组,喜欢图形组合到

五、六组,喜欢纸鞭子的到

七、八组。请小朋友在一分钟内自由选择活动。

(学生自由挑选活动)

师:每项活动时间为5分钟。每两组同类的项目中选出一项最佳创作奖,同时还选出一个最佳合作奖,一个最佳组织奖。大奖等着你来拿,快快行动吧。

(点评:学生在一分钟内按活动要求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活动。在学生开展活动时,教师也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鼓励、指导学生。这一教学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选择,把课堂的主权还给学生,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的一员参与到活动中去,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活动内容如下:

3 图形组合:用“○○、∣∣、△△”自由组合成实物,图形的形状可以改变。如台灯,花„„越多越好。

搭纸桥:用一张白纸,任意折叠,放在两个铅笔盒的中间,看看谁的纸桥最牢固,承受的重量最多。

纸鞭子:一张白纸,一根毛线,不用剪刀,不用胶水,可以撕,可以折,怎样使纸和毛线组合得最长。

纸玩具:用两张白纸折你熟悉、喜欢的玩具,如船、小鸟„„越多越好。 活动

(五)——聪明屋里出成果

1.汇报。推选组里的一个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作品。

生:我们组选择的是“图形组合”活动。我们用两个三角形、两个圆、两条直线拼出了小花、老翁钓鱼、小房子、运动亚铃、飞机。

师:真棒!能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拼出来的吗?

生:比如拼小花吧。我们先用两个圆作花朵。两条直线作花的茎,两个三角形作花的叶子,这样,一朵小花就拼成了。后来,张新又想出了火箭,大家你一个,我一个就拼出这么多的图形了。

生:我们组是“纸鞭子”活动。瞧,这是我们大家一起撕得纸鞭子。

师:哇,真长呀。足足有5米 多长吧。你们组是怎样不用胶水和剪刀,把毛线和纸连在一起的?

生:开始的时候,陈阳说把纸撕开,一条一条接起来,后来,胡思议想出了办法,沿着纸的边沿撕,并且尽量撕细一点,就撕得这样长了。

(生说完后,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大家都为第三组喝彩。)

„„

(点评:学生选择的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在活动时间上作了限制,在紧张的气氛下,使参加者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有利于激励出新的方法。陶行知的成功教育有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解放孩子的眼睛、头脑、双手、嘴、时间和空间,把主动还给孩子,让孩子学会主动,主动做人,主动学习。从学生的展示中可以看出,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像搭纸桥的一个小组想出了瓦楞桥,竟放了50多个硬币。令在座的听课教师和学生惊讶不已。)

2.评出最佳创作奖、合作奖、组织奖。 3.布置聪明屋。

活动

(六)——活动延伸,总结。

1.学习儿歌,课后去观察、思考、探究生活中有那些不方便的?哪些可以加一加来发明,哪些可以变一变?

创造发明并不难, 加一加,减一减, 变一变,改一改, 拼拼学学代一代, 动动脑子奇迹现。

2.小结。

4 师:只要我们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创造,都能成为一名聪明的孩子。当然了,走进聪明屋,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取得成功,就得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1分天才+99分汗水=成功(课件出示)老师相信通过你们自己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学习,成功之路就在你的脚下!

[自我反思] 《走进聪明屋》是《品德与生活》江苏版教材第四单元主题活动金点子行动的第一课。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床罩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在这节课上,我着力体现这样的教学意图:通过学生参观名人画廊,听创创鼠介绍瓦特发明蒸汽机的经典故事,启发学生观察是创造的基础。通过“搭纸桥、图形组合、推理游戏”等活动,旨在打开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增强学生发明创造的意识。

一、调动内在情感,挖掘利用情感资源。

学生内在的情感就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按照功能特点,可划分为素材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情感因素属于素材性资源。当然,它只是备选材料,只有在教学中对其进行加工、转化、将其巧妙地引入课堂,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有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领悟感情,以情激情、以景激情、以理激情、以美冶情等,做到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最终使道德情感成为道德认识的动力而转向指导道德行为。并注重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为学生描绘出书中人物或事件所处的情境,表达出教材内容所蕴含的感情色彩,使学生如临其境,耳濡目染,恰时设置富有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为认识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教学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如创创鼠、乐乐猴、小熊威尼、蓝猫等组织课堂教学。以聪明屋的主人创创鼠带领学生参观名人画廊,“信息厅听取乐乐猴的介绍”、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创意活动等形式贯穿课堂。在活动中学生的兴趣盎然,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想的方法很多,有的方法特别新。“动手做做看,自由组合选择创意活动”中,教材只有搭纸桥一种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添加了“纸鞭子”、“图形组合”、“纸玩具”几个活动供学生选择。仅图形组合,学生利用几个几何图形拼出20多种形状的图案。

二、开发想象潜能,挖掘利用创造性资源。

学生的想象力就是课程资源。其实儿童的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好奇、好想、好问是他们的天性。由此可见,儿童的想象力资源是巨大而丰富。学生的创造性资源更多地是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和生成的。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们营造一种宽松、广阔的活动空间,还给他们学习的权利,让他们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让他们自主采集那些感兴

5 趣的,能受到启迪的,或能激发情感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想象、学会记载、学会创造;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愿望和能力,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探究、去学习,力求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1.让学生敢于大胆想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容易产生思维火花。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在黑板上画出像漩涡一样的图案,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联系生活,说出了年轮,指纹,高度近视镜片,旋涡、蚊香、蛋糕、发夹、靶心图等许多像形物。

2。让学生敢于假设

留白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舞台,是新的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学中教师补充了乐乐猴介绍铅笔橡皮的发明过程,在讲到精彩处,采用留白处理:让学生思考,小海曼是怎样发明铅笔橡皮的?“用双面胶布包扎、用铅皮包扎、用线把橡皮和铅笔绑住。”等学生说得差不多时,再告诉学生小海曼是怎样把橡皮和铅笔连起来的?当学生得知自己想的与海曼一样,或者比他的方法更好时,便会竖起信心。

三、激发活动的兴趣,挖掘利用活动化资源。

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课程资源。研究表明,通过激发能给学生带来欢乐的种种活动的兴趣,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尽快掌握学习要点。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单纯地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是最有效的,最吸引孩子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教育”于“活动”之中。恰好《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堂上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有的是实地采访调查,有的是快乐的游戏,有的是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有的是生动形象的情景表演。种种的活动都能为老师提供许多教育的机会。对于这些丰富的素材,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让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教师要在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挖掘他们已有的但没有体验到的事物,强化他们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促进道德的内化。

1.让学的过程真正成为“自己想办法”的过程 。

所谓“自己想办法”,就是教师提出研究范围,由学生根据研究内容,选择材料,进而按自己的想法实施研究。《走进聪明屋》的主要活动环节: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想办法使一张白纸变成一座桥,放在两个文具盒中间,怎样使纸桥承受的重量最多?”;“怎样在短短的5分钟内,让○○、∣∣、△△组合的图形最多?”;“怎样用一张16开的白纸折出尽可能多的纸玩具?” 在纸鞭子活动中,一张白纸,一根毛线,不用剪刀,不用胶水,可以撕,可以折,怎样使纸和毛线组合得最长。如果把纸一条一条的撕开,纸条不好连接,这样连接起来的纸鞭子也不长。在小组同学的共同探究下,想出沿着纸的四周慢慢地撕,或者来回撕,但通过比较,还是沿着四周撕能使纸变得最长。通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想办法,把直接看不见的过程和条件揭示出

6 来,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增强创新意识。

2.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

学生的探索过程不同于科学家“探索未知”的过程,对成年人来说是“已知”的东西,在学生看来往往是“创新”的成果,他们会觉得十分惊奇,很了不起,这种惊奇是促使他们加速进行研究的一种刺激。例如搭纸桥游戏活动,学生开始把纸对折放在两个铅笔盒的中间,结果,刚放上两个硬币,纸桥就塌下了。后来, 他们把纸桥叠成多层的拱形,也只能放十几个硬币。通过动脑筋,有个同学想出了瓦楞桥,把纸折成像扇子一样放在铅笔盒的中间,结果能承受五十多个硬币。经过一番探索,孩子们终于在玩耍中得出了新的结论:“因为瓦楞桥受力分散,承受的硬币最多。”可见,让学生“卷入”科学发现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17篇: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常州市勤业中学

苏菊良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突破教材的概念局限,寻求更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与保障。英语课程资源是广泛的,多样的。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和理解课程资源,了解它的意义,寻求恰当的途径,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英语课程资源。

关键词: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突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关系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和课程质量的高低的问题。英语的课程资源是广泛的、开放的、多样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了如下描述: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在英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善于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必须建立起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和课程资源观,懂得课程资源的范围和种类,能正确使用教科书并恰当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一、对英语课程资源的理解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由于课程资源本身的丰富性、复杂性、发展性,不同的研究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课程资源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如有学者认为,“课程资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目标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也有学者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我个人倾向与后一观点。据此,可将英语课程资源定义为英语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其中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英语教师、学习者本人、英语学习者同伴群体、母语为英语的外籍人士;物力资源主要包括英语教材、教学挂图、录音录象资料、工具书、课外读物、报刊杂志、电脑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等。自然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

二、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对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象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以及其他英语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与课本,他们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很感兴趣,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有提高。

现代教育十分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也不例外。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单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因此,开发和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三、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不管哪一种课程资源,都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突出学生个体。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又要让他们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英语学习任务。要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一般来说,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研究学生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种种活动,既有利于发现多姿多彩的奖励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成绩的信心,也可以启发教师打开记忆的宝库,与自己以往与学生交往的经验中挖掘出大量有益的参考资料。教学方式特别是学习方式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通过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喜欢做什么样的作业等因素能够归纳出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如何布置作业等,来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

2. 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英语资源的选材应该取舍得当,为此不但需要了解所教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英语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学生中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计不同的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丰富的活动。因此,掌握学生现有英语知识、英语技能和素质的水平以利因材施教,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和素材,是英语课程选材的必要依据。比如我在设计每天的值日生报告时,就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水平编制一段对话,或讲个故事或播段新闻。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活动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3.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习中的差错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的反馈资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例如,在现在完成时语法教学后,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的资料,如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短暂性动词如何与since, for连用等内容,设计和整理成现在完成时的核查表,让学生及时掌握这一知识。 4. 安排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

安排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学生在课外有无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我们英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些学习英语的氛围:如在课后学唱一些英文歌曲,组织英语书法演讲比赛,开设英语角等,并注意发掘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否则,有些学生就可能因为不用而将学习内容忘记的一干二净,整个教学效果的成效就会受到损失。

5. 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英语教学工作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因而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与思考。教学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等。作为我们英语教师,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英语方面的知识做出不懈的努力。英语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英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同伴互助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和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教学水平。

四、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怎样让英语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针对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更新教与学的方式,活化教学内容。

英语语境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再加工、活化,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交际内容,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趣味性和交际性。 Read and say:

A: I think foreign languages are more interesting than science.B: I really can’t agree with you .I prefer science.A: I think Chinese is more popular than any other subject.B: I agree with you.Maybe.But I prefer art.上述内容中语言功能包括:(1)用“I think …is/ are more … than….”表示说话者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同时表示自己喜欢它;(2)用“I agree with you.”或“I really can’t agree with you”则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对方观点;(3)在表达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之后使用“I prefer…”是表示说话者有自己的选择;(4)用“Maybe.But I prefer…”来表示说话者不直接反对对方的观点,但表明自己还有更好的选择。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讨论活动,话题是“周末野餐带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尽量使用上述的语言形式,并且体验上述的语言交际功能。情景设计为:Suppose we a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this weekend.What shall we take for our picnic?这样,学生便有了“带什么”,“我为什么建议带他?”“我认为他怎么样”,“我同意你的建议”,“我反对你的建议”,“或许你的主意不错,但我认为带什么更好”等等的想法。这就为上述语言交际功能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而且,由于话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周末野餐”,学生参与的热情比较高涨,又由于学生是在谈论自己的真正想法,因此活动也更具有交际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语言的功能,比抽象地讲授“什么语言有什么交际功能”更加有用。 2.根据教与学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如在教牛津英语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适当调整。我们常把check out 作为对grammar的检测提前教学。而有时为了扫除reading里生词的障碍,会提前教vocabulary。有时现实生活中发生了某件重要的事情,而教材中有一个内容相关的单元。如果在延续性和难度等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就可以提前学习这个单元。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中秋节到来时,我提前教学Festivals,让学生进行中外节日比较,对中外习俗,饮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3.拓展学用渠道,补充教材内容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补充,拓展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渠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视听环境。教师可在因特网上利用网络搜索功能查寻或是访问英语学习网页,获得相关的信息和资源,来补充或充实教材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英语使用能力,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导入文化内容,补充背景知识。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量。生活是语言教学不竭的源泉。教师除了充分发挥现有课程资源的作用,还应关注课堂环境和生活环境,运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对教材进行整合和补充,自主开发语用渠道。教师通过引导、促进、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主动性,把语言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而是一种材料和工具。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以学生为本,让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面对不断变化的资源更新,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惟有如此,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实效。

参考资料: 1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

4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5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

第18篇:如何利用和开发学生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学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针对我们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开发利用学生资源的途径。

一、学生资源的内涵。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的,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情感、动作等,通过师生互动而生成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学生资源具有生成性、动态性、待开发性、多样性、人为命定性、难以复制性等特点。

二、开发利用学生资源的依据。

(一)主体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否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否利用学生这种教学资源。

(二)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和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要根据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构建。

三、在教学中开发利用学生资源。

(一)开发利用学生个体资源。

1、开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教学资源。学生的许多经历可以被老师在课堂上当作资源来利用。课本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历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经验才有价值。

2、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学生是学习的动力资源。学生有学习的天性,而这种天性的表现,就是学习对他们原本是有兴趣的。一旦他们体察到了兴趣所在,就会推动我们的教学。

3、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一种资源。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可以被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的,是可供学生共享的,更可以让学生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使我们的教学能锦上添花。

4、学生的错误是一种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应从典型错误入手,让学生把自己这样思考的理由说出来从而让大家发现其思维的障碍点,教师加以及时的点拨,并引导学生积极总结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高质量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学生群体性资源的运用。

1、两人小组的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同桌的两人小组,简单的提问、讨论、动手操作等都可以利用同桌两个学生的资源,以达到教学目标。

2、多人小组的资源。学生讲课、做课件、演课本剧、进行社会调查、比较复杂的提问、讨论等,都可以利用学生自由组合的或就近几桌的多人小组。

3、班集体的资源。依靠教师一个人和几个学生变为依靠全体学生,把所有的同学都被发动起来,大家一起认识事物。

4、学生家庭资源的运用。有的学生家长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能够指导自己的孩子、也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第19篇: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课程下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对数学课程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是实施新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作为数学教师,要积极主动、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校内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除数学课本、教参内容以外的数学课程资源,使得其他学科知识资源、生活化教学资源和动态生成性资源充实数学课堂。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按照教材、教参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是新的课程环境,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学生思想等都是全新的,且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教师再传统的教学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渠道地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才能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从校内出发,开发数学课程资源

1、活用数学教材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然而,毕竟教材具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和学校。教材中编排的很多情境图因生活环境或教学条件所限无法更好地展示,一些数学活动也无法开展。因此,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教学条件对教材进行增添、删减、调整、置换,不被教材束缚了手脚。

2、把数学和生活中的“材料”沟通

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现实生活中的图、表、形或实际情境、数量关系有时可作为数学课程资源直接加以利用。教“三角形的认识”,适当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还有哪些事物的形状是三角形的?”让学生们把自己头脑中已存有的三角形物体的表象回忆、表达与交流。或者部分学生也可根据“三角形概念”的特点找到现实生活中的红领巾、三角板、流动红旗等。同样,对“圆的认识”这节课中类似环节也可利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强化知识的学习,促进现实生活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另外,有一定数量

关系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作为学生的数学试题。如:小华今年a岁,哥哥比他大b岁,再过5年他们相差几岁?

3、开发科学课中的数学资源

科学课中的自然现象、研究方案、探究活动、教学实验等都可对其进行细加工变成数学教学资源。例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出示关于四季交替变化的挂图或课件,让学生感知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总是循环交替出现,为学生新课学习作好铺垫。再如教学完“比例的知识”后教师向学生提供一竹竿的高度、影长以及一幢楼的影长,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求解楼的高度。当然,也可把科学中的知识或问题转化为数学习题让学生解答。例:生活中我们一般用摄氏度来描述温度,在欧美一些国家也用华氏度来描述温度,华氏度的冰点是32华氏度,沸点是212华氏度,算一算,平均1摄氏度相当于多少华氏度?另外,“山谷回音”、“天平称物”、“计算池塘含磷情况并提出建议”等问题都能很好地加强和沟通科学与数学的联系。

4、开发语文课中的数学资源

语文是和数学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同样,它也藏有很多可以被利用的数学教学资源。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抓住本课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来创设情境:今天老师和大家讲讲“1的故事”,暑假里的一天,小强在家做作业,突然来了一群小伙伴叫他去钓鱼,他们准备了一罐蚯蚓出发了,钓了一下午,约摸钓了1千克鲫鱼。①请你找出上述含有“1”的词;②你还会举出几个这样的“1”的例子来吗?③请你说说“1”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呢?让学生初步感知“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或一群物体,为难点的教学与突破埋下伏笔。又如教学完“百分数的意义”后,教师出示练习题,你会说出下面每个成语所表示的百分数吗?“百里挑

一、百发百中、半信半疑、一箭双雕。”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可先通过“吞——吴、由——甲、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等语文汉字及诗句的颠倒来帮助认识和理解倒数。

5、开发信息技术课中的数学资源

《课标》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利用电脑多媒体制作的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能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

动,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替代的。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模拟实验,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微机显示小熊坐在方形、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一高一低、上下颠簸的画面,以及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平稳的情景,使学生从观察比较中产生问题,为什么小熊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平稳,而坐在方形、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不平稳呢?同样,当学生对“线段、直线、射线”的理解困难时,利用微机辅助教学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几何形体教学中,课件的演示可将图形由静态变为动态,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图形的变化过程,从直观中感受新知识的产生过程。

二、利用家庭资源,充实课程资源

1、把日常生活体验融入课堂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生命活力的舞台。每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生活体验也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生的生活体验应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使之与教学内容、目标发生良性互动,借助这种课程资源达成教学目标,同时生活体验得到检验、修正与丰富。例:一位教师在教四年级上册“合理安排时间”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在家里当一周“家务小能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家务劳动,然后举行一次以“谁能与时间赛跑”的数学活动课,提出“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煮饭、洗菜、洗衣、拖地等家务,谁就是今天的冠军!”话音刚落,活动室热闹起来,同学们摩拳擦掌争先发言。正因为有了生活体验,学生才有言可发,正是由于课堂知识,教会学生要节省时间,就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学会珍惜时间,学会感恩父母。实现日常生活体验与数学知识的融会、互补。

2、让信息资源丰富课程

现在农村地区经济变化日新月异,孩子们在家里也不断看到:电磁炉、消毒柜、微波炉、电冰箱等各种各样的新电器,也盼来了电视、电话、电脑等信息工具。农村的信息不再是封闭的,通过报刊、电话、电视、网络等媒体,我们能够获得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数学课程资源。例如各种数据表格;各种商品打折、赠送的促销广告;各种文章中与数学相关的内容;各种商标;一些蕴藏着数学资源的画面;等等。此外,购物发票、手机话费清单、车票、衣服标签„„,这些在生活中随处看到、随时用到的,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数学资源。

三、发掘当地农村特色,丰满课程资源

农村学校处于社会课程资源的海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乡村文化、生产劳动、人际交往、生产工具、独特的自然环境、奇特的自然现象等社会资源, 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它们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人文精神,提供了最佳的场景,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优质的社会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开发正面的课程资源,也可以开发负面影响的反面教材,同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例:在现时的农村当中,还进行着非法的“地下六合彩” 赌博活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毒”害了许多人,祸害了不少家庭,我们的学生当中也有人参与。他们认为1︰40,回报率高。针对这种现象,有一位教师把“地下六合彩”引入课堂,利用“可能性”的概率知识,跟同学们一起分析、研究,同学们不但认清了地下六合彩的真面目,认识了其操纵者的阴谋,还掌握了可能性的知识。

数学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根据农村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第20篇:利用远教资源心得体会2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心得体会

震东乡西湖小学:李绪琼

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和生动,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下,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为此通过远程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培训本人认识到了远教资源是与新课改同步的,为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通过西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就可以从课程改革,教研论文,示范课例,作文天地等栏目中了解东部优秀教育资源,并可以借鉴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下载运用远教资源渗透到了各学科,与学科进行了整合。提高了学习兴趣,计算机知识,操作能力,教学艺术和竞争意识,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学艺术,培养竞争意识,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

我的信息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学校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在学校或走出学校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掌握必要的远用远教资源来服务于自己教育教学的能力;每期在校内开展多媒体环境下和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课堂教学示范课。教师的信息能力在实际操作运用中得到增强的同时,其教学理论也得以丰富,教学艺术得以提高。

教学能力得到提高;远教资源的运用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利用远教资源,充实了教学素材。远教资源上大量的图像,文字,视频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例如:老师们可以用\"学科资源\"上的优秀教案进行备课,可以将示范课上优秀的视频资料截取部分制成课件等等使他们在游戏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运用国家的新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新课程期盼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呼唤着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学生成为综合性,复合性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运用远教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活动。远程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源,无论是在备课,上课,课件制作等方面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教学服务。每学期,教利用远教资源在多媒体教室上优质课,效果很好。

1 课题实验促进了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学习方式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特征和认知取向,它是一个组合性的概念,反映了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思维和行为水平,直接关系着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有效性。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方式中最突出的特征是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交互式教学环境,使学习者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信息技术使自主学习成为现实。学生者在时间上和内容上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充分实现了学习的个性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的机会。如在互联网上学习,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进度,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从互联网上自由地选择适宜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于自己的内容,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和经验,分析面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中的相关因素,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法,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学习结果,评价自己达到的水平,找到自己的差距,加强薄弱环节,巩固已知内容,真正地发展和完善自我。

教学资源获得和利用心得体会
《教学资源获得和利用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