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昭通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

发布时间:2020-03-02 20:47: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9年昭通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

一、单选题

1、一个人认为自己考试失败是因为试题太难太偏。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2、下列属于过度学习的复述策略是()。

A.把大块知识分成小单元学习

B.刚刚听完的课马上复习一遍

C.每次从头到尾看完一遍书就盖上回忆一下

D.考前临时抱佛脚

3、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社会、他人及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和倾向。

A.个体心理特征 B.群体心理特征

C.个体行为特征 D.群体行为特征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B.诊治学生的心理疾病

C.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素质

D.帮助学生树立有问题时求助的意识

5、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的能力、精力和体力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的状态是()。

A.心理气氛 B.职业倦怠

C.人格取向 D.自居作用

6、学校教育实践中处理教育活动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是()。

A.教师职业标准

B.教师专业标准

C.教师职业道德

D.教师教育原则

7、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

A.假定 B.处理

C.惩罚 D.制裁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下列情况属于“不能取得教师资格或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的是()。

A.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B.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下刑事处罚的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9、狭义的教育是指()。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校教育

10、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权控制在婆罗门教和()手中。

A.印度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基督教

11、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1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12、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生产力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要把意识形态的生产力转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

A.自学 B.训练

C.培训 D.教育

13、格塞尔双生子爬楼梯的比较实验,证明了()因素对人的发展有关键影响。

A.遗传 B.生理成熟

C.环境 D.教育

14、“活到老,学到老”体现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B.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

C.加强教育的国际交流

D.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15、教师专业的发展不包括()。

A.专业精神 B.专业内容

C.专业知识 D.专业技能

16、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校本课程 D.综合课程

17、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课程资源越多越好

C.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

18、马老师上课时常常先给学生呈现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并提供相关线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学生再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此教学方式属于()。

A.认知学徒制 B.程序教学

C.抛锚式教学 D.随机通达教学

19、高达私拿了文具店一只钢笔,同学将此事告诉了老师老师问高达:“这是第几次了?”高达:“第三次。”老师问:“为什么改不了?’‘高达:“我也不知道,我就是忍不住”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重点对其。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情感认识

C.意志认识 D.行动认识

20、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学习策略中组织策略的有()。

A.列提纲 B.利用图形 C.利用表格 D.画线

2、知识的巩固主要是通过哪些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

A.记忆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3、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是()。

A.目的性 B.流畅性

2 C.序列性 D.变通性 E.独特性

4、学生在课堂中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破坏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时,教师可采取的措施有()。

A.运用积极的言语调控

B.合理运用惩罚

C.运用非言语手段调控

D.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5、当某学生处于抑郁状态时,较好的疏导方法有()。

A.语言暗示法 B.请人疏导法

C.环境调节法 D.自我表达法

6、课文《掌声》写的是残疾小女孩小英获得同学们给她的两次掌声后,从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活泼开朗的人。课文语言朴实,但却包含充沛的情感。教师让学生朗读体悟后,问学生:“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故事的?”对学生的说法,教师没有给固定的答案。从自主学习的角度分析,上述案例说明()。

A.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可以淡化

B.自主学习中学生被期待形成自己的知识

C.自主学习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

D.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和评价

7、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有很多,如加强理论学习、勇于实践等,除此之外下列哪些方法比较有效? ()

A.教师间相互交流

B.穿着得体,注意外在形象

C.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D.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

8、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按照()的要求,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A.面向现代化 B.面向市场化

C.面向世界 D.面向未来

9、校风是学校()文化的统一体。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地方文化

10、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的人物有()。

A.华生 B.高尔顿

C.洛克 D.斯金纳

三、判断题

1、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2、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

3、我国的仲裁实行二裁终局制度。()

4、我国的教师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法定节日。()

5、《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学生在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和晚自习时,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6、上课听讲、师傅带徒弟、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

7、杜威的教育观点主要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

8、文化对教育既有推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内发论的观点。()

10、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四、案例分析

1、近年来,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的现象频繁出现,教育主管部门屡禁不止。张老师是某县重点中学语文老师,两年前货款买了一套商品房。为了还货,张老师利用双休及周一至周五晚上的时间,在租用的房间内,招收部分学生集中开展有偿补课活动。飞李老师是该县重点小学有名望的数学老师。她班上一些家长本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现考上重点中学的愿望,请求李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辅导。为了满足家长需要,李老师利用双休及周一至周五晚上的时间,在家里为部分学生集中开展有偿补课活动。

张老师和李老师的行为在老师中引起了广泛议论:有老师认为,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适当开展一些有偿家教,补贴家用也是无可非议的;有老师认为,应家长要求教师开展有偿家教活动,主观上不存在过错;也有老师认为,打着素质教育旗号,从事应试教育活动,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这是师德缺失的表现;还有老师认为,教师开展有偿家教是另一种课外辅导活动形式,只是在实施中应该按照学校课外活动的要求开展活动,不应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事件曝光后,教育主管部门重申严禁一切形式的有偿家教行为,并分别给予张老师和李老师相应的行政处分。 请依据素质教育理论,阐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2、升国旗仪式后,少先队部下发了为残疾儿童献爱心的倡议。回教室途中,班主任刘老师听到本班有位同学在嘀咕:“献爱心,献爱心,想必又要我们捐款了。”一旁的几位同学也在低声议论着。

下午的班会课上,刘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有关残疾儿童的纪录片,并围绕“有何感想”和“我们能做什么?”进行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A.同学说:“我们小区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可怜我去帮过他,但是我要上学做作业,只能偶尔帮帮他。”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我们可以省下自己的零花钱,更多地帮助他们。”“众人拾柴火焰高!”“捐物捐款只是献爱心的一种表现,帮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才是关键!”“我们可以给他们写信送贺卡”……刘老师总结时分享了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刘老师的行为遵循了哪些德育规律?

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任务难度属于外部、不可控和稳定的归因。试题太难太偏属于任务难度的维度,因此该归因是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2、【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C项每次看完书就回忆,这样,多次看完就会回忆多次,符合过度学习的定义。

3、【育萃专家解析】A。解析: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和倾向。

4、【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心理疾病不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

5、【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此题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因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的状态。

6、【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的反映。

7、【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必定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假定、处理和制裁。

8、【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9、【育萃专家解析】D。解析: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10、【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把人分成四种等级。首先是婆罗门,为僧侣祭司,应该受到最优良的教育;其次是刹帝利,为军事贵族,这两个种姓是天然的统治者;再次是吠舍,仅能从事农工商业;最低等级的是首陀罗,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识字读经被认为是违反了神的旨意,可能被处死。婆罗门教的教条是教育指导思想;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11、【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教育漫话》是洛克的代表作。题干中的话就出自这本书。

12、【育萃专家解析】D。解析: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技术的创新通过教育直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动力。

13、【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中,格墓尔提出了成熟势力说。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两个因素:成熟与学习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与成熟的关系较多,而与学习的关系较少。学习只是促进成熟,只是为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同卵双生子的爬梯实验研究证实了他的理论。

14、【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活到老,学到老’符合终身教育的思想,体现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

15、【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的发展。

16、【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的课程。校园文化属于隐性课程。

17、【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课程资源的结构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18、【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抛描式教学也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的基础上,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步骤。题千中马老师采用的方式就是抛描式教学。认知学徒制是指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即专家实践所需的思维、问题求解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在这种模式中,学习者通过参与专家实践共同体的活动和社会交互,进行某一领域的学习。程序教学是指依靠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呈现学习程序,包括

5 问题的显示、学生的反映和将反映的正误情况反馈给学生的过程等,是学习者进行个别学习的方法。随机通达教学是指对于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境下,带着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多次进行学习,以此达到获得高级知识的目标。

19、【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题中学生管不住自己恰恰就是道德意志不坚定的表现,因此教师应该重点对学生的意志认识进行教育。 20、【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彼得·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二、多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A.B.C。解析:组织策略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等。画线属于复述策略。

2、【育萃专家解析】A.B.C.D。解析:知识巩固是指知识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持久记忆。它包括识记(记忆)、保持、再认和重现(回忆)。其中,识记与保持是再认和重现的前提,再认与重现是识记与保持的结果。

3、【育萃专家解析】B.D.E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即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4、【育萃专家解析】A.B.C.D。解析: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有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合理运用惩罚;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留给学生违纪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5、【育萃专家解析】A.B.C.D。解析:当他人处于抑郁状态时,语言暗示法、请人疏导法、环境调节法、自我表达法都是比较好的疏导方法,以独处反思来化解抑郁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它会加重抑郁状态。

6、【育萃专家解析】B.C.D。解析: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被削弱、淡化。

7、【育萃专家解析】A.D。解析: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和策略要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要做到以下几个一方面:①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②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③虚心向他入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④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8、【育萃专家解析】A.C.D。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9、【育萃专家解析】A.B.C。解析: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易消散。

10、【育萃专家解析】A.C.D。解析:A项华生否认行为的遗传,强调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B项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者。C项洛克提出“白板说”,强调环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D项斯金纳认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于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这也是强调外界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三、判断题

1、【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和,而不仅仅包括行为规范。

2、【育萃专家解析】√

3、【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我国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做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即使当事人对裁决不服,也不能再就同一争议向法院起诉,同时也不能再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复议。当事人对裁决应当自动履行,否则对方当事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4、【育萃专家解析】×。解析: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用以感谢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5、【育萃专家解析】√。

6、【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现象,动物界不存在教育。上课听讲是狭义的学校教育;师傅带徒弟是广义的社会教育;母鸡带小鸡不是教育现象。

7、【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杜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的教育观点。

8、【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于教育既有推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9、【育萃专家解析】×。解析: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的观点。

10、【育萃专家解析】√。解析: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四、案例分析

1、【育萃专家解析】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是使每个学生开发潜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试教育是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通过考试和选拔为目的。

(2)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而忽视多数学生,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

(3)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应试教育则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常常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等,是一种不完全的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应试教育则是为了应试而教,为了考试而学。

2、【育萃专家解析】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也是促进受教育者品德矛盾的积极转化与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的统一。刘老师的行为,遵循了以下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即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品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意,即品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品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刘老师给同学们观看纪录片,有利于学生形成道德认识;让学生讨论“有何感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讨论“我们能做什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提高。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刘老师没有灌输给学生相应的德育思想,而是通过呈现情境,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结论。这完成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能够促进学生对外部道德要求的内化,是个体的心理活动的积极结果。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一开始,有同学把献爱心等同于捐款,并产生不满情绪。后来,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集体的影响下,大家纷纷能够转变观念,把献爱心的形式多样化,并且道德认识呈现积极倾向。这体现了刘老师能够合理运用学生之间的活动和交往,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思想的积极转变。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学生品德过程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

7 复中逐步前进。刘老师没有对学生不正确的道德认识立马纠正,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促进学生品德认识的逐步提高。

昭通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九

保山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

幼师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6

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及答案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四)

幼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九)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六)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四)

普洱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

昭通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
《昭通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