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质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5: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北京)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地质实习报告

院系名称:

石油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 石油工程 年级班级: 2011级 6班 学生姓名: 黄建树 学 号: 2011010379 指导教师: 孙明亮

2012年6月30日

第一章 绪言

一、实习的主要任务、内容、时间安排

(一)、实习的主要任务

(1)观察和认识内、外力地质作用。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来分析地质历史及地质作用的过程,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形成环境。 (2)掌握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地层和构造的野外鉴别基本方法,认识常见的几种造岩矿物和岩石。

(3)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包括: ①对典型的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及分析; ②野外记录的格式和要求;

③使用地形图和GPS进行野外定点; ④罗盘的使用方法; ⑤标本的采集等。

(二)、内容

在实习的过程中,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 (1)地层:华北地台典型地层Ar~Mz; (2)岩石: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 (3)沉积:沉积现象+沉积环境; (4)构造:褶皱、断层、节理。

(三)、时间安排

实习时间从6.18开始,6.18-6.24进行野外地质路线观察,6.25-6.30进行实习总结和报告的编写。

二、实习区位置、交通、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部山区,实习路线处于房山(官地村、周口店)、门头沟(下苇甸村、妙峰山镇、灰峪村)、延庆(六道河、千家店、红石湾、天池、黑峪口)、昌平(德胜口、青松岭、沟崖村、天池)四个县区内,有京藏路、京拉路、京周路从实习区通过,乘坐919路、917路、892路、925路公交车可直达实习区,交通极为方便。

实习区内分布有八达岭长城、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燕山百里山水画廊、十三陵水库(奥运会铁人三项场馆)、妙峰山风景区、北京猿人遗址、石花洞、玫瑰谷、谭拓寺等名胜古迹和风景自然区,景色优美,是地质旅游和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实习区位于北北东向太行山山脉与近东西向燕山山脉交汇部位,东南部与华北平原接壤,属于中低山区——丘陵——平原地貌,自东向西,海拔逐渐增高。

实习区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规模较大的河流有白河、永定河、周口河,平时水量很少,甚至干涸,雨季水量增大。主要的水库有十三陵水库和天池、白河堡水库(燕山天池)、牛口峪水库、丁家洼水库、马莲滩水库。

实习区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暂。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高温季节为6~7月,平均气温为25~26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达42摄氏度;低温季节为1~2月,平均气温为-7~-4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达-27.4摄氏度。年降雨量为585毫米,雨季为7~8月,占年降雨量的70%,山洪主要集中在这段时期。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

第二章 地层与沉积

实习区位于京西房山、门头沟、延庆、昌平等四个区县。北京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出露的地层包括太古界、中—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缺少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三迭系及上白垩统等,总厚度达六万米以上。

(一)太古界

京西地区太古界出露非常局限,仅在延庆千家店、昌平德胜口等地零星分布。实习期间所见的太古界岩石主要分布在沟崖风景区北马莲滩水库西岸,岩性为斜长片麻岩,发育片麻理构造(附录:图版2-1)。在石油工人疗养院南150米的河床内也可见片麻岩发育的片麻理构造,并且有矿物塑性拉长的现象(附录:图版2-2)。

(二)元古界

下元古界在京西地区缺失沉积,中—上元古界广泛发育,包括长城系(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高于庄组)、蓟县系(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青白口系(下马岭组、龙山组、景儿峪组)。构成5个沉积演化旋回:常州沟组——团山子组构成第一个旋回;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构成第二个旋回;杨庄组——铁岭组构成第三个旋回;下马岭组和铁岭组构成第四个旋回;龙山组和景儿峪组构成第五个旋回。 1.长城系

长城系分为5组: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高于庄组, 在实习期间并没有接触到串岭沟组和大红峪组。 (1)常州沟组

实习期间见于沟崖风景区北马莲滩水库西岸,岩性为石英砂岩,产状为。308520,发育波痕、交错层理、粒序层理,其中斜层理发育(附录:图版2-3)根据石英砂岩颗粒分选、磨圆较好,可以得出这是经过了远距离的搬运,长期淘选的结果。又根据发育波痕、斜层理、交错层理、粒序层理,可以得出此套石英砂岩形成于滨岸沙滩环境。 (2)团山子组

实习期间见于延庆燕山天池东段秀水湾村东S309公路135km处,岩性为灰质白云岩,产状228150,发育印模、重荷模(附录:图版2-4)和各种类型的波痕,可清晰看见干涉波痕(附录:图版2-5)。因为干涉波波叠加,波峰加强,图中大块岩石应该指向岩层底面,因此现在所看到的岩层是已经整个翻转过来的。这些波痕构造也同时反映了该地区在十几亿年前是一片汪洋,接受泥沙的沉积,水体动荡,便留下了这些波痕。 (3)高于庄组

实习期间见于干沟西口村百里山水画廊标志牌东约600m观景台,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砂岩(17亿),产状215500,发育平行层理、底面印模构造,可见少量燧石条带,在中层石英砂岩顶面泥裂、波痕等沉积构造发育,可判断形成于滨浅海相沉积环境。 2.蓟县系

蓟县系分为4组: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在实习期间并没有接触到洪水庄组。 (1)杨庄组、雾迷山组

在干沟西口村百里山水画廊标志牌东约600m观景台可见雾迷山组——杨庄组,岩性为白云岩,纹层状,产状为213400,可见燧石条带,在白云岩上可见明显的刀砍纹(附录:图版2-6),在观景台东北角可见岩溶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附录:图版2-7),可判断可能形成于滨浅海相。

在德胜口公路大桥西岸可见雾迷山组,岩性为泥晶、粉晶为主的白云岩,产状为132460,可见刀砍纹。燧石条带成层发育,这种成层发育的燧石条带可能是由于硅藻的原因,黄色部分是由于含泥质成分(附录:图版2-8)。可见叠层石(附录:图版2-9)(叠层石是藻类物质形成的暗礁),呈丘状是为了抗浪。该叠层石为层状叠层石,形成时水动力较弱,由此可判断该套岩石形成于潮间带上部。 (2)铁岭组

实习期间见于昌平仙人洞村追踪仙洞下,岩性为豹皮灰岩,产状为143490,在与下马岭组海绿石石英砂岩的接触面上有呈红色的风化壳(附录:图版2-10),与上层石英砂岩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可判断地层在海相沉积,后地层抬升到地表,遭风化、剥蚀、氧化,再下降接受沉积 。在风化层还可见鸡窝状风化壳(附录:图版2-11)。 3.青白口系

青白口系分为3组:下马岭组、龙山组、景儿峪组,在实习期间并没有接触到龙山组和景儿峪组。

实习期间在昌平仙人洞村追踪仙洞下接触到下马岭组,岩性为海绿石石英砂岩,产状为138470,与下层铁岭组的豹皮灰岩为平行不整合接触(附录:图版2-10)。其中的海绿石可为标志石,由此判断可能形成于滨浅海相。

(三)古生界

古生界在京西地区分布及不均一,寒武系(昌平组、馒头组、张夏祖、炒米店组)、奥陶系(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广泛出露;石炭系、二叠系零星出露;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缺失。 1.寒武系

寒武系分为4组:昌平组、馒头组、张夏祖、炒米店组。主要分布在下苇甸附近。沿着下苇甸村西南永定河南岸铁路边走可见寒武系一整套的地层组合(信手剖面图见附录:信手剖面图1)。 (1)昌平组

属于下寒武统。

在蟒山——天池路线旅游公路旁可见昌平组,岩性为灰岩,块状,产状为152310,与下层侏罗系髫髻山组火山碎屑岩组成逆冲断层。可见硅质条带(一般凸出来)(附录:图版2-12),波痕发育,可见叠层石,由此可判断形成于滨海、相对较为安静的环境。

在下苇甸村西南永定河南岸铁路边也存在着昌平组的块状灰岩。 (2)馒头组

位于下、中寒武统交界。实习期间见于下苇甸村西南永定河南岸铁路边,岩性为紫红色泥岩和灰黄色泥晶白云岩,泥岩与白云岩组成了多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下部为泥岩,含砂质,上部为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馒头组总厚度约为100m。

(3)张夏祖

属于中寒武统。实习期间见于下苇甸村西南永定河南岸铁路边,岩性以灰岩为主,夹杂着泥岩、泥质灰岩、鲕状灰岩(附录:图版2-13)、竹叶状灰岩(附录:图版2-14)(呈竹叶状是流水作用)。局部可见差异压实、地层揉皱现象(附录:图版2-15),由重力和侧向水动力同时作用就会形成地层揉皱。在厚层灰岩内发育闪长玢岩岩床,产状170570。根据地层的变化可知张夏祖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形成灰岩,后地层抬升,流水冲刷带来泥质。 (4)炒米店组

属于上寒武统。实习期间见于下苇甸村西南永定河南岸铁路边,岩性为灰岩,竹叶状灰岩比较发育,具有氧化圈。竹叶状灰岩横向上呈丘状或透镜状,具有风暴沉积的特点。 2.奥陶系

奥陶系分为3组: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在实习期间并没有接触到亮甲山组。 (1)冶里组

属于下奥陶统。实习期间见于下苇甸村西南永定河南岸铁路边,岩性为块状石灰岩,发育小型正断层,沿断层带有闪长岩侵入,形成岩墙。 (2)马家沟组

属于中奥陶统。实习期间见于太平山南坡,岩性为中厚层状白云岩与白云质灰岩互层,发育刀砍纹,形成陡崖,含燧石条带。与上层的石炭统太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在门头沟妙峰山可见,岩性为灰岩、白云岩,形成复式褶皱构造,在背斜北翼白云岩层内发育张节理。发育组合断层。 3.石炭系、二叠系

房山太平山南坡可见整套石炭系、二叠系地层(信手剖面图见附录:信手剖面图2)。 (1)太原组

在实习期间见于房山太平山,由页岩夹砂岩、煤、石灰岩构成的多个旋回组成,可见其发育在海陆过渡相。在太平山向斜南翼受接触变质作用影响,发育红柱石角岩,在北翼发育“三好”(分选好、磨圆好、胶结好)砾岩(附录:图版2-16)。在与马家沟组白云岩接触面上形成风化壳,两组底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2)山西组

在实习期间见于房山太平山,由粗砂岩、细砂岩、煤岩、页岩组成3个旋回。底部以粗砂岩的出现为与太原组的分界标志,两地层为整合接触。形成于滨岸相。 (3)石盒子组

在实习期间见于房山太平山,由多个变质砾岩、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页岩组成的沉积旋回,旋回厚度不等,一直延伸到山顶。形成于陆相。

(四)中生界

中生界侏罗系(南大岭组、窑坡组、龙门组、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土城子组、张家口组)广泛发育,三叠系、白垩系分布零星。但实习期间只接触到侏罗系中的髫髻山组和土城子组。 1.侏罗系

(1)髫髻山组

属于上侏罗统,实习期间见于蟒山——天池路线,岩性为火山碎屑岩,发育剪节理(附录:图版5-5),多见火山集块岩,无定向排列现象,无分层现象,但有粒序层理的变化(附录:图版2-16)。与上层下寒武统昌平组灰岩组成逆冲断层。主要形成于火山喷发和湖泊环境下的沉积。 (2)土城子组

属于上侏罗统。

在燕山天池宾馆正门公路处,岩性主要为砂岩,发育正断层组合,发育交错层理(附录:图版2-17)、粒序层理(附录:图版2-18),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等不同岩性的地层构成了基本的“二元结构”,由此可判断此地层在河流相中发育,在含砾粗砂岩岩层中间夹有一层灰绿色凝灰岩(可作为断层标志层)。

在燕山天池大坝东西两侧,岩性为火山角砾熔结凝灰岩,熔结凝灰结构似流动构造,由晶屑(钾长石、石英)、浆屑、岩屑、玻屑、角砾及火山灰组成,发育剪节理,所含矿物具有定向排列、塑性变形的特点(附录:图版2-19),可看出是流动成因。

在燕山天池大坝西南侧,岩性为黑色页岩,与含砾砂岩组成沉积韵律,由下至上依次为页岩、泥岩、砂岩,颜色也由黑变为灰黑,构成了一个三角洲相(过渡相组),下层为湖泊相,相当于三角洲前缘相,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形成,上层为河流相,相当于三角洲平原相。黑色页岩/泥岩可作为生油岩,上层砂岩间隙较大,易储油,整个沉积韵律是个很好的生储盖组合。

位于延庆千家店地区的排字岭单斜构造,其岩性也为土城子组砂砾岩,整体产状为333440,泥岩(紫红色)、泥质砂岩、含砾砂岩构成多个沉积旋回,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发育,各个岩层风化程度不同,这是由于岩性不同造成的。形成于河流沉积,砾岩底面具有冲刷侵蚀构造,河底砾岩具有明显的定向性。

(五)新生界

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露头较少,第四系广泛分布。在实习过程中所见的第四系主要以土壤层的形式存在,如在燕山天池宾馆正门公路西侧的组合断层上部覆盖了一层第四系的砾石层和土壤层,由此可知该断层发生在第四系之前。

第三章 岩浆岩

(一)侵入岩

在下苇甸村西南铁路隧道东北口,中寒武统张夏祖厚层灰岩内发育了闪长玢岩岩床,呈灰绿色,其产状与周围灰岩一致,均为170570,斜长石粒度较小,形成时代可能为白垩纪。

在燕山天池大坝西南侧盘云岭,发育了角闪正长斑岩岩床,岩石具有斑状结构,斑晶成分:钾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基质由微晶状长石、石英组成。在岩床与粉砂质泥岩接触带处可见捕掳体(附录:图版3-1)、冷凝边、烘烤边,形成于燕山晚期。

燕山期伟晶岩,分布在双龙山公园南门下行,其围岩为石英二长岩,由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侵入围岩裂缝、孔洞中,缓慢结晶形成(附录:图版3-2)。

燕山期花岗岩,分布在双龙山公园南门下行,在花岗岩岩体上具有小型捕掳体,并可见明显的流面现象。暗色矿物较多,呈定向排列(由于深层动力变质作用),表面出现风化现象,具有球形风化的雏形。较为严重的风化已经发展成为米粒状风化,仅残留矿物石英,易碎。

(二)喷出岩

实习期间所见的喷出岩仅是侏罗系火山角砾熔结凝灰岩,分布在燕山天池大坝东西两侧,熔结凝灰结构似流动构造,由晶屑(钾长石、石英)、浆屑、岩屑、玻屑、角砾及火山灰组成,发育剪节理,所含矿物具有定向排列、塑性变形的特点(附录:图版2-19),可看出是流动成因。

第四章 变质岩

实习期间所见的变质岩仅是太古界斜长片麻岩,分布于沟崖风景区北马莲滩水库西岸和石油工人疗养院南150米的河床内,发育片麻理(角闪石、长石、石英的定向排列)构造(附录:图版2-1),并且有矿物塑性拉长的现象(附录:图版2-2)。

第五章 构造

京西地区处于中国著名的纬向构造带——燕山构造带与经向构造带——太行山构造带交接部分,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的叠加和改造,形成了近东西向构造和北北东向构造叠加交织的构造格局,褶皱构造、断裂构造、节理构造极其发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貌景观。

(一)褶皱构造

层状岩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形变,形成一系列的波状弯曲现象称为褶皱。褶皱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它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形式。

实习地区见到的大型褶皱有: 1.六道河——红河湾背斜构造

位于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十里山水画廊六道河——红河湾段,轴迹近东西,延伸长达20km。核部宽300m,最老地层为太古界,两翼依次为中—上元古界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等。在六道河所见背斜核部为团山子组灰岩,中间地层夹有紫红色的长石砂岩,发育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该背斜规模较大,相当于马兰峪复背斜的西沿部分,属于印支期形成的近东西向构造形迹。(信手剖面图见附录:信手剖面图3) 2.164背斜构造

该背斜位于太平山向斜的南侧,展布于164高地至牛口峪一带,轴迹近东西向,枢纽具波状起伏,总体呈向东倾斜。核部出露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白云岩、灰岩,在煤炭沟采石场可见灰质白云岩形成的构造透镜体、串珠状或藕节状石香肠构造,在背斜转折端发育近直立的轴面劈理,核部因开采已被破坏。(信手剖面图见附录:信手剖面图4) 3.下苇甸——妙峰山背斜构造

该背斜西起下苇甸,经丁家滩至妙峰山,延伸达10km以上。背斜轴迹为南东东向,核部最老地层在下苇甸为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向东逐渐变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在妙峰山镇东侧铁路隧道上方可见背斜核部呈箱状,南翼发育圆弧形向斜,北翼发育倒转向斜(复式褶皱构造)(信手剖面图见附录:信手剖面图5)。在主背斜的北翼灰峪村发育近东西向向斜构造,核部为石炭系、二叠系,可能形成于印支期构造运动。

另外在实习地区也常见一些小型的褶皱现象,如在干沟西口村百里山水画廊的观景台的岩壁上(附录:图版5-1)。主要的形成原因是岩层在未凝固之前,岩石的滑动作用。

(二)断裂构造

岩石受力达到或超过其强度极限后,就会发生脆性破裂,产生破裂面,从而形成断裂构造。如果破裂面两侧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称为节理;若沿破裂面产生了明显的位置移动,称为断层。 1.断层构造

识别断层的标志:找标志层。当标志层不明显时可根据断层特有的一些现象进行判断:大型断层会在断层面上形成破碎带,会发育成断层岩。断层的活动会在断裂带中形成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或断层泥等断层构造岩以及构造透镜体等构造现象。另外在断层带附近的岩层常常会形成牵引构造,派生构造等;小型断层在断层面上常常可见滑痕、阶步(阶步锐角指向对盘的方向)。 1.燕山天池宾馆西正断层组合

该套正断层组合分布在延庆燕山天池宾馆西门公路西侧,发育在上侏罗统土城子组地层内,共有6条正断层组成垒堑相间的组合样式(信手剖面图见附录:信手剖面图6),相邻断层间距不等,一般3-20m。单条断层最大断距达3.0m以上,错断砾岩、凝灰岩标志层清晰,断面产状以南倾为主,产状23055-650,断面可见擦痕。破碎带不发育,宽5-10cm,发育断层角砾岩,呈松散的棱角状。断层切割土城子组砾岩后向上延伸被第四系覆盖,形成时期可能为白垩纪以后。 2.双龙山公园南门300m逆断层

该断层位于双龙山南门300m处,发育在二长石英岩上,倾角较大,近乎垂直,破碎带发育,可明显的看见在破碎带附近发育的牵引构造。根据上盘牵引褶皱的方向(弯曲方向指向对盘的运动方向),可判断该断层为逆断层(附录:图版5-2)。形成时间可能在燕山期岩浆岩侵入围岩之后。 3.沿天池路线的逆冲断层

该逆冲断层沿天池路线可见,寒武系昌平组灰岩逆冲到侏罗系髫髻山组火山碎屑岩之上(附录:图版5-3)。断面南倾,产状150600,中间形成断层破碎带,岩性为角砾岩,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火山岩。 4.妙峰山背斜南侧组合断层

该套组合断层位于妙峰山背斜南侧铁道隧道南出口,发育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白云岩内,在剖面上分上下两期(附录:图版5-4)。下部早期断层错动厚层白云岩,断距在1m以上,性质为逆断层;上部晚期断层为同沉积正断层,控制白云质灰岩的沉积,上盘厚度远大于下盘,正断层向下延伸切过逆断层后顺层滑脱,产状近水平。 2.节理构造

按照构造节理的力学性质,可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两种类型。 1.剪节理

由剪切应力产生的破裂面称剪节理,在实习区内各时代岩层内都很发育,在延庆中—上元古界碳酸盐岩内可见多期剪节理切割现象。在昌平十三陵天池路线可见剪节理切割火山岩砾石形成的光滑节理面(附录:图版5-5),有图可见至少有6期节理。在延庆天池西段路线可见燕山晚期辉绿岩内发育的两组近垂直的剪节理(附录:图版5-6),其中发育了球形风化现象。在野外鉴别剪节理的主要标志:

(1)产状稳定,延伸较远,间距比较均匀;

(2)节理面平直光滑,两侧岩相可有少量相对位移,可见擦痕。

(3)节理面一般紧闭,不被矿脉充填,若被充填,则脉宽均匀一致,脉壁较为平直;

(4)一般切穿砾岩中的砾石。 2.张节理

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称张节理,在实习区内各时代岩层中都很发育。在实习期间看见的张节理主要有:房山164背斜上出现了根裂现象,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上由于应力作用产生张节理,使岩性发生变化。在妙峰山背斜北翼马家沟组灰质白云岩内发育的张节理比较典型(附录:图版5-7),约有15条节理被方解石脉充填(方解石来源于成岩过程中上下层析出的CaCO3),大致上可分为三期,1最早,被2切割,2又被3切割,因此3比较完整,没有出现断裂的现象。在野外鉴别张节理的主要标志:

(1)产状不稳定,沿倾向、走向延伸不远,单条节理短而曲折,尾部有分叉;

(2)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3)节理面张开,常被矿脉充填,脉宽不均匀,脉壁不平直; (4)一般绕过砾岩;

(5)有时具有较规则的几何形态:①锯齿状追踪张节理;②单列雁行张节理;③共轭雁行张节理。

第六章 表生作用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的环境下,由于大气、水、水溶液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原来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组合的过程。风化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各种风化地貌,实习期间见到的主要是风化壳和球形风化。

风化壳是指地壳基岩被风化,由残留在原地的风化产物形成的一层不连续的薄壳。实习期间在昌平仙人洞村追踪仙洞下的下马岭组的海绿石石英砂岩与铁岭组的豹皮灰岩之间就存在着红色的风化壳,并部分发育成鸡窝状风化壳(附录:图版2-11)。此风化壳形成的原因为铁岭组豹皮灰岩地层先抬升至地表,遭风化、剥蚀、氧化,再下降接受沉积。在太平山南坡采石场陡崖上方的马家沟组灰岩和太原组红柱石角岩之间也存在着风化壳,成因类似。

球形分化是一种特殊的风化现象,在厚层砂岩或块状岩浆岩中节理发育,形成“井”字形交错节理面,边缘易风化,岩石常被风化作用削尖磨圆而成球形或椭圆形的现象,它是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联合作用的结果。实习期间见于燕山天池西南侧辉绿岩岩层上(附录:图版6-1)。

第七章 特殊地质现象分析

第八章 认识和体会 参考文献

1.于福生,周子勇,鲜本忠,牛花朋等.京西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2012.6.2.张琴.地质学基础.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地质报告

地质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报告写法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报告
《地质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地质科技报告 报告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