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德州市瓜菜菌产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17:31: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德州市瓜菜菌产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德州市瓜菜菌产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德州是蔬菜大市,德州市瓜菜菌产业协会成立以来,积极配合各级蔬菜主管的工作,通过组织调研参观、协助参与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培训宣传、技术指导等措施,全力推进我市蔬菜生产转型升级,向强市跨越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13年底,全市蔬菜面积达290万亩,总产 950万吨,产值114亿元,位列全省第三;全市食用菌总面积达2380万平方米,总产36万吨,全省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山东北菜园,京津南菜园”。

(一)区域规模化格局基本形成。按照产业向优势集中,优势向园区集中的原则,全市基本形成了京沪铁路线西部(德城、平原县7个乡镇),京沪铁路线东部(经济开发区、陵县、平原、禹城、临邑、齐河32个乡镇),宁津乐陵庆云(三县18个乡镇)三大板块优势蔬菜示范区。通过政策鼓励引导流转,合作组织推动流转,龙头企业带动流转,培植市场加快流转,三大板块蔬菜规模不断膨胀,目前三大板块蔬菜面积为210万亩,占全市蔬菜面积的80%以上。

(二)地方特色突出。通过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以色列西红柿、法国西葫、天津黄瓜、樱桃西红柿、小型西瓜、山药、芦笋、生菜等一批国内外优良品种在我市成功推广。通过加大本 1

地特色蔬菜的开发力度,“德夏白16号” 等一批地方特色新品种通过了国家和省级审定,像德州西瓜、德州香把子白菜、庆云大叶香菜、经济开发区香椿刘香椿(清朝贡品)、武城辣椒等以及散落在民间的其它优势资源也正在得到挖掘整理和开发,进一步丰富了居民菜篮子。

(三)产业素质明显增强。蔬菜设施栽培实现了从小拱棚、大中拱棚到日光温室梯次发展。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内外知名种子公司广泛合作,引进各种蔬菜新品种上百个,建立了一批试验示范基地等,全市蔬菜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配方施肥、CO2施肥、微灌技术、生物防控技术、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等一些农业高新技术得到了集成应用。

(四)蔬菜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实施“绿色餐桌工程”,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市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蔬菜品种达311个。全省蔬菜抽样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德州”西瓜、“杲牌”黄瓜、“陵县”西葫芦一批传统蔬菜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向阳坡”、“馨秋”、“芦旭”、“源生态”等一批有机蔬菜基地名声鹊起,打入了京津济高端市场,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提高。

(五)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目前,全市有38处蔬菜批发市场,其中德州黑马蔬菜批发市场、德城区岳杲铺蔬菜批发市场、宁津县东崔蔬菜批发市场、临邑县临南蔬菜批发市场、平原县王杲铺蔬菜批发市场、中国武城辣椒城等6家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定点批发市场。市级蔬菜加工企业1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全市蔬菜经济合作组织50余家,蔬菜定单

销售率60%以上。

(六)高标准蔬菜园区亮点纷呈。围绕“两区同建”,按照“建设一批,提升一批,滚动发展,持续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高标准蔬菜园区创建,带动全市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乐陵的源生态,禹城市的向阳坡,齐河县的金鲁班、美东,德城区的馨秋、鑫茂、鑫昂等一批集优质蔬菜生产、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的高标准蔬菜园区拔地而起,使蔬菜的旅游、展示、文化功能进一步彰显。全市新建高标准蔬菜园区38个,1.8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高标准蔬菜园区209个,面积15万亩,带动10多万人就业。

(七)食用菌产业异军突起。近年来,我市强抓食用菌产业向工厂化生产转型机遇,强龙头、壮龙身、舞龙尾,狠抓食用菌产业化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食用菌产业由“滚雪球”式的渐近式发展转变为“爆炸式”突飞猛进式发展。到2013年,德州市食用菌年产量已突破36万吨,总产值达28亿元,目前,全市共有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企业26家,培植省级龙头企业2家,年产万吨以上企业6家,建设标准化园区32处,带动全市5万户农民增收,食用菌规模、档次、总产稳居全省第一。2013年9月,德州市被授予“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

二、三年来协会的工作

刚刚过去的三年,是不平凡的三年,也是我市蔬菜产业发展

面临形势最为复杂的三年,国风区域竞争加剧,蔬菜市场跌宕起伏,毒豆角、毒韭菜、毒姜事件不断曝光;与此同时,异常气候带来的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土地流转难度成本不断上涨,造成面积进一步扩张压力加大。面对各种不利因素,瓜菜菌产业协会做为联系政府与蔬菜生产、经营企业的桥梁纽带,积极做为,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积极协助做好蔬菜生产规划

蔬菜产业是我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为加快振兴我市蔬菜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组织专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德州市优质安全蔬菜基地发展规划(2011-2015)》,提交政府,并上报农业部,2011年,在农业部出台的全国5年蔬菜发展规划上,我市有8个县(市)被农业部列为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2013年又结合“一圈一带”发展规划,制定了《落实“一圈一带”规划的蔬菜工作方案》,确定了今后蔬菜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即立足蔬菜大市向强市跨越发展,以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效化为方向,以构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为抓手,搞好蔬菜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全力打造“山东北菜园,京津南菜园”。到202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形成“三个一百”格局,即100万亩日光温室,100万亩拱棚,100万亩露地菜,蔬菜总产超过1200万吨,蔬菜总产值突破200亿元;突出食用菌产业强市地位,积极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使食用菌栽培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总产过50万吨。

(二)积极做好蔬菜发展调研

三年来,为摸清产业发展形势,应对市场波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等,我们组织了有关调研10多次,形成了各种调研报告。最主要的有:

1、针对大白菜、芹菜卖难和大蒜、生姜价格

暴涨暴跌等产销衔接问题,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2、针对近年来冬春雨雪雾霾天气及夏季大雨涝灾影响蔬菜产销,造成价格大幅上涨,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客观分析了蔬菜生产供应形势,提出了对策措施,对增加蔬菜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发挥了积极作用。

3、针对我市食用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开展调研,提出了大思路、大规划,以求得大发展。

4、针对蔬菜园区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我们一是邀请省蔬菜专家顾问团何启伟、高中强等知名专家来我市为园区发展会诊把脉。二是组织本市专家开展拉网式调研,总结运行良好的园区的管理经验和赢利模式。为老园区提供指导,为新建园区提供经验和帮助,为其出谋划策,搞好规划,力求发展一个,成功一个。三年来先后在《德州通讯》《山东食用菌》等刊物上发表调查报告10余篇。

(三)加强培训指导

三年来,协会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企业素质,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2012年针对日光温室连任障碍及关键技术问题,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重点县开展了巡回培训。2013年,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于7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蔬菜质量安全集中大培训”活动,培训菜农3万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菜农的质量安全法律意识,提高了标准化生产和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水平。2014年,针对育苗企业存在的技术问题,于3月份又组织部分育苗企业赴聊城参加培训学习。二是开展技术指导。每到蔬菜生产关键时期,协会会同蔬菜部门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蔬菜生产一线进行跟踪指导,特别是针对冬春雨雪雾霾天气及夏季大雨涝灾,

协会及时派技术专家在《德州新闻》、《直播德州》栏目上向全市菜农宣讲重要技术措施,指导菜农进行抗灾自救,加强管理。三是制定蔬菜生产意见。协会成立以来每年制定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全市蔬菜生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换届筹备工作

回顾协会三年来的工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员少,工作人员数量少,多数兼职,人力不足导致协会工作难以全面开展;二是经费少,由于经费限制,协会应该开展的一些调研、信息收集、组织攻关、协调产加销关系等活动数量少、规模小,制约了协会服务成效。三是对协会工作认识不深刻,工作中主动性不强,开拓创新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协会维护行业秩序、协调产业发展,提升实力的作用。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进一步加强协会工作,发挥好协会服务职能,为全市蔬菜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切实作好协会工作,按照市民政局协会管理工作的要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从今年起,市蔬菜办班子成员不再兼任协会领导职务。所以,从年后就开始筹备协会换届工作,总的思路是:根据形势要求,建立以企业、合作社为主体的行业协会组织结构,拓展服务职能,提高服务实效。这次协会换届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关键是得到了德州市民政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各理事单位及各级蔬菜协会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谢谢大家!

2014年3月30日

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改后)

瓜菜工作总结

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总结

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理事会工作报告

理事会工作报告

慈善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

瓜菜节开幕式欢迎词

人民医院理事会工作报告

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德州市瓜菜菌产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德州市瓜菜菌产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